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西醫知識在近代中國的傳播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西醫知識在近代中國的傳播"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史 耘 第 】I 期 加U6軍I2月

識在近代 中國的傳播

——以 《

彙編 》

(1肝

6-18兜

)為

討論中心

皮 國 立

*

、前

明末清初 ;隨著西醫洋傳教士紛紛來華,一些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如:天文 、 數學 、解剖醫學等知識

,也

藉 由傳教士之手傳入 中國 。這一過程雖然重要

,但

其 結果卻未造成對中國醫學理論的重大影響 。在鴉片戰爭之前,西醫傳播除了受 「禁 教 」的影響外

,僅

剩的一些醫療行為也只受到皇室的重視

,民

間的交流可謂少之 又少 。直到

184U年

之後 ,隨著西方政治 、經濟 、文化與科學等新知相繼傳入中國 後

,西

方醫學才真正對中國醫學投入了一些化學效應

,使

得後來一個世紀裡的中 醫界興起一連 串的改革運動 。 我們若將當時的 「西醫知識 」當作┬種 思想概念來解釋的話

,那

麼這對當時 的 中國人來說這些知識無疑是一項全新的概念 。本文擬探討當時西醫在 中國流傳 的新知識

,這

些知識有別於以往 中國一般人的認知範 圍 。到底是什麼醫學上的新 知識與概念打進 了中國傳統醫學的領域 內

,並

滲入改革者︳與一般 中國醫生的思想 體系中呢

2?欲

解答這個問題

,則

必須對當時流行的西醫知識作一番瞭解

,這

是一 個複雜的問題 ,因為這整個過程是漫長的 、多方向的 。當時西方醫學至少透過建 立醫院 、開辦醫學校 、吸引留學生 、翻譯出版醫學書刊與建立西藥房 、藥廠等五 種方式來建立 自己在 中國的地位3。不過

,我

們若站在 中國本身傳統醫學的發展脈 中 國立 台灣 師範 大學歷 史所博 士 生 。 I有 關時人對 中西醫之 長處與短 處 的言論 ,可參考 鄭觀 應 ,〈醫道 〉,《盛世 危 言 》(台北 :中 華雜誌社 ,1965年)卷九 ,頁∞-23。 2可 參考拙 著,〈當 中醫臟 腑 生理 遇上 西醫解剖形 質一 唐 宗海 (1851-1渺

7)的

中西醫折 哀 身娃 挽析論 〉(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刉“ 年6月)。 〕 史蘭華主編,《中國傳統醫學史》(北:新華書店 ,1992年初版 ),頁3U3-3U7。

(2)

84 }堂 國 立 絡下 來探討 的話

,我

們 將會 發現

,除

了透 過翻譯出版 醫學 書刊這 一項影 響外

,其

餘都與後 來 中醫學 內部所 產生的 「變革 」甚少有直接的關係4。以 中國人對西 醫知 識傳 入 的 「回應 」而論 ,中醫們所 闡述 的醫理可說是 中醫學界 最典型的首 波 「中 體西 用 」思想 的展現

s,而

他們 對西醫知 識的瞭解很顯然的是透過 了當時翻 譯出版 的醫學 書刊

,甚

至是 報章雜誌 。據統計

,從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至辛 亥革命 之前 , 約有一百餘種 外 國人翻譯的西洋醫書在 中國流傳‘

;而

晚清翻譯西 書的機構

,更

有 八十 四所 之 多7。所以

,對

當時這些在 報刊 、書本上所載知識的瞭解

,就

成 了釐清 當時西 醫 思想體 系的一項重要 問題 。本文就以當時一本重要的科學雜誌一 格至彙 編 》

(勸

ε(功9KθJθ岊jθ

εMagazjKθ

)8(以

下簡稱 《彙編 》

)為

,來

粗略探討 當 時西 醫知識在 中國流傳的 內涵 與水 平 。本 文主 旨並不在一一討 論其對 中國造 成的 影 響乃至於 結 果為何 ,而是希 望透 過 內容分析 來瞭解西醫知 識可能促使 國人怎麼 樣來 轉 化傳統 醫學 的 思考模 式

,這

個 方 向在何處

?而

為 了釐 清此 一時期西醫 思想 傳播 的 內涵

,在

《彙編 》之前 的合信 醫書

,與

其 內容也 多有相 關

,所

以 本 文也將 略加進行探討 、比較 ,以期能更貼近歷 史事實 。 這裡 要加 以解說 的是,當時 中西融合派的醫家們並未直接與 西醫診所有過直接 的交流與接 觸;而中國當時接 受西方醫學教 育的人諸如黃 寬 、金韻梅 等人也未再 中醫界內一展長 才 。最 後 ,在當時的西醫藥房與 藥廠 ,設備 簡陋,應該未能發揮 重大的影響 。詳 見 《中國傳統醫學 史》,同前 引書 ,頁3U7。 可參考 薛化 元,《晚清 「中體 西用」思想論 (I86I-l9UU)》(台北 :稻鄉 出版社 ,I99I年9月 初版)。 而對於 「娃 」與 「用」的問述 ,學者們 豐富的研 究成果相 當值得我們參考 。如:江 榮祖言:「近 人常將道 器分割 ,安則道 器非二元,乃一元之 兩面 。朱熹言理 器已開明此理 。 章學誠言之尤明,為道 器之不可分猶如影之與行 。晚清學者對此並無新 意 ,持變法論者亦如 是 。」詳 見氏著,〈晚清變法思想析論 〉,《近代 中國思想人物論一晚清思想》(台北 :時報 文 化 出版 事業有限公 司,19SU年6月),頁91。又如工 爾敏所言:「體 用二字連 用 ,單就其本 身立義 ,所謂 「體 」當指 一事物之本 質 ,所謂 「用」當是指 一事物之功能 。但 中國字詞 的沿 用 ,其涵義常不限於 一種狹 窄的定義,而多是引伸若干不同的新 意 旨 。」詳 見氏著 《晚清政 治思想史論 》(台北:台灣商務 印書館股份有限公 司,I995年2月),頁5I。李澤厚 則認 為, 此思想所 帶來的轉 變既不是全盤繼承傳統,也不是全盤拋 棄傳統 。而是在新的社 會存在 的本 體基礎上,用新的本娃 意識 來對傳統校澱 或文化心理結構 進行滲透 ,從而造成文化基 因的轉 變 。詳 見氏著,《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台北 :三民書局

,19%年

9月),頁3“。 史蘭華主編 ,《中國傳統 醫學 史》,同前引書,頁 3U6。 陳永生 、張蘇 萌,〈晚清 西學文獻翻譯的特點及 出版機構 〉,《中華醫史雜誌 》η 卷2期(北 京:中華醫學 會,19。7年4月),頁8U。 8這個英文名稱是光緒二年

(18%)發

刊時訂立的,但於隔年則改稱 乃εC乃9刀εθ&。θ刀〞′εa刀 J●砳幼J月a′Magazo刀ε.

(3)

為 言寸論 中 ′也

二 、早期 西醫知識傳播典型一合信 醫書的影 響

欲討論 《彙編 》中的西醫知識

,則

必須先將其前期的西醫知識作一番交代 。

在 《彙編 》發行之前的二十多年,就已經有英國醫生 一合信(Be〢am㏑

HUbSUnM.B,

M.R.C.S,1816一

1893)所

著的醫書在中國廣傳西醫知識 ,並在中國醫界興起一陣 風潮 。《全體新論 》在

1851年

出版時

,就

馬上再版了數次 ,並曾在 日本出版

;廣

9、

更出現盜印版

,可

見其風行的程度’。因為有這樣的先例

,所

以在 《

彙編》中才

有 不少 的篇幅 是討 論西醫 的知 識 。也正 因為合信所編輯 的醫書起 了一個知識啟蒙 的作 用

,所

以 才能 讓西 醫知識源源 不絕 的灌 入 國人 的 思想體 系 中 。這幾本醫 書的 影 響 力連合信 自己都曾說 :「中土士 大夫皆知 為有 用 之書 」

m,而

《彙 編 》中也載 道 :「合信 氏所譯 醫書 ,印行約 二十年 ,中國醫士幾將加 置一編

,奉

為圭臬 」

H,

足見其影響 之廣 大 。 對於在 中國傳播西醫知識

,合

信 醫師早知不易

,他

曾說 : 欲 將 西 國醫法 流傳 中土

,大

是難 事 。益 華人偏信 本 國古 書 ,西國醫理 非所 習聞

,每

多不信

,此

一難也 。泰 西所 用 藥品

,各

國 皆同 ,中土未能通行 , 此二難 也 。西國醫書未經翻 譯唐 文 ,中土人不能遍讀

,此

三難也 。中一 醫 學 官吏不加考 察

,人

皆墨 守古法 ,不知 集思廣 益

,此

四難也I2。 這樣 的觀 察

,足

見合信 醫 師對 中國醫學界 的觀察細微

,並

富有其 獨到的見解 ,中 國人本 身 囿於 根深蒂 固的醫療觀念

,很

難讓他們再 接受新的西 醫學 知識 。而 合信 醫 師對 當時 中醫學 的缺點也有一番瞭解,在合信與中國友人陳修堂合作完成的 《全 體 新論 》中就說 到 :「予來粵有年 ,施醫之暇時習華文 ,每見 中土醫書所載骨 肉臟 腑筋絡

,多

不知其體 用

,輒

為掩卷歎惜 」

;又

說 「然以 中華大 國

,能

者 固不 乏人 。 而庸醫碌碌 ,唯利是 圖者亦指不勝屈

,深

為惜 之 。」13從合信 的觀察 中可以 知道 , ° 陳勝 崑,《陳勝 崑醫師全集 .近代醫學在 中國》(台北:橘井文化事業公司 ,1992年版 ),頁 2U。 ︳° 合信 ,《西醫略論 》(江蘇 :上海仁濟 醫館藏校 ,咸豐七年刊)序言 ,頁2。 Ⅱ 〈論 《新譯 西藥略釋 》〉,頀棄編》(光緒二年九月)第1冊,頁刉5-216。 12合 ,〈醫理雜述 〉,《內科新說 》(江蘇 :上海仁濟醫館藏校 ,咸豐八年刊

