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某LED廠推動ISO 14001與OHSAS 18001管理系統的成效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某LED廠推動ISO 14001與OHSAS 18001管理系統的成效分析"

Copied!
1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工學院產業安全與防災學程

碩士論文

某 LED 廠推動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管理系統的成效分析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ISO 14001

and OHSAS 18001 Management Systems

in a LED Factory

研 究 生 : 李 逸 綸

指導教授 : 蔡 春 進 教授

(2)

某 LED 廠推動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管理系統的成效分析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ISO 14001 and

OHSAS 18001 Management Systems in a LED

Factory

研 究 生: 李 逸 綸 Student : I-Lun Li

指導教授: 蔡 春 進 Advisor : Chun-Yu-Chen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工學院產業安全與防災學程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gree Program of Industrial Safety and Risk

Management

College of Engineering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Industrial Safety and Risk Management

September

2009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3)

某 LED 廠推動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管理系統的成效分析

研究生:李逸綸 指導教授:蔡春進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產業安全與防災學程

中文摘要

近年來國內外對於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的重視下,而不斷提出相關議 題,要求國家及企業去遵守,其中也包括環境管理系統(ISO 14001)與職 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OHSAS 18001)。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起源於 1996 年及 2001 年,並分別在 2004 年及 2007 年改版,因為運作模式相同 (PDCA 動態運作模式),因此大部份企業會一併推動以減少人力及金錢上 的浪費。雖然許多專家學者提出推動環安衛管理系統後的效益,但並未實 際驗證其效果,因此本研究針對某 LED 廠推動環安衛管理系統後,利用此 廠風險評估的結果與制度面及改善後的變化,來驗證其成效。在研究過程 中,風險評估的結果代表廠內的環安衛現況,也可以作為目標、標的及改 善專案。另外,由風險評估結果可發現員工對「安衛」衝擊的重視,也表 示此廠在這方面亟需改善的方向,來降低其廠內風險及危害。此外,這幾 年此廠各部門推動的改善專案後,不但降低廠內部份活動或作業的風險, 也改善廠內環安衛的現況。 本研究的結果,不但驗證了各專家學者提出推動環安衛管理系統後的 效益,另外也為此廠帶來其他有形或無形中的成效(例如從高階主管至一 般員工對環安衛的重視)。最後,本研究針對此廠推動環安衛管理系統過程 中,所發現的缺失提出建議,期望未來此廠持續推動環安衛管理系統,除 更了解廠內現況並改善外,並且「主動」參與國際間的議題來促進廠內環 安衛的狀況,達到「持續改善」及「永續發展」的精神。 關鍵字:環境管理系統,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成效分析

(4)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ISO 14001 and OHSAS 18001

Management Systems in a LED Factory

Student : I-Lun Li Advisor : Dr. Chun-Yu-Chen

Degree of of Industrial Safety and Risk Management

College of Engineering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Recently, with both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emphasis on environment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ygiene conditions,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relevant issues proposed for compliance conducted by nations and business organizations. Among them, the proposals also includ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 ISO 14001 )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OHSAS 18001). ISO 14001 and OHSAS 18001 were separately generated in 1996 and 2001. They were further revised separately in 2004 and 2007. Due to the same operation mode (PDCA –the dynamic operation mode), most business organizations spend the same effort for system promotion to reduce the waste caused by labor and money.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experts and scholars proposing the efficiency after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amd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there is still no effectiveness examined actually. This research spends focusing effort on a LED factory with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promoted. Thereafter, the risk assessment results and system changes after improvement effort made for this factory are used to examine effectiveness.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 results of risk assessment can represent current conditions of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ygiene. They can be held as targets for improvement projects, also. Additionally, from the results of risk assessment, the changes to employees’ emphasis on safety and hygiene can be found. It also shows the direction urgently required for immediate improvement effort made by this factory to reduce internal risks and damages. Furthermore, after this factory has spent effort for improvement projects at various departments for past few years, not only the risk for internal activities and operation are reduced, but also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ygiene are well improved.

(5)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annot only verify the promoted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proposed by experts and scholars, but also bring with other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effectiveness ( such as the emphasis on environment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ygiene conditions placed by the factory personnel from general employees to high rankers.). Finally, in this research, by focusing on the process with the effort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internally, the defects can be proposed.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can be promoted continuously. Aside from more insightful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l status, the aggressive involvement effort is also spent on international issues to improve environment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ygiene. It aims to reach the spirit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eter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6)

這篇論文完成付梓,代表我碩士求學階段也終告結束,相信未來面對 工作上的挑戰,也能迎刃而解。而這篇論文能夠完成,首先感謝指導教授 蔡春進教授,從論文題目的選定至論文完成的過程中,不厭其煩給予我細 心及耐心的指導與鼓勵,讓我順利完成論文,在此感謝他的教導與協助。 而在規劃書至畢業口試過程中,各位口試委員對此研究提出建議,使論文 內容更趨於完善,心中充滿感謝。 在研究期間,由衷感謝上級主管許主任提供相關資料並給予意見與鼓 勵,也才能讓論文順利完成。另外也感謝同事們,提供相關資料,讓論文 內容更加豐富。最後,要感謝家人的體諒,在撰寫論文過程中,家人們分 擔家務並給予無限的支持,讓我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得以專心完成完 成寫作,在此獻上最誠摯的感謝與敬意。

(7)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V 目 錄..................................... V 表 目 錄..................................... VII 圖 目 錄..................................... X 第一章 緒論.............................. ..... 1 1.1 前言............................. .... 1 1.2 研究目的........................... ...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3 2.1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 ... 3 2.1.1 ISO 14000 系列之發展.................... 3 2.1.2 ISO 14000 系列架構................. .... 4 2.1.3 ISO 14001 效益與趨勢................ .... 6 2.2 OHSAS 18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8 2.2.1 OHSAS 18001 發展..................... . 8 2.2.2 OHSAS 18001 架構................... ... 10 2.2.3 OHSAS 18001 效益與趨勢.................. 11 2.3 LED 產業現況分析......................... 12 2.3.1 LED 產業發展......................... 12 2.3.2 LED 結構與作動原理..................... 13 2.3.3 LED 特點............................ 14 2.3.4 LED 應用............................ 15 2.3.5台灣LED產業.......................... 15 第三章 研究方式................................. 17 3.1 研究流程............................... 17 3.2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整合................ 19 3.3 個案廠環安衛現況........................ 23 3.3.1 個案廠環保現況........................ 23 3.3.2 個案廠職業安全衛生現況................... 26 3.4 個案廠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推動過程......... 28 3.4.1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建置流程........... 29 3.4.2 環境考量面........................... 31 3.4.3 職業安全衛生的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 3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39 4.1 環境考量面分析.......................... 39

(8)

4.1.1 94 年度統計分析....................... 39 4.1.2 95 年度統計分析....................... 45 4.1.3 96 年度統計分析....................... 51 4.1.4 97 年度統計分析....................... 55 4.1.5 結果分析........................... 61 4.2 職業安全衛生的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分析......... 67 4.2.1 94 年度統計分析...................... 67 4.2.2 95 年度統計分析...................... 72 4.2.3 96 年度統計分析...................... 76 4.2.4 97 年度統計分析...................... 80 4.2.5 結果分析.......................... 84 4.3 效益評估............................. 90 4.3.1 制度面............................ 90 4.3.2 改善專案........................... 92 4.3.3 結果分析...........................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8 5.1 結論............................... 98 5.2 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2

(9)

