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91高二第一次期中考歷史1(3-4)題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91高二第一次期中考歷史1(3-4)題庫"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91 高二第一次期中考歷史 3-4 章題庫 一、單選題: ( )1. 下列有關人口增長的問題及農業發展的對策之敘述,何者是正確的? (A)中國的人口在唐代突破一億 (B)人口增長,勞動人口增加,糧食產量大增 (C)從宋 代到清代,梯田與圩田持續開闢,形成特殊的人文景觀,有助於自然生態的維護 (D)明 清人口得以大幅成長的原因,主要是耕地面積的增加及美洲新作物的引進 答案:(D) ( )2. 有位學者說:「整個世界經濟秩序在當時(十五至十九世紀中期)名副其實是以中國為 中心。因為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實際上構成了一個多邊的納貢貿易網。同時 中國還從這個貿易網以外獲得大量的商品。」請問:這位學者所說的商品指的是: (A)白銀 (B)黃金 (C)銅錢 (D)紙幣 答案:(A) ( )3. 近幾世紀以來,長江從一條溫馴的河川變成一條「暴河」,每到夏天雨季來臨,動輒洪 水為患,損傷人命,毀壞財物。對於此種現象的解釋,何者較為恰當? (A)宋代在長江沿岸開發梯田,導致長江流域的水土保持遭受破壞 (B)蒙古人修築大運 河,對長江水系破壞甚鉅,導致洪水無法排除 (C)明代中後期甘藷等新作物的引進,導 致長江中游山地過度開發 (D)明清兩代開發雲南、貴州,導致長江上游的生態環境遭受 破壞 答案:(C) ( )4. 參考附圖。請問:明初、清初兩時期東南地區對外貿易何以跌入谷底? (A)因為倭寇侵擾東南沿海 (B)因實行海禁政策 (C)東南地區受瘟疫襲擊致經濟蕭條 (D)歐人勢力如葡、西、荷等國入侵東南 答案:(B) ( )5. 近代以來,世界各地人類移民活動邁入了移民史中的新里程。請問:下列各族群的移民 活動,何者與政治因素無關? (A)明初漢人大量移入西南邊疆 (B)明代中期華人大量移至菲律賓呂宋島 (C)兩次大戰 間日本人大量移至中國東北 (D)二戰後猶太人大量移至巴勒斯坦 答案:(B) ( )6. 考古學者在印尼發現某些沿海居民家中,至今仍使用中國明代瓷製器皿。這些瓷器最可 能的來源為何? (A)明朝鼓勵海外貿易,瓷器銷往印尼,數代累積而來 (B)當地民眾常能從遭海難的明 代船隻中尋獲貿易瓷器 (C)清初中國沿海居民移到該地,隨身攜帶器皿之遺留 (D)中 共文革結束之後,商人將大批古物運到當地販售 答案:(B) ( )7. 一份十九世紀的史料提到:「這些華人是在 1849 年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以後,開始大量 湧入加州,尋找屬於他們的財富。其中,大多數的華人皆來自於中國的華南地區。」依 上文所述,有關華人湧入加州的淘金潮時期,正好與中國境內發生哪一事件的時間相 當? (A)鴉片戰爭 (B)太平天國 (C)拳亂 (D)戊戌政變 答案:(B) ( )8. 《宋史‧食貨志》記載:「某年江浙一帶發生大旱災,許多人餓死,皇帝因而下令在長

(2)

