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hakespeare and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Shakespeare and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Project Report for MOE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Program

計畫編號: 學門分類:人文藝術及設計 執行期間:107 學年度第一學期~107 學年度第二學期。 計劃名稱: 「案例教學法」結合角色扮演於『莎士比亞與演講藝術』之教學設計與研究 配合課程名稱: 『莎士比亞與公眾演說』 計畫主持人:朱靜美 執行機構及系所:國立臺灣大學 戲劇學系 繳交報告日期:2019 年 8 月 15 日

(2)

「案例教學法」結合角色扮演於『莎士比亞與演講藝術』之教學設計與研究

一. 報告內文

1. 研究動機與目的(Research Motive and Purpose)

請描述所選擇研究議題的問題挑戰與背景、教學實務現場遇到之挑戰以及該議題的重 要性與影響力。  研究動機與目的: 筆者在大學任教二十三年來,發現當今高等教育現場中有著以下數點問題: I. 「大班制聽講課的疏離與淺層」,導致學生容易作壁上觀,缺乏親身實踐練習的機會, 學習成效不彰。 II. 「課程設計學生處於被動的單向學習,缺乏師生間思辨互動的過程」:學生僅為填鴨式 的接受老師單向的引導,缺乏自主思辨腦力激盪的創造過程。 III. 「缺乏跨學門跨領域課程的結合」:無法結合不同學門的優勢與視角,突破既有單一學 門的局限與困境,重新融合化出嶄新的觀點與應用。 故筆者規劃『莎士比亞與公眾演說』這一全新的跨領域課程,試圖結合莎士比亞與演講訓 練的模擬實作,除了演講基本的技巧之外,讓學生藉由對莎劇四個著名演說的個案進行調查、 閱讀、思考、討論和交流等活動以增強學生思辨的能力,並在教師的深度講解下全面掌握這些 莎劇著名演說橋段成功的演講技巧與策略。藉由莎劇經典文學的深度將學生的視野從學生身份 的日常思維,提升至思考「國王/領導者危機」、「種族對立的世界衝突與歷史脈絡」、「合縱聯盟 /策略管理」等更大的格局。同時此課程中更進一步結合「角色扮演教學法」以生動的角色扮 演教學和實際上台演練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動態活潑的肢體表達出莎劇中精彩生動的情節, 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遭逢莎翁主角同樣的事件,如何能夠更有智慧地從容以對,化劣勢為優勢, 深刻體驗莎劇身為用來「演」的文學的語言魅力。並除了扮演原莎劇中的片段之後,更嘗試在 莎劇完整的時空背景架構下將情境轉移不同時空中進行另一篇全新的演講或辯論。如 《亨利 五世》一劇之選段為亨利五世在英軍與法軍決戰前夕的一場激發型演說,當時的亨利五世身為 一個年輕剛繼位的新王,在這場遠征法國的戰役中將士對他領軍作戰的能力並無信心,原先就 大多是烏合之眾的英軍加上長途遠征早已兵伐馬困無心戀戰,而此時法軍的人數更是他們的五 倍之多並且兵強馬壯還以逸待勞,亨利五世如何用演講激勵全軍最後竟帶領英國贏得空前的勝 利。我們便將這個情境的精髓轉移到新創事業中,小蝦米要如何對抗大鯨魚?讓學生假想他們 是創立阿里巴巴的馬雲,面對網路購物巨人 eBay,要如何透過一場演說激勵自己的金主與員 工和他攜手作戰。並在每次演講後由教師引導彼此給予意見與回饋,最後再由教師進行彙整與 更精闢的指導修正令學生得以再次優化自己的講稿。期望在這樣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增加學生的

(3)

參與度與學習動機,以改善高等教育中常見被動僵化的學習方式,並讓學生學會賞析與自我優 化的能力,得以運用在未來的各種挑戰。 當代的台灣學生深受科技產品快速傳輸的破碎與膚淺娛樂視聽文化影響,缺乏人文視野與 遼闊格局,又因習慣接受老師大班制單向式的知識傳輸,缺乏自主思辨的能力。此外,臺灣學 生普遍很會考試,但對於人際關係中溝通、口語表達訓練卻嚴重不足,缺乏領導者的領袖魅力 及統御能力。故而本實踐計畫的目的是挖掘:(一)如何以「教案教學法」搭配「角色扮演」 運用於「莎士比亞與演講藝術」之課程,讓學生從莎劇中許多著名角色的公眾演說範例學會演 講技巧。(二)如何站在莎士比亞這文化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讓學生得以在更宏觀的視野中 深思,不再只侷限在小確幸或是日常生活的瑣事,在更大的格局當中開闊自我,並能想像未來: (三)如何透過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從四個莎劇著名的公眾演說案例做深入探究,增強學生思 辨、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索如果自己遭逢莎翁主角同樣的事件,如何更有智慧的從容以對, 化劣勢為優勢。  研究的影響力與應用層面: 本計劃之影響力在於實驗:(一)本次「案例教學法」結合「角色扮演」的教學經驗能否鼓 舞大學教育者採用更多元活潑的教學方式?(二)「角色扮演」如何在非戲劇表演之教學現場 實踐與應用?(三)經典文學如何在當代轉植中的傳承與新創再生?(四)文學深度與做中學 的實務應用如何雙軌教學設計? 根據本次的教學成果與學生反饋,可見「案例教學法」結合「角色扮演」的課程形式的確 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意願並深化其學習成效,透過角色扮演的親身實踐讓課程更為有趣生 動,打破師生間單向的講授輸出,得以有效地創造雙方深度討論與交流的機會。經典文學中的 人生智慧亙古不變,若是得以萃取出其中的精髓並結合當代議題,便能夠吸引更多學生接觸經 典文學。而課程的深度並不會因為做中學的實務操作而有所犧牲,只要課程之比例拿捏得宜兩 者是得以兼具,能讓課程精彩有趣之餘又不流於淺層媚俗。 2. 文獻探討(Literature Review) 本計畫為一全新的跨領域課程,目前國內並無類似的課程開授。除了英文系之外,國外的 莎劇跨領域教學課程絕大多數出現於商管學院,教授們將莎翁嘔心瀝血的原著再利用,莎劇中 探討的法律、經濟、社會、君王等主題一躍就變成當代的熱門議題,如領導者的危機處理、應 變、風險管理等。關於這方面的代表文獻有:奧古斯丁和阿德爾曼(Norman Augustin&Kenneth

