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住宅青銀共居公共空間設計原則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社會住宅青銀共居公共空間設計原則之研究"

Copied!
16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高齡者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科技計畫

協同研究計畫

協同研究計畫名稱:

社會住宅青銀共居公共空間設計原則之研究

成果報告書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109年12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小組意見,不代表本機關)

(2)
(3)

3

社會住宅青銀共居公共空間設計

原則之研究

研 究 主 持 人 : 王榮進 協 同 主 持 人 : 楊詩弘 研 究 員 : 杜功仁、林宗嵩 研 究 助 理 : 褚政鑫、張乃修、劉庭宇、劉家任、陳逸潔 研 究 期 程 : 中華民國 109 年 3 月至 109 年 12 月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 109 年 12 月

(4)
(5)

I

目次

目次... I 表次... II 圖次... V 摘要...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緣起與主題 ... 1 第二節 研究方向及目標 ... 7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1 第一節 公共空間設計原則之訂定 ... 11 第二節 國內青銀共居推動情形 ... 12 第三節 相關空間設計指引參考 ... 12 第四節 通用設計原則之導入 ... 13 第五節 多世代共居活動計畫之導入 ... 14 第三章、 案例分析... 16 第一節 分析國內外社會住宅青銀共居模式與策略 ... 16 第二節 分析國內外政府與民間實施青銀共居之設計案例 ... 21 第三節 確立研究範圍與架構 ... 36 第四章、 環境與課題分析 ... 39 第一節 調查與專家焦點 ... 39 第二節 青銀共居環境政策與架構 ... 49 第三節 課題分析... 53 第四節 小結... 53 第五章、 設計原則之訂定 ... 55 第一節 專家座談焦點回饋 ... 55 第二節 社會住宅公共空間特性彙整 ... 58 第三節 設計原則之結果呈現 ... 59 第四節 設計原則之案例運用 ... 10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115 第一節 結論... 115 第二節 建議... 117 參考文獻... 118 附錄一. 期中報告回應 ... 121 附錄二. 期末報告回應 ... 125 附錄三. 專家訪談題綱 ... 129 附錄四. 專家訪談逐字稿 ... 133

(6)

II

表次

表1-1 台灣現階段老人居住狀況………3 表1-2 各年齡層受僱者工作之平均月收入………4 表1-3 台北市各租屋房型之租金統計………4 表1-4 現有共居型態分類彙整表………7 表1-5 國外青銀共居案例型態彙整………8 表1-6 共居模式定義表………9 表2-1 參考文獻彙整表………15 表3-1 現有共居型態分類彙整表………18 表3-2-1 國外青銀共居案例………26 表3-2-2 跨世代共居住宅設計目標及定義………27 表3-2-3 合好一起錸案例空間調查表………31 表3-2-4 台灣既有青銀共居案例彙整表………33 表3-2-5 新實施青銀共居案例彙整表………34 表3-2-6 台灣未來預定青銀共居案例彙整表………35 表3-3-1 共居模式型態及對應公共空間類型表………36 表3-3-2 青銀共居使用者條件設定表………38 表4-1-1 本研究案訪談對象(學界)彙整表………39 表4-1-2 研究範圍與(學界)專家訪談焦點議題彙整表………45 表4-1-3 本研究案訪談對象(產業界)彙整表………46 表4-1-4 研究範圍與(產業界)專家訪談焦點議題彙整表………49 表4-2 本研究案相關設計原則性質彙整………50 表4-4 青銀共居公共空間設計原則要項彙整表………55 表5-1-1 專家座談焦點彙整表(場次1) ………56 表5-1-2 專家座談焦點彙整表(場次2) ………57

(7)

III 表5-1-3 專家座談焦點彙整表(場次3) ………58 表5-2 社會住宅附屬空間項目與計畫(住宅)容納人口數表………59 表5-3-1 社會住宅青銀共居公共空間設計檢核表範例………60 表5-3-2 社會住宅青銀共居公共空間模擬圖例………61 表5-3-3 青銀族群行為分析表(門廳空間)………61 表5-3-4 社會福利服務空間設計檢核表………65 表5-3-5 社會福利服務空間模擬圖例………66 表5-3-6 青銀族群行為分析表(社會福利服務空間)………67 表5-3-7 身心障礙服務空間設計檢核表………69 表5-3-8 身心障礙服務空間模擬圖例………70 表5-3-9 青銀族群行為分析表(身心障礙服務空間)………71 表5-3-10 餐飲服務空間設計檢核表………73 表5-3-11 餐飲服務空間模擬圖例………74 表5-3-12 青銀族群行為分析表(餐飲服務空間)………75 表5-3-13 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空間設計檢核表………77 表5-3-14 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空間模擬圖例………78 表5-3-15 青銀族群行為分析表(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空間)………78 表5-3-16 文康休閒/社區活動空間設計檢核表………80 表5-3-17 文康休閒/社區活動空間模擬圖例………81 表5-3-18 青銀族群行為分析表(文康休閒/社區活動空間)………82 表5-3-19 商業活動空間設計檢核表………84 表5-3-20 商業活動空間模擬圖例………85 表5-3-21 青銀族群行為分析表(商業活動空間)………86 表5-3-22 幼兒園/托育服務空間設計檢核表………88 表5-3-23 幼兒園/托育服務空間模擬圖例………89

(8)

IV 表5-3-24 青銀族群行為分析表(幼兒園/托育服務空間)………89 表5-3-25 青年創業空間設計檢核表………91 表5-3-26 青年創業空間模擬圖例………92 表5-3-27 青銀族群行為分析表(青年創業空間)………93 表5-3-28 門廳空間設計檢核表………95 表5-3-29 門廳空間模擬圖例………96 表5-3-30 青銀族群行為分析表(門廳空間)………96 表5-3-31 戶外空間設計檢核表………98 表5-3-32 戶外空間模擬圖例………99 表5-3-33 青銀族群行為分析表(戶外空間) ………100 表5-4-1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公共空間分類表………101 表5-4-2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商店空間設計檢核表………103 表5-4-3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商店空間圖例………103 表5-4-4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門廳空間設計檢核表………105 表5-4-5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入口門廳圖………105 表5-4-6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區民活動中心設計檢核表………107 表5-4-7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托嬰中心設計檢核表………109 表5-4-8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市民廣場設計檢核表………111 表5-4-9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中庭開放空間設計檢核表………113

(9)

V

圖次

圖1-1 各國人口老化趨勢統計及推估圖………1 圖1-2 高齡相關政策發展………2 圖 1-3 高齡社會發展之行動策略………3 圖 1-4 研究流程圖………6 圖 2-1-1 高齡失智者空間設計原則及空間模擬圖………7 圖 2-1-2 研究流程圖多世代住宅再思考之設計原則………8 圖 3-1-1 日本男女別及年齡階層別之單身世代數(2015、2025)………12 圖 3-1-2 日本單身世代佔全國人口百分比之推估………12 圖 3-2-1 Parkside 長向&短向剖面圖………15 圖 3-2-2 Parkside 1、2F 平面圖………15

圖 3-2-3 Nathalie Salmon House 生活實景圖………16

圖 3-2-4 Plaza deAmérica 外觀及內部空間實景………18

圖 3-2-5 Generations: Livingat Mühlgrund 建築量體配置………19

圖 3-2-6 建築單元平面………20 圖 3-2-7 共居住宅設計之主要設計目標圖………22 圖 3-2-8 共居住宅設計之設計原則要項………23 圖 3-2-9 陽明老人公寓平面圖………24 圖 3-2-10 陽明老人公寓共居實景 ………24 圖 3-2-11 青年社會住宅青銀共居空間關係概念圖 ………25 圖 3-2-12 合好一起錸樓層機能分布圖 ………26 圖 3-3-1 共居定義及對應公共空間範圍界定圖………33 圖 3-3-2 研究架構圖………34 圖 4-2-1 社會住宅培力資源構面與項目………47

(10)

