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2-01國一地理

335  Download (4)

Full text

(1)

105 下 國一 地理科 第 1 頁,共4 頁 單選題( 1— 45 題, 1 題 2 分 ; 46 — 55 題, 1 題 1 分 ) 1. 臺灣的現代化畜牧多屬欄牧,將牲畜圈養並餵以飼料。這種畜牧方式和下列何種環境 因素的限制最為相關? (A)雨量太多 (B)工資昂貴 (C)地狹人稠 (D)技術限制 。 C 2. 附表為四個國家的人口年齡結構表。表中有幾個國家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 (A)4 個 (B)3 個 (C)2 個 (D)1 個。 C 3. 商業性農業活動經常受到各種自然及人文因素的影響,下列哪些農業生產條件導致臺 灣第一級產業活動面臨轉型的危機?(甲)加入國際組織(乙)氣候變遷劇烈(丙)生產成本 較高(丁)產品價格偏低(戊)農村失業壯年多 (A)甲丙 (B)乙丁 (C)丙丁 (D)丁戊 。 A 4. 附圖為臺灣澎湖七美鄉的人口金字塔,由圖可知,澎湖七美鄉可能有哪些人口現象? (甲)20~24歲的人口比例約占10% (乙)幼年人口性別比約為50 (丙)移出率下降 (丁)人口 高齡化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B 5. 附圖為臺灣傳統漁業活動的分布範圍圖,由圖中標示判斷,甲、乙兩點所代表的距離 分別為何? C (A) 5 浬;10 浬 (B) 6 浬;30 浬 (C) 12 浬;200 浬 (D) 20 浬;120 浬。 6. 每年 4 ~ 6 月屏東縣東港鎮的漁民在臺灣西南沿海海域捕獲的洄游性魚類,為當地居 民帶來非常豐厚的收入。請問:此種有「海中黑金」之稱的魚為下列何者? (A)黑鮪 魚 (B)虱目魚 (C)烏魚 (D)石斑魚。 A 7. 近年來,臺灣整體的性別比漸趨均衡,可能是受到下列哪些因素影響? (甲)重男輕女 觀念 (乙)女性平均壽命較長 (丙)女性外籍配偶人數增加 (丁)男嬰夭折率較高 (A)甲 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C 8. 佳華原先傳承父親的木雕事業,而後因經濟不景氣而轉為政府公務員。請問:他所從 事的產業類別變化為下列何者? (A)第一級產業→第二級產業 (B)第二級產業→ 第三級產業 (C)第一級產業→第三級產業 (D)第二級產業→第一級產業。 B 9. 附表為四個城市人民從事各級產業比例圖,請依表中資料判斷,哪一個城市經濟的發 展程度最高?(A)甲 (B)乙 (C)丙 (D)丁。 C 城市 第一級產業 第二級產業 第三級產業 甲 80% 10% 10% 乙 30% 50% 20% 丙 10% 30% 60% 丁 35% 35% 30% 10. 臺灣開放中國遊客來臺觀光後,茶葉為對岸居民最搶手的伴手禮,因此成為我國相當 重要的經濟作物。若要前往產地的茶園參觀生產過程,應該到下列哪一地形區最為適 合?  C (A)   (B)   (C)   (D)  11. 海角國的女性人口為270萬人,男性人口為300萬人,則該國的性別比約為多少?  (A)90 (B) 102 (C)111 (D)124。 C 12. 臺灣養殖業興盛,漁業產品外銷全球,計有虱目魚、蝦、牡蠣、鰻等,而這些養殖區大 多集中於何地? (A)東北角海岸 (B)東南部沿海 (C)西南部沿海 (D)西北部沿 海。 C 13. 附圖為臺灣三級產業就業人口比例統計圖。請問:在下列何時 第二級產業活動較為發達,就業人數最多? (A) 50 年 (B)  60 年 (C) 70 年 (D) 80 年。 C 14. 臺灣在日治時期奠定了商業性作物的生產基礎,然而近年來甘蔗的生產面積卻逐漸縮 減,改變了農業活動的特性。請問:影響甘蔗生產的主要原因為下列何者? (A)氣候 1 彰化縣私立精誠中學105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 地理科 國一試題 考試範圍:人口、產業(一) ☆本卷共 4 頁 另附答案卡 命題教師:陳佑婷 審題教師:吳琬卿

(2)