)卷

上,頁6。 怡 合信,《全體新論 》,〈叢書集成新編 〉,第η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19田年版),頁192。

(4)

36皮

國 立 而庸醫碌碌 ,唯利是圖者亦指不勝屈 ,深為惜之 。」怡從合信的觀察 中可以知道 , 在他的標準 中 ,中國醫生是 「不及格 」的

,不

知人體構造 ,且大部分都是 「為五 斗米折腰 」的庸醫 。 考究合信在其著作 中談到當時中國醫藥的缺失

,尚

有以下數端 。其一 ,中國 醫書記載病名的方式雜亂無章

,而

且名實不符 。其二 ,中醫秤藥的度 、量 、衡不 及西醫的儀器精密 。三 ,中藥學知識大多是古代傳下來的

,不

可全然相信

;而

且 「市販藥材 ,以偽亂真更多 。陳朽霉蛀

,毫

無功力 ,雖多服亦未必取效 」∥;四、 中國士人多熱衷功名

,而

醫師則無考試測試之管道

,醫

士只重科舉

,不

重醫術之 修養

,故

其業不精 。還有一點是他對當時中國醫療環境的批評 ,所謂 :「待醫士如 賤工

,疾

病時則又倚之太切

,責

之太厚 。服藥偶效 ,則日此神醫也

;一

服不應 , 則 日此醫者之過也 。因此醫者虛偽巧飾 ,心愈勞而術愈拙 。羅列十數味平淡無功 力之藥

,遇

病輒投 ,以期無咎 。」b更有細膩之觀察 日 :「醫書汗牛充棟

,半

屬耳 聞臆斷 ,未可依據 」比°可見 ,他認為許多中國醫書的內容為臆斷之詞,是不可信 、 不科學的 。而醫生下藥時無定見 ,只好亂槍打鳥

,僥

倖求生

!當

,這

些帶有主 觀的批評雖然是基於部分的事實

,但

在行之有千年之久的中國醫學體系下

,這

種 批評似乎顯得特別深刻而尖銳 。 考 《全體新論 》三十九篇 中所論

,大

多屬於對人體生理解剖學知識的闡述 , 內容相當豐富 。最重要的則是哈維(WⅡliamHarvey,159B_16卸)的血液循環學說 , 以及用顯微鏡觀察到的肌 肉組織與人腦構造等知識 。例如在 〈血脈運行論 〉中寫 道 :「前兩百年

,西

國醫士尚未知脈管

:迴

管之理 。有哈斐醫生者

,致

知格物 、慧 悟絕倫

,每

割死人

,輒

將心房迴管 、脈管 口各門互相比驗

,遂

悟其理 。」η其 中有 一端值得指出的是合信醫書的編譯也用了相當多的中醫學理論 ,例如 :「小腸為受 盛之官 ,化物出焉 」;或是 「《素問》日 :『肝者 ,將軍之官 ,謀慮出焉 』」︳8。 這些 中醫學的觀念倒非合信醫師想從事中西融合的工作

,而

是礙於翻譯的困難與解說 13合 信,《全娃新論》,〈叢書集成新編 〉,第η 冊(台:新文豐出版社 ,1984年 ),頁(92。 I4《 內科新說》,同前引書,例,頁-2。 !5《 內科新說》,同前引書,頁】。 1‘ 《西醫略論》,同前引書,「序言」,頁I。 ︳’ 《全娃新論》,同前引書,頁294。 怡 《全娃新論》,向前引書,頁2Ⅱ

(5)

西醫知設在近代中國的傳播——以 《格至彙編》(18%-18呢)為討論中也

39

醫理 的 方便所 致 。 《西 醫略論 》與 《內科新說 》是合信 另兩本介紹西 醫學 的專書

,基

本上後 書 是前書的延 伸

;而

前書 「詳於外証

,略

於 內証 」

,後

書則以介紹西 醫 內科學為 主 。 這 兩本 書大部 分都有介紹 到臟腑 與疾病的知 識

,兼

述診斷與 用藥 的 方法 。這 些書 並不完全是合信一人之創見 ,他自己曾說 :「選泰西各 國醫學 ,歷經考驗有據

,可

與 中國參互並用者 ,譯述成書 。」I’ 所以

,合

信醫 師的著作 除 了有個 人 的論述外 , 也 可以顯 示出 當時西 方醫學 的一般 水平 。他一 方面介紹 了歐洲醫學發展 的概 況 與 新知 ,一方面也 點出 了中醫學發展的 盲點 :「西 國准割驗死者 ,凡老人 院 、癲狂 院 、 聾啞 等 院

,遇

有死 者無所歸

,許

醫局剖割以 教生徒驗畢

,復

令仵 作殮 葬如 法

,故

西醫皆 明臟 腑血脈 之奧 。華人 習醫無此一事

,雖

數十 年老醫

,不

知臟腑何 形

,遇

奇 險不治之症 ,終亦不 明病源何在 ,此不精 之故 。」

m這

是 對當時 中醫解 剖學 落後 的批判 ,而同時代 的傳教士醫生嘉約翰 (J.Kerr)與麥高恩

(D.J.Maegowan)等

人 , 就 已經 相繼 介紹 解剖學 的知識或技 術到 中國來 ,足見解 剖學 一 門的確是在 中國醫 界較 為缺 乏 ,甚至是西醫認為較為落後的知識2I。 而據學 者統計 ,在十九世紀結束 前

,將

近 有 二十部 解剖生理學 的專書 問世 。而早期的解 剖生理學

,大

多以解 剖學 為主

,而

且都是 附於醫學類 的書籍 之 中 ,合信 醫書也屬於此一範 圍 ,直到 18跖年 才有第 一部 獨立的生理學 專門譯著 一 《身理啟蒙 》問世22。 故於翻 閱合信 醫書時就 可以發現

,一

些臟腑 生理與解剖知 識實為論述疾病時的重要依據 之一 。 對疾 病 的診斷與 治療

,是

西 醫有別於 當時 中醫的特 色之一 。首 先

,是

以西 方 之科學眼光來觀察病 態

,而

非用陰陽 、表裡 、寒熱

,虛

實的 中醫 「八綱辨証 法 」。 例如在 〈瘤論 〉中說到 :「瘤類甚 多

,其

生無定處 ,無定形 。其大小 多寡 無定 限 , 其 中藏 蓄無定物 ……或 附皮 、或 附 肉 、或附骨 ,故日無定處也 。」劣這 完全是以實 際 「觀察 」得知

,而

非用任何 一個絕 對的觀點來貫穿疾病 的型態

,這

在 今 日也 許 I’ 《西醫略論 》同前引書 ,卷上 ,頁I。 ∞ 〈中西醫學論 〉,《西醫略論 》,同前引書,頁3。 2I詳 見張大慶 ,〈中國近代解剖學 史略 〉,《中國科技 史料》巧 卷4期(北:中國科學技術 出 版社 ,I994年),頁21-31。 η 曹育,〈我 國最皁的一部近代生理學譯著一 《身理啟 蒙》〉,《中國科技 史料 》13卷3期(北 京:中國科學技術 出版社,1992年),頁91-96。 ” 《西醫略論 》,同前 引書 ,卷上 ,頁” 。

(6)

是眾所周知之事

,但

在當時中醫的思考中 ,這種觀念卻是相當新奇的 。 在診斷方面

,也

不像傳統 中醫使 用 「望 、聞 、間 、切 」來診病 。至少在合信 醫書 中看到的西醫知識

,在

診斷學上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概念或方法來診病

,而

是 用實際的觀察與事實的陳述來作為診斷之依歸 。例如在

<炎

證論

>中

記載 :「熱痛 紅腫謂之炎 ,……四證不必全備

,大

概紅熱必有腫痛

,或

有或無

,但

見一證或旋 止者 ,不以炎論 。」留而所謂對 「事實之陳述 」

,就

是對發病因子的觀察 、實驗而 歸納所得的結論

,而

運用在疾病的診斷上 古東西本草藥品的比較

,也

是近代 中西 醫互相比較時

;常

被拿來討論的問題 。當時合信醫師就對外科用藥的介紹細分為 藥水 門 、藥酒門 、藥油門等類 。而 內科的用藥 ,因為細 目繁雜

,又

礙於翻譯的問 題

,所

以仍然帶有相當多的中藥本草學的敘述語法

,包

括 「發表之劑 」、「補火之 劑 」、「收斂之劑 」等等用法皆是 ,只是內容不同 。例如用薄荷水 、八角油能 「補 火 」;用鉿散 、水銀散來 「收斂 」。不過

,介

紹西藥也有其困難之處 ,蓋因 「西 國 藥名 ,欲用唐字翻譯甚難 ,故採用不多 。」筠所以我們可以察覺到在合信醫書中 , 大部分的藥方都是 中西混雜的

,並

非全然是介紹西藥的 。值得一提的趣事是

,合

信本人曾說明西藥販賣的狀況

,顯

示出當時西藥販賣並不普及 。在商業繁盛的港 口尚且供應不全

,必

要時竟然還要去外國買

,所

謂 :「上海粵東各港 口有番藥房 , 華人購買甚易 。或有相識番友

,託

其寄資至泰西購致

,價

猶廉也 」、「所列藥名皆 各港番藥房現有者 ,華人不難據此指買也 。」%合信堪稱是 中國最早的西藥的推銷 員 。不過

,一

直要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後

,西

藥行業才從上海和廣州擴展到其 他的城市27。所以就影響來說 ,合信在這方面介紹 ,應該是開創性的意義大於實質 性的意義 。 只是介紹西醫知識是不夠的 ,因為西 方科學才是促使西醫在十八 、十九世紀 迅速進步的原 因之一 。欲啟發中國人之科學精神

