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語語音史中的塞音聲母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漢語語音史中的塞音聲母"

Copied!
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漢語語音史中的塞音聲母

∗ *

李存智

摘 要

本文以出土文獻通假字、傳世典籍的聲訓、韻書的又音字、漢語方言 的層次異讀為材料,討論漢語語音史上塞音聲母的音韻行為,且及於塞音 與塞擦音、擦音、鼻音的關係。具體觀察具有原生特質的雙唇、齒齦(舌 尖)、軟顎(舌面後)部位的塞音,探討調音(發音)部位移動、調音(發 音)方法與發聲類型改變所造成的塞音音變。瞭解塞音p p b,t t d,k k  在發展與變化的過程中,分化與統一的力量所產生的影響。以中古字母系 統來說,本文所討論的塞音音變實際涉及幫、非、端、知、章、見與精、 莊各組聲類。 傳世文獻、出土文字及漢語方言的層次異讀,反映塞音與擦音、塞擦 音頻繁接觸。從漢語方言亦可得知塞音與鼻音,齒齦塞音與邊音亦有密切 關係。普遍存在的音韻現象促使學者反思諧聲原則的內涵,何以通行的諧 聲原則無法解釋實際存在的諧聲關係?心生書邪船禪聲類轄字,在文獻與 方言中存在擦音、塞擦音、塞音的異讀類型,與諧聲原則直接牴觸。本文 討論漢語塞音聲母的各種音變,及其在漢語語音史上的意義,認為塞音塞 擦化、擦化,與擦音字母的音變相伴相成,此中並且蘊涵音韻演變的普遍 規律與語言演變的連續性。時間、地域、類型三位一體是音韻層次的具體 內涵,而音讀類型的差異往往蘊涵語音演變的邏輯次序,此即漢語方言的 層次異讀可用以解釋歷史音韻演變的認知基礎。實驗語音學的經驗顯示, 凡是歷史上發生過的音變,可經由控制某些語言參數讓它在語音實驗室裡

2013/10/05 投稿,2013/12/17 審查通過,2013/12/30 修訂稿收件。 * 感謝匿名審查者提供寶貴意見,使拙文論述得以更完整。 ** 李存智現職為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2)

重現;社會語言學標舉「用現在解釋過去」也是相同道理,從而驗證語音 條件俱足,音變會超越時空,在不同的語言(方言)中出現,體現語言的 普遍性與一致性。

(3)

A Study on the Sound Changes of Stops

in Chinese Historical Phonology

Lee Chun-chih

Abstract

A language can be seen as a kind of ruin where linguists re-construct linguistic continuity through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ialects. By using the comparative method to pull together written records and modern Chinese dialects, this paper seeks to establish the step-by-step changes of Chinese over time. The changes of stops are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and noticeable phenomena both i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ical phonology. From the viewpoint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most of the sound changes are related to place of articulation, manner of articulation, changing of airstream mode. The major sound changes include lenition, displacement, airstream change. Lenition involves sound changes from stops to affricates, from affricates to fricatives, and from fricatives to complete disappearance of sounds. Many examples of lenition can be found both in modern Chinese dialects and the written documents of ancient Chinese. For example, the sound changes of Chinese from stops consonants (bang group,duan group,zhi group,

jien group) to affricates (zhang group, jing group, zhuang group), or to

fricatives (fei, fu, feng, xin, sheng, shu, xie, chuan, chan, xiao, xia) are mainly categorized as lenition. Displacement involves sound changes from velars to dentals or alveolars, from bilabials to dentals. Airstream change involves sound changes from nasals to orals, from lateral to fricatives or stops. In order to get the whole picture and grasp the generalities, I re-construct the rules of sound

(4)

change of stops group by using the techniques practiced both in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honolog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ialect materials contains credible evidence and clear explanation showing that ancient Chinese and modern dialects have many variations in common. In this way,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stops sound changes can be established.

Keywords: Chinese phonology,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tops, sound changes, linguistic continuity

(5)

一、前言

語言研究的基本工作是瞭解語言為什麼會變化、語言如何變化。橋本 萬太郎《語言地理類型學》漢文版序言開宗明義說道: 為了瞭解語言為什麼會變化,我們首先應當知道語言是怎樣變化 的。提出語言怎樣變化這個問題,我們所要闡明的是這些變化的 實際過程和機制,而不是語言結構系統變化結果的平面描寫。1 本文在語言演變的認知基礎上探討漢語語音史的塞音2音變,目的不在構擬 一個上古音系的聲母系統,而是探究音變的過程和引發音變的機制。歷史 語言學研究語言變化,若具體落實在語音層面就是探討音韻變化。發源於 歐洲的歷史語言學之所以成功,乃是建立在以語言分化為顯著特徵的印歐 語系基礎之上,它們具有豐富的文獻材料,以音節音素文字為載體,因此 研究者可透過豐富的形態變化建立音變的邏輯次序,藉由不同的音變定律 (語言創新),以比較法建立印歐語言之間的親疏遠近關係。反之,漢語缺 乏明顯的形態變化,很難直接援用相同的操作模式,反須注重比較法得出 的結果,並給予合理的解釋。3簡言之,漢語的發展與漢語方言的形成和政 治、經濟、文化、人口流動等因素息息相關,若忽略這些因素,便容易把 閩語「頭」、「投」二字(皆屬侯韻開口定母平聲一等字)的音讀差異視作

1 橋本萬太郎 Hashimoto Mantaro,余志鴻 Yu Zhihong 譯:《語言地理類型學》Yuyan dili

leixingxue(北京[Beijing]: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Shijie tushu chuban gongsi],2008

年),頁XIV。 2 與塞音相關的術語,學術界有 plosive,stop,obstruent 等說法。plosive,一般譯為爆發音, 發音時軟顎上升,阻止鼻腔通道,氣流的流動方向向外,主動、被動調音器官完全閉塞。 本文所指的塞音便是這類爆發音,即p, p, b; t, t, d及k, k, 。stop,一般譯為塞音。包括 國際音標表中的plosive、click(倒吸氣音)、implosive(內爆音)以及 ejective(擠氣音); 也包括東亞語言音系常見的 affricative(塞擦音)音類。obstruent,一般譯為阻音,包括 國際音標表中的plosive、fricative(擦音)、nasal(鼻音)、click、implosive 以及 ejective; 也包括東亞語言音系常見的affricative 音類。 3 學術界常提及羅杰瑞教授嚴格執行比較法,卻得出不為漢語學者所接受的原始閩語 (Proto-Min)塞音體系。所謂「原始閩語」,張光宇先生以為:「經過層次分析,已知閩 語的形成與發展有來自不同時代、源於不同地域或方言演變類型的音韻內容。」「古閩語 的錯誤觀念就在於承認現代閩方言是從單純且內部一致的原始閩語分化而來,也就是採 取『譜系樹』(Stammbaum)的觀念。然而音韻層次的存在卻表明閩方言的發展實際上只 能從『波浪擴散』(Wellentheorie)的角度去說明。」(張光宇Zhang Guangyu:〈閩方言音 韻層次的時代與地域〉“Min fangyan yinyun cengci de shidai yu diyu”,1990 年,頁 192。)

(6)

源頭不同,而不知它們實際表現的是音變類型差異的方言接觸競爭的結 果。雖然漢字為表意文字,研究者無法援引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文獻材 料直接獲知音變方向,但是若能利用傳世典籍、出土文獻與方言的層次異 讀三類材料相互參證,仍可確認音類與音類的關係,最後透過漢語方言的 比較研究理出音韻發展的邏輯次序。 陳忠敏(2008:21)4曾批評結構主義流派嚴格區分語音層面的音段變 化與音系層面的音位變化,可能導致片面音變認知的不良影響: 第一,如果不談具體的語音演變,割斷音質和音位的聯繫,音位 演變就會失去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第二,如果忽略具體語音演 變的研究,就不可能觀察到正在進行中的音變,最終導致布龍菲 爾德和霍凱特等人所持的音變不可觀察論的結局。 語音研究與音系研究不應個別自我設限,John Ohala 已有許多呼籲。 我們認為語音與音系研究兩者整合,歷時與共時整合,也是研究漢語音韻 發展史必須走的研究路徑。語音究竟如何變化?在音變的起始階段,我們 必須關注音變為何發生?在音變的擴散階段,則關注音變如何完成?包括 音變方向、音變範圍、音變條件。 詞彙擴散理論認為語音變化是突變的、離散的,但反映在詞彙的擴散 卻是逐漸的、連續的。在這些認識基礎上,應如何研究音變現象?從漢語 方言共時平面的層次異讀來看,我們認為語言的共時變異往往體現語言的 歷時變化。因此,透過研究語言變異可重新評估歷史上已經完成的音變事 實。也就是說歷史音變中起過作用的音變條件和共時音變中起作用的音變 條件是相同的,故可用現在已經得到證明的音變規則解釋已完成的歷史音 變。換言之,也就是「音變在昨天,答案在今天」,這是音變研究中的一致 性原則(uniformitarian principle)。5

4 陳忠敏 Chen Zhongmin:〈音變研究的回顧與前瞻〉“Yinbian yanjiu de huigu yu qianzhan”,

《民族語文》Minzu yuwen 2008 年第 1 期(2008 年 2 月),頁 19-32。

5 William Labov (1978), On the Use of the Present to Explain the Past,提出一致性原則

(7)