(4)

Adelman)合著的《莎翁商學院》(Shakespeare in Charge)、保羅•柯里根(Paul Corrigan)所寫的《莎 士比亞式的管理學》(Shakespeare on Management),以及約翰•惠特尼(John Whitney)的《莎劇領 導統御與管理之術》(Power Plays: Shakespeare’s Lesson in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以上這 三本書都把莎士比亞的經驗教訓與現代商業企業者連結起來,提供深入的領導,變革,風險管 理,危機管理,權力和情感的案例探討。 本教學實踐計畫也涵蓋以莎士比亞戲劇中的演說文字為例子來做深度分析,目的是增強學 生對語言文字的自覺和敏銳度,並更全面性地瞭解演講者的處境與優劣勢分析,啟發學生在撰 寫演講稿時的語言文字使用得更為生動有說服力。是故,筆者特別研究了這方面的專家著作, 包括:著名的莎士比亞學者沃夫剛•克里曼(Wolfgang Clemen)親著之《莎劇意象式語言之發展進 程》(The Development of Shakespeare’s Imagery)與米瑞恩•約瑟夫修女(Sister Miriam Joseph)所著 之《莎士比亞時代之修辭藝術》(Rhetoric in Shakespeare’s Time)。

路易士•班姆司(Louis Bames)所著的《教學與案例教學法:文本、案例與閱讀》(Teaching and

the Case Method: Text, Cases, and Readings)一書,針對如何組織學生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

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等步驟,以及教法策略的腦力激盪、教材教具的教學應用等方式, 此書都給予教師很不錯的導引。此書並提供了有助於教師瞭解教學時可能會碰到的重要問題和 其解決方法,以及明白學生的學習心理。在傑米.貝佑娜(Jamie Andres Bayona)與戴莉歐・卡斯 丹納達(Delio Ignacio Castaneda)兩人合著的一篇期刊論文〈性格與動機對個案教學法之影響〉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and Motivation on Case Method Teaching”)除了贊同個案教學法不僅成 效與講座教學法同樣有效,前者相較之下更能創造學生更高的課程滿意度。該文並提醒讀者個 案教學法容易遇到的弊病,例如教學過程中易於偏重特定的學生,或運用於不同國家時需加以 考量民情接受程度等。並同時探討師生性格與課程參與動機如何影響學習成效,有效地協助教 師在教學中保持警醒並持續修正課程設計之必要。

(5)

3. 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ology)  研究架構:  研究假設 本計畫根據以上研究架構,針對案例教學法與角色扮演教學法於本課堂中的運用,挖掘: (一)小班制角色扮演教學是否優於大班制理論聽講課?(二)案例教學法的設計中,借用莎 士比亞劇中的演說範例片段與一般生活型演講稿的優劣比較;(三)能否透過案例教學法與角 色扮演雙軌並進的課程設計,來提升學生的思辨與領導統御能力,以及包含肢體與臉部表情的 非語言溝通能力?

(6)

本計畫採用量化與質性研究雙軌並用之研究方法,透過學生期末的問卷與深度訪談,以及 教師在課堂中的親身觀察,針對學生的背景以及最後的學習成效,來進行量化的統計與質性的 分析。以「案例教學法」與「角色扮演教學法」為研究理論基礎,提出應用在教學實踐中的研 究假設。再以此研究假設設計出學習課程,其中包含「單元課程」為學生的演講能力打底,再 延伸出以莎劇長篇演說為範例的「系列課程」,將「案例教學法」與「角色扮演教學法」應用於 其中,同時透過教師在課堂中田野觀察學生課堂中的表現,對比前單元課程中所學的基礎能力 運用情況,隨時修正教學內容與活動設計。最後於學期末再透過「量化問卷研究」與「質性訪 談分析」總結整學期的教學成效,與最先的研究假設相比較,找出本次課程設計的優劣處,並 挖掘後續再修正與優化的方法。  課程之作業設計: 週次 作業設計 第一週、第二週、第三週、第四週無作業 第五週 閱讀劇本《亨利五世》 第六週 分析這個演講之中:角色性格與所處的情境,以及演講的目的與策略。 第七週 將劇中個案的情境搬移到當代與時事結合,針對新情境自創演講稿。 第八週 閱讀劇本《威尼斯商人》 第九週 分析這個演講之中:角色性格與所處的情境,以及演講的目的與策略。 第十週 將劇中個案的情境搬移到當代與時事結合,針對新情境自創演講稿。 第十一週 閱讀劇本《理查三世》 第十二週 分析這個演講之中:角色性格與所處的情境,以及演講的目的與策略。 第十三週 將劇中個案的情境搬移到當代與時事結合,針對新情境自創演講稿。 第十四週 閱讀劇本《凱薩大帝》 第十五週 分析這個演講之中:角色性格與所處的情境,以及演講的目的與策略。 第十六週 將劇中個案的情境搬移到當代與時事結合,針對新情境自創演講稿。 第十七週&第十八週 無作業  採用評量方式: 本課根據學生平常表現(出缺席率、課程參與):20%,四個劇本的課程呈現:80%,其中: (1) 《亨利五世》由劇中的演說案例搬移到當代的演講 20%。 (2) 《威尼斯商人》由劇中的演說案例搬移到當代的演講 20%。 (3) 《理查三世》由劇中的演說案例搬移到當代的演講 20%。 (4) 《凱撒大帝》由劇中的演說案例搬移到當代的演講 20%。

(7)

 研究對象 本課程為顧及角色扮演的實踐過程,故採取須通過甄選的小班制教學。除了文學院中與莎 士比亞直接相關的外文系與戲劇系之外,也開放給外系學生選修,但限於大三以上之學生,在 具有較豐富的生命經驗與成熟的學習態度,以及學術涵養更為紮實的條件下,使得參與甄選。 同時開放研究生選修。  研究方法及工具 在課程的最後將對學生針對學習成效進行問卷的量化研究與訪談的質性研究。量化研究 (問卷問題與統計之填答結果詳如「附件一」所示)為學生於學期末依照課程學習的真實情 況所給予之評分,期望透過統計結果客觀地驗證本研究的假設,以及支持「案例教學法」與 「角色扮演教學法」於教學中有所幫助的理論。質性研究之訪談問題則為開放性作答問題, 期望在質性研究多面向的資料間互相交叉分析,歸納出結論來增強本研究的信度與效度。質 性研究之訪談問題與學生填答之內容詳見「附件二」)。

