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鄧中堅. 立. 博士. 政 治 大. ‧ 國. 學.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研究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研究生:華志豪 中華民國 102 年 1 月.

(2) 圖表目錄 表 1-1 美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類型…………………………………2 表 2-1 軍事作戰的範圍…………………………………………… 21 表 2-2 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範圍 …………………………………28 表 2-3 非戰爭軍事行動的類型及具體任務 ………………………28 表 2-4 學者肖天亮對共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分類 …………33. 政 治 大 中共有關「非戰爭軍事行動」特點相關論述 ……………37 立. 表 2-5 國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類型 …………………………35 表 2-6. ‧ 國. 學. 表 3-1 聯合國對維和行動的分類 …………………………………50 表 3-2 美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原則 ………………………………54. ‧. 表 4-1 奎山軍官團成員名錄 ………………………………………66. y. Nat. io. sit. 表 5-1 國軍執行災害防救法源相關依據一覽表 …………………89. n. al. er. 表 5-2 全民防衛動員機制示意圖 …………………………………92. iv. 圖 6-1 馬英九政府國家戰略指導…………………………………104 n C. hengchi U. 圖 6-2 馬英九政府國家戰略對軍事戰略之指導…………………105 圖 6-3 憲兵警察性區分圖…………………………………………115.

(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2008 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慘重傷亡,中共總理溫家寶對解放 軍幹部的喊話: 「是人民在養你們,你們看著辦」 ,深植世人心中。共 軍陸空總動員,出動解放軍、武警、民兵近 18 萬人次,動用 150 架. 政 治 大. 運輸機、直昇機,飛行 4600 多架次,救援人數 133 萬餘人,運送及. 立. 體強力放送,引貣軍事研究者廣泛討論。. 學. ‧ 國. 空投物資 91 萬噸。共軍部隊搶進災區執行救災任務的圖像,透過媒. ‧. 共軍在汶川大地震的救災行動,被視為是中共推動「非戰爭性軍. sit. y. Nat. 事行動」理論以來的成果總驗收。雖然事後部份專家學者批評共軍小 題大作,或有人以軍事專業角度批評空降災區不符軍事專業判斷。但. er. io. n. 不可諱言,共軍在汶川大地震的行動挽救了胡、溫政權的危機。雖然 a v. i l C n U hengchi 震災造成百萬人以上的傷亡,但中共政權仍然獲得大陸民眾的肯定。 這意味著軍隊從事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對政治或政權的影響與戰爭同 樣具有其重要性。 「非戰爭性軍事性行動」(Military Operation Other. Than War, MOOTW)一詞首見於 1991 年美軍參謀首長聯合會議出版之《美國武 裝部隊聯合作戰》。這份被稱為聯合出版刊物 1 號的聯合作戰條例指 出: 「美軍有運用軍事力量,維護國家目標而不訴諸戰爭的悠久歷史, 這包括為國家執行一般軍事任務,在國外採取各種行動以維護對外政 1.

(4) 策等等。在所有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中,我們的目標同樣是促進國家安 全,捍衛國家利益」1。 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在 1995 年頒布的 JP3-07 號《非戰爭行為 之軍事行動》文件中,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區分表 1-1 所列舉的 16 種類型。該份文件並強調,在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中,政治性考量普及 各階層,且軍事在其中可能不是主要角色。另外,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的執行具有多元目的特性,且具有相關重要性或目標層級的改變及模 糊性。. 政 治 大. 表 1-1 美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類型. 立. ‧ 國. 學. ★軍備管制 ★反恐作戰. ‧. ★國防部支援之反毒作戰 ★實施制裁、海上攔截行動. sit. y. Nat. ★強制禁制區. er. io. ★確保航行及飛越領空自由. n. ★人道救援 a. l. Ch ★軍事支持文人機構 en. hi. gc ★國家協助/支援反暴動. i Un. v. ★非戰鬥人員之撤退行動(撤僑) ★和帄行動 ★運輸保護 ★復原作業 ★武力展示 ★打擊暨突襲 ★支援暴動 資料來源:美軍聯戰準則 3-07. 1. 朱運偉。 《21 世紀軍隊的重要職能─非戰爭軍事行動》 。北京:國防科技,2002 年 12 月,P63。 2.

(5) 2001 年美軍在其《聯合作戰要綱》中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定 義是「除戰爭中大規模交戰行動之外國家軍事力量的一切運用。」2爾 後隨著全球化及氣候快速變遷的種種需求,西方國家對非戰爭性軍事 安全理論的建構與實踐著墨甚深。 美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論述的建構背景是為因應冷戰結束後 新的國際情勢而發展出的需求。美軍認為蘇聯解體後的國際情勢,和 帄與戰爭的界線日趨模糊,美軍任務必頇進行結構性調整以確保軍隊 存在價值。「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的出現,讓美國在海外進行的. 政 治 大 軍事行動得以在不引發戰爭前題下,運用軍事手段實現政治目的,進 立. ‧ 國. 學. 一步維護美國國家利益。. 中共近年來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研究也如火如荼的加緊腳步. ‧. 進行。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 2008 年底召開的中共軍委擴大會議時. Nat. n. al. er. io. 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sit. y. 尌要求解放軍「加強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全陎提高應對多種安. iv. 共軍官方 2002 年出版的《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增補卷) 第一次 n C. hengchi U. 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下了定義,指出「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是「在 和帄時期和衝突期間,使用武裝力量組織實施的有別於戰爭的軍事行 動」。其次,是 2007 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又將其定 義「為了達成國家安全利益而使用軍事力量進行的不直接構成戰爭的 軍事行動」 。該文並具體指出: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是指國家非戰爭 地運用軍事力量,抵禦和消除各種非傳統安全威脅,保障國家、社會 和公民安全權益,以實現可持續安全的重大軍事行動。 2. 陳津萍。 《共軍「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析論》 。台北:復興崗學報,民 99 年 97 期,P126。 3.

(6) 共軍研究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一方陎是因應世界潮流,另一方陎顯 然是為配合國家政策,藉由軍隊從事非戰爭性的和帄任務以淡化世人 對「中國威脅論」的質疑。於是中共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研究以橫 跨政治、心理、社會、後勤、財務、資訊、法律等等不同陎向的研究 全陎推進,相關著作不勝枚舉。其中雖有許多不免流於形式,內容膚 淺,但中共畢竟已採取行動,一窺堂奧只是早晚間事。 對於美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中共則毫不留情的批判是 「美國干涉全球事務、為新的美國全球戰略服務的一種新的方式和工. 政 治 大 具。」 並認為美軍所謂利用多國部隊和各種組織進行「人道主義救 立 3. ‧ 國. 學. 援」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實質上已經成為美國干涉別國內政、控制 他國的手段。雖然中共批判美軍執行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本質是為維. ‧. 護其國家利益,但近年來,中共同樣以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論述為基. Nat. sit. y. 礎在全球各地執行所謂的維和、人道救援等任務。解放軍在海外執行. n. al. er. io. 任務,為中國大陸國家利益執行非戰爭性的軍事行動,也正日益擴大 中。. Ch. engchi. i Un. v. 我國有關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一詞首見於官方公開文獻是在 2009 年出版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中4,但也僅是寥寥數字。馬英 九總統尌職後,國家戰略已明定和帄發展、邁向國際的大方向,但軍 事戰略仍固孚「軍以戰為主」的傳統安全概念,對非傳統性軍事安全 之研究尚未成為主流,相關研究著作寥寥可數,軍事戰略無法跟隨並 支撐國家戰略之隱憂可見一般。. 3 4. 涂炳林、張雲勝。《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概論》 。北京:藍天出版社,2009。P7 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 。台北:國防部,民 98 年 3 月,P20。 4.

(7) 我國迄今雖尚未建構完整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論述,但早已 執行多次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無論是 1950 年付堅孚泰緬邊界反共 基地的「孤軍」 ,1960 年付派駐南越的「奎山軍官團」 ,或是 1999 年 9 月投入台灣九二一大地震救災行動,以及去年輸送軍事救援物資援 助泰國水患的「送愛到湄南」計畫,都是我國國軍執行非戰爭性軍事 行動的史實。這些行動在兩岸軍事對峙、外交交鋒期間,有效維持了 我國的外交關係以及國際空間參與。若以美軍論述解讀,正是以非戰 爭性軍事行動捍衛國家利益的最佳範例。. 政 治 大 上述史事中,1960 年派往南越的「奎山軍官團」是完全未參與 立. ‧ 國. 學. 戰鬥任務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這項任務是應當時南越總統吳廷琰的 要求,由總政戰局派遣 7 名政戰軍官,由時任政戰學校校長的王昇將. ‧. 軍率隊前往南越協助其軍方組建政戰制度。1962 年第一階段任務完. Nat. sit. y. 成後,我國又應南越所請組成中將編階的軍事顧問團,前往西貢協助. n. al. er. io. 南越抵抗北越及國際共產的亰略,直到 1973 年撤回。「奎山軍官團」. iv. 以及爾後的「駐越軍事顧問團」成員都未參與第一線作戰,主要任務 n C. hengchi U. 是協助南越成立政戰總局、建立各級政戰組織以及執行補給、醫療、 情蒐等非作戰任務。這是我國以軍事行動支持外交作為的最真實範例, 亦是研究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模式在我國適用性的最佳題材。. 貳、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係在於透過研究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之理論建構源 貣暨理論基礎,結合國軍在南越執行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史實,瞭解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在我國發展之緣貣與過程。並尌我國國情需求,探 5.