VI 圖 5-3-1 公共空間組成架構示意圖………55 圖 5-3-2 社會福利服務空間組成架構示意圖………58 圖 5-3-3 身心障礙服務空間組成架構示意圖………61 圖 5-3-4 餐飲服務空間組成架構圖………64 圖 5-3-5 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空間組成架構圖………67 圖 5-3-6 文康休閒/社區活動空間組成架構圖………70 圖 5-3-7 商業活動空間組成架構圖………73 圖 5-3-8 幼兒園空間組成架構圖………76 圖 5-3-9 青年創業空間組成架構圖………79 圖 5-4-1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一期平面配置圖………82 圖 5-4-2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商店空間平面圖………83 圖 5-4-3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商店空間架構圖………83 圖 5-4-4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入口門廳平面圖………85 圖 5-4-5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入口門廳架構圖………85 圖 5-4-6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區民活動中心平面圖………87 圖 5-4-7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區民活動中心架構圖………87 圖 5-4-8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托嬰中心平面圖………89 圖 5-4-9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托嬰中心架構圖………89 圖 5-4-10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市民廣場平面圖………91 圖 5-4-11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市民廣場架構圖………91 圖 5-4-12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中庭開放空間平面圖………93 圖 5-4-13 台北市青年社會住宅中庭開放空間架構圖………93

(11)

VII

摘要

關鍵字:社會住宅、青銀共居、公共空間、設計原則、通用設計、全齡化 一、緣起 經行政院統計台灣即將再 2026 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即將達 20%, 隨著邁向超高齡社會的過程中,國內的年長者照顧政策及模式亦需隨之調整及改 變。其中台灣的獨居老年人口近年多維持在老年人口總數之 10%左右,另外都會 區外來青年就業之初所無法負荷的高房租與所得比,為解決上述兩種社會問題, 「青銀共居」此一共居理念及模式的導入即成了解決問題的對策之一,而在 2018 年台北與新北市政府已開始執行青銀共居之試驗辦理,本研究案便以國內已有部 分青銀共居辦理之成果下,續行探討在未來社會住宅中,針對共居族群之公共空 間設計原則進行研究。 二、國內外文獻回顧 青銀共居模式於日本及歐美率先邁入超高齡社會等先進國家已施行多年,且 國外共居並非僅針對「青」「銀」二族群辦理,而是針對「多世代」共居進行考 量,其中英國建築師事務所 Matter Architecture 於 2019 年發行之「Rethinking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手冊內容,係針對跨世代共居之社會公益性、設 計及管理三大層面進行再思考的動作,將作為本案國外文獻之主要參考。而國內 目前並無明確青銀共居政策或定義之相關研究制定,故在設計原則之方法呈現擬 採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過去所編彙之高齡空間、友善環境及通用設計原則等相關 設計原則之內容為基礎進行本案成果之編寫。 三、研究方法說明 本案將設計原則之特性以(1)文獻回顧、(2)案例分析及(3)專家訪談之研究 方法進行設計原則特性之彙整,大致以使用者「生理」及「心理」層面進行分類 歸納,又考量本研究係以社會住宅為對象,於是將社會住宅「培力計畫」之目標 特性導入轉化為公共空間之「營運性」,藉此三大特性來進行設計原則特性之擬 訂。在公共空間之分類上,先將「共居」模式進行定義並對應到該模式所衍生之 公共空間為本案研究範圍,最後藉由社會住宅指引手冊之附屬公共空間類別來進

(12)

VIII 行空間定義及組成,並導入先前所彙整之設計原則特性於該公共空間中,來作為 本次設計原則之呈現。 四、研究成果 本研究將各公共空間加以分析並以空間架構圖之方式拆解其空間組成,並將 空間組成要素(如果空開口、材質、設備等)導入擬定之設計原則特性,並編列空 間檢核表為該公共空間之基本檢核項目,在配以模擬圖面或實體照片輔助說明, 最後取現有社會住宅部分空間案例進行實質空間檢討,來進行該設計原則之例證 說明。 五、結論與建議 經本研究案各類案例調查及專家焦點訪談後,可了解本次研究案命題「青銀 空居」與「社會住宅公共空間」之設計原則,為達長久經營公共空間之目標,應 將社會住宅公共空間分為 「軟體」經營及「硬體」空間兩部分來進行探討。軟 體經營應著重之空間特性為(1)公共空間營運之商業(營利)性、(2)公共空間與周 邊社區之開放性、(3)公共空間使用之公平性;硬體空間設計應著重(1)通用設計 原則為基礎、(2)中性、中介空間之需求、(3)空間性質檢核。希望藉由本研究案 所彙整前述軟體及硬體之重點特性考量及空間檢核方式,可使未來社會住宅公共 空間之設計規劃能夠更趨於完善考量且長久經營之目標。

(13)

IX

ABSTRACT

Keyword: Social housing,Intergeneration housing, public space, design principles, universal design, all ages

1.Research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Executive Yuan, Taiwan will formally enter the super-aged society in 2026, and the elderly population will reach 20%. As it moves towards the super-aged society,elderly care policies and modes need to be adjusted and changed accordingly. Among them, the elderly population living alone in Taiwan has remained at about 10% in recent years. In addition,the youth who lived at the metropolitan area cannot afford high rent-to-income ratio.To solve the above two social problems, the concept of ”Intergeneration hous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2018, the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governments have begun to implement the trial of

intergeneration housing. Based on the results,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principles of public space design for co-living groups in the future social housing.

2.Literature Review:

The intergeneration housing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many years in advanced countries such as Japa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has been the first to enter the super-aged society. “Intergeneration housing” in these country is not only for the "youth" and "elder" two groups, but for the "multi-gener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Rethinking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the manual which issued by British architect Matter Architecture in 2019.Be an action to rethink the social benefit,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intergenerational.It will be the main foreign case study of the research.However, there is currently no clear research and formulation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 policy or definition in Taiwan, so the design principles are proposed to adopt the relevant design principles of aged space, friendly environment and universal design principles compiled by th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of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in the past.And the results of this case based on the content.

3.Research Methodology:

(14)

X

research methods of (1) Literature review, (2) Case study and (3) Expert interviews. The point of the design principles are summarized on the user’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It is also considered that this research is aimed at social housing, so the target of the social housing "empowerment plan" are transformed into the "operability" of public space, and the three point are used to formulate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point.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space, the "co-living" mode is first defined and corresponds to the public space derived from the mode as the research scope of this case. Finally, the space is defined and composed by the public space category of the Social Housing Guidelines Manual, and the design principle point into the public space as the presentation of this design principle.

4.Research results:

This research analyzes each public space and disassembles its space composition in the form of a space structure diagram, and introduces the space components (such as openings, materials, equipment, etc.) into the proposed design principles and points, and compiles the space checklist as The basic inspection items of the public space are supplemented with simulated drawings or photos. At last , some cases of existing social housing spaces are taken to conduct a substantial space review to illustrate the design principles.

5.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After various case studies and experts focus interviews in this research, we can understand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propositions of this research case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 and "Social Residential Public Spa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ong-term management of public space, social housing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software" management and "hardware" space. The space that software management should focus on are (1) the commercial (profit), (2) the openness of public spaces, and (3) the fairness of public space use; hardware space design should focus on (1)Based on Universal design principles, (2) Neutral space is required, (3) Space property inspection. It is hoped that by

integrating the key characteristic considerations and space verification methods of the aforementioned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 this research case,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of the future social residential public space can b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goals.

(15)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緣起與主題

一、 研究緣起 (一) 超高齡社會之到來: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 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 社會」。全球各國皆已面臨或即將面臨邁入高齡社會之問題,據行政院統計 台灣已於107年進入高齡社會,依目前高齡化趨勢推估台灣將於民國114年 (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將會每5位台灣人中即有1位老年人,故如何 因應未來超高齡社會之人口趨勢,亦為本次研究探討之主題之一。 圖 1-1 各國人口老化趨勢統計及推估圖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台灣為因應人口快速老化的到來,行政院及衛福部自民國96年起陸續發 布相關核定計畫或白皮書,以建立永續發展之長照及高齡產業發展機制。

(16)

2 圖1-2 高齡相關政策發展 (資料來源:衛福部-高齡社會白皮書) 而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104年所編撰之「高齡社會白皮書」亦針對高齡健康生 活之條件需求訂定數個面向的發展目標及策略,其中以「健康生活」、「幸 福家庭」、「活力社會」及「友善環境」做為四大願景,雖當時未明確提及 『青銀共居』字眼,但從其制定之原則方法至行動策略其實已有供高齡者使 用之公共空間概念於其中,皆可做為本研究案對於「青銀共居」及「公共空 間」等議題之探討及設計面向參考使用。

(17)

