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香港同學眼中的專題研習: 所學何事─ 一群中六通識教育科學生面談的分析Project learning in the eyes of students: what do they learn-an analysis on an interview of Form 6 Liberal Studies student,以新視窗打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香港同學眼中的專題研習: 所學何事─ 一群中六通識教育科學生面談的分析Project learning in the eyes of students: what do they learn-an analysis on an interview of Form 6 Liberal Studies student,以新視窗打開"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

Project learning in the eyes of students: what do

they learn-an analysis on an interview of Form 6

Liberal Studies students



港澳兒童教育國際協會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



香港新高中課程改革的「通識教育科」,注重「專題研習」的學習。由於有別於本土的傳統教學,「專題研 習」可供老師參考的課程實施經驗不多,尤其學生對自主學習的體會。本文嘗試從學習者的角度,透視「專 題研習」在實際的學校環境中,出現怎麼樣的「通識教育科」教學和學習的特點。透過分析小組同學的訪談 內容,我們發現學生能夠了解和適應「專題研習」的學習要求及肯定其中的學習經歷和價值,他們同時深感 憂慮新的學習,嚴重受考試導向的教育現實所牽引。



通識教育,專題研習,課程革新,建構主義

Abstract

Liberal Studies has given a due weight to project learning in Hong Kong's New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reform. Different from mainstream teaching in the past, teachers have little practical experience on project learning in their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particularly on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which examines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Journal《香港教師中心學報》 , Vol. 7 ©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2008

(2)

worried that the examination-driven educational reality has greatly affected their study through project learning.

Keywords

Liberal Studies, project learning, curriculum innovation, constructivism



「專題研習」(project learning) 在香港學校的傳 統教學中不受重視。 2000 年,香港開展劃時代的 教育改革,提倡新的教育思維、課程、教學策略 和方法。新的課程設計,注重學習領域和學習能 力的教學,當中,「專題研習」是重點提倡的改革 項目,最能凸顯新課程的精神。教育改革多年, 回顧及檢視過去學校的課程發展,學校基本上還 是以學科專教、課堂學習、課本學習和階段性考 試評估為主,「專題研習」,未能貫徹實施。學校 為應付課程革新的需求和教育局的要求,相關科 目會加設「專題研習」,但多聊備一格,點綴成分 多於實質成分,形式敷衍多於切實施行。 05年,政府頒佈3-3-4新學制及新高中課程, 新設立「通識教育科」,作為中、英、數三科以外 的第四核心科目,必讀必考,全港中學各中四年 級要在 09 年度起,開展「通識教育科」的教學。 「通識教育科」特有「獨立專題探究」 (independent enquiry study)部分,下設「專題研習」,強調自主 學習經歷,屬於整個學科課程結構的核心部分。 「獨立專題探究」涉及的相關課程教學理念有探究 (inquiring) (林, 2004 ,頁 105;鄭, 2004 ,頁 5 1 ) 、議題探究 (issue-enquir y)、多角度思維 (multiple-perspectives) (《指引》, 2006 ,頁 71; 《新學制》,2005,頁37)、解難 (problem solving) (《學會學習》, 2001 ,頁 78; 林, 2004 ,頁 133) 及建構主義 (constructivism) (侯, 2004 ,頁 217; 《學會學習》, 2001 ,頁 78)等。簡而言之,「獨 立專題探究」及「專題研習」的主要教育重點為: 自主學習;提升綜合學習能力;發展高階思考和 溝通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負責任的學習者; 議題探究 (Issue Enquiry) -- 學習對議題的理解和 作出實用性判斷,用以建構本身的實用知識 (《指 引》, 2006 ,頁.43, 67, 72)。從上可見「通識教 育科」要求廣闊的知識基礎,和學生成熟的學習 心智。學校大體上認同政府的建議,一般多在高 中年級施行。根據官方課程資料,獨立專題探究 的課時分佈於三年之內,而以中五及中六年級較 多。教師可在中四運用三個單元的學習時間和議 題的情境,設計學習活動,發展學生在獨立專題 探究中所需的能力。

(3)