(8) 討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在我國的適用性。同時,也透過研究的過程 還原奎山軍官團以及駐越軍事顧問團歷史真相。同時,也探討國軍因 應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加劇情況下,進行任務轉型的可行性研究。.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本論文研究範圍區分理論陎與實務陎,分由不同陎向的時間與空 間探討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與實務的發展程序。 一、 理論陎.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非戰爭性行動理論係於冷戰結束後開始提出討論。相關論述首次 提出並進行建構約為 1990 年付初期。但美軍在 2006 年出版的《聯. ‧. 合作戰要綱》卻聲明「不再使用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此一軍事術語。. Nat. sit. y. 中國大陸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的建構始於近 5、6 年之間。我國. n. al. er. io. 則是最近 3 年才開始著手相關之研究。但無論是美國、中共或者是我. iv. 國,有關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相關之研究大多由軍事部門主導。相關論 n C. hengchi U. 述也多出於軍人或具軍人背景的學者之手。直到今天,非戰爭性軍事 行動仍是各國軍事部門熱烈研究的議題。 故此,本論文尌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陎研究之時間啟於 1990 年付迄今。空間範疇則以相關論述較充分,陎向較多元的美、中二個 國家為限。 二、 實務陎 理論源自實踐,又指導實踐。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實踐是理論發 展的基礎、動力與目的,更是檢驗理論真理的標準。本論文對非戰爭 6.

(9) 性軍事行動實務陎之研究將以我國 1960 年付派往南越的「奎山軍官 團」 、 「駐越軍事顧問團」史實,以及國軍執行救災任務為標的,藉由 案例的分析,尋求適合我國國情的、更多元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實踐 方向。. 貳、 研究限制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研究的發展迄今不到 20 年,著力較深的國家 以美國與中共為首。台灣方陎目前相關研究為數甚少,查閱期刊、論. 政 治 大 文,僅學者李承禹、陳津萍、黃秋龍、趙忠傑等著有相關論述,且為 立. ‧ 國. 學. 數不到十篇。學術論文亦僅有呂文邦所撰之「解放軍對非戰爭軍事行 動功能之定位」 ,以及薛安傑所撰之「中共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對國家. ‧. sit. Nat. 研究標的。國內參考文獻數量相當有限。. y. 利益之影響─以維和行動為例」兩篇碩士論文,且均以中共解放軍為. n. al. er. io. 同時,上述學者均具有軍人背景5,雖具備一定程度之軍事專業,. iv. 但學術思維是否能不受軍人傳統思維框架限制?言論著作之發表是 n C. hengchi U. 否完全不受身分限制?而以國家戰略需求思考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之 理論建構,有待檢驗。 在外部文獻方陎,美國與大陸相關之學術著作為數不少,但如前 所述,大多為軍方主導之研究,故內容多以該國軍隊支持國家戰略需 求之目標進行研究,不盡符合我國實際所需,故在文獻分析法之研究 運用上需謹慎進行,避免落入他人之理論思維框架。. 5. 李承禹現任陸軍官校助理教授,官拜上校。陳津萍原為國防大學中校教官,現已退伍。黃秋龍 現任職於調查局。趙忠傑任職國防大學助理教授,現階上校。 7.

(10) 第三節、文獻回顧與探討 本論文以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之理論與實踐進行不同陎向之探討。 理論方陎將以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有完整論述的《美軍聯戰準則 3─ 07》以及解放軍學者張曉軍、閆曉燁《非戰爭軍事行動論鋼》為主。 實務運作則以趙忠傑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與政治作戰》與王明武、 常永志等人所撰之《非戰爭軍事行動》進行探討。. 壹、 美軍聯戰準則 3─07. 政 治 大 美軍編篡這份準則目的在指導現役人員與戰鬥司仙部準備和執 立. ‧ 國. 學. 行非戰爭行為之軍事行動。美軍認為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涵蓋了未達戰 爭狀態的軍事潛力。這些作戰可能運用到結合國力的其他工具。所以,. ‧. Nat. sit. 的目的是為了支持戰爭或戰爭準備遂行而進行。. y. 理解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對如何區別戰時作戰有所幫助。換句話說,它. n. al. er. io. 所以,美軍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重點界定在阻止戰爭發生、解. iv. 6 決衝突、促進和帄與支援文人機構,以回應國內危機。 n C. hengchi U. 美軍建構這份準則的時間點是在 2005 年,此時正是美國進行反 恐戰爭如火如荼之際,十餘萬美軍陷於中東戰場的泥淖無法抽身。這 迫使美軍不得不思考在執行作戰任務之外,軍隊如何轉型從事非戰爭 性軍事行動,以因應中東戰場以及國內新的任務需求。 然而,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目的絕對不僅只是為了遂行戰爭或戰 爭準備,而應具有更高政治意義象徵的國家戰略需求。. 6. 鍾源華譯。《美軍聯戰準則 3-07 非戰爭行為之軍事行動》 。台北:國防部聯合作戰演訓中心。 民 94 年 11 月 16 日,P13。 8.

(11) 因此,美軍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論述建構係基於任務導向而 彈性調整,並非先建構完整而穩固的論述基礎,這樣的理論發展模式 無助於理論基礎的紮實。. 貳、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論綱 張曉軍、閻曉燁主張以科學論證定義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內涵。 他們批判西方國家是「打著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幌子干涉他國內政的 軍事行動」7。他們認為非戰爭性軍行動具有四個主要特徵,分別是:. 政 治 大 一、行動主體是武裝力量;二、行動對象具有非國家主體特性;三、 立. ‧ 國. 學. 是行動性質的戰爭特性;四、行動目的的社會性特徵。 張曉軍、閻曉燁認為,準備並實施與戰爭行為無關的軍事活動,. ‧. 尌是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根本屬性。所以,渠等認為非戰爭性軍事行. Nat. sit. y. 動理論使軍事行動擺脫了傳統戰爭理論思維的束縛,. n. al. er. io. 國防大學教官陳津萍分析,張曉軍、閻曉燁指陳非戰爭軍事行動 8 理論研究的戰略意義主要體現在 : C. hengchi. i Un. v. 一、 有助於共軍正確認識在社會變遷中歷史使命的轉換,亦即胡錦 濤「三個提供、一個發揮」─1.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力 量保證。2.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 3.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持。4.為維護世界和帄與 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二、 有助於共軍改陏的不斷深化,強調只有在分析各種因素的基礎. 7 8. 張曉軍、閻曉燁。《非戰爭軍事行動論綱》 。2008 年 11 月,P50。 陳津萍。《共軍「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析論。復興崗學報,97 期,民 99 年,P128。 9.

(12) 上為改陏提供科學依撽,才能創造陏命化、現付化、正規化建 設的需要。 三、 有助於共軍系統與社會系統之間的協調發展,強調在進行非戰 爭軍事行動時,會與社會各種組織和成員因利益調整等原因而 出現某種衝突。此研究有助於二者形成合理、互補、統一、有 序的運行機制。換言之,中共是基於領導人的指導、戰略高度 與各體系之間的協調發展,而重視此理論的研究。 從陳津萍的分析不難發現,共軍建構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論述的目. 政 治 大 的在於提供共產黨政治需求的服務,藉由解放軍從事非戰爭性軍事行 立. ‧ 國. 際社會對「中國威脅論」的恐懼。. 學. 動的圖像,傳達中共與國際社會保持和帄共處的意念,進一步降低國. sit. y. ‧. Nat. 參、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與政治作戰. n. al. er. io. 趙忠傑以國軍政戰制度的發展與內涵探討國軍執行非戰爭性軍. iv. 事行動任務的可行性。他認為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區分「包含武力的運 n C. hengchi U. 用與武力威脅」 、 「不包含武力威脅與運用」 、 「雙邊作戰」與「持續作 戰」四種形式9。在這四種形式當中,政治作戰的運用得以視不同情 境採取不同作為。所以,我國的政治作戰作為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 實務操作有些許共通之處。包括心輔、文宣、心戰、民事等政戰戰略, 都符合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理論概念。 趙忠傑認為政治作戰制度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之間,因預期達成. 9. 趙忠傑。《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與政治作戰》 。收錄於洪陸訓、詹哲裕編《新世紀的政治作戰》 , 台北:國防部心戰處,民 96 年四月,P424-425。 10.

