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財產權理論闡釋「正義」和「效率」的關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財產權理論闡釋「正義」和「效率」的關聯"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以財產權理論闡釋「正義」和「效率」的關聯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2-2415-H-002-005- 執行期間: 92 年 08 月 01 日至 93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熊秉元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4 年 2 月 23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 ※

以 財 產 權 理 論 闡 釋 『 正 義 』 和 『 效 率 』 的 關 聯

※ ※

※※※※※※※※※※※※※※※※※※※※※※※※※

計畫類別:ˇ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92-2415-H-002-005-

執行期間:92 年 08 月 01 日至 93 年 0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熊秉元

共同主持人: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執行單位:台大經濟系

中 華 民 國 94 年 2 月 09 日

(3)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個人資料表

以下各項資料均將納入國科會「研究人員資料庫」內,以供業務使用。必要時,亦得提 供政府機關及學術團體作為學術研究或掄才之用。為尊重個人意願,請圈選(同意、不 同意)對外提供您個人資料。(如以往已經表示過意見者,可不必再勾選)。

一、 基本資料

簽 名: 身份證號碼

B 1 0 0 6 1 8 6 6 6 填表日期: 2004/2/09 Bingyuang Hsiung 中 文 姓 名 熊 秉 元 英 文 姓 名

(Last Name) (First Name) (Middle Name)

國 籍 中 國 民 國 性 別 ■ 男 □ 女 出生日期 1957 年 06 月 16 日

聯 絡 / 住 宅

地 址

100 台北市徐州路 21 號 台大經濟系

聯 絡 電 話 (公).02-23519641-527 (宅). 02-23623625

傳 真 號 碼 02-23514625 E-MAIL hsiung@ ntu.edu.tw

二、 主要學歷

請填學士級以上之學歷或其他最高學歷均可,若仍在學者,請在學位欄 填「肄業」。 畢 肄業學校 國別 主修學門系所 學位 起訖年月 布朗大學 美 經濟學 博士 1982/09 至 1987/06

三、 現職及與專長相關之經歷

指與研究相關之專任職務,請依任職之時間先後 順序由最近者往前追溯。 服務機關 服務部門 系所 職稱 起訖年月 現職: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系 教授 1993/08 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系 客座副教授 1987/08 至 1989/07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系 副教授 1989/08 至 1993/07

四、專長

請自行填寫與研究方向有關之學門及次領域名稱。 1. 個體經濟學 2. 公共經濟學 3. 財政學 4.

(4)

一、中文摘要 在經濟學裡,寇斯定理是最著名的定理之一,而且曾被廣泛的應用在法學和政治學 的研究裡。本研究希望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有沒有廣義的寇斯定理? 探討廣義的寇斯定理,主要有幾點意義:首先,既然有「政治的寇斯定理」和「法 律的寇斯定理」,探討廣義的寇斯定理,是邏輯上自然而然的推演。其次,寇斯定理, 是對經濟活動很深刻的體會;檢驗這種體會是否適用在人類行為的其他領域裡,是智識 上很有興味的探索。再其次,寇斯定理含有濃厚的政策性涵義;分析廣義寇斯定理,希 望也能琢磨出對應的政策涵義。最後,寇斯定理的精義,是關於效率的概念;探究廣義 的寇斯定理,有助於經濟學者掌握、在非經濟領裡「效率」的內涵。 本研究是延伸申請人過去對寇斯定理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對寇斯定理添增新的智 慧。 關鍵詞:寇斯定理、效率、法律經濟學。 JEL 分類: B31, B41, K10. Abstract

Coase Theorem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theorems in economics, and 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to studies in political science as well as law. The proposed study aims at analyzing a naturally arising issue: Is there a generalized Coase Theorem?

The motivations for the proposed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since there are the “political Coase Theorem” and the “Coase Theorem as applied to law,” examining whether a generalized Coase Theorem exists is a logically natural extension. Secondly, the Coase Theorem is a deep insight concerning economic activities, inquiring the relevance of this insight in other spheres of human behavior is intellectually a challenging endeavor. Third, the Coase Theorem contains rich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hopefully similar implications can be derived from an inquiry of the generalized Coase Theorem. Finally, the essence of the Coase Theorem is a statement about efficiency, a core concept in economic analysis, and the study of the generalized Coase Theorem promises to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in non-economic areas.

