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950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950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Copied!
2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惠芬 先生.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 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研究生:黃婉茹.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一月.

(2)

(3) 謝辭 2008 年的暑假,以歷史系教學碩士班研究生的身份,再次 踏入闊別 5 年的師大。這四年半的求學之路,走來雖然辛苦, 卻有著喜悅的收穫與滿滿的感謝。 最感謝指導教授陳惠芬老師,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及深厚的 文字功力,不辭辛勞的指導並修正我的論文,每當我陷入寫作 瓶頸,老師總能給我一個明確的方向,指引我繼續前進。同時, 也感謝老師傾聽我的心聲,分享生活點滴,給予我鼓勵與信心。 能給惠芬老師指導,倍感無比的幸福與幸運。除此,謝謝「惠 芬家族」的學姊、學妹們,成員間樂於經驗分享並給予我的論 文內容建議與肯定;在我論文發表時,也到場幫我加油、衝人 氣,謝謝妳們的陪伴,讓我的論文之路有著許多歡笑與感動。 感謝口試委員林果顯老師與陳佳宏老師,不吝指教我論文 的不足,使我的論文內容能更臻於周延。感謝在師大修課期間 的授課老師與同學們,讓我在歷史教學上與歷史研究上,更為 充實。 在求學期間,感謝家人的支持與關懷。尤其是外子與小犬 則立,兩人如隨身在侍的大小書僮,陪我上圖書館、跑中研院 找資料。從未想過自己能在四年半的碩士之路,完成終身大事、 論文與升格為兩個小孩的媽,但因你們的支持與陪伴,使我得 以畢其功於一役。僅將此論文獻給所有陪我走過此段求學之途 的良師、益友與家人。.

(4) 摘要 1949 年國民黨政權遷臺後,以反共復國為國策。本論文撰寫的目的, 是以宋美齡對美的反共言論為中心,探討其在兩岸及國際形勢的發展與美 國對華政策的轉變中的變化,考察其反共言論的意涵及特色,進一步予以 歷史的定位。 1950 年代,在美蘇冷戰的格局中,宋美齡「惟恐美蘇不戰,中(共) 蘇不睦」,將兩岸對峙放入冷戰的格局。她闡述共產政權的本質,並形構 反共的價值,以加深美國與共產政權的對立及彰顯臺灣的國民黨政權在美 國西太平洋的反共地位,進而爭取美國的支持與援助,以達反攻大陸之目 標。 1960 年代,中蘇分裂,越戰風起雲湧。宋美齡「惟恐美中(共)不戰, 美蘇不睦」,她高唱中共威脅論、剝析共產陣營間的衝突、美蘇和中共的 三角關係,將中共推至世界公敵,孤立中共的國際地位,以阻止美國聯中 (共)制蘇。除此之外,她藉越戰再度強調美國在亞洲的反共角色,以及 越戰中共產陣營的形象,加深美國與中共的對立。 1970 年代以後,國際形勢處於「低盪」時期,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中(共)美關係正常化。在此政治形勢下,宋美齡「惟恐美、蘇、中(共) 不戰不亂」。她透過論述美國和共產陣營的關係,以及 1960 至 1970 年代 以來美國社會與教育的變化,指責批判美國的左傾中共。 大體而言,宋美齡 1950 年代以後對美的反共言論,展現了如下的特色: 一、利用國際現實利害,如韓戰、越戰、中東或核子問題,挑動美國與共 產陣營的對立,爭取臺灣國民黨政府反共與反攻大陸的有利位置。 二、運用美國自立國以來的外交道德與傳統價值─協助友邦追求自由、民 主、和平與基督教信仰,使之作為其反共話語,以獲取美國的支持。 三、對美國行銷國民黨蔣介石統治的臺灣,是自由與希望的堡壘,企圖放 大中華民國在亞洲的反共重要性,以爭取美援。 四、利用訪美時機,對美傳達蔣介石反攻大陸的聲音,合理化反共的意義, 並在遣詞用句上仔細斟酌,不讓美國有介入中國內政與恐戰之顧忌。 五、蔣介石主要以正統觀、民族文化傳統觀作為反共的話語,宋美齡則是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分析美、蘇與中共的三角關係,更具現實性。 關鍵字:宋美齡,反共,美國對華政策,美中台三邊關係.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運用 ................................................ 29 第四節 撰寫架構說明 ............................................................ 56 第二章 第二章 1950 年代: 年代:共黨通往美國之路是經由中國 .................... 59 第一節 從莫斯科到北平 ........................................................ 60 一、克里姆林宮的共產帝國主義 ..................................... 60 二、共黨的陰謀手法 ......................................................... 76 第二節 美國生存與滅亡的抉擇 ............................................ 87 一、韓戰反共唯有強硬武力 ............................................. 87 二、姑息臺海衝突乃自招滅亡 ......................................... 92 第三節 亞洲反共捨我其誰 .................................................. 111 一、世界反共第一的蔣介石 ........................................... 111 二、中國大陸人民渴望反攻 ........................................... 116 三、在臺灣的幸福與自由 ............................................... 123.

(6) 第三章 第三章 1960 年代: 年代:消滅共匪始能獲致自由和平 ...................... 131 第一節 世界危機來自中共 .................................................. 132 一、北平的野心 ............................................................... 132 二、中共征服世界的道路是經由莫斯科 ....................... 141 第二節 美國不要走上恥辱的道路 ........................................ 155 一、駁斥美國謬論 ........................................................... 155 二、美國堅定的越南政策使亞洲人民深獲鼓勵 ........... 177 第四章 第四章 1970 年代以後: 年代以後:美國與共產的和解是敵友不分 .......... 192 第一節 「低盪」(Detente)是美國向共產屈服...................... 193 一、美、蘇的和談與限武談判是陷阱 ........................... 193 二、美、匪的低盪是賣友媚敵 ....................................... 197 第二節 美國之死敵來自蕭墻之內 ........................................ 208 一、敗壞始於 1960 年代的自由份子.............................. 208 二、承認赤色政權是美國的墮落 ................................... 218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 ................................................................................... 223 參考書目 ......................................................................................... 231.

(7) 表次 表 1-3-1 宋美齡相關言論集 ......................................................... 30 表 1-3-2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著作 ........................................ 33 表 1-3-3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言論(時間/對象/性質)表...... 34 表 1-3-4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言論內容與反共直接相關統計表 52 表 1-3-5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公開言論(時間/性質)表....... 52 表 1-3-6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國內演講對象及場合統計表 .... 53 表 1-3-7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國外演講對象及場合統計表 .... 53 表 1-3-8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對外公開談話對象及場合統計表 54. 圖次 圖 1-3-1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言論性質統計圖..................51.

(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2003 年 10 月 23 日(臺北時間 24 日,上午 11 時 17 分),宋美齡在紐 約寓所,睡眠中過世,享年 106 歲。宋美齡不僅僅只是蔣夫人,她的一生更 是跨越三個世紀,歷經中國近現代所有的劇變,其精采的一生是傳記作家的 寫作題材,而魅力形象更是媒體鏡頭的焦點。 雖然身為女性,宋美齡的經歷卻也體現出中國現代史上中西文化碰撞的 部分面貌。她曾在不同場合說過: 「我唯一跟東方沾上邊的就是我的臉孔(The only thing Oriental about me is my face)」,她曾經留學美國,1在美國教育、文 化和社會中充分浸染、徹底陶冶,以流利的英文、西式的禮儀談吐與西方人 士往來。她也是一位重要的女性政治人物。1927 年與蔣介石結婚,躍上中 國政治的舞台,舉凡新生活運動、剿共、西安事變、抗日戰爭等,都有她扮 演的角色。與蔣介石的婚姻的確給宋美齡絕佳的機會,進入權力核心,但是 她不只頂著第一夫人的光環陪襯,她的政治影響力也不在「垂簾聽政」。宋 美齡以女性的身份,以她的學識,機智,甚至謀略,展現自我,在政治上扮 2. 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回憶宋美齡, 認為要找比在衛斯理女子學院受過教育的宋美齡更出色的翻譯是不可能 的。她不僅中文和英語都講的非常流利,而且對蔣介石的想法理解十分透 徹。然而,宋美齡遠不只是他丈夫的譯員,憑她的智慧、口才和精神力量也 足以成為一個重要的領導人。3其英文極為流暢與造詣深厚,演說喜用艱深 1. 1907 年,宋美齡自上海赴美,1908 年前在狄摩瑞斯的皮得蒙學校(Piedmont School),1912 年正式註冊為衛斯理安學院(Wesleyan Colleage)大一新生,第二年即北上麻州,轉到韋思禮 學院(Wellesley College),至 1917 年畢業後,回到上海。轉引自林博文,《跨世紀第一夫人 宋美齡》(臺北:時報出版社,2000 年),頁 61、66、68。 2 林維紅, 〈他的女性特質影響了歷史〉 ,《婦研縱橫》,第 69 期(臺北:臺大婦女研究室, 2004 年 1 月),頁 3。 3 Richard Milhous Nixon,〈我的老朋友蔣氏夫婦印象記〉,收於岳渭仁、冬卉、向東華、曉 晴編,《外國人眼中的蔣介石和宋美齡(下)》(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 年),頁 15。 1.