,所

以合信也對一些與科學相關 的基礎學科

,作

一番介紹 。在 《博物新編 》中就記載了許多有關醫學化學 、物理 留 同上註 ,頁I2。 2s〈 東 西本 草錄 要 〉,《西醫略論 》,同前 引書 ,卷下 ,頁l。 %《 西醫略論 》,同前 引書,例言 ,頁l。 η 十 九世 紀 四 十年代 到八 十年代初,西藥市場 大 多被 外商所 壟 斷 ,影響並 沒有 普及 到 其他 中國 的城 市 。詳 見陳新謙 、張 天祿 ,《中國近代 藥學 史》(北京 :人民衛 生 出版 社 〢 9夗年4月), 頁25-26。

(7)

以 《右告工輀 (1876-1892)為官寸 學的介紹

,例

如 :「養氣者 ,中有養物

,人

畜皆賴以活其命 」

,或

是 「輕氣之性易 燒

,炭

氣之性光焰 ,合二氣而焚之 ,則火色清 白而明 ,勝於焚膏點蠟 。」田這在當 時西方醫學校都是必讀的基礎知識

,也

藉由合信之手介紹到 中國來 。 對 日常飲食的注意

,也

是合信醫書的重點之一 。不同於 中醫對食物寒熱性質 對人體影響的認定

,合

信醫書灌輸給 國人的是營養均衡的思想

,蓋

「獨食果蔬者 羸疾

;多

食 肉類者癡肥 。偏食一物者病 。西國從前有人罕食果蔬

,惟

重 肉食

,有

一死証

,兩

足生瘡 、面黃腫

,牙

肉浮鬆 ,口流鮮血

,手

足肌 肉

,有

損傷及潰爛流 水 ,臭穢不堪 。近後有明醫勸食蔬果 ,乃無是病 。」”另外 ,介紹西國趣聞 ,以說 明醫理 ,也是不錯的方式 ,例如 :「昔英國有名老巴者 ,年一百五十二

,十

數年前 猶能生子營作 。英王召見

,賜

以美食

,奄

忽而逝 。醫者割視臟腑無病

,但

因飽飲 太過而死 」m。其他諸如預防疾病 、飲食與養生之道的內容也相當豐富 ,都透過合 信醫師之手介紹到中國來 。 綜合而論

,合

信是站在西醫的立場上

,來

從事理論之介紹 。當然

,他

對 中繄 理論並不完全瞭解

,也

許他在行醫的過程 中

,看

到中醫的一些缺點

,故

而 多以之 為基礎 ,帶出他所認知的西醫學知識 。在這個過程 中,透過了他本人的這些著作 , 也讓 中國人吸收到了新知

,促

進 了後期 中西醫融合的可能 。兩廣總督葉名琛曾評 論 《全體新論 》日:「欲究心醫理者 ,曉然于內外隱顯之本源,實足為望 、聞 、問 、 切之輔助爾云 。」31可見這本書對中醫理論有一定的影響力m°

三 、《彙編》創刊的時代背景

《彙編 》是清末發行的各種報刊 中

,最

早向中國人介紹十九世紀西方進步科 學的刊物 。這本書命名的由來,「乃檢泰西書籍並近世新聞有與格致之學相關者 」, 兼有新聞與科學的內容在 內 。是書創刊於光緒二年

(18%)正

,至

米緒十八年 外 合信 ,《博 物 新 編 》(江蘇 :江蘇上 海墨 海書館 藏校 ,咸豐五 年版),頁lU-12。 ” 〈食物論 〉,《西醫略論 》,同前 引書 ,頁5-6。 ∞ 〈醫理雜 述 〉,《內科 新說 》,同前 引書,卷上 ,頁7。 3︳ 趙璞珊 ,〈合信 《西醫五種 》即在 華影響 〉,《近代 史研 究》

2期

(北京:中國社 會科學 出版 社 ,199I年),頁ω 。 珍 參考 同上註 9頁9S-81。

(8)

(18夗

)冬

季停刊 ,一共刊行六十卷

,在

這數十年的時間裡

,正

是 中國官民在各 方面表現亟欲迎頭趕上西方列強的時候 。當時西書的翻譯成了中國人認識西方列 強的途徑之一

,而

由英國人傅蘭雅

(JUhnFryer,1839-1928)所

主編的 《彙編 》 與其前身 《中西聞見錄 》,就是以上海格致彙編社為代表所翻譯並引進西學的成果 33 。 傅氏早年曾幫助江南機器製造局從事翻譯西書的工作34,讓他熟識了翻譯西書 的人才包括徐壽 、華蘅芳與趙元益等人 ,為他 日後的翻譯工作紮下了根基竻。傅蘭 雅既主持相當多種西洋科技知識書籍的翻譯工作

,單

與西 方醫藥知識相關的書籍 方面

,就

有 《儒門醫學 》、《內科理法前後編 》、《西藥大成 》、《西藥大成中西名 目 表 》、《西藥大成補編 》、《法律醫學 》、《身體須知 》、《濟急法 》、《保全生命論 》、《眼 科書 》、《醫學總論 》等十餘種著作

,成

果相當豐碩 。這一時期的其他傳教士醫生 也相繼譯出醫書多達數百種 ,內容相當龐雜筘° 雖然 《彙編 》主要以介紹實用的工藝科技為主

,但

是延續著前期合信醫生對 西醫知識的介紹

,到

了 《彙編 》問世後

,我

們仍可以從是書中看到西 方人企圖展 現另一種獨特的風格,透過淺易的筆法,來介紹不同於 中國醫學體系的西醫知識 。 當然

,本

刊並非針對 「醫生 」這一特定的閱讀群眾所設計的

,而

是給有興趣瞭解 「格致之學 」的知識份子所設計的讀物

,所

以閱讀是書的群眾應該比較廣泛 。單 就西醫知識來看

,我

們可以發現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

,牽

涉到西醫知識 , 當然不免在書中介紹西洋醫學的發展情況

,以

及西醫生 、醫書與西藥的一些最新 研究成果 。對於合信醫書的一些影響

,也

可從這裡看出 : 昔合信 氏與管茂才翻譯 西醫書數種 。病之根 源 、傳變以及治法朗若 列眉 。 ” 田濤,〈《中西聞見錄 》、《彙編 》影 印本序 〉,《棄編》第I冊,頁2。

M江

南機 器製造總局 ,又名上海製造局 。有關其譯書事略與項 目 ,可參考工揚 宗的研 究,〈 南製造局翻譯 書 日新考 〉,《中國科技 史料 》I6卷2期(北:中國科學技術 出版社 ,1995 年),頁3-18。 ” 趙 元益在近代 醫學 史上也可以算是一位 重要的人物,誰然在正 史中的記載不多,不過他所翻 譯 的西書多以醫學類為主,而且他一生大約有三十年的時間都花在翻譯 西書的工作上,獨立 完成近兩百萬字的工作 ,堪稱功績卓越 。詳 見黎維秋,〈趙 元益與 西方近代 醫藥學的傳入 〉, 《中華醫史雜誌 》3期(北:中華醫學會,1983年),頁I75-196。趙墣珊,〈趙 元益和他的 筆述 醫書 〉,《中國科技 史料 》】2卷I期(北:中國科學技術 出版社,199I年 ),頁69-π。 珀 李經緯主編,《中外醫學 交流 史》(長沙 :湖南教 育出版社,1998年),頁297-3UU。

(9)

西醫知談在近代中國的傳播——以 《格至車編》(18%-18呢)為討論中也

41

世 之讀 者 皆知 西醫之 治病確 有把握 。非如 中醫之徒 ,講陰 陽五行 生剋 ,為 空虛之 談也 。故或謂 西醫精於 外科 而不精於 內科 ;善用金石 而不善於 用草 木 。噫 !是說也 非深知 西醫之原者也37。 這段 內容顯 示西 醫知 識已經漸漸 為知 識份 子所瞭解

,並

加 以討論 。其言語 之 中已 經有 隱含 中西 醫學 比較的 意味

,代

表西醫知 識已經逐漸 開始破壞 中國醫學 固定 的 藩 籬

,對

既 有 的 中醫知 識造成衝 擊

,這

未嘗 不是一種 進步 。來稿 人徐 雪村 更指 出 中醫在脈 學 與 用藥 上的缺 失 。所謂 「中藥 多用而 少力也 」,「中醫 之朝進溫 而 夕進 涼也 」

,對

中國醫藥展 開了抨 擊田。而相對西 藥優 點的宣揚

,也

是 《彙 編 》不遺餘 力的工作 。一篇翻 譯文章 中談到 :「究華之藥 多泛而無憑 ,西藥較實而有據 。」西 藥 的療效

,都

是經 由實驗

,然

後 「登於新報佈告 同仁 」

,此

為 「實而有據 」”。中 西醫兩相 比較 之下

,高

下立判 。 西醫各科新書在 華發行 的狀 況 ,在《彙編 》中也有簡 要的訊息與 內容的介紹 。 在其 中也 可以看出西醫在 當時的一些面貌 。如 〈萬國藥 方後序 〉: 自中外通 商 以來 ,西藥之 貿遷 來華者 ,其類 至繁 。西醫之行 道於 中華者 又 屢譯 其 書或 開明全體 ,或詳 述 醫法 ,或備 載 方藥 ,由是 華人始 知 有 西醫之 法可補 中醫之 不足 焉 。然 而 西藥之 功 力甚大 ,非通 曉其性 情者 不可 貿焉從 事也 。非確 知病症 者 不可 泛 焉施 治之也 。欲辨 藥品之性 情 功 力 ,必先知化 學之 公理 而後確 有所依據4U。 可見此時西 醫的一些特色 ,包括醫理 、器具 、方藥等 ,都已經透 過西 醫 書的翻譯 , 逐漸介紹 至 中國 ,而所謂 :「西醫之為學實事求是 ,未能悉其脈絡經緯 ,不可以操

