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6446
全文
(2) 論 文 名 稱 :國 中 教 師 休 閒 參 與 及 阻 礙 與 工 作 壓 力 之 研 究 院 校 所 組 別 :台 灣 體 育 運 動 大 學 運 動 管 理 學 系 碩 士 班 研 究 生 :蘇 雨 傑. 指 導 教 授 :林 文 郎 博 士.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國中教師的休閒運動與參與及 阻礙因素與壓力之情形,期望藉由本研究提供學校教師後續 研究及做為行政單位將來為教師安排休閒運動課程之參考, 以達增進學校教師休閒之參與,減少休閒阻礙及工作壓力的 具體效益。本研究以自製的「國中教師的休閒運動與參與及 阻礙及工作壓力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以 臺 中 市 之 國 中 教 師 參 與 本 研 究,資 料 處 理 以 SPSS 12.0套 裝 軟 體 進 行 描 述 性 統 計 、 t 檢 定 、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 Scheffe 事後比較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經統計解果發現如下: 1. 教 師 休 閒 參 與 以 構 面 來 看 「 家 庭 型 活 動 」 參 與 最 高 ; 其 次 為「藝文型活動」;第三為「遊憩型活動」;第四為「嗜 好型活動」;第五為「運動型活動」;最後為「社交型活 動」。 2. 教 師 休 閒 阻 礙 因 素 以 構 面 來 看 「 人 際 關 係 的 阻 礙 因 素 」 為 主因;其次為「環境結構的阻礙因素」;最後為「個人內 在阻礙因素」。 3.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因 素 以 構 面 來 看 「 學 生 行 為 」 為 壓 力 來 源 之 首;其次為「工作量」;第三為「時間」;第四為「行政 支持」;最後為「專業性」。. 關鍵詞:休閒運動、休閒運動參與、休閒運動阻礙 ii.
(3) 英文摘要 Summar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circumstances of Tungshih district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leisure. obstruction factors. Teachers’.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Usi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eisure.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Obstruction Factors Questionnaire " as the research tool,. the. content. information,. includes. recreational. three. sports. parts,. personal. participation,. and. Recreational sports participation in order to compare Tungshih. district. teachers’. population. different. variables (including age, gender, years of service, jobs, services, and income, etc.), and discuss if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eachers’ leisure sports. participation. reference recreational. to. and. obstruction. administrative. sports. programs. future.. iii. for. factors. units. as. a. arranging. teachers. in. the.
(4) 謝 誌 首先最要感謝的是我這一生中最愛的兩個女人,是他們的 無悔的支持和默默的付出才讓我能無後顧之憂的完成我這篇 論文。再者,雨傑要感謝的當然就是我的老闆─林文郎教授 和 指 導 我 的 恩 師 們,謝 振 榮 老 師、黃 士 魁 老 師、徐 欽 賢 老 師 , 實在是非常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的教導和關心,讓我終於完成 這不可能的任務了。 臺灣體育大學的老師們,儧哥、彥翔主任、慶堂導仔、桂 玫 (學 姊 )老 師 , 小 弟 我 應 該 沒 讓 你 們 失 望 吧 , 這 段 日 子 裡 , 除了感謝您的教導外我還要親自再跟您說聲──辛苦了。 碩二的同學們,謝啦。培超、士杰、鐘升、以仁、位仰、 虹蓉、宗達、瑞龍、榮泰、嘉良、春昇、士鈞,一直以來小 弟受你們的照顧和關心一直都感恩在心,這些一起上課的記 憶,大家同甘共苦的打拚的一切,我不會忘記的。 最後感謝母親無悔的付出和養育之恩,當然一定要感謝的 是我家的老闆娘,真的辛苦妳了,秉鈞、秉俊這兩位少爺在 這段日子多虧有妳的照顧,沒有妳的支持和犧牲我是無法完 成這「論文」的,再次說聲謝謝你們,辛苦你們了。. 蘇雨傑. 謹誌於. 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 012 年 2 月. iv.
(5) 目. 錄. 摘 要 .......................................... ii 目 錄 .......................................... v 表 目 錄 ........................................ vii 圖 目 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1 第二節研究目的………………………………3 第三節研究問題………………………………3 第四節研究假設………………………………4 第五節研究限制………………………………5 第六節名詞釋義………………………………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休閒參與………………………………7 第 二 節 休 閒 阻 礙 之 理 論 及 研 究 … … … … … … 13 第 三 節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之 理 論 及 研 究 … … … … 26 第四節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工作壓力 相 關 之 研 究 … … … … … … … … … … … 37 第 五 節 文 獻 總 結 … … … … … … … … … … … …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 一 節 研 究 對 象 … … … … … … … … … … … … 39 第 二 節 研 究 架 構 … … … … … … … … … … … … 41 第 三 節 研 究 工 具 的 編 製 與 問 卷 考 驗 … … … … 42 第 四 節 資 料 處 理 … … … … … … … … … … … … 57 第 五 節 研 究 流 程 … … … … … … … … … … … 59 v.
(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 一 節 個 人 基 本 資 料 之 描 述 性 統 計 … … … … 61 第 二 節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狀 況 分 析 … … … … … … 66 第 三 節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因 素 之 分 析 … … … … … 68 第 四 節 工 作 壓 力 之 分 析 … … … … … … … … … 70 第五節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工作壓力 之 相 關 分 析 … … … … … … … … … … … 72 第六節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工作壓力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 … … … … … … … … … 88 第 七 節 綜 合 討 論 … … … … … … … … … … … …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 一 節 結 論 … … … … … … … … … … … … … … 99 第 二 節 建 議 … … … … … … … … … … … … … … 100. 參考文獻 附錄 附 錄 一 :專 家 效 度 審 查 邀 請 函 … … … … … … … 117 附 錄 二 :國 中 教 師 休 閒 參 與 及 休 閒 阻 礙 與 工 作 壓 力 問 卷 … … … … … … … … … 129 附 錄 三 :專 家 效 度 之 基 本 資 料 … … … … … … … 138. vi.
(7) 表目錄 表 2-1休 閒 參 與 定 義 .......... ..................9 表 2-2 休 閒 參 與 與 工 作 壓 力 相 關 研 究 表 .............20 表 2-3 休 閒 參 與 阻 礙 因 素 之 定 義 ...................24 表 2-4 壓 力 之 定 義 ...............................30 表 2-5工 作 壓 力. ................................33. 表 3-1教 師 工 作 壓 力 表. ...........................36. 表 2-6臺 中 市 班 級 數 及 教 師 人 數 比 例 一 覽 表 ..........41 表 3-1休 閒 參 與 量 表 .............................47 表 3-2轉 軸 後 的 成 分 矩 陣 一 覽 表 ....................49 表 3-3因 素 分 析 構 面 一 覽 表 .......................49 表 3-4休 閒 阻 礙 量 表 定 義 與 題 項 ....................50 表 3-5轉 軸 後 的 成 分 矩 陣 一 覽 表 ....................52 表 3-6因 素 分 析 構 面 一 覽 表 ........................52 表 3-7工 作 壓 力 量 表 各 變 項 與 題 項 .... .............54 表 3-8 轉 軸 後 的 成 分 矩 陣 一 覽 表 ..................55 表 3-9 因 素 分 析 構 面 一 覽 表. ......................56. 表 4-1 基 本 資 料 分 析 表 ..........................56 表 4-2休 閒 參 與 各 構 面 排 序 分 析 表 ..................63 表 4-3 休 閒 參 與 各 題 項 排 序 分 析 表 .................66 表 4-4休 閒 阻 礙 各 構 面 排 序 分 析 表 .................66 表 4-5 休 閒 阻 礙 各 題 項 排 序 分 析 表. ................68. 表 4-6工 作 壓 力 各 構 面 排 序 分 析 表 ..................70 表 4-7工 作 壓 力 各 題 項 排 序 分 析 表 ..................70. vii.
(8) 表 4-8休 閒 參 與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72 表 4-9休 閒 參 與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72. 表 4-10 休 閒 參 與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73 表 4-11 休 閒 參 與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73 表 4-12休 閒 參 與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74 表 4-13休 閒 參 與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74 表 4-14休 閒 參 與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74 表 4-15休 閒 參 與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75 表 4-16 休 閒 參 與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75 表 4-17休 閒 參 與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76 表 4-18休 閒 參 與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76. 表 4-19休 閒 參 與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77 表 4-20休 閒 參 與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77 表 4-21休 閒 參 與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78 表 4-22 休 閒 阻 礙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78 表 4-23 休 閒 阻 礙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79 表 4-24 休 閒 阻 礙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79 表 4-25休 閒 阻 礙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 80 表 4-26 休 閒 阻 礙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80 表 4-27休 閒 阻 礙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 80 表 4-28 休 閒 阻 礙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81 表 4-29休 閒 阻 礙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81 表 4-30休 閒 阻 礙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82. viii.
(9) 表 4-31休 閒 阻 礙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82. 表 4-32休 閒 阻 礙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82 表 4-33 休 閒 阻 礙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83 表 4-34 休 閒 阻 礙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83 表 4-35休 閒 阻 礙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83. 表 4-36休 閒 阻 礙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84 表 4-37休 閒 阻 礙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84 表 4-38休 閒 阻 礙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85 表 4-39工 作 壓 力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85 表 4-40工 作 壓 力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85 表 4-41工 作 壓 力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86 表 4-42工 作 壓 力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86 表 4-43工 作 壓 力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86 表 4-44工 作 壓 力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87 表 4-45 工 作 壓 力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88 表 4-46 工 作 壓 力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88 表 4-47 工 作 壓 力 單 因 子 多 量 分 析 表 ..............89 表 4-48工 作 壓 力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 89 表 4-49 休 閒 參 與 與 工 作 壓 力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表 ....92 表 4-50 休 閒 參 與 與 休 閒 阻 礙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表 ....94 表 4-51 休 閒 參 與 、 阻 礙 、 工 作 壓 力 之 典 型 分 析 表 ..96 表 4-52 休 閒 參 與 相 關 研 究 結 果 ..................97 表 4-49 國 內 學 者 休 閒 參 與 分 類 方 式 一 覽 表 ........98 表 4-49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構 面 分 析 一 覽 表 ............99. ix.