(9)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冷僻的字眼,即使現代英美人士,能寫像宋美齡那樣英文的人已近絕響,因 4. 此成為蔣介石在美有力的宣傳和遊說者。. 抗戰期間,宋美齡除了推動婦女抗日救國運動與籌組中國空軍,1941 年美國雜誌業鉅子亨利‧魯斯(Henry Luce)就建議宋美齡赴美訪問,一則調 養身體,二則替中國宣傳,使美國人民認識中國,魯斯說其效力可抵三十個 師的兵力。51943 年 2 月 18 日,宋美齡站上美國參、眾議院的演講台,更是 備受世界矚目。之後更在美國和加拿大展開一連串演講,爭取美國支持中國 對日抗戰。「夫人外交」為中美合作抗日確實帶來不小助益。在開羅會議中, 宋美齡擔任蔣介石的翻譯,與三巨頭平起平坐,出盡風頭。中國抗戰結束, 國共戰火再起。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及態度是重要的一個環節。1948 年底, 宋美齡再次赴美,尋求美國的援助,但杜魯門總統最後採取不干涉政策,並 發表對華白皮書,表現出「去『國』撫『共』」的態度。6而蔣介石領導的 國民黨政權亦在軍事、社會民心失利下,退出中國。 國民黨政府遷臺後,反共抗俄是中華民國的國策,也是國民黨政權的正 當性依據,是其在國內外宣示的最重要話語,而美國對華的政策仍是影響國 民黨政權在臺灣發展的重要因素,諸如在軍事上,臺灣在美國亞洲反共體系 中的定位與國民黨政權反攻之路的軍援;外交上,中華民國在聯合國與國際 地位的承認;經濟上,美國對臺的經濟援助等。 蔣介石在臺推行反共復國政策並以反共言論,作為內、外政治運作的基 本依據。7宋美齡來臺後,則以婦女運動領導之姿,籌組「中華婦女反共抗 4. 聞亦道,〈蔣夫人的英文〉 ,《商業周刊》 ,第 833 期(臺北:城邦文化,2003 年 11 月),頁 176。 5 林博文、師永剛, 《宋美齡全傳》(香港:明報出版社,2003 年),頁 87。 6 白皮書不是艾契遜(Dean Acheson)塵埃落定消極政策的延續,而是他水鳥外交積極政策的 分泌。艾契遜的水鳥外交,就是要去「國」撫「共」 ,使中共成為南斯拉夫第二。引自梁敬 錞著,〈美國對華白皮書之經緯與反應〉, 《中美關係論文集》(臺北:聯經,1982 年),頁 175-176。 7 蕭淑惠,《遷台後蔣介石的反共論述(1949-197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6 年),頁 57-58。 2.

(10) 第一章 緒論. 俄聯合總會」(即「婦聯會」),動員臺灣婦女反共。作為「自由中國」第一 夫人的宋美齡,從 1950 年代起,反共也成為其公開言論最要的內容。更值 得注意的是,宋美齡雖不具政府外交官身分,但與美國的淵源深厚,使她的 8. 演講舞台不只是臺灣,在數次訪美期間, 她頂著「自由中國」第一夫人的 頭銜對美國發聲。宋美齡去世後,《聯合報》〈社論〉提到:「台灣倘無蔣 氏夫婦,則早已淪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而蔣氏反共保台的意志,是經 過了古寧頭、八二三等大小戰役的嚴峻考驗;並高度運用冷戰所形成的國際 矛盾,使台灣能夠在夾縫中,爭取到發展的空間。在這些過程中,宋美齡都 不是配角,而是與蔣介石聯袂演出。」9的確,兩岸的對峙和宋美齡特殊的 美國經驗,提供了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反共言論的場域,其論述隨著國際 形勢和美國對華政策的改變而有所變化,值得注意。. 8. 根據學者研究宋美齡在 1949 年以後至蔣介石生前,共有五次訪美,分別是 1952 年 8 月 9 日至 1953 年 3 月、1954 年 4 月 28 日至 10 月 22 日、1958 年 5 月 21 日至 1959 年 6 月 18 日、 1965 年 8 月 22 日至 1966 年 10 月 26 日、1967 年 8 月 17 日至 9 月 12 日,轉引自張力, 〈蔣 夫人的反共事業〉 ,收錄於秦孝儀主編,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 (臺北: 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 年) ,頁 513。 9 〈從台灣的角度看蔣宋美齡〉 ,《聯合報》(臺北),2003 年 11 月 6 日。 3.

(11)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2003 年,現任國史館館長呂芳上指出,歷史學者對宋美齡的研究還不 夠,過去可能受到政治的干擾,以及她本人還健在的忌諱,但現在她已過世, 臺灣近年來又己有學術自由及研究檔案開放的條件,應該是重新評價蔣宋美 10. 齡的時候了。. 至今為止,有關宋美齡研究的面向相當多元。政治外交方面,如她的政 治思想、在新生活運動與西安事變中的角色、在抗戰時期建立中國空軍、領 導婦女運動與數次的訪美之行;社會福利方面,照顧遺孤及弱勢團體,創辦 兒童保育院、振興醫院、國軍遺族學校及華興中學等。在私領域的方面,如 她的宗教信仰、與劉紀文的愛情、與宋氏家族成員的互動、與蔣介石的婚姻 及家庭生活、養生之道等。另外,她在文學或媒體中,所呈現的形象也是學 者主要的研究面向。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宋美齡,對她的評價與歷史地位 也就褒貶不一。近年來,研究宋美齡的相關資料,如專書、學術論文、檔案 11 及文物等已有相當的整理, 對宋美齡的歷史研究有相當的助益。以下僅就. 與本論文主題較為相關的部份作一說明: 在回憶錄性質的資料方面。劉維開認為雖然宋美齡本人未曾留下個人直 接的史料和日記或出版任何回憶錄與口述歷史,不過從宋美齡的論著中,仍 然可以找到一些回憶性的文字,如與宋美齡相關的言論集所收錄的文章: 〈西 安事變回憶錄〉、〈與鮑羅廷談話的回憶錄〉、〈暢談年來所思所感〉等。 12. 而近年來,曾經追隨蔣氏夫婦的身邊人士已陸續出版口述訪談與回憶錄,. 從中可以得到研究宋美齡在政治外交方面的側面資料。如曾任我國外交官陸 10. 呂芳上,〈研究蔣夫人打開禁忌大門, 「她,健在時想研究的不便研究她,不在了讓歷史 的回歸歷史」〉 ,《聯合報》(記者曹銘宗,臺北報導),2003 年 10 月 26 日,B6 版。 11 關於宋美齡的研究資料整理,可參閱陳友民, 〈走過三個世紀,見證百年歷史:蔣宋美齡 著述及研究目錄〉 ,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第 59 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 年),頁 39-46。 與張斐怡, 〈宋美齡相關出版目錄〉 , 《婦研縱橫》 ,第 69 期(臺北:臺大婦女研究室 2004 年 1 月),頁 55-67。 12 劉維開,〈臺灣地區典藏蔣夫人宋美齡女士檔案資料介紹〉 ,《婦研縱橫》,第 69 期(臺 北:臺大婦女研究室,2004 年 1 月),頁 38。 4.

(12) 第一章 緒論. 以正親筆著述的回憶錄─《微臣無力可回天─陸以正的外交生涯》 ,該書在 2002 年,由天下遠見出版社出版。書中第八章〈我是蔣夫人的新聞官〉一 文中,記述 1965 年宋美齡訪美時,她的演講稿都是親筆所擬,且不斷修改。 其講稿有個特點,每頁總有幾個偏僻罕用的英文字。宋美齡在演說時,發音 委婉清晰,聲調優雅,抑揚頓挫有致。在她旅美的一年多來,美國對她是頗 為禮遇。她也表現極為親和,擔任宋美齡隨扈的美方特情勤人員都稱宋美齡 是真正的「Lady」 。13二是曾擔任宋美齡機要秘書的張紫葛先生在 2003 年出 版有關宋美齡的口述回憶錄,主要記述宋美齡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活動。他回 憶在二次大戰期間,軸心國誘勸中國投降,德國派遣密使到重慶斡旋。宋美 齡代表蔣介石接見該使,面與痛斥,並限令特使二十四小時出境。隨後引古 證今,斥責這陰謀活動的牽線人。14三是長期擔任蔣介石機要職務的周宏濤 口述,由《聯合報》記者汪士淳撰寫的回憶錄─《蔣公與我》 ,該書在 2003 年由天下遠見出版社出版。書中第二十九章〈蔣夫人〉一文中,他回憶宋美 齡有很強的愛國心。抗戰初期時,曾有美國有人建議她到美國去,但她婉拒 了,她寧願與苦難的國家共患難。她後來還是因為治病赴美,並安排巡迴全 美的活動。她的訪美之行,十分轟動,為中國的國際形象開啟了一扇窗,也 是她在國際間聲望最高之時。15從相關人士的口述歷史與回憶錄中,可見宋 美齡不論是在二次大戰時或是國民黨政權遷臺後,對國民黨政權而言,在對 美外交上,是個有自主性且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出版與宋美齡相關的專書是以一般性的傳記書寫居多,不少傳記更是 圖文並茂地呈現宋美齡的一生。以傳記出版時間而言,主要是出現在 1980 年代以後,尤其是 2003 年以後,即宋美齡逝世後,臺灣及中國大陸出版有. 13. 陸以正,《微臣無力可回天─陸以正的外交生涯》(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2002 年),頁 145-153。 14 張紫葛,《你所不知道的宋美齡─機要秘書的回憶》(臺北:時英出版社,2003 年),頁 323-337。 15 汪士淳著、周宏濤口述, 《蔣公與我》 (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2003 年) ,頁 470-472。 5.