援?我們嘗試從分析中提供一些線索和啟示。 這個研究採用質性方法,希望從學生的體驗 敘述,了解「專題研習」各課程理念和學習能力在 他們學校實踐的情況和成效。這是一個小規模的 研究,屬先導性質,研究所得可為規劃大型研 究,提供起始問題和方向重點的提示。我們嘗試 透過小組深入分享的表達形式,探討同學們在相 同的學習環境和過程裏,找出那些共通和個別的 「專題研習」學習體會。我們希望從分析和整理的 建構描述中,能清楚反影同學的觀點及其相關的 背景和發展脈絡。研究採納深入探討(enquiry)和相 互參照(triangulation)的原則,用以確保敘述同學觀 點的真實性(authenticity)和確認性(confirmability), 與及研究發現的可傳遞性(transferability)。(繆, 1998 ,頁 180-186) 研究在 07 年上半年進行,方法採用聚焦小組 面談,共有四位中六女同學參與,來自同一所學 新高中學制在 09 年正式施行之前,很多學校 會提早試行「通識教育科」,在「獨立專題探究」 的項目上,亦實施「專題研習」,幫助同學嘗試自 主學習。因此,探討這些先導學校實施「專題研 習」的教育成效,會是一個寶貴的經驗。我們相信 從剖析同學「專題研習」的學習經驗,可了解學校 推行「專題研習」的利、弊、強、弱、好、壞。我 們相信從認識同學如何看待新的課程理念,及如何 評價「專題研習」在「通識教育科」的學習,可加 深了解「專題研習」在新的課程發展的現實意義。

 !"

研究目的是嘗試從同學的角度,檢視及探討 同學對「專題研習」的認識和理解,看看他們的想 法有否跟課程學習的原意和目的相同。「專題研 習」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學習模式,有別於傳統課 堂學習和考試的學習,同學會否接受?他們的學 香港同學眼中的專題研習:所學何事─一群中六通識教育科學生面談的分析 中四 — 簡介研習主題的可能探索方向 — 初步搜集背景資料及閱讀相關文獻 — 初步探索及討論研習的題目 — 在單元的情境下培訓探究學習的能力 中五 — 訂定研習的題目、範圍、模式和方法 — 發展專題研習的能力 — 訂定工作計劃 — 進行研習 — 對研習過程進行持續的監控及評鑑 中六 — 進行研習 — 對研習過程進行持續的監控及評鑑 — 撰寫報告 / 完成設計 / 完成作品 表 一 表 一表 一 表 一表 一﹕﹕﹕﹕﹕「「「 通「「通通通 識通識識識識教教 育教教教育育育 科育科科科 」科」」」」的學習進程和獨立專題探究的學習進程和獨立專題探究的學習進程和獨立專題探究的學習進程和獨立專題探究的學習進程和獨立專題探究 (摘錄自《指引》,頁 51)

(4)

的「專題研習」,同學「專題研習」的成果會是計 算該科整體成績的組成部分。面談在這群學生的 學校進行,時間約三個小時,以傾談形式進行, 自由發表。有錄音及筆記;面談文稿擬就,送交 同學審閱及核定。

 !"#$% !

 !"

我們從分析同學面談的結果,就「通識教育」 科「專題研習」的自主學習的態度、課程的學習目 的、學習實務、學習評估、教育成果和成效等逐 一作出呈示。  ! !"# !"#$%&  !"#$$%&'() 學生: 「通識教育科」是緊貼時事的學科,像 昂平360纜車開幕時,教「今日香港」的 老師叫我們考慮做關於纜車的調查報 告,我們商量後,決定研究題目是纜車 停駛,嘗試探討乘客對停駛的意見。 (頁 1) (大意) 學生: 大部份同學都是圍繞停駛這個課題, 感覺現時停駛事件嚴重,纜車公司自 開始經營至現在,情況發生得很多。 因此,三組同學都集中調查停駛的事 件。(頁 3) (大意) 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專題研習」選取的課題,偏向時事 問題的探究。同學學習的內容重點,不是學科知 認為「通識教育科」是一個綜合或跨科學科,日 常生活事件、時事新聞及實際的例子,最能提供 現實解難的狀況,讓同學進行多角度思維和分 析,及建構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專題研習」專 取時事問題,對幫助同學認識和關心他們周遭的 環境和事物,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時事事件本 身,內容豐富及切身合時,同學題目的選取,原 則上存在很多選擇的空間,但由於同學的生活和 社會經驗有限,題目選取很受老師影響。而老師 的專科背景,會局限老師偏重「生活事件」的某 些範圍和層面上,很多時候,引介的課題未必是 同學的主要興趣。再者,由於富爭議的「生活事 件」,其複雜性及不穩定性,非一般同學所能理 解,老師不敢輕易答允同學探討不屬於他的專科 研修,尤其議題是有爭議的時事題目。在現實的 教學情境下,會是老師定題,然後同學環繞該主 題找尋他們研習的問題。時事探究取向的「專題 研習」存在一定的限制及困難,探究可以,深究 或專研可不容易。  !"#$% !"# !"#  !"#$%&'() 學生: 首先,這(通識教育)科跟其他科不同, 很著重學生的自學性。同學自學性提高 後,便會懂得主動思考及設計一些題 目;再者,接觸時事多了,會反省現在 需要探討的問題。做 Project(專題研究) 時,同學要親自動手,須要引用較多不 同的學習模式處理手頭工作,不像舊有 的模式,單只坐在班房裡聽老師講解。 以前的學習,只是聽就可以,但「通識

