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6543
全文
(2)
(3)
(4)
(5) 中文摘要 論文名稱: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自我概念、運動參與行為 與運動自我效能之研究 總 頁 數 : 1 9 5頁 院系所組別: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 畢 業 時 間 及 提 要 別 : 10 1 學 年 度 第 一 學 期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提 要 研究生:顏慶瑩. 指導教授:黃彥翔博士. 中文摘要 本研究使用「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自我概念、運動參 與行為與運動自我效能之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旨在探討嘉義 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自我概念、運動參與行為與運動自我效能 之現況與關聯性,及比較不同人口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身體自我 概念、運動參與行為與運動自我效能之差異性。以嘉義縣國小高 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採用叢集比例隨機抽樣進行問卷調查,共 計 發 送 6 8 0 份 問 卷 , 有 效 回 收 問 卷 5 3 6份 , 有 效 回 收 率 達 90 . 1 %。 依 據實際調查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 析、雪費法、多元迴歸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研究結果發現: 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在身體自我概念、運動參與行為及運動自我效 能上有顯著差異;不同運動參與行為在身體自我概念、運動自我 效 能 上 有 顯 著 差 異;運 動 參 與 行 為 對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有 顯 著 預 測 力、 運動自我效能對運動參與行為有顯著預測力;身體自我概念與運 動自我效能之間有典型相關存在。. 關鍵詞:身體自我概念、運動參與行為、運動自我效能 i.
(6) Title of Thesis: A Study of Body Self-concept, Exercise Behavior and Exercise Self-efficacy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CHIAYI County Name of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Sport Managemen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Graduate date: January 2013 Degree Conferred: M.P.E. Name of student: Yen Ching-Yin Advisor: Huang Yan-Xiang.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use of the Chiayi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fifth and sixth grade body self-concept, exercise behavior and exercise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as a research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Chiayi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fifth and sixth grade body self-concept, exercise behavior and exercise self-efficac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and comparing different demographic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ody self-concept, exercise behavior and exercise self-efficacy differences. Chiayi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survey, a total of sending 680 questionnaires, 53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of 90.1%. Based on actual survey data,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e-way MANOVA, Scheffe method,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demographic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body self-concept, exercise behavior and exercise self-efficac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ifferent exercise behavior in body self-concept, in exercise self-efficac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ercise behavior involved in acts of body self-concept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exercise self-efficacy involved in acts of exercise behavior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canonical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body self-concept and exercise self-efficacy. Keywords: Body Self-concept, Exercise Behavior, Exercise Self-efficacy. ii.
(7) 謝誌 眨眼即逝,不知不覺已到為自己的研究寫上謝誌之時。猶記剛入學時戰 戰兢兢、茫然不知研究方向。多虧了文郎學務長、彥翔主任、慶堂老師,以及 房儹導師等在這段求學歷程上的指導及協助,給予了我這段難能可貴且永生難 忘的求學生涯。 特別要感謝彥翔主任,其為人寬厚通達、詼諧親切,在他的悉心指導下, 每每在撰寫遇到滯礙時,總能適時地提點,讓當下的我豁然開朗,論文也得以 順利撰寫。加上口試委員文魁教授、瓊霞教授的鼓勵與建議,讓論文能更臻完 整,在此致上我誠摯的謝意! 每天夾雜在工作、家庭與學業間的我,若是沒有碩班同學的相互提攜,以 及虹蓉學姊的打氣,或許早已棄械投降,又怎能屢過難過,精進自身能力。這 一求學階段的點滴,我會永存心頭,一併在此表達對大家的感謝。 當然最重要的,莫過於最支持我的家人,多虧他們的體諒與支持,不管是 家務或孩子,皆能將一切打理妥善,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專心致力於學業上。由 衷感謝這一路上幫忙及鼓勵我的人,也將這份喜悅與之共享! 顏慶瑩 謹誌 2013 年 1 月. iii.
(8)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ix. 第壹章緒論 .......................................................................................................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4 第三節研究問題 ...........................................................................................................4 第四節研究假設 ...........................................................................................................5 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六節名詞操作性定義 ...............................................................................................7 第七節研究重要性 .......................................................................................................8. 第貳章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身體自我概念及相關研究 ...............................................................................9 第二節運動參與行為及相關研究 ...............................................................................21 第三節運動自我效能及相關研究 ...............................................................................34 第四節身體自我概念、運動參與行為與運動自我效能相關研究 ...........................43 第五節本章總結 ...........................................................................................................49. 第參章研究方法 ............................................................................................... 51 第一節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研究假設 ...........................................................................................................52 第三節研究流程 ...........................................................................................................56 第四節研究對象 ...........................................................................................................57 第五節研究工具 ...........................................................................................................59 第六節資料處理與分析 ...............................................................................................75. 第肆章結果與討論 ........................................................................................... 77 第一節受試者基本資料之分析 ...................................................................................77 iv.
(9) 第二節不同背景變項在身體自我概念之分析 ...........................................................79 第三節不同背景變項在運動參與行為之結果分析 ...................................................91 第四節不同背景變項在運動自我效能之分析 ...........................................................102 第五節運動參與行為與身體自我概念、運動自我效能之差異分析 .......................111 第六節身體自我概念、運動參與行為與運動自我效能之相關分析 .......................122 第七節研究假設之驗證 ...............................................................................................137 第八節綜合討論 ...........................................................................................................143. 第伍章結論與建議 ........................................................................................... 154 第一節結論 ...................................................................................................................154 第二節建議 ...................................................................................................................15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62 英文部分 ...............................................................................................................................170 附錄一:問卷專家效度審查同意函 ...................................................................................179 附錄二:專家內容效度彙整表 ...........................................................................................181 附錄三:量表使用同意書 ...................................................................................................182 附錄四:預試問卷 ...............................................................................................................183 附錄五:正式問卷 ...............................................................................................................190. v.
(10) 表目錄 表 2-1 身體自我概念工具量表構面分析 ............................................................................16 表 2-2 性別因素與身體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18 表 2-3 年級因素與身體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19 表 2-4 運動社團或校隊參與因素與身體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20 表 2-5 性別因素與運動參與行為相關研究 ........................................................................31 表 2-6 年級因素與運動參與行為相關研究 ........................................................................32 表 2-7 運動社團或校隊參與因素與運動參與行為相關研究 ............................................33 表 2-8 性別因素與運動自我效能相關研究 ........................................................................40 表 2-9 年級因素與運動自我效能相關研究 ........................................................................41 表 2-10 運動社團或校隊參與因素與運動自我效能相關研究 ..........................................42 表 2-11 運動自我效能與運動參與行為相關研究 ..............................................................45 表 3-1 預試樣本資料統計表 ................................................................................................57 表 3-2 正式樣本資料統計表 ................................................................................................58 表 3-3 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自我概念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63 表 3-4 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自我概念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66 表 3-5 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自我概念量表信度分析摘要 ................................................68 表 3-6 青少年健身運動自我效能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70 表 3-7 青少年健身運動自我效能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72 表 3-8 青少年健身運動自我效能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74 表 4-1 正式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78 表 4-2 受試者身體自我概念各因素構面得分情形表 ........................................................80 表 4-3 身體自我概念各題得分情形摘要表 ........................................................................81 表 4-4 不同性別學童身體自我概念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3 表 4-5 不同性別之身體自我概念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4 表 4-6 不同年級學童身體自我概念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5 表 4-7 不同年級之身體自我概念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5 表 4-8 參與運動社團學童身體自我概念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6 表 4-9 參與運動社團之身體自我概念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6 表 4-10 參與運動代表隊學童身體自我概念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7 表 4-11 參與運動代表隊之身體自我概念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7 表 4-12 不同運動同伴學童身體自我概念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8 表 4-13 不同運動同伴之身體自我概念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9 表 4-14 父母對學童不同運動態度身體自我概念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vi.