表 目 錄

表 2.1 LED 應用領域(9)............................ 15 表 2.2 LED台灣產業之結構........................... 16 表 3.1 ISO 14001:2004 及 OHSAS 19001:2007 架構............ 22 表 3.2 個案廠空氣污染種類與成份....................... 24 表 3.3 個案廠廢棄物種類與處理方式...................... 25 表 3.4 個案廠氣體危害警告訊息與供氣方式................. 28 表 3.5 個案廠環境考量面風險評估基準表................... 33 表 3.6 個案廠風險等級判斷........................... 36 表 3.7 個案廠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之風險評估基準表............ 37 表 4.1 94 年度風險分數與環境考量面個數統計................ 39 表 4.2 此廠 94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環境衝擊關係.... 40 表 4.3 此廠 94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環境衝擊範例............... 41 表 4.4 此廠 94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發生頻率關係.... 41 表 4.5 此廠 94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發生頻率各風險分數範例........ 42 表 4.6 此廠 94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可偵測性關係.... 42 表 4.7 此廠 94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可偵測性各風險分數範例........ 43 表 4.8 此廠 94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嚴重度關係..... 43 表 4.9 此廠 94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嚴重度各風險分數範例......... 44 表 4.10 此廠 94 年度重大環境考量面範例.................. 44 表 4.11 此廠 94 年度推動改善專案範例.................... 45 表 4.12 95 年度風險分數與環境考量面個數統計............... 45 表 4.13 此廠 95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環境衝擊關係... 46 表 4.14 此廠 95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環境衝擊範例.............. 47 表 4.15 此廠 95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發生頻率關係... 47 表 4.16 此廠 95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發生頻率各風險分數範例....... 48 表 4.17 此廠 95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可偵測性關係... 48 表 4.18 此廠 95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可偵測性各風險分數範例....... 49 表 4.19 此廠 95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嚴重度關係.... 49 表 4.20 此廠 95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嚴重度各風險分數範例........ 50 表 4.21 此廠 95 年度重大環境考量面範例.................. 50 表 4.22 此廠 95 年度推動改善專案範例................... 50 表 4.23 96 年度風險分數與環境考量面個數統計.............. 51 表 4.24 此廠 96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環境衝擊關係.. 52 表 4.25 此廠 96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環境衝擊範例.............. 52 表 4.26 此廠 96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發生頻率關係.. 53 表 4.27 此廠 96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發生頻率各風險分數範例...... 53 表 4.28 此廠 96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可偵測性關係.. 54

(10)

表 4.29 此廠 96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可偵測性各風險分數範例....... 54 表 4.30 此廠 96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嚴重度關係.... 54 表 4.31 此廠 96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嚴重度各風險分數範例........ 55 表 4.32 此廠 96 年度重大環境考量面範例.................. 55 表 4.33 此廠 96 年度推動改善專案範例................... 55 表 4.34 此廠 97 年度風險分數與環境考量面個數統計.......... 56 表 4.35 此廠 97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環境衝擊關係.. 57 表 4.36 此廠 97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環境衝擊範例............. 57 表 4.37 此廠 97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發生頻率關係.. 57 表 4.38 此廠 97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發生頻率各風險分數範例...... 58 表 4.39 此廠 97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可偵測性關係.. 58 表 4.40 此廠 97 年度環境考量面可偵測性各風險分數範例....... 59 表 4.41 此廠 97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嚴重度關係... 59 表 4.42 此廠 97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嚴重度各風險分數範例........60 表 4.43 此廠 97 年度重大環境考量面範例................. 60 表 4.44 此廠 97 年度推動改善專案範例.................. 60 表 4.45 此廠 94 年度風險分數與危害因子個數統計........... 67 表 4.46 此廠 94 年度危害因子分佈狀況.................. 68 表 4.47 此廠 94 年度危害因子與嚴重度關係............... 69 表 4.48 此廠 94 年度危害因子中嚴重度各風險分數範例........ 69 表 4.49 此廠 94 年度危害因子與危害暴露頻率關係........... 70 表 4.50 此廠 94 年度危害因子中危害暴露頻率各風險分數範例.... 70 表 4.51 此廠 94 年度危害因子與損害發生機率關係........... 70 表 4.52 此廠 94 年度危害因子中損害發生機率各風險分數範例.... 71 表 4.53 此廠 94 年度不可接受風險範例.................. 71 表 4.54 此廠 94 年度推動改善專案範例.................. 71 表 4.55 此廠 95 年度風險分數與危害因子個數統計........... 72 表 4.56 此廠 95 年度危害因子分佈狀況.................. 72 表 4.57 此廠 95 年度危害因子與嚴重度關係............... 73 表 4.58 此廠 95 年度危害因子中嚴重度各風險分數範例........ 74 表 4.59 此廠 95 年度危害因子與危害暴露頻率關係........... 74 表 4.60 此廠 95 年度危害因子中危害暴露頻率各風險分數範例.... 75 表 4.61 此廠 95 年度危害因子與損害發生機率關係........... 75 表 4.62 此廠 95 年度危害因子中損害發生機率各風險分數範例.... 75 表 4.63 此廠 95 年度不可接受風險範例.................. 76 表 4.64 此廠 95 年度推動改善專案範例.................. 76 表 4.65 此廠 96 年度風險分數與危害因子個數統計........... 77 表 4.66 此廠 96 年度危害因子分佈狀況.................. 77

(11)

表 4.67 此廠 96 年度危害因子與嚴重度關係................ 78 表 4.68 此廠 96 年度危害因子中嚴重度各風險分數範例......... 78 表 4.69 此廠 96 年度危害因子與危害暴露頻率關係............ 79 表 4.70 此廠 96 年度危害因子中危害暴露頻率各風險分數範例..... 79 表 4.71 此廠 96 年度危害因子與損害發生機率關係............ 79 表 4.72 此廠 96 年度危害因子中損害發生機率各風險分數範例..... 80 表 4.73 此廠 96 年度不可接受風險範例................... 80 表 4.74 此廠 96 年度推動改善專案範例................... 80 表 4.75 此廠 97 年度風險分數與危害因子個數統計............ 81 表 4.76 此廠 97 年度危害因子分佈狀況................... 81 表 4.77 此廠 97 年度危害因子與嚴重度關係................ 82 表 4.78 此廠 97 年度危害因子中嚴重度各風險分數範例......... 82 表 4.79 此廠 97 年度危害因子與危害暴露頻率關係............ 83 表 4.80 此廠 97 年度危害因子中危害暴露頻率各風險分數範例..... 83 表 4.81 此廠 97 年度危害因子與損害發生機率關係............ 83 表 4.82 此廠 97 年度危害因子中損害發生機率各風險分數範例..... 84 表 4.83 此廠 97 年度不可接受風險範例................... 84 表 4.84 此廠 97 年度推動改善專案範例................... 84 表 4.85 個案廠 97 與 98 年度廢有機廢液清除處理費用.......... 93 表 4.86 失能傷害的定義............................ 96

(12)

圖 目 錄

圖 2.1 ISO14000 環境管理系統架構...................... 5 圖 2.2 ISO14001 之 PDCA 動態循環示意圖.................. 6 圖 2.3 國內通過 ISO 14001 企業共 1603 家(96 年 9 月).......... 8 圖 2.4 國內通過 OHSAS 18001 企業共 298 家(96 年 9 月)........ 9 圖 2.5 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模式......................... 11 圖 2.6 LED 結構圖................................ 14 圖 2.7 LED 台灣產業結構與製程(9)..................... 16 圖 3.1 研究流程................................. 18 圖 3.2 個案廠產品製造流程圖......................... 23 圖 3.3 個案廠廢水廠處理流程......................... 25 圖 3.4 個案廠推動 ISO14001 與 OHSAS 18001 流程............ 31 圖 3.5 環境考量面範疇............................. 32 圖 3.6 個案廠環境考量面評估流程圖................. 34 圖 3.7 個案廠的安衛危害鑑別及風險評估流程圖........... 38 圖 4.1 此廠 94 年度風險分數與環境考量面分佈圖........... 40 圖 4.2 此廠 95 年度風險分數與環境考量面分佈圖........... 46 圖 4.3 此廠 96 年度風險分數與環境考量面分佈圖........... 51 圖 4.4 此廠 97 年度風險分數與環境考量面分佈圖........... 56 圖 4.5 94~97 年風險分數與環境考量面分佈狀況........... 63 圖 4.6 94~97 年環境考量面之環境衝擊分布狀況........... 63 圖 4.7 94~97 年重大環境考量面之環境衝擊分布狀況......... 64 圖 4.8 94~97 年環境考量面之發生頻率分布狀況........... 64 圖 4.9 94~97 年重大環境考量面之發生頻率分布狀況......... 65 圖 4.10 94~97 年環境考量面之可偵測性分布狀況........... 65 圖 4.11 94~97 年重大環境考量面之可偵測性分布狀況........ 66 圖 4.12 94~97 年環境考量面之嚴重度分布狀況............ 66 圖 4.13 94~97 年重大環境考量面之嚴重度分布狀況..........67 圖 4.14 此廠 94 年度風險分數與職安衛的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分佈圖..68 圖 4.15 此廠 95 年度風險分數與職安衛的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分佈圖..73 圖 4.16 此廠 96 年度風險分數與職安衛的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分佈圖..77 圖 4.17 此廠 97 年度風險分數與職安衛的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分佈圖..81 圖 4.18 94~97 年風險分數與職安衛的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分佈狀況..86 圖 4.19 94~97 年職安衛的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之嚴重度分佈狀況...87 圖 4.20 94~97 年中度以上不可接受風險之嚴重度分佈狀況.......87 圖 4.21 94~97 年職安衛的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之危害暴露頻率分佈 狀況.............................. 88 圖 4.22 94~97 年中度以上不可接受風險之危害暴露頻率分佈狀況.. 88

