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3 01高二歷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3 01高二歷史"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範圍:歷史(⼆二)第九章~第⼗十⼀一章 本卷共4⾴頁,另附答案卡

出題⽼老師:廖元禎 審題⽼老師:⺩王若萍

⼀一、單選題:(每題1.5分,共60題,90分)

1. 小宇在構思一部電影劇本,故事是描寫近代以來中國工業遭洋人控制的情況。劇中,一位 鄉下青年到大城市謀生,看到洋人的工廠林立,中國人的工廠日減,最後,他進入一家洋 人開設的工廠工作。這個故事的場景應該安排在何時何地?  (A)1850年的廣州  (B)1865年的天津 (C)1890年的福州 (D)1905年的上海。D 2. 從某一時期開始,政府准許百姓興建祠堂祭祖,宗族建祠的活動遂日益興盛。後來,宗祠 已遍及天下,江南地區出現了「族皆有祠」的現象。宗祠與族譜、族田,遂成為宗族的三 大支柱。請問此時期為何?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C 3. 1905年,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後,孫文正式將該會宗旨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同時決定將政治與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也確定革命成功後的國名為「中華民國」。請 問:孫文在哪份刊物上宣示以上理念? (A)新民叢報 (B)民報 (C)革命軍 (D)時務報。 B 4. 小說裡有這樣的情節:幾個年輕人被地方官員逮捕後,一名傳教士進入知府衙門,向知府 表示「傳教的人原本與地方公事無干涉,但這幾個人都是我們教會裡的朋友,立刻把這幾 個人交我帶去。」知府明知這幾個人是指明要捉拿的會黨,不便交給教士帶走,卻又擔心 教士寫信託公使到總理衙門理論,只好將人交給教士。這個故事的背景是: (A)明朝末年 的杭州 (B)清朝初年的北京 (C)清朝末年的上海 (D)民國初年的南京。C 5. 20世紀初期,孫文對一群大學師生演講,提到某地是他革命思想的發源地。他在當地讀書 時,對市政建設留下深刻印象,再將之與其相近僅五十英里的家鄉相比,「外人能在七、 八十年間在荒島上成此偉績,中國以四千年之文明,乃無一地如此,其故安在?」這個地 方是 (A)香港 (B)福州 (C)廣州 (D)臺灣。A 6. 清朝末年,在受到不斷的內憂外患之後,有許多知識分子向朝廷建議要訓練人才。因此在 1862年成立一教育機構,要學生學習外國文字和國際公法,這個機構的規模逐漸擴充,先 後設立算學館、化學館、格致館及醫學館,學生名額也不斷增加,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第一 個具有現代意義的新式專門學校。請問這個教育機構是?  (A)中西學堂  (B)船政學堂  (C)武備學堂 (D)同文館。D 7. 當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已經對外宣戰,並通諭地方要『保守疆土,接濟京師,聯合一氣, 共挽危局。』然而地方當局仍獨自行動,與敵人成立『兩不相擾』的中立協議,形同是獨 立,難怪有人視之為海外叛臣。」這應是在描述何時發生的事?  (A)圍攻太平天國時  (B)英法聯軍時 (C)甲午戰爭時 (D)八國聯軍時。D 8. 有個國家寫信給駐英大使提到:「……我國政府希望我國公民的利益,不因任何強國在其 控制的在華勢力範圍內之排他性待遇而受損害,並希望世界商業保留一個公開市場,消滅 國際摩擦等危機根源。」關於這樣的要求,我們應該要做怎樣的理解?  (A)這個國家是 英國  (B)這是一體均霑原則  (C)這個要求發生在1899年  (D)英國認為權益受損,反對 此要求。C 9. 國際之間透過立約程序,使彼此的商品流通以獲得最大的優待,稱為「最惠待遇」,享有 最惠待遇的國家,稱為「最惠國」。若簽約國給予他國優惠,本身卻未能享有他國給予對 等的優待,則稱「片面最惠國待遇」。請問最早取得中國「片面最惠國待遇」的是哪一個 國家?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日本。A 10. 1846年,中國某地一家飯店開業,因地點相當偏僻,交通不便,初期的經營狀況不佳。19 世紀後期,該飯店卻成了中國最早接受現代事物的場所:1867年,該飯店最早使用煤氣; 1882年安裝電燈,引來許多好奇的人潮;1883年,最早使用自來水。這個飯店應位於何 處?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澳門。B 11. 某人自1870年開始出任全國督撫之首的直隸總督;擁有數萬新式裝備的淮軍,分駐近畿、 江淮;控制江南、金陵、天津兵工廠,晚清的國防、外交全然歸其擘劃。他是? (A)袁世 凱 (B)張之洞 (C)曾國藩 (D)李鴻章。D 12. 澳大利亞人維杜卡曾任《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居住北京達20餘年(1897~1920 年)。他的大量報導、通訊與日記成為研究這一時期中國歷史的重要素材。其中並「不」 包括下列何項資料? (A)火燒圓明園的現場報導 (B)八國聯軍侵華的照片 (C)中華民國 臨時大總統宣誓的照片 (D)袁世凱帝制的相關報導。A 13. 小說描述李蓮英對慈禧太后說的一段話:「老佛爺,奴才認為他們是一群忠義之士而且法 術高明,這奴才在回家時親眼見過,一個個血氣方剛,對洋人非常仇恨,他們恨洋人正如 同老佛爺恨洋人一樣,他們恨洋人壞了老佛爺您的事,恨洋人使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他 們殺二毛子,也殺洋人,自然也殺幫助洋人的人。」請問這件事情的影響為何? (A)五口 通商 (B)公使駐京 (C)門戶開放 (D)外國駐兵。D 14. 有場戰爭的起因為「一面國旗與一位神父」。請問下列有關這場戰爭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一面國旗是指義和團焚燒法國國旗所導致的糾紛  (B)一位神父是因為英國神父在臺灣 被殺  (C)這場戰爭後,中國內河航行權喪失,北京也開始出現大使館  (D)清廷因這次教 訓而改變對外心理,全面西化。C 15. 曾國荃曾奏稱:「近年以來,印度、日本產茶日旺,售價較輕,西商皆爭購洋茶,以致華 商連連折損。據皖南茶商估計,光緒十一、十二兩年,虧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十三 年虧損尤甚,統計虧銀將及百萬兩,不獨商販受累,即皖南山戶茶農亦因之交困。」造成 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為何?  (A)外商在中國口岸設加工廠  (B)中國未納入世界經濟體系  (C)外人長期掌控海關稅務司 (D)列強商業資本主義的擴張。D 16. 某機構成立於晚清的北京,是中國第一個具有現代形式的外交機構。該機構最初設有俄國 股、英國股、法國股、美國股與海防股。然隨著對外事務的增加與繁瑣,下轄組織也越來 越多。這個機構是? (A)軍機處 (B)同文館 (C)外務部 (D)總理衙門。D 17. 甲國派遣特使會晤阿古柏,承認其政權,次年,阿古柏也派親信赴印度,會見甲國總督爭

