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飲食障礙症的追蹤研究:預後和臨床病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飲食障礙症的追蹤研究:預後和臨床病程"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 飲食障礙症的追蹤研究:預後和臨床病程

※ ※

※※※※※※※※※※※※※※※※※※※※※※※※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89-2314-B-002-562-

執行期間:89年

8月

1日至90年

7月31日

計畫主持人:曾美智

共同主持人:李明濱,李宇宙

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大學精神科

90年

10月

30日

(2)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Pr epar ation of NSC Pr oject Repor ts

計畫編號:NSC89-2314-B-002-562-

執行期限:89年

8月

1日至90年

7月31日

主持人:曾美智 國立台灣大學精神科

共同主持人:李明濱,李宇宙

計畫參與人員:陳映燁,王若蘭,顏詩尹

一、中文摘要 本研究室描述和調查本國厭食症和暴 食症的追蹤結果和臨床病程,以及和預後 分類相關的因素。 關鍵詞:厭食症、暴食症、預後 Abstract

This study describes and investigates the outcome and clinical course of anorexia nervosa and bulimia nervosa, as well as the associated prognostic factors.

Keywords:

anorexia nervosa, bulimia nervosa, outcome 二、緣由與目的 飲食障礙症包括厭食症、暴食症和其 他未分類飲食障礙症。有關厭食症和暴食 症的病程,並沒有清楚地被描述;和預後 相關的因子,亦沒有一致性的結果。有些 病人一次發病後完全康復,有些人在疾病 緩解後復發,有些人的問題飲食行為慢性 化,甚至死亡;亦有些會改變飲食障礙症 的診斷。 本研究的目的,一是調查飲食障礙症 的預後和其臨床病程,內容包括整體預 後,飲食行為、飲食態度、身體形象障礙 和營養狀況(體重和月經),一般精神科症 狀,以及社會功能與適應;二是瞭解影響 與預後相關的因素。 三、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收集從 1985 年 1 月至 1999 年 8 月間來台大醫院就診,符合 DSM-IV 厭食 症或暴食症診斷者,共計有厭食症 44 位, 暴食症 68 位。首先由助理人員依病歷及診 療記錄之電話確立個案的住所,說明追蹤 目的及約定回診日期;無法以電話追蹤到 的個案則郵寄短函,簡單說明本研究,並 詢問其聯絡方式,沒回函者隔兩週後做第 二次的郵寄追蹤。厭食症的追蹤率為 66% (N=29),扣除其中 3 人拒絕,2 人死亡外, 有 55%(N=24)接受面談;回收自填問卷有 15 份。暴食症的追蹤率為 77%(N=52), 扣除其中 6 人拒絕,1 人死亡外,有 66% (N=45)接受面談;回收自填問卷有 39 份。 參予研究的厭食症病人和其他病人在可能 影響預後的因子,包括發病年齡、社經階 層、教育程度、發病至第一次就診之時間 長短、診斷亞型和就診時及最低體重等項 目都沒有差異。暴食症亦有相似的結果, 但接受面談的暴食症病人高社經階程的較 多(p< 0.05)。 厭 食 症 的 預 後 結 果 是 依 修 訂 版 的 Morgan 和 Russell 預後分類(1995),分成 「復原」、「佳」、「中等」和「差」。 暴食症是採 Johnsom-Sabine E 等人(1992) 訂立的結果評量,分為「佳」、「中等」 和「差」。依首次就診時的診斷分別進行 厭食症和暴食症的追蹤,結果分述於下。

Table 1. Basic data for AN and BN patients at fir st visit

AN (N=26) BN (N=46) Age* (yrs) 20.4 ± 5.3 22.5 ± 5.5 Female+ 96.2 97.8 Education* (yrs) 11.6 ± 2.4 13.0 ± 2.5 Body weight* (kg) 35.5 ± 4.4 51.9 ± 8.1 Body Mass Index* 14.0 ± 1.8 20.3 ± 2.3 Socioeconomic status+