(13)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關宋美齡的傳記最為熱絡。就生平的傳記而言,內容大多是以時間先後鋪 述,大體上包括了家庭背景、赴美留學、與蔣介石的婚姻、抗日戰爭前後的 活動、在臺灣與最後旅居美國的生活等內容。1999 年,呂實強發表〈大陸 近期刊出的一篇〈被國民黨稱為第一夫人的宋美齡〉─簡介與檢討〉一文, 說明近十餘年來中國大陸作家及專家學者對宋美齡著述的史學觀點與政治 態度。文中認為 1997 年中國大陸出版的《民國著名人物傳》一書中所收錄 吳廣義〈被國民黨稱為第一夫人的宋美齡〉一文,其正面文字居多,雖偶有 論及負面的指摘,措辭並不激烈尖刻,可見大致已擺脫了意識形態和現實政 治勢力的影響,頗能描繪出宋美齡各時期本身的真實。此外,該文也評論了 10 本 1988 至 1999 年間由中國大陸出版,以宋美齡為主題的傳記專書。他綜 合這 10 本著作,認為由於宋美齡的反共政治立場,致使大多著作出現詆毀 文字。呂實強認為,整體而言,大陸學者對宋美齡的研究逐漸擺脫意識形態 16. 的侷限,和現實政治力勢力的影響,趨向客觀與學術化。. 以下再就 2000 年至 2011 年出版之較為嚴謹並附有注釋的傳記加以介 紹。首先,2000 年時報出版社出版臺灣專欄作家林博文所寫的《跨世紀的 第一夫人-宋美齡》 。該書所引用的資料豐富,包含專書、期刊、口述資料 等,而各章開始附有歷史性的照片。書中將宋美齡置於宋氏家族、國民黨從 大陸來臺與臺美關係的脈絡中書寫。文中寫到在抗戰時期,外交上,宋美齡 利用其美國背景,大大地影響美國媒體,然 1948 年赴美求援,卻黯然飲恨, 隨著蔣介石政權的大逆轉,宋美齡的政治舞台變小了,國際風光褪色了,權 力亦緊縮了。她只能繼續發揮她在美國的剩餘影響力,主導國民黨政權對美 外交,掌控 1950~1960 年代對美的遊說。17. 16. 呂實強,〈大陸近期刊出的一篇〈被國民黨稱為第一夫人的宋美齡〉─簡介與檢討〉 ,收 錄於秦孝儀主編,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 基金會,2003 年),頁 140-159。 17 林博文,《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 ,頁 468、478。 6.

(14) 第一章 緒論. 其次,2010 年五南出版社出版李台珊(Laura Tyson Li)著、黃宗憲譯的《宋 美齡─走在蔣介石前頭的女人》。該書引用了許多宋美齡與美國魏德邁將軍 (Albert Coady Wedemeyer)、馬歇爾將軍(George Catlett Marshall)等人來往的 書信,及美國媒體如《新聞週刊》 (Newsweek)等報導。作者認為宋美齡在 臺灣的政界沒有像大陸時那麼活躍,但外事領域,特別外交部、外交使團的 人事任命上,她仍很有影響力。作者並評述她的相關活動:1954 年,金馬 兩島引爆危機,在美國養病的宋美齡,成為第一位在美國退伍軍人協會年度 餐會上發表演說的女性。1955 年,宋美齡再度赴美,似乎是為了遊說艾森 豪政府履行對臺灣的防衛承諾。1958 年 5 月下旬,宋美齡抵達紐約,接受國 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的建議,一有機會就大談共產主義的邪惡。 她再度負起了國民黨政權反共大業最搶眼、最生動宣傳家的角色,密集發表 了數場演說,一夜之間成為美國最火紅的演說家。此時,中共對金門發動砲 擊,她批評華府在金門為危機中,袖手旁觀。1965 年 8 月,再度訪美,已是 67 歲的曾祖母了。她在美國展開巡迴演說,堅持不能有「兩個中國」與美 國應立即摧毀中共的核子設施。此時,她受美國政府禮貌接待,但她的觀點 顯然未得到多大的採信。作者引用亨利‧魯斯的備忘錄,認為當時對宋美齡 的新聞報導,語氣普遍「不友善」 。最後,作者評論宋美齡,認為美國人見 到她時,既未見到真正的中國,也未見到真正的蔣介石夫人,因此他們的認 知必然充斥了謬見。她的一生最終成了中美之間長達一世紀之嚴重誤解的象 徵,成為仍存在於今日中美關係不安定曖昧狀態的表徵。18 2011 年,遠流出版 Hannah Pakula 著、林添貴譯的《宋美齡新傳》 。作者 是宋美齡 Wellesley College 的學妹,以大量近年解密的書信文件,把宋美齡 乃至宋氏家族放在民國史的脈絡中書寫。文中引用 Wellesley College 所保存 宋美齡與同班同學艾瑪、米爾茲(Emma Delong Mills)的書信往來,並多方徵 18. 李台珊(Laura Tyson Li)著、黃宗憲譯, 《宋美齡─走在蔣介石前頭的女人》(臺北:五南出 版社,2010 年),頁 332、358-360、371-373、385-386、470。 7.

(15)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引《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等媒體的報導,描繪出宋美齡在美國媒體中的形象,相當有參考的價值。書 中第七部分寫到二戰結束後,國共內戰爆發,國民黨大勢將去,宋美齡赴美, 爭取美國對國民黨的援助,然而美國對華白皮書有效的反制了宋美齡給予更 多幫助之請;第八部分更巨細靡遺的寫到宋美齡在 1950 年後,三度訪美的 19. 細節經過,1960 年趁越戰之時,促使美國支持國民黨反攻大陸的計畫。. 專題式的傳記較為重要的有兩部,一是 2007 年陽雨與張小舟著,由北 京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宋美齡的外交生涯》 。該書敘述了宋美齡的外交活動, 包括出訪印度、二戰時期訪問美國,以及重返母校所引起的旋風。作者用字 頗帶譏諷意味。作者並認為國民黨遷臺後,宋美齡訪美的外交工作及發表的 演說和文章是要傳達蔣介石和臺灣的要求,以從中了解美國對臺的政策。然 而,美國政策的轉變,也使「一代外交奇才」宋美齡退出國際舞台了。20 另一著作是 2008 年洪亮、姚嵐著,由北京團結出版社出版《宋美齡在 美國》 。該書分為三篇,中篇第四部份認為宋美齡在二次大戰後的再度訪美 是赴美「乞援」 ,杜魯門卻不理睬,離美前發表的演說是「流水落花春去也」 。 蔣介石在世,宋美齡多次訪美謀求支持,發表大量的演說,主要包括攻擊中 共、極力拉攏美國與臺灣的關係,鼓動美國對中共採取強硬政策。而蔣介石 辭世後,因與蔣經國不和,且為避開臺灣政壇紛爭,遠走美國。1986 年再 度回臺,發表文章〈我將再起〉及接見國民黨元老政要,引起各方臆測,後 在圓山飯店發表〈結果由你們承擔(結果你們來承當)〉的演說,反映出她 對臺灣當局的孤立處境及對美國的怨尤。21從以上探討宋美齡的傳記中,可 知宋美齡在現代史的外交舞臺上,確是亮眼的角色。1950 年代後,她在美 國的外交活動,主要目的是爭取美國援助在臺的蔣介石反攻大陸及反共。因 19. Hannah Pakula 著、林添貴譯, 《宋美齡新傳》(臺北:遠流出版社,2011 年),頁 567、612、 437。 20 陽雨與張小舟著, 《宋美齡的外交生涯》(北京:團結出版社,2007 年),頁 141、155、184。 21 洪亮、姚嵐著, 《宋美齡在美國》(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 年),頁 297、307-310、315-316。 8.