The proposed study is based on the applicant's published works and hopes to add new insights to the Coase Theorem.

Keywords: Coase Theorem, Coase, Law and Economics.

二、緣由與目的 根據「寇斯定理」,如果沒有交易成本,則無論財產權最初是如何界定,最後資源的 運用都是有效率的。因此,寇斯定理的涵義之一,就是應該設法使交易成本愈低愈好。可 是,這又引發了兩個問題:首先,如果要使交易成本降低,必須對「交易成本」這個概念有明 確的界定;問題是,有明確的定義嗎?其次,無論交易成本如何界定,寇斯定理能不能作廣義 的引申?也就是:除了以價格體系作為指標的經濟活動之外,在人類其他的活動領域裡,寇 斯定理是不是也成立?第一個問題在文獻上已經有相當的討論,第二個問題是本研究的重 點。 具體而言,本研究希望探討:能不能把寇斯定理的精髓(insight)作廣義的解釋?對於這

(5)

個問題的探討,是基於幾點考慮。首先,雖然寇斯定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是,過去絕大部 份的討論是把焦點集中在「物質資源」 (physical resources)上。既然寇斯定理是關於資源 運用很深刻的體會,把焦點稍微轉移到非物質的資源上,似乎是智識上很有挑戰性的嚐 試。其次,近幾年來,經濟學家已經開始重視對「價值」 (values)問題的研究;這可以說是觸 及了人類行為很根本、但是一直被忽略的一個面向。要精確掌握「價值」的核心或本質, 並不容易;寇斯定理等於是提供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參考點,可以作為探討價值問題的出發 點。最後,一旦把寇斯定理作廣義的引申,一方面可以藉著其他的材料而對這個定理的本 身有更完整的認知,包括它的優點和缺點;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藉寇斯定理這個參考座標作 為思想上的跳板,使經濟學對人類行為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畢竟, 人類行為是經濟學關 懷的最終主題。 三、結果與討論 要闡明正義和效率的關聯, 可以把人類歷史分成三部曲: 因為環境裡的條件使然, 因此在第一部曲裡, 只有「正義」的概念, 而幾乎沒有「效率」的蹤影。在第二部曲裡, 「正 義」和「效率」的概念, 並行不悖。在第三部曲裡, 由「效率」的角度闡釋「正義」, 可 能是最好、最合乎正義的作法! 第一部曲: 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的生活方式, 大致上是以狩獵為主, 也可能有一部份的遊牧; 基本上, 已 經採取群居的生活型態。原始社會的特色, 有很多: 群居的人數不太多, 人們對大自然的 了解和掌握很有限; 彼此所擁有的資源也很貧瘠, 手裡的工具也不多; 人際關係簡單, 可能散居在一個小環境裡。不過, 無論是狩獵、遊牧、或其他生活方式, 原始社會顯然 面對兩個大問題: 生存 (survival) 以及和平共存 (peaceful co-existence)。生 存, 主要是相對於自然環境; 和平共存, 主要是相對於彼此。 在原始社會裡, 操作「正義」的主要驅動力, 是「成本」的考量。因為資源匱乏, 因 為人對環境的掌握力有限, 因此只需要有原始、粗糙、簡單的「正義」。無論是在程序 或實質上, 都是以成本低的方式來因應。譬如, 以「完全責任」 (strict liability) 來處理意外或糾紛, 是最省事而明快的方式; 因為需要搜集的資訊最少, 需要檢驗判斷 的證據也最少, 需要執行的事項也最少。還有, 原始社會裡, 通常是採取「連帶責任」 (shared responsibilities); 有血緣關係的人, 對彼此的行為榮辱與共。在小環境 裡, 連帶責任有事前興利 (避免糾紛) 的特性, 又有事後除弊 (化解糾紛)的特質。因此, 能有效的處理各種紛爭。 第二部曲: 傳統社會 人類歷史的第二階段, 是以農牧為主的傳統社會。這個階段, 始於原始社會的結束, 終於工業革命的發軔。傳統社會裡的特色, 可以和之前的原始社會及之後的工商業社會 作一對照。在原始社會裡, 主導的力量是大自然; 在工商業社會裡, 經濟活動是主角, 但 是背後的驅動力則是科技的發展。在大自然和科技條件之間, 就是人類自己; 而在傳統 社會裡, 決定榮枯的, 事實上就是這個因素。 在這種傳統社會裡, 正義和效率的微妙關係, 可以藉著一件有名的官司來說明。 1640 年左右, 派瑞當把一塊農地租給詹恩; 契約裡載明, 地租每年分成四次繳, 都是以 各季的節慶為準。契約生效後不久, 德國魯普耳特王子 (Prince Rupert), 率軍入侵 英國。詹恩所租的農地, 先是成為大軍壓境的戰場, 然後變成王子的軍營所在。前後有

