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香港師範學生到內地山區小學進行義務教學的實踐:交流與分享The implementation of voluntary teaching services at backward mountain regions in China by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of Hong Kong,以新視窗打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香港師範學生到內地山區小學進行義務教學的實踐:交流與分享The implementation of voluntary teaching services at backward mountain regions in China by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of Hong Kong,以新視窗打開"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香港師範學生到內地山區小學進行義務教學的實

踐:交流與分享

The implementation of voluntary teaching services at

backward mountain regions in China by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of Hong Kong

丁繼聯

香港教育學院

摘要

中國內地貧困山區教育的長期缺乏資源投入,以致教育水平長期滯後。「希望工程」實施十多年期間,內地及海外 大量的資金的捐助,讓山區學校的硬件設備得到改善。近年內地積極推動大學生到山區學校進行支援教學,以舒緩 內地師資不足的情況。本文就內地及香港兩地學生到山區進行支援教學的情況作出簡介,並詳細介紹香港師範學生 參與內地進行義務教學的組織安排、課程設計及教學反思。

關鍵詞

山區教學,師範學生,義務教學,家庭教育,隔代教育

Abstract

The education in the backward mountain regions of China is long lagging behind due to the lack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Xiwang Project” (Hope Project), large amount of mainland and foreign donations have poured into schools located at the mountain areas, tremendously improving the facilities of these schools. Chinese university graduates have also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Xiwang Project”.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encourages the graduates to go to these schools and aid teaching there, with the objective of easing the problem of teacher shortage.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Journal《香港教師中心學報》 ,Vol. 4

(2)

education majors.

Keywords

educ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pre-service teachers, voluntary teaching, family education, education between generations

引言

中國是一個擁有接近十三億人口的國家,要了解這樣 一個大國家的國情,我們不可忽略其在經濟、教育、 政治等各方面的發展。教育是關繫到一個國家未來能 否朝向良好發展的關鍵。因此,深入實地了解內地的 教育情況,有助於身處香港的青年學子進一步了解自 己的國家。 為了讓更多香港師範學生從不同角度接觸、體會 和了解內地較為貧困地區的教育狀況,在過去四年都 籌辦了「香港大專生內地山區義務教學團」。該團的 目是讓香港的師範生透過參觀、考察、交流和義務教 學,親身體驗山區在缺乏資源下的學習與教學環境。 藉此,啟發他們多關注和扶助內地的貧困地區教育。

義務教學的理念

「義務教學」的概念是來源於內地一直推行的「青年 志願者支援山區教學」計劃,簡稱「支教」。1996 年 以來,為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八七扶貧攻 堅計畫」,中央文明辦、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衛生 部、科技部和農業部積極實施「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 計畫」,通過公開招募、自願報名、集中選拔的方 式,先後派遣 6810 名城市青年前往中西部 160 多個 貧困縣,開展為期半年至2年的農村基礎教育、醫療 衛生、科技推廣和農業技術等方面的志願服務工作。 從 2001 年開始,以定期輪換的方式向中西部貧困地 區派遣青年志願者(中青聯發, 2001;中國青年志 願者協會, 2001)。 為了配合內地西部大開發的發展,中共中央辦公 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推動東西部地區學校 對口支援工作的通知》指出,啟動實施「東部地區學 校對口支援西部貧困地區學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 市學校對口支援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貧困學校工 程」,進一步動員東部地區和西部大中城市的各方面 力量,大力支持貧困地區的教育。派遣青年志願者主 要採取就近就便的方式,以支援本省(區、市)的國 定貧困縣、省定貧困縣、少數民族地區及邊遠地區為 主。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山東、 福建、遼寧和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等副省 級城市以及在京各系統單位以支援對口扶貧省(區) 為主(共青團中央教育部, 2000)。 內地近年積極推動研究生參與「中國青年志願者 扶貧接力計畫」。該計劃採取公開招募的方式,每年 在全國部分重點高校中招募一定數量能夠勝任支教扶 貧工作,又保留研究生入學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他們以志願服務的方式到中西部貧困地區的中學開展 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支援當地教育事業,同時開展 力所能及的扶貧志願服務(人民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2004;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 2001)。 由以上資料可見,2004年前參與國內「支教」計 劃的地區並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然而,香港有不 少的助學團體及教育基金以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對內地 貧困地區進行學生助學、危校重建、培訓師資等支援 教學活動。這些扶貧活動對於內地農村教育經費不