3 圖1-3 高齡社會發展之行動策略 資料來源:衛福部-高齡社會白皮書規劃報告 (二) 台灣現階段老人居住狀況: 經由行政院主計處及內政部相關資料統計,台灣自1986年至2017年之老 人居住狀況統計,近年來雖推行高齡社會及長照發展政策,惟仍有近10%的老 人處於獨居狀態,故期望透過社會住宅推動青銀共居之發展解決此項人口結 構課題。 表1-1 台灣現階段老人居住狀況 居住方式 獨居 僅與配偶同居 與子女同居 現住安養機構 其他 1986 11.58% 14.01% 70.24% 0.78% 3.39% 1987 11.49% 13.42% 70.97% 0.64% 2.48% 1988 13.73% 14.98% 67.88% 0.36% 3.04% 1989 12.90% 18.17% 65.65% 0.87% 2.41% 1991 14.52% 18.70% 62.94% 1.19% 2.66% 1993 10.47% 18.63% 67.17% 1.04% 2.68% 1996 12.00% 20.72% 64.47% 0.90% 1.91% 2000 9.21% 15.10% 67.74% 5.74% 2.30% 2002 8.59% 19.36% 63.36% 7.73% 0.95% 2005 13.67% 22.25% 57.26% 2.21% 4.61% 2009 9.16% 18.76% 67.47% 2,79% 0.82% 2013 9.19% 15.95% 67.00% 1.37% 3.23% 2017 9.59% 26.16% 55.09% 0.88% 9.19% (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總處-老人狀況調查2019)

(18)

4 (三) 台灣都會區青年居住及收入所得比偏低: 台北地區之租屋金額於2019年調查(李政諭,從591租屋網的數據,透視 台北市租屋市場),與台灣目前20歲至25歲間就業青年平均收入約為2萬7,365 元相比(2018,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即佔了25%至60%之收入所得比,足見台 灣北部都會地區外來青年之生活困境。 表1-2 各年齡層受僱者工作之平均月收入 年齡 調查人數總計 平均月收入 20~24歲 683人 27,635元 25~29歲 1,248人 34,217元 30~34歲 1,306人 37,333元 35~39歲 1,446人 39,614元 40~44歲 1,270人 40,946元 (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總處-受僱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之收入,2018) 表1-3 台北市各租屋房型之租金統計 資料來源: 李政諭,從591租屋網的數據,透視台北市租屋市場,2019 (四) 「共居」至「青銀共居」: 「共居」此一名詞依國家的語言不同,名稱亦有所不同。如美國的 Cohousing(Collaborative House) 、日本的コレクティブハウス (Collective house)則是較普遍被使用之共居名詞。而在歐美與日本率先邁 入超高齡社會之後,「青銀共居」此一概念便逐漸衍生出如「代際(跨世代) 住宅」(Intergeneration House),「Intergenerational」一詞可翻譯為 「代際」,「代際」是指兩代或多代之間的關係,意思是指在一個家庭中不 同年齡的成員之間的聯繫、接觸和溝通。代際關係是雙向和有互動的;可由 年老一代至年輕一代或由年輕一代至年老一代的互動。而日本則發展為「多 世代共生型シェアハウス(share house)」,此類強調入住對象為之不同世 代之共居住宅。故其發展主題皆為「世代共生」。 「青銀共居」屬於共居的其中一種類型,是以共居住宅為參考發展出來

(19)

5 的,共居住宅是由不同屬性的族群組合而成,其中包含個人、新婚家庭、單 親家庭及高齡者等,不分血緣不分年齡,而共居住宅於歐美等國家較容易接 受的,主因是歐美本來就擁有許多寄宿家庭及Share House的文化故較能接受。 而青銀共居則成了特定族群,即專門指青年人與長者共同居住。和傳統家庭 概念有點不一樣的是,青銀共居的「家」並非一定要建立在血緣或地緣關係 之上,而是透過彼此的同理心構築起來的。共居可以讓銀髮族持續接觸到社 會的活力、在都市之中釋出更多的居住資源,讓青年減輕房租負擔的壓力、 在異地有個溫暖的棲身之處。 二、 研究主題 面對高齡社會,台灣家庭結構已由大家庭轉變為小家庭,核心家庭正逐 漸遞減,夫妻家庭、單人家庭及單親家庭逐漸增加。由於青年的扶養比大幅 提升,同時因受到經濟影響出現的高房價問題,衍生出青年族群在成長及發 展過程中所需面臨的考驗,尚在求學階段或初入職場的青年,高房租成為其 生活重大開銷之一,使個人經濟因素影響其發展的可能性,增加了生活的不 安定感,另許多地區也存在著學校學生宿舍不足、青年居住正義、長者獨居 及空屋率等現象。 於是本研究將進行前瞻研究,針對國外已在一般或社會住宅建置青銀共 居模式之相關研究,進行前瞻回顧與評論,並透過各領域專家學者的諮詢, 提出國內社會住宅可適用之青銀共居模式,以成為協助解決青年居住問題、 照顧長者及世代傳承的最佳模式,甚至可透過此模式來消化過高的空屋率, 達成青銀互助及世代共榮的目標,以下為本研究案針對研究命題之基本研究 名詞定義說明。 (一) 「青銀共居」之族群界定:以社會住宅青銀共居招募對象條件限制為本 研究案之族群訂定基礎 1. 青年戶:年滿20歲(含)以上至40歲(含)或未滿20歲已結婚者。 2. 銀髮戶:年滿60歲(含)以上者。 3. 共同條件:申請人及配偶於周邊都市無自有住宅、低於申請條件之平均 月收入、設籍或就學就業於社宅所在都市、生活可自理者

(20)

6 (二) 「公共空間」之範圍界定:依住宅法第33條規定,為增進社會住宅所在 地區公共服務品質,主管機關或民間興辦之社會住宅,應保留一定空間供作社 會福利服務、長期照顧服務、身心障礙服務、托育服務、幼兒園、青年創業空 間、社區活動、文康休閒活動、商業活動、餐飲服務或其他必要附屬設施之用。 故本研究案以上述提供公共服務品質空間為本案公共空間之基本範圍界定,並 延伸至其他泛稱為公共空間類型之空間。 1. 社會福利服務空間 2. 長期照顧服務空間 3. 身心障礙服務空間 4. 托育服務空間 5. 幼兒園空間 6. 青年創業空間 7. 社區活動、文康休閒空間 8. 商業活動空間 9. 餐飲服務空間 10. 其他空間(戶外空間、門廳空間等)

(21)

7

第二節 研究方向及目標

一、研究方向 (一) 國內外推動社會住宅青銀共居之類型化: 瞭解先進國家推行青銀共居時硬體及軟體的挑戰與困境。並比對國內外 青銀共居之分類類型,藉以瞭解台灣現行青銀共居之適用,而台灣目前 多為下表房間承租(民間)、學生協助長者(政府)及為特定目的互惠發展 (政府) 表1-4 現有共居型態分類彙整表(本研究案翻譯彙整) 為主要共居類型。 項次 共居類型 內容 1 房間承租(Rent a room) 由承租家中一間房間的年輕人為長者屋主 提供支援。 2 學生協助長者 (Students supporting older people) 學生在專門的住家居住,並支援年長居住者 作為交換。 3 為特定目的互惠發展 (Purpose built mutual development) 供年輕人和學生入住的單人居住單位須提 供一定程度的支援服務,以及作為志願性的 「好鄰居」。 4 收養家庭(Adoptive famailies) 年長者為年輕家庭和年輕人提供支援與照 顧工作 5 長者協助孩童(Old people supporting children) 長者透過收養家庭成員,或在其照顧的家中 提供志願性支援的方式協助孩童。 6 共居(Co-housing) 一批私人住宅聚落在一處共享空間,並且由 社區管理社區的設施。 7 混合社區(Mixed community) 一個存在不同使用條件的社區共享設施與 服務,以達到互惠利益

(22)

8 (二) 國內外政府及民間實施青銀共居之設計案例分析: 分析國內外共居型態與經營模式,作為國內現行青銀共居或未來發展之 可行參考依據。經初步了解各國共居之經營多數以「共居者提供回饋服 務」之有無為營運重點,惟多數需要服務之案例多為「老人之家」等高 齡者為主體之種類,台灣目前恰有老人公寓及一般社會住宅為對比。 表1-5 國外青銀共居案例型態彙整 國家 共居型態 服務需求 案例 英國 共居 非必要 Parkside 美國 服務換宿 必要 Nathalie Salmon之家 西班牙 出租共居 非必要 美洲廣場 奧地利 出租共居 非必要 Generations: Living at Mühlgrund 荷蘭 服務換宿 必要 Humanities安養中心 德國 出租共居 非必要 Geku-Haus公寓 美國 服務換宿 必要 Judson Manor安養中心 日本 寄宿 必要 街ing本鄉Home Share 出租共居 必要 聖蹟共居住宅公司 (資料來源:本研究案彙整)

