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8下-1高中部一年級第一次期中考國語文題庫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8下-1高中部一年級第一次期中考國語文題庫卷"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命題教師:賴怡欣

範圍:龍騰版國文第二冊 L1~4/補充文選 L1~2

第一課 醉翁亭記

一、單選題 1. ( )下列文句中的「發」字,與「野芳發而幽香」的「發」意思相同的是: (A)「發」乎情,止 乎禮義 (B)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C)箭無虛「發」,百發百中 (D)庭中有奇樹,綠樹 「發」華滋 解答 D 解析 題幹:開放 (A)產生。出自《詩經.大序》 (B)啟發。《論語.述而》 (C)放射 (D)開放。 〈庭中有奇樹〉 2. ( )「互文」是上文省卻下文出現的詞語,下文省卻上文出現的詞語,參互成文,合而見義,使 語言凝鍊簡潔,語意含蓄豐富。例如:「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應該合為「負者(行者) 歌於塗,(負者)行者休於樹」。下列沒有使用「互文」修辭的是: (A)東犬西吠 (B)前者 呼,後者應 (C)秦時明月漢時關 (D)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解答 D 解析 (A)東(西)犬西(東)吠。歸有光〈項脊軒志〉 (B)前者(後者)呼,(前者)後者應 (C) 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D)「絲竹」借代音樂 3. ( )「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與下列相呼應的是: (A)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B) 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C)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之間也 解答 A 解析 (A)「太守醉也」與「飲少輒醉」相呼應,而「蒼顏白髮」則與「年又最高」相呼應 4. ( )關於〈醉翁亭記〉一文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作者說明醉翁亭的位置所運用 的寫作手法是由近景拉至遠景 (B)首段頻繁使用問句來刺激讀者思考,使論點集中,論旨更 為清晰 (C)內容上,作者將寫景、記事、議論三者融而為一,以「醉」字貫穿全文 (D)以 「先分後總」的結構來鋪寫,從山水之樂到宴遊之樂,最後提出「與民同樂」的主張,總結 全文 解答 D 解析 (A)由廣闊的景物逐層收窄 (B)利用剝筍法聚焦,以引起讀者興趣或加深印象 (C)寫景、記 事、抒情三者融合為一,以「樂」字貫穿全文 5. ( )下列關於〈醉翁亭記〉的寫作背景,敘述正確的是: (A)作者應好友山僧智僊之請,於亭建 成之日而作 (B)作者得見該亭而寫作此文,乃因被貶滁州一事 (C)作者遭貶的主因,是因 為修纂史書觀點不公正 (D)作者藉遊歷山水考察時政,故本文乃公務附屬品 解答 B 解析 (A)非應他人之請而作 (C)因支持范仲淹新政主張,遭人構陷而被貶至滁州 (D)作者藉遊歷 山水放鬆心情,本文乃閒暇私人作品,非公務之副產品 6. ( )中國文學史上曾出現多起詩文的革新運動,下列人物與文學運動的配對,正確的是: (A) 韓愈:新樂府運動 (B)白居易:古文運動 (C)歐陽脩:復古運動 (D)魯迅:白話文運動 解答 D 解析 (A)(唐宋)古文運動 (B)新樂府運動 (C)(唐宋)古文運動 二、多選題 1. ( )下列〈醉翁亭記〉一文中的文句,描寫的對象是「醉翁」的是: (A)歌於塗,休於樹 (B) 前者呼,後者應 (C)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D)觥籌交錯,起坐而諠譁者 (E)醉能同其樂, 醒能述以文者 解答 CE 解析 (A)指滁州百姓 (B)指滁州百姓 (D)指眾賓 2. ( )下列關於歐陽脩〈醉翁亭記〉的寫作手法,說明正確的是: (A)開頭以「環滁皆山也」短句 代替逐一唱出山名的列舉式寫法,可謂精鍊絕妙、起筆不凡 (B)文中各段開頭多以「若夫」、 「至於」、「已而」等詞彙,承上啟下將各段緊密聯繫、一氣呵成 (C)全文透過瑯琊與讓泉、 朝暮與四時、眾賓懽與太守醉等等不斷地層遞、對比,最後凸顯出賓客與滁人的不同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指出醉翁雖與客飲酒而醉,但其實真正陶醉的是滁州 山水之景,帶出本篇文眼「醉」字 (E)全文皆以「醉翁」、「太守」自稱,描繪其對滁州人事 物的熟識與良好互動,最後揭示「太守」便是作者本人,道出自己任官盡責的一面 解答 ABE 解析 (C)最後凸顯出太守與眾人的不同 (D)本篇文眼為「樂」字。由後句「山水之樂,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可看出 3. ( )下列楹聯有以歐陽脩為讚頌對象的是: (A)貶來滁上闢豐山,酌酒述文非獨樂也 (B)飲既 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 (C)佛骨謫來,嶺海因而生色/鱷魚徙去,江湖自此澄清 (D)老龍起深夜,來聽洞簫聲。酒盡客亦醉,滿江空明月 (E)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 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 解答 AB 解析 (A)從「滁」、「非獨樂」可知,讚頌對象為歐陽脩。〈二賢堂楹聯〉。語譯:歐陽脩被貶滁州任 知州太守,開鑿豐山蓋豐樂亭並在其中喝酒寫作,還能與民同樂,非獨自享樂而已 (B)從 「不多能醉」、「自稱翁」可知,讚頌對象為歐陽脩。〈醉翁亭楹聯〉。語譯:酒沒喝多怎麼就 醉了,還沒老就自稱是老頭 (C)從「佛骨」、「鱷魚」可知,讚頌對象為韓愈。〈韓愈祠楹聯〉。 語譯:韓文公因諫迎佛骨而被貶到嶺南,才讓南海因他而增色不少;先生因寫了一篇〈祭鱷 魚文〉,讓鱷魚遠離,從此江湖更為澄清無害 (D)從「洞簫」、「客」、「江月」可知與〈赤壁 賦〉相關,讚頌對象為蘇軾。貢師泰〈題蘇子瞻畫像〉。語譯:年老的蛟龍在深夜現身,來 聽這洞簫吹奏的樂聲。酒甕裡的酒都喝完了賓客也都喝醉了,整個江面只有月亮在水裡蕩漾 著月光 4. ( )歐陽脩曾自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下列文句,最能呼應句 中善用時間的觀點是: (A)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B)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 師 (C)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D)讀書有三餘,夜者日之餘,冬者歲之餘,陰 雨者時之餘 (E)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解答 DE 解析 題幹:「善用時間(讀書、學習、作文或做事等)」之涵義 (A)強調溫習舊業,可增進新知。 《論語.為政》。語譯:溫習從前所學的學問,而且隨時追求新的知識道理,就可以做老師 了 (B)強調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反諷士大夫「恥於從師」的愚昧。韓愈〈師說〉 (C)強調 讀書的方法為專注理解、目視閱讀與開口朗誦。朱熹〈讀書有三到〉。語譯:讀書必須專注、 仔細閱讀,並朗誦 (D)指善於利用空閒時間來學習的重要性。《三國志.魏志.董遇傳》。

