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9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音樂班第二次期中考歷史科題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9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音樂班第二次期中考歷史科題庫"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9 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音樂班第二次期中考歷史科題庫 範圍:第一冊第二章 一、單選題(60 小題,每題 0 分,共 0 分) 1. ( )附表是 1946~1965 年臺灣某項統計數據。請問:應是下列何者? 1946 年 31721 1950 年 524940 1955 年 852688 1960 年 1279426 1965 年 1720804 (A)臺灣外省人口數 (B)臺灣的外匯存底 (C)臺灣出口的棉衣 (D)臺灣電視機總 數 解答 A 解析 1945 年二戰結束以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已有少數中國大陸人士來臺,當時以 行政人員為主。1949 年政府撤退來臺,隨之遷入的外省人士激增至百萬以上,可 謂是 20 世紀最大的移民潮 (B)1950 年代,臺灣仍處於戰後經濟蕭條的狀態,尚 在重建與進口替代時期,外匯增加速度緩慢 (C)1965 年出口擴張時期後,出口 數量才顯著增加 (D)1962 年臺視開播後,電視才開始出現與普及 2. ( )某個時期,政府積極推動「內地移民政策」,主要目的包括:鞏固對臺灣的統 治、解決內地人口過剩的問題、為將來國民移往熱帶地區發展做準備,因此招募 內地農、工至臺灣東部發展。請問這應是下列哪一時期的政策? (A)清治初期 (B)清治後期 (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時期 解答 C 3. ( )臺南現在的「新營」、「林鳳營」,高雄現今的「前鎮」、「左營」等地名,與 哪項措施有關? (A)贌社制 (B)井田制 (C)軍屯制 (D)代稅制 解答 C 解析 引文中「營」、「鎮」皆為軍隊編制名稱,鄭氏時期曾以軍隊之力開墾部隊駐紮 地周圍土地,以滿足軍隊用度需要,這種制度稱為軍屯制 4. ( )1990 年的電影《異域》,劇情描述一支突圍部隊,因為政治情勢驟變,流落異鄉 緬甸,成為「身陷於異鄉地域,卻孤立無援的軍隊」。請 問這支緬甸孤軍形成的 背景是? (A)二次大戰與日軍交戰的英軍 (B)國共內戰與共軍鏖戰的國軍 (C) 越戰期間與越共交戰的美軍 (D)泰國內亂時期敗退的政府軍 解答 B 解析 國共內戰失利後,部分國軍從雲南撤到滇、緬、泰邊界一帶,因為政權易主,返 家困難,故被稱為泰緬孤軍,成為今日中、泰、緬、寮的華裔 5. ( )某臺灣歷史人物曾發表文告曰:「本藩矢志恢復,切念中興;恐孤島之難居,故 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外,苟延安樂。」請 問這位歷史人物是誰? (A)施琅 (B)朱一貴 (C)鄭成功 (D)沈葆楨 解答 C 解析 指鄭成功以臺灣為反清復明之基地 6. ( )請問 1946~1949 年期間,臺灣人口增加率提高的原因為何? (A)死亡率下降 (B)復育 (C)經濟發展 (D)移民 解答 D 解析 1949 年因政府遷臺,因此百萬軍民也隨之遷至臺灣 7. ( )以下是與臺灣歷史有關的某項協議:一、甲國退出澎湖;二、甲國到大員建立據 點,乙國沒有異議;三、允許甲乙兩國通商。協議中的「乙國」應該是 (A)日本 (B)中國 (C)荷蘭 (D)西班牙 解答 B

(2)

