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Copied!
9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台灣教育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周祝瑛

(2)

 E-mail ︰ iaezcpc@nccu.edu.tw  主要著作:  台灣教育怎麼辦 ? 臺北 : 心理  愛在紐西蘭:優質創新中小學。臺北:書泉。  誰捉弄了臺灣教改?。臺北:心理。  臺灣教育面面觀。台南:世一。  留學大陸 must know :臺灣學生赴大陸求學之研究。臺北 :正中。  猪肉攤上的教育家。臺北:南宏。  他山之石—比較教育專題研究。臺北:文景。  大陸高等教育問題研究──兼論臺灣相關課題。臺北 : 師大 書苑。

(3)
(4)

一九八○年代初,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 M argaret Thatcher, 1925- )及美國總統雷根 ( Ronald Reagan, 1911- )不約而同地提出 新自由主義( Neo-liberalism )的施政理念 ,新自由主義( Neo-liberalism )遂成為英 、美兩國政府施政、經濟發展的主流概念。

一、從國際上的教改趨勢談起

-- 為什麼大家都在做同

一件事?

(5)

 其中,以美國為首的新自由主義大本營,透過其中,以美國為首的新自由主義大本營,透過 經濟援助與貸款的方式向開發中國家推銷「華

經濟援助與貸款的方式向開發中國家推銷「華

盛頓共識」(

盛頓共識」( Washington ConsensusWashington Consensus ),使),使 得新自由主義向全球蔓延,美國、英國、紐西 得新自由主義向全球蔓延,美國、英國、紐西 蘭、澳洲、加拿大、阿根廷等國家均受到重大 蘭、澳洲、加拿大、阿根廷等國家均受到重大 的影響,其中波及最深的就是拉丁美洲國家。 的影響,其中波及最深的就是拉丁美洲國家。

(6)

與此同時,雖然我國政府很少涉及上述理念,但自一 與此同時,雖然我國政府很少涉及上述理念,但自一 九八七年解除戒嚴之後,我國也在各國盛行新自由主 九八七年解除戒嚴之後,我國也在各國盛行新自由主 義的趨勢下,為了因應全球化的競爭壓力,而提出各 義的趨勢下,為了因應全球化的競爭壓力,而提出各 時期的政府組織改造與教育改革之施政重點,例如: 時期的政府組織改造與教育改革之施政重點,例如: •連戰(連戰( 1993-19961993-1996 )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提出行政革)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提出行政革 新方案,以建立有效能的政府組織為目標 新方案,以建立有效能的政府組織為目標 •蕭萬長(蕭萬長( 1997-20001997-2000 )任行政院長期間,亦提出政)任行政院長期間,亦提出政 府再造的理念,主張調整政府體制與功能 府再造的理念,主張調整政府體制與功能 •陳水扁總統(陳水扁總統( 20012001 )於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開幕)於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開幕 式中指出,為配合經濟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必須 式中指出,為配合經濟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必須 全力推動政府改造工程,釐清政府角色與經濟職能, 全力推動政府改造工程,釐清政府角色與經濟職能, 精簡政府組織,並改變預算運用方式及人事制度,以 精簡政府組織,並改變預算運用方式及人事制度,以 提升政府效率等等(施能傑, 提升政府效率等等(施能傑, 20032003 ;行政院組織改;行政院組織改

(7)

( 一 ) 從新自由主義( Neo-liberalism )談

:

1.1. 市場規則導向市場規則導向 2.2. 刪減社會福利公益支出刪減社會福利公益支出 3.3. 支持鬆綁支持鬆綁 4.4. 私有化私有化 5.5. 消除公共財產及社區合作概念消除公共財產及社區合作概念

(8)