4. 教學暨研究成果(Teaching and Research Outcomes)

(1) 教學過程與成果 這次的課程不同於原先研究計畫的安排為兩個小時的課程,鑑於這門課為演講藝術與莎士 比亞的跨領域結合,兩大環節缺一不可,但這兩種領域均須長時間的浸淫與演練,若只有兩小 時難以兼顧教學成效。於是在 107 學年度開課時,我便將課程擴增為三小時之課程:『莎士比 亞與公眾演說』,在課程的深度與廣度上更增篇幅、再增加精選範例的賞析&讓學生上台實際 演練、角色扮演的課程內容。以利在教學上能夠更加充裕的解說分析課程中所引用的各個精選 案例,除了增加四大劇本的讀劇片段之外,也讓學生得以轉化各個劇本中的情境,在教師所假 設的前提之下進行即席演說,包含:『英法大戰戰前之夜的英法雙方政論節目辯論』、『威尼斯 商人夏洛克不服判決於法庭再上訴』、『理查三世展現個人帝王風範的登基演說』、『凱撒大帝推 崇獨裁或共和的公眾演說』讓學生藉由這四個虛擬的情境,更深入莎劇中角色的內心世界,理 解角色面臨的難題、處境與動機。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學生除了發表了四篇的長篇演說之外, 更在課程中累積了數篇短篇的即席演講,例如:「論對手」、「改編《上帝之死》(生物複製技術 的優劣辯論)」、「人一生的七種階段」等等,每次經有錄影可作為數位化教學的學習範例。此 外,本次的課程每週均有撰寫詳盡的教學流程與執行步驟,結合各式讀劇片段、精彩典範文章、 電影片段與動畫片段的多媒體素材、課程教學投影片,可完成一完整的跨領域教學教案。以及

(8)

本次教學的研究成果預計將發表成為一篇會議論文,主要探究方向為莎士比亞運用在跨界教學 的實驗研究成果。 (2) 教師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演講本身的技巧之外,如何讓學生身歷其境感受角色切身之感 一直是我反覆修正教案的重點之一,身為一個演講者,你必須瞭解自己當下的處境、目標、優 劣勢以及觀眾,要能知己知彼,才能攻無不克;要能情理兼具,才能收服人心。所以藉由莎士 比亞的四個案例,要如何將學生引領至不同的時空探究不同的議題,並且在各個議題中找到 放諸四海,古今皆然的共通性,我嘗試了劇本時代的分析、歷史脈絡的爬梳以及角色讀劇與角 色形象創造的引導活動;也加上播放經典電影的片段激發學生對情境的想像與深刻感受,或 是播放動畫讓學生去捕捉導演刻意強調的角色精神與視覺符號,一步步地架構完整的時空背 景與點出重點的精髓。發現現在的學生由於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與持久,在這樣動態或視覺刺 激的教學下更能夠延續學生學習的專注力與興趣。而在此骨架之下轉移至當代的情境命題時, 我採取開放的立場讓學生自由創作自己角色的演講稿,讓各個學生得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出發, 去思索如何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而非單純模仿特定的人物。同時也讓來自不同系所的學生 能夠在彼此的演講發表中看見不同科系的思維邏輯,也以人為鏡看見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並 在給予回饋的過程中學會更深入地去賞析、評點、解構、表達,將來能夠有能力自行優化自己 的演講稿與表現。 (3) 學生學習回饋 (因篇幅有限,僅節錄部分回饋之內容,各學生回饋之全文請詳見附件二所示) 從學生的學習回饋中我們可以發現兩大要點:(一)肯定在演講藝術課程中結合莎士比亞 的效用、(二)肯定小班制教學的成效勝於大班制講課。 首先,所有的同學一致認為莎士比亞是這門課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例如: 「透過莎翁的劇本,有助於我們帶入角色的情感和實際的狀況,也更有效地了解什麼部分 該做什麼樣的處理,這些都是其他教材所沒有辦法給出的效果。」(傅安 臺大土木系大二) 「進到莎比亞的四大劇本更是精彩,從劇本精析,到實際讀劇都十分有趣…從莎士比亞的 語言與鋪陳中,不只學習到人性,也學習到如何用說故事的方式傳達你想傳達的訊息。若是沒 有這些劇本,我可能會失去想像的範本而喪失振奮人心的說服力。因此我覺得莎士比亞的部分 與演講融合真的是非常創新與極度有用的搭配。」(林益弘 臺大財金系大三) 「在上了課之後我才了解到為何過了這麼多個世紀到了今天仍然不乏莎士比亞的愛好者。 因為當越研讀莎士比亞越發現當中的迷人之處、越發現每個他筆下的人物是有著多麼強悍的生 命力和深度、同時也赤裸裸地看到了人性當中真實良善或真實醜陋的那一面。我喜歡讀完劇本

(9)