I + II 42.3 56.5

III 34.6 30.4

IV + V 23.1 13.0 Binge/purging type+ 73.1 71.7 Age of onset* (yrs) 19.1 ± 4.7 20.5 ± 5.6 Duration of symptoms* (yrs) 1.5 ± 1.4 2.0 ± 1.8 *: represents mean ± S.D.; +: represents percentage

表一列出 26 名厭食症病人和 46 名暴 食症病人初次求診時之基本資料。約六成 厭食症和四成暴食症病人當時合併憂鬱症 診斷。厭食症的研究,從首次就診到追蹤 時的期間為 6.5±3.7 年(2-13);追蹤時 24 名個案之平均年齡為 25.8 歲,就業率為 50%。5 人在過程中結婚,已婚率佔 21%。

(3)

3 有 六 成 個 案 曾 接 受 精 神 科 住 院 治 療 (N=16,62%);有四分之一個案曾經接受 內科住院治療(N=7,27%)。僅有 3 名(13%) 個案在追蹤前半年有規則至門診追蹤飲食 行為問題。 追蹤時有四成病人(42%,N=10)沒有飲 食障礙症之診斷,符合厭食症或暴食症診 斷者有 25% (N=6),如表 2。24 名個案中完 全康復有 42%(N=10);預後「佳」有 17%

Table 2. DSM-IV diagnosis of AN patients at follow-up

Outcome Category N AN N(%) BN N(%) AN, PR N(%) BN, PR N(%) No ED N(%) Recovered 10 0 0 0 0 10(100) Good 4 0 1 (25) 1 (25) 2 (50) 0 Moderate 8 1 ( 13) 2 (25) 5 (62) 0 0 Poor 2 2(100) 0 0 0 0 Total 24 3 ( 13) 3 (13) 6 (25) 2 ( 8) 10( 42) (N=4),「中等」33%(N=8),「差」有 8% (N=2),死亡 2 名(8%),二例都死於 營養不良併發症。將病人依預後分為兩大 組、「康復」與「佳」合併成一組,將「中 等」及「差」合併成一組,利用 t-test 與 卡方檢定檢測,發現二組在發病年齡、發 病至求診之時間、最低體重及初診體重、 催吐行為等並無顯著差異。 約 七 成病 人 體重 大 於 85%標 準 體重 (N=17, 71%);約三分之二活存的女性 (N=23)有規則性月經(N=15, 65%)。追蹤時 尚有 46%的個案在節食,36%有暴食,27 %仍會催吐,9%在使用瀉劑,4%會咀嚼 食物後吐出。有明顯憂鬱症狀者佔三成。 預後分類與社會功能適應之分佈情形可 見:預後愈好者社會功能適應情形愈好; 除了完全康復之個案以外,其他個案之社 會適應在「成就表現」這個向度比其他向 度好,但「家庭生活」這個面向卻明顯適 應較其他方面差。 24 名 個 案 平均罹病期 (duration of illness)約 6 年(5.8±3.9),「罹病期」 之定義為從符合 DSM-IV 厭食症診斷開始 至疾病緩解或追蹤時或死亡之時間;已緩 解的 10 名個案平均罹病期為 4 年(1-6 年)。節制型的病程可大略分為三大類, 44% 的 病 人 罹 病 一 段 時 間 後 節 食 行 為 改 善,病情緩解,從發病至緩解平均約 3 年 (1-5 年);三分之一的病人持續節制型厭 食症之症狀;22%的人在一年半左右轉為暴 食/清除型厭食症,這群病人中,有人可從 暴食/清除型厭食症緩解,也有人持續維持 低體重,並有暴食及清除之症狀。清除型 厭食症之病程也可大略分為三種,24%的病 人飲食行為與營養狀況問題和體重逐漸改 善至緩解,平均罹病期約 5 年(5-6 年); 41%在病程中體重持續增加至正常體重,甚 至過重,但暴食與清除之行為持續,為暴 食症,從清除型厭食症轉為暴食症診斷的 平均時間約 2 年半,這群人中有人可由暴 食症恢復,也有人持續有暴食及清除之症 狀;另外 35%的病人則持續低體重且合併有 節食、暴食和清除之症狀,甚至死亡。本 研究中清除型厭食症患者沒有轉變為節制 型厭食症之案例,也沒有個案在達到正常 體重一年後再發。 本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厭食症病人之發 病年齡、體重下降、預後和罹病期等與西 方國家之研究結果近似,但是本研究中並 無法驗證一些與厭食症預後差的相關因 子,如發病年齡晚、發病至求診時間長、 病程長、最低體重、有催吐之習慣等。 暴食症的研究,從首次就診到追蹤的 期間為 4.7±2.8 年( 2-14)。追蹤時 6 人在過 程中結婚,1 人離婚,已婚率為 16%;就 業率 59%。三成個案接受過精神科住院治 療(29%, N=13)。僅有兩成病人(17%, N=8) 近半年來規則接受精神科治療。本研究「其 他未分類飲食障礙症」的最低頻率是以問 題飲食行為大於每月一次且連續三個月定 義之。緩解的定義是沒有任何的飲食問題 達三個月以上。部分緩解即是指未達緩解 狀態,亦未符合任何飲食障礙症的診斷 者。追蹤時有 38%(N=17)沒有飲食障礙症, 符合暴食症診斷的有 40%(N=18),其他診斷 分佈如表 3。44%(N=20)預後「佳」,9%(N=4) 預後「中等」,46% (N=21) 預後「差」, 有 1 人(2%)死亡。將預後中等和差的合併