;而

割未能精 ,其手工器具不可以僥倖 。」41又可以看出 ,其中 「西藥 」與基於 「清楚認知人體構 造的外科學 」

,又

是西醫們 最 引以為傲 的技術 。

只是

,此

時翻譯問題仍是一項無法解決之困難 。西洋醫書的版本

,其

內容呈

η 徐 雪村 來稿 ,〈醫學論 〉,《棄編 》(光緒二年三月)第︳冊 ,頁ω-9U。 叩 同上註,頁9U。 ” 以上參照稻 惟德 口譯,工德 言筆述,〈醫藥略論 〉,《棄編》(光緒十八年春)第6冊,頁4… 如 趙靜涵 ,〈萬國藥方後序 〉,《彙編》(光緒十七年冬)第4冊,頁9。 41〈 新刻割症全書外序序 〉,《棄編》(光緒十七年冬)第4冊,頁3UU。

(10)

429支國 立 現不斷更新 ,《彙編 》作者即載 :「余於 同治十年購得美國嘉醫士所譯 《西藥略釋 》 一 書

,頗

嫌 其誤差 太大 、脫 落太甚

,意

是 當時未竟 之業 。今秋 嘉醫士送 來 《西藥 略釋 》一部

,係

與蒲 田林 君 同述 。較前譯者增改過半 ,可稱佳製 。」η不過 ,這類 醫書 的翻 譯

,卻

仍 難以達一理 想之景況

,例

如在 《彙編 》中就提 到 了前期 的醫 書 「中西權 量並 用不歸一例 。草木形 圖未載 ,難於採藥 ,皆瑕瑜互見 之處 。」芻藥名 的不統 一而 醫書 內又夾雜著 各種藥 品的名稱

,往

往使 讀者 不知其所謂為何 。又如 同將藥名 「土哇盧 」譯成 「土圭釐 」;「鴉片 」譯成 「鴉潑 」,不要說一般知 識份子

,恐

怕連 當時一 些專業 的醫生也 不見得 看的懂

,專

業的醫學 知 識以這樣 的 內容 呈現在 國人面前

,其

傳播 的成效當然要大打折扣 。 根 據王揚 宗的研 究顯 示 ,當時 由江南製造局所編 譯的西 書大 多屬於英 美流行 的科學 教材 ,甚至是百科全 書或專 門的科學著作為主 ,例如 :《聲學 》、《電學 》、《化 學鑑原 》等是通行的英美高級教科書 ;而《代數述 》與 《微積溯源 》貝I是譯 自 《大 英百科 全書 》

;其

他 如 《汽機新製 》與 《造鐵全法 》則為專門的科技著作 。這些著 作

,對

一般西 方人而論已非淺顯的書籍

,對

於 剛接觸西 方科學 的 中國人來說

,更

是既深 奧又難懂 的新知“。在 《西藥大成藥品 中西 名 目表 》與 《西藥新書 .中西藥 名 目錄 》的 內 容 中

,就

顯 示 了相 多 的 藥 品 名 稱 如

:治

療 口瘡 的 「亞 奧 度 芳 ,

IUdUfUrm」、治療 氣喘的 「代爾芬 ,Delphina」或是 治療血虛 的 「鐵硫 養丸 ,Π1.FerΠ

Carb」與治療小產的 「苟弟恩

,CUde血

」等

,看

了實在是 令人手足無措

,不

知所 云 。傅 氏甚 至說 :「此表載英 國醫士 來拉著 ,《西藥 大成 》一 書 內各種藥 品名 目, 並化學料 與植物 、動物名 。其 中臘丁與英文具依字母排列 ,便於 用此 書者查考 」心, 彷彿把 中國的知 識份子 當成語文高手 了 。正所謂 「不通文墨 ,難作醫工 」

,所

以這 些西藥 品的譯 名相 當難被 當時 的 中國醫生接受

,若

不配合西 醫 院與藥房 的普及 , 或是 病 名與藥 名翻譯 的全 國統 一

,實

在 是很難作為 開藥的準則

,也

難以打 入一般 人的生活 中 。研 究顯示 ,鴉片戰爭之後 ,政府在統一譯名 方面雖然作 了不少努 力 , 42 4〕 44 〈論 《新譯西藥略釋》〉,《棄編》(光緒二年九月)第1冊,頁5-216。 同上 註 。 工揚 宗,〈《格 致 棄編 》與 西方近代科技 知識在 清末 的傳播 〉,《中國科 技 史料 》I7卷I期(北 京 :中國科 學技術 出版社

,I9%年

),頁36┤9。 傅 蘭雅 主編,《西藥大成 藥品 中西名 目表 》,(江南機 器製造局 ,光緒 十三 年本)序1,頁3。 以及 《西 藥新 書.中西藥名 目錄 》,(江南機 器製造局 ,民國元年本),頁1。

(11)

代 中 國 的 傳 播 — — 但 實 際上礙 於 人才缺 乏 、力量分散 、加上各 國譯名都不盡相 同

,所

以未能成功 。 一直到

1915年

,才

有 「醫學 名詞審查會 」的成立化。所以 ,以上所列舉 的專業譯 著 ,對中國人知識的啟蒙作 用 ,其影響力可能 遠不及一些比較普及或淺 易的刊物 , 《彙編 》就 屬於這類 「科普 」刊物 。所以在 《彙編 》的序言 中

,徐

壽說到 : 雖 不能深入精微 之 奧 ,而藉 以為升 堂之 階級 則裕 如 矣

!所

以傅 先生 常言 : 「中華得 此奇 書

,格

致之 學必可 盛行 。且 中國地廣 人稠 ,才智 迭興

,故

不 少深 思好 學之 士 盡讀 其 書 。所慮者 ,僻處遠 方 ,購書非 易,則門徑 且難驟 得

,何

論 乎升 堂入 室 。即宜先從 淺近者起 手

,漸

積 而至 見 聞廣 遠 ,自能融 會貫通 矣 。」噫

!此

言也 即成 人之 美之言也47。 也 許在前 期從事 了許 多翻譯西 書的工作以 後

,傅

氏可能 瞭解 到

,欲

啟 中國民 智

,則

必 須從基礎著 手

,使

中國人認 識科學 、喜愛科學

,這

也許 可以說是他 獨到 的創見 與對 客觀形勢的充分認 識所致 。雖然 ,《彙編 》中介紹 的一 些科學技術

,在

當時西 方人看 來是 屬於淺 易的 ,不過在 當時

,人

們 對於近代科學 普遍無知 的情 況 下

,仍

然有 著 很 大的啟蒙 意義 。直 到戊戌 變法時

,重

新影 印的 《彙 編 》仍 是 最 受 歡 迎的暢銷 書之一

,被

知 識界 目為 「極好 之物 」鍶° 其次

,時

代 的推移

,也

使 一般知識份 子更加 注意西 學 的種種 面貌 。國家在 進 入咸 、同年 間

,也

同時進入 了西學輸入的第 二期 ,自

1861年

恭親 王領 導 中樞 後 , 積 極 的學 習西 方科 學 技 術 已成為 中央 的政 策姆°經過了前期的墨海書館 、美華書 館 、江南機 器製造局等機構 的努 力 ,翻譯西 書已經成為一種 風潮 。所以 ,透過 《彙 編 》介紹 的西 醫知 識

,其

普及程 度應該是遠超 過合信 醫 書所帶來 的影響

,在

中國 醫界注入另一種新的知 識 。 伯 馬祖 毅 ,《中國翻譯 史》上冊 (武:湖北教 育 出版社 ,1999年9月),頁658。 η 《棄編 》(光緒 二年正 月)第1冊,頁4。 碅 熊 月之 ,〈l田3一1898:上海與 西學傳播 〉,《檔 案與歷 史》I期(上海 :上海檔 案館 檔 案與 歷 史編輯 部 ,I989年2月),頁44-54。 φ 郭廷 以 ,《近代 中國 史綱 》上冊 (香港 :中文人學 出版社 ,198U年第二刷),頁2IU-2I3。

(12)

44 刀╰ 國 6之

四 、中西融合之特 色珍 斷與 生理知識

十九世紀前後

,正

是 西 方科學獲得重 要成就 的時候 。細胞 學說 、能 量轉化學 說 與進 化論被稱 為 三大發現 。而醫學在 臨床治療與基礎理 論上也大有進展 。聽診 器 、麻 醉 手術 、無 菌操作制度 的運 用都 為西 方醫學 開闢一條 嶄新 的道路 。而這些 知 識

,也

逐漸 隨著各種報刊 、雜誌 ,介紹到 中國來m°《彙編 》延續著 《全體 新論 》 對人 身體 生理 的介紹

,包

括人體 之呼吸作 用

,消

化作 用與血液循環等生理作 用 , 在 書 中都有一 些初 步的介紹 。例如 :「凡食物入 胃,變化 之後必再收若 干養氣合 成 血 ,而血 變成體 質新料也 」m、「蓋血於 身體有兩大用 :一能補 身體 生長所 需 之料 , 一能令身體行其職 司 ,而不致失其體 質也 。」°不過 ,很顯 然的 ,中醫學理 論 中的 「胃為倉廩 之官 」

$,在

《彙編 》中仍被 引用來 比喻 胃的功能

,參

雜著 中西醫的理 論 架構 。傳 播西 醫知識之初

,本

就 難以被 國人迅 速吸收

,必

定經 過一番 中西 融合 的過程 ,在《彙編 》中就充滿 了這種 「融合 」的特色 。如許雪村言 :「余嘗 為 中西 之學無不 可通 。前人所 已通者 ,為算學而 已 。異 日者傅 、趙兩君將西 醫諸書譯成 , 而會 通 之 ,則中國醫學 必有 突過前人者 ,余將拭 目視 之 。」54似乎預言 「中西會通 」 將會是 新醫學 的時代潮流“。 就 診斷學 而論

,診

脈既是 中醫診斷學 中望 、聞 、問 、切 的 「切 」法 之一

,其

重 要性 可見 一斑 。不過

,西

醫在診斷學 中的論脈施 治

,卻

與 中醫 不相 同

,對

於 心 臟 的循環 與診脈 的關係 ,所謂 「發血管 之各動成脈 」,與診斷的關係說 明的相 當詳 細

,其

言 :「時其醫士以 為診脈則全體 之病症俱能知 之 ,近時醫士 方知診脈只 知人 心發血 如何 。」珀這是西醫診脈 的 中心 思想所在 。從光緒二年十一 月開始 ,《彙編 》 以連 載 的 方式一連 刊出 了數 次有 關 〈論脈 〉的文章