(23)

9 (三) 共居名詞定義與之對應公共空間範圍之界定: 共居此名詞目前並無法定定義,且如共住、共生等相關名詞亦常出現於 民間,本研究擬經由相關之案例分析或訪談彙整定義本案之名詞定義與 對應之公共空間關係,初步研擬分類如下表。 表1-6 共居模式定義表 共居模式 條件 共生 共住 共居 居住型態 同房生活 同層居住 同建築、社區居住 公共空間 客廳、餐廳、廚 房、陽台等起居空 間 梯廳、茶水間等公 共空間 門廳、會客、閱覽 或休息等公共空 間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二、研究目標 1. 台灣適用之青銀共居制度及可行之營運模式。 2. 社會住宅公共空間之類型化及對應之設計原則制定。

(24)

10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研究緣起

預期目標

研究主題

青銀共居

文獻回顧

分析國內外推動社會住 宅青銀共居模式之策略 分析國內外政府與民間實 施青銀共居之設計案例

確立研究

範圍與架構

了解青銀共居環境

對策方針與架構

調查與

專家焦點

青銀共居

環境課題分析

初步研究成果

與期中報告

研究課題

設計原則訂定

專家焦點回饋

修正架構系統

修正青銀共居設計

期末研究成果

完成研究報告

專家深度訪談

圖 1-4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25)

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青銀共居於日本及歐美率先邁入高齡社會等先進國家已施行多年,台灣近年 開始經由政府機關推行青銀共居,並開始有相關研究調查,故希望透過本次研究 之文獻回顧,針對國內外現行已執行之共居模式、使用者、經營者及設計者作為 分析對象。

第一節 公共空間設計原則之訂定

參考過去內政部建築研所曾經制定過高齡者相關環境空間之設計原則或規 範內容,來作為本次研究案設計原則之撰寫依據或可交叉比對之內容,以強化本 案設計原則之可行性。經調查過去曾撰寫為針對「高齡失智者」空間感知及友善 社區環境之相關設計原則,其原則撰寫方式將其分為兩大項,(1)一般原則、(2) 空間(環境)設計原則,並繪製相關模擬圖說來回應原則內容,其範例參考如下: 圖2-1-1 高齡失智者空間設計原則及空間模擬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研所-高齡失智者空間感知與設計原則,2015) 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亦整合各式高齡照護相關研究於2019年出版了「智慧住 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來強化「被照顧者」與「照顧者」於智慧住宅中理想運用 之元素,其設計指引亦可應用於本研究案「銀髮」及「青年」共居空間考量要素 及設計原則之參照。

(26)

12

第二節 國內青銀共居推動情形

玖樓共生公寓創立於2015年,為台灣目前民間首創之共居產業,並協助新北 市社會住宅或老人公寓試辦現階段青銀共居之執行與管理,近年相關研究論文亦 多以玖樓共生公寓之實績為研究案例,本研究預計將經由案例研究與實地訪談帶 入共居經營者觀點,並作為設計原則擬定之參考要素之一。 於「從青年參與意願調查探討銀青共居概念於台灣推動之可行性」(2019, 呂旻勳),先瞭解國外青銀共居推動政策與台灣之差異性,後經問卷調查分析結 果得知青年願意參加青銀共居比例約52.6%,雖顯示青年有意願參與,但比例僅 過半。而青銀共居吸引有意願參與的青年主要原因為「房租減少」、「學習照護 高齡者」及「增進人際交流」,其中房租的減少對於青年具有較大之參與誘因。 也驗證青銀共居於社會住宅此類租金較為市場價格優惠之住宅型式更為容易實 現。

第三節 相關空間設計指引參考

以英國建築師事務所Matter Architecture於2019年發行之「Rethinking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內容,針對跨世代共居之社會公益性、設計及管 理三大層面進行再思考的動作,作為本研究設計指引之參考。 圖2-1-2 多世代住宅再思考之設計原則

(資料來源:Rethinking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Matter Architecture, 2019)

(27)

13

第四節 通用設計原則之導入

本研究案經由專家訪談及座談會皆強調「全齡化」及「通用設計」之重要性, 因此將通用設計理念作為本案設計原則之基礎藉以深化發展。 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之理念為主張所有設備及人造環境之規劃設 計,均應全面性考慮所有使用者,包括老弱婦孺及行動不便者等,且設計應簡單 易於操作,同時也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適用的。其經由The Center for Universal Design,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on Mace(1997)之專家學者群訂 定之通用設計基本通則如下:

(一)公平使用(Equitable Use)--任何人都可安心安全的使用。

(二)彈性使用(Flexibility in Use)--可依據個人能力,選擇使用方法, 提供足夠之使用彈性。

(三)簡單易懂(Simple and Intuitive)--憑直覺就可了解如何使用。 (四)提供資訊(Perceptible Information)--考慮個人不同之感官能力, 提供正確、必頇且易懂之資訊。

(五)容許錯誤(Tolerance of Error)--容許操作錯誤,誤用亦不致引起危 險或損壞。

(六)減少身體負擔(Low Physical Effort)--可以極小的力量操作減少身 體的負擔。

(七)適當之可及性及操作空間(Size and Space for Approach and Use) --提供容易到達之途徑及足夠之操作空間。

(28)

14

第五節 多世代共居活動計畫之導入

本研究案於研究過程中多數專家學者多強調共居「活動」之重要性,青 銀共居能否長久實行多以空間營運之活動辦理來評估,經調查相關資料北愛 爾蘭城市貝爾法斯特(Belfast,Ireland)一組織「貝爾法斯特策略夥伴 (Belfast Strategic Partnership)」針對多世代交際(代際)關係之活動 指南編撰了代際指南(Intergenerational Guide),並經過正確規劃和考 量後執行成功的代際計畫,其目標在於讓多世代間的互動最大化的參與計畫, 過去採行的部分活動有: • 使用 IT、網際網路與電腦的數位包容議程 • 防治犯罪、街區安全與毒品意識 • 園藝、都更、社區規劃 • 探索身分及公民身分 • 表演藝術 • 烹飪及共餐 • 回憶與當地歷史專案 • 指導專案 • 攝影 • 書寫及說話藝術 • 社區活動或慶典 • 輕旅行、旅行及/或居住訪問 • 體能活動計畫 • 聯合遊說 藉由上述文獻成功辦理代際活動之探討,其活動類型將可做為本研究案後續 公共空間可納入之行為模式或活動辦理之可行性考量。同時亦參考該文獻內 容導入空間活動風險評估,以強化該活動辦理之可行性。

(29)

15

參考文獻:

表2-1 參考文獻彙整表 作者 年份 主題 重點節錄 內政部 建築研究所 2011 研訂通用化住宅規劃設計手冊 通用設計手法導入住宅 規劃之設計原則制定 Belfast Strategic Partnership 2014 Intergenerational Guide 進行代際活動及實務之 分析與執行,並彙整成 一指南報告書。 蔡淑瑩 李美慧 2015 高齡失智者空間感知與設計原則 針對高齡失智使用空間 之原則撰寫 蔡淑瑩 李美慧 2016 高齡失智者友善社區環境設計原 則 針對高齡失智社區環境 之原則撰寫 內政部 建築研究所 2019 智慧住宅高齡照護設計指引 針對高齡照護進行相關 設計指引之訂定。 鐘雅如 2018 台灣共居產業的實務困境解析-以玖樓共生公寓為例 共居產業之經營實務分 析 劉孟純 2019 老人住宅-共居生活之新想像 共居模式之可行性研究 呂旻勳 2019 從青年參與意願調查探討銀青共 居概念於台灣推動之可行性 共居概念&青年參與共 居之可行性分析 Matter Architecture (英國) 2019 Rethinking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 國外建築設計者針對共 居型態及模式進行檢討 彙整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30)

16

第三章、

案例分析

第一節 分析國內外社會住宅青銀共居模式與策略

(一) 國外青銀共居模式型態與推動策略: (1) 國外共居型態(歐美與日本) 國際組織為積極推動代際共融,例如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定義「代際(跨世代)計畫」(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為讓老年人和 年輕一代之間進行有目的並持續交流資源和學習的工具。此代際計畫共分有 四種共居模式,並以服務行為及對象為分類原則︰

(a)長者服務兒童、青年及家庭。

(older adults serve 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 (b)兒童、青年服務長者。