(16) 第一章 緒論. 各作者立場不同,解讀宋美齡的角度亦不盡相同,其所用文字有褒有貶。但 透過傳記作家的生動文筆,已呈現出宋美齡政治外交領域的精采表現。 除了宋美齡相關的回憶錄與傳記等一般性專書。在學術研究上,首部深 入探討宋美齡在政治外交方面的專書是 1998 年石之瑜著,商智文化出版的 《宋美齡與中國》 。書中集結了作者發表於《近代中國》 、 《近代婦女史研究》 、 22 《中華戰略學刊》等學術期刊的論文。 該書從近代中國的發展背景出發,. 以宋美齡 1942~1943 年訪美為中心展開論述,檢視宋美齡的政治外交思想, 再回頭詮釋中國人面臨的文明衝撞。書中將「陰性主權」的概念轉化到宋美 齡 1940 年代的訪美外交。作者認為宋美齡受美式教育,可以說是美國文化 在中國的最高代表,但她到了美國卻成了華人向美國文化學習的象徵;她的 女性身份,沖淡了蔣介石的剛猛,也符合美國人對女性中國的幻想。作者認 為宋美齡的外交活動如此打動人心,是她多重文化背景,社會位置,與女性 角色的烘托。換言之,美國透過了對宋美齡的期待與想像,把主權中國定位 成了一個次等的、女性的主權;中國則透過了宋美齡的西方背景,在國權飄 搖的關鍵時刻,掌握了來自美國的一些援助。宋美齡提供了中美兩國菁英的 想像空間,使得雙方根本性的立場衝突,相當程度地獲得隱藏。書中,作者 並依照宋美齡言論集歸納出宋美齡政治思想所關切的六個議題:國家與民族 的關係、婦女在國家中的角色、公民氣質、抗戰的意義、宗教與新生活運動、 資本主義。總之,作者認為宋美齡之於近代中國符合了西方對於女性中國的 期待,也符合中國對於父權中國的期待。23. 22. 該書收入石之瑜, 〈從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對美外交論中國的地位〉,《近代中國》,第 113 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6 年),頁 155-181。石之瑜,〈美國媒體如何報導蔣夫人 訪美行-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近代中國》,第 116 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 1996 年),頁 125-154。石之瑜,〈蔣夫人與中國的國家性質—後殖民父權文化的建構〉,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 4 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 年 8 月),頁 167-200。 石之瑜,〈蔣宋美齡女士的戰略思路--西方對 1943 年蔣夫人赴美演說的回響〉,《中華 戰略學刊》,春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1997 年),頁 73-120。 23 石之瑜,《宋美齡與中國》 (臺北:商智文化出版社,1998 年) ,頁 15-42、75-123。 9.

(17)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在學術期刊及學位論文方面。大致而言,《近代中國》、《中外雜誌》、 《傳記文學》等學術期刊都有與宋美齡相關的研究發表,其中《近代中國》 中,宋美齡相關的研究成果較其他學術性期刊豐富。在學位論文方面,宋美 24. 齡研究大多與婦女研究相關。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990 年代末期在臺灣 與香港開始出現了以宋美齡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議,至今共計四次。一是 1999 年 3 月 20 日,由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與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共同. 24. 臺灣宋美齡相關的學位論文:. 作者 羅汀蘭. 論文名稱 中國婦女反共聯合會組織功能之研究. 畢業系所. 年份. 主題分類. 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 1990. 婦女. 1999. 政治. 2002. 婦女. 文 歐世華. 吳國楨與臺灣政局(1949-195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 士論文. 洪國智. 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在台慰勞工作之研究(1950-1958).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 文. 郭及天. 我國第一夫人報紙形象研究.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 形象. 鄭雪英. 宋美齡對中國政治的影響─1927-1945.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研究所. 2003. 政治. 2004. 外交. 2007. 婦女. 碩士論文 黃馨慧. 洪宜嫃. 抗戰前後蔣宋美齡在中美外交關係中的角色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1936-1950). 碩士論文. 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之研究(1924-1949).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 文. 常新 劉珊如. 宋美齡與華興中學. 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 社會. 蔣宋美齡與五 O 年代《中華婦女》的婦女論述. 臺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2008. 婦女. 2009. 藝術. 2009. 婦女. 2010. 藝術. 文 李智翔. 施碩佳. 劇場燈光與投影的整合設計以音樂劇《世紀回眸-宋美. 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碩士. 齡》一劇為例. 論文. 從無聲到有聲—論《婦友》雜誌中參政女性的主體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 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佳立. 蔣宋美齡繪畫作品之研究. 華梵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10.

(18) 第一章 緒論. 在臺北舉辦的「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行誼演講會」 。會中所發表的論文及發言 紀錄由童淑純整理後,收錄於《近代中國》雜誌第 130 期。二是 1999 年 11 月,由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國史館、故宮博物 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等六個單位舉辦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的國際學術討論會」 。會後,由秦孝儀主編, 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出版《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 集》 ,將討論會中所發表的論文及發言紀錄集結出版。三是 2004 年 10 月, 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與婦聯會在臺北舉辦「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言為士則 行為世範學術座談會」 ,會中發表的論文及發言紀錄由呂琳、任育德整理後, 收錄於《近代中國》雜誌第 159 期。四是 2008 年 10 月,由香港珠海書院亞 洲研究中心主辦「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硏討會」 。會後,由胡春惠、陳 紅民主編,由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硏究中心出版《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硏 討會論文集(Paper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dame CHIANG SOONG Mayling and Her Times) 》 ,該論文集收錄各國與會學者所發表的論文。此研討 會在香港主辦,大多著重宋美齡的宗教信仰、家庭生活、西安事變中的角色 及抗戰時期的外交才華與貢獻。以下僅就上述論著中與本論文主題較為相關 的部份,分為政治與對美外交兩個面向稍作說明。 就政治面向而言,以婦女史角度作為探討的較多,亦即宋美齡與中國婦 女運動關係的研究,主要著墨在宋美齡新生活運動、抗戰時期及戰後的表 現。在新生活運動方面,相關著作均認為宋美齡除致力新運的宣傳、促成政 府與教會合作、發揮基督教精神外,更成功的組織婦女團體,開始在全國婦 女運動中佔有一席重要地位,並成為中國婦女運動的領袖。如周琇環的〈蔣 夫人與新生活動運的開展(一九三四-一九三七)〉、李志剛的〈從蔣介石和 宋美齡所推行的新生活運動探究其儒家思想與基督教精神〉與關志鋼的〈宋 25 美齡與新生活運動〉三文皆是。 至於抗戰時期。如 Diana Lary 的〈創造一. 25. 周琇環, 〈蔣夫人與新生活運動的開展(一九三四-一九三七)〉,收錄於秦孝儀主編, 《蔣夫 11.

(19)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26. 個領袖賢內助的角色─抗戰時期的蔣夫人〉 、李又寧的〈從《工作八年》 一書看抗戰時期蔣夫人領導中國婦女的貢獻〉與張華騰的〈宋美齡與抗戰時 期的中國婦女運動〉三文,皆認為二次大戰期間,宋美齡不是對日戰爭的協 助性角色,而是積極參與對日抗戰,尤其是動員婦女參與,並建立起婦女以 及妻子身分參政的新標準。在宋美齡的號召和激勵下,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 性地動員起來,共赴國難,促進了婦女的覺醒,使婦女解放運動進入一個嶄 新的階段。27此外,洪宜嫃在〈論宋美齡與抗戰初期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 女指導委員會的改組〉一文中,更指出抗戰時期擔任指導長的宋美齡,不管 是促成對內組織編制改組、處理會內國、共糾紛,或對外工作的推動上,均 不遺餘力,充分展現抗戰時期婦女領導者的風範。該文亦認為宋美齡藉由新 運婦指會改組的契機,成為戰時中國婦女工作的實際領導者。28至於宋美齡 的戰後表現,主要有梁惠錦所發表的〈婦女爭取參政代表保障名額的經過〉 一文。作者指出,在 1946 年 11 月,宋美齡領銜連署 413 位國大代表提出〈請 於憲法草案第十二章,加列各種選舉應規定婦女當選名額案〉,還一再勸說 蔣介石支持婦女界的提案,終於獲得蔣介石的同意。29 另一個以婦女史角度去研究宋美齡的政治面向,即她如何利用女性特 質,發揮政治領導才能。如在 2008 年,劉珊如發表《蔣宋美齡與五 O 年代 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 年),頁 394-420。李志剛,〈從蔣介石和宋美齡所推行的新生活運動探究其儒家思想與基督教精神〉 及關志鋼,〈宋美齡與新生活運動〉,皆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 《宋美齡及其時代國 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 (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硏究中心,2009 年) ,頁 29-43、頁 497-507。 26 Diana Lary,〈創造一個領袖賢內助的角色─抗戰時期的蔣夫人〉,收錄於秦孝儀主編, 《蔣 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 年),頁 558-565。 27 李又寧,〈從《工作八年》一書看抗戰時期蔣夫人領導中國婦女的貢獻〉與張華騰,〈宋 美齡與抗戰時期的中國婦女運動〉,皆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 《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 學術硏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硏究中心,2009 年),頁 215-221、頁 265-274。 28 洪宜嫃,〈論宋美齡與抗戰初期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指導委員會的改組〉,收錄於 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 (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硏 究中心,2009 年) ,頁 441-458。 29 梁惠錦, 〈婦女爭參政代表保障名額的經過〉,收錄於秦孝儀主編,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 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 年),頁 538-539。 12.