,這

種連載 的 方式是 《彙編 》 ∞ 工孝先,《絲綢之路醫榮學交流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〢994年I2月),頁457。 5︳ 〈化學衛生論八十〉,《燊編》,第三冊 ,頁犯8。 s2同 上 註 ,頁 “3。 s3同 上 註 ,頁 兒2。 s4徐 雪村 來稿 ,〈醫學論 〉,《棄編 》(光緒二 年三 月)第 I冊,頁9U。 ‘s李 建 民認為,中西醫融合的學著 多是試 圖主動以 自有的 中醫學知識,來變 易或者 同化 西醫的 系統 ,而逐漸模糊 了一些 中醫與 西醫不相 容的因素 。詳 見氏著,《方術 醫學歷 史》(台:南 天書局 ,2UUU年6月),頁%3。 s‘ 〈絞脈表診病論 〉,《棄編 》(光緒十六年夏)第4冊,頁133。

(13)

西醫知譭在近代中國的傳播——以 《格至彙編》(18%-18呢)為討論中也

小 的特色 之一 。一 來是順應雜誌邀稿 登載 的形式 ;另一 方面也 可以 用循序漸 進 的 方 式將新知 識打 入知 識份子 的心

,免

去 了太過專一與 內容龐雜所帶 來的侷 限性 。這 一 點是 《彙編 》的影響力超越合信醫書的地方 。 脈 息的訊息是透 過心搏而來的 ,所謂 :「人可知 之脈 息非惟表 明心 之擊數 勢力 遲數 ,整齊平 勻之式 ,且表明在每一擊時逼出血之 多少 。」j7所以西醫的診察脈動 是基於心臟 的跳動 ,而不認為可以像 中醫那樣診斷五臟 六腑 之病58。而在診脈 之時 的注 意事項 ,基本上都與 中醫相 同 ,「查驗脈 息之時須 留心而用善法 。第一事須候 病 人安靜 。因醫至 之時

,病

人心 中未免慌 亂也 。如數心 之擊數

,可

用一指助 之 。 如欲分外 之脈 息之情形,即將一手 之四指礙於脈息行過之處,其按勢須整足平 勻 。」 ” 與 中醫相 比 ,只是 指法的運用略有 不 同而 已 。 對脈 動之至數 ,也有 些許介紹 。《彙編 》載脈搏跳動的速率與年紀 、性別 〢± 情 、作 息 、運 動 、飲食 、心 思 、氣候及血量等都有關係ω,並且在 之後 的論述 中詳 加說 明討論 。例 如其 中載 :「醫士希伯定查出醫士幾得 來云男女嬰孩出世 之 日 ,其 脈 息最 多者 一百 六十 五至

,最

少者一百零 四至 。此係數得 一百三十五差數 得 六十 一

,醫

士皮拉得考得嬰孩脈 之至數略相合宜 」ω(詳見下表) 會影響到血管的收縮與心臟的搏動因素還有很多 ,所以除了脈搏速率外 ,「他種脈 ’ 舒 高 第 口譯 ,〈論 脈 〉,《彙 編 》(光緒 二 年 十 一 月)第1冊,頁2“ 璐 可 參 考 拙 著 ,〈醫臟 腑 生 理 遇 上 西 醫 解 剖 形 質一 唐 宗 海 (18別-1B99)的中 西 醫折 哀 身 體 觀 析 論 〉,同前 引 書 ,第6章的部 分 。 s’ 〈論 脈 〉,《棄 編 》(光緒 二 年 十 一月)第1冊 ,頁%7。 ‘U同 上 註 。 ‘1同 上 註 。 年 齡 脈 動 情 況 一 日至十 日 最 多數一百八十 最少數八十 中數一百零六 差數一百以外 一 月至 兩 月 最 多數 一百 八十 最少數 七十 中數一百零三 差數 八十 一 月至 三 月 最 多數一百八十 最少數 七十 中數八十七 差數三十

(14)

46皮

國 立 象亦須 留意 。因考究脈 之別故有助於醫事者 。」θ而西人制器之精 ,展現在 「工欲 善 其事

,必

先利其器 」上 ,《彙編 》還介紹 了西 方醫學使 用之 「脈表 」,用以 診 斷 身體 的各種 病況 。其運作情況為 :「人平臥木板而胸 向上 。觀其胸膛依 氣 之呼吸亦 有起落 ,其理 相 同 。此表用處 大半能令脈動之起落顯 明於紙 上成線 之形 」“。綜觀 《彙 編 》內容 中所呈現的脈學 知識

,大

部分 還是以脈 象 、脈 形來決病

,這

一 點與 中醫學 並無 二致 。但在 內涵上 多了血液 循環理論與血管 受物理 、化學 之原 因所 產 生 的改 變

,與

疾病 的相 關影 響 。這 方面

,倒

是給 了國人 另一個 思考 醫療 與疾病 的 新 方 向“。 舌 診是 中國醫學 中 「望診學 」中一項重要的環節 。而在 《彙 編 》中

,也

有 從 西 國 內科學 醫 書 中譯出有 關舌頭 的一 些知 識 。例 如在 〈論舌 〉中

,就

首 先談 到診 舌 的重要性 :「自口入 胃 ,由大小腸而至肛 門之路 ,中土醫書無其名 。西 人謂之養 生路 ,因能傳 送食物

,吸

收精漿以 養生也 。欲知養生路 之情 形

,辨

查舌 之 如何 亦 可知 其 大略 」、「其特能顯 明養生路 津液情 形者 ,因舌 之胞膜 與養生路 相 接

,其

職 司助嚼細食物也 。」甾故 診舌也可輔助對脈 象診察的精確性 ,兩者相輔 相成 ,與中 醫診 斷學 的精 神並無 二致 。接著

,對

舌體 、舌苔與疾病 關係 的論述

,也

相 當的詳 系田。侈可如 : 在 病 時舌之形 色具 異 。論 其 大小 :當舌體 生 炎時

,並

相 近處 有 重病 ,即汞 毒病並 惡毒病 亦將發 腫 。相 反者 ,身即瘦 時舌 亦縮 小 。……在 各種 重病 內 , 大半 舌 皆有 苔 。發 熱病 第一層 時傷風喉核 生 炎與 重生 炎 、並 重風 濕之病 , 舌上 具有 一層 白蜜 色之 苔 。發 熱病 第二層 舌有一層厚 紫 色或黑 色之 苔 。或 其 舌乾枯 而痛

,發

熱神 昏類病 即在 。㏄ 《彙編 》內並論及咽喉發炎 、發熱神昏 、胃腸發炎 、貧血與發斑疹 、黃疸 、疔 毒 、 肺癆 、半身 不遂等發病時舌頭 的外型 與溫度 的改變情 形

,論

述相 當豐 富 。但是 , 缺 點是 這只是 一般性 的介紹

,並

沒有 對各種及病 的發病原 因與 治療 方式 寫出

,也

φ 同上 註 ,頁”2-293。 ω 〈脈 表診 病論 〉,《棄編 》(光緒 十六年春)第4冊,頁93。 “ 參考 同上註 ,頁99。 “以上 見舒 高 第,〈論 舌 〉,《棄編 》(光緒三 年三 月)第1冊,頁笓9。 ..同 上 言主,頁329-33U。

(15)

西 醫知譭在近代 中國的傳播—— 以 《格至車編 》(18%-18夗)為討論中也 沒有適當的圖片來加以從事更細部的解釋

,這

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 另外 ,已經可以看到含有 「中西融合 」旨趣的文章出現 ,大多出現在討論疾 病的時候

,例

如論 「痰飲 」時有 「內淫臟腑 」、「中病胞膜 」、「外溢肌膚 」等三種 不同層次的病理機轉 。除了 「表 」與 「裏 」的中醫概念外

,尚

加入 「中胞膜 」的 這一層解釋‘7。 這個胞膜似指今 日所言細胞膜或只指人體 中介於皮膚與臟腑之外的 組織部分 。在毗生的 〈腫脹辯 〉說道 :「腫脹相因之理 。日脹在 內 ,腫在外

;脹

,腫

者軟

;脹

者五臟之病

,其

終或淫于肢體

,腫

者血脈胞膜之病

,其

源或出於 五臟 。」惢毗生的論述 中西並見 ,既有內外表裡 ,又有血脈胞膜 。這裡已將西醫的 生理學與中醫的臟腑知識融合在一起論說 ,若言此為 「中西融合 」,亦無不可 。透 過 《彙編 》之介紹 ,中西醫理之比較已逐漸蔚為風潮

,例

如劉坤一 (18舛-1902) 嘗 問 :「昔扁鵲為兩人戶易心 ,仲景穿胸納赤餅 ,華陀刮骨去積聚 ,在腸 胃則浣洗 之 。今其法華人不得 ,,l’£西醫頗用其法 ,而不盡得手 ,究竟 中西醫理孰長 ?」ω這 就是針對 中西解剖學的操作來發問

,這

代表著當時人對西醫的好奇 、對 中醫的質 疑 。

五 、延續與 更新 治療與 藥物化 學

在延續前面診斷與生理 的認識後 ,《彙編 》對人的疾病與治療也有所敘述 。其 中有 「互 相 間答 」一個單元

,供

給 當時一般 民眾 來發表 問題 。這樣 的設 計不但 易 於 將格 致 之學 教導給 一般 民眾認識

,也

有助於拓展這本雜誌 的閱讀群 。而在 一般 生理學與疾病 治療 方面 ,也是一般人極感興趣 的一些 問題 。例如 :

a張

仲 景在 《金 匠》 中開宗明義寫到 ,所有人體 的疾病的發 生都可歸納為三種原 因:「一者, 經絡受邪入磁腑,為內所 因也 ;二者 ,四肢九竅 ,血脈相傳 ,壅塞不通,為外皮盾所 中也 ; 三者 ,房室金 刃 ,蟲獸所傷 。」(楊百 茀主編,〈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 第一 〉,《金匯集釋 》, 上冊 (沔陽 :湖北科學技術 出版社,19解),頁1牛15)。「內」、「外」是一種統歸名詞 , 並 非指 人體 的特 定部位 ;而 「胞膜 」則是人體特 定的生理 組織 。在 西醫解剖學 中,「膜 」 (Membranes)是人體 中一種特殊的組織 (“ssues),薄薄一層附於人體 內各部 分 。又分類為 黏膜 (防禦 、吸收)、漿膜及滑液膜 (潤滑)等等 。詳 見周德程編譯,《解剖生理學 :為瞭解 人體之基本構造和生理功能》(台:昭仁 出版社,I981年),頁47-54。 “ 毗 生 ,〈腫脹辯 〉,《燊編 》(光緒三年十一月)第2冊,頁1。 ω 工 爾敏 ,《上海格致 書院志略》(香 :中文大學 出版社 ,198U年),頁58。 47

