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665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6650"

Copied!
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台灣青少年柔道運動員

運動傷害調查與成因分析

The Investigation of Sport Injures and Their Causes of

Taiwanese Teenager Judo Athletes

研究生:賴益銘 撰

指導教授:蔡俊傑 教授

(2)

臺灣青少年柔道運動員運動傷害調查與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運動傷害對運動員造成極大的困擾,不僅直接影響運動員在比賽場上的 心理、生理與運動成績表現,運動傷害的程度更攸關運動生涯長短。本研究 主要利用問卷調查青少年柔道選手之運動傷害分佈情形、傷害形成的原因、 傷害的危險因子、選手傷害後的處理、就醫方式與治療情形、運動傷害防護 認知與行動,以提供柔道運動傷害的預防與處置之參考,並提供行政單位制 定運動傷害預防政策之依據。本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年柔道選手:(一)受傷時 機在訓練時佔 74.3﹪;(二) 造成傷害的主要原因為勉強硬撐 19.0﹪;(三) 受 傷的類型為肌肉拉傷 24.8﹪、受傷的部位腳踝佔 13.2﹪;(四) 發生運動傷害 後,第一時間的處理方式以冰敷 63.0﹪; (五) 就醫方式以找尋中醫(含國 術師、推拿師)26.0﹪,不會持續治療佔 56.9﹪;(六)受傷期間仍繼續運動 70.1﹪,其主要原因為比賽期 34.4﹪(七)運動傷害防護知識來自於教練 59.8 ﹪,賽前針對傷害部位的防護措施以貼紮 38.9﹪,賽後對受傷部位的照護以 冰敷 56.3﹪比率最高。教練應給於青少年選手正確、適當的訓練觀念,幫助 青少年選手的全面性發展,並灌輸正確的運動傷害防護知識,避免青少年選 手過度傷害,降低青少年選手運動生命。 關鍵詞: 柔道、青少年、運動傷害

(3)

The Investigation of Sport Injures and Their Causes of

Taiwanese Teenager Judo Athletes

Abstract

Sport injuries cause extreme difficulties for athletes, since they not only influence the athletes mental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s during competitions, they also play a key factor in the duration of their sport caree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stribution,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along with access to medical care and therapeutic regimen. It also looks at athlete recognition and care prevention as well as the reaction of teenager judo injurie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in order to develop a precaution adoption process model of judo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to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for policy making. The results from this research project concerning the survey of teenager judo athletes show: 1) The most common time of injury is during training (74.3% of cases); 2) the major cause of injury was over training (19.0%); 3) muscle strain was the most common injury (24.8% of cases), of which 13.2% were ankle related; (4) 63% of survey responders used ice patches as first aid when injured; (5) 26.0% sough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ment, including traditional massage, but 56.9% did not carry on the therapy afterwards. (6) 70% of responders continued training in order to compete; (7) the knowledge of care prevention of doing sport was largely from trainers (59.8%) with 38.9% taping for the wounds prior to the competition period and 56.3% utilising ice patches to care for wounds following the competition. To sum up, trainers ought to instruct correct and appropriate concepts of training to help youth athletes to develop their abilities safely and to their maximum potential, instilling correct care prevention of sport, avoiding youth athletes being injured and

resulting in the reduction of their career.

(4)

目 錄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 錄 ... III 表目錄 ... I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柔道運動發展沿革 ... 9 第二節 柔道運動技術與摔法特性 ... 13 第三節 運動傷害之定義、分類、原因及處理方式 ... 15 第四節 柔道運動傷害相關文獻探討 ...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27 第一節 研究流程 ... 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限制 ... 2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28 第四節 研究統計分析方法 ... 2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30 第一節 選手背景變項分析 ... 30 第二節 運動傷害現況與造成其傷害之原因 ... 31 第三節 受傷後處理與治療情形 ... 37 第四節 傷害後復原時間與運動傷害防護知識情形 ... 41 第五節 綜合討論 ... 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50 第一節 結論 ... 50 第二節 建議 ... 52 參考文獻 ... 55 附錄一 青少年柔道選手運動傷害調查問卷 ... 60

(5)

表目錄

表 3-1 研究流程表 ... 27 表 4-1 受試者基本資料 ... 30 表 4-2 柔道選手受傷時機 ... 31 表 4-3 柔道選手受傷的部位 ... 32 表 4-4 柔道選手受傷的類型 ... 33 表 4-5 受傷後,多久時間不能參加訓練 ... 34 表 4-6 傷害後,有多久時間不能參加比賽 ... 34 表 4-7 同一部位是否曾經受過傷 ... 35 表 4-8 造成傷害的主要原因 ... 36 表 4-9 發生運動傷害,第一時間如何處理 ... 37 表 4-10 選手受傷害後尋醫的對象 ... 38 表 4-11 目前受傷部位是否仍有疼痛感... 39 表 4-12 目前是否持續治療中 ... 39 表 4-13 受傷到傷害痊癒期間,是否仍繼續運動 ... 40 表 4-14 受傷或復健期間如有繼續運動,其主要原因為何 ... 41 表 4-15 受傷後到復原時間 ... 41 表 4-16 如何得知運動傷害防護之相關訊息 ... 42 表 4-17 自己是否有足夠的「運動傷害預防」之正確觀念 ... 43 表 4-18 運動前進行暖身運動的時間 ... 44 表 4-19 運動後進行緩和運動(收操)的時間 ... 44 表 4-20 運動前對受傷部位的防護措施 ... 45 表 4-21 運動後對受傷部位施予以何種照護 ... 45

(6)

第 一 章 緒 論

柔 道 運 動 是 一 項 高 強 度 的 對 抗 性 競 技 運 動 , 對 一 個 選 手 而 言 , 保 持 最 佳 的 身 心 狀 況 參 加 比 賽 , 是 獲 得 最 佳 成 績 的 必 要 條 件。運 動 傷 害 對 運 動 員 造 成 極 大 的 困 擾,當 傷 害 產 生 時 , 不 僅 直 接 影 響 運 動 員 在 比 賽 場 上 的 表 現 , 影 響 運 動 員 的 心 理 層 面,除 此 之 外,運 動 傷 害 的 程 度 也 攸 關 他 們 運 動 生 涯 長 短 。 因 此 灌 輸 青 少 年 選 手 正 確 的 運 動 傷 害 與 防 護 知 識 是 教 練 一 個 重 要 的 議 題。本 章 分 為 五 個 小 節:第 一 節 為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第 二 節 為 研 究 目 的 ; 第 三 節 為 研 究 問 題 ; 第 四 節 為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 第 五 節 為 名 詞 解 釋 來 探 討 柔 道 運 的 的 傷 害 。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目 前 國 內 柔 道 運 動 人 口 逐 年 攀 升 , 從 小 學 至 大 專 院 校 , 有 越 來 越 多 的 學 校 成 立 社 團 或 校 隊 , 柔 道 的 推 廣 要 歸 功 於 許 多 前 輩 、 後 進 秉 持 著 「 取 之 於 柔 道 , 還 之 於 柔 道 」 的 精 神 , 不 吝 犧 牲 與 奉 獻 。 然 而 柔 道 對 身 體 造 成 傷 害 的 發 生 率 高 , 是 一 項 高 危 險 性 運 動。令 人 憂 心 的 是,柔 道 運 動 人 口 不 斷 成 長 , 意 味 著 有 更 多 人 極 可 能 在 運 動 過 程 中 受 傷 , 有 些 人 甫 接 觸 柔 道 運 動 , 便 受 到 嚴 重 的 運 動 傷 害 , 縮 短 、 甚 至 是 提 早 結 束 運 動 生 命 。 這 些 潛 在 因 素 都 會 影 響 到 接 受 訓 練 者 未 來 投 入 柔 道 比 賽 或 參 與 柔 道 訓 練 的 意 願 。 目 前 國 內 任 教 的 柔 道 啟 蒙 教 練 普 遍 有 所 感 觸 , 過 去 台 灣 競 技 運 動 的 水 準 , 大 多 在 少 年 階 段 即 達 到 巔 峰 , 但 隨 後 青 少 年 、 青 年 至 成 年 階 段 , 表 現 水 準 卻 逐 年 下 降 , 探 究 其 因 素 , 乃 因 啟 蒙 階 段 即 以 高 壓 式 並 採 高 強 度 訓 練 , 訓 練 成 果 立 竿 見 影 ; 成 績 顯 赫 的 背 後 , 隨 之 而 來 的 身 心 傷 害 與 壓 力 , 往 往 造

(7)

成 這 些 小 運 動 員 不 得 不 提 早 結 束 運 動 生 涯 。 所 以 目 前 大 部 分 教 練 多 有 共 識 , 在 訓 練 的 啟 蒙 階 段 , 透 過 遊 戲 式 的 引 導 , 以 遊 戲 代 訓 , 讓 小 選 手 們 先 對 柔 道 運 動 產 生 興 趣 , 引 發 主 動 學 習 意 願 , 有 著 「 師 父 領 進 門 , 修 行 在 個 人 」 之 高 度 , 非 一 味 要 求 成 績 , 而 有 殺 雞 取 卵 之 虞 。 柔 道 已 成 為 高 度 競 技 的 運 動 項 目 , 講 究 快 速 強 力 的 比 賽 型 態,在 速 戰 速 決 的 比 賽 節 奏 中,完 成 高 超 過 人 的 技 術 動 作 。 然 而 要 達 到 這 些 極 致 的 表 現 , 必 定 要 先 擁 有 紮 實 的 專 項 身 體 素 質 , 因 為 傑 出 的 技 術 表 現 往 往 是 建 立 在 優 異 專 項 體 能 的 延 長 線 上 。 柔 道 專 項 體 能 素 質 首 重 反 應 、 肌 力 、 柔 軟 度 及 爆 發 力 。 柔 道 亦 屬 身 體 對 抗 型 競 技 , 採 隨 機 抽 籤 方 式 競 賽 , 若 對 戰 雙 方 實 力 相 差 懸 殊 , 有 時 被 施 術 者 反 應 不 及 , 造 成 落 地 角 度 不 佳 , 容 易 導 致 嚴 重 傷 害 ; 倘 若 雙 方 實 力 相 近 , 在 雙 方 僵 持 的 情 況 下 , 無 一 方 願 意 屈 服 , 有 些 角 度 在 勉 強 硬 撐 之 下 , 即 便 有 優 異 的 專 項 體 能,仍 無 法 避 免「 兩 雄 相 爭,必 有 一 傷 」 的 情 況 。 柔 道 的 技 術 可 以 被 分 為 「 立 技 」 與 「 寢 技 」; 立 技 ( N a g e - w a z a ) 分 為 投 技 及 捨 身 技,投 技 又 分 為 手 技 ( Te - w a z a ) 、 腰 技 ( K o s h i - w a z a ) 及 足 技 ( A s h i - w a z a ) , 捨 身 技 ( S u t e m i - w a z a ) 可 分 為 真 捨 身 技 ( M a - s u t e m i ) 與 橫 捨 身 技 ( Yo k o - s u t e m i ) ; 寢 技 ( K a t a m e - w a z a ) 是 立 技 施 術 後 在 地 面 制 服 對 方 的 動 作 , 分 為 三 種 技 法 : 固 技 ( O s a e k o m i - w a z a ) 、 絞 技 ( S h i m e - w a z a ) 及 關 節 技 ( K a n s e t s u - w a z a )。其 中 以 立 技 較 容 易 造 成 嚴 重 運 動 傷 害 。 柔 道 以 「 精 力 善 用 」、「 自 他 共 榮 」 為 基 本 理 念 , 以 鍛 練 及 教 育 身 心 為 目 的 , 而 非 單 純 以 競 技 勝 負 為 目 標 , 並 不 會 為 了 勝 負 而 刻 意 致 使 對 手 或 自 己 受 傷 , 透 過 以 武 會 友 、 互 相 切

(8)