(13)

圖 4.23 94~97 年職安衛的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之損害發生機率分佈 狀況.............................. 89 圖 4.24 94~97 年中度以上不可接受風險之損害發生機率分佈狀況...89 圖 4.25 94~98 年個案廠 A4 紙張每月購買包數............. 94 圖 4.26 94~98 年個案廠每片磊晶片用水量............... 95 圖 4.27 90~98 年個案廠每年虛驚事故發生次數............. 97 圖 4.28 90~98 年個案廠每月平均醫護室傷口處置次數......... 97

(14)

第一章 緒 論

1.1 前言 隨著經濟發展,工業快速進步,台灣也從以前勞工密集性產業轉變為 高科技產業,這樣轉變的確使人類社會帶來許多便利,但科技發展迅速也 帶來許多『副產物』,而這些『副產物』不但造成生態破壞、氣候變遷, 更會影響到人類生活品質,因此近幾年來國內外注意環境污染課題,讓科 技發展之餘也能持續改善環境。 現今企業為有效保護環境、改善職業安全衛生與勞動條件、保持公司 的競爭力與提昇公司形象、尋求如何降低因環安衛所造成的財務損失和經 營風險,以及提昇經營效率,更進一步達到改善企業體質,建立永續發展 之經營基礎,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推動,來增加公司營運的安 全績效,已成為當今企業最重要的課題。 在 1972 年召開環境會議至 2002 年地球高峰會舉行之 30 年間,國際間 為了解決全球共通性環境問題,制定超過 250 種國際公約,其中不乏有貿 易手段的公約。因此世界貿易組織(WTO)及歐盟(EU)針對貿易與環境 保護課題使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 稱 ISO)在 1996 年制定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作為企業標準,並於 2004 年改版。目前市場的趨勢買方也會以企業是否認證來認定該企業對環境友 善(environmental friendly)與否,決定該企業產品是否輸入國內販賣,因 此許多企業將環境保護作為企業永續發展及競爭力的重要評量因素。 國際七家知名驗證機構暨相關研究機構與國家標準局,有鑑於國際尚 無一套完整且公認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遂以 BS8800 英國標準的安全 衛生規範內容為基礎,加上 ISO 14001 的架構 PDCA 循環,並整合各驗證 機構已有之職安衛系統(如:OHSMS、ISA 2000….等)發展出可稽核驗證之 標準(OHSAS 18001),冀能改善層出不窮之工安事故,以促進勞資和諧, 減低企業之工安損失。 除了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之外,接踵而來的國際間認證標準 (ROHS、WEEE、GHS…等),勢必對企業增加管理上的困擾,若能加以 整合,建立適合的架構模式,不但可以簡化作業流程、節省人力資源,同 時,對於企業效率與企業形象都能獲得顯著的績效。

本研究的對象為某 LED 廠推動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的管理成效 分析。LED 為冷性發光,壽命可達十萬小時,且具有體積小、驅動電壓低、

(15)

耗電量低、反應速率快、無須暖燈時間、無汞污染問題、耐震性佳等優點, 在強調環保節能的今日,LED 已陸續取代低效率、高耗能的發光源,逐漸 應用在交通號誌、車燈、手機、數位相機等可攜式電子產品,以及包括路 燈等照明用途上。尤其未來若可搭配太陽電池的模組設計,藉由利用太陽 光轉換的電能,再透過 LED 將電能轉換成光源,達到零污染、高節能的效 果。因此 LED 被視為完美的環保照明系統,並可創造出另一個新興的產業 聚落。

本研究選定已認證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的 LED 廠,針對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的環境考量面及 OHSAS 18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的職安衛風險評估資料,探討企業內部實施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後,企業的成效分析及未來建議方向。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利用文獻探討與個案廠推動環安衛管理系統的現況,期望獲得 以下結果: (1)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探討與整合。 (2) LED 廠的環保與職業安全衛生特性及法規要求。 (3) 企業推動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及 OHSAS 18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 理系統建置流程。 (4) 環境考量面及職安衛的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資料探討與成效分析。 (5) 結論及建議。

(1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環境管理系統 「環境管理」係近年來各國積極推動的環境保護策略,其目的在於鼓 勵產業界由企業內部開始規劃環境改善及污染預防措施,以期達到永續發 展的目標。 2.1.1 ISO 14000 系列之發展 ISO 14001 的定義,是組織整體管理系統一部分,用以建立、實施、達 成、審查及維持環境政策,其內容包括組織架構、規劃、作業、責任、實 務、程式、過程及資源。隨者經濟發展與全球環境意識抬頭下,國際標準 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因此在 1993 年 1 月成立 ISO/TC207 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彙整全球各國現行 環境管理之技術、工具、方法與策略,制定適用於各規模與類別之產業, 提供各國一個公開及一致化標準。TC207 技術委員會其組織架構共分為六 個次級委員會(Subcommittee,SC)及一個工作小組(Work Group,WG), 其工作簡介如下(1):

1. SC1 環境管理系統(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MS):

擬定環境管理系統規範,包括環境管理之組織體系及組織內部環境管理 程序之規定。

2. SC2 環境稽核(Environmental Auditing,EA):

擬定環境稽核之相關標準,包括稽核原則、程序及稽核員之資格標準, 及各種調查方法。

3. SC3 環境訴求與宣告(Environmental Claims and Declarations,EC&D): 擬定符合環保規格要求產品授與環保標章之規定,以鼓勵廠商減少其產 品使用後對環境的污染。

4. SC4 環境績效評估(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EPE): 針對管理系統及運作系統對環境績效之影響,設定評估指標及方法。 5. SC5 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

擬定一個通用之生命週期評估分析標準,從原料取得、製造、行銷、使 用至最終產品廢棄後之處置等,總和評估組織活動對環境影響之方法。 6. SC6 詞彙與定義(Terms and Definitions,T&D):

制定環境管理相關之名詞及定義。

7. WG1 產品標準之環境考量(Environmental Aspects in Product Standards, EAPS):

此標準是在協助標準制定者在制定產品標準時,對於環境層面影響應如 何納入考量。

(17)

