•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4347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4347"

Copied!
1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家長對學童升國中舞蹈班之參與動機、阻礙及期 望利益研究─以苗栗縣國小舞蹈班為例 STUDY ON THE MOTIVES, CONSTRAINTS AND EXPECTED BENEFITS OF PARENTS OVER CHILDREN JOINING DANCING CLA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 DANCING CLAS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AS EXAMPLE. 研 究 生:黃慧芳. 撰. 指導教授 : 林 房 儹.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十五 年 十二 月.

(2) 謝誌 匆匆一年半載,驚覺時間飛逝,現在已經要畢業了! 回首一年半前,與先生同年考取研究所,他就讀新竹教 育大學體育教學碩士班於夜間上課。而我從成為研究生開始, 每週無休,星期一至五白天是老師、下班後是媽媽、週末時 則是學生,幸好有父母親與公公婆婆協助照顧年僅三歲與一 歲的兒子們。雖然忙的連生病的時間都沒有,卻覺得時間過 得好慢,但是如果沒有親人的協助、教授們的鼓勵、同學們 的相互加油打氣,一定無法度過這些日子。每當週末聽到兒 子 問 :「 爸 爸 、 媽 媽 作 業 寫 完 了 沒 ? 我 要 回 家 住 ! 」 心 中 就 充 滿了虧欠與不捨。 研究所求學期間感恩我的父母親、公公婆婆、先生與兩 個帥兒子彥廷、彥竹,想到你們的辛苦,讓我變成一個善用 時間的人;感謝服務學校苗栗縣大同國小的蔡家井校長、各 處室主任、訓導處同仁以及黃瓊瑢老師,讓我在教學工作、 行政職務上有最好的支持。而可愛的研究所同學毓玲、怡靜、 東明、彥宇、運輝及淑媚,謝謝你們的陪伴讓研究生生涯能 夠苦中作樂;體育研究所的陳碧涵博士、高明峰博士教導我 許多研究的方法;學務長王玉英博士與舞蹈人類學李宏夫博 士對於論文詳細的指導,讓我獲益良多;而指導教授林房儹 博士,對我不厭其煩的指導與要求,讓我能努力完成我的研 究,不勝感激!更感謝在舞蹈藝術上的啟蒙恩師-周惠丹老 師,引領我走進舞蹈藝術的殿堂,一窺舞蹈的奧妙,感恩!. 慧芳謹誌. 95 年 12 月.

(3) 論文名稱:家長對學童升國中舞蹈班之參與動機、阻礙及期望利益研究 ─以苗栗縣國小舞蹈班為例. 總 頁 數 : 123 頁. 院 校 所 組 別 : 國 立 台 灣 體 育 學 院 體 育 研 究 所 舞 蹈 教 育 組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 究 生:黃 慧 芳. 指 導 教 授:林 房 儹 博 士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家長對孩子升國中舞蹈班之參與動機、 參與阻礙及期望利益之特徵、差異及相關情形。研究結果將 提供國中舞蹈班在設置、推廣招生及課程規劃時有所依據。 本 研 究 採 問 卷 調 查 法 , 以 苗 栗 縣 國 小 舞 蹈 班 家 長 為 研 究 對 象,研究工具為「家長對學童升國中舞蹈班之動機、阻礙及 期 望 利 益 量 表 」。 共 發 出 問 卷 3 6 2 份 , 有 效 問 卷 3 5 0 份 , 有 效 問 卷 率 達 96.68%。 所 得 資 料 以 SPSS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進 行 描 述 性統計、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獨立樣本 t 檢定、單 因 子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 單 因 子 單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 DUNCAN 事後比較法及典型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結 果發現:ㄧ、不同背景變項的家長在參與動機、參與阻礙及 期望利益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二、家長在不同的參與動機與 參與阻礙因素上對期望利益的影響有顯著差異存在。三、參 與動機與期望利益間有典型相關存在。四、參與阻礙與期望 利益間有典型相關存在。 關鍵詞:參與動機、參與阻礙、期望利益. I.

(4) Huang, Hui-Fang(2006). Study on the motives, constraints and expected benefits of parents over children joining Dancing Cla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 Dancing Clas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as example.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N a t i o n a l Ta i w a n C o l l e g e o f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 Ta i c h u n g . Abstract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s and related issues of motives , constraints of participation and expected benefits of parents whose children are going to Dancing Cla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he result may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junior hifh schools when they plan to set up dancing classes, recruit students and design their curriculum. Questiontionnaires which include “Scales of Parents’ motives, constraints and expected benefits of children joining dancing cla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fter graduating from elementary school” are used as tools for research. The subjects for this study are parents whose children are in dancing classe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Miaoli C o u n t y. O u t o f t h e 3 6 2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d i s t r i b u t e d , 3 5 0 v a l i d copies were collected, reaching to the rate of 96.68%. After processing the data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tem analysis, e x p l a n a t o r y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 t - t e s t , o n e - w a y M A N O VA , o n e - w a y A N O VA , D u n c a n - t e s t , a n d c a n o n i c a l c o r r e l a t i o n , t h e o u t c o m e c a n be generalized as follows : 1. Par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s,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s, and expected benefits. 2. Parents with different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s and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expected benefits. 3. It exists correlations betwee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s and expected benefits. 4. It exists correlations between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s and expected benefits.. II.

(5) Key Words: Motives of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s of Participation, Expected Benefits.. III.

(6) 目. 錄.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錄‥‥‥‥‥‥‥‥‥‥‥‥‥‥‥‥‥‥‥‥‥‥‥Ⅳ 表目錄‥‥‥‥‥‥‥‥‥‥‥‥‥‥‥‥‥‥‥‥‥‥Ⅶ 圖 目 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舞蹈藝術的社會地位‥‥‥‥‥‥‥‥‥‥ 6. 第二節. 資 優 教 育 的 必 要 性 ‥ ‥ ‥ ‥ ‥ ‥ ‥ ‥ ‥ ‥ ‥ 10. 第三節. 舞 蹈 資 優 班 的 沿 革 ‥ ‥ ‥ ‥ ‥ ‥ ‥ ‥ ‥ ‥ ‥ 12. 第四節. 舞 蹈 資 優 班 學 生 流 失 問 題 ‥ ‥ ‥ ‥ ‥ ‥ ‥ ‥ 14. 第五節. 性 別 差 異 問 題 ‥ ‥ ‥ ‥ ‥ ‥ ‥ ‥ ‥ ‥ ‥ ‥ ‥ 17. 第六節. 動 機 、 阻 礙 、 期 望 利 益 之 理 論 ‥ ‥ ‥ ‥ ‥ ‥ 19. 第七節. 小 結 ‥ ‥ ‥ ‥ ‥ ‥ ‥ ‥ ‥ ‥ ‥ ‥ ‥ ‥ ‥ ‥ ‥ 26. 第三章. 研 究 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27. 第一節. 研 究 程 序 ‥ ‥ ‥ ‥ ‥ ‥ ‥ ‥ ‥ ‥ ‥ ‥ ‥ ‥ ‥ 27. 第二節. 研 究 架 構 與 研 究 假 設 ‥ ‥ ‥ ‥ ‥ ‥ ‥ ‥ ‥ ‥ 28. IV.

(7) 第三節. 研 究 對 象 與 方 法 ‥ ‥ ‥ ‥ ‥ ‥ ‥ ‥ ‥ ‥ ‥ ‥ 30. 第四節. 研 究 工 具 ‥ ‥ ‥ ‥ ‥ ‥ ‥ ‥ ‥ ‥ ‥ ‥ ‥ ‥ ‥ 31. 第五節. 量 表 編 製 與 問 卷 施 測 ‥ ‥ ‥ ‥ ‥ ‥ ‥ ‥ ‥ ‥ 32. 第六節. 資 料 處 理 ‥ ‥ ‥ ‥ ‥ ‥ ‥ ‥ ‥ ‥ ‥ ‥ ‥ ‥ ‥ 48. 第四章. 結 果 與 討 論 ‥ ‥ ‥ ‥ ‥ ‥ ‥ ‥ ‥ ‥ ‥ ‥ ‥ ‥ ‥ ‥ 50. 第一節.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的 人 口 統 計 特 性 ‥ ‥ ‥ ‥ ‥ ‥ 50. 第二節. 參 與 動 機 的 差 異 性 分 析 ‥ ‥ ‥ ‥ ‥ ‥ ‥ ‥ ‥ 55. 第三節. 參 與 阻 礙 的 差 異 性 分 析 ‥ ‥ ‥ ‥ ‥ ‥ ‥ ‥ ‥ 62. 第四節. 期 望 利 益 的 差 異 性 分 析 ‥ ‥ ‥ ‥ ‥ ‥ ‥ ‥ ‥ 68. 第五節. 不 同 參 與 動 機 之 期 望 利 益 差 異 性 分 析 ‥ ‥ ‥ 75. 第六節. 不 同 參 與 阻 礙 之 期 望 利 益 差 異 性 分 析 ‥ ‥ ‥ 79. 第七節. 參 與 動 機 與 期 望 利 益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 ‥ ‥ ‥ 87. 第八節. 參 與 阻 礙 與 期 望 利 益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 ‥ ‥ ‥ 89. 第九節. 綜 合 討 論 ‥ ‥ ‥ ‥ ‥ ‥ ‥ ‥ ‥ ‥ ‥ ‥ ‥ ‥ ‥ 92. 第五章. 結 論 與 建 議 ‥ ‥ ‥ ‥ ‥ ‥ ‥ ‥ ‥ ‥ ‥ ‥ ‥ ‥ ‥ 102. 第一節. 結 論 ‥ ‥ ‥ ‥ ‥ ‥ ‥ ‥ ‥ ‥ ‥ ‥ ‥ ‥ ‥ ‥ 102. 第二節. 研 究 建 議 ‥ ‥ ‥ ‥ ‥ ‥ ‥ ‥ ‥ ‥ ‥ ‥ ‥ ‥ 105. 參 考 文 獻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中 文 部 分 ‥ ‥ ‥ ‥ ‥ ‥ ‥ ‥ ‥ ‥ ‥ ‥ ‥ ‥ ‥ ‥ ‥ ‥ 107 英 文 部 分 ‥ ‥ ‥ ‥ ‥ ‥ ‥ ‥ ‥ ‥ ‥ ‥ ‥ ‥ ‥ ‥ ‥ ‥ 115. 附 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8 附錄一. 家長對學童升國中舞蹈班之動機、阻礙及. V.