 自一九八○年代以來,紐西蘭、澳洲、英、美、阿自一九八○年代以來,紐西蘭、澳洲、英、美、阿 根廷、墨西哥及其他拉丁美洲等國家的教育,正經 根廷、墨西哥及其他拉丁美洲等國家的教育,正經 歷一場以「自由市場經濟」及政府「鬆綁」為名的 歷一場以「自由市場經濟」及政府「鬆綁」為名的 新自由主義意識型態改革行動;過程中以「自主與 新自由主義意識型態改革行動;過程中以「自主與 緊縮」為口號,對個人權利進行多方面的干預。在 緊縮」為口號,對個人權利進行多方面的干預。在 各國政府透過社會、政治、經濟等相關基礎部門全 各國政府透過社會、政治、經濟等相關基礎部門全 力推動上述理念之餘,高等教育同樣也實行一連串 力推動上述理念之餘,高等教育同樣也實行一連串 改革,包括:私有化與自由選擇,「鬆綁」與「競 改革,包括:私有化與自由選擇,「鬆綁」與「競 爭」,開放教育系統,引進企業界的管理哲學、加 爭」,開放教育系統,引進企業界的管理哲學、加 強中央的主導權力,並強調隨著教學與評量的改進 強中央的主導權力,並強調隨著教學與評量的改進 ,達到「效率與效能」的雙重目標。 ,達到「效率與效能」的雙重目標。

(9)

( 二 ) 在教育政策自由化與鬆綁聲中,出現

以下問題:

1. 1. 各國政府的教育權力表面上看似乎縮減各國政府的教育權力表面上看似乎縮減 (如:政府減少政策干預與經費補助)(如:政府減少政策干預與經費補助),而實際,而實際 上政府權限卻不斷擴充上政府權限卻不斷擴充(如:設立全國課程(如:設立全國課程 標 標 準,成立高教認可機構,並提高大學學等)。準,成立高教認可機構,並提高大學學等)。 2.2. 各校為了爭取政府經費,變成了必須符合 各校為了爭取政府經費,變成了必須符合 政府規定政府規定(包括學生招生與就業)(包括學生招生與就業),大學 ,大學 的研究與教學淪為市場中的產品。的研究與教學淪為市場中的產品。

(10)

二、台灣教改緣起與調整

( 一 ) 台灣教育的緣起

近年來,台灣的教育改革議題不斷為 社會各界所廣泛討論,不過由於改革層面涉 及甚廣,大多論述只能「點」到為止,缺乏 較為全面與連貫性的追蹤和檢討。

(11)

 萌芽期( 1987~1988 )

 成長期( 1989~1993 )

 熱絡期( 1994~1998 )

 批判與反思期( 1999~2003 )

(12)

( 二 ) 影響台灣教改的關鍵

 社會背景︰民心望變經濟原素 (GNP 一萬美元 )  文化考量︰升學主義  政治解嚴︰鬆綁、自由化、國會改組  名人指揮︰諾貝爾獎的光環  部長易位︰二十一年八任教育部長( 1987~2008)

(13)

比較教育學人 Rolland Pauston 曾指出,教育改革 ( educational reform )指的是國家教育政策的根本改 變,而這改變必然伴隨以下幾個變化︰  國家教育資源的大幅增加或重新分發。  各級教育人數在總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將有明顯變化  各個階級、族群和性別進入教育機構的百分比將有 大幅變動  課程目的與內容有重大變革。

(14)

( 三 ) 台灣教改大事紀

1. 前教改期( 1987 以前) : 解嚴前的一元化社會     (1) 人力資本論盛行     (2) 結構功能主義的定位     (3) 現代化理論的迷思 

  

         

(15)

2. 教改萌芽期( 1987 ~ 1993 ) : 解嚴後的衝突與紛爭 (1) 衝突理論     (2) 批判理論 3. 教改推動期( 1994 ~ 2003 ) :    從師大教育部 -- 到教改會     (1) 現代化理論     (2) 建構主義

(16)

4. 後教改期( 2003 ~) :

   從教改萬言書—到李遠哲的道歉      (1) 後現代理論

(17)

5. 教改諮議報告書的五大方向:  教育鬆綁 帶好每一個學生 暢通升學管道 提昇教育品質 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

(18)

 「 410 教改聯盟」

 「行政院教改會」

 「教改行動方案」

(19)