二、塞音性質與漢語聲母系統關係

比較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輔音音位系統,依調音的方式與部位來 看,6普遍可見的塞音為雙唇塞音(p, p, b)、齒齦塞音(t, t, d)及軟顎塞 音(k, k, )。類型學的研究發現,雙唇塞音、齒齦塞音及軟顎塞音相較, 濁塞音以軟顎塞音最為罕見,清塞音以雙唇塞音最為罕見。從標記理論來 看,罕見者成為有標記項。對此歸納結果,實驗語音學從空氣動力學提出 了具體的解釋。軟顎濁塞音之所以罕見,實受限於發濁音的條件在於:1. 聲門上下存在氣壓差 2.聲帶的緊張度須適中。聲門上下氣壓差越大,氣流 通過狹窄的聲帶通道就會產生白努力效應(bernoulli effect),使聲帶振動。 若欲使聲門上下的氣壓差達到最大,聲門空間則須越大越好。軟顎塞音的 成阻點靠後,聲門到軟顎之間的空間很小,對發濁音不利(燕海雄2011: 40-41)。故濁塞音以軟顎塞音最為罕見。此發音原理可解釋漢語字母系統 中「群(**>*)」與「匣(**>*)」相關的種種音變現象。 清塞音與濁塞音之不同在於清塞音除阻時聲帶不振動,語音特徵靠除 阻時的瞬間爆破顯現,爆破的音響效果取決於收緊點前的共鳴腔大小。雙 唇清塞音收緊點前沒有共鳴腔,所以爆破點的音響效果差,容易丟失。雙 唇濁塞音收緊點前雖然也沒有共鳴腔,但由於爆破前聲帶振動的特徵,可 以抵消爆破點音響效果差的缺陷,得以保留(燕海雄 2011:41)。從聽音 接收的角度而言,雙唇清塞音音響效果差,不利聽辨,故最容易丟失, 此聲學特徵亦可用以解釋漢越語重紐四等唇音字進一步變化為齒齦塞音的 現象。 塞音在人類語言中具有相對的原生性質。從世界語言來看,唯一出現 於所有語言中的輔音是塞音(R.Jakobson2001:70)。7此種語音聚合類型體 現了語言共性與語音區別度。以輔音和元音比較,塞音與元音構成最大限 度的區別。8從氣流強度來看,塞音的氣流強度也比擦音、鼻音大,其與元

6 實驗語音學者(如朱曉農)主張,從發聲原理來看,「發音部位(place of articulaton)」應 改為「調音部位」,「發音方法(manner of articulaton)」應改為「調音方法」。 7 R.Jakobson(1958;2001:70)〈類型學研究及其對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貢獻〉指出:「有的

語 言 沒 有 摩 擦 音 (fricative ), 但 是 沒 有 一 種 語 言 沒 有 閉 止 音 ( stops )」 Henton, Ladefoged&Maddieson(1992:65)指出:「爆發音是唯一出現於所有語言中的輔音音類。」 R.Jakobson 復指出:「恰恰是閉止音與元音構成最大限度的對照。」(2001:70)

8 我們也可以思考語言的元音系統,三元音(i, u, a)、五元音(i, u, e, o, a)系統相對穩定;

(8)

音之間的差別符合區別特徵理論。相較於上古漢語,中古漢語、現代漢語 方言輔音系統的形成尤其與塞音密切相關。如雙唇、唇齒、舌尖前、舌尖 中、舌尖後、舌葉、舌面前、舌面中、舌面後等部位的各聲類,多與雙唇 塞音(p, p, b)、齒齦塞音(t, t, d)及軟顎塞音(k, k, )的音變密切相 關。例如以下常見的音類關係: p, p, b與pf, pf, bv;f, f, v;t, t, d t, t, d與t, t, d;, , ;t, t, d;, , ;t, t, d;ts, ts, dz; t, t, d;s, , ,  k, k, 與k, k, ;c, c, ;, , ;t, t, d;ts, ts, dz;t, t, d; t, t, d;x(h), , , f, v 綜合而言,從發聲類型看塞音,有清塞音與濁塞音之別,漢語語音史 上與發聲類型相關的音變是全濁音清化,需另闢專文討論。從調音(發音) 方法來看,漢語史上的塞音音變有塞擦音化、擦音化、鼻音化、邊音化及 捲舌化等。從調音(發音)部位來看,塞音音變肇因於部位前移或後移, 也就是各部位的塞音因為發生位移而產生新的聲類,此以雙唇、齒齦、軟 顎塞音最常見,古代漢語文獻材料即普遍可見此音變現象。9其次,小舌(q, q, )、10硬顎塞音(c, c, )的位移音變亦可見,齦顎(, , )、捲舌塞 音(, , )則較罕見。 以現代漢語方言來看,軟顎塞音的顎化音變仍在進行,可以精、見兩 組字的細音關係為例加以說明。見組細音是否顎化?顎化後是否與精組細 音合流?分作數種類型:不顎化不合流類型,如閩、客語;11顎化不合流類 型,如晉語(侯精一1999;2008);或顎化合流類型,如北京。例字如下: 精(*ts)-經(*k) 趣(*ts)-去(*k) 高平(晉) tsi≠ci tsi≠ci 陽城(晉) tin≠cin ty≠cy

高元音i和u元音來看,它們卻容易發生高頂出位,而與j、w相近,此亦可證高元音與擦音 之區別度較低。 9 如照三章組來源自雙唇、齒齦、軟顎塞音,即是發生了顎化音變成為舌面音t, t, d, 。 10 如鄭張尚芳、潘悟云等學者主張中古的影、曉、匣、喻聲母來自上古的小舌塞音。 11 從音值上說,閩、客語見組細音字實際音讀接近舌面中音c,c,,從音位角度來看,仍記 作k, k, h。

(9)

廈門(閩) tsi, tsa≠ki, k tsu≠ki, ku 梅縣(客) tsin, tsia≠kin, ka tsi≠hi, ki 北京(官) ti=ti ty=ty 軟顎塞音的擦音化和弱化音變是現代漢語方言進行中的音變。前者如 客語、粵語把溪母字讀h-,兩方言相較,又以粵語溪母字讀喉擦音為多。 例如「考烤」二字,廣州讀hau、梅縣讀kau;「可」字,廣州讀h、梅 縣讀k;「口」字,梅縣白讀為hu、廣州讀作hu;「肯」字,梅縣白 讀為hn、廣州讀作h;「殼」字,梅縣、廣州讀為hk。軟顎塞音的 弱化音變則可以中古匣母字在漢語語音史上的變化為例加以說明,我們可 以把匣母字的演變寫成兩條規律: (1) **>*>x(h), >ø(u->v) (2) **>*>k, k>t, t 規律(1)是大家所熟悉的擦化音變,也是弱化音變,從濁塞音>濁擦音 >清擦音>歸零,為漢語方言「匣母歸零」整個弱化音變的過程。如閩方 言「鞋紅黃閒旱話畫學後」等字讀零聲母,為匣母歸零的層次,其文讀音 則讀喉擦音h-的層次,如「霞」讀ha、「候」讀hau。客語「環還」讀van、 「滑」讀vat,增生唇齒摩擦音,則是高元音u-高頂出位所致。而即使如 匣母字多讀軟顎擦音x-的國語音系,亦有「完丸紈汍芄」(胡官切);「皖浣」 (胡管切);「莞」(戶板切)等字讀為匣母歸零的音變類型,「莞」字國語 音系尚有kuan一讀,則為規律(2)音變。 規律(2)是漢語方言常見的存古現象,和通假、聲訓、又音中匣母與見、 溪、群母的頻繁接觸關係古今呼應。此規律說明到了《切韻》時代,匣母 字仍有**>*的方言音讀,現代漢語方言匣母字或讀軟顎塞音,或讀舌面 塞擦音,即源自此音變類型,是前《切韻》的存古層次。漢語方言中以閩 南話口語音把「鹹汗滑猴厚寒銜縣行糊含合」、「環虹」讀為舌根塞音k-或 k-最為凸出。客家方言「荷」讀kai,乃濁塞音-不經弱化、擦化,而直 接清化的音變類型,符合客語濁塞音清化送氣(**>*>k)的音變規律; 北京官話的「檻」字讀tian,則是**>*>k>t,是少數匣母字讀塞音 類型的存古殘留,只是因為遵守系統內見系二等字顎化的音變規律,又前 進了一步,成為塞擦音。漢語方言的實例啟示我們語音的音變類型差異無 所不在:閩南語「猴」、「滑」是*>k;閩南語「環」、客語「荷」是*>k;

(10)

閩、客語「霞」是**>*>x(h)的類型;閩南語「後」、客語「滑」是** >*>x(h)>ø(u->v)。若以直線式語言史觀視之,以中古字母系統為漢 語聲母的初始狀態,則完全無法解釋如此兼具時間、地域、類型變化差異 的音韻層次問題。

三、漢語語音史上的塞音音變

學術界一般把中古字母系統中的幫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 徹澄娘、精清從心邪、莊初崇生俟、章昌船書禪日、見溪群曉匣疑擬為如 下關係: 幫滂並明:p p b m 非敷奉微:f f v  或 pf pf bv  端透定泥來:t t d n l 知徹澄(娘):   ()或   () 精清從心邪:ts ts dz s z 莊初崇生俟:t t d   章昌船書禪日:t t d    見溪群曉匣疑:k k  x   影喻: j (ø) 這是一個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邊音、半元音俱足的聲母系統。其 中「船」母擬作塞擦音d,禪母擬作擦音,亦有學者主張船、禪母的構擬 應為、d(李新魁 1979、邵榮芬 1984;1997)。「船禪」的爭議可能導因於 各地發生塞音>塞擦音>擦音變化的過程快慢不一,以致「船禪」二母在 古文獻或方言中的表現皆難分難解;這樣的關係呼應前《切韻》12(或上古) 時期船、禪源自同一音位。審視上列擬音,並比較漢語方言的層次異讀, 極易判別這個系統實際上無法反映中古文獻的全貌,從《切韻‧序》、13《廣 韻》又音皆可獲得佐證;自「從分不從合」的角度而言,這個聲母系統可 視作一個最小公倍數的集合體。

12 張光宇先生主張在上古音系的時代性仍不明的情況下,不妨以「前《切韻》」指稱任何早 於《切韻》時代的音韻現象。 13 《切韻‧序》Qieyun: xu 透露重要的三件事:一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二為「剖析 毫釐,分別黍累」;三為「我輩數人,定則定矣」,讀者若能體會其中的深意,則當能體 悟漢語語音史的諸多課題皆有待深耕。

(11)

