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高等學校創立90 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臺北高校系列活動概況(2012 年10 月8 日至13 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高等學校創立90 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臺北高校系列活動概況(2012 年10 月8 日至13 日)"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北高等學校創立 90 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暨臺北高校系列活動概況(2012 年 10 月 8 日至 13 日) 《師大臺灣史學報》 第5期 頁155-162 2013年5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史所

「臺北高等學校創立 90 週年國際學

術研討會」

暨臺北高校系列活動概況

(2012 年 10 月 8 日至 13 日)

林政儒 2012 年臺北高等學校創立屆滿 90 週年之際,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 研究所舉辦,並且結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臺北高校同學會、日本蕉葉 會等大力協助之下,舉行「臺北高等學校創立 90 週年系列紀念活動」,其中重 點項目之一,是由師大臺史所主辦的「臺北高等學校創立 90 週年國際學術研討 會」(以下簡稱:臺北高校研討會),於 10 月 11、12 日舉行。此次議題以臺北 高校為主要核心,內容包含臺北高校時期的文學創作、地理建築、歷史變革、 學生生活,以及跟其他高校的比較研究,例如日本的成城高校、韓國的京城帝 國大學預科。昔日身著敝衣破帽意氣風發的少年,現在都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 紳士,他們的故事與臺灣過去的歷史,透過此次臺北高校創立 90 週年系列活動, 讓師大師生甚至世人知道,這塊土地上過去曾屬於臺北高校生的青春年華。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研究生

(2)

一、臺北高校研討會

臺北高校研討會共兩天分為五個場次,以及兩 場專題演講,共計有 17 篇論文(含專題演講兩篇)。 五個場次,其中兩個場次的主持人特別安排臺灣與 日本雙方的臺北高校友到場,提昇研討會的實質意 義,不只是現在的青壯年學者的發表,也讓主題中 的校友共同參與,討論屬於他們的年代。兩天的議 程中,均先安排臺北高校校友發表專題演講,做為 學術論文發表前的序曲。研討會第一日由日本的臺 北高校校友代表園部逸夫先生(臺灣協會評議員會 長、前最高裁判所判事的)發表演講,主題為 「旧制高等学校の栄光と残照」的演講。第二天 由臺灣臺北高校校友代表黃伯超先生(前臺灣大 學醫學院院長)演講,主題為「臺籍臺北高校畢業生與戰後臺灣之發展」。兩者 共同說明了,過去這些臺北高校生,可以說是菁英中的菁英,在臺北高校的養 成教育下,成為日後臺灣及日本的國家的重要棟樑;臺北高校生更在戰後在臺 灣成為臺灣總統、五院正副院長,以及臺日兩地的重要官僚、學者或是醫生等 各行各業的領導人才,在臺灣各項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天早上的議程與臺北高校文物資料展結合,先於文物資料展的舉行盛 大開幕典禮後,緊接著進入研討會的序幕。首先是園部逸夫先生的演講,隨後 進行第一場的主題討論。透過白柳弘幸〈臺北高等学校と成城高等学校-「自 由」な校風と 3 名の教育者-〉,與丁仙伊〈京城帝國大学予科の設置とその 性格〉,比較討論日治時期其他高校與臺北高校之情形,以及河原功針對《臺 高》、《翔風》的研究解題。緊接著第二場討論臺高的校園文學與文學人物, 圖 1、臺北高等學校創立 90 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海報(作者提供)。 高室主吉旨草故宮-.n90適量事 圖眩,衡研討﹒

(3)