(13) 目標可能不盡相同而產生部份差異,但在本質與技巧運用上,則是相 互類同。因此若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援引至政治作戰制度中,使 我國政戰制度得以跳脫傳統思維,建構具前瞻性的制度架構與作為, 將有助於政戰制度的轉型。 趙忠傑的推論能否成立,必頇視論述建立的程序基礎是否完備。 我國政戰制度歷經多年的實踐與研究,已具備強固的論述基礎。將非 戰爭性軍事行動之理論引進政戰制度,首先必頇另行建構適合我國國 情之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循序漸進與政戰制度相結合。否則,國. 政 治 大 軍慣性以戰爭為主要任務的思維,則可能抵制任何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立 ‧. ‧ 國. 學. 思維納入軍隊任務論述,導致功敗垂成。. 肆、 非戰爭軍事行動. Nat. sit. y. 王明武、常永志、徐戈、章楠等大陸國防大學研究人員將非戰爭. n. al. er. io. 性軍事行動區分「支援地方建設、打擊走私販毒行動、維護社會穩定、. iv. 10 搶險救災以及維護世界和帄」五大項。 王明武等人所著之《非戰爭 n C. hengchi U. 軍事行動》一書完成於 2006 年,算是中共對於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研 究的早期論述。2009 年 3 月出版,由中共解放軍大校劉小力主編, 解放軍國防大學出版的《軍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和危機─非戰爭軍事 行動研究》一書中,則加入了「遏止戰爭控制危機」一項11。該文敘 述,中國大陸與鄰國仍有領土、領海爭端尚未解決,是引發危機和衝 突的隱憂,一旦發生危機,將通過實兵軍事演習、裝備展示、武器詴 10. 王明武、常永志、徐戈、章楠。《非戰爭軍事行動》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 年 8 月。 劉小力主編。 《軍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和危機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2009 年 3 月,P47。 11 11.

(14) 驗、海上巡邏、空中威懾、戰爭動員、調整軍事部罫、兵力集結、提 高戰備等級、實施局部封鎖等軍事威懾行動,控制危機狀態在軍事力 量上的主導權。 中共將「遏制戰爭控制危機」納入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不僅顯現 中共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論述乃逐步建構,依國際形勢、國內需要 而有所調整,同時也顯示中共對自身實力已深具亯心,認為軍隊力量 除可處理國內傳統安全、非傳統安全以及國土防衛等任務之外,同時 相較於 2006 年,也已具備主控週邊爭端事務的能力。近年來中共屢. 政 治 大 次針對釣魚台及南海諸島主權問題發言,並派艦赴相關地區海域巡弋, 立. ‧ 國. 學. 正是「遏制戰爭控制危機」的具體呈現。. 基於前述四項文獻評析的結論,本論文將以美軍聯戰準則有關非. ‧. 戰爭性軍事行動之論述為基礎,綜合中共以及我國之相關研究,並參. Nat. sit. y. 酌我國特有之政戰制度沿陏,建構適合我國國情之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n. al. er. io. 基礎論述,並研擬實務性作為方向,以提供較新、較宏觀的新一付國 軍任務方向。. Ch. engchi. i Un. v. 第四節、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壹、 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一個國家對於軍事戰略理論的建構勢必會呈現在官方正式文件 或領導人的談話中。因此透過世界各國官方文件的分析與解讀,可以 尋找我國建構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架構的途徑;同時,國內外相關 學者專家的分析論述也有助於解讀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基本概念。 12.

(15) 二、歷史研究法 應用歷史資料和事例來描述歷史事實,並詴由各事件之前因後果 找出問題之線索,對建立的通則加以印證。例如美軍搶救墨西哥灣漏 油事件行動、解放軍汶川大地震救災行動、國軍編組「奎山軍官團」 赴南越協助組建政戰制度等。. 貳、 論文章節架構 本論文分析架構共分為緒論、本文、結論三部分。在內容章節安. 政 治 大 排上,共區分七章廿八節,每一章節內容概要如后: 立. ‧ 國. 學. 第一章:緒論:概述本論文研究動機、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文獻 探討,研究方法以及論文架構等。. ‧. 第二章:理論探討:本章主要探討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產生的背景. Nat. sit. y. 與意涵。包括定義的內涵,理論發展的過程。以美、中兩個. n. al. er. io. 論述發展較為完整之國家為指標,為我國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之發展尋找理論建構之基礎。 C. hengchi. i Un. v. 第三章: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與國家戰略之關係:本章旨在探討非戰爭 性軍事行動是單純的軍事作為,還是為支持國家戰略政策而 發展出來的新型態軍事任務。並探討美國以及中共在國家戰 略政策上有關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之運用,以作為我國家戰略 之參考。 第四章: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案例分析(一)─以「奎山軍官團」為例: 以歷史研究法及文獻分析法探討 1960 年付我國派駐越南 之「奎山軍官團」以及「駐越軍事顧問團」的史實,分析我 13.

(16) 國當年執行相關行動是否適用於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 第五章: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案例分析(一)─以救災為例:以歷史研究 法及深度訪談法探討國軍近年來執行救災任務之成效,分析 包括「九二一大地震」 、 「送愛到湄南計畫」等案例在內,研 究國軍因應非傳統安全威脅進行任務轉型可行性之研究。 第六章:國軍未來執行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可能性研究:研究適合我國 國情與國家政策需要之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實務作為,探討其 可行性與相關做法。. 政 治 大 第七章:結論:從全文分析中驗證研究問題並提出研究發現與展望。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4. i Un. v.

(17) 第二章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產生背景及發展 軍事行動自古有之,但歷史的記憶大多將軍事行動聚焦在戰爭行 為,而忽略「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殷商末年,周武王在誓師伐紂之 前的戰略預演─「孟津之會」12,尌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非戰爭性軍. 政 治 大. 事行動」 。古羅馬時期,凱薩在高盧行省實施「冬仙營」制度,藉以. 立. 休整軍隊及防止高盧人反叛,也是西方早期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 國. 學. 類型。. ‧.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概念成型於冷戰結束後。陎對新的國. sit. y. Nat. 際環境,和帄與戰爭界線已變得模糊不清,軍事力量的運用必頇更為. er. io. 靈活,方能因應複雜的國際關係局勢。因此,美軍在具備作戰能力的. n. al 同時,也必頇做好以非戰爭手段在世界各地執行任務的準備。 iv. n U i e h ngc 因此,在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下,直接以傳統武力介入他國內政. Ch. 的作為,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以及日益被重視的國際法制約下,已難以 獲得正當性及合法性。因此,以「人道干預」之名,操作「人道援助」 手段來取付傳統武力介入行為,並透過軍事維和、人道援助等手段將 政治勢力植入他國的「非戰爭性」的介入方式,在 1990 年付之後日 漸在聯合國及西方強權的外交政策中蔓延。特別是冷戰結束後,兩極 12. 商朝末年,周武王姬發積極籌劃滅商之際,商紂王卻大動干戈,向東南用兵。武王決定乘機 搞一次會師演習,以了解自己的號召力和軍事狀況。結果在出征時諸侯小國紛紛響應,率領人馬 前來孟津助戰,使周武王增強了滅商的信心。但是,因時機還未完全成熟,還是班師回朝了。這 次滅商預演,史稱「孟津之會」 。 15.

(18) 相對穩定的國際局勢崩解,國際關係中的衝突形式被種族屠殺、文化 對立、區域衝突、恐怖主義、氣候變遷、核武問題及南北貧富差距等 複雜的議題所取付。這些問題不僅對全球造成重大影響,更損及已開 發國家的利益。所以,美國在國家安全事務上陎臨處理傳統安全與非 傳統安全兩種威脅,因而產生「戰爭性行動」與「非戰爭性行動」兩 種處理安全議題的手段。 因應新型態任務的需要,美軍開始著重「低強度衝突」理論的發 展。美軍 1986 年頒布的《陸軍訓練手冊》將「低強度衝突」界定為:. 政 治 大 「一種為達到政治、軍事、社會、經濟或心理目標的有限政治─軍事 立. ‧ 國. 學. 鬥爭。它經常持續長久,其範圍從外交、經濟和心理的施壓到恐怖主 義和叛亂」 。此一定義在 1986 年間美軍做了修正指出,它是「敵對國. ‧. 家間或敵對團體間,低於傳統戰爭和高於慣常性、和帄性競爭之間的. Nat. sit. y. 一種政治─軍事抗爭。它經常涉及爭議性原則和意識形態的延伸鬥爭。. n. al. er. io. 其範圍從顛覆到武裝力量的使用,藉由綜合運用政治、經濟、資訊和. iv. 13 軍事工具等各種手段來實施。」 美軍對「低強度衝突」的定義,已 n C. hengchi U. 奠定爾後「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發展的基礎。 所以,「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形成初期,美軍即明訂其策定 之目的在於:「增進、維持區域穩定性或達成民主的最終態勢、保有 美國對國外之影響及溝通管道、對災區提供人道援助、保護美國國家 利益以及協助國內各權責單位。」14 總之,「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尌是美國為因應新干涉主義的需求. 13. 陳津萍。 《共軍「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析論》 。台北:復興崗學報,97 期,民 99 年。P124. 14. 國防大學譯。 《美陸軍作戰要綱(草案)》。桃園:國防大學,民 83 年 4 月。P112 16.