(3)

足、校舍簡陋、教學資源和學習環境惡劣的情況均有 所改善。資料指出,希望工程實施 12 年來,中國內 地教育一共獲得海外(包括港、澳、台地區)捐款12 億人民幣,援建了 8300 多所希望小學,資助 230 多 萬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捐助 10000 多套「希望書庫」 和培訓了 6000 多位鄉村小學教師(容萬城, 2002; 2004)。

香港學生參與義教活動現況

香港學生參與內地山區教育義務活動的機會比較少。 香港學生的義務教學活動形式包括:由學校組織,在 校學生參與的參觀交流活動;另一種是大專學生團體 籌辦的山區探訪活動。香港學生到國內進行的義教活 動,概可粗略劃分以下三個層次: 表一、香港學生參與內地義務教學活動的不同層次 層 面 表 助學團體前往當地市區,安排受資助的學 類 一 這 。 流 交 表 代 貧 扶 與 表 代 的 校 學 或 生 地 當 解 了 驗 體 身 親 能 未 並 , 面 表 為 較 動 活 。 況 情 際 實 的 活 生 及 育 教 式 觀 參 這一層次的助學活動以參觀式為主,通常 行 進 , 區 山 達 到 項 款 及 資 物 備 帶 體 團 學 助 加 參 。 況 情 的 育 教 地 當 解 了 , 察 考 的 地 實 。 理 處 式 形 團 行 旅 以 排 安 宿 食 的 者 式 化 深 學生義工隊深入農村,食宿於當地民居, 特 有 沒 並 , 活 生 同 共 師 教 及 民 人 的 地 當 與 。 排 安 宿 食 的 別 為了解現時香港學生參與內地支教的情況,以下 將選取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內地考察基金資助的交流 團資料作出分析。根據獲資助名單顯示,有 15 團是 中學生參與的山區義務活動,活動形式以山區生活體 驗和探訪服務為主,這次活動屬於參觀式的層次;大 學機構及大學生團體舉辦的 11 個交流團,主要集中 在考察及研究層面。

香港與內地學生進行義教活動的差異

香港和內地都有大量的物力、人力投入於內地山區的 支援教學。內地的支教計劃是由中央及各級政府行政 推動,高校師生參與山區學校的課堂教學,課程改革 等軟件建設。香港則是非政府組職及私人基金,大量 投入學校重建及助學兒童。兩地學生參與內地義務教 學的活動有很大的差異,如下表所示: 地 內 香港 與 參 象 對 生 究 研 中、小學生及大專生 容 內 農村基礎教育、醫 廣 推 技 科 、 生 衛 療 術 技 業 農 和 、 務 服 工 義 、 學 教 務 義 問 訪 觀 參 式 模 服務時間半年至2 年 換 輪 , 期 定 、 點 定 制 機 力 接 的 期 定 不 及 期 短 地 定 不 貧 挾 象 對 定 省 、 縣 困 貧 定 國 族 民 數 少 、 縣 困 貧 區 地 遠 邊 及 區 地 點 定 不 教 支 目 項 職 、 中 高 、 學 小 在 行 進 校 學 等 中 高 業 學 織 組 、 學 教 堂 課 校 學 任 擔 、 動 活 生 作 工 政 行 學 教 期 短 行 進 學 小 在 動 活 流 交 生 學 地 兩 織 組 庭 家 生 學 訪 探 教 支 金 資 源 來 集 募 會 社 金 資 項 專 府 政 助 資 業 企 人 私 費 自 者 加 參 助 資 關 有 府 政 請 申 、 金 基 育 教 民 公 : 如 ( 考 地 內 會 員 委 務 事 年 青 ) 金 基 察 表二、內地與香港學生參與內地義教活動的差異 (參考資料:楊韵新,《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 畫調查》) 由上述的資料可見,香港學生參與內地義務教學 活動是自發、自資及短期服務。以下將以香港師範學 生參與內地義務教學為個案,作出詳細的介紹。