磋 技 術 為 前 提 , 在 進 入 寢 技 時 , 柔 道 選 手 使 用 絞 技 或 關 節 技 時 會 控 制 力 道 , 對 手 投 降 即 立 刻 放 鬆 , 裁 判 亦 會 立 即 終 止 比 賽 , 降 低 嚴 重 傷 害 的 發 生 率 ; 除 非 被 施 術 一 方 , 不 願 意 投 降 而 造 成 自 身 傷 害 , 但 這 是 柔 道 運 動 中 不 樂 見 的 。 有 些 教 練 教 育 選 手 :「 絕 對 不 能 投 降 。 」 研 究 者 並 不 能 認 同 此 一 觀 念 , 若 因 此 導 致 嚴 重 運 動 傷 害 , 教 練 是 無 法 對 選 手 及 其 親 人 負 責 。 作 為 教 練 應 教 育 選 手 保 持 良 好 的 運 動 態 度 :「 輸 了 , 表 示 此 時 技 不 如 人 , 選 手 必 須 要 有 不 屈 不 撓 的 精 神 、 不 氣 餒 的 精 神 , 再 接 再 厲 , 回 去 再 埋 頭 苦 練 , 努 力 精 進 自 己 技 術 、 磨 練 其 心 智 、 鍛 鍊 其 體 膚 , 時 機 一 到 所 付 出 的 努 力 就 會 化 成 甜 美 的 成 果 , 不 必 急 於 一 時 。 」 而 立 技 則 是 在 施 術 或 被 施 術 時 都 可 能 造 成 嚴 重 傷 害 。 國 際 柔 道 總 會 ( I J F ) 為 了 避 免 參 與 柔 道 訓 練 及 比 賽 時 受 傷 , 嚴 格 規 範 了 各 種 不 當 抓 握 法 、 並 禁 止 容 易 造 成 傷 害 之 技 術 ; 現 今 競 技 運 動 的 趨 勢 , 也 使 得 柔 道 也 必 須 不 斷 修 訂 規 則 , 為 了 讓 比 賽 更 為 緊 湊 精 彩 , 現 代 柔 道 特 徵 為 節 奏 快 、 攻 擊 欲 望 強 烈 、 嚴 禁 逃 避 消 極 防 禦 , 以 目 前 柔 道 運 動 發 展 趨 勢 , 柔 道 特 性 不 再 像 過 去 是 「 四 兩 撥 千 金 , 以 柔 克 剛 」, 強 力 柔 道 時 代 來 臨 , 柔 道 技 術 依 然 有 四 兩 撥 千 斤 之 原 理 , 但 四 兩 之 力 也 需 挾 有 千 斤 之 勢 。 因 應 新 規 則 、 競 賽 型 態 改 變 , 研 究 者 調 查 目 前 青 少 年 柔 道 運 動 員 運 動 傷 害 情 況 , 實 有 其 必 要 性 。 並 希 望 能 藉 此 研 究 探 討 何 種 型 態 動 作 最 易 造 成 傷 害 , 藉 此 減 少 或 避 免 運 動 傷 害 發 生 , 並 探 討 傷 害 發 生 後 的 因 應 之 道 , 避 免 運 動 傷 害 重 複 發 生 導 致 運 動 生 涯 提 早 結 束 。 而 研 究 者 從 事 柔 道 運 動 逾 2 0 年 , 在 學 習 初 期 , 也 曾 多 次 受 到 嚴 重 運 動 傷 害 , 多 數 是 因 勉 強 硬 撐 ; 在 學 習 中 期 , 傷 害

(9)

大 多 能 避 免 ; 然 而 到 中 後 期 , 達 到 精 熟 的 技 術 動 作 及 較 高 的 水 準 強 度 時 , 在 高 強 度 的 競 技 之 下 , 有 時 運 動 傷 害 亦 難 以 避 免 。 研 究 者 本 身 競 技 型 態 亦 屬 強 力 型 柔 道 , 在 運 動 生 涯 中 也 曾 多 次 因 傷 所 困 擾 , 而 影 響 施 術 角 度 、 動 作 效 率 , 進 而 影 響 心 理 層 面 , 面 臨 灰 心 沮 喪 , 而 此 時 研 究 者 不 論 是 生 理 亦 或 是 心 理 層 面 , 也 能 有 所 因 應 之 道 , 並 自 我 調 整 。 但 這 畢 竟 是 研 究 者 歷 經 無 數 的 傷 痛 與 多 年 累 積 的 經 驗 始 能 換 得 。 王 進 華 、 張 曉 昀 、 蔚 順 華 三 人 ( 2 0 0 0 ) 指 出 本 體 感 覺 是 一 種 察 覺 身 體 對 於 姿 勢、動 作、位 置 及 平 衡 能 力 調 整 的 功 用 , 以 避 免 身 體 因 過 度 運 動 造 成 傷 害 。 當 韌 帶 受 到 損 傷 後 , 會 造 成 關 節 的 穩 定 性 變 差 , 同 時 位 於 韌 帶 或 關 節 囊 中 的 本 體 感 覺 受 器 也 會 愛 到 損 傷 , 因 而 使 得 對 神 經 肌 肉 控 制 系 統 對 肌 肉 協 調 節 性 的 控 制 產 生 負 面 的 影 響 , 連 帶 讓 關 節 發 生 功 能 性 的 不 穩 定 , 再 度 對 關 節 及 附 近 的 軟 組 織 產 生 二 度 或 重 複 性 的 傷 害 。 研 究 者 透 過 本 研 究 調 查 , 並 結 合 自 身 過 去 訓 練 及 參 加 競 賽 的 經 驗 , 研 究 對 象 以 甫 接 受 正 規 訓 練 的 青 少 年 階 段 選 手 , 系 統 化 分 析 並 歸 納 統 整 柔 道 運 動 過 程 中 造 成 運 動 傷 害 的 成 因 , 提 供 目 前 各 級 學 校 教 學 的 教 師 及 教 練 參 考 , 並 希 望 透 過 計 畫 性 的 課 程 內 容 , 建 立 紮 實 而 正 確 的 觀 念 , 了 解 運 動 傷 害 發 生 機 轉 並 能 有 效 避 免 傷 害 的 發 生 。 若 能 藉 此 研 究 對 現 階 段 在 基 層 默 默 奉 獻 的 教 師 、 教 練 及 揮 汗 如 雨 的 選 手 們 做 一 些 經 驗 分 享 , 這 份 資 料 會 得 自 前 輩 用 心 教 導 傳 承 及 後 輩 用 心 填 寫 問 卷 調 查 之 大 成 , 同 身 為 柔 道 界 一 份 子 盡 一 點 心 意 !

(10)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本 研 究 主 要 在 於 探 討 柔 道 選 手 之 運 動 傷 害 , 包 括 選 手 運 動 傷 害 分 佈 情 形 、 傷 害 形 成 的 原 因 、 柔 道 運 動 傷 害 的 危 險 因 子 、 選 手 傷 害 後 的 處 理 、 就 醫 方 式 與 治 療 情 形 、 柔 道 選 手 運 動 傷 害 防 護 認 知 與 行 動 , 以 提 供 柔 道 運 動 傷 害 的 預 防 與 處 置 之 參 考 , 並 提 供 行 政 單 位 制 定 運 動 傷 害 預 防 政 策 之 依 據 。 依 據 以 上 的 敘 述 , 本 研 究 目 的 如 下 : 一 、 了 解 現 今 台 灣 青 少 年 柔 道 運 動 員 運 動 傷 害 受 傷 之 部 位 。 二 、 分 析 現 今 台 灣 青 少 年 柔 道 運 動 員 運 動 傷 害 主 要 原 因 。 三 、 分 析 青 少 年 柔 道 運 動 員 在 運 動 傷 害 造 成 後 如 何 因 應 或 治 療 。 四 、 分 析 青 少 年 柔 道 運 動 員 在 運 動 傷 害 運 動 防 護 知 識 是 否 充 足 。

第 三 節 研 究 問 題

一 、 調 查 現 今 台 灣 青 少 年 柔 道 運 動 員 最 易 受 傷 之 部 位 。 二 、 造 成 台 灣 青 少 年 柔 道 運 動 員 運 動 傷 害 主 要 原 因 。 三 、 台 灣 青 少 年 柔 道 運 動 員 運 動 傷 害 造 成 後 偏 好 如 因 應 或 治 療 。 四 、 台 灣 青 少 年 柔 道 運 動 員 運 動 傷 害 知 識 來 源 及 是 否 正 確 。

(11)

第 四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一 、 研 究 範 圍 本 研 究 依 立 意 取 樣 , 以 下 依 「 對 象 」、「 方 法 」 分 別 加 以 說 明 : ( 一 ) 研 究 對 象 : 本 研 究 對 象 以 參 加 中 華 民 國 1 0 3 年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運 動 會 國 中 組 柔 道 選 手 男 2 1 0 人 、 女 1 6 4 人 、 共 計 3 7 4 人 為 研 究 對 象 。 ( 二 ) 研 究 方 法 : 本 研 究 採 文 獻 分 析 及 問 卷 調 查 法 , 主 要 以 參 加 1 0 3 年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運 動 會 柔 道 比 賽 之 國 中 七 年 級 至 九 年 級 學 生 , 年 齡 為 1 2 - 1 5 歲 之 參 賽 者 為 研 究 對 象,瞭 解 其 運 動 傷 害 之 現 況 。 問 卷 內 容 包 含 三 個 部 份 , 第 一 部 份 為 背 景 資 料 ; 第 二 部 份 運 動 傷 害 部 位 及 成 因 調 查 ; 第 三 部 份 為 就 醫 及 防 護 治 療 情 形 。 二 、 研 究 限 制 本 研 究 之 限 制 , 依 「 對 象 」、「 方 法 」 分 別 說 明 如 下 : ( 一 ) 研 究 對 象 之 限 制 1 . 本 研 究 因 人 力 、 時 間 等 因 素 , 本 研 究 之 對 象 僅 以 參 加 1 0 3 年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運 動 會 柔 道 項 目 參 賽 之 男 、 女 國 中 組 青 少 年 選 手 為 母 群 體 。 2 . 本 研 究 主 要 在 探 討 1 0 3 年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運 動 會 柔 道 項 目 參 賽 之 男 、 女 國 中 生 青 少 年 選 手 之 運 動 傷 害 , 所 考 慮 的 背 景 變 項 、 依 變 項 有 限 , 尚 有 其 他 因 素 未 納 入 研 究 範 圍 ; 若 能 擴 及 其 他 背 景 變 項 , 研 究 內 容 將 更 加 完 善 。

(12)

二 、 研 究 方 法 之 限 制 本 研 究 採 用 之 量 表 , 由 研 究 者 根 據 文 獻 探 討 , 參 考 王 明 鴈 ( 2 0 0 4 ) 之 男 子 柔 道 運 動 傷 害 問 卷 、 鄭 黎 暉 ( 2 0 0 6 ) 之 柔 道 青 少 年 選 手 運 動 傷 害 發 生 原 因 、 處 理 方 式 與 預 防 策 略 之 研 究 等 運 動 傷 害 相 關 問 卷,亦 訪 談 柔 道 項 目 國 家 級 教 練、裁 判 , 以 及 運 動 傷 害 專 家 學 者 編 製 而 成 ; 所 歸 納 出 知 識 與 態 度 的 分 析 層 面 有 限 , 故 在 研 究 的 全 面 性 有 其 限 制 。

第 五 節 名 詞 解 釋

一 、 青 少 年 ( Te e n a g e r ) 本 研 究 中 青 少 年 指 的 是 參 與 本 次 1 0 3 年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運 動 會 , 國 中 七 年 級 生 至 九 年 級 生 , 年 齡 為 1 2 - 1 5 歲 之 在 學 學 生 為 主 。 二 、 運 動 傷 害 ( S p o r t s I n j u r i e s ) 本 研 究 中 指 的 運 動 傷 害 包 含 : 急 性 運 動 傷 害 與 慢 性 運 動 傷 害 , 且 必 須 是 在 參 與 柔 道 比 賽 、 訓 練 或 上 課 時 發 生 , 並 具 有 以 下 特 點 : ( 1 ) 主 觀 認 為 自 己 運 動 能 力 表 現 變 差 或 疼 痛 產 生 ( 2 ) 離 場 休 息 ( 3 ) 就 醫 治 療 。 三 、 柔 道 技 術 ( J u d o Te c h n i q u e s ) 柔 道 是 日 本 人 嘉 納 治 五 郎 先 生 所 創 立 , 以「 精 力 善 用 」、 「 自 他 共 榮 」 為 基 本 理 念 , 並 以 鍛 練 及 教 育 身 心 為 目 的 , 而 非 單 純 以 競 技 勝 負 為 目 標 ; 1 9 6 4 年 東 京 奧 運 列 入 正 式 競 賽 項 目 後,經 過 國 際 柔 道 總 會 ( I J F ) 與 日 本 講 道 館 ( K o d o k a n ) 的 反 覆 修 訂 之 後 , 訂 定 新 的 柔 道 技 巧 , 其 中 投 技 ( 約 6 7 種 ), 投 技

(13)

