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線性系統即時參數估測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線性系統即時參數估測之研究"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 第九卷 第二期 民國一○一年六月 第 188~196 頁

©2007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ISSN 1813-3851

線性系統即時參數估測之研究

李壽昇、李瑩國、王藝蓉、郭東義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Email:tyguo@kuas.edu.tw

摘 要

本論文使用簡單回歸模式和誤差最小平方法做即時模式參數之估測。首先,以微分方程式描述的受控 程序,藉由中央差分近似微分運算,將微分方程式表示成簡單回歸模式,並建立回歸模式與受控程序參數 間的關係式。為進行即時模式參數估測,於單回饋閉迴路控制系統中,週期性擷取受控程序的輸入和輸出 數據,並以具有遺忘因子的參數估測遞迴方程式計算簡單回歸模式,進而估測受控程序的參數。由一階、 二階和三階線性受控程序範例的模擬結果顯示,所提方法可以快速且準確估測受控程序的參數。本論文所 提的方法可結合現有對線性系統之控制器的設計準則,線上自動調諧控制器參數,以達到要求的控制效能。 關鍵詞:參數估測、回歸模式、遞迴最小平方法、適應控制、線性非時變系統。

1. 前 言

比例積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控制器的歷史相當久遠,在 1922 年 Minorsky 的 論文中,提出了 PID 控制器的構想,然而 PID 控制器的原型出現在 1936 年 Callender 等人的論文中[1]。PID 控制器因其具備簡單及強健性強之特性,至今在工業上仍普遍被採用[2]。PID 控制器參數調諧從 1942 年開 始,由 Ziegler 和 Nichols[3]提出,使 P、I、D 等三個參數有了能參考的調諧方式。為了使控制程序能達到 最適控制效能,常需建立鑑別受控程序的數學模式或特性參數,以便調諧控制器的 P、I、D 參數[4]。 在早期的系統鑑別方法中,有眾所皆知的反應曲線法,此法是由 Ziegler 和 Nichols[3]在 1942 年提出, 在操作和計算上都是十分簡單方便的,在 1972 年由 Smith[5]提出另一套計算方法。這兩種方法皆是利用開 迴路系統對受控程序,給予一個單位階梯輸入,而得到程序反應曲線,藉由此曲線的資訊來獲得一階時延 模式的鑑別方法。1982 年 Yuwana 和 Seborg[6]於比例控制的閉迴路系統在設定點給予一個單位階梯輸入, 而 得 到 受 控 程 序 的 暫 態 響 應 數 據 , 進 而 將 受 控 程 序 鑑 別 為 一 階 時 延 模 式 , 之 後 陸 續 由 Jutan 和 Rodriguez[7]、Lee 等人[8]和 Chen[9]改良此法,改善了參數估測的準確性。比例回饋控制鑑別法的共同優點 為只需要做閉迴路測試及簡單演算即可估測出受控程序之參數,但其缺點是必需在比例控制下做測試,因 此將產生穩態誤差。1995 年 Mamat 和 Fleming[10]提出於閉迴路系統以比例積分控制做測試,改善了以比 例控制做測試具有穩態誤差的缺點。 由於部分程序具有非線性的動態行為,若無法即時取得受控程序的參數,控制器將無法再重新調諧, 可能就無法符合當初預期的性能,於是適應性控制策略就被提出[11, 12]。最近,針對線性非時變之受控程 序,提出即時程序參數估測法,此方法主要概念是藉由後向差分近似微分運算,將受控程序表示成簡單的 回歸模式,以遞迴最小平方法進行線上程序參數估測[13]。由於以中央差分近似微分運算之截尾誤差為 2 次 階誤差較後向差分之 1 次階誤差小[14],本論文以中央差分取代後向差分近似微分運算,來增進受控程序的 回歸模式準確性,並進而獲得更準確的程序參數。本論文章節架構包括:第二章介紹遞迴最小平方估測法 [11];第三章以中央差分近似微分運算,推導受控程序之簡單回歸模式;第四章模擬驗證此法的有效性,最 後總結前敘結果,並提出未來可再進一步之方向。

(2)