解析 此為明朝官員南居益與荷蘭的協議,南居益要求荷蘭撤出澎湖,但可轉往臺灣發 展 8. ( )日治時期為加速開墾臺灣,而有透過各種不同管道前來臺灣的日本移民。關於這 些移民來臺的管道,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當時的日籍移民依照資產多寡,分 為契約移民與自由移民 (B)日籍移民所從事的產業,主要以商業為大宗 (C)契 約移民中的私營移民,主要是以日本企業家為主導者 (D)由於私營移民的失敗, 1910 年以後僅剩官營移民來臺 解答 C 解析 (A)按照是否簽訂契約 (B)農業為大宗 (D)並未有此狀況發生 9. ( )隨著後藤新平等人致力在臺灣推動經濟基礎建設,臺灣也被納入日本經濟體系之 內,促使日本資本家引入大量移民來臺從事建設開發。關於日治初期移民來臺開 發的過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日本資本家引入的移民,多來自福建、廣東 兩地 (B)愛久澤直哉曾招募日本移民開墾今日的嘉義地區 (C)賀田金三郎對於 花蓮港廳的移民開發有極大貢獻 (D)日治初期的來臺移民,以臺中、高雄為主要 移民地 解答 C 解析 (A)當時限制中國移民來臺 (B)應為臺中地區 (D)1930 年代以後,高雄才成為主 要日本移民地 10. ( )1601 年,一個剛崛起的海上勢力派遣兩艘兵艦出現在中國沿海,企圖進攻葡萄牙 人的據點,結果卻大敗而逃。葡萄牙人經過此戰役後,以防禦海上強敵為名,開 始加強修築防禦工事及興建砲臺。請問這個剛崛起的海上勢力及其企圖進攻的據 點為何? (A)西班牙,菲律賓 (B)荷蘭,澳門 (C)英國,臺灣 (D)日本,澎湖 解答 B 解析 荷蘭是 17 世紀剛崛起的海上勢力,有「海上的馬車伕」之稱,而葡萄牙 人在 16 世紀即已占有澳門作為貿易據點 11. ( )鄭氏政權來臺後,隨著其在臺灣的統治日久,與原住民產生的衝突也日漸增多。 從下列哪一臺灣地名的由來,可以看出當時漢番衝突的現象? (A)林圯埔 (B) 石牌 (C)赤崁 (D)土牛口 解答 A 解析 (A)林圯為鄭氏將領,奉命前往斗六南投一帶開墾,與原住民發生衝突而被殺 害,林圯埔為其在南投開墾之地名,符合題幹敘述鄭氏在臺日久,與原住民發生 衝突的現象 (B)源自清治時期的漢、番分界 (C)鄭氏來臺之際將普羅民遮改名 為赤崁 (D)源自清治時期的漢、番分界 12. ( )17 世紀後期,中國有個省分因為山多田少、動亂與天災頻繁等因,當地人口開始 向海外移動,地廣人稀、距離較近的臺灣,因而成為首選。請問這一個省分是下 列何者? (A)浙江省 (B)江蘇省 (C)福建省 (D)廣西省 解答 C 解析 以福建泉州的人數最多、漳州次之,再來則是來自廣東的客家人、潮州人 13. ( )一位中國官員向朝廷建言:「臺灣……初貧民至其地,窺漁鹽之利,後見兵威不 及,往往聚而為盜。近則紅毛築城其中,與奸民互市……墟之之計,非可干戈從 事,必嚴通海之禁,俾紅毛無從謀利,奸民無從得食……。」另一官員則謂佛朗 機時時私至雞籠、淡水之地,官府對於私出市貨者,知之不能禁。以上現象的時 代是 (A)1610 年代 (B)1630 年代 (C)1650 年代 (D)1670 年代 解答 B 解析 兩位官員分別分析了荷蘭與西班牙在臺灣的經略,選項中只有 1630 年代二者同 時在臺灣發展

(3)

14. ( )一位學者整理研究室中舊有的圖籍資料,發現一份泛黃的圖志上出現「北路安撫 司」及「南路安撫司」等字樣,他應該將這份圖志歸檔到哪一時期的資料夾內? (A)荷蘭統治時期 (B)鄭氏據臺初期 (C)東寧王國時期 (D)清朝治臺初期 解答 C 解析 1664 年,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並設南路、北路與澎湖等三個安撫司以治軍理番 15. ( )某人在未接受官府招安前,曾進駐臺灣本島,且擁有數百艘船隻和 10 萬名兵 卒。受招安後,勢力愈來愈大,甚至壟斷東南沿海的貿易。後來,他協助官軍擊 敗荷蘭的入侵,成為海上霸主。請問:這位歷史人物是誰? (A)鄭芝龍 (B)顏 思齊 (C)陳老 (D)林道乾 解答 A 解析 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眾多勢力中,唯有 鄭芝龍接受明廷的招安,將大本營轉往福建 16. ( )根據某張臺灣人口變化圖, 1945 年 12 月至 1946 年底,臺灣人口有明顯減少(約 二十餘萬人)的狀況,請問下列解釋何者較為恰當? (A)當時臺灣並沒有人口大 規模減少的狀況,應是此變化圖數值有誤 (B)此因當時臺灣爆發大規模的瘟疫, 造成許多民眾死亡 (C)這是二次大戰期間美軍空襲臺灣造成的重大傷亡現象 (D) 此為二次大戰結束後,遣返在臺日人造成的人口移出 解答 D 解析 從題幹的時間點,可看出為二次大戰結束至國民政府接收臺灣之際,為在臺 日人 遭到遣返而造成的人口減少 17. ( )小陳是清治時期移民臺灣的粵籍客家移民,他在渡海來臺之前,因為要祈求旅途 平安,所以在啟程前夕,阿公在家鄉的保護神廟宇裡求得一個平安符,希望能夠 保佑他順利渡臺。請問這個平安符最有可能是向哪一位神明求來的? (A)保生大 帝 (B)開漳聖王 (C)三山國王 (D)關聖帝君 解答 C 解析 三山國王是粵籍客家移民的守護神 18. ( )16 世紀,臺灣西南部出現了許多漢人聚落,其中最大的聚落位於嘉義地區。請問 這個聚落出現的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漢人海商集團以此為據點,騷擾中 國東南沿海 (B)荷蘭人將漢人集中管理,方便耕種 (C)東南亞華僑因洋人勢力 進入而改移民至臺 (D)海外道教徒因受宗教迫害,轉至臺灣求生存 解答 A 解析 由題幹所言 16 世紀在臺灣南部的漢人聚落,最有可能是漢人海商集團 (B)荷人 至 1624 年才統治臺灣 (C)無此現象 (D)無此現象 19. ( )隨著來臺日久,視臺灣為安身立命之所的移民日益增加,受到戰爭與外力影響之 後,連帶把臺灣視作是命運共同體的「臺灣意識」也逐漸形成。請問此「臺灣意 識」的出現,最主要是受哪一場戰爭的影響?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 牡丹社事件 (D)清法戰爭 解答 D 解析 清法戰爭時,出現「西仔來打咱臺灣,大家合齊來打番」的臺灣意識 20. ( )1940~1950 年代,政府除將日治時期的房舍供特定人士使用之外,亦大量搭建房 舍,提供他們居住。請問文中所指的「特定人士」是指下列何者? (A)原住民 (B)外省人 (C)本島人 (D)新住民 解答 B 解析 1949 年,政府開始大量興建眷村,安置撤遷來臺的軍公教人員及其眷屬 21. ( )某歷史人物宣諭:「東都明京,開國立家,可為萬世不拔基業。本藩已手闢草 昧,與爾文武各官,及各鎮大小將……,總必創建田宅等頃,以遺子孫計。」請 問「東都明京」所指為何? (A)南京 (B)澎湖 (C)廈門 (D)臺灣 解答 D 解析 鄭成功將赤崁改為東都明京,之後泛稱全臺