(children/youth serve older adults) (c)兒童、青年、長者服務其他(人)。

(children/youth/older adults serve others) (d)兒童、青年、長者共享地點

(children/youth/older adults share sites)

(註:代際(intergenerational)是指兩代或多世代之間的關係即世代交際 關係,簡稱代際。) 而日本雖較早進入高齡社會,因此老人之家(老人ホーム)或是高齡者 專用租賃住宅(高齢者専用賃貸住宅)等高齡者專用之居住物件已存在許久 一段時間,但因近年日本迎來單身世代族群的增加,經由下圖日本2015年統 計各年齡層單身人口及推估2025年之總數相比,50歲至80歲以上年齡區間之 高齡單身族群數將有大幅增加之趨勢,加上少子化之影響可能連帶使這些高 齡單身族群將日漸於社會上被孤立,故日本近年也開始逐漸發展多世代共生 型之共居住宅模式。

(31)

17 圖3-1-1 日本男女別及年齡階層別之單身世代數(2015、2025) 圖3-1-2 日本單身世代佔全國人口百分比之推估 (資料來源: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日本の世帯数の将来推 計(全国推計)」) 日本「一般社団法人日本シェアハウス(share house)協会」亦以三種 share house形式來因應未來世代並推動新型共居模式,以居住型態為分類如 下。 (a)多世代共生型シェアハウス(多世代共生型share house) (b)ホームステイ型シェアハウス(Homestay型share house) (c)家事代行付シェアハウス(家政服務share house)

(32)

18 由前述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因應人口結構發展所衍生之「代際」或「多 世代」共居名詞定義,共居並非只針對「青」、「銀」二族群設定,故本研 究案雖以「青銀共居」為命題,實而以「多世代共居」為探討藉以強化未來 研究成果之適用範圍。 另外經由文獻參考英國Matter Architecture建築師事務所於2019年 「Rethinking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著作中蒐集並將代際(跨世代)住宅 已執行之現行範例分類整理為下表: 項次 共居類型 內容 1 房間承租(Rent a room) 由承租家中一間房間的年輕人為長者屋主 提供支援。 2 學生協助長者 (Students supporting older people) 學生在專門的住家居住,並支援年長居住者 作為交換。 3 為特定目的互惠發展 (Purpose built mutual development) 供年輕人和學生入住的單人居住單位須提 供一定程度的支援服務,以及作為志願性的 「好鄰居」。 4 收養家庭(Adoptive famailies) 年長者為年輕家庭和年輕人提供支援與照 顧工作 5 長者協助孩童(Old people supporting children) 長者透過收養家庭成員,或在其照顧的家中 提供志願性支援的方式協助孩童。 6 共居(Co-housing) 一批私人住宅聚落在一處共享空間,並且由 社區管理社區的設施。 7 混合社區(Mixed community) 一個存在不同使用條件的社區共享設施與 服務,以達到互惠利益 表3-1 現有共居型態分類彙整表(本研究案翻譯彙整) (參考資料: Rethinking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2019)

(33)

19 雖前述國外青銀共居模式於名詞表示上雖多有不同,但可觀察出「服務」此 一行為為支持共居執行之共通點,只要為多世代或不同族群(如單親或弱勢戶等) 共居,皆有機會產生「服務」、「被服務」或「相互服務」等交流行為,而最有 機會創造交流行為之所在地即為本研究案標的共居之「公共空間」。

(2)

國外共居推行策略

i.

日本-「まち・ひと・しごと創生総合戦略」(日本內閣府地方創生 推進事務局) 內容摘要: 顯示日本人口現在與未來之比較,經推估日本至 2060 年預計將減少 9300 萬人口,因此「人口減少」與「人口往東京圈集中」便成為了加速造 成地方人才減少與地域經濟圈縮減的負面連鎖效應。故日本推行的「地方創 生總合戰略」亦已將「多世代共生」此一概念導入應對策略之中。

ii.

美國-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 Needs and HUD Program Options (美國住宅與都市發展部門,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HUD)

內容摘要: 美國住宅與都市發展部門針對共居住宅之需求數量進行相關收入與家 庭人口之統計調查,美國國會針對1959年頒佈之住宅法第202條制訂了輔助 住宅計畫,並包含了對老年人具支持性之住宅計畫建議,且可依適當情況進 行調整或修改,且針對公共住宅進行相關租賃援助。 (二) 國內目前常見青銀共居模式型態與推動策略 (1) 國內共居型態 台灣現階段青銀共居實際執行年間尚短,經案例調查自2015年起玖樓共 生公寓開始經營共居產業,其形態多為輔助年長屋主出租閒置空間進行共居, 共居對象並未特別限定身份。直至2018年台北市與新北市政府開始試辦青銀 共居,藉以確認國內未來執行之可行性。經現階段初步辦理青銀共居之模式 進行分類,本研究案將國內現行共居型態分為下列2類: i. 出租共居:一般住宅適用。

(34)

20 ii. 服務換宿、寄宿:安養中心、老人公寓等機構適用。 (2) 國內共居推行策略 台灣目前尚未有針對共居進行相關政策之制定,目前於政府政策刊物較 相關之內容僅有104年制定之高齡社會白皮書及108年國家發展委員會政策刊 物,經台北市社會局撰寫國內高齡政策演變至效仿國外青銀共居模式之興 起。

(35)

21

第二節 分析國內外政府與民間實施青銀共居之設計案例

(一) 國外共居案例分析 (1) 英國,德比郡,馬特洛克(Matlock, Derbyshire) i. 案例名稱:Parkside ii. 案例簡介:Parkside是位於馬特洛克(Matlock)中心的4層建築,共 有10套2床之開放式公寓。它的中心位置在通往市區主要綠地的高街 旁,故其一樓成為混合使用的自然場所,其中包括一家受歡迎的咖啡 館。使居民能夠與周圍社區融為一體,而不是在機構環境中感到孤 立。 iii. 案例圖片:

圖3-2-1 Parkside長向&短向剖面圖 圖3-2-2 Parkside 1、2F平面圖 (資料來源: https://www.ribaj.com/) iv. 案例之公共空間:一樓為具有商業性質之公共空間 v. 案例特色:本案例之社區地面層商業空間(咖啡館)。旨在吸引混 合年齡的用戶,對老年人具特別吸引力,而其混合年齡之使用權, 開發了建築本體的銷售潛力。 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

(36)

22

(2)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Chicago, Ilinois, USA) i. 案例名稱:Nathalie Salmon House (H.O.M.E.)

ii. 案例簡介:此案例為低收入的老年人,年輕人和有孩子的家庭都住在 同一棟大樓裡。可容納41位老年人,7位駐地助理,2位安全監控員和 4個家庭(在較大的公寓中)。居民助理是大學生身分的員工,每週 工作約20個小時,以換取食宿。老年人的公寓可以是居住的私人公寓, 也可以是需要幫助的“好生活公寓”。所有地區均設有無障礙通道, 且位於商店和便利設施附近。 iii. 案例圖片:

圖3-2-3 Nathalie Salmon House生活實景圖 (資料來源: https://www.homeseniors.org/) iv. 案例之公共空間:共用設施位於一樓,包括廚房、交誼室、健身區、 花園室和圖書館。 v. 案例特色:以可負擔之社會住宅租金。 (3) 西班牙,阿利坎特(Alicante,Spain) 為青年住戶提供無或低成本住 房機會來換取對年長居民的幫助。適用於擁有大學或其他類型的大專 院校的城鎮。 i. 案例名稱:Plaza de América ii. 案例簡介:在2003年,西班牙在阿利坎特的中心市區提供了244戶的 共居住宅,其中包括Plaza deAmérica,本案例具有72戶小型(約12 坪)單人套房(56戶銀髮住戶,16戶青年住戶)。青年住戶非強制性 地同意與老年住戶居民定期接觸,並通過既定計劃參與社區活動。帶 來了一個友好社區的共居住宅,使老年人能夠保持獨立,並隨著年齡

(37)