(6)

三年的時間, 詹恩束手無策, 無從耕種營生。因此, 他拒繳地租; 地主派瑞當, 訴之於法。 英皇法庭作成判決, 原告地主派瑞當勝訴, 承租人詹恩必須繳納地租。判決裡的理 由, 主要有兩點: 第一, 即使是戰亂, 使詹恩無從耕種收益; 但是, 契約裡只列明他租 地、要付地租, 可是並沒有除外或但書的約定。因此, 契約裡沒有載明的權益, 法律無從

保障(“the law would not protect him beyond his own agreement.”)。

第二, 在簽約時, 地主並沒有以脅迫或威嚇的方式, 造成詹恩不得不租。因此, 地主在契 約裡的權益, 應當受到保障。 由「正義」的角度來看, 這個判決可能有相當的爭議。既然承租人迫於情勢, 事實 上無法耕種, 而且責任不在他; 因此, 強要他依約繳租, 並不合理。而且, 承租人在經濟 上通常是弱勢; 濟弱扶傾, 比較合乎正義的理念。不過, 由「效率」的角度來解讀, 這個 判決隱含許多正面的意義。 第三部曲: 工商業社會 工業革命之後, 在人類社會裡還是有綿延不斷的衝突、戰禍; 大自然所帶來的災害, 還是造成某些地區重大的損失; 區域之間發展速度不同, 使得很多區域還是在貧窮和匱 乏裡掙扎。但是, 這一切都無損於工業革命對人類造成的巨變。地球上的人口快速增加, 死亡率下降, 都市化所涵蓋的人口和區域愈來愈可觀; 而且, 已經有相當的人口, 享受 了高度的物質文明。和原始社會以及傳統社會相比, 工商業社會相去真是不可以千萬里 計。 當然, 形成巨變的驅動力, 是工業革命徹底的改變了生產方式; 機器取代人力獸力, 而且使大量生產成為可能, 而量產又誘發出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量產使產品價格下降, 交易量上升, 利潤增加, 產能擴充, 就業增加, 所得上升, 消費能力提昇, 企業家又開發 出更多的消費品, 市場擴大, …。透過經濟活動, 工業革命帶來滾雪球般的效應; 工業革 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而經濟活動則是把那股能量轉化成各式各樣的可能性。經濟活動, 已經成為主導社會發展軌跡的力量。 在這種背景下, 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糾紛, 以及經濟活動所隱含的思維, 當然會不斷 的充填「正義」這個名詞。就像在原始社會裡, 正義的內涵會受到當時環境條件的雕塑; 同樣的, 在以經濟活動為中心的時代裡, 正義的內涵也會受到類似的塑造。 結論 在原始社會裡, 操作正義這個概念時, 成本的考量非常重要, 因為資源非常匱乏。在 傳統社會裡, 派瑞當和詹恩的相地糾紛, 法庭是以契約本身為思維重點: 地主派瑞當沒 有違約, 承租人詹恩沒有事前提出除外條款。因此, 契約本身, 提供了裁判時明確的基準 點 (benchmark)。契約裡有什麼, 就是什麼。法律的功能, 是在於保障契約的踐履。 由效率來充填正義的內涵 (justice as efficiency), 使正義的意義非常清晰。 正義, 就是長遠來看, 能誘發出好的作為、好的價值、創造出更多資源的那種作法。至 於哪些作為能產生這種效果, 就是由人的實際活動中萃取智慧。當經濟活動成為人類社 會的重心, 當市場的規模愈來愈大, 「效率」的概念自然衍生而出; 比較有效率, 同時意 味著比較好, 比較理想。因此, 由效率來定義「正義」、或由效率來闡釋「正義」, 不僅 使正義的內涵更為清楚明確, 而且也呼應環境裡的相關條件──就像在原始社會裡, 正 義的內涵和形式都和成本密不可分一樣!