(16)

48皮國 立 上 海友 人 間 :「口氣發 臭之 病 ,其根 源與 治法如何 ?」答 曰 :「平 常 口氣發 臭之 故 ,因胃病 或牙齒之壞 。如 因 胃病 ,則宜服 清瀉之 藥 。如服 後 無效 , 則服 吐 藥以後月艮水銀 丸

,每

數 日一服 ,至病 愈 而上 。如 氣 臭之 故 因牙根 腐 壞 ,則請 牙 醫生去 其壞 牙或刮去 其腐壞 處補 以金類之 質 。每 日用刷 刷 淨諸 牙 ,如不及 至 牙 醫生處 ,可將 丁香 等香料和 以糖 或糖 片每 日若 干

,時

服 一 片 ,則向坐談之 人不 聞其 口臭 。」7U 又如 : 雲南來信 問:「耳科 為 中國所 未深考 究者 ,聞西國醫家有專考 究耳科者 。茲 有 鄰人 患耳痛 已久 或聾數 日而發 大痛 ,身體發 熱 ,其病如何

?治

法 等語?」 答 曰 :「查 西國醫書耳病之根原 有數種 ,即如 小蟲 或係砂粒 等類入耳 不 出 , 令 其發 炎 。必 先取 出其物 則 自愈 。又有 常過冷風致 耳大痛 ,其治法 或戴風 帽 或不 出門而房屋 內烘 火爐 。又法將溫水噴入耳 內或將鴉 片酒 一滴 或丁香 油與 杏仁 油各 一滴

,淋

入耳 內 ,再將棉 花塞住 耳孔 。又有一種 耳病 ,為腦 氣筋不平安 而生者 。其治法須服補精神 藥 。」” 從編 者 的 回答 中可以看出

,有

以西 醫 生理學 來解釋 的

,也

有以 中國傳統 醫學 觀念 來解釋 的 。無論 用哪一種 方式

,都

不經 意 的在學理 上 、實用上

,無

時無刻 的在 醫 學 知識體 系 中進行潛移 默化的融合工作,也提供 了讀者一些簡 易可行的治療 方法 。 此處有 一個 完整 的醫案介紹

,可

以讓我們對 當時看待疾病的 方式有所 瞭解 。 而透 過編 者 與讀 者 的對話

,一

中一西

,似

乎能 看出病 患積極 尋求 醫療 的願 望以及 《彙編 》對醫學知識的編輯取 向 。其 內容為 : 汕頭杜君 來函云 :「近年偶獲 賤 恙 ,乏法能除 。疊次 醫療 ,百藥 罔效 。敢將 病原 質諸 高明

,敬

籲 良方 ,以起 殘痼 。附 呈病 由一紙 。……請 測 治 小便 頻 數病η,由僕上年四十五歲得 患數溺之症 ;始不介懷 ,及乎數 月則覺甚 。遞 年四十六歲 ,則精神 竟憊 矣 ,病情 日重 ,溺數 多 。積 一 晝夜 約 重十五 六磅 , 〈互相 間答 〉,《棄編》(光緒三年十月)第2冊,頁I29。 同 上 註 。 即 經 曰:「男子 消 渴 ,小便 反 多 ,以飲 一 斗 ,小便 一 斗 。」 見清 吳謙 主編 ,《醫 宗 金 鑑 》(台 北 :第一 書 店 重 印 ,1978年),頁3UU。

(17)

代 中 國 的 傳 播 — — 格 至 彙 編 》(1876-1892)為討 論 中也 色赤味 臭 。時延 華醫診視 ,皆云 腎水 不足 。屢服 滋 腎補 水之 劑 不愈

,反

見 舌之 心 焦躁

,是

知 滋補 藥不對症 ,然後 不服 滋補 藥,仍是 焦躁 。樸 體 質原 肥73,由此 日尪瘦也 。四十七歲 溺數仍 無加 減 ,惟愚昧睡至五經 寅時候 常發 惡夢 或似 在 高跌 低 ,或如被 鬼逐之 狀 。是年起 溺為似甜 而 氣仍 臭 ,常因見 蟻 附哺 溺 器而測知 其味甜也 。」π 從這個 病 人對 他 自己病症 的論述 來看

,他

很顯然是 患 了糖 尿病 ,用中醫的傳統 治 法並不見效75。其後他經過西醫 用 「發藥 」調 治 ,也不見 的有效果 。倒是他 自己說 靠著 自己的努 力

,重

視 養生之道

,所

謂 「斂新靜 養

,慎

衣選時

,聽

之 自然 」

,而

使 得病情有所改善 。不過

,在

這段 日子的治療過程

,這

位病人依舊使用中醫的療法 來作輔助治療 ,由前所服 「滋補之劑 」

,改

成 「清涼之劑 」

,諸

如麥門冬 、天門冬 之類 。經調養後果然有些許成效

,舌

頭不再焦乾

,小

便次數也減少了 。只是

,他

仍舊很苦惱 ,只要稍稍 「飲食不慎 ,燥熱之物偶沾於唇 ,則故態復萌 」

,令

他相當 灰心

,大

嘆 :「養賊不除

,終

非善計 」、「奈乎群醫束手 」

%!這

位病患似乎也對 中 醫醫理有所瞭解

,只

是 中醫在當時並無法完全治癒糖尿病

,所

以才積極尋求西醫 的解釋與治療 。 問題一丟出來

,就

是 《彙編 》的編輯群所要費盡心思來解答的事 。我們的確 可以從編輯與讀者的互動中 ,看出 《彙編 》的知識取向是偏 向一般醫學小常識的 , 而非專業的 、純醫學科學的知識 。因為回答這位病人的編輯說到 :「所問之事雖屬 緊要 ,然於 《彙編 》似不甚相涉 ,且本館不善於醫理

,難

施方術 。」η不過

,編

者 ” 《內經 》中的一段對話 「帝曰:有病 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 曰 :lL再氣之溢也 , 名 曰脾痺 。夫五味入 口,藏於 胃 ,脾為之行 其精 氣 ,津液在脾 ,故令人 口甘也 ,此肥 美之 所發也 ,此人必數食甘 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內熱 ,甘者令人 中滿 ,故其氣一溢 ,轉為消 渴 。」意指肥 人或愛食 美食之人 易得 此病 。見傅 貞亮 、高光震等人主編 ,《黃帝內經素 問析 義》(銀川市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7年6月),頁9U8。 羽 〈互相 間答 〉,《朵編》第3冊,頁485。 ’s對糖尿病 的歷 史與其治療 ,初步可參考抽 著,〈唐代 以前糖尿病病人的生活史與治療 〉,《歷 史月刊 勞194期(台北 :歷史月刊社 ,加φ 年),頁194一198。以及楊叔禹,〈中醫桑治療糖 尿病研 究的歷 史回顧 〉,《糖尿病 中醫選議精劑》(台北 :武陵 出版社,1997年),頁

22-%.

有 關消渴病 的文獻研 究,則可參考 高彥彬 、虛 芳,《中國糖尿病 文獻 索引》(哈爾演 :黑龍 江科學技術 出版社 ,199I年)。 %〈互相 間答 〉,《棄編》第3冊,頁485。 η 同上 註 ,頁486。

(18)

也依舊為他作一個合適的解答 :「近來中土不乏西醫名家可延之診視調治 ,……僅 照西醫書與此症有相關切者 ,摘譯數段印列 。」招當然 ,即便在當時西醫也對糖尿 病束手無策

,連

控制病情都無法做到

;但

從編者的回答可以看出

,編

者絕非專科 或專家

,所

以有些支唔其詞的帶過

,對

當時西醫 內科的可能診療 方式

,也

不甚 了 解 。 在這篇讀者與編者的對話 中 ,我們可以大略勾勒出那個時代一般人對疾病與 醫療的看法

,以

及當時醫學水準之大略 。因為編輯是以西醫學為主要回答依據 , 所以當時在 中國的西醫水準我們也可以略知一二 。如何分症論治呢

?編

者分別以 「證據 」、「決病 」、「病勢 」與 「治法 」來分析糖尿病 。在 「證據 」方面 ,其言 :「 覺此病時知常欲小便,其溺過多,有淡稻柴色,略有臭如馬料草,有一種甜味 ‥ …. 病者軟弱而瘦

,性

急易惹厭 。久延數 月或數年之後

,證

據加重 。極瘦病人乏力或 便癆症而死 。」這裡所謂 「證據 」,應該是翻譯成 「症狀 」才對 ,就當時的醫學用 語而言 ,「 證據 」一詞似乎不是適當的翻譯名詞 。不過 ,除了一般症狀之外 ,當時 西醫已經知道糖尿病的并發症有肺結核一項,在當時算是相當進步的發現 。在 「決 病 」方面