(11) 表 4-15 父母對學童不同運動態度之身體自我概念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表 4-16 不同背景背變項學童身體自我概念之驗證結果總表 ..........................................91 表 4-17 受試者運動種類次數、百分比統計表 ..................................................................92 表 4-18 受試者運動頻率、運動持續時間、運動強度之統計表 ......................................94 表 4-19 受試者規律運動行為統計表 ..................................................................................95 表 4-20 不同性別學童運動參與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6 表 4-21 不同性別之運動參與行為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6 表 4-22 不同年級學童運動參與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6 表 4-23 參與運動社團學童運動參與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7 表 4-24 參與運動社團之運動參與行為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7 表 4-25 參與運動代表隊學童運動參與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8 表 4-26 參與運動代表隊之運動參與行為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9 表 4-27 不同運動同伴學童運動參與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0 表 4-28 不同運動同伴之運動參與行為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0 表 4-29 父母對學童不同運動態度運動參與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1 表 4-30 不同背景背變項學童運動參與行為之驗證結果總表 ..........................................101 表 4-31 受試者運動自我效能各因素構面得分情形表 ......................................................102 表 4-32 運動自我效能各題得分情形摘要表 ......................................................................103 表 4-33 不同性別學童運動自我效能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5 表 4-34 不同性別之運動自我效能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5 表 4-35 不同年級學童運動自我效能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6 表 4-36 不同年級之運動自我效能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6 表 4-37 參與運動社團學童運動自我效能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7 表 4-38 參與運動社團之運動自我效能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7 表 4-39 參與運動代表隊學童運動自我效能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8 表 4-40 參與運動代表隊之運動自我效能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8 表 4-41 不同運動同伴學童運動自我效能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9 表 4-42 父母對學童不同運動態度運動自我效能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9 表 4-43 父母對學童不同運動態度之運動自我效能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0 表 4-44 不同背景背變項學童運動自我效能之驗證結果總表 ..........................................110 表 4-45 不同運動頻率之身體自我概念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2 表 4-46 不同運動頻率之身體自我概念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2 表 4-47 不同運動持續時間之身體自我概念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4 表 4-48 不同運動持續時間之身體自我概念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4 vii.
(12) 表 4-49 不同運動強度之身體自我概念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5 表 4-50 不同運動強度之身體自我概念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6 表 4-51 不同運動參與行為學童與身體自我概念差異之驗證結果總表 ..........................117 表 4-52 不同運動頻率之運動自我效能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8 表 4-53 不同運動頻率之運動自我效能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8 表 4-54 不同運動持續時間之運動自我效能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9 表 4-55 不同運動持續時間之運動自我效能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20 表 4-56 不同運動強度之運動自我效能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21 表 4-57 不同運動強度之運動自我效能構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21 表 4-58 不同運動參與行為學童與運動自我效能差異之驗證結果總表 ..........................122 表 4-59 運動參與行為預測整體身體自我概念之迴歸分析 ..............................................123 表 4-60 運動參與行為預測運動能力構面之迴歸分析 ......................................................124 表 4-61 運動參與行為預測外貌自信構面之迴歸分析 ......................................................125 表 4-62 運動參與行為預測柔軟度構面之迴歸分析 ..........................................................125 表 4-63 運動參與行為預測耐力構面之迴歸分析 ..............................................................126 表 4-64 運動參與行為預測自我認同構面之迴歸分析 ......................................................127 表 4-65 運動參與行為與身體自我概念的預測情形摘要表 ..............................................129 表 4-66 運動自我效能預測整體運動參與行為之迴歸分析 ..............................................130 表 4-67 運動自我效能預測運動頻率構面之迴歸分析 ......................................................130 表 4-68 運動自我效能預測運動持續時間構面之迴歸分析 ..............................................131 表 4-69 運動自我效能預測運動強度構面之迴歸分析 ......................................................132 表 4-70 運動自我效能與運動參與行為的預測情形摘要表 ..............................................133 表 4-71 身體自我概念與運動自我效能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136 表 4-72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彙整表 ......................................................................................141. viii.
(13) 圖目錄 圖 2-1 自我概念階層組織模式 ............................................................................................10 圖 2-2 身體活動的心理模式 ................................................................................................12 圖 2-3 身體活動的心理模式 ................................................................................................13 圖 2-4 身體自我概念的不同層次 ........................................................................................14 圖 2-5 當今生活環境與危險因子的關係圖 ........................................................................25 圖 2-6 規律運動、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的影響關係概念圖 ............................................28 圖 2-7 運動與自尊模式 ........................................................................................................48 圖 3-1 研究架構圖 ................................................................................................................52 圖 3-2 研究流程圖 ................................................................................................................56 圖 3-3 問卷建構流程圖 ........................................................................................................74 圖 4-1 身體自我概念與運動自我效能之典型相關徑路分析圖 ........................................137. ix.
(14) 第壹章 緒論 本 研 究 目 的 在 探 討 嘉 義 縣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運 動 行 為 與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之 相 關 與 差 異。本 章 包 含 七 節:第 一 節 是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第 二 節 是 研 究 目 的;第 三 節 是 研 究 問 題; 第 四 節 是 研 究 假 設;第 五 節 是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第 六 節 是 名 詞 操作性定義;第七節是研究重要性;茲將各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體 委 會 】在 9 9 年 運 動 統 計 報 告 指 出 , 在 1 3 歲 以 上 的 受 訪 者 當 中,不 運 動 者 佔 1 9 . 5 %,極 少 運 動 4 . 1 % 、 低 度 運 動 18.0%、 偶 爾 運 動 34.0%、 規 律 運 動 24.4%(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 2 0 1 0 )。 9 9 年 度 各 級 學 校 學 生 運 動 參 與 情 形 報 告 顯 示:學 期 當 中,在 學 學 生 從 事 規 律 運 動 比 率 分 別 是 國 小 6 4 . 9 % 、 國 中 46.7% 、 高 中 38.4% 、 大 專 28.9% ( 教 育 部 , 2011) 。 由 此 顯 示,國 內 的 規 律 運 動 人 口 比 例 偏 低,且 隨 著 年 齡 的 增 長 , 規律運動行為越見不足。 國 內 大 多 數 家 長 仍 是 以 學 業 成 就 為 導 向,因 此 學 生 課 後 以 補 習 班、才 藝 班 為 重 心;加 上 科 技 人 性 化,學 童 的 休 閒 生 活 多 以 電 視、網 路 社 群、線 上 遊 戲 等 為 主,使 得 生 活 型 態 轉 為 坐 式 靜 態,接 觸 身 體 活 動 的 機 會 減 少。而 因 運 動 不 足 所 引 發 疾 病 的 年 齡 日 趨 年 輕 化,多 項 身 心 健 康 指 數 呈 現 負 面 結 果,不 但 影 響 個 人 生 活 品 質 , 甚 至 增 加 社 會 負 擔( 余 瑩 瑛 , 2003), 這 已 成 為國家競爭力發展的一大隱憂。 要促進身體健康,可藉由 規律的 運動,對心理、情緒、精. 1.
(15) 神 、 社 交 與 智 能 等 各 方 面 皆 有 正 面 之 影 響( 黃 文 俊 , 1998)。 許 多 研 究 均 顯 示,規 律 運 動 行 為 有 利 於 生 理 健 康,可 減 少 冠 心 病 風 險、心 血 管 疾 病 和 死 亡,並 可 改 善 血 脂 和 控 制 血 糖,減 少 或 防 止 高 血 壓 , 肥 胖 , 壓 力 , 促 進 健 康 和 長 壽 ( P ér e z , 2 0 0 8 ) ; 同時,運 動也能 促進心理健康,像是改善憂鬱、降低焦慮、放 鬆 心 情 、 增 進 自 我 概 念 等 。「 運 動 行 為 促 進 國 民 健 康 」 是 二 十 一 世 紀 國 際 間 最 受 肯 定 的 理 念。運 動 是 最 好 的 預 防 醫 學。因 此, 各 國 政 府 積 極 推 動 國 民「 規 律 運 動 」的 習 慣 養 成(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 2011) 。 兒 童 是 未 來 的 棟 樑,國 小 教 育 更 是 國 家 整 體 發 展 的 磐 石 。 以 教 育 的 觀 點 檢 視 體 育 課 程 的 正 當 性,學 校 體 育 課 對 於 學 生 在 運 動 技 能 的 獲 得、體 適 能 的 鍛 鍊 與 培 養、終 身 運 動 觀 念 的 建 立 與 實 踐 , 乃 至 於 完 善 的 全 人 生 活 , 扮 演 著 舉 足 輕 重 的 角 色(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2003) 。 因 此 , 教 育 部 ( 2003) 公 佈 實 施 之 「 國 民 中 小 學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綱 要 — 健 康 與 體 育 學 習 領 域 」, 其 中 所 涵 蓋 的 主 題 軸 之 ㄧ 即 為 「 運 動 參 與 」, 其 重 要 內 涵 為 身 體 活 動 的 參 與,是 人 類 生 活 的 重 要 型 態,具 有 個 人、社 會 和 文 化 層 面 的 意 義。而 運 動 參 與 是 充 實 休 閒 生 活、增 進 體 適 能 的 重 要 方 式 ,若 能 具 備 正 確 的 運 動 觀 念 將 有 助 於 參 與 和 發 展 適 當 的 身 體 活 動;透 過 欣 賞 和 參 與 各 種 身 體 活 動,以 了 解 相 關 領 域 的 體 育 活 動及相關效益。 在 社 會 科 學 研 究 中 指 出,長 久 以 來 對 身 體 與 自 我 之 間 的 關 係 已 有 共 識:個 人 對 自 我 身 體 的 不 同 認 知 會 影 響 他 日 常 生 活 中 各 層 面 的 行 為 表 現,個 人 對 自 我 身 體 的 概 念 可 說 是 穩 定 及 平 衡 一 個 人 身 心 狀 態 的 重 要 基 礎 ( 劉 美 珠 , 1 9 9 8)。 在 運 動 領 域 , Marsh & Peart (1988) 的 研 究 發 現 , 兒 童 對 於 自 己 身 體 能 力 的. 2.
