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417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4174"

Copied!
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巧固球選手中樞騰空射網動作與兩側 射網動作差異及成功率之比較研究 THE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A N D T H E S U C C E S S F U L R AT E B E T W E E N THE SHOOTINGS AND TWO-SIDED S H O O T I N G S O F T C H O U K B A L L P L AY E R S. 研 究 生:曾雄忠. 撰. 指導教授:許壬榮. 教授.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四 年 六 月.

(2) 論文名稱:巧固球選手中樞騰空射網動作與兩側射網動作差 異及成功率之比較研究 總 頁 數 : 52 頁 院校所組別: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體育組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四年六月 研究生:曾雄忠 指導教授:許壬榮教授.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巧固球選手從事中樞騰空射網動作與兩 側射網動作差異及射網成功率之比較。以苗栗縣教師男子巧 固 球 代 表 隊 十 名 運 動 員 為 研 究 對 象 , 其 身 高 為 174 ± 3.66 公 分 、 體 重 為 72 ± 5.04 公 斤 、 年 齡 為 35.4 ± 1.25 歲 、 球 齡 為 21.9 ± 3.79 年 。 採 用 Panasonic DV 攝 影 機 及 SONY 數 位 相 機 拍 攝 選 手 的 射 網 動 作,從 影 片 記 錄 20 場 練 習 比 賽 過 程 後 , 統 計 射 門 方 式 及 成 功 率 次 數 , 以 T–test 考 驗 分 析 , 得 結 果 如 下: 一、不同方向中樞射網與兩側射網動作出手水平與垂直角度 有 顯 著 差 異 (p<.05)。 二、不同方向中樞射網與兩側射網得分成功率及防守成功率 有 顯 著 差 異 (p<.05)。 三、不同方向射網估計可得分區域,兩側射網有效範圍、着 地面積較優於中樞射網。. I.

(3) 本研究結果發現,影響比賽勝負的關鍵,主要在射網成 功率,而非射網的總次數,同時射網成功率又以兩側騰空射 網為主。 關鍵詞:巧固球、兩側射網、中樞射網、成功率。. II.

(4) Ts e n g , h s i u n g - c h u n g . ( 2 0 0 5 )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n d the successful rate between the central shootings and two-sided shootings of tchoukball players.. Unpublished. m a s t e r t h e s i s . N a t i o n a l Ta i w a n C o l l e g e o f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 Ta i c h u n g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successful rate between the central shootings and t w o - s i d e d s h o o t i n g s o f Tc h o u k b a l l p l a y e r s . T h e s u b j e c t s o f this study are 10 players, whose stature is 174±3.66cm, w e i g h t i s 7 2 ± 5 . 0 4 k g; a g e i s 3 5 . 4 ± 1 . 2 5 y e a r s, a n d e x p e r i e n c e o n t h e Tc h o u k b a l l g a m e i s 2 1 . 9 ± 3 . 7 9 y e a r s . , A d o p t i n g t h e Pansonic. DV. and. SONY. digital. camera. to. record. the. shootings of players in 20 practical games, using the T–test to account the times of shootings and the successful results as follow: 1. The horizontal vertical angel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central. and. two-sided. shootings. results. in.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p< .05) . 2.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goal. and. the. defense.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central and two-sided shootings results in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5) . 3. According the estimation of the effective range of the goal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shootings, the two-sided one have the larger effective range and the larger area of the goal.. III.

(5) In. this. successful. s t u d y, rate. of. the. critical. shootings. factor rather. of than. the. game. total. is. times. the of. shootings. Meanwhile, the major factor of the successful rate of shootings is whether or not to take the two-sided shooting.. K e y w o r d s : T c h o u k b a l l、t w o - s i d e d s h o o t i n g、c e n t r a l s h o o t i n g、 the successful rate.. IV.

(6) 誌謝. 首 先 要 感 謝 我 的 指 導 教 授 許 壬 榮 所 長。在 這 三 年 中,不 論 是在學業上或是生活上都給了我最悉心的指導與教誨,以及 提供良好的軟硬體設備。其次,也謝謝中國醫藥大學教授陳 和章主任、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鄭國平教授撥冗擔任我的口試 委員,還有我的老師蘇金徳教授,每當我受挫折時都會適 時給予我鼓勵並提供不少寶貴意見。使我有機會將所撰寫的 巧固球選手中樞騰空射網動作與兩側射網動作差異及成功率 之比較,得以實現並完成驗證。 感謝母校全體師長的栽培以及苗栗縣教師巧固球隊伙伴 們的參與,還有張湘輝博士外文之協助,周鴻、李世國兩位 老師在攝影技術上的幫忙。 再來我要向日本巧固球先進們說聲謝謝﹗要感謝這二十 多年來您們給我的熱心協助與指導,尤其是藤澤和典前輩, 無時無刻皆在關心、鼓勵支持,您的心意永生難忘。 特別感謝我的家人們,讓我能夠無後顧之憂完成學業。 不論我的決定是如何,你們都毫無保留支持我鼓勵我,使我 能夠順利完成這一段人生的旅程,更堅定朝下一目標邁進。. V.

(7) 目錄 中 文 摘 要 ……………………………………………………………Ⅰ 英文摘要……………………………………………………Ⅱ 誌謝………………………………………………………. Ⅲ. 目錄…………………………………………………………Ⅳ 表目錄………………………………………………………Ⅴ 圖目錄………………………………………………………Ⅵ.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3. 第四節. 研究假設………………………………………4. 第五節. 研究限制………………………………………4. 第六節. 操作性定義……………………………………5. 第貳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主要文獻………………………………………9. 第二節. 相 關 文 獻 … … … … … … … … … … … … … … … 19. 第三節. 總 結 … … … … … … … … … … … … … … … … … 25. 第參章. 研 究 方 法 與 步 驟 … … … … … … … … … … … … … 26. VI.

(8) 第一節. 研 究 對 象 … … … … … … … … … … … … … … … 26. 第二節. 實 驗 時 間 與 地 點 … … … … … … … … … … … … 26. 第三節. 實 驗 儀 器 與 設 備 … … … … … … … … … … … … 27. 第四節. 研 究 設 計 與 研 究 架 構 … … … … … … … … … … 27. 第五節. 實 驗 步 驟 … … … … … … … … … … … … … … … 29. 第六節. 信 度 考 驗 … … … … … … … … … … … … … … … 30. 第七節. 資 料 處 理 與 統 計 … … … … … … … … … … … … 31. 第肆章. 結 果 與 討 論 … … … … … … … … … … … … … … … 32. 第一節. 不 同 方 向 射 網 動 作 差 異 比 較 … … … … … … … 32. 第二節. 推 估 可 得 分 區 域 比 較 … … … … … … … … … … 33. 第三節. 不 同 方 向 射 網 成 功 率 比 較 … … … … … … … … 34. 第伍章. 結 論 與 建 議 … … … … … … … … … … … … … … … 35. 第一節. 結 論 … … … … … … … … … … … … … … … … … 35. 第二節. 建 議 … … … … … … … … … … … … … … … … … 35. 參 考 文 獻 … … … … … … … … … … … … … … … … … … … … 36 附錄一. 射 網 成 功 率 表 … … … … … … … … … … … … … … 38. 附錄二. 射 網 方 式 及 成 功 率 記 錄 表 … … … … … … … … … 39. 附錄三. 受 試 者 同 意 書 … … … … … … … … … … … … … … 40. 附錄四. 受 試 者 須 知 … … … … … … … … … … … … … … … 41. VII.

(9) 表目錄. 表. 1: 受 試 者 基 資 料 表 … … … … … … … … … … … … … … 26. 表. 2: 不 同 方 向 射 網 各 種 運 動 學 參 數 表 … … … … … … … 33. 表. 3: 不 同 方 向 射 網 推 估 可 得 分 區 域 比 較 表 … … … … … 34. 表. 4: 不 同 方 向 射 網 成 功 率 比 較 表 … … … … … … … … … 34. VIII.

(10) 圖目錄. 圖. 1. 中樞騰空射網動作圖………………………………5. 圖. 2. 兩側騰空射網動作圖………………………………6. 圖. 3. 中樞及兩側騰空射網位置示意圖…………………6. 圖. 4. 四 十 五 度 高 壓 射 網 圖 … … … … … … … … … … … … 10. 圖. 5. 側 身 平 射 網 法 圖 … … … … … … … … … … … … … … 11. 圖. 6. 低 手 射 網 法 圖 … … … … … … … … … … … … … … … 12. 圖. 7– 1 回 手 鉤 球 射 網 法 圖 … … … … … … … … … … … … 13. 圖. 7– 2 回 手 鉤 球 射 網 法 圖 … … … … … … … … … … … … 13. 圖. 8. 中 樞 騰 空 切 入 射 網 法 圖 … … … … … … … … … … … 14. 圖. 9. 中 樞 騰 空 射 網 預 測 可 得 分 圖 … … … … … … … … … 27. 圖. 10 兩 側 騰 空 射 網 預 測 可 得 分 位 置 圖 … … … … … … … 28. 圖. 11 研 究 架 構 圖 … … … … … … … … … … … … … … … … 29. 圖. 12 實 驗 場 地 怖 置 圖 … … … … … … … … … … … … … … 30. IX.