(8) 期 望 利 益 預 試 量 表 ‥ ‥ ‥ ‥ ‥ ‥ ‥ ‥ ‥ ‥ 118 附錄二. 家長對學童升國中舞蹈班之動機、阻礙及 期 望 利 益 量 表 ‥ ‥ ‥ ‥ ‥ ‥ ‥ ‥ ‥ ‥ ‥ ‥ 121. VI.

(9) 表目錄 表 2-1. 台 灣 地 區 資 優 班 升 學 及 就 業 時 從 事 其 專 業 比 率 ‥ 15. 表 3-1. 參 與 動 機 量 表 項 目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35. 表 3-2. 參 與 動 機 量 表 因 素 成 份 矩 陣 摘 要 表 ‥ ‥ ‥ ‥ ‥ ‥ 37. 表 3-3. 參 與 動 機 量 表 各 分 量 表 與 總 量 表 之 信 度 ‥ ‥ ‥ ‥ 38. 表 3-4. 參 與 阻 礙 量 表 項 目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40. 表 3-5. 參 與 阻 礙 量 表 因 素 成 份 矩 陣 摘 要 表 ‥ ‥ ‥ ‥ ‥ ‥ 42. 表 3-6. 參 與 阻 礙 量 表 各 分 量 表 與 總 量 表 之 信 度 ‥ ‥ ‥ ‥ 43. 表 3-7. 期 望 利 益 量 表 項 目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44. 表 3-8. 期 望 利 益 量 表 因 素 成 份 矩 陣 摘 要 表 ‥ ‥ ‥ ‥ ‥ ‥ 46. 表 3-9. 期 望 利 益 量 表 各 分 量 表 與 總 量 表 之 信 度 ‥ ‥ ‥ ‥ 48. 表 4-1. 性 別 次 數 分 配 情 形 ‥ ‥ ‥ ‥ ‥ ‥ ‥ ‥ ‥ ‥ ‥ ‥ ‥ 51. 表 4-2. 年 齡 次 數 分 配 情 形 ‥ ‥ ‥ ‥ ‥ ‥ ‥ ‥ ‥ ‥ ‥ ‥ ‥ 51. 表 4-3. 學 歷 次 數 分 配 情 形 ‥ ‥ ‥ ‥ ‥ ‥ ‥ ‥ ‥ ‥ ‥ ‥ ‥ 52. 表 4-4. 職 業 次 數 分 配 情 形 ‥ ‥ ‥ ‥ ‥ ‥ ‥ ‥ ‥ ‥ ‥ ‥ ‥ 53. 表 4-5. 家 庭 月 收 入 次 數 分 配 情 形 ‥ ‥ ‥ ‥ ‥ ‥ ‥ ‥ ‥ ‥ 54. 表 4-6. 孩 子 性 別 次 數 分 配 情 形 ‥ ‥ ‥ ‥ ‥ ‥ ‥ ‥ ‥ ‥ ‥ 54. 表 4-7. 家長對孩童升國中舞蹈班參與動機之平均數、標 準 差 ‥ ‥ ‥ ‥ ‥ ‥ ‥ ‥ ‥ ‥ ‥ ‥ ‥ ‥ ‥ ‥ ‥ ‥ ‥ 55. 表 4-8. 性別在參與動機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56. 表 4-9. 年齡在參與動機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56. 表 4-10 年 齡 在 參 與 動 機 之 單 因 子 單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57. VII.

(10) 表 4-11. 年 齡 家 長 在 參 與 動 機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 ‥ ‥ 58. 表 4-12. 學歷在參與動機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58. 表 4-13. 職業在參與動機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59. 表 4-14. 家庭月收入在參與動機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59. 表 4-15. 家庭月收入在參與動機之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60. 表 4-16. 家 庭 月 收 入 在 參 與 動 機 之 平 均 數 、 標 準 差 ‥ ‥ 61. 表 4-17. 家長對孩童升國中舞蹈班參與阻礙之平均數、 標 準 差 ‥ ‥ ‥ ‥ ‥ ‥ ‥ ‥ ‥ ‥ ‥ ‥ ‥ ‥ ‥ ‥ ‥ 62. 表 4-18. 性別在參與阻礙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63. 表 4-19. 年齡在參與阻礙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63. 表 4-20. 學歷在參與阻礙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64. 表 4-21. 職業在參與阻礙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64. 表 4-22. 家庭月收入在參與阻礙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65. 表 4-23. 家庭月收入在參與阻礙之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 分 析 表 ‥ ‥ ‥ ‥ ‥ ‥ ‥ ‥ ‥ ‥ ‥ ‥ ‥ ‥ ‥ ‥ ‥ 65. 表 4-24. 家 庭 月 收 入 在 參 與 阻 礙 之 平 均 數 、 標 準 差 ‥ ‥ 67. 表 4-25. 家長對孩童升國中舞蹈班期望利益之平均數、. VIII.

(11) 標 準 差 ‥ ‥ ‥ ‥ ‥ ‥ ‥ ‥ ‥ ‥ ‥ ‥ ‥ ‥ ‥ ‥ ‥ 68 表 4-26. 性別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69. 表 4-27. 年齡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69. 表 4-28. 年齡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70. 表 4-29. 年 齡 在 期 望 利 益 之 平 均 數 、 標 準 差 ‥ ‥ ‥ ‥ ‥ 71. 表 4-30. 學歷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72. 表 4-31. 學歷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72. 表 4-32. 學 歷 在 期 望 利 益 之 平 均 數 、 標 準 差 ‥ ‥ ‥ ‥ ‥ 73. 表 4-33. 職業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74. 表 4-34. 家庭月收入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74. 表 4-35. 成就與歸屬感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75. 表 4-36. 成就與歸屬感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單變量單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76. 表 4-37. 成就與歸屬感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平均數、 標 準 差 ‥ ‥ ‥ ‥ ‥ ‥ ‥ ‥ ‥ ‥ ‥ ‥ ‥ ‥ ‥ ‥ ‥ 77. 表 4-38. 提升自我能力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77. 表 4-39. 提升自我能力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單. IX.

(12)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78 表 4-40. 提升自我能力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平均數、 標 準 差 ‥ ‥ ‥ ‥ ‥ ‥ ‥ ‥ ‥ ‥ ‥ ‥ ‥ ‥ ‥ ‥ ‥ 79. 表 4-41. 設施與交通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多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80. 表 4-42. 設施與交通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單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81. 表 4-43. 設施與交通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平均數、標 準 差 ‥ ‥ ‥ ‥ ‥ ‥ ‥ ‥ ‥ ‥ ‥ ‥ ‥ ‥ ‥ ‥ ‥ ‥ 82. 表 4-44. 個人因素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多變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82. 表 4-45. 個人因素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單變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83. 表 4-46. 個人因素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平均數、標準 差 ‥ ‥ ‥ ‥ ‥ ‥ ‥ ‥ ‥ ‥ ‥ ‥ ‥ ‥ ‥ ‥ ‥ ‥ ‥ 84. 表 4-47. 經濟與社會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多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84. 表 4-48. 經濟與社會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單因子單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85. 表 4-49. 經濟與社會高低分組在期望利益之平均數、標 準 差 ‥ ‥ ‥ ‥ ‥ ‥ ‥ ‥ ‥ ‥ ‥ ‥ ‥ ‥ ‥ ‥ ‥ ‥ 86. 表 4-50. 參與動機與期望利益層面的典型相關分析摘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 87. 表 4-51. 參與阻礙與期望利益層面的典型相關分析摘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 90. X.

(13) 圖目錄 圖 3-1. 研 究 程 序 流 程 圖 ‥ ‥ ‥ ‥ ‥ ‥ ‥ ‥ ‥ ‥ ‥ ‥ ‥ ‥ 28. 圖 3-2. 研 究 架 構 圖 ‥ ‥ ‥ ‥ ‥ ‥ ‥ ‥ ‥ ‥ ‥ ‥ ‥ ‥ ‥ ‥ 29. 圖 3-3. 量 表 編 製 與 施 測 流 程 圖 ‥ ‥ ‥ ‥ ‥ ‥ ‥ ‥ ‥ ‥ ‥ 33. 圖 3-4. 研 究 資 料 分 析 架 構 圖 ‥ ‥ ‥ ‥ ‥ ‥ ‥ ‥ ‥ ‥ ‥ ‥ 49. 圖 4-1. 參 與 動 機 與 期 望 利 益 典 型 相 關 徑 路 圖 ‥ ‥ ‥ ‥ ‥ 89. 圖 4-2. 參 與 阻 礙 與 期 望 利 益 典 型 相 關 徑 路 圖 ‥ ‥ ‥ ‥ ‥ 91. XI.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結構分成四小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 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毛 連 塭 ( 1989) 指 出 資 優 教 育 重 要 的 目 標 就 是 在 於 發 展 資優或特殊才能孩子的潛能,使在不同的領域成為卓越的人 才 。 陳 碧 涵 ( 1994) 也 提 出 舞 蹈 教 育 具 有 不 可 忽 視 的 功 能 , 舞 蹈 本 身 是 綜 合 體,以 身 體 為 表 達 工 具,把 個 人 內 在 的 衝 動 、 感情、意念形諸於外,利用肢體結合時間、空間、力 量 等因素 形 成 動 作 語 彙 。 舞 蹈 教 育 博 士 張 中 煖 ( 2004) 亦 言 , 舞 蹈 是 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的利器。 與舞蹈結緣起因於當老師的母親想讓我有個健康的身體 ,於是進入苗栗市的舞蹈社學舞,民國六十八年的苗栗,能 讓孩子學習舞蹈的家長觀念是很新的,而我從舞蹈中得到自 信心與成就感讓我的人生不再相同。國中時曾經公假為區運 的開幕表演,我的國中同學很訝異的告訴我,舞蹈不是小學 時在操場跳一跳就會了嗎?怎麼還需要交錢學呢?而舞蹈伴 隨著我一路從國中升學班到升學高中,直到進入國立藝術學 院 舞 蹈 系( 今 國 立 台 北 藝 術 大 學 ), 我 才 發 現 大 多 數 的 同 學 早 已就讀國小、國中與高中的舞蹈資優班,在舞蹈技術的領域 我與他們的差距雖然沒有十年,但也不是一段短短的差距。 大學畢業後進入苗栗縣成立的第一個舞蹈班──建功國小舞. 1.