23 的增長而留在自己的房屋中。 iii. 案例圖片: 圖3-2-4 Plaza de América外觀及內部空間實景 資料來源: http://www.cpa.org.uk/information/reviews/ iv. 案例之公共空間:共享空間包括視聽室、工作室、遊戲區、電腦教室 以及露台、日光浴室和洗衣房。該建築物亦提供非商業服務,如社區 中心和保健中心。 v. 案例特色:適用於具大專院校的大都市環境。該建築由地下室的公共 停車場提供部分資金,提供了一般青銀共居住宅額外的資金來源 (4) 奧地利,維也納(Vienna, Austria) ,但 需要由經營者或管理者充分考量利用方式。

i. 案例名稱:Generations: Living at Mühlgrund

ii. 案例簡介:在維也納市政府支持青銀共居的模式下,本案例的發展目 標是“預期並靈活地適應生活各個階段不斷變化的住房需求,提供無 障礙的生活環境和住房,並促進共存,特別是將老年人納入社區 基地A:具有53個受補貼的出租戶和一個老年人住宅社區,並且按照 被動式建築節能的標準設計。所有房型均朝南且有通風廊道,並以2 房為標準單元,也使輪椅使用者容易適應。 ”。 而本案例將住宅群體分為ABC三種基地並具備不同類型之住宅系統。 基地B:有70戶受補貼的出租戶,分別位於三棟住宅樓中。通過兩個 平行長向結構的設計,建築群內具有一個細長的中央庭院,並有多種 房型選擇和坪數可選擇。 基地C:由26個受補貼的戶數組成,可完全通過輪椅和電梯到達。住

(38)

24

宅單元的設計方式是在需要護理的情況下,將自己的住所與護理人員 之使用空間分開。

iii. 案例圖片:

圖3-2-5 Generations: Living at Mühlgrund全區建築量體配置 (資料來源: https://krischanitz.at/index.php?inc=project&id=2705) 圖3-2-6 建築單元平面 (資料來源: https://krischanitz.at/index.php?inc=project&id=2705 iv. 案例之公共空間:本案例為各種共居元素的混合體,包括在一棟建築 物中有公共休息室和兒童遊樂場。在另一棟建築上,具有共用的冬季 花園,屋頂露台和共用附帶廚房的多功能客廳。另外具有健康和福祉 設施,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護理服務。 ) v. 案例特色:本案例為大尺度建築群體,且融合各種不同共居形式,並 採用多樣式的設計和服務功能, 下列為本研究案蒐集歐美及日本各國青銀共居案例分析,主要以「共 居型態」、「服務需求」來做為與前一節共居模式之對照比較,其中可觀 可提供各種年齡層隨年齡漸增彈性更 換居住空間之可能。

(39)

25 察出倘住宅使用種類是以「老人」為主體之安養中心、老人公寓或老人村 等,多數是需要以「服務」為共居之基本條件。而各國案例彙整資料如下: 表3-2-1 國外青銀共居案例 國家 共居型態 服務需求 案例 英國 共居 非必要 Parkside 美國 服務換宿 必要 Nathalie Salmon之家 西班牙 出租共居 非必要 美洲廣場 奧地利 出租共居 非必要 Generations: Living at Mühlgrund 荷蘭 服務換宿 必要 Humanities安養中心 德國 出租共居 非必要 Geku-Haus公寓 美國 服務換宿 必要 Judson Manor安養中心 日本 寄宿 必要 街ing本鄉Home Share 出租共居 必要 聖蹟共居住宅公司 (資料來源:本研究案彙整) (二) 國外共居設計原則之參考及分析 「所有的住宅皆應要求具有良好的設計,但為了實現代際(跨世代)住宅的利 益,主要區域的設計則更是不可或缺。」(Rethinking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Matter Architecture,2019),該英國事務所針對共居之住宅設計提出 了再思考的著作,並由「社會利益」、「設計」、「管理」等面向進行彙整,其 中有關「設計」方法的再思考,將可作為本研究案編寫設計原則之參考使用。 人的生活方式不應完全取決於建築,但透過良好的住宅設計,住宅型建築能 協助並促進居民間的參與和互動。於是該著作則重新思考並提出共居住宅應經由 4個主要設計標的「地點」、「建築物配置」、「共享空間」及「住家」,加上 未來的「管理」且應具備「彈性」,來成為達到良好共居住宅之目標。

(40)

26

圖3-2-7 共居住宅設計之主要設計目標圖(本研究翻譯) (資料來源: Rethinking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Matter

Architecture,2019) Matter Architecture建築師事務所以上述5項設計目標分別擬定了目標定 義,並將每一項設計目標相互交集訂定其發展要項。各設計目標之要項經 本研究案翻譯彙整如下表: 表3-2-2 跨世代共居住宅設計目標及定義(本研究案翻譯彙整) 設計目標 目標定義 目標發展要項 地點 一個新方案應位於有機會連結與促進 當地網絡的地點。 融入更寬廣的社區、 建築配置 建築物配置應提供具滲透性設計的環 境,促進健康與福利。 住宅數量及混合 共享空間 應結合不同類型和規模的共享空間,以 便於活動與人際交流。 內部公共空間 住家 新方案內的住家應可加以修改,並促進 更長久獨立生活。 住宅尺寸&可修改性 管理 一個新方案應為促進管理,並可適用於 未來改變所設計 共同合作

(資料來源: Rethinking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Matter Architecture,2019)

(41)

27

圖3-2-8 共居住宅設計之設計原則要項(本研究案翻譯彙整) (資料來源: Rethinking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Matter

Architecture,2019) 而設計目標中「共享空間」之設計原則即與本研究案研究標的之「公共空 間」最為相近,故整理條列出共享空間各要項如下,以作為後續發展公共 空間設計原則之參考要項: (1) 內部公共空間 (2) 多目的空間 (3) 綠色空間、循環、公共空間 (4) 健康與福利 (5) 共享室外空間 (6) 集體交流

(42)

28 (三) 國內共居案例分析 (1) 陽明老人公寓,台北市 國內現階段青銀共居案例為數不多,政府機關目前僅有台北及新北市辦理, 其特點皆為既有空間試辦理執行,其中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為類似國外既有老人 公寓提供青年以服務減免租金來進行換宿,其住宿房型皆為套房式,起居空間與 公共空間尚有區分,且主要居住對像是以老年人為主體,共居之青年族群尚為少 數者。 圖3-2-9 陽明老人公寓平面圖 (資料來源:台北市社會局官網) 圖3-2-10 陽明老人公寓共居實景 (資料來源:陽明老人公寓青銀共居簡章) 公共空間

(43)

29 (2) 三峽北大青年社會住宅,新北市 而新北市則是以社會住宅既有三房房型之住宅單元來辦理共居,同一住宅單 元同時包含臥室與廚房客廳等生活起居空間,因此青年與老年人族群比例較無台 北陽明老人公寓差別懸殊,但公共空間部分則變成以住宅單元內之日常起居空間 為主,與老人公寓將公共空間集中於每樓層公設空間型態尚有差異。 圖3-2-11 青年社會住宅青銀共居空間關係概念圖 (資料來源: 三峽北大青年社會住宅青銀共居計畫成果報告書)

(44)

30 1F 餐廳、在地市集、社區托兒區 2F 日照中心 3F 青年創客中心 4F 體適能中心(招租中) (3) 合好一起錸,新竹市 本案例是由錸德集團承接新竹市政府同心樓日照中心,錸德集團以「社區 共融」之理念重新活化轉型為日照中心結合青年創業基地類型,非一般住宅類共 居案例,但亦可為廣義之共居型態,且內部結合多項公共空間經營,可做為公共 空間營運之案例參考,該案例於2020年7月31才正式開幕營運,為非常近期之新 型態共居經營模式,其內部空間使用狀態說明如下。 圖3-2-12 合好一起錸樓層機能分布圖 (資料來源:合好一起錸官方網站) 經國外案例之公共空間調查可知公共空間之「營運」,是該共居住宅與地 方做融合共處的最直接方式,且更能對於共居住宅的長期經營有著正面的效益存 在。本案例因地方日照人口需求未如預期,於是新竹市政府便委託整建並重新活 化經營,而錸德集團便將一樓開放為社區市集經營使用與地方融合,並結合青創 產業,打破傳統日照中心皆為老年族群之形象。

(45)

31 表3-2-3 合好一起錸案例空間調查表(本研究案彙整) 空間照片 性能說明 樓層 外部騎樓空間,大面積的退 縮,可友善作為鄰近社區之 休息區,亦可辦理假日市 集,臨騎樓面之開口也可做 小型店面使用。 1F 內部設置有托兒空間及兒 童商品販賣,使公共空間性 質能延伸至社區服務使用。 1F 以在地市集及餐廳來強化 一樓營運性,且店面間無隔 間皆以開放通路設置,使全 棟皆為無障礙化。 1F 二樓作為地方日照中心經 營,藉由活動及課程安排照 護周邊社區老年族群 2F 三樓為青年創業基地,供創 客族承租為共享辦公室使 用,若地方有大型活動亦可 開放承租使用。 3F (資料來源:本研究現場拍攝)