「臺北高等學校創立 90 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暨臺北高校系列活動概況(2012 年 10 月 8 日至 13 日) 論臺北高校中,由七星寮文藝部刊行的《南(英)風》,最後岡崎郁子以王育 德為例,尤其〈王育徳と邱永漢―その文学と確執〉一文的說明,使得文學討 論不僅僅是學生時期刊物的研究,更直接影響這些文學者的人生旅途,並且持 續發酵,也讓第一天的活動圓滿結束。 第二天由臺北高校友黃伯超先生演講後,開始入第二天的論文發表場次。 第三場以探討該校的校長、師長以及入學測驗,首先是蔡錦堂〈臺北高等學校 的校長與教師群像〉,以及張季琳〈當仁不讓於師:下村湖人和臺北高等學 校〉,討論集中於影響學校營運及教學的校長與教師;繼由所澤潤發表〈社会 的リーダー階層と臺北高等学校—臺湾人生徒にとっての入試と「立身出世」 —〉,延續他向來關懷的入學測驗議題,聚焦於臺北高校生進入高校前後時期 情形。第四場會議主要談論臺高的建築空間與校園生活,黃俊明、黃天祥〈日 誌時期臺北高等學校建築之研究〉,與洪致文〈臺北高等學校的校園空間特 色〉,共同描繪出過去臺高生的活動與空間狀況,鄭麗玲〈青春之夢—臺北高 等學校的學生生活〉關心學生生活,都引起許多高校校友及與會者的回應與討 論。 第五場隨著研討會的尾聲,以歐素瑛文章的說明臺北高校與臺北帝國大學, 在人事方面各自獨立,但仍有相互的聯繫的關係,例如臺北高校師兼任臺北帝 大教授,臺北帝大教授的子弟也多就讀臺北高校,從臺北高校畢業後再進入帝 國大學,最終又成為大學教授;在最後一場次討論的議題,將時間向下到二次 大戰後,臺北高校轉變為臺北高中的過程與變化,由徐聖凱發表〈臺北高等學 校到臺北高級中學的重整、延續與斷裂(1945-1949)〉,可以瞭解政權轉移後 改制臺北高校中的情形。最後透過林礽乾〈臺北高等學校與臺灣師範大學〉闡 述現今師大與臺高的淵源,道出臺北高校如何演變到現今大家所熟知的師大。

(4)

圖 2、臺北高校研討會第二日會議現場全景。(拍攝者:朱丰中) 透過各主題的論文發表,在發表後的發問與討論時間,不只是學者級研究 者的疑問與交流,更有許來自於場內與會的臺北高校校友,他們踴躍地提問以 及補充相關資訊,兩方互相交流對話後,獲得了學術上的收穫,同時也讓臺北 高校友解開內心多年的疑問,令讓整場研討會更具有實質意義。另外延伸出令 人值得深入反思的面向,發表者研究的屬於後世解讀的部分,透過文獻資料斷 定的研究成果,不見得符合當代的事實層面,研究之中存在多面向甚至是隱性 的意識,在這次臺北高校校友的對話中,得到最好的驗證。

二、「臺北高等學校創立 90 週年」系列活動介紹

(一)「許武勇與塩月桃甫的繪畫藝術」講座

現年已經高齡 93 歲的許武勇醫生,為東京帝大醫學部畢業的開業醫生,就 讀臺北高校期間受到圖書科教師塩月桃甫的教導與薰陶之下,成為醫畫兩棲的 罕見作家,長期的累加下建立起藝術成果,並於 10 月 8 日於文薈廳(亦是臺北 高校時期的生徒控所)舉行專題演講,談論他個人及啟蒙教師塩月桃甫的繪畫 藝術。許醫師身處歷史現場暢談過去與現今的交錯感以外,更訴說著臺北高校 學生多才多藝的一面。

(5)

「臺北高等學校創立 90 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暨臺北高校系列活動概況(2012 年 10 月 8 日至 13 日)

(二)新書與暨歷史紀錄片發表會

雖然已經無法回到臺北高校的的歷史現場,卻可以透過文字與影像再現, 一窺當時的各種的歷史片段,於 10 月 9 日在師大圖書館舉辦相關刊物與紀錄片 的發表會。對於臺北高校研究有相當研究成果的徐聖凱,當日正式出版其著作 《日治時期臺北高等學校與菁英養成》,開啟臺北高校這所菁英之門的重要研究 大門,另外更透過學校單位的補助,拍攝臺北高校創立 90 週年之歷史紀錄片, 拍攝過程中,不只是有臺灣地區的資料收集與採訪,更遠赴日本實地採訪臺北 高校校友,呈現出臺北高校生當年的青春回憶。 不讓近代出版品專美於前,本次發表會另一個重點項目,係透過臺日雙方之 合作,由日本方面的河原功教授大力尋訪、臺北高校校友的慷慨捐贈之,以及 臺灣方面蔡錦堂教授的穿針引線,終於將臺北高校當時相當重要的校園刊物 《臺高》、《翔風》順利收集完成,並且由師大出版中心及南天出版社共同復刻 出版。除此之外,臺北高校時期圖書館所保存的圖書,透過清查現存的圖書, 也初步完成了舊藏目錄建置,並予以出版,可藉此一窺當時高校生所學習閱讀 的書籍。