(11) 第壹章. 第一節. 緒論. 問題背景. 巧 固 球 運 動 (Tchoukball game)是 距 今 三 十 四 年 前,1970 年 的 時 候 , 由 瑞 士 一 位 生 物 學 者 布 蘭 德 博 士 (Dr. Hermann H. B r a n d t ) 所 發 明 ( 方 瑞 民 ﹐ 1 9 8 1 )。 當 初 布 氏 認 為 絕 大 部 份 種 類之運動,如籃球、橄欖球因受先天身材條件限制,對於個 子矮小者完全失去參與比賽之機會,同時加上歐洲環境、四 季氣候因素,許多運動不適在戶外展開,影響社會民眾身心 健康,又無法滿足體育教師在教學上為學生所安排設計的課 程 。 遂 彙 集 了 排 球 、 足 球 、 壁 網 球 、( B a s q u e P e l o t a ) 以 及 德 式手球的精華,發明了巧固球。 布蘭德博士希望人們能藉由巧固球遊戲,透過身體活動 的科學知識實際應用到日常生活並依照遊戲規則;三秒、三 步、三傳、三射、三公尺之限制下,當對方進攻射網時不得 有阻礙動作行為出現,並且要禮讓對方盡情呈現射網技術, 滿足其成就感,然後守方再運用各種方法去接住反彈球,活 動當中只要球一落地,即暫行中止遊戲,然後由對方重新發 球繼續比賽,直到時間終止。故其目的並不是想要塑造競技 明星、奪標主義者,而是讓人際間之互動,運動場上的表現 帶給社會是永遠的樂觀、進取、祥和的活力,所以布氏認為 個人終身運動習慣的養成與群性教育融合方是理想與目標。 國 際 間 第 一 個 成 立 國 家 巧 固 球 總 會 的 國 家 法 國,於 1971 年 2 月 2 7 日,緊 接 著 瑞 士 於 1 9 7 1 年 4 月 1 8 日 成 立。F . I . T . B 國 際 巧 固 球 總 會 於 1975 年 6 月 5 日 成 立,英 國 於 1975 年 12. 1.

(12) 月 9 日 成 立。臺 灣 巧 固 球 運 動 於 1977 年 4 月 9 日,由 當 時 任 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方瑞民教授,從英國巧固球協會,會 長 安 德 魯 士 處 請 教 引 進,並 且 於 1 9 7 8 年 在 臺 北 成 立 中 華 民 國 巧固球協會。 第 二 屆 國 際 巧 固 球 錦 標 賽 於 1 9 8 0 年,由 瑞 士 巧 固 球 協 會 主辦。參賽的隊伍有瑞士、法國、英國和中華民國等隊。結 果,我國以短短三年的球齡榮獲冠軍。繼第二屆國際巧固球 錦 標 賽 後 於 1982 年 在 法 國 夢 多 鄉 舉 行 的 四 國 五 強 、 1984 年 在 桃 園 中 央 警 校 舉 行 之 六 國 七 強 國 際 巧 固 球 錦 標 賽、1987 年 在 瑞 士 諾 霞 鐵 ( Neuchatel) 四 國 五 強 。 1989 年 在 德 國 奧 斯 陸 , 舉 行 之 四 強 世 界 運 動 會 、 1991 年 在 英 國 、 2000 年 在 瑞 士 舉 行 之 國 際 巧 固 球 30 年 祭 典 賽 。 直 至 2004 年 以 前 在 高 雄 舉 行之世界杯巧固球錦標賽,中華代表隊皆獲冠軍。此種成績 表現實屬不易殊屬難能可貴。 巧固球技術一般說來包括防守接球與進攻助跑射網。射 網技術是得分的唯一手段,也是巧固球運動中最重要的一種 進 攻 技 術,當 射 網 者 彈 躍 騰 空,射 網 出 手 瞬 間 之 運 用 與 變 化 , 是 比 賽 致 勝 關 鍵,因 此 攻 擊 技 巧,特 別 引 人 注 目 也 最 富 刺 激 。 二十多年來中華隊皆屢戰屢勝,其因一是認知觀念之差距; 此運動適合國人體型對於先天身材高、矮影響不大。二為指 導方法、手段、動機有所不同;西方國家以休閒、娛樂為導 向,國 人 以 競 技 為 手 段 引 導 教 學,因 此 二 者 間 推 展 並 不 一 致 , 成效自然有所差異。 巧固球運動在國際上尚屬新興的體育運動,目前國內、 外絕大部分的人士尚在研究探討中,任何運動皆需要良好的 體能作為後盾,而競技運動對於體能之需要也相對的更加重. 2.

(13) 要 ( 林 正 常 , 2 0 0 1 ; 許 樹 淵 , 1 9 9 6 )。 競 技 比 賽 運 動 場 上 勝 敗 輸贏是難免的。比賽是平時訓練的一種考驗,增進學習的方 法不全在運動身體活動的專業知識、而是學習努力的方向和 強度,加上團隊的合作。因此提升個人基本能力,精熟巧固 球運動規則與技術,透過團隊成員之互助與合作不斷的磨練 定 能 克 服 障 礙 有 卓 越 表 現 (Murray, 1938)。 筆者從事巧固球教學及訓練多年,認為巧固球運動具有 前瞻性,有朝一日在國際舞台上能為國爭取榮譽,值得國內 大力推展。因此期望透過科學的方法分析探討,不同射網動 作及成功率的差異,藉以提供愛好巧固球運動的同好做為訓 練的參考與提升國內巧固球運動的水準。.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如果要提昇巧固球運動水準,就要看射網層級。本研究 按射網方向取中樞及兩側射網動作,並在限定騰空射網的動 作姿勢下,擬定具體目的為: 一、不同方向騰空射網得分區域之差異比較。 二、不同方向騰空射網動作差異之比較。 三、不同方向騰空射網成功率差異之比較。. 第三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苗栗縣教師男巧固球隊選手共十名為受試者,. 3.

(14) 探討巧固球運動中由不同方向騰空射網之差異,經由攝影機 及電腦影像編輯軟體觀察不同方向射網動作之助跑速度、出 手高度、射網角度與反彈角度之資料為限。. 第四節 研究假設 一、問題探討: (一)不同方向騰空射網得分區域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方向騰空射網動作是否有顯著差異? 1.不 同 方 向 騰 空 射 網 時 , 重 心 離 地 高 度 。 2.不 同 方 向 騰 空 射 網 時 , 手 持 球 高 度 。 3.不 同 方 向 騰 空 射 網 時 , 球 離 手 速 度 。 (三)不同方向騰空射網得分成功率是否有顯著差異? 1.不 同 方 向 騰 空 射 網 無 防 守 時 , 射 網 者 射 網 成 功 率 。 2.不 同 方 向 騰 空 射 網 有 防 守 時 , 射 網 者 射 網 成 功 率 。 二、根據上述的研究問題探討,本研究假設如下: (一)不同方向騰空射網得分區域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方向騰空射網動作之差異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方向騰空射網得分成功率有顯著差異。. 第五節.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以限定射網方向及動作方式呈現,因與實際競賽 情境有所不同,故本研究將來所得結果的推論,也將限. 4.

(15) 制在該範圍之內。 二、本研究預估不同方向騰空射網可得分區域時,其假設球 的行進及反彈路徑均為直線行進,且遵循入射角等於反 射角之規律,以利得分區域之計算。因此,非直線行進 球不在本研究範圍內。. 第六節. 操作性定義. 一、中樞騰空射網: 射網球員在三公尺禁區外,距網底線七十五度左右處, 從中樞區找一適當助跑位置,當接球後利用三步助跑彈躍, 朝網方向跑動於禁區線外,身體蹬地騰空躍起於禁區上空中 , 此 時 射 網 者 身 體 左 肩 微 對 著 網 (右 手 射 網 者 相 反 )身 體 上 身 微向後仰胸稍為挺起,單手持球高舉,當身體位移至距網正 中間約兩公尺處時,尋覓適時機會,揮振手臂正手將球投射 於反彈網上半部之中間位置,射手完成射網動作後,肩應順 球方向自然下垂射網之手盡量超越身體中心線,手後拉掌心 朝 上 指 尖 指 向 球 反 彈 落 點 處 。 ( 如 圖 1: 左 手 射 網 者 之 動 作 )。. 圖 1: 中 樞 騰 空 射 網 動 作 圖. 5.

(16) 二、兩側騰空射網: 射網球員於射網前尋一適當之預備位置,當接獲隊友來 球 後 , 從 網 之 兩 側 距 底 線 ( 20 至 55 度 間 ) 利 用 三 步 彈 躍 、 助跑動作於三公尺禁區線外,將身體蹬地躍起於禁區上空, 此時身體微向後仰,胸稍挺單手持球高舉,並持球側舉過頭 頂,然後揮振手臂正手將球投射於反彈網下半部之中間位置 ( 如 圖 2 )。. 圖 2: 兩 側 騰 空 射 網 動 作 圖. 兩 側 射 門. 中 樞 射 網. 圖 3: 中 樞 及 兩 側 騰 空 射 網 示 意 圖. 6.

(17) 三、射網成功率: 記錄苗栗縣教師男子巧固球隊十名受試者以四種指定射 網動作,實際成功射網次數及得分數,以得分總次數除以射 網 總 次 數 ( 射 網 成 功 率 如 附 錄 一 )。 四、重心離地高度: 射網者在球射網出手前,身體瞬間躍起騰空離地, 人體重心與地面所垂直之距離。重心離地高度的計算以 攝影法二維分析,先求出各肢段端點之座標,採用鄭誠 功 2000 年 人 體 肢 段 參 數 , 求 出 合 重 心 。 五、出手高度: 射網者行射網動作球於離手瞬間,球與地面構成之 垂直距離。 六、出手球速: 射網者球離手前一畫面與離手瞬間畫面所得之位移 除以顯示頻率得到球速度。. 7.

(18) 文獻探討. 第貳章. 巧固球運動介於休閒性與競技性間的一種運動、它是利 用 接 球、傳 球、射 網 等 基 本 動 作 所 組 成,不 同 於 籃 球、手 球 、 合球之處乃在於沒有運球;球落地即暫行停止比賽,巧固球 選手想在比賽中獲得爭取勝利、友誼,並且滿足個人自我成 就感,主要的與個人心理思維、技術、戰術、品德素養、團 隊合作有關。就心理層面而言比賽應具備勝不驕敗不餒,又 能表現禮讓、友愛、公平、公正、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就 技術層面而言,可分為個人技術與團隊組合技術;個人技術 係指個人巧固球運動的基本體能,以及基本動作要領,傳、 接球與射網技巧,團隊技術係以二人以上之默契與配合(時 間 差 ) 及 戰 術 戰 略 之 應 用 , Lochbaum & Roberts(1993)認 為 運動技術純熟度之提昇,乃取決於平日練習時間的多寡,球 隊之所以能夠克敵制勝,必須利用運動科學的相關知識與理 論作為依據,不斷的從活動練習中尋求改進,再配上團隊合 作,才能發揮預期效果,達到致勝目標。 巧固球運動依規則限制,特別重視強調接球不落地與利 用助跑切入、射網角度、方向空間之改變,製造對方防守漏 洞以及提升己方有效得分機會,基於目前國內外,巧固球運 動 射 網 的 相 關 研 究 資 料 相 當 匱 乏,因 此,本 文 獻 分 主 要 文 獻 、 相關文獻與總結等三大部份詳加討論。. 8.