在 2004 年 11 月 15 日國際標準組織正式公布 ISO 14001:2004。綜觀 ISO 14001:1996 與 ISO14001:2004 差異性並不大,此次環境管理系統改版內容 朝向與 ISO 9001:2000 相結合,以符合「預防措施、持續改善、顧客滿意」 三大精神,其差異點如下(6): 1. 除了將原第 4.3.4 節(環境管理方案)併入第 4.3.3 節(目標、標的及方 案),以及將原第 4.5.1 節(監督與量測)分割成第 4.5.1 節(監督與量測) 與第 4.5.2 節(符合性評估)外,原 ISO 14001:1996 之架構幾乎未調整。 2. 基於對使用者友善之原則,用字力求簡單、容易了解及一致性,例如: 提到「程序」,一致使用「組織應建立、實施及維持程序..」。 3. 專有名詞部分,有新訂者,亦有部分名詞重新定義,總數由 13 個增加為 20 個。 4.為減輕組織的負擔及增加 EMS 的彈性,對於文件化程序之要求,有降低 的趨勢。 5.嘗試與 ISO 9001:2000 做更緊密的結合,系統性相關項目如「能力、訓練 及認知」、溝通、文件化、文件管制、紀錄管制、管理審查等,幾乎照 ISO 9001:2000 之相關條文進行改寫,有利於二個管理系統未來進行整合。 2.1.2 ISO 14000 系列架構

ISO 14000 系列共有七大組群,計有環境管理系統(ISO 14001、ISO

14004 系列)、環境績效評估(ISO 14031、ISO 14032 系列)、環境稽核(ISO 14010、ISO 14011、ISO 14012、ISO 14015 系列)、生命週期評估(ISO 14040、 ISO 14041、ISO 14042、ISO 14043、ISO 14048 系列)、環境宣告與訴求(環 境標章,ISO 14020、ISO 14021、ISO 14024、ISO 14025 系列)、產品之環 保標準(guide 64)及用語與定義(ISO 14050),圖 2.1 為 ISO 14000 環境 管理標準系列之架構。

(18)

圖 2.1 ISO14000 環境管理系統架構

ISO 14001 採取系統化的管理模式,訂立目標後,依照 PDCA 方式解決

企業內部有關環境問題。P(PLAN,規劃)、D(DO,執行)、C(CHECK,

檢查)及 A(ACTION,改善行動)的動態循環方式,以符合企業理念及特 質的環境政策為中心,根據環境政策制定環境目標、標的及方案。企業內 部各部門平日運作中,執行企業所訂立的環境目標、標的及方案,配合適 當的監測及稽核程序,取得、比較及分析相關執行效果。最後針對不符合 規定事項,進行矯正預防措施,並以管理審查方式讓系統能不停地有效運 作,達成持續改善的目標,如圖 2.2 所示,因此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的 原則(4): 1. 承諾與政策:組織須界定本身的環境政策並確認對其環境管理系統之承 諾。 2. 規劃:組織須擬訂落實其環境政策的計畫。 3. 實施:為有效實施,組織為達成環境政策、目標及標的所需之能力及支 援機制。 4. 量測與評估:組織須量測、監督及評估本身的環境績效。 5. 審查與改善:組織須以改善其整體環境績效為目標,以審查並持續地改 善本身的環境管理系統

(19)

圖 2.2 ISO14001 之 PDCA 動態循環示意圖 2.1.3 ISO 14001 效益與趨勢 1. ISO 14001 效益 企業通常推動 ISO 14001 的動機,應由下列三種壓力所形成: (1)來自採購商的壓力:企業推動 ISO 14001 的動機主要是來自於採購、 供應者之間的壓力。例如在國際知名品牌的採購訂單中,要求供應商或承 包商建置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列為採購的必要條件,也是做為評估或 選擇供應商或承包商的依據,而此壓力不只在國外,現在國內亦有相同的 壓力。 (2)提高競爭優勢的壓力:有些已獲得 ISO 9000 系列驗證的公司,認為推 行 ISO 9000 系列可提高員工向心力、公司形象、爭取新訂單或顧客及提高 競爭力。而這些理由也同樣可適用於 ISO 14001 的推動。 (3)來自環保主管機關的壓力:國際間有許多國家,希望以自願性的環境 管理系統來輔助或部份取代由政府法規管制導向的環境管理。廠商如果能 建立環境管理系統,並通過驗證,政府即可減少環境稽查頻率或其他減輕 環保管制管制方法,予以獎勵或部分取代法規管制。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提供企業界一套完整的環境管理架構,實施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使企業不僅讓活動或作業時產生的環境衝擊最小 化,也可使企業帶來許多有形或無形的效益。而國內外學者、專家也紛紛 探討建構 ISO 14001 後對企業幫助。根據高敏德(民 93,2)整合歸納出以

(20)

下九項對企業幫助: (1)企業環境政策公開化、加強企業競爭能力。 (2)使活動或作業所產生的環境衝擊最小化,也可因而使企業帶來許多有 形和無形的效益,並建立全員參與持續改善的企業文化。 (3)透過教育訓練增強員工環保意識自覺、凝聚共識提昇環境績效。 (4)企業由過去消極被動地遵守環保法令的態度,改變為積極主動的環境 自覺理念,有助於改善公司整體環境品質與經營體質,並增強公司競爭力, 達到企業永續經營之目標。 (5)提昇企業對外之競爭力,因許多跨國性國際採購組織(IPO),或國內的 公、私立機構,逐漸要求其合約廠商需取得 ISO 認證。 (6)對外溝通,建立社區關係良好,企業環保形象可以被深植人心。 (7)落實持續改善與預防,確保法規符合性,可減低保險/賠償負擔。 (8)可充分地控制原物料、廢棄物和污染,而讓使用率提高,實現環保成 本控制。 (9)改善工作環境條件,減輕員工抱怨與外來的環保壓力。 2. ISO 14001 趨勢 自從 1993 年國際標準組織推動 ISO 14001 後,世界各國支持下,組織 或企業也為追求「持續改善、永續發展」的目標參與認證,國際已通過 ISO 14001 認證共 129,199 家(2006,12;5),分布於不同產業;而國內也因這股 熱潮帶動之下目前 1603 家(民國 96 年 9 月;6)企業已認證完成。而未來 趨勢而言,企業若朝向全球化經營,最基本內部必須推動 ISO 14001 環境管 理系統,表示企業對環境有責任,若能將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與內部其 他管理系統整合,不但節省許多人力、資源耗損,而且增加企業競爭力達 到「永續發展」目標。

(21)

圖 2.3 國內通過 ISO 14001 企業共 1603 家(96 年 9 月) 2.2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是企業管理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為制 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職業安全衛生方針所需的組織架構、規則、 規劃、活動、職責、制度、程序、過程和資源。從這一定義可以看出,作 為一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首先要以實施組織職業安全衛生方針為目 的,其次是要能夠保證這一方針得以有效實施。它要求把企業職業安全衛 生管理中的計劃、組織、實施、檢查和監控等活動,集中、歸納、分解和 轉化相應的文件化的目標,程式和作業文件。 2.2.1 OHSAS 18001 發展 有鑑於職業災害在全球各國持續的發生,企業以現代管理的觀點而 言,對於有效的「系統化安全衛生管理」需求有增無減,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BSI)繼 BS 5750(ISO 9000 前身)、BS 7750(ISO 14001

前身)之後,於 1996 年頒佈「BS 8800 職業安全衛生標準」。另在 1996 年

9 月瑞士日內瓦 ISO 技術管理委員會(Technical Management Board)的會 議中,雖然決議暫時不討論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國際標準系列(稱為 ISO 18000 系列)的訂定事宜,但在會議中卻作出一個重要的決議,就是未 來國際間企業有所需要時,ISO 便將考慮訂定此標準。在 2000 年 4 月,ISO 對所有的會員國又再次進行遠距投票,其結果有 59%的會員國投下贊成

(22)