(15) 蹈 班 服 務 , 我 的 家 長 常 問 我 :「 孩 子 很 喜 歡 舞 蹈 , 但 是 國 中 就 沒有舞蹈班延續下去,才國小畢業的孩子,又捨不得送到新 竹 或 台 中 去 唸 書 , 為 什 麼 苗 栗 縣 不 成 立 國 中 舞 蹈 班 ? 」。 民 國 六 十 九 年 行 政 院 頒 布 「 加 強 文 化 及 育 樂 活 動 方 案 」, 教 育 部 為 執 行 其 中 之「 設 置 國 民 小 學 藝 術 特 色 班 方 案 」, 於 是 在民國七十年選定了五所國中、四所國小設置了「舞蹈教育 實 驗 班 」, 期 能 早 期 發 掘 具 有 舞 蹈 才 能 的 學 生 , 施 予 系 統 之 舞 蹈教育,以發揮其潛能;並藉以儲備我國舞蹈表演人才,發 揚舞蹈藝術。民國七十三年「特殊教育法」經立法院三讀通 過,舞蹈班正式納入特殊教育中的資賦優異類舞蹈才能優異 組,隨後舞蹈實驗班逐年擴編,並且為求其一貫性,自國小、 國中到高中均陸續設立舞蹈班,並取消「實驗」之名稱。 民國七十七年頒布的「國民中小學設置舞蹈班要點」中 明 定 舞 蹈 資 優 教 育 目 標 為 : 1.早 期 發 掘 具 有 舞 蹈 才 能 學 生 , 施以有系統之舞蹈教育,充分發展其潛能,以培植舞蹈優秀 人 才 ; 2.透 過 舞 蹈 認 知 、 鑑 賞 及 創 造 活 動 , 涵 養 學 生 之 美 感 情 操 及 健 全 人 格 ; 3.培 養 國 民 中 小 學 舞 蹈 才 能 優 異 之 學 生 , 以奠定我國文化建設所需人才之基礎。 民國八十六年公佈之「藝術教育法」則明定:藝術教育 以培養藝術人才,充實國民精神生活,提升文化水準為目的。 民國八十八年公佈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設立標 準 」 中 提 及 學 校 應 依 下 列 目 標 設 立 藝 術 才 能 班 : 1.早 期 發 掘 具有藝術資賦優異之學生,施以計畫、系統性教育,充分發 揮 其 潛 能 , 以 培 植 多 元 之 藝 術 專 業 人 才 ; 2.增 進 具 有 藝 術 資 賦優異之學生對藝術認知、展演、創作及鑑賞能力,以涵養 學生美感情操,發展其健全人格。. 2.

(16) 在台灣,學校設立舞蹈資優班(國小、國中、高中職) 或成立藝術學校之舞蹈相關科系,是為了更徹底落實舞蹈教 育,以培養舞蹈藝術專業人才。苗栗縣建功國小舞蹈班,成 立於民國七十四年,是苗栗縣第一個國小舞蹈實驗班,位於 頭份郊區的僑善國小,是苗栗縣成立的第二個國小舞蹈班; 而 國 中 舞 蹈 班 於 八 十 七 年 苗 栗 縣 大 成 中 學 改 制 為 高 中 後 廢 班。一直到民國九十三年苗栗縣立苗栗國中才再度突破萬難 成立國中舞蹈班,至今已有三個年級的學生,苗栗縣成立國 小舞蹈班已經二十年了,如今成立的國中舞蹈班,每年招生 的報名人數不足都是學校的問題,影響國小舞蹈班學童繼續 報考國中舞蹈班的因素到底為何? 長久以來,資優教育的實施,ㄧ直是特殊教育中最弱的 ㄧ部分,在普羅大眾的想法中,關懷弱勢是必然的,資優學 生已佔了天賦的優勢,何須投入更多的關注?殊不知對於資 優學生的提早啟蒙開發,才能讓其天賦得以發揮。資優教育 重要的目標就是在於發展資優或特殊才能孩子的潛能,使在 不同的領域成為卓越的人才。舞蹈資優班的成立就是秉持此 理念,以一連貫的教育方式,為舞蹈藝術栽培更多希望的種 子。舞蹈資優教育實施二十年來,已為國家栽培出許多優秀 的人才,但是近年來國中舞蹈資優班的報考人數有減少的趨 勢,影響的因素是否因兒童受到成人(尤其是家長)觀念的 影響而轉讀普通班級? 苗栗縣舞蹈教育的延續,是因為家長的意見影響孩子的 升學途徑?還是舞蹈的未來遙不可見,家長只願意孩子小時 候鍛鍊身體,長大了仍以升學為重?學童在國小舞蹈班的表 現,是否影響了升學的意願?本研究以舞蹈班家長為對象,. 3.

(17) 探討家長對舞蹈班學童是否升國中舞蹈班的影響?其動機、 阻礙及期望利益間是否有相關? 本研究基於上述背景,欲了解國小舞蹈班家長對於孩童 接受舞蹈資優教育的動機與期望利益,並探索阻礙其讓孩童 繼續升國中舞蹈班的因素。.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國小舞蹈班學童的家長為研究對象,針對父母 對兒童參與舞蹈班的動機、阻礙與期望利益,來探究家長對 學童繼續升國中舞蹈資優班的影響;希望能根據研究結果及 發 現,提 出 具 體 建 議,讓 國 中 舞 蹈 班 發 展 的 方 向 能 與 家 長 期 望 、 學童需要與學校政策一致,讓舞蹈資優教育的延續為舞蹈天 地,栽培更多希望的種籽。.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家長對國小舞蹈班學童升國中舞蹈班的參與動機及其差 異性為何? 二、家長對國小舞蹈班學童升國中舞蹈班的參與阻礙及其差 異性為何? 三、家長對國小舞蹈班學童升國中舞蹈班的期望利益及其差 異性為何?. 4.

(18) 四、家長對學童升國中舞蹈班的參與動機與期望利益是否相 關? 五、家長對學童升國中舞蹈班的參與阻礙與期望利益是否相 關?.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範圍與限制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界定為,九十五學年度就讀苗栗縣國 小舞蹈資優班學生的家長,在學校外參加舞蹈補習班、舞蹈 才藝班、舞蹈團、個人工作室等名稱立案之舞蹈運動機構的 學生家長,不在研究範圍之列。.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因問卷調查屬於自陳量表,又問 卷由學生帶回請家長填寫後再交回老師處,因此研究者只能 假設研究參加者均據實回答。. 5.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與本研究相關之理論與文獻,共分下列六個部份:第一 節舞蹈藝術的社會地位;第二節資優教育的必要性;第三節 舞蹈資優班的沿革;第四節舞蹈資優班學生流失問題;第五 節性別差異問題;第六節動機、阻礙、利益之理論;第七節 小結。. 第一節. 舞蹈藝術的社會地位. 詩 經 大 序 篇 :「 情 動 於 中 , 而 行 於 言 , 言 之 不 足 , 故 嗟 嘆 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歌詠之不足,不覺手之舞之, 足 之 蹈 之 」。「 現 代 舞 之 母 」 I s a d o r a D u n c a n 也 說 :「 人 先 是 會 說話,然後唱歌,然後舞蹈。說話要靠腦袋,代表這個人在 思考;唱歌則是情緒的表達。至於舞蹈,已經包含了這一切 而 進 入 狂 喜 了 」( 李 立 亨 , 2 0 0 0 )。 舞 蹈 是 人 類 最 古 老 及 最 基 本的表達方式之一,舞蹈透過身體感知宇宙韻律,表達人類 對週遭環境的情感;古今中外,從壁畫、古蹟、畫 作 甚 至 是 詩 詞中,都可以發現到舞蹈的痕跡,事實證明只要有人的地方 也就有舞蹈活動;而舞蹈的存在,也使人的價值更為提昇,因 為它兼具視覺、聽覺與動覺的藝術,能夠同時激發身體與心 靈 的 學 習 窗 口 , 促 進 身 心 的 和 諧 與 合 一 ( 張 中 煖 , 2 0 0 1 )。 舞 蹈 的歷史如此悠久,卻鮮少有人將舞蹈當做終身的職志,其中 原因究竟為何?本節就由舞蹈藝術的由來談起。 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化現象之一,舞蹈的衝動幾乎與. 6.

(20) 人 類 同 時 誕 生 ( 王 克 芬 、 蘇 祖 謙 , 1 9 9 6 )。 中 國 舞 蹈 史 中 , 舞 蹈是勞動實踐的產物,從現在少數民族仍流傳具原始遺風的 狩 獵 舞 , 可 呼 應 尚 書 益 稷 所 載 :「 簫 韶 九 成 , 鳳 凰 來 儀 」,「 擊 石 拊 石 , 百 獸 率 舞 」, 上 古 時 代 , 人 們 時 重 時 輕 , 時 緩 時 急 的 敲擊石片為樂,在歡唱呼號中,跳起了模擬各種鳥獸動態的 舞 蹈 ; 這 些 舞 蹈 是 狩 獵 生 活 的 反 應 , 也 有 圖 騰 崇 拜 的 遺 韻( 馮 雙 白 , 2 0 0 3 )。 而 祭 祀 歌 舞 則 是 用 以 頌 揚 皇 帝 的 豐 功 偉 業 , 表 現國力豐厚、人民生活富足。 由 商 代 的 祭 神 舞 , 男 為 「 覡 」 女 為 「 巫 」, 舞 者 不 分 男 女 ; 傳 到 夏 代 ,「 巫 舞 」 用 以 事 神 ,「 優 舞 」 用 於 事 人 , 這 種 處 於 下 層 地 位 的 倡 優 藝 術 延 續 到 封 建 社 會 。 漢 代 設 立 「 樂 府 」, 當 時的民間歌舞是貴族及富商大賈的娛樂,這些以動作、舞姿 之美取悅君王、貴族的歌舞女藝人都是處於奴隸地位,生活 十分悲慘,任人買賣、贈送或處死。晉朝時,石崇每邀客燕集, 常令美人行酒;客飲酒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唐朝設有 「 教 坊 」、「 梨 園 」 以 收 集 歌 舞 及 訓 練 歌 舞 藝 人 的 樂 舞 機 構 , 培養專業藝人,並分散各地成為官伎、營伎及家伎,這些歌 舞藝人雖為我國舞蹈藝術寫下最輝煌的一頁,但卻受盡凌辱 和 摧 殘 ( 王 克 芬 , 1 9 8 6 ; 王 雲 幼 , 2 0 0 2 )。 長久以來表演性舞蹈,舞者地位十分低下,只被視為供 人 賞 玩 的 「 女 樂 」。 元 、 明 、 清 代 , 帝 王 害 怕 人 民 聚 眾 造 反 , 擔 心人民對他們的揭露和反抗,百般嚴禁民間的歌舞活動,舞 蹈因而逐漸附屬於戲曲中。到了清代,女性受到禮教規範和 女誡女德的束縛,不得拋頭露面。因此戲曲或民間舞中的女 主角,才由男子來扮演。戲曲中舞蹈的表演,不只是點綴和 陪襯,更成了推進情節發展,激化矛盾衝突,塑造人物形象. 7.