(19) 第一節. 主要文獻探討. 一 .巧 固 球 射 網 技 巧 巧固球射網動作,每個人皆有其獨特之看法,唯有親自 參 與 才 能 真 正 體 會 。 萬 清 和 (1988)在 巧 固 球 理 論 與 實 際 一 書 中提到有關巧固球運動主要的射網動作與種類。高中體育教 材,對於射網動作也另有其獨特的見解,並且把射網動作分 為 高 壓 射 網 、 低 手 鈎 球 射 網 、 腰 側 鈎 球 射 網 、 肩 側 平 射 法( 華 興 書 局 , 2 0 0 2 )。 筆者經由教學觀摩會學習、當選手實際參與比賽、多年 從事體育教學及多年擔任巧固球隊之指導工作從師生互動學 習及相關文獻資料中,針對巧固球射網動作提出以下看法, 分 為 個 人 射 網 及 二 人 以 上 團 隊 組 合 。 依 據 1 9 8 0、 1 9 8 2、 1 9 8 4、 1987 年 世 界 杯 國 際 巧 固 球 錦 標 賽 中 各 國 射 網 手 動 作 表 現,巧 固球騰空射網動作大致可歸納以下幾種方法。 (一)個人射網: 1.四 十 五 度 高 壓 射 網 法 ( 1 )身 體 與 網 之 角 度 約 成 四 十 五 度 。 當 射 網 手 接 獲 來 球 後 , 依 此 方 向 採 適 時 速 度 進 行 助 跑 彈 躍 騰 空,彈 躍 至 最 高 點 時,身體微向前斜上沖。 ( 2)右 手 在 射 網 時 將 球 高 舉 、 手 肘 微 屈 , 並 且 向 後 伸 拉 , 高 於 肩 部 以 上,再 微 挺 胸 身 體 重 心 微 向 後 傾,眼 視 網 之 正 中央部份,利用眼之餘光瞄準球預射落點處。 ( 3 )當 身 體 由 上 往 下 降 時 之 瞬 間 , 運 用 體 前 下 彎 之 轉 動 , 帶 動手臂用力向球網之中央方向射網手腕要下壓。. 9.

(20) ( 4) 球 擊 出 後 一 般 是 左 足 先 落 地 , 臂 由 右 側 向 左 側 方 向 劃 出手肘要超過身體之中心線超越左足部份手指、掌部 微向後斜左下擺手掌朝上,指向落球地點,同時臉部 方向也朝球行走方向。 ( 5) 注 意 身 體 與 網 間 之 距 離 不 可 太 近 , 約 一 公 尺 五 十 公 分 右否則射網動作技術無法發揮,並且容易造成手指與 之接觸. 率升高而增加受傷率。. ( 6) 球 點 方 向 之 改 變 , 可 依 進 攻 時 角 度 之 變 化 , 以 擊 球 射 網之點而作瞬間改變。. 圖 4: 四 十 五 度 高 壓 射 網 法 圖 2.側 身 平 射 網 法 : 動 作 要 領 與 四 十 五 度 高 壓 射 網 法 助 跑 進 行 之角度與射網法稍有不同,其角度小於四十五度。 ( 1)射 網 手 接 球 後 , 步 伐 可 依 二 或 三 步 彈 躍 法 , 快 速 前 進 。 當 蹬 地 起 跳 後,身 體 之 面、胸 部 微 轉 向 網 面,同 時 身 體 重心微向後傾斜。 ( 2 )右 手 射 網 者 , 手 肘 後 拉 且 微 彎 屈 , 球 點 擺 放 與 肩 同 高 或. 10.

(21) 微 低 於 肩 至 腰 以 上 之 間 或 平 行。掌 面 微 向 後,球 向 網 面 眼視網上半部,距網頂約二十公分處完成射網預備動 作。然 後 利 用 身 體 之 轉 動,揮 動 手 臂,利 用 手 腕 方 向 之 改變用力將球射向網上。 ( 3 )出 手 後 手 指 部 份 朝 落 球 地 點 , 切 記 球 與 網 之 接 觸 面 縱 深 不可用力太重,否則將影響射網球之不規則變化。 ( 4) 起 跳 騰 空 後 身 體 部 份 不 可 縮 屈 , 應 自 然 挺 直 方 能 創 造 射網有效時機。 ( 5 )動 作 技 術 熟 練 時 , 也 可 用 身 體 方 向 的 改 變 來 變 化 球 行 走 路徑。. 圖 5: 側 身 ( 面 ) 平 射 網 法 圖 3.低 手 射 網 法 : 動 作 要 領 與 過 程 ; 接 球 後 行 進 方 向 可 採 前 述 1 與 2 兩種射網法。 ( 1) 射 手 接 球 騰 空 起 跳 後 , 身 體 重 心 微 向 後 傾 斜 , 手 往 後. 11.

(22) 伸擺,肘微彎屈,握球手掌面朝上,右手指尖微下前 斜指。 ( 2) 然 後 利 用 身 體 之 帶 動 轉 腰 揮 臂 將 球 射 在 網 上 。 ( 3) 射 網 擊 球 點 , 可 依 射 反 彈 之 高 度 而 確 認 。 ( 4) 注 意 手 腕 與 指 尖 之 出 手 後 之 變 化 ( 朝 內 、 外 ) 改 變 球 之進行方向。 ( 5) 射 網 出 手 後 , 攻 擊 射 網 之 手 , 必 須 伸 拉 超 過 身 體 之 中 心線,一可增加球速與重量,二可防止因射網功距之 不足而失誤。 ( 6) 注 意 身 體 與 網 面 構 成 之 距 離 , 保 持 本 身 最 能 發 揮 最 有 效射網之最大時機功效為主。. 圖 6: 低 手 射 網 法 圖 4.回 手 鉤 球 射 網 法 : 動 作 要 領 行 進 路 線 。 ( 1) 射 網 手 接 球 後 前 進 彈 躍 , 切 記 不 可 以 網 面 平 行 , 應 取 一適當角度。 ( 2) 起 跳 後 , 偽 射 動 作 完 成 , 然 後 身 體 快 速 向 前 傾 斜 , 射. 12.

(23) 網手由上往下劃弧,使球與網面輕快觸擊,並將手腕 部 位 向 身 體 後 側 拉 ( 反 手 、 掌 面 指 尖 指 向 後 方 )。 ( 3) 出 手 瞬 間 , 射 網 預 備 姿 勢 , 其 球 舉 放 之 點 , 必 須 在 頭 部之上,身體之前點。 ( 4) 球 出 手 後 , 身 體 必 向 前 傾 , 用 反 手 撥 球 , 手 指 , 指 向 落球點。. 圖 7- 1: 回 手 鉤 球 射 網 法 圖. 圖 7- 2: 回 手 鉤 球 射 網 法 圖. 5.中 樞 騰 空 切 入 射 網 法 : 其 動 作 要 領 過 程 ( 1) 射 網 手 接 球 後 前 進 彈 躍 盡 量 朝 向 網 之 正 中 央 前 進 , 身 體彈躍之高空距離網約一公尺五十至一公尺八十間。 ( 2) 射 網 預 備 姿 勢 , 絕 大 部 份 採 用 四 十 五 度 高 壓 射 網 法 , (舉球動作)應用身體移動與網間之距離關係,發揮擊 球落點之最大功效。 ( 3) 身 體 部 位 不 超 越 網 中 心 線 時 , 所 出 現 之 現 象 有 : 射 網 點在身體左側,採用四十五度正手高壓射網法;正手鉤. 13.

(24) 腕射網法,球從左側而出,換手(左)鉤球法球從右邊 而出。 ( 4) 身 體 之 部 位 超 越 網 中 心 線 時 , 所 出 現 之 現 象 有 下 列 幾 點:四 十 五 度 正 手 高 壓 射 網 法,球 點 落 在 身 體 右 側 下 方 , 右 手 往 右 斜 下 拉 至 身 體 背 後,手 掌 微 向 上 揚,換 手 回 鉤 , 擊球點在網正中央由上而下,球回彈至後場附近區域, 右手往左掃球,手順往左後方擺伸。. 圖 8: 中 樞 騰 空 切 入 射 網 法 二、二人以上團隊組合之應用 巧 固 球 賽 制 可 分 為 雙 網 制 與 單 網 制,國 際 比 賽 一 般 採 用 長 40 公 尺 寬 20 公 尺 之 場 地 , 雙 網 制 因 場 地 規 格 與 活 動 空 間 之影響,因此球隊在比賽進行中,遭遇的狀況,將藉由各種 演變,採用不同之攻防機制,方能有效發揮團隊合作的最大 功效,創造球隊致勝先機;巧固球其不同於籃球、手球、合 球,主要的是它沒有運球與合法阻擋防守動作之行為。只有 在球戲或比賽進行中,利用一傳、二傳,三傳、三秒、三觸 地、三射、三公尺禁區等之規則限制下利用騰空射網、改變 角度之個人基本動作;主動有效牽制全場空間,快速有技巧. 14.