又 分 為 手 技 ( 1 5 種 )、 腰 技 ( 1 1 種 ) 、 足 技 ( 2 1 種 ) 、 真 捨 身 技 ( 5 種 )、 橫 捨 身 技 ( 1 5 種 ); 固 定 技 ( 約 2 9 種 ), 又 可 分 為 壓 制 技 ( 7 種 ) 、 勒 緊 技 ( 1 2 種 ) 、 關 節 技 ( 1 0 種 ) 。

(14)

第 二 章 文 獻 探 討

本 研 究 的 主 旨 在 探 討 參 與 1 0 3 年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運 動 會 之 青 少 年 柔 道 運 動 員 在 參 加 此 次 賽 事 , 或 曾 參 與 柔 道 賽 會 、 訓 練 、 上 課 時 發 生 的 傷 害 部 位 與 處 理 方 式 之 調 查 。 本 章 共 分 為 4 個 小 節 , 第 一 節 為 柔 道 運 動 發 展 之 沿 革 ; 第 二 節 為 柔 道 運 動 技 術 與 摔 法 特 性 ; 第 三 節 為 運 動 傷 害 之 定 義 、 分 類 、 原 因 及 處 理 方 式 ; 第 四 節 為 柔 道 運 動 傷 害 相 關 文 獻 探 討

第 一 節 柔 道 運 動 發 展 沿 革

「 柔 」是「 柔 能 克 剛 」之 柔 , 以 順 應 對 手 的 力 量 與 技 術 , 利 用 對 手 的 力 量 與 技 術 來 反 制 他 人 的 意 思 。「 道 」是 吾 人 必 須 遵 守 的 道 德 規 範 , 即 修 行 修 道 的 涵 義 , 並 不 單 指 技 巧 之 術 。 何 謂「 柔 道 」? 故 嘉 納 治 五 郎 先 生 曾 發 表 柔 道 的 意 義 :「 柔 道 是 以 心 身 之 最 善 活 用 為 信 條 之 道 。 」( 王 榮 錫 , 1 9 9 1 )。 柔 道 是 由 柔 術 演 化 而 來 , 有 關 柔 術 的 歷 史 在 日 本 文 獻 中 有 清 楚 記 載 。「 古 事 記 」 書 中 , 提 及 空 手 比 力 的 源 流 , 起 源 於 武 御 雷 命 與 建 御 名 方 神 ( 真 柄 浩 , 1 9 8 6; 大 沢 慶 己 , 1 9 8 4 )。 另 外 「 日 本 書 記 」 則 記 載 柔 術 起 源 於 鹿 島 神 宮 之 祭 神 大 典 , 野 見 宿 彌 與 当 麻 蹶 速 兩 名 武 士 在 垂 仁 天 皇 御 前 利 用 關 節 技 與 投 摔 技 巧 進 行 格 鬥 比 賽 , 最 後 野 見 宿 彌 對 著 当 麻 蹶 速 胸 口 強 力 一 擊 , 擊 敗 蹶 速 。 這 個 故 事 , 後 來 被 當 成 是 日 本 柔 術 與 相 撲 最 早 的 起 源 ( 竹 內 善 德 , 1 9 7 9 ; 堀 田 巍 顯 , 1 9 6 2 )。 柔 術 是 以 空 手 踢 、 打 、 突 、 刺 、 摔 、 絞 勒 、 關 節 等 技 巧 攻 擊 對 手 , 一 開 始 是 日 本 武 士 在 戰 場 上 殺 敵 制 勝 的 技 巧 ( 許

(15)

正 心 , 陳 俊 卿 , 2 0 0 9 b ), 在 戰 爭 的 洗 禮 , 時 代 的 變 遷 後 , 逐 漸 產 生 許 多 不 同 柔 術 技 巧 的 高 手 , 這 些 高 手 將 他 們 本 身 的 技 巧 做 一 組 織 化 、 體 系 化 , 稱 為 某 某 流 柔 術 。 而 後 , 這 項 日 本 傳 統 武 術 還 發 揚 光 大 , 傳 到 中 國 , 這 個 說 法 在 明 朝 萬 曆 年 間 所 刊 行 的 「 萬 法 全 書 」 中 得 到 證 明 ( 井 口 義 為 , 1 9 1 2 )。 柔 術 的 盛 行 就 屬 江 戶 時 代 最 為 鼎 盛。當 時 的 流 派 達 1 6 0 多 個 之 多 , 其 中 以 1 5 3 2 年 竹 內 忠 務 、 大 輔 久 盛 的 竹 內 流 柔 術 馬 首 是 瞻 ( 大 滝 中 夫,1 9 8 4 )。其 他 盛 行 的 流 派 還 有 豐 臣 末 期 的 荒 木 流、 德 川 家 光 時 期 的 關 口 流 , 之 後 又 出 現 了 夢 想 流 、 制 剛 流 、 吉 岡 流 、 良 移 心 当 流 、 天 神 真 楊 流 、 起 倒 流 、 涉 川 流 等 其 他 流 派 , 在 當 代 也 是 名 顯 一 時 ( 川 村 禎 三 , 1 9 6 6 )。 柔 術 從 1 5 世 紀 盛 行 至 德 川 末 期,因 為 西 洋 文 化 的 大 量 傳 入 , 逐 漸 改 變 日 本 人 的 文 化 , 加 上 明 治 維 新 提 倡 西 化 , 原 本 武 士 治 國 的 武 士 們 權 力 終 止,武 術 逐 漸 衰 落( 三 船 久 藏,1 9 7 5 ), 柔 術 也 因 此 沒 落 了 。 明 治 1 0 年 , 開 成 學 校 ( 現 東 京 大 學 ) 校 長 加 藤 弘 文 是 當 時 殘 存 少 數 柔 術 流 派 的 師 父 之 一 。 加 藤 集 合 當 時 有 名 的 磯 又 右 衛 門 、 戶 塚 彥 助 等 人 開 設 柔 術 講 堂 教 導 柔 術 , 其 學 生 中 就 有 後 來 開 創 「 日 本 講 道 館 」 的 嘉 納 治 五 郎 先 生 ( 金 光 弥 一 兵 衛 , 1 9 5 6 )。 嘉 納 治 五 郎 先 生 集 合 「 天 神 真 楊 流 柔 術 」 與 「 起 倒 流 柔 術 」 兩 派 柔 術 的 特 長 , 並 且 參 考 其 他 各 流 派 柔 術 的 長 處 , 研 究 出 一 套 合 理 的 理 論 與 實 際 操 作 的 技 巧,並 訂 定 練 習 的 方 法、 練 習 的 順 序,捨 去 柔 術 危 險 性 的 技 巧,創 造 出 以 勝 負、體 育 、 修 心 為 目 的 的 「 柔 道 」。 其 中 「 柔 」 指 的 是 技 術 層 面 , 泛 指 運 用 「 投 、 摔 、 絞 、 勒 」 等 技 術 , 作 為 攻 擊 與 防 禦 的 練 習 , 以 達 到 制 服 對 手 的 目 的 。「 道 」指 的 是 一 種 教 育 , 最 終 目 的 為 精

(16)

神 的 修 養、人 格 的 培 育,此 為 柔 道 內 涵 的 表 現。為 了 達 到 術 、 道 兼 顧 的 武 術 發 展 , 取 名 為「 講 道 館 柔 道 」( 呂 耀 宗 , 2 0 0 1 )。 嘉 納 先 生 對 於 柔 道 運 動 的 推 展 不 遺 餘 力 , 自 1 8 8 9 年( 明 治 2 2 年 )開 始 , 多 次 利 用 視 察 海 外 教 育 事 務 的 機 會 , 到 訪 歐 洲 十 數 回 。 每 至 各 國 , 只 要 一 有 機 會 , 都 極 力 發 表 柔 道 運 動 與 示 範 、 演 講 , 希 望 藉 此 教 育 視 察 的 機 會 , 能 夠 將 柔 道 運 動 推 展 普 及 到 世 界 ( 呂 耀 宗 , 2 0 0 1 )。 1 9 4 5 年 ( 昭 和 2 0 年 ) 太 平 洋 戰 爭 剛 結 束 , 柔 道 運 動 處 於 衰 落 時 期 , 海 外 柔 道 運 動 一 度 暫 停 。 直 到 1 9 4 8 年 ( 昭 和 2 3 年 ) 英 國 、 法 國 、 義 大 利 組 成 歐 洲 柔 道 聯 盟( 小 谷 澄 之 , 1 9 8 0 ), 並 舉 辦 歐 洲 柔 道 大 賽 , 才 讓 柔 道 重 返 體 壇 。 1 9 5 2 年 ( 昭 和 2 7 年 ), 日 本 加 入 柔 ( 道 聯 盟 , 國 際 柔 道 聯 盟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u d o F e d e r a t i o n ( I J F ) ) 因 此 而 誕 生 , 並 推 舉 講 道 館 館 長 嘉 納 履 正 為 第 一 屆 國 際 柔 道 聯 盟 會 長 ( 竹 內 善 德 , 1 9 7 6 ), 且 於 1 9 5 6 年 ( 昭 和 3 1 年 ) 在 東 京 舉 辦 第 一 回 世 界 柔 道 選 手 權 大 會。1 9 6 4 年( 昭 和 3 9 年 ) 第 1 8 屆 東 京 奧 林 匹 克 運 動 會,更 將 男 子 柔 道 列 入 正 式 項 目 , 柔 道 運 動 堂 堂 邁 進 世 界 的 舞 台 , 這 一 切 都 必 須 歸 功 於 嘉 納 治 五 郎 先 生 多 次 向 國 際 奧 會 的 大 力 爭 取( 小 谷 澄 之 , 1 9 8 0 )。 堪 稱「 柔 道 之 父 」的 嘉 納 治 五 郎 先 生 在 第 1 3 回 海 外 視 察 , 出 席 開 羅 ( 埃 及 ) 的 國 際 奧 委 會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O l y m p i c C o m m i t t e e ( I O C ) ) 總 會 時 , 於 1 9 4 0 年 ( 昭 和 1 5 年 ) 5 月 4 日 歸 國 航 海 途 中 , 因 肺 炎 病 逝 在 太 平 洋 冰 川 丸 號 郵 輪 上 , 享 年 7 9 歲( 丸 山 三 造 , 1 9 4 2 )。 由 於 中 日 甲 午 戰 爭 簽 訂「 馬 關 條 約 」的 緣 故,柔 道 自 1 8 9 5 年 傳 入 臺 灣 , 使 得 我 國 柔 道 有 發 展 的 機 會 。 在 日 本 離 開 臺 灣 之 後 , 黃 滄 浪 先 生 號 召 愛 好 柔 道 的 前 輩 多 人 , 大 力 奔 走 , 不

(17)

辭 辛 勞 ; 同 心 協 力 , 排 除 萬 難 , 終 於 在 民 國 4 1 年 1 0 月 3 日 正 式 成 立 全 省 柔 道 協 會,在 民 國 4 3 年 臺 灣 省 運 動 會 更 將 柔 道 列 入 正 式 比 賽 項 目 ( 呂 耀 宗 , 2 0 0 1 )。 民 國 8 3 年 的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運 動 會 亦 將 柔 道 運 動 列 為 正 式 比 賽 項 目 之 一 , 使 得 臺 灣 柔 道 運 動 人 口 逐 年 增 加 ( 廖 俊 強 、 許 吉 越 , 2 0 0 6 )。 根 據 中 華 民 國 柔 道 總 會 記 載 , 臺 灣 柔 道 選 手 參 加 的 第 一 次 正 式 國 際 柔 道 比 賽,為 1 9 6 5 年 第 4 屆 世 界 盃 柔 道 錦 標 賽 。 當 時 臺 灣 有 四 名 男 性 選 手 參 加 , 僅 有 一 位 獲 得 第 五 名 。 其 後 參 加 國 際 賽 的 次 數 逐 漸 增 加 , 選 手 也 都 有 不 錯 的 表 現 。 自 1 9 6 4 年 東 京 奧 運 會 將 男 子 柔 道 列 為 正 式 項 目 以 來,每 年 都 有 多 場 國 際 賽 事 舉 辦 , 參 賽 國 家 也 慢 慢 增 多 。 1 9 8 7 年 在 德 國 埃 森 舉 行 的 世 界 柔 道 標 賽 中 , 首 次 安 排 女 子 組 與 男 子 組 一 併 進 行 比 賽 。 1 9 9 2 年 巴 塞 隆 納 奧 運 會 , 女 子 柔 道 正 式 列 入 單 項 比 賽 項 目 。 然 而 , 要 取 得 奧 運 柔 道 參 賽 資 格 並 不 容 易 。 以 2 0 0 8 年 北 京 奧 運 參 賽 資 格 取 得 之 規 定 為 例,最 低 合 格 條 件 為 :( 1 ) 需 為 國 際 柔 道 總 會 ( I J F ) 所 屬 國 家 協 會 會 員 的 註 冊 會 員;( 2 )最 少 為 柔 道 一 段,且 須 經 過 國 際 柔 道 總 會 認 可;( 3 ) 在 奧 運 比 賽 舉 辦 年 前 4 年 , 至 少 參 加 過 一 場 世 界 盃 或 洲 際 成 人 錦 標 賽 ;( 4 ) 被 其 所 屬 的 國 家 奧 會 選 拔 認 定 , 獲 得 該 國 家 奧 會 依 資 格 規 定 而 取 得 的 資 格 席 次 , 方 能 代 表 該 國 參 賽 。 目 前 臺 灣 柔 道 運 動 已 相 當 盛 行 , 臺 灣 各 國 小 、 國 中 、 高 中 和 大 專 院 校 等 , 多 成 立 有 柔 道 校 隊 、 社 團 或 招 收 體 育 保 送 生 的 相 關 科 系 。 從 事 基 層 訓 練 的 教 練 們 , 更 默 默 付 出 時 間 和 心 血 , 不 計 酬 勞 的 培 育 後 進 , 其 精 神 令 人 敬 佩 。 至 今 , 臺 灣 柔 道 的 風 行 , 比 起 光 復 前 的 盛 況 , 有 過 之 而 無 不 及 。 每 年 , 全 國 及 縣 市 柔 道 協 會 都 會 定 時 、 定 期 舉 辦 各 類 錦 標 賽 。 臺 灣