之後的劇本解析、讀劇、演講,這樣的安排不止讓我們更加深層地了解各個劇本,還讓我們有 機會學以致用…莎士比亞劇情的案例結合角色扮演的過程,讓我更加的投入其中並且了解當時 的環境氛圍和角色的內心世界。這對於我在理解角色理解劇本上面有非常大的幫助,除了讓我 更加了解角色台詞的動機之外,也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莎士比亞文字的力量,是多麼的強而有 力的不斷把感受放射出來。」(林畋錫 臺大戲劇系大二) 「在這門課程中,我認為從多方面多角度、多領域的了解莎士比亞文學是我最滿意的地方。 通過前期的劇本分析,剖析莎士比亞劇本中演說的技巧、以及一些關於人性的討論,從商業、 政治學等各個領域進行討論交流。因為以前我都一直認為莎士比亞只歸屬於文學領域,沒想到 可以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涉獵,並從中有所收穫。在這個環節,能夠了解同學們、老師對於劇本 不同的理解看法,實屬有趣。並且,這也非常符合我對課程的期待,希望所學的不僅僅是莎士 比亞文學以及演說技巧,更多的是更深層次的關於人性的探討。因此,如果該課程失去了莎士 比亞,我想就會大大的變味,失去了該門課程的特色和核心競爭力。」(宋林山 中國武漢大學 主播專業大三) 「在演說的課程裡融入莎士比亞的劇本是我非常喜歡的地方,從莎士比亞的文字裡能看見 人生百態,也從他精妙的鋪成裡學習演講稿的編寫技巧…若是課程拿掉了莎士比亞,我認為是 十分可惜…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在於它內容的普遍性,除了認識演說以外,也能順便認識這位戲 劇史上的傳奇人物,能更廣泛的認識表演、戲劇,融入於演說之中,單純只是演講課時,好像 比較難延伸這麼多的討論議題及人性探討。」(林瑞恩 臺大戲劇系大二) 「我覺得把演講訓練和莎士比亞做結合可認為是一大創新與突破,也帶來了很好的學習效 果。誠然,除了莎士比亞之外,歷史上還有許多經典的演講可做教材,但我覺得本課程以莎士 比亞四篇劇本作為課程的主軸,並佐以金恩博士、邱吉爾總理的演說做補充,除了使課程主題 明確外,莎士比亞優美精確的語言的使用、辯論/說服/鼓舞/諷刺等等基於不同目的演講呈 現、完整的劇情架構,都是其他單篇的演講稿所不及的。我和同學們甚至可以在課堂上扮演劇 中的角色,藉此讓自己更能融入情境,以此使演講更為完整。總而言之,我覺得本課程以莎士 比亞為教材,比起單純訓練演說,或用其他不連貫的教材,是個絕佳的設計,也能使學習事半 功倍。」(王玨文 臺大法律系大三) 另一點,則是認可小班制教學並結合課程中大量的實作,不論是即席演講或回家準備的長 篇演說,都可以獲得同學、助教與老師的建議回饋,讓自己更快速全面的成長,例如: 「我認為小班式教學與這樣的課程有著非常好的搭配,因為有大量實作的關係,透過每一 次的練習,可以直接觀察到別人有什麼地方值得學習,而自己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也由於人 數不多,彼此之間也能夠互相給予回饋,而透過大量討論的過程當中,也可以有效地發現自己 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或者是了解別人是用什麼樣的觀點來觀察自己。」(傅安 臺大土木系 大二) 「從課堂的一開始到結束,整個課程安排非常扎實,課堂有許多即席演講,題目非常多樣, 也十分具有挑戰性。這堂課超乎我的期待,老師與助教分析我們的演講我感到非常滿意,很精

(10)

闢,也都切中重點。」(林益弘 臺大財金系大三) 「在課堂上同學們與老師助教的回饋過程當中,真的讓我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尤其是 老師給予的建議,更是讓我驚覺原來自己眼界格局是如此的狹小,看事情完全不夠深不夠遠。 這些建議回饋對於我來說有相當大的幫助和自我提醒。這堂課若是變成四五十個人的大班講座, 我覺得同學們能夠學到的只有演講的技巧理論,而失去了最重要的實際演練的機會…我覺得小 班對於這堂課來說會是更為合適、學生可以得著最多的模式。」(林畋錫 臺大戲劇系大二) 「在每個劇本的最後一堂課,我們都會針對不同主題進行個人演說。在這個環節中,我們 能通過一次次的實戰演練,使自己不斷提升自信心,進一步精湛自己的演說技巧。最值的是講 後就可以直接聽到來自老師、同學的點評意見。在接受大家的意見反饋以及在自己給予別人反 饋的同時,更能知曉演講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並警醒自己,提供改進的方法…小班製的互動交 流式課堂是我非常青睞的。老師同學席地而坐,大家積極交流,拉近了師生距離,營造了學伴交 友的氛圍。再者,該門課程是比較偏向實踐的,更需要一對一針對教學指導,所以小班教學教 學質量更較有所保證。」(宋林山 中國武漢大學主播專業大三) 「除了老師的專業熱誠和助教細心的協助讓課程順利進行外,小班制的教學方式也是一大 關鍵。我們這班一共只有六個學生…有非常多的時間可以互相練習、表達自己的看法。在每次 的考試以及隨堂練習後,除了老師和助教,也能聽到每位同學的反饋,這對於我對自己優點的 保存和對自己缺點的改進,可說是獲益良多。也因此,隨著課程的進行,我的演說技巧也跟著 越來越進步。」(王玨文 臺大法律系大三)。 而這個課程也仍然還有可以優化與修正的地方,誠如: 「在剖析劇本過程中,加入了角色扮演讀劇本這一環節。我認為這環節本來是有助於我們 進一步理解劇本,分析人物,更能體會劇本表達之意。但是,與我想象中想必稍有落差。我認 為在課程的落實中,可以更加嚴謹認真的進行角色扮演讀劇。本學期課程中的角色扮演感覺質 量稍微欠佳,不應只是完成式的過一遍,感覺大家都沒能入戲,有點尬演,所以失去了該環節 該有的興趣和功能。」(宋林山 中國武漢大學主播專業大三) 「整體而言,我認為前期的演講分析篇幅可以再少一點點,可以更快進入莎士比亞的世界, 或是在講述理論時代有更多的舉例,可能可以減少理論課的時間,再更大幅增加一些些的實作, 抑或是在實作之後,帶出理論,這樣更能夠增加理論的說服力。」(林瑞恩 臺大戲劇系大二) 或是「其實整個學期下來,我還有點意猶未竟,也許可以像其他同學所建議的一樣,最後 一次期末可以是一場大型的演講,又或者是可以利用現在網路的進步,我們可以挑選不同的主 題,把每個同學的演講的影片上傳,並且經營這樣的一個媒體…吸引更多人思考我們所討論的 問題,我想這是一個未來可以前進的方向。」(傅安 臺大土木系大二) 「我始終覺得演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因此我認為目前的我只是達到初學的階段, 必須持之以恆的鍛鍊。未來在公眾演說的路上,我將持續前進。謝謝老師給我這麼棒的回憶!」 (林益弘 臺大財金系大三)

(11)