( 四 ) 台灣教改最佳男女主角

1. 1987~2008 1. 1987~2008 的九任教育部長的九任教育部長   毛高文(   毛高文( 1987.1-1993.11987.1-1993.1 ))   郭為藩(   郭為藩( 1993.2-1996.61993.2-1996.6 ))   吳 京(   吳 京( 1996.6-1998.21996.6-1998.2 ))   林清江(   林清江( 1998.2-1999.61998.2-1999.6 ))   楊朝祥(   楊朝祥( 1996.6-2000.51996.6-2000.5 ))   曾志朗(   曾志朗( 2000.5-2002.22000.5-2002.2 ))   黃榮村(   黃榮村( 2002.2-2004.52002.2-2004.5 ))   杜正勝(   杜正勝( 2004.5-2008.52004.5-2008.5 )) 鄭瑞城 鄭瑞城 (2008.5- )(2008.5- )

(20)

2. 教改風雲榜上的人物 3. 品頭論足︰異與同

(21)
(22)

一、學前及初等教育的問題

 幼兒教育商品化、英語教學大舉入侵  初等教育:     英語、國語文、鄉土語言的排擠效應     教科書開放與一綱多本     建構式數學 少子化

(23)

( 一 ) 學習三種語言的小學生

 真實案例:對不起,我錯了- 張湘君教授的 英文教學省思 ( 2002.11.26 林照真 / 中國時報)

(24)

( 二 ) 產生的問題

:  全美語的學習讓孩子對華人文化產生極大 的 排斥  全美語幼教讓孩子從小學一年級才接觸國 語,因此不喜歡國語  不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自我認同的混亂

(25)

( 三 ) 相關政策與議題 :

1. 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政策說帖

: 一個前提、兩個堅持、三種主張、四項作 法  兩個堅持: 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的關鍵期假說不存在。  三種主張: ( 1 )語言學習順序應為-先母語、再國語、後英語。 ( 2 )因此國小一、二年級語言學習重點在於母語及國 語能力的培養,英語課程正式於國小三年級開 始 實施。

(26)

2. 九年一貫課程時數明顯不足 學習總節數 語文領域節數 一 22 ~ 24 4 ~ 6 二 22 ~ 24 5 ~ 8 三 28 ~ 31 5 ~ 8 四 28 ~ 31 5 ~ 8 五 30 ~ 33 5 ~ 8 六 30 ~ 33 5 ~ 8 七 32 ~ 34 6 ~ 8 八 32 ~ 34 6 ~ 8 九 33 ~ 35 6 ~ 9 節數 年級 各年級每週語文時數分配表

(27)

(1) 語文領域包含了國語、英語及母語: 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一學年少了近 100 個小時。  英語、國語文、鄉土語言的排擠效應 同時學習兩三種語言,造成孩子的錯 亂 (2) 鄉土語言教育的推行:  新移民之子學習上的困難 鄉土語言師資缺乏

(28)

(3) 英文教育政策的失當,讓弱勢的孩童更 加弱勢。  偏遠地區的小學英文教師不足 有錢人家有能力讓孩子上補習班來增 強 英文能力  升上國一後,英文難度突然升高

(29)

( 二 ) 教育是投資還是消費 ?

1. 教科書開放與一綱多本的實施:  教科書價格比以往貴 教科書內容簡化,各版本不連貫,需 藉 由補習班統整各家教科書的內容。  英語教學向下延伸,造成補習班數 量在教改後急遽上升。

(30)

二、中等教育

( 國中 ) 的教育問題

 九年一貫向下向上的銜接  一綱多本 + 多元入學  基測成績兩極化擴大  常態分班與能力分班之爭  品格教育缺乏  補習班大增

(31)

( 一 ) 補習班為何變多了 ?

教改政策 多元入學 一綱多本 多錢入學 M 型社會 學業壓力不 減反增 補習班 蓬勃發展

(32)

教改

7 年 補習班激增兩倍

(2007/11/25 記者張錦弘/聯合新聞網 )  民國九十年實施國中基測等教改措施後,全 台文理補習班七年內由二千九百多家增加到 近八千八百家  國三生九成七補習、連小學生都有七成補習

(33)

近十年全國補習班數量之成長圖

(34)

1. 1999 到 2008 ,補習班增加四倍之多 2. 中國時報民調顯示:  72 %家長認為孩子壓力比過去聯考時 代更為增加  77 %家有國中生的父母,讓孩子補習 3. 補習班增加的原因:  中小學教科書「一綱多本」的政策 高中職與大學多元入學的方案