漢語語音史中的塞音與塞擦音、擦音、鼻音的關係,在李方桂(1971; 1980:10)的諧聲原則中有清楚的界線: (一) 上古發音部位相同的塞音可以互諧。 (a) 舌根塞音可以互諧,也有與喉音(影及曉)互諧的例 子,不常與鼻音(疑)互諧。 (b) 舌尖塞音互諧,不常跟鼻音(泥)諧。也不跟舌尖的 塞擦音或擦音相諧。 (c) 唇塞音互諧,不常跟鼻音(明)相諧。 (二) 上古的舌尖塞擦音或擦音互諧,不跟舌尖塞音相諧。 檢視傳世文獻與出土文字的通假、聲訓、又音及漢語方言的層次異讀,可 同時見到驚人的音韻類型關係:塞音不僅與擦音有密切的音韻演變關係, 也與塞擦音有頻繁的接觸(李存智2010、2011a、2011b)。人類語言的發展 有一個普遍現象,亦可視作語言通則,即「凡有理據,必屬能產」。例如: 顎化音變發生在聲母接高元音的語境,舉世所見皆如此,乃不同部位的輔 音在高元音環境下產生前移或後移,遂形成硬顎部位的輔音: p, k, t, ts>t / _high vowel 「高元音」即音變的條件,只要條件存在,p, k, t, ts>t的變化便可能啟動, 此即「凡有理據,必屬能產」。因此,當同類現象超越時空(timeless)不 斷在各類語言材料中出現(constant),研究者便該問:它們之間存在什麼 關係?音韻理據為何?透露怎樣的音韻史訊息?語言研究追求語言事實, 語言事實與科學事實(即物相事實)類似,在時間上與空間上具有齊一性 (uniformity),因此「音變在昨天,答案在今天。」的說法成為可能。14本 文以文獻與方言的例證為依據,重新思考諧聲原則的運用,討論塞音與 塞擦音、擦音、鼻音的關係,以符合音理的論證過程審視漢語音韻的發展 歷史。 J.J.Ohala(2007:5)曾提出音韻研究的科學方法,與我們主張材料、 方法、議題必須一體思考的研究理念不謀而合。15在「提出假說-具體論述

14 參見朱曉農 Zhu Xiaonong:《方法:語言學的靈魂》Fang faYuyanxue de linghun(北京

[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Beijingdaxue chubanshe],2008 年),頁 2。

15 原文是:「Three key elements of what has been called the“scientific method”are, first, to

(12)

-充分證據」的認知前提下,我們在論文中客觀呈現大量語料,提出有別 於諧聲原則的假設:漢語語音史上的塞音字母,若其有塞音、塞擦音、擦 音的異讀類型,則顯示它們經歷弱化、顎化等音變歷程,塞音、塞擦音為 早於擦音類型的音讀層次。這些語音現象涉及調音方法、調音部位等音變。 以大量的語料為基礎,重新探究漢語語音史上的聲母關係,便能清楚 看到漢語聲母系統的形成與塞音的各種音變息息相關,同時證成須具備立 體的語言發展觀,才能看到塞音、塞擦音、擦音的關係極為密切,絕非既 有的諧聲條例般壁壘分明。我們的學術界存在一種研究慣性,一旦某一種 假設變成多數人採用的方便說法,似乎不需要驗證,就可成為鐵一般的定 律。例如見到中古字母系統的「心生書邪禪曉匣」一般擬作擦音,就認為 它們是現代漢語方言擦音聲母字音變的起點,忽略它們其實只是漢語發展 長河中的中繼站,遑論有的方言音類甚至未曾在此駐留。總之,客觀地讓 材料說話是較持平、嚴謹的研究態度。 目前可見的上古音系多在高本漢的系統上改良建構起來,高氏屏棄歷 史比較法改採以韻圖為核心的文獻串聯法研究漢語音韻史,其直線式語言 史觀之局限也如影隨形,影響著跟隨者的思考。16以文獻記載的「舟,讀如 雕」為例,「雕」字从「周」得聲,「周」的諧聲字「綢」,其聲母閩方言一 般讀作塞音t,如廈門方言讀為tiu,其他方言聲母或讀為塞擦音d(溫州、 雙峰)、ts(長沙)、t(廣州、陽江)、t(北京、濟南、西安、合肥)、ts (太源、武漢、成都、南昌、梅縣),或讀為擦音z(蘇州)。「綢」字《廣 韻》作「直由切」與「土刀切」,分屬澄母、透母讀音。「舟」為中古章母 字,被擬為舌面塞擦音,「雕」為塞音端母字。從諧聲字來看,「周」同時 作為塞音端母字「雕凋鵰碉彫」、透母字「綢翢」、澄母字「綢稠」及塞擦 音章母「周週賙啁」的聲符。根據相關的語料來判斷,舌尖部位的塞音與 塞擦音、擦音的密切關係反映在文獻上的讀如、諧聲字關係、韻書的又音、 方音的異讀類型上,是跨越時空相互輝映的平行現象,它們個別所展現的

to present evidence that overcomes doubt as to its relevance to a particular hypothesis or theory.」(“Methods in Phonology”, In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to Phonology, P.3-6.)

16 參見李葆嘉 Li Baojia:〈高本漢直線型研究模式述論─漢語史研究理論模式論之一〉

“Gao Benhan zhixianxing yanjiu moshi shulun:hanyushi yanjiu lilun moshilun zhi yi”《江蘇 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Jiangsu jiaoyu xueyuan xuebaoShehui kexue ban),1995 年第2 期,頁 58-60。李葆嘉 Li Baojia:《漢語起源演化模式研究》Hanyu qiyuan yanhua moshi yanjiu(哈爾濱[Haerbin]:黑龍江教育出版社[Heilongjiang jiaoyu chubanshe],2002 年)。

(13)

語音類型關係及其所蘊涵的音韻史意義並無不同,深刻體現了語言發展的 連續性及漢語方言發展的不平衡性。這也是傳世與出土文獻中的通假字、 聲訓、又音、讀如,以及現代漢語方言異讀的塞音音變可以並觀的基礎 認知。 《切韻》音系之「幫滂並」、「端透定知徹澄」、「見溪群」與「精清從」、 「莊初崇」、「章昌船禪」、「非敷奉」、「心生書邪」、「曉匣」接觸的現象究 竟體現怎樣的語音史意義?本文以為韻書的又音與諧聲字所反映的聲母音 類關係若合符節,非但不是偶然,且多與塞音的塞擦化音變、擦化音變與 弱化發展規律、顎化規律有關。塞音字母「端透定知徹澄」、「見溪群」與 「精清從」、「莊初崇」、「章昌船禪」接觸時,發生了塞音塞擦化音變;其 與「心生書邪」、「曉匣」聲母接觸時,則是發生塞音擦化音變。我們已經 證明塞音>塞擦音>擦音的發展順序,是中古擦音字母在語音史上的一種 音變類型與方向,擦音字母的塞音讀法早於塞擦音類型,塞擦音類型異讀 又早於擦音讀法,此種語音邏輯順序具有文獻語料與方言發展事實支持。17 也就是說,某些「心生書邪」、「曉匣」與塞音、塞擦音接觸時,透露它們 在某些地區並非一般所擬測的擦音讀法。其語言意義一如漢語方言擦音字 母轄字的塞音或塞擦音存古層次,如書母字「舂」、「鼠」,心母字「星」; 或塞擦音字母轄字具有塞音層次,如初母「窗」字,廈門讀ta,崇母「事」 字,廈門讀tai、「鋤」字廈門讀ti。這些擦音、塞擦音字母轄字的塞擦音 或塞音層讀法應是前《切韻》的層次,最可能的語音起點便是塞音。反觀 北京音系,中古擦音聲母字「舂」、「鼠」、「星」,塞擦音聲母字「窗」、「事」、 「鋤」,未見塞音層次讀法。可證塞音>塞擦音>擦音的語音發展順序,是 漢語方言音變中的常態性弱化音變,也常是不平衡發展的音變現象。 本文名為「漢語語音史中的塞音聲母」,乃顧及學術界對字母系統之構 擬,「幫滂並端透定知徹澄見溪群」一般的共識是構擬為塞音,「精清從」、 「莊初崇」、「章昌船(禪)」為塞擦音,「非敷奉」、「心生書邪」、「曉匣」 為擦音。而既言「漢語語音史」,我們的討論便不止於《切韻》音系。正因 為學術界已有一般通行的字母系統的擬音,所以本文選擇字母系統作為觀 察古今音變的參照點,並非認為現代學者所擬構的中古音系就是音類的初

17 參見李存智 Li Cunzhi:〈漢語語音史中的擦音聲母〉“Hanyuyuyinshi zhong de cayin shengmu”,

(14)

始狀態。反之,為了證明中古字母系統往往不是漢語方言存古層次的起始 點,故須討論先秦兩漢文獻的音韻現象,也須不斷提及塞音的塞擦音化、 擦音化音變,並凸顯《廣韻》又音的字母關係。18 本節探討塞音所涉及的調音方法(manner of articulaton)及調音部位 (place of articulaton)的各種音變類型。因塞音擦音化在〈漢語語音史中 的擦音聲母〉已有全面的討論,故本節之重點在語音史上的齒齦塞音、軟 顎塞音及塞音塞擦化、鼻音化音變及調音部位(place of articulaton)音變。 (一)調音方法(manner of articulaton)音變 1. 端、知、章組由共同的齒齦(舌尖)塞音層次(t, t, d)演變為端(t, t, d)、 知(, , )、章(t, t, d)分立。 若出土簡牘所見通假字組例證相同者,表中僅舉其一,如「冬/終」 既出現於上博簡(一)孔子論詩p152,也出現於 衣 p192、性情論 p248, 上博簡(二)子羔p197,上博(二)容成氏 p254,上博簡(三)周易 P138、 p141、p143、p155、p160、p189、p193、p212,上博簡(三)彭祖 p305, 上博簡(五)弟子問p277,上博簡(六)用曰 p306,上博簡(七)凡物流 形(甲本)p228、p256、p265,上博簡(七)凡物流形(乙本)p274、p279、 p282,上博簡(八)李頌 p237……表中只列其一。 端、知、章組在簡牘通假與《釋名》聲訓的接觸現象反映三組聲類共 有齒齦(舌尖)塞音層次(t, t, d)。此即錢大昕所說的「古人多舌音」現 象。此現象與諧聲關係一致,如通假字組所見「冬/終」、「 (冬)/終」、 「至/致」、「者/賭」、「 (者)/堵」、「 (真)/顛」、「者/都」、「者 /著」、「周/雕」、「折/哲」、「述/怵」、「它/蛇」、「屯/純」、「尚/當」、 「尚/倘」;聲訓字組「啜/惙」、「旳/灼」、「喘/湍」、「諸/儲」、「膞/ 團」等,個別聲訓、通假字組的兩字之間同時存在諧聲關係。 不具諧聲關係的通假、聲訓字組,尤能客觀體現端、知、章組同在齒 齦塞音的音變階段。如通假字組「等/志」、「登/蒸」、「貞/正」、「 (專) /斷」、「 (主)/塚」、「 (主)/斸」、「唇/朕」、「述/墜」、「 (豆) /注」、「 (者)/圖」、「 (主)/重」、「正/定」、「 (弔)/淑」、「 (篤)/熟」、「弔/淑」、「蜀/篤」、「 (石)/坼」;聲訓字組「胗/展」、