(20) 第一章 緒論. 《中華婦女》的婦女論述》一文,認為宋美齡在雜誌內被呈現的新女性形象, 一方面是回應男性家國對婦女的期待,另一方面菁英階層女性又將宋美齡部 份特質擷取、轉化、投射到自身,開展出一套新女性養成教育的論述。然而, 宋美齡和這群菁英女性於社會位階中所處的位置,和一般婦女大眾有著莫大 30. 距離,自然產生斷裂的問題。 2009 年,施碩佳發表《從無聲到有聲—論《婦 友》雜誌中參政女性的主體性》,文中的第二章〈《婦友》中的宋美齡形象 與影響〉認為宋美齡能影響黨國以及領導戒嚴時期的人民,主要是她具備演 說的魅力及女性意志萌芽的主體性,並具備男性領導能力與女性傳統婦德, 其主體性存在的證明不單只從她與外交涉與推動國內政策證明,應該要把目 光放在具備的多樣優勢後,運用個人優勢,成就了她的黨/國事業。312009 年, 韓國學者張公子發表〈宋美齡和她的領導才能〉一文中,指出宋美齡在女性 政治領導模式中,是屬於「彌補男性領導界限的相互補充性貢獻模型」。她 憑藉蔣介石夫人的身分、英語翻譯、專業性的政治顧問、出眾的應變能力和 敏銳的頭腦,來彌補蔣介石的不足處,對蔣介石的決策產生很大的影響力。 但她亦表現出對丈夫的忠誠。她憑藉自身具有的才能、強烈的權力支配慾、 在政治上極右與積極的性格、應變力和談判技巧,作為外交說客,嶄露頭角。 32. 同時,中國大陸學者張玲的〈影響宋美齡大陸時期政治生涯的非政治因素〉. 一文,指出宋美齡是中國近現代百年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ㄧ,並提到七 點影響其政治生涯的非政治性因素:(一)系統的美式教育使宋美齡成為中西 文化溝通的橋樑;(二)基督教信仰使她履行護衛自己丈夫的責任,成為蔣介 石威權統治的助手;(三)顯赫的政治婚姻使宋美齡成為提供蔣介石威權統治 的賢內助與不可或缺的賢外助;(四)國共內戰與二戰提供了宋美齡廣闊的政 30. 劉珊如, , 《蔣宋美齡與五 O 年代《中華婦女》的婦女論述》(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8 年),頁 155。 31 施碩佳,《從無聲到有聲—論《婦友》雜誌中參政女性的主體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 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頁 28-29。 32 張公子,〈宋美齡和她的領導才能〉,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 《宋美齡及其時代國 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 年),頁 368。 13.

(21)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治舞台;(五)從慰勞軍隊、西安事變到與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交手,爭取中 國權益。宋美齡雖然參與國事,卻始終立於輔佐蔣介石的位置,符合傳統的 中國婦女在婚姻裡的角色,成為國民眼中合格的第一夫人;(六)在中國被帝 國主義侵略與四分五裂的特殊時代背景,她認為需要強權政治─即蔣介石的 領導。她表現出追求民主、共和的姿態,以迎合民眾的口味,並加以利用人 民思想中固有的封建意識,對傳統文化的推崇。表現出順應潮流,又不失本 質;(七)宋美齡善於並存中西文化。在新生活運動中,將中國傳統價值與西 方的生活習慣和精神文明,兩者並存,並把新生活運動當作政治事業來看 待,試圖讓國人脫胎換骨。33 除了以婦女史的角度研究宋美齡1950年以前的政治活動與女性領導才 能,宋美齡在臺灣的反共活動研究方面,也大多與婦女運動相結合,而以「中 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的研究為主。曾追隨宋美齡從事婦女運動的辜嚴倬 34. 35. 雲之〈蔣夫人與近代婦女工作〉 、李國祁之〈蔣夫人與民族復興〉 與林秋 敏之〈宋美齡女士與婦女聯合會─從慰勞工作談起〉36,三文皆認為宋美齡 在抗戰時期所推行的婦女救國運動得到很大的成功。在國民黨政權來臺後, 在內所面對的是臺灣在二次大戰後的殘破,對外又有中共伺機犯臺的威脅, 而國家資源有限。宋美齡成立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結合女性同胞,協 助政府進行共抗俄的大業,展開各項服務,尤其是慰勞軍人、照顧軍眷與國 軍遺孤。不同於高喊爭取女權的知識份子,宋美齡認為婦女要爭取地位,應 該從婦女本身的工作表現做起,而這種工作表現,其實就是「服務」兩個字, 平時應如此,戰時更是如此。在2003年,洪國智發表的《中華婦女反共抗俄 33. 張玲,〈影響宋美齡大陸時期政治生涯的非政治因素〉,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 《宋 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 年),頁 649-663。 34 李國祁,〈蔣夫人與民族復興〉 ,《近代中國》 ,第 130 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9 年 4 月),頁 61。 35 辜嚴倬雲, 〈蔣夫人與近代婦女工作〉 ,《近代中國》 ,第 130 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 1999 年 4 月),頁 37-39。 36 林秋敏, 〈宋美齡女士與婦女聯合會─從慰勞工作談起〉 ,收錄於秦孝儀主編, 《蔣夫人宋 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 年),頁 421-440。 14.

(22) 第一章 緒論. 聯合會在台慰勞工作之研究(1950-1958)》一文中,認為從宋美齡由美來臺後 的具體行程可以得知,婦聯會的創立構想和宋美齡有很大的關係,然而若再 進一步分析宋美齡來臺後,她公開活動的安排,幾乎都是以軍人為主要對 象。所以大致看來,宋美齡注重慰勞軍人的活動,顯然與當時臺海間的軍事 較量背景密不可分。除了勞軍外,在活動行程中,文武官員太太與婦女界人 士的隨行或互動參與,顯然都反映了執政當局刻意要讓宋美齡以婦女領袖的 身分,將臺灣婦女組織起來。37此外,中國大陸學者林家有在〈時代與使命 ─談談我對宋美齡的評價問題〉一文中提及宋美齡隨蔣介石來臺後,擔任「婦 聯會」的領導,她總是與「反共」聯繫在一起,不斷發表反共抗俄的文章和 演說,後來不抗俄了,但仍然反共,煽動臺灣婦女,支援蔣介石反共、反攻 大陸的政治主張。38 但若檢視宋美齡創立的婦聯會之運作,陳逢申在〈婦女反共─宋美齡來 台初期的婦女工作〉一文中指出,從婦女運動角度探討1950年上半年,宋美 齡來臺之初,進行婦女勞軍與組織婦女的歷程來看,認為其在濃厚的政治色 彩下,雖有當時時代的需求,但婦女組織運作的背後,缺乏一定的臺灣考量 39. 與社會關懷。. 再就宋美齡在政治上的反共思想研究而言。宋美齡反共是因為對民主自 由的堅持。如呂芳上認為因為宋美齡對民主自由的堅持,因此她從一開始便 認為共產主義是未經證實的「萬靈藥」 ,排斥共產主義「強同劃一」、 「劫富 濟貧」的論調,這是她在戰後中國發生劇變之際,仍毅然返回中國民主自由 最後的堡壘─臺灣的緣由。40而 Bouklia 的〈洋人筆下的宋氏三姐妹〉一文,. 37. 洪國智, 《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在臺慰勞工作之研究(1950-1958)》(國立中央大學歷史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1 月),頁 32-33。 38 林家有, 〈時代與使命─談談我對宋美齡的評價問題〉,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 《宋 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 年),頁 633-647。 39 陳逢申, 〈婦女反共─宋美齡來台初期的婦女工作〉,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 《宋美 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 年),頁 391-401。 40 呂芳上,〈蔣夫人的思想與信仰〉, 《近代中國》,第 130 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9 15.

(23)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也認為宋美齡的思想一方面受著西方自由民主的觀念影響,一方面受他的丈 41. 夫的影響,是一位堅決反共產的愛國主義者。. 其次,有學者認為宋美齡反共是因為在 1926 年在漢口與鮑羅廷談話 後,就認識到共產主義比西方帝國主義更具有征服世界的野心。如李國祁從 宋美齡的著作《與鮑羅廷談話的回憶》中,發現宋美齡認為共產主義是反民 主、反宗教與不人道的,甚至蘇維埃式的帝國主義比中國忍受的一切帝國主 義更有野心、狡猾和陰險。42張力所發表的〈蔣夫人的反共事業〉 ,亦是透過 宋美齡發表的《與鮑羅廷談話回憶錄》指出宋美齡對共產主義的排斥,並認 為宋美齡在美國大力提倡金門、馬祖對臺灣的重要性、與美國朝野論戰赤化 的危機並駁斥中共的和平統戰,使臺灣不被中共吞沒。43此外,李雲漢發表 〈宋美齡女士的愛國思想〉也指出宋美齡對共產主義的排斥是因為她曾於 1926 年底在漢口與鮑羅廷有過一次談話,聽取鮑氏有關無產階級世界革命 的理論和策略後,認為都是「偏鋒邪道騙人之說」 。宋美齡認定中國的生路, 乃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該文亦認為,對外而言,宋美齡以蔣介石夫人身分 在中美關係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她具有平等互利的國際觀,愛國思想不是 狹隘,救國行動不是盲目,而是實際從國家憂患與人民災禍的體驗,以及時 代思潮與世界發展的趨勢中,做出理性而又實際,為己亦復為人的抉擇。44 再其次,就宋美齡在政治上對蔣介石影響的研究中,吳天威在〈紀念二 十世紀最傑出的女性宋美齡的仙逝─簡述他對中國民族的貢獻〉一文中,認 為宋美齡在美國長大成人,習於美國的生活,接受西方的民主自由會多少影 年 4 月),頁 15-29。 41 Bouklia 撰、陳小萍、陳小菁合譯, 〈洋人筆下的宋氏三姐妹〉 , 《中外雜誌》32:1(臺北:中 外雜誌社,1982 年 7 月),頁 81。 42 李國祁,〈蔣夫人與民族復興〉 ,《近代中國》 ,第 130 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9 年 4 月),頁 47-63。 43 張力, 〈蔣夫人的反共事業〉,收錄於秦孝儀主編,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 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 年),頁 508-518。 44 李雲漢, 〈宋美齡的愛國思想〉,收錄於秦孝儀主編,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 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 年),頁 126-139。 16.