(18)

柔 道 總 會 也 會 適 時 舉 辦 選 拔 賽 , 以 選 拔 優 秀 選 手 參 加 國 際 性 比 賽 , 而 與 賽 選 手 多 表 現 出 色 , 成 績 斐 然 。 今 日 , 臺 灣 柔 道 運 動 能 風 起 雲 湧 的 普 遍 發 展 , 乃 是 柔 道 界 諸 位 前 輩 們 , 和 各 基 層 教 練 不 斷 努 力 奉 獻 的 成 果 , 才 能 使 柔 道 成 為 受 喜 愛 的 運 動 。

第 二 節 柔 道 運 動 技 術 與 摔 法 特 性

一 、 柔 道 運 動 技 術 柔 道 的 技 法 起 源 於 柔 術 技 巧 , 由 嘉 納 治 五 郎 融 合 柔 術 各 大 流 派 的 精 要 、 特 點 , 去 除 其 危 險 的 攻 擊 動 作 而 成 。 改 良 後 的 柔 道 技 巧 大 約 可 以 分 成 投 技 ( 約 6 7 種 )、 固 定 技 ( 約 2 9 種 )、 當 身 技 ( 約 3 種 ) 三 種 不 同 的 技 巧 ( 講 道 館 , 2 0 0 9 ; 醍 醐 敏 郎 , 2 0 0 1 )。 ( 一 ) 投 技 投 技 是 在 站 立 姿 勢 下 將 對 手 摔 倒 的 技 法 , 依 摔 倒 對 手 的 姿 勢 不 同 再 分 為 立 技 與 捨 身 技 。 在 站 立 狀 態 下 摔 倒 對 手 稱 為 「 立 技 」。 根 據 摔 投 時 主 要 力 量 的 不 同 運 用 部 位 , 可 細 分 為 手 技 、 腰 技 、 足 技 三 大 類 。「 捨 身 技 」 是 利 用 本 身 坐 倒 或 拋 捨 的 方 式 攻 擊 , 又 可 以 分 為 真 捨 身 技 與 橫 捨 身 技 兩 種 。 ( 二 ) 固 技 固 技 可 分 為 抑 進 技( 壓 制 )、 絞 技( 勒 頸 )、 關 節 技 三 種 。 抑 進 技 ( 壓 制 ) 是 將 對 手 背 部 朝 下 , 雙 肩 壓 倒 在 地 , 使 其 無 法 脫 逃 的 技 術 ; 絞 技 ( 勒 頸 ) 是 以 手 臂 或 腳 , 控 制 對 手 頸 部 以 壓 迫 頸 動 脈 與 氣 管 , 使 其 窒 息 的 一 種 技 術 ; 關 節 技 則 是 控

(19)

制 對 手 關 節 的 彎 曲 、 伸 展 、 旋 轉 , 以 達 到 制 服 對 手 的 技 術 。 ( 三 ) 當 身 技 當 身 技 是 以 拳 、 指 尖 、 手 刀 、 肘 、 膝 蓋 、 踵 等 部 位 突 擊 、 揮 打 、 踢 擊 攻 擊 對 手 要 害 的 技 巧 , 因 為 當 身 技 具 有 一 定 的 危 險 性 , 只 有 在 「 形 」 的 練 習 中 , 才 能 看 到 當 身 技 的 動 作 ( 醍 醐 敏 郎 , 2 0 0 1 )。 所 以 在 平 常 練 習 或 比 賽 中 時 常 看 到 的 技 巧 都 是 投 技 與 固 技 。 二 、 摔 法 特 性 柔 道 是 一 種 瞬 間 爆 發 力 的 運 動 項 目 , 雙 方 對 峙 時 , 誰 能 夠 在 最 短 的 瞬 間 中,發 揮 最 大 的 動 力 做 破 勢 動 作,進 而 取 位 、 施 術 , 就 能 取 得 致 勝 關 鍵 。 因 此 柔 道 運 動 的 勝 負 往 往 在 一 轉 眼 發 生 ; 有 時 雙 方 實 力 相 當 , 也 會 維 持 長 時 間 僵 持 不 下 的 狀 態 , 在 如 此 激 烈 的 過 程 中 , 肌 力 、 肌 耐 力 、 爆 發 力 與 速 動 就 顯 得 格 外 重 要 ( 陳 榮 煌 、 蘇 俊 賢 、 陳 雍 元 、 陳 文 進 , 2 0 0 5 )。 柔 道 運 動 是 激 烈 的 近 身 對 抗 項 目,是 一 種 集 力 量、技 巧 、 耐 力 、 反 應 性 和 觀 察 力 於 一 身 的 運 動 , 其 中 以 強 度 大 和 反 應 迅 速 為 主 要 特 徵 。 孫 秋 紅 ( 2 0 0 3 ) 指 出 , 影 響 柔 道 運 動 員 成 績 的 主 要 因 素 , 包 括 基 本 運 動 技 巧 、 靈 敏 性 、 運 動 感 覺 、 柔 道 技 術 、 柔 韌 性 、 耐 力 、 力 量 、 速 度 、 爆 發 力 、 健 康 水 準 、 心 理 技 能 、 戰 術 以 及 周 圍 環 境 等 等 , 其 中 屬 於 身 體 素 質 的 部 分 包 含 力 量 、 速 度 、 耐 力 、 爆 發 性 、 柔 韌 性 ( 紀 俊 安 、 陳 雍 元 , 2 0 0 6 )。 競 技 柔 道 是 一 種 高 強 度 運 動 , 運 動 員 必 須 嘗 試 在 短 時 間 內 運 用 熟 練 技 術 與 靈 活 戰 略 , 控 制 而 後 攻 擊 對 手 ; 亦 或 攻 擊 而 牽 制 對 方 。 且 參 與 競 賽 時 , 不 一 定 有 充 裕 的 休 息 時 間 , 視 賽 程 、 場 次 安 排 而 定 。 若 遇 上 密 集 的 賽 程 , 將 會 導 致 柔 道 選

(20)

手 AT P - C P 能 量 系 統 來 不 及 恢 復 , 只 好 轉 由 無 氧 醣 酵 解 路 徑 來 提 供 所 需 的 能 量 來 源 。 黃 呈 堯 ( 2 0 0 4 ) 指 出 各 國 的 摔 法 特 性 可 分 為 日 本 式 、 歐 洲 式 、 韓 國 式 等 三 種 其 動 作 特 點 分 析 如 下 : 一 、 日 本 式 摔 法 柔 道 是 日 本 柔 道 之 父 嘉 納 治 五 郎 所 創 立 推 展 的 , 個 性 嚴 謹 的 日 本 人 較 重 視 動 作 的 正 確 性 , 技 術 質 及 細 膩 度 , 而 日 本 學 習 柔 道 人 口 眾 多 , 學 習 年 齡 也 比 其 他 國 家 早 , 另 外 指 導 教 練 制 度 化 , 選 手 皆 有 長 期 培 訓 , 因 此 紮 根 很 穩 , 選 手 的 動 作 技 巧 較 高 , 動 作 也 比 較 紮 實 。 二 、 歐 洲 式 摔 法 歐 洲 人 利 用 身 材 壯 碩 , 手 長 腳 長 , 力 量 大 等 優 勢 , 以 角 力 動 作 取 代 技 術 , 強 調 身 體 接 觸 密 合 , 像 磁 鐵 般 吸 住 對 手 身 體 , 擅 長 以 擒 抱 朽 木 摔 等 捉 豬 動 作 摔 倒 對 手 。 三 、 韓 國 式 摔 法 韓 國 的 民 族 性 強 韌 , 重 肌 力 , 比 賽 時 較 強 勢 , 而 且 重 視 搶 手 速 度 及 移 動 變 化,也 很 重 視 戰 術 運 用,有 時 會 出 現 犯 規 、 拖 延 戰 術 等 , 總 之 就 是 以 求 勝 為 第 一 優 先 。

第 三 節 運 動 傷 害 之 定 義 、 分 類 、 原 因 及 處 理 方 式

一 、 運 動 傷 害 的 定 義 人 體 在 體 育 運 動 的 過 程 中 所 發 生 的 傷 害 , 便 稱 之 為 運 動 傷 害 。 運 動 傷 害 不 同 於 一 般 的 工 農 業 生 產 或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傷 害 , 它 多 與 體 育 運 動 項 目 及 技 術 、 戰 術 動 作 特 點 密 切 相 關 ,

(21)

因 此 常 有 些 運 動 傷 害 便 以 其 運 動 項 目 冠 名 , 如 網 球 肘 、 足 球 踝 、 跳 躍 膝 等 傷 害 。 運 動 傷 害 也 常 常 與 運 動 訓 練 水 準 、 運 動 環 境 與 條 件 等 因 素 相 關 。 運 動 傷 害 會 帶 來 嚴 重 的 負 面 影 響 , 不 僅 影 響 個 人 的 生 命 健 康 、 學 習 和 工 作 , 同 時 不 能 參 加 正 常 的 訓 練 和 比 賽 、 妨 礙 運 動 成 績 的 提 高 、 縮 短 運 動 生 命 ( 姚 鴻 恩 、 鄭 隆 榆 、 黃 叔 懷 , 2 0 0 5 )。 葉 文 凌 ( 2 0 0 8 ) 將 運 動 傷 害 定 義 為 , 較 具 體 而 言 是 指 與 運 動 技 巧 有 關 的 特 殊 傷 害 , 即「 由 一 次 或 多 次 的 內 發 性 或 外 加 性 作 用 力 , 對 身 體 組 織 所 造 成 的 破 壞 結 果 」。 張 文 雄 認 為 運 動 傷 害 通 常 是 指 在 運 動 或 競 技 的 過 程 中 , 因 內 在 或 外 在 的 各 種 因 素 及 作 用 力 對 身 體 組 織 所 造 成 的 傷 害 ( 張 文 雄 , 2 0 0 7 )。 藍 智 騰 、 陳 振 能 、 何 紹 彰 ( 2 0 0 1 ) 認 為 運 動 傷 害 泛 指 因 為 運 動 造 成 的 傷 害 。 另 外 , 陳 湘 榮 ( 2 0 0 5 ) 則 認 為 是 因 運 動 而 造 成 人 體 結 構 或 組 織 的 損 傷 。 吳 重 達( 2 0 0 4 )指 出 運 動 傷 害 就 是 發 生 於 運 動 時 的 傷 害 。 例 如 網 球 肘 、 高 爾 夫 球 肘 等 等 , 但 很 多 運 動 傷 害 反 而 容 易 在 日 常 生 活 上 或 工 作 上 發 生 , 比 如 網 球 肘 常 發 生 於 坐 在 辦 公 桌 上 需 長 時 間 寫 字 或 使 用 電 腦 的 上 班 族 身 上 , 所 以 運 動 傷 害 除 了 專 指 運 動 引 起 的 傷 害 外 , 也 包 含 了 上 述 非 運 動 行 為 所 引 起 的 同 種 病 痛 。 廣 義 的 來 說 , 運 動 傷 害 代 表 人 體 在 各 種 不 同 的 身 體 活 動 下 , 所 產 生 的 身 體 傷 害 皆 稱 之 。 狹 義 的 來 說 , 運 動 傷 害 則 專 指 因 運 動 而 產 生 的 身 體 特 殊 傷 害 情 形 , 以 有 別 於 日 常 生 活 中 一 般 身 體 肢 體 的 傷 害 ( 運 動 生 理 學 網 站 , 2 0 1 3 )。 綜 合 以 上 文 獻 的 結 果 , 本 研 究 發 現 運 動 傷 害 並 非 運 動 員