香港師範生義務教學團的特色

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學協同學會在過去四年內,在全 港的大學積極推動「深化式」山區義務活動。活動的 一部分費用是來源於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內地考察基 金資助,用作減低參加者的費用。義務教學內容集中 在小學課堂教學,與當地人民同食宿、同生活,不只 是到當地參觀訪問。 香港師範學生到內地山區小學進行義務教學的實踐:交流與分享

(4)

範學生,一直缺乏到內地體驗教學的機會。我們期望 師範學生能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親身到山區實踐教 學,藉此增加對內地教育的認識,反思教育專業。義 圖一、 2001 年至 2004 年參與山區義務教學的學生就讀院校的分佈情況 (資料來源:《呈交青年事務委員會活動報告》,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香港教育學院學協同學會,2002-2004年)

義務教學團的組成

內地大學生參加山區義務教學是享有保險、生活補 貼、探親交通費等福利。研究生保留研究生入學資格 1年,黨團關係轉至受援單位,人事關係、檔案、戶 口保留在原學校等政策保障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 1999)。在經費方面,大學的「支教」活動亦經常得到 內地外國企業及慈善團體的資助。例如安利(中國) 在 2004 年贊助中國人民大學、蘭州大學、清華大學 等 12 所國內知名高校參與「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 力計畫研究生支教項目」,共同開展針對江西瑞金、 甘肅榆中、青海湟源等 1 0 多個貧困地區的支教活 動。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向人民大學志願者的支 教活動投入 70 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巨額資金,支持人 民大學志願者支教的學校建設教學用房、電腦培訓教 室、實驗室、圖書閱覽室等等硬體設施同時也支援志 願者本身活動的開展(中國人民大學, 2004)。 本港學生對內地進行的義務教學活動是自發組 織,參加者自費前往。以香港教育學院學協同學會推 動的義務教學團為例,該團的組織者需書寫計劃書向 青年事務委員會內地考察基金及學校活動基金申請資 助,以減低熱心參加義務工作同學的費用。另一方 來自其他六所大學。這樣人員組合模式,是要確保課 程的設計,課堂的教學以及課後的教學評估都有一定 的素質。

(5)

面,同學亦在教育學院發起「山區義務教學物資」募 捐活動。我們期望通過募捐活動,能喚起更多的同 學關注內地貧困山區的教育發展,亦可為當地的學 校捐贈更多的教學物資。在過往的募捐活動中,得 到社會人士,學校部門及學院教職員的支持。例如 香港教育學院數學系捐出一百多本教科書及練習, 圖書館捐出數十本課外書,亦有導師及社會人士捐 款資助特困學生。 義務教學團與普通的交流團不同,除了行程為籌 備者初步擬定外,團中的具體事務,如教學的內容及 教學活動的設計,課程的安排及行程事務的分工,都 交與參加者決定。通過上述的課前籌備活動,能提升 來自不同院校學生的協作、溝通和團隊合作精神。