(5)

教育科」的學習,需要從做中學,從做 Project中學習相關知識,同學投入學習 較傳統學習高。(頁 2) (大意) 分析: 分析:分析: 分析: 分析:同學在「專題研習」的初期,經歷不 少,明白學習是學習者要做不少的探究決定,切 身體會學習者自發和自學的重要。例如,有同學 提交的專題題目會被老師多次退回,要求修定, 重寫重交。另外,同學也要不斷變改資料搜集的 方法和策略,使能掌握有用及真實的資料,就議 題事件進行知識建構。   !"#$%&'())*+  !"#$%&'() 學生: 她(老師)有說做(昂平360) 纜車這題目, 但沒有說明題目的細節,纜車事件有很 多方面可以探討,我們最終選擇了停駛 事件。(頁 2) (大意) 學生 *: 就未婚媽媽的問題,當時我們須要自己 去找尋資料和不斷的討論,方能理出頭 緒,探討什麼的專題,這很講求學習的 自主和主動。我們要不斷的找資料,慢 慢的實踐開去。我們交了 7 次題目,老 師退回 6 次。老師不會問我們下次何時 再交給他審閱,只要求我們遲些再交給 他看,他會給予我們空間去思考,例 如,究竟選題哪方面有問題?工作方向 有否偏差?為何老師不接納我們的題目 建議?建議題目的社會意義和價值為 何?這些活動都是訓練我們自主學習的 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當中,主動是 很重要的,我們越主動,就會學到越 多。我們的專題建議被老師退回 6 次 後,應該會知道和明白那方面有不足之 處。(頁 3) (* 同學在一學期中,有多過一次的「專題研 習」,同學講出其它時間的學習經歷。那次,他 們嘗試研究的題目是:青少年對未婚媽媽的態度)   !"#$%&'()*+,  !"#$%&'()* 學生: 我們一直聯絡不到(纜車)公司。多次致 電公司或詢問處,電話總是接不通。最 後接通了,回答只說負責人已下班,無 可奉告。所以我們唯有上網找相關資 料,和決定出外訪問遊客,了解停駛情 況和意見。最後,纜車安全性的報告, 是我們透過訪問旅客和上網分析得來 的。(頁 2) (大意)  ! !"# !"#!$%  !"#$%& !'()   ! " # $ % & ' ( ) *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

學生: 「專題研習」大多數是了解近來的時 事,我想補充剛才她( 同學) 說的自主 性,其實除「香港研究」專題,還有「人 際關係」和「環境教育」專題。學習此 三個專題,老師會要求我們每人做一個 mini project(小型專題功課),是要交上考 評局的,用作計算成績。老師會幫助我 們在mini project上審定題目,但題目完 全是我們自己選的。(頁 3) (大意) 香港同學眼中的專題研習:所學何事─一群中六通識教育科學生面談的分析

(6)