(22)

的 專 利 , 舉 凡 運 動 、 勞 動 或 活 動 造 成 的 傷 害 , 都 可 稱 之 為 運 動 傷 害 。 二 、 運 動 傷 害 的 分 類 依 據 呂 宛 蓁 、 溫 良 財 ( 2 0 1 2 ) 對 沙 灘 排 球 運 動 傷 害 成 因 與 防 治 之 探 析 指 出 , 可 將 運 動 傷 害 分 成 急 性 傷 害 ( a c u t e i n j u r i e s ) 與 過 度 使 用 傷 害 ( o v e r u s e i n j u r i e s ) 。 林 昕 翰 ( 2 0 1 0 ) 在 針 對 跆 拳 道 專 項 運 動 傷 害 之 探 討 指 出 運 動 傷 害 的 分 類 大 多 是 依 照 受 傷 的 情 況 或 症 狀 而 區 分 為 「 急 性 運 動 傷 害 」 和 「 慢 性 運 動 傷 害 」 兩 種 。 陳 勝 凱 、 呂 衍 謀 、 林 燕 君 、 吳 汶 蘭 、 呂 怡 靜 ( 2 0 0 9 ) 指 出 運 動 傷 害 往 往 非 單 一 危 險 因 子 造 成 , 乃 為 許 多 因 子 彼 此 間 相 依 關 係 , 或 獨 立 存 在 關 係 , 環 環 相 扣 產 生 運 動 傷 害 。 大 致 可 依 據 受 傷 內 因 性( i n t r i n s i c r i s k f a c t o r )與 外 因 性( e x t r i n s i c r i s k f a c t o r ) 分 為 兩 類 。 內 因 性 傷 害 為 運 動 員 身 體 特 質 、 心 理 特 質 。 外 因 性 為 運 動 的 特 性 , 如 運 動 碰 撞 接 觸 性 大 小 、 運 動 量 與 運 動 時 間 、 環 境 條 件 、 運 動 場 地 狀 況 、 訓 練 效 果 , 指 導 與 技 術 、 運 動 前 的 熱 身 準 備 、 運 動 設 備 缺 陷 、 防 護 用 具 的 使 用 等 。 許 樹 淵 、 崔 凌 震 ( 2 0 0 8 ) 指 出 運 動 傷 害 的 分 類 方 法 有 四 種 :( 一 ) 按 照 運 動 器 官 部 位 分 類 : 皮 膚 傷 害 、 肌 肉 傷 害 、 關 節 傷 害 、 骨 骼 傷 害 、 腦 神 經 和 內 臟 器 官 損 傷 。( 二 ) 按 照 損 傷 輕 微 度 分 類:( 1 )輕 傷 為 傷 後 能 持 續 比 賽 或 按 原 計 畫 訓 練;( 2 ) 中 等 傷 為 傷 後 需 停 止 患 部 練 習 或 減 少 患 部 的 活 動 , 傷 後 不 能 按 原 訓 練 計 畫 實 施 訓 練 ;( 3 ) 重 傷 為 完 全 不 訓 練 , 需 立 即 治 療 。( 三 )按 損 傷 完 整 性 分 類 :( 1 )閉 鎖 性 損 傷 , 例 如 : 挫 傷 、 肌 肉 拉 傷 、 關 節 扭 傷 、 腱 鞘 炎 與 關 節 性 骨 折 ;( 2 ) 開 放 性 損

(23)

傷 , 例 如 : 擦 傷 、 刺 傷 、 裂 傷 、 皮 開 放 性 骨 折 等 。( 四 ) 按 損 傷 時 性 分 類 :( 1 ) 急 性 損 傷 , 例 如 : 熱 病 、 寒 病 、 高 山 病 。 有 些 損 傷 經 幾 小 時 後 出 現 病 狀,如 內 臟 出 血、胸 部 出 血;( 2 ) 慢 性 損 傷 : 指 急 性 細 微 損 傷 累 積 的 勞 損 , 或 由 於 急 性 損 傷 處 理 不 當 而 轉 化 成 的 陳 年 性 損 傷 , 以 及 局 部 過 度 負 荷 , 多 次 微 細 損 痛 積 累 而 成 的 勞 損 。 王 顯 智 ( 2 0 0 3 ) 則 認 為 急 性 傷 害 是 指 扭 傷 ( s p r a i n )、 拉 傷 ( s t r a i n )、 挫 傷 ( c o n t u s i o n ) 及 創 傷 ( t r a u m a ) 等 ; 而 過 度 使 用 運 動 傷 害( o v e r u s e i n j u r i e s )則 分 下 列 三 種 不 同 型 式:( 1 ) 正 常 負 荷 但 高 頻 率 使 用 ;( 2 ) 正 常 頻 率 高 負 荷 使 用 ;( 3 ) 高 負 荷 也 高 頻 使 用 。 過 度 使 用 的 結 果 , 常 會 造 成 慢 性 傷 害 。 李 鍾 祥( 2 0 0 1 ) 指 出 運 動 傷 害 按 照 傷 害 的 因 素 可 分 為 以 下 三 種 :( 1 ) 非 外 傷 性 運 動 傷 害 : 包 括 常 見 的 頭 痛 和 昏 迷 到 複 雜 的 腦 血 管 病 變 的 症 狀 ; 以 及 其 他 各 種 器 官 系 統 方 面 的 症 狀 , 最 常 見 的 是 肌 肉 疼 痛 、 酸 痛 、 抽 筋 或 無 力 等 症 狀 , 有 可 能 是 過 度 運 動 所 導 致,但 也 可 能 是 神 經 系 統 疾 病 的 病 徵;( 2 ) 外 傷 性 運 動 傷 害 : 運 動 傷 害 學 在 外 傷 性 運 動 傷 害 的 研 究 , 在 於 分 析 常 見 的 運 動 傷 害 類 別 及 部 位 , 鑑 別 傷 害 的 原 因 及 其 受 傷 部 位 運 動 的 功 能 , 探 討 對 受 傷 部 位 完 整 的 支 持 與 保 護 的 方 式 , 研 究 出 更 快 速 且 安 全 有 效 的 治 療 與 復 健 方 法 ;( 3 ) 過 度 使 用 性 傷 害 的 原 因 和 預 防 : 過 度 使 用 性 傷 害 是 指 運 動 的 過 程 中 , 動 作 所 造 成 的 壓 力 超 過 關 節 、 韌 帶 或 肌 肉 所 能 承 受 的 範 圍 而 導 致 的 傷 害 。 典 型 的 肘 部 受 傷 是 過 度 使 用 性 傷 害 , 棒 球 選 手 發 生 機 率 最 高 , 其 次 為 網 球 和 高 爾 夫 選 手 。 綜 合 文 獻 探 討 的 結 果 , 本 研 究 發 現 運 動 傷 害 大 致 上 可 以 區 分 為 兩 大 類 :( 1 ) 急 性 傷 害 : 指 運 動 中 突 然 發 生 外 力 的 撞

(24)

擊 , 造 成 挫 傷 、 拉 傷 、 扭 傷 等 傷 害 ;( 2 ) 慢 性 傷 害 : 指 運 動 中 曾 受 到 傷 害 , 但 為 治 療 完 全 就 投 入 訓 練 或 因 為 過 度 訓 練 造 成 的 累 積 性 傷 害 。 三 、 運 動 傷 害 形 成 的 原 因 根 據 葉 盈 婕 、 邱 思 慈 ( 2 0 1 3 ) 指 出 國 內 競 技 啦 啦 隊 常 見 的 運 動 傷 害 發 生 原 因,大 致 可 歸 咎 於 下 列 幾 項,說 明 如 下:( 1 ) 缺 乏 專 業 素 養 的 教 練 或 指 導 者 ;( 2 ) 不 良 的 場 地 設 備 ;( 3 ) 疏 於 訓 練 及 準 備 不 足 ;( 4 )監 督 不 完 善 ;( 5 )營 養 攝 取 不 足 ; ( 6 ) 難 度 較 高 的 技 巧 動 作 。 莊 國 上 、 莊 政 典 、 林 志 隆 ( 2 0 0 9 ) 認 為 造 成 運 動 傷 害 的 因 素 可 分 為 運 動 設 施 不 良 與 運 動 員 本 身 之 因 素 , 其 中 運 動 設 施 不 良 因 素 可 歸 納 出 以 下 3 個 因 素 :( 1 ) 運 動 設 施 、 器 材 規 劃 設 計 不 當 ;( 2 ) 運 動 設 施 、 器 材 管 理 不 當 ( 3 ) 場 地 設 施 與 器 材 維 護 之 疏 失。運 動 員 本 身 的 因 素 可 歸 納 出 以 下 4 個 因 素 : ( 1 )自 身 準 備 運 動 不 足 、( 2 )對 動 作 的 不 熟 練 及 適 度 練 習 、 穿 著 不 適 當 的 運 動 服 裝 運 動 ;( 3 ) 違 反 運 動 規 則 或 運 動 暴 力 行 為 產 生 ;( 4 ) 自 身 身 體 狀 況 不 佳 或 不 熟 悉 環 境 。 駱 明 瑤 ( 2 0 0 8 ) 指 出 在 從 事 身 體 活 動 時 , 可 能 造 成 運 動 傷 害 的 原 因 很 多 , 以 下 為 可 能 發 生 運 動 傷 害 的 原 因 :( 1 ) 熱 身 不 足 : 肌 肉 在 沒 有 獲 得 伸 展 的 狀 況 下 , 很 容 易 在 運 動 的 過 程 中 引 起 肌 肉 的 拉 傷 。( 2 ) 學 習 高 難 度 技 術 : 學 習 新 的 技 巧 或 高 難 度 動 作 時 , 因 為 動 作 的 不 熟 練 和 技 巧 的 錯 誤 而 造 成 運 動 傷 害。( 3 )疲 勞:過 度 訓 練 或 長 時 間 從 事 重 複 性 的 動 作 時 , 可 能 引 起 肌 腱 炎 或 滑 液 囊 炎,甚 至 是 疲 勞 性 骨 折 等 傷 害。( 4 ) 超 負 荷 : 身 體 在 超 負 荷 的 狀 態 下 , 很 容 易 造 成 肌 肉 、 肌 腱 、 韌 帶 或 關 節 的 傷 害 。( 5 ) 過 度 伸 展 : 在 做 伸 展 操 或 身 體 活 動

(25)