線性系統即時參數估測之研究 189

2. 遞迴最小平方估測

本節概略介紹最小平方估測遞迴公式,詳細推導可參考文獻[11]。考慮下列簡單回歸模式(Regression model) 1 1 2 2 ( ) ( ) ( ) ( ) ( ) n( ) ( )n y t

 

t t

t

t  

t

t (1)

式中,y t( )為觀測變數(Observed variable)、i( )t 和i( ), 1, 2,...,t in分別為估測參數(Estimated parameter) 和回歸變數(Regression variable)。若定義( )t [ ( ) 1 t2( ) t n( )]t 和( )t [ ( ) ( ) ( )]1 t2 t n t ,則簡單 回歸模式可表示為 ( ) T( ) ( ) y t  tt (2) 式中,符號 “T” 表示矩陣轉置(Transpose)。令y tˆ( )和ˆ( )t 分別是經鑑別獲得的觀測變數值和估測參數值 且定義殘差 ( ) i 為 ˆ ˆ ( )t y t( ) y t( ) y t( ) T( ) ( )t t      (3) 導入下列式子: 1 1 1 ( ) [ (1) (2) ( )] ( ) [ (1) (2) ( )] ( ) (1) (2) ( ) ( ) [ ( ) ( )] ( ) ( ) T T T T t T T i Y t y y y t E t t t t P t t t i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定義平方誤差為

2 2 2 1 1 1 1 1 1 ˆ ˆ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t t T T i i Vi ti y iii E t E t E      

(4) 最小化平方誤差的參數ˆ( )t 滿足下式: ( ) ( ) ( ) ( ) ( ) T T t tt t Y t     (5) 假如 T( ) ( ) t t   矩陣為非奇異(Nonsingular),而且只有唯一最小值,得 1 ˆ( )t T( ) ( )t t T( ) ( )t Y t       (6)

(3)

李壽昇、李瑩國、王藝蓉、郭東義 190 進行線上即時參數估測時,可利用新的觀測數據改新估測參數,因此矩陣 ( ) 的維數將隨著數據點數t 的增加而不斷增大,並且矩陣T( ) ( )tt 的逆運算過程也愈來愈困難。此外,由於儲存的舊數據要保留,而 新數據又不斷增加,儲存量也愈來愈大,所以直接利用式(6)來估測參數,顯然不太實際。令 ˆ( t 表示時1) 間t1時的估測值,並假設於所有時間 t,矩陣 T( ) ( ) t t   均為非奇異,則估測參數可以下列遞迴方程式獲得:

1 ˆ( ) ˆ( 1) ( ) ( ) ( ) (ˆ 1) ( ) ( 1) ( ) ( ) ( 1) ( ) ( ) ( ) ( ) ( 1) T T T t t K t y t t t K t P t t I t P t t P t I K t t P t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上述遞迴演算法,對於所有估測數據的加權是相同的,即舊數據和新數據對於參數估測所提供的信息同樣 重要,如果被估測的參數是未知常數,那這種方法是合理的,但是當被估測的參數會隨時間緩慢變化,上 述遞迴演算法就不能反映出參數時變的特點。因此需要一種能跟蹤參數變化的遞迴演算法,其特點是將誤 差準則由等加權改成指數加權,所以式(4)改寫成

2 1 1 ˆ ˆ ( ( ), ) ( ) ( ) ( ) 2 t t i T i Vi t  y iii  

 (8) 式中, (0   表示加權係數。因當 1) 1時,對愈舊的數據所加的權重愈小,相當於舊數據逐漸被遺忘, 因此稱  為遺忘因子(Forgetting factor)。具有遺忘因子的參數估測遞迴方程式如下:

1 ˆ( ) ˆ( 1) ( ) ( ) ( ) (ˆ 1) ( ) ( 1) ( ) ( ) ( 1) ( ) ( ) ( ) ( ) ( 1) / T T T t t K t y t t t K t P t t I t P t t P t I K t t P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由於無更新的輸出入數據時,將會導致遞迴最小平方演算法發散,必須導入常數追踨運算(constant-trace algorithm),以增加估測運算的強健性(robustness)。