有技巧,例如怎樣才可以達致想要的目 的、怎樣才可以帶出其中的意義,不是 隨隨便便擬作一些問題便可。我們需要 從多個角度思考,審視這些問題會帶出 什麼樣的結果。那些問卷問題其實是激 發思想,明白單一方向思考問題是不成 事的。(頁 3) (大意) 學生: 在「專題研習」裡,學到的是說話技 巧。例如,做問卷調查時,如說話語氣 和態度好些,其實任何國籍的遊客,都 會很樂意停下來,花數分鐘幫我們做問 卷,回答我們的問題,所以我覺得作專 題探討,說話技巧很重要。(頁3) (大意) 學生: ...也希望(調查結果讓纜車公司知道),這 樣或多或少會促進我們的旅遊業( 發 展)。他們如果能根據我們的報告建議, 將缺點改善,這樣是可以吸引更多人(遊 客)前來。(頁 2) (大意) 分析:同學透過「專題研習」,了解知識只是 整個學習過程呈現的成果,當中包括知識內容、 獲取知識的方法和學習結果等的表達。內容、方 法和呈現三者是互動和相互影響的,每一環節和 建構都會影響同學們對知識的獲取,是整體性 的、跨科目的、綜合性的、多度向的和動態的。 同學「學如何學」(learn to learn)的觸覺和反應,敏 感度非常高。「專題研習」能夠提供不同於課堂學 習的環境和經歷,幫助同學學習及提升各種基本 的學習能力和技巧。  !"#$%&'()*+,  !"#$%&'() 問: 你覺得用了很多時間讀書,很努力做, 不斷研究,好像做「專題研習」議題曾 被退了6次 (見特點二,例一) 。但是, 假如你知道所交的功課最後得的分數不 高,你有什麼感覺?因為學制關係,老 師始終都要批改你們的功課,和評定 (同學表現的)分數。(大意) 學生: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是很大挑戰。 因為曾經很用心去做,但出來的成績不 是預期的話,我會想,為什麼我會把題 目做成這樣差呢?(頁 5)(大意) 問: 你會否信服老師給你們答卷的分數? (大意) 學生: 如果得分不高,都會有些不服氣。有一 次,開始時便寫了很多,但老師看後, 說我寫得很「街坊」 (普通,一般人的見 識),內容沒有融入一些學科概念。老師 評說後,自己覺得也是。心想,其他同 學有應用到概念分析,為何自己引用不 上,之後就開始信服老師的評分。(頁6) (大意) 問: 「專題研習」能否幫助你應付「通識科」 考試?「通識科」沒有考試的課程範 圍?你覺得答考「通識科」試題,跟應

(7)

付其它傳統科目,如歷史、英文、中文 等的考試,有否不同? (大意) 學生: 一般來說,考「通識科」不用讀書。正 如剛才有同學說,「通識科」只是「吹 水」(把想說的,不用或不去深究話語背 後的道理,但很認真的說出,希望聽眾 相信和接受)的科目。但我覺得同學事前 需要知道很多,要很有「料」(本事、學 識)才能這樣。我們做「專題研習」,要 有 main point (主點), 然後從這主點出 發,伸展到不同的層面去講說和探究。 這 main point 初看時可能是小點,看似 不重要,不起眼,意義不大。但我們可 以將它發展及擴大,最後甚或變成一個 完整的 proposal 去進行探究。考試亦一 樣,我們只要有 main point ,答卷時, 可從那 main point 引伸出不同的細點, 從而分析和討論並完成答題。很多科 目,例如世界歷史,同樣會有開放性試 題,同學同樣需要用評論形式去答卷。 (頁 6) (大意) 分析 : 同學體會「專題研習」能提供自主學 習的機會和經歷。不可不提的是,老師須要因應 「通識教育科」考試課程的要求,除了給同學指導 和評語外,還要給「專題研習」報告評定分數,因 此同學「學如何學」之外,還要學習如何面對獲取 的成績。同學需要學習將學習置於成績考慮之 上,假如同學一切以考試及成績為主,開放性的 「專題研習」的自主學習精神會被扭曲,同學的學 習未必會以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為重,著眼點會 是如何包裝好要呈交的「專題研習」報告。從引述 的談話中,可見同學需要時間調適學習的心態, 才能接受「專題」研習的同時,將所學的轉化, 並應用於公開考試上。同學相信老師給予「專題 研習」的指導,能夠幫助他們進行深層次的學 習,及在考試中考取高的成績,相信從「專題研 習」的所學 (由理念到框架的建構;由主點到分點 的分析和處理) ,足以應付公開考試的議論性題 目。同學從老師評估他們的「專題研習」報告中, 認識報告質量有高低的分別,這會減少「老師評 改,一定存有主觀成分」的偏見和憂慮。  ! !"#$ !"#  !"#$%&'()*+  !"#$%&'()*+  !"#$%&'()*+,  !"# 學生: 我起初以為「通識科」會比其他學科易 讀,因為不用死記、死背,而且相關課 題的內容和資料,多而又容易獲取。很 多人會覺得「通識科」是「吹水」科, 只是通過簡單的思考,把心想的寫出來 就已是答案,就等於掌握這科的內裡。 (頁 5) (大意) 學生: 讀「通識科」最基本是要有自發性,因 為如不多看書,你的概念認識只會局限 課堂老師所教的,引發思考的空間不夠 闊。除看書外,還要多留意時事,多看 報紙、網上新聞等。「通識科」研究的 題目沒有一定的答案,沒有標準答案, 要運用自己認識的概念,根據自己的方 法寫出,所以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相同。 (頁 7) (大意) 香港同學眼中的專題研習:所學何事─一群中六通識教育科學生面談的分析