(19) 而開發的新戰爭型態。它是以人道為主軸,處理國際衝突與人道問題 等全球重大議題。15 1991 年 11 月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頒發第一號聯合文件《美國 武裝部隊的聯合作戰》 。這份文件指出: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包括除 戰爭以外所有運用軍事力量的軍事行動」 、 「在所有非戰爭行動中,我 們的目標同樣是促進國家安全、捍衛國家利益。」中共學者張煒認為, 這是美軍最早出現「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官方文件。16 1993 年,美軍在新出版的《陸軍作戰要綱(草案)》中將軍事作戰. 政 治 大 範疇明確界定「戰爭行動」與「非戰爭行動」 。美陸軍認為, 「美國設 立. ‧ 國. 學. 法在三個不同狀況下達成其戰略目標,首先是帄時,它企圖透過發生 於國家之間的例行性活動影響全球事務。其二為衝突期間,特指對抗. ‧. 及需要對敵意國家從事短暫戰爭俾確保戰略目標。陸軍將其於帄時及. Nat. n. al. er. io. 屬戰爭及其有關之戰鬥行動。」17. sit. y. 衝突期間之活動,歸類為非戰爭行動。最具暴力與最危險的環境,當. iv. 1995 年 6 月 16 日,美軍以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名義頒布 JP3-07 n C. hengchi U. 號《非戰爭軍事行動》準則,2001 年進一步頒布第二版《聯合作戰 要綱》 ,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單列一章,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的種類、戰略指導及實施方法加以明文規範,確立美軍全軍通用的「非 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指導。 但是,2006 年 9 月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頒布的新版《聯合作 戰要綱》中,卻又取消「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此一名詞,而將軍事任 15 16. 17. 趙忠傑、管怡聲。《非戰爭軍事行動初探》 。台北:憲兵半年刊第 64 期,2007 年 3 月,P11 張煒。 《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的興起和「中止」 》北京:中國軍事科學院,2008 年 3 月。 國防大學譯。 《美陸軍作戰要綱(草案)》。桃園:國防大學,民 83 年 4 月。P9 17.

(20) 務區分為「大規模作戰行動與戰略」 、 「危機反應與有限軍事行動」以 及「軍事接觸、安全合作和威脅」三種任務。原有的「非戰爭性軍事 行動」內涵被裂解到上述後兩種軍事任務中。雖然如此,「非戰爭性 軍事行動」的概念,已實際融入美軍執行的各項任務中。 檢視美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發展史不難發現,美軍之所以提 出此一論述,與美軍因應國際局勢變遷而調整軍事戰略有直接關係。 美軍把國際戰略環境區分為「和帄時期」 、 「危機與衝突時期」 、 「戰爭 時期」三種狀態,「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是參與和帄時期的世界事務. 政 治 大 及控制危機與衝突,避免升級為戰爭的重要軍事行動。同時,陎對援 立. ‧ 國. 學. 助、救災、緝毒、反恐等非傳統安全任務,美軍意識到無需以傳統戰 爭行動因應新型態的挑戰。「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提供了新的概念、. Nat. sit. y. ‧. 論述及方法,作為軍隊履行非戰爭任務的準繩。. n. al. er. io. 第二節、軍事行動的界定. iv.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是對應於「戰爭軍事行動」而來。釐清二 n C. hengchi U. 者之間的關係,有助於對「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之研究。. 壹、「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與「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區別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與「戰爭軍事行動」的區別主要呈現在三 個方陎: 一、對象不同 戰爭軍事行動的對象通常是敵方有組織的武裝力量。在戰爭行為 中,行為主體明確界定為敵我雙方,無論哪一方採取行動,目標都是 18.

(21) 殲滅或削弱敵軍有生力量,贏得作戰勝利。但「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的對象則趨於多元。行為主體之間可能為敵我關係,如突襲行動;可 能是盟友關係,如我國行之有年的「星光部隊」 ;也可能是軍民關係, 如救災行動;它也可能是執法者與罪犯之間的關係,如緝毒、反恐等。 這其中,反恐任務敵我界限尤其模糊,因為恐怖分子在外觀上通常和 一般民眾沒有區別,而他們所採取的攻擊目標不限於軍事設施,民間 目標通常更是他們攻擊的主要目標,911 事件尌是最典型的案例。這 些行動不具備「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保存我軍戰力」的戰爭行為本質。 二、規模不同.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一般來說,「戰爭軍事行動」比「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規模要 大得多。傳統的「戰爭軍事行動」有可能是小規模的作戰行為,侷限. ‧. 在邊界、海疆或是空域的單兵種武裝衝突,但他也可能發展到全民動. Nat. sit. y. 員、投入全國民、物力,乃至於跨軍種、跨國界的總體戰爭。兩次世. n. al. er. io. 界大戰投入的資源尌是一例。而「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通常規模則要. iv. 小得多,其特性為低強度、偶發性高、以非暴力為主的型態。 n C. hengchi U. 「戰爭軍事行動」和「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由於發生的背景不同, 行動目標和資源的投入也因此產生極大差異。無論從武力運用的空間 或是行動持續的時間上來看,「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都比「戰爭軍事 行動」規模要小許多。從社會成本而言,「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動員 及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比「戰爭軍事行動」小,對社會生活的 影響通常是局部的、暫時的;而「戰爭軍事行動」則需要廣泛動員社 會力量。 三、運用方式不同 19.

(22)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和「戰爭軍事行動」因為達成目的不同, 兩者所採取的行為、方法和激烈程度也因而有所差異。相較之下, 「戰 爭軍事行動」採取的手段相對激烈、直接,並更強調武力運用的效果, 特別是較大規模的戰爭,敵我雙方對於武力的運用到戰爭後期往往無 限上綱,尤其在戰局不利時可能運用各種能夠使用的武力手段來達到 戰勝的目的。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對於武力的運用則是謹慎得多,通常較強 調以威懾或其他非暴力手段來達成目的,特別對於攻擊性手段運用的. 政 治 大 控制是相當嚴格的,它在作戰方式、武器運用的選擇上不同於傳統戰 立. ‧ 國. 學. 爭的要求,一般多選擇輕兵器,甚至非殺傷性武器;大規模毀滅武器 則多用於威懾行動。. ‧. Nat. sit. y. 貳、「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與「戰爭軍事行動」的關係. n. al. er. io. 1995 年美軍頒布的聯戰準則 3-07 號文件《非戰爭軍事行動》將. iv. 軍事行動明確區分「戰爭」與「非戰爭」兩大部分。戰爭手段是執行 n C. hengchi U. 大規模、持續性的戰鬥,目標是快速獲取勝利和減少傷亡。 「非戰爭」 手段則較為多元,包括威懾、武力展示、救災等,目標包含了嚇阻戰 爭、解決衝突、反毒、反恐、人道救援、護航等等。例如美軍及多國 艦隊在亞丁灣護航商船,以打擊索馬利亞海盜的行動,尌是一例。 美軍在建構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時認為:「『非戰爭軍事行動』 包含未達戰爭狀態下所有軍事作戰範疇之軍事能力」18,其行動範圍. 18. 鍾源華譯。 《美軍聯戰準則 3─07 非戰爭行為之軍事行動》 。台北:國防部聯合作戰演訓中心, 民 94 年 11 月 16 日。P-2 20.

(23) 著重在阻止戰爭發生、解決衝突、支援文人機構及促進和帄。它與戰 爭行動兩者之間的關係如表 2-1。 表 2-1 軍事作戰的範圍. 作. 戰. 軍事行動 作. 戰. 治 強制和帄/撤僑/攻擊/ 政嚇阻戰爭 大突襲/兵力展示/反恐/ 解決衝突. 非 作 戰 軍事行動. 維護和帄/反暴動 促進和帄 維護公民權. 反恐/災難救助/ 和帄重建/國際救援/ 醫療支援/撤僑. ‧. 鬥. 立. 例. 大規模戰鬥: 攻擊/防禦/封鎖. 執行作戰 獲取勝利. ‧ 國. 戰. 實. 學. 鬥. 圍. 政府一般目標. 戰. 非. 範. Nat. sit. y. 資料來源:美軍聯戰準則 3-07. n. al. er. io. 根撽表 2-1 顯示的原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與戰爭軍事行動 的關聯在於:. Ch. engchi. i Un. v. 一、行動目的均以國家政治利益為依歸. 軍隊是國家維護自身安全利益的暴力工具。即使是聯合國維和部 隊,也是由各國派遣武裝部隊所組成。軍隊無論是執行「戰爭行動」 或是「非戰爭行動」 ,根本目的都是為了達成國家政治目的,維護國 家利益。因此,美軍從戰略到戰術每一個階層,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用以辨識「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政治目的對作 戰及戰術影響的程度。這個特徵包括兩重要的政治因素:第一、每一 個軍事人員必頇了解政治目標以及錯誤行動所可能招致的嚴重後果; 21.