(25) 的將球射入反彈網上,而透過反彈網,使球彈回落到有效場 內任何地點,巧固球活動個人適能雖然重要,其內涵強調透 過小組補位聯防,構成團隊合作發揮組織功效。 因此筆者遂參斟歷年來國際、國內各球隊常使用之進攻 與防守基本射網技術、戰術,提出進攻與防守時幾項模式以 供大家參考:一、全場戰術之運用﹕個人射網動作為得分勝 負之鑑。團隊成員如能掌握射網最佳時機,對方防守球員將 無法順利接到射網球,可增加主隊得分成功率。反之將影響 主隊之優勢。因此球員各種攻擊射網動作之要領、技巧、入 射網角度、力量大小、高低、姿勢之正確準確性,等均應熟 練。 (一)進攻球隊端線發球朝發球方向射網時; 1.一 傳 球 後 直 接 射 網 : ( 1 )3 號 發 球 → 1 號 → 5 號 射 網 手 直 接 射 網 或 1 號 → 7 號 射 網手直接射網。 ( 2) 3 號 發 球 → (4, 6)號 → 5 號 射 網 手 直 接 射 網 或 (4, 6) 號→7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2.二 傳 球 後 (時 間 差 )射 網 : ( 1) 3 號 發 球 → 1 號 (主 導 球 者 )→ 5 號 射 網 手 佯 攻 → 7 號 射 網手直接射網。 ( 2) 3 號 發 球 → 1 號 (主 導 球 者 )再 → 7 號 射 網 手 佯 攻 → 5 號 射網手直接射網。 ( 3) 3 號 發 球 → (4, 6)號 (主 導 球 者 )→ 5 號 射 網 手 佯 攻 → 7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4) 3 號 發 球 → (4, 6)號 (主 導 球 者 )→ 7 號 射 網 手 佯 攻 → 5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15.

(26) 3.三 傳 球 後 (時 間 差 )射 網 : ( 1) 3 號 發 球 → 1 號 → 5 號 射 網 手 佯 攻 → 7 號 射 網 手 佯 攻 →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2) 3 號 發 球 → 1 號 → 7 號 射 網 手 佯 攻 → 5 號 射 網 手 佯 攻 → 7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3 )3 號 發 球 → ( 4, 6 ) 號 ( 守 備 者 ) 再 傳 → 5 號 射 網 手 佯 攻 → 7 號射網手佯攻→5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4) 3 號 發 球 → (4, 6)號 (守 備 者 )→ 7 號 射 網 手 佯 攻 → 5 號 射網手佯攻→7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二 ) 發 球 過 前 場 後 (中 線 )再 折 回 射 網 : 導 球 者 站 立 於 中 線 適當處。 1.一 傳 球 後 直 接 射 網 : ( 1) 3 號 發 球 → 1 號 (主 導 球 者 )時 ( 以 右 腳 為 軸 ) 身 體 全 部 移 位 過 前 場 , 面 向 ( 5, 7 ) 號 射 網 手 佯 傳 回 導 → 9 號 射 網 手直接射網。 ( 2) 3 號 發 球 → 1 號 (主 導 球 者 )接 球 時 ( 以 右 腳 為 軸 ) 身 體 全 部 位 過 前 場 , 面 向 ( 5, 7 ) 號 射 網 手 佯 傳 回 導 → 3 號 射 網手直接射網。 2.二 傳 球 後 (時 間 差 )射 網 : ( 1) 9 號 發 球 → 1 號 (主 導 球 者 )→ 面 向 (5, 7)號 射 網 手 佯 攻 轉身長傳回導→3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2) 9 號 發 球 → 1 號 (主 導 球 者 )→ 面 向 (5, 7)號 射 網 手 佯 攻 轉身長傳回導→9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3) 9 號 發 球 → (4, 6)號 (守 備 者 )立 於 距 前 場 (5, 10)公 尺 處,接球後轉身回導→3 號射網手→9 號射網手直接射 網。. 16.

(27) ( 4) 9 號 發 球 → (4, 6)號 (守 備 者 )立 於 前 場 (5, 10)公 尺 處 接球後轉身回導→9 號射網手→3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5 )9 號 發 球 → ( 5, 7 ) 號 射 網 手 立 於 距 前 場 ( 5, 1 0 ) 公 尺 處 , 接 球 後 佯 傳 (7, 5) 號 射 網 手 轉 身 回 導 → 3 號 射 網 手 → 9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6) 9 號 發 球 → (7, 5)號 射 網 手 立 於 距 前 場 (5, 10)公 尺 處 接 球 後 佯 傳 (5, 7)號 射 網 手 轉 身 回 導 → 9 號 射 網 手 → 3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3.三 傳 球 後 勁 時 間 差 )射 網 : ( 1) 9 號 發 球 → 1 號 (主 導 球 者 )→ 5 號 或 7 號 射 網 手 → 1 號 (主. 導 球 者 ) 或 ( 2, 8 ) 號 ( 守 備 者 ) 轉 身 回 導 → 3 號 射 網 手. 直接射網。 ( 2) 9 號 發 球 → 1 號 (主 導 球 者 )→ 7 號 或 5 號 射 網 手 → 1(主 導 球 者 )(2, 8)號 (守 備 者 )轉 身 回 導 → 9 號 射 網 手 直 接 射網。 ( 3 )9 號 發 球 → 1 號 ( 主 導 球 者 ) 面 向 ( 5, 7 ) 號 佯 傳 轉 身 回 → 3 號射網手→9 號射網手→3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4) 9 號 發 球 → 1 號 (主 導 球 者 )面 向 (5, 7)號 佯 傳 轉 身 回 導 →9 號射網手→3 號射網手→9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5) 9 號 發 球 → 1 號 (主 導 球 者 )→ (4, 6)號 (守 備 者 )立 於 距 前 場 (5, 10)公 尺 處 , 接 球 後 佯 傳 (5, 7)號 射 網 手 → 轉 身回→3 號射網手接球後佯攻再→9 號射網手直接射 網。 ( 6) 9 號 發 球 → 1 號 (主 導 球 者 )→ (4, 6)(守 備 者 )立 於 距 前 場 (5, 10)公 尺 處 , 接 球 後 佯 傳 (5, 7)射 網 手 → 轉 身 回 導→9 號射網手接球後佯攻再→3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7 )9 號 發 球 → 1 號 ( 主 導 球 者 ) 立 於 距 前 場 ( 5, 1 0 ) 公 尺 處 ,. 17.

(28) 面 向 (5, 7)號 射 網 手 佯 傳 再 轉 身 回 導 → (8, 2)(守 備 者 )→ 3 號 射 網 手 → 9 號 射 網 手 → 3 號 射 網 手 直 接 射 網 。 ( 8 )9 號 發 球 → 1 號 ( 主 導 球 者 ) 立 於 距 前 場 ( 5, 1 0 ) 公 尺 處 , 面 向 (5, 7)號 射 網 手 再 佯 傳 再 轉 身 回 導 → (8, 2)(守 備 者 ) → 9 號 射 網 手 → 3 號 射 網 手 → 9 號 射 網 手 直 接 射 網。 ( 9) 9 號 發 球 → (4, 6) 號 (守 備 者 )立 於 前 場 (5, 10)公 尺 處 接 球 , 面 向 (5, 7)號 射 網 手 佯 傳 再 轉 身 回 導 → (8, 2)守 備者→3 號射網手→9 號射網手→3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1 0 ) 9 號 發 球 → ( 4, 6 ) 號 ( 守 備 者 ) 立 於 距 前 場 ( 5, 1 0 ) 公 尺 處 接 球,面 向 ( 5,7 ) 號 射 網 手 佯 傳 再 轉 身 回 導 → ( 8,2 ) ( 守 備者) →9 號射網手→3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1 1 ) 9 號 發 球 → ( 4, 6 ) 號 ( 守 備 者 ) 立 於 距 前 場 ( 5, 1 0 ) 公 尺 處 接 球 , 面 向 ( 5, 7 ) 號 射 網 手 佯 傳 再 轉 身 回 導. →3 號射. 網手→9 號射網手→3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 12) 9 號 發 球 → (4, 6)號 (守 備 者 )立 於 距 前 場 (5, 10)公 尺 處 接 球 , 面 向 (5, 7)號 射 網 手 佯 傳 再 轉 身 回 導 → 9 號 射網手→3 號射網手→9 號射網手直接射網。 (三)發自由球時:發球者必須將球碰地後再行傳球隊友, 然後始能射網得分,致於戰術、戰略之運用與時機之掌 握,當視對方防守移位而定,因此主控導球者需具備冷 靜思考、大膽判斷預測對方防守移位之動向,以便洞察 先機,有效控制全場進而突破瓦解對方心智與方防守陣 容,發揮戰術之效。 (四)進攻隊端線開球防守隊基本移位戰術運用: 1.二 二 一 二 二 隊 形. (2– 2– 1– 2– 2) 防 守 移 位 :. 18.

(29) 2 . 一 二 一 一 四 隊 形:( 9 – 8 . 2 – 3 – 1 – 5 . 4 . 6 . 7 ) 防 守 移 位。 3.三 一 二 三 隊 形 : (9.8.2– 3– 5.1– 4.6.7) 防 守 移 位 。 4.三 .三 .三 隊 形 : (9.8.2– 5.1.3– 4.6.7) 防 守 移 位 。 巧 固 球 三 . 三 . 三 防 守 移 位 戰 術,於 西 元 1 9 7 7 年 時 方 瑞 民 教 授 從 英 國 引 進 , 1977 年 至 1986 年 時 , 方 氏 在 國 內 巡 迴 試 範教學觀摩會時,並以此戰術指導與會人員。直至目前為止 國內各中小學校教練在比賽中乃多沿用此方法指導學生。其 主 要 原 因 乃 三 .三 .三 防 守 移 位 戰 術 防 守 法 在 全 場 移 位 中 把 防 守畫分等距離,因此移位速度較快,可區域聯防節省團隊體 力之耗盡。故適合於初學者及對方射網者技術變化較少之球 隊時採用,至於球隊採何種防守戰術,並無硬性規定,球賽 是靈活的,教練將視其團隊訓練績效、個人技術水準與層級 不同之比賽予以適時調整應用,非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第二節. 相關文獻探討. 林 顯 丞 ( 2004) 有 關 排 球 扣 球 戰 術 研 究 指 出 , 扣 球 是 最 主 要 的得分方式,影響球賽致勝關鍵,球員須具備良好的 技 能 基 礎,從 有 效 攔 網、防 守 接 球、團 體 組 合 後 反 攻 , 方能提升排球技術。在各種攻擊位置中選手所選擇之 四號長攻出現總次數為其他位置之冠,且有其特殊性 因此教練在指導選手練習時宜多採用。 林 獻 龍( 2 0 0 4 )對 2 0 0 2 釜 山 亞 運 男 排 前 六 強 攻 擊 型 態 之 研 究 探認為四號位置強攻為所有攻擊位置次數之冠。 林 杏 麗 、 陳 麗 蘋 ( 2004) 研 究 女 子 排 球 不 同 扣 球 位 置 次 數 , 以四號位最高,其次是二號位置、三號位置。 陳 松 盛 ( 2001) 對 日 本 女 排 進 攻 戰 術 分 析 指 出 , 四 號 位 置 長. 19.