江流域一帶種植某種作物。它的原產地在外國,那裡耕作粗放、無灌溉設備,但它能耐 旱、生長期短與適應力強,所以能夠在當地廣泛種植。」請問:文中所述的是何種農作 物? (A)棉花 (B)占城稻 (C)麥 (D)小米 答案:(B) ( )9. 十五世紀以後,海上絲路逐漸成型,華商往來於東南亞與東北亞之間,逐漸形成貿易網 絡。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政府因防倭寇實行海禁,使中日商貿交流幾乎禁絕 (B)海禁使明鄭政權受到嚴重打 擊,無法與外界交流 (C)當時中國白銀多自日本走私而來 (D)海禁政策使走私貿易盛 行 答案:(D) ( )10. 唐宋時期,隨著南海貿易的興盛,外國船隻停靠的貿易港也逐漸從廣州向北延伸到福 建和長江流域。繼廣州之後,泉州、明州(今寧波)也發展成大商港。外國商船將香 料、珊瑚、瑪瑙、寶石、象牙、藥材等商品輸往中國,並購買大量中國產品運回。請 問:外國商人從明州(今寧波)購買運回的主要商品為何? (A)蔗糖、樟腦 (B)樟腦、苧麻 (C)蔗糖、棉布 (D)瓷器、絲綢 答案:(D) ( )11. 有一位來自臺灣的旅遊者前往中亞的哈薩克與吉爾吉斯,他曾在楚河流域探訪了幾個 東干族人的聚落,其間,也向當地的長者探詢關於東干族的歷史文化。下列何者最有 可能是這位旅遊者會聽到的說明內容? (A)我們族人最初是從中國雲南遷離故鄉,轉轉來到中亞地區 (B)我們現在使用的語 言,其實仍含有許多陝、甘的漢語方言 (C)我們的祖先來自中國陝西,在蒙古西征後 就已定居於此地 (D)我們族人信仰伊斯蘭教,在文化上仍保持原鄉新疆的傳統 答案:(B) ( )12. 在1910 年代以後,日本統治下的某一地區,因為有大量耕地被日方侵奪,對許多農民 的生計造成影響,因此,他們便以公民身分前往日本本土尋求發展的機會。請問:上 述地區最有可能是指下列何地? (A)北海道 (B)朝鮮半島 (C)琉球群島 (D)臺灣 答案:(B) ( )13. 馬來西亞在1969 年的選舉後,曾發生一起名為「五一三事件」的衝突暴動,其中的受 害者又以當地華人居多。這場衝突事件與當時馬來西亞的政治社會背景有何關聯? (A)華人在當地具有經濟優勢而引起的反感 (B)華人反對馬來西亞獨立而與馬來人對立 (C)新興政府要求華人放棄傳統文化與信仰 (D)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公民權利受到過多限 制 答案:(A) ( )14. 1668 年清廷下令「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其理由是防止漢人進入東北,以免滿 人傳統文化風俗受影響,所以這段期間關內和關外的人口及文化交流驟然停止。但清 末,山東、河北居民不顧禁令展開「闖關東」行動,直至何時東北移民的禁令正式解 除,最終使漢人移民人數大過於滿人? (A)兩次英法聯軍期間 (B)清末光緒年間 (C)中華民國建立之時 (D)北伐統一之後 答案:(B) ( )15. 十九世紀中國雲南、陝甘及新疆回民起事後,帶動哪些人群移動的現象?①部分雲南 回民移往泰緬;②陝西回民散居中亞;③清廷採取移民實邊政策,鼓勵漢人遷至回民 原居地;④淮軍留守陝甘及新疆,成為當地重要漢人移民群體;⑤清廷的移民實邊政 策有效促進漢回的族群融合。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答案:(C)

(3)

( )16. 「『加利福尼亞山谷里到處都金子,河流里流淌的水都是金色的』,這樣的傳言傳遍 美國,大家爭先恐後湧入加州山谷尋找沙金。後來,這個消息更傳遍全世界,熱血沸 騰的人們從歐洲、中南美洲、澳洲及亞洲趕來尋寶。」請問:上文所描述的是何時的 景況? (A)十七世紀 (B)十八世紀 (C)十九世紀 (D)二十世紀 答案:(C) ( )17. 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將「某地」納入版圖,並鼓勵廢藩後的士族前往墾殖,為強化 該地農業發展,也積極引進西方農牧技術且開設農業學校。前文中「某地」位於附圖 中的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 )18. 海外華人大致可分為:「華商」、「華工」、「華僑」及「華裔」四類,其中哪一類 不具有中國國籍,是已經入籍移居地的「外國人」? (A)華商 (B)華工 (C)華僑 (D)華裔 答案:(D) ( )19. 阿宸是十九世紀的居住在華北的中國人,因為社會的動盪,所以阿宸不少的同鄉好友 移居海外,下列哪一狀況可能是阿宸會遇到的情形? (A)與他同鄉的好友大多就近移居朝鮮 (B)一些同鄉好友被豬仔頭拐騙出國從事勞務 (C)他的家鄉把這些移居海外的人稱為潘賽人 (D)這些同鄉好友移居後主要從事採礦的 工作 答案:(A) ( )20. 曾爺爺今年八十幾歲了,當年他都還來不及和家人告別,就隨著軍隊來到了上海,在 上海,他寫了一封信回家,這是他最後一次寫信回家。民國三十八年,曾伯伯來到了 臺灣,至此就和家人斷了聯繫。關於曾爺爺的遭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曾爺爺是跟著內戰失利的國民政府一起撤退來臺的 (B)曾爺爺應該是參與韓戰的戰 俘,因為韓戰結束,選擇來到臺灣 (C)曾爺爺是因為抗戰期間的動亂局勢來到臺灣的 (D)曾爺爺來到臺灣推測應該是與經濟動機有極大的關係 答案:(A) ( )21. 二十世紀是個戰爭、動亂與不安的年代,這個時候往往因為這個因素而造成遷徙頻繁 的情況,關於這個時期的人口移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伊斯蘭世界的宗教號召式的移民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 (B)隨著政府的移民實邊政策 也造成人口的移動 (C)經濟動機與生存是造成移動的關鍵 (D)國家意識和政治理念是 造成這個時候人口移動的因素 答案:(D)