(21) 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但此時的優秀演員皆為長相清秀、做 打俱佳身懷絕技的的男性,皆以善扮女角著稱,舞蹈藝術至 此式微。 芭蕾舞蹈與中國舞蹈中女性的形象特別鮮明,西洋舞蹈 史中記載,芭蕾舞是文藝復興時期起源於義大利的民間舞蹈 ( 何 恭 上 , 1985 ; 吳 素 芬 , 1995 ; 于 平 , 2002 ; 李 玉 琳 , 2004 )。 由 義 大 利 佛 羅 倫 斯 的 貴 族 梅 迪 西 家 族 中 的 公 主 凱 薩 琳 w梅 迪 西,因嫁入法國皇室,而帶入法國宮廷,成為宮廷中國王及 男性貴族的社交禮儀及重要娛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男性舞 者,為法王路易十四,他曾因扮演太陽王角色而被大家稱為 太 陽 王;路 易 十 四 並 於 西 元 1661 年 設 立 皇 家 舞 蹈 學 校,當 時 的舞蹈教師、編舞家及劇中男女角色,都是由男性扮演,直 到 1 6 8 1 年 才 出 現 女 舞 者 在 舞 台 上 表 演 ( 吳 素 芬 , 1 9 9 6; 歐 建 平 , 1 9 9 6 )。 十九世紀初浪漫主義興起,芭蕾舞蹈夢幻、飄逸超現實 的風格,讓欣賞的觀眾們見識到舞者高超的舞技,也從中得 到了精神上的慰藉。為了達到超脫世俗的境界,女舞者蹎立、 高挑,男舞者退為扶舉女舞者的地位,營造輕盈、飄然的氛 圍,由於主題取材的不同,舞蹈動作也隨之改變,芭蕾因而 逐 漸 成 為 女 性 的 藝 術 ( 吳 素 芬 , 1995)。 舞 蹈 家 George Balanchine 也 曾 說 :「 芭 蕾 舞 是 女 人 的 事 」( 何 恭 上 , 1 9 9 1 ; 黃 麒 、 葉 蓉 , 1 9 9 4 ; 歐 建 平 , 1 9 9 6 )。 雖 然 丹 麥 編 舞 家 A u g u s t B o u r n o n v i l l e 企 圖 在 舞 劇 中 加 重 男 舞 者 的技巧及重要性,但直到二十世紀,俄國 舞 蹈 家 Va s l a v N i j i n s k y 優 異 的 表 現 才 破 除 了 這 個 魔 咒 。 十九世紀末現代藝術潮流興起,民主思想、個人主義, 長 久 以 來 被 束 縛 住 的 身 軀 , 在 Isadora Duncan 以 反 叛 傳 統 、. 8.

(22) 崇 尚 自 然 的 口 號 下 , 現 代 舞 誕 生 了 。 在 美 國 經 Ruth St.Denis、 D o r i s H u m p h r e y、 M a r t h a G r a h a m 幾 位 女 性 現 代 舞 蹈 家 的 耕 耘 下,現代舞漸漸達到開花結果的階段;一些優秀的男性舞蹈 家 也 逐 漸 嶄 露 頭 角 , 如 : J o s e L i m o n 、 P a u l Ta y l o r 等 傑 出 現 代舞蹈家,男性舞者終於又在舞蹈的歷史佔有一席之地。 台灣近代史記載,台灣舞蹈啟蒙受日本影響最大,由於 日本提倡的新文化運動,受西方舞蹈的衝擊,引進芭蕾舞、 現 代 舞 到 日 本 。 1921 年 , 台 灣 文 化 協 會 成 立 , 當 時 的 文 化 菁 英鼓吹新女性思想,台灣舞蹈界先驅李彩娥、蔡瑞月女士陸 續東渡日本學習舞蹈。台灣當時能接受充滿洋味新文化的都 是上流社會、文化菁英的象徵,因此台灣早期的芭蕾舞家都 是家世優渥、父母思想開放的家庭,特別以女性居多,受刻 板印象的影響,男性芭蕾舞者屈指可數。除了舞蹈的性別刻 板印象至今仍根深蒂固外,中國舞蹈史中女性舞蹈家(歌舞 伎人)創造燦爛輝煌的舞蹈藝術文化,但是她們低下的社會 地位、悲慘的命運、屈辱的生活,在文人雅士的詩、文中亦 可 窺 見 ( 王 克 芬 , 1 9 8 6 )。 在台灣雖然舞蹈藝術活動已經被推廣,社會大眾也肯定 其藝術的地位,但對於這種表演藝術,仍舊當作娛樂節目、休 閒活動、興趣與健身活動而已。台灣社會對舞蹈的認同充滿 著矛盾,早期農業社會人們但求溫飽,只有環境優渥的孩子 才 有 學 習 芭 蕾 舞 的 機 會 ( 盧 健 英 , 1 9 9 6 ); 而 一 般 人 又 將 農 閒 節慶中民俗活動的舞蹈表演者視為戲子,是清苦子女的一種 生 活 選 擇 ( 羅 慶 成 , 2 0 0 2 )。 教育部於民國八十年將舞蹈視為藝術而大力推展,雖然 舞 蹈 素 質 提 昇 了,社 會 大 眾 卻 仍 無 法 感 受 藝 術 活 動 的 價 值( 伍. 9.

(23) 曼 麗 , 2 0 0 0 )。 透 過 舞 蹈 認 知 、 鑑 賞 及 創 作 活 動 , 涵 養 孩 子 的 美感情操及健全人格,父母會鼓勵孩子參加,但如果將舞蹈 作為終身職業,就需要好好考慮。舞蹈長期附屬於學校體育 課 中 ( 張 中 煖 , 2 0 0 1 ), 視 為 與 運 動 同 為 身 體 的 活 動 。 台 灣 近 三十年來視舞蹈為舞台上的藝術,追求專業技能,是少數人 參與的活動,更何況當演出時還必須加以裝扮。由於以上種 種因素造成社會對舞蹈活動的刻板印象,社會對舞蹈藝術的 觀點,也影響了家長是否支持子女進入國中繼續參與舞蹈活 動的抉擇。. 第二節. 資優教育的必要性. 資優兒童是國家的資產,如何來教育他們、發揮他們的 潛能,不但是個人的問題、家庭的問題也是國家的問題。根 據 1978 年 美 國 國 會 通 過 的 「 資 賦 優 異 兒 童 教 育 法 」 ( G i f t e d a n d T a l e n t e d C h i l d r e n ’ s E d u c a t i o n A c t ), 所 謂 的 資 優兒童是指在學齡前或中小學階段,經鑑定在下列領域有卓 越表現或高度潛力者:一為一般智能;二為特殊學業性向; 三為創造能力;四為領導才能;五為視覺及表演藝術,這五 方 面 具 有 潛 力 者 。 其 中 , 一 般 智 能 優 異 通 常 以 智 商 在 130 以 上為準,特殊學業性向指的是語文、數學及科學的學科能力, 創造能力指思考的獨創性、流暢性、變通性及精密性,領導 才能包括組織、綜合、分析、判斷、預測、決策等能力,視 覺及表演藝術則指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等特殊才能。有 人以為資優學生既然得天獨厚,我們何必錦上添花?殊不知. 10.

(24) 資優教育有它的必要性,這可從俾益個人、學校、社會三方 面來討論。 俾益個人方面,我們的課程設計是為普通學生設計的, 資優生正如智能不足學生一樣,都是被忽視的一群。要滿足 其心理需求,提高其學習興趣,激發其心智潛能,必須在一 般課程之外,另為設計,以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俾益學校方面,推展資優教育可促使學校研究新的教材 教法,改進教育措施,增進學校的朝氣和活力,在目前常態 編班原則之下,保持適應個別差異的彈性,故對於普通教育, 亦有助益。 俾益社會方面,世界的文明大多是聰明人創造的,世界 災難也多是聰明人的傑作。聰明的孩子學好很快,學壞更快。 辦理資優教育正是為國家培育培育有益的人才。 今日升學主義陰影下,資優教育處境艱難,畢竟「做學 問」和「應付考試」是兩回事。會做學問的人,不見得考場 得意;會應付考試的人,不見得會做學問。多元升學管道的 暢通,是資優教育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指標。在資優課程方面 要 能 顧 及 資 優 生 的 獨 特 性 , 毛 連 塭 ( 1989) 認 為 資 優 課 程 應 包括概念發展、內容知識、過程技能和成果等四方面,但在 課程哲學與目標、教學系統、教材教具、教學實施和師資訓 練以及教學評量等多方面皆有其特殊需求。 面對資優兒,或許多數人會懷疑父母與一般的老師是否 有足夠的能力教導他們。事實上,對於資優兒的教導,父母 與老師所扮演的建設性角色是鼓勵、支持及經驗的引導、環 境的設計,倒不一定是知識的獲得。因此,不見得父母或老 師本身是資優才可以教導資優兒童。只要態度誠懇、引導得. 11.

(25) 法,依然可以成為一個良好的資優兒輔導者,並獲得資優兒 的尊敬。若能以欣賞資優行為的觀點來接觸他們,作為資優 兒 的 「 人 師 」, 當 比 只 是 做 個 「 經 師 」 來 得 有 助 益 , 在 中 、 小 學階段,尤其如此。父母是孩子啟發才能的鑰匙,進入學校 後有良師指導,包括知識、態度、習慣、及方法的培養,這 也就是目前資優教育所強調的。第三個階段是名師階段,此 時的老師就不只是良師了,他必定是某一方面的行家、高手, 可能是數學家、鋼琴家、舞蹈家,此時才是進入知識、技能 的專精領域,此階段大約是高中後期或大學階段。由此看來, 如果是資優兒童的父母,應先盡力做個良父、良母,發現和 培養更多孩子的資優行為。. 第三節. 舞蹈資優班的沿革. 資優教育重要的目標就是在於發展資優或特殊才能孩子 的 潛 能 , 使 在 不 同 的 領 域 成 為 卓 越 的 人 才 ( 毛 連 塭 , 1 9 8 9 )。 舞蹈資賦優異教育的萌芽,始於民國六十九年行政院頒布之 「加強文化建設及育樂活動方案」 ,教 育 部 國 教 司 為 確 實 執 行 「設置國民小學藝術特色班」方案,乃於民國七十年籌設舞 蹈、音樂、美術等教育實驗班,以有效推展國民中小學創造 性與表演藝術能力等特殊才能資賦優異的特殊教育。同年選 定了五所國中(北市北安、北縣江翠、中縣東勢、高市苓雅、 屏 縣 明 正 )、 四 所 國 小 ( 北 市 東 門 、 中 市 篤 行 、 嘉 縣 崇 文 、 高 市 中 正 ) 設 置 了 「 舞 蹈 教 育 實 驗 班 」, 期 能 早 期 發 掘 具 有 舞 蹈 才能的學生,施予系統之舞蹈教育,以發揮其潛能;並藉以. 12.