義務教學內容的特點

在教學活動安排上,我們不能像國內「支教」那樣, 可以進行一至兩年的長期教學。我們選擇設計短期的 主題式教學。香港同學設計提升山區學生自信心、創 意及團體合作的教學主題(參閱表三)。在課堂教學 時,香港的小老師以小組協作進行教學。教學過程 中,老師著重培養學生團體合作,並鼓勵他們發揮創 意,尊重學生課堂上的共同決定。例如,音樂課要求 學生在校園尋找可發聲的東西製作樂器,並發揮創 意,為大合唱表演的同學配樂。 當地記者說:「香港教師讓孩子們充分利用大自 然的東西來創作自己的樂器,感受各種聲音,想像音 樂。這樣孩子得了娛樂,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想像能力和創造力。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孩 子們的興趣及學習動機。」(王菁, 2003)對於同學 所運用的教學策略,當地的資深學者都給與正面的評 價。白雲一小副校長張華銳指出,香港大學生的教學 著重於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 主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通過遊戲、辨識、討論等多樣 化的教學方式,自己提出問題,然後自己解決問題。 教學的關鍵是啟發學生如何學習,這種全新的教學理 念與現階段推行的素質教育不謀而合,主要在與讓學 生「會學」,而不僅僅是「學會」(任芳, 2003)。 在多日的課堂教學後,參加義務教學的同學須用 最短時間籌備出一個畢業表演大會。表演大會不但考 驗香港學生的組織、協作能力,亦能提供一個平台讓 學生展示跨小組學習的成果,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參 閱圖二)。除了教學外,香港學生還需多方面了解當 地的生活及文化。在義務教學期間會安排參加者探訪 當地教師、特困戶、去學生家家訪等活動。 表三、義務教學的主題課程的設計 別 組 學習主題 運用的教學策略 組 劇 話 自信心、創意及團體 作 合 意 創 、 作 合 組 小 育 教 劇 戲 、 作 寫 組 育 體 自信心、團體合作 體育戲劇、舞蹈 學 教 思 意 創 組 維 作 合 體 團 及 意 創 解難學習、小組 習 學 作 合 、 作 創 遊 體 集 組 戲 作 合 體 團 、 心 信 自 故事教學、小組 習 學 難 解 、 賽 競 藝 合 綜 組 術 體 團 及 意 創 、 心 信 自 作 合 作 合 組 跨 組 文 英 自信心、團體合作 故事教學、遊戲 學 教 教 康 健 育/ 識常 作 合 體 團 及 意 創 個案學習、議題 習 學 樂 音 自信心、創意及團體 作 合 意 創 、 作 合 組 小 育 教 劇 戲 、 作 製 香港師範學生到內地山區小學進行義務教學的實踐:交流與分享

(6)

義務教學的捐助

義務教學團曾到連南瑤族東和小學及貴州省的三間苗 族小學進行暑假教學。我們在教學之餘,亦把在香港 募捐的助學金,資助了當地三十多名特困戶學生完成 小學課程。在處理捐款時,我們首先要求學校提供該 校特困戶學生的名單,並安排香港同學親身到特困學 生家中家訪。在內地,特別貧困戶有特定的定義,一 般來說是指家庭年收入不超過人民幣 400 至 700 元。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細心觀察學生家庭的實際情 況,詳細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以評估該學生需不需 要資助。家訪後,家訪小組與資助小組成員共同商議 是否資助探訪的學生。當資助小組決定出受資助學生 的名單後,才向校方提出資助該校學生的要求。內地 實行九年義務教學,學生在小學階段是免學費的。然 而,學生每學期亦需要繳交數十元至百多元的書簿 費及雜費。我們會把該學生完成小學課程所需的書 簿及雜費的總額存放在校方。在每個學期,家長只 需拿出資助證明給校方,就會自動扣除存放在校方 的資助金額。 為了讓捐款情況公開及公平,我們特意在公眾前 進行捐款移交儀式。在儀式上,我們邀約當地教育部 門代表、學校代表、學生家長及資助小組代表進行四 方會談,詳細解釋資助款項的運作,並一同簽署資助 證明。這樣安排可讓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及捐助相 互監督資助款項的運用。我們期望這些款項可協助貧 困的學生安心完成小學課程。 圖二、 畢業表演大會──跨小組合作活動設計

