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紙本與電子 孰強孰弱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紙本與電子 孰強孰弱"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喀報第兩百五十二期 社會議題 科技新知 文化現象 人物特寫 藝文評論 照片故事 影音新聞 自由創作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大事記 交大頻道 記者群 其他刊物▼ 本期熱門排行 媒體歷屆廣告 弱人工智慧 強勢發展 彭書耘╱科技新知 馬拉松接力 平凡中的不凡 張芸瑄╱照片故事 聚焦伸展台 設計新秀力崛 陳昶安╱照片故事 突破傳統 青山祭搖滾登場 郭宜婷╱照片故事 遺忘的客家 商圈再造 卓業軒╱照片故事

紙本與電子 孰強孰弱

2016-11-20 鄭懿君 文 在

2007

年,行動裝置開始發展之時,亞馬遜推出了第一本電子書

Kindle

,該產品甫一上市便對 出版業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在

2011

年,電子書閱讀器銷量達到巔峰,超越精裝及平裝書籍,在營 收上貢獻了

10

億元的營業額,亞馬遜更是宣布所有在網路書局裡的書都可以在

KINDLE

中找到。 當時許多人對紙本書的前景抱持悲觀想法,分析師尼葛洛龐帝

(Nicholas Negroponte)

更斷言紙 本書將在

2015

年完全被電子書取代。但根據美國出版協會統計,在

2015

1

月至

5

月,電子書的 銷售量漸趨疲軟,整體下跌了

10%

左右。這一兩年來,電子書大概佔了市場的

20%

,市占率並 沒有太大變化。究竟,紙本書憑藉著什麼樣的優勢,在數位閱讀的浪潮下,不被沖垮,電子書產 業在盛極一時的同時,又面臨了什麼樣的困境而停滯不前

?

Kindle推出的第二、第三、第四代分享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使用者經驗 紙本略勝一籌

使用者經驗 紙本略勝一籌

電子書不斷追求介面優化、開發新功能,企圖營造一個適於閱讀的環境。現今市面上大多數的電 子閱讀器均具備體積輕薄、攜帶方便等特色,除了基本註記重點、頁數總覽、字體放大縮小的功 能外,更以電子墨水印刷呈現出螢幕黑白色調,減少閱讀時產生的疲乏感。雖具備了以上的好 處,電子書閱讀器的基本使用客戶群並無太大的增長,習慣閱讀紙本書的讀者也並未因為這些優 點全力往電子書靠攏。不可諱言地,作為一種攜帶輕便的行動裝置,電子書可以有效減少書袋中 的負荷,不需書架書櫃的擺放也減少空間。但對於非重度閱讀者的消費者來說,一年所添購的書 籍量有限,在考量下,往往不會為了刻意需求購買電子閱讀器。 其次,在歷史的淬煉之下,人們所培養出的閱讀慣性是很難打破的。從遠古的石板、瓦片到竹 簡、紙張的出現,都是傳遞知識的載體,卻都有其物質性,也是人類情感的實體投射。對許多人 來說,看書不只是看書,它包含了心靈與書的美好結合。每本書都有自己的獨特生命,從封面照 片的選材,到封底的字樣設計,都有自己的一套故事。今天,在實體書店裡,你可以靜靜在走道 中穿梭,撫摸每一本書的獨特紋路,感受封皮的觸感、翻閱紙張的沙沙聲,瀏覽幾頁、讀個幾 段,享受作者行雲流水的文字,細細揣度作者的心境。在電子閱讀器上的讀者們,卻只能透過液 晶小螢幕,打量著每一張小縮圖,猜測書中的內容,點選看似中意的圖像進行試讀。對於習慣動 手翻閱、抄寫的讀者來說,螢幕閱讀剝奪了他們與書籍的物理性接觸,使他們無法憑直覺瀏覽文 本,這也正是他們感到恐慌且不習慣的。根據

20

年來的研究顯示,相較於電子書,人們在閱讀紙 本書時更能深入思考文本中欲表達的內容,對長篇文章的邏輯構建也會比較清晰。相反地,在閱 讀電子書時,必須保持清醒,滑動卷軸進行換頁動作,此舉對生理及認知的負荷較大,也是讀者 所感到不習慣的。

Tweet

0 讚 讚 讚 讚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弱人工智慧 強勢發展弱人工智慧 強勢發展

陳佩盈 用心陪伴特教生陳佩盈 用心陪伴特教生

太魯閣馬拉松 健康開跑太魯閣馬拉松 健康開跑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何肇耕何肇耕 第

252

期喀報出爐, 本期篇數僅有

15

篇,其中照片故事類 目稿件較多,記者們 用不同角度試圖捕捉光影的紀錄, 能夠從眾多照片中體會到記者所試 圖傳達、台灣各個地方發生的大小 故事,是本期喀報最大特點。 本期頭題王 本期頭題王╱╱鄧涵文鄧涵文 健康生活卻依舊胖的 中壢人,在極度茫然 中追求完美,目標是 不用任何字句就能表 達自己。 本期疾速王 本期疾速王╱╱陳昶安陳昶安 早上起床會過敏,很 容易和人吵架舞齡 十年,夜行性,喜歡 彩虹小馬在成長的 單行道上,努力學著愛人與被愛。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2)

紙本書的氣味、痕跡、情感仍深植人心。(圖片來源/Tre e hugge r)