(2)

語譯:讀書要善用三個空閒的時間,如:晚上就是白天剩下的空閒時間,冬天就是一年當中 的空閒時間、陰雨天就是時節氣候的空閒時間 (E)強調善用時間勤奮學習。《新唐書.李密 傳》。語譯:聽聞包愷在緱山,前往拜師學習。他以蒲草編成的墊褥乘坐牛隻,將《漢書》 掛在牛角上,邊走邊讀書

第二課 丁挽

一、單選題 1. ( )下列與「目」有關的字,選出注音及釋義皆正確者: (A)瞽/ㄍㄨˇ/視力良好 (B)瞠/ ㄔㄥ/張大眼睛直視 (C)瞟/ㄆㄧㄠˋ/用眼斜看 (D)瞥/ㄆㄧㄝˇ/眼光掠過、很快的 看一下 解答 B 解析 (A)瞽:瞎眼 (C)瞟:音ㄆㄧㄠˇ (D)瞥:音ㄆㄧㄝ 2. ( )請推敲下文文意,選出最恰當的排列順序: 「鬼頭刀不同於一般浮游魚類慣用的灰黑保護色調, (甲)不但不驚惶避諱任何注視的目光 (乙)兩片鮮黃胸鰭平衡著青色的流線身軀 (丙)反而是驕傲的展現自我的存在 (丁)牠美麗的色彩像極了熱帶雨林中的花彩鸚鵡 像一艘在海洋中悠游翱翔的潛艇。」(廖鴻基〈鬼頭刀〉) (A)甲丙乙丁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丁甲丙乙 解答 D 解析 題幹描述鬼頭刀的外型華麗,先寫出牠不是一般的灰黑保護色調,緊接著敘寫牠獨特的顏 色,因此(丁)為首。由於外型像花彩鸚鵡,自然吸引注視的目光,因此(甲)接第二句。再者, 「不但」與「反而」的句型宜連接在一起,(甲)後當是(丙),末句(乙)則是寫鬼頭刀的流線身 軀,像一艘海中的潛艇。因此正確的順序是:(丁)(甲)(丙)(乙) 3. ( )〈丁挽〉一文,處處展現了作者對海洋的熱愛與依戀,同時探索著人與海洋之間更多接觸的 可能與空間。下列文句最能詮釋其中心意象的是: (A)丁挽與海湧伯的決鬥過程,旨在「借 賓形主」,從而揭露出人定勝天的道理 (B)文中詳細描繪獵捕丁挽的整個過程,不難想見作 者欲借一連串的細節描寫,藉以凸顯海洋之不可抗拒的力量與慨嘆人類自我的渺小 (C)「丁 挽」一詞乃漁民對「白皮旗魚」的俗稱,文中處處顯現著漁民真實生活面貌,透過獵捕丁挽, 同時亦是獵取漁民對自我認同的期許與期待 (D)作者鏢刺丁挽的過程,是征服丁挽,更是征 服自己,讓他體悟到自己必須要有堅毅不屈的意志,才能面對生存的挑戰與競爭,使其更堅 定了當漁人的決心 解答 D 4. ( )〈丁挽〉一文在謀篇布局上,採取回憶與現實交錯的虛實寫法,下列屬於文中「現實」部分 的是: (A)粗勇仔指著右前海面高聲大喊:「紅咧!在那裡紅咧!」 (B)待我驚魂甫定回頭 看時,丁挽已潛下水面不見蹤影,繫著魚鏢的鏢繩,像蛇身抽抖,迴擺著快速衝下海面 (C) 海湧伯衝出駕駛艙,在舷邊托住飛奔而出的鏢繩,轉頭對失神走下鏢魚臺的我破口大罵。彷 彿鏢中丁挽是一項罪過 (D)我倚著船欄癱坐在甲板上,港口防波堤已遙遙在望,海湧伯常說 的那句話:「海洋充滿無限驚奇。」