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學生辦展覽:公民教育融入藝術創作展/ 137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小學生辦展覽:公民教育融入藝術創作展/ 137"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3),頁 137-139

自由評論 第 137 頁

小學生辦展覽:公民教育融入藝術創作展

余俊賢 臺北市吳興國小教師

一、前言

「小學生辦展覽」?以目前小學 教育的課程內容和時間來看,除非是 美術班或資優班,絕大多數普通班級 的學生和家長應該沒有想過可以進行 「辦展覽」這樣的班級活動,原因在 於 雖 極具 教育 意義 , 但著 手難 度 不 低。本文依據筆者實際帶領吳興國小 普通班學童參與當代藝術家莊普、吳 天章、陳永賢、吳梓寧、黃贊倫、曾 怡馨、陳依純、羅禾淋等聯合展出的 「未來請柬」當代藝術展,由五升六 年級的小學生親力親為提供展品協同 聯展的實際參展經驗,期望能將需透 過綜合學生各項能力方能達成的班級 活動化為文字,希冀引為推廣。

二、展覽與公民教育

葉蓉樺(2005)指出展覽具有輔 助學習的效果,可使觀眾產生想法或 感受。李佳蓉(2010)認為展覽中以 觀眾學習為導向的展示說明容易讓觀 眾吸收。陳冠瑾(2016)以鷹架理論 來說明展覽內容應顧及參觀學習者的 先備知識,深入淺出達成知識建構。 都是以觀展者的角度來探討展覽在教 育方面的價值,也許因為小學生辦展 覽的案例少見,因此關於辦展覽對於 展覽者的收穫,未見提及。本文透過 筆者親身觀察,或可補充說明參與展 覽對於小學生的實際教育助益。 公民素養包括成為一個健全公民 所應具備的知識、責任、德行、態度、 價值及能力(程長志編,2012),是現 代公民參與公共生活的基礎(吳芳德 編,2015),隨著時代進步,快速變遷 中的社會在新舊文化價值上不斷進行 衝突與挑戰,公民素質的提昇與公民 意識的形成對於社會與人文的維護極 為重要(葉至誠,2008),透過教育落 實與養成是最有效的方式。然而在現 行的小學教育課程中,公民教育已不 同於早期獨立為「生活與倫理」一科, 學童在其他學科中吸收習得的公民素 養是否完備,應在生活中時時加以檢 視,見不足則增補之。

三、展覽實施原則

(一) 培養製作技能 現在的孩子們常使用 3C 產品,孩 子 的 童 年 逐 漸 數 位 化 ( 高 碧 玲 , 2016),手作工藝的機會大幅減低,大 部份 的小孩沒有足夠 的美術製作技 能,現行小學課程中,每週只有兩節 美勞課,合計僅 80 分鐘。為提昇孩子 的製作技能,筆者於五年級第一次召 開班親會時與家長討論,請家長安排 每週一次於晨光時間入班為孩子安排 手工藝課程,透過摺紙、剪紙、禪繞 畫、紙燈籠、毛巾狗、木製小弓箭、 薑餅屋、手足球、紅包設計、書籤、 賀卡、刺蝟饅頭等學習,不到一年即 可有效提昇孩子的手工藝技能。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3),頁 137-139

自由評論 第 138 頁 (二) 制定參展主題 配合藝術家參展不同一般的自由 創作展,需搭配展覽主題進行展品製 作,無法預先準備且必須在展期開始 前完成,有相當高的時間壓力。「未來 請柬」當代藝術展探討人類面對未來 的現實與想像,挑選人工自然、歷史 幽靈、移工與全球境遇、未來食物、 混種、性別平權、病菌與科技的戰爭、 數位與信仰八大主題作為展出內容, 小學生聯展也需配合主題製作相關展 品,考量小學生的基礎知識有限,我 們選定「人工自然、歷史幽靈、未來 食物、性別平權」做為製作主題,其 他需要時間深入學習的領域便應理性 衡量予以割捨,切勿因壓力過大難度 太高導致產品無法如期完成。 (三) 提昇創作意識 儘管選定的是小學生相對之下較 能理解的主題,但現行小學教育在社 會課、健康課裡針對小學生所編寫的 課程內容,對於建構出對整個社會的 關懷,進而延伸到對全人類未來的期 待,在程度上仍有不足。因此為協助 學生對公民議題有深入的看法,我們 請晨光媽媽額外撥出時間為孩子上足 關於糧食議題的歷史、現狀與趨勢, 其他關於都市、歷史和性別的議題則 由導師再抽空進行知識充電。 (四) 公民意識轉化藝術展品 具有足夠的知識做基礎,才能將 公民議題經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彙整 學童的意見概念並搭配他們所能使用 的製作技法,創造出可供展覽的美術 展品。在人工自然的議題,我們採用 攝影作品搭配短文表達對都市的觀察 與情懷;在歷史幽靈方面,我們創作 半立體圖書來修改社會課本,強調事 件在歷史中的重要性,並以書法卷軸 假設事件未發生所延續的時空改變, 將現今時空中我們因身處其中而習慣 得渾然不覺的歷史氛圍反襯出來,再 製作信物呈現對臺灣精神的祝福;在 未來食物方面,我們運用透明投影片 搭配彩色皺紋紙製作未來蔬果,並從 小學生的視角以看待學校營養午餐為 題創作手繪繪本,贏得媒體的關注與 採訪;在性別平權方面則以手做布袋 戲偶創作大型半立體漫畫呈現班級討 論性別平等的過程,並將個人意見製 成戳戳樂做為展品。此外還有摺紙和 紙膠帶呈現的小小公民看世界、禪繞 畫創作的天使與魔鬼的對話、四格漫 畫對白 設計 各自表述 呈 現的媒 體亂 象、呈 現科 幻概念的 未來屋美勞作 品,以及創作過程心路歷程的全文記 錄等,共計 13 件展品,耗時四個月後 依時完成。