(10) 圖目錄 圖 3-1 研 究 架 構 ................................43 圖 3-2問 卷 設 計 程 ..............................44 圖 3-3研 究 流 程 ................................60 圖 4-1休 閒 參 與 與 工 作 壓 力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92 圖 4-2休 閒 參 與 與 工 作 壓 力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95 圖 4-3休 閒 參 與 、 工 作 壓 力 對 休 閒 阻 礙 修 正 ........96. x.
(11) 第一章 緒. 論. 我國休閒運動起步較其他國家來得晚。長久以來,國人 一直認為工作是生活必需,但近幾十年來隨著國民生活水準 的提高,人們感覺到休閒活動的重要性,開始利用休閒活動 來改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透過休閒活動來紓解工作壓 力,提昇身體適能進一步體會到休閒運動真正的意義。工作 的目的在享受休閒,因此,休閒運動成為二十一世紀人類生 活 不 可 或 缺 的 一 部 份 。 鄧 建 中 (2002)指 出 : 「 休 閒 已 成 為 生 命 中 的 一 種 重 要 元 素 」, 在 社 會 變 遷 的 過 程 中 , 無 論 在 學 校 、 工作場所、家庭或社區,休閒都扮演著平衡槓桿的支點。任 教於學校的教師也因為環境的改變及社會的變遷而必須作一 改 變 。 依 李 勝 彰 ( 2 0 0 3 )、 林 思 妙 ( 1 9 9 3 )、 郭 泰 平 ( 2 0 0 1 ) 等 人 研 究發現,工作負荷太大是國中教師壓力來源之一。蔡培村 (1992)亦 指 出 , 教 職 幾 乎 是 經 年 累 月 , 日 復 一 日 反 覆 不 停 的 工作環境,日子久了容易產生枯燥乏味及厭倦的態度,也正 因如此,讓許多教師因而罹患憂鬱及躁鬱之症狀。教師利用 休閒運動調劑身心對整個教育工作及教育環境有明顯的幫 助,故「休閒運動」是學校教師生活中必備的。.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早期的台灣社會以農業為主,每個家庭幾乎都是日出而 做、日落而息不停止的工作。為了維持家計無止盡的辛苦工 作,幾乎沒有所謂的休閒活動,在這種環境下多數人甚至認 為休閒活動是多餘的、是浪費時間的,還不如把時間用在工.
(12) 作上,多爭取些工作機會。科技的發展讓現代人壓力過大, 每天打開電視總是會看到因為壓力而結束生命的新聞。壓力 讓人的心理、生理與身體都受極大的影響,壓力更造成了許 多生理和心理的疾病,它降低了身體的免疫力,造成失眠、 頭 痛 等 問 題 , 長 期 的 壓 力 更 會 使 人 倦 怠 與 情 緒 枯 竭 。 顯 然「 壓 力」已經成為現代之隱形殺手了。近幾十年來,因為環境的 改變及時代潮流的變遷,讓現代人對生活方式及態度、觀念 開始改變,越來越多人注意到身體健康的重要,人們開始注 意到壓力與休閒之間的關係,開始懂得享受生活,更知道休 閒的好處,藉由休閒運動減輕工作壓力並提升生活品質改善 身體適能,享受休閒樂趣。 自 2 0 0 1 年 1 月 1 日 起 , 政 府 各 機 關 ( 構 )、 學 校 全 面 實 施 週 休 二 日 , 私 人 企 業 、 公 司 行 號 員 工 亦 實 施 二 週 84工 時 制 , 國人閒暇時間也因此變得更多。週休二日的實施,大家對生 活的品質要求漸漸提高,人們亦發現到除了工作外,身體的 健康及保健的問題更加重要,因此休閒活動成為現代人們生 活 的 一 部 分 ( 劉 惠 珍 , 1998)。 黃 惠 惠 在 「 情 緒 與 壓 力 管 理 」 一書中提到,適度的運動、培養嗜好與從事適當的休閒將有 助 於 紓 解 壓 力 ( 黃 惠 惠 , 2002) 。 對 於 休 閒 運 動 的 目 的 及 方 式 也 比 較 清 楚 , 張 春 興 ( 1983) 認 為 適 當 的 休 閒 運 動 是 應 付 壓力以及紓解壓力的良好方法。有鑑於此,希望藉由本研究 對象了解臺中市國中教師對休閒運動之參與及阻礙及工作壓 力因素作一詳細之討論,藉以提升臺中市國中教師的休閒運 動,以達最佳之教學效益。. 2.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前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臺中 市國中教師的參與休閒運動及阻礙因素及工作壓力現況與分 析,以提供日後學校教師後續研究及做為行政單位將來為教 師安排休閒運動之參考。 一、探討臺中市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之現況。 二、探討臺中市國中教師休閒運動阻礙之因素。 三、探討臺中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之現況。 四、探討臺中市國中教師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參與的差 異。 五、探討臺中市國中教師不同笨景變項在休閒運動阻礙的差 異。 六、探討臺中市國中教師不同背景變項在教師工作壓力的差 異。 七、探討臺中市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及工 作壓力的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問題: 一、臺中市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之現況為何? 二、臺中市國中教師休閒參與阻礙因素為何? 三、臺中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之現況為何? 四、臺中市國中教師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參與是否有差 異? 3.
(14) 五、臺中市國中教師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阻礙因素是否 有差異? 六、臺中市國中教師不同背景變項在教師工作壓力是否有差 異? 七、臺中市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及工作壓 力的關係為何?. 第四節 研究假設. 依本研究問題提出下列之假設 一、H1 臺 中 市 國 中 教 師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對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沒 有 顯 著差異 H1-1 不 同 性 別 對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1-2 不 同 年 齡 對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1-3 不 同 教 育 程 度 對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1-4 不 同 年 資 對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1-5 不 同 職 務 對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1-6 不 同 科 目 對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1-7 不 同 婚 姻 對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二、H2 臺 中 市 國 中 教 師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對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沒 有 顯 著差異 H2-1 不 同 性 別 對 教 師 休 閒 阻 礙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2-2 不 同 年 齡 對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2-3 不 同 教 育 程 度 對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2-4 不 同 年 資 對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2-5 不 同 職 務 對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4.
(15) H2-6 不 同 科 目 對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2-7 不 同 婚 姻 對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三、H3 臺 中 市 國 中 教 師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對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沒 有 顯 著差異 H3-1 不 同 性 別 對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3-2 不 同 年 齡 對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3-3 不 同 教 育 程 度 對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3-4 不 同 年 資 對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3-5 不 同 職 務 對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3-6 不 同 科 目 對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H3-7 不 同 婚 姻 對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四、H4 臺 中 市 國 中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及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沒 有 顯 著相關 五、H5 臺 中 市 國 中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與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沒 有 顯 著相關 六 、 H6 臺 中 市 國 中 教 師 休 閒 參 與 及 工 作 壓 力 沒 有 顯 著 相 關. 第五節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受限於受試者本身填答之認知及 配合度,僅能以假定其皆能誠實填寫,有其誤差的存在,此 為研究限制一。 二、本研究之對象只限於臺中市之國中教師,未來要推至其 他縣市或全國時,要特別小心。. 5.
(16) 第六節 名詞解釋. 一 、 休 閒 運 動 ( Recreatiorn) 本 研 究 之 休 閒 運 動 定 義 為: 「個人在工作之餘在自由意識 選擇下所進行從事讓心境愉悅、放鬆且有意義的活動,研究 者將其分為戶外的休閒運動與室內的休閒運動,其內容包括 有享受快樂及紓解壓力所參與之活動。」意指在工作時間之 外所參與之活動,其中項目包括:游泳、慢跑、球類活動、 民 俗 體 育 、 健 身 活 動 、 戶 外 活 動 ….等 。. 二 、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 Leisure sports participation). 本 研 究 之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定 義 為 :「 教 師 在 工 作 之 餘 利 用 閒 暇 時 間 自 由 意 願 參 與 之 任 何 活 動 , 其 包 括「 戶 外 的 休 閒 活 動 」 與「 室 內 的 休 閒 活 動 」兩 類 , 內 容 有 游 泳 、 慢 跑 、 球 類 運 動 、 健 身 操 、 戶 外 活 動 及 各 種 動 態 或 靜 態 之 活 動 稱 之 」。. 三 、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 Leisure sports obstraction). 所 謂 「 阻 礙 」, 有 影 響 、 妨 礙 發 展 之 意 。 本 研 究 將 以 休 閒 運動阻礙定義為:凡造成個人無法參與休閒活動之理由及影 響 之 因 素 , 其 中 包 括「 個 人 內 在 」 、 「人際關係」 、 「 環 境 內 在 」。 陳 藝 文 ( 2000) 認 為 「 休 閒 阻 礙 」 是 指 抑 制 或 中 斷 參 與 休 閒 活動的種種因素,使得人們不論原本無意、有意或中斷參與 一項休閒活動,這些因素稱為休閒阻礙。. 6.