或許可以解釋這段詭譎特異的經過 解答 D 解析 (D)是寫作者在回航情境,屬文中的「現實」部分,其餘都在作者回憶鏢丁挽的過程 5. ( )關於廖鴻基的介紹,敘述錯誤的是: (A)他的散文有寫小說的意圖,情節、懸疑、對話、戲 劇性的張力,構成強烈的小說傾向 (B)寫作題材多取材自其真實的海洋經驗,也對花蓮被汙 染、破壞的山川地貌與動、植物生態多所著墨 (C)由於對海洋的愛護,除了寫作外,更組織 「臺灣尋鯨小組」,結合社會資源,對海洋作更大的回饋與保護 (D)廖鴻基以對故鄉的思念 與昔日生活的緬懷為基礎,透過回憶自身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來抒發對於美好生活的眷念與 對於人生的體悟 解答 D 解析 (D)是對琦君的描述 6. ( )「魚」雖然是一種自然生物,但在中國文化之中衍生出許多涵義,下列關於魚的形象與寓意 的說明,正確的是: (A)「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乃是將之借指書信的用法 (B)「有 黃鯉魚逆流而上,得者便化為龍」以化龍形象寄託吉祥之祝福 (C)「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 樂也」以孟子與惠子之辯象徵知音難得 (D)「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 也」以魚群之盛寄託多子多孫之期望 解答 A 解析 (A)《古詩十九首.飲馬長城窟行》。語譯: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帶給我一封家書 (B)以「魚 躍龍門」比喻登上高位。《太平廣記.卷四六六.龍門》。語譯:有黃鯉魚逆著河水往上游, 能通過龍門的魚就能變化成龍 (C)象徵客觀現實與主觀情意之間的認知邏輯差異。《莊子. 秋水》。語譯:小白魚悠閒自在地游來游去,這是魚的快樂 (D)象徵超脫生命而逍遙自在。 《莊子.逍遙遊》。語譯:北海有一條魚,牠的名字叫鯤,鯤的身體非常大,大到不知有幾 千里 二、多選題 1. ( )請選出對水文保護有所反省的文句: (A)淡水河真正的長度,端看我們還有幾分疼惜 (B) 奔流途中所遇到的驚喜之漩渦與悲哀的暗礁,都是不得不的心願 (C)海上生活,我常感受到 任性的自由和解放,那最原始的人性得以在這裡掙脫束縛無遮無藏。我迷戀海洋,也迷戀海 裡的魚群 (D)出港,變成是歸來,進港上岸,反而是種離開。討海人在「上去、下來」的語 意中,是否已透露出,海洋是討海人真正的家園 (E)然而基隆河在此空自有一番含歛渟蓄, 那水卻是灰撲撲的,暗慘慘的;漱瀉而下,轟轟隆隆的水聲裡,竟不見絲毫光采神氣 解答 AE 解析 (A)劉還月〈你問,淡水河有多長?〉 (B)指愛情過程中的跌宕,一如河流的起伏。簡媜〈水 經〉 (D)陳述自己對於海洋的眷戀。廖鴻基〈討海人〉 (E)透過灰撲撲、暗慘慘等水色的 描寫控訴汙染,藉以反映水之保護的重要。郭鶴鳴〈幽幽基隆河〉 2. ( )文章的寫作方法中,視角變化的手法可使文章更加生動活潑。如在〈丁挽〉一文中:「丁挽如 約飛身躍起,海湧伯凌空擲鏢攔截丁挽投身刺來的尖喙。」就是仰角視線的描寫,下列文句, 也屬於仰視描寫的景象是: (A)港口防波堤已遙遙在望 (B)海湧伯手握舵柄,兩眼凝視猛 烈起伏的船尖 (C)牠高躍瞄視著跌坐在甲板上的我,然後看向海湧伯 (D)牠斜身凌空顫 擺,牠尖嘴似一把武士的劍凌空砍殺 (E)看著水裡一隻隻幾乎透明的水母被槳葉攪出的白沫 溢向兩側 解答 CD 解析 (A)平視 (B)平視 (E)俯視