(4)

22. ( )一幅清治時期描繪臺灣的畫作中,有位女子正以牛隻拉犁、耕種水稻,這幅畫作 的主題應是 (A)鄭氏時期軍屯的農耕圖 (B)清治時期閩南婦女的農耕圖 (C)清 治時期客家婦女的農耕圖 (D)清治時期平埔族婦女的農耕圖 解答 D 解析 畫作中以牛拉犁、耕種水稻的是女子,而非男子,故可判斷應不是以男性為主要 農耕勞動力的漢人。平埔族人主要的農業勞動力為女子,而其以牛拉犁、耕種水 稻,應該是受到漢人的影響 (A)此為清朝統治時期的畫作,且無足夠敘述資訊 可判斷為軍屯 23. ( )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包含各種族群,也因此更需有包容心來看待不同族 群的文化及成長背景,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1949 年政府遷臺前後,一百多萬 稱為「外籍新娘」的新移民湧進臺灣,設置圍有「竹籬笆」的眷村 (B)各族群常 因語言、文化等差異造成衝突,但密切接觸後,「芋仔番薯一家親」已成為族群 融合的見證 (C)來自中國各省、語言上南腔北調的「新住民」因為逃難,未能將 原鄉的飲食文化、生活習慣帶進臺灣 (D)1970~1980 年代,大量東南亞地區的移 工進入臺灣工作,但移工彼此之間並未發生任何文化衝突 解答 B 解析 (A)外省人 (C)將原鄉文化帶入臺灣 (D)1980 年後移工才大量進入 24. ( )1870 年代,來臺建築防禦工事的沈葆楨說:「臺地向稱饒沃,久為他族所垂涎, 今雖外患暫平,旁人仍眈眈相視,未雨綢繆之計,正在斯時。」因此積極從事建 設,並且開山撫番。請問,沈葆楨所說的「外患」是指 (A)鴉片戰爭 (B)中法 戰爭 (C)甲午戰爭 (D)牡丹社事件 解答 D 解析 沈葆楨來臺建設與開山撫番,主要是因為牡丹社事件 25. ( )國共內戰時期,雲南一支不願向共產黨投降的部隊,流亡並躲藏在緬甸奮戰十幾 年,直到聯合國施壓,才於 1954 年撤回臺灣中壢龍岡一帶建立村落,並帶入雲南 與緬甸的地方文化,這個村落是 (A)忠貞新村 (B)陸光四村 (C)明駝新村 (D) 憲光二村 解答 A 26. ( )清治臺灣為典型之移墾社會,生存競爭激烈,導致原漢、閩客之間常起衝突;再 加上吏治不良,官逼民反之事亦屢見不鮮,但是合作團結才是生存發展的王道。 下列哪一個組合是合作成功的典範? (A)金廣福墾號-漳泉 (B)八堡圳-官民 (C)陳賴章墾號-閩客 (D)貓霧捒圳-原漢 解答 D 解析 (A)為閩客合作 (B)八堡圳的開鑿者為施鹿門、施世榜父子,故又稱「施厝圳」 (C)陳賴章墾號由泉州人所合組 (D)貓霧捒圳為漢人張達京與岸裡社原住民以 「割地換水」的合作方式完成 27. ( )1919 年在馬公天后宮發現了一面石碑,上刻「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字 樣。對此一碑文的解讀,下列何者適切? (A)說明了葡萄牙人對澎湖的覬覦 (B) 見證了荷蘭人侵犯澎湖之始 (C)是日本對臺灣垂涎已久的鐵證 (D)是明代擊退 來犯的西班牙的鐵證 解答 B 解析 1604 年,韋麻郎奉荷蘭東印度公司之命率艦隊登陸澎湖,明廷派沈有容「諭退」 驅逐之,此為荷人首度入侵澎湖 28. ( )「執事率數百之眾,困守城中,如何能抵抗我軍?……天下人大多不願死於非 命,本人也數次勸告執事,要為貴國 人民的性命著想,……這次我再命使者前往 致意,希望執事能深思熟慮。執事若知不敵,獻城投降,則本人當待之以誠。我 軍入城之時,本人必嚴飭將士,秋毫無犯,聽任貴國人民離去,若欲留在本島, 本人也將其視為華人而保護之。」請問文中的「執事」、「本人」是誰? (A)荷