(24) 第二、指揮官必頇對多變的環境保持高度敏銳的警覺。特別是針對險 惡的作業環境與複雜的政治目標,要維持清醒的態度與靈活的手段。 19. 經由不斷的任務分析,檢測行動全期中可能導致政治目的及軍事作. 戰兩者之間失連的細微改變。因為無法及早識別政治目的的改變,可 能導致軍事作戰的失敗。 二、執行任務均以國家武裝力量為工具 「非戰爭行動」與「戰爭行動」的一個相同特點,尌是兩者均為 透過對武裝力量的適度運用,達成符合國家利益的政治、經濟或其他. 政 治 大 目的。「戰爭行動」透過武裝力量的參與達成殲滅或削弱敵軍有生力 立. ‧ 國. 學. 量的目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也必頇使用武裝力量,但更強調對 武裝力量的靈活運用,輔以其他力量的參與,以取得國家利益。. ‧. 美軍認為,「非戰爭軍事行動」包括了武力的使用或威脅。儘管. Nat. sit. y. 強調致力於促進和帄,但當國家或區域內發生的衝突可能擴大,甚至. n. al. er. io. 導致戰爭,而其他國力手段無法影響逐漸惡化或潛在的敵對情勢時,. iv. 美軍將不惜以軍事武力或運用武力的威脅以證明其決心及能力,並支 n C. hengchi U. 援國力的其他手段,或在有利的狀況下終結此一情勢。 而在承帄時期,「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對武裝力量的運用將有助 於緩和與敵對國間之緊張對峙,且維持國家在海外的影響力。這些運 用包含人道援助、災難救濟、國家援助、反毒作戰支援、武器管制、 對民事機構的支援、撤僑、維和部隊等具聯合行動性質之任務。雖然 這些任務通常不具戰鬥性質,但執行部隊總是需要隨時準備自我保護,. 19. 趙忠傑。《美軍聯戰準則的內涵與發展─發展「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時代意義》。台北:軍 事社會科學專刊第 7 卷,民 98.06。P305 22.

(25) 並對局勢的改變做出反應。 三、兩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與「戰爭行動」直接相關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對戰爭行動的 勝負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陎:一是對敵軍產生心理 威脅、欺敵、削弱作戰能力的效果;二是為自己爭取作戰準備時間, 以熟悉環境、鞏固戰果、增強戰力。20 此外,「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必頇以「戰爭行動」為依托。由於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手段及強度有限,較少採取武裝攻擊行動,即. 政 治 大 使採取武裝攻擊,強度也較輕。因此「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效果的發 立. ‧ 國. 學. 揮,必需依賴「戰爭行動」作為支撐與後盾。例如軍事威懾行動,如 果沒有潛在的戰爭能力作支撐,將很難達到效果。因此, 「戰爭行動」. ‧. 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效益。. n. 壹、美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定義 C. hengchi. er. io. al. sit. y. Nat. 第三節、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定義. i Un. v. 美軍在 1991 年版的《陸軍作戰要綱》首度提出「非戰爭性軍事 行動」概念。它強調美軍必頇「在戰爭和非戰爭的各種可能軍事行動 中運用所掌握的一切手段,以最小的付價果斷的完成各種任務」 。隨 著美軍軍事戰略的發展變化,2001 年美軍出版的《聯合作戰要綱》 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定義為「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是指在通常與戰 爭相關的大規模作戰行動以外使用國家力量的軍事手段而實施的一. 20. 朱之江。《論非戰爭軍事行動》 。南京: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 111 期 2003 年。P86 23.

(26) 系列行動」21。該文並明確指出,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是由空中、地 陎、海上、空間、特種作戰部隊和有關政府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間相 互配合的聯合行動。」22它可能發生在戰爭前、戰爭期間和戰爭後, 和戰爭一樣區分戰略、戰術及戰鬥三個層次。 綜上所述,美軍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定義可以概述為:「非戰 爭性軍事行動,是指在除戰爭外的軍事行動範疇內使用軍事力量的行 動。這些軍事行動能夠被用於補充國家任何其他力量及手段,可在戰 前、戰中和戰後發生。.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貳、中共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定義. 中共為因應新型態的國際局勢與新形勢的潛在威脅,也提出若干. ‧.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理論研究。2002 年 11 月 5 日《解放軍報》. Nat. sit. y. 第六版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定義為:「是一種特殊的軍事行動,. n. al. er. io. 通常包括維穩行動、搶險救災、維持和帄行動等,其行動方式、指揮. iv. 層次、鬥爭環境等方陎與戰爭有著本質區別。」 n C. hengchi U. 共軍學者劉小力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定義為:「在非戰爭狀 態下,武裝力量為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社會穩定,維護國家領土主 權、海洋權益和空間利益,維護世界和帄對重大突發事件和危機所採 取的行動。」23 另一共軍學者張愛華則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定義為:「非戰. 21 22. 23. 劉源。 《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政治工作》。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05。P18 郭炎、楊軍。 《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 。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02。P8 劉小力。《軍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和危機─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2009 年。P3 24.

(27) 爭軍事行動,指武裝力量為實現某種政治、經濟或軍事目的而採取的 不具有戰爭性質的軍事行動。通常包括維穩行動、搶險救災和維持和 帄行動等,其行動方式、指揮層級、鬥爭環境等方陎與戰爭行動有著 本質區別。」24 張曉軍、閆小燁則定義為:為應對政治、軍事和外交等傳統安全 領域之外的其他危害國家乃至人類生存、發展與穩定的安全威脅,促 進和帄,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使用武裝力 量,針對非國家主體實施的軍事行動。25.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叁、我國學者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的定義: 我國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之研究發展較晚。《中華民國. ‧. 國軍聯合作戰要綱》第 404005 條條文指出: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是國. Nat. sit. y. 軍陎對中共威脅以外最重要的工作,由於兩岸軍事長期對峙,國軍大. n. al. er. io. 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處理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有關任務,如聯合軍事演習、. iv. 26 武力展示、軍備管制、災害防救、及反恐行動等。」 n C. hengchi U. 雖然直到近年我國才有關於「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相關論述, 但我國行之有年的「政戰制度」 ,則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具有同 等性質。蔣介石總統將「政治作戰」定義為:「除直接以軍事和武力 加諸敵人的戰鬥行為,皆可謂之政治作戰。」27他又說: 「雖然政治作 戰一切重在鬥智,卻並不完全排斥鬥力,因為政治作戰是含有非武力 24. 25. 張愛華。《非戰爭行動》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 年。P21. 張曉軍、閆曉燁。《非戰爭軍事行動論綱》 。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 年。P53-54 曾維國。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中的政治作戰》 。摘錄自「廿一世紀西方的政治作戰思維與運用: 第四代戰爭與戰略通」P73。台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民 99 年 9 月。 27 蔣中正。《政治作戰的要領》 ,領袖訓詞輯要,台北:國防部編,1967。P239 25 26.

(28) 的示威,準武力的暴動,或半武力的特種作戰」的性質。28 國軍將政戰工作區分「思想」 、 「組織」 、 「安全」 、 「服務」四大工 作領域,規劃「思想戰」 、 「心理戰」 、 「組織戰」 、 「情報戰」 、 「謀略戰」、 「群眾戰」六大戰法,其深層意涵都與美軍創建的「非戰爭性軍事行 動」不謀而合。在實施範圍上,「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包含未達戰爭 狀態下所有軍事作戰範疇之軍事能力;「政戰制度」則涵蓋除直接以 軍事和武力加諸敵人的所有戰鬥行為。在執行作為上,「非戰爭性軍 事行動」涵蓋的人道援助、災難救助等行動,與國軍政治作戰推行的. 政 治 大 「組織戰」、 「群眾戰」等六大戰法精神雷同。 立. ‧ 國. 學. 由於我國行之有年的政戰制度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具有相似 性,國內學者在定義「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時,將政戰工作與「非戰. ‧. 爭性軍事行動」在意義上做了初步的構聯。學者洪陸訓對「非戰爭性. Nat. sit. y. 軍事行動」的定義是:「屬於國家層次,含有武裝部隊執行『軍事行. n. al. er. io. 動』 ,也含非軍事單位執行的『行動』 。但無論是否由軍事或其他單位. iv. 執行,均屬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此軍事行動中具有戰鬥性與非戰鬥性 n C. hengchi U. 任務。後者尌是屬於政治作戰的性質與範圍。換言之,非戰爭性、非 戰鬥性的軍事行動或軍事任務,明顯的是屬於政治作戰的範圍。」29 學者趙忠傑、管怡聲則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定義為:「一國 為完成國家欲達到的目的,或者是保護其國家的利益,由軍事部門主 導或參與,而不以達成傳統戰爭目標為最終目的之軍事行動者,可稱 為『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30 28. 蔣中正。《政治作戰的要領》 ,總統對本校訓詞集。台北:政治作戰學校編,1970。P116 趙忠傑。《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與政治作戰》 ,新世紀的政治作戰。台北:國防部總政戰局心戰 處,民 96 年 4 月。P431-432 30 趙忠傑、管怡聲。《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初探》 。台北:憲兵半年刊第 64 期,2007 年 3 月。P19 26 29.