(4)

( )22. 美國現任聯邦運輸部長趙小蘭,在小布希擔任總統時即任命他為政府勞工部長,在川 普當選總統後,於是這首位出生臺灣的女性部長的身分再次地被拿來檢視。就趙小蘭 的經歷而言,她應該是下列哪一種華人類型? (A)華商 (B)華工 (C)華僑 (D)華裔 答案:(D) ( )23. 黃老師在暑假前往蘇州探訪古蹟期間,曾參觀運河舊道附近、位於水陸要衝的一座城 門,名稱為「鐵嶺關」,這是昔日為防禦倭寇侵擾而興建的防禦工事。如果黃老師計畫 將這一段行程寫在個人旅遊網誌上,他最有可能會提到下列哪一項內容? (A)鐵嶺關是建於海上貿易繁盛的南宋時期 (B)當時倭寇問題形成與官方取消海禁有關 (C)倭寇勢力包括日本浪人與中國沿海海盜 (D)當時的蘇州是明朝對外貿易唯一的港埠 答案:(C) ( )24. 在明、清政權的轉接時期,曾經有一群反對滿清統治、堅持效忠明朝的臣民,紛紛轉 而流亡境外。其中,前往某一地區的移民自稱為「明鄉人」,但後來他們也逐漸與當地 的族群、文化融合。請問:上述是指後來遷往哪一地區的中國移民? (A)朝鮮半島 (B)俄羅斯境內 (C)中南半島 (D)中亞地區 答案:(C) ( )25.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自古以來維族和漢人之間的民族壁壘其來有自,清朝乾隆皇帝在 新疆採取「分城而治」的隔離政策,在維族聚居的城市大興土木建造新城—也就是漢 城,專供漢人居住,原來的老城則為回城,漢人不准進入,兩邊百姓非經申請不准往 來,必要的貿易則在兩城中間擇地擇時進行。漢回各過各的政策,在嚴刑峻罰下被嚴 格執行了百多年,漢族人與回族人中間的那堵牆就這樣落實了。根據資料推測,造成 新疆民族群聚的關鍵原因是何者? (A)宗教信仰的不同 (B)隔離政策的施行 (C)移民先來後到的順序 (D)漢人和游牧民族 不同生產模式 答案:(B) ( )26. 荷蘭和英國在殖民東南亞的時代皆有實施過一種包稅制度,通常是透過東南亞地區有 權勢地位的華人首領,除了承包地區稅收外,也利用華人治理當地,方便荷蘭和英國 人的殖民統治。請問:文中的華人首領指的是何人? (A)土司 (B)甲必丹 (C)峇峇娘惹 (D)拿督 答案:(B) ( )27. 翻開海外華人史,發現移居南洋的海外華人除了選擇與當地政權合作外,十八至十九 世紀海外華人曾在印尼的婆羅洲建立一個「蘭芳公司」,該公司成立的背景是為了保護 受到「某個國家」騷擾的海外華人,其性質與現代公司不同,而是類似一種移民社群 組織,團結並保護當地華人的事業。請問:文中所述的「某個國家」指的是下列何 者?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蘭 (D)英國 答案:(C) ( )28. 十六世紀歐洲人來到東南亞地區建立殖民地後,對華人移民造成了何項影響? (A)華人進入特許貿易公司擔任幹部,成為殖民政府治理當地的代理人 (B)華人與殖民 政府合作,成為當地的統治階級 (C)促使華人與東南亞文化互相交融成新的族群和文 化 (D)這些殖民國家招募華人移居東南亞,以滿足歐洲國家對中國商品的高度需求 答案:(D) ( )29. 下列三則資料是關於明朝建文帝下落之謎的說法。 資料一:永樂年間《實錄》記載,建文帝在燕王攻下南京城後,下令焚燒宮殿,他和 皇后馬氏跳入火中自焚,燕王入宮後,清宮三日,官人都說建文帝已自焚而死,並從 火堆裡找到一具燒焦的屍體,朱棣下令將屍體用天子禮節埋葬了。 資料二:清朝修成的《明史》對建文帝下落的記載比較謹慎,說「宮中火起,帝不知 所終。」