(5)

蘭司令韋麻郎、沈有容 (B)西班牙總督波特里歐、荷蘭長官杜拉第紐司 (C)荷 蘭大員長官揆一、鄭成功 (D)鄭克塽、施琅 解答 C 解析 由「困守城中」、「本人也將其視為華人而保護之」可判斷此為鄭成功致荷方的 勸降書 29. ( )《臺灣三字經》中有一段:「西班牙,亦竊據,基淡間,築城禦。……明運竭, 有成功,破大浪,師渡東,整戎行,奮神武,逐蘭人,復故土。務屯墾,闢草 萊,百廢興,又招徠。」對上文的解讀,下列何者符合史實? (A)「基淡間,築 城禦」是指建聖薩爾瓦多城和聖多明哥城 (B)「明運竭」是指南明覆亡,鄭成功 易正朔 (C)「復故土」意指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再度使臺灣納入中國的版圖 (D) 「百廢興」是因清廷海禁,切斷臺灣的海外貿易,臺灣百廢待舉 解答 A 解析 (B)鄭成功仍奉明廷為正朔 (C)臺灣並未納入中國的版 圖 (D)清廷海禁並未能切 斷臺灣貿易 30. ( )1874 年(同治 13 年)以後,廢除內地人民《渡臺禁令》,設局招徠,免費乘 船,並供給口糧、耕牛、農具、種子以經營臺灣的措施,是由何人所倡導辦理 的? (A)鄭成功 (B)沈葆楨 (C)丁日昌 (D)劉銘傳 解答 B 解析 沈葆楨來臺政績:(1)開山撫番; (2)募民墾殖:廢除內地人民《渡臺禁令》,設局 招徠,免費乘船,並供給口糧,耕牛、農具、種子; (3)增置郡縣 31. ( )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國三山國王廟登記數 214 間,宜蘭縣就有 40 間,居各縣市 之冠。究其時代背景最可能是? (A)客家人是最早移墾宜蘭地區的族群 (B)閩 客移民在開發宜蘭時呈混居型態 (C)客家人是目前宜蘭地區最大的族群 (D)客 家人是清治宜蘭地區械鬥最大贏家 解答 B 解析 漢人移墾宜蘭可追溯至乾隆、嘉慶年間,當時漳州籍的吳沙率領漳、泉、客入 墾,形成閩客混居情形,客家人數不多,因此大興三山國王廟以庇佑移民,後因 械鬥失敗及其他因素,原住在宜蘭平原的客家人再次遷徙至冬山、三星等地。宜 蘭地區目前客家人約 7 萬人,占全縣 15%的人口 32. ( )清治時期道 光年間的一則紀錄:「此次臺灣人民械鬥,□□人中即有勾串番割 (漢人學習番語、從事番地貿易者)率領生番出山助鬥。經孫爾準派委將領入山 搜捕,該匪等竄至後山……。」根據各族群居住地區判斷,□□內應填入 (A)粵 籍 (B)泉州 (C)漳州 (D)福州 解答 A 解析 客家人多居住在近山地帶,常有與生番串連造勢之事發生 33. ( )臺灣各地有許多「大陳新村」,裡面居住著許多被政府稱之為「大陳義胞」的 人。這些原本居住在浙江沿海的大陳島上,後由政府撤退來臺,安置在臺灣各 處。「大陳義胞」出現的時代背景,應是兩岸關係的哪一時期? (A)軍事對峙期 (B)和平統戰期 (C)和緩交流期 (D)意識型態對抗期 解答 A 解析 1950 年代,國軍以大陳列島為基地,頻繁進攻浙江沿海島嶼。 1955 年 1 月,中 共發起一江山島戰役,國軍全數被殲滅,大陳列島岌岌可危, 2 月在美軍協助 下,國軍和居民撤出大陳列島,由政府安置在臺灣各處 34. ( )課堂上,老師帶領學生共讀《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這本書,請問從書名看 來,其時代背景與下列何者最貼近? (A)蒙古西征 (B)地理大發現 (C)英國工 業革命 (D)法國大革命 解答 B