,謂

此病 「不易愈者

,病

久延

,身

大瘦

,減

力極速 。肺體或內腎之病發 出猝然大乏力 。」編者語 中多帶保 留

,透

露出糖尿病在當時西醫的治療中只能達 到控制

,而

不能完全治癒 。在 「病勢 」的分析上

,編

者解釋 了尿 中之糖的檢測與 一些醫學化學的常識

,並

無太多著墨 。最後

,在

「治法 」方面

,具

體指出的有最 好多食 「牛 肉清湯 」或 「牛乳 」

,少

吃 「發酵極透之饅頭 」

,並

節制酒類

,這

些都 是很實際的一般生活飲食須知 。不過

,吾

人尚有疑問的乃是其倡說每 日 「可常用 小服鴉片 」

,可

以治療重度 口渴 ,不知是何道理

?另

外 ,「用冰水合於燐養飲之 」, 每 日服 「鐵酒二三次 」等治法

,其

中 「燐養 」與 「鐵酒 」是何物

?如

何製成

?我

懷疑當時的知識份子並不能夠瞭解其中的意義

,更

遑論一般民眾的 「科學知識 」 所能理解之範 圍 。其他如 「大便秘結可以膠香類之瀉藥治之

;如

極乏力則用補藥 與行氣血藥 。」7’ 這樣的建議倒還比較合於中國人的思考模式,不過這裡的 「補藥 」 是指西藥

,而

非 中藥 。編者應該是以 「補 」與 「氣血 」的觀點來解釋用藥

,如

同 上 註 。 以上引文皆引自 〈互相問答〉,《棄編》第 3冊,頁485-486。

(19)

一來

,其

論說理應較被 國人所接 受 。 再 者

,物

理 、化學等科學 知識

,是

西 醫學進步迅 速的主 因之一

,而

在 〈化學 衛 生論 〉中的論述

,就

是以西 方科學 實驗分析 之精神

,來

對 中國傳統 養生學作 一 番新 的詮釋

,例

如 : 近 來有化 學 家設作 牛 肉茶之新法 。將 牛 肉切細 ,每分配水一分 ,加熱沸之 , 則 牛 肉內養 生之料 大 半化 出 ,所得 者 為 牛 肉茶 ,香而適 口 。有人云此法大 有養 身之 益 ,因肉內養 生之料 齊化 出也 。然此說 未必甚卻

,蓋

此茶雖與咖 啡略 有 同性 而能提 人精神 ,然所餘 肉質亦有益於 人之物帥。 其他 諸 如 鹽 巴可以 防腐 、食物 營養必須均衡等觀 念

,也

都透 過 《彙編 》介紹給 國 人 ,另外 如茶葉能提 神“、可可與礦物質能養生 ,這明顯是 用 中國人的 思考邏輯說 出

,雖

然不見得完全正確

,亦

是 開知識融合風氣之妙 法 。 對西 藥 的介紹

,也

是 其特色 之一

,這

點與合信醫書 多有相 同 。所以

,就

有 名 〈泰西本草撮 要 〉的醫藥 文章在 《彙編 》中連載 。其論 :「凡 習醫者 ,必熟悉藥性 。 講藥性 之書 ,名日本草 。西 國本草

,乃

經 名醫講貫彙輯

,全

書所 列藥 品

,幾

不勝 其繁

,非

專 門家有 難 熟讀 。」親當時西 醫嘗言 :「不洞見臟腑癥結

,深

知病源 者 , 不可使業醫藥 。藥譬之刃 ,握兵手則殺賊衛民 ;握賊手則民被賊殺 。若不就病證 , 專識藥方

,恐

刃操於賊矣 。」路正是因為 「藥 」能救人 ,也能殺人

,所

以藥學是學 醫者的基礎 。此處 「不洞見臟腑癥結 」,似為指責 中醫之言,就像梁啟超(l田3-19”) 曾說很多中國醫生 「全部體位之勿知 」,竟敢 「囂然以醫 自命 」的批判頗有異曲同 工之義&。而當時西人認為中西藥的差別既然在於 「中力弱 ,西力強 ,中性柔

,西

性剛 」、又言 :「中以 多勝 ,西以少勝 」“,這些看法似乎皆與今 日人們的認知沒有 帥 〈化學衛 生論 〉,《彙編 》(光緒六年七月)第3冊,頁13。 8I茶 可提神 ,然不宜過量 。〈化學衛 生論 〉載:「人用茶過度則不獨 無益反覺有弊 。如一 日用茶 三錢 至四錢 固屬 不妨,因所含替以尼 質不過三四釐耳 。當有 日食替以尼八釐者,及日用茶半 兩至一兩,則脈數 而身震 ,恆欲溲溺 。且心思 昏亂不能連 想一事,久則醉以致酣眠過深 。可 見波茶不可 多飲也 。」同上註 ,頁18。 路 〈泰 西本草撮 要一 醫藥總論 〉,《索編》(光緒十六年春)第4冊,頁85。 路 傅 曲雅 主編 ,《西藥大成》(江南機 器製造局 ,光緒十三年本)序言,頁l-2。 帥 梁啟超 ,《飲冰 室文集 .醫學善會序 》,引自 《戊成變法》收入 《中國近代 史資料叢刊 》第4 冊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年版),頁449-4S3。 郎 《西藥大成》,同前引書 ,序言頁2。

(20)

太大的差別 。 雖然藥物 學知 識是相 當專 門的學 問

,但

與化學 、物理學等科學 實在 是 息息相 關 ,而且也是 習醫者所必備 ,所以編者嘗言 :「藥品與治病兩大類 非全屬於格致 之

,亦

非全 屬於工藝 之學

,乃

在兩學 之間也 。各種學 問必與他種學 問有相 關

,即

如格物學 與化學論 萬物之性情 與其相 關之事

,並

其各種能 力

,無

論何種 格物 之學 必以此兩者為門徑 。」8%〔《彙編 》中對藥品之分類 ,雖不如中國本草學之細 ,也 能分成植物 、動物與金石三大類8’ 。其中特別的是介紹了許多藥品的化學性質 。如 舉藜蘆的化學性質為例 :「味初覺甜 ,其根有 自散油並定質油與 自散之酸質一松香 類質 、蠟質及苦性之質

,其

功用在其雜性之油類與 自散之酸質化合 。」隨後再將 治療效果詳細托出 :「能令人吐瀉

,前

時用之為殺蟲藥 。凡藜蘆鮮根置於皮膚則能 引炎而發泡

,服

之則惹 胃腸

,令

人吐瀉

,令

直腸生炎 。其性能瀉並調經 ,用法或 沖水或浸酒 。少服則輕瀉 ,多服崱重瀉 。」銘對藥品型態 、功用 、性味的描述 ,似 與 中醫本草學的著述相同 ,只是多了化學性質的介紹 。優點是減少了許多艱澀的 翻譯名詞 ,並比專業 《西藥大成 》(18蛢年

)中

結合英 、美 、德 、法各國藥學之優 劣 ,加以 「補載於本書之內 」帥的這種比較複雜與難解的編排形式有所不同 。而關 於一些用藥的新知與雜記 ,也在介紹之列 。例如麻醉技術 :「法令病者大呼吸極速 多次

,歷

一分或數分時

,至

面發紅似醉迷

,則

行外科針灸各事

,即

不覺甚痛

,而

仍有知覺 。在上海已有西醫試行此法

,得

知靈效 。果如此則昏迷之藥可免用

;而

有益於世人亦大矣 。」

又有記載

:「

奧國醫云

:『

本處有鄉人

,年

六十而體壯

,每

日食砒霜略二服

,』

已連用四十年 。乃父亦連用多年

;乃

子猶漸習會

,凡

食慣者

毫不覺病」”

,此

則新聞軼事之屬

,而

與醫療相關者 。

歐洲 防疫與 養生的新 思想

,也

藉 由 《彙編 》傳入 中國 。何以 為 「新 」呢

?西

醫在 近代初 傳 入 中國時

,並

無細菌 、微生物之說法

,多

以 「穢毒蒸騰 」、「風 氣不

=者

‵鬼ξ尸曹菁訌品咢 藥鑈 ㄍ 呷 c光緒十六年初 第 4冊邪 。 路同上註,頁 -°3。

瑟〈

爵纘

:︴

蠹介

t才

贇諿

戶’

本》序頁…

’︳ 〈論 所 用毒性 之 質 〉,《彙編 》 第3冊,頁I8。

(21)

西醫知談在近代中國的傳播——以 《格至牽編》(18%-18呢)為討論中也

____旦 通 」等來說 明傳染病的病因呢°合信也觀察到 中土對春天的傳染病稱之為 「溫 」, 而夏天之疫則轉稱為 「疫 」。當時合信也認 同 「天時不合 」而導致傳染病流行的說 法明。但在 《彙編 》中一篇名為 〈人與微生物爭戰論 〉的文章 中記載 :「人之病症 大半為極細極微之生物所成 ,此種不易見之微物 ,人如何能與之相爭戰耶?」舛這 種微生物的新觀念和傳統 中國人認識到疾病發生是因為虛 、邪氣乃至疫鬼野等種種 文化思想均有所不同%。以霍亂而論 ,「詳考此病根源而定其實據

,查

明之後稱某 微生物 日尾點微生物 ,因其形似西書所用有尾之點

,其

實類乎螺絲鑽形 。霍亂吐 瀉者便宜流質 ,形似極稀米漿 ,內多此微生物 。」研知道病源之後 ,則須積極思考 防病之道

,故

產生 :「所居之屋與牆面 、地板 、床榻 、被褥等件俱應用滅其微生物 之法 」鋁的想法

,在

日常生活中被教導要多加注意 。其他如肺癆 、蠶瘟 、癲狗瘋 、 爛喉痧症 、天花等也都在論述之列 。中國當時並無明確的防疫思想

,政

府對環境 衛生也不重視 ,「養生之事

,俱

賴化學各理 。惟常人只知衛生是略 ,而化學諸理多 不經心 。」唦此時透過西人的介紹

,也

使 中國人瞭解到環境衛生與化學 、醫學的重 要性 。以此為基礎

,養

生之學也包括在 內

,所

謂 :「人所吸之氣

,以

淨者為要 」, 強調養生的重要 。而又以此論及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英國大鎮名立發埔 。陰 溝不通

,臭

惡之氣甚多

,每

年因此死者萬餘人 。」If×l所 以

,有

系統的處理與重視 環境衛生以及健康的概念

,應

該是從近代西醫傳入之後的事情 。另外

,包

括西醫 的免病之法 、除病之原 、治標之法與 自然復原等觀念,也都在出現在 《彙編 》內 lUl。 其 中 ,免病之法即西醫防疫思想的一部分,而中醫 「舉止合於四時 」的養生觀念 , 也偶而被點出來討論