(5)

資料三:據《明史.鄭和傳》記載「成祖疑建文帝亡海外,欲蹤跡之。」 關於上述三則資料的相關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三則資料對建文帝的下落說法一致,皆認為建文帝下落成謎 (B)三則資料對建文帝 的下落說法一致,皆認為建文帝死於宮中 (C)資料一和資料二說法相同,皆認為建文 帝死與宮中大火 (D)資料二和資料三說法相同,皆未明確發現建文帝的下落 答案:(D) ( )30. 海外移民中的「下南洋」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人口遷移潮之一,而其中充滿了許多的 辛酸與艱險,下列關於南洋移民的描述何者正確? (A)海上航行雖然危險,但跟隨官方派遣的大型艦隊進行的移民活動非常順利,這時期 移居南洋的海外華僑與中國維持密切關係,成為中國與東南亞交流的主要媒介 (B)這 些移民除了需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外,也會受到當地勢力的壓迫,殖民者急需華人參 與地區開發,但又對華人迅速擴張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充滿擔憂,因而有意壓制華 人,以致迫害、屠殺華人的事件時有發生 (C)這些海外移民得到明清政府的支持,積 極協助他們在海外的發展,直到清末政權衰退後,海外華人才轉向與當地殖民政府合 作 (D)擅長貿易的華僑結合成勢力龐大的華商貿易集團,以中國的香料、象牙等換取 美洲的白銀 答案:(B) 二、多重選擇題: ( )1. 明代中葉,經濟可算是空前繁榮,主要原因是美洲新大陸的作物以及白銀大量輸入,也 是中國與世界接軌的最主要事例,這是個重要的大事。關於這段史事,我們應有怎樣的 認識? (A)十五世紀美洲新大陸的發現,「新大陸」是相對於歐洲來講的 (B)美洲的作物傳到歐 洲有助於解決其糧食問題,對中國而言,番薯、玉米的傳入影響亦很大 (C)中國的絲 貨、陶瓷經菲律賓運至美洲,換取大量美洲出產的白銀,時間是從十五世紀中葉至十九 世紀初 (D)土地的開發都是種植糧食作物 (E)由於新作物栽種、生產力提高,由農餘 之暇的小本經營改行經商致富者增多 答案:(A)(B)(E) ( )2. 某一中國官員上奏云:「近年英美禁止華工,閩粵小民,謀食維艱,誠如堂憲(李鴻 章)函諭,不能不代籌生計。果能於南洋及南墨(美)洲各處為華工多覓善地,使得安 分營生,不致因貧為盜,借他國之土地,養中國之人民,既廣皇仁,亦消隱患。」請 問:有關上述資料的敘述,何者說明正確? (A)此官員應生活於清初 (B)「英美禁止華工」是因為華人壓縮當地民族的經濟利益 (C)此段資料顯示朝廷對於華工的不放心與放任態度 (D)此段資料顯示此時期移民以東 南亞及美洲地區為多 (E)清廷從禁止到開放的轉變,主要在於理解華工的困境 答案:(B)(D)(E) ( )3. 關於十九世紀末期美國通過「排華法案」的背景描述,下列哪些選項說明正確? (A)華工勤奮、能幹,搶走部分美國本地勞工工作機會 (B)華人生活習慣、飲食起居, 與白人、黑人不同,隔閡日深 (C)種族主義興起,政客鼓吹白人優越論 (D)中美國際 戰爭白熱化,影響美國政府對華人態度 (E)華人雖為少數族群,卻占有較高的經濟及社 會優勢 答案:(A)(B)(C) ( )4. 小因想整理關於十六、十七世紀各國海上事業的發展,請幫他找出正確的敘述: (A)鄭和奉命下西洋 (B)葡萄牙人租得澳門作為永久居留地 (C)華商攜帶商品,前往中 南半島、蘇門答臘等西洋諸國及印度經商 (D)華商前往日本的築前、博多、長崎諸港聚 集經商 (E)日本德川幕府頒布《鎖國令》,只允許中國、荷蘭的商船到長崎貿易 答案:(B)(C)(D)(E) ( )5. 十六世紀以後,西班牙人從「海上絲路」帶來了哪些新大陸的物產,對此後中國發生極 深遠的影響?