(2)

彰化縣私⽴立精誠⾼高中103學年度第⼀一學期 ⾼高中⼆二年級 歷史(⼆二) 第⼀一次段考題⺫⽬目卷 取支持。甲國決定向其贈送大批軍火,並允許其在印度招募工匠回喀什設立軍工廠。1870 年,乙國也派人前往喀什會晤阿古柏,承認其政權。在這一時期,甲國仍然是阿古柏的主 要支持者,期望能夠將乙國的擴張阻止在天山以北。請問甲、乙分別是哪兩國?  (A)俄 國、英國 (B)法國、英國 (C)英國、俄國 (D)英國、法國。C 18. 19世紀初期,英商大力推銷本輕利厚的鴉片。清廷雖屢頒禁令,但進口卻有增無減。1787 年,約僅200箱,到1834年竟達4萬餘箱,英國對華貿易遂由入超轉為出超。請問英商大 力輸入鴉片的原因為何? (A)扭轉貿易逆差 (B)購買大量茶葉 (C)瓦解清軍戰力 (D) 使人民染毒癮。A 19. 清末維新變法前,主張變法的人,各自發表其意見。例:嚴復在〈上皇帝萬言書〉請皇帝 「結百姓之心」方法是「親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縱民嵩呼,瞻識共主。」譚嗣同在 《仁學》中說:「君也者,為民辦事者也。事不辦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義也。」綜上所 述,下列說法何較恰當?  (A)兩位都主張變法,反對舊觀念  (B)主張變法者,訴求雖有 不同,但都主張民主政治  (C)嚴復思想較激進,譚嗣同思想較保守  (D)嚴復思想較保 守,譚嗣同思想較激進。C 20.道光十四年(1834),英國派遣第一任商務監督來華,此舉在中英關係史上的意義為何?  (A)使中英關係由衝突逐漸轉為緩和 (B)中英關係從民間接觸變為官方接洽 (C)英國商 人自由來華,與中國各地商人貿易 (D)造成東印度公司壟斷對華貿易特權。B 21. 明初思想家陳獻章,人稱「白沙先生」。治學「貴疑」,重視獨立思考。認為學問繁瑣, 蔽障真理,因而強調「自得」,教人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請問:陳獻章這種內省 方法與下列何人的學術思想相近? (A)周敦頤 (B)程頤 (C)朱熹 (D)陸九淵。D 22. 清代,某一宗教領袖說:「人心太壞,政治腐敗,天下將有大災大難,唯信仰上帝入教者 可以免難。入教之人,無論男女尊貴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請問此宗教領袖 最可能是? (A)青幫的領袖 (B)白蓮教教民 (C)新疆回民領袖 (D)太平天國天王。D 23. 一位讀書人大發豪語:「狀元及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出強寇,凱歌勞旋,獻 捷太廟,其榮無以加。」請問:士人科舉中第的尊榮,遠超過於恢復國家故土的武將,這 主要是哪一個朝代的甚麼政策促成?  (A)唐代:出將入相  (B)宋代:文人政治  (C)元 代:二元政治 (D)明代:宗族制度。B 24.有個戰爭被侵略國稱為「貿易戰爭」。侵略國在討論應否派兵赴亞洲作戰時,一位政治家 表示反對,理由是:「在人類歷史中,我從未見過如此不正義,並故意要使國家蒙受永久 恥辱的戰爭。」但最後這個政治家的意見並未被採納,侵略國希望能藉由這場戰爭使他們 的傳教士和商人從此可以到達一直被禁止的地方。請問關於這場戰爭的敘述何者正確?  (A)這場戰爭是鴉片戰爭 (B)侵略國是俄國 (C)這場戰爭後商人和傳教士可以去任何之前 被禁止的地方 (D)這場戰爭使得臺灣再度出現外國人士的身影。A 25.文人賴雨若回想一場激烈的戰役,寫下:「南陲陸戰未停烽,海上旋聞警報重;煙鎖基隆 橫艦艇,砲轟淡水伏魚龍。」