,可

見 中西醫理 固然有不同之處

,但

也同樣有對追求健康的 致病有 由論 〉,《西醫略論 》,同前引書,頁7A-B。 熱証論 〉,《西醫略論 》,同前 引書 ,頁45B。 人與微 生物 爭戰論 〉,《索編 》(光緒 十八 年春)第6冊, 頁%。

,I929年IU月)「序 」,頁I的 可參考 民國.余云岫,《傳 染病》(上海 :商務 印書館 出版 批 評 。

%林

富 士 ,《疾 病 終 結 者 一 中 國 早 期 的 道 教 醫學 》,同前 引 書 ,頁1S-22。 叨 〈人與微 生物 爭戰論 〉,《棄編 》(光緒十八年春)第6冊,頁ε8。 ㎝ 同上註 ,頁91. ∞ 〈第三十一章論養 生之理 〉,《棄編》(光緒七年九月)第3冊,頁兒5。 l°° 徐 雪村 來稿 ,〈慎疾要言 〉,《棄編 》(光緒二年三月)第1冊,頁9U-7】。 I°l尹 瑞模 夆譯 ,嘉約翰校正 ,〈醫理略述 〉,《索編》(光緒十七年春)第5冊,頁81。

(22)

54皮

國 立 不謀而合處m2。 我們看到西人對食物衛生的重視 ,乃是依據細菌與微生物的存在

,來

論述人 與衛生體系的關係 ,也可以將之視作是清末民初西醫防疫思想的早期雛形 。「西醫 言豬 肉內多有小微蟲

,人

食其 肉體 ,內亦生此蟲 」、「其蟲初入身 內時

,如

數 多則 人易顯 四忽吐瀉或出 白痢等症 。至蟲鑽入全身

,則

症似乎風濕或虛發熱等 。故醫 者每易混為別症 。」職是之故 ,西方人的作法是 :「於各大城鎮 內派員視察 ,如見 出售之豬 肉有此症者 ,則充公廢業以免其害人也 。」m3這對當時防範疾病的觀念 , 應該具有相當大的啟示功用

,我

們也許可以在清末民初以來幾次重大的防疫工作 進展上

,漸

次去找尋這種觀念化為實際行動的脈絡 。

六 、結

橫跨 18二

U年

189U年

這段期間 ,是西方科技書籍被翻譯至中國最鼎盛的一 段時期

,根

據學者的研究

,這

一段時期的翻譯西書工作實際上是存在著相當多問 題的 。翻譯出版沒有整體計劃 ,譯書的機構缺乏鑒別能力 ;只以 「實用 」為準則 , 加上對西 方科技的情況並不完全熟悉 ,因此譯出的書籍大多缺乏科學知識之間的 系統性Ⅲ,合信醫書與 《彙編》都存在此一缺點 。不過 ,作為一種知識啟蒙的介紹 性書刊

,其

初步 目的似乎已經達到

,至

少在國內已經 引起不少迴響 。而在此時期 由傅蘭雅 、徐壽與王韜主持的 「格致書院 」,也配合著 《彙編 》的發行

,來

進行西 方科技知識的傳播

,成

為知識份子討論 、瞭解西方科技的所在 。而在其醫學類的 課藝中

,就

有這麼一條寫道 :「泰西醫術 ,昉自何時

,傳

自何人

,其

致病諸法

,各

國有無異同

?視

中西醫理精粗優劣如何?」lU∫ 可見 中西醫的比較與融合在當時已 成為一種辨論形式的討論 了 。我們不但在 《彙編 》中看到了這種傾 向

,實

際上 , 中西醫比較與融合也在十九世紀末逐漸成為一個醫學界討論的重點 。 |砭 可參考 「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 究中心 」中 「衛生史研 究計畫」內成 員的研 究成果, 他們 對近世 以來的 「衛 生」、「健康 」概念有比較全面的研 究 。 (網址http:〃www.issp.sinica.edu.tw/hy直ienez) l°3〈 互相 間答 〉,《棄編》(光緒七年十一月)第3冊,頁548-549。 ︳“ 潘玉 田 、陳永剛 ,《中西文獻 交流史》(北京 :新華書店 ,1997年),頁149-bU。 I” 詳 見尚智叢,〈1886一18與年 間近代科學在晚清知識份子 中的影響一上海格致 書院格致類 課藝分析 〉,趭清史研 究》3期(北:中國人民大學書報 資料 中心,2UU1年8月),頁η-82。

(23)

代 中 國 的 傳 播 — — 免扁》(1876-1892) 洋訂 而綜合合信醫書與在 《彙編 》內容中所顯示的訊息 ,我們可以歸納出當時傳 入中國的西醫知識的大方向為何 。雖然整個知識體系內的細 目相當零碎

,但

經過 歸納後大約知道有解剖生琿 、疾病診斷 、治療方法 、藥物 、衛生等諸端 。這些知 識 ,有以新面貌出現在 中國的,也有以舊知識體系的翻譯名詞介紹進來的 。其 中 , 解剖生理與疾病診斷兩端 ,因為與 中醫既有知識略有相符

,在

加上翻譯時多採用 中醫的名詞與觀念

,所

以很快就得到了中國醫生的回應

U而

診斷 、藥物與治療 , 則因為翻譯的名詞太過困難與西醫工具不普及的問題

,而

沒有能迅速在 中國醫界 興起熱烈迴響

,就

如 同合信 自己說的

,當

時讀西醫書仍須 「以意會得之 。」m‘有 趣的是

,他

還建議 :「不妨多讀數回 ,實于身心有益

,勝

看無稽小說也 。」I田 基本上

,西

方人傳播西醫知識又何嘗不希望中國人能吸收呢 。在這 方面西人 對中國人不但說之以理,還動之以情 ,故言:「今西國器械之利,不妨取以蕩寇(乎旨 疾病

),又

何疑於西藥 。且今 日之寇 ,即吾國吾民之病

,故

製造一局

,以

除戎器 , 亦以譯醫書

,事

異而理 同也 。」首先說明翻譯西醫書籍是為了敉平疾病

,大

有益 國人健康

;另

外 :「西人論藥 ,多兼化學

,苟

擴而充之

,可

以探萬物之源

,可

以利 五行之用,可以知天地之化育,可以輔相天地之宜,雖謂其為神農氏之功臣可也 。」 m8補 充西藥知識於中醫 內涵 中,其功足當神農之臣,意指當時西醫並不想和中醫爭 個你死我活

,非

得分出高下不可

,此

間調和之意味實大於對抗 、爭論的格局 。 所以,在西人慢慢體認到要以增加中國人對西藥的認 同心態出現後,雖有 「批 評 」之觀點

,但

也有 「協助發展 」的面像

,則

可知當時 中西融合之轉輪已經開始 ‵ 運作 。十九世紀的九十年代後

,是

中國思想界更加蓬勃發展的年代 ,因為各種報 刊雜誌的興起

,使

得各種新知識 、新觀念不斷的打入中國人的心 中

m9;到

二十世 紀初以後

,西

醫更瞭解到翻譯名詞必須清楚明確的重要性

,所

以 「西醫開方必用 臘丁文

,而

不可用簡寫之法 。因臘丁文為西國所通行者 ,tl’£指明如何服法

,必

用 本國之文字記之 。因病人能 自知其服藥之法

,為

有益之事

,而

更為穩妥 。又如本 I°‘ 《全 體 新 論 》,同前 引 書 ,頁193。 l°’ 同上 註 。 I㎝ 以 上 見傅 蘭雅 主編 ,《西 藥 大 成 》(江南機 器製 造 局 ,光緒 十 三 年 本),序頁l。 l” 張灝,《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U-19U7)》(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7年),頁 】-5。

(24)

%皮

國 立 國人能知德 國 、法國等國之藥品書亦必為有益之事 。」ⅡU故逐漸有醫學 、疾病名 詞的統一規範出現 ,則中西融合速度更加快速 ,成為一股時代新潮流 ,逐流所趨 , 人們也開始紛紛將醫學改良作為社會改革思想的一部分lll。 時代變化之快 ,莫及乎 此

,而

醫界也經 由這些轉變

,掀

起一次又一次的春秋 。 ︳I° 其哈 來著 ,傅曲雅 口譯,《西藥大成補編》(江南機 器製造局 ,光緒三 十年本)卷I,頁3。 ⅡI當 時維新派知識份子的改革並不只是對 西方科學有興趣 而 已,而是基於 民族 意識 而對基督 教傳教 的活動(包括 醫療 )有所 警覺之故 。詳 見顧衛 民,《基督教與近代 中國社 會》(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頁那5-25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明天啟四年至永曆十五年之間(1624─1661)荷蘭以其政治及經濟力量 在臺灣南部先住民之間傳播基督教。4 西元 1636 年開始引進中國人到

近年科技業工程師、客運業駕駛、保全人員及醫療機構醫師等接連發

‡ 哈里斯民調中心(Harris Poll)在過去40年曾對90多個國家的 數百萬人進行了無數的調查,近年來Harris Poll

西塞(Halima Cisse)是一名來自西非國家馬利的 25 歲孕婦,原先以為自己懷了

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與楊國忠私通,在宣義里 建築相連的豪華住宅,土木都披掛上了絲綢,住 宅的奢華,東西兩都沒有能與之相比的。他們晝 夜集會,沒有一點禮法。 (《舊唐書 楊國忠 •

另外關於前現代的 西藏醫學發展與佛教關係的探討,參考 Gyatso (2015), Being human in a Buddhist worl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edicine in early modern Tibet,

國家 確診人數 死亡人數 美國 1745803 102107 巴西 414661 25697 俄羅斯 370680 3968 西班牙 283849

1918 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在美國共造成 67.5 萬人死亡,經過一個世紀 之後,儘管醫學科技已經相當進步,截至 20 日止,在美國因新冠肺炎而死的人數 仍然達到 67 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