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社會中學習生存──《學校沒有教的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在社會中學習生存──《學校沒有教的事》"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卷三 . 47. 在社會中學習生存 ──《學校沒有教的事》 創經系 黃 琦. 除了家庭教育外,學校教育在人生中亦佔有一席重要的位置。我們若要健康 地成長,父母的悉心照料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師長的教導、同窗的陪伴同樣是不 可或缺的。可以說,在現今社會裡,在學校學習知識,儼然已成為天經地義的事 情。但請細心想想:每位遵循傳統教育體制而取得畢業證書的學子,真的畢業了 嗎? 學習知識無疑是我們最初進入學校的目的。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甚 至上研究所,我們都遵照著國家體制接受正規教育。為了滿足社會的期許,為了 回應父母的期待,我們不知經歷了多少次學校的測驗和考試。為了在學校取得亮 眼的分數,即使是貧困的學子亦甘願上補習班支付高昂的補習費用,更不消說含 著金銀湯匙出生的小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早就成為無人否認的社會 現實。在大眾看來,明星大學的文憑不止是終身飯票,更是精英階層的入場券。 學子們非高學歷不取,把學校成績視為論高低、拼輸贏的唯一準則。他們僵硬地、 木訥地面對著案頭堆積如山的課本和講義,早已變質為一部部的考試機器。這些 刻板、固執、閉塞的觀念,到底扼殺了多少原本充滿創意的腦袋! 儘管如此,進入學校學習卻是必要的!學校的基礎教育,不止傳授我們各各 種基本的理論知識,也告訴我們什麼是禮儀規範、什麼是社會準則。這些學習, 為我們往後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人士鋪好了道路。只是,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 發現,學校灌輸我們豐富的知識,雖然幫助我們掙脫了無知的束縛,卻不曾讓我 們明白許多進入社會後所需要明白的道理。 《學校沒有教的事》這本書提到「方圓處世」和「老二原則」這兩個觀念。 「方圓處世」是指做人要能屈能伸,處事要以退為進;而「老二原則」則表述「樹 大總招風」、「槍打出頭鳥」的道理。合起來看,這兩個觀念提醒我們:處事圓 滑、虛心待人、聆聽意見、接受批評才能穩立於社會的泥沼。記得當初選擇離開 正規學制,在外地進入職場的我,便因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而屢屢吃虧。當時我 的工作屬於服務業。在任職的初期,我尚能保存著年輕人那份天不怕、地不怕的 輕狂和衝動;然而,隨著主管和客戶每天洶湧而來的施壓,我有稜有角的個性便 逐漸被消磨、侵蝕。一次又一次的受挫、屈辱、讓我開始變得圓融,處事亦不再 093.

(2) 中興大學「大學國文」閱讀心得作品集. 毛躁激進,工作才因此得以維持。此外,書中有關「投其所好」、「人際關係的 手腕運用」等觀念,更暗合我當時與主管、同事之間的應對進退的經驗。這些社 會歷練,全都是學校不曾教過的。假若那時我有幸接觸本書,我想我之前在職場 上的待人處事當較順暢和諧,而不是慌亂地四處碰撞了。 張忠謀在接受《遠見雜誌》訪問時曾說:「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的興趣、好 奇心。為什麼叫『畢業典禮』?我覺得這是不對的名詞,為什麼不能叫『開始典 禮』?所謂畢業,就是學習的開始,學校真正培養的,是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這番言論與本書最後一章提及的「終身學習」觀念不謀而合。這對從學校教育體 制走入社會,又重新回到學校的我來說,確實有比別人更深刻的感受。本書促使 我思考:真正的學習不在於被動的吸收,而是源自自身的態度及行動力。無論身 處學校還是社會,是年輕還是老邁,只要你願意,在學習的路途上絕對沒有「遲」 這回事。現在,由於《學校沒有教的事》這本書的點醒,我已把汲取新知識設定 為人生目標──我不僅鞭策自己每晚睡前反省當日之所為,更叫自己保持警覺 性,要懂得從經驗中汲取教訓、從失敗中學習成長。只要「願意」,每個地方都 是學校,每個人都能成為你的老師!. 094.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校管理層有責任了解和監察 教師選取或編訂 的 教材的內容和質素 ,並要考慮到教材是否切

§  透過與教育局及⼤大專院校顧問合作,共同發展、試⾏行及驗

 假如學校有特殊的校本需要,校董會/法團校董 會可考慮聘用現職或中斷服務不超逾一年 (過剩教 師不受此限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有關學生參與全方位學習活動的安全事宜,學校須參考教育局相

在二零一二至一三學年,共有 82,165 名來自 924 所學校的學生參加了戶 外教育營計劃,當中包括 31,365 名來自 387 所中學的學生及 50,800 名來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