(6)

解析 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歐洲透過新航路來到亞洲,臺灣因為地理位置重要,也成為 列強覬覦目標。葡萄牙雖未殖民臺灣,但曾盛讚臺灣為美麗之島「福爾摩沙」, 而書中內容即在介紹 17 世紀臺灣從荷西治臺到鄭氏時期的發展 35. ( )17 世紀,分別有荷蘭與鄭氏來臺建立政權,請問這兩個政權有何相似之處? (A) 均採行軍屯政策,以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 (B)均鼓勵漢人來臺移墾,以增加農業 生產 (C)均對原住民採安撫取代武力征服的政策 (D)皆對漢人採取高壓管制的 作法 解答 B 36. ( )一位管理臺灣的長官描述某時期臺灣的社會現象時說道:「諸羅、鳳山、彰化三 縣,皆新住之民,全無妻子,此種之人,不但心無繫戀,敢於為非……又終日無 事,惟有相聚飲賭,飲酣、賭輸,遂致共謀竊劫。」請問造成此一歷史現象的原 因,下列何者推論正確?【資料來源:高其倬,〈奏報臺灣人民搬眷摺〉《宮中 檔雍正朝奏摺》第八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頁 473。】 (A)清朝擊敗鄭 氏,造成底層民眾大量失業 (B)原鄉認同強烈,同鄉聚眾爭取權益 (C)實施渡 臺禁令,性別嚴重失衡 (D)華人天性好飲嗜賭,造成治安敗壞 解答 C 解析 因渡臺禁令、偷渡過程艱辛等因素,來臺移民多為年輕的單身男性,導致臺灣社 會出現男多女少的情形 37. ( )資料一:鄭成功原以廈門為根據地,還以「思明」命名,但後來不僅以臺灣作為 東都,鄭經繼位後,又改為「東寧」,並自稱「東寧國主」。 資料二:鄭氏政權在臺灣,固然以反清復明為號召,但實際上整個政治體制的設 計,是以其家族為中心所建立的政權。 請問:上述兩段資料共同討論的主題是? (A)鄭氏政權政治體制規劃的意義 (B) 鄭氏政權反清復明理想的實現 (C)鄭氏政權地名國號變遷的過程 (D)鄭氏政權 家天下的抱負與落空 解答 A 解析 資料一從思明、東都到東寧等名稱的演變,可推知鄭氏光復明朝大業志向的減 弱;資料二則說明鄭氏以反清復明為號召,實則是以家族為中心所建立的政權 38. ( )雖然臺、日通婚者常會遭到異樣眼光,但在整個日治時期,也有近五百對臺、日 通婚的案例,這些臺、日婚姻者彼此認識、接觸的管道,以下列何者為主? (A) 日本來臺的移工,在臺工作過程與臺灣女子通婚 (B)臺灣學生赴日留學,認識日 本當地女性 (C)臺灣男女比例懸殊,男性透過婚姻仲介迎娶日本女性 (D)日本 推動皇民化運動,要求臺灣男性迎娶日本女性為妻 解答 B 解析 日治時期的臺、日夫妻,多為「臺灣人夫,日本人妻」,認識管道多以臺灣男性 赴日留學為大宗 39. ( )一位清治時期的官員針對當時臺灣現況寫下這份奏章內容:「內地人民向來不准 偷越。雖文法稍弛,而開禁未有明文。地方官思設法招徠,每恐與例不合。今欲 開山,不先招墾,則路雖通而仍塞;欲招墾,不先開禁,則民裹足而不前。」這 位官員是 (A)施琅 (B)沈葆楨 (C)丁日昌 (D)劉銘傳 解答 B 解析 奏章內容提到「開山」、「開禁」等,可看出這位官員主張開山撫番,廢除渡臺 之禁,故可判斷為沈葆楨 40. ( )學者將日本人繪製的「閩粵兩族分布圖」與清代時期的戶籍資料交相比對,發現 臺灣桃竹苗地區的客家人在清治初期的人數極少,日治時期在當地人口中的比例 逐漸攀升,而臺北盆地的客家人比例卻逐漸下降。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影響 (B)閩客械鬥的影響 (C)對外戰爭的影響 (D)瘟疫流行的影 響

(7)