(24) 第一章 緒論. 響了蔣介石。蔣結婚後成為基督徒,基督徒的博愛思想更加深其中國傳統之 「忠孝仁愛」 ,減輕其在 1927 年以前的殘暴恐怖政策。另一方面,由於同宋 美齡結婚,也使蔣了解西方,無形中使他提倡女權,傾向基督教和民主、自 45. 由、平等,使他的政府較為仁慈。 但中國大陸學者劉大禹在〈宋美齡的政 治參與對蔣介石個人集權的影響(1928-1937)─以夫人政治的視角分析〉一文 中,認為宋美齡的政治參與有利於蔣介石個人威權的形成,加速蔣個人集權 的步伐。抗戰時期及其後宋美齡出色外交與社會活動,更是其夫人政治的昇 華。不過,宋美齡的政治參與,體現著宗教信仰與民主政治的衝突與糅和。 宋美齡在夫唱婦隨的中國文化觀的影響下,盡力維護蔣介石的個人權威,把 提高蔣介石的威信,作為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即使宋美齡完成了由賢內助 到政治人的身分轉變,卻依然是站在蔣介石的立場上從事政治與社會活動。 46. 最後,有關宋美齡的反共是否受到蔣介石的影響?李國祁、李雲漢及張 力認為蔣介石反共是 1923 年赴俄考察三個月後,就有堅決的反共意志。宋 美齡反共是 1926 年與鮑羅廷的談話中,認識共產主義危險的本質。47而大陸 學者認為宋美齡反共的目的是為了協助蔣介石。如楊菁在〈寫《百年宋美齡》 等書後的一些結論〉一文中,指出宋美齡的反共並不是參加軍事鬥爭,主要 是從精神上協助蔣介石反共。到臺灣後,她的反共言論較大陸時期更激烈, 發表許多演講與文章,用詞上甚至比蔣介石更為激烈。若以兩人對蔣介石在 大陸政權失敗的反省為例。宋美齡對國民黨政權的失敗大多歸咎於共產黨的. 45. 吳天威,〈紀念二十世紀最傑出的女性宋美齡的仙逝─簡述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 《海峽 評論》,第 156 期,(臺北:海峽評論雜誌社,2003 年 12 月 1 日),頁 38。 46 劉大禹,〈宋美齡的政治參與對蔣介石個人集權的影響(1928-1937)─以夫人政治的視角分 析〉 ,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 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 年),頁 494。 47 童淑純整理,〈蔣宋美齡女士行誼演講會記錄〉, 《近代中國》,第 130 期(臺北:近代中國 雜誌社,1999 年 4 月),頁 77。 17.

(25)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48. 破壞,蔣介石則有更多的反省。 中國大陸學者林家有的〈時代與使命─談 談我對宋美齡的評價問題〉一文,認為宋美齡是一個具有愛國心和民族主義 的中國知識女性,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反對分裂方面,有積極 的表現,但她追隨蔣介石,長期堅持反共的立場,缺乏見識,不僅敗壞了名 49. 聲,更表明她不具備政治家和思想家的隨機應變素質。. 綜合以上宋美齡政治表現的相關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婦女運動與政治領 導才能。而就宋美齡政治中的反共研究,大體而言,在臺的反共活動主要是 與婦聯會相結合,因應反共復國政策,此團體帶著政治動員的色彩,缺乏真 正的婦女關懷。學者認為宋美齡反共的原因是她認為共產主義是反宗教、反 民主與反自由,甚至比帝國主義更為陰險,且為了協助蔣介石,大力促美反 共,力保臺灣,反共是為其愛國與愛臺的表現。但中國大陸學者,則認為宋 美齡的政治參與是幫助蔣介石建立威權統治,其反共立場亦是站在一個協助 蔣介石的角色。 至於宋美齡在美的外交活動研究,主要集中於二次大戰時期與二次大戰 結束後的訪美之行。學者大多認為宋美齡在二次大戰時期的訪美之行,爭取 到了美國對中國的援助,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在對日抗戰中是相當有貢獻。 如 1999 年 11 月 1 日,秦孝儀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的國際學術 50 討論會」上致詞與辜嚴倬雲發表的〈大愛至真─蔣夫人的宗教觀〉 一文,. 皆表示宋美齡在二戰期間的訪美之行,擔負起對外發言及宣傳的重責,其在 廣播中發表談話、撰寫文章、四處演講並接見中外記者,說明我國對大戰的 態度,爭取國際社會對我國的同情,深深地打動美國人的心,使她成為中華 民族的代表,也是反侵略國家的代言人。 48. 楊菁, 〈寫《百年宋美齡》等書後的一些結論〉 ,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 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 年),頁 482-483。 49 林家有, 〈時代與使命─談談我對宋美齡的評價問題〉,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 《宋 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 年),頁 633-647。 50 辜嚴倬雲, 〈大愛至真─蔣夫人的宗教觀〉 ,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 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 年),頁 81。 18.

(26) 第一章 緒論. 有學者更指出,1940 年代宋美齡在美的宣傳風格深度且優雅。如 2002 年呂芳上〈廣播演說的魅力─從抗戰時期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在美的演說講 起〉一文,即認為宋美齡演講的文辭優雅且艱深,又慣於引經據典,加上留 美的背景,使她的觀點和態度較為親美,的確引發美國政界與社會對中國的 51. 支持與同情。 又如 2009 年陳英杰在香港所發表〈蔣宋美齡與戰時中國的對 外宣傳〉一文中,認為相對於中國政府的官方宣傳所呈現的「制度性僵化」, 宋美齡所參與的對外宣傳,則展現出較為多元的風貌。當時政府要員王世杰 與顧維鈞等人對她在抗戰期間對外宣傳所做的努力,大體上抱持肯定的論 調,認為她對外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形象,對內鼓舞了民心士氣。52 而其他地區的學者亦持相同的論點。如美國學者馬若孟、蔡玲共同發表 〈西方之旅:蔣夫人宋美齡美國演說行程(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至四月五 日)〉一文中,認為她此次在美演說旅行非常成功,引起廣大政壇注意和民 眾興趣,這有助於增強中美關係,並加速對華的軍經援助。她讓美國領袖和 菁英相信日本殘暴的侵略,中國首當其衝,而中國的犧牲挽救了許多美國人 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她是二十世紀第一位強調國家的全球化及國與國之間 53. 越來越互相依賴的重要政治人物。 大陸學者方面,張磊、張平的〈宋美齡 與抗日民族解放戰爭〉、謝俊美的〈宋美齡:近代中國一位卓越的女性─以 中華民族抗戰為中心〉及廖大偉的〈抗戰爆發前後的宋美齡─《宋美齡自 述》、《蔣夫人言論選集》中的呈現及其評價〉,三文中皆認為宋美齡在抗. 51. 呂芳上,〈廣播演說的魅力─從抗戰時期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在美的演說講起〉,《近代 中國》,第 151 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2002 年),頁 36-46。 52 陳英杰,〈蔣宋美齡與戰時中國的對外宣傳〉,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 《宋美齡及 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 年),頁 163。 53 馬若孟、蔡玲, 〈西方之旅:蔣夫人宋美齡美國演說行程(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至四月五 日)〉 ,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 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 年),頁 311。 19.