(17) 四 、 國 中 教 師 (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本 研 究 係 指 臺 中 市 之 國 中 正 式 教 師 395 名 , 不 含 代 理 代 課教師。. 7.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針對休閒運動相關之理論及文獻作一探討,共分 三節:第一節休閒運動參與;第二節休閒運動阻礙之理論及 研究;第三節教師工作壓力之理論及研究;第四節休閒運動 參與、休閒阻礙、工作壓力相關研究;第五節文獻總結。. 第一節 休閒運動參與. 休 閒 一 詞 來 自 拉 丁 文 l i c e r e, 意 指 自 由 ( t o b e f r e e )。 從 這 個 字 所 隱 身 的 法 文 loisir, 意 指 自 由 時 間 (free time); 希 臘 文 的 scola 和 英 文 的 school 。 可 見 希 臘 文 scole, skole 本 意 就 隱 含 著 休 閒 和 智 慧 、 物 質 與 精 神 的 關 係 。 Edginton(1995 )等 人認為「休閒」是影響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休閒經驗 的滿足,可以提昇幸福感和自我的價值。以社會整體而言, 休閒式傳遞歷史、社會、文化價值的媒介,這些價值可以促 成 社 會 規 範、目 標 和 風 俗 習 慣 的 形 成。Russel(1996)則 認 為 是 工作之外的剩餘時間。每天的時間可區分為三個部份:生存 時間─維持生理運作所需的時間;生活時間─謀生所需的時 間 ( 例 : 工 作 、 上 學 ); 自 由 時 間 ─ 依 據 個 人 需 求 自 主 判 斷 使 用的時間。雖然形式不同,但彼此關係密切,每一部分時間 的 運 用 都 具 高 度 彈 性,可 是 個 人 的 情 境 而 遞 減。K a p l a n( 1 9 7 5 ) 描 述 一 些 傳 統 的 休 閒 概 念,將 之 分 為:1 . 人 文 模 式( h u m a n i s t i c m o d e l ): 休 閒 本 身 就 是 目 的 , 一 種 存 有 狀 態 , 或 是 一 種 以 人 為 中 心 的 模 式 。 2 . 治 療 模 式 ( t h e r a p e u t i c m o d e l ): 休 閒 是 一 種 治 療 工 具 , 社 會 控 制 的 方 式 或 地 位 象 徵 。 3. 量 化 模 式 8.
(19) ( quantitative model) :休 閒 是 指 維 持 生 活 工 作 之 外 的 剩 餘 時 間 所 參 與 的 活 動 , 這 是 最 受 一 般 人 所 接 受 的 普 遍 觀 點 。 4.制 度 觀 念 (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c o n c e p t ): 區 別 休 閒 與 其 他 社 會 價 值 觀 和 行 為 模 式 ( 如 宗 教 、 教 育 ) 的 不 同 。 5. 認 識 論 概 念 ( e p i s t o m o l o g i c c o n c e p t ): 將 休 閒 是 為 審 美 、 藝 術 的 概 念 。 透過休閒活動的感性與理性分析,認識我們所生存的世界。 6 . 社 會 學 概 念 ( s o c i o l o g i c c o n c e p t ): 相 對 於 工 作 , 休 閒 是 一 種自願性的活動,它可能發生在高度創造性到完全自由解放 之 間 的 活 動 中 。 沈 易 利 (1995)將 運 動 性 休 閒 定 義 為 : 利 用 閒 暇時間所進行的活動,唯活動的方式是透過動態的體能性方 式進行,有別於其他社交性、藝術性、音樂性、社會服務等 項 不 同 的 休 閒 活 動 。 陳 敬 能 (1998)則 將 休 閒 運 動 定 義 為 : 透 過身體活動運動或運動項目的實施,使個人在自由、自在的 情境下,去從事有益身心發展的休閒活動,已達到身心平衡 的 地 步 。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在「 休 閒 活 動 專 書 」一 文 中 指 出 , 休閒運動是指藉助運動為手段,以達到休閒的目的;其主要 是以身體運動為主體,透過個體自主的運動方式來達到休閒 的效果。休閒運動是普及運動風氣、倍增運動人口及提升運 動 技 術 的 最 佳 方 式 。 體 委 會 中 程 施 政 計 畫 中 指 出 ( 99 至 102 年度) : 「 打 造 運 動 島 計 畫 」自 9 9 年 起 分 4 年 執 行,持 續 針 對 : 健 康 體 能 提 升 專 案( 健 康 體 能 獎 章 激 勵 計 畫 )、 打 造 運 動 島 教 育 與 宣 傳 專 案 ( 運 動 趣 快 易 通 廣 宣 計 畫 )、 運 動 樂 活 專 案 ( 運 動 俱 樂 部 倍 增 計 畫 )與 山 海 樂 活 專 案( 山 海 樂 活 - 台 灣 計 畫 ) 等業務,妥善溝通協調,確認分工,共同打造國人優質健康 運動休閒環境。. 9.
(20) 二 、 休 閒 運 動 的 分 類 ( Leisure movement classification). 先前研究者對休閒運動之概念認為休閒是新的潮流,是 由國外引進國內的新觀念,近年來學者在休閒運動方面分類 研 究 中 可 發 現 休 閒 運 動 是 廣 泛 的 。 陳 麗 華 ( 1991) 將 休 閒 運 動分為雙人球類運動、健康及適能性運動、團體球類運動、 舞 蹈 及 體 操 性 運 動、娛 樂 性 運 動、速 度 性 運 動、防 衛 性 運 動 、 技擊性運動等八類。因此,休閒運動可謂是:自由時間內經 自由選擇,未獲得本身樂趣而參與的體能性活動或運動,其 範 圍 為 包 括 了 體 能 性 運 動 及 娛 樂 性 運 動 。 賴 清 財 ( 2000) 則 認為休閒運動是在自由時間內,依據自己得喜好、能力,所 選擇參與具有計畫性、建設性且有益於身體、心理與社交發 展的各種室內或戶外之動態性休閒活動,包括體能性、健身 性、競技性、娛樂性、社交性及陸上、空中或水上可進行之 運動項目,如爬山、慢跑、游泳、高爾夫、保齡球、划船等 運 動 。 黃 金 柱 ( 1 9 9 9 ), 將 休 閒 運 動 分 為 : 休 閒 運 動 歸 納 為 : 1.球 類 運 動 : 網 球 、 棒 球 、 籃 球 、 保 齡 球 、 桌 球 、 羽 球 、 撞 球、槌 球、木 球、板 球、足 球、美 式 足 球、高 爾 夫 球、壘 球 、 巧 固 球 、 馬 球 、 迴 力 球 等 ; 2.戶 外 運 動 : 登 山 、 郊 遊 、 散 步 、 慢 跑、快 走、野 外 健 行、溯 溪、直 排 輪、爬 山、攀 岩、滑 草 、 釣 魚 等 ; 3.民 俗 性 運 動 : 放 風 箏 、 扯 鈴 、 踢 毽 子 、 踩 高 蹺 、 玩 陀 螺 、 舞 龍 等 ; 4.舞 蹈 類 運 動 : 土 風 舞 、 社 交 舞 、 有 氧 舞 蹈、芭蕾舞、熱門舞蹈、方塊舞、現代舞、國際標準舞、韻 律 舞 等 ; 5.健 身 運 動 : 瑜 伽 、 國 術 、 太 極 拳 、 推 手 、 重 量 訓 練 、 伸 展 操 、 健 身 操 等 ; 6.技 擊 運 動 : 空 手 道 、 跆 拳 道 、 拳 擊 、 劍 道 、 擊 劍 、 柔 道 、 角 力 、 射 擊 、 射 箭 等 ; 7.水 中 暨 水 10.
(21) 上運動:游泳、划船、水上摩托車、衝浪、滑水、潛水、跳 水 、 風 浪 板 等 ; 8.空 中 運 動 : 滑 翔 翼 、 拖 曳 傘 、 高 空 彈 跳 、 跳 傘 等;9.其 他 休 閒 性 運 動:定 向 運 動、冒 險 性 休 閒 運 動 等 。 針對相關學者所提出對休閒參與的定義,研究找作一整理如 下 表 2-1 以 供 參 考 : 表 2-1 休閒參與定義 學. 者. 定 義. Brown (1991). 與 分. 類. 將休閒活動行為分為: 社交性、家人活動、志 願工作、居家活動、靜 態活動、非正式活動、 戶外活動等七種類型。. Bongguk (1995). 將休閒活動分為:運動 類、藝術與技藝類、音 樂與戲劇類、自然和戶 外遊憩類、心靈和語言 類等五種類型。. 李 文 題 (2001). 將 21項 休 閒 活 動 分 類 為 家庭型、社交型、消遣 型、遊逛型、休憩型、 運動型、進修型。. 胡 信 吉 (2003). 將 55項 休 閒 活 動 項 目 分 類 為:知 識 性、娛 樂 性 、 (續 下 頁 ). 11.
(22) 學. 者. 定. 義 與. 分 類. 體能性、藝文性及社交 服務性。 吳 筱 雯 (2005). 結果發現國中女性教師 之休閒參與頻率屬於中 低參與,而其最常參與 之休閒活動為「家庭型 活動」,而參與程度最 低 的 是「 運 動 型 活 動 」。. 高 懿 楷 (2005). 該研究將休閒參與分為 家庭、運動、藝文、社 交、嗜好、遊憩六大類 型 35 題 。 其 研 究 結 果 為 家庭型量表活動分數最 高,而在藝文型的分數 最低。. 呂 有 仁 (2006). 將休閒參與分成體能、 戶外、知識、藝術、社 交、服務、娛樂七大類 型。結果發現最常參與 的類型為娛樂性與社交 性休閒活動,而最差的 是戶外型休閒,原因可 能是時間與課業壓力的 關係。 (續 下 頁 ) 12.