18 《廣韻》又音體現中古漢語具有方言差異的事實,其中有區域的差異,也有音韻演變類 型的不同。具體而微說明所謂的層次差異是時間、地域、類型三位一體。

(15)

「徵/止」、「肘/注」、「冢/腫」、「出/推」、「吹/推」、「蚩/癡」、「汁 /涕」、「澤/掌」、「鐘/動」、「甸/乘」、「絰/實」、「痔/食」等,體現 「志蒸正 (專) (主)塚 (主)斸唇朕述墜注 (者) (主)重正 淑熟蜀 (石)坼胗展徵止肘注冢腫出吹蚩癡汁澤掌鐘乘絰實痔食」等字 的齒齦塞音層次。 表1 端知組與章組通假 資料 來源 出處 本字/ 通讀字 上古聲 上古韻 陰陽入 中古聲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聲調 上博 (一) 孔子 論詩 p152 冬/終 端/章 冬 陽 端/章 冬/東 通 合 一/三 平 上博 (四) 曹沫 之陳 p269 等/志 端/章 蒸/之 陽/陰 端/章 等/志 曾/止 開 一/三 上/去 上博 (三) 周易 P152 (冬) /終 端/章 冬 陽 端/章 冬/東 通 合 一/三 平 上博 (六) 競公瘧 p180 登/蒸 端/章 蒸 陽 端/章 登/蒸 曾 開 一/三 平 上博 (八) 子道餓 p124 (單之 異體) /戰 端/章 元 陽 端/章 寒/線 山 開 一/三 平/去 清華 (一) 程寤 p136 貞/正 端/章 耕 陽 知/章 清 梗 開 三 平 上博 (一) 衣 p181 至/致 章/端 質 入 章/知 至 止 開 三 去 上博 (四) 柬大王 泊旱 p209 者/賭 章/端 魚 陰 章/端 馬/姥 假/遇 開/合 三/一 上 上博 (五) 鮑叔牙 與隰朋 之諫 p187 (者) /堵 章/端 魚 陰 章/端 馬/姥 假/遇 開/合 三/一 上 上博 (五) 三德 p294 (專) /斷 章/端 元 陽 章/端 仙/換 山 合 三/一 平/去 上博 (三) 周易 p169 (真) /顛 章/端 真 陽 莊/端 真/先 臻/山 開 三/四 平 上博 (三) 中弓 p269 (主) /塚 章/端 侯/東 陰/陽 章/知 麌/腫 遇/通 合 三 上 上博 (二) 容成氏 p260 (主) /斸 章/端 侯/屋 陰/入 章/知 麌/燭 遇/通 合 三 上/入

(16)

上博 (二) 容成氏 p268 者/都 章/端 魚 陰 章/端 馬/模 假/遇 開/合 三/一 上/平 上博 (六) 競公瘧 p183 者/著 章/端 魚 陰 章/知 馬/御 假/遇 開 三 上/去 上博 (六) 用曰 p296 (專) /轉 章/端 元 陽 章/知 仙/獮 山 合 三 平/上 上博 (六) 天子建 州p335 直/德 章/端 職 入 章/端 職/德 曾 開 三/一 入 清華 (一) 尹誥 p133 至/致 章/端 質 入 章/知 至 止 開 三 去 清華 (一) 金縢 p158 周/雕 章/端 幽 陰 章/端 尤/蕭 流/效 開 三/四 平 清華 (一) 皇門 p164 折/哲 章/端 月 入 章/知 薛 山 開 三 入 清華 (二) 繫年 p155 (撻) /執 透/章 月/緝 入 透/章 曷/緝 山/深 開 一/三 入 上博 (三) 彭祖 p307 述/怵 船/透 物 入 船/徹 術 臻 合 三 入 上博 (二) 容成氏 p265 它/蛇 透/船 歌 陰 透/船 歌/麻 果/假 開 一/三 平 上博 (二) 容成氏 p291 唇/朕 船/定 文/侵 陽 船/澄 諄/寢 臻/深 合/開 三 平/上 清華 (一) 保訓 p143 述/墜 船/定 物 入 船/澄 術/至 臻/止 合 三 入/去 上博 (二) 容成氏 p271 (豆) /注 定/章 侯 陰 定/章 侯/遇 流/遇 開/合 一/三 去 上博 (二) 容成氏 p292 穜/種 定/章 東 陽 澄/章 鍾/腫 通 合 三 平/上 上博 (一) 孔子 論詩 p124 (者) /圖 章/定 魚 陰 章/定 馬/模 假/遇 開/合 三/一 上/平 上博 (四) 曹沫 之陳 p244 (者) /圖 章/定 魚 陰 章/定 馬/模 假/遇 開/合 三/一 上/平 上博 (四) 曹沫 之陳 p256 (止) /待 章/定 之 陰 章/定 止/海 止/蟹 開 三/一 上 上博 (四) 曹沫 之陳 p279 (主) /重 章/定 侯/東 陰/陽 章/澄 麌/腫 遇 合 三 上 上博 (五) 姑成 家父 p246 (者) /圖 章/定 魚 陰 章/定 馬/模 假/遇 開/合 三/一 上/平 上博 (三) 中弓 P291 (主) /濁 章/定 侯/屋 陰/入 章/澄 麌/覺 遇/江 合/開 三/二 上/入

(17)

上博 (二) 容成氏 p279 (止) /臺 章/定 之 陰 章/定 止/咍 止/蟹 開 三/一 上/平 清華 (二) 繫年 p138 正/定 章/定 耕 陽 章/定 清/徑 梗 開 三/四 平/去 上博 (八) 志書 乃言 p221 蟲/蠢 定/昌 冬/文 陽 澄/昌 東/準 通/臻 合 三 平/上 上博 (一) 衣 p177 (弔) /淑 端/禪 宵/覺 陰/入 端/禪 嘯/屋 效/通 開/合 四/三 去/入 上博 (二) 民之父 母p172 屯/純 端/禪 文 陽 知/禪 諄 臻 合 三 平 上博 (六) 競公瘧 p166 (讀 為誅) /殊 端/禪 侯 陰 知/禪 虞 遇 合 三 平 上博 (六) 用曰 p302 弔/淑 端/禪 宵/覺 陰/入 端/禪 嘯/屋 效/通 開/合 四/三 去/入 清華 (一) 金縢 p158 (篤) /熟 端/禪 覺 入 端/禪 沃/屋 通 合 一/三 入 清華 (一) 祭公 之顧命 p174 弔/淑 端/禪 宵/覺 陰/入 端/禪 嘯/屋 效/通 開/合 四/三 去/入 上博 (一) 孔子 論詩 p145 蜀/篤 禪/端 屋/覺 入 禪/端 燭/沃 通 合 三/一 入 上博 (四) 柬大王 泊旱 p197 尚/當 禪/端 陽 陽 禪/端 漾/唐 宕 開 三/一 去/平 上博 (四) 曹沫 之陳 p276 (尚) /當 禪/端 陽 陽 禪/端 漾/唐 宕 開 三/一 去/平 上博 簡 (五) 君子 為禮 p258 (氏) / 《廣 韻》同 (低) 禪/端 支/脂 陰 禪/端 紙/齊 止/蟹 開 三/四 上/平 清華 (一) 程寤 p136 (~ 土)/ 社 透/禪 魚 陰 透/禪 姥/馬 遇/假 合/開 一/三 上 上博 (五) 三德 p291 (石) /坼 禪/透 鐸 入 禪/徹 昔/陌 梗 開 三/二 入 上博 (六) 競公瘧 p166 尚/倘 禪/透 陽 陽 禪/透 漾/蕩 宕 開 三/一 去/上

(18)

表2 端知組與章組聲訓 篇名 被訓字 /訓字 上古聲 上古韻 中古聲 中古韻 開合 等第 聲調 釋言語 第十二 啜/惙 昌/端 月 昌/知 薛 合 三 入 釋疾病 第二十六 胗/展 章/端 文/元 章/知 軫/獮 開 三 上 續釋名• 釋五聲二 徵/止 端// 章 蒸/之 知// 章 蒸/止 開 三 平/上 釋形體 第八 肘/注 端/章 幽/侯 知/章 有/遇 開/合 三 上/去 釋山 第三 冢/腫 端/章 東 知/章 腫 合 三 上 釋喪制 第二十七 冢/腫 端/章 東 知/章 腫 合 三 上 釋天 第一 冬/終 端/章 冬 端/章 冬/東 合 一/三 平 釋首飾 第十五 旳/灼 端/章 藥 端/章 錫/藥 開 四/三 入 釋言語 第十二 出/推 昌/透 物/微 昌/透 術/灰 合 三/一 入/平 釋樂器 第二十二 吹/推 昌/透 歌/微 昌/透 支/灰 合 三/一 平 釋疾病 第二十六 喘/湍 昌/透 元 昌/透 獮/桓 合 三/一 上/平 釋姿容 第九 蚩/癡 昌/透 之 昌/徹 之 開 三 平 釋首飾 第十五 /赤 透/昌 耕/鐸 徹/昌 清/昔 開 三 平/入 釋形體 第八 汁/涕 章/透 緝/脂 章/透 緝/霽 開 三/四 入/去 釋水 第四 澤/掌 定/章 鐸/陽 澄/章 陌/養 開 二/三 入/上 釋形體 第八 膞/團 章/定 元 章/定 仙/桓 合 三/一 平

(19)