(16) 知 覺 不 只 影 響 對 自 我 整 體 能 力 的 認 知,更 影 響 其 未 來 在 運 動 領 域 的 發 展。因 此,若 能 即 早 協 助 兒 童 認 識、提 升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 有助其在運動行為上的適應能力。 為 了 身 體 健 康,大 部 分 人 都 願 意 從 事 運 動,但 最 終 能 持 之 以 恆 的 人 卻 不 多。國 內 外 許 多 研 究 結 果 均 一 致 指 出,在 各 年 齡 層的身體活動或規律的運動行為研究上,自我效能都是一 個重要的預測變項,更是運動行為強有力的預測因子 (Fletcher & Banasik, 2001), 因 此 自 我 效 能 被 廣 泛 應 用 在 建 立 運 動 行 為 的 研 究 上 。 馬 啟 偉 與 張 力 為( 1996)指 出 , 自 我 效 能 (self-efficacy) 是 促 進 動 機 的 重 要 因 素 , 自 我 效 能 高 者 , 參 與 體 育 活 動 的 動 機 較 高,反 之 則 較 低。任 何 的 心 理 改 變 方 法 皆 在 提 升 個 人 自 我 效 能 的 期 望,效 能 期 望 愈 強,則 建 立 運 動 習 慣 的 機 會 愈 大 ( 陳 俊 豪 , 1994)。 換 言 之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越 高 , 規 律 的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以 及 身 體 活 動 量 也 會 隨 之 提 昇。綜 合 上 述 , 藉 著 探 討 嘉 義 縣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的 身 體 自 我 概 念、運 動 參 與 行 為 與 運 動 自 我 效 能,來 了 解 嘉 義 縣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的 運 動 行 為 現況與差異性,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動機之一。 學校是教育推展的第一線,國小學童的可塑性高,其運 動行為與運動經驗,對個體未來的身心發展、規律運動行為 的養成,及健康體適能觀念的建立影響深遠。林三維、張思 敏 ( 2005) 主 張 青 少 年 是 運 動 習 慣 養 成 的 關 鍵 時 期 , 在 學 生 時期若能建立愛好規律或養成一技之長的休閒運動項目,將 可能延續至社會生活。學生享受運動的樂趣,使其發育、體 能和健康全面提升,能夠熱愛運動,學會終身運動的技能, 養 成 規 律 運 動 習 慣 , 擁 有 良 好 體 適 能 (方 進 隆 , 2003)。 「健康是生命的基石」,本研究透過嘉義縣國小高年級. 3.
(17) 學童之身體自我概念、運動參與行為與運動自我效能的關聯 性,進行深入的瞭解與探討,期望研究結果日後能提供給教 育行政主管機關,以作為日後學校健體領域教學活動的規劃 與推展之參考,以及提供學生正確的運動保健資訊,培養學 生熱愛運動、建立良好規律運動行為,是為本研究的主要研 究動機之二。.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動機,本研究之目的歸納如下: 一、瞭解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身體自我概念、運動參與 行為、運動自我效能上的現況。 二、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身體自我 概念、運動參與行為、運動自我效能間的差異情形。 三、瞭解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身體自我概念、運動參與 行為、運動自我效能間的相關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研究問題: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身體自我概念、運動參與行為、運動 自我效能的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身體自我概念 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運動參與行為 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4.
(18)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運動自我效能 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五、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不同運動參與行為與身體自我概 念是否有顯著差異? 六、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不同運動參與行為與運動自我效 能是否有顯著差異? 七、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運動參與行為對身體自我概念 是否具有顯著預測力? 八、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運動自我效能對運動參與行為 是否具有顯著預測力? 九、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身體自我概念與運動自我效能 是否有顯著相關?.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進而瞭解不同人口統計變項 對研究變項有何影響,本研究之假設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的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身體自我概 念」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運動參與行 為」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運動自我效 能」有顯著差異。 四、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不同運動參與行為與身體自我概 念有顯著差異。 五、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不同運動參與行為與運動自我效. 5.
(19) 能有顯著差異。 六、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之運動參與行為對身體自我概念 具有顯著預測力。 七、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之運動自我效能對運動參與行為 具有顯著預測力。 八、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身體自我概念與運動自我效能 有顯著相關。.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自我概念 、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與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 就 本 研 究 的 範 圍 與 限 制 加 以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 一 ) 本 研 究 以 嘉 義 縣 101學 年 度 之 國 民 小 學 五 、 六 年 級 學 童 為 研 究 對 象。考 量 到 問 卷 填 答 能 力,本 研 究 樣 本 不 包 括 發展遲緩、認知或肢體障礙兒童。 ( 二 )本 研 究 所 探 討 之 變 項 , 除 人 口 背 景 變 項 外 , 尚 包 括 身 體 自我概念、運動參與行為及運動自我效能等三部分。 二、研究限制 ( 一 )限 於 時 間 、 經 費 、 人 力 等 因 素 , 本 研 究 僅 就 嘉 義 縣 1 0 1 學年度國民小學五、六年級之學童為研究範圍,對於 不同地區、不同教育階段的推論為本研究限制。 ( 二 )本 研 究 採 用 問 卷 調 查 法 , 請 研 究 對 象 回 憶 並 記 錄 其 身 體 活 動。因 此,均 假 設 填 寫 問 卷 之 對 象 都 能 充 分 了 解 填 答 說明,並且據實作答。. 6.
(20)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一 、 高 年 級 學 童 (High grade students) 本 研 究 以 嘉 義 縣 101學 年 度 就 讀 國 民 小 學 五 、 六 年 級 學 童 為 研 究 對 象。考 量 問 卷 填 答 能 力,本 研 究 對 象 不 包 含 發 展 遲 緩、 認知或肢體障礙兒童。. 二 、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Body self-concept)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是 指 個 人 對 自 己 身 體 各 方 面 特 徵 的 了 解,並 綜 合 個 人 經 驗 以 及 與 環 境 互 動 而 形 成 的 概 念。主 要 是 依 據 身 體 各 方 面 要 素 的 能 力 感 覺,包 含 許 多 能 力 的 概 念,例 如:身 體 外 觀( 胖 或 瘦、高 或 矮、個 人 吸 引 力 )及 運 動 能 力 知 覺( 身 體 能 力 、 運 動 能 力 、 體 適 能 ) ( 葉 素 汝 , 1998) 。. 三 、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Exercise behavior) 本 研 究 以「 三 三 三 學 生 體 適 能 向 前 走 活 動 」 ( 教 育 部,1 9 9 9 ) 為 基 準,將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定 義 為 在 課 餘 閒 暇 時,每 週 運 動 至 少 3天 、 每 次 的 運 動 持 續 時 間 至 少 30分 鐘 , 並 且 達 到 中 等 強 度 以 上的運動。. 四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Exercise self-efficacy)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則 是 在 探 討 研 究 對 象 在 特 定 情 境 中,個 人 主 觀評估自己克服困難、持續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的把握程度 (Bandura,1977; Garcia & King, 1991) 。. 7.
(21) 第七節 研究重要性 依據研究問題之探究結果,本研究的重要性分述如下: 一、讓 相 關 主 管 單 位 了 解 目 前 嘉 義 縣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身 體 自 我 概念、運動參與行為與運動自我效能的現況。 二、將 身 體 自 我 概 念、運 動 參 與 行 為 與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如 何 互 相 影響的模式供相關主管單位參考,並提出相關改進的建議 ,以進一步提升學童的體適能。 三、在 實 務 應 用 上,本 研 究 針 對 身 體 自 我 概 念、運 動 參 與 行 為 及運動自我效能之探討,提供日後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者 適當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的運動參與意願。並提供給 政府單位、教師在規畫政策及推廣時的輔助參考。. 在積極推廣運動及健康體適能的同時,應該意識到身體 自我概念的重要性,適時引導學童從事運動;並提升其運動 自我效能,協助學童培養克服困境的毅力與決心,建立持之 以恆的規律運動行為。如此一來,必能培養身心健康的下一 代,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 8.