(23) 學. 者. 定 義. 余 明 書 (2006). 與 分. 類. 該研究將量表分為娛樂 、戶外遊憩、體育、社 交與藝文五大性質共 4 2 細項,結果發現玩電 腦分數最高,但以全部 結果分析,大部分學童 較喜歡有時間到戶外走 走。. 周 慶 和 (2007). 將 45項 休 閒 活 動 項 目 分 類為:大眾媒體活動、 文化活動、運動活動、 社交活動、戶外活動、 個人嗜好活動等六種休 閒參與類型。. 許 雅 婷 (2007). 將 50項 休 閒 活 動 項 目 分 類為:知識藝文型、娛 樂消遣型、社交型、消 費性大眾活動、體能活 動遊憩性體育活動、戶 外活動、極限(挑戰) 型、消費性體育活動、 其他。. 資 料 來 源 :研 究 者 整 理. 13.
(24) 綜合以上學者分類定義,研究者認為休閒運動顯然已經 成為現代人之必備生活條件,無論是靜態的或是動態的或者 顯 然 都 將 休 閒 活 動 列 為 生 活 必 需 。 Brown (1991) 將 休 閒 活 動 行為分為:社交性、家人活動、志願工作、居家活動、靜態 活 動 、 非 正 式 活 動 、 戶 外 活 動 七 種 類 型 ; Bongguk (1995)將 休閒活動分為:運動類、藝術與技藝類、音樂與戲劇類、自 然 和 戶 外 遊 憩 類 、 心 靈 和 語 言 類 五 種 類 型 ; 高 懿 楷 ( 2005) 該研究將休閒參與分為家庭、運動、藝文、社交、嗜好、遊 憩 六 大 類 型 ; 周 慶 和 (2007)將 45 項 休 閒 活 動 項 目 分 類 為 : 大 眾媒體活動、文化活動、運動活動、社交活動、戶外活動、 個人嗜好活動六種休閒參與類型。研究者綜合學者分類後認 為休閒活動分為運動型活動、藝文型活動、社交型活動、嗜 好型活動、遊憩型活動六大類,其目的乃是為了生活所需之 活動,休閒運動與體育活動最大的不同在於從事的心態,休 閒運動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壓力的釋放和紓解,藉由休閒運動 讓身心靈達到一個放鬆的境界,讓生活有彈性、有空間進而 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第二節 休閒阻礙之理論及研究. 一 、 休 閒 阻 礙 ( Leisure hindrance) 休閒阻礙之理論及研究在近年來是個發燒議題,國內外 學 者 對 這 一 區 塊 均 有 許 多 之 研 究 與 看 法 。 陳 藝 文 ( 2000) 認 為「休閒阻礙」是指抑制或中斷參與休閒活動的種種因素, 使得人們不論原本無意、有意或中斷參與一項休閒活動,這 些 因 素 稱 為 休 閒 阻 礙 。 鍾 瓊 珠 ( 1997) 認 為 休 閒 阻 礙 係 指 抑 14.
(25) 制或減少休閒活動參與次數和愉快感的種種因素,亦即在休 閒行為過程中,任何阻止或限制個人參與休閒的頻率、持續 性 及 參 與 品 質 的 因 子 。 J a c k s o n( 1 9 8 8 )將 阻 礙 明 確 的 界 定 在 : 凡偏好一項活動,但受到干擾以致無法參與此項活動的任何 因 子 , 皆 視 為 阻 礙 。 Crawford and Godbey( 1987) 將 休 閒 阻 礙因素分為三種型態: (一 )、 個 人 內 在 阻 礙 ( intrapersonal constraint) : 指 個 人 心 理狀態及喜好,作用於阻礙與喜好、喜好與遊憩參與間的交 互影響,包括沮喪、慾望、壓力等。 (二 )、 人 際 間 的 阻 礙 ( interpersonal constraint) : 指 人 與 人 間相互影響的結果,使得阻礙與休閒喜好及休閒參與均有交 互的影響。 ( 三 )、 結 構 性 的 阻 礙 ( s t r u c t u r a l c o n s t r a i n t ) : 指 一 般 提 出 介 於遊憩喜好及參與之間的影響因素,包括家庭生命週期、氣 候、工作時間。結構上的阻礙極易因高度喜好而克服之。 Jackson( 1993) 利 用 因 素 分 析 將 十 五 種 阻 礙 因 素 分 為 : 一 、 社 會 孤 立 因 素;二、易 達 性 因 素;三、個 人 因 素 和 費 用 因 素 ; (四 )、 時 間 受 制 因 素 ; 五 、 設 備 因 素 等 五 類 。 陳 思 倫 ( 1993) 的研究指出,阻礙高雄都會區居民參與休閒遊憩較重要的六 項依序為:一、休閒遊憩據點或設施環境衛生差;二、鄰近 地區缺乏適當休閒遊憩場所;三、休閒遊憩活動缺乏或不具 趣味性;四、休閒遊憩據點或設施攤販雜亂;五、休閒遊憩 據點或設施安全防護不足;六、休閒遊憩設施不符所需;而 重要程度較低之六項依序為:一、較內向害羞,不好意思在 公開場合參與休閒遊憩活動;二、居住地區風雨過多;三、 體能狀況不適合;四、寧願把時間、金錢、體力用在其他事 15.
(26) 物上;五、沒有多餘的體力;六、朋友沒有參加休閒遊憩活 動 的 習 慣 。 張 坤 鄉 ( 1991) 指 出 國 中 教 師 未 能 從 事 休 閒 運 動 之 原 因 , 依 其 比 例 大 小 分 別 為「 時 間 問 題 」( 3 9 . 6 2 ﹪ )、「 環 境 與 場 地 設 施 問 題 」( 2 1 . 0 7 ﹪ )、「 金 錢 問 題 」( 1 3 . 6 8 ﹪ )、 「 能 力 問 題 」 ( 8.81﹪ ) 、 「 交 通 問 題 」 ( 4.56﹪ ) 及 「 家 人 問 題 」 ( 4.40﹪ ) 。 許 天 路 ( 1993) 以 私 立 南 亞 工 專 746 名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發 現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的 阻 礙 因 素 依 序 為「 興 趣 」、「 時 間 」、「 場 地 設 備 」、「 升 學 」 等 。 林 木 俊 ( 1 9 9 3 ) 以桃園地區民眾參與桃園縣立體育館所舉辦之活動為研究對 象,結果發現影響民眾參與的主要因素分別依序為「時間或 時 段 的 安 排 」、「 交 通 和 距 離 過 遠 」、「 活 動 或 節 目 內 容 」 、 「場地設施」及「管理與維護良好與否」,此五項皆為外在 因素,可見外在因素對民眾參與體育性活動影響甚鉅。李國 華( 1 9 9 4 )以 台 南 師 範 學 院 暑 期 進 修 之 國 小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 調查參與休閒運動之狀況發現,參與休閒運動最感困擾的 是:一、工作、家務太忙;二、沒有同伴,缺乏指導;三、 場 地 、 設 備 不 足 ; 四 、 體 力 不 足 。 李 素 馨 ( 1997) 以 都 市 女 性為研究對象,探討女性休閒類型和休閒阻礙。結果指出, 阻礙都市女性參與休閒活動之因素有環境、時間、家庭、經 濟、交通、同伴等因素;其中,「缺乏時間」、「缺乏休閒 環境」與「缺乏同伴」三項是都市婦女認為最主要的休閒阻 礙 原 因 。 蘇 瑛 敏 ( 1996) 將 阻 礙 婦 女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的 因 素 分 為下列幾項:一、心理因素;如照料他人的責任感及未被賦 予休閒權力之感;二、休閒時間不足;三、健康與安全上的 顧慮;四、缺乏安全優良的休閒設施場所;五、交通工具擁 有與使用的性別差異;六、金錢因素;七、休閒資訊不足; 16.
(27) 八、其他,如同好友伴之有無、本身休閒意志力、是否有休 閒活動之指導者等因素,也是影響婦女參與休閒活動之重要 因 素 。 沈 易 利 ( 1999) 在 一 項 對 台 灣 省 民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中發現,阻礙民眾參與休閒運動最大的障 礙為「時間因素」、其次依序為「場地」、「缺乏友伴」、 「費用負擔」及「交通問題」等因素。在另一項以中部地區 勞工為對象,所進行的研究發現,影響勞工參與休閒運動的 因 素 依 序 為 「 時 間 因 素 」、「 友 伴 因 素 」 及 「 場 地 因 素 」( 沈 易 利 , 1 9 9 5 )。 行 政 院 體 委 員 會 與 中 華 民 國 體 育 學 會 ( 2 0 0 0 ) 在「休閒活動專書」指出,影響個人參與休閒運動的因素分 為「個人因素」、「社會和生活狀況因素」、「參與機會因 素」等三方面。個人因素是指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個人 觀 念、經 濟 能 力、興 趣、運 動 技 能 和 體 力 及 教 育 背 景 等 八 項 ; 社 會 和 生 活 狀 況 因 素 是 指 職 業、可 利 用 的 時 間、愛 好 朋 友 群 、 交通狀況、家庭環境、社會地位、群眾休閒因素等七項;參 與機會因素則是指運動設備、運動資訊、服務品質、組織和 領導、前往交通、運動項目的選擇及運動消費等七項(行政 院 體 委 員 會 與 中 華 民 國 體 育 學 會 , 2000) 。 綜 合 以 上 學 者 討 論後,研究者認為休閒阻礙為:休閒阻礙指的是個體無法參 與或投入休閒運動之理由及因素。. 二、休閒阻礙定義 有 關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的 定 義 , 在 1990年 代 以 前 的 研 究 , 並 不 明 確 , 直 到 1960 年 代 美 國 ORRRC ( Outdoor Recreation Resources ReviewCommission) 一 項 全 國 性 的 戶 外 休 憩 活 動 調 查 開 始 , 才 漸 趨 明 確 。 賴 家 馨 ( 2002) 70年 代 後 , 研 究 的 17.