(30) 攻是所有進攻次最多也是比賽得分主要來源。 吳 福 明 等 人 ( 2000) 研 究 美 國 女 排 攻 擊 戰 術 指 出 , 四 號 位 置 為所有球攻擊位置次數之冠。 吳 憲 訓 ( 2000) 淺 析 防 守 反 擊 對 現 代 排 球 比 賽 影 響 , 認 為 影響比賽勝負關鍵,乃取決於勝隊之防守反擊組成率 與得分率,均高於負隊之組成率與得分率。 李 安 格 、 黃 輔 周 (1995)現 代 排 球 一 書 中 提 到 , 強 攻 扣 球 是 目 前排球不可缺少之基本打法,有學者研究中國男、女 排球隊多次比賽採強攻球比例作一調查指出,強攻球 在 目 前 比 賽 中 仍 為 進 攻 主 要 手 段 , 其 中 女 子 隊 約 佔 70 ﹪ 男 子 隊 約 佔 80﹪ 。 趙 榮 瑞 ( 1 9 9 5 ), 以 1 9 9 4 年 在 美 國 舉 行 的 足 球 賽 中 2 4 強 之 5 2 場比賽。將所錄成之影帶研究結果,記錄各場比賽射 門的演變情形,得到下列之結論: 1.總 入 球 數 , 在 1424 次 叩 關 次 數 中 , 總 共 射 入 141 球 , 平 均 每 場 入 2.71±1.18 球 。 2.射 門 入 球 數 以 右 腳 居 多 , 與 左 腳 相 比 出 現 顯 著 的 差 異 p<.013、 入 球 的 射 門 方 式 以 球 未 落 地 前 第 一 時 間 射 門 或 傳 球 射 入 出 現 的 次 數 最 高 ( O n e T o u c h )。 每 場 平 均 1 . 3 5 ± 0 . 7 8 , 與 接 到 球 後 作 傳 球 或 射 門 ( T w o T o u c h )。 每場平均. 0 . 7 3 ± 0 . 5 7 , 盤 球 ;( t r i b b l e ) 以 身 體 做 假. 動 作 欺 騙 對 方 。 每 場 平 均 0.63±0.61 之 間 出 現 顯 著 的 差 異 p<.01。 3.入 球 的 射 門 區 域 , 集 中 於 門 前 6∼ 18 碼 的 B 區 及 C 區 內 ( B 區 2 6 % 、 C 區 2 3 % )。 這個觀察說明在足球射門中,不同方向或射門動作,. 20.

(31) 對射門成功率有明顯差異。 王 世 椿 、 張 明 賢 (1999)以 1998 曼 谷 亞 運 16 場 女 足 比 賽 的 記 錄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複決賽 4 強的成績在控 球 時 間 比 率 方 面 , 所 有 勝 隊 (64.4%)多 於 負 隊 (35.6%) 且所有勝隊的角球數和越位次數也多於負隊。另外, 射 門 成 功 率 為 18.5%, 意 即 平 均 每 5.4 次 射 門 才 有 1 次進球。 張 介 元 (1998), 1994 年 探 討 第 十 五 屆 世 界 盃 足 球 賽 二 十 四 強共五十二場會內賽的不同方式研究,結果如下: (一)得分球射門的身體部位與射門區域兩者間配對差異情 形。 1.身 體 射 門 部 位 隨 射 門 區 域 不 同 而 有 不 同 。 2.在 球 門 區 內 的 短 距 離 射 門 以 腳 內 側 為 主 , 要 射 門 得 分 的身體部位。在罰球區內的中距離射門,以腳內側及 腳背為主,要射門得分的身體部位。在罰球區外的長 距離射門以腳背為主。 3.為 隊 友 製 造 以 頭 部 衝 頂 球 門 的 高 吊 傳 球 時 , 將 球 吊 至 罰球區內,較容易有破門得分的機會,因為以頭攻門 在罰球區內的得分次數比球門區外的得分次數高出三 倍,在罰球區外未必見得。 (二)射門身體部位與得分球進門高度兩者間配對之差異情 形: 1.射 門 時 的 身 體 部 位 , 不 因 得 分 球 進 門 高 度 不 同 而 有 所 不同。 2.以 身 體 任 何 部 位 來 射 門 , 要 以 射 低 球 為 第 一 優 先 , 因 為射低球較有得分的機會。. 21.

(32) ( 三 )得 分 球 射 門 區 域 與 得 分 球 進 門 高 度 兩 者 間 配 對 之 差 異 情形: 1.得 分 球 射 門 區 域 隨 得 分 球 進 門 高 度 不 同 而 有 不 同 。 2.在 球 門 區 內 與 罰 球 區 內 的 射 門 要 以 射 低 球 作 為 得 分 的 必要手段。 3.在 罰 球 區 外 的 射 網 以 射 低 球 及 高 球 較 有 利 於 得 分 。 4.在 球 門 區 內 的 得 分 球 以 射 低 球 最 多,高 球 次 之,平 球 較 少。 5.在 罰 球 區 外 的 得 分 球 以 射 低 球 與 高 球 最 多 ,平 球 最 少 。 這個觀察明確支持,足球運動中不同方式射門動作,其 成功率有顯著差異。 盧 美 麗 、 蔡 輝 炯 ( 民 8 6 ), 以 現 場 實 地 記 錄 為 研 究 方 法 , 探 討 五人制足球賽,獲下列結果: 1.五 人 制 足 球 賽 中 禁 區 內 射 門 總 次 數 愈 多 者 , 進 球 得 分 數 愈 多 。 兩 者 呈 顯 著 相 關 p<.01。 2 . 五 人 制 足 球 賽 中 禁 區 內 射 門 次 數 愈 多 者,獲 勝 機 會 育 越 大 , 兩 者 呈 顯 著 相 關 p<.01。 3.五 人 制 足 球 賽 中 罰 球 點 射 門 次 數 愈 多 , 進 球 數 愈 多 。 兩 者 呈 顯 著 相 關 p<.01。 4.五 人 制 足 球 賽 中 頭 頂 射 網、禁 區 外 射 網 與 自 由 球 射 網 次 數 愈 多 者 , 進 球 數 不 一 定 愈 多 ( p > . 0 5 )。 未 呈 顯 著 相 關。 5.五 人 制 足 球 賽 中 勝 負 球 隊 , 在 禁 區 外 、 罰 球 點 、 頭 頂 球 與 自 由 球 射 網 次 數 愈 多 者 , 不 一 定 會 獲 勝 ( > .05) 未 呈顯著相關。. 22.

(33)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 一 .五 人 制 足 球 賽 , 應 鼓 勵 球 員 將 球 傳 至 禁 區 處 內 後 射 門 , 如 果 無 法 將 球 傳 至 禁 區 內 , 則 應 鼓 勵 往 球 門 (禁 區 內 )盤 球前進,以設法獲得罰球點射門機會。 二 .五 人 制 足 球 賽 不 應 鼓 勵 頭 頂 射 門 , 遠 射 及 自 由 球 直 接 射 門。 林 輝 雄( 民 76 年 )以「 第 十 屆 亞 運 男 子 手 球 錦 標 賽 」與 賽 之 選手為研究對象參賽六個隊伍的比賽技術進行作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 1.射 門 次 數 以 外 線 射 門 538 次( 35.8% )最 多 , 次 為 底 線 射 門 3 4 9 次 ( 2 3 . 3 % )、 快 攻 1 9 3 次 ( 1 2 . 9 % )、 擲 七 公 尺 球 1 6 1 次 ( 1 0 . 7 % )、 左 翼 射 門 1 3 6 次 ( 9 . 1 % )、 右 翼 射 門 1 2 1 次( 8 . 1 % )及 擲 任 意 球 射 門 3 次( 0 . 2 % )。 2.得 分 次 數 以 底 線 射 門 240 分( 29.2% )最 高 , 再 次 為 外 線 射 門 1 9 5 分 ( 2 3 . 7 % )、 快 攻 1 4 1 分 ( 1 7 . 1 % )、 擲 七 公 尺 球 1 1 4 分 ( 1 3 . 9 % )、 左 翼 射 門 7 2 分 ( 8 . 7 % )、 右 翼 射 門 6 1 分 ( 7 . 4 % )。 3.射 門 成 功 率 以 快 攻 73.1% ( 141/193) 最 高 , 其 餘 依 次 為 擲 七 公 尺 球 7 0 . 8 % ( 1 1 4 / 1 6 1 )、 底 線 射 門 6 8 . 8 % ( 240/349) 、左 翼 射 門 5 2 . 9 %( 7 2 / 1 3 6 ) 、右 翼 射 門 5 0 . 4 % ( 6 1 / 1 2 1 ) 及 外 線 射 門 3 6 . 2 % ( 1 9 5 / 5 3 8 )。 4 . 射 門 失 敗 原 因 分 別 為 守 門 員 阻 擋 3 7 4 次 ( 5 5 . 2 % )、 射 中 門 柱 1 2 8 次 ( 1 8 . 9 % )、 射 出 球 門 外 1 0 2 次 ( 1 5 . 0 % ) 以 及 普 通 球 員 封 擋 7 4 次 ( 1 0 . 9 % )。 H o n g , S e o n g - P y o 與 L e e , C h a n g - s e o p( 1 9 8 6 ) 對 「 第 五 屆 世 界 盃青年女子手球錦標賽」之研究結果認為,以較多的 射門次數並不等於有較高的得分。. 23.