解答 B 解析 乾隆、嘉慶以後移民人數 增加,閩、客衝突日益增多,臺北盆地的客家人多遷居 至與原鄉環境相近的桃竹苗近山地區 41. ( )附表是 1905~1935 年間臺灣四個都巿(高雄、臺南、臺北、基隆)的人口變化 統計表,表中的「丁」是指哪一個城巿? 1905 年 1920 年 1935 年 甲 74,415 147,000 254,204 乙 50,712 76,560 90,919 丙 15,345 23,772 81,516 丁 7,206 21,651 55,914 (A)高雄 (B)臺南 (C)臺北 (D)基隆 解答 A 解析 日治時期為了發展南進政策,開始積極經營高雄港,有大量日本技術移民以及勞 動力移入。丁選項一開始人口最少,而 1920~1935 年間人口成長比例高,可見 應為積極開發新興的高雄港 42. ( )附表是某時期臺灣人口的統計,分析數據,「某時期」最有可能是何時? 閩南系 客家系 原住民 非臺灣人 總數 249 萬人 40 萬人 9 萬人 6 萬人 304 萬 人 (A)清朝統治初期 (B)劉銘傳治臺時期 (C)日本治臺初期 (D)政府遷臺初期 解答 C 解析 日治時期臺灣才有明確的人 口調查(特別是祖籍分類),表中的「非臺灣人」主 要指日本人及其他外國人 (D)戰後加上隨國民政府遷臺的移民,臺灣的人口數 應遠多於表中數據 43. ( )16、17 世紀大航海時代,西方列強紛紛在亞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請問當時殖民 國與殖民地的配對,下列哪一選項正確? (A)葡萄牙──澳門 (B)西班牙── 琉球 (C)荷蘭──日本 (D)美國──菲律賓 解答 A 解析 (B)西班牙──菲律賓 (C)荷蘭──印尼 (D)1898 年美西戰爭之後,美國才統治 菲律賓 44. ( )附表為 1946~1950 年臺灣人口數的統計,請問下列何者是此期間人口迅速增加 的主要原因? (A)戰後嬰兒潮,致使出生率大增 (B)醫療技術進步,死亡率大幅下滑 (C)政府 為彌補勞動力不足,鼓勵引進國際移工 (D)政府遷臺,導致大量軍民移入 解答 D 解析 1949 年的國共內戰中,政府失利而撤遷臺灣,大量軍人及其家眷,撤遷來臺 (A) 出生率增加的人口數,短期內不會高達 100 多萬 (B)死亡率降低的人口數,短 期內不會高達 100 多萬 (C)1980 年代之後,才開啟國際移工的引進 45. ( )一位 1628 年時遷居臺灣南部的漢人男子,在臺灣統治者允諾給予耕牛、農具的 積極招募下,前來臺灣耕種。他趁著貿易商船前往中國時,托船員帶一封家書給 故鄉的家人,向家人說明他在臺灣的生活狀況,請問,下列何者應是書信中會出 現的內容? (A)統治者允許我們擁有土地所有權,讓我們能安心耕種 (B)為了 找尋更好的耕地,我短時間之內已在大員地區遷徙了好幾次 (C)為了能夠娶妻,

(8)