(28) 主題漸趨複雜,學者們才一致同意在參與和未參與休閒活動 間 存 有 許 多 不 同 類 型 的 阻 礙 因 素 。 鍾 瓊 珠 ( 1997) 認 為 休 閒 阻礙係指抑制或減少休閒活動參與次數和愉快感的種種因 素,亦即在休閒行為過程中,任何阻止或限制個人參與休閒 的 頻 率 、 持 續 性 及 參 與 品 質 的 因 子 。 陳 藝 文 ( 2000) 認 為 休 閒阻礙是指抑止或中斷參與休閒活動的種種因素,使得人們 不論原本無意、有意或中斷參與一項休閒活動,這些因素稱 為 休 閒 阻 礙 。 黃 意 文 ( 2003) 休 閒 阻 礙 為 使 個 體 不 願 意 參 與 或 停 止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的 種 種 客 觀 因 素 。 謝 清 秀 ( 2004) 凡 限 制或影響個人經常性或持久性參與的休閒活動,以致中斷或 減少無法正常參與休閒活動的因素,皆稱為休閒阻礙。王天 威 ( 2005) 使 人 們 因 為 某 些 理 由 而 無 法 參 與 或 停 止 參 與 休 閒 活動的結果,這些理由就稱為休閒阻礙。. 三、休閒運動參與之阻礙因素 休閒運動參與之阻礙因素,因為活動種類的不同,各阻 礙 因 素 影 響 的 程 度 也 會 不 一 樣 。 張 坤 鄉 ( 1991) 研 究 國 中 教 師未能從事休閒運動之原因為:時間、環境與場地設施、金 錢、能力、交通及家人問題。然而,不同研究對象之休閒運 動阻礙的種類與程度也會有所差異,例如:影響勞工參與休 閒運動的因素以時間因素影響最大,其次為友伴因素,三為 場 地 因 素 及 活 動 機 會 , 沈 易 利 ( 1 9 9 5 ), 阻 礙 一 般 民 眾 參 與 休 閒運動較為普遍的因素,依序為:時間、場地、缺乏友伴、 費 用 負 擔 、 交 通 問 題 , 沈 易 利 (1999)。 李 國 華 ( 1994) 以 台 南師範學院暑期進修之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調查參與休閒 運 動 之 狀 況 發 現 ,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最 感 困 擾 的 是 : 1.工 作 、 家 18.
(29) 務 太 忙 ; 2.沒 有 同 伴 , 缺 乏 指 導 ; 3.場 地 、 設 備 不 足 ; 4.體 力 不 足 。 陳 皆 榮 ( 1995) 的 研 究 指 出 , 大 專 以 上 程 度 青 年 在 休 閒阻礙上,包括個人因素(如個人技巧或能力、體力、健康 情形、個性、興趣等)與環境因素(如場地設備、器材裝備 等),整體而言,均高於大專以下程度青年。顯示出大專以 上 程 度 青 年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的 阻 礙 較 強 。 許 義 雄 ( 1992) 研 究 指出,興趣、時間及個性因素是青年參與大多數休閒活動的 主要影響因素;而與休閒運動相關,例如:刺激追求活動、 體能運動、舞蹈類活動、戶外活動,亦會受到同伴、經費、 資訊、器材裝備等因素所阻礙;而男性青年受場地設備、器 材裝備等外在的硬體影響較大,女生則較受同伴、家人態度 等重要他人的影響。影響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的因素方面,主 要 為 : 興 趣 、 時 間 、 場 地 設 備 、 升 學 等 ( 許 天 路 , 1993) 。 林 木 俊 ( 1994) 以 桃 園 地 區 民 眾 參 與 縣 立 體 育 館 舉 辦 活 動 所 進行的研究發現,影響民眾參與的主要因素為時間或時段, 其次為交通和距離、活動或節目內容、為場地設施及管理與 維 護 。 陳 德 海( 1 9 9 6 )以 南 區 專 科 學 校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發 現 , 「興趣」為受試者參興休閒運動主要之阻礙因素,其他依序 為「 時 間 」、「 同 伴 」、「 經 費 」、「 場 地 器 材 設 備 」、「 技 巧 」、「 體 力 及 健 康 情 形 」、「 指 導 人 員 」、「 個 性 」、「 交 通 工 具 」、「 資 訊 」 等 因 素 。 楊 登 雅 ( 2 0 0 3 )。 高 禎 禧 ( 2 0 0 5 ) 提出阻礙泛指一切包含環境、心理、生理或他人的因素,這 些 因 素 對 於 參 與 活 動 造 成 阻 止 的 作 用 。 蘇 瑛 敏 ( 1996) 將 阻 礙 婦 女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的 因 素 分 為:心 理 因 素、休 閒 時 間 不 足 、 健康與安全上的顧慮、缺乏安全優良的休閒設施場所、交通 工具擁有與使用的性別差異、金錢因素、休閒資訊不足,其 19.
(30) 他如同好、友伴之有無,本身休閒意志力、休閒活動指導等 因 素 都 是 阻 礙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之 因 素 。 謝 鎮 偉 ( 2002) 歸 納 休 閒 運 動 之 阻 礙 因 素 如 下 : 1.時 間 因 素 ( 沒 有 多 餘 的 時 間 ) ; 2.場 地 設 施 與 器 材 因 素 ; 3.沒 有 友 伴 ; 4.費 用 負 擔 ; 5.交 通 問 題 ; 6.缺 乏 指 導 ; 7.缺 乏 裝 備 ; 8.課 業 問 題 ; 9.資 訊 不 足 ; 10. 體 力 問 題 ; 11.不 適 合 參 加 和 身 體 狀 況 不 佳 ; 12.運 動 技 巧 ; 13.沒 有 興 趣 ; 14.家 人 問 題 ; 15.環 境 與 環 保 問 題 ; 16.離 開 年 輕 團 體 缺 乏 參 與 活 動 的 動 機 與 機 會 ; 17.職 責 顧 慮 ; 18.個 人 特 質 或 個 性 ; 19.對 休 閒 運 動 觀 念 瞭 解 不 深 ; 20.家 人 或 父 母 親 不 鼓 勵;2 1 . 長 官 或 師 長 不 支 持 等 因 素。M u l l , B a y l e s s , R o s s , and Jamieson(1997)分 析 影 響 個 體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的 外 在 因 素 為:1.地 理 位 置 與 氣 候;2.社 會 化;3.參 與 經 驗;4.參 與 機 會 。 行 政 院 體 委 員 會 與 中 華 民 國 體 育 學 會 ( 2000) 在 「 休 閒 活 動 專 書 」指 出,影 響 個 人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的 因 素 分 為「 個 人 因 素 」、 「社會和生活狀況因素」、「參與機會因素」等三方面。個 人因素是指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個人觀念、經濟能力、 興趣、運動技能和體力及教育背景等八項;社會和生活狀況 因素是指職業、可利用的時間、愛好朋友群、交通狀況、家 庭環境、社會地位、群眾休閒因素等七項;參與機會因素則 是指運動設備、運動資訊、服務品質、組織和領導、前往交 通、運動項目的選擇及運動消費等七項。. 四、相關研究 綜合國內相關學者對於教師運動休閒參與及阻礙與工作 壓 力 相 關 研 究 作 一 整 理 , 如 下 表 2-2所 示 :. 20.
(31) 表 2-2 休閒參與與工作壓力相關研究表 學. 者. 紀 成 進 2011. 構. 面. 說. 休閒參與. 明. 研究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 休閒參與頻率最高的構面 為「家庭型活動」其次為 「藝文型活動」及「遊憩 型活動」,而「嗜好型活 動」、「運動型活動」及 「社交型活動」構面則較 低。. 休閒阻礙. 在休閒阻礙量表三個構面 中,以「個人內在阻礙因 素」平均最高,平均得分 最低的是「人際間的阻礙 因素」。. 工作壓力. 兼任行政工作人員在工作 壓力,在工作壓力量表六 個構面中,以「行政負荷」 平均最高,屬中等偏上之 程 度 , 其 次 為「 上 級 要 求 」、 「教學輔導」及「專業能 力」。 (續 下 頁 ). 21.
(32) 學. 者. 謝 雅 鈴 2010. 構. 面. 說. 休閒參與. 明. 研究桃園縣立私立高中教 師休閒運動參與,由行政 院 衛 生 署 (1996)所 建 議 體 適 能 333運 動 來 看 , 桃 縣 園立私立高中教師休閒動 運參與的平率偏低,每週 參 與 次 數 平 均 1-2次 且 1的 次人數更高,顯示教師參 與率不高。. 休閒阻礙. 研究桃園縣立私立高中教 師休閒運動參與阻礙因素 以「工作因素」為主因。. 梁 玉 芳 2004. 休閒參與. 研究彰化地區國中教師休 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現 況。休閒活動參與以視聽 娛樂型參與率最高,其次 依序為消遣閒逸型、進修 交誼型、家庭社交型、運 動健身型及嗜好休憩型。. 休閒阻礙. 休閒阻礙構面,以因素分 析的解釋變異量來看,人 際間的阻礙為最高,其次 為結構性的阻礙,個人內 在阻礙最低。依阻礙的因 (續 下 頁 ) 22.
(33) 學. 者. 構. 面. 說. 明. 素以「活動時間無法配合」 為最高,其次依序為「教 學負荷太重」、「本身個 性不喜歡」、「對休閒活 動沒有興趣」及「活動項 目花費太高」等阻礙因素。 王 原 政 2010. 休閒參與. 六個構面平均得分介於. (滿 意 度 ). 3.872 至 4.333 之 間 , 其 中教師滿意度最高的構面 為「放鬆」,而「社會」 及「生理」構面則較低, 顯示台中縣國小教師對於 與放鬆構面相關的題目同 意度最高。. 休閒阻礙. 研究臺中縣國小教師發現 休閒參與三個構面中,以 「個人內在阻礙」得分最 低,顯示個人內在因素對 於休閒活動的阻礙程度為 較小,人際間與結構性因 素對於教師的休閒活動阻 礙的程度較高。. 工作壓力. 台中縣國小教師的工作壓 力程度屬於中等。五種壓 (續 下 頁 ) 23.