義務教學的反思

在選擇義務教學的地點時,組織者必須考慮當地的學 校有沒有支援教學的需要,有沒有可以容納大量成員 居住的地方,鄰近有沒有醫療設施支援。以經驗來 說,參加者多期望前往落後的地區進行教學。然而, 落後的地區根本沒法容納外來人居住的地方,亦欠缺 醫療的支援,不太合適團體前往教學。東和小學及白 雲小學都較靠近市鎮,可安排團員住宿鎮政府的招待 所。在 2003 年 7 月前往貴州黔東南州凱里市的南花 小學及平寨小學卻位處山寨,遠離鄉鎮,團員就必須 分散食宿於當地民居。 團員需面對與當地居民截然不同的生活習慣,並 需馬上學習去適應。例如當地人習慣隔兩三個月才會 到河裏洗澡,他們根本沒有天天洗澡的習慣,家裏當 然沒有洗浴設備。天天需要洗浴的香港團員,需要在 最短的時間內想出辦法解決洗澡的問題。他們需要找 山中的小溪或去河中取水,亦需要在屋外動手搭建集 體浴室。為節約當地人的日常用水,團員每天需要自 己下河挑水以作日常生活之用。在吃的方面,我們亦 要「繼承」當地人的吃素(葷菜對當地人來說是很貴 價的,不會常吃)、吃辣習慣,可謂甘苦與共。截然 不同的生活習慣,讓團員學習自立,從中了解少數民 族的不同文化。正如其中一位香港義務教學成員莊紫 英所說:「習慣用自來水的我,突然明白世上有許多 東西不是想要就有,如果我們已經擁有就必須好好珍 惜。我們需要節省使用自然資源,讓我們的後代能有 更多的資源可用。」

話劇表演

話劇組

(故事劇本創作、 人物選角)

綜合藝術組

(道具、佈景服飾 創作)

(7)

團員往往會利用香港帶來的物資,製作精美的教 具用於課堂的教學上。誠然,多元的教具可以引起學 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面對特別的學習物料,亦會 發揮無限的創意。然而,我們亦會自問:「如果當地 學生沒有了這樣的物資,還可不可以自我學習?我們 可不可以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東西去教學呢?」。向 蓓莉(2000)指出,生活在農村的孩子與生活在城市 的孩子有不同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本身並沒有優劣 之分,如果我們善於將之作為教學起點,新的知識和 學生原有舊的經驗結合,正是教學的基本原則。心理 學稱之為經驗聯結或統覺。(p.25)事實上,課堂教 學要結合學校所在地的地域特點及學生的生活經驗去 設計教學方法,這樣可促進學生的新知發展,學生學 得容易、學得快捷、學得牢固。我們在教授學生創意 美術時,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運用天然物料(如花 瓣)製成顏色,用自製的顏色繪畫石頭畫;我們可以 運用樹枝、石子或是竹子製作樂器;我們可以用水草 紮成保齡球,用空水瓶做保齡瓶,讓學生在泥地上學 習打保齡球。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加以新穎的教學方法,可 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不少團員在教的過程中,發覺 學生的領悟力,創造力及自學能力都很強。尤其大部 分學生的認真學習態度,更讓團員感動。成員方凱寧 有感而發說:「他們認真學習、積極求知的態度,讓 我十分感動。他們都比香港的學生用心讀書。當地二 年級的學生,竟然可以熟讀和背誦整本語文書,真的 讓我吃了一驚。」 農村學生缺乏家庭教育亦是我們在教學中另外一 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白雲小學位於貴陽郊區的一間小 學,不少學生的家長從事工商業,家庭收入不錯;平 寨小學及南花小學則是位於懷恩堡自然村,學生來自 附近的五個村寨。學生家庭世代以務農為主,收入十 分有限。兩地學生最大的差異,表現在課堂的紀律及 學習態度。白雲小學的學生守紀、有禮、尊師。平寨 小學及南花寨小學的低年級學生的紀律問題比高年班 的嚴重。為何同是貴州小學的學生,卻出現截然不同 的情況呢?原因是農村學生在「民工潮」下,缺乏家 庭的照顧及教育。 貴州農村家庭教育處於自發和盲目的階段,在 「民工潮」下湧現家庭教育量減少,父親家庭教育的 作用被忽略以及隔代教養等問題。(趙曉曼等, 2003;陳其林, 2004)。據平寨小學校長表示,該 校有八成學生的父母有一方或雙方外出打工,家中照 料學生的多為文盲的祖父母,根本沒法對孩童教養, 於是把一切的教養責任都交給學校及老師。在家訪中 發現,不少家庭的父親教育子女的意識淡薄,而養家 意識卻很重。在村中,擔負隔代教養的祖輩很多教育 程度低,無法掌握兒童成長的心理特點。有的甚至顧 慮對孫輩的管教方法不當,出現意外時受兒女埋怨而 對孩童嬌慣溺愛。這一類家庭成長的學生會變得隨心 所欲以及紀律散漫。很多學者就農村家庭缺乏家庭教 育而提出諸多的建議,最主要的是希望學校及老師多 了解學生的成長,隨時留意他們的學習變化,多到學 生家中家訪,加強對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總結