(26) 儲備我國舞蹈表演人才,發揚舞蹈藝術。民國七十三年「特 殊教育法」經立法院三讀通過,舞蹈班正式納入特殊教育中 的資賦優異類舞蹈才能優異組,隨後舞蹈實驗班逐年擴編, 並且為求其一貫性,自國小、國中到高中均陸續設立舞蹈班, 並取消「實驗」之名稱,現今改稱「舞蹈才能資賦優異班」 簡稱「舞蹈資優班」。 民國七十七年頒布的「國民中小學設置舞蹈班要點」中 明 定 舞 蹈 資 優 教 育 目 標 為 : 1.早 期 發 掘 具 有 舞 蹈 才 能 學 生 , 施以有系統之舞蹈教育,充分發展其潛能,以培植舞蹈優秀 人 才 ; 2.透 過 舞 蹈 認 知 、 鑑 賞 及 創 造 活 動 , 涵 養 學 生 之 美 感 情 操 及 健 全 人 格 ; 3.培 養 國 民 中 小 學 舞 蹈 才 能 優 異 之 學 生 , 以奠定我國文化建設所需人才之基礎。 民國八十六年公佈之「藝術教育法」則明定:藝術教育 以培養藝術人才,充實國民精神生活,提升文化水準為目的。 民國八十八年公佈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設立標 準 」 中 提 及 學 校 應 依 下 列 目 標 設 立 藝 術 才 能 班 : 1.早 期 發 掘 具有藝術資賦優異之學生,施以計畫、系統性教育,充分發 揮 其 潛 能 , 以 培 植 多 元 之 藝 術 專 業 人 才 ; 2.增 進 具 有 藝 術 資 賦優異之學生對藝術認知、展演、創作及鑑賞能力,以涵養 學生美感情操,發展其健全人格。平珩指出舞蹈教育可培養 舞者、編舞者、舞評家、舞蹈文化研究人員、舞蹈教師、舞 蹈治療師、舞團行政人員、舞蹈燈光設計、舞蹈伴奏、舞蹈 服 裝 設 計 ……等 , 出 路 相 當 多 元 且 豐 富 ( 平 珩 , 1996) 。 在台灣,學校設立舞蹈資優班(國小、國中、高中職) 或成立藝術學校之舞蹈相關科系,是為了更徹底落實舞蹈教 育,以培養舞蹈藝術專業人才。舞蹈教育具有不可忽視的功. 13.

(27) 能,舞蹈本身是綜合體,以身體為表達工具,把個人內在的 衝動、感情、意念形諸於外,利用肢體結合時間、空間、力 量 等 因 素 形 成 動 作 語 彙 ( 陳 碧 涵 , 1994) 。 舞 蹈 資 優 教 育 歷 經二十餘年投注了人力、物力於軟、硬體的建設,為國家培 育了無數優秀的舞蹈專業人才。. 第四節. 舞蹈資優班學生流失問題. 教育部為推廣藝術教育,培養舞蹈藝術人才,將舞蹈、 音樂、美術納入藝術才能教育,於國中、小設立舞蹈班以發 展舞蹈藝術教育,已超過二十年,以發掘擁有舞蹈潛能、提 升文化素養的教育方式,成就了相當多的舞蹈人才,也使我 國 晉 升 成 為 舞 蹈 文 化 大 國 ( 教 育 部 , 1 9 9 8 )。 如 上 述 已 投 注 舞 蹈資優教育二十年的人力物力,應相當卓越並培養許多的人 才 , 但 由 ( 郭 淑 娟 , 1995; 楊 韻 玲 , 1996; 林 正 隆 , 1998) 研究台灣地區國民小學藝術才能班畢業生追蹤調查顯示,台 灣地區舞蹈資優班畢業後升學進入國中、高中職、大專、研 究所等階段的舞蹈班(科、系)及就業時從事其專業的比率, 相較於音樂班與美術班呈現相當低的比率,可知由國小舞蹈 班一直到舞蹈高等教育人口有遞減的趨勢,畢業時從事舞蹈 相關工作也僅佔原來的五分之ㄧ,與音樂、美術資優班相差 甚 遠 ( 如 表 2 - 1 )。 舞 蹈 資 優 教 育 目 標 與 實 施 成 果 有 所 差 距 , 舞蹈人才流失原因為何?從舞蹈人所面臨的運動傷害、飲食 失調、出路等方面來看,可窺見舞蹈人的艱辛。 教育部訂定「舞蹈科系必修專業科目」中,解剖學、運. 14.

(28) 動 傷 害 都 是 舞 蹈 科 系 學 生 之 必 修 科 目 。 但 郭 惠 良 ( 2002) 指 出 運 動 傷 害 是 舞 蹈 系 學 生 最 大 的 夢 魘 ; 李 奕 寬 ( 2004) 調 查 台 灣 北 、 中 、 南 地 區 國 小 、 國 中 、 高 中 、 大 學 , 2166 位 舞 蹈 專 長 學 生 舞 蹈 傷 害 研 究 顯 示 平 均 受 傷 比 率 86.3% , 以 大 專 受 傷 比 率 96.4% 最 高 , 國 小 受 傷 率 低 於 國 中 、 高 中 、 大 學 , 但 也 高 達 75.1% ; 這 與 ( 楊 百 嘉 、 潘 繼 仁 , 1992; 李 依 齡 , 2004; Koutedaki & Jamurtas, 2004) 等 學 者 研 究 相 同 , 研 究 中 顯 示 舞齡越長,受傷比率越高。. 在文獻研究中也發現模特兒、舞者以及運動員是飲食失 調的高危險群,舞者對於自我舞技完美無缺的要求特質,也 促使體形達到更自我理想的標準,所以不正常的飲食型態讓 舞者成為月經異常、低骨質密度、肌肉骨骼傷害的高發生者 (李依齡,2004;K o u t e d a k i & J a m u r t a s , 2 0 0 4 ;葉素汝,2005)。身. 15.

(29) 體是舞蹈表演的工具,一但發生嚴重的傷害,就必須完全脫 離表演的行列,無法再登上舞台。家長對於舞蹈運動造成的 傷害疑慮,也是在升國中階段就中止選擇就讀舞蹈班的重要 影響因素。 學 者 張 中 煖 ( 1 9 9 7 )、 唐 璽 惠 ( 1 9 9 7 )、 林 正 隆 ( 1 9 9 8 )、 張 介 ( 2003) 認 為 國 小 舞 蹈 班 學 生 , 未 再 繼 續 就 讀 原 因 如 下 : 一般社會價值觀將國小舞蹈班界定為才藝學習,而非舞 蹈人才之培育,致使國小舞蹈班畢業生繼續就讀國中、高中 之 人 數 遞 減 。 而 學 者 張 介 ( 2003) 的 研 究 亦 可 證 實 此 觀 念 , 其研究中就讀高中舞蹈班的學生中,國小、國中皆就讀舞蹈 班 的 學 童 比 率 占 有 效 樣 本 的 24.37% ; 而 國 小 未 就 讀 舞 蹈 班 , 但國中就讀舞蹈班的學童比率占有效樣本的. 43.36% ; 國 小. 就 讀 舞 蹈 班 , 但 國 中 就 讀 普 通 班 的 學 童 比 率 占 有 效 樣 本 的 3.58% ; 國 小 、 國 中 皆 就 讀 普 通 班 的 高 中 舞 蹈 班 學 生 比 率 占 有效樣本的. 28.67% 。 這 個 數 據 與 林 正 隆 ( 1998) 所 做 的 研. 究結果相近。 國內舞蹈就業困難,致使舞蹈班學生陸續轉攻其他行業 ( 唐 璽 惠 , 1 9 9 7 ; 林 正 隆 , 1 9 9 8 )。 而 甄 試 之 效 度 不 佳 , 各 校 未實施標準化的舞蹈性向測驗,智 力 測 驗 的 結 果 , 使 擁 有 舞 蹈 性 向 的 學 生 難 過 關 ( 張 中 煖 , 1 9 9 7 ), 造 成 原 就 讀 舞 蹈 班 的 同 學 升 學 困 難,上 述 運 動 傷 害、就 業、升 學 等 問 題 都 是 造 成國小舞蹈班學童未繼續就讀國中舞蹈班的因素。. 16.

(30) 第五節. 性別差異問題. 存在於大多數成人心目對待不同性別者的態度還是有極 大的差異,至於涉世未深的兒童受到成人(尤其是父母)的 影響則是無庸置疑的;故兒童之性別社會化除受制於整體大 環境外,因家庭教育之不同,應該有其個別差異性。舞蹈家 G e o r g e B a l a n c h i n e 也 曾 說 :「 芭 蕾 舞 是 女 人 的 事 」( 黃 麒 、 葉 榕 , 1 9 9 4 ; 歐 建 平 , 1 9 9 6 ; 何 恭 上 , 1 9 8 5 )。 從 ( 教 育 部 , 1 9 9 9 ; 李 佩 芬 , 2 0 0 3; 張 介 , 2 0 0 3 )所 作 的 統 計 顯 現 , 不 管 國 小 、 國 中 、 高中職與大專院校,舞蹈班(科、系)男女比例都相差極為 懸 殊 ; 而 李 玉 琳 、 廖 主 民 、 洪 翊 芳 ( 2005) 以 心 理 學 的 角 度 來 看 , Eccles 的 期 望 價 值 理 論 有 助 於 解 釋 這 個 現 象 。 Eccles 等 學者指出,個人成就相關行為選擇與表現,受到重要他人的 信念和行為社會化的結果,而重要他人的信念和行為是受文 化和環境的影響。其中職業特徵和文化刻板印象及性別角色 刻 板 印 象 更 是 重 要 的 因 素 ( E c c l e s , 1 9 9 1 ; 洪 淑 敏 , 2 0 0 3 )。 所以舞蹈在性別上的差異,可以從舞蹈的歷史、大眾對舞蹈藝 術的認同及社會對舞蹈的性別刻板印象窺見。 無論從東方或西方歷史中來看,舞蹈藝術的地位,皆處 於被動的低下位置,演變至今在傳統觀念中,才慢慢脫離舞 女或戲子的偏差觀念;尤其男性被賦予的社會責任、肩負著 養家活口的重擔,甚至是光耀門楣的家族期待,讓男性選擇 舞蹈藝術工作成為終身職業比女性有更大的阻力。 Coltin (1999) 指 出 五 至 十 四 歲 的 學 齡 兒 童 , 有 80%的 時 間是在學校之外,這提供了父母ㄧ個促進其社交、情感、認 知和身體技巧成長的機會,而父母的鼓勵、支持和信念比起. 17.