(27)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戰時期,爭取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戰的支援與使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的表現上, 54. 是相當有貢獻。. 若就宋美齡在 1940 年代的訪美之行,之所以能在美國掀起一股炫風, 學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宋美齡所具有的女性特質、美國經歷與當時時代背景的 配合。如石之瑜在〈從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對美外交論中國的地位〉一文中, 認為在第二次大戰期間,宋美齡能在美國從事外交活動並掀起旋風和發揮對 輿論的影響是因為她的西方文化背景,在起點上就能博得美國同情,而她的 外交思想表現出中國在主權世界裡的次等地位,以在美國推崇的價值上建構 中國未來的藍圖,替美國找到一個落後的援助對象,使他們在提供援助時, 對自己的文明地位感到欣慰,並使得中國與西方不平等的文明關係,成為雙 方都很自在的關係,並說明援助中國是保護美國的文明與利益,且在二戰 後,宋美齡為西方國家描述的戰後秩序中,中國仍非常仰賴他們的庇蔭。55 美國學者 T.Christopher Jesperson 在〈彼此了解:一九三 0 與一九四 0 年 代蔣夫人對中美關係的影響〉56與沈清松在〈全球化、文明對話與宋美齡精 神〉57二文中亦提出相同的看法。二人均認為她的環境使得她有機會可以影 響中美關係的本質以及形式,且她具有讓美國人接受的重要特質如基督徒、 身為女性、流利的英文、與丈夫的關係、符合婦女角色的期待、行政能力及 堅定的主張─中國與其他國家平等地位。她在中美關係影響上是利用美國人. 54. 在張磊、張平的〈宋美齡與抗日民族解放戰爭〉、謝俊美的〈宋美齡:近代中國一位卓 越的女性─以中華民族抗戰為中心〉、廖大偉的〈抗戰爆發前後的宋美齡─《宋美齡自述》、 《蔣夫人言論選集》中的呈現及其評價〉。三文皆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 《宋美齡及 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 年),頁 275-291、 665-674。 55 石之瑜教授〈從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對美外交論中國的地位〉,《近代中國》 ,第 113 期(臺 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6),頁 155-181。 56 T.Christopher Jesperson,〈彼此了解:一九三 0 與一九四 0 年代蔣夫人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 基金會,2003 年),頁 314-318。 57 沈清松, 〈全球化、文明對話與宋美齡精神〉,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 《宋美齡及其 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 年),頁 617-630。 20.

(28) 第一章 緒論. 的期望,為中國發言,她傳達了一個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積極主動的形象。在 戰時沒有任何其他女性可以像宋美齡具有這麼持久的、國際性的影響力,且 對於自己國家的形象也沒有其他的女性,像她一樣有這麼吃重的關鍵性演 出。由於戰爭的性質,以及中國是未來夥伴的期望,使美國希望透過宋美齡 來促進自己的利益,可是宋美齡常常用演講台來促進中國的利益,而不只是 接受美國所期望她做的事。她代表了一女性如何聚集美國與中國人民對於兩 個國家得以合作的希望,且適當的扮演中西文明的中介與接引角色。 另外,李朝津在〈抗戰時期美國輿論與宋美齡訪美〉一文中,更指出宋 美齡訪美,之所以能捲起美國的熱潮,而且成為美國歷史記憶,除了包括戰 爭的需求、她的成長及教育背景、美國人對中國之同情心等。更主要的原因 是美國認為中國是戰後四強不可或缺角色,且美國在戰後需要一個超越地域 的世界共同組織,而且這個組織是打破帝國主義、解放殖民工具,沒有中國 這個半殖民地國家的參加,殖民地是無法發聲的,新世界也不能形成。加上 此時正值美國與英國在戰略上漸行漸遠。宋美齡此時訪美,大多數人視為其 為中國爭取自身利益而來,不過他們亦注意到宋美齡所代表不單只是中國觀 點,她亦代表太平洋以及東方觀點,與西方並不一致,給予美國社會一個強 烈的對比,她所以能在美國歷史中留下記憶,這點原因是不能忽視。58 除此,學者也從宋美齡在媒體中的形象來探討 1940 年代她的訪美之 行。如 1996 年,石之瑜在〈美國人如何報導蔣夫人訪美行─一九四三年二 月十二日〉一文中,分析當時美國媒體報導宋美齡訪美的五張漫畫。他認為 宋美齡以其美國背景、中國身分及女性所象徵依賴、待援的印象,此時美國 社會亟需在戰爭中一振雄風,來自中國的求助,滿足了美國人缺乏的自豪 感。但中國並沒有因此擺脫在世界中出發位置的不利。事實上,她的訪美行, 協助我們揭露了美國各界不自覺的文明傲慢。這對中國是一件尷尬的事,在 58. 李朝津,〈抗戰時期美國輿論與宋美齡訪美〉,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 《宋美齡及 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 年),頁 245-251。 21.

(29)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日本侵略下亟需西方援助,但這個援助又夾帶歷史性涵義的文明優劣對比。 59. 之後,石之瑜在 1999 年中正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宋美齡與近代中國的學術. 研討會」中,發表〈蔣夫人與美國媒體的中國印象: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 八日的轉變〉一文,再次引用美國媒體報導有關宋美齡訪美的的圖片與文字 內容。認為宋美齡抵達美國這件事本身,就有創造議題、改變美國對中國印 象的作用。她的到來使美國媒體減少了從一種差異的出發點,理解中國和美 國的關係,而改從一種趨同的角度,描述這個關係,除了將中國視為更平等 的夥伴外,也加強採用人道主義的觀點。這個變化的原因,是由於宋美齡的 背景、信仰與女性特質所致,不是因為美國戰略的改變。其結果是美國各界 展現更積極的意願,支援中國對日抗戰。60 此外,亦有學者從日本媒體中的宋美齡形象探討她 1940 年代的訪美之 行。由於宋美齡此時訪美,主要是爭取美援抗日,所以宋美齡在當時的日本 媒體形象較為負面。如 1999 年日本學者久保田博子〈日本雜誌上的宋美齡 像〉一文,指出日本雜誌中,最早出現宋美齡的報導是 1933 年 4 月號的《人 物傳聞》雜誌,雜誌中所傳達的宋美齡才色兼備,也因為她擁有政、財界實 力的背景,故能左右政界。然在盧溝橋事變後,1937 年 10 月號的《文藝春 秋》 ,認為宋家三姐妹一致抗日是危害中國命運,並把批評的焦點主要放在 宋美齡身上。對於宋美齡在美國的巡迴演說,1943 年 5 月號的《世界知識》 刊出〈宋美齡美國巡迴之旅〉一文,文中雖以宋美齡的美國之行毫無獲得任 何成果做結束,但作者認為自日本人的眼中,映照出宋美齡面臨祖國危機而 背水一戰的奮鬥姿勢。二戰後,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的日本政府 與中共斷絕關係,承認中華民國,1956 年 2 月 15 號的《全貌》 ,以〈制服世. 59. 石之瑜,〈美國人如何報導蔣夫人訪美行─一九四三年二月十二日〉,《近代中國》 ,第 116 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6 年),頁 125-154。 60 石之瑜,〈蔣夫人與美國媒體的中國印象: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的轉變〉,收錄於 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 會,2003 年),頁 244-261。 22.

(30) 第一章 緒論. 界的美齡之眼〉為題,認為國民黨從美國獲得的軍事、經濟援助遠遠超過日 本,或許是拜宋美齡所賜。而 1958 年 9 月 22 日的《新潮周刊》 ,以〈宋美 齡的募款旅行/支撐台灣的最後實力者〉為題,刊登 1958 年 5 月宋美齡的訪 美,該報導認為比起國民黨政府其他重要人士,宋美齡在美國很受歡迎,也 61. 很有勢力,對蔣介石政權而言,宋美齡都是擔負對美外交的主要王牌。. 日本學者石川照子所發表的〈日本人眼中的蔣夫人宋美齡─以抗日戰爭 時期的新聞報導為中心〉一文中,則以《東京朝日新聞》與《大陸新報》報 導為主。文中認為抗日戰爭爆發後,兩報對宋美齡之報導主要集中在國內及 香港的抗日運動、對美請求支援等對外活動與私生活。在報導對抗日運動用 語上,對宋家三姐妹語多挖苦、嘲諷。《大陸新報》在宋美齡訪美上,也以 「實現的希望很薄弱」 、 「媚態」 、 「哀嘆」為標題,暗諷重慶政權的生存之道, 只有依賴美國一途。而《東京朝日新聞》報導宋美齡訪美,指她完全變成美 國的奴隸,使中國人受污辱,給重慶帶來失望與憤慨,反而讓大東亞民族覺 醒。至於二戰後有關宋美齡的報導,比起二戰時期少很多,但比起二戰時期, 62. 對宋美齡有較好之印象且文字較為客觀與冷靜。. 至於二次大戰後宋美齡訪美之行的相關研究。大多數學者也認為宋美齡 是國民黨政權對美外交的重要角色,她的數次訪美是為保持兩者關係、爭取 美援以協助蔣介石反共、反攻,並且力保臺灣在聯合國的國際地位。如孫子 和發表的〈蔣宋美齡與馬歇爾使華及任國務卿期間之過從〉一文中,認為宋 美齡因受美式教育,所以能使美國人備感親切,羅斯福夫婦、杜魯門夫婦、 馬歇爾夫婦、史迪威與邱吉爾等,對宋美齡的學養與氣度皆是歎服有加。雖 然馬歇爾調停失敗,但因彼此私誼良好,所以 1948 年同意宋美齡訪美,並. 61. 久保田博子,〈日本人雜誌上的宋美齡像〉 ,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 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 年),頁 262-281。 62 石川照子, 〈日本人眼中的蔣夫人宋美齡─以抗日戰爭時期的新聞報導為中心〉 ,收錄於 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 會,2003 年),頁 348-359。 23.