這些內容上的調整、結構上的重新安排,甚或是更擴大的課程編制,也都會是我下次開課 時會特別調整的方向。總體而言,我們可以隨著課堂上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呈現看見他們顯著的 成長,不論是演講時的儀態,表達時的自信與侃侃而談的流暢思想,或是講稿佈局與用字遣詞 的技巧,都與剛踏進教室的他們有著大幅度的提升。結合莎士比亞,不僅僅提供了絕佳的公眾 演說案例讓學生得以深度分析,更讓經典的智慧得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與格局。小班制的教學讓 學生得以高度參與並獲得大量做中學的機會,透過同儕與師長的反饋,得以在分數成績外獲得 更多成長修正的方向與方法。 下次再度開設此課,將會再深化學生在讀劇時的引導令其感受角色在情境中的處境與心理 狀態,能夠讓讀劇的效果更加強化。也再調整實作的比例,讓學生得以在足夠的引導之後擁有 更多創作實驗的空間,並視其成果再加以修正與優化。  結論 根據本次的教學實踐研究,莎士比亞這樣的經典與演講藝術的實作可以有效地互補加成。 莎劇提供了立體鮮明的角色塑造,有利學生迅速抓到角色所處的社會背景、角色的心理、角色 的困境、壓力與危機。莎劇提供了完整豐富的演講時空情境,有助於學生在演講前如何通盤地 知己知彼,掌握敵我的優劣勢,痛打敵方痛處。莎劇高超動人的演講語言技巧,提供學生抓住 如何條理分明且情理兼容地闡述自己的思想,達到說服或激發他人採取行動的目的。「教案教 學法」搭配「角色扮演」運用於「莎士比亞與演講藝術」之課程,實能讓學生從莎劇中許多著 名角色的公眾演說範例學會演講技巧。此外,莎劇提供學生以古鑑今的思考能力,理解人性亙 古不變,面對同樣的難題,人類如何運用智慧解決危機。站在莎士比亞這樣雄偉的文化巨人肩 膀上看世界,學生得以在更宏觀的視野中深思,不再只侷限在小確幸或是日常生活的瑣事,在 更大的格局當中開闊自我,並能想像未來。 本研究案所採行的「案例教學法」與「角色扮演法」的互動式親身實證教學過程確實比單 向式老師演講授課的教學成效更好,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意願以及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並可提 供文學理論的教師思考如何讓文學經典(如莎士比亞)的教學設計更活潑有趣,也讓實務導向 的課程(如演講藝術)的教師在實務中兼顧人文深度與哲思的辯論,不會只停留在個人生活小 事的講述行為之中。

(12)

二. 參考文獻(References) 中文書目: 尤幸弘,〈角色扮演在教學上的應用〉,《彰化縣九年一貫電子報》,2011 年 9 月,頁 1。 陳思賢,〈英國風的《君王論》:莎士比亞《亨利四世》(上、下)為君之道的探討〉,《政 治科學論叢》,第三十二期(2007 年 6 月),頁 31-70。 洪銘駿,〈角色扮演法在營建管理教學之應用〉,中華大學碩士論文,2003 年。 莎士比亞著,《理查三世》,方平譯,台北:木馬,2003。 莎士比亞著,《亨利五世》,朱生豪譯,台北:世界書局,1996。 莎士比亞著,《凱撒大帝》,朱生豪譯,台北:世界書局,1996。

莎士比亞著,《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彭鏡禧譯,台北:書林,2006。 謝念儒,〈角色扮演教學法(上)〉,《教學新知電子通訊》,第 22 期(2006 年 12 月),頁

1。

諾曼•奧古斯丁&坎尼斯•愛德蒙著(Augustine, Norman and Kenneth Adelman),《莎翁商 學院》(Shakespeare in Charge),梁曉鶯譯,台北:經典傳訊,2001。

英文書目:

Bames, Louis. Teaching and the Case Method: Text, Cases, and Readings. Boston, Ma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4.

Bergland, M., Lundeberg, M., & Klyczek, K. “Exploring Biotechnology Using Case-based Multimedia.”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68(2), 77-82, 2006.

Bharadwaj, Apoorva. “Shakespeare on Leadership,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reative Communications. Vol 9(2), 2014, 161-184.

Boecker, F. “Is Case Teaching More Effective than Lecture Teaching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Interfaces, 17(5), 64-71, 1987.

Boyce, G., Williams, S., Kelly, A., & Yee, H. “Fostering Deep and Elabo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ic (soft) Skill Development: The Strategic Use of Case Studi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Accounting Education, 10(1), 37-60, 2001.

Burgoyne, J., & Mumford, A. “Learning from the Case Method: A Report to the European Case.” Clearing House (Vol. 44). Lancaster, UK: European Case Clearing House, 2001. Clemen, Wolfgang. The Development of Shakespeare’s Imagery. 2nd ed. London:

Methuem, 1977.

Corrigan, Paul. Shakespeare on Management. London: Kogan Page Business Books, 2000. Joseph, Sister Miriam. Rhetoric in Shakespeare’s Time. New York and Burlingame:

(13)

Harcourt, Brace & World, 1962.

Noblitt, L., Vance, D. E., & DePoy Smith, M. L. “A Comparison of Case Study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or Improvement of Oral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thinking Skills.”

Journal of College Science Teaching, 26-32. May/June(5), 2010.


Shakespeare, William. Henry V. The Arden Shakespeare. Ed. M. r. Ridley. London: Methuen, 1958.

---. The Merchant of Venice. The Arden Shakespeare. Ed. M. r. Ridley. London: Methuen, 1972.

---. Richard III. The Arden Shakespeare. Ed. M. r. Ridley. London: Methuen, 1950. ---. The Tragedy of Julius Caesar. The Arden Shakespeare. Ed. M. r. Ridley. London:

Methuen, 1965.

Waith, Eugene. Ideas of Greatness: Heroic Drama in England. New York: Barnes & Nobles, 1971.

Whitney John. Power Plays: Shakespeare’s Lesson in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1st ed. New York: Simon&Schuster, 2000.

Weil, S., Oyelere, P., & Rainsbury, E. “The Usefulness of Case Studies in Developing Core Competencies in a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Programme: A New Zealand Study.”