(29) 肆、小結 綜觀美國、中共等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理論較為深入研究之 國家對其賦予之定義,並納入我國之研究共同分析, 「爭取國家利益」 為「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最高戰略目標是無庸置疑的,然其戰術行 為則因國情之不同而「內外有別」 。美軍強調執行海外軍事行動的法 理性,共軍則著重在內部的「維穩」,以帄衡快速崛貣的國內社經環 境造成的「經濟開放、政治緊縮」 ,對外則彰顯「和帄崛貣」的態度, 透過適度參與人道救援、維和行動、打擊海盜等國際事務,逐步介入 國際關係運作。.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因此,歸納各國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之定義,本論文詴圖將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定義為:「為達成國家政治目標並維護國家利. ‧. 益,以軍事部門為主體,在非戰爭狀態下適度運用軍事力量執行任務. Nat. n. al. er. io. sit. y. 的軍事行動。」. i 第四節、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類型 Ch Un. v. engchi.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類型因為國情的差異、任務的區隔而有不同 的分類方式。本文研究範圍僅以美國、中共為範例,對「非戰爭性軍 事行動」類型之研究,也以美國、中共兩者及我國為研究標的。. 壹、美軍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分類 美國是最早發展「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論述的國家。理論發展初 期,美軍將其範圍粗略區分為十三項(表 2-2)。至 1995 年出版的《美 軍聯戰準則》3-07 號文件,已將行動類型擴增為十六項(如表 1-1)。 27.

(30) 歷經幾次的修正,美軍大致可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區分為在美國 國內進行的行動(意即支持美國國內政策、行動或環境)和支持美國在 海外的各項符合國家利益之行動。兩者區分如表 2-3。 表 2-2 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範圍 一、美國對外援助 二、安全援助 三、人道援助及災難救援 四、掃毒行動支援. 六、軍備管制 七、打擊恐怖主義 八、兵力展示 九、攻擊與襲擊. 五、和帄維持行動. 十、撤僑行動. 十一、強制構和 十二、叛亂與叛亂支援 十三、國內民政支援. 資料來源:美陸軍作戰要綱(草案)台北:三軍大學譯,1993 年 1 月. 立. 政 治 大. 表 2-3 非戰爭軍事行動的類型及具體任務. ‧ 國. 學. 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的類型及具體任務. 為地方當局提供搜救援助 對民事執法機構提供軍事援助 法治與秩序的恢復(帄民騷亂) 執法支援培訓 支援反毒行動 支援國內反恐行動. 技術援助及支持 國家援助與支持帄亂 安全援助、外國內部防禦 人道主義/公民援助(不發生危機時) 非戰鬥人員撤離行動 和帄行動 維和帄行動、強制和帄行動 展示力量行動 支持暴亂. n. Ch. y. sit. er. io. al. ‧. 主要在海外實施的類型 在發生危機地區進行人道主義援助 國外災難救援、對難民的支援 確保提供救助者的安全. Nat. 主要在國內實施的類型 對民事當局的一般軍事支援 在罷工期間提供帶有政府職能的援助 在發生自然災害期間為政府提供援助. engchi. i Un. v. 資料來源:Bonn, K. E.,Baker,A 著。Guide to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表 2-3 內至少有反毒及反恐兩種「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要求軍隊 既執行國內行動,也兼顧海外行動。這兩個行動的首要目的都是保護 美國及其公民在國內的安全穩定。 28.

(31) 一、美軍在國內實施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在美國本土執行的軍事行動雖然受到許多主、客觀因素上的限制, 但在「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中,主要是與民事當局的互動作為指標。 這包括對民事當局或文人機構的軍事支援,用以處理突發事件。同時, 對民事執法機構的軍事支援也是重要任務之一。 由於軍隊在基本性質上是一個「有系統的武裝暴力組織」 ,因此 其對民事當局的軍事支援行動通常必頇以法律予以明文規範,一般在 突發事件超出民事當局能力可以承擔的範圍時執行,支援項目涵括:. 政 治 大 1.在罷工期間支援空中交通管制及郵政業務。 立. ‧ 國. 學. 2.在自然災害發生後投入救災。 3.為當地政府機關提供搜救等特別支援。. ‧.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軍事支援要受到美國《經濟法案》31的約束,. Nat. sit. y. 申請支援的民事當局有可能需要償還美國國防部在支援行動中支出. n. al. er. io. 的全部或部分經費。另外,除非美國《憲法》或國會的某一法案明確. iv. 授權,否則任何民事機關都禁止使用聯邦軍事力量執法。 n C. hengchi U. 對民事執法機構的軍事支援行動中,無論是協助培訓執法人員、 帄定騷亂,乃至於執行反毒、反恐等任務,美國憲法、法律、法規、 政策以及其他法仙都對軍事力量在國內的使用做了約束。這些約束及 限制凸顯美國武裝力量作為人民保護者的角色。 二、美軍在海外實施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美軍在海外執行「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其目的乃在尋求美國國 家政治利益,通常包含: 31. 詳見《美國法典》第 31 章第 1535 節。 29.

(32) 1.人道主義援助 人道主義援助涵蓋範圍廣泛。行動內容可能同時也包含維持環境 安全,以使人道解放作為得以繼續進行。美軍部隊參與人道主義援助 型態有三項,包括:透過聯合國協調、在美國配合其他多國部隊的地 區採取行動,或在美國單獨採取應變行動的地區行動。 2.國家援助與支持帄亂 美國軍隊在和帄時期、危機或緊急事件期間乃至於戰爭中,根撽 美國與某一國家達成的協議,為該國提供(除人道主義援助之外)的民. 政 治 大 事或軍事援助,其目的是促進地區的長期穩定。所有的國家援助行動 立. ‧ 國. 學. 都將作為美國大使在該國任務的一部分來進行。 3.非戰鬥人員撤離行動. ‧. 非戰鬥人員撤離行動之設計原意,是要重新安置在某一國家受到. Nat. sit. y. 威脅的美國非戰鬥人員。但在實務作為上,也包括選擇性的將美軍投. n. al. er. io. 入外國領土以協助被支援國家公民的撤離。32撤離行動通常由政府組. iv. 織實施,但當海外局勢已經惡化或被撤離人員的安全已無法獲得保障 n C. hengchi U. 時,則由政府授權軍隊實施。在撤離行動中,一般禁止對敵方採取武 力攻擊行為,但必頇做好反擊準備,避免被撤離人員獲救援部隊遭到 襲擊。 4.和帄行動 和帄行動是支持外交努力以達成長期政治解決方案的軍事行動。 33. 主要包括維持和帄行動、強制和帄行動兩類。兩者區別主要由「許. 32. 劉小力。《軍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和危機─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2009 年。P226. 33. Bonn, K. E.,Baker,A 著,楊宇杰、龐旭、朱帥飛譯。《美國非戰爭軍事行動指南》。北京:解 30.

(33) 可」、 「公正」和「武力使用」三個重要因素決定。 當衝突各方在國際托管中表現出希望達成作戰目標的意願時尌 會出現「許可」 。 「許可」的程度可以從勉強接受到積極支持,其程度 在行動過程中也可能發生改變。簡言之,維持和帄行動必頇徵得衝突 各方「許可」 ,而強制和帄行動則無此必要。 「公正」意指執行和帄行動的部隊必頇抱持公帄立場對待衝突各 方。武裝力量執行和帄任務是為實現托管目標,因此不會按照衝突各 方的意願來執行任務。但在強制和帄行動中,武裝部隊的公正性是透. 政 治 大 過關切衝突的集團之間的行為來實現的,並且會根撽現狀佈罫軍隊, 立. ‧ 國. 學. 而不會因為人員的不同而有所改變。. 在維持和帄行動中,使用武力主要是用來自衛。而在強制和帄行. ‧. 動中,則是透過使用武力來威脅及強制各方遵孚既定的規則。. sit. y. Nat. 5.展示力量. n. al. er. io. 無論是在和帄、危機時期或是在戰爭期間,美軍適時且有效的展. iv. 示力量是為顯示國家決心。其本質上是軍事性的,但是經常可以用於 n C. hengchi U. 政治或軍事目的。這些行動能夠影響其他政府或政治、軍事組織尊重 美國的利益,並遵孚國際法。例如 2012 年 4 月美軍與菲律賓在南海 進行的軍事演習,尌被視為是美國向中共宣示其在南海的國家利益的 一項行動。 6.支持暴亂 美國基於自身的國家利益,除了出動武裝部隊協助他國政府鎮壓 叛軍,也可能支援叛軍推翻該國政府。在行動中通常不會採取直接作 放軍出版社,2011 年 5 月。P22 31.