(8)

說,感覺亦是難讀。因為察看一件事 情,要從不同的層面、不同角度和不同 立場去思考,然後總結出該件事帶出最 終的目的是什麼、最終的意義又是什 麼。後來領悟到讀「通識科」跟我之前 讀世界歷史有些相同,同樣是從不同的 角度、立場和觀點去陳述一件事件。另 外,跟學英文科也有些相同,好像英文 科主張同學採用六種發問方法學習,例 如 where, why, what, how 等,其實從 英文科所學的,可以套用在「通識科」 上,用作探討一個題目(專題題目)。(頁 1) (大意) 分析:「專題研習」的學習成果客觀上是知 識建構和創造。同學的實踐,感覺「學如何學」 帶給他們新鮮的學習經歷,有別於傳統的學習, 同學不會被動接受已整理好的知識。他們深入體 會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技巧和方法,直接影響知 識的完成。但是由於「通識教育」科的「專題研 習」著重時事性事件的探究,同學多傾向於議題 爭議的探討和解決難題,忽視或缺少對學科知識 主動探究的意識和意圖,實感美中不足。再者, 同學因為對知識建構和創造的知識理念,認識不 深,信心不夠,多偏向形式和技巧的表達和處 理,不去深究知識即真理、知識載真理的關係, 容易忽視知識本身,尤其學科內容的真理性和嚴 肅性。有些同學會出現任何人的「專題研習」只 要言之成理,便得接受的輕率學習心態和想法。 究其原因,這可能跟「通識教育科」側重探究富 爭議性、時事性課題有關。面對複雜多變的時事 自己的學習已對知識創造作出貢獻,因而產生 「通識教育科」是一門重「吹水」、「各有各說」 的學科。他們這種簡單的想法,似有曲解、錯解 “知識型社會,知識以不同形式存在於各種情境中 的基本知識觀念”(《指引》,頁 67)之嫌。近有調 查顯示,缺少學科知識基礎和充足的資料,同學 很難表現他們組織和批判思維的能力 ( 胡等, 2007,頁 50)。時事性的「專題研習」本是幫助同 學認識和了解“知識是靈動多變的、可以按情境 理解、具多學科性質,並由個人和社群建構而成” (《指引》,頁 67)的組成體,但是假如沒有老師及 時和足夠的專業指導,「專題研習」恐只會加深 同學對知識觀念的誤解。

 !"#

「專題研習」提倡自主學習和增強同學「學如 何學」的能力。同學在「通識教育科」的學習中, 親身經歷和體會「專題研習」的新學習模式,整體 感覺良好,但亦認識學習存在困難和挑戰。同學 在追求和享受「專題研習」學習能力提高的同時, 憂慮「專題研習」的評估會影響他們公開考試「通 識教育科」的整體成績,及進入大學的機會;同 學需要老師的專業輔導,以消解「專題研習」突顯 考試和學習相 的兩難困境。同學學習和進行多 角度思維的同時,需要肯定知識的嚴肅性和多變 性,時刻警覺學習有否忽視知識內容,尤其學科 知識的基礎原理,及其重要性、價值及意義,避 免學習最終偏重於形式和技巧的呈現而不自知。 從課程理念實施而言,雖然「通識教育科」的 「專題研習」提倡對時事問題的探討,但是學習內 容及範圍,應可彈性處理,學科要求不宜過於規

(9)

