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集合住宅社區共用空間安全防範設施設置方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集合住宅社區共用空間安全防範設施設置方法研究"

Copied!
14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Loading

數據

圖 4-3-6 住宅之視線狀況‧‧‧‧‧‧‧‧‧‧‧‧‧38  圖 4-3-7 植栽配置方法‧‧‧‧‧‧‧‧‧‧‧‧‧‧38  圖 4-3-8 住商大樓之使用動線‧‧‧‧‧‧‧‧‧‧‧40  圖 4-3-9 公共空間之自然監視‧‧‧‧‧‧‧‧‧‧‧41  圖 4-3-10 住宅空間之人車動線圖‧‧‧‧‧‧‧‧‧42  圖 4-3-11 腳踏車停放處配置‧‧‧‧‧‧‧‧‧‧‧42  圖 4-3-12 掌握週邊道路狀況與住家關係‧‧‧‧‧‧44  圖 4-3-13 住家及外部空間之最佳關係‧‧‧‧‧‧‧45
圖 4-4-5 中央核心型集合住宅共用空間規劃‧‧‧‧‧67  圖 4-4-6 中庭型集合住宅共用空間安全規劃‧‧‧‧‧70  圖 4-4-6 中庭型集合住宅共用空間安全規劃 2‧‧‧‧70  圖 4-4-8 停車之有效防範照明設備‧‧‧‧‧‧‧‧‧72  圖 4-4-9 停車空間應增設螢光燈補強‧‧‧‧‧‧‧‧73  圖 4-4-10 一樓公共空間安全維護設施設置‧‧‧‧‧75  圖 4-4-11 一樓住家共用空間安全維護設施設置‧‧‧76  圖 4-4-12 住家之共用空間安圈維護注意事項‧‧‧‧79
圖 3-3-2、住宅社區侵入型犯罪特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研擬 Type. 1   住宅社區侵入型犯罪 定義:以未傷及人身安全之財產性犯罪為主 ,例如一般竊盜 、汽車竊盜及毀棄損壞 。 觀察住宅社區環境弱點、 居住者是誰?紀錄作息, 進行犯罪動線規劃 犯罪決策形成(預備期) (目標期) 鎖定特定目標:住宅內財物 (等待期) 排除人的活動時段,等待時機 第一層警戒線 私人空間 第一層警戒線 犯罪行為侵入住宅竊取財物 迅速逃逸犯罪路徑 [課題] 私人住宅出入口及邊界防範
圖 3-3-3、人身安全犯罪特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研擬  Type.  2     人身安全犯罪 定義:以搶奪、性侵害為主,但不包括家庭暴力犯罪 。 尋找合適標的物(人): 作息,出現地點。選定侵 害場所及規劃逃逸動線 犯罪決策形成(預備期)(目標期) 鎖定特定目標範圍:人 (等待期) 需有人活動的時段,等待被害人出現第一層警戒線 犯罪行為 挾持被害人至隱 密處侵害,需要 一段時間犯罪 迅速逃逸犯罪路徑分析 尋找標的物之地點 共用空間 公用空間 社區巷道、中庭、騎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金屬介電層 (inter-metal dielectric, IMD) 是介於兩 個金屬層中間,就像兩個導電的金屬或是兩條鄰 近的金屬線之間的絕緣薄膜,並以階梯覆蓋 (step

Inside the black box: 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Du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rent of housing, rising prices in interior decoration, summer clothing and footwear, and fresh vegetables, the indices of Rent and housing expens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tough recruitment of students in the futur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addition to passing the relevant assessment conducted by the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was analyzed the budget inform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including 13 departments) the major construction

導引指示標誌設置規範可區分為牌面數限制、設置範圍、人因工程等三方

祭拜結束之後會在神 龕前之餐廳空間用 餐,造成餐廳和用餐行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indoor air quality conducted by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53% of the problem of indoor air quality is resul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