票,以 8%的差距未達 67%(三分之二)的門檻故暫不予以通過此一系列 之標準。

此時全球的主要驗證機構即主動積極地制定,以企業驗證為目的的管 理系統標準,雖然帶動了全球企業建立安全管理系統化的風潮,但由於驗

證標準不盡相同而尚未完全「標準化」。有鑑於此,BSI 在 1998 年便開始邀

集全球七大主要驗證機構 (BSI, DNV, BVQI, Lloyds, SGS, NSAI, NQA)與 其他標準制定機構,共同制定「OHSAS 18000 職業安全衛生評估系列標準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ssessment Series; OHSAS)」,並於次年 1999 年 4 月公佈系列中的核心標準,即 OHSAS 18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 系統-規範(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pecification),於 2000 年 2 月公佈 OHSAS 18002 指導綱要,並在 2007 年 改版。此標準系列成功地融合了各驗證機構對於安全管理系統的觀點,並 標準化了全球的系統標準,於是成為目前世界此領域的共同標準。此 OHSAS 18001 的標準以考量未來企業在管理系統方面的整合,採用與 ISO 9001 品質管理系統、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相同模式「PDCA」的架構與 內容,並適用於各類型企業,而 OHSAS 18001 所規範範圍,僅限於「工作 場所」的安全衛生。1999 年公布的 OHSAS 18001 的標準後,已成為國際間 共同引用的標準,全球已有超過 25,000 家企業或組織通過此管理系統的驗 證(4),而台灣目前已有 298 家廠商通過(民國 96 年 9 月;6)。 圖 2.4 國內通過 OHSAS 18001 企業共 298 家(96 年 9 月)

(23)

2.2.2 OHSAS 18001 架構 OHSAS 18001 系統藉由提供與組織業務相關之職業安全衛生風險的 管理,用以建立、實施、達成、審查及維持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政策,其 內容包括組織架構、規劃作業、權責、實務、程序、過程及資源,以提昇 整體的安全衛生績效。目前 OHSAS 18000 系列主要有下列二個內容(4): 1. OHSAS 18001:驗證用規範,管理模式如圖 2.5,於 1999 年 4 月公佈實 施,2007 年改版,是企業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依據,也是此系列 標準中的核心標準。 2. OHSAS 18002:指導綱要,於 2000 年 2 月公佈,是解釋與提供建立 OHSAS 18001 驗證用規範的指導性文件。 OHSAS 18001:2007 年版則參照 ISO 14001:2004 年版架構修正,增加了 與 ISO 9001:2000 年版及 ISO 14001: 2004 年版的相容性,以便讓企業或組 織進行品質、環境、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整合,其改版重點如下(7): 1.與「安全」比較,較強調「健康」的重要性。 2.著重在職業安全,而不是於資產、保全等。 3.“事件(incident)”用來替代”意外事故(accident)”。 4.執行危害鑑別、風險評估、決定控制方法及能力、訓練、認知時,需考量 人員行為,能力及其他人為因素。 5.引入管理授權為職業安全衛生規劃的一部份。 6.更明確地強調變更管理。 7.引進「符合性評估」新條文,以便與 ISO 14001 整合。 8.引進參與及諮詢新要求。 9.引進事件調查新要求。 10.OHSAS 18001 提到他本身是一個標準,而不像先前版本是一個規範或文 件。反應出 OHSAS 18001 增加被採用為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國際標準的 基礎。 11.增加新的定義,包括主要的名詞如「事件」、「風險」、「風險評估」,及修 正現有的名詞。

12.可接受風險(acceptable risk)取代可忍受風險(tolerable risk)。

13.「危害」定義不再提到「財產損失或工作場所損害」。這類的損害不直接

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有關,而是屬於資產管理領域。而對職業安全衛生有 「損害」的風險應該經由組織風險評估程序被鑑別,且應用適當的風險控 制措施來管制。

(24)

圖 2.5 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模式 2.2.3 OHSAS 18001 效益與趨勢 1. OHSAS 18001 效益 OHSAS 18001 認證是企業對員工於維護工作環境安全及保護員工工作 中避免受傷的承諾履行之實質表現。因此一個成功的企業其工作場所必定 是依據良好的職業安全、衛生及人因工程的原則來設計,這樣的企業也是 最具持久性與生產力。同時,根據世界各國許多經驗顯示,在安全衛生優 良的工作場所下工作,則企業較更能獲得高品質產品及服務。彙整國內外 專家學者的研究,OHSAS 18001 對企業的助益有以下幾點: (1) 降低工安事件發生機會︰透過 OHSAS 18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之建立及運行,有效進行風險管理及意外事故預防,並降低生命及財產的 損失。 (2)降低風險以減少意外事件發生︰經由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 等程序之建立、確認企業相關活動可能發生之危害,採取有效對策,降低 環境風險。 (3)降低企業成本:經由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教育訓練等宣導方式, 使全體員工了解職業安全衛生之重要性,建立員工預防意外事件之觀念, 並以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等實際行動減少企業不必要之支出, 提升工業安全衛生績效。

(25)

(4)符合職業安全衛生法規要求:根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建置運 作,使企業符合國內現有相關之職業安全衛生法規,減少因違反法規而遭 遇的損失。 (5)提升企業社會及國際形象︰透過職業安全衛生政策之宣告與職業安全 衛生管理系統之施行,宣揚企業重視職業安全衛生之理念,提升企業之社 會及國際形象。 2. OHSAS 18001 趨勢 日前於 2007 年 7 月正式發行 OHSAS 18001:2007 年版標準,國內勞委 會為加速國內企業與機構自發性安全衛生管理機制的建立,方能趕上先進 國家的水準,在 2007 年 8 月公佈適合我國國情的「臺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 系統」,簡稱 TOSHMS(Taiwa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未來在此國家驗證標準公布後,最快在 2008 年初即可實施驗證, 滿足國內企業「獲取國際驗證」與「符合國內規範」的雙重需求,達到保 障勞工安全健康及提昇企業競爭力的雙贏目的。將傳統重點式勞工安全衛 生管理制度邁向系統化與國際化發展,引導企業將安全衛生管理內化為企 業營運管理之一環,逐步邁向系統化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發展,有效 降低工作場所風險及危害,符合世界潮流。

2.3 LED(Light Emitting Diode;LED)產業現況分析

近年來由於原油價格高漲,再加上「京都議定書」對溫室氣體排放之 全球性管制等因素下,政府在 94 年 6 月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中決議應集中 資源、擴大能源科技整合發展,加速推動多項技術發展,提高自主能源, 扶助綠色科技產業。由於 LED 具有體積小、發熱量低、耗電量小、壽命長、 無汞、耐震、少廢棄等優點,符合省電節能、改善生活品質之二十一世紀 環保新光源。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屬於一種化合物半 導體元件,主要以 III-V 族元素所組成,元件具有兩個電極端子,藉由在端 子間施加電壓,所產生的微小電流使正極的電洞與負極的電子結合而放光。 2.3.1 LED 產業發展 LED 可以說是繼 200 萬年前人類開始使用火,以及 1879 年愛迪生發明 電燈以後,照明市場的另一次革命性突破。儘管現在看來 LED 的產業前景 一片大好,應用市場十分寬廣,但是 LED 技術演進,仍然歷經了漫長發展 歷程。

1907 年,美國人 Henry Joseph Round 首度發現在 10V 的偏壓下,當半 導體中的電子與電洞結合時,過剩的能量會以光的形式釋出,並產生暗淡 的黃光和橙光,被稱之為激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

(26)