請問:該詩句所指之事為何?  (A)鴉片戰爭  (B)牡丹社事 件 (C)中法戰爭 (D)甲午戰爭。C 26.這些人在地方上具有影響力,雖不能直接插手地方行政,但地方官員常要和他們共商公共 事務,他們也代表民間向官府表達意見。此外,他們常組織百姓,訂定行為規範,要大家 共同遵守,官府並容許他們依此賞罰百姓。這些人最可能是:  (A)周代的貴族  (B)漢代 的游俠 (C)魏晉的門閥 (D)明清的士紳。D 27.李大釧認為:「中國自滿清道、咸海禁大開之日,就有受些歐化洗禮的兩個大黨(組織)產 生,一是甲,一是乙。甲的成績是戊戌變法,乙的功業是辛亥革命。他們都自有他們的價 值。」關於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甲是廣學會 (B)甲是強學會 (C)乙是興中會 (D) 乙是華興會。B 28.1816年,英王喬治三世派遣阿美士德(Amherst)出使中國,卻與清朝發生「禮節之爭」。 清朝要求英使依「天朝定制」,覲見皇帝時行「三跪九叩頭禮」,英使以跪叩禮「有傷英 國尊嚴」,堅持僅行「免冠俯首」。雙方爭持不下,最後英使遭逐出,不顧而去。此一 「禮節之爭」的歷史意涵為何?  (A)新帝國主義與反殖民主義的對抗  (B)天下秩序觀與 主權國家觀的衝突  (C)海權思想與傳統陸權觀念的對立  (D)工業資本主義與農業文化的 矛盾。B 29.19世紀末年,西方國家的幾家報紙對中國局勢做了些評論,倫敦報紙報導說:「德在中國 佔地,舟山群島宜屬英。」巴黎的報紙則認為:「德取膠州,理所當然,因德曾幫中國以 拒日本。」聖彼得堡的新聞界表示:「德既取膠,俄、法、英宜各佔一地,免諸大國在東 方有輕重之分。」另一方面,紐約報紙的社論卻指出:「東方之事,與我毫無相干,若美 國人不受害,美即不聞問。」以上這些意見,都是針對哪一個主題?  (A)庚子動亂  (B) 瓜分之禍 (C)干涉還遼 (D)台澎割讓。B 30.清朝在平定「某內亂」時,為了籌措軍費,在重要陸地、水路設立關卡,向過往商旅徵收 貨物稅,稅則約「值百抽一」。平定「某內亂」後,此種徵收稅目卻未停徵。請問「某內 亂」是指? (A)白蓮教之亂 (B)捻亂 (C)太平天國 (D)新疆回變。C 31. 《天朝田畝制度》記載:「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分多, 人寡則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 使。」請問此一制度與現今哪一種制度有相同的理想? (A)社會主義 (B)資本主義 (C) 集權主義 (D)國家主義。A 32. 東京朝日新聞曾有段評論:「此等內閣組織,真各國所無有。……清國政府內亦有外間不 可想像之情形,然此次新發表之官制,不免聲大而實小矣。」上文是對清廷哪一項改革的 譏評?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庚子新政 (D)立憲運動。D 33.「中國盛世,無不奄有西北,及其衰也,先捐西北,以保東南,國勢沒弱,以至滅亡。」 「重新疆所以保蒙古,保蒙古所以衛京師。」「俄人擴境日廣,由西而東餘里,與我北境 相連,僅中段有蒙部為之遮閡。徙薪宜遠,曲突宜先,尤不可不預為綢繆。」「欲杜俄人 狡謀,必先定回部。」從以上這些話,可以推斷這應該是誰的見解?  (A)李鴻章  (B)左 宗棠 (C)劉銘傳 (D)袁世凱。B 34.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東來傳教,由於思想差異性極大,因此傳教過程中出現一些衝突。以 第 ⾴頁2