(34) 1.就 射 門 次 數 之 多 寡 , 以 定 位 攻 擊 的 區 域 來 劃 分 , 外 線 射 門 1 8 2 9 次( 5 6 . 1 4 % )、 底 線 射 門 6 9 4 次( 2 1 . 3 0 % )、 右 翼 射 門 38 次 ( 11.82% ) 及 左 翼 射 門 350 次 ( 10.74 % )。 得 分 之 多 寡 , 以 定 位 攻 擊 的 區 域 來 劃 分 , 外 線 射 門 5 5 6 分 ( 4 0 . 4 7 % )、 底 線 射 門 4 9 7 分 ( 3 4 . 8 6 % )、 右 翼 射 門 175 分 ( 12.74% ) 及 左 翼 射 門 164 分 ( 11.94 % )。 2.射 門 成 功 率 方 面 依 序 為 快 攻 78.05% 、 底 線 射 門 69.02 % 、 擲 七 公 尺 球 67.36% 、 左 翼 射 門 46.86% 、 右 翼 射 門 4 5 . 4 5 %、任 意 球 攻 擊 射 門 4 2 . 8 6 %、外 線 射 門 3 0 . 4 0 %。 Yoo,Jae-Chung( 1986) 以 1986 年 世 界 盃 手 球 錦 標 賽 亞 洲 資 格 賽 的 比 賽 技 術 進 行 研 究,分 析 射 門 失 敗 原 因 以 守 門 員 封 擋 84 次 ( 60.00% ) 最 高 , 其 餘 依 序 為 普 通 球 員 封 擋 2 0 次 ( 1 4 . 2 9 % )、 射 中 門 柱 1 9 次 ( 1 3 . 5 7 % ) 及 射 出 球 門 外 1 7 次 ( 1 2 . 1 4 % )。 Hong,Seong-Pyo 與 Yoo,Jae-Chung( 1984) 以 「 第 廿 三 屆 奧 運會男子手球賽」的比賽進行研究,結果認為射門失 敗 原 因 ; 以 守 門 員 封 擋 742 次 ( 54.80% ) 最 高 , 其 餘 依 序 為 普 通 球 員 封 擋 2 6 1 次 ( 1 9 . 2 8 % )、 射 出 球 門 外 1 8 2 次 ( 1 3 . 3 7 % ) 及 射 中 門 柱 ( 1 2 . 5 6 % )。 楊 志 浩 ( 民 65) 以 參 加 「 第 廿 一 屆 奧 運 男 子 手 球 亞 洲 預 賽 」 的選手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研究,其結果指出射門 率以底在攻擊型態上射門率以切進攻擊法為最高,得 分率與成功率均以快攻為最高。. 24.

(35) 譚 醒 鴻 ( 民 79) 以 亞 運 女 子 手 球 比 賽 選 手 為 研 究 對 象 , 進 行 各種攻擊角度及其進球點加以分析研究,其研究結果 認 為 在 各 種 攻 擊 角 度 中 射 門 率 以 外 線 射 門 ( 45.6% ) 為 最 高 , 其 次 為 底 線 射 門 ( 1 9 . 7 % ); 射 門 成 功 率 以 底 線射門 ( 73.9% ) 為 最 高 , 其 次 為 七 公 尺 ( 68.7% ) 及 快 攻 射 門 ( 6 5 . 6 % ), 成 功 率 最 低 的 是 外 線 射 門 ( 3 4 . 6 % ) 及 自 由 球 射 門 ( 9 . 5 % ); 得 分 率 以 外 線 射 門 ( 3 0 . 8 % ) 為 最 高 , 其 次 為 底 線 射 門( 2 7 . 7 % )及 七 公 尺 射 門( 1 4 . 2 % )。 至於進球點方面其則認為無論在任何角度、距離均以守 門員左右兩個下點為最佳進球位置。. 第三節. 總結. 綜合上述文獻發現兩側攻擊的次數與成功率是影響比賽 勝 負 的 關 鍵。巧 固 球 比 賽 得 分 主 要 來 源 是 由 防 守 接 球、傳 球 、 射網(攻擊)以及對方失誤,其中射網技術在得分來源佔重 要 地 位。熟 練 各 種 射 網 動 作、技 巧、配 合 團 隊 戰 術 技 術 運 用 , 虛中帶實、實中帶虛,利用有限空間擴大攻擊面,以破壞對 方防守成功率,方能出奇制勝獲得勝利。. 25.

(36)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 研 究 以 苗 栗 縣 教 師 男 子 巧 固 球 隊 隊 員,10 人 為 受 試 對 象,參加的受試者為目前國內比賽中表現優異的現役選手, 其個人技術及基本動作乃屬世界一流。其中 8 人曾代表國家 參 加 1 9 8 2、 1 9 8 4、 1 9 8 7 年 世 界 盃 及 國 際 錦 標 賽 皆 榮 獲 冠 軍 , 其餘兩名為全民會縣市代表,全隊近三年來成績輝煌,並於 2003、 2004, 2005 年 參 加 臺 灣 區 中 正 盃 及 2004 年 體 委 盃 教 師 男 子 組 第 一 。 其 基 本 資 料 如 表 1。 表 1、 受 試 者 基 本 資 料 表 。 人數. 身 高 ( cm). ( N) 10. M±SD. 體 重 ( kg) 年 齡 ( age) 球 齡 ( yrs) M±SD. 174±3.66. M±SD. 72±5.04. 第二節. 35.4±1.25. M±SD 21.9±3.79. 實驗時間與地點. 一 、 實 驗 時 間 : 西 元 2004 年 5 月 至 6 月 。 二、實驗地點: 1.臺 灣 省 苗 栗 縣 苗 栗 高 級 中 學 體 育 館 進 行 。 2.苗 栗 縣 苑 裡 綜 合 高 中 運 動 場 。. 26.

(37) 第三節. 實驗儀器與設備. 一 、 P a n a s o n i c D V 攝 影 機 ( H a n d y C A M 3 0 0 X ) 二 部 ( 3 0 H z )、 三腳架二部 二 、 Panasonic DV(DV-60SP)錄 影 帶 十 捲 三 、 Compaq P3-2100 筆 記 型 電 腦 一 部 四 、 MS-Excel2002 試 算 統 計 軟 體 一 套 。 五 、 Ulend Video Editor 6.5 影 像 編 輯 軟 體 一 套 。.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 一、研究設計 (一 )不 同 方 向 騰 空 射 網 可 得 分 區 域 之 差 異 : 以電腦程式,按可能射網位置、射中網面位置,禁區至 網距離,三項為變項,計算出反彈預測路徑,求得可得分區 域 (如 圖 9、 10), 比 較 不 同 方 向 射 網 可 得 分 區 域 面 積 大 小 。 射網位置. 反彈位置. 得分位置. 圖 9: 中 樞 騰 空 射 網 預 測 可 得 分 位 置 圖. 27.

(38) 射門位置. 反彈 位置. 得分位置. 圖 10: 兩 側 騰 空 射 網 預 測 可 得 分 位 置 圖 (二 )不 同 方 向 騰 空 射 網 動 作 之 差 異 : 以 動 作 攝 影 分 析 系 統 , 採 用 Panasonic DV 攝 影 機 二 部 ( 30Hz) 及 SONY 數 位 相 機 拍 攝 10 名 苗 栗 縣 教 師 男 子 巧 固 球 選 手 在 球 場 中 ( 半 場 ),按 指 定 動 作 射 網 各 1 0 次 將 所 得 影 片 分 人體與球二項資料,加以平均並比較,分析兩種射網方式在 重心離地高度;射網時球的速度,球的高度這些參數的差異 在統計上是否達顯著水準。 (三 )不 同 方 向 騰 空 射 網 成 功 率 之 差 異 : 實 際 記 錄 全 隊 球 員 在 2 0 場 練 習 賽 中,實 際 從 事 正 手 中 樞 騰空射網球數及成功球數;實際從事正手兩側騰空射網球數 及成功球數,將成功球數除以射網球數乘百分之百後得射網 成功率並比較之。. 28.

(39) 二、研究架構 不同方向射門(自變項). 推估射門. 運動學. 計算實際. 成功率. 參數表. 成功率. 射門成功率(依變項). 圖 11: 研 究 架 構 圖. 第五節. 實驗步驟. 一、利用數學原理,預測不同方向射網可得分位置的差異: 按幾何原理,依球員身高、手臂長及垂直跳等能力,推 估出射網出手位置,並以反彈網為反射面,推估可能反 彈範圍,求得可能得分範圍,便可比較預估之中樞騰空 射網及兩側騰空射網可能得分範圍的大小。 二、預備實驗: (一 )選 定 10 名 球 員 及 記 錄 者,與 球 員 約 定 時 間,進 行 預 備 實 驗。 (二 )受 試 對 象:苗 栗 縣 教 師 男 子 巧 固 球 隊 選 手 10 名 分 兩 隊 。 實地進行拍攝及射網成功率之記錄。 (三 )修 正 預 備 實 際 之 缺 點 後 再 進 行 正 式 實 驗 。. 29.