(6)

(A)墨西哥的白銀 (B)占城的早熟稻 (C)番薯 (D)玉米 (E)葡萄 答案:(A)(C)(D) ( )6. 明末,朝廷局部開放海禁,有條件允許中外商船進行貿易,華商往來於東南亞及東北 亞,逐漸形成貿易網絡。關於當時的發展情形,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明朝政府並未對出洋的船隻數量多加限制,採取自由貿易 (B)華商以絲綢、瓷器換 取西洋諸國的胡椒、犀角及象牙 (C)赴菲律賓的華商以交換美洲白銀為主 (D)明政府 為擴大海外貿易,以降低商稅吸引外國商人 (E)爪哇的下港成為漳泉貿易商人集中之地 答案:(B)(C)(E) ( )7. 十九世紀以來朝鮮因為哪些現象而促使朝鮮人民往中國東北邊境移動? (A)朝鮮農村經濟衰敗 (B)朝鮮政治惡化 (C)民眾失業率提高 (D)自然災害頻仍 (E)日 本政府對朝鮮的動員 答案:(A)(B)(D)(E) ( )8. 二十世紀後的日本對於哪些地方採取同化政策的移民策略? (A)滿洲 (B)臺灣 (C)北海道 (D)祕魯 (E)朝鮮 答案:(A)(B)(E) ( )9. 中亞穆斯林自唐宋以來逐漸移入中國境內,一般統稱為「回民」,他們雖已漢化,但與 漢人的衝突未曾停歇。請問:中國歷史上的漢回衝突與下列哪些因素相關 (A)彼此的經濟型態不盡相同 (B)政府對漢回衝突處置不公 (C)歷代朝廷始終以自治區 的型態做為管理各地回民的基本政策,不利漢回交流 (D)漢回通婚者少 (E)清朝政府 要求回民放棄伊斯蘭信仰 答案:(A)(B)(D) ( )10. 十九世紀華人大量遷往美國,當時美國社會存在著哪些拉力使華人趨之若騖? (A)美國加州淘金熱吸引想藉以致富的人潮 (B)美國修築東西橫貫鐵路的勞力需求 (C) 美國洗衣業大量缺工 (D)美國餐飲業方興未艾,需要大量洗碗工 (E)美國社會的自由 與民主對華人充滿吸引力 答案:(A)(B) 三、非選題: 1. 附表是清代人口的統計表,根據此表回答下列問題: (1)1741-1792 年,人口增加最為明顯,當時為哪一皇帝在位時? (2)人口激增,所面臨的最大問題為何? (3)1864 年人口數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為何? 答案:(1)高宗(乾隆);(2)人口激增,耕地不足,造成社會不安;(3)內亂、戰爭造成人口死亡。 2. 十九世紀末,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其中內容提到:「1、停止華工入境十年。2、不准境內 華人歸化為美國公民,華人一旦回中國探親,就不能再回美國。3、1880 年 11 月 17 日前既 居留美國並獲得海關證明文件之華工,戰時出境後准予重入美國。……」請問: (1)這個法案的出現源起為何? (2)這個法案一直要到何時才被廢止? (3)這個法案訂立之後,由哪一國人彌補拒絕華工後的勞動力不足?