(22)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 章 共 分 五 節,第 一 節 為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及 相 關 研 究;第 二 節 為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及 相 關 研 究;第 三 節 為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及 相 關 研 究;第 四 節 為 身 體 自 我 概 念、運 動 參 與 行 為 與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相關研究;第五節為本章總結。. 第一節. 身體自我概念及相關研究. 一、自我概念的意涵 自 我 概 念 是 所 有 心 理 學 中 最 核 心 的 概 念,因 為 它 會 影 響 個 體 如 何 去 認 知 周 遭 的 世 界 , 進 而 影 響 個 體 的 行 為 (Epstein, 1973)。 在 近 代 的 自 我 概 念 模 式 中,Shavelson, Hubner and Stanton (1976) 提 出 自 我 概 念 大 概 具 有 多 階 層 與 多 面 向 (hierarchical and multidimensional)的 特 徵 ( 圖 2-1) 。 最 上 層 為 整 體 自 我 概 念 (global self), 其 次 為 中 階 層 的 學 業 自 我 概 念 和 非 學 業 自 我 概 念 (如 社 會 、 情 緒 、 和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 每 一 個 中 階 層 的 自 我 概 念 下 又 分 出 許 多 更 低 階 層 的 自 我 概 念 。 Shavelson et al. 認 為 自 我 概 念 是 人 的 自 我 知 覺,透 過 經 驗 以 及 對 環 境 的 詮 釋 而 成 ,可以解 釋人的 行為,是 重要的 結果及中介變項。所以,自我 概 念 不 但 能 夠 解 釋 以 及 預 測 人 類 的 行 為,正 面 的 自 我 概 念 更 是 達成許多期待行為與表現的重要結果與方法。. 9.
(23) 整 體 自 我 概 念 非 學 業 自 我 概 念. 學 業 自 我 概 念. 社 會 自 我 概 念. 情 緒 自 我 概 念.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重. 特. 身. 英. 歷. 數. 科. 同. 要. 殊. 體. 文. 史. 學. 學. 儕. 他. 情. 外. 人. 緒. 觀. 運 動 能 力 知 覺. 圖 2-1 自 我 概 念 階 層 組 織 模 式 資 料 來 源 : 信 世 傑 ( 2 0 0 4 )。 台 北 市 國 小 學 生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與 運 動 參 與 之 關 係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頁 135) 。 臺 北 巿 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二、身體自我概念的定義及理論模式 (一)身體自我概念的定義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附 屬 於 整 體 自 我 概 念 之 中,依 據 身 體 範 圍 內 各 方 面 要 素 的 能 力 感 覺,包 含 許 多 能 力 的 概 念,例 如:身 體 外 觀( 胖 或 瘦、高 或 矮、個 人 吸 引 力 )及 運 動 能 力 知 覺( 身 體 能 力 、 運 動 能 力 、 體 適 能 )。 所 以 , 個 人 的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水 準 , 是 依 據 個 體 在 身 體 領 域 內 的 各 種 要 素 的 能 力 概 念 而 定( 葉 素 汝 , 1998) 。 運 動 心 理 學 家 認 為 , 強 化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可 以 : 1、 提 升 運 動 成 績 的 表 現 ; 2 、 促 使 個 人 更 規 律 的 參 與 身 體 活 動 ; 3、 讓 個. 10.
(24) 體 能 更 了 解 整 體 的 自 我 概 念 ( F o x , 1 9 8 7 )。 若 能 在 個 體 發 展 過 程 中 及 時 了 解 身 體 自 我 概 念,並 進 一 步 協 助 提 昇 個 人 身 體 自 我 概 念,將能增強其在運動行為的適應。 根 據 上 述,身 體 自 我 概 念 是 個 人 對 自 己 身 體 各 方 面 特 徵 的 了 解,並 累 積 與 周 遭 環 境 互 動 而 形 成 的 概 念。本 研 究 在 探 討 運 動 參 與 與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的 互 動 而 衍 生 的 後 續 效 應,旨 在 了 解 嘉 義 縣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對 於 身 體 外 貌、運 動 能 力 知 覺,及 身 體 狀 況的看法。 (二)身體自我概念發展模式 Sonstroem (1978) 提 出 「 身 體 活 動 的 心 理 模 式 」 ( 如 圖 2-2 所 示 ) (psychological model for physical activity) , 認 為 隨著身體活動的參與,能夠強化身體能力,並提昇身體自我 評估,進而增進個體自尊。因為對身體有高度的評估,如此 就有相當大的吸引力驅使個體從事身體活動,而個體將會更 有意願持續且規律的參與運動以維持或增進身體能力,形成 一個良性循環。. 11.
(25) 自. 尊. 評. 價. 身. 體. 能 力. 身. 體. 活 動. 吸. 引. 力. 圖 2-2 身 體 活 動 的 心 理 模 式 資 料 來 源 : 葉 素 汝 ( 2 0 04 )。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與 運 動 行 為 關 係 之 探 討 。 大 專 體 育 , 75, 135。. Fox (1987) 提 出 的 「 身 體 活 動 的 心 理 模 式 」 , 是 以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 自 尊 與 身 體 活 動 關 係 為 探 討 ( 圖 2-3) 。 其 認 為 影 響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的 因 素 可 能 是 父 母、課 程、老 師、體 能 及 體 質 ;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會 影 響 運 類 型、強 度、頻 率 及 持 續 性,而 身 體 的 活動會影響個體的運動能力、身體特徵及體質等。. 12.
(26) 整體自尊. 身體自我. 影響身體自我概念:. 概念. 父母、遺傳、 學校、同儕. 身體活動: 體質、體適能、. 強度、頻率、. 運動技能. 持續性 、運動類型 圖 2-3 身 體 活 動 的 心 理 模 式. 資 料 來 源 : 葉 素 汝 ( 2 0 04 )。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與 運 動 行 為 關 係 之 探 討 。 大 專 體 育 , 75, 139。. Fox (1990) 在 「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的 不 同 層 次 」 (different levels of physical self -perception)的 模 式 中 提 出 , 身 體 領 域 中 所 存 在 的 概 念 範 圍,是 從 特 定 領 域 的 能 力 概 念 延 伸 到 整 體 自 我 認 同 概 念 , 階 層 如 下 ( 圖 2-4) : 第一階層:表示整體自尊或整體自我價值的測量。 第 二 階 層:表 示 身 體 領 域 和 身 體 自 尊 或 價 值 所 有 感 覺 的 整 體 概 念之結果。 第 三 階 層:表 示 身 體 次 領 域,像 是 身 體 的 運 動 能 力、身 體 的 外 表評估。 第 四 階 層:表 示 此 模 式 進 一 步 分 類 或 身 體 領 域 中 的 特 殊 能 力 ,. 13.
(27) 像是足球技巧、體型的自我評估。 第 五 階 層:明 確 表 示 特 殊 工 作 能 力 的 概 念,像 是 足 球 射 門 技 巧 或其他特質(如:具吸引力的容貌)。 第 六 階 層 : 為 特 殊 狀 態 下 的 評 估 , 像 是「 我 能 在 十 二 碼 罰 球 中 得分,或我今天感覺很舒服」。 整體 的. 階層 一: 概括 的. 整體 自尊. 階層 二: 領域. 身體 自尊. 階層 三: 次領 域. 運 動能 力. 外 表. 階層 四: 次層 面. 足 球技 巧. 體 格 /體 態. 階層 五: 行為. 射 門能 力. 漂亮 臉蛋. 持久 的. 階層 六: 狀態. 我能 罰球 得分. 我 今 天感 覺 很好. 特殊 的 易變 的. 圖 2-4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的 不 同 層 次 資 料 來 源 : 劉 仁 傑 ( 2 0 0 9 )。 國 民 中 學 學 生 知 覺 受 嘲 笑 經 驗 與 身體自我概念對運動參與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頁 34) 。 國 立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 雲 林 縣 。. 此模式所顯示的意義是個人對自己身體各方面特徵的評 估,並受到過去的經驗、社會文化規範、生理成長結構等因 素所影響,會隨時間與情境而有所變動。最高層的要素被認 為會因底層要素的改變而有所改變,從上而下是由整體、持 久到特殊、易變的。 Marsh, Papaioannou and Theodorakis (2006) 提 出 身 體 自 我概念和運動參與之間的互惠模式,其模式認為自我概念最 重要的意涵就是提高身體自我概念能促進運動參與和跟健康. 14.