(3)

3. ( )阿朱、小敬呆望著發還的國文報告束手無策。主題是「漂泊的討海人」,但副標與部分章節名 稱有誤,請協助他們挑出: (A)副標題:剖析王靖獻 (B)首章:一朵湧自花蓮的浪 (C)第 二章:從象牙塔走向大海的學者 (D)第三章:海湧伯與討海人群像 (E)最終回:文學獎項 的肯定 解答 AC 解析 (A)王靖獻→廖鴻基 (C)廖鴻基學歷不高,未做學術研究,其作品多出自討海的真實生活經 驗 4. ( )筱玲接任臺灣文學館的資料召集人,因此想整理「臺灣文學作家」的資料,以便日後編寫傳 記。下列各組人選,應列入編選參考的名單是: (A)魯迅/朱自清 (B)鍾理和/吳晟 (C) 張曉風/余光中 (D)徐志摩/林徽音 (E)廖鴻基/陳冠學 解答 BCE 解析 (A)兩人皆民初時人,自始至終都在大陸活動,未曾履足臺灣 (D)兩人皆民初時人,自始至 終都在大陸活動,未曾履足臺灣

第三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一、單選題 1. ( )下列各組選項「 」中的字,讀音皆相同的是: (A)煙「嵐」/波「瀾」/「蘭」摧玉折 (B) 夕「舂」/木「樁」/「椿」萱並茂 (C)羅「紈」/賞「翫」/「莞」爾一笑 (D)魚「鰾」 /「剽」竊/虛無「縹」緲 解答 A 解析 (A)皆音ㄌㄢˊ。蘭摧玉折:比喻賢才亡逝。後用作哀悼人不幸早死之辭 (B)ㄔㄨㄥ/ㄓㄨ ㄤ/ㄔㄨㄣ。椿萱並茂:香椿和萱草均長得很茂盛。比喻父母都健在 (C)ㄨㄢˊ/ㄨㄢˋ /ㄨㄢˇ (D)ㄅㄧㄠˋ/ㄆㄧㄠˋ/ㄆㄧㄠˇ。虛無縹緲:形容虛幻渺茫,不可捉摸 2. ( )婷婷參加一個機智問答的節目,主持人出了一道題目:「請任舉一個與『花態柳情』詞性結構 相同的成語。」婷婷當場不知道要如何回答,選擇向朋友 call out 求救,以下是朋友給的答案, 正確的是: (A)芳芳:江廣河深 (B)萱萱:山珍海味 (C)欣欣:字正腔圓 (D)晶晶:山窮 水盡 解答 B 解析 「花態」的「花」是指花的嬌態,柳情的「柳」是指柳的柔情,因此題幹語法結構為「形容 詞+名詞+形容詞+名詞」 (A)「名詞+形容詞+名詞+形容詞」 (B)「形容詞+名詞+ 形容詞+名詞」 (C)「名詞+形容詞+名詞+形容詞」 (D)「名詞+動詞+名詞+動詞」 3. ( )「有野趣而不知樂者,______是也;有果蓏而不及嘗者,______是也;有花木而不能享者, ______是也。」(陳繼儒《花史.跋》)根據文意推敲,上引______缺空處依序應填入: (A) 樵牧/菜傭牙販/達官貴人 (B)菜傭牙販/達官貴人/樵牧 (C)樵牧/達官貴人/菜傭牙 販 (D)達官貴人/菜傭牙販/樵牧 解答 A 解析 題幹語譯:能接近大自然,卻不懂得享受這樂趣的人,是山中的樵夫、牧童;有水果卻不懂 得品嘗的人,是賣果菜的小販;有花木在眼前卻不懂得觀覽享受的人,是那些達官貴人啊 (A) 依「有……而不……」的對比可推知有「常時處於其中」卻不能享其樂之意,故樵牧(整天 在山野中)配「野趣」、菜販(整天經手果蓏)配「果蓏」、達官貴人(整天處於庭院花木中) 配「花木」 4. ( )袁宏道所作〈晚遊六橋待月記〉一文,為了呈現作者特殊之觀點,所運用的筆法是: (A) 隨著時間的推移為序,逐步描寫自然景物 (B)以空間的轉換為序,慢慢鋪陳想法與觀點 (C) 以景物的濃淡為序,來組織安排文章內容 (D)運用種種手法從旁提示,來描寫自然景物 解答 C 解析 (C)全文以寫景為主,或詳或略,或實或虛 5. ( )根據明代公安派的文學創作主張推斷,袁宏道書寫〈晚遊六橋待月記〉一文的主要目的是: (A)抒發遭到貶謫的鬱悶情緒 (B)抒發個人獨特的賞景觀點 (C)為記遊山水小品立下典範 (D)藉以抗衡時人的復古主張 解答 B 解析 (A)袁宏道主動辭官,非遭貶謫 (B)獨抒性靈是袁宏道的創作主張 (C)非寫作本文的主要目 的 (D)無此目的 