(7)

答案:(1)華工威脅白人的工作機會;(2)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結盟;(3)日本。 3. 有一位大臣考察地方民生後,上奏君王:「今至有明以來已數百年,中外一體,流土同官, 既有職銜,寧無考察,乃仍以彝待彝,遂致以盜治,盜徒令挾土司之勢,以殘虐群苗,隨復 逞群苗之凶,以荼毒百姓橫征苛斂貢之。」君王聽取大臣報告後,決意進行地方行政制度的 調整。請問: (1)上文中的君王是誰? (2)這位君王後來依大臣建議所頒行的政策為當時的中國帶來何種影響? 答案:(1)雍正;(2)漢人大量進入雲貴地區,帶動當地人口增長及土地開發。 解析:(1)由題幹中「盜徒令挾土司之勢,以殘虐群苗,隨復逞群苗之凶,以荼毒百姓橫征苛斂 貢之。」可知這段奏褶內容是在講述「土司制」的缺點,這位推行地方行政調整的君王即為雍正 皇帝; (2)雍正皇帝頒行「改土歸流」政策,改派漢官進入雲貴地區,帶動漢人來此開墾。 四、混合題: 資料一:陳遺恩家庭的僑批聯繫受馬來亞經濟環境的影響,陳遺恩從事樹膠業,因此樹膠業的興 衰直接影響著他的經濟收入。從 1910 至 1930 年代,馬來亞的樹膠業經歷了勃興—繁榮—蕭條這 幾個時期,所以陳遺恩的經濟收入也歷經從創業到發家再到破產的過程。經濟收入的波動直接反 映在僑批款額的變化上,再加上僑批內容上對自身商業經營、麻坡市情和馬來亞經濟環境的詳細 報告,遠在澄海的陳遺恩眷屬也深深感受到麻坡市情和馬來亞經濟發展的節律變化……。 資料二:在 1946 至 1949 年的戰後時期,對跨國華人家庭的生計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國民政府統治 下的惡性通貨膨脹及由此造成的貨幣貶值、物價飆升。……叻幣兌國幣(法幣或金圓券)的匯價 天天下跌,而且可能一天跌數回,他在馬來亞通過僑批局將叻幣按照當時的匯率兌換成國幣寄 出,但是當國幣數天後到達國內家屬時已大大貶值,而且「愈延錢愈細」。在這種情況下,陳應傳 按照家庭預算寄出的批款,結果往往是不敷家用。為減少貨幣貶值造成的損失,陳應傳不得不採 取相應措施:首先,他要求家裡收到批款後馬上兌換衣物,以免拖延後錢不值錢;其次,他在信 中夾寄叻幣,讓家人需要購物時再將叻幣兌出……除了上述所及,海外華人社會與僑鄉社會還實 行另外一種辦法來抵制國民政府進行的貨幣剝削政策—到 1949 年中旬後,僑鄉社會已紛紛拒絕使 用國民政府發行的貨幣,轉而廣泛使用價值穩定的港幣……。 資料三:跨國華人家庭還可以通過以下多種方式來保持這種跨國性並進行複製,以維繫代際間的 傳承繼替。一、跨國移民、子承父業。在這個模式裡,華人男性移民海外後仍然不斷匯款回鄉, 贍養家庭,保持與家鄉的多重聯繫。當他的兒子在家鄉長大後便子承父業,隨其父親移民東南 亞,當步入婚育年齡後再遵循「歸家—結婚—生子」的模式,從而使跨國家庭通過不斷地複製而 延續下去。二、兩頭家。在這個模式裡,華人男性不但在家鄉娶妻生子,還在南洋娶番婦為妻, 從而在華南和東南亞兩地均建立家庭,保持跨國的多重聯繫。一般來說,番婦所生的男孩會送回 國內受教育,接受中國的文化……。 資料來源: 陳麗園,〈近代華南與東南亞華人社會間的互動關係—以一個華人移民家庭的僑批為例〉,《歷史人 類學學刊》,12:2(香港,2014),頁 85-110。 ( )(1)下列關於十九世紀以來在東南亞華人的相關敘述,有哪些是正確的?(多選) (A)他們 通常與當地人合作,以農業作為主要的謀生工作 (B)關心中國的政經發展,有強烈的愛國意識 (C)抗拒融入當地的生活及文化 (D)保留在中國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E)掌握環境社會脈動,經商致 富者多 ( )(2)根據文中資料所顯示,當時在東南亞的華人,如陳遺恩,應是屬於下列何種身分? (A) 華商 (B)華工 (C)華僑 (D)華裔