我必須受洗成為教徒 (D)這裡很多漢人的團體,我常常在農閒時參與各種漢人的 集會活動 解答 C 解析 從題幹所提到的時間與地 點,以及統治者給予其耕牛農具的積極招募,可判斷當 時的統治者應為荷蘭人 (A)無土地所有權 (B)荷蘭人限制遷徙,不可能在短時 間之內自由遷徙數次 (D)荷蘭人限制漢人參與集會活動 46. ( )書籍的簡介中提到:「那霎時,我們激動地緊握著手,滿面淚水地笑起來,笑得 像哭。天涯流落半個世紀,恍如隔世,儘管當時情景仍然清晰彷如昨日。故里的 人、事、地、物都變了……少時盟誓的妻,竟都藏不住那一抹陌生的表情。總算 上路了。可這條歸鄉路竟如此遙遠與苦澀啊!」此書籍描寫的時間應為下列何 者? (A)割讓臺灣時 (B)臺灣光復後不久 (C)開放返鄉探親後不久 (D)第二次 世界大戰結束時 解答 C 解析 引自《鄉關處處:外省人返鄉探親照片故事書》。根據「流落半個世紀」、「歸 鄉路」、「盟誓的妻」可判斷為外省族群相距兩地後的重逢 (A)應為悲泣,無 重逢 (B)兩岸長期隔閡,臺灣無中國移入人口 (C)1987 年開放大陸探親後,臺 灣的外省族群才得以回鄉探親 (D)1945 年尚未遷臺,故無此景象 47. ( )某位地方官員上奏:「諸羅社所要繳納的社餉為七千八百兩,過去因為土地都為 番社所有,物產豐富,尚可支應。近年來,流民日益 集中,有限的土地要容納日 益增多的流民……過去番民的鹿場及麻地,今天多被業戶或流寓作為耕地使用, 番民世代繼承的產業,竟無法保存什一於千百。」此位官員要反映的問題為何? (A)荷治時期,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占據番地 (B)西班牙在臺時期,招攬漢人開 墾番地 (C)鄭氏統治時期,放任軍隊屯墾番人的土地 (D)清治前期,漢人跨越 番界而侵墾番地 解答 D 解析 從題幹可知原住民族土地遭到侵墾,應該是清治前期漢人大量入侵番界所造成的 現象 48. ( )這座城市可以說是殖民母國在遠東地區的權力中心,母 國不只以此為據點牢牢控 制著遠東地區的殖民體系,同時對外進行大規模的國際貿易。而母國的意象也展 現在這座城市的規劃設計上,順著運河所建的街區如同阿姆斯特丹一樣。這座城 市是 (A)大員 (B)馬尼拉 (C)巴達維亞 (D)澳門 解答 C 解析 從題幹所提及的阿姆斯特丹,可判斷該殖民母國應為荷蘭,而該城市為母國遠東 的權力中心,故應為巴達維亞 49. ( )1926 年時,臺灣總督府曾對臺灣的漢人進行人口籍貫調查,其中福建的泉州、漳 州與廣東客家人的人口比例如附表,請問下列分析何者正確? 籍貫 甲 乙 丙 占總人口百分比 率 44.8% 35.2% 15.6% (A)甲為漳州 (B)乙為客家 (C)乙為泉州 (D)丙為客家 解答 D 解析 清治時期漢人渡臺移民祖籍比例最高為泉州,其次為漳州,是以可推估甲為泉 州,乙為漳州,丙為廣東客家 50. ( )學者指出:「16、17 世紀歐洲人東來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波全球化的開始,臺灣 也從此開始了在東、西海權圍繞交戰互動的歷史。」關於這段國際競逐臺灣時期 的歷史發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當時中國政府重視海上貿易,也連帶牽動 了臺灣地位的重要性 (B)大陸漁民、日本商人、荷西商人皆以臺灣為重要據點

(9)

(C)日本人曾與西班牙、荷蘭發生貿易衝突事件 (D)荷治時期的漢人成為荷蘭人 在臺灣發展的助力,並無負面影響 解答 B 解析 (A)中國政府實施海禁 (C)日本人未與西班牙發生貿易衝突事件 (D)1652 年曾發 生郭懷一事件 51. ( )資料一:「這個國家普遍將鄭成功視為是征服臺灣的先驅與民族英雄,還曾有國 內的一位劇作家寫了一本《國姓爺合戰》的歌舞伎劇本,描述鄭成功解救明朝公 主,並協助永曆帝平定天下。」 資料二:「鄭氏最大的功績就是收復臺灣,對抗西方帝國主義,應為吾輩中人的 表率。」 資料三:「這些人普遍將鄭成功的形象描繪成殘暴的惡魔,極為嗜血。」 以上三則資料較有可能分別代表誰的立場? (A)荷蘭;清朝;國民政府 (B)中 共;國民政府;日本 (C)日本;中共;荷蘭 (D)日本;清朝;荷蘭 解答 C 解析 資料一中提到歌舞伎、征服臺灣先驅等,可看出應為日本人,因鄭氏有日本血 統;資料二強調收復臺灣、對抗帝國主義,應為中共的史觀;資料三則為荷蘭人 之觀點 52. ( )清治時期,漢人與原住民族的衝突主要是「番害 」,意指原住民族對漢人移民的 殺害,對拓墾造成莫大的威脅。請問造成番害的主因為何? (A)漢人侵占原住民 族生存的空間 (B)原住民族有出草的習俗 (C)族群意識引發彼此不滿 (D)漢番 通婚頻繁,造成原住民族男子無妻可娶的窘境 解答 A 解析 漢人對臺灣土地的開發,不論是初期的西部沿海平原,或是後來的丘陵、山地區 域等,都是原住民族賴以生存的土地範圍,但因漢人的巧取豪奪,使得原住民族 的生存面臨困境。為奪回賴以為生的土地和資源,因此產生「番害」 53. ( )在臺灣有超過 60 萬來自東南亞的移工。換言之,平均每 33 人,就會有 1 人是東 南亞移工。關於東南亞移工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首批引進營建移工是由 印尼所引進 (B)1992 年通過法案,東南亞移工可合法來臺 (C)東南亞移工來臺 多半以專業人員身分進入職場 (D)聖誕節是東南亞移工年度的宗教盛事 解答 B 解析 (A)泰國 (C)外籍專業人員以日本、美國為主,東南亞移工主要從事基層勞力工 作 (D)應為開齋節,東南亞移工多數為穆斯林 54. ( )這個國家為了與中國貿易,曾在 17 世紀時兩度進占澎湖。第一次時因準備不足 而遭中國將領逼退,在找不到更好貿易據點的情況下,又二次占領澎湖,最後在 透過談判的情況下,中國允諾與這個國家進行商貿,而這個國家也同意轉占當時 非中國領土的島嶼。這個國家是 (A)荷蘭 (B)日本 (C)西班牙 (D)葡萄牙 解答 A 解析 從題幹中提到該國曾兩度占領澎湖,可判斷應為荷蘭 55. ( )附圖是臺灣某時期的行政區劃,請問確立此行政區域的為下列何者?