6. ( )下列對袁宏道的敘述,何者有誤? (A)在生命情調上:志在山水 (B)在文學主張上:貴古 賤今 (C)在文學作品上:獨抒性靈 (D)在文學史的地位上:開創新境 解答 B 解析 (B)袁宏道反對復古 二、多選題 1. ( )〈晚遊六橋待月記〉一文中,作者傳達出「晚遊待月」心情的文句有: (A)今歲春雪甚盛, 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 (B)竟不忍去湖上 (C)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 (D)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E)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 可為俗士道哉 解答 DE 2. ( )下列選項,屬於具體描寫景物的文句是: (A)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 (B)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 (C)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 意,別是一種趣味 (D)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E)三五之夜, 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解答 ABDE 解析 (C)用虛筆手法描寫月景 (D)歸有光〈項脊軒志〉 (E)歸有光〈項脊軒志〉 3. ( )有關於公安派的文學主張與文章風格,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反對「前後七子」的擬 古主義 (B)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C)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D)重視小說 與戲曲等俗文學價值 (E)文章頗多宣揚道德的教化之作 解答 ACD 解析 (B)「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為擬古派前後七子的文學主張 (E)文學要結合生活內容,具真 實情感 4. ( )明朝公安派文人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同時亦「反對沿襲,主張通變」,故而公安派 對於前後七子的擬古作風有所批評。下列敘述,可判斷是公安派針對擬古風氣所提出的批評 或看法的選項有: (A)勸百諷一,卒無諷諫 (B)剽竊成風,眾口一響 (C)代有升降,而法 不相沿,各極其變,各窮其趣 (D)世道改變,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勢也 (E)性 情之發,無所不吐,其勢必互異而趨俚,趨於俚又變矣 解答 BCDE 解析 (A)語譯:規諷正道的言辭遠遠及不上勸誘奢靡的言辭,最後根本毫無諷諫的作用可言 (B) 語譯:剽竊仿造已成為風氣,大家口中說出來的意見都一模一樣 (C)語譯:時代有盛衰興

(4)

亡,可是方法並不會沿襲不變,每個時代的詩文應各自窮盡它的變化,各自盡情表現它的意 趣。袁宏道〈敘小修詩〉 (D)語譯:社會的情態、狀況會改變,文章風格也應該隨之變化; 今天談到文章不應該沿襲古代,也是一種如此的態勢。袁宏道〈與江進之〉 (E)語譯:人 的真性情一旦需要抒發,就會無所不吐露出來,吐露的心聲必然會相互不同而趨向質樸真 實,只要是質樸真實就會隨社會變化而改變。袁中道〈花雪賦引〉