的 過 程 當 中,過 度 伸 展 可 能 造 成 肌 肉、肌 腱 或 韌 帶 的 拉 傷。( 6 ) 肌 力 不 平 衡( 作 用 肌 與 拮 抗 肌 ): 因 為 肌 力 的 不 平 衡 造 成 動 作 的 不 協 調 , 尤 其 在 快 速 的 運 動 中 , 肌 力 的 不 平 衡 常 常 會 造 成 嚴 重 的 運 動 傷 害 。( 7 ) 場 地 器 材 及 裝 備 : 場 地 器 材 老 舊 或 損 壞 未 修 , 從 事 運 動 時 的 裝 備 或 保 護 措 施 不 齊 全 , 也 是 造 成 運 動 傷 害 的 因 素 。( 8 ) 意 外 或 氣 候 因 素 : 在 比 賽 或 活 動 時 , 因 為 氣 候 或 其 他 因 素 所 造 成 的 運 動 傷 害 。 藍 惠 玲 ( 2 0 0 4 ) 將 運 動 傷 害 的 原 因 劃 分 為 一 般 民 眾 與 運 動 員 兩 部 分 , 一 、 導 致 一 般 民 眾 發 生 運 動 傷 害 的 原 因 有 以 下 五 點 : ( 1 ) 運 動 技 巧 不 熟 練 或 錯 誤 ; ( 2 ) 熱 身 運 動 不 足 ; ( 3 ) 運 動 過 度 ; ( 4 ) 身 體 受 到 接 觸 碰 撞 而 受 傷 ; ( 5 ) 運 動 器 材 或 場 地 選 擇 不 佳 。 二 、 導 致 運 動 員 運 動 傷 害 的 原 因 有 以 下 六 點 : ( 1 ) 訓 練 不 足 或 過 度 訓 練 導 致 疲 勞 而 受 傷 ; ( 2 ) 缺 乏 運 動 傷 害 知 識 ; ( 3 ) 運 動 中 出 現 生 理 、 心 理 狀 態 不 良 ; ( 4 ) 準 備 運 動 不 足 ; ( 5 ) 運 動 量 過 大 ; ( 6 ) 場 地 、 器 材 、 保 護 用 具 、 天 候 等 不 良 。 李 孔 嘉 ( 1 9 9 7 )研 究 指 出 運 動 傷 害 形 成 的 原 因 包 括 以 下 六 點 : ( 1 ) 暖 身 運 動 不 夠 ;( 2 ) 場 地 不 合 適 ; ( 3 ) 運 動 規 則 不 熟 悉 或 沒 有 遵 守 規 則 ; ( 4 ) 裝 備 不 足 ; ( 5 ) 運 動 太 累 ; ( 6 ) 錯 估 合 適 自 己 的 運 動 。 綜 合 傷 害 形 成 原 因 的 文 獻 , 可 以 歸 納 出 受 傷 害 的 原 因 可 以 分 為 兩 大 類 : ( 一 ) 人 為 因 素 形 成 傷 害 的 主 要 原 因 為 個 人 的 熱 身 不 足 、 對 技 術 的 不 熟 悉 或 錯 誤 動 作 , 甚 至 是 因 為 過 度 訓 練 而 造 成 在 練 習 或 是 比 賽 時 受 到 傷 害 。 ( 二 ) 場 地 、 設 備 因 素

(26)

形 成 傷 害 的 主 要 原 因 為 場 地 設 備 不 適 合 、 場 地 設 備 維 修 不 夠 完 善 或 者 因 為 場 地 設 備 的 天 候 不 良 而 造 成 選 手 的 傷 害 。 四 、 運 動 傷 害 的 處 理 方 式 葉 長 樟 、 李 元 宏 ( 2 0 1 3 ) 指 出 發 生 急 性 運 動 傷 害 時 , 常 以 P R I C E 原 則 來 處 理 患 部 , 使 其 嚴 重 性 減 到 最 低 程 度 , P R I C E 是 指 保 護 ( p r o t e c t i o n )、 休 息 ( r e s t )、 冰 敷 ( i c i n g )、 壓 迫 ( c o m p r e s s i o n ) 及 抬 高 ( e l e v a t i o n ) , 但 在 實 務 應 用 上 因 不 同 運 動 特 性 , 所 造 成 之 運 動 傷 害 原 因 及 傷 害 狀 況 會 不 同 。 葉 盈 婕 、 邱 思 慈 ( 2 0 1 3 ) 指 出 做 任 何 具 有 高 難 度 及 高 張 力 的 運 動 , 多 多 少 少 造 成 運 動 傷 害 也 是 在 所 難 免 。 但 如 何 有 效 降 低 傷 害 的 發 生 率 , 不 僅 是 首 要 任 務 , 更 是 我 們 必 備 的 重 要 觀 念 。 以 下 七 點 是 關 於 運 動 傷 害 預 防 的 方 法 :( 1 ) 聘 請 有 專 業 素 養 的 教 練 ;( 2 ) 良 好 的 場 地 設 備 ;( 3 ) 運 動 前 的 拉 筋 與 充 分 的 伸 展 熱 身 ;( 4 ) 遵 守 規 範 及 安 全 準 則 ;( 5 ) 緊 急 措 施 的 設 立 及 C P R 的 訓 練 ;( 6 ) 充 足 的 營 養 攝 取 ;( 7 ) 循 序 漸 進 的 練 習 。 林 昕 翰 ( 2 0 1 0 ) 指 出 發 生 急 性 運 動 傷 害 時 , 常 以 P R I C E 原 則 來 處 理 患 部 , 使 其 嚴 重 性 減 到 最 低 程 度 , P R I C E 是 指 保 護 ( p r o t e c t i o n ) 、 休 息 ( r e s t ) 、 冰 敷 ( i c i n g ) 、 壓 迫 ( c o m p r e s s i o n ) 及 抬 高 ( e l e v a t i o n ) 。 張 協 進 ( 2 0 1 0 ) 整 理 多 位 專 家 學 者 得 到 以 下 運 動 傷 害 處 理 方 法 : ( 一 ) 急 性 期 運 動 傷 害 的 處 理 發 生 運 動 傷 害 時 會 產 生 出 血 或 發 炎 等 反 應 , 同 時 也 會 出 現 紅 、 腫 、 熱 、 痛 及 不 同 程 度 的 活 動 度 喪 失 , 對 較 嚴 重 的 急 性 運 動 傷 害 應 送 醫 處 理 , 對 於 輕 微 的 急 性 運 動 傷 害 處 理 , 則

(27)

必 須 遵 守 「 P R I C E 」 的 原 則 進 行 。 ( 二 ) 慢 性 期 運 動 傷 害 的 處 理 急 性 運 動 傷 害 經 過 治 療 與 復 健 後 可 以 慢 慢 恢 復 其 功 能 , 而 復 健 階 段 便 是 進 入 慢 性 運 動 傷 害 處 理 期, 至 於 何 時 開 始 進 行 復 健 , 一 般 而 言 是 在 急 性 症 狀 ( 紅 、 腫 、 熱 、 痛 ) 消 除 後 , 大 約 是 在 傷 害 後 4 8 至 7 2 小 時 。 復 健 工 作 必 須 經 運 動 傷 害 及 復 健 科 醫 師 診 斷 與 開 立 處 方 並 由 治 療 師 執 行 監 控 , 以 確 保 復 健 的 時 效 性 及 安 全 性 , 復 健 治 療 的 主 要 用 意 在 於 促 進 血 液 循 環、消 炎、消 腫 及 放 鬆 肌 肉 以 加 速 受 傷 部 位 的 組 織 修 護, 而 復 健 治 療 方 式 除 了 冰 療 、 熱 療 ( 紅 外 線 、 短 波 與 超 音 波 等 治 療 法 )、 冰 熱 交 替 療 法 及 水 療 的 運 用 , 還 包 括 針 對 受 傷 部 位 的 訓 練 , 如 進 行 等 張 、 等 速 運 動 藉 以 伸 展 及 強 化 受 傷 部 位 。 黃 耀 宗 、 陳 宜 佳 ( 2 0 0 8 ) 指 出 增 進 運 動 傷 害 復 健 持 續 的 策 略 包 括 : 教 育 、 溝 通 和 關 係 、 社 會 支 持 、 目 標 設 定 … 等 。 畢 經 龍 ( 2 0 0 3 ) 指 出 角 力 運 動 傷 害 的 緊 急 處 理 原 則 有 以 下 九 點 ﹕ ( 1 )暫 時 停 止 運 動( 休 息 ); ( 2 )休 息 、 冰 敷 、 壓 迫 、 提 高 患 部 ( R 、 I 、 C 、 E ); ( 3 ) 三 天 後 , 再 施 以 熱 敷 或 冰 、 熱 交 替 ; ( 4 )服 用 消 炎 、 止 痛 和 肌 肉 鬆 弛 藥 物( 送 醫 治 療 ); ( 5 ) 有 時 需 利 用 空 針 吸 出 未 被 組 織 吸 收 的 瘀 血 , 或 是 手 術 取 出 的 凝 固 血 塊 , 以 免 有 機 化 或 鈣 化 ; ( 6 ) 施 以 物 理 治 療 ( 熱 敷 、 按 摩、超 音 波 ),靜 養 兩 週 後,再 施 以 緩 和 的 訓 練 或 按 摩; ( 7 ) 局 部 的 藥 物 注 射 ( 例 如 ︰ 消 炎 藥 ); ( 8 ) 熱 敷 、 按 摩 、 放 鬆 性 的 體 操 、 靜 性 的 等 張 收 縮 運 動 ; ( 9 ) 嚴 重 者 立 刻 送 醫 治 療 。

(28)

第 四 節 柔 道 運 動 傷 害 相 關 文 獻 探 討

鄭 綺 ( 2 0 1 3 ) 以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運 動 選 手 運 動 傷 害 之 調 查 研 究,利 用 9 8 - 1 0 0 學 年 度 運 動 傷 害 防 護 室 統 計 資 料 進 行 統 計 分 析 五 個 運 動 項 目 , 分 別 為 : 籃 球 、 棒 球 、 田 徑 、 跆 拳 道 、 柔 道 計 1 8 0 名 運 動 選 手 。 研 究 發 現 柔 道 運 動 項 目 依 序 以 手 指 ( 4 0 % )、 腳 踝 ( 3 0 % )、 膝 部 ( 1 5 % ) 、 手 肘 ( 6 % ) 等 受 傷 率 最 高 , 腳 踝 與 膝 部 中 度 相 關 ( r = . 5 6 6 );事 後 比 較 顯 示 各 運 動 項 目 中 手 肘 ( P < . 0 5 ) 、 手 指 ( P < . 0 5 ) 、 背 部 ( P < . 0 5 ) 、 膝 部 ( P < . 0 5 ) 、 小 腿 ( P < 0 . 2 3 ) 、 腳 趾 ( P < . 0 5 ) 受 傷 人 次 最 多 。 黃 運 勳 ( 2 0 1 2 )調 查 中 央 警 察 大 學 柔 道 課 程 運 動 傷 害 調 查 研 究— — 以 二 年 制 學 生 為 例 , 受 傷 佔 4 7 . 7 % , 其 中 男 生 佔 4 6 . 8 %、 女 生 佔 5 3 . 7 %; 在 男 生 與 女 生 運 動 傷 害 發 生 率 中 , 以 「 韌 帶 扭 傷 」 的 發 生 率 , 男 生 佔 3 8 . 1 2 % , 女 生 佔 4 0 % ; 其 次 為 「 肌 肉 拉 傷 」, 男 生 佔 2 7 . 6 4 % , 女 生 佔 3 5 % 。 脫 臼 、 骨 折 、 腦 震 盪 及 開 放 性 外 傷 等 類 型 , 於 本 次 研 究 中 , 並 無 女 生 之 受 傷 紀 錄 。 另 外 針 對 柔 道 運 動 最 常 使 用 柔 道 技 術 動 作 與 受 傷 類 型 分 析 之 。 過 肩 摔 造 成 「 韌 帶 扭 傷 」 佔 3 1 . 9 1 % 、「 肌 肉 拉 傷 」 佔 3 8 . 3 0 % ; 大 外 割 造 成 「 韌 帶 扭 傷 」 佔 5 0 % 、「 肌 肉 拉 傷 」 佔 2 0 . 8 3 % 。 S a l a n n e , Z e l m a t , R e k h r o u k h 與 C l a u d e t ( 2 0 1 0 ) 等 人 在 參 與 柔 道 兒 童 的 傷 害 研 究 調 查 發 現 , 在 平 均 年 齡 1 0 . 6 ± 2 . 4 歲 參 與 柔 道 訓 練 的 兒 童 , 挫 傷 佔 4 4 % 、 骨 折 3 1 % 、 扭 傷 1 9 % ; 而 且 上 肢 受 傷 比 率 4 6 % , 比 下 肢 2 5 % 更 為 頻 繁 。

(29)