媒介本質 決勝關鍵

媒介本質 決勝關鍵

以廣播與電視的發展為例,面臨科技的發達及傳播媒介的演變,人們在追求聲音發送的同時也追 求更豐富的影像刺激。電視因此而誕生了,但廣播卻仍以自己獨有的特色而不被取代。從媒介理 論上來看,不同的傳播媒介具有不同的物質特性,電子書的矛盾就是在於其忽略自己與生俱來的 媒介特性,拚行的想重現紙本書的形式,降低裝置本身的存在感,開發像是重點標記、手部捲動 換頁的功能,企圖取代紙本書的閱讀模式。但事實證明,人們傾向在行動裝置上追求放鬆及感官 刺激,享受影像力量的高潮迭起、期待在接收者的身分上更能參與傳播內容的產製。今天,幾乎 所有的電子閱讀器均具有上網、聽音樂的功能,在多功能的同時卻也正吸走讀者的專注力,割裂 讀者的閱讀體驗,在三心二意之下,原本可以在紙本書上進行的線性思考無法於螢幕閱讀時被體 現。

電子書 競爭對手眾

電子書 競爭對手眾

在現今資訊豐富多元的社會,傳播內容早已跳脫載具的框架,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以不同的方 式與消費者進行互動。以往在電子閱讀器市場中獨占鰲頭的亞馬遜與索尼,在各種行動裝置的競 爭下,也無法通吃電子書市場的大餅。越來越多的雜誌出版商、出版社與手機

app

進行合作,將 書籍掃描成電子檔並進行販售。

2011

年,

google

收購了當時即將倒閉的電子書平台

oyster

,打 算建構點對點的電子平台、專屬線上書店,開發更適宜閱讀的軟體及介面呈現。蘋果則是憑藉著

IPAD

在全球市場的接受度,在自家

IBookStore

屢屢做創新及突破性改革。總括來看,電子書閱 讀器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如何覺察自己的優勢,與人們習以為常的行動裝置做出區隔, 發揮數位內容的特性,開發更貼近使用者的閱讀體驗,是目前值得努力的方向。

紙本書 隨需印刷正夯

紙本書 隨需印刷正夯

在逃過被電子書取代的預言後,紙本書行業似乎鬆了一口氣,然而細細檢視,紙本書仍有幾個極 需解決的問題。從存貨管理來看,銷量較小的紙本書在出版上不具經濟效益,絕版了之後便很難 再出版。不在暢銷榜上的書得面臨一陣子的乏人問津,才可能重新被放回架上。近年來,符合消 費者需求的「隨需印刷」(

P rint on Demand

)功能頗受實體書店提倡,消費者根據自身需求 選擇一本書後,書店便會依照消費者需求幫忙進行印製,僅需數分鐘便能拿到完整的紙本著作。 這種「下標再生產」的結果,不僅可有效減少店內存貨,也可在個人化、客製化的需求上給予不 同的體驗。

隨需印刷可以有效減少實體書的庫存。(圖片來源/GOODREADER)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3)

Powered by

DODO v4.0

關於喀報聯絡我們

© 2007-2016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陳佩盈 用心陪伴特教生 陳佩盈 用心陪伴特教生 從優良特教人員陳佩盈老師身上,看見對於教 育的熱愛與奉獻。 遺忘的客家 商圈再造 遺忘的客家 商圈再造 實地走訪內灣客家山庄,循著歷史腳步記錄現 今的觀光發展對比舊時的鐵道繁華。 不同類型的小說、雜誌、教科書,在電子書或紙本書市場上也有不同的接受度。如何運用自己特 有的媒介優勢,不被淘汰,進而達到相輔相成的結果,是紙本書與電子書必須面對的課題。

0

則回應則回應 排序依據

Facebook Comments Plugin

最舊 最舊

新增回應⋯⋯

▲TOP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3 丁得天、杜斗城《甘肅民樂童子寺石窟〈西遊記〉壁畫補錄及其年代新論》,《蘭 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年第 4 期,第 67–74 頁。. 14

1.個別或小組 合作寫出森鐵 與花東評論比 較文章 2.自主撰寫森 鐵仿寫文章..

主題論文一: : :善用 : 善用 善用 善用「 「 「小報 「 小報 小報 小報」 」 」 」創意 創意 創意 創意、 、 、 、開展 開展 開展「 開展 「 「 「大報 大報 大報」 大報 」 」新局

(A)《論語》 :由孔子群弟子編纂,詳記孔子周遊列國的言行事蹟 (B)《史記》 :司馬遷奉武帝之命修撰,以事為綱,推論歷代興亡

一 寫作評講(詩歌) 運用三至五個評講重點賞析同儕創作的詩歌 二 寫作評講(短文) 運用寫作評量表評鑑同儕創作的文章. 三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英國語文教育| 藝術音樂教育 | STEM 教育 全球意識與文化敏感度 |體驗學習| 接觸大自然

在探索有關科學、創意、歷史、文化和故事 等知識的同時,體驗與別不同的奇妙學習之

„ „ 利用電腦來安排與整合多種媒體,可產生 利用電腦來 更多樣化的作品。如某一段背景配樂在影 片中的哪個時間點開始播放、新聞播報中 子母畫面的相對位置、文字字幕出現在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