第四課 從占星術到天文學

一、單選題 1. ( )「提案被公司高層否□之後,他體會到一味的創新□對不是最好的策略,一件受到青睞的產 品除了取□於創意,還須兼顧多數消費者的眼光與接受度──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才是獲 得成功的□竅。」上列□處,依序最適合填入的文字是: (A)絕/訣/決/決 (B)決/絕 /決/訣 (C)訣/決/絕/決 (D)決/決/訣/絕 解答 B 2. ( )破折號,用於表示語意的轉變、聲音的延續、時空的起止或在行文中為補充說明某詞語。下 方各破折號的用法與「因此,只因為這些恆星於短暫幾千年的時間在天上所呈現的形象── 這些形象本身已經令人匪夷所思了」相同的是: (A)受傷,這種事是有的──但是你要保持 一個完完整整不受傷的自己做什麼用呢 (B)你聽,那一聲聲拉長的吟唱:「鹹──芭樂,鹹 ──甜──脆──,甘──的哦!」 (C)這簡直是人間天籟,臺語的瑰寶──具體而微地把 整個民族、整塊土地的生命濃縮進一句呼喊 (D)選一塊清靜地,看天,聽鳥,讀書;倦了時, 和身在草綿綿處尋夢去──你能想像更適情、更適性的消遣嗎 解答 C 解析 題幹引文的破折號用途為「在行文中為補充說明某詞語」,當提及恆星排列的形象時,進一 步補充說明作者對於這些形象的看法。 (A)語意的轉變。從必然會受傷的肯定,轉變為對 不受傷的質疑。張曉風〈只因為年輕啊〉 (B)聲音的延續。陳黎〈聲音鐘〉 (C)補充說明 「臺語的瑰寶」的可貴之處。陳黎〈聲音鐘〉 (D)語意的轉變。從踏青的描述轉變為心中 疑問的提出。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3. ( )科學精神有許多相通之處,即便是不同科學家的言論亦能彼此相互注解。理查.費曼〈發現 事理的樂趣〉:「即便多了解大自然的特性,也不見得能為特定的疑問找到解答。」若用孫維 新的話來回答,可互相呼應的是: (A)在同樣的條件設定下,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 (B)占 星術對現代天文學確實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幫助 (C)星座運勢,原來竟是這些工讀生坐在那裡 掰出來的 (D)科學發展仍有局限,我們對許多領域的所知也有限 解答 D 解析 (D)從〈發現事理的樂趣〉的文脈可知,理查.費曼認為科學家只是「盡可能」去理解這世界 的諸多事理,因為世界未知的事物太多,難以窮盡,與孫維新認為科學的發展以及人們的所 知,仍具有局限可互相呼應及注解 4. ( )孫維新在〈從占星術到天文學〉一文中,運用了不少的疑問句,例如:「然而按照出生時間所 決定的天宮圖,在科學上到底有沒有意義?」其目的是: (A)使讀者對文章內容產生懷疑, 從而進行考證 (B)引起讀者的注意,藉以加深印象、啟發思考 (C)避免說法太過於武斷, 保留開放討論的空間 (D)運用符號的象徵功能,彰顯科學懷疑的精神 解答 B 解析 (B)從問句後面即開始提供答案、進行解說,可知用意在於引起讀者注意、並啟發思考 5. ( )孫維新的科普教育著作《孫維新談天》一書是改編自: (A)電視節目 (B)教學講義 (C)廣 播節目 (D)學術論文 解答 C 6. ( )說明文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文類。以下關於說明文的敘述,正確的是: (A)常以形象生動的 記敘來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B)以論點、論據、論證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看法 (C)有時是已知者向未知者陳述,有時是專家向一般民眾解釋 (D)通過事實、道理來辨明是 非,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如:韓愈〈師說〉 解答 C 解析 (A)此為記敘文的特點 (B)論點、論據、論證是議論文的要素 (D)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是議 論文的要素,韓愈〈師說〉為議論文 二、多選題 1. ( )〈從占星術到天文學〉:「她說以前覺得占星術很好玩,會花時間去了解,後來她同學暑假去 打工,竟然是到星座網站去寫星座的每日運勢!這個學生心想,我的天哪,我們每天深信不 疑的星座運勢,原來竟是這些工讀生坐在那裡掰出來的,讓她完全喪失了對星座原有的熱情 與信心。」以下詞語適合用來形容這段遭遇的是: (A)幡然醒悟 (B)驀然回首 (C)如夢初 醒 (D)南柯一夢 (E)鑑往知來 解答 AC 解析 (A)忽然覺醒領悟 (B)忽然回頭 (C)比喻從糊塗、錯誤的認識中恍然大悟 (D)比喻人生如 夢,富貴得失無常 (E)觀察過去,就可以推知未來 2. ( )下列關於孫維新〈從占星術到天文學〉與理查.費曼〈發現事理的樂趣〉寫作手法上的比較, 說明正確的是: (A)兩文都集中針對單一議題進行說明 (B)兩文都利用生活化真實案例來 闡發概念 (C)兩文皆利用大量數據來解釋科學現象 (D)兩文皆採前言、論述、結論之結構 安排 (E)兩文皆透過問句與對話啟發讀者的思考 解答 BE 解析 (A)理查.費曼〈發現事理的樂趣〉各小節的主題不同:〈花朵之美〉、〈窗邊的霸王龍〉、〈懷 疑和不確定〉 (C)皆未利用大量數據 (D)理查.費曼〈發現事理的樂趣〉非採前言、論述、 結論之結構安排 3. ( )孫維新推廣天文學與科學精神不遺餘力,下列關於他的成就說明正確的是: (A)應英國廣播 公司之邀錄製「發現的樂趣」節目,讓大眾了解科學研究的樂趣 (B)製作電視節目《航向宇 宙深處》系列節目,撰寫旁白並擔任主持人,獲得金鐘獎 (C)協助推動鹿林前山天文臺興建 計畫,為臺灣建立良好的天文觀測環境 (D)策劃科學推廣的舞臺劇與音樂會,如《哈雷與牛 頓──從黑暗到光明》、《星空之旅》等 (E)擔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引入活潑、先進 的展示科技,使科博館展現全新的風貌 解答 BCDE 解析 (A)這是理查.費曼的事蹟 4. ( )中國的小說傳記裡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情節,皆有其科學基礎。下列事蹟與「月暈而風,礎潤 而雨」運用相似推理模式的是: (A)曹沖秤象(《三國志》) (B)草船借箭(《三國演義》) (C)孔明借東風(《三國演義》) (D)望梅止渴(《世說新語.假譎》) (E)老馬識途(《韓非 子.說林上》) 解答 BC 解析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乃是利用「事先的徵兆」(含過去累積的經驗與知識),來推知「未 來的發展」。 (A)曹沖秤象:曹沖利用船隻吃水位置的高低差來換算象的重量,屬於數學替