害 調 查 發 現,柔 道 練 習、比 賽 的 過 程 纏 鬥 激 烈 常 有 摔、制 伏 、 壓 制 或 扭 關 節 等 攻 擊 和 防 禦 等 拉 扯 動 作,容 易 造 成 運 動 傷 害。 研 究 對 象 是 以 1 8 3 7 名 2 0 0 8 年 全 國 柔 道 錦 標 賽 之 比 賽 選 手 和 教 練 為 研 究 對 象 。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柔 道 運 動 選 手 其 上 肢 受 傷 率 明 顯 高 於 下 肢 且 多 好 發 於 肩 膀 , 另 外 柔 道 所 造 成 的 傷 害 以 扭 傷 佔 的 百 分 比 例 最 大 , 其 次 是 挫 傷 以 及 拉 傷 等 , 顯 示 扭 挫 傷 及 肩 部 傷 害 對 柔 道 運 動 選 手 為 最 應 注 意 之 傷 害 。 另 外 在 平 常 訓 練 受 傷 就 醫 的 模 式 研 究 中 , 選 手 平 時 受 傷 就 醫 的 選 擇 大 多 數 選 擇 中 醫 ( 6 1 . 7 % ) , 其 次 是 西 醫 ( 3 6 . 1 7 % ) , 而 教 練 就 診 則 是 選 擇 西 醫 ( 4 0 . 9 % ) 與 中 醫 ( 3 6 . 3 6 % ) 並 重 , 並 沒 有 太 大 的 差 距 。 A r t i t L a o r u e n g t h a n a 等 ( 2 0 0 9 ) 對 不 同 運 動 項 目 的 比 賽 時 運 動 傷 害 調 查 研 究 中,技 擊 類 運 動 頭、頸 受 傷 的 機 率 1 9 . 6 % 、 肩 部 受 傷 機 率 1 0 . 7 % 、 手 肘 受 傷 機 率 5 . 4 % 、 手 腕 手 指 受 傷 機 率 1 8 . 8 % 、 膝 蓋 受 傷 機 率 1 7 . 9 % 、 腳 踝 受 傷 機 率 2 4 . 1 % 、 背 部 受 傷 機 率 3 . 6 % , 其 中 柔 道 運 動 比 賽 受 傷 害 的 機 率 6 . 5 % 。 O l i v e i r a & P e r e i r a ( 2 0 0 8 ) 研 究 指 出 柔 道 選 手 在 訓 練 過 程 中 有 受 傷 佔 9 1 . 3 4 % , 其 中 最 常 受 傷 的 部 位 為 肩 膀 3 6 % , 其 次 為 膝 蓋 和 手 , 佔 3 2 % ; 最 常 見 的 傷 害 是 挫 傷 2 6 . 3 2 % 、 其 次 是 扭 傷 和 肌 肉 損 傷 , 各 佔 1 7 . 5 4 % 、 骨 折 佔 1 5 . 7 9 % 、 肌 腱 發 炎 佔 1 4 . 0 4 % 、 脫 臼 佔 8 . 7 7 % 。 W i l l y P i e t e r ( 2 0 0 5 )針 對 武 術 運 動 傷 害 的 研 究 就 指 出 , 柔 道 運 動 員 男 子 受 傷 的 比 率 2 2 . 5 2 % 、 女 子 受 傷 比 率 2 4 . 4 2 % ; 受 傷 部 位 上 肢 受 傷 佔 3 7 . 8 % , 下 肢 受 傷 2 6 . 7 % ; 男 子 柔 道 運 動 員 受 傷 的 類 型 以 拉 傷 2 4 . 1 % 佔 最 多,其 次 為 挫 傷 和 撕 裂 傷, 各 佔 1 3 . 0 % ; 女 子 柔 道 運 動 員 受 傷 的 類 型 以 挫 傷 3 5 . 6 % 佔 最

(30)

多,其 次 為 拉 傷 1 3 . 3 %,第 三 常 見 受 傷 類 型 則 是 扭 傷 1 1 . 1 % 。 阿 部 謙 之 、 山 中 圈 一 、 阿 部 淳 ( 2 0 0 3 ) 針 對 日 本 高 中 女 子 柔 道 選 手 運 動 傷 害 相 關 的 研 究 中 發 現 , 輕 量 級 選 手 ( 4 8 - 5 7 k g )有 受 傷 經 驗 高 達 7 0 . 9 % 、 中 量 級 選 手( 6 3 - 7 0 k g ) 有 受 傷 經 驗 高 達 9 0 % 、 重 量 級 選 手( 7 8 k g 以 上 )有 受 傷 經 驗 高 達 8 2 . 1 % , 顯 示 柔 道 選 手 受 傷 害 的 比 率 非 常 高 。 另 外 在 受 傷 部 位 的 調 查 , 輕 量 級 選 手 傷 害 部 位 肩 關 節 ( 2 1 . 3 % ) 、 肘 關 節 與 膝 關 節 ( 1 6 . 7 % ), 這 三 個 部 位 受 傷 機 率 較 高 ; 中 量 級 選 手 傷 害 的 部 位 肩 關 節 ( 3 7 . 8 % ) 、 肘 關 節 與 膝 關 節 ( 1 7 . 8 % ), 這 三 個 部 位 受 傷 機 率 較 高 ; 而 重 量 級 選 手 傷 害 部 位 以 膝 關 節 ( 3 4 . 8 % ) 、 肩 關 節 ( 3 0 . 4 % )、 足 關 節 ( 8 . 7 % ), 這 三 個 部 位 受 傷 機 率 較 高 ; 在 受 傷 種 類 的 調 查 中 , 輕 量 級 以 骨 折 、 韌 帶 損 傷 佔 ( 2 1 . 2 % ) 最 高 , 其 次 為 挫 傷 與 脫 臼 ( 1 8 . 2 % ); 中 量 級 選 手 以 韌 帶 損 傷 ( 3 3 . 3 % ) 最 高 , 其 次 是 骨 折 ( 2 8 . 8 % )、 脫 臼 ( 1 5 . 5 % ); 重 量 級 選 手 以 韌 帶 損 傷 ( 2 1 . 7 % ) 最 高 , 其 次 為 脫 臼 ( 1 7 . 4 % )、 挫 傷 ( 1 3 . 0 % )。 總 體 的 傷 害 以 韌 帶 損 傷 ( 2 5 . 4 % ) 最 高 , 其 次 是 骨 折 ( 2 1 . 6 % )、 脫 臼 ( 1 7 . 2 % ), 這 三 種 傷 害 占 日 本 高 中 女 子 柔 道 選 手 傷 害 前 三 名 。 吳 台 二 、 吳 玫 玲 、 李 書 維 、 李 建 明 等 人 ( 2 0 0 2 ) 在 中 央 警 察 大 學 警 技 課 程 學 生 運 動 傷 害 現 況 調 查 研 究 中 , 調 查 中 央 警 察 大 學 警 技 課 程 導 致 學 生 運 動 傷 害 的 因 素 及 種 類 , 其 中 最 容 易 產 生 傷 害 的 警 技 課 程 以 柔 道 佔 7 4 . 6 % 最 高 , 最 容 易 受 傷 的 部 位 為 踝 關 節 ( 2 2 . 3 % ), 其 次 是 膝 關 節 ( 1 1 . 7 % )、 指 關 節 ( 1 1 . 1 % ); 在 受 傷 種 類 以 扭 傷 ( 3 5 . 6 % ) 最 高 , 其 次 為 拉 傷 ( 2 1 . 3 % )、 挫 傷 ( 1 4 . 8 % ); 導 致 受 傷 的 原 因 以 本 身 動 作 錯 誤 ( 1 9 . 3 % ), 其 次 是 對 方 錯 誤 技 巧 ( 1 4 . 1 % ), 再 其 次 則

(31)

為 熱 身 不 夠 ( 1 1 . 4 % )。 呂 耀 宗 、 王 鍵 慰 ( 2 0 0 0 ) 指 出 , 柔 道 受 傷 的 部 位 , 5 2 . 2 % 為 扭 傷 、 2 6 . 0 8 為 挫 傷 、 1 3 . 2 3 % 為 肌 肉 拉 裂 傷 、 4 . 5 4 % 為 脫 臼 ; 在 得 意 技 與 運 動 傷 害 的 調 查 發 現 , 男 子 選 手 得 意 技 為 內 腿,佔 全 部 傷 害 次 數 4 3 . 5 % 最 高,大 外 割 2 3 . 4 %、過 肩 摔 2 0 . 4 % ; 女 子 選 手 得 意 技 為 內 腿 佔 全 部 傷 害 次 數 3 6 . 5 % 最 高 , 單 臂 過 肩 摔 1 4 . 9 % 、 大 外 割 1 2 . 2 % ,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其 運 動 傷 害 發 生 數 與 得 意 技 使 用 頻 率 成 正 比 , 且 造 成 運 動 傷 害 的 部 位 可 能 與 得 意 技 類 型 相 關 。 許 吉 越 ( 1 9 9 7 ) 針 對 8 6 年 臺 灣 區 運 動 會 1 3 2 名 選 手 進 行 問 卷 調 查,所 研 究 調 查 結 果 發 現:頭 部 曾 經 受 過 傷 害 者 1 2 3 人 , 佔 全 體 的 9 3 . 2 % ; 軀 幹 曾 受 傷 1 1 0 人 , 佔 全 體 8 3 . 3 % ; 上 肢 曾 受 傷 1 2 2 人 , 佔 全 體 9 2 . 4 % ; 下 肢 曾 受 傷 1 2 3 人 , 佔 全 體 9 3 . 2 % 。 其 受 傷 害 的 原 因 以 精 神 狀 況 不 佳 8 0 人 , 佔 2 0 . 2 % 最 多 , 其 次 是 熱 身 不 足 6 0 人 , 佔 1 5 . 2 % , 再 其 次 為 踢 傷 、 撞 傷 5 2 人 , 佔 1 3 . 1 % 。 此 三 個 項 目 為 本 次 賽 會 選 手 受 傷 原 因 前 三 名 。

(32)

第 三 章 研 究 方 法 與 步 驟

本 研 究 以 參 與 1 0 3 年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運 動 會 柔 道 項 目 , 國 中 男 、 女 子 組 柔 道 選 手 , 填 寫 青 少 年 柔 道 選 手 運 動 傷 害 調 查 問 卷,於 填 寫 過 程 中,委 託 各 校 帶 隊 教 練 從 旁 協 助 填 寫 問 卷 。 就 針 對 因 參 與 柔 道 賽 事 、 訓 練 或 柔 道 課 程 , 受 傷 之 狀 況 、 受 傷 時 機 、 受 傷 部 位 、 受 傷 動 作 、 受 傷 原 因 、 受 傷 類 型 及 就 醫 情 形 等 詳 細 填 寫 。

第 一 節 研 究 流 程

本 研 究 流 程 如 表 3 - 1 : 表 3 - 1 研 究 流 程 表 確定研究目 標 訂定研究題 目 收集相關文 獻資料 閱讀相關文 獻資料 確定研究目 的、範圍及 對象 編製柔道運 動傷害調查 紀錄表 專家審查、 指導教授審 查 發放及回收 問卷 彙整問卷紀 錄表 資料處理、 分析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33)

第 二 節 研 究 對 象 與 限 制

一 、 研 究 對 象 本 研 究 受 試 對 象 為 參 加「 1 0 3 年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運 動 動 會 」 國 中 組 柔 道 項 目 男 子 、 女 子 參 賽 選 手 為 問 卷 調 查 對 象 , 該 比 賽 在 桃 園 市 體 育 館 舉 行 , 日 期 為 2 0 1 4 年 4 月 2 1 日 至 4 月 2 3 日 。 在 資 料 的 取 得 上 , 主 要 是 由 參 與 大 會 之 全 國 國 中 學 生 , 並 在 發 放 問 卷 前 先 取 得 該 校 教 練 、 選 手 同 意 協 助 完 成 本 次 研 究,所 發 放 問 卷 計 男 子 1 9 9 人、女 子 1 5 2 人,總 計 有 3 5 1 人 , 回 收 有 效 問 卷 共 有 男 子 1 8 2 人 、 女 子 1 2 9 人 , 總 計 3 1 1 人 。 二 、 研 究 限 制 ( 一 ) 問 卷 之 受 傷 就 醫 與 否 及 受 傷 部 位 、 類 型 , 由 參 與 者 自 行 判 斷 並 填 寫 之 , 非 全 以 醫 生 診 斷 紀 錄 為 主 , 端 賴 參 與 者 之 紀 錄 是 否 詳 實 。 ( 二 ) 本 研 究 僅 適 用 於 本 次 參 與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運 動 會 之 中 學 生 , 無 法 推 論 至 其 他 範 圍 之 研 究 對 象 。

第 三 節 研 究 工 具

本 研 究 以「 青 少 年 柔 道 選 手 運 動 傷 害 調 查 問 卷 」( 附 錄 一 ) 記 錄 之 各 單 位 柔 道 選 手 中 關 運 動 傷 害 資 料 。 本 調 查 表 之 編 製 參 考 國 內 外 有 關 柔 道 選 手 運 動 傷 害 調 查 問 卷 、 運 動 傷 害 相 關 之 調 查 記 錄 編 製 。

(34)

經 指 導 教 授 與 國 內 各 級 學 校 柔 道 教 練 審 查 後 修 正 , 本 問 卷 調 查 包 含 以 下 幾 個 部 分 : 第 一 部 分 : 基 本 資 料 , 包 括 年 齡 、 性 別 、 身 高 體 重 、 修 習 時 間 ( 年 ) 、 取 得 段 數 、 每 天 訓 練 次 數 、 每 天 訓 練 時 間 、 每 周 訓 練 天 數 。 第 二 部 分 : 最 近 或 目 前 受 傷 狀 況 第 三 部 分 : 發 生 運 動 傷 害 的 原 因 第 四 部 分 : 受 傷 後 處 理 情 形 第 五 部 分 : 受 傷 後 治 療 情 形 第 六 部 分 : 運 動 傷 害 後 復 原 的 時 間 第 七 部 分 : 運 動 傷 害 防 護 知 識