Table 3. DSM-IV diagnosis of BN patients at follow-up

Outcome Category N AN N(%) BN N(%) EDNOS N(%) AN, PR N(%) BN, PR N(%) No ED N(%) Good 20 0 0 0 1(50) 2(100) 17(100) Intermediate 4 0 0 4(67) 0 0 0 Poor 21 1(100) 18(100) 2(33) 0 0) 0 Total 45 1(2) 18(40) 6(13) 1(2) 2(4) 17(38) 為一組與預後佳的一組,以 t-test 和卡方 檢定檢測,發現兩者在發病年齡、發病至 求診之期間、暴食頻率、最低體重和就診 時體重、合併憂鬱症、衝動性行為、和合 併瀉藥使用等項目,均沒有統計上顯著差

(4)

4 異;但是在嘔吐的嚴重度(p=0.02)和診斷 亞型(清除型)有關(p=0.03) 。各量表的得 分方面,飲食障礙問卷(EDI)中各分量表除 完美和人際不信任兩個分量表外,EDI 的 其他分量表和簡式症狀表(BSRS),暴食問 卷(BITE) (p<0.001),以及身體型態問卷 (BSQ) (p<0.01)均可以有效區分不同預後 的兩組。社會功能適應方面,兩組在成就 的面項上並沒有顯著差異;而在其他一般 適應、人際關係、日常活動安排和家庭生 活方面有顯著的差異。 約一半(47%, N=21)病人仍有明顯憂鬱 症狀和節食的行為(53%,N=24)。四成病人 持續每週 1 次以上的暴食(40%, N=18) 和 催吐 (42%, N=19), 16%(N=7)的病人有每 週使用 1 次以上瀉藥的習慣。 根據 Keel PK(1997)回顧暴食症的預 後發現,死亡率為 1-3%,符合暴食症診斷 的比率從 54%(6 個月)至 37%(2- 4 年)到 19%(5 年或以上),康復的機會從 31% (28 -33%)(6 個月)到 48% (31-60%)(2-4 年)到 (50%)(13-69%)(5 年或以上)逐年增加。雖 然病人發病至求診之期間較外國資料為 短,本國暴食症的病人預後與國外相當。 暴 食 症 和 厭 食 症 間 診 斷 改 變 的 比 率 為 0-7%;本研究為 6.6%(N=3)介於其中。 完全緩解的暴食症病人的平均罹病期 為 3.2 ± 2.5 年(0.8-11),只有 1 人在 11 年,其餘都在 5 年以下。絕大多數病人暴 食一旦開始就變成慢性,其中或有部份緩 解;有 3 位在緩解後再發。 本研究中無法重複驗證其他研究曾經 提到過的幾項預後因素;只有嘔吐的頻率 及暴食症的亞型和預後結果有關。如同厭 食症的追蹤結果,暴食症病人其飲食狀態 的結果預後,並不會影響其成就適應。這 可以與 EDI 的一般分量表中的完美和人際 不信任在兩組病人沒有差異的結果相呼 應。而隨著飲食狀態的改變,身體形象和 一般精神科症狀亦隨之改善。 四、計畫成果自評 追蹤時的個案數比原計畫書中預計收 案的數目為少是因為考量到飲食障礙症是 一慢性疾病,若追蹤期太短,無法反映其 病程。若個案數足夠,應依追蹤期長短分 組追蹤之。本研究的弱點還包括回顧型研 究的缺點、未定期追蹤、厭食症追蹤率偏 低、缺乏初就診時的客觀基礎資料和結構 性面談工具等。優點是由資深的精神科醫 師以半結構會談之方式收集個案之體重、 月經、飲食行為、診斷、社會功能與適應 等資料,並著重飲食障礙症現象學階段性 的改變。這些資料使我們能將個案依體 重、月經、飲食行為之情形加以分類,並 從不同面向了解飲食障礙症的預後。 五、參考文獻