(28) 有 關 的 身 體 活 動 。 自 我 增 強 模 式 (Self-Enhancement Model)可 以解釋自我概念對運動行為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全力提升 學生的自我概念,而不只是運動課程的實施而已。相對的, 如 果 想 要 利 用 運 動 來 提 昇 自 我 概 念,那 麼 技 能 發 展 模 式 ( S k i l l Development Model)可 以 解 釋 增 進 運 動 水 準 , 是 提 升 體 育 自 我概念最好的方法。可見互惠影響模式意味著身體自我概念 和運動行為是互惠的關係而且彼此增強。 提高運動水準可以健全身體自我概念的發展;提升身體 自我概念將引導運動行為的精進,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去同時 提 升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和 運 動 行 為 ( 林 佳 明 , 2009) 。. 三、身體自我概念的測量工具 早期的身體自我概念測量,是以一般的自我概念量表運 用 在 運 動 情 境 中,只 是 在 分 析 時 會 較 重 視 身 體 自 我 的 分 量 表。 在身體自我概念逐漸受到重視後,運動心理學家紛紛主張以 適 用 於 運 動 情 境 的 測 驗 來 取 代 一 般 心 理 測 驗 的 必 要 性 (Marsh, & Redmayne, 1994)。 所 以 在 這 個 領 域 中 , 一 些 適 合 運 動 身 體 自我概念的工具陸續被開發出來。本研究蒐集並彙整國內外 相 關 測 量 工 具 , 進 行 量 表 構 面 分 析 , 如 表 2-1 所 示 。. 15.
(29) 表 2-1 身體自我概念工具量表構面分析 研究者. 工具量表. Richards. 身 體 特 殊 自 我 概 念. 共有 7 個構面:. 量 表 (PSCS). 體格、外貌、健康、. (1988). 量表構面. 身體能力、力量、活 動、身體滿意度 Fox, Corbin (1989).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剖 析. 共有 5 個構面:. 量 表 (PSPP). 運動能力、身體吸引 力、身體強度、身體 狀況、身體自我價值. Marsh. 自我描述問卷. 共 有 13個 構 面 :. (1990). (SDQ-Ⅲ ). 身體能力、身體外觀 、異性關係、同性關 係、誠 實、親 子 關 係 、 心靈價值、情緒穩定 、概 括、閱 讀、數 學 、 一般學科、問題解決. Marsh, Redmayne. 身 體 自 我 描 述 問 卷. 共 有 11個 構 面 :. (PSDQ). 整體自尊、整體身體 自我概念、力量、身. (1994). 體 脂 肪、活 動、耐 力 、 協調、柔軟度、運動 能力、健康、外表 (續下頁). 16.
(30) 研究者. 工具量表. 莊 鵬 輝、季 力 康. 兒 童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共有 6 個構面:. 量表. 外 表、柔 軟 度、耐 力 、. ( 1997). 量表構面. 彈力、肥胖與力量 葉素汝. 身體自我描述量表. ( 1998). 共有 9 個構面: 健康、身體活動、身 體脂肪、運動能力、 身體外觀、彈性、耐 力、力量與自我認同.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在文獻整理的過程中,發現身體自我概念量表在運動的 領域,經過許多實徵的研究,逐漸地發展出多階層、多領域 身體自我概念架構的測驗工具,而且身體自我概念能從整體 自我概念及整體自尊當中區分出來,顯現出個人身體自我概 念 量 表 之 特 殊 性 ( M a r s h , 1 9 9 4 )。因 此 在 進 行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時, 應考慮測量工具對施測對象相互搭配的適切性,才能更準確 測量身體的自我概念。. 四、個人背景變項與身體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 心 理 學 大 師 Piaget (1952) 認 為 , 兒 童 的 能 力 是 透 過 身 體 與 環 境 互 動 所 衍 生。由 此 可 知,兒 童 的 身 體 能 力 和 身 體 相 關 的 自 我 概 念 發 展,對 兒 童 的 整 體 自 我 概 念 有 舉 足 輕 重 的 影 響。因 此,本 小 節 依 據 探 討 之 人 口 背 景 變 項 彙 整 相 關 研 究 並 歸 納 整 理 如下:. 17.
(31) (一)性別因素 自我的性別展現與認同成為自我概念發展的一個重要關 鍵 。 一 般 而 言 , 男 性 比 女 性 有 較 正 向 的 自 我 概 念 (Hattie, 1992) 。而 彙 整 相 關 研 究 也 顯 示,男 生 比 女 生 具 有 更 高 的 身 體 能 力 知 覺、整 體 自 我 價 值。可 見 性 別 因 素 在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表 現 上 有 顯 著 的 不 同 , 詳 見 表 2-2。 因 此 , 本 研 究 將 之 納 入 作 為 探 討 嘉 義 縣國小高年級不同性別學童身體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表 2-2 性別因素與身體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研 究 者 許鋕誠 ( 2003). 研. 究. 結. 果. 男生在兒童身體自我概念量表的得分顯著高於 女生。. 孫光明. 針對新竹縣原住民國小四、五、六年級調查發. ( 2007). 現,不 同 性 別 在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上 並 無 顯 著 差 異。. 邱垂弘. 以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結果. ( 2008). 顯示男性學童之身體自我概念顯著高於女性。. 林佳明. 針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發現男性學童身體自我. ( 2009). 概念顯著高於女性。. 張惠宴. 探討中高年級學童參與民俗體育中發現,在中. ( 2010). 年級與高年級中,男性學童的身體自我概念顯 著高於女性學童。. 洪榕鎂. 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 ( 2011). 男性學童在耐力、彈力、力量構面上顯著高於 女 性;而 女 性 學 童 在 柔 軟 度 構 面 顯 著 高 於 男 性。. 陳志偉 ( 2012). 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 男性學童之身體自我概念顯著高於女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18.
(32) (二)年級因素 自我概念的養成與認知能力應會隨著年級及成長而有所 差 異。但 在 彙 整 相 關 研 究 上 的 結 果 發 現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隨 著 年 級 成 長 而 呈 現 負 相 關 , 如 表 2-3。 因 此 , 年 級 與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的 相互影響,值得本研究做深入探討。 表 2-3 年級因素與身體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研 究 者. 研. 究. 結. 果. 信士傑. 四、五年級女生在柔軟度、耐力、外表和整體. ( 2004). 身體自我概念上,顯著優於六年級女生;在肥 胖 因 素 上,四 年 級 女 生 也 顯 著 優 於 六 年 級 女 生。. 葉素汝. 低、中、高年級學童的身體自我概念有顯著差. ( 2003). 異;低年級學童的身體自我概念高於高年級學 童。. 邱垂弘. 以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結果. ( 2008). 顯示,四年級學童身體自我概念認知得分上顯 著高於五、六年級。. 張惠宴. 探討不同年級的國小學童參與民俗體育研究中. ( 2010). 發現,中年級學童的身體自我概念顯著高於高 年級學童。. 洪榕鎂. 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 ( 2011). 僅在身材構面,五年級學童顯著高於六年級。. 陳志偉. 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 ( 2012). 五年級學童之身體自我概念顯著高於六年級。.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19.
(33) (三)運動社團或校隊參與因素 運 動 本 身 即 是 身 體 能 力 的 展 現,彙 整 相 關 研 究 證 明 兒 童 參 與 運 動 社 團 或 校 隊 可 增 加 身 體 運 動 能 力,進 而 提 高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 如 表 2-4。 表 2-4 運動社團或校隊參與因素與身體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研 究 者. 研. 究. 結. 果. 曾慧桓. 發現運動代表隊在身體自我概念的六個因素中. ( 2002). ,有五個構面(耐力、彈性、力量、肥胖、柔 軟度)得分顯著高於非運動代表隊兒童,而外 表構面則沒有顯著差異。. 許鋕誠. 發現參加運動校隊之學童在「耐力」、「爆發. ( 2003). 力」、「力量」構面上及「整體」構面之得分 均顯著高於未參加運動校隊之學童。. 孫光明. 以尖石鄉原住民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為研. ( 2007). 究對象,結果顯示參與校隊與否之身體自我概 念不顯著。. 邱垂弘. 以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結果. ( 2008). 顯示,參與運動社團之身體自我概念顯著高於 未參加者。. 林佳明 ( 2009). 針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發現參與六個月以上之 身體自我概念顯著高於未參加者。. 洪榕鎂. 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 ( 2011). 參加運動校隊學童之身體自我概念顯著高於未 參加者。 (續下頁). 20.