(40) 正式實驗: (一 )場 地 佈 置 ( 如 圖 12). 1 攝影機. 2 攝影機. 圖 12: 實 驗 場 地 佈 置 圖 ( 二 ) 填 寫 受 試 者 基 本 資 料 及 受 試 者 同 意 書 ( 附 錄 二 )。 (三 )主 試 者 對 受 試 者 說 明 施 測 方 式 、 目 的 以 及 應 注 意 事 項 ( 附 錄 三 )。 (四 )受 試 者 先 行 練 習 2 種 球 路 的 完 整 動 作 。 (五 )受 試 者 從 事 不 同 射 網 動 作 由 記 錄 者 開 始 拍 攝 。 (六 )拍 攝 後 , 由 電 視 播 放 , 記 錄 選 手 的 總 射 網 次 數 、 各 種 射 網方式次數、成功次數,計算球員在每一場練習中出現 指定動作之射網成功率。. 第六節. 信度考驗. 本研究之信度考驗採用評鑑者內部一致性,在進行資料 分析前,先就所要研究之項目,進行紀錄標準的溝通,並就 有疑義處提出討論並取得共識,然後由筆者與另一位隊友共. 30.

(41) 同 觀 看 所 拍 攝 之 2 0 場 練 習 賽 之 全 部 過 程,將 其 資 料 記 錄 於 預 定之表格中,再由雙方記錄結果,以皮爾遜積差相關,求出 兩人記錄之相關係數,是否逹顯著水準;若兩份資料達顯著 相關,則採用其中一份資料,做為本研究的分析樣本。.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一 、 以 M S - E x c e l 2 0 0 2 第 1 0 版 ;( 1 0 ﹒ 2 6 1 4 ﹐ 2 6 2 5 ) 軟 體 進 行統計分析。 二、所 有 變 項 均 以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進 行 描 述 統 計 採 用 T-test ,進行統計考驗。 三 、 本 研 究 顯 著 水 準 皆 定 為 α =.05。 四 、 以 Ulead Video Editor 6.5 影 像 編 輯 軟 體 觀 察 不 同 方 向 射 網 動 作 之 助 跑 速 度、出 手 高 度、出 手 速 度、射 網 角 度 、 反彈角度等數值。. 31.

(42)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苗栗縣教師男子巧固球選手中樞騰空射 網動作與兩側騰空射網動作差異及成功率之比較。本章係根 據影片錄製資料蒐集採用評鑑者內部一致的結果進行統計分 析以驗證相關研究假設,並探究其原因。以下共分一、不同 方向射網動作差異的比較;二、推估可得分區域比較;三、 不同方向射網成功率比較。. 第一節. 不同方向射網動作差異的比較. 由表 2 顯示,不同方向射網時,從影片分析得知選手出 手各種運動學參數的差異情形。其中兩側射網時水平角度之 量測以該側底邊為零度,中樞射網時以網中心垂直網面為零 度,發現中樞射網與兩側射網在出手水平範圍角度:中樞射 網 15.6 ± 10.88、兩 側 射 網 22.74 ± 12.59;出 手 垂 直 範 圍 角 度 : 中 樞 射 網 2 3 . 7 4 ± 10.11、兩 側 射 網 為 44.1 ± 14.84,均 達 顯 著 差 異 ( p<.05) 。 在 重 心 高 度 方 面:中 樞 射 網 為 155.9 ± 1.63、兩 側 射 網 為 155.7 ± 2.79,未 達 顯 著 差 異( p > . 0 5 )。在. 出 手 速 度 方 面: 中. 樞 射 網 為 11.31 ± 2.38、兩 側 射 網 為 10.81 ± 3.69 , 未 達 顯 著 差 異 ( p > . 0 5 ) 。在 出 手 高 度 方 面:中 樞 射 網 為 179.8 ± 6.22、兩 側 射 網 為 174.5. ±. 13.9, 未 達 顯 著 差 異( p > . 0 5 )。. 由於人體彈躍能力高度有一定限制,無論是中樞射網或 兩側射網,必須在限定時間範圍內出手攻擊,否則易造成違 例,同時身體用力之動力鏈過程相同。因此,中樞射網與兩 側 射 網 在 重 心 高 度 與 出 手 速 度 方 面 差 異 不 大(p> . 0 5 )。反 觀 在出手水平範圍角度與出手垂直角度方面達顯著差異(p. 32.

(43) < . 0 5 )。 主 要 是 兩 側 射 網 攻 擊 面 及 角 度 較 大 , 同 時 動 作 亦 較 多 樣 化 所 致 。 由 出 手 高 度 的 變 化 即 發 現;雖 然 兩 者 無 顯 著 差 異( p > . 0 5 ), 但 中 樞 射 網 ( 1 7 9 . 8 6 ±6.22) 較 兩 側 射 網 ( 174.5 ±13.9)高。 表 2、 不 同 方 向 射 網 各 種 運 動 學 參 數 表 射網 方式. 重心高度 cm M±SD. 出手球速 m/sec M±SD. 出手高度 cm M±SD. 出手水平範圍 出手垂直範圍 角度 deg 角度 deg M±SD. M±SD. 中樞. 155.9± 1.63. 11.31± 2.38. 179.8± 6.22. 15.61± 10.88 23.7± 10.11. 兩側. 155.7± 2.79. 10.81± 3.69. 174.5± 13.9. 22.74± 12.59 44.1± 14.84. P值. 0.919. 0.778. 0.197. 0.029*. 0.027*. *:p<.05. 第二節. 推估可得分區域比較. 利用數學方法,將可得分區域限定在禁區前二公尺的範 圍 內 , 網 面 有 效 範 圍 限 定 在 網 上 半 部 80cm×40cm 處 , 可 得 一 推 估 之 有 效 射 網 範 圍 及 有 效 著 地 面 積 如 表 3: 從 表 3, 不 同 方 向 射 網 推 估 可 得 分 區 域 顯 示 , 中 樞 射 網 水 平 範 圍 1 0 2 . 3 7、 兩 側 射 網 1 3 5 . 6 2; 中 樞 射 網 垂 直 範 圍 3 9 . 4 7 、 兩 側 射 網 72.74; 有 效 着 地 面 積 : 中 樞 射 網 18.3、 兩 側 射 網 23.76 。 因 而 得 知 中 樞 射 網 其 有 效 之 射 網 水 平 、 垂 直 、 着 地面積範圍度比兩側射網少了許多,在射網變化上也較難顯 示出靈活度。因此在比賽進行中應採用兩側射網配合戰術技 術運用以發揮射網得分成功率之最大功效。 表 3、 不 同 方 向 射 網 推 估 可 得 分 區 域 比 較 表. 33.

(44) 射網方向. 射網水平範圍(度). 射網垂直範圍(度) 有效著地面積㎡. 中樞. 102.37. 39.47. 18.3. 兩側. 135.62. 72.74. 23.76. 第三節. 不同方向射網成功率比較. 從 表 4 攝 影 拍 攝 統 計 2 0 場 比 賽,並 以 電 腦 實 際 蒐 集 採 用 評鑑者內部一致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驗證相關研究顯示, 不同方向射網成功率,以射網總得分數除以整場射網總次數 (無 效 射 網 不 扣 除 )得 知 , 平 均 每 場 總 射 網 次 數 , 中 樞 射 網 佔 1 1 . 5 ± 4.21、兩 側 射 網 6 8 . 7 ±. 6.19; 防 守 成 功 率 : 中 樞 射 網 佔. 3 0 . 5 ± 3.88、 兩 側 射 網 2 6 . 1 ± 2.73;射 網 成 功 率 : 中 樞 射 網 2 2 . 2 8 ± 2.66、 兩 側 射 網 3 5 . 8 ± 3.17 ,以 上 均 達 顯 著 差 異( p < . 0 5 )。 表示兩側射網於比賽時選手使用頻率遠超過中樞射網。因此 ,兩側射網因方向之不同,防守難易度較中樞射網困難,兩 側射網得分成功也勝於中樞射網,故建議教練、選手在練習 或比賽中可多採用兩側射網。 表 4、 不 同 方 向 射 網 成 功 率 比 較 表 射網方式. 總射網數. 防守成功率(%). M±SD. M±SD. 射網成功率(%) M±SD. 中樞. 11.5 ±. 4.21. 30.5 ±. 3.88. 22.28 ± 2.66. 兩側. 68.7 ±. 6.19. 26.1 ±. 2.73. 35.8. P值. 0.001*. 0.016*. *p< .05. 34. ± 3.17. 0.004*.

(4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研究指出兩側射網因其射網範圍較中樞射網大,因此射 網變化多,防守球員在第一時間無法判斷射手射網後, 球預估反彈方向與位置,增加防守困難度。 二 、 兩 側 射 網 總 次 數 平 均 每 場 68.7 ± 6.19 ,中 樞 射 網 平 均 每 場 1 1 . 5 4 ± 4.21,兩 側 射 網 成 功 率 平 均 每 場 35.8 ± 3.17,中 樞 射 網 成 功 率 平 均 每 場 2 2 . 2 8 ± 2.66, 均 達 顯 著 差 異(p < . 0 5 )。 本研究結果發現,影響比賽勝負的關鍵,主要在於射網 的成功率,而非射網的總次數,同時射網的成功率,又以兩 側騰空射網為主要因素。. 第二節. 建議. 由苗栗縣教師男子巧固球隊十名選手研究探討,中樞騰 射網動作與兩側射網動作差異及成功率之比較,所得到的結 論,提出建議: 一 、 以 射 網 得 分 成 功 率 而 言,兩 側 騰 空 射 網 較 中 樞 騰 空 適 合 個 人 之 射 網 動 作。因 此 在 巧 固 球 比 賽 中 如 多 採 用 兩 側 騰 空射網法,球隊致勝機率倍增。 二、本研究以單純中樞騰空射網與兩側騰空射網,作相關變 項之比較,然比賽時勝負之影響因素錯綜複雜,建議往 後研究者,朝隊型、戰術變化上研究。. 35.