1. Eckert E.D, Halmi K.A, Marchi P et al: Ten-year follow-up of anorexia nervosa: 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 Psychol Med 1995;25: 143-56.

2. Pike KM: Long-term course of anorexia nervosa: response, relapse, remission, and recovery. Clin Psycol Review, 1998; 18: 447-75.

3. Hsu LKG: The outcome of anorexia nervosa: a reappraisal. Psycho Med 1988; 18: 807-12.

4.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Ed 4 (DSM-IV) .Washington, DC. 1994, 539-50.

5. Keel PK, Mitchell; JE: Outcome in bulimia nervosa. Am J psychiatry 1997; 154:313-21 6. Ratnasuriya RH, Eisier I, Szmukler GI, Russell

GFM: Anorexia nervosa: 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after 20 years. Br J Psychiatry 1991; 158: 495-502. 7. 曾美智、李明濱、李宇宙:我國飲食疾患的臨床 研究。中華精神醫學 1988; 3(1):17-28。 8.曾美智、李明濱、李宇宙:中文版暴食問卷之信 度和效度。台灣精神醫學 1997;11(2):141-55。 9. 曾美智、柯慧貞、李明濱:中文版飲食障礙問卷 之信度和效度研究。台灣醫學 2001; 5(4): 379-88。

10. Cooper PJ, Tayor MJ, Cooper Z, Fairburn CG: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ody Shape Questionnaire. Int J Eat Dis 1987; 6(4): 485-94. 11. Keel PK, Mitchell JE, Miller KB, Davis TL, Crow

SJ: Long-term outcome of bulimia nervosa. Arch Gen Psychiatry 1999; 56(1): 63-9.

12.Johnson-Sabine E, Reiss D, Dayson D: Bulimia nervosa: A 5-year follow-up study. Psychol Med 1992; 22: 951-9.

13. Olmsted MP, Kaplan AS, Rocker W: Rate and prediction of relapse in bulimia nervosa. Am J Psychiatry 1994; 151: 738-43.

14. Fichter MM, Quadflieg N: Six-year course of bulimia nervosa. Int J Eat Disord 1997; 22: 361-8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Nos quadros os totais não perfazem o somatório de todos os valores, devido a arredondamentos Figures may not add up to the total stated due to rounding in the tables.. 飲 食 業

PRINCIPAIS DADOS ESTATÍSTICOS DOS LUGARES DE COMIDAS E BEBIDAS EXISTENTES NOS MERCADOS MUNICIPAIS NOS ANOS 2003 E 2004 PRINCIPAL INDICATORS OF COOKED-FOOD STALLS IN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固定資產(包括新、舊及場所自產自用之固定資產)之購置減固定資產銷售後之數值。固定資產包括樓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固定資產(包括新、舊及場所自產自用之固定資產)之購置減固定資產銷售後之數值。固定資產包

固定資產包括樓宇、傢具、機器及設備、運輸工具、其他可使用一年或以上之耐用物品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食道癌 發生率在台灣地區每年約有 2000 多名新 病例發生,於 2017

Based on his daily eating patterns and teaching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eating habits amongst Buddhist communities, and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低脂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