(34) 學. 者. 構. 面. 說. 明. 力來源中,以「工作負荷 」平均得分最高,其次為 「學生行為」,平均得分 最低的是「專業發展」。 顯示學生行為和工作負荷 對於教師在工作上造成某 種程度的壓力。 謝 鎮 偉 2004. 休閒參與. 研究輔仁大學教職員工參 與休閒運動之狀況參與以 從事「健身類運動」為主 如:游泳、慢跑、健行、 山區健行、體操、騎自行 車等為主。. 休閒阻礙. 參與休閒運動之阻礙因素 以「工作因素」構面之阻 礙最大,如:「工作繁忙 」、「工作時間太長」、 「沒有閒暇時間」、「自 己的業務壓力太大」、「 工作的體力負荷量太大」。. 資 料 來 源 :研 究 者 整 理. 24.
(35) 綜合以上討論研究者發現休閒阻礙因素受施測對象的不 同即問卷發放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幾乎都分為人員的阻 礙、環境的阻礙、經驗的阻礙四大類,研究者將休閒阻礙因 素 做 一 整 理 如 下 表 2-3所 示 : 表 2-3 休閒參與阻礙因素之定義 學. 者. 定. 陳 麗 娟 (2001). 義. 指出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 機會、經驗、社會及個體阻 礙四個構面有明顯差異,尤 以機會與經驗構面最明顯。. 林 禹 良 (2003). 研究結果發現,休閒阻礙方 面,最大因素是時間,最小 因素為個性。. 孫 碧 津 (2004). 研究結果發現,勤務量的多 寡對休閒運動的參與影響程 度最大,其次是工作環境的 影響及警察人員勤務輪休方 式的影響。. 張 少 熙 (2004). 該研究指出休閒運動阻礙是 願意參與休閒動,因受某些 因素的影響,而很少或無法 參與休閒運動的原因。 (續 下 頁 ). 25.
(36) 學. 者. 定. 義. 其阻礙因素由大至小排列如 下:時間、天候、同伴、場 地設備、器材裝備。 陳 欣 弘 (2004). 臺中市的中老年人休閒阻礙 因子最大的有項:休閒活動 資訊、太害羞、沒有時間、 認識的人有很多負擔、個人 興趣。而個人背景變項與休 閒阻礙有其顯著差異。. 陳 靖 宜 (2004). 此研究將休閒阻礙因素分 成「人際間阻礙」、「結構 性 阻 礙 」、「 個 人 內 在 阻 礙 」 三個構面,並於背景變項間 討論結果。其中在性別差異 上最大,男性教師的個人內 在阻礙較大,而女性教師則 以結構性阻礙較大。而年齡 、年資、教育程度等背景變 相差異不大。. 高 懿 楷 (2005). 研究結果發現休閒阻礙以 「結構性阻礙」最高,「人 際間阻礙」次之,「個人內 在阻礙」為其三。因其工作 所帶來之結構性阻礙,如工 (續 下 頁 ) 26.
(37) 學. 者. 定. 義. 作責任、時間安排不易等影 響最嚴重。 陳 姿 萍 (2005). 研究結果發現休閒阻礙強先 後順序如下,依次為結構性 阻礙、人際間的阻礙、個人 內在的阻礙。. 余 明 書 (2005). 此研究將休閒阻礙因素分成 「人際間阻礙」、「結構性阻 礙」、「個人內在阻礙」三 個構面,其綜合結果顯示其 最大之休閒阻礙為「準備課 業與時間因素」、其次是「 幫父母」,這顯示其實學童 的休閒阻礙與學校跟父母有 很大的關係。. 葉 文 玲 (2005). 結果發現與許多研究顯示結 果不同,究其原因為研究對 象大多為青少年或是大學生 等,故推論其原因可能是國 小階段仍受制於父母親,不 像成年人或青少年有其自主 性,故 產 生 不 同 的 研 究 結 果 。. 資 料 來 源 :研 究 者 整 理. 27.
(38) 第三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理論及研究. 本節在探討教師之工作壓力的定義與理論,分為壓力定 義、工作壓力及教師工作壓力。. 一、 壓力 「 壓 力 」一 詞 源 自 於 工 程 學 領 域 , 指 的 是「 在 物 體 上 施 加 的 任 何 外 力 」 。 Canon(1929)首 次 使 用 「 有 壓 力 之 生 活 事 件 」 此一名詞,宣稱個人在面對各種壓力時,身體會出現無法控 制呼吸、出汗及肌肉緊繃等一連串的狀況,並會產生攻擊或 逃 避 的 行 為 , 藉 以 因 應 生 活 的 變 化 ( 引 自 曾 錦 泉 , 2 0 0 4 )。 1 9 5 6 年 Selye 首 先 將 此 概 念 引 入 社 會 科 學 領 域 , 其 認 為 在 不 同 壓 力刺激下所引發的反應,都具有能引發恢復正常狀態需求的 性質;而壓力源對個體構成威脅時,個體必須耗費額外的生 理 或 心 理 能 量 予 以 因 應 ( 引 自 柯 政 利 , 2008) 。 國 內 外 學 者 都 曾 對「 壓 力 」之 定 義 提 出 看 法 ; G r e e n b e r g a n d B a r o n( 1 9 9 7 ) 認為「壓力是指個體面對外界壓力源時,情緒、認知和生理 三方面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反應模式。」 郭 靜 晃 等 人 ( 2003) 認 為 「 壓 力 是 一 種 心 理 狀 態 反 應 , 來 自 個人認知過程,當個人資源及能力不足以應付環境所需時所 產生的心理反應。」 繆 敏 志 ( 1993) 認 為 壓 力 為 「 個 人 的 行 為 與 心 理 歷 程 , 因 無 法在生活上應付需求時而產生壓力」。 程 一 民 ( 1996) 認 為 「 當 個 體 面 對 刺 激 事 件 時 , 個 人 評 估 此 一關係對他造成的負荷或個人資源無法應付,且危及個人福 祉時身心健康的反應,此反應以個人特質、經驗與認知歷程 28.
(39) 為媒介。」 林 純 文 ( 1996) 認 為 「 壓 力 是 個 體 面 對 外 界 的 要 求 或 特 定 事 件的刺激時所做的身心適應的反應;而此種反應是以個人過 去的經驗、人格特質或心理認知歷程為媒介。」 陳 聖 芳 (1999)在 研 究 中 發 現 , 壓 力 是 在 某 種 情 境 下 , 個 體 預 測可能產生不確定的感覺或感受到威脅,因而引起情緒上或 生活上的反應。 劉 妙 真 (2004)認 為 , 壓 力 是 個 體 對 各 種 即 將 來 臨 的 環 境 刺 激,經 由 主 觀 的 認 知 過 程,產 生 威 脅 的 感 受 及 心 理 刺. 激的現. 象。也就是說,壓力身受個人主觀知覺、評估歷程的影響。 郭 耀 輝 (2005)認 為 , 壓 力 是 個 人 與 外 在 環 境 的 互 動 過 程 中 , 受到外界刺激或內在需求的影響,心理上或生理上產生緊張 或受到威脅等反應,必須重新調適的現象。 陳 永 儀 (2006)則 從 生 理 層 面 來 探 討 , 認 為 壓 力 是 人 適 應 環 境 的一種過程,所有的生物都無法避免的會遭遇壓力,或是適 應環境的反應和過程,如此才能生存下去。 在壓力的反應方面,最廣為人知的即為塞耶提出的「一般適 應 症 候 群 」 ( The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 塞 耶認為所有的壓力反應均有下列階段: ( 1). 警 覺 階 段 ( alarm stage) : 身 體 警 覺 到 因 壓 力 引 發 的. 生理、心理反應,如頭痛、胃痛、失眠、心臟不適、肌肉酸 痛。 ( 2). 抗 拒 階 段 ( resistance stage) : 如 果 抗 拒 有 效 或 個 體. 能因應壓力,身心即回復正常平衡狀態。 ( 3). 耗 竭 階 段 ( exhaustion stage) : 當 個 體 因 應 壓 力 至 超. 過身心所能忍受的程度,進入耗竭、崩潰階段,甚至死亡。 29.
(40) 個體可能再進入警覺階段,一段時間後身心重整進入抗拒階 段,也可能再進入耗竭階段,週而復始飽受壓力煎熬,直至 調 適 平 衡 或 衰 竭 匱 乏 。 ( 引 自 張 德 聰 , 2 0 0 8, 4 1 頁 ) 。 ( 林 玟 玟 , 1987) 。 陳 素 惠 ( 2005) 曾 對 教 師 的 工 作 壓 力 有 非 常 完 整 的 探 討 ; 其 在 李 玉 惠 ( 1998) 以 刺 激 、 反 應 、 互 動 的 層 面來界定工作壓力外,再加入「個人主觀認知」的層面,此 個人的差異包含了知覺、工作經歷、人際關係、內外控性格 及 A/B 型 行 為 ; 而 在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的 來 源 部 分 , 陳 素 惠 ( 2 0 0 5 ) 則 整 理 R o b b i n s( 1 9 9 6 ) 以 外 在 環 境 、 組 織 、 個 人 三 種因素之壓力來源探討教師工作壓力。 1. 外 在 環 境 的 壓 力 來 源 : 包 含 經 濟 不 景 氣 、 政 治 不 穩 定 、 科 技創新等三項。 2. 組 織 因 素 的 壓 力 來 源 a. 角 色 特 性 : 係 與 教 師 在 組 織 中 扮 演 的 角 色 有 關 , 例 如 : ( a) 角 色 衝 突 : 教 師 無 法 扮 演 好 各 種 角 色 。 ( b) 角 色 模 糊 : 教 師 不 清 楚 自 己 應 扮 演 何 種 角 色 。 ( c )角 色 負 荷 過 重:時 間 有 限,教 師 無 法 滿 足 各 種 角 色 期 望 。 ( d )角 色 負 荷 不 足 : 工 作 負 荷 太 少 或 挑 戰 不 足 , 會 降 低 教 師 鬥志。 b.任 務 要 求 : 係 和 個 人 工 作 息 息 相 關 的 因 素 , 例 如 : 教 學 、 課程設計、班級經營、教學計畫等。 c.組 織 結 構 : 過 多 的 組 織 章 程 規 定 及 權 威 式 的 領 導 , 學 校 轉 型亦易造成壓力。 d . 人 際 關 係:缺 乏 同 事 支 持 或 與 同 事 關 係 惡 化 所 造 成 之 壓 力 。 e . 領 導 型 態:主 管 領 導 風 格 對 教 師 的 工 作 需 求 亦 會 產 生 壓 力 。 3. 個 人 因 素 的 壓 力 來 源 30.