(34) 研 究 者. 研. 究. 結. 果. 陳志偉. 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 ( 2012). 參加運動社團學童之身體自我概念顯著高於未 參加者。.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五、本節總結 統 整 以 上 文 獻,了 解 到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在 自 我 系 統 中 有 著 無 與 倫 比 的 地 位,藉 由 身 體 的 外 表、屬 性 及 能 力 提 供 了 個 人 與 世 界 的 真 實 介 面 ( F o x , 2 0 0 0 )。 在 體 育 活 動 蔚 為 風 潮 的 現 代 , 身 體 外 表 及 能 力 越 來 越 受 到 重 視,且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正 是 引 領 運 動 進 入 心 理 層 面 的 一 個 重 要 的 介 面。個 體 若 能 正 向 的 體 認 到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的 改 變,將 能 促 進 個 體 積 極 從 事 身 體 活 動,發 展 身 體 能 力。透過運動增強個體的自信,提昇身體的自我評價。 因 此,我 們 應 盡 量 提 昇 學 童 的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與 運 動 行 為 , 使 之 成 為 一 種 良 性 循 環,使 其 更 規 律 的 參 與 身 體 活 動,期 盼 能 為個人健康紮下良好根基。. 第二節. 運動參與行為及相關研究. 由 於 人 性 化 科 技 日 漸 發 達,生 活 型 態 隨 之 轉 變,到 處 充 斥 著 代 替 我 們 身 體 活 動 的 自 動 化 器 械,現 代 人 過 的 是 缺 乏 身 體 活 動 的 坐 式 生 活 型 態 ( 卓 俊 辰 , 1 9 9 6), 坐 式 生 活 對 於 健 康 的 影 響 很 大,尤 其 是 對 於 正 在 發 育 的 兒 童 及 青 少 年,影 響 更 深 遠 。 體 育 活 動 是 最 積 極、最 自 然 的 保 健 方 法,學 生 享 受 運 動 的 樂 趣, 使 其 發 育 、 體 能 和 健 康 全 面 提 升 ( 方 進 隆 , 1993) 。. 21.
(35) 所 以 對 於 兒 童,應 該 從 小 加 以 鼓 勵,透 過 循 序 漸 進 的 觀 賞 與 啟 發,讓 其 對 運 動 產 生 興 趣,熱 愛 參 與 運 動,養 成 良 好 的 運 動 習 慣,進 而 達 成 預 防 保 健 的 功 效。因 此 本 節 旨 在 探 討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的 定 義、對 健 康 的 效 益、運 動 參 與 行 為 的 測 量、運 動 參 與行為的相關研究。. 一、運動參與行為的定義 Casperson, Powell and Christenson (1985) 針 對 身 體 活 動 和 運 動 分 別 提 出 定 義 : 身 體 活 動 (physical activit y) 乃 指 任 何 由 骨 骼 與 肌 肉 作 用,產 生 身 體 的 移 動 或 能 量 的 消 耗。這 些 體 能 消 耗 是 用 卡 路 里 (kilocalories)來 衡 量 。 身 體 活 動 包 含 四 種 特 性 : ( 一 ) 經 由 骨 骼 肌 的 收 縮 而 導 致 身 體 的 移 動 ;( 二 ) 造 成 身 體 能 量 的 消 耗 ;( 三 ) 能 量 的 消 耗 是 由 低 到 高 的 一 種 連 續 狀 態 ; ( 四 ) 與 體 適 能 (physical fitness) 呈 正 相 關 。 運 動 (exercise)屬 於 身 體 活 動 的 一 種 , 是 指 有 計 畫 、 有 結 構、且 具 重 複 性 的 一 種 身 體 活 動,主 要 的 目 的 在 增 加 或 維 持 體 適 能 ( 卓 俊 伶 、 馮 木 蘭 , 2005) 。 而 體 適 能 就 是 人 的 心 臟 、 血 管、肺 臟 及 肌 肉 組 織 等 都 能 發 揮 相 當 有 效 機 能 的 運 動 行 為,使 之 能 勝 任 日 常 工 作,有 餘 力 享 受 休 閒 娛 樂 生 活,又 可 應 付 突 發 緊 急 情 況 的 身 體 能 力 ( 卓 俊 辰 , 1992) 。 Krick and Sobal (1990) 指 出 , 規 律 性 的 運 動 對 生 理 及 心 理 均 有 正 面 的 幫 助。良 好 的 規 律 運 動 可 以 增 強 人 的 體 格 與 生 活 機 能,紓 解 生 活 壓 力 改 善 情 緒,並 可 建 立 迎 接 挑 戰 的 自 信 心 。 可 見,規 律 的 運 動 行 為 是 改 善 或 保 持 良 好 健 康 體 適 能 的 重 要 方 法 ( 蕭 淑 芬 , 2 0 0 4 )。 本 研 究 彙 整 相 關 規 律 運 動 的 定 義 如 下 :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ACSM] (1990) 提 出. 22.
(36) 建 議 : 健 康 成 人 應 執 行 每 週 三 ~五 次 、 每 次 持 續 20至 60分 鐘 、 強 度 須 達 最 大 心 跳 數 之 60%~90%或 最 大 攝 氧 量 之 50%~85%的 有 氧 運 動,方 可 改 善 或 維 持 心 肺 適 應。對 於 兒 童 與 青 少 年,建 議 每 天 至 少 60分 鐘 或 以 上 的 中 等 費 力 身 體 活 動 , 其 中 至 少 3天 應 含 費 力 身 體 活 動 、 促 進 骨 骼 健 康 及 增 強 肌 力 的 活 動 (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USDHHS], 2008)。 教 育 部( 1 9 9 9 )推 動「 三 三 三 學 生 體 適 能 向 前 走 活 動 」中 , 則 建 議 青 少 年 每 週 至 少 運 動 3天 、 每 次 30分 鐘 、 運 動 時 每 分 鐘 的 心 跳 數 達 130次 。 後 續 推 行 的 「 快 活 計 畫 」 , 為 推 動 中 小 學 生 健 康 體 位 , 提 出 「 333再 升 級 , 210增 活 力 」 的 策 略 , 建 議 每 天 累 積 運 動 時 間 30分 鐘 , 以 養 成 每 週 210分 鐘 的 動 態 生 活 習 慣 ( 教 育 部 , 2 0 0 7 )。 其 實 施 理 念 在 改 變 學 生 靜 態 的 生 活 型 態 , 讓 喜 愛 運 動 的 學 生 增 加 身 體 活 動 的 機 會,讓 不 愛 運 動 的 學 生 喜 愛 運 動 並 養 成 每 天 規 律 運 動 的 習 慣,讓 我 們 的 下 一 代 能 孩 子 快 樂 運 動 、 活 出 健 康 的 未 來 。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 2010)建 議 規 律 運 動 行 為 頻 率 能 每 週 至 少 3次 , 每 次 至 少 20分 鐘 , 運 動 時 心 跳 率 應 達 最 大 心 跳 率 60%以 上 , 稍 流 汗 並 自 覺 有 點 喘 、 又 不 會 太 喘 。 在 運 動 強 度 方 面 , 可 分 為 輕 度 (mid exercise)、 中 度 (moderate exercise)、 重 度 (strenuous exercise)運 動 。 輕 度 運 動 是 指 不 費 力、不 流 汗 的 程 度,如:散 步、瑜 珈、釣 魚、保 齡 球 、 滑 板 車、高 爾 夫 球 等;中 度 運 動 是 指 稍 為 費 力,有 輕 微 流 汗 程 度,但不至於疲憊不堪,如:快走、打棒球、網球、羽球、土 風 舞、輕 鬆 騎 自 行 車、游 泳 等;重 度 運 動 定 義 為 達 到 呼 吸 困 難 、 心跳加快,全身流汗程度,如:快跑、慢跑、足球、籃球、長 距 離 自 行 車 、 有 氧 舞 蹈 、 劇 烈 游 泳 等 運 動 項 目 (Godin &. 23.
(37) Shephard, 1985)。 統整上述,安排有效的運動參與行為,需考量頻率 (frequency)、 持 續 時 間 (the duration per interval) 及 強 度 ( i n t e n s i t y ) 等 標 準。本 研 究 以「 三 三 三 學 生 體 適 能 向 前 走 活 動 」 ( 教 育 部 , 1999)為 基 準 , 將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定 義 為 在 課 餘 閒 暇 時 , 每 週 運 動 至 少 3天 、 每 次 的 運 動 持 續 時 間 至 少 30分 鐘 , 並 且達到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 二、運動行為對健康的效益 適 度 的 運 動 可 以 提 高 學 生 的 學 習 效 率,以 期 發 展 更 為 健 全 。 周 宏 室 (2006)引 用 柏 拉 圖 說 : 每 個 人 缺 乏 運 動 都 會 損 害 健 康 , 而 有 規 律 的 身 體 運 動 可 以 挽 救 和 維 護 健 康 。 黃 新 作( 2007)提 出,人 體 架 構 及 其 機 能 會 因 為 運 動 而 更 精 進,也 可 因 身 體 的 不 運 動 而 萎 縮 退 化;並 表 示 生 活 中 充 滿 健 康 危 險 因 子,隨 時 都 在 危 害 著 人 類 的 健 康 , 如 圖 2-5。 因 此 , 規 律 運 動 對 每 個 人 的 身 心 健 康 及 人 格 發 展 皆 有 重 要 助 益。整 理 相 關 文 獻 後,將 運 動 行 為對健康所帶來的效益從生理與心理兩大方向來分述:. 24.
