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教育法與教育實驗/ 8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實驗教育法與教育實驗/ 8"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8,7(1)

,頁 08-10

實驗教育如何實驗 主題評論

實驗教育法與教育實驗

但昭偉 台北市立大學教育系教授

一、實驗教育三法是進步的立法

就像今年大法官會議認定「同性 婚姻合法化」一樣,2014 年通過的「實 驗教育三法」是另一個臺灣民主化過 程中的結果。 自解嚴以來,臺灣在政治、經濟及 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就形成了一股沛之 莫然能禦的氣象。對許多人而言,臺灣 社會的多元化是一種亂象或秩序的崩 解,反映的是社會的頹敗和沉淪。但是 從當下主流價值的觀點而言(難道今天 的主流價值不是民主、人權、自由、平 等和公義?),臺灣的多元化是諸多華人 社會中的奇葩,代表的是威權主義和父 權主義的式微、個人自由和人權的受尊 重、各式弱勢族群受到平等對待,各種 傳統和文化的共榮共存,多樣生活方式 的被接受與容忍…。 臺 灣 的 民 主 成 就 具 體 展 現 在 政 治、經濟、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多 元 。 從 歷 史 的 觀 點 而 言 是 一 個 大 突 破,這突破讓臺灣在華人社會中成為 了一個在本質上與眾不同的社會,擺 脫 了 陳 腐 的 傳 統 , 開 展 了 各 種 可 能 性。美國學者墨子刻(1992)很早就點出 了這一點,也指出有許多臺灣和大陸 的學者錯判了臺灣的成就,誤認了接 受 多 元 帶 來 的 不 齊 一 就 是 混 亂 或 衰 頹。我個人肯定「實驗教育三法」是 進步的法規,它深化了「教育基本法」 的精神。它代表了國家在「甚麼才是 值得追求的理想人生」這問題上,進 一步地容許個人或特殊團體有更大的 發言權,使得臺灣的公民社會更加茁 壯,因此更能落實民主的理念。在這 三法通過之後的教育現場,也不免地 會有亂象的可能發生。例如:教育的 商品化;宗教力量的不當介入,致使 原來設定的教育活動被轉換成了宗教 活動;以愛之名,父母將一己特定的 想法和做法強加於孩子身上,以致造 成孩子與主流社會的疏離或成為營生 工 具 。 在 預 見 了 這 些 可 能 的 問 題 之 後,有些關心實驗教育三法的人士因 此呼籲更有效的監督,因為以往政府 的監督有時流於形式。 政府的監督效益不容易彰顯,主 要是因為既有監督機制不易察覺被監 督者的作為有不符申辦時的原意處; 即使察覺到了,也往往因為要花很多 力氣來處理,因而容易消極起來。在 面對想從實驗教育撈一筆的人、想藉 實驗教育培育信徒的宗教人士、想把 孩 子 當 作 童 工 或 留 在 身 旁 陪 伴 的 家 長、乃至各式各樣自以為是的人,既 有監督的機制可能拿不出積極有效的 對策。換句話說,當今的實驗教育下, 必然會有一些孩子會被實驗人士當作 工具而犧牲。這原本就會是殘酷的事 實,很難完全避免。我唯一想到的對 策是聘請有名望且有經驗的教育工作 者、對「甚麼才是教育活動」有深刻 認知的學者、乃至本身曾經參與教育 實驗的社會人士來參與監督的工作, 借用他們的聲望、知識經驗和良心來 和可能的惡勢力對抗。 第 8 頁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8,7(1)