105 下 國一 地理科 第 2 頁,共4 頁 環境變遷 (B)地層下陷嚴重 (C)生產成本大增 (D)國內市場萎縮。 C 15. 臺灣北部區域都市化程度高,為酪農業的主要市場,然而目前臺灣重要的畜牧區多位 於中、南部地區。請問:有利於中、南部牧場將相關商品運往北部都市的因素為下列何 者? (A)產品品質優良 (B)交通運輸改進 (C)地狹人口稠密 (D)開闢海運運輸 。 B 16. 1950 年代初期,臺灣的甘蔗種植面積曾高達 12 萬公頃,但受到社會經濟結構轉變的 影響,面積大幅縮減,土地也紛紛轉作其他用途。請問:若要觀察甘蔗田土地轉作的 情況,應該前往附圖中何處?(A)甲 (B)乙 (C)丙 (D)丁。 D 17. 出生率下降可以緩和人口膨脹的壓力,但如果出生率降得太低,幼年人口比例過少, 未來將對社會的哪方面衝擊最大? (A)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B)人力資源缺乏 (C) 就業機會不足 (D)升學競爭加劇。 B 18. 政府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開放國外的畜產品進口。請問:此政策對臺灣哪 一畜產品影響最小? (A)鮮奶 (B)雞肉 (C)奶粉 (D)牛肉。 A 19.「一、二、三到臺灣,臺灣有個阿里山。」政府開放中國遊客來臺後,阿里山成為最受歡 迎的景點之一。請問:阿里山鐵路的興建,最早是為了配合下列哪一項產業發展所需 ? (A)梯田稻作 (B)溫帶水果 (C)高山茶葉 (D)林地木業。 D 20. 臺灣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於西部地區。請問:東部地區人口較稀少的原因,除了 開發較晚外,還與下列何者最有關係? (A)地形阻隔 (B)氣候嚴寒 (C)資源缺乏 (D)地震頻繁。 A 21. 近年來臺灣森林經營的方向,著重於下列哪一項原則? (A)砍伐與保育並重 (B) 全面砍伐,物盡其用 (C)低海拔林區廣闢果園 (D)兼顧保育、永續經營。 D 22. 臺灣近年來積極推廣酪農業,頗具規模的牧場紛紛建立。此種畜牧業發展的目的為何 ? (A)大量外銷賺取外匯 (B)農閒副業 (C)供應市場所需 (D)山坡地水土保持 。 C 23. 西元2012年時,海角市的人口數約為270萬人,其面積約為270平方公里,則其人口密 度應為多少人/平方公里? (A)10,000 (B)1,000 (C)750 (D)270。 A 24. 臺灣鄰近海域有洋流經過,利於漁業發展。下列有關流經臺灣海域的洋流示意圖,何 者正確?  C (A)  (B)  (C)  (D)  25. 過去臺灣的主要經濟作物,北部為茶葉,南部為甘蔗,這些作物的分布主要受到哪些 因素影響? (A)地形、土壤 (B)氣候、土壤 (C)地形、氣候 (D)氣候、水文。 C 26. 附表為臺灣四種主要農作的耕作面積,依表中資料判斷,何者最可能為稻田? 種類 甲 乙 丙 丁 面積 18,000 公頃 10,000 公頃 4,652 公頃 250,000 公頃 (A)甲 (B)乙 (C)丙 (D)丁。 D 27. 人口分布到許多因素影響。請問:影響臺灣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甲)地形 ( 乙)氣候 (丙)政策 (丁)產業活動 (戊)開發時間 (A)甲乙丙 (B)甲丁戊 (C)乙丙丁  (D)乙丁戊。 B 28. 臺灣中部的彰化、雲林一帶為重要的蔬果專業生產區,當地由於受到下列何項條件的 影響,有利於商品外銷? (A)國內出生率低,市場萎縮 (B)交通運輸便利,利於 運送 (C)中部人口外流,農業機械化程度高 (D)粗放耕種型態,成本低廉。 B 29. 附表中對於集約農業和粗放農業的比較,哪一項正確? 甲 乙 丙 丁 集約農業 地廣人稀 投入勞力、資本高 單位面積產量低 總產量大 粗放農業 地狹人稠 投入勞力、資本低 單位面積產量高 總產量小 (A)甲 (B)乙 (C)丙 (D)丁。 B 30.「農無閒年,地無閒田」這句話最能顯示下列哪一項農業特色?  (A)農業技術先進  (B)農產品商品化 (C)農業集約度高 (D)農村人口老化。 C 31. 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為何許多農產品無法和外國競爭? (A)農地 規模小,生產成本過高 (B)外交困境,受到各國打壓 (C)臺灣農產品的品質不佳 (D)工業化導致高度汙染。 A 32. 附圖為四個地區的假想人口分布圖。哪個地區最可能出現住屋不足的問題? (A)甲  (B)乙 (C)丙 (D)丁。 D 33. 按照時間差異,人口遷移又可分為暫時遷移與永久遷移。請問:下列何者屬於「永久遷 移」人口? (A)韋佑到澳洲體驗打工遊學的生活 (B)禹衡離家上臺北求學讀書 (C )美智子跟著老公來臺定居,入籍臺灣 (D)文澤赴美參加國際級醫學研討會。 C 34. 附圖是臺灣四個地區農牧業經營特色簡圖。這些地區經營活動分布的不同,和下列哪 2