(31) 角色模範更有影響力,因此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對學校 和社會的身體活動方案的指導方針就將父母列為計畫成功與 否的關鍵性因素。父母是兒童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影響者, ( 唐 榮 昌 , 1994; 林 玫 君 , 1999; 林 庭 玉 , 1999; 徐 錦 興 , 1991) 等學者所做的研究皆指出父母參與比老師指導更具影響力。 「家庭」是人類社會結構中最小的單位,但也是對兒童 最有影響力的團體;家庭是維繫力量的泉源,也是尋求慰藉 的所在,家庭更是塑造兒童思考模式、行為舉止的搖籃;在 家庭中父母是最重要的家庭成員,父母親的想法更是影響孩 童 決 定 最 主 要 的 依 據 ( 王 佩 玲 , 1 9 9 3 )。 家 庭 是 社 會 的 基 本 單 位,是社會價值系統的出發點,兒童體認社會價值最早的地 方。家庭更是兒童角色學習最早的場所,父母就是孩子模仿的 對象。 兒童因未成熟,在家庭中受到成人價值觀的影響,判斷 常取決於成人觀念,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而父母 所 佔 的 影 響 比 例 最 重 要 。 吳 武 典 ( 1988) 指 出 培 養 資 優 兒 童 的過程中,父母與教師應扮演的角色有:作為示範者、保護者、 訓練者、教育者、規劃者、傾聽者、學校夥伴與生涯嚮導。 以作 為 孩子 的 嚮導 方面,父母就是孩子的指南針、方向盤,指 引他努力的方向。由於升學主義的影響,現在的學子往往只 現實的為分數、為考試而努力,對未來毫無期許。甚至為了 表現突出、獲得別人的稱讚,變得只在乎自己,不關心別人, 因而產生現實、自私的態度。所以在資優教育中,特別強調, 擴展心胸,容納、欣賞別人;眼光放遠,容忍眼前的挫折, 也不洋洋得意於一時的成就。父母更要時時為孩子分析眼前 的學習與未來的關係,才不致使學習窄化、生活窄化,也要. 18.

(32) 鼓勵孩子讓成功與失敗都成為很好的經驗,作為日後發展的 基礎。. 第六節. 動機、阻礙、利益之理論. 本節乃以動機、阻礙、利益三方面理論作相關之文獻探 討:. 一、動機 「動機」是指個人對於自己所認為重要的或是有價值的 目標去從事、去完成,並欲達到完美地步的一個內在推動力 量 。 動 機 ( motivation) 是 引 導 行 為 產 生 的 主 要 根 源 , 也 是 最真與最實在的思想或意圖;動機是成才的起點也是一種支 配 任 何 行 為 的 基 本 驅 力 , 根 據 林 靈 宏 ( 1994) 研 究 指 出 , 個 體某種行為發生的原因,也就是促使人們採取某種行動以滿 足 某 種 需 求 的 內 在 力 量 ; 盧 俊 宏 ( 1994) 研 究 發 現 , 行 為 後 產生的結果,也就是行為前的那股無形的動力,而這種動力 是具有持久性與方向性,它是促使個體從事各種活動的內在 原因,所以動機並沒有一種被特定普遍接受的定義。 人 文 心 理 學 家 馬 斯 洛 ( Maslow, A. H.) , 提 出 需 求 漸 進 階 層 說 法 , 依 次 為 :1.生 理 需 求 ( physiological needs) :如 食 物、水、睡眠都要得到需求而且滿足、次高層次才能實現; 2.安 全 需 求 ( safety needs) :避 免 傷 害 與 危 險 , 並 獲 得 健 康 ; 3. 愛 與 從 屬 需 求 ( needs for love and belonging) :獲 得 友 誼 或 親情及從團體之認同需求,一個人若缺乏愛的補償或代替,. 19.

(33) 並 會 想 盡 方 法 , 獲 得 此 類 相 關 之 認 可 ; 4. 尊 嚴 需 求 ( needs for esteen) :指 希 望 獲 得 他 人 的 尊 重 、 仰 慕 , 獲 得 肯 定 自 信 與 自 尊 之 需 求 ; 5.自 我 實 現 需 求 (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 :即 發展個人獨特的潛能並竭盡所能全力以赴,以達到完美境界 之需求、自我實現並不在乎個人做些什麼,而在於對自己的 所 做 感 受 如 何 ; 6.認 知 需 求 ( need to know and understand) :指 滿 足 好 奇 心 、 求 知 慾 、 了 解 需 求 ; 7.審 美 需 求 ( aesthetic needs) :指 對 秩 序 對 稱 , 閉 鎖 ( closure) 需 求 更 完 美 等 之 需 求 。 馬 斯 洛 認為人各種動機之間是只有層次的關係存在,次序是無法改 變的,就馬斯洛動機層次而言,舞蹈的表現中,獲得自我實 現進而滿足個人當時的好奇夢想、疑惑,並進而追求美感, 進而對任何人、事、物的看法都較為宏觀。 簡 美 姿 ( 2002) 研 究 指 出 , 父 母 讓 子 女 學 習 才 藝 的 目 的 主要為培養子女獨立性、興趣、促進健康為主要訴求。國中 音樂班,就讀動機與舞蹈班、美術班略有差異,舞蹈學習放 棄因素以身體、就業管道狹礙、學業壓力為主要因素;舞蹈 學習教材的編選更要注意到舞蹈者的經驗、能力、興趣。動 機是支配任何行為最基本的驅力。由特殊才能方面,以人的 需求面,動機扮演著參與與否的重要關鍵,從人類的參與角 度 來 探 討 大 致 可 分 為 :1.生 理 動 機 :包 括 精 神 舒 暢,心 曠 神 怡 , 健 康 與 體 適 能 提 升 等 ; 2.人 際 動 機 :透 過 參 與 舞 蹈 認 識 更 多 的 朋 友 , 建 立 良 好 友 誼 , 公 共 關 際 提 昇 ; 3.自 我 實 現 :肯 定 自 己 的 表 演 藝 術 能 力 , 堅 持 自 己 的 理 想 , 努 力 實 現 夢 想 ; 4.壓 力 的 排 除 :主 要 目 的 為 舒 解 日 常 的 壓 力 。 學 者 D e c i 和 Ry a n ( 1 9 9 1) 把 動 機 分 為 內 在 動 機 、 外 在 動機及無動機三類,內在動機指的是沒有任何外在因素下,. 20.

(34) 個體仍然願意持續某種行為的內在歷程;外在動機是指個體 持續行為主要是來自於外在事件的影響,而非出自於個體的 自我決定;無動機則指維持個體行為既不是內在也不是外在 動機,已無更好的理由驅使此行為。 Boerger (1971) 指 出 , 高 期 望 的 父 母 有 高 成 就 的 兒 子 。 當 父 母 期 望 相 似 且 增 加 時 , 孩 子 的 成 就 也 增 加 。 Seginer (1983) 則 是指出:父母也可能將自己未完成的願望轉移到孩子身上。 國 內 學 者 曾 建 章 ( 1996) 在 研 究 中 指 出 : 國 中 資 優 學 生 所 知 覺之教師與父母之學業成就期望分數偏高,不論教師或父母 對資優學生或子女皆有很高的學業成就期望,且父母期望顯 著高於教師期望。可見中國社會裡,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 鳳的心理仍普遍存在,但過高的期望亦有可能形成資優學生 心理上的負擔,其心理的壓力感受也是必須注意的。 Atkinson (1983) 認 為 當 個 人 在 從 事 或 選 擇 某 項 工 作 時,會同時出現兩種心理傾向,一是追求成功的傾向,一是 避免失敗的傾向,亦即害怕失敗。這兩種傾向方向相反,個 人最後的行為表現取決於哪種傾向較強而定,但傾向的強弱 卻 又 是 動 機 ( m o t i v e )、 期 待 ( e x p e c t e n c y ) 及 誘 因 ( i n c e n t i v e ) 三 種 變 相 交 互 作 用 的 結 果。A t k i n s o n 的 動 機 理 論 可 歸 納 為( 張 春 興 、 林 清 山 , 1 9 8 2 ): 1 . 個 人 對 事 、 對 物 、 對 人 都 有 追 求 成 功的傾向,此種傾向可稱為個人的成就動機。而個人成就動 機 的 強 弱 是 從 其 經 驗 中 學 習 得 來 ; 2. 每 當 個 人 面 對 他 所 求 事、物、人的情境時,有兩種性質相反的動機同時發生。其 一是追求成功,另一是避免失敗,形成一種猶豫的矛盾心理; 3. 個 人 成 就 動 機 的 強 弱 , 將 決 定 於 個 人 對 其 面 臨 情 境 的 認 知 ; 4.成 就 動 機 的 強 弱 與 個 人 的 性 格 (人 格 特 質 )有 關 。. 21.

(35) 對 於 成 就 動 機 的 影 響,Heider (1958) 的 歸 因 理 論 認 為 有 兩項重要的因素影響人類的行為結果,亦即個人動力及環境 動 力 , 而 個 人 動 力 的 大 小 則 視 個 人 是 否 努 力 (企 圖 心 、 盡 力 )而 定 。 而 R e y n o l d s 和 Wa l b e r g ( 1 9 9 1 ) 認 為 個 體 的 成 就 動 機 受 家庭環境的影響,再進而影響到大眾媒體與同儕環境,同時 也影響了學習態度及學業成就。 吳 宗 立 ( 1993) 指 出 : 成 就 動 機 是 激 發 學 習 意 願 , 參 與 學習活動,並願為學習目標而努力的內在驅動力,在學習上 是一項中介歷程,為其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努力與追求。而 盧 俊 宏 ( 1994) 又 認 為 : 所 謂 成 就 動 機 ( achievement motivation) 乃一個人認為很有意義或很有價值的工作,不但願意去做並 且願意花費許多精神和力氣去追求,以達成功或完美的心理 歷程。 謝 效 昭 ( 1986) 指 出 父 母 選 擇 讓 子 女 參 加 才 藝 班 的 動 機 主要是促進子女身心健康,培養子女興趣和氣質,並訓練子 女 的 獨 立 性 ; 楊 韻 玲 ( 1996) 研 究 國 中 、 小 學 音 樂 班 畢 業 生 600 人 學 習 成 效 之 追 蹤 調 查 結 果 , 在 動 機 方 面 父 母 影 響 最 多 、 其 次 是 自 己 興 趣 、 老 師 影 響 、 同 學 影 響 。 郭 淑 娟 ( 1995) 研 究 國 中 美 術 班 5 3 人,發 現 就 讀 美 術 班 最 大 的 動 機 是 同 學 自 己的興趣,其次為父母,再其次為老師和同學。 李 育 文 ( 1992) 研 究 國 、 高 中 音 樂 、 舞 蹈 班 學 生 900 人 , 研究發現國、高中音樂、舞蹈班學生皆認為「自我實現」、 「利他」和「工作自由」是較重要的職業價值,而「控制」 和「金錢」是較不重要的,音樂班對職業自我概念,高於舞 蹈班學生。 林 正 隆 ( 1998) 研 究 國 小 舞 蹈 畢 業 生 184 人 , 發 現 就 讀. 22.