,頁 08-10

實驗教育如何實驗 主題評論

二、教育實驗的概念分析

雖然我對「實驗教育三法」持樂 觀和歡迎的立場,但我對「教育實驗」 這個概念其實有些保留。 「教育實驗」一詞流傳已久,大 家也視為理所當然的不會深究。可是 我們若仔細地分析「實驗」和「教育」 兩個概念,就會發現「實驗」和「教 育」的結合有奇怪的地方。 假如我們把「實驗」看做是自然 科學當中的一項活動,這活動的目標 主要是在探究和建立事物和事物之間 的關聯性或因果關係,如探究生活中 的油煙或懸浮微粒子會不會導致肺部 病變或肺癌。在此種實驗中,自變項 (因)和依變項(果)都相當的明確清楚, 實驗者也大致能夠控制實驗情境(如實 驗組及對照組之設計),不讓各種其他 的變因干涉到自變項的獨立性。如此 實驗的對象明確,範圍也不至於很大。 在教育活動中,假如我們要做實 驗,而這實驗的目標是要找出一項新 的作為(設計或活動)是否能達成一種 特定的結果或狀態,在實驗者無法像 自然科學家一樣的嚴格控制實驗情境 下,我們很難說我們真的是在進行一 項貨真價實的實驗。如蘇格拉底式的 教學法是否可以讓學生具備批判性思 考,或民主品格教育的實施會不會提 昇 學 生 的 民 主 素 養 。 在 如 此 的 實 驗 中,我們都無法嚴格控制「自變項」 不受其他變因的干涉,這是因為教育 是複雜的人類活動,我們很難像自然 科學一樣的有一套「人的科學」(science of man)。假如在教育活動中我們期望 有類似像自然科學般的實驗,那麼這 實驗的對象及範圍一定要非常明確, 自變項的操控一定要嚴格,如此的實 驗可能就像是去探究「採取魚式游泳 訓練的成效較一般游泳訓練的成效為 佳」的實驗。但這種實驗顯然不是我 們實驗教育法中的教育實驗,這種實 驗不須實驗教育三法的訂定也可以進 行。稱如此的實驗為教育實驗有些奇 怪,稱它們為「教育活動中的實驗」 可能比較恰當。 但假如「實驗」一詞指的不是自 然科學中的實驗(我們可稱之為嚴格意 義下的實驗),而是一種較寬鬆意義下 的實驗,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 說:「我要來實驗一下:是不是看淡外 在財貨的取得和保存,可以讓我內心 保持安寧平靜?」(類似的例子如,我 要來實驗一下:專注於自己興趣的追 求 是 否 可 以 讓 人 生 變 得 有 趣 和 有 意 義?) 這種實驗充其量是在驗證我們 的一套想法(理想)是不是在現實生活 中能夠具體的被做出來(被體現)。或更 仔細一點的說,所有的教育活動原來 都預設有一套理念或理想(不管這套理 念或理想是怎樣來的),教育工作者的 任 務 就 是 將 這 套 理 念 付 諸 實 現 。 依 此,教育工作者的任務不是找出作為 (行動)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因為教 育理念本身就是一套價值體系,這套 價值體系不是經驗世界中的事物,在 本質上,這體系是試圖規範經驗世界 的準則),而是去體現教育理念,讓教 育理念成為事實。 第 9 頁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8,7(1)

,頁 08-10

實驗教育如何實驗 主題評論 假如我們對「教育實驗」一概念 的理解是如上一小段所述般,那麼政 府在視導「實驗教育」之時,視導的 重點就應在於: 視導對象所依據的教 育理念(理想)是不是經得起當下大家 一致共同認定的價值,如「人應該被 當作目的本身被看待,而不是工具而 已 」、「 個人 應 有能 力 也 有機 會 來 為 自。己設定(或選擇)理想的人生,且有 能力及資源來追求這理想人生」。 參考文獻  墨子刻 (1992)。二十世紀中國知 識分子的自覺問題。載於余英時等 著,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頁 83-138)。臺北市:聯經。 第 10 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文科 1 實缺代理教師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核定聘期為準。 備取若干名 特殊教育數. 學科 1 實缺代理教師

生活科技科 1 實缺代理教師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核定聘期為準。 備取若干名 特殊教育國. 文科 1 實缺代理教師

一直是用「教學實驗」的心情來看待這樣的教學歷程。累積經驗的方式就是「試誤法」( trial and

教育部為落實總統教育政策,透過跨部會 合作推動 「 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 案」,鼓勵 高中職應屆畢業生 透過

輔導知能研習會實施計畫

在學校行之有年的培育實習教師優良傳統風氣之下,我以擔任教育實 習輔導教師為榮,透過 開放自己的教室 (擔任校內輔導教師、集中實習輔導教 師) 、

實在論 多瑪士 觀念論 經驗主義 馬克思 存在主義 語言分析 邏輯經驗

六、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實驗教育學生學習歷程填報平臺」說明會交通資訊 如附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