(38) 圖 2-5 當 今 生 活 環 境 與 危 險 因 子 的 關 係 圖 資 料 來 源 : 黃 新 作 ( 2007)。 運 動 保 健 與 運 動 處 方 ( 頁 36) 。 臺北市:四章堂。. (一)運動對生理健康的影響 Wilson (1991) 指 出 人 類 身 體 本 為 活 動 而 設 計 , 越 活 動 其 功 能 越 好,並 不 像 機 器 會 因 為 使 用 而 迅 速 磨 損,且 若 不 從 事 相 當 程 度 的 活 動,個 人 將 無 法 維 持 健 康。在 其 研 究 中 顯 示,規 律 性 運 動 對 健 康 有 正 向 且 一 致 的 益 處,他 認 為 不 運 動 是 一 個 嚴 重 的 健 康 危 機,人 們 可 因 此 而 罹 患 高 血 壓、慢 性 疲 勞、提 早 老 化 及 生 理 性 無 能。所 以,從 生 理 的 觀 點 來 看,人 體 的 器 官 需 要 有 運 動 的 刺 激 , 才 能 保 持 正 常 的 機 能( 卓 俊 辰 , 1992)。 不 斷 運 動 和 不 常 運 動 的 人,在 生 理 現 象 有 顯 著 差 異( 方 進 隆 , 1 9 9 3 )。. 25.
(39) 國 外 許 多 研 究 均 已 證 實,規 律 的 運 動 有 助 於 身 體 功 能 的 提 升 與 預 防 疾 病,如 預 防 冠 狀 動 脈 心 臟 疾 病、高 血 壓、糖 尿 病 、 骨 質 疏 鬆 症 和 中 風 等 (Lane, Block, Jones, Marshall, Wood, & Fries, 1986; Kasch & Boyer, 1990; Gordon & Scott, 1991; Helmrich, Ragland, Leung, & Paffenbarger, 1991; Wannamethea & Shaper, 1992)。 Fentem (1992) 則 指 出 高 度 的 習 慣 性 運 動 與 降 低 個 人 冠 狀 動 脈 血 管 疾 病 間 存 有 因 果 關 係,規 律 性 有 氧 運 動 能 有 效 保 持 身 體 健 康,負 重 運 動 可 預 防 任 何 年 齡 的 骨 質 疏 鬆 症。陳 俊 忠 ( 2 0 0 2 ) 指 出,運 動 經 由 不 同 的 保 護 方 式 使 個 體 免 於 罹 患 癌 症 及 強 化 免 疫 系 統 的 功 能 , 還 能 使 骨 骼 變 得 更 強 健 (林 啟 川 、 莊 林 貴 、 周 麗 卿 、 許 義 章 、 張 秋 煉 , 2001)。 有 許 多 六 十 五 歲 以 上 的 老 人,由 於 有 良 好 的 運 動 習 慣,使 他 們 的 心 肺 耐 力 衰 減 較 慢,有 時 甚 至 比 不 運 動 的 年 輕 人 還 要 好 ( 賴 金 鑫 , 1993), 故 而 可 降 低 醫 療 支 出 , 減 少 社 會 成 本 。 因 此,我 們 可 以 知 道 運 動 即 醫 療 的 觀 念 會 受 到 世 界 廣 泛 重 視 的 原 因 , 是 由 於 運 動 可 預 防 疾 病 及 控 制 慢 性 病 ( 黃 奕 清 , 2 0 0 3 )。 學 童 健 康 方 面 的 相 關 研 究 上 , Rowland (1990) 的 研 究 顯 示 持 續 身 體 運 動 習 慣 的 學 童 比 不 運 動 的 學 童 健 康,且 對 於 如 慢 性血管疾病、肥 胖、糖尿 病、與 感冒等疾病,在 成人時期的發 生 率 也 相 對 降 低 。 陳 坤 檸( 1997)指 出 , 運 動 科 學 研 究 報 告 顯 示 持 續 身 體 運 動 學 童 比 不 運 動 學 童 健 康,如 慢 性 血 管 病、肥 胖 症、糖尿病與感冒等疾病於成人時其發生率也相對降低。 兒 童 期 的 身 體 活 動 具 有 轉 移 價 值 (Carryover value), 且 兒 童 具 有 極 大 的 可 塑 性,所 以 身 體 活 動 量 的 習 慣 若 能 於 兒 童 期 建 立,其 身 體 活 動 習 慣 可 能 是 決 定 將 來 成 人 活 動 的 重 要 因 素, 將. 26.
(40) 可 減 少 許 多 慢 性 病 的 危 險 因 子,所 以 兒 童 的 身 體 活 動 已 是 慢 性 防治關心的重要課題. (李 明 憲 , 1998) 。. (二 )運 動 對 心 理 健 康 的 影 響 在 心 理 方 面,運 動 也 帶 來 了 極 大 的 功 效。蔡 憲 國、林 聖 峰 ( 2006)的 研 究 提 到 , 沮 喪 、 精 神 緊 張 及 情 緒 低 落 在 都 市 人 當 中 是 相 當 常 見 的 情 緒 問 題,而 且 日 益 嚴 重。一 些 有 嚴 重 的 心 理 疾 病、躁 鬱 症 等 患 者,不 僅 生 理 健 康 受 到 影 響,還 伴 隨 著 精 神 、 社 會 及 認 知 失 能,身 體 活 動 就 扮 演 著 改 善 生 活 品 質 及 上 述 症 狀 的 角 色 (Richardson, Faulkner, McDevitt, Skrinar, Hutchinson, & Piette, 2005)。 Weyers and Kupfer (1994) 統 整 研 究 後 發 現 , 規 律 運 動 可 放 鬆 心 情 、 改 善 自 我 概 念 、 自 我 形 象 等 。 季 力 康 (1997)提 出 運 動 對 心 理 健 康 包 括 可 減 低 沮 喪 和 焦 慮。張 彩 秀、姜 逸 群( 1 9 9 4 ) 研究指出,規律運動者有較佳的心理健康狀態。 Heapes (1978) 指 出 運 動 可 以 增 加 自 我 滿 意 度 , 以 及 對 社 會的適應,減少 焦慮感、沮喪與 自我中心。而且,運動具 有促 進 健 康 體 適 能、紓 解 現 代 人 的 生 活 壓 力、提 升 工 作 效 能、滿 足 人 際 歸 屬 暨 自 我 實 現 心 理 需 求、培 養 團 體 意 識 及 團 結 合 作 精 神 、 矯 正 偏 差 行 為 與 提 高 生 活 品 質 等 效 能 ( 蘇 俊 賢 , 2002) 。 倪 薇 婷 (2008)綜 合 運 動 與 心 理 健 康 和 調 節 情 緒 之 研 究 發 現 , 透 過 身 體 活 動 具 有 以 下 效 益 : (一 )運 動 可 促 進 智 力 發 展 ; (二 )運 動 可 提 高 自 我 效 能 ; (三 )運 動 可 促 進 人 際 關 係 及 社 會 互 動;( 四 ) 運 動 具 有 調 節 情 緒 之 助 益;( 五 ) 運 動 可 幫 助 壓 力 調 整 ; (六 )運 動 可 培 養 意 志 力 ; (七 )運 動 可 使 人 增 進 樂 觀 心 理 ; (八 ) 運 動 可 減 緩 身 心 的 疲 倦 感 ; (九 )運 動 可 用 於 治 療 和 減 輕 心 理 疾 病。. 27.
(41) 總 結 上 述 文 獻,運 動 被 認 為 是 與 健 康 有 關 的 一 個 重 要 行 為 , 且 有 助 於 促 進 良 好 的 精 神 、 身 體 健 康 和 全 適 能 的 發 展 (UK 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 2008)。 透 過 盧 俊 宏 ( 2002) 的 研 究 可 以 了 解 規 律 運 動 行 為 對 身 心 健 康 與 生 活 品 質 的 影 響( 如 圖 2-6) 。. 圖 2-6 規 律 運 動 、 身 心 健 康 和 生 活 品 質 的 影 響 關 係 概 念 圖 資 料 來 源 : 盧 俊 宏( 2 0 0 2 )。 規 律 運 動 、 心 理 健 康 和 生 活 品 質 。 國 民 體 育 季 刊 , 31( 1) , 60-73。. 若 能 保 持 規 律 運 動,就 能 對 生 理 與 心 理 產 生 許 多 益 處。正 值 發 育 關 鍵 的 學 童 更 應 該 要 奠 定 規 律 運 動 的 習 慣,才 能 讓 自 己 的 身 心 發 展 達 到 均 衡。時 代 的 進 步,健 康 生 活 越 來 越 受 到 重 視 。因此,身為 教 師,應鼓 勵發育 中的學童多多運 動,並及 建立 正 確 的 運 動 習 慣,強 化 體 適 能,進 而 使 其 終 身 熱 愛 運 動,提 高 健康生活品質。. 三、運動參與行為的測量 各 種 研 究 證 實 了 運 動 對 身 心 健 康 有 很 大 的 裨 益,因 此 在 運. 28.