(5)

換的運用,非依據事先的徵兆或知識來推知未來的發展 (B)草船借箭:周瑜故意向諸葛亮 提出十天內造十萬支箭的要求,諸葛亮卻淡定地表示只需要三天。諸葛亮透過觀測天象知道 將有大霧,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在三天內「借到十萬餘支箭」 (C)孔明借東風:三國時吳蜀聯合抵禦曹操,諸事皆備,只欠東風,後得孔明神機妙算,借 東風以助火攻,終獲大勝。赤壁古戰場位於中國湖北省,冬天時原本盛行西北季風,但在冬 至前後會改變風向,孔明知此變化與知識,故能預知將颳起東風,得以順利「借得東風」 (D) 望梅止渴:曹操率兵行軍至途中,士兵乾渴難耐,曹操就騙士兵前有梅林,梅子又酸又甜, 誘使士兵流出口水以解渴的故事。運用心理效應來暫時緩解生理需求,非依據事先的徵兆或 知識來推知未來的發展 (E)老馬識途:春秋時齊相管仲,隨桓公出征,在回程時迷路,於 是讓老馬走在前頭,其餘人馬跟隨在後,終於找到原路。指出動物在某些方面有優於人類的 表現,非依據事先的徵兆或知識來推知未來的發展

補充文選 第一課 岳陽樓記/第二課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賞

一、單選題 1. ( )依據〈岳陽樓記〉的敘述,下列對「遷客騷人」與「古仁人」的比較,正確的是: (A)都可 能「憂讒畏譏」 (B)都可能「處江湖之遠」 (C)皆「進亦憂,退亦憂」 (D)皆「以物喜, 以己悲」 解答 B 解析 (A)僅遷客騷人 (C)僅古仁人 (D)僅遷客騷人 2. ( )下列文意解釋,敘述正確的是: (A)「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側寫范仲淹的政績與重建岳陽 樓的歷史意義 (B)「銜遠山,吞長江」化動態為靜態,描繪岳陽樓硬體建築的雄偉壯闊 (C)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凸顯與前人作品競勝的心理 (D)「北通巫峽,南極 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點出岳陽樓位處要津 解答 D 解析 (A)側寫滕子京的政績。在此前提之下,才重建岳陽樓 (B)「銜」、「吞」二字,化靜態為動 態,寫洞庭湖的壯闊浩大 (C)暗示巴陵勝景並非著墨重點 3. ( )作者認為人人都有欣賞自然景物的本能,然而有人卻未能親近山水,主要原因是: (A)對自 然山水開始感到厭煩 (B)親近自然山水的代價頗高 (C)認為應付現實生活比欣賞自然山水 更重要 (D)意識到自己只是庸人,並非高尚的理學家 解答 C 解析 (A)自然山水永遠不會使人感到厭煩 (B)本文認為只要有心,人人皆可欣賞自然山水之美, 不需付出什麼代價 (C)無論是為求溫飽或因追逐名利而無暇觀覽,都是認為應付現實比欣 賞山水更重要 (D)文中以「庸人」與「理學家」對比,是強調理學家隨時隨地都能有所體 悟,而庸人則要到山水佳處去,才能更直接地領略山水之美 4. ( )依據〈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賞〉一文,下列關於自然、藝術與人生的論述,與作者觀點最相 近的是: (A)藝術皆模仿自然,模仿得愈逼真價值愈高 (B)親近自然山水,可以提高對藝 術的鑑賞力 (C)遠離塵世的人生,才能夠發現真正的風景 (D)欣賞自然,能感受與天地萬 物合一的和諧 解答 D 解析 (A)由「所有的藝術,都是自然的模仿;模仿得像一點,作品就偉大一點」,及其後「這句話, 雖則說得太獨斷,太籠統」可知,作者並不認同此一觀點 (B)依據本文末段可知,閱讀相 關專業書籍可提高對藝術的鑑賞力;但親近山水的門檻很低,無法藉此提高鑑賞力 (C)保 存本性和天良,但憑直覺,發揮本能,就能欣賞自然山水,不必遠離塵世 (D)由「欣賞自 然,欣賞山水,就是人與萬物調和,人與宇宙合一的一種諧和作用」可知 5. ( )下列對〈岳陽樓記〉一文的分析,正確的選項是: (A)以「憂」字為線索,貫串全文 (B) 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於一爐 (C)三、四兩段以對比的手法鋪陳,為主旨所在 (D)末 段即景抒情,彰顯古仁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懷抱 解答 B 解析 (A)憂→謫 (C)描述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並非主旨所在,本文旨在說明古仁人「先 憂後樂」的襟懷 (D)以議論為主,並未即景抒情 6. ( )以下文字,解讀最適當的是: 從前有一個讚美美術批評家拉斯肯的人說,他在沒有讀過拉斯肯以前,對於繪畫,猶如瞎子, 讀了之後,眼就開了。這話對於高深的藝術品的欣賞,或者是真的,但對於自然美,尤其是 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盡然。