(7)

四、計畫成果自評 正義的內涵, 隨著時空條件的改變而與時俱進。「正義」, 是人們為了處理某些問 題所發展出的工具; 在不同的環境裡, 這個工具的名稱一直被保留下來──因為一直有 同樣或類似的問題需要處理──但是, 名稱底下的實質內容, 卻被充填了不同的材料, 因而雕塑出不同的樣貌。在這個研究裡, 嚐試搭建起「效率」和「正義」之間的橋樑; 如 果能在效率和正義之間建立明確的關聯, 自然也就意味著經濟學和法學之間、有同樣密 切的關係。 論述有幾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 是把人類歷史粗分為三個階段: 原始社會、傳統社 會、和工商業社會。各個階段裡, 都要處理人間的糾紛和衝突; 但是, 各個階段的條件不 同, 法律的著重點也就不同。 第二個層次, 是以「正義」為主軸, 指出這個概念在不同階段裡不同的意義。在原 始社會裡, 實現正義的最大考量, 是設法降低成本。在傳統社會裡, 隨著商業活動的開展, 效率的考量漸漸滲入正義的內涵。在工商業社會裡, 經濟活動成為主導社會脈動的力量; 效率以及「往前看」的特性, 明顯的賦予正義許多實質、可以操作的內涵。 第三個層次, 是論述所透露、意在言外的意義。既然在不同的階段裡, 正義被賦予、 被充填不同的內涵; 這表示「正義」確實是一種工具性的概念, 而不是目的本身。人類 需要「正義」這個概念 (這個工具), 以處理某些問題; 當時空條件不同時, 自然需要不 同的工具。由這種角度來認知正義, 不但比較平實, 而且隱含非常積極和正面的意義。 法學研究者, 值得體會正義的階段性功能, 並且嚐試捕捉正義最適當的內涵。 一言以蔽之, 正義和效率都是人們在演化過程裡, 為了生存和繁衍所發展出來的概 念。連結了正義和效率, 也就連結了法學和經濟學! 五、參考文獻

(1) Allen, Douglas W. “Review of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24, No. 3, p740-743, 1991a.

(2) ---. “What Are Transaction Costs?” Research in Law and Economics, Vol. 14, p1-18, 1991b.

(3) Becker, Gary.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6.

(4) Buchanan, James M. Cost and Choice, Chicago: Markham Publishing Co, 1969.

(5) ---. “Rights, Efficiency, and Exchange: The Irrelevance of Transaction Costs,” in James M. Buchanan, Liberty, Market and Stat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86.

(6) ---. “The Balanced Budget Amendment: Clarifying the Arguments,” Public Choice, Vol. 90, p117-138, 1997.

(7) ---. and Brennan, Geoffrey. “Tax Instruments as Constraints on the Disposition of Public Revenue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 9, No. 3, p301-318, 1978.

(8) Coase, Ronald H.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Vol. 4, (n.s.), p386-405, 1937. (9) ---.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 3, No. 1,

(8)

(10) ---. “Economics and Contiguous Disciplines,”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Vol. 7, p201-211, 1978.

(11) ---.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12) ---.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1991 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Lecture in Economic Scienc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2, No. 4, p713-719, 1992.

(13) Coleman, James S.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4) Dahlman, Carl J.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y,”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 22, No. 1, p141-162, 1979.

(15) Elster, Jon. Ulysses and the Sire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16) ---. Local Justice, New York: The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92.

(17) ---. Local Justice in America, New York: The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95. (18) Feldman, Allen M. Welfare Economics and Social Choice Theory, Boston: Kluwer, 1980. (19) Hodgson, Geoffrey M. “Transaction Cost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Firm,” in Christos Pitelis (ed.) Transaction Costs,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Oxford, UK and Cambridge, USA: Blackwell, 1993.

(20) Hsiung, Bingyuang. “Sailing Towards the Brave New World of Zero Transaction Cost,”

Europea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 8, No. 2, p153-169, 1999.