(42) 動 參 與 過 程 中,找 出 一 種 可 信 且 具 標 準 的 評 估 方 式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Laport, Montoye and Casperson (1985) 收 集 有 關 測 量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的 研 究 資 料 時,把 評 估 方 法 概 分 為 七 大 類:熱 量 測 量 法 (直 接 或 間 接 法 )(calorimetry) 、 調 查 法 (回 憶 法 、 日 記 法 ) (surveys)、 生 理 測 量 法 (physiologial marks) 、 行 為 觀 察 法 (behavioral observation)、 電 子 儀 器 監 測 (mechanical and e l e c t r o n i c m o n i t o r s )、 飲 食 測 量 法 ( d i e t a r y m e a s u r e )、 工 作 類 別 分 類 法 (job classification)。 上 述 七 大 類 測 量 方 法 各 有 其 適 用 時 機,沒 有 一 種 方 法 可 以 完 全 精 確,但 測 量 方 法 必 須 選 擇 適 宜 的。 在 一 般 研 究 使 用 上,由 於 樣 本 數 較 多,因 此 常 以 調 查 法 為 主 (Saris, 1985)。 調 查 法 依 其 時 間 架 構 可 分 為 四 類 : (一 )日 記 法 : 記 錄 一 天 之 中 (24小 時 )的 活 動 量 ; (二 )回 憶 法 : 回 憶 過 去 一 天 或 一 週 的 活 動 量 ; (三 )定 量 化 歷 史 法 : 回 憶 近 一 年 特 定 的 活 動 量;(四 )一 般 法:時 間 沒 有 特 定,但 只 問 及 一 般 活 動 量 (如 走 路 、 騎 腳 踏 車 、 做 家 事 、 工 作 、 休 閒 )的 狀 況 。 上 述 四 種 調 查 法 除 了 日 記 法 外,其 餘 三 種 均 須 靠 受 試 者 的 記 憶 來 測 量 身 體 活動量,因此進行研究時須考量到記憶的偏差。 Paffenbarger, Blair, Lee and Hyde (1993) 的 研 究 指 出 , 測 量方式有: ( 一 ) 直 接 法 : 問 卷 調 查 法 (questionnaire assessment)、 日 誌 記 錄 法 (diary annotation)、 機 電 測 定 法 (mechanical & electronic monitors)。 而 直 接 法 中 的 「 問 卷 調 查 法 」 最 被研究者廣泛使用,且最適用於大樣本的調查。 ( 二 ) 間 接 法 : 飲 食 評 估 法 (dietary assessment)、 身 體 組 成 測. 29.
(43) 量 法 (body composition measurement)、 體 適 能 評 估 法 (physical fitness assessment) 、 運 動 及 娛 樂 參 與 情 形 (sport & recreational participation) 、 職 業 分 類 法 (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 此 外,關 於 運 動 強 度 是 以 身 體 運 動 後 消 耗 之 能 量 或 心 理 感 覺 疲 勞 程 度 為 測 量 依 據。在 運 動 中 的 心 理 生 理 測 量 經 常 使 用 運 動 自 覺 量 表 (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 Scale) , 簡 稱 RPE量 表,來 測 量 運 動 強 度。此 量 表 是 由 瑞 典 心 生 理 學 家 Borg (1982) 所 發 展 出 來 , 常 用 來 測 量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上 的 研 究 。 RPE為 15點 的 量 表,以 簡 單 的 數 字 來 代 表 主 觀 知 覺 到 的 運 動 強 度,此 量 表 雖 是 主 觀 知 覺 的 測 量,但 是 研 究 指 出,自 覺 的 運 動 強 度 與 實 測 的 運 動 強 度 相 當 一 致,誤 差 很 小,其 指 數 和 生 理 的 指 標 成 高 度 相 關,於 是 RPE為 運 動 中 生 理、心 理 的 重 要 指 標 (Borg, 1982)。. 四、人口背景變項與運動參與行為的相關研究 青 少 年 的 身 心 健 康 是 國 家 的 重 要 資 產。重 視 青 少 年 的 身 心 發 展,培 養 活 力 青 少 年,是 新 世 紀 學 校 體 育 的 重 要 課 題 之 一( 洪 嘉 文 , 2 0 0 5)。 若 能 養 成 運 動 的 習 慣 , 對 於 身 體 的 發 育 和 體 適 能 的 提 升 有 很 大 的 助 益,以 及 對 壓 力 的 紓 解 或 人 際 的 互 動 亦 有 很 大 的 幫 助 ( 方 進 隆 , 2002)。 因 此 , 本 小 節 探 討 人 口 背 景 變 項與運動參與行為相關研究,以了解其差異情形。 (一)性別因素 Sallis and Owen (1999) 指 出 , 女 生 的 活 動 量 比 男 生 來 得 少。彙 整 相 關 研 究 來 發 現,絕 大 多 數 研 究 均 指 出 男 性 較 為 積 極, 且 表 現 出 較 高 的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 如 表 2-5。. 30.
(44) 表 2-5 性別因素與運動參與行為相關研究 研 究 者 黃任要 ( 2003) 楊淑雲 ( 2005) 陳建台 ( 2005) 莊立中 ( 2006) 溫密欣 ( 2008) 洪誌忱 ( 2009) 柏佩蘭 ( 2010) 張筱婕 ( 2009) 林碧蓮 ( 2010). 研. 究. 結. 果. 以苗栗地區高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男性學生 之課後運動行為顯著高於女性。 以某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男生 的課間身體活動強度高於女生。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男性學生在運動參 與行為顯著高於女性。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男性學生在運動行 為顯著高於女性。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課後男性學生在規 律運動行為顯著高於女性。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男性學生在規律運 動行為顯著高於女性。 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發現男性 學童規律運動情形顯著高於女性。 以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發現 男性學童與女性學童的運動情形並無差異。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男性學生在運動行 為顯著高於女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二)年級因素 在 規 律 運 動 比 率 上,隨 著 年 級 的 增 加,運 動 行 為 反 而 減 少 (Irving, Adlaf, Allison, Paglia, Dwyer, & Goodman, 2003 ). 31.
(45) 彙 整 相 關 研 究 發 現,雖 然 年 級 因 素 在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上 各 有 差 異 , 不 過 普 遍 還 是 會 隨 著 年 級 增 加 而 有 減 少 的 趨 勢 , 如 表 2-6。 故 透 過 本 研 究 藉 機 瞭 解 年 級 對 運 動 行 為 的 影 響 力,以 便 確 知 其 是 否為運動參與行為之重要預測變項。 表 2-6 年級因素與運動參與行為相關研究 研 究 者. 研. 究. 結. 果. Thirlaway. 針對六、七、九、十一年級學生(相當於我國. & Benton. 的小學六年級、國中一年級和三年級、高中二. (1993). 年級)進行休閒時間的運動行為發現,低年級 學生的運動情形顯著高於高年級學生。. 黃任要 ( 2003) 陳建台 ( 2005) 莊立中 ( 2006) 溫密欣 ( 2008) 洪誌忱 ( 2009) 柏佩蘭 ( 2010) 張筱婕 ( 2009). 以苗栗地區高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高三學生 之課後運動行為顯著高於高一、高二。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國中各年級之運動 參與程度並無顯著差異。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國二學生運動行為 顯著高於國一、國三學生。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國二學生課後規律 運動行為顯著高於國一及國三學生。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規律運動情形會隨 著年級增加而降低。 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發現五、 六年級學童規律運動並無顯著差異。 以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發現 六年級學童從事運動行為比例最高。 (續下頁). 32.
數據
相關文件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Through arranging various reading activities such as online reading, book recommendation and extended reading materials, schools help students connect reading to
• to develop a culture of learning to learn through self-evalu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and to develop a research cultur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A study on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ability for sixth grade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using three-dimensional view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Institute of nanoscience, NCHU, Taiwan School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for Quantum
3.1 Phase I and Phase II Impact Study reports, as a composite, have concluded that with self-evaluation centre stage in school improvement and accountability, the primary
Applicants are therefore advised to exercise extreme care in selecting premises for school use, as the presence of unauthorized building works, such as unauthorized sub-division of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under plate, then use the same hand to tak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