(3)

下關於西方傳教士東來哪一項陳述是正確的? (A)明末進入中國傳教的教士,乃是新教中 的喀爾文教派  (B)其中在清朝乾隆時期因為介入皇儲之爭而禁教  (C)他們的傳播一本羅 馬教宗訓斥,堅持中國信徒不得祭祖  (D)西學的傳入傳教士可說是近代中國科學教育的 先驅。D 35.宋元以後盛行的新宗族,具有下列何種功能與特色?  (A)戰亂時聚族自保,平時參與政 治,發展成世家大族  (B)家族傳承累世經學,形成累世公卿  (C)利用恩蔭制度,發揮政 治功能 (D)宋時發展出的新宗族,其社會性功能大於政治性功能。D 36.這個時代思想解放,趨向放任、自由,大半士人淪為「狂禪」,提倡「酒色財氣不礙菩提 路」的論點,把傳統社會道德藩籬衝破了。上述情況出現在中國史上的哪一個時代? (A) 唐末 (B)南宋末年 (C)明末 (D)清初。C 37.錢公輔《義田記》載:「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 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其出納焉……以其所 入,給其所聚,沛然有餘而無窮。仕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其給。此其大較 也。」請問:這是哪一位北宋大儒的義行? (A)范仲淹 (B)歐陽修 (C)蘇洵 (D)王安 石。A 38.在鵝湖召開的一場中國哲學大辯論中,甲乙兩位大師分別針對心性之學提出不同的見解: 甲認為「在堯舜之前有何書可讀呢?凡事只要明心見性即可」。乙則說:「我強調格物致 知的精神,而讀書便是最基本的方式」。請問下列相關敘述何者為是? (A)這場辯論發生 於南宋時期 (B)乙是王陽明 (C)明清科舉的走向偏向甲的求道方法 (D)甲是朱熹。A 39.某課堂上,師生們針對宇宙人生的道理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後,老師下一個結論:「天 理不僅是天地萬物的根本,也是人類天性的本源,聖人根據天理制定倫理規範,建立有秩 序的社會。」請問這位老師在教授的科目可能是? (A)宋明理學 (B)清代考據學 (C)古 希臘倫理學 (D)當代西方哲學。D 40.梁啟超指出某一時代學風的特色說:「凡立一義必憑證據,無證據而以臆度者,在所必 擯」、「隱匿證據或曲解證據,皆認為不德」,「最喜羅列事實之同類者,為比較的研 究,而求得其公則」等。請問此學術是? (A)漢代經學 (B)宋代朱子學 (C)明代陽明學  (D)清代考據學。D 41. 明代著名的短篇筆記小說有馮夢龍採輯宋元話本而成的「三言」、凌濛初創作的「二 拍」,他們的作品反映了明代基層庶民的恩怨情仇與生活百態。請問:下列哪一事蹟可能 出現在「三言二拍」的內容中? (A)玄奘取經故事 (B)商人地位提高 (C)門閥世族社會  (D)迷信讖緯之說。B 42.在南宋的臨安城內,可以看到何種景象?  (A)藝人演唱崑曲<竇娥冤>  (B)到教堂作禮 拜的天主教徒 (C)店家老闆拿著白銀與客人結帳 (D)藝人在勾欄演唱。D 43.宋代科舉錄取人數相較於唐代大量增加,科舉考試的競爭仍然激烈,其主要原因為何?  (A)考試通過者,不必如唐朝一般須再經過吏部考核方能為官  (B)政府設立「商籍」,以 致科考的商人子弟變多  (C)宋代皇室以「恩蔭」方式,特准大臣子弟為官,減少了應試 名額,因此競爭激烈  (D)商人捐官風氣大開,平民無力捐錢者,只好更努力於科考,因 此競爭激烈。