在香港,政府沒有直接的政策推動對內地山區教育的 支援。相反,民間團體卻不遺餘力地在內地進行建 校、助學、探訪等活動。在學的大學生,尤其是師範 學生應積極參與各類的支教服務,加深對內地文化、 人民生活、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的認識。在義務教 學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助人為樂,更重要的是山區學 童積極的生活及學習態度,能讓我們對生命有更深的 認識。 香港師範學生到內地山區小學進行義務教學的實踐:交流與分享

(8)

學計劃」,香港大學生正式加入「青年志願者支援山區教學」計劃。

參考書目

人民大學研究生支教團(2004)。〈西部支教智力扶貧 開發青年人力資源〉, http://zj.rucyouth.org/displaynews.asp?id=578 中央文明辦共青團中央人事部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2001)。〈關於配合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 推進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畫的通知〉,《中國教育報》, 2001 年 4 月 23 日。 中國人民大學(2004)。〈中國人民大學—安利(第六屆)研究生支教團工作簡報〉。第五期, http://zj.rucyouth.org/displaynews.asp?id=669 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2001)。《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實施情況》。 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2001)。《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簡介》。 王菁(2003)。〈與香港大學生面對面〉。《白雲報》, 2003 年 7 月 21 日。 任芳(2003)。〈理念全新 發人深省〉。《白雲報》, 2003 年 7 月 21 日。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1999)。〈關於做好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畫支教工作的通知〉, 1999 年 6 月 9 日。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2000)。〈關於推動東西部地區學校對口支援工作的通知〉,《中國教育報》,2000年4月6 日。 向蓓莉(2000)。〈赴貴州支教引發的思考—如何利用農村學生的經驗進行教學?〉,《中小學管理》,第 21 期,頁 25 。 容萬城(2002)。〈希望工程:陝西省商州市〉,港澳兒童教育國際協會通訊, 2002 年 3 月,第二期, ACEI-HKM Newsletter。 容萬城(2004)。〈地域差異的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發展與香港的教育投資援助〉,《香港教師中心學報》第二卷, 頁 120-131。 陳其林(2004)。〈淺談農村家庭教育的幾點弊端〉,《貴州教育》, 2004 年 7 月,第 7 期,頁 25 。 趙曉曼、鮮章興(2003)。〈民工潮下農村家庭教育問題分析〉,《遵義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12月,第5期,頁50。

(9)

附件一、教案設定舉例 貴州苗族山區教學設計 創意思維組 創意思維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此種能力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外國學者Rhodes早於1961已 蒐集有關文獻,並將相關定義歸納為四個「P」:包括「創造的人」(person)、「創造的歷程」(process)、「創造 的產品」(product)、「創造的環境」(press)等四種與創造力有關的因素(陳龍安, 1997 ,頁 19)。這些相關因 素均可作為實施創意思維教學的參考。在一般教學中,可把創意思維教學的目標,擬定為發展下列五種有助激發創 意的思維能力(包括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和精進力),並培養學生情意方面具有富好奇心、喜於想 像、勇於冒險和敢於接受挑戰等四種特質(Williams , 1970)。 三年級 教學目的: 培訓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 1. 培養學生的敏覺力:洞察力和觀察入微的能力 2. 培養學生的流暢力:在短促的時間內,構想出大量意念的能力 3. 培養學生的變通力:能突破成規、舉一反三的能力 4. 培養學生的獨創力:不因循、能構想出人意表的念頭或解難的方法的能力 5. 培養學生的精進力:在原有構想上加入新的元素,以豐富內容或增添趣味性,是一種講求心思細密及考慮周詳 的能力 培養學生情意方面的特質 1. 具有喜於想像的特質 2. 具有敢於接受挑戰的特質 教具: 動物圖片、面具製作材料、大電視圖片、十二生肖故事、撕紙活動材料、蛛網結詩教材 課節: 三課節(每節 3 小時) 香港師範學生到內地山區小學進行義務教學的實踐:交流與分享