(35)

4. 多元入學變成「多錢入學」

1.48 %學生沒有補習,因為經濟不

允許。

(36)

( 二 ) 學生程度落差大:基測成績兩極化擴

1. 我國教育雖普及,但學生間的程度落差相當 大,以基測成績為例:

(37)

 建中 295 北一女 293 錄取分數史上 最高 ( 2008.8.11 聯合晚報)  台東、花蓮、南投、南縣等許多偏區 、海邊國中,平均成績連一百分都不到, 不少學生總成績只有二、三十分。台東教 育資源與西部縣市明顯落差,一半的學校 基測平均分數都在一百分以下。  偏遠山區的海端、桃源國中甚至是台 東市郊區的豐田國中,平均分數僅七十分 出頭。( 2008.06.06 中時電子報)

(38)

(三)品格教育缺乏:

1. 天下雜誌( 287 期 )調查發現:  七成以上的家長老師認為,國中小整體的品格教育, 比十年前更差。  而對家庭品格教育,雖然近八成的家長滿意;但卻有 近九成的老師不滿意。  品格教育最具不良示範影響的「前三害」,家長和老 師直指政治人物、新聞媒體、電視節目。  六成老師認為,電視和媒體影響最大。而只有 4.4 % 的老師認為,自己可以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排行還在網 路、同學朋友之後。

(39)

2. 兩代之間對品格教育有相當的代溝: ( 1 )家長與教師認為下一代應有的品格包括:為自己負責任的自律精神為別人著想的同理心遇到困難的挫折忍耐力2 )國中生認為:培養獨立思考才是最重要的當前的社會與學校能否真的提供足夠的機會, 訓練孩子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

(40)

3. 少了上一代的傳承,年輕父母缺乏教養兒女 的經驗

(41)

(四)當前台灣的道德教育

台灣道德教育因政治因素(視德育 為中國封建文化的殘餘),為達去中國化的 目的,取消於李登輝主政時期。

(42)

1. 道德崩潰的危機:

 「一妻、二秘、三師、四親家、五總管、六

門神、七貴婦」:位高權重的前元首,縱容 自己的家人、親屬、近臣為所欲為。

(43)

(四)常態分班與能力分班之分:

 國中常態分班無法滿足因材施教的需求

 大量增設資優班

 然而不論常態或是能力分班,弱勢的學生都

(44)

(五)中輟生的未來? 94 學年度中輟因素分析 1. 造成中輟主要原因:  個人因素  家庭因素 家庭功能逐漸喪失, 學校的功能與責任日 漸重要。

(45)

三、中等教育(高中職)的教育問題

 綜合高中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 完全中學定位不明

(46)

(一)廣設高中,影響高職

1. 高中職學校數量的變化  1995 年:高中 206 所 高職 203 所 2003 年:高中 308 所 高職 164 所 2006 年:高中(包含綜合高中) 318 所 高職 156 所 2. 高中職學生人數比變化:  1984 年 高中:高職= 3 : 7 2006 年 高中:高職= 5.5 : 4.5

(47)

3. 廣設高中,高職受擠壓衍生出的問題:

教育日漸一元化的趨勢

難以符合社會多元人才的需求

綜合高中稀釋高職原有的品質與資源社會傳統觀念有待改善

(48)

四、高等教育的問題

 十年擴張、文憑貶值  院校升格、技職失色  人才供需失調  研究與教學的矛盾  大學行政法人化  五年五百億的迷思  各校階層化加劇

(49)

(一)

十八分要不要上大學?

(50)

十八分上大學 學校 低分錄取 淘汰較 差學校 大學評鑑 學習資 源分配 公立與私立 學生 競爭力 下降 學習態度、動 機、能力下降 廣社高 中大學 升學主義 文憑主義 家長盲從 量的提昇、 質的下降

(51)

1. 廣設大學  從 97 年度開始,全國有 171 所大專院校,在學大 專生超過 130 萬人。 民國 71 年 民國 91 年 出生人口數 41 萬 26 萬 大學入學名額 3 萬九千 23 萬 碩士班名額 3 千 4 百 4 萬

(52)

2. 另類的孩子有天空嗎? ( 1 )廢高職論加上社會觀念 陪考的孩子 普通大學教育經費是科技大學的一倍

(53)