(14)

三. 附件(Appendix) 與本研究計畫相關之研究成果資料,可補充於附件,如學生評量工具、訪談問題 等等。

附件一:量化問卷

編 號 問題 非 常 差 (1) 較 差 (2) 普 通 (3) 較 好 (4) 非 常 好 (5) 1 本課程在教學實踐上創新性: 2 本課程在引導學生接觸經典作品、大思想、大發現上的 表現: 3 教師在課程引導研討與問題探索方面的表現: 4 本課程展現該學科獨特的分析視角與理解方法的表現: 5 課程內容在跨領域結合的表現: 6 本課程對比大班制教師單向授課的教學成效 7 本課程提升於未來生活溝通與工作演說之能力 8 課程內容廣度的表現: 9 課程內容深度的表現: 10 本課程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幫助: 11 本課程應用角色扮演教學法的幫助: 12 本課程運用莎士比亞作為演說範例的幫助: 13 課程的作業份量安排: 14 本課程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教學過程中顯示熱忱之表現: 15 本課程教師對於協助學生解決有關本課程疑問之表現: 16 (總評)綜合而言,我認為這門課的教學效果: 17 課程提升了我以下哪些能力? 非 常 不 認 同 (1) 不 認 同 (2) 普 通 (3) 認 同 (4) 非 常 認 同 (5) 有效思考能力 藝術鑒賞能力

(15)

價值認知能力 辯證思維能力 團隊合作能力 交流溝通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107 學年度『莎士比亞與公眾演說』(本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配合之課程)量化問卷統計結果 (修課人數:六人,均為男生) 編 號 問題 非 常 差 (1) 較 差 (2) 普 通 (3) 較 好 (4) 非 常 好 (5) 平 均 1 本課程在教學實踐上創新性: 2 4 4.67 2 本課程在引導學生接觸經典作品、大思想、大發 現上的表現: 3 3 4.50 3 教師在課程引導研討與問題探索方面的表現: 3 3 4.50 4 本課程展現該學科獨特的分析視角與理解方法的 表現: 4 2 4.33 5 課程內容在跨領域結合的表現: 5 1 4.17 6 本課程對比大班制教師單向授課的教學成效 1 5 4.83 7 本課程提升於未來生活溝通與工作演說之能力 4 2 4.33 8 課程內容廣度的表現: 1 2 3 4.33 9 課程內容深度的表現: 2 1 3 4.17 10 本課程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幫助: 4 2 4.33 11 本課程應用角色扮演教學法的幫助: 4 2 4.33 12 本課程運用莎士比亞作為演說範例的幫助: 2 4 4.67 13 課程的作業份量安排: 2 2 2 4.00 14 本課程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教學過程中顯示熱忱之 表現: 1 5 4.83 15 本課程教師對於協助學生解決有關本課程疑問之 表現: 2 4 4.67 16 (總評)綜合而言,我認為這門課的教學效果: 3 3 4.50 17 課程提升了我以下哪些能力? 非 常 不 認 普 通 認 同 非 常 平

(16)

不 認 同 (1) 同 (2) (3) (4) 認 同 (5) 均 有效思考能力 1 3 2 4.17 藝術鑒賞能力 3 3 4.50 價值認知能力 3 3 4.50 辯證思維能力 1 3 2 4.17 交流溝通能力 3 3 4.50 自主學習能力 1 5 4.67

(17)

附件二:質性問卷母本與學生填答之反饋。

i. 對於本次課程的規劃你滿意的地方是哪些?為什麼? II. 對於本次課程的規劃你認為有哪些地方可以調整?為什麼? III. 課程是否符合你原先的期待?為什麼? IV. 你之前是否有上過相關的演講課程?若是有,你覺得有哪些不同?若是無,你覺得與想 像中一般的演講課有哪些不同? V. 對比一般的大班制講授課程,加入角色扮演的課程設計對你是否有幫助?為什麼? VI. 這門課是否有助你領略莎士比亞語言文字的美學以及提升你人生的智慧? VII. 從扮演莎士比亞劇中角色到轉移至當代社會議題的過程中,刺激了你哪些想法? VIII. 在給予同學回饋以及接收同學回饋的過程中你發現什麼? IX. 課程進行中你是否有逐步提升演講的技巧? X. 課程結束後是否有達成課程預定的教學目標(研究議題之假設)? XI. 如果這門課你的學習成效並不顯著,你覺得原因為何?你會建議如何改善?

(18)

附件三:質性訪談之重點節錄:

「傅安 臺大土木系大二」 我一直認為我並不喜歡理論的課程,即便我是土木系的學生,我也更傾向於選擇實作或者 工作營相關的課程,而我本身也對戲劇與哲學的課程相當感興趣,因此看到這門課程可說是毫 不猶豫就選了。 我很喜歡將莎士比亞與公共演說的概念結合,很多時候相關課程都只是紙上談兵,可能利 用影片或者只用文字來做解說而已,然而透過莎翁的劇本,有助於我們帶入角色的情感和實際 的狀況,也更有效地了解什麼部分該做什麼樣的處理,這些都是其他教材所沒有辦法給出的效 果,而另外大量的即興演說和討論的確有助於我們練習,無論是在台風或者快速思考的部分, 都能夠使我們更加融入當前的狀況,而不是上完整堂課所有人還是不敢站上台說話。 另外我認為小班式教學與這樣的課程有著非常好的搭配,因為有大量實作的關係,透過每 一次的練習,可以直接觀察到別人有什麼地方值得學習,而自己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也由於 人數不多,彼此之間也能夠互相給予回饋,而透過大量討論的過程當中,也可以有效地發現自 己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或者是了解別人是用什麼樣的觀點來觀察自己,我想今天若是四、 五十人的教學就沒有辦法得到這樣的成果了,我會認為缺少練習和與老師、同學討論的機會, 期中、期末的報告就不會如此精采,大家也不會去意識到還有哪裡可以進步,那像這樣的課程 還有沒有必要去開設,我就會對此感到懷疑了。 我想我在這門課除了公共演說之外,還學到很多更重要的東西,開學時老師曾經說過希望 我們能夠去找自己喜歡的東西,賺錢很重要,但要怎麼活得快樂更加重要,透過這堂課,我們 討論了很多議題,包含怎麼樣應對危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未來的發展,在大量的討論之中, 聽取來自不同科系不同觀點的聲音,其實我認為對於我一個土木系的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在演 講技巧方面我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與他人的對話當中更能夠整理自己的論點並且有條理的 說出來,但更多的,我開始願意去接觸這個社會,去看看社會發生了什麼事,或者是關心身邊 的人發生了什麼事,透過與他人對話,接納別人的觀點,從而去思考自己能夠做什麼,自己想 要完成的是什麼,我認為這是在演講之外,我所得到最大的收穫。 其實整個學期下來,我還有點意猶未竟,也許可以像其他同學所建議的一樣,最後一次期 末可以是一場大型的演講,又或者是可以利用現在網路的進步,我們可以挑選不同的主題,把 每個同學的演講的影片上傳,並且經營這樣的一個媒體,每一次的課程都可以持續這樣子的行 為,吸引更多人思考我們所討論的問題,我想這是一個未來可以前進的方向。