續釋名• 釋律呂一 鐘/動 章/定 東 章/定 鍾/董 合 三/一 平/上 釋飲食 第十三 諸/儲 章/定 魚 章/澄 魚 開 三 平 釋州國 第七 甸/乘 定/船 真/蒸 定/船 霰/蒸 開 四/三 去/平 釋喪制 第二十七 絰/實 定/船 質 定/船 屑/質 開 四/三 入 釋疾病 第二十六 痔/食 定/船 之/職 澄/船 止/職 開 三 上/入 至於為數不少的《廣韻》端、知組又音,端、章組又音,端、知、章 組又音關係,應視為知、章組已產生顎化音變,後二者於「塞音塞擦化音 變」討論。端、知組又音字如:「鶨梌矺摘沾 痑 綢譠朓硩揥 」等,其 又音體現分合兩股力量對語言產生的影響,韻書編者一方面分出字母系統 的舌頭音與舌上音,另方面卻又記錄了方音知組字的存古層次差異。 表3 端知組又音 字 切語 中古聲 上古韻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鶨 徒困/通貫丑 戀 定/透徹 元 慁/換線 臻/山 合/ 合撮 一/一三 梌 同都他胡/宅 加 定透/澄 魚 模/麻 遇/假 合/ 開 一/二 矺 陟駕/他各/ 陟革/都榼 知/透/ 知/端 鐸 禡/鐸/ 麥/盍 假/宕/ 梗/咸 開 二/一/ 二/一 摘 陟革他歷 知透 錫 麥錫 梗 開齊 二四 沾 張廉他兼都念 知透端 談 鹽添 咸 齊 三四四 涉葉丁兼他協 知端透 葉 葉添怗 咸 齊 三四四 痑 他干/託何/ 丁佐 透/知知 歌 寒/歌箇 山/果 開 一 他歷/丑鳩 透/徹 幽 錫/尤 梗/流 齊 四/三 綢 土刀/直由 透/澄 幽 豪/尤 效/流 開 一/三 譠 他干/陟山 透知 元 寒山 山 開 一二 朓 吐彫土了丑召 透透徹 宵 蕭篠笑 效 開 四四三 硩 丑列/他歷 徹/透 月 薛/錫 山/梗 齊 四/三

(20)

揥 都奚他計丑例 端透徹 錫 齊霽祭 蟹 齊 四四三 丈井他鼎 澄透 耕 靜迥 梗 齊 三四 2. 見、章組由共同的軟顎(舌面後)塞音層次(k, k, )演變為見(k, k, )、 章(t, t, d)組分立。 見、章組通假或聲訓反映兩組聲母共有軟顎(舌面後)塞音層次。閩 方言部分章組字仍殘存軟顎塞音的讀法,如「指」讀ki,與「旨/稽」、「旨 /皆」、「 (旨)/稽」、「旨/耆」通假和「屐/榰」、「耆/指」聲訓, 語音類型關係一致;「齒」讀ki;「痣」讀ki;「枝支」讀ki,與「騎/ 支」聲訓音韻關係一致,反映章組源自軟顎塞音,閩方言較為保守的音讀 層次。此類關係也與諧聲字一致,如「屐/榰」一組,「屐」為見組字,从 「支」得聲,「屐庋技妓伎芰岐歧跂蚑」北京音系皆見組字音讀,「支枝吱 肢汥衼秓馶忮」皆章組字音讀,閩語「支枝」仍讀ki;「耆」字从「旨」 聲,「旨耆嗜稽榰」為見、章組諧聲字關係。 不具諧聲關係的通假、聲訓字組,更能客觀體現章組字在語音史上曾 存在的軟顎(舌面後)塞音階段,通假字組如:「旨/皆」、「仉/處」、「凥 /處」、「 (川)/畎」、「 (串)/關」、「只/岐」、「枳/歧」等;聲訓 字組如:「拙/屈」、「鍾/空」、「卿/臣」、「屐/榰」、「騎/支」、「角/觸」、 「樞/機」、「康/昌」、「石/格」、「壽/久」、「仇/讐」、「時/期」等, 反映「旨處 (川) (串)只枳拙鍾臣榰支觸樞昌石壽讐時」諸字的軟顎 塞音音讀層次。 表4 見組與章組通假 資料 來源 出處 本字 /通 讀字 上古 聲 上古 韻 陰陽 入 中古 聲 中古 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聲調 上博 (一) 孔子 論詩 p139 (帚) /歸 章/見 幽/微 陰 章/見 有/微 流/止 開/合 三 上/平 上博 (一) 衣 p192 旨/稽 章/見 脂 陰 章/見 旨/齊 止/蟹 開 三/四 上/平 上博 (五) 季庚子 問於 孔子 p226 旨/皆 章/見 脂 陰 章/見 旨/皆 止/蟹 開 三/二 上/平

(21)

上博 (五) 三德 p299 (旨) /稽 章/見 脂 陰 章/見 旨/齊 止/蟹 開 三/四 上/平 清華 (一) 尹誥 p133 (帚) /歸 章/見 幽/微 陰 章/見 有/微 流/止 開/合 三 上/平 上博 (一) 性情論 p260 仉/處 見/昌 脂/魚 陰 見/昌 旨/語 止/遇 開 三 上 上博 (二) 容成氏 p254 凥// 處 見/昌 脂/魚 陰 見/昌 旨/御 止/遇 開 三 上/去 清華 (一) 楚居 p181 凥/處 見/昌 脂/魚 陰 見/昌 旨/御 止/遇 開 三 上/去 上博 (二) 子羔 p192 (川) /畎 昌/見 文/元 陽 昌/見 仙/銑 山 合 三/四 平/上 上博 (二) 容成氏 p278 (串) /關 昌/見 元 陽 昌/見 線/刪 山 合 三/二 去/平 上博 (五) 三德 p316 只/岐 章/群 支 陰 章/群 紙/支 止 開 三 上/平 上博 (五) 三德 p318 枳/歧 章/群 支 陰 章/群 紙/支 止 開 三 上/平 上博 (八) 李頌 p231 旨/耆 章/群 脂 陰 章/群 旨/脂 止 開 三 上/平 清華 (一) 皇門 p164 示/祇 船/群 脂/支 陰 船/群 至/支 止 開 三 去/平 上博 (五) 季庚子 問於 孔子 p230 (尚) /狂 禪/群 陽 陽 禪/群 漾/陽 宕 開/合 三 去/平 上博 (三) 周易 P170 見/視 見/禪 元/脂 陽/陰 見/禪 霰/至 山/止 開 四/三 去 上博 (五) 鮑叔牙 與隰朋 之諫 p185 (甚) /堪 禪/溪 侵 陽 禪/溪 寢/覃 深/咸 開 三/一 上/平 表5 見組與章組聲訓 篇名 被訓字 /訓字 上古聲 上古韻 中古聲 中古韻 開合 等第 聲調 釋言語 第十二 拙/屈 章/溪 物 章/溪 薛/物 合 三 入 釋樂器 第二十二 鍾/空 章/溪 東 章/溪 鍾/東 合 三/一 平

(22)

釋名 補遺‧ 釋姿容二 卿/臣 溪/章 陽 溪/章 庚/陽 開 三 平 釋衣服 第十六 屐/榰 群/章 錫/支 群/章 陌/支 開 三 入/平 釋長幼 第十 耆/指 群/章 脂 群/章 脂/旨 開 三 平/上 釋姿容 第九 騎/支 群/章 歌/支 群/章 支 開 三 平 續釋名‧ 釋五聲二 角/觸 見/昌 屋 見/昌 覺/燭 開/合 二/三 入 釋形體 第八 樞/機 昌/見 侯/微 昌/見 虞/微 合/開 三 平 釋道 第六 康/昌 溪/昌 陽 溪/昌 唐/陽 開 一/三 平 釋山 第三 石/格 禪/見 鐸 禪/見 昔/陌 開 三/二 入 釋喪制 第二十七 壽/久 禪/見 幽/之 禪/見 宥/有 開 三 去/上 釋用器 第二十一 仇/讐 群/禪 幽 群/禪 尤 開 三 平 釋天 第一 時/期 禪/群 之 禪/群 之 開 三 平 3. 塞音塞擦化音變 塞音塞擦化音變,是弱化音變的現象。從出土簡牘、聲訓可見到的類 型是端知組與精組,端知組與莊組,見組與精組,見組與莊組,章組與精 莊組,幫組與精章組的接觸關係。從《廣韻》又音可見到章組在某些地域 由齒齦塞音、軟顎塞音分化而出。 (1)端知組塞擦化與精莊組接觸(t→ts) 簡牘所見端知組與精莊組通假關係,反映齒齦塞音塞擦化,因此超出 舌尖塞音與舌尖塞擦音不接觸的諧聲原則所規範的領域。這種語音現象顯 示只有認知語言隨時處於變化狀態才能領會。《釋名》聲訓、《廣韻》又音

(23)

所見例證與簡牘通假關係一致,體現塞音>塞擦音的音變類型跨越時代存 在的事實。 表6 端知組與精莊組通假 資料 來源 出處 本字/ 通讀字 上古聲 上古韻 陰陽入 中古聲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聲調 上博 (三) 彭祖 p308 (蔡) /輟 清/端 月 入 清/知 泰/薛 蟹/山 開/合 一/三 去/入 上博 (六) 用曰 p298 字/置 從/端 之/職 陰/入 從/知 志 止 開 三 去 上博 (一) 性情論 p270 趠/躁 透/精 藥/宵 陰/入 徹/精 覺/号 江/效 開 二/一 入/去 上博 (六) 天子 建州 p337 廌/薦 定/精 支/文 陰/陽 澄/精 紙/霰 止/山 開 三/四 上/去 上博 (四) 曹沫 之陳 p269 廌/存 定/從 支/文 陰/陽 澄/從 紙/魂 止/臻 開/合 三/一 上/平 上博 (七) 吳命 p321 (童) /賨 (宗) 定/精 東/冬 陽 定/精 東/冬 通 合 一 平 上博 (五) 君子 為禮 p256 (差) /惰 初/定 歌 陰 初/定 麻/果 假/果 開/合 二/一 平/上 表7 端組與精莊組聲訓 篇名 被訓字 /訓字 上古聲 上古韻 中古聲 中古韻 開合 等第 聲調 釋天第一 丁/壯 端/莊 耕/陽 端/莊 青/漾 開 四/三 平/去 釋姿容第九 戴/載 端/精 之 端/精 代/海 開 一 去/上 釋疾病 第二十六 湍/疾 透/從 元/質 透/從 桓/質 合/開 一/三 平/入 釋姿容第九 聽/靜 透/從 耕 透/從 青/靜 開 四/三 平/上 表8 端知組與精莊組又音 字 切語 中古聲 上古韻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柮 當沒/藏活 端/從 物 沒/末 臻/山 合 一 都聊即消 端精 宵 蕭宵 效 開 四三 敠 丁括七絕 端清 月 末薛 山 合撮 一三