(10)

(A)鄭芝龍 (B)鄭成功 (C)鄭經 (D)鄭克塽 解答 C 解析 鄭經以東寧稱臺灣,將天興、萬 年縣改制為州,並加設南、北路安撫司 56. ( )2018 年 7 月底,臺灣白領移工有效聘僱人數約 3 萬人,主要來自日本、美國等 地。請問他們在臺灣從事的行業最不可能是下列何者? (A)補教業 (B)高科技 產業 (C)高技術產業 (D)家事服務業 解答 D 解析 臺灣引進的白領移工,大多數從事的是專門技術性工作,其次是學校與補教班的 工作,家事服務業則大多聘僱東南亞移工 57. ( )附圖描繪的是清末臺灣平埔族的遷移路線,從其中可推論遷移的平埔族應是哪一 族? (A)凱達格蘭族 (B)西拉雅族 (C)噶瑪蘭族 (D)巴則海族 解答 B 解析 圖中箭頭由臺南、高雄往南、東發展,可判斷為西拉雅族 (A)凱達格蘭族分布 在北部 (B)西拉雅族分布於臺南、高雄一帶 (C)噶瑪蘭族原分布在宜蘭 (D)巴 則海族分布於臺中 58. ( )臺灣有一個時期,出現一個形容娶妻之難的諺語:「一錢,二緣,三水,四少 年,五好嘴,六敢跪,七纏,八迷,九強,十敢死。」這段諺語出現的背景為 何? (A)臺灣婦女地位提升,年輕貌美的女生較值錢 (B)清廷規定內地男性必 須單身赴臺,而造成臺灣社會男多女少的現 象 (C)臺灣男性多半社會地位很高, 因此不容易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 (D)臺灣女性不願意嫁給來自內地的外省人士 解答 B 解析 清治前期因《渡臺禁令》影響,造成社會上男多女少,此臺灣俗諺表現出娶妻困 難的現象 59. ( )一位臺灣長官上奏皇帝時說道:「漳泉內地沒有戶籍的人民,無田可耕、無工可 僱、無食可覓,一旦到了臺灣,上可以致富,下可以溫飽,一切農工商賈以及百

(11)

藝之末,按照工資、生產商品等酬勞,都比內地超過好幾倍」。此一史料最適合 用來描述臺灣哪一時期的發展? (A)荷治時期引進漢人開墾王田 (B)清治初期 原鄉移民的趨力 (C)臺灣開港後的經濟轉變 (D)開放對渡後郊商階級的形成 解答 B 解析 引自臺灣知府沈起元,〈條陳臺灣事宜狀〉(雍正五年, 1727),呈現出臺灣資 源豐厚,吸引中國東南地區人口移入的情形 60. ( )2019 年 6 月 9 日,臺北市政府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臺北開齋節」的系列活動, 在活動的過程中,參與民眾可能會遇到哪些狀況? (A)參與的民眾多為菲律賓的 天主教徒 (B)活動中民眾相互潑水以示祝福 (C)主持人表示參與此活動是臺灣 尊重與了解新住民文化的好機 會 (D)活動場景莊嚴肅穆,且禁止飲食 解答 C 解析 (A)應多為穆斯林 (B)此為泰緬地區潑水節的祝福方式,而非伊斯蘭開齋節 (D) 開齋節為慶祝伊斯蘭教徒為期一個月的齋戒圓滿成功的日子,當天會一起團聚祝 賀、分享美食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公司的樞紐和澳洲航空的第二樞紐,其中後者利用新加坡作為中途站來營運歐澳兩地的袋

一、 本人報名參加臺中市外埔區外埔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代理 教保員甄試,無下列情事:. (一)教師法第 14 條第

16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佛寺遺址發 掘報告》,《考古學報》2007 年第 4 期,第

臺北市大理高級中學 第32試場.

4 月 10 日晚間 9 點 7 分,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的影像成功被人類解析出來,是

從地理位置上作一觀察,中國可說是「東盟」最親密的近鄰。「東盟」對中國的外交政 策,大致上分為兩個重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 1990

歷史科課程綱要 (1996) 歷史科修訂課程 (第一次諮詢稿).

範圍:下學期第一次段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