(19)

最後我要謝謝老師和助教這個學期所給予的資源和幫助,我並沒有想過這個課程會這麼精彩, 也謝謝其他同學的互相砥礪和回饋,我希望這堂課能夠繼續開下去讓更多人能夠有機會接觸到。 「林益弘 臺大財金系大三」 這門課啟發我對公眾演說的熱愛,一開始以為會非常困難因為是戲劇系開的課,沒想到結 果顛覆我的想像。原來習得公眾演說技能是每個人都可以的,只要肯花時間練習,與有好的老 師指引,每個人都可以變成厲害的演說家。從課堂的一開始到結束,整個課程安排非常扎實, 老師先一步一步幫我們打好基礎,從演講的架構開始講起,每個地方都有配合範例,也有實際 操作讓我們啟發靈感。畢竟靈感存在腦中終究只是靈感,必須要寫下來,才叫做內容。掌握了 使用語言的技巧後,課堂便有許多即席演講,題目非常多樣,也十分具有挑戰性。而進到莎比 亞的四大劇本更是精彩,從劇本精析,到實際讀劇都十分有趣,也很有幫助。從莎 比亞的語 言與鋪陳中,不只學習到人性,也學習到如何用說故事的方式傳達你想 傳達的訊息。而熟知 莎士比亞的精髓與賞析過劇本中著名的橋段後,迎之而來的期中/期末考呈現便是讓我們大展 身手的機會。若是沒有這些劇本,我可能會失去想像的範本而喪失振奮人心的說服力。因此我 覺得莎士比亞的部分與演講融合真的是非常創新與極度有用的搭配。總體來說,這堂課超乎我 的期待,我對於老師與助教分析我們的演講非常滿意,很精闢,也都切中重點。但我始終覺得 演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因此我認為目前的我只是達到初學的階段,必須持之以恆的鍛 鍊。不過還是十分謝謝老師,人家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未來在公眾演說的路上,我將 持續前進。謝謝老師給我這麼棒的回憶! 「林畋錫 臺大戲劇系大二」 這次真的非常的幸運可以修到朱靜美老師的莎士比亞與公眾演說,說實話,這個課程真的 讓我好好的開了眼界。這個課程除了教導了常規的演講技巧運用、怎麼準備一篇強有力的演講 稿之外,更特別的是課程裡面還把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帶了進來。 在上了課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以前對於莎士比亞的認識有多麼的表面,同時也了解到為何 過了這麼多個世紀到了今天仍然不乏莎士比亞的愛好者。因為當越研讀莎士比亞越發現當中的 迷人之處、越發現每個他筆下的人物是有著多麼強悍的生命力和深度、同時也赤裸裸地看到了 人性當中真實良善或真實醜陋的那一面。 我喜歡後半段的課程規劃,也就是讀完劇本之後的劇本解析、讀劇、演講。我覺得這樣的 安排不止讓我們更加深層地了解各個劇本,還讓我們有機會學以致用,將所學到的演講技巧因

(20)

地制宜地應用在演講實作上。 在課堂上同學們與老師助教的回饋過程當中,真的讓我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尤其是老 師給予的建議,更是讓我驚覺原來自己眼界格局是如此的狹小,看事情完全不夠深不夠遠。這 些建議回饋對於我來說有相當大的幫助和自我提醒。 將莎士比亞劇情的案例結合角色扮演的過程,讓我更加的投入其中並且了解當時的環境氛 圍和角色的內心世界。這對於我在理解角色理解劇本上面有非常大的幫助,除了讓我更加了解 角色台詞的動機之外,也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莎士比亞文字的力量,是多麼的強而有力的不斷 把感受放射出來。 這堂課若是變成四五十個人的大班講座,我覺得同學們能夠學到的只有演講的技巧理論, 而失去了最重要的實際演練的機會。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有機會讓我們預備講稿並發表演講的 機會其實並不多,所以如果沒有這些實際操作機會的話,其實並不能真正的吸收這些所謂的理 論。再者,若是在大班裡上課的話,就會失去來自同學真誠的回饋,也就是會失去提升自己改 進自己的機會了。所以我覺得小班對於這堂課來說會是更為合適、學生可以得著最多的模式。 「宋林山 中國武漢大學主播專業大三」 不知不覺,半年的交換生活就已經結束。幸運的是能夠在短期的交流學習中收穫滿滿,參 與【莎士比亞公眾演說】課程更是為此增添色彩。 在這堂【莎士比亞公眾演說】課程中,通過小班教學,親密的互動交流,風趣的課堂角色 扮演,以及生動的讀劇體驗,接觸了莎士比亞文學,了解了莎士比亞巨作在各個領域的滲透, 掌握了演講的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演講技能。 在這門課程中,我認為從多方面多角度、多領域的了解莎士比亞文學是我最滿意的地方。 通過前期的劇本分析,剖析莎士比亞劇本中演說的技巧、以及一些關於人性的討論,從商業、 政治學等各個領域進行討論交流。因為以前我都一直認為莎士比亞只歸屬於文學領域,沒想到 可以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涉獵,並從中有所收穫。所以,在課程中對於劇本的剖析是我最滿意且 感興趣的地方。俗話說【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這個環節,能夠了解同學們、 老師對於劇本不同的理解看法,實屬有趣。並且,這也非常符合我對課程的期待,希望所學的 不僅僅是莎士比亞文學以及演說技巧,更多的是更深層次的關於人性的探討。因此,如果該課 程失去了莎士比亞,我想就會大大的變味,失去了該門課程的特色和核心競爭力。

(21)