(46)

32 (四) 國內共居案例彙整 (1) 既有建築實施青銀共居案例: 本次國內案例比較除了新竹市合好一起錸案例類型與研究命題之社會住宅 類型較為不同外,先將住宅類型且已實際執行青銀共居並有辦理結果之案例進行 彙整比較。下表為陽明老人公寓與三峽北大青年社會住宅青銀共居之比較表示。 表3-2-4 台灣既有青銀共居案例彙整表 項目 陽明老人公寓青銀共居計畫 三峽北大青年社會住宅 案例地點 台北市 新北市 主辦單位 台北市社會局 新北市城鄉發展局 物業管理 恆安機構 (財團法人老人安養機構) 玖樓共生公寓 辦理時間 2018年起(每半年一期) 2018年2月~8月 共居戶數 4戶(每戶套房可入住2名) 3名銀髮族,7名青年 入住限制 銀髮戶: 65歲以上,生活可自理者 銀髮戶: 60歲以上,生活可自理者 青年戶: 限文化大學大二以上學生,滿20 歲。 青年戶: 年滿20歲以上至40歲或未滿20 歲已婚者 共居型態 服務換宿 共居 執行現況 本案為短期青銀共居之型式,因 配合學生定期活動,目前仍持續 辦理中。 本案為同房共居(住),辦理過程 中有銀髮戶因不適應退宿,目前 仍持續辦理中。 (資料來源: 台北市社會局、新北市城鄉發展局相關簡章)

(47)

33 (2) 新實施青銀共居案例: 除上述兩案例外,尚有高雄市政府亦於今(109)年修繕「前金區舊警舍整建 社會住宅」並於6月與7月起開始招收銀髮及青年住戶並預計提供16戶青銀共居戶。 另林口世大運選手村轉為社會住宅後,亦有將較難出租之「3、4房型」推行「共 住」政策,提升其入住率。本研究經電話訪談調查此兩案例執行現況整理如下表: 表3-2-5 新實施青銀共居案例調查彙整表 項目 前金區舊警舍整建社會住宅 林口世大運社會住宅 案例地點 高雄市 新北市 主辦單位 高雄市都市發展局 新北市城鄉發展局 物業管理 高雄市都市發展局 住宅與都市發展中心 辦理時間 2020年7月開放申請 2020年3月入住 共居戶數 青年家庭30戶、長青戶16戶 3、4房型皆可申請(尚有491戶) 入住限制 銀髮戶: 60歲以上,生活可自理者 銀髮戶: 未限制 青年戶: 限年滿20至40歲間。 青年戶: 年滿20歲以上者 共居型態 共居 共居 執行現況 本案為舊警察宿舍改建,因舊建 築格局限制本案除一樓為店面 出租外,並無其他公共空間。 經電訪得知共住者雖非一等親 關係,但實際仍為親戚關係,與 共居概念對象略有出入。 (資料來源: 高雄市都發局、住都中心相關簡章及電話訪談)

(48)

34 (3) 預定實施青銀共居案例: 而新北市央北社會住宅於今年6月已開始進行審理數量為29戶之青銀共居計 畫,實際入住期間須至9月方為開始辦理;另有台糖公司尚於規劃設計階段之台 南崇賢循環(銀髮)住宅,未來營運亦預計導入鄰近大學採服務換宿之形式來執 行青銀共居之模式,此二住宅為新建建築工程計畫導入青銀共居之案例,且恰皆 為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取得設計權,將可作為國內青銀共居「設計」相關領域 專家進行設計原則之相關資料及焦點蒐集。 表3-2-6 台灣未來預定青銀共居案例彙整表 項目 新店中央新村北側青年社會住宅 台南崇賢循環住宅(銀髮) 案例地點 新北市 台南市 主辦單位 新北市城鄉發展局 台糖公司 設計單位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物業管理 玖樓共生公寓 未定(預計整棟委外包租經營) 辦理時間 2020年9月起 預定2022年營運 共居戶數 29戶 未定 入住限制 銀髮戶: 60歲以上,生活可自理者 銀髮戶: 年齡限制尚未訂定,生活可自理者 青年戶: 年滿20歲以上至40歲或未滿20歲 已婚者 青年戶: 鄰近醫護院校大學生(如嘉南藥理大 學、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等) 共居型態 共居 服務換宿 (資料來源: 新北市城鄉發展局社會住宅官網、台糖公司招標計畫書)

(49)

35 小結: 經前述案例調查可得知國外之共居政策及案例其實並非只侷限於「青」、「銀」 二族群,而共居型態亦有多種辦理型態,甚至由共居住戶共同營運部分空間來增 加收益並達交流目的。台灣目前既有執行之青銀共居模式其實多以「同房共住」 辦理,如新北三峽北大青年社會住宅、林口世大運社會住宅皆為如此,因此在進 行本案研究將綜整國內外相關文獻及案例區分「青銀共居」模式,並挑選較適合 台灣執行之方式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另台灣目前青銀共居多以「既有」建築空間 試驗執行,如台北陽明老人公寓、高雄前金區舊警舍整建社會住宅,其公共空間 型態多為配合原居住者或既有建築格局進行規劃使用,為因應未來「新建」及「既 有」社會住宅的推行,希望藉由本研究可發展出既有空間及新設空間可依循之共 居公共空間設計原則。

(50)

36

第三節 確立研究範圍與架構

(一) 研究範圍 (1) 青銀共居模式(共生、共住、共居) 透過前項國內外文獻及案例分析之整理歸納,共居模式甚多其分類方式亦有 不同,如國外(Matter Architecture,2019)是經由共居住戶身份的組成(年輕 人、學生、長者、孩童等)進行共居模式分類並分為7類,而其他案例並未明確 對於共居模式進行界定,僅可大略由經營型態區分出租共居、一般共居或服務換 宿,惟本研究案經上述分類方式藉由共居生活範圍之緊密程度分類為三種型態並 產出常見對應之公共空間類型,已發展後續公共空間之訂定。 (1) 共生:住戶於同一住宅單元共同生活,日常生活起居皆會相互接觸。 (2) 共住(處):住戶於同層不同住宅單元共同居住,僅於該建築內之公共 空間共同相處。 (3) 共居:狹義可定義為共生型態,廣義可包含前兩者居住型態甚至擴大 至同建築、同社區內共同居住。 ※註:共生、共住(處)、共居名詞並無法定定義,僅本研究案彙整相關意見定義使用。 表3-3-1 共居模式型態及對應公共空間類型表 共居模式 條件 共生 共住 共居 居住型態 同房生活 同層居住 同建築、社區居住 公共空間 客廳、餐廳、廚 房、陽台等起居空 間 梯廳、茶水間等公 共空間 門廳、會客、閱覽 或休息等公共空 間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2) 社會住宅公共空間之定義及範疇 公共空間定義非常廣泛,且類型與生活模式密切相關,從居住單元之客、餐 廳到一般集合住宅之門廳、休息、會客空間皆可定義為公共空間,於是本研究案 配合前述表格整理共居模式及空間之從屬關係圖來界定本次研究之範圍。

(51)

37 圖3-3-1 共居定義及對應公共空間範圍界定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編繪) (3) 公共空間之使用者族群 台灣目前國內青銀共居案例仍相對較少,且經營模式與入住對象也有些許差 異,經綜整前述國內青銀共居案例之執行內容,其中參與銀髮族群除年齡需求大 多介於60或65歲外尚皆有一共通點,為「生活可自理者」;另青年族群之年齡需 求多設定為介於20至40歲間。而除了陽明老人公寓及台糖銀髮住宅此類居住主體 為長者外,社會住宅辦理青銀共居另一共通點為「需參與或辦理培力課程」,足 見社會住宅除提供共居模式外,亦希望透過培力訓練使青銀兩族群可具足夠生活 能力回歸社會生活,而非仰賴社會住宅較低廉補助租金之長期生活。故彙整本研 究案青銀共居之基本使用者設定如下表: 表3-3-2 青銀共居使用者條件設定表 族群 條件 青年族群 銀髮族群 年齡區間 20~40歲 60歲以上 生活可自理者 居住目標 需參與或辦理培力課程,增加彼此生活培力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但社會住宅之入住族群相當多元,其公共空間使用族群應含括全年齡層 本次研究範圍 住宅空間通用設 計原則已有制定