(41) a. 家 庭 問 題 : 婚 姻 、 子 女 等 問 題 均 會 導 致 將 壓 力 帶 進 工 作 。 b. 財 務 問 題 : 例 如 投 資 不 當 、 家 庭 支 出 、 負 擔 過 多 所 造 成 的 困境引發的壓力。 c. 人 格 特 性 : 例 如 有 人 天 生 易 緊 張 等 人 格 特 性 造 成 之 壓 力 。 如上所述,. 研究者認為「壓力是個體面受外界刺激後所. 產生的生理、心理、身體之反應歷程,而此歷程受到個體的 經驗、特質與認知所影響。」在此壓力的定義中,我們可以 發現刺激、中間因素(個人經驗、特質、認知)、壓力反應 三個主要之組成要素。本研究歸納壓力的定義:個人在面對 外 界 的 刺 激 時,察 覺 到 環 境 具 有 威 脅,造 成 心 理 緊 張 焦 慮 時 , 個體經個人經驗、人格特質、內外在資源的評估後,為了使 個體達到身心平衡的狀態,所做的一連串反應。綜合以上之 討 論 研 究 者 將 學 者 對 壓 力 之 定 義 整 理 如 下 表 2-4 所 示 : 表 2-4 壓力之定義 學. 者. 程 一 民 1996. 定. 義. 認為「當個體面對刺激事件時, 個人評估此一關係對他造成的 負荷或個人資源無法應付,且危 及個人福祉時身心健康的反 應,此反應以個人特質、經驗與 認知歷程為媒介。」. 陳 聖 芳 1999. 在研究中發現,壓力是在某種情 境下,個體預測可能產生不確定 的感覺或感受到威脅,因而引起 (續 下 頁 ) 31.
(42) 學. 者. 定. 義. 情緒上或生活上的反應。 郭 靜 晃 2003. 認為「壓力是一種心理狀態反應 ,來自個人認知過程,當個人資 源及能力不足以應付環境所需 時所產生的心理反應。」. 劉 妙 真 2004. 認為,壓力是個體對各種即將來 臨的環境刺激,經由主觀的認知 過程,產生威脅的感受及心理刺 激的現象。. 郭 耀 輝 2005. 認為,壓力是個人與外在環境的 互動過程中,受到外界刺激或內 在需求的影響,心理上或生理上 產生緊張或受到威脅等反應,必 須重新調適的現象。. 陳 永 儀 2006. 從生理層面來探討,認為壓力是 人適應環境的一種過程,所有的 生物都無法避免的會遭遇壓力, 或是適應環境的反應和過程,如 此才能生存下去。. 資 料 來 源 :研 究 者 整 理. 32.
(43) 二、工作壓力 國內外多位學者研究結果都顯示工作壓力已經是影響學 校 教 師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的 因 素 之 一 , Macneil(1981)指 出 , 工 作 壓力是工作情境中許多內外在變項與個人人格特質交互作用 下 所 產 生 的 現 象, 若 個 人 察 覺 到 工 作 情 境 中 發 生 某 種 狀 況 , 以致於威脅其心理的平衡時,此種現象即構成壓力,此種壓 力將引發若干心理、認知與生理上的反應,甚至造成身心的 職 業 倦 怠 現 象 (引 自 陳 葦 諭 , 2003)。 Jamal(1981)認 為 , 工 作 壓力為「個體面臨某些工作特性威脅時所引發的反應」,無 法消除威脅、脫離困境而生的一種被壓迫的感受或緊張的狀 態 , 就 是 工 作 壓 力 。 藍 豔 柔 (2002)在 研 究 中 發 現 , 來 自 工 作 上的長期性、負面性的壓力來源,個人於工作情境、工作本 質、人際關係、生涯發展、組織環境中所感受的壓力感覺, 或是壓力的來源與工作者在組織內的角色、人際關係、組織 特 性 有 關 , 陳 蓮 妃 (2003)也 提 出 工 作 壓 力 的 看 法 , 她 認 為 個 體與環境互動歷程中,當個體在面對具有威脅性的工作情境 時,因為知覺無法消除威脅、脫離困境而產生的一種被壓迫 的 感 受 或 緊 張 狀 態 。 鄭 育 文 (2008)將 工 作 壓 力 定 義 為 : 工 作 者因自身之能力無法處理工作任務或要求進而感到不適或緊 張之反應。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對工作壓力作之解釋,研究 者認為工作壓力來自於個體和環境兩大類,個體及對環境的 不瞭解所造成之壓力及所謂的工作壓力。綜合以上討論,研 究 者 將 學 者 對 工 作 壓 力 及 定 義 上 作 一 整 理 如 下 表 2-5所 示 :. 33.
(44) 表 2-5 工作壓力 學. 者. Macneil 1981. 定. 義. 工作壓力是工作情境中許多內外 在變項與個人人格特質交互作用 下所產生的現象,若個人 察覺到工作情境中發生某種狀 況,以致於威脅其心理的平衡 時,此種現象即構成壓力,此 種壓力將引發若干心理、認知 與生理上反應,甚至造成身心 的職業倦怠現象。. 賴 美 娟 1997. 研究後發現,整體休閒活動參 與現況與整體工作壓力呈負相 關,即整體休閒活動參與現況 程度愈低,整體工作壓力愈大 ;反之,整體工作壓力愈小。. 藍 豔 柔 2002. 研究中發現,來自工作上的長 期性、負面性的壓力來源,個 人工作情境、工作本質、人際 關係、生涯發展、組織環境中 所感受的壓力感覺,或是壓力 的來源與工作者在組織內的角 色、人際關係組織特性有關。 (續 下 頁 ). 34.
(45) 學. 者. 陳 蓮 妃 2003. 定. 義. 提出工作壓力的看法,她認為個 體與環境互動歷程中,當個體在 面對具有威脅性的工作情境時, 因為知覺無法消除威脅、脫離困 境而產生的一種被壓迫的感受 或緊張狀態。. 高 懿 楷 2005. 研究基隆市警察人員的結果顯 示,壓力與整體休閒參與呈現負 相關,即壓力源所帶來之壓力越 大,其休閒參與頻率越低。. 鄭 育 文 2008. 將工作壓力定義為:工作者因 自身之能力無法處理工作任務 或要求進而感到不適或緊張之 反應。. 資 料 來 源 :研 究 者 整 理. 三、教師工作壓力 任職學校之教師因時代的改變及變遷,在教職工作上確 實受社會的影響相當大,因此現在教師承受的壓力也與以前 不 同 。 在 陳 秀 蘭 ( 2007) 分 析 國 內 教 師 的 工 作 壓 力 來 源 中 , 外在環境的壓力來源方面其認為因為近年來國內經濟、政 治、社會快速的演變,故外在環境加諸在教師身上的壓力也 與以往不同,再者,其認為目前國內教師面對的外在環境壓 力 可 能 有:1.教 育 政 策 的 急 遽 轉 變,不 論 課 程 的 規 劃 與 實 施 、 教材的非漸進式改變,以及表面效度化的領域教師研習與資 35.
(46) 格取得,皆衝擊國小教師對課程的準備與重新適應新教材, 教 師 專 業 發 展 上 亦 困 難 應 付 多 變 的 政 策 。 2.少 子 化 社 會 的 來 臨,導致學校減班與教師超額的趨勢與日遽增,增加教師的 不 安 全 感 。 3.教 育 當 局 本 著 社 區 資 源 支 持 教 學 的 美 意 , 但 卻 帶 來 家 長 對 教 師 教 學 的 過 度 干 預 , 教 師 專 業 難 以 發 揮 。 4.民 眾 教 育 水 準 上 升 , 對 教 師 的 職 位 不 似 以 往 尊 重 。 5.資 訊 科 技 的急遽發展,令教師在要將其融入的需求下,疲於進修跟進 而 產 生 壓 力 。 另 外 蘇 耿 輝 ( 2008) 在 探 討 教 師 的 工 作 壓 力 、 情緒管理和管教信念之關係中亦發現其教師具有中等的工作 壓力,不同性別、職務、學校規模的教師,工作壓力有顯著 差 異 。 蔡 佩 宜 ( 2009) 探 討 教 師 其 工 作 壓 力 、 調 適 結 果 與 健 康相關生活品質的關係。研究結果為教師的工作壓力以「工 作負荷」層面的感受最高;調適結果與工作壓力能有效預測 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教師之休閒調適策略能緩衝工作壓力對 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影響。綜合以上討論,研究者認為教師 工作壓力分別來自於學生、時間、工作量、行政支援及教師 專業性五大項。另外研究者將國內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作一 整 理 如 表 2-6所 示 :. 36.