(36) 舞蹈班最大動機是自己的興趣,最大的理想是滿足自己的興 趣 。 唐 璽 惠 ( 1997) 研 究 高 、 國 中 舞 蹈 班 學 生 753 人 , 發 現 舞蹈班學生自己的興趣就是就讀舞蹈班最重要之因素,本身 身體狀況不佳、出路受限是放棄學舞的主要因素。 陳 學 綿 ( 2000) 研 究 舞 蹈 社 學 生 家 長 270 人 發 現 讓 子 女 習舞主要動機為「身心健康需求」、愛與隸屬需求」、「知 性 需 求 」 。 同 為 藝 術 資 優 生 , 郭 淑 娟 ( 1995) 研 究 指 出 美 術 班 個 人 動 機 與 林 正 隆 ( 1998) 之 調 查 研 究 與 楊 韻 玲 ( 1 9 9 6 ) 研 究 之動機皆有差異,興趣來自父母居多,而父母讓子女學習動 機也不同。 由以上多位學者之研究可歸納出參與一項藝術才能,最 早的動機,家長的角色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無論是為了孩 子的身心健康、或為了培養子女興趣、自我理想的實現或是 愛與歸屬感的需求……等因素,父母都是影響孩子參與「動 機」最重要的角色。. 二、阻礙 Chubb (1981) 認 為 阻 礙 活 動 因 素 有 兩 類 : 一 為 外 在 阻 礙 因素,如:外在經濟因素、人口因素、社會結構、社會態度、 罪犯、破壞公物、都市紊亂的情形、資源變化與交通運輸問題; 二為個人阻礙因素,如:個性、知覺態度、知識和技能、性 別、年齡與生命週期、文化及次文化的影響、目標、生活型 態、居住地區、職業類型、個人的收入及分配與可利用之休 閒時間,這二個因素皆可能阻礙活動的參與。 Searle 和. Jackson (1985) 指 出 人 們 願 意 參 與 一 項 活 動. 時,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阻礙因素,影響了他們參與活動的. 23.

(37) 意願。在研究中發現阻礙參與活動的因素依其重要性為工作 責任、設施或區域太擁擠、不容易找到同伴、沒有參與活動 的機會、家庭責任、過高價格及使用費、不知道去哪裡學習 技能、個性較內向害羞而不好意思在公開場合活動、缺乏交 通工具、體能狀況無法應付、缺乏藝術及創造能力。 Crawford 和 Godbey (1987) 指 出 : 阻 礙 為 個 體 主 觀 不 喜 歡 或 不 想 投 入 參 與 之 影 響 因 素 , 並 歸 納 統 整 各 類 阻 礙 的 研 究,發展阻礙模式,將阻礙的影響因素分別歸納為三類: 一 為 個 人 內 在 阻 礙 ( i n t r a p e r s o n a l c o n s t r a i n t s ): 指 個 體 因內在的心理狀態或態度,而影響其喜好或參與,如壓力、 憂慮信仰、自我能力及主觀評價等。亦有其他學者認為個人 內 在 阻 礙 的 範 圍 包 括 : 個 人 的 生 理 狀 況 ( 健 康 及 體 能 因 素 )、 動 機、知覺程度、需求的滿足、壓力狀況、個人能力、知識興 趣以及便利性評估。 二 為 人 際 間 的 阻 礙 (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c o n s t r a i n t s ): 指 個 體 因沒有合適或足夠的參與同伴而影響其喜好與參與的因素, 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結果。包括友伴缺乏、與其他參與 者不投合等。 三 為 結 構 性 阻 礙 ( s t r u c t u r a l c o n s t r a i n t s ): 指 影 響 個 體 喜好或參與的外在因素,如季節、氣候、設備、金錢、時間 及機會等,此類的阻礙較易因個體高度的喜好而克服。 本 研 究 中 的「 阻 礙 」, 指 的 是 家 長 有 想 讓 孩 子 繼 續 升 國 中 舞蹈班的意願,但因為某些原因,使得讓孩子繼續就讀舞蹈 班產生某種程度的困難。. 三、利益. 24.

(38) 「利益」是指參與活動過程中可以幫助參與者改善其身 心 健 康 或 滿 足 內 在 需 求 的 現 象 (高 俊 雄 , 1995)。 學 者 對 休 閒 利益的定義為心理利益、生理利益、減輕壓力、增進家庭關 係、表達自我、交友、增加生活體驗、健全生活內涵、提升 生 命 品 質 等 ( 高 俊 雄 , 1995; 高 俊 雄 、 溫 景 財 , 1996) 。 學 者 盧 俊 宏 ( 1994) 研 究 提 出 , 規 律 的 從 事 有 氧 運 動 , 可以改善焦慮與沮喪,而且可以增進參與運動者的自信心、 成就感並增進心理健康。 國 內 學 者 簡 美 姿 ( 2002) 研 究 指 出 要 達 到 學 習 效 果 必 須 先瞭解動機以及動機在學習上的力量。就運動情境而言也就 是 對 運 動 能 力 的 自 我 肯 定 與 表 現 。 唐 璽 惠 ( 1997) 研 究 國 、 高 中 舞 蹈 班 753 人 , 舞 蹈 資 優 教 育 實 施 現 況 上 , 學 生 對 各 項 制度與政策滿意度與目標滿意度上達到非常滿意,四點量表 在課程、師資、選課、進路資源及整體滿意度均達滿意程度。 林 正 隆 ( 1998) 研 究 舞 蹈 畢 業 生 184 人 , 八 項 舞 蹈 研 究 構 面 中滿意度較高的前三項是甄試方式、舞蹈師資、舞蹈活動, 滿 意 度 較 低 的 是 人 際 關 係 、 教 學 設 備 、 輔 導 活 動 。 林 宇 涵 ( 2000) 研 究 國 中 舞 蹈 班 畢 業 生 165 人 , 發 現 希 望 未 來 從 事 與 舞 蹈 直 接相關休閒活動工作,影響職業選擇的因素方面,以環境因 素 影 響 最 大 。 戴 貝 玲 ( 1999) 研 究 舞 蹈 班 教 師 , 認 為 舞 蹈 比 賽不應由舞蹈班學生參加,舞蹈展只能展部分學習成果,舞 蹈活動演出會影響正常教學。. 25.

(39) 第七節. 小結. 從資優教育的重要性,到因為運動傷害、升學、就業問 題、性別差異等方面考量,家長身為孩童最重要的影響者, 到學者們對於參與動機、參與阻礙與期望利益的理論研究, 影響家長讓孩子參與舞蹈學習的動機因素包含生理動機、安 全動機、愛與從屬動機、尊嚴需求、自我實現、人際需求與 壓力的排除等;在參與阻礙則有個人內在心理阻礙、身體健 康、壓力狀況知識興趣、友伴缺乏、設備、場地、設施安全、 師資、教材、行政、經濟與社會觀念等阻礙因素;而期望利 益更包含了心理利益、生理利益、減輕壓力、增進親子關係、 表達自我、交友、增加生活經驗、健全生活內涵、提升生活品 質等。 由學者參與動機、參與阻礙與期望利益之相關研究,可 得知學習者的參與動機將會對學習的成果產生某種程度的影 響,其生活經驗、品質、能力與家庭關係自然也會因而有所 改變,而減少參與的阻礙是否能增加學習的利益。根據研究 之相關文獻亦發現,能否從運動中獲得學習樂趣可因不同性 別、年齡、年級、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在學習動機與阻礙 上會有差異。. 26.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節主要在說明研究過程中之研究方法與程序。本研 究採問卷調查法,調查苗栗縣國小舞蹈班學童的家長,了解 家長們讓孩子就讀國小舞蹈資優班的動機、對舞蹈資優教育 的滿意度及利益、以及繼續升國中舞蹈資優班是否有阻礙, 並將結果分析解釋,作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全章共分六 節:第一節研究程序;第二節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第三節 研究對象;第四節研究工具;第五節量表編製與問卷施測; 第六節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依研究之主題,積極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 分析及彙整,並蒐集苗栗縣舞蹈資優班相關資料,以對研究 對象做更進ㄧ步的了解。 在各主要變項決定後,開始建立欲印證之研究假設,根 據研究編製預試問卷、修正並開始確認正式問卷,然後依研 究對象實施問卷調查;在問卷回收後,進行核對檢查之工作, 剔除填答不完全或對問卷有疑義無法證實者之問卷,將所得 之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與資料處理,最後根據分析結果參 考文獻資料深入探討,提出結果、結論與建議,其程序如圖 3-1 所 示 。. 27.

(41) 圖 3-1. 第二節. 研究程序流程圖.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本研究之架構以不同的人口統計變項(包括家長性別、 家長年齡、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家庭每月收入、孩子 數目、問卷的孩子性別等項目)為研究的自變項,以家長對 孩童就讀國小舞蹈資優班的動機、升國中舞蹈資優班的阻礙 及期望利益等因素的評估標準為依變項,探討兩者之間的關 係 ; 研 究 架 構 如 圖 3-2 所 示 。. 28.

(42) 圖 3-2. 研究架構. 本研究所欲驗證的研究假設包含如下: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的家長在參與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假 設 1-1: 不 同 性 別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動 機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1-2: 不 同 年 齡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動 機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1-3: 不 同 學 歷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動 機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1-4: 不 同 職 業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動 機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1-5: 不 同 月 收 入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動 機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家長在參與阻礙上有顯著差異。 假 設 2-1: 不 同 性 別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阻 礙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2-2: 不 同 年 齡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阻 礙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2-3: 不 同 學 歷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阻 礙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29.