1923 年,俄國的 O.W.Losseve 將電流注入意外形成的 SiC(碳化矽)半 導體材料中,使其能發出藍光,被視為是 LED 的開山始祖。其後的 30~40 年間,包括英、法等國的科學家都陸續進行各種半導體的激發光實驗。直 到 1962 年美國 GE 公司成功開發出全球第一顆磷砷化鎵的紅光 LED,並在 4 年後正式量產,LED 至此終於進入商品化階段。 1970 年代到 1980 年代中期,LED 處在亮度偏低、發光區域集中在紅、 黃、橙、綠等所謂的傳統 LED 時代。至於採用有機材料的發光二極體(即 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則在 1980 年代末期開始出現。到了 1991 年, 由 HP 與東芝合作開發出四元化合物 LED(磷化鋁鎵銦),可發出高亮度紅 光與琥珀色光,才正式揭開高亮度 LED 時代序幕。 此後,LED 的技術演進如同搭上特快車,1993 年日亞化學開發出以氮 化鎵銦為材質的藍光 LED,配合 MOCVD 的磊晶技術,可製作出高亮度的 純綠光及藍光 LED,打開邁向全彩化目標的新里程碑。1996 年,日亞化學 終於成功以藍光為基礎,發展出白光 LED,成為全球照明市場最受矚目的 新興光源。 至於台灣的 LED 產業發展歷史,也相當早,自從 1972 年德儀(TI) 在 台灣設立第一條 LED 封裝線開始,將 LED 產業帶進台灣;隨後 1974 年 TI 結束在台的 LED 生產線;次年當時的光寶電子公司建立 LED 封裝生產線, 成為台灣最早投入 LED 產業的公司,並且開啟了台灣 LED 產業之路。台灣 的 LED 產業可說是由下而上發展的,早期以發展 LED 下游封裝為主,然 後再發展至上游的磊晶片與晶粒。發展初期以下游家庭代工封裝業務為 主,上中游的磊晶片與晶粒均需仰賴美、日大廠的供應。直到 1983 至 1988 年,光磊、鼎元等公司相繼成立後,台灣才逐漸跨入 LED 產業的中游。 至於上游的磊晶片,在 1993 年國聯公司成立國內第一家上游磊晶片 廠,才再跨向上游。但當時主要只生產四元產品,即藍光磊晶片部分。直 至 1996 年,工業技術研究院與國內下游封裝廠合資成立晶元光電,至此 歷經 20 多年的發展,台灣才建立了完整的 LED 產業上中下游生產供應鏈。 截至目前,國內 LED 產業上游磊晶廠商,分別有晶電、璨圓、華上、 晶專等公司;中游晶粒切割廠商,則有晶電、華上、晶專、鼎元、光磊、 元砷、連勇、聯亞、漢光、廣鎵、洲磊等公司;下游封裝廠商,分別為光 寶、億光、佰鴻、宏齊、東貝、華興、光鼎、立碁、李洲、恆嘉等公司。 (8) 2.3.2 LED 結構與作動原理

(27)

圖2.6 LED 結構圖 LED(發光二極體)由光電半導體材料製成,其極性包括P及N型兩種, 經由通以順向電壓便可使其發光。 LED的基本發光原理:一種藉由外加偏壓激發電子,進而放出光的半 導體體元件。當電流通過時,電子與電洞互相結合,剩餘能量便釋放出光。 根據使用材料的不同其電子、電洞所佔的能階也有所不同,能階的高低差 影響結合後光子的能量,便產生不同波長的光。(9) 2.3.3 LED特點 LED最大的特點在於:無須暖燈時間(idling time)、反應速度快(約在10-9 秒)、體積小、用電省、耐震、污染低、適合量產,具高可靠度,容易配合 應用上的需要製成極小或陣列式的元件。LED較傳統光源的照明優勢共有 以下幾點:(9) 1.有許多小型且不同尺寸可供設計選擇。 2.可承受高衝擊力。 3.低的功率損失。 4.亮度衰減較緩慢。 5.極長的使用壽命約5萬至10萬小時,比傳統鎢絲燈壽命高出5~10倍。 6.省電,低消耗功率,新環保燈泡。 7.全系列發光顏色皆有生產(由藍色460nm至暗紅色660nm)。 8.白色照明光源。 9.提供高功率使用與高亮度產品。 10.利用紅、綠、藍3原色晶片封裝技術製作單顆全彩機種(three in one) 11.冷光,發熱度低,不會損壞燈座安全性高

(28)

2.3.4 LED應用 LED應用領域相當廣泛,舉凡電子產品、家電產品、汽車、交通號誌、 看板等需要點光源或面光源的場合,都是LED的應用市場。早期LED由於發 光亮度低,主要應用於家電、電子產品或玩具等點光源應用領域;隨著高 亮度LED產品亮度與效率的增進,可攜式產品如手機、PDA、數位相機等, 大量使用LED作為產品螢幕或按鍵光源,亦使得可攜式產品成為LED最大的 應用市場。LED種類與應用如表2.1。(9) 表2.1 LED 應用領域(9) LED 分類 材料 應用 一般亮度 LED GaP、GaAsP、 A1GaAs 3C 家電 消費性電子產品 A1GaInP(紅、 橙、黃) InGaN(藍、綠) 戶外全彩看板 交通號誌 背光源 車用照明 可見光 LED(450~780mm) 高亮度 LED 白光 LED 背光源 照明 短波長紅外光 (850~950mm) GaAs、A1GaAs IRDA 模組 遙控器 不可見光 LED(850~1550mm) 長波長紅外光 (1300~1550mm) A1GaAs 光通訊光源 2.3.5 台灣LED產業 台灣LED產業結構大致為上游的磊晶片形成、中游的晶粒製作、到下 游封裝成各式各樣應用產品。(9) 1.上游主要為單晶片與磊晶片(磊晶製造)。LED發光顏色與亮度由磊晶材 料決定,且磊晶佔LED製造成本70%左右,對LED產業極為重要。上游磊晶 製程順序為:單晶片(III-V族基板)、結構設計、結晶成長、材料特性/厚度 測量。 2.中游就是將這些晶片加以切割,形成為上萬顆晶粒(晶粒製造)。依照晶 片的大小,可以切割為二萬到四萬顆晶粒。晶粒製程順序為:磊晶片、金 屬膜蒸鍍、光罩、蝕刻、熱處理、切割、崩裂、測量。 3.下游主要是晶粒封裝(封裝測試),將晶粒黏於導線架,將晶粒封裝成各 類型LED,目前封裝後產品的類型有Lamp、集束型、數字顯示、點矩陣型 與表面黏著型(SMD)。下游封裝順序為:晶粒、固晶、黏著、打線、樹脂封 裝、長烤、鍍錫、剪腳、測試。

(29)

圖2.7 LED 台灣產業結構與製程(9) 表2.2 LED台灣產業之結構 項目 主要材料 產品 廠商 上游 單晶片 磊晶片 鼎元、信越、晶電(國聯)、全 新、台科、漢光、興光、璨圓、 元砷、華上 中游 磊晶片 晶粒 光磊、鼎元、台科漢光、元砷、 下游 晶粒、樹脂、 導線架、模具 金線、銀膠 燈泡、數字顯示、 表面黏著及點矩 陣等 LED 光寶、億光、興華、東貝、今台、 佰鴻、先益、立碁、光鼎、李洲 應用 燈泡、數字顯 示、表面黏著 及點矩陣等 LED 大型看板、第三煞 車燈、交通號誌、 背光源、遙控模組 瑩寶、光磊、恒嘉、興華、東貝、 新眾、台灣松下、仲鼎、康申、 星衍、英伍、夆典、優百利等、 宏齊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確認研究主題後,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並探討,以深入了解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及 OHSAS 18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條文及核心價值。 而後,選定已認證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的某 LED 廠,分析這幾年此 廠各部門提供「環境考量面」及「職安衛的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的資料, 研究推動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後對企業影響及成效,以下為本研究 步驟:

(1) 文獻收集:收集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相關資料後,暸解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架構、條文內容及核心價值。

(2)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整合:暸解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管理系統的相同處及相異處並整合;而目前個案廠 ISO 14001 為 2004 年版 本,OHSAS 18001 為 2007 年版本。 (3)LED 廠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現況:本研究以 LED 產業中,某廠已認 證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為案例,因此必需瞭解此廠環安衛現況及缺 失。 (4)環境考量面及職安衛的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環境考量面及職安衛的 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為建置管理系統前的先期審查部分,也是訂立改善方 案的依據。根據個案廠內部資料,每年或其他因素下(請參考 3.4)則須重 新檢視內容。風險評估的職責,由個案廠中各部門代表接受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相關課程教育訓練後,針對各部門工作內容及區域,探討活 動或作業的風險。藉由風險評估資料,得到此廠危害來源及訂立改善目標 的準則。 (5)個案廠的成效分析及建議:深入研究 ISO14001 及 OHSAS18001 精神 與目標後,與推動環安衛管理系統後的某廠作對比,提出推動環安衛管理 系統的成效及建議。