3. 回歸模式系統推導

考慮如圖 1 之開迴路系統,G sp( )是受控程序的轉移函數,且u t( )和y t( )分別為開迴路系統輸入和輸出 變數。本節以中央差分公式近似微分運算,推導一階、二階及三階線性系統之簡單回歸模式,並建立回歸 參數與受控程序參數的關係式,其中一階、二階和三階線性系統則包括描述受控程序轉移函數之分子和分 母多項式的 2 個係數、4 個係數和 6 個係數。 ( ) u t y t( ) ( ) P G s 圖 1 開迴路系統

(4)

李壽昇、李瑩國、王藝蓉、郭東義 196 表 3 三階系統程序參數估測值和相對誤差比較表 程序參數 正確值 估測值 相對誤差 0 n 1 0.999999 0.000100% 1 n 3 3.000003 0.000100% 2 n 1 1.017419 1.741900% 1 d 5 4.982605 0.347900% 2 d 4 3.991302 0.217450% 3 d 2 1.999951 0.002450%

5. 結 論

本論文探討受控程序參數的即時估測,其主要概念是以微分方程式描述的受控程序,藉由中央差分近 似微分運算,將微分方程式表示成簡單回歸模式。為進行即時模式參數估測,於單回饋閉迴路控制系統中, 週期性擷取受控程序的輸入和輸出數據,並以具有遺忘因子的參數估測遞迴方程式計算簡單回歸模式,進 而估測受控程序的參數。從一階、二階、三階線性系統的模擬結果可顯示,利用以中央差分公式近似微分 運算可改善後向差分公式近似誤差獲得更準確的估測參數值。本論文提出的方法,可結合現有控制器設計 準則來自動調諧控制器參數,以達到要求的控制性能。

參考文獻

[1] 張道弘編譯,PID 控制理論與實務,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

[2] Ang, K. H. and Chong G., “PID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design, and technology,” IEEE Trans. On Control System Technolgy, Vol. 13, pp 3-6, 2005.

[3] Ziegler, J. G. and Nichols, N. B., “Optimum settings for automatic controllers,” Trans. ASME, Vol. 64, pp. 759-768, 1942. [4] O'Dwyer, A. Handbook of PI and PID controller tuning rules, 2nd ed., London: Imperial College Press, 2006.

[5] Smith, C. L., Digital Computer Process Control, Intext Educational Publishers: Scranton, PA, 1972.

[6] Yuwana, M. and Seborg, D. E., “A method for on-line controller tuning,” AIChE J., Vol. 28, pp. 434-440, 1982.

[6] Jutan, A. and Rodriguez, II. E. S., “Extension of a new method for on-line controller tuning,” Can. J. Chem. Eng., Vol. 62, pp. 802-807, 1984.

[8] Lee, J., Cho, W., and Edgar, T. F., “An improved technique for PID controller tuning from closed loop tests,” AIChE J., Vol. 36, pp. 1891-1895, 1990.

[9] Chen, C. L., “A simple method for on-line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ler tuning,” AIChE J., Vol. 35, pp. 2037-2039, 1989. [10] Mamat, R. and Fleming, P. J., “Method for on-line identification of a first order plus dead-time process model,”

Electronics Letters, Vol. 31, pp. 1297-1298, 1995.

[11] Astrom, K. J., and Wittenmark, B., Adaptive Control, Addision-Wesley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989. [12] 韓曾晉,適應控制系統,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

[13] 鄭淑芬、李壽昇、黃家偉、郭東義,「線性系統參數估測之研究」,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第八卷第二期,330-341

頁,2011。

[14] Chapra, S. C., Applied Numerical Methods with MATLAB for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3rd. Ed. McGraw-Hill, New York, 201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中學課程綱要 e.g.數線、負數概念

事前事後比較((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後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 「小學中國語文評估系列 小學中國語文評估系列 小學中國語文評估系列 小學中國語文評估系列: : :課堂追問 : 課堂追問 課堂追問 課堂追問」 」 」 」研討會

In the proposed method we assign weightings to each piece of context information to calculate the patrolling route using an evaluation function we devise.. In the

如果有事先的預防,則有些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再加㆖無線遠距檢測的好點 子因此讓我產生了研究 RFID 的興趣。本論文將設計 RFID 系統㆗的

通常在研究賽格威這類之平衡系統時在於機構之設計是十分的昂貴,本論文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也紛紛投入 RFID 安全性的研究,2003 年首先由 Weis 等 學者提出了 RFID 認證協定之論文,開啟了 RF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