A 44.天津曾是宋朝與外族對峙的邊界,元代時因海運發達,開始建立天妃宮,到清代改稱天后 宮,香火鼎盛。城中還有幾座天主堂,屢次毀於民教衝突。請問天津在清朝哪一事件中受 創尤深? (A)英法聯軍 (B)義和團拳亂 (C)甲午戰爭 (D)川楚教亂。B 45.他被侵略中國的列強認為是可以信賴的人。他曾依靠日本顧問來訓練他的軍隊,他同英國 駐華公使朱爾典建立了密切的聯繫。他在直隸總督任內最後幾年中已使自己成為提倡新政 的積極帶頭人。但他同時也是參與戊戌政變後,手上卻沾著維新志士鮮血的軍閥。請問: 他是誰? (A)康有為 (B)梁啟超 (C)譚嗣同 (D)袁世凱。D 46.宋代城市的規模、機能與城市生活型態,有延續前代而發展,也有因應新情勢而變革。下 列選項中,何者為宋代與唐代不同的具體現象?  (A)城市商業繁榮,商幫勢力興起  (B) 官府維持夜禁,但准許延長營業時間  (C)茶館酒樓林立,說書、演戲等娛樂盛行  (D)士 大夫與庶民生活方式差異日趨擴大。C 47.辛亥革命前,發生「保路風潮」其原因為何:  (A)反對清廷讓外國人修建鐵路  (B)清廷 鐵路國有政策,民間蒙受巨大損害  (C)反對清廷的「皇族內閣」  (D)清廷以修建鐵路為 名,苛徵重稅,引起人民不滿。B 48.從宋朝開始,有一些人以說故事為業,居住在城市中。他們說故事的技巧高明,講述事情 的經過曲折生動,描述人物的感情感人肺腑,受到聽眾的喜愛。請問:他們說故事用的腳 本稱為? (A)話本 (B)傳奇 (C)小說 (D)雜劇。A 49.「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沈。」是誰的詩句?「支離事業」指何而言? (A)周敦 頤,佛老學說 (B)張載,為萬世開太平 (C)朱熹,四書集注 (D)陸九淵,讀書窮理。D 50.「共和政體,為歷史上之產物,必其人民具若干種之資格,乃能實行,而不然者,強欲效 顰,徒增擾亂。」;「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開之,而但恃革命以開之……,公理之 未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以上兩段觀點是清末熱門時事,應 是: (A)瓜分危機重挫革命派 (B)立憲與革命的妥協 (C)革命派與立憲派論戰 (D)保 守派與立憲派。C 51. 某生向圖書館借閱《利瑪竇中國札記》、《蘇州府志》、《唐伯虎集》三種書籍,計畫寫 一篇小論文。下列何者最可能是這篇論文的主題?  (A)<唐代蘇州的風俗>  (B)<元代 的海外貿易> (C)<明清江南的文人生活> (D)<晚清西學的輸入>。C 52.下面哪一項不是辛亥革命發生在武昌的原因? (A)因湖北是清政府所辦新式學堂中具有規 模的省分,也同時孕育了革命人才的搖籃  (B)武漢三鎮居全國之中心,形勢險要  (C)因 前面多次革命起義於南方都失敗,記取前車之鑑  (D)國父堅持在此發動革命,因較易取 得國際的奧援。D 53.有位考生方于因為缺脣(兔脣),所以連應十餘次科考,終不得舉。有司議:「于雖有才, 但不可與缺脣人科名,使四夷所聞,謂中原鮮士。」上文所述是基於以下哪一種考試任官 制度所產生的結果?  (A)實行鎖院、糊名、謄錄的防弊措施  (B)建立鄉試、會試、殿試