2 )技職體系的衰退:專科學校的升級政策

 專科學校辦得好的,就可以升等為技職學院

技職學院辦得好的,就可以升等為科技大學 科技大學辦得好的,又可以升等為為大學

(54)

(二)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生

 大學院校錄取人數: 1996 年 61,381 人~ 2006 年 115,279 人  教育程度失業率 年 別 教 育 程 度 (單位:%) 不識 字及 自修 國小 國中 高中 高職 專科 大學 以上 2005 年 1.33 2.79 4.61 4.44 4.57 3.78 4.23 2006 年 1.08 2.38 3.89 4.13 4.43 3.55 4.36 2007 年 0.89 2.34 3.91 3.97 4.41 3.36 4.51

(55)

1. 廣設大學造成的問題  造成大學招生不足  大學林立,素質參差不齊,分散教育經費  讓不想唸書的孩子上大學  學生為學校收入來源,退學率下降  高職、五專乏人問津  職業供需失調

(56)

未來不是夢

(57)

大學生壓力來源的前 5 名分別是 :  未來生涯發展  自己的經濟狀況  課業、考試成績不佳  身材外貌  擔心家中經濟狀況、債務問題

(58)

天下雜誌: 九成大學生面對職場競爭感焦慮  九成的受訪學生對於未來 充滿焦慮  六成四的學生認為目前的 大學教育不足以讓他們成 為有準備的人才  五成四的受訪學生表示每 天花最多時間在娛樂,而 不專注課業

(59)

七年級生-

學歷最高,生存壓力最大的世代

 台灣二十歲到二十九歲的失業人口達二十 萬九千人,佔全國失業人口的四五%。失 業率達八.六%,遠高過全國平均四.二 七%。 (2008/11/21 李雪莉 / 天下雜誌 )

(60)

(三)公私立學校的問題

1. 台灣有 30 %的高中以上學生進入公立 學校, 70 %的高中以上學生進入私立學校。 然而:  私立高中的學費,每學期至少 35000 元。  私立大學的學費是國立大學的一倍。

(61)

2. 私立學校的素質較公立大學低: ( 1 )以師生比為例:

 私立大學的師生比為 1 : 30

(62)

3. 違反社會正義:  較弱勢的學生必須負擔更多的學費,而來自 高所得家庭的學生,卻可負擔較少的學費。  造成部份學生在國中就放棄了他們學業:因 為他們沒有能力進入較好較便宜的公立學校 ,卻也沒有錢讀昂貴的私立學校。

(63)

(四)五年五百億的迷思

5 年 500 億計畫 台大成大拿最多 ( 2008.08.01 聯合新聞網) 教育部昨天公布可獲「五年五百億元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經費學校名單,台大、成大被認為有機會成為「國際一流 大學」,每年各獲得卅億及十七億元,清大等十校則被認 為適合發展「頂尖研究中心」,各獲得三億到十億元補助。 五年五百億計畫的第一目標是十年內產生一所排名世界百 大的國際一流大學,這部分由台大和成大獲選,第二目標 是五年內發展出十個亞洲一流的頂尖研究中心,由清大、 交大、陽明、中央、中山、中興、政大、台灣科大、長庚 和元智出線。 …… .

(64)

1.5 年 5 百億的隱憂:  想法速成,作法排他,可能造成各大學貧富懸殊 ,學生階級分化的結果  資源的排他性與使用浪費  國內高教迷思: SSCI 論文檢索&世界大學排名  政策的矛盾: 鼓勵學生出國留學&投資一流大學吸引學生  評比中強調 SSCI 及 SCI 的數量化,並不適合評 比人文社會及藝術領域

(65)

五、教育經費

 地方制度法( 1999 )公布後教育財政困難  教師退撫與教育經費

(66)

六、教師培育的問題

 師資培育多元化與流浪教師問題  教師會與校園生態  不適任教師問題  體罰與管教問題  教師的退撫與 18 %爭議

(67)

(一)少子化,國小新生入學人數不斷

縮減:

1. 政府無法(或不願)降低班級人數 2. 教師的退場機制: 年資已滿的教師無法退休 如何讓不適任老師退出

(68)