四、克服實施難處

實施教學和製作產品過程中最難 的不是取得學生的共識,因為學生要 在原本的課程學習之外多花時間補充 知識和製作展品,但對他們來說這些 兼具知性與美感的課程還是有趣的, 他們仍能樂於接受,因此最難的關鍵 應在於沒有足夠的時間。高年級的學 生課程多而時間少,平日上課之餘便 要固定抽出時間教導關於展覽所需的 知識和進行製作,包括修改和重製。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3),頁 137-139

自由評論 第 139 頁 此外,展覽做為班級活動,需要 親師生全面的投入與配合,學生必須 兼顧創作與課業成績,老師必須擁有 意願與熱忱來掌握時間安排課程,家 長也必須提供必要的協助。本次展覽 因為是與當代藝術家聯展,成果的品 質需要專家的眼光把關,所幸班上有 位專職策展的家長,提供完整的定錨 規劃與品質維護。

五、結語

我國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將公民教 育的精神分散到各學習領域中,教育目 標為培養具有適應和改善現代生活和 環境的基本能力,並能夠終身學習的學 生(周祝瑛,2012),就本次參展過程 而言,在小學教育階段所看到的學生並 不具備充份的公民意識,對於生活中的 公共議題不夠關心,相關的基本知識也 需加強,然而在引導學習之後,呈現強 大的吸收力與深度反饋,足見年紀雖小 但可透過教育落實之。 在歷史幽靈的創作過程中,我們以 「假設鄭成功沒有趕走荷蘭人」與「假 設鄭氏家族持續統治臺灣」為題,讓學 生發想接下來 的 臺 灣 在面臨世界 大 戰、國共內戰、中國崛起和世界氣候失 常等問題的處境與發展,看見學生自發 性的將臺灣在歷史長河中塑造成為最 優秀、最完美的國家,這令人動容的愛 國情操,是平常看不見但卻真實存在於 孩子們之間最純真也最純粹的鄉土情 懷,如此難能可貴的思想價值,需要我 們在教育層面為孩子用心守護。 參考文獻  吳芳德(2015)。公民與社會。新 北市:高立。  李佳蓉(2010)。無聲的對話–博 物館「展示說明」與觀眾後設認知學 習經驗連結初探。美育,176,71-77。  周祝瑛(2012)。臺灣地區基礎教 育階段的公民教育。中國德育,17, 30-33。  高碧玲(2016)。3C 產品使用控 管對學童自我控制與網路成癮的影響 –以臺北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 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論文)。取自 http://metalib.lib.ntue.edu.tw/login?url= http://www.cetd.ntue.edu.tw/etdservice/ view_metadata?etdun=U0055-23062016 00292400 ;  陳冠瑾(2016)。論展覽的教育設 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7),95-100。  程長志(2012)。公民與社會。新 北市:巨流。  葉至誠(2008)。現代社會與公民 素養。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 葉蓉樺(2005)。從輔助學習的角 度論科學類展覽的教育功能。博物館 學季利(1),39-4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藝術教育組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網站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藝術教育 > 教學資源 >視覺藝術

• 承接視覺藝術科作為高中課程的 選修科,並繼續推動本科課程的 發展,教育局於2020/21學年開

比較(可與不同時期、不同藝術家,對同類型/主題創 作的處理進行比較。例:Donatello的《David》)、分

 教師展示第 21 頁白貓的圖畫。討論:跟之前的貓小 姐比較,白貓有甚麼特點足以令貓傾心?(自由作 答).  教師講述第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藝術教育組.. 你的生活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通過視覺藝術評賞、視覺藝 術創作和視覺藝術知識 三個學習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