(3)

105 下 國一 地理科 第 3 頁,共4 頁 一項關係最大? (A)土壤性質 (B)地勢高低 (C)市場需求 (D)政策考量。 B 35. 國際間農產品的外銷,也能成為國際貿易順差來源,下列哪一種自然環境能夠產出最 多樣的水果,具有成為水果王國的條件? (A)以平原為主的溫帶地區 (B)有高山 地形的溫帶地區 (C)以平原為主的熱帶地區 (D)有高山地形的熱帶地區。 D 36.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可知,雲林、南投等縣人口外移相當嚴重,主因最可能為下列 何者? (A)治安良好 (B)地價便宜 (C)空氣品質佳 (D)就業機會少。 D 37. 附圖為臺灣人口移動的概況圖。由圖中資料可得知下列哪項臺灣人口的遷移特色?  (A)人口由東向西移 (B)人口由北向南移 (C)人口由山區往平地移 (D)人口往三 大都會區集中。 D 38. 若以附圖中水量的增減表示一地的人口變化,則圖中甲、乙、丙、丁宜填上何種現象? (A)甲:死亡 (B)乙:移入 (C)丙:移出 (D)丁:出生。 C ※ 附圖為三種不同類型的人口金字塔。請問: 39. 下列何者是乙型人口金字塔的特徵?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出生率降低,死 亡率提高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D)出生率提高,死亡率降低。 A 40. 若一國家正處於丙型人口金字塔,下列何者是該國最需考慮的人口政策? (A)鼓勵 移民 (B)改善性別比 (C)提高扶養比 (D)老人安養。 D 41. 目前臺灣的人口金字塔類型,應最接近何者? (A)甲 (B)乙 (C)丙 (D)甲、乙。 C 42. 若甲、乙、丙分別為三個國家的人口金字塔,則三國的經濟開發程度由落後到進步排列 ,依序為何?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B ※ 自古以來,稻米就是亞洲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因此形成獨特的稻作文化。但隨著經濟 活動的發展,農業耕作型態和以往大不相同。請問: 43. 臺灣過去稻作農業即相當發達,其主要耕作的分布區域應為下列何者? A (A)   (B)   (C)   (D)  44. 亞洲發展出獨特的稻作文化,形成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但普遍經濟相對落後,這 和稻作農業的何項因素關係最大?(※單位勞工產量:每位勞工可獲得的作物數量) (A)單位面積產量高、單位勞工產量高 (B)單位面積產量高、單位勞工產量低  3

(4)

105 下 國一 地理科 第 4 頁,共4 頁 (C)單位面積產量低、單位勞工產量低 (D)單位面積產量低、單位勞工產量高。 B 45. 附圖為臺灣稻作面積變化圖,形成圖中稻作耕地變 化趨勢的主要因素為下列何者? D (A)農夫外流 (B)勞力老化 (C)氣候變遷 (D) 土地轉作。 ※ 附表為西元 2015 年臺灣、日本、中國、衣索比亞四個國家的人口數據統計資料,請回 答下列問題: 46. 請問哪一個國家的人口增加率最高? (A)甲國 (B)乙國 (C)丙國 (D)丁國。 D 47. 請問哪兩個國家的老年照護議題需要特別關心?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 )丙丁。 C 48. 請問哪一個國家的撫養比最高? (A)甲國 (B)乙國 (C)丙國 (D)丁國。 D 49. 請問哪一個國家的人口金字塔最接近右圖 ? (A)甲國 (B)乙國 (C)丙國 (D)丁國 。 D ※ 附表為臺灣某時期五個都市的人口變化資料,請針對表中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50. 若一地的人口增減只受到自然增加率的影響,則稱該地為「封閉系統」的人口成長。請 問:哪個都市的人口成長,具有封閉系統的特色? (A)甲 (B)乙 (C)丙 (D)丁 。D 51. 哪個都市的人口外移最嚴重? (A)甲 (B)乙 (C)丙 (D)丁。 A 52. 哪個都市可能正經歷人口大量由外地移入的階段? (A)甲 (B)乙 (C)丙 (D)丁。 B ※ 附圖為臺灣地區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圖。請問: 53. 若不考慮社會增加,依此變化趨勢推論,民國 40~94 年間,臺灣的總人口數變化情 形為何? (A)逐年增加 (B)逐年減少 (C)先減後增 (D)先增後減。 A 54. 由圖判斷,民國 10 年以前,自然增加率低,人口成長緩慢的原因為何? (A)高出生 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D)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A 55. 承上題,民國 10 年以後,自然增加率開始提高,使臺灣人口增加將近一倍,除了因 進行各項基礎建設外,造成此階段人口成長的主因為何? (A)政策鼓勵生育 (B) 社會增加快速 (C)平均收入增加 (D)醫療衛生改善。 D 試題結束 〜 〜 4

Figure

Updating...

References

Related subjec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