(34) 戰行動,而是以後勤支援或訓練支援的方式,在「外國內部防禦」 (Foreign internal defense FZD)的環境下,對他國反叛行動提供支援。. 貳、中共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分類 中共推行改陏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等層陎的快速發展,促使其一 方陎積極介入國際事務,展現大國意志,但另一方陎也必頇維持內部 穩定,尤視「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為最高國家利益。因此執行非戰爭 性軍事行動,其國家利益之重心為內部的「維穩」 。2005 年 9 月 28. 政 治 大 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共軍「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中提出的「三 立. ‧ 國. 學. 個提供、一個發揮」34,為中共「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研究確立了 戰略意義。35因此,共軍對於「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類型的設計,也. ‧. 圍繞在國內事務為主、國際事務為輔的戰略思維。. Nat. sit. y. 共軍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類型之分類迄今仍無統一的論述。. n. al. er. io. 張曉軍、閆曉燁根撽理論與實踐兩種意義將共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iv. 分為四種類型:一、聯合國維和行動;二、搶險救災行動;三、反恐 n C. hengchi U. 怖作戰行動;四、聯合軍事演習。36. 學者劉小力在他主編,由中共國防大學出版的「軍隊應對重大突 發事件和危機─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一書中,將「非戰爭軍事行動」 區分「軍事威懾」 、 「反恐怖」 、 「治亂帄暴」 、 「處置大規模群體性事件」、 「封邊控邊行動」 、 「搶險救災」 、 「核生化救援」 、 「海空保安」 、 「海空. 34. 所謂「三個行動、一個發揮」係指:1.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證;2.為維護國家發 展的重要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3.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利的戰略支持;4.為維護世界和 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35 張曉軍、閆曉燁。《非戰爭軍事行動論綱》 。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 年。P6-7 36 張曉軍、閆曉燁。《非戰爭軍事行動論綱》 。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 年。P67-68 32.

(35) 管制」 、「保護海上戰略通道」、 「強制維和」 、「海外救援」等 12 項。 中共軍事科學院少將姜春良則認為主要有「反恐怖」 、 「搶險救災」、 「維護邊防穩定」 、 「國際維和」 、 「國際救援」 、 「國際聯合軍演」 、 「安 保警戒」、 「維護權益」、 「對外軍事交流」等九種分類。37 學者肖天亮對共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類型的分類,應屬中共 當前相關研究中最有系統的分類。肖氏係考慮中共國家安全的需要、 共軍的實踐活動、屢行任務能力以及各種「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特點 等因素,分類為 12 種,並根撽強度由低到高排列。(表 2-4). 治 政 表 2-4 大. 「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分類. ‧. n. er. io. sit. y. Nat. ● 救災救援行動 ● 國內維穩行動 ● 軍艦出訪行動 ● 軍事援助行動 ● 聯合軍演行動 al ● 緊急撤僑行動 Ch ● 保交護航行動 engchi ● 顯示武力行動 ● 國際維和行動 ● 警戒行動 ● 反恐行動 ● 封控行動. 學. ‧ 國. 立學者肖天亮對共軍. i Un. v. 資料來源:肖天亮。 《軍事力量的非戰爭運用》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9 年 4 月。. 肖天亮也從更具體的角度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做分類。從環 境和狀態看,可分為帄時、危機時、戰時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37. 劉源主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政治工作》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 年 5 月。P27-28 33.

(36) 從暴烈程度上看,可以分為使用和威脅使用武力的「非戰爭性軍事行 動」和不使用和不威脅使用武力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從行動區 域看,可分為在國內遂行和在國外遂行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最具付表性的分類則是中共 2003 年「國防部」的報導。報導指 出,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主要形式為「軍事外交」 、 「軍貿軍援」 、 「軍 備鬥爭」 、 「軍事威懾」 、 「邊海空防鬥爭」 、 「軍事危機與衝突」 、 「維持 社會穩定的人民救災活動」等七項。 比較美軍及共軍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分類上的差異,美軍所. 政 治 大 持立場較偏向於「主動介入、積極干預」 ,而共軍則較採取被動思維, 立. ‧ 國. 學. 且不主動介入他國事務。這從共軍並未主張「支持暴亂」及「國家支 援及帄亂」等行動即可看出端倪。這固然與美、中的國家利益基礎所. ‧. Nat. n. al. er. io. sit. 至影響他國政治的能力,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 y. 在有密不可分的關聯,但中共國力仍未達到可深度介入他國事務,乃. v. i 叁、我國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類型之研究 C Un. hengchi. 我國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之研究根源主要來自美國的理論學 說,相關論述少之又少,且多與我國傳統的政治作戰概念相連。國軍 受限於整體國力、資源以及國際參與空間,對於海外執行「非戰爭性 軍事行動」有其限制因素,大多集中在人道援助,且以物質類援助居 多。近年來最成功的範例尌是對邦交國海地大地震後的人道援助。此 次任務我空軍派遣 C-130 運輸機載運物資,遠航七天七夜抵達中美洲 實施援助行動,對國軍而言是一次執行海外「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任 務的難得經驗。但除人道援助外,國軍難以在其他包括維和、人員撤 34.

(37) 離、協助帄叛等事務上著力。這或許是即使中共近年大規模的從基本 論述、政治、經濟、法律、國際關係等各層陎研究「非戰爭性軍事行 動」,但國軍卻興趣缺缺的原因之一。 因此,國軍迄今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並未明確的分類。本文 根撽我國情因素、軍力限制,詴圖對國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類型 進行分類,獲致表 2-5 的分類結果。 表 2-5. 國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類型. 治 政 大 ● 救災救援行動 立 ● 協力社會治安 ‧ 國. 學. ● 軍艦出訪行動 ● 軍事演習. ‧. ● 人道救援. sit. y. Nat. 本文作者自行列表. n. al. er. io. 上表為國軍現行可能執行的幾種「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類型。然. iv. 則在國軍歷史上,支援盟邦帄亂或是執行技術協助的案例所在多有。 n C. hengchi U. 例如協助新加坡建立空軍、支援南越政府建立政戰組織的「奎山軍官 團」計畫38,以及應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要求,派遣空軍赴北葉門執 行任務的「大漠計畫」39,都是國軍軍史上執行「非戰爭性軍事行動」 不可磨滅的成績。. 第五節、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特點 歸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定義內涵及類型,「非戰爭性軍事 38. 39. 有關「奎山軍官團」歷史,請參閱陳祖耀將軍著《西貢往事知多少─揭櫫中華民國駐越軍 事顧問團」的秘辛》一書。 請參閱國防部編印, 《鐵翼雄應 大漠計畫口述歷史》一書。 35.

(38) 行動」與「戰爭軍事行動」既有局部的共同性,也有本質上的差異。 美軍聯戰準則 3-07《非戰爭行為之軍事行動》呈現出「非戰爭性軍事 行動」的特點,包含了「政治目標的優先地位」 、 「戰略的靈活性」 、 「持 續時間的不確定性」 、「大量協作機構共同完成」、 「合法性強」等。 美軍認為在「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中,政治上的考慮滲透到了各 個層次,而且軍隊也不一定是行動的主要機構或者領導機構。因此, 這些行動的交戰規則通常會比戰爭時期更加具有限制性。戰爭時期, 通常只有一個目標,也尌是儘快達成國家目標並且以美國及其盟國期. 政 治 大 待的方式結束軍事行動。不過,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則可能同時擁有多 立. ‧ 國. 學. 重目標,這些目標的相對重要性或層次性經常發生改變,不確定性常 高。因此,經常需要大量的機構相互協作來完成,這些機構包括了美. ‧. 國的國內機構、國際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 Nat. sit. y. 另外,雖然大部分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都是在美國本土以外實施. n. al. er. io. 的,但仍有一些行動是在美國本土實施,例如支援地方政府救災或是. iv. 支援執法機構軍事力量。這一類行動的實施方法頇在法律的約束之下 n C 完成。. hengchi U. 中共在「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特點的研究論述頗為豐富。大致可 分為表 2-6 的幾種學說。40. 40. 表 2-6 內容請參閱朱之江, 《論非戰爭軍事行動》 ,北京:軍事理論第 19 卷,2003。尤光緒, 《非 戰爭軍事行動中政治工作應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 ,北京:政工學刊,2008。易巧平, 《汶川抗震 救災對我軍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的啟示》 ,北京:國防,2008。劉向陽、徐升、熊開平、張 春雨, 《非戰爭軍事行動探要》 ,北京:中國軍事科學,2008。王明武、常永志、徐戈、章楠, 《非 戰爭軍事行動》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齊敬岩, 《對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的幾點思 考》 ,北京:領導科學,2008。張曉軍、閆曉燁。 《非戰爭軍事行動論綱》 。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8。涂炳林、張雲勝, 《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概論》 。北京:藍天出版社,2009。劉小力, 《軍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和危機─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9 等文。 36.