(24)

他歷前歷 透從 錫 錫 梗 齊 四 踧 子六/徒歷 精/定 覺 屋/錫 通/梗 齊 三/四 剶 子泉丑緣 精徹 元 仙 山 撮 三 仝 徒紅/疾緣 定/從 東 東/仙 通/山 開/撮 一/三 燂 徒含昨鹽 定從 侵 覃鹽 咸 開齊 一三 酨 徒耐昨代 定從 之 代 蟹 開 一 趍 直離/七逾 澄/清 歌 支/虞 止/遇 齊/撮 三 鈂 直深昨淫 澄從 侵 侵 深 齊 三 村 (邨) 徒渾此尊 定清 文 魂 臻 合 一 隋 旬為/徒果 他果 邪/定透 歌 支/果 止/果 撮/合 三/一 薙 徐姊直几/ 他計 邪澄/透 脂 旨/霽 止/蟹 齊 三/四 褶 似入是執徒 協 邪禪定 緝 緝緝怗 咸 齊 三三四 初委/昌兗 /丁果 初/昌/ 端 歌/元 紙/彌/ 果 止/山 /果 撮/撮 /合 三/三 /一 揣 初委/丁果 初/端 歌 紙/果 止/果 撮/合 三/一 鐺 都郎/楚庚 端/初 陽 唐/庚 宕/梗 開 一/二 磌 側鄰/徒年 他甸 莊/定透 真 真/先霰 臻/山 齊 三/四 端、知組與精、莊組字母的又音現象,反映齒齦塞音與塞擦音、擦音 的關係,與諧聲原則相牴觸。這幾組聲母的又音關係反映兩方面的訊息: 其一,端、知、(章)組讀為齒齦塞音,精、莊組讀為舌尖塞擦音與擦音, 韻書所記塞音讀法為存古的層次。例如「踧」字有子六、徒歷二切,「揣」 字有初委、丁果二切,「磌」字有側鄰、徒年、他甸三切;「薙」字有徐姊、 直几、他計三切,「褶」字有似入、是執、徒協三切,「薙」、「褶」二字又 音關係透露邪母字曾有讀為塞音的類型。其二,齒齦塞音發生除阻弱化或 顎化,讀為塞擦音,同一漢字的端知組與精莊組音讀因此得以被記錄下來。 (2)章組塞擦化與精莊組接觸(t→ts, t) 中古章組字一般擬為舌面音,其與精莊組的接觸關係,反映章組由塞 音發生塞擦化音變,可能的演變規律為t+j→j→t或t+j→tsj→t。出土簡

(25)

牘、《釋名》聲訓、《廣韻》又音所見的音變類型關係一致。此現象說明章 組顎化音變在先秦楚地已啟動,而即使到韻書時代,仍有三類聲母的又音 被記錄,進一步證成本文的認知:字母系統並未反映中古音的全貌。 表9 章組與精莊組通假 資料 來源 出處 本字/ 通讀字 上古聲 上古韻 陰陽入 中古聲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聲調 上博 (三) 彭祖 p306 只/躋 章/精 支/脂 陰 章/精 紙/齊 止/蟹 開 三/四 上/ 平 上博 (五) 季庚子 問於 孔子 p211 者/子 章/精 魚/之 陰 章/精 馬/止 假/止 開 三 上 上博 (五) 季庚子 問於 孔子 p228 (章) /戕 章/從 陽 陽 章/從 陽 宕 開 三 平 上博 (七) 鄭子家 喪甲本 p176 惻/折 初/章 職/月 入 初/章 職/薛 曾/山 開 三 入 表10 章組與精莊組聲訓 篇名 被訓字 /訓字 上古聲 上古韻 中古聲 中古韻 開合 等第 聲調 釋喪制 第二十七 卒/止 精/章 物/之 精/章 術/止 合/開 三 入/上 釋飲食 第十三 啜/絕 昌/從 月 昌/從 薛 合 三 入 釋言語 第十二 靜/整 從/章 耕 從/章 靜 開 三 上 釋宮室 第十七 牆/障 從/章 陽 從/章 陽/漾 開 三 平/去 釋水第四 洲/聚 章/從 幽/侯 章/從 尤/麌 開/合 三 平/上 釋喪制 第二十七 終/盡 章/從 冬/真 章/從 東/軫 合/開 三 平/上 釋道第六 崇/充 崇/昌 冬 崇/昌 東 合 三 平

(26)

表11 章組與精莊組又音 字 切語 中古聲 上古韻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氏 章移承紙/ 子盈 章禪/精 支 支紙/清 止/梗 齊 三 書沼子小 書精 宵 小 效 齊 三 潨 職戎徂紅藏 宗 章從精 冬 東東冬 通 齊開合 三一一 沝 之累即夷 章精 脂/微 紙脂 止 撮齊 三 職勇且勇 章精 東 腫 通 撮 三 觕 尺玉/倉胡 徂古 昌/清從 魚 燭/模姥 通/遇 撮/合 三/一 竁 此芮楚稅/ 尺絹 清初/昌 月 祭/線 蟹/山 撮 三 鯖 諸盈倉經 章清 耕 清青 梗 齊 三四 歜 尺玉/徂感 昌/從 屋 燭/感 通/咸 撮/開 三/一 觕 尺玉/倉胡 徂古 昌/清從 魚 燭/模姥 通/遇 撮/合 三/一 菬 昨焦之少 從章 宵 宵小 效 開 三 潨 職戎徂紅藏 宗 章從精 冬 東東冬 通 齊開合 三一一 撏 徐林/昨含 視占 邪/從禪 侵 侵/覃鹽 深/咸 齊/開齊 三/一三 吮 食尹/徂兗 徐兗 船/邪從 文 準/獮 臻/山 撮 三 從《廣韻》精清從的又音來看,大量的精、莊組又音(本文不列)顯 示二者同源異流的發展關係,故數量最多。精、莊組與齒齦塞音(端、知、 章組)的關係,反映端、知、章組發生塞擦化音變,故韻書分別記錄了它 們與精清從、莊初崇的又音。其中精清從與章組的又音也體現了音韻演變 過程中所產生的交錯關係,即章組由塞音顎化為塞擦音時,在某些地區有 部分轄字與精、莊組字合流讀為同音,而從分化的角度(從分不從合)視 之,韻書編者以精、章組又音表現方音的差異。

(27)

(3)端、知、章組又音反映齒齦塞音顎化、塞擦化(t→, t) 從端透定與知徹澄之又音關係可看到齒齦塞音顎化為齦顎塞音,韻書 記錄了一字的兩個不同部位塞音音讀。端、知與章組又音則體現塞音塞擦 化,韻書記錄了章組的塞擦音層次。下表所見端、章組又音,端、知、章 組又音,應認識為:知組發生顎化音變,由齒齦(舌尖)塞音變化為齦顎 (舌面前)塞音,源自齒齦塞音的章組發生塞擦化音變,成為舌面前音, 這些音變現象幸運地被韻書編者記錄下來,有別於通假、聲訓關係階段, 知組、章組仍應讀為塞音。 端、章組又音如:「枓蛭 惇堵蝃靼剬竱槙 ( ) 適推蓷 潼 梲 拓嘽裧緂湍罜折篿鷒譫 剸鄟韣慴 ( )樴遰禔嗔繟罿潼盾錞儃 撣襡 提媞鯷僤忕瞫」等字的異讀關係,反映章組有一舌尖來源的音韻歷史。 韻書的反切上字系聯已可分出端、知組,莊、章組,其又音卻又體現知組、 章組字在某些地區仍有讀為齒齦塞音者。從這些又音字來看,又音字的語 音關係與部分諧聲字的語音關係相合。以「適」字為例,又音分別為書母 施隻切,章母之石切,端母都歷切;就字母系統的擬音而言,就是擦音、 塞擦音、塞音之別,其諧聲字系列「滴墑敵嫡嘀鏑蹢藡」皆讀齒齦塞音,「摘」 讀塞擦音,舒適的「適」字,「施隻切」讀擦音、「之石切」為塞擦音、「都 歷切」為塞音,「適」字的又音正好體現塞音>塞擦音>擦音的變化,經歷 了顎化、弱化的音變歷程,韻書的反切記錄了「適」字殘存的較古老層次。 「瞫」字有式任、徒含、徒紺三切,韻書記錄了塞音、擦音字母的層次。 表12 端章組又音 字 切語 中古聲 上古韻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枓 之庾/當 口 章/端 侯 麌/厚 遇/流 撮/開 三/一 蛭 之日丁悉 /丁結 章/端 質 質/屑 臻/山 齊 三/四 章荏/都 感 章端 侵 寢/感 深/咸 齊/開 三/一 惇 章倫督昆 章端 文 真魂 臻 撮合 三一 堵 當古/章 也 端/章 魚 姥/馬 遇/假 合/齊 一/三

(28)

蝃 都計/職 悅 端/章 月 霽/薛 蟹/山 齊/撮 四/三 靼 當割旨熱 端章 月 曷薛 山 開齊 一三 剬 多官旨兗 端章 元 桓獮 山 合撮 一三 竱 多官旨兗 端章 元 桓獮 山 合撮 一三 槙 都年/章 忍 端章 真 先/軫 山/臻 齊 四/三 ( ) 都計征例 端章 月 霽祭 蟹 齊 四三 都了/之 若/都歷 端/章 /端 藥 篠/藥 /錫 效/宕 /梗 齊 四/三 /四 適 施隻之石 都歷 書章端 錫 昔昔錫 梗 齊 三三四 推 尺隹/他 回 昌/透 微 脂/灰 止/蟹 撮/合 三/一 蓷 尺隹/他 回 昌/透 微 脂/灰 止/蟹 撮/合 三/一 昌來/土 刀 昌/透 幽 咍/豪 蟹/效 開 一 潼 徒紅他紅 尺容 定透昌 東 東東鍾 通 開開撮 一一三 昌終他綜 昌透 冬 東宋 通 齊合 三一 梲 他骨/他 栝職悅 透/透 章 月 沒/末 薛 臻/山 合/合 撮 一/一 三 拓 他各/之 石 透/章 鐸 鐸/昔 宕/梗 齊 一/三 嘽 他干昌善 透昌 元 寒獮 山 開齊 一三 裧 吐敢處占 昌豔 透昌昌 談 敢鹽豔 咸 齊 三 緂 他酣吐敢 處占 透透昌 談 談敢鹽 咸 開開齊 一一三 湍 他端職緣 透章 元 桓仙 山 合撮 一三 罜 徒谷/之 戍 定/章 侯 屋/遇 通/遇 開/撮 一/三 折 杜奚/旨 熱常列 定/章 禪 月 齊/薛 蟹/山 齊 四/三