鄉下愚夫愚婦的千里進香,都市裡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檻栽花, 都是欣賞自然的心情的一絲表白。我們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則但憑我們的直覺,也就 盡夠做一個自然景物與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賞者了。 (A)閱讀拉斯肯的著作有助於欣賞山水 (B)感受自然山水的美無須太高的門檻 (C)千里進 香、窗檻栽花都是缺乏美感 (D)但憑直覺尚不足以作為自然欣賞者 解答 B 解析 (A)閱讀拉斯肯的著作有助於鑑賞藝術品,但與欣賞山水無關 (C)都是平凡生活中的美感流 露 (D)「但憑我們的直覺」,已「盡夠做一個自然景物與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賞者」 二、多選題 1. ( )下列文句中的「憂」,屬於古仁人之憂的選項是: (A)進亦憂,退亦憂 (B)先天下之憂而憂 (C)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D)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E)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解答 ABDE 解析 (C)屬遷客騷人之憂 2. ( )「互文」是指行文時為使句子簡練或排列整齊,上句、下句分別省略語詞,但合併後可互相 補足為完整的意思。下列文句使用「互文」修辭的選項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 (C)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D)臨谿而漁,谿深而魚 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E)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解答 ABE 解析 (C)僅對偶,無互文 (D)無特殊修辭 3. ( )下列對本文的分析,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引亞里斯多德的論述,帶領讀者思考生命的意 義 (B)以「家花不及野花香」說明自然山水充滿吸引力 (C)藉遊瀨戶內海為例,印證欣賞 山水使人物我兩忘 (D)以愚夫愚婦與小市民,強調人人皆有欣賞的本能 (E)以繪畫的深度 鑑賞,凸顯欣賞山水無需太高門檻 解答 CDE 解析 (A)說明自然對人生的影響 (B)說明人類生性喜新厭舊 4. ( )「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也沒有的景象;若再配上以雲和影的交 替,海與山的參錯,以及一切由人造的建築園藝,或種植畜牧的產物,如稻麥牛羊飛鳥家畜 之類,則在一日之中,就有萬千新奇的變化,更不必去說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與四季

(6)

寒暖的更迭了。」這段關於自然景觀的描述,涉及的元素包括: (A)色彩與光線 (B)動物 與植物 (C)時間的流轉 (D)空間的配置 (E)聲響的起伏 解答 ABCD 解析 「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帶出色彩;「雲和影的交替」帶出光線;「種植畜 牧的產物,如稻麥牛羊飛鳥家畜之類」帶出動植物;早晨、中午、傍晚、暗夜等是時間的流 轉;「海與山的交錯」是空間的配置。但並無聽覺的描述,故無「聲響的起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上 一節中給出了有單位元的交換環 R 上的模的定義以及它的一些性質。 當環 R 為 體時, 模就是向量空間, 至於向量空間中的部分基本概念與定理, 有些可以移植到模上來。 例如 子

要如何安排課後的休閒活動呢?我們 可以依照自己的個性和興趣,做適當 的選擇,並且考量天候、時間,做適

一、 時間:108 年○月○日(一) 9:00~15:00 二、 地點:○○就業中心(○○市○○路○○號)

「三昧空」,與上面三空中的觀空不同。這是就修空觀──三三昧的 時候,在能觀的心上 所現的空相 所現的空相

抽空 動詞 抽出空閒時間 寫作 卷四. 盡忠職守 (短語)

4 月 10 日晚間 9 點 7 分,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的影像成功被人類解析出來,是

在室溫時,少部分共價鍵中的電子吸收了足 夠的熱能跳出他的鍵結位置,進入共價鍵間

• 當我們在歸類一個問題為 問題時,等於不在乎他的複雜度是 還是 之類的,只要是多項式時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