(52)

38 適用,除特定對象使用之空間外,應使青年與老年族群皆可達合適使用之目 的。 (4) 公共空間之經營或管理者 本研究案為針對「社會住宅」之公共空間進行研究,其公共空間所有權 通常為機關所有,因此設計原則之訂定除考量使用者面向之外,應導入經營 及管理者角度來併同思考。 (5) 公共空間之設計原則 透過前述各文獻及案例之資料收集與分析,由空間定義、使用範疇到經 營管理進行各面向之設計原則訂定,而設計原則呈現內容方式擬結合內政部 建築研究所曾編列之相關原則內容制定呈現。 (6) 設計原則之適法性 經由設計原則的訂定,比較與現行法規有否相互衝突檢討之處,確保未 來設計原則實施之可行性。 (二) 研究架構 圖3-3-2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編繪)

(53)

39

第四章、

環境與課題分析

第一節 調查與專家焦點

(一) 產官學界專家調查 因台灣現階段青銀共居實體執行案例數量偏少,且本研究擬作為未來「社會 住宅」執行之前瞻研究,為求未來實際執行之可行性,本研究案將導入產官學界 專家調查,藉由專家焦點強化本研究案設計原則之擬訂。而此階段專家調查以專 家訪談形式進行,並以前一章節制定之研究範圍擬定下列訪談題綱,藉由蒐集專 家焦點而確立本研究案之研究課題並加以回饋至設計原則之訂定。 (二) 學界專家訪談結果: i. 受訪對象&專長領域:(依受訪順序排列) 表4-1-1 本研究案訪談對象彙整表 受訪專家 服務單位 專長領域 訪談原因 潘O宇助理教授 (訪談時間 109/06/18) 國立成功 大學建築 學系 建築設備設計、居住区域環境 設計、設備節能系統設計、特 殊医療設備系統設計、老舊建 築設備再生計画、医療福祉建 築設備設計、建築設備診断 青銀共居公共空間 中設備規劃亦為其 中重點,專家具備福 祉建築設備設計及 研究之經驗。 謝O銓助理教授 (訪談時間 109/07/04) 國立高雄 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 學系 公共建築計畫、建築構造與施 工、高齡環境及通用化設計、 物業管理、建築再生再利用 專家本身另有於伊 甸基金會服務,並具 有規劃承租公宅「混 齡」同居之執行經 驗。 張O特聘教授 (訪談時間 109/07/10) 國立成功 大學建築 學系 環境與行為、建築計畫、居住 環境、生態建築與社區、環境 規劃 投入USR(大學社會 責任)計畫之實踐, 至偏鄉高齡人口結 構較高之社區,規劃 場域建築計畫。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54)

40 ii. 訪談要點及回應摘要: i. 青銀共居模式: 有關「青銀共居」之推行,您認為在台灣是否可行?若可行,您認為在台灣 適用的共居模式為何種類型。  潘O宇(助理教授): 日本進入高齡社會甚早,此類共居模式亦已實施一定的時間性,雖一開始立 意為協助剛出社會或經濟困難族群可逐漸獨立,但近年反而出現青銀共居可 能會造成年輕族群無法獨立,或是年長族群對共居感覺成為負擔之狀況或想 法的出現。亦需要從反面思考是否有其他的缺點出現。  謝O銓(助理教授): 在台灣應該是可行的,但目前的執行數量太少,應該等具有一定的共居數量, 更能夠確定其成效,另外除了「青」跟「銀」兩族群外應考量更多與其他弱 勢族群的共居,如單親或其他社會弱勢戶,建議可去伊甸基金會在台南大林 國宅辦理的共居進行參訪。  張O(特聘教授): 青銀共居並非是一種自然的狀態,需要有資金或是制度的推動力來推行,在 社會住宅由政府推動應該是可行,但未來如果要由民間推動,應有相當的資 金或組織出來執行。 ii. 社會住宅公共空間之定義及範疇: 針對本研究案命題之社會住宅青銀共居「公共空間」之定義,就您的觀 點會認為此公共空間係屬何種類型?  潘O宇(助理教授): 公共空間可大略被定義為居室以外的空間,因此除一般認知之交誼廳空間外, 如客廳、餐廳或是「用水的空間」(浴廁或廚房),皆可算是公共空間。另 因青銀族群使用時間的不同,使用空間的衝突性並不高,因此在制定公共空 間使用的範疇上,建議須考量使用族群的使用型態來定義。  謝O銓(助理教授): 建築內應活動與空間應為相對關係,公共空間應著重「停留」性,就有產生

(55)

41 交流的機會,但亦須考量空間性質太偏向某個族群時可能會降低另一族群的 使用程度(如農園)。  張O(特聘教授): 青銀共居的公共空間類型應與一般集合住宅之公共空間類型差異並無太大, 但因為須滿足高齡使用,「無障礙」是該空間內必要性的存在。 iii. 公共空間之使用族群: 請問青銀共居之主體對象,您認為應該是以何種使用對象為主?(老人 為主、青年為主或皆為主體)  潘O宇(助理教授): 社會形式基本上仍以老年人為出發點,因老年人相對來說是生活上的弱勢族 群,故空間設計上理應還是將使用優先權朝年長者去考量,但其他相關附屬 空間建議應依照青年族群之人數配比來規劃,因為青年族群才是實質使用空 間的多數族群。  謝O銓(助理教授): 老年人基本上還是社會上需要被服務的群體,而現在的老年人相對學習新知 意願也較過去的老年人較高,而青年人可以成為教導的對象,所以應該還是 以老年人為主體。  張O(特聘教授): 青年人的適應力基本上是比老年人強很多,使用主體應該還是要遷就老年人 來做使用,但要青年人配合使用無障礙設備理應還是會有部分視覺跟心理不 適應性。 iv. 公共空間之經營或管理者: 若以社會住宅公共空間長期管理或經營者角色之面向,您認為應考慮那 些要素導入設計原則。  潘O宇(助理教授): 有關經營者角色,需考量針對不同族群如何訂定權利金的收取或租金的收取, 因共居族群之公共空間使用,可能將有其中一部分成為某族群專門使用。或 許可參考日本現行做法,以使用面積占比收取對應租金,降低未來針對空間

(56)

42 使用之反彈聲。  謝O銓(助理教授): 公共空間之長期經營應考量「營收」,盡量可令空間使用者能使用學習並產 生獲利,讓青銀共居雙方未來回歸社會可回到「自有經濟」之狀態,即類似 目前社會住宅的培力性。  張O(特聘教授): 應考量未來的「修繕性」,台灣目前尚缺乏建築物長期修繕基金需求之概念, 為使空間可長期使用,使用材料的耐久性建議亦須考量。 v. 公共空間之設計原則: 您認為高齡者之公共空間需求為何,應有那些要素作為公共空間之設計 原則?  潘O宇(助理教授): 建議思考「高齡者」的意義,因心理與生理的高齡因素並非一定的對等,且 此公共空間為共居使用又設置於社會住宅內,並非僅青年及老年族群使用, 因此應往「全齡化」來做為設計目標,其中「色彩搭配」及「高度」即為專 家所認為須注意之設計要素,另「休息區」、「扶手區」應為公共空間設計 時需額外考量之空間需求,設備部分建議將「排泄設備」納入空間需求之一, 亦是利於該空間之營運及管理。  謝O銓(助理教授): 應不要偏向高齡者進行空間設計,為使空間可通用化,應該考慮「全齡教育」 使用,除了全齡之外將空間加入「教育」的原則,可使空間不僅是單純的服 務空間。  張O(特聘教授): 建築物倘設計時已有綠建築或生態建築的概念,應該考量通風採光等物理環 境因素,除青銀共居之公共空間外,所有的建築物空間應該都要重視這部 分。 vi. 設計原則之適法性: 請問您認為現行相關規範或法規是否有修法之必要性?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Committees should comply with the terms in this Code of Aid and abide by such requirements as promulgated in circulars and instructions issued by the

This Manual would form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chool-based Gifted Education Guideline’ (which is an updated version of the Guidelines issued in 2003 and is under preparatio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u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rent of housing, rising prices in interior decoration, summer clothing and footwear, and fresh vegetables, the indices of Rent and housing expenses,

On the other hand, rising prices in new arrivals of summer clothing, men’s and women’s footwear and the expiry of waiver of welfare housing rentals by the Housing Institute after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Established in 2019, The Project Futurus is an accredited social enterprise based in Hong Kong that explores the future of aging through education, advoc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