(4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方 瑞 民 (1981)。 巧 固 球 運 動 演 習 會 講 義 。 新 竹 : 新 竹 高 中 。 王 世 椿 、 張 明 賢 (1999)。 從 比 賽 紀 錄 分 析 亞 運 女 足 賽 情 形 。. 中 華 體 育 , 13:2。 56-62。 吳 福 明 、 邱 堃 鐘 、 潘 寶 石 ( 2 0 0 2 ): 美 國 女 子 排 球 隊 前 排 攻 擊 戰 術 研 討 。 大 專 排 球 研 究 論 文 集 , 8, 143–151。 吳 獻 訓 ( 2 0 0 0 )。 淺 析 防 守 反 擊 對 現 代 排 球 比 賽 影 響 研 究 。 大. 專 排 球 研 究 論 文 集 , 5, 75– 111 李 安 格 、 黃 輔 ( 1 9 9 5 )。 現 代 排 球 。 北 京 : 人 民 體 育 出 版 社 。 何 維 華 (1994)。 以 MRI 法 建 立 臺 灣 青 年 男 子 人 體 肢 段 參 數 之 研 究 。 Journal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24:增 刊 .04。 S1-S6。 林 顯 丞 ( 2 0 0 4 )。 2 0 0 3 年 亞 洲 排 球 四 強 挑 戰 賽 攻 擊 戰 術 之 分 析研究論文。攻擊位置及攻擊型態,運用扣球次數及總 績 效 之 差 異 , 31– 64。 林 獻 龍 ( 2 0 0 4 )。 2 0 0 2 韓 國 釜 山 亞 運 會 男 子 排 球 前 六 強 攻 擊 型 態 之 探 討 。 大 專 體 育 , 1981, 38– 43。 林 杏 麗 、 陳 麗 蘋 ( 2 0 0 4 )。 女 子 排 球 不 同 扣 球 位 置 研 究 、 扣 球 戰 術 的 應 用 分 析。2004 年 全 國 大 專 院 校 運 動 會 體 育 學 術. 研 討 會 之 論 文 集( 上 集 ) ,台 中:國 立 臺 灣 體 育 學 院,1 1 7 – 128。 林 輝 雄 (1992)。 我 國 手 球 運 動 現 況 檢 討 。 大 專 院 校 八 十 學 年. 手 球 教 練 講 習 會 講 習 手 冊 7-18。 徐 木 秀 、 萬 清 和 (1988)。 巧 固 球 理 論 與 實 際 。 臺 北 : 健 行 。 陳 松 盛 ( 2 0 0 1 )。 日 本 女 排 隊 進 攻 戰 術 分 析 研 究 。 大 專 排 球 研. 36.

(47) 究 論 文 集 , 7, 139– 151。 張 介 元 ( 1 9 9 8 )。 1 9 9 4 年 世 界 盃 足 球 賽 得 分 之 射 網 區 域 、 身 體 射門部位及射門高度三者間之配對分析。初等教育學報. (臺 南 師 範 )。 219-244。 張 立 群 (1994)。 國 內 優 秀 男 子 三 級 跳 遠 選 手 在 支 撐 階 段 動 作 之運動學分析。國立體育學院學位論文。 楊 志 浩 (1975)。 學 童 手 球 射 門 技 術 之 探 討 。 東 海 學 報 , 16。 265-274 頁 。 趙 榮 瑞 ( 1 9 9 5 )。 1 9 9 4 年 世 界 盃 足 球 賽 射 網 狀 況 之 研 究 。 國 立. 臺 灣 體 專 學 報 。 83-99。 鄭 秀 媛 ( 1 9 9 4 )。 用 C T 法 進 行 中 國 人 體 慣 性 參 數 的 研 究 。 體 育. 科 學 , 14,(4)。 50– 58。 盧 美 麗 、 蔡 輝 炯 (1997)。 五 人 制 足 球 賽 射 網 次 數 與 進 球 數 相 關 之 研 究 。 嶺 東 學 報 。 379-398。 藍 惠 玲 (2002)。 我 國 優 秀 女 子 排 球 選 手 肩 上 發 球 運 動 學 分 析 。國立體育學院學位論文。 二、西文部份 H o n g , S e o n g - P y o . , & Yo o , J a e - C h u n g ( 1 9 8 4 ) . A s t u d y o n t h e Male Handball game in L. A. Olympic game.2: 1, p. 150。 . Hong, Seong-Pyo., & Lee, Chag-Seop(1986). A study on the 5th ladies junior handball world championship 1985 in Seoul. Research on handball skill, 2:1, pp. 26-40. Yo o , J a e - C h u n g ( 1 9 8 6 ) . A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i n t h e p r o v i n c e preelection game(Asia) of the '86 world handball Research on handball skill 2:1, pp. 93-99.. 37.

(48) 附錄一 代. 中. 樞. 射. 高 成. 網. 兩. 壓 失. 成. 高 成. 功. 敗. 1 31. 側. 射. 壓 失. 功 號. 射網成功率表. 成. 低 成. 網 手. 失. 功. 成. 回 成. 鉤 失. 功. 成 功. 率. 功. 敗. 率. 功. 敗. 率. 功. 敗. 率. 9. 0.77. 21. 19. 0.53. 16. 24. 0.40. 17. 23. 0.43. 2 21. 19. 0.52. 15. 25. 0.38. 13. 27. 0.33. 12. 28. 0.30. 3 22. 18. 0.55. 14. 26. 0.35. 19. 21. 0.48. 13. 27. 0.33. 4 20. 20. 0.50. 16. 24. 0.40. 18. 22. 0.45. 12. 28. 0.30. 5 28. 12. 0.70. 17. 23. 0.43. 23. 17. 0.58. 21. 19. 0.53. 6 26. 14. 0.65. 23. 17. 0.58. 16. 24. 0.40. 18. 22. 0.45. 7 27. 13. 0.67. 22. 18. 0.55. 21. 19. 0.48. 15. 25. 0.37. 8 23. 17. 0.57. 18. 22. 0.45. 14. 26. 0.35. 14. 26. 0.54. 9 21. 19. 0.52. 18. 22. 0.45. 12. 28. 0.30. 16. 24. 0.40. 10 19. 21. 0.47. 16. 24. 0.40. 11. 29. 0.38. 15. 25. 0.37. 合 計. 238 162 0.60. 180 220 0.45. 38. 160 240 0.40. 153 267 0.38.

(49) 附錄二. 射網 中樞. 方式 兩側. 射網方式及成功率記錄表. 成 是. 功 否. 射網方式. 成. 功. 中樞. 是. 否. 39. 兩側.

(50) 附錄三. 受試者同意書. 研究題目:巧固球選手中樞騰空射網動作與兩側射網動作 差異及成功率之比較研究。 研 究 目 的:比 較 不 同 射 網 方 式 在 動 作 及 成 功 率 上 是 否 有 差 異。 為了保護受試者的健康與權益,研究者有責任將研究過 程說明清楚,並隨時回答受試者提出的問題,請受試者 安心加入實驗受試者如臨時改變意願不想參加實驗時, 可隨時退出實驗而不受任何限制,但請事先通知研究 者。如您願意參與本實驗,請在本同意書右下角姓名欄 內簽名,及填寫聯絡資料,表示同意並願遵守「受試者 須知」內所列之規定。 受試者簽名:. 電. 聯. 日. 話:. 絡. 處:. 期:. 年. 月. 40.

(51) 附錄四. 受試者須知. 本研究目的是以「攝影法」為工具,評估「中樞騰空射 網」和「兩側射網」在動作及成功率的差異。 受試者參與本實驗可得知: 一、兩種動作的基本差異 二、兩種動作的成功率受試者前後共須參加下列實驗: ( 一 ) 中 樞 騰 空 射 網 10 回 。 ( 二 ) 兩 側 射 網 10 回 。 ( 三 ) 半 場 練 習 賽 20 回 。 各 項 實 驗 簡 略 說 明 如 下 : 1.中 樞 騰 空 射 網 : 採 用 正 面 高 手 射 網 , 在 禁 區 前 跑 動 , 到 三 公 尺 線 外 躍 起,將 球 往 球 網 上 半 部 中 央 位 置 射 出。 2 . 兩 側 射 網:採 用 正 面 高 手 射 網,在 兩 側 至 底 線 間 跑 動 , 三公尺線外躍起,將球往球網下半部中央位置射出。 (四)受試者實驗前的準備事宜: 1、 測 驗 當 天 請 著 運 動 服 。 2、 測 驗 前 , 需 做 熱 身 運 動 。 3、 測 驗 前 1 2 小 時 請 勿 做 劇 烈 運 動 、 勿 喝 咖 啡 、 茶 或 酒 。 測驗前我們將詢問您是否遵循以上事項,如不符合則擇 期再測。參與這項研究您可以親身體驗一個實驗過程, 而我們亦會對您說明研究的結果、意義和價值。所獲得 的資料僅供研究之用,並絕對保密以保障您的隱私權。. 41.

(52) 由於您的參與,使本研究得以完成,在此由衷感謝。 研 究. 者:曾雄忠. 聯絡電話:0 9 5 8 3 0 9 2 4 6 指導教授:許壬榮教授 聯絡電話:. 42.

(53)

數據

表 目 錄
圖 目 錄   圖   1     中 樞 騰 空 射 網 動 作 圖 … … … … … … … … … … … … 5   圖   2     兩 側 騰 空 射 網 動 作 圖 … … … … … … … … … … … … 6   圖   3     中 樞 及 兩 側 騰 空 射 網 位 置 示 意 圖 … … … … … … … 6   圖   4     四 十 五 度 高 壓 射 網 圖 … … … … … … … … … … … … 1 0   圖   5     側 身 平 射 網 法
圖 1 0 : 兩 側 騰 空 射 網 預 測 可 得 分 位 置 圖   ( 二 ) 不 同 方 向 騰 空 射 網 動 作 之 差 異 :   以 動 作 攝 影 分 析 系 統 , 採 用 P a n a s o n i c   D V   攝 影 機 二 部 ( 3 0 H z ) 及 S O N Y 數 位 相 機 拍 攝 1 0 名 苗 栗 縣 教 師 男 子 巧 固 球 選 手 在 球 場 中 ( 半 場 ),按 指 定 動 作 射 網 各 1 0 次 將 所 得 影 片 分 人 體 與 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fter students have had ample practice with developing characters, describing a setting and writing realistic dialogue, they will need to go back to the Short Story Writing Task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The accuracy of a linear relationship is also explored, and the results in this article examine the effect of test characteristics (e.g., item locations and discrimination) and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