(4)

彰化縣私⽴立精誠⾼高中103學年度第⼀一學期 ⾼高中⼆二年級 歷史(⼆二) 第⼀一次段考題⺫⽬目卷 三階段考試制度,目的在增加其公平性  (C)增加考試分科,加速社會上下階層的流動  (D)以身、言、書、判,作為吏部銓敘任官的標準。D 54.元朝末年,國政日非,連年荒歉,民不聊生,韓山童倡言自己是神佛下凡,以救世主自居, 密謀起兵。其後謀洩被殺,其子韓林兒被部眾擁立為帝,宣布起義,以紅巾裹頸,稱為紅 巾軍。請問韓山童是利用哪一宗教起義? (A)白蓮教 (B)太平道 (C)五斗米道 (D)羅 教。A 55.以下哪些時期的學風以「經世致用」為主流? 甲、唐;乙、宋;丙、元;丁、明初;戊、 明末;己、清中葉;庚、晚清 (A)甲乙己 (B)丙丁庚 (C)乙戊庚 (D)乙丁戊。C 56.有一位歐洲傳教士於1583年抵達澳門,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學習漢語和中國的禮節習俗, 以博得中國人尤其是官員們的信任。他身穿佛教僧侶的服飾,認為這樣能夠博得人們的好 感,而且他也覺得這與天主教神父的裝束相差不大。請問:下列有關這位傳教士訪華的時 間,何者正確?  (A)他來華時已是崇禎皇帝在位期間  (B)他來華時西方尚未發生宗教改 革 (C)他來華之時,葡萄牙已占有澳門 (D)他來華之時,荷蘭人已占領大員。C 57.一位大學者的詩:「聞道西園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臨。千芭萬蕊爭紅紫,誰識乾坤造化 心。」他要從春意盎然中體會「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識仁」。 這種把自然與人心結合加以論述的學問應是: (A)漢代經學 (B)唐代佛學 (C)宋代理學  (D)清代考據學。C 58.右圖為清末的對外通商港埠圖,請問是下列哪一場戰 爭導致這些口岸被迫對外開放通商 (A)鴉片戰爭 (B) 英法聯軍 (C)中法戰爭 (D)八國聯軍。B 59.梁啟超在上海主編《時務報》,極力鼓吹變法;嚴復 在天津創辦《國聞報》,分掌南北輿論。影響所及, 各省學會、報刊紛紛成立,蔚為一時風尚。且嚴復翻 譯赫胥黎的《天演論》,闡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優勝劣敗」的觀念。請問當時的時代背景為何?  (A) 鴉片戰爭之失敗  (B)英法聯軍入京  (C)北洋艦隊覆 沒 (D)八國聯軍入京。C 60.賈伯斯是某個時期的中國外商。那時他只有每年五月 至十月才可至中國的某個城市,其餘時間只准在澳門 居住或停泊。就算是到了那個城市,他也只能住「夷 館」內,不可以進城,不可以帶家眷,就連到花園散 步,都必須要有翻譯隨行,而且翻譯必須要負起責任。 請問此一制度是從哪一個中國皇帝任內開始的? (A)崇禎 (B)順治 (C)乾隆 (D)光緒。 C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2分,共5題,10分)