(8)

1. (3)就文章的內容上來看,請問東南亞的華人用何種形式維繫與原鄉之間的關係? 答案:(1)(B)(D)(E);(2)(A);(3)見解析。 解析:(1)(A)他們除了從事基層勞動工作或商販之外,也有商貿為主;(C)主要透過宗族血緣或家 鄉會社的連結及華文教育來保留信仰及風俗,同時也和在地文化進行交流互動。故選(B)(D)(E)。 (2)陳遺恩為華商類型,是早期東南亞華人移民的主要類型,與華人群體維持聯繫商貿交流。 (3)主要透過商貿經濟交流、婚姻、宗族社會和家鄉會社以及文化教育等等。 評分標準: ①至少寫出兩項東南亞的華人維繫原鄉關係的形式,即可獲得全部的分數。 ②僅答出一項東南亞華人維繫原鄉關係的形式,獲得 1/2 的分數。 2. Capitao 為十六世紀葡萄牙東來之後,在南洋地區興起的一種管理異族的制度,後由荷蘭人援 用此制度於華人社群,並形成一套更為完善的管理系統。荷蘭人此舉除了讓華人領袖有自行 管理族人的權力之外,更是為了善用華人的經商長才。這些被任命的華人領袖還要負責維持 社會秩序、排解內部糾紛、處理較小的刑事案件,以及發展華人公益事業等,他們在殖民政 府與華人社群之間肩負起上情下達的任務。附表為吉隆坡華人領袖的任期資料。請問: 順序 姓 名 任 期 1 邱 光 1861-1862 2 劉壬光 1862-1868 3 葉亞來 1868-1885 4 葉亞石 1885-1889 5 葉觀盛 1889-1901 ( )(1)歷史課堂上,老師請同學閱讀這段文本後發表自己對這套制度的理解,下列哪位同 學的說法與實際情況不相符? (A)薇薇:「這套制度始於大航海時代的東南亞。」 (B)柔 柔:「這是一種間接管理的手法。」 (C)淳淳:「這種管理方式在十九世紀中葉就消失 了。」 (D)蓁蓁:「這套制度下,華人與西方殖民者之間的關係並非長期和睦。」 (2)請寫出這套制度的名稱。 (3)文本中所提及的東南亞「華人領袖」,日後身分地位及權力的變化情形如何? 答案:(1)(C);(2)甲必丹制度;(3)甲必丹制度至今仍可在東南亞部分地區見到,只是身分地位 不如以往,權力大幅縮小。 解析:(1)從吉隆坡華人領袖任期資料表中,葉觀盛的任期至 1901 年,可知甲必丹制度至少延續 到二十世紀初。 (2)從文本中「這些被任命的華人領袖還要負責維持社會秩序、排解內部糾紛、處理較小的刑事 案件,以及發展華人公益事業等」的敘述可知這是指以華人進行間接統治的「甲必丹制度」。 (3)以馬來西亞為例,二十世紀後中華商會逐漸取代甲必丹在大城市的地位;但在一些小鄉鎮, 甲必丹的數量反而是增加的,只是他們被賦予的是一些地方性的事務,與昔日得以收商稅並管控 較大範圍的華人社群不可同日而語。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利用 Microsoft Access 資料庫管理軟體,在 PC Windows 作業系 統環境下,將給與的紙本或電子檔(如 excel

肆、下載資料 2.閱讀「下載介接財產 00000 0 資料注意事項」.

資源化產業為有工廠 登記之製造業,須檢 附下列之資格證明文 件之一:.

這個部分是我最滿意的檔案資料,單元或學習任務完成時,我會 利用時間整理教學成果,並且及時寫下省思,這些省思有利於下

利用 Microsoft Access 資料庫管理軟體,在 PC Windows 作業系 統環境下,將給與的紙本或電子檔(如 excel

建議貴公司採用更保守方法來控制整體型一誤差 於 2.5% (1-sided) level。詳細說明如下:(一)基於 Group Sequential Design 設計原則,若 OS

下列哪一種記憶體屬於非揮發性記憶體, 不會因電源關閉而使其中的資料消 失, 但是可以透過電壓的方式重複抹除資料, 可用於基本輸入/ 輸出系統 (Basic Input / Output System,BIOS)

符合前條所定雇主應於每年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期間內,檢附下列文件、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