在每個劇本的最後一堂課,我們都會針對不同主題進行個人演說。在這個環節中,我們能 通過一次次的實戰演練,使自己不斷提升自信心,進一步精湛自己的演說技巧。最值的是講後 就可以直接聽到來自老師、同學的點評意見。在接受大家的意見反饋以及在自己給予別人反饋 的同時,更能知曉演講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並警醒自己,提供改進的方法。我認為這門課程對 於提升自己的演講技巧實屬大有幫助。 在剖析劇本過程中,加入了角色扮演讀劇本這一環節。我認為這環節本來是有助於我們進 一步理解劇本,分析人物,更能體會劇本表達之意。但是,與我想象中想必稍有落差。我認為 在課程的落實中,可以更加嚴謹認真的進行角色扮演讀劇。本學期課程中的角色扮演感覺質量 稍微欠佳,不應只是完成式的過一遍,感覺大家都沒能入戲,有點尬演,所以失去了該環節該 有的興趣和功能。 課程除了以上所說的多數優點,還有一點區別於其他課程的就是教學方式。小班製的互動 交流式課堂是我非常青睞的。老師同學席地而坐,大家積極交流,拉近了師生距離,營造了學伴 交友的氛圍。若該門課程改為了大班教學,則失去這樣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特色,希望能夠保 持。再者,該門課程是比較偏向實踐的,更需要一對一針對教學指導,所以小班教學教學質量 更叫有所保證。 感謝老師和助教在這堂課程的付出和教導,感謝同學們課堂上的精彩發言和創意見解,感 謝相遇、相識到相知,使我的交換生活添上一抹彩色。感謝進入【莎士比亞】的世界,打開【公 眾演說】的大門,開拓了自己的文化、格局視野,培養了自己的演說技巧。希望這門優質課程 能繼續保持特色之處,在小問題上加以改進,使得【莎士比亞公眾演說】課程成為台大的著名 優質特色課程。 「林瑞恩 臺大戲劇系大二」 對於在演說的課程裡融入莎士比亞的劇本是我非常喜歡的地方,從莎士比亞的文字裡能看 見人生百態,也從他精妙的鋪成裡學習演講稿的編寫技巧,我認為,在學習創作時,直接以例 子來舉例說明,從他人的作品中學習、改編,是創作的一大源頭也是創作的好方法,尤其是在 演說這樣特別的領域裡。 整體而言,我認為前期的演講分析篇幅可以再少一點點,可以更快進入莎士比亞的世界, 或是在講述理論時代有更多的舉例,可能可以減少理論課的時間,在更大幅增加一些些的實作, 抑或是在實作之後,帶出理論,這樣更能夠增加理論的說服力。

(22)

我認為本課有符合我一開始的期待,雖然對於演講到底是什麼? 確切應該怎麼做?還有 點未知,但卻能在過程中習慣於上台發表演講,在理性上了解他之前,目前感性上已經能接受 演講這樣的活動,還有老師同學所給予的回饋,也間接影響自己的思考模式,開始去思考一直 以來自己的敘事邏輯有沒有什麼問題?或是對於 research、數據分析的不足,讓我的演講較容 易缺乏實際例子。 若是課程拿掉了莎士比亞,我認為是十分可惜,實際的例子往往能幫助學習,經典之所以 為經典在於它內容的普遍性,除了認識演說以外,也能順便認識這位戲劇史上的傳奇人物,能 更廣泛的認識表演、戲劇,融入於演說之中,單純只是演講課時,好像比較難延伸這麼多的討 論議題及人性探討。 我喜歡現在的小班制,也很享受這學期上課所學,因為我本身已經是戲劇系的學生,也漸 漸習慣系上教學戲劇的方式,朱老師的課比較是連結不同的領域,對我而言像是各種課程的喘 氣時間,也能在其中學習演講、認識莎士比亞,非常開心能夠修到老師的這堂課,多了一個不 同的切入點來觀察自己的談吐、邏輯,也從同學身上學到了許多,在這樣小班制的參與下,同 學的每一個表現都能成為進步的動力,我想這是這堂課十分珍貴的地方! 「王玨文 臺大法律系大三」 我覺得【莎士比亞與演講藝術】這門課非常符合我的期待。在當初選課之時,我主要是因 為是歐洲歐盟研究學程的學生而點開了課程介紹與要求,一開始有點嚇到這堂課的「份量」: 在演說基礎訓練後,要讀四篇莎士比亞的劇本(而且多是歷史劇,而非傳統上耳熟能詳的四大 喜劇與悲劇),還一共有四次期末考(分別對應四篇劇本:亨利五世、威尼斯商人、理查三世、 凱薩大帝)以及無數的隨堂練習,而且考試和練習都不是選擇申論題,而是真槍實彈的演說與 辯論。儘管負擔感覺有點大,我還是選了這門課,原因有二:一來因為本身想接觸看看莎士比 亞,二來是自己的專業(法律)也和演說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希望能藉此機會好好提升自己 的能力。 經歷了一整個學期的課程後,我是非常滿意的,而且也學到了非常多東西。除了老師的專 業熱誠和助教細心的協助讓課程順利進行外,小班制的教學方式也是一大關鍵。我們這班一共 只有六個學生,和大部分大班制的台大課程不同,因此我們有非常多的時間可以互相練習、表 達自己的看法。在每次的考試以及隨堂練習後,除了老師和助教,也能聽到每位同學的反饋, 這對於我對自己優點的保存和對自己缺點的改進,可說是獲益良多。也因此,隨著課程的進行, 我的演說技巧也跟著越來越進步。

(23)

關於課程內容方面,我覺得把演講訓練和莎士比亞做結合可認為是一大創新與突破,也帶 來了很好的學習效果。誠然,除了莎士比亞之外,歷史上還有許多經典的演講可做教材,但我 覺得本課程以莎士比亞四篇劇本作為課程的主軸,並佐以金恩博士、邱吉爾總理的演說做補充, 除了使課程主題明確外,莎士比亞優美精確的語言的使用、辯論/說服/鼓舞/諷刺等等基於 不同目的演講呈現、完整的劇情架構,都是其他單篇的演講稿所不及的。我和同學們甚至可以 在課堂上扮演劇中的角色,藉此讓自己更能融入情境,以此使演講更為完整。總而言之,我覺 得本課程以莎士比亞為教材,比起單純訓練演說,或用其他不連貫的教材,是個絕佳的設計, 也能使學習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謝函亘﹝32﹞以衣夾為研究對象,採用 TRIZ 創新之方法,結合綠色設計(Green

本研究採用的方法是將階層式與非階層式集群法結合。第一步先運用

本研究旨在使用 TI-Nspire CAS 計算機之輔助教學模式,融入基礎 統計學的應用,及研究如何使用 TI-Nspire CAS

壹、 創意動機及目的 貳、 作品特色與創意特質 參、 研究方法(過程) 肆、 依據理論及原理 伍、 作品功用與操作方式.

本研究於 2017 年 2 月至屏東縣 10 所校園採集使用水源及經淨水處理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

本研究以河川生態工法為案例探討對象,應用自行開發設計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