(31)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在病中給予幫助。但美國國會、國務院、駐華使館人員反對勢力之龐大,儘 管馬歇爾有心相助,亦未必可以成功。宋美齡誠然具有蔣介石私人秘書或翻 譯性質,但未具外交官身份從事體制外交,外交界尤其是耆宿自居之外交官 對此頗有微詞。但 1948 年,事態緊急,關鍵時刻稍縱即逝的情況下,宋美 齡隻身赴美與馬歇爾洽商美援論,以宋美齡與馬歇爾夫婦之友誼,對事件了 63 解之深入,捨宋美齡還能有誰,為國忘家,應與佩服。 艾思明〈蔣夫人風. 雲一生〉一文則提到宋美齡除了在二次大戰期間,建立與美國交往的橋樑, 對美遊說成功,使中國直接蒙受其利外,也在美國國會、國防部、軍方贏得 不少有力人士支持中國。而她的英文造詣極佳,得以參贊外交,提供蔣介石 英文秘書的人選,並在 1950 年後,歷次在聯合國會議的中國代表權保衛戰 出過大力,國民黨政權能抵擋這股國際逆流達數十年之久,確屬不易。64李 鍾桂發表〈蔣夫人與國際外交〉一文中,亦認為宋美齡是一位傑出的外交家。 並提出宋美齡遷台後,蔣介石過世前,分別在 1952 年 8 月 6 日、1953 年 3 月 9 日、1958 年 7 月 15 日、7 月 18 日、1965 年 8 月 22 日、9 月 14 日、9 月 22 日、1966 年 5 月 10 日、1974 年 10 月 15 日、1975 年 3 月 6 日到美國, 她藉各種機會,一方面到美國去養病,但仍念念不忘國家發展的發表演說與 文章。包括了〈真偽之辨〉、〈不要說它,但是我們要說〉、〈自由非廉價 可得〉等。並言她在任何情況下,不忘記揭穿共產黨的陰謀,並認為宋美齡 受美國教育多年,思想素來反共。她表示宋美齡在外交上維護了中華民國在 聯合國合法地位與拖延美國承認中共。65除此,李鍾桂認為蔣介石和宋美齡 都有一個共識,即是想讓中華民國在世界舞台能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必須. 63. 孫子和,〈蔣宋美齡與馬歇爾使華及任國務卿期間之過從〉,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 編, 《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 年), 頁 143-145。 64 艾思明,〈蔣夫人風雲一生〉,《蔣夫人與元老派》(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87),頁 13-21。 65 李鍾桂,〈蔣夫人國際外交〉, 《近代中國》 ,第 130 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9 年 4 月),頁 65-74。 24.

(32) 第一章 緒論. 跟強國合作,而我國外交政策會以美國為主要合作對象,是因為美國是第一 次世界大戰後的強權國,再加上宋美齡留美的背景。又如陳立文〈為台灣發 聲─從蔣夫人的幾次訪美談起〉一文,更是推崇描述宋美齡是位外交鬥士, 其訪美的目的是為中華民國正名、為臺灣發聲。宋美齡在 1952 年、1958 年 和 1965 的訪美過程,認為其發表的言論代表了對夫婿蔣介石的愛、對中華 66. 民國的愛與對臺灣這塊土地的人民的信念,將臺灣的心聲帶給美國。. 而在毛鑄倫在〈當代中美關係中的迷思─宋美齡的意義〉一文中,認為 二次大戰期間,宋美齡的訪美與國會演講,確立了美國基於道義而援華的高 大形象,也塑造出中國獲得美援便不會亡國得迷思(myth),美國正式「擄獲」 國民黨,宋美齡的角色價值也達到巔峰。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跟蔣介石 的衝突較勁,美國要使蔣介石明白,沒有美國的援助,國民黨不可能戰勝共 產黨。美國也自覺的避免蔣介石或國民黨援用抗日戰爭時期訴諸美國的道義 (原則),把美國拖進必須付出過多代價的中國內戰,落入蔣介石的計算而成 就蔣在中國的大權的獨攬。但即使退據臺灣,蔣介石卻認定美國終不能接受 一個赤化的中國,以致只得給蔣合作。可以相信,蔣介石對美國的「信心」, 多應來自宋美齡。在蔣介石跟美國討價還價(bargaining)遊戲裡面的「給與取」 (give and take),宋美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67除此,魏惟儀在〈世紀之愛─ 愛國、愛民、愛真理〉一文中,認為在對日八年抗戰期間,宋美齡為蔣介石 得力的助手,尤其是在美國對日參戰後,宋美齡至美國各地奔走演說,充分 展露她的外交才華。她幫助蔣介石分析國際情勢、出席高峰會議,研擬外交 政策。二次大戰後,宋美齡多次訪美,奔走呼籲下,促美國政府對國民黨政 權之了解。68 66. 陳立文,〈為台灣發聲─從蔣夫人幾次訪美談起〉 ,《近代中國》 ,第 158 期(臺北:近代中 國雜誌社,2004 年 12 月),頁 133-148。 67 毛鑄倫,〈當代中美關係中的迷思─宋美齡的意義〉 ,《海峽評論》 ,第 156 期(臺北:海峽 評論雜誌社,2003 年 12 月 1 日),頁 42。 68. 魏惟儀,〈世紀之愛─愛國、愛民、愛真理〉 ,《近代中國》 ,第 154 期(臺北:近代中國雜 25.

(33) 1950 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若比較宋美齡在二次大戰時與二次大戰結束後的數次訪美之行。學者認 為因時代因素的變遷,使宋美齡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的訪美之行,不如以往風 采。如在陸鏗〈宋美齡的今昔〉一文,認為 1942 年訪美引起宋美齡旋風, 然而 1948 年,到美呼籲美國請求援助,美國輿論還以「秦廷之哭」加以諷 斥。在經過韓戰及美國與國民黨簽訂共同防禦協定,宋美齡勉懷戰時風光, 又興起訪美念頭。她本來想藉詹森的就職大典之便,在美活動一番,然詹森 總統謝絕宋美齡前往道賀。在人們的想像中,宋美齡是最大的親美派。但物 換星移,形勢發展,宋美齡從最大的親美派成為「情緒的」反美派。尤其是 在 1986 年 12 月 8 日,宋美齡在圓山發表〈結果由你們承當〉痛斥美國《紐 約時報》的報導,並對 1940 年代美國自由派的人士大力撻伐,說明了她自 雅爾達會議以來對美國政客憋的一口氣,四十多年來並未除掉,一直耿耿於 69 懷。 又如黃馨慧,《抗戰前後蔣宋美齡在中美外交關係中的角色研究. (1936-1950)》一文中,認為宋美齡二戰時訪美,爭取外援,使抗戰獲得勝利。 透過媒體影響國際輿論,提高中國國際地位與美國對中國之瞭解與支持。而 1948 至 1950 年,作為馬歇爾夫婦的客人,是想利用馬歇爾的私誼,以爭取 華的援助。然隨著馬歇爾的去職,她爭取美援的計畫也隨之告一段落,加上 國內情勢變化,嚴重打擊她在美的工作。70 大陸學者也大致重述了類似的觀點。如石源華在〈宋美齡與戰時第一夫 人外交〉一文中亦指出,宋美齡的基督教背景、教育經歷、氣度、儀態和美 國人無區別的語言能力,是她能為西方世界並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其之 所以能在民國外交舞台上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則因緣於她與蔣介石的政治 婚姻和「第一夫人」的身分顯赫。她在民國外交史的鼎盛時期是在中國抗日 戰爭期間,正是因為中國抗戰支撐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大局的歷史背景,使 誌社,2003 年 6 月),頁 174-176。 69 陸鏗,〈宋美齡的今昔〉, 《蔣夫人與元老派》 ,頁 28-33。 70 黃馨慧, 《抗戰前後蔣宋美齡在中美外交關係中的角色研究(1936-1950)》 (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頁 118-123。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四、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關稅8%)、美國(關稅12.5~28.5%)、歐盟(關稅11%)、東協(關稅5~35%)

美國高中數學測驗 AMC 12 由 1950 年舉辦至今 (2009) 已有 60 年歷史, 為近幾年備 受 重視的世界性大型數學測驗。

拉丁美洲發展銀行(CAF)針對南美洲國家 1,200 位民眾之 調查報告指出,厄國將近

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就是 帶領國家度過南北戰爭難關的總統,你

Tuskegee 是美國南方的一個地方,美國聯邦政府從 1932 年至 1972

Tuskegee 是美國南方的一個地方,美國聯邦政府從 1932 年至 1972

指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婦女生育年齡的界限取決於婦女的生理 狀態,婦女通常在 14 或 15 歲月經來潮,50 歲左右絕經,所以 人口統計中一般以 15—49

指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婦女生育年齡的界限取決於婦女的生理 狀態,婦女通常在 14 或 15 歲月經來潮,50 歲左右絕經,所以 人口統計中一般以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