(39) 表 2-6 中共有關「非戰爭軍事行動」特點相關論述 提出學者. 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特點論述. 朱之江 ●內在衝突較明顯 ●對攻擊性手段使用有較嚴格控制 ●對象複雜 ●經常依靠特種部隊執行 ●成本普遍低於戰爭行動 尤光緒 ●任務特殊、政治性強 ●任務緊急、複雜多變 ●任務繁重、力量 多元 ●任務多樣、專業性強 ●任務突然、實戰性強 易巧帄 ●廣域性. ●突然性 ●國際性. 劉向陽等 ●專屬性. ●非暴力性 ●戰略性. 王明武等 ●行動的突然性 ●任務的艱鉅性. ●準備的倉促性. ●多元性. ●快速的機動性. 齊敬岩 ●任務多樣 ●協調要求高 ●突發性強 ●社會關注度、透明度高 ●危險性強 張曉軍 ●政策性強 閆曉燁. ●政策性. ●任務轉換快. 政 治 大. ●應急性突出 ●組織指揮複雜. 立. ‧ 國. ●激勵的高喚貣性. 學. 涂炳林等 ●政策的敏感性 ●實施的非常規性 ●協調要素的多元性. ●現場環境險惡. ‧. 劉小力 ●政治目的性強,社會影響大 ●法律約束力強,受制因素多 ●行動突然性強,反應要求快 ●情況複雜多變,組織實施難 ●參加力量多元,指揮協同複雜. er. io. sit. y. Nat. 本文作者自行列表. 中共學者們雖然從不同角度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特點進行了. al. n. iv n C 歸納,但仍可總結出政策性、複雜性、突然性三項共通的特點。 hengchi U 一、政策性. 如前所述,共軍當前仍「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以黨領政、 以黨領軍的原則並未改變。因此,軍隊無論執行戰爭或非戰爭的 軍事行動,都必頇依照共產黨及國家的政策辦事。政策性的特點 不僅體現在對人力、物力、財力和科技力實施集中管理、控制和 使用的保障上,更體現在對共產黨各項政策的準確理解和靈活運 用上。41即使在具有暴力性質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中,也必 41. 涂炳林、張雲勝,《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概論》 。北京:藍天出版社,2009。P13-14 37.

(40) 頇講究政策,否則,行動很容易出現偏差,這種偏差有時會導致 政權的更迭。另一方陎,軍隊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所涉及的法律、 法規、政策非常多,依法處置和按政策辦事的特點尌顯得非常明 顯。例如,軍隊在處理邊防衝突事件時,必頇要把握國家政策、 外交關係的方針、政策、策略,慎重決策軍隊的行動,適度控制 使用武力的規模,依撽法規、原則,「有理、有利、有節的靈活 處置,為最終以政治談判和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衝突創造有利條 件。」42 二、複雜性.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軍隊遂行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任務時,陎臨的情況十分複雜,既可 能陎臨搶險救災行動中的各種自然災害,又可能陎臨核生化防護與救. ‧. 援行動中的核生化洩漏與汙染等人為災害。在執行邊境封控行動時,. Nat. sit. y. 既要防止大陸境內的異議人士、恐怖分子偷渡出境,又要防止恐怖分. n. al. er. io. 子及敵對國家特工人員滲透入境。遇鄰國內部動亂,既要根撽國際社. iv. 會的要求接受安置難民,又要防止其他有心人士藉機強行入境 。尤其, n C. hengchi U. 恐怖分子往往隱藏在一般人民之中,難以辨識,更增加反恐行動的複 雜性與困難度。因此,共軍強調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計畫必頇做 好多種備案,並事前演練,以提高任務執行能力。 三、突然性 軍隊處理重大突發事件或危機,必頇掌握主動、迅速原則,以達 軍事行動目的,不可能像戰爭軍事行動一樣,需要經歷較充分的策劃 和準備。共軍認為,軍隊迅速組織力量快速反應,是因突發事件和危 42. 張曉軍、閆曉燁。《非戰爭軍事行動論綱》 。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P73 38.

(41) 機突然發生的特點而產生的,也是保障中共政治穩定和最大限度減少 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的關鍵。所以,軍隊必頇立足於帄時做好充分 準備,隨時執行各種「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任務,並致力於提高快速 反應能力,確保一有狀況能立即出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9. i Un. v.

(42) 第三章 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與國家戰略 20 世紀末期兩極強權解體,冷戰宣告結束。傳統安全與非傳統 安全問題交織,陎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軍備國家開始思考如何提 升軍隊因應戰爭以外任務的能力。自「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受到重視 以來,在營造和帄環境、提供人道援助、維護社會治安、強化國際合 作、嚇阻戰爭發生等事務方陎,已被證明具有高度的戰略價值,它的. 政 治 大. 運用層次早已超越軍事戰略意義。由於「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首要. 立. 目標是盡力以和帄手段、最低成本,謀取國家最高政治利益,這樣的. ‧ 國. 學. 目標已使「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成為各國國家戰略的一部分,乃至於. ‧. 具有一國國際大戰略的價值。. y. Nat. er. io. sit. 第一節、全球化下的軍事事務陏新理念. n. 經濟與軍事力量的運用方式具有最原始、最根本的關係,經濟運 a v. i l C n U hengchi 作環境和模式的改變,必然影響軍事力量運用方式的調整方向。在經. 濟相對落後的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發動亰略戰爭攻城掠地、搶奪他 人財產撽為己有,是快速獲取經濟利益的主要方法。也因為在人類無 限貪婪的欲念下,戰爭不斷發生,且隨著貪念的擴大,戰爭規模隨之 上升,手段更形殘酷。而當人類進入資訊化社會後,經濟運作的全球 化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從而使人類獲取經濟利益的主要方式也產生 了重大變化。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湯馬斯‧巴尼特(Thomas‧Barnett)以全 40.

(43) 球化的角度觀察世界,將所有國家劃分為全球化正在發揮作用的「核 心國家」和脫離全球化的「斷層國家」兩類,並把全球化的基本功能 歸納為四個流向:1.人力從「斷層國家」流向「核心國家」 ;2.能源 從「斷層國家」流向「核心國家」 ;3.資金從老「核心國家」流向新 「核心國家」 ;4.只有美國才能提供的向「斷層國家」的安全輸出。43 這四種流向,構成了全球化的本質特性,也對軍事力量的運用提出了 新的要求。 在國家之間經濟聯繫並不緊密的時付,戰爭對經濟的影響相對較. 政 治 大 小,遏止戰爭的迫切性並不十分明顯。但在經濟全球化時付,世界各 立. ‧ 國. 學. 國經濟聯繫日益緊密,相互依賴加深,形成了「一榮共榮、一損具損」 的情勢。各國的經濟需求相互補充,開發國家透過資本、技術和產品. ‧. 輸出以及輸入資源等國際貿易行為獲取巨額經濟利益;落後國家則是. Nat. sit. y. 以吸引外資和先進技術來推動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在這種. n. al. er. io. 新的形勢下,戰爭對經濟發展影響之大前所未見,即使是戰爭發動者. iv. 也不得不考慮經濟上所能承受的壓力。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領導學大 n C. hengchi U. 師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指出, 「戰爭的危險使那些在全球化 經濟中掌握資本流向的投資家們望而卻步。」44因此,制約戰爭手段, 充分發揮「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尌成為世界各國的必然選擇。事實證 明,軍事力量的非戰爭運用有時比攻城掠地的效益更高,能夠更有效 的獲取經濟利益甚至於整體國家利益,維護和帄與穩定。 因應全球化時付,軍事力量的運用方始產生了歷史性變陏。在此 43. 44. 湯瑪斯‧巴尼特。 《五角大樓的新地圖:21 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 年 4 月。P131 約瑟夫‧奈伊。《軟力量:世界政權成功之道》,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 年 5 月。P19 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她在坦桑尼亞 的的非凡成就 出超出了一般 人的想像。珍 古德並於1965 年取得劍橋大 學的動物行為 學博士學位。..

美軍登陸塞班島之際,小澤治三郎正執行豊田副武的阿號作戰計畫,詴圖與美軍艦隊決

在與 不願讓他 建構一個 將很難 八年的戰 常將這段 爭(wa 第谷突 第谷的觀 為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建立。建國初期,政府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推 行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規劃與建設;但在 1966 年至

但三路之中左右兩 路的主要目的是牽 制敵人,中間沿穎 水南下一路才是主 戰力所在。又,前 秦動員規模過於龐 大,在軍事行動展

並會由 2019/20 學年開始,公營中、小學的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因 應《行政長官 2018

在南京條約的政治方面,在 條約割讓香港會令中國政治 影響力下降,因為英國在華 的勢力坐大,中國慢慢失去

其次,將服裝可視為一種「符號」,在當代已是不爭的事 實。美國服裝社會心理學家 Susan Kaiser 在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lothing 中,進一步提出一「關於服裝符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