61. 甲午戰爭後,列強開始租借港灣,劃分勢力範圍。請問下列相對國家與港灣或勢力範圍 何者正確? (A)法:膠州灣 (B)英:長江流域 (C)美:河北 (D)俄:廣州灣 (E)日 本:福建。BEBCD 62. 1842年,英國艦隊抵達南京城下,欽差大臣耆英被迫簽訂《南京條約》,成為近代中國 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翌年,中英又簽訂《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為續約。請問 此時英國取得哪些特權?  (A)協定關稅  (B)在北京駐軍  (C)互派公使駐京  (D)領事 裁判權 (E)內河航行權。AD 63. 宋明理學的義理之爭是清初樸學興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謂的「義理之爭」,所指為 何?  (A)尊德性與道問學之爭  (B)四書與五經之爭  (C)北宋五子與南宋朱陸之爭  (D)格物致知與致良知之爭 (E)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之爭。ADE 64. 一位北宋汴京的商人,他可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A)坊門早開晚關,營業時間受到限 制 (B)喜歡到瓦子看雜劇「竇娥冤」的表演 (C)使用「會子」與人做買賣 (D)以看小 說、聽戲曲為休閒活動 (E)逛夜市吃路邊攤,視為人生一大享受。DE 65. 附圖為清朝中葉後國內陸續發生民變的分布圖,幾位同學上台依起事點寫下民變的名稱, 老師說有兩位同學寫錯了,請問是哪兩位? (A)小柯:甲是白蓮教之亂 (B)小勝:乙是 回變 (C)小哲:丙是太平天國 (D)小文:丁是苗亂 (E)小英:戊是捻亂。AB 第 ⾴頁4

⼄乙

(5)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每題1.5分,共60題,90分)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2分,共5題,10分)

1 D 11 D 21 D 31 A 41 B 51 C 2 C 12 A 22 D 32 D 42 D 52 D 3 B 13 D 23 B 33 B 43 A 53 D 4 C 14 C 24 A 34 D 44 B 54 A 5 A 15 D 25 C 35 D 45 D 55 C 6 D 16 D 26 D 36 C 46 C 56 C 7 D 17 C 27 B 37 A 47 B 57 C 8 C 18 A 28 B 38 A 48 A 58 B 9 A 19 C 29 B 39 A 49 D 59 C 10 B 20 B 30 C 40 D 50 C 60 C 61 BE 62 AD 63 ADE 64 DE 65 AB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基督教此時早已是羅馬的國教,在東歐地區中可 以說是最有組織與影響力的宗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

基督教此時早已是羅馬的國教,在東歐地區中可 以說是最有組織與影響力的宗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

新界 新界 鄉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內戰發生於⻄元 1425 年,瓦希里二世(Vasily

內戰發生於⻄元 1425 年,瓦希里二世(Vasily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然而另一方面,蒙古人的統治,相對其他文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