(10)

動 活 身 熱 遊戲一 15分鐘 準備課堂 一 動 活 學 教 介紹12生肖動物之外貌及特性 示 展 先 師 老 12生肖之圖片,再邀請學生講述一下他 結 總 及 充 補 以 加 師 老 著 接 , 識 認 的 們 5 4 分鐘 讓學生對12生肖有基本的認識 戲 遊 / 動活 遊戲二 15分鐘 加入輕鬆時間 二 動 活 學 教 製作面具(個人) 具 面 肖 生 的 選 所 作 創 由 自 生 學 勵 鼓 ) 筆 色 顏 、 紙 色 顏 、 碟 紙 : 資 物 ( 0 6 分鐘 培養學生的敏覺力 培養學生的獨創力 戲 遊 / 動活 活動一:大電視(以動作傳遞圖片訊息) ) 片 圖 之 動 活 視 電 大 據 依 ( 作 創 事 故 : 二 動 活 5 4 分鐘 培養學生的流暢力 培養學生敢於接受挑戰的特質 課節二 時間:3 小時 日期:7 月 10 日上午(小三) 動 活 內容 時間 目的 動 活 身 熱 遊戲一 15分鐘 準備課堂 一 動 活 學 教 講述12生肖故事 述 講 師 老 12生肖之原本故事 繹 演 12生肖故事(全體) 改 行 自 可 生 學 , 可 許 力 能 如 ( 繹 演 具 面 的 製 自 上 戴 ) 繹 演 事 故 編 5 4 分鐘 培養學生的敏覺力 培養學生的精進力 戲 遊 / 動活 遊戲二 15分鐘 加入輕鬆時間 二 動 活 學 教 撕紙創作(全體創作) 副 一 畫 圖 作 創 式 方 紙 撕 以 目 題 的 定 擬 師 老 就 需 生 學 裡 林 森 : 目 題 擬 暫 5 4 分鐘 培養學生的獨創力 培養學生的精進力 戲 遊 / 動活 遊戲三 15分鐘 加入輕鬆時間 三 動 活 學 教 蛛網結詩(小組) 列 系 一 出 想 聯 心 中 此 依 生 學 , 題 主 心 中 一 予 給 師 老 成 作 創 其 報 匯 及 以 詩 首 一 作 創 此 以 後 最 , 象 意 的 。 果 5 4 分鐘 培養學生喜於想像的特質 培養學生的變通力 能 , 維 思 去 覺 直 用 善 生 學 練 訓 ( 將 並 , 象 意 的 類 種 同 不 出 想 聯 夠 ) 化 體 具 之 課節三 時間:3 小時 日期:7 月 12 日下午(小三) 動 活 內容 時間 目的 動 活 身 熱 遊戲一 15分鐘 準備課堂 一 動 活 學 教 有口難言(個人) 動 定 指 種 一 達 表 ) 音 聲 加 附 可 不 ( 作 動 以 需 生 學 物 動 該 出 猜 則 生 學 餘 其 , 物 5 4 分鐘 培養學生的敏覺力 培養學生敢於接受挑戰的特質 戲 遊 / 動活 遊戲二 30分鐘 加入輕鬆時間 二 動 活 學 教 舞蹈、歌詞配音樂(全體) 詞 歌 及 蹈 舞 上 配 樂 音 的 供 提 師 老 就 生 學 0 9 分鐘 培養學生的獨創力 培養學生的流暢力 培養學生的精進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n electronic textbook is a comprehensive and self-contained curriculum package with digital print-on demand contents and electronic features (e-features include multimedia

The individual will increas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consumption because the subsidy will raise his private value by the size of external benefit, and because of

(b) reviewing the positioning of VPE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exploring the merits of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t the degree

NETs can contribute to the continuing discussion in Hong Kong abou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by joining local teachers in inter-school staff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The new academic structure for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 Action plan for investing in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Education and

•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香港建築信息模擬學會. •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Literacy for the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Literacy for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