(29)

篿 度官職緣 定章 元 桓仙 山 合撮 一三 鷒 度官職緣 定章 元 桓仙 山 合撮 一三 譫 徒盍章盍 定章 談 盍 咸 開 一 徒紅之用 定章 東 東用 通 開撮 一三 剸 度官旨兗 之囀 定章章 元 桓獮線 山 合撮撮 一三三 鄟 度官職緣 市兗 定章禪 元 桓仙獮 山 合撮撮 一三三 韣 徒谷之欲 市玉 定章禪 屋 屋燭燭 通 開撮撮 一三三 慴 之涉徒協 章定 緝 葉怗 咸 齊 三四 職戎徒冬 章定 冬 東冬 通 齊合 三一 ( ) 職戎都宗 章定 冬 東冬 通 齊合 三一 樴 之翼徒得 章定 職 職德 曾 齊 三一 遰 征例特計 章定 月 霽 蟹 齊 四 禔 章移是支 /杜奚 章禪/ 定 支 支/齊 止/蟹 齊 三/四 嗔 昌真/徒 年 昌/定 真 真/先 臻/山 齊 三/四 繟 徒干昌善 定昌 元 寒獮 山 開齊 一三 罿 徒紅尺容 定昌 東 東鍾 通 開撮 一三 潼 徒紅他紅 尺容 定透昌 東 東東鍾 通 開開撮 一一三 盾 食尹圖損 船定 文 準混 臻 撮合 三一 錞 徒猥徒對 /常倫 定/禪 文 賄隊/ 諄 蟹/臻 合/撮 一/三 儃 徒干市連 定禪 元 寒仙 山 開齊 一三 徒谷市玉 定禪 屋 屋燭 通 開撮 一三 撣 徒干市連 徒案 定禪定 元 寒仙翰 山 開齊開 一三一 襡 當口徒口 都豆/徒 谷市玉 端定端 /定禪 屋 厚候候 /屋燭 流/通 開/開 撮 一/一 三 是偽/徒 果 禪/定 歌 寘/果 止/果 撮/合 三/一

(30)

提 是支/杜 奚 禪/定 支 支/齊 止/蟹 齊 三/四 媞 承紙/杜 奚徒禮 禪/定 支 紙/齊 薺 止/蟹 齊 三/四 鯷 承紙是義 /杜奚特 計 禪/定 支 紙寘/ 齊霽 止/蟹 齊 三/四 僤 市連徒旱 徒案 禪定定 元 仙旱翰 山 齊齊開 三三一 忕 時制他蓋 徒蓋 禪透定 月 祭泰泰 蟹 齊開開 三一一 端、知、章組各字母之間的又音,一方面反映知、章組皆有舌尖塞音 來源的音韻史事實,另方面也體現一個漢字的端、知、章組又音具體而微 地在t→→t的語音發展次序中一一被文獻記錄下來。在字母系統中,章組 字已讀為舌面音t-組,然韻書的反切除了記載章組讀塞擦音層次之外,也 分別記錄了齒齦、齦顎、軟顎部位的塞音又音。 表13 端知章組又音 字 切語 中古聲 上古韻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咮 章俱中句 /張流陟 救都豆 章知/知 知端 侯 虞遇/尤 宥候 遇/流 撮/齊齊 開 三/三三 一 坻 諸氏直尼 /部禮 章澄/端 脂 紙脂/薺 止/蟹 齊 三/四 都聊徒聊 /直由職 救 端定/澄 章 幽 蕭/尤宥 效/流 開 四/三 詀 叱涉丁兼 竹咸佇陷 昌端知澄 談 葉添咸陷 咸 齊齊開開 三四二二 噣 之欲/竹 角/陟救 都豆 章/知/ 知端 屋 燭/覺/ 宥候 通/江/ 流 撮/開/ 齊開 三/二/ 三一 橦 徒紅職容 /宅江 定章/澄 東 東鍾/江 通/江 開撮/開 一三/二

(31)

荼 同都食遮 宅加 定/船澄 魚 模/麻 遇/假 合/齊開 一/三二 禔 池爾承紙 /杜奚 澄禪/定 支 紙/齊 止/蟹 齊 三/四 (4)軟顎(舌面後)塞音塞擦化(k→ts) 軟顎(舌面後)塞音見組塞擦化,而與塞擦音精、莊組發生語音接觸。 這類語音接觸關係向來較少被關注。然而從「僉」字的諧聲字「僉簽譣」、 「檢撿瞼儉劍顩險驗」分屬精組與見組聲類,「鹼」字有七廉切、古斬切二 讀;或「造」字从「告」得聲,「 (告)/遭」通假來看,可推知這種語 音關係有其內在的機制,不是偶發的誤讀,而即使是諧聲現象,漢語史上 也出現過「自*dz-:洎*-,郋*-」的關係。我們認為應是軟顎(舌面後) 塞音發生了塞擦化音變,而與精、莊組字有部分匯流,簡牘通假字、《釋名》 聲訓都可見到同類型的音變現象。《廣韻》又音記錄了同一漢字的見組與精 莊組又音,正是此音變現象在中古時期各區域不平衡發展的具體證據。 表14 見組與精組通假 資料 來源 出處 本字/ 通讀字 上古聲 上古韻 陰陽入 中古聲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聲調 上博 (三) 周易 p203 (堇) /漸 見/精 文/談 陽 見/精 隱/鹽 臻/咸 開 三 上/平 上博 (三) 彭祖 p307 (告) /遭 見/精 覺/幽 入/陰 見/精 沃/豪 通/效 合/開 一 入/平 清華 (二) 繫年 p.141 即/既 精/見 質/物 入 精/見 職/未 曾/止 開 三 入/去 上博 (二) 容成氏 p259 靜/耕 從/見 耕 陽 從/見 靜/耕 梗 開 三/二 上/平 上博 (八) 顏淵問 於孔子 p146 前/謙 從/溪 元/談 陽 從/溪 先/添 山/咸 開 四 平 上博 (二) 子羔 p184 竁(毳) /磽 清/溪 月/宵 入/陰 清/溪 祭/肴 蟹/效 合/開 三/二 去/平 上博 (八) 蘭賦 p263 寈(青) /輕 清/溪 耕 陽 清/溪 青/清 梗 開 四/三 平 上博 (八) 顏淵問 於孔子 p148 僉/儉 清/群 談 陽 清/群 鹽/琰 咸 開 三 平/上

(32)

上博 (八) 蘭賦 p261 (同 僉)/ 儉 清/群 談 陽 清/群 鹽/琰 咸 開 三 平/上 清華 (一) 楚居 p181 秦/乾 從/群 真/元 陽 從/群 真/仙 臻/山 開 三 平 上博 (三) 周易 P164 (爭) /耕 莊/見 耕 陽 莊/見 耕 梗 開 二 平 清華 (一) 皇門 p164 訡(今) /讒 見/崇 侵/談 陽 見/崇 侵/咸 深/咸 開 三/二 平 上博 (七) 武王 踐阼 p162 祈/齋 群/莊 文/脂 陽/陰 群/莊 微/皆 止/蟹 開 三/二 平 表15 見組與精組聲訓 篇名 被訓字 /訓字 上古聲 上古韻 中古聲 中古韻 開合 等第 聲調 釋兵 第二十三 激/截 見/從 藥/月 見/從 錫/屑 開 四 入 附錄‧ 辯釋名二 曹/群 從/群 幽/文 從/群 豪/文 開/合 一/三 平 釋州國 第七 丘/聚 溪/從 之/侯 溪/從 尤/麌 開/合 三 平/上 表16 見組與精組又音 字 切語 中古聲 上古韻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戕 古俄/在良 則郎 見/從精 陽 歌/陽唐 果/宕 開 一/三一 作孔作弄/ 古拜 精/見 東 董送/怪 通/蟹 開/合 一/二 艐 子紅/古拜 /口箇 精/見/ 溪 東 東/怪/ 箇 通/蟹/ 果 開/合/ 開 一/二/ 一 嵌 才敢口銜 從溪 談 敢銜 咸 開 一二 嫢 姊宜聚惟求 癸/胡典 精從群/ 匣 支 支脂旨/ 銑 止/山 齊撮撮/ 齊 三/四 鹼 七廉古斬 清見 談 鹽豏 咸 齊開 三二

(33)

(5)源自軟顎(舌面後)塞音的章組塞擦化(k→t) 韻書所見見組與章組各聲母又音,應理解為軟顎塞音k, k, 已經發生 塞擦化音變,讀為t, t, d,韻書又音同時記錄了源自軟顎塞音的章組字 的兩個音讀層次。一方面韻書編者已注意到章組字的舌面音層次有別於軟 顎塞音讀法,故記錄了章組與見組各聲母的又音,另方面也顯示韻書編者 認知到章組字舌面音雖已產生,然而在某些地區仍有讀為軟顎塞音的層 次,故以又音呈現語言狀況,一如我們熟悉的現代閩方言,仍把「枝齒指 痣」等字讀為存古的k、k聲母。此現象在早期聲訓、楚簡通假中常見(見 前文),如「耆/指」聲訓,从「旨」聲符的通假字例在此均應讀為軟顎塞 音,與閩方言章組字的存古現象一致。 表17 見組與章組又音 字 切語 中古聲 上古韻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古沃/之若 見/章 宵 沃/藥 通/宕 合/齊 一/三 繳 古了/之若 /下革 見/章 /匣 宵 篠/藥 /麥 效/宕 /梗 齊/齊 /開 四/三/二 蚣 古紅職容 見章 東 東鍾 通 開撮 一三 釗 古堯止遙 見章 宵 蕭宵 效 開 四三 職容/古雙 章/見 東 鍾/江 通/江 撮/開 三/二 瑊 職深/古咸 章/見 侵 侵/咸 深/咸 齊/開 三/二 埻 之尹/古博 /古獲 章/見 /見 文 準/鐸 /麥 臻/宕 /梗 撮/合 /合 三/一/二 鍼 職深/巨淹 巨鹽 章/群 侵 侵/鹽 深/咸 齊 三 枳 諸氏居帋 章見 支 紙 止 齊 三 胗 章忍居忍 章見 文 軫 臻 齊 三 汥 章移巨支奇 寄 章群群 支 支支寘 止 齊 三 祇 章移巨支 章群 支 支 止 齊 三 章移巨支施 智居企 章群書 見 支 支支寘 寘 止 齊 三 祁 渠脂職雉 群章 脂 脂旨 止 齊 三 伎 巨支渠綺支 義 群群章 支 支紙寘 止 齊 三