第 四 節 研 究 統 計 分 析 方 法

本 研 究 以 記 錄 所 收 集 的 原 始 資 料 , 進 行 登 錄 與 編 碼 , 並 以 S P S S f o r W i n d o w s 2 0 . 0 版 套 裝 軟 體 依 本 研 究 目 的 , 計 算 參 與 者 各 項 資 料 之 次 數 分 配 、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之 值 , 依 參 與 者 之 運 動 傷 害 發 生 時 機 、 受 傷 部 位 、 傷 害 型 態 、 傷 害 發 生 原 因 、 發 生 時 機 與 傷 害 發 生 率 及 嚴 重 程 度 之 間 是 否 達 顯 著 差 異 及 傷 後 停 賽 、 治 療 處 置 情 形 進 行 各 項 統 計 分 析 。 研 究 期 間 為 西 元 2 0 1 4 年 , 即 自 民 國 1 0 3 年 4 月 2 1 日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運 動 會 柔 道 項 目 國 中 組 賽 程 開 始 至 1 0 3 年 4 月 2 3 日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運 動 會 柔 道 項 目 比 賽 結 束 為 止 。

(35)

第 四 章 結 果 與 討 論

在 本 章 中 , 研 究 者 將 針 對 研 究 結 果 分 為 以 下 各 節 , 並 做 說 明:第 一 節 探 討 2 0 1 4 年 全 國 中 等 學 校 運 動 會 柔 道 運 動 參 賽 之 國 中 男 女 選 手 背 景 變 項 之 分 析 ; 第 二 節 探 討 全 中 運 柔 道 競 賽 項 目 國 中 男 女 參 賽 選 手 運 動 傷 害 現 況 與 造 成 其 傷 害 之 原 因 ; 第 三 節 探 討 受 傷 後 處 理 與 治 療 情 形 ; 第 四 節 探 討 受 傷 後 復 原 期 及 後 續 治 療 情 形 ; 第 五 節 綜 合 討 論 。

第 一 節 選 手 背 景 變 項 分 析

本 研 究 共 發 出 3 5 1 張 問 卷 , 經 篩 選 後 有 效 問 卷 3 1 1 份 , 施 測 期 間 自 民 國 1 0 3 年 4 月 2 日 至 4 月 3 日 , 有 效 比 率 約 ( 8 8 . 6 % )。 在 3 1 1 位 受 試 者 中 , 有 1 8 2 位 男 性 佔 5 8 . 5 ﹪ 、 1 2 9 位 女 性 占 4 1 . 5 ﹪( 表 4 - 1 );段 位 方 面,白 帶 2 6 6 位 佔 8 5 . 5 ﹪ 、 初 段 4 5 位 佔 1 4 . 5 ﹪ , 由 表 4 - 1 可 看 出 受 試 者 基 本 資 料 , 平 均 年 齡 1 4 . 2 9 歲 , 平 均 身 高 1 6 2 . 6 8 c m 、 平 均 體 重 5 6 . 1 7 k g , 平 均 修 練 時 間 3 . 4 5 年 、 平 均 每 天 訓 練 次 數 2 . 0 4 次 、 平 均 每 天 訓 練 時 間 3 . 3 5 個 小 時 、 平 均 每 週 訓 練 天 數 5 . 4 0 天 。 表 4 - 1 受 試 者 基 本 資 料 個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年 齡 3 1 1 1 4 . 2 9 . 8 2 4 身 高 3 1 1 1 6 2 . 6 8 9 . 1 7 7 ( 續 下 頁 )

(36)

體 重 3 1 1 5 6 . 1 7 1 5 . 7 2 0 修 練 時 間 3 1 1 3 . 4 5 1 . 8 2 7 每 天 訓 練 次 數 3 1 1 2 . 0 4 . 4 1 1 每 天 訓 練 時 間 3 1 1 3 . 3 5 1 . 0 2 0 每 周 幾 天 3 1 1 5 . 4 0 . 8 6 2

第 二 節 運 動 傷 害 現 況 與 造 成 其 傷 害 之 原 因

一 、 運 動 傷 害 發 生 的 狀 況 本 研 究 將 運 動 傷 害 發 生 的 狀 況 調 查 分 為 受 傷 的 時 機 、 受 傷 的 部 位 、 受 傷 的 類 型 , 並 調 查 傷 害 後 , 多 久 時 間 不 能 參 加 訓 練 、 傷 害 後 , 多 久 時 間 不 能 參 加 比 賽 、 同 一 部 位 是 否 曾 經 受 過 傷 。 經 調 查 發 現 : 在 受 傷 時 機 方 面 , 有 5 0 位 選 手 在 比 賽 時 受 到 傷 害,佔 1 6 . 1 ﹪;在 訓 練 時 受 到 傷 害 的 選 手 有 2 3 1 位 , 佔 7 4 . 3 ﹪;而 從 來 沒 有 受 傷 的 選 手 有 3 0 位,佔 9 . 6 ﹪( 表 4 - 2 ), 由 此 調 查 顯 示 大 部 分 柔 道 選 手 在 訓 練 時 受 傷 的 機 率 較 高 , 因 訓 練 時 間 相 較 多 於 參 賽 時 間 , 所 以 在 訓 練 期 間 受 傷 率 較 高 於 比 賽 期 間 , 而 我 們 也 可 以 從 受 試 者 基 本 資 料 中 發 現 , 臺 灣 青 少 年 柔 道 選 手 訓 練 的 時 間 過 於 冗 長 , 可 能 造 成 選 手 訓 練 時 因 疲 勞 或 倦 怠 受 到 傷 害 的 機 率 增 加 。 表 4 - 2 柔 道 選 手 受 傷 時 機 次 數 百 分 比 有 效 百 分 比 累 積 百 分 比 比 賽 時 5 0 1 6 . 1 1 6 . 1 1 6 . 1 訓 練 時 2 3 1 7 4 . 3 7 4 . 3 9 0 . 4 ( 續 下 頁 )

(37)

從 來 沒 有 受 傷 3 0 9 . 6 9 . 6 1 0 0 . 0 總 和 3 1 1 1 0 0 . 0 1 0 0 . 0 在 受 傷 的 部 位 調 查 發 現 : 柔 道 選 手 容 易 最 受 到 傷 害 部 位 為 腳 踝 4 1 次 , 佔 1 3 . 2 ﹪ ; 其 次 為 膝 部 4 0 次 , 佔 1 2 . 9 ﹪ ; 再 其 次 為 腰 部 3 4 次 , 佔 1 0 . 9 ﹪ ; 受 到 傷 害 最 少 的 部 位 為 頭 與 臉 、 頸 部 與 其 他 , 各 為 8 次 , 佔 2 . 6 ﹪ ( 表 4 - 3 )。 表 4 - 3 柔 道 選 手 受 傷 的 部 位 次 數 百 分 比 有 效 百 分 比 累 積 百 分 比 沒 有 受 傷 3 0 9 . 6 9 . 6 9 . 6 頭 與 臉 8 2 . 6 2 . 6 1 2 . 2 頸 部 8 2 . 6 2 . 6 1 4 . 8 肩 部 2 6 8 . 4 8 . 4 2 3 . 2 手 肘 2 7 8 . 7 8 . 7 3 1 . 8 手 腕 1 7 5 . 5 5 . 5 3 7 . 3 手 指 1 6 5 . 1 5 . 1 4 2 . 4 腳 指 2 8 9 . 0 9 . 0 5 1 . 4 腰 部 3 4 1 0 . 9 1 0 . 9 6 2 . 4 大 腿 1 5 4 . 8 4 . 8 6 7 . 2 膝 部 4 0 1 2 . 9 1 2 . 9 8 0 . 1 小 腿 1 3 4 . 2 4 . 2 8 4 . 2 腳 踝 4 1 1 3 . 2 1 3 . 2 9 7 . 4 其 他 8 2 . 6 2 . 6 1 0 0 . 0 總 和 3 1 1 1 0 0 . 0 1 0 0 . 0 選 手 受 傷 的 類 型 調 查 結 果 如 表 4 - 4 , 前 三 名 分 別 為 肌 肉

(38)

拉 傷 7 7 次 , 佔 2 4 . 8 ﹪ 最 頻 繁 ; 關 節 扭 傷 4 5 次 , 佔 1 4 . 5 ﹪ ; 撞 傷 4 0 次 , 佔 1 2 . 9 ﹪ 排 第 三 ; 受 傷 類 型 最 少 為 其 他 4 次 , 佔 1 . 3 ﹪ 。 表 4 - 4 柔 道 選 手 受 傷 的 類 型 次 數 百 分 比 有 效 百 分 比 累 積 百 分 比 沒 有 受 傷 3 0 9 . 6 9 . 6 9 . 6 關 節 扭 傷 4 5 1 4 . 5 1 4 . 5 2 4 . 1 肌 腱 炎 7 2 . 3 2 . 3 2 6 . 4 肌 肉 拉 傷 7 7 2 4 . 8 2 4 . 8 5 1 . 1 瘀 青 3 4 1 0 . 9 1 0 . 9 6 2 . 1 骨 折 或 脫 臼 1 7 5 . 5 5 . 5 6 7 . 5 韌 帶 拉 傷 或 撕 裂 1 7 5 . 5 5 . 5 7 3 . 0 挫 傷 2 1 6 . 8 6 . 8 7 9 . 7 撞 傷 4 0 1 2 . 9 1 2 . 9 9 2 . 6 擦 傷 或 水 泡 1 9 6 . 1 6 . 1 9 8 . 7 其 他 4 1 . 3 1 . 3 1 0 0 . 0 總 和 3 1 1 1 0 0 . 0 1 0 0 . 0 在 調 查 受 傷 後 , 多 久 時 間 不 能 參 加 訓 練 方 面 , 3 1 1 份 問 卷 中 , 沒 有 影 響 1 1 3 次 , 佔 3 6 . 3 ﹪ 最 多 ; 其 次 為 3 天 不 能 參 加 訓 練 6 4 次,佔 2 0 . 6 ﹪;再 其 次 為 7 天 不 能 參 加 訓 練 4 1 次 , 佔 1 3 . 2 ﹪ ; 因 受 傷 長 達 1 個 月 不 能 參 加 訓 練 的 有 1 2 次 , 佔 3 . 9 ﹪ 。 研 究 調 查 顯 示 大 多 數 青 少 年 階 段 柔 道 運 動 選 手 在 訓 練 或 比 賽 中 所 受 到 的 運 動 傷 害 並 不 會 導 致 選 手 無 法 參 加 訓 練 或 比 賽 。

數據

表 4 - 5     受 傷 後 , 多 久 時 間 不 能 參 加 訓 練           傷 害 後 , 有 多 久 時 間 不 能 參 加 比 賽 的 調 查 : 沒 有 影 響 者 為 主 因 有 2 3 2 次 , 佔 7 4
表 4 - 8     造 成 傷 害 的 主 要 原 因   次 數   百 分 比   有 效 百 分 比   累 積 百 分 比   沒 有 受 傷   3 0   9
表 4 - 1 4     受 傷 或 復 健 期 間 如 有 繼 續 運 動 , 其 主 要 原 因 為 何   次 數   百 分 比   有 效 百 分 比   累 積 百 分 比   沒 有 受 傷   3 0   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discovery is not only to provide a precious resource for the research of Wenxuan that has a long and excellent tradi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but also to stress

shall be noted. In principle, documents attached by the employer shall be affixed with the seals of application unit and owner. The application and list shall be affixed with

Ken’s mother and his younger sisters are going swimming; Ken and his father are cooking a big meal. Later, they will play a ball at

during daytime. The barn owl is endangered because people are moving to barns and also because mice eat chemicals and the owls eat the mice and they die. 57). Stage 2:

• Develop motor skills and acquire necessary knowledge in physical and sport activities for cultivating positive values and attitud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active and

Then they work in groups of four to design a questionnaire on diets and eating habit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hey have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in Part A, and with

Good joke tellers can add whatever they want to the joke as they tell it, but they clearly know the details of the beginning , mi ddle and ending of the joke.. It is also

In basic education, students acquire a foundation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values across Key Learning Areas. They also receive guidance and advice to help them m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