(31)

確認研究主題 文獻資料收集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 OHSAS 18001 職業安全衛生 管理系統 已認證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選定 LED 廠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架 構、條文整合 管理系統的發展、架 構、條文、效益與趨勢 個 案 廠 環 安 衛 資 料 收 集、法規要求、現況了解 及人員訪談 環境考量面及職安衛的危害 鑑別與風險評估資料分析 數據分析 結果與討論 成效分析及建議 圖 3.1 研究流程

(32)

3.2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整合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及 OHSAS 18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雖 然目標不同、對象不同、成效也不相同,但架構與運作模式卻可比照 ISO 9001 模式去執行,所以大部份企業會一併推動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達到簡化繁複的作業流程及文件化,並且節省成本、人力。本節針對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這兩套管理系統的目標、精神、架構與條文整合, 說明如下: 1. 架構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制定單位不同(ISO 14001 為國際標準組織; OHSAS 18001 主要為七大國際驗證公司),但都依循 ISO 9001 的 PDCA 動 態循環模式運作。雖然這兩套管理系統目標不同,但運作方式相同。 2. 目標與精神 ISO 14001 目標:企業不但要遵守法規、滿足客戶需求外,也被要求持 續改善達到環保與經濟目標。OHSAS 18001 目標:控制可能暴露於職場中 相關之安全衛生風險。雖然 ISO 14001 針對環境而 OHSAS 18001 為職業安 全衛生,但兩者「預防措施、持續改善及顧客滿意」的精神卻是一致的。 3. 條文 (1)範圍(4.1) ISO 14001:廠區內之活動、產品及服務會造成相關環境衝擊者。 OHSAS 18001:針對企業內部職業安全及衛生;兩者因對象不同而有不同 範圍。 (2)政策(4.2)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皆為高階主管應界定與授權企業的環境政 策或職業安全衛生政策,並讓管理系統確保政策。 (3)規劃(4.3) 建立目標與必要的過程,以達成符合企業環境政策(職安衛政策)之 結果。 i.危害鑑別與控制(4.3.1) ISO 14001(環境考量面)與 OHSAS 18001(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及決 定控制措施):企業應建立及實施程序以鑑別危害並且控制,相關資訊並定 期更新,但兩者對象不同(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另外 OHSAS 18001 提 到鑑別程序、方法、控制方式及強調「變更管理」,而 ISO 14001 則未提到。 ii.法令規章與其他要求(4.3.2)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皆要求企業應遵守相關法令規章,及其他 要求事項並傳達員工與其他相關利害相關者,這一點 ISO 14001 或 OHSAS 18001 是相同的。 iii.目標、標的與方案(4.3.3)

(33)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是一致的:企業內部各部門應建立、實施 及維持文件化的環境目標(職業安全衛生目標),而且目標是可行且可量測 (量化)。 4. 實施與運作(4.4) (1)架構與責任(4.4.1;OHSAS 18001:資源、角色、職責、責任及權限) 相同處:i.對角色、職責及權限加以界定;ii.企業需提供人力、基礎設 施、技術、財務相關資源來實施管理系統;iii.企業須指派管理代表進行環 安衛管理系統相關任務;另外,OHSAS 18001 強調最高管理階層應負最終 責任。 (2)能力、訓練、認知(4.4.2) 兩者都提到企業對會受到環境或職業安全衛生產生重大風險的員 工,接受適當的教育訓練並且留下紀錄,並建立適當程序來控制風險極大 事件,以降低風險。另外 OHSAS 18001 提到,要確認教育訓練的有效性, 例如:能力鑑定、實作認定及考核..等方式。 (3)溝通(4.4.3;OHSAS 18001:溝通、參與與諮詢) 相同處:i.組織內部溝通;ii.對外溝通重大風險。相異處:OHSAS 18001 強調勞工參與及企業向員工諮詢,這一點 ISO 14001 則未提到。 (4)文件化(4.4.4) 兩者皆明確定義文件化的要求:i.政策與目標;ii.範圍;iii.相關文件 索引;iv.要求之文件(含紀錄);v.企業內規劃、運作及管制及決策,包括 紀錄。 (5)文件管制(4.4.5) 兩者在文件都要求管制,並且要求企業建立及實施程序以管制文件, 並確認文件有效性。 (6)作業管制(4.4.6) 鑑別活動或作業的風險程度(環境或是職業安全衛生)、制定相關作 業準則與鑑別及控制重大環境考量面及不可接受風險,兩套管理系統是一 致的作法。 (7)緊急事件準備與應變(4.4.7)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皆強調企業應建立和計劃緊急事件應變程 序,並定期演練及修訂緊急應變程序,而且須鑑別出潛在的危害事故,以 減輕衝擊。此外,OHSAS 18001 提到,需與事件相關單位一起參與事故演 練(如:救災單位、鄰廠及供應商)。 5. 檢查(4.5) 針對環境政策(職安衛政策)、目標、標的、法規與其他要求事項之監 督與量測過程,並報告結果。 (1)監督與量測(4.5.1;OHSAS 18001:績效量測與監督) 兩者皆強調企業應建立程序書來定期監督與量測相關作業績效;另

(34)

外,設備需定期校正及維護並作成紀錄留存。 (2)符合性評估(4.5.2) 企業針對法規與其他要求事項需定期檢視符合性並紀錄留存,兩者意 義是相同的。 (3)不符合、矯正與預防措施(4.5.3;OHSAS 18001:事件調查、不 符合、矯正措施及預防措施) 兩者在不符合事件上都要求企業需採取矯正措施與預防措施;另外, OHSAS 18001 提到事故發生後,需調查及分析事件並留存紀錄保存。 (4)紀錄管制(4.5.4) 兩者皆提到企業建立程序書來鑑別、儲存、保護、檢查及處置之紀錄。 (5)內部稽核(4.5.5) 企業需制定內部稽核計畫,來檢討企業內部是否符合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管理系統要求事項及企業政策目標的達成。 6. 管理審查(4.6)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皆要求高階主管依審查時程確認 ISO 14001 與 OHSAS 18001 管理系統持續適用性、適切性及有效性。管理審查 過程,應確保管理階層能否獲得必要的資訊以進行評估,審查之紀錄應加 以保留;而差異點在於管理審查內容不同。 依據上述說明,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除了因對象不同及部分條 文內容略有些許差異外,大致上基本運作原理是一致的,均依照 PDCA 動 態循環模式實施。表 3.1 列出 ISO 14001 及 OHSAS 18001 架構比較。

(35)

表 3.1 ISO 14001:2004 及 OHSAS 19001:2007 架構 OHSAS 18001:2007 ISO 14001:2004 一、前言 一、前言 1.適用範圍 1.適用範圍 2.參考資料 2.參考資料 3.名詞與定義(23 項) 3.名詞與定義(20 項) 4.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 統要求事項 4.環境管理系統要求事 項 4.1 一般要求事項 4.1 一般要求事項 4.2 安全衛生政策 4.2 環境政策 4.3 規劃 4.3 規劃 4.3.1 危害鑑別、風險評 估及決定控制方法 4.3.1 環境考量面 4.3.2 法令規章與其他要 求事項 4.3.2 法令規章與其他要 求 4.3.3 目標、標的與安全 衛生方案 4.3.3 目標、標的與方案 4.4 實施與運作 4.4 實施與運作 4.4.1 資源、角色、責任 職責與權限 4.4.1 架構與責任 4.4.2 能力、訓練及認知 4.4.2 能力、訓練及認知 4.4.3 溝通、參與及諮詢 4.4.3 溝通 4.4.4 文件化 4.4.4 環境系統文件化 4.4.5 文件管制 4.4.5 文件管制 4.4.6 作業管制 4.4.6 作業管制 4.4.7 緊急事件準備與應 變 4.4.7 緊急事件準備與應 變 4.5 檢查 4.5 檢查 4.5.1 績效量測與監督 4.5.1 監督與量測 4.5.2 符合性評估 4.5.2 符合性評估 4.5.3 事件調查、不符 合、矯正及預防措施 4.5.3 不符合、矯正與預 防措施 4.5.4 紀錄管制 4.5.4 紀錄管制 4.5.5 內部稽核 4.5.5 內部稽核 4.6 管理階層審查 4.6 管理審查