3. 教師市場供過於求:  2006 年各縣市國小聯合甄選錄取率 0.80 % 4.1994 年,師資培育多元化政策:  未考量到即將來臨的少子化趨勢 缺乏長遠的人力需求規劃

(69)

(二)流浪教師的問題

流浪教師的問題所帶來的不只是幾萬人的失 業與教育資源的浪費,更有可能影到 10 年後 學生教育的品質。

(70)

教大畢業生覓教職 全班摃龜

( 2008.11.02 中時電子報) 少子化使教育界供需失衡,流浪教師滿街走 ,師範體系面臨轉型危機。根據最新統計, 台灣師範大學畢業生,僅三成五獲得教職, 高達四十%的師培生(修習教育學程者)轉 投其他行業。

(71)

少子化影響

1115 名超額教師何去何從?

( 2008.08.11 雅虎新聞) 據國教司統計,九十七學 年度各縣市國小減班數達 2,055 班,教師編制員額 將減少 3,126 人,若推估 該年度退休教師為 2,011 人,則仍有 1,115 超額教 師待安置 。

(72)

七、校長相關爭議

 遴選制度的責與權  專業領導VS公關  校長退休潮

(73)

八、家長相關爭議

 三會鼎立 -- 家長會、教師會與校教評會  是助力也是阻力  

(74)

「怪物家長」處處干涉 日校怕怕

2008/06/08 黃文正綜合報導 )  這些常向學校和老師抱怨、提出不合理要求 ,刁蠻不講道理的「怪物家長」,令不少中 小學老師感嘆,日本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已 蕩然無存。儘管這些怪物家長堅信,她們只 是維護基本的消費者權益而已。… ..  台灣的「直昇機家長」

(75)

九、學生相關爭議

  人權的提升   髮禁的解除   網路的盛行   通識教育缺乏   被塞滿的青春歲月   弱勢學生不被重視

(76)

1. 通識教育缺乏:

 台灣教育重視智育的傳授,卻忽略了學生人 文素養的培養。

(77)

5 年 10 億 推動學生閱讀

【 2007/12/18 聯合報】  首次參加 PISA 的台灣,雖然 數學全球第一、科學第四,但 閱讀能力較差,排第十六,落 後第一名的韓國、第三名的香 港,近四成學生閱讀素養低。

(78)
(79)

我不想上學 

教改戰場下的百萬孩子兵

 每天從早上七點讀到晚上十點、 一年在外吃七百個便當……,台 灣的教育,正以一種戰爭的手段 ,要孩子們全力與分數搏鬥。是 什麼原因,讓教育改革愈改愈重 視升學與考試?讓台灣的孩子進 入提早競爭的童年,並說出「我 不想上國中」?教改又為何成為 深化社會階級的推手? (2008 ,天下 雜誌 )

(80)

疑課業壓力大 國三生自殺

( 2007.11.07 聯合報)  台北市內湖三民國中成績優異的九年級學 生劉泓緯,前天傍晚在學校廁所內以塑膠袋 套頭窒息死亡,左臂留有寫給父母的遺言。 檢警勘驗及初步調查後,懷疑他因課業壓力 大、又有強迫症而自殺。 … ..  2007 年 1 ~ 10 月共有 34 名學生自殺,自 殺原因除了本身的生心理疾病,主要還是來 自學校課業的壓力。

(81)

青少年課業壓力大 校園自殺防治仍要加

教育廣播電台 (2008-06-16)

 15 歲到 24 歲青少年的自殺 死亡人數有增加的趨勢  校園壓力的來源主要還是 與課業相關

(82)

2.  不被重視的弱勢學生  不管能力分班或是常態分班,功課不好的學 生是被忽視的  城鄉教育資源經費相差甚遠  無法負擔多元入學昂貴的費用  教師在課程設計上沒有考量到弱勢學生的處 境:如用電腦查資料  窮孩子沒有能力補習

(83)
(84)

教改的忙

教改的茫

(85)