範於時事性事件的探討。「通識教育科」課題可寬 可專,重點是讓同學從生活中,找出問題,通過 「專題研習」加以認識。第二,教師在「通識教育 科」的「專題研習」中,可引導同學從事不同學科 的知識的探討,有需要的話,可引入不同學科的 老師、學者或專家,指導同學系統的學習該等學 科的知識。第三,同學感覺「專題研習」帶來學習 樂趣之餘,憂慮評估會有偏差,影響升讀大學的 機會。有關當局宜考慮修改「專題研習」成績的定 位,建議只設訂合乎標準與不合乎標準兩個等 級,其得分不計算入公開試的學科成績內,但大 學取錄學生,必須要考慮持有合格「通識教育科」 的考試成績。學生學習「通識教育科」不單可減免 進升大學的缺科的憂慮,而且又可保障學生具備 一定水平的「通識」能力,情況跟現時的大學入學 試英語運用科相似。然而,這樣調較既定的學科 入學評準的安排,有可能會有貶抑「通識教育科」 作為核心科目的地位,後果可能會容易做成學生 輕「通識教育科」而重「選修課目」,及加重學生 多讀多修不同科目的壓力。 最後,正如我們在引言指出,這些先導學校 的實踐經驗,具有寶貴的啟示的作用,受訪同學 的「專題研習」學習經歷,有值得借鑑和參考的 地方。當然,更多的學校和學生的事例紀敘,可 令我們更能檢証「專題研習」在香港學校推行「通 識教育科」下所發現的特徵、觀點和趨勢,我們 深信這會有助教育界更有信心落實「專題研習」 的學習。 (鳴謝:第一筆者於 06-07 年獲邀參與家長關 注教育政策聯盟(http://www.cephk.org)研究小組的 「通識教育科」工作,並獲小組允許引用該研究的 訪談資料以完成這文稿,謹此致意。)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聚焦小組訪談的問題 • 試談談你所認識的「通識教育科」。 • 你怎樣學「通識教育科」?學到些什麼? • 試談談你在學校「通識教育科」做「專題研習」 (project work) 的情況。 • 你覺得從「專題研習」的學習上,學到些什 麼?有什麼得著?舉例說明。 • 你覺得學習「專題研習」,有什麼困難?有哪 些限制? • 你認為「專題研習」跟傳統課堂聽講,學習上 有什麼不同? • 老師如何評估學生的「專題研習」功課? • 你對老師「專題研習」的批改和評分,有什麼 意見? • 你喜歡「通識教育科」的「專題研習」嗎? 香港同學眼中的專題研習:所學何事─一群中六通識教育科學生面談的分析

(10)

林信德成 (2004)。〈探究教學法〉,載於霍秉坤編《教學方法與設計》,頁 105-114 。香港:商務印書館。 林碧雲 (2005)。〈問題解決教學的設計模式〉,載於李凉吟編,《多元教學設計─課程改革的實踐》,頁 133-160 。台北:高等教育出版。 胡少偉等 (2007)。〈實踐通識教育科的挑戰:一個調查研究的分享〉。《香港教師中心學報》,第六卷,頁 47-53 。 教育統籌局 (2005)。《高中近及 高等教育新學制 - 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香港:政府印務局。 候秋玲 (2005)。〈建構式教學設計〉,載於李凉吟編《多元教學設計 -- 課程改革的實踐》,頁 217-236 。台 北:高等教育出版。 課程發展議會(2001)。《學會學習 -- 課程發展路向》。香港:政府印務局。 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編 (2006)。《新高中課程及評估指引:通識教育科》。香港:政府物流服 務署。 繆艾庭 (Mertens, D.) (1998)。《教育與心理學研究方法》。加州:SAGE 出版社。 鄭雅儀 (2004)。〈探究學習〉,載於徐葉慧蓮等編《常識科課程 - 理念與實踐》。香港: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 學系、教育出版社。 甄曉蘭 (2004)。《課程理論與實務 - 解構與重構》。台北:高等教育出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有考生認為閱讀能力中的長答題難以取得高分,細察原因,在於他們的答案沒有緊扣題

按計算機得到 log 2 的近似值的確是十分簡便,但不免有學生會好奇,以前的數學家 是怎麼求出 log

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培養學生的國民

使用 MapleTA 做作業,是本課程的主要學習活動之一。今年 4—6 月課程進 行期間,NCUx 學習平臺可以和 Windows 伺服機上面的 MapleTA,以 LTI 介面 進行串接。可是,我們在 9

(‘Integrating Mental Health Into Primary Care: A Global Perspective’)的

此計劃主要包含一個以「智慧城市」為主題的專題研習展覽,再附以一系列的活動,其中包

一般人聽見「資優生」這個稱謂,便以為他們有著十八般武藝,樣樣皆能,是一群與別不同

• 人生在世的一個主要課題,便是了解事物間的 因果關係以及行為對周圍造成的影響,從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