(36)

3.3 個案廠環安衛現況 個案廠在製程中使用多種化學品,雖然有別於半導體產業污染項目複 雜且難以處理,但如何符合法規最低要求而進一步有效降低環境污染,值 得廠內主管及管理人員深思,圖 3.2 個案廠製造流程圖。 圖 3.2 個案廠產品製造流程圖 3.3.1 個案廠環保現況 1. 空氣污染 LED 廠在製程中使用多種酸鹼化學品、有機溶劑及毒性物質,表 3.2 為個案廠使用化學品種類及來源,主要廢氣來源有:(1)化學台:化學品 調配供晶片蝕刻、清洗等,個案廠使用包圍式操作方式化學台,正常運轉 下可以讓 80%以上污染物經由風管送至空污處理設施,避免操作人員吸入 (風速達 0.5m/s 以上);(2)化學品存放櫃:化學品放置現場儲存櫃,使之 產生負壓狀態,不讓化學品蒸氣逸散在作業環境中;(3)設備排氣:設備 排氣先經過 local scrubber 處理後,排氣至洗滌塔處理。目前此廠空污設備 有酸性洗滌塔及活性碳床。(1)酸性洗滌塔:主要處理廢氣中酸性污染物, 利用液體(水)與氣體(廢氣)間的接觸,吸收廢氣中污染物質;適時添

(37)

加液鹼(氫氧化鈉)於循環水中,利用 pH 計控制 pH 值 7~10,而節省自來 水及藥劑消耗。(2)活性碳床:主要處理廢氣中有機氣體,利用吸附劑(活 性碳)吸附廢氣中有機污染物(丙酮、異丙醇、乙醇…等)達到汙染物去 除目的,但須定期更換吸附劑,以符合法規要求排放標準。過去空污設備 運轉狀況都能依照空污許可證操作,但因設備老舊且無 back up 系統,容易 造成排氣系統停擺而違反空污法規及影響作業環境。 表 3.2 個案廠空氣污染種類與成份 廢氣種類 主要汙染物成份 污染源 酸鹼廢氣 酸:HF、HCL、HNO3、H2SO4、醋 酸、磷酸、KI、溴酸、KCN 鹼:NaOH、H2O2、NH3、H2O2 化學台(蝕刻、清洗)、 氧化、化學品放置櫃、設 備排氣 VOC 丙酮、異丙醇、顯影劑、光阻劑、蝕 刻液、去臘液、乙醇、去光阻劑 化學台(蝕刻、清洗、光 阻劑清除)、化學品放置 櫃、研磨 一般排氣 (熱排氣) 無 加熱設備 特氣 SiH4、H2、BCL3、CL2、NH3、N2O、 CH4、CF4、PH3 沉積、氧化、蝕刻 2. 水污染 個案廠所需要的水量相當大,因而產生的廢水量也相當可觀,而每道 製程排放的廢水成分都不盡相同,因此廢水處理上也相當困難。依照廢水 來源可分為三大類:(1)製程廢水;(2)純水系統排放水;(3)洗滌塔排 放水;過去都排至廢水廠內處理,而廢水特性為酸鹼廢水,其流程圖如圖 3.3。操作及控制系統大致都無問題,但需考量(1)廢水量過大造成系統負 荷問題;(2)廢水分流處理;(3)廢水回收再利用。 3. 廢棄物 個案廠中廢棄物種類及量並不如其他高科技複雜,但廢棄物種類少, 所以都委託廠商清除及處理,因此尋找清除處理廠商是否符合法規要求為 第一要務,其次考慮處理方式(再利用與否?)及價格;在廢棄物儲放區, 都符合法規要求,個案廠也曾推動廢棄物減量及回收再利用相關改善方 案,也展現出改善的效果,相關廢棄物處理方式請參表 3.3。 4. 毒化物 目前此廠申請毒化物共十種,且都是申請最低管制限量(毒性化學物 質許可核可登記),但近幾年毒化物法規的更新包括,毒化物標示、防災資 訊、緊急應變計畫、偵測設施、保險、紀錄…等,因此定期更新法規要求、 毒化物資訊(MSDS)、維護相關設施、定期教育訓練…等,以降低毒化物 災害對員工的影響。

(38)

圖 3.3 個案廠廢水廠處理流程 表 3.3 個案廠廢棄物種類與處理方式 廢棄物種類 月產生量 處理方式 生活垃圾 24 公噸 焚化 資訊產生廢棄物 0.001 公噸 再利用 廢照明光源 0.01 公噸 再利用 無機性污泥 18 公噸 掩埋 廢活性碳 (廢水廠及空汙設備) 6.5 公噸 再利用 電鍍液 2 公噸 化學處理 含汞照明光源 0.002 公噸 熱處理 含氟廢液 0.02 公噸 再利用 有機廢液 10 公噸 焚化 廢包裝材料 4 公噸 再利用 廢塑膠 4 公噸 再利用

數據

表 4.29  此廠 96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可偵測性各風險分數範例 .......  54  表 4.30  此廠 96 年度環境考量面與重大環境考量面的嚴重度關係 ....  54  表 4.31  此廠 96 年度環境考量面中嚴重度各風險分數範例 ........  55  表 4.32  此廠 96 年度重大環境考量面範例 ..................  55  表 4.33  此廠 96 年度推動改善專案範例 ...................  55  表 4.34  此廠 97 年度
圖  目  錄  圖 2.1 ISO14000 環境管理系統架構 ......................    5  圖 2.2 ISO14001 之 PDCA 動態循環示意圖 ..................  6  圖 2.3  國內通過 ISO 14001 企業共 1603 家(96 年 9 月) ..........  8  圖 2.4  國內通過 OHSAS 18001 企業共 298 家(96 年 9 月) ........  9  圖 2.5  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模式 ........
圖 2.1 ISO14000 環境管理系統架構
圖 2.2 ISO14001 之 PDCA 動態循環示意圖    2.1.3 ISO 14001 效益與趨勢  1. ISO 14001 效益        企業通常推動 ISO 14001 的動機,應由下列三種壓力所形成:  (1)來自採購商的壓力:企業推動 ISO 14001 的動機主要是來自於採購、 供應者之間的壓力。例如在國際知名品牌的採購訂單中,要求供應商或承 包商建置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列為採購的必要條件,也是做為評估或 選擇供應商或承包商的依據,而此壓力不只在國外,現在國內亦有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致力於推動校園及社區的共讀活動。本會自 2005 年起,於 22 個縣市成立 257 座「愛的書庫」,購置超過 71 萬餘冊圖書資源,以相同

Geometry gml:CurvePropertyType ISO 19136-1 捷運系統名稱 xs:string XML Schema 捷運線段名稱 xs:string XML Schema 捷運類型代碼 xs:integer XML Schema 測製年月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學校要有共同理念 -成為學校關注事項 -成立資優統籌小組 -提供教師的專業培訓 -推動教師參與計劃 -小步子嘗試.

海豚劇場 百鳥居 海濤館 金魚寶殿 幻彩旋轉馬 瘋狂過山車

邀請企業雇主、業務承辦人及身心障礙者職業重 建服務人員實地參訪特例子公司,推動該縣設立

界面活動 主體活動 界面活動 產品運送 運輸 顧客服務 排程 存貨管理 水準 廠房位置 訂單流程 通路規劃 採購作業 倉儲

於民國 99 年 12 月 28 日訂定「能源政策」 ,因應 ISO 50001 能源管 理系統外部查核委員意見,於民國 101 年 1 月 10 日 100 學年度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