(21) ---. “On The Equivalence and Non-equivalence of James Buchanan and Ronald Coase,”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Vol. 156, No. 4, 2000.

(22) ---. “A Methodological Comparison of Ronald Coase and Gary Becker,” American

Law and Economics Review, Vol. 3, No. 3, pp. 186-198, 2001.

(23) ---. “An Interpretation of Ronald Coase’s Analytical Approach,” submitted to

Contributions to Political Economy, 2002.

(24) ---. “Reconciling Coase and Buchanan on the Coase Theorem,”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Vol. 159, No. 2, pp. 392-413, 2003.

(25) Landa, Tai Janet. Trust, Ethicity, and Identity,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26) Lazear, Edward P. “Discussion: The Economics of Professional Etiquett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Vol. 83, p44, 1993.

(27) McCloskey, Deirdre N. “The Good Old Coase Theorem and the Good Old Chicago School: A Comment on Zerbe and Medema,” in Steven G. Medema (ed.) Coasean

Economics: Law and Economics and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Lond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7.

(28) Medema, Steven G. Ronald H. Coas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4.

(29) ---. (ed.) The Legacy of Ronald Coase in Economic Analysis, Vol. 1-2, Vermont: Edward Elgar, 1995.

(9)

(31) ---.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5, p97-112, 1991.

(32)---. “Transaction Cost Through Time,” in Christos Pitelis (ed.) Transaction Costs,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Oxford: Blackwell, 1993.

(33) ---. “Transaction Costs Through Time,” in Claude Menard (ed.)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Recent Developments, Cheltenham, UK: Edward Elgar, 1997.

(34) Parisi, Francesco. “Political Coase Theorem,” Public Choice, 2002.

(35) Posner, Richard A. The Economics of Justic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36) ---. “Wealth Maximization Revisited,” Journal of Law, Ethics and Public Policy, Vol. 2, p85-105, 1985.

(37) ---. “The Constitution as an Economic Document,” George Washington Law Review, Vol. 56, No. 1, p4-38, 1987.

(38) ---. “Nobel Laureate Ronald Coase and Methodology,”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7, No. 4, p195-210, 1993.

(39) ---. “Social Norms and the Law: An Economic Approac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Vol. 87, No. 2, May, p365-368, 1997.

(40) Shurhart, William E., II., William F. Chappell, Rex L. Cottle. Modern Managerial

Economics: Managerial Theory for Business Decisions, Cincinnati: South-Western, 1994.

(41) Stigler, George. Memoirs of an Unregulated Economist,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8. (42) ---. “Two Notes on the Coase Theorem,” Yale Law Journal, Vol. 99, No. 3,

p631-633, 1989.

(43) ---. The Essence of Stigler, Stanford, CA: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86.

(44) Williamson, Oliver E.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5.

(45) ---. “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 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 22, No. 1, p3-61, 1979.

(46) ---.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Firms,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47) ---.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Meets Posnerian Law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Vol. 149, No. 1, p99-118, 1993.

(48) ---. “Hierarchies, Markets and Power in the Economy: An Economic Spective,” in Claude Menard (ed.)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Recent Developments, Cheltenham, UK: Edward Elgar, 1997.

(49) Young, H. Peyton. Equit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50) ---. “The Economics of Conven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10, No. 2, p150-122, 1996.

(51) Zerbe, Richard O.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in Retrospect,” Research in Law and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seng, Growth behavior of a class of merit functions for the nonlinear comple- mentarity problem,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ol. Fukushima, A new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new class of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the smoothing method for NCP introduced by Haddou and Maheux [18] using some family F of smoothing functions.

Chen, The semismooth-related properties of a merit function and a descent method for the nonlinea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 Journal of Global Optimization, vol.. Soares, A new

Ma, T.C.,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Law Enforcement on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Competition Law and Economics 2010, 10. Manne, H., “Mergers and the Market for

Wallace (1989), "National price levels,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and cointegration: a test of four high inflation econom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Mendenhall ,(1992),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Value Line enigma and post-earnings-announcement drif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Smaby, (1996),“Market response to analyst

• Yeast are usually applied in baked goods with presence of wheat (gluten), so that porous and rigid structure can be formed.. Raising Agents i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Journalof Financ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