(三)文物資料展

文物資料展的促成,來自於臺北高校校友無私的捐贈或是借展相關文物,先 於 10 月 1 日率先展出,再結合 10 月 11 日臺北高校生銅像揭幕儀式,將展覽結 合本週活動正式展出。臺北高校生銅像由臺灣師範大學王志文教授精心製作, 以校友王萬居提供求學時期的相片,完成等身大的銅塑雕像。展出內容相當豐 富,包括《臺高》、《翔風》、鹽月桃甫親筆手繪贈與葛超智(George H. Kerr) 的繪扇、白線帽、黑斗篷、高腳木屐等原件一併展出,展場並以臺北高校的學 生生活為主題意象,令人彷彿置身臺北高校的上課實境中。

(6)

(四)臺北高校創立九十週年紀念大會

研討會精彩閉幕後,最後為 10 月 13 日舉辦一年一度的臺北高校同窗聚會。 因日本畢業生每隔五年來臺灣與臺灣畢業生齊聚聯誼,今年適逢五年唯一次的 紀念大會,使臺灣與日本畢業生共聚一堂,仿佛進入歷史中臺北高校時期的現 場,大會上更舉行校鐘「自由之鐘」的捐贈儀式,由現任臺北高校同學會會長 辜寬敏先生代表,將重製的自由之鐘捐贈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並由臺師大校 長張國恩親蒞捐贈儀式。張校長亦當場宣布,於 2013 年 4 月 23 日,將重置之 自由之鐘重新吊掛在師大校園,代表臺北高等學校「自由」、「自治」的學風由 臺師大繼承。 紀念大會上,在場的高校生共聚一堂話當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屬李登輝 前總統的出席,距離李前總統上次出席同窗會已經 20 載(臺北高校創立 70 週 圖 3、園部逸夫講解高校教室裡的白板塗鴉 況。(拍攝者:林政儒) 圖 4、校友王萬居與自己 二十歲時樣貌等身銅像 合影。(拍攝者:林政儒)

(7)

「臺北高等學校創立 90 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暨臺北高校系列活動概況(2012 年 10 月 8 日至 13 日) 圖 5、前總統李登輝回憶臺高時期時穿著,腳 踩木屐、身披披風,頭頂白線帽(拍攝 者:林政儒)。 的臺北高校生活,每位畢業生共同高歌言歡,在笑聲中回憶年輕時青澀的樣貌 以及荒唐的生活,更大聲唱出記憶中的旋律與歌詞,他們紀念的不只是在場能 夠齊聚一堂的同學們,也共同緬懷過去的同學、前輩與師長,回憶屬於他們共 有的臺高年華。

三、結論

本次系列活動不只是從學術上論過去臺北高校的歷史、文學、藝術與影響, 更多透過具體而豐富的展覽、演講、紀錄片,讓 90 週年的紀念能夠更加精彩而 完整。從研討會中的發表,不難看出臺北高校對於日治時期臺灣菁英養成的重 要性,影響從日治中後期直到現代,持續到現代臺灣或者是日本社會有著相當 多的貢獻。在這時期的這些菁英們,並非單純的到學校念書,更是一個青年人 格的重要塑造階段,放蕩不羈的外表,只是他們自我探索的過程之一。研討會 更難能可貴的是有臺北高校校友的參與,一同建立過去臺北高校時期的面貌, 藉由相互學習與推擬,激盪出更多元的問題,這樣的機會實際上已經越來越珍 貴,在研討會閉幕式中,文學院院長陳國川與蔡錦堂教授期許,希望這樣的機

(8)

會能夠繼續延續到下一個五年,甚至共同等待臺北高校創立 100 週年盛事的到 來。

(9)

「臺北高等學校創立 90 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暨臺北高校系列活動概況(2012 年 10 月 8 日至 13 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5 配管與暖氣 佳作 張東耀 四維學校財團法人花蓮縣四維高級中學/勞 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 16 電子(工業電子) 第一名 羅會傑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

陳威成 臺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勞動部勞 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吳佳儒

系之一月眉山派的創立者,也是台灣佛教中學林(今臺 北市泰北中學)的創立者。明治 40 年(1907),善慧入

輸入 佳作 林詩涵

國立旗美高級中學、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臺東女子高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幼 獅職業訓練場(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職業訓練局青年職業訓練中心)、臺 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39 資訊與網路技術 1 林家諄

一、依據:臺中市政府 108 年 12 月 26 日府授教秘字第 1080297971 號函暨「臺中市政府各機關學校工 友人力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