(34)

(6)雙唇塞音塞擦化 由語料可見,傳世或出土文獻中的雙唇塞音與齒齦塞擦音精組的關係 都比較遠,說明雙唇塞音塞擦化比較罕見,應與雙唇塞音不利聽覺接收有 關。唯韻書所錄从鼠勺聲一字,其又音「之若切」為章母音讀,「即略切」 為精母音讀,「北教切」為幫母音讀,「都歷切」為端母音讀,整體反映雙 唇塞音齒齦化、再塞擦化的連續音變歷程,「 」字又音與从勺聲的諧聲字 「杓豹趵」、「的釣菂玓虳旳馰肑」、「勺杓芍圴酌灼妁」分屬幫組、端組、 章組相當一致,「紕」字情形也類似。常見的諧聲字「勹p-:匋d-」、「釣t-: 豹p-」、「騁-(←*t-):聘p-」的關係,與「 」字北教、都歷二反切互為 又音,為同類型的塞音聲母關係。此類音變現象文獻可見的例證雖少,仍 具體而微體現了語言發展有其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一致性(uniformitarian principle)與連續性(linguistic continuity)。 表18 幫組與精組聲訓 篇名 被訓字 /訓字 上古聲 上古韻 中古聲 中古韻 開合 等第 聲調 釋姿容 第九 趨/赴 清/滂 侯/屋 清/敷 虞/遇 合 三 平/去 表19 幫組與精組又音 字 切語 中古聲 上古韻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北教/之若即 略/都歷 幫/章 精/端 藥 效/藥 /錫 效/宕 /梗 開/齊 /齊 二/三 /四 表20 幫組與章組又音 字 切語 中古聲 上古韻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紕 符支匹夷昌里 奉滂穿 脂 支脂止 止 齊 三 4. 塞音擦化音變 塞音擦音化涉及雙唇塞音、齒齦(舌尖)塞音、軟顎(舌面後)塞音 的擦音化音變。以中古字母系統來說明,為幫滂並與非敷奉的關係;端透 定、知徹澄、章昌船禪與心生書邪的關係;見溪群與曉匣心書邪的關係。

(35)

漢語塞音擦化通常經過塞擦化階段;從氣流強弱來看,屬於一種弱化音變, 弱化到極點便讀為零聲母,「匣母歸零」即是此類型。又如都從「叔」得聲 的諧聲字,「督錖裻」今讀塞音、「踧俶」讀塞擦音、「叔淑」讀擦音,其所 屬聲類調音方式的差異,以及《釋名》所見「尗(菽),豆也」的聲訓關係, 可證齒齦塞音經歷弱化音變而為塞擦音、擦音。從語音史的角度審視這些 音變,必然能發現塞音擦化是古今均常見的漢語聲母音變類型。相關例證 與討論請參見〈漢語語音史中的擦音聲母〉。此處以演變規律說明三個部位 的塞音與擦音的關係: *p, *p, *b →(pf, pf, bv)→ f, f, v *t, *t, *d →(ts, ts, dz;t, t, )→ s, , , z,  *k, *k, * → x(h), (> ø), , s, z 5. 鼻音塞音化 塞音與鼻音之間的音變關係,或被稱為鼻音塞化,或稱鼻冠塞(爆) 音,通常指b, d, 與m, n, 的關係,最常見的鼻冠塞(爆)音是mb, nd, , 從語音性質來看,這類音應歸入塞(爆發)音,而不是鼻音。漢語方言常 見b, d~l, 與m, n, 互為語境分音,如閩南話「名」字,在「姓名」義讀為 mia,「功名」義讀為bi;「林」字,「姓氏」義讀為lim(dim),「樹 林」義讀為na;「我」字,口語音讀ua,文言音讀o。朱曉農從實驗 語音學證明廈門話的鼻冠爆音是從鼻音演變為爆發音的中途表現,亦即 m>mb>b(2007:8)。常見的諧聲字關係,如「岡 k-:网m-」、「百p-:陌 m-」、「丑-(←*t-):紐n-」的聲類關係也屬於這種音變類型。 從簡牘語料所見者,亦分雙唇、齒齦、軟顎三個部位的塞音與鼻音通 假,藉由實驗語音學的實證經驗,它們的語音關係所經歷的音變過程可寫 成如下演變式: m > mb >b(p, p) n > nd > d(t, t)  >  > (k, k)

(36)

表21 雙唇塞音與鼻音通假 資料 來源 出處 本字/ 通讀字 上古聲 上古韻 陰陽入 中古聲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聲調 上博 (三) 周易 P205 (芾) /瞞 幫/明 月/元 入/陽 幫/明 物/桓 臻/山 合 三/一 入/平 上博 (二) 子羔 p184 弗/歿 幫/明 物 入 幫/明 物/沒 臻 合 三/一 入 上博 (七) 凡物流 形甲本 p255 豸(豹 字減 省)/ 貌 幫/明 藥 入 幫/明 效 效 開 二 去 上博 (四) 曹沫 之陳 p245 (亡) /撫 明/滂 陽/侯 陽/陰 明/滂 陽/麌 宕/遇 合 三 平/上 上博 (二) 容成氏 p264 緐(每) /繁 明/並 之/元 陰/陽 明/並 賄/元 蟹/山 合 一/三 上/平 表22 齒齦塞音與鼻音通假 資料 來源 出處 本字/ 通讀字 上古聲 上古韻 陰陽入 中古聲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聲調 上博 (五) 弟子問 p269 戁(難) /嘆 泥/透 元 陽 泥/透 潸/翰 山 開 二/一 上/去 上博 (二) 容成氏 p273 能/態 泥/透 之 陰 泥/透 登/代 曾/蟹 開 一 平/去 上博 (二) 容成氏 p276 匿/慝 泥/透 職 入 泥/透 職/德 曾 開 三/一 入 表23 軟顎塞音與鼻音通假 資料 來源 出處 本字/ 通讀字 上古聲 上古韻 陰陽入 中古聲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聲調 清華 (一) 保訓 p143 詣/稽 見/疑 脂 陰 見/疑 齊/霽 蟹 開/合 四 平/去 上博 (四) 內豊 p226 (元) /冠 疑/見 元 陽 疑/見 元/桓 山 合 三/一 平 上博 (二) 容成氏 p291 (元) /冠 疑/見 元 陽 疑/見 元/桓 山 合 三/一 平

數據

表 2  端知組與章組聲訓  篇名  被訓字 /訓字 上古聲 上古韻 中古聲 中古韻 開合 等第 聲調  釋言語  第十二  啜/惙 昌/端 月  昌/知 薛  合  三  入  釋疾病  第二十六  胗/展 章/端 文/元 章/知 軫/獮 開  三  上  續釋名• 釋五聲二  徵/止 端//章  蒸/之 知//章  蒸/止 開  三  平/上  釋形體  第八  肘/注 端/章 幽/侯 知/章 有/遇 開/合 三  上/去  釋山  第三  冢/腫 端/章 東  知/章 腫  合  三  上  釋喪制
表 11  章組與精莊組又音  字  切語  中古聲 上古韻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氏  章移承紙/ 子盈  章禪/精 支  支紙/清 止/梗 齊  三  書沼子小 書精  宵  小  效  齊  三  潨  職戎徂紅藏 宗  章從精 冬  東東冬 通  齊開合 三一一  沝  之累即夷 章精  脂/微 紙脂  止  撮齊  三  職勇且勇 章精  東  腫  通  撮  三  觕  尺玉/倉胡 徂古  昌/清從 魚  燭/模姥 通/遇 撮/合 三/一  竁  此芮楚稅/ 尺絹  清初/昌 月
表 21  雙唇塞音與鼻音通假  資料 來源  出處  本字/ 通讀字 上古聲 上古韻 陰陽入 中古聲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等第  聲調  上博 (三)  周易 P205  (芾)/瞞 幫/明 月/元 入/陽 幫/明 物/桓 臻/山 合  三/一  入/平  上博 (二)  子羔 p184  弗/歿 幫/明 物  入  幫/明 物/沒 臻  合  三/一  入  上博 (七)  凡物流形甲本 p255  豸(豹字減省)/ 貌  幫/明 藥  入  幫/明 效  效  開  二  去  上博 (四)  曹沫
表 26  齒齦與軟顎塞音聲訓  篇名  被訓字 /訓字 上古聲 上古韻 中古聲 中古韻 開合 等第  聲調  續釋名‧ 釋五聲二  宮/中 見/端 冬  見/知 東  合  三  平  釋車  第二十四  輈/句 端/見 幽/侯 知/見 尤/侯 開  三/一  平  釋宮室  第十七  階/梯 見/透 脂  見/透 皆/齊 開  二/四  平  釋言語  第十二  苦/吐 溪/透 魚  溪/透 姥  合  一  上  表 27  齒齦與軟顎塞音又音  字  切語  中古聲 上古韻 中古韻 韻攝  開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畫分語言範疇(language categories),分析學者由於對語言的研究,發現

請聽到鈴(鐘)聲響後再翻頁作答.. Chomsky)將人類語言分成兩種層次,一是人類普遍存在的潛 力,一是在環境中學習的語言能力。他認為幼兒有語言獲得機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簡稱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ing material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music,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sacred

 (1828) An 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加強「漢語拼音」教學,使學生掌握

•三個月大的嬰兒在聆聽母語時,大腦激發 的區域和成人聆聽語言時被激發的區域一

多跟孩子說故事及看圖書,既可 訓練孩子專注力,又可鼓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