(43) 假 設 2-4: 不 同 職 業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阻 礙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2-5: 不 同 月 收 入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阻 礙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設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家長在期望利益上有顯著差異。 假 設 3-1: 不 同 性 別 的 家 長 在 期 望 利 益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3-2: 不 同 年 齡 的 家 長 在 期 望 利 益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3-3: 不 同 學 歷 的 家 長 在 期 望 利 益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3-4: 不 同 職 業 的 家 長 在 期 望 利 益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3-5: 不 同 月 收 入 的 家 長 在 期 望 利 益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設四:不同參與動機的家長在期望利益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五:不同參與阻礙的家長在期望利益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六:家長的參與動機與期望利益間具有顯著相關。 假設七:家長的參與阻礙與期望利益間具有顯著相關。.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九十四學年度就讀苗栗 縣國小舞蹈資優班三至六年級學生的家長。本研究之研究方 法採問卷調查法,因此將問卷分送至苗栗縣設置國小舞蹈資 優班的學校,請級任老師發給學生帶回請家長填寫,並請老 師於三日內協助收回。收回後將問卷逐一核對檢查,若發現 填答不完全或資料有疑義無法證實者,便視為無效問卷,避 免研究發生偏差。 預試樣本:本研究之預試對象以苗栗縣建功國小舞蹈班 學生家長,作為本問卷的預試對象,依受試者答題反應進行 量表效度與信度的考驗。預試於民國九十五年五月十五日發. 30.

(44) 出 , 五 月 十 八 日 收 回 , 共 計 發 放 問 卷 113 份 , 有 效 問 卷 110 份 , 有 效 問 卷 比 例 為 97.35%。 研究樣本:正式施測日期於民國九十五年六月二十一至 二十三日,發放苗栗縣建功 國小與僑善國小舞蹈班家長共 362 份 , 回 收 354 份 , 其 中 有 效 問 卷 350 份 , 有 效 問 卷 比 例 為 96.6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 研 究 使 用 問 卷 調 查 來 了 解 國 小 舞 蹈 資 優 班 學 童 之 家 長,選擇讓子女就讀國小舞蹈資優班的動機,並探討學校軟、 硬體設施、交通便利性和孩童個人因素等情形,和人口統計 變項之間的關係。 在對本研究相關文獻作進一步整理分析後,鑑於本研究 之需採用問卷調查法來蒐集資料,為達本研究之目的,特編 「家長對學童升國中舞蹈班之動機、阻礙及期望利益預試量 表」,見附錄一;經預試鑑別度分析、信度與效度考驗,刪 除不適用之題目及變更題號完成「家長對學童升國中舞蹈班 之動機、阻礙及期望利益量表」,見附錄二。本問卷內容主 要分為五個部份: ㄧ、人口統計資料 包括家長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所得、孩 子數目、孩子性別及就讀舞蹈班孩子的數目。 二、參與動機量表 測試受測家長選擇讓孩子就讀國小舞蹈資優班之理由。. 31.

(45) 三、參與阻礙量表 測試受測家長選擇不讓孩子升國中舞蹈資優班的理由。 四、期望利益量表 測試受測家長選擇讓孩子升國中舞蹈資優班的期望利 益。. 第五節. 量表編製與問卷施測. 本 量 表 主 要 是 參 考 李 玉 琳 ( 2004) 「 母 親 對 兒 童 參 與 舞 蹈 活 動 的 期 望 價 值 信 念 的 影 響 」 、 張 良 漢 ( 2002) 「 休 閒 覺 知 自 由、休 閒 無 聊 感 及 休 閒 利 益 之 相 關 研 究 」、簡 美 姿( 2 0 0 2 )「 我 國國中舞蹈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楊智強 ( 2002) 「國小學童對舞蹈運動之消費行為研究-以高雄市為 例 」。 有 關 舞 蹈 、 休 閒 及 運 動 之 量 表 , 配 合 本 研 究 的 需 要 與 以 修 訂 編 製 而 成 。 編 製 與 施 測 流 程 如 圖 3-3。. 32.

(46) 圖 3-3. 量表編制與施測流程圖. ㄧ、參與動機量表 本 研 究 所 採 用 之 參 與 動 機 量 表 參 考 楊 智 強 ( 2002) 、 簡 美 姿 ( 2002) 及 李 玉 琳 ( 2004) 對 參 與 動 機 之 內 容 與 定 義 所 編 製 而 成,期 間 共 發 展 成 二 個 構 面 15 道 題 項,作 為 參 與 動 機 的預試工具。. (一)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李克特五分量表,從「非常不同意」、「不同. 33.

(47) 意 」 、 「 普 通 」 、 「 同 意 」 及 「 非 常 同 意 」 , 分 別 給 予 1、 2、 3、 4 及 5 的 分 數 , 由 受 試 者 在 最 合 適 的 尺 度 上 打 9。 全 部 的 題項採正向題及封閉式問答,全量表之得分相加可得知參與 動機的分數,分數愈高代表家長認為孩童就讀國小舞蹈班參 與動機程度愈高。. (二)項目分析 預 試 樣 本 回 收 後 , 依 有 效 樣 本 110 人 之 答 題 反 應 進 行 題 項之刪減工作,題項的選取以項目分析依受試者答題反應情 形 , 以 獨 立 樣 本 t 考 驗 將 量 表 總 分 依 高 分 組 ( 前 25%的 受 試 者 ) 和 低 分 組 ( 後 25%的 受 試 者 ) 在 每 一 題 得 分 的 平 均 數 進 行 差 異 性 比 較 , 取 各 題 項 p<.05 達 顯 著 差 異 , 作 為 各 題 項 之 取 捨 標 準 , 期 望 利 益 量 表 項 目 分 析 結 果 , 如 表 3-1 所 示 。. 34.

(48) 表 3-1. 參與動機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三)建構效度 本研究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建構效度,以主要成份因素分 析抽取因素,以正交轉軸最大變異法,取特徵值大於 1 及因 素 負 荷 量 大 於 0.5 以 上 , 作 為 建 構 效 度 之 取 捨 標 準 。 參 與 動 機 量 表 經 上 述 分 析 結 果 ( KMO. 值 =.909 , 球 形 檢 定. χ2=610.605, p<.001) , 並 發 現 第 3 題 、 第 5 題 、 第 14 題 , 依 吳 明 隆 ( 2000) 之 建 議 應 予 以 刪 題 。. 35.

(49) 參與動機量表第一個因素構面包含有第 6 題「為了讓孩 子 善 於 表 達 自 己 的 想 法 」、 第 1 1 題 「 為 了 增 進 家 庭 氣 氛 與 親 子關係」、第. 10 題 「 為 了 讓 孩 子 有 歸 屬 於 某 一 個 團 體 的 感. 覺 」、 第 1 5 題 「 為 了 讓 孩 子 能 探 索 新 觀 念 並 對 身 旁 事 物 更 加 了 解 」、 第 12 題 「 為 了 讓 孩 子 更 了 解 自 己 」、 第 8 題 「 為 了 讓孩子獲得友誼」、第 7 題「為了讓孩子獲得他人的尊重及 自我實現的成就感」、第 2 題「為了讓孩子與他人相處及培 養默契」等八題,本量表第一個因素構面名稱依題項內容加 以命名為「成就與歸屬感」。 第二個因素構面包含有第 1 題「為了培養孩子的肢體運 用能力」、第 9 題「為了讓孩子發現自己的本領與技巧並增 加自信」第. 13 題 「 為 了 讓 孩 子 更 有 創 造 力 且 想 像 力 得 以 發. 揮」、第 4 題「為了讓孩子更主動積極」等四題,本量表第 二個因素構面名稱依題項內容加以命名為「提升自我能力」。 參 與 動 機 量 表 構 面 因 素 矩 陣 摘 要 表 , 如 表 3-2 所 示 。. 36.

數據

表 4 - 1 1   年 齡 家 長 在 參 與 動 機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 ‥ ‥ 5 8   表 4 - 1 2   學 歷 在 參 與 動 機 之 單 因 子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5 8   表 4 - 1 3   職 業 在 參 與 動 機 之 單 因 子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5 9
圖 3 - 1     研 究 程 序 流 程 圖   第 二 節     研 究 架 構 與 研 究 假 設   本 研 究 之 架 構 以 不 同 的 人 口 統 計 變 項 ( 包 括 家 長 性 別 、 家 長 年 齡 、 家 長 教 育 程 度 、 家 長 職 業 、 家 庭 每 月 收 入 、 孩 子 數 目 、 問 卷 的 孩 子 性 別 等 項 目 ) 為 研 究 的 自 變 項 , 以 家 長 對 孩 童 就 讀 國 小 舞 蹈 資 優 班 的 動 機 、 升 國 中 舞 蹈 資 優 班
圖 3 - 2     研 究 架 構   本 研 究 所 欲 驗 證 的 研 究 假 設 包 含 如 下 : 假 設 一 :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動 機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1 - 1 : 不 同 性 別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動 機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1 - 2 : 不 同 年 齡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動 機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假 設 1 - 3 : 不 同 學 歷 的 家 長 在 參 與 動 機 上 有 顯 著 差
圖 3 - 3     量 表 編 制 與 施 測 流 程 圖   ㄧ 、 參 與 動 機 量 表   本 研 究 所 採 用 之 參 與 動 機 量 表 參 考 楊 智 強 ( 2 0 0 2 ) 、 簡 美 姿 ( 2 0 0 2 ) 及 李 玉 琳 ( 2 0 0 4 ) 對 參 與 動 機 之 內 容 與 定 義 所 編 製 而 成 , 期 間 共 發 展 成 二 個 構 面 1 5 道 題 項 , 作 為 參 與 動 機 的 預 試 工 具 。 ( 一 ) 計 分 方 式   本 量 表 採 李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45 機器人 2 張皓鈞 苗栗縣私立君毅高級中學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瑞明系統 科技有限公司. 45 機器人 2 林義峰

(七)國中、國小凡參加班隊組比賽,如未依競賽規程,以班為單位組隊或有冒名頂

表演藝術:1.認識 世界傳統舞蹈類 型實際學習體驗 原民舞蹈與文化 2.實際體驗舞台 與劇場藝術魅 力。3.透過街頭 藝術、國際藝術 節的介紹,體驗

1.印尼共和國基於班加西拉五大信念(Pancasila)與 1945 年憲法誠屬一憲政

蔡秀慧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輪椅舞蹈 A 級教練 洪語謙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輪椅舞蹈國家代表隊選手 洪當欽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輪椅舞蹈 B 級教練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1999) Resiliency in Action) ,我們 對組員在強化活動中有高 的期望,期望他們能為學校 作出貢獻,同時亦希望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