肆、台灣教改的功與過

 《遠見雜誌》( 2003 )調查報告中顯示出,教改 並沒有讓學生的壓力稍微減輕,升學壓力反而更重 ,而且南北部的課業壓力皆同    53.7% 的國一生有課後補習, 18% 補習超過兩 科,且樣樣都要補習。   有五成以上家長表示,教改後升學壓力不但沒有 減少反而更重。因為教科書版本過多,加上多元入 學方案五育成績並重,所以什麼都要學;為了在申 請和推甄上更具優勢,連才藝都要補。臺灣父母對 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觀念,因為經濟力 的提升、小孩人數的降低,期待的標準也更高了

(86)

 《遠見雜誌》( 2003 )調查顯示,政策依然混亂 ,學生、家長、老師對教改內容仍一知半解。  63% 的家長一頭霧水。16% 的老師不清楚九年一貫教育的目的。  制度多元,但教育政策一改再改  合科教學立意佳,但老師專業不足  教材缺乏,使九年一貫政策實行起來問題重重。  政策混亂主要是因為制訂者不一貫。自民國八十六 年( 1997 )至今教育部歷經五任部長,加上民國 八十九年( 2000 )政黨輪替,幕前、幕後參與政 策制訂的人馬相繼更疊,新加入者有自己的想法, 政策當然一變再變。

(87)

  根據《遠見雜誌》( 2003 )調查發現: • 34.9% 的家長認為教科書版本太多是教改課程 最大的問 題。 • 近九成的人希望由國立編譯館編寫統一的教材。53.2% 的家長擔心孩子英文進度跟不上。   國一生英語程度落差大、版本過多,形成國中、 小銜接出現問題。   民間教科書優劣不一,版本太多讓學生為了成績 必須每種都讀,壓力更大,更造成家庭經濟壓力沉 重,教育開銷增大   還要讓孩子補習、學才藝,以增加升學的積分或 加強學測成績。

(88)

 教改的發動理由具正當性,但參與成員代表性 不足。    政策理想遠大,但忽略現實條件、溝通不夠 。  由上而下,挾經費資源之優勢,但教師等配 套條件不足。  上面要求成果,下面製造數位,缺乏定期追 蹤,調整回饋機制 。

(89)

伍、台灣教改下一步怎麼走

 從象牙塔走進社會的心路歷程  除了競爭之外  「知識」與「能力」的對立與調和  向前看十年  不放棄任何一個,重視弱勢的學生

(90)

陸、我的教改參與反思

一、走出「雙重障礙」的迷思:

(91)

二、為何需十年教改總體檢?     當初教改沒有想到的問題:  訴諸民粹與還是訴諸專業  少子化不是現在才發生 一個台灣、二個世界的差距  新台灣之子需被全面關懷  教育轉型應有系統化思考  文化傳承與科學精神  去中國化後果的評估

(92)

三、從解構、批判到再建構的後現代思維  終結教改亂象 回歸教育本質 摒除文化霸權 確保正當程序 注重環境結構因素 鼓勵教師成長 追求優質教育 保障弱勢群體 解構→批判與重建 解構→批判與重建 →溝通與參與→平 →溝通與參與→平 等對話→保障弱勢 等對話→保障弱勢

(93)

四、公共論壇

五、監督機制的設計

六、檢討「文化行李」

七、迎接藍海策略

(9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印尼共和國基於班加西拉五大信念(Pancasila)與 1945 年憲法誠屬一憲政

紐西蘭尚非 WTO 政府採購協定(GPA)締約國,我國則已為 GPA 締約國,透 過 ANZTEC,雙方廠商將可依據 WTO

歐洲地區方面,雖然外圍環境轉好,但歐洲整體經濟表現未及美國理想。受到企業投資 持續減少,消費者信心仍然低迷,加上德國經濟表現又未能帶來驚喜,歐元區第三季經濟只

海納百川,所有海中的一切有大部份來自陸地,海洋雖然很大,但是當百川都

※非營利組織的使命與政府公共政策的目的在創造「公共利益」 ,切忌論述到最

※非營利組織的使命與政府公共政策的目的在創造「公共利益」 ,切忌論述到最

※非營利組織的使命與政府公共政策的目的在創造「公共利益」 ,切忌論述到最

我一開始對這門課的目標只是想單純上課認真抄筆記、作業好好 寫、絕不早退外,還從未想過會上台報告。雖然我是老師點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