(47) 表 2-6 教師工作壓力表 學. 者. 蘇 耿 輝 2008. 工作壓力 研究發現教師具有中等的工作 壓力,不同性別、職務、學校規 模的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有顯著 差異。. 蔡 佩 宜 2009. 研究結果顯示國小教師的工作 壓力以「工作負荷」層面的感受 最高;調適結果與工作壓力能有 效預測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國小 教師之休閒調適策略能緩衝工 作壓力對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 影響。. 張 彩 雲 2009. 探討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 與憂鬱傾向的現況,發現屏東縣 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屬於中低程 度,以「工作負荷」層面之工作 壓力最高。不同性別、婚姻狀 況、服務年資、擔任職務的國小 教師在工作壓力層面上有顯著 差異;另外,屏東縣國小教師工 作壓力與憂鬱傾向有顯著的正 相關。.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7.
(48) 第四節 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工作壓力相關研究. 縣市的合併及政策的改變讓學校教師倍感壓力。國內許 多學者均有針對教師休閒參與及阻礙因素與工作壓力等做相 關之研究。研究顯示,長時間規律的運動對壓力確實有減緩 的 作 用 , 呂 佩 珊 ( 2008) 研 究 指 出 工 作 壓 力 整 體 程 度 愈 高 , 對 娛 樂 型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程 度 愈 高 。 徐 德 治 ( 2007) 對 台 東 縣 高中職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發現,休閒 阻礙因素中經驗阻礙、工作阻礙、家庭阻礙三個因素構面, 結果均為低參與程度,教師阻礙情形顯著,比高參與程度教 師為高,中參與程度阻礙情形顯著高於高參與程度教師。教 師休閒運動參與程度高則參與休閒運動之阻礙情形較低。除 了 教 師 之 外 , 其 他 研 究 亦 有 發 現 相 同 之 處 , 邱 朋 潭 ( 2008) 在研究台南市警察人員休閒參與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中發 現,當有工作壓力越大時,休閒阻礙就會越高,但休閒參與 中 家 屬 支 持 度 越 高 時 , 則 休 閒 阻 礙 則 越 低 。 許 豐 淇 ( 2009) 在精神科醫師的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和個人生活幸福感受之 研 究 中 發 現 , 受 試 者 (醫 師 )在 對 於 面 對 和 家 人 或 和 親 友 同 事 間的相處其參與從事休閒活動的行為會增加。 綜合上述,研究者發現休閒參與及阻礙間與工作壓力之 關連性,隨著不同研究者所研究出之結果亦有所不同,本研 究亦想探討縣市合併後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之休閒參與與休 閒阻礙與工作壓力之屬性及關係與其究竟有無關聯。. 38.
(49) 第五節 文獻總結. 透過相關的文獻整理和探討研究結果發現後研究者亦發 現,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交通的便利及生活得提升, 人們已開始重視到身體健康的重要,科技帶來方便卻也為人 們帶來許多文明病,正因如此,人們生活的需求也跟著逐漸 提高,慢慢地,休閒活動也就顯得額外的重要,而休閒活動 意識也就跟著抬頭。再者,國內學者均認為休閒活動已成為 現代人生活之必備條件。研究者認為休閒活動參與分為運動 型活動、藝文型活動、社交型活動、嗜好型活動、遊憩型活 動六大類。然而在研究休閒阻礙因素中,許多研究在其分類 上 大 多 採 取 Crawford, Jackson and Godbey(1991)的 分 類 , 也 就是「人際間阻礙」、「結構性阻礙」、「個人內在阻礙」 三類。任職於學校的教師正因教職環境的高標準和人們對教 師觀念的改變而間接產生許多壓力,尤其是電視及報章雜誌 不停的報導及媒體的宣揚,大家逐漸改變對學校教師的看 法,認 為 教 師 就 是 要 以 高 標 準 看 待 已 表 楷 模。透 過 文 獻 討 論 , 研究者發現,教師休閒參與及阻礙因素大多受個人內在、人 際關係及環境結構為最主要因素。然而,在休閒參與及阻礙 之 外,研 究 對 象 亦 是 一 個 重 要 因 素。本 研 究 對 象 為 國 中 教 師 , 經探討了解後,在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中還有一個 重要因素影響,即指工作壓力。學校中的教師在工作之環境 或是類型上會因為工作性質、時間、職務的不同而產生壓力 亦 不 一 樣 。 教 師 自 覺 的 壓 力 程 度 大 都 還 屬 於 平 穩 狀 態 , 但「 工 作負荷」似乎是帶給教師最大壓力的部分。因此,教師休閒 活動亦受工作壓力之影響。 39.
(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臺中市教師的休閒運動參與情 形、休閒運動阻礙因素進行分析,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 之蒐集與研究。本章根據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所得,進行研 究的設計與實施,共分以下五節:第一節「研究對象」;第 二節「研究架構」;第三節「研究工具」;第四節「資料處 理」;第五節「研究進度」。. 第一節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臺中市國民中學正式教師為研究對象,由於 顧 及 研 究 者 人 力 和 時 間 上 的 限 制 , 因 此 以 100 學 年 度 的 現 任 正 式 教 師 共 計 395 名 教 師 為 研 究 目 標 樣 本 。. 一、預試 為求問卷於正式施測時能達到良好之量測效果,本研究 於 正 式 發 放 問 卷 前,以 臺 中 市 東 勢 國 中 教 師 100人 接 受 預 試 。 尋求願意且瞭解休閒參與與休閒阻礙因素之正式教師,若不 清其題項項目及內容時,會事先解說後再教師填答問卷,以 求問卷之可靠性及有效性,並請受測者於問卷上加註修改意 見。藉由統計方法分析、依受測者之意見及專家之建議,將 預試問卷的結果逐一檢討修正,例如問卷中題意不清、易產 生誤導及不具代表性之題項等刪除後,編製成正式問卷並開 始正式調查。. 40.
(51) 二、抽樣方法 本 研 究 係 以 臺 中 市 之 國 民 中 學 正 式 教 師 為 研 究 母 群,因 受人力、時間等限制,無法選取所有研究對象進行研究,故 採 用 比 例 分 層 抽 樣( p r o p r o t i o n a l s t r a t i f i e d s a m p l i n g )進 行 問 卷的施測,依據「學校班級數與教師人數」作為分層標準, 以 臺 中 市 政 府 教 育 局( 1 0 0 學 年 )公 告 之 學 校 資 料 並 參 考 吳 明 隆 、 涂 金 堂 (2010)將 學 校 分 小 型 學 校 規 模 為 24班 以 下 、 中 型 學 校 規 模 為 2 5 - 4 9 班 及 大 型 學 校 規 模 為 5 0 班 共 分 三 個 類 型,剔 除 無 效 問 卷 5 份 後 按 照 所 要 所 佔 母 群 之 人 數 比 例,分 別 依 各 類 型學校教師所佔總教師人數的比例進行抽樣,抽取到之學校 全 體 教 師 進 行 問 卷 施 測。共 計 抽 取 2 4 班 以 下 學 校 抽 取 教 師 人 數 為 59人 , 25~49班 學 校 抽 取 教 師 人 數 為 128人 , 50班 以 下 學 校 抽 取 教 師 人 數 為 210人 。 抽 取 教 師 總 人 數 合 計 395人 , 詳 如 表 3-1所 示 。 表 3-1 臺中市班級數及教師人數比例一覽表 小型學校. 中型學校. 大型學校. 合計. 學校數. 19 所. 29 所. 21 所. 69 所. 教師人數. 737 人. 2448 人. 2905 人. 5975 人. 抽取人數. 59 人. 210 人. 395 人. 抽取比例. 3. 資料來源. 128 人 :. 4. :.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41. 7.
(52) 三、樣本大小 關 於 樣 本 大 小 , 於 容 忍 誤 差 ( d ) 為 0 . 0 5、 信 賴 水 準 為 9 5 % , 預 計 發 放 5 0 0 份 樣 本( N =( Z a / 2 / d )2 × P × ( 1 - P( ) ZO.025/0.05) 2×0.5×0.5= 500。 認 為 樣 本 大 小 介 於 300~500 之 間 , 對 大 多 數 之 研 究 是 適 當 (Roscoe, 1975)但 因 現 今 臺 中 市 國 民 中 學 教 師 人 數 約 為 5 9 7 5 人,故 本 研 究 係 以 問 卷 數 以 4 0 0 份 以 上 為 所 需 樣本數。 本 研 究 正 式 問 卷 經 由 9位 專 家 學 者 修 正 並 與 指 導 教 授 討 論 後 於 100年 11月 21日 28日 發 放 問 卷 共 400份 , 回 收 問 卷 400 份 , 無 效 問 卷 5份 , 回 收 率 為 100% , 有 效 問 卷 數 為 395份 。. 第二節 研究架構. 如 圖 3-1所 示,依 據 本 研 究 動 機、目 的 和 探 討 相 關 文 獻 提 出本研究架構,探討臺中市國中教師休閒參與及教師工作壓 力 與 阻 礙 之 關 係 , 並 針 對 人 口 變 項 背 景 (性 別 、 年 齡 、 教 育 程 度 、 服 務 年 資 、 職 務 、 任 教 科 目 、 婚 姻 狀 況 )對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學 生、時 間、工 作 量、行 政 支 援、教 師 專 業 性 )及 運 動 參 與 (家 庭 型 、 藝 文 型 、 嗜 好 閒 逸 型 、 社 交 型 )與 休 閒 阻 礙 因 素 (個 人 內 在 、 人 際 關 係 、 環 境 因 素 )進 行 分 析 。. 42.
數據
相關文件
Assessing Fit of Unidimensional Item Response Theory Models The issue of evaluating practical consequences of model misfit has been given little attention in the model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done for a class of quasi-con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where the function f (x) is a composition of a quadratic convex function from IR n to IR and
Stage 6 Special Program of Study – Personal Development,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ife
Stage 6 Special Program of Study – Personal development,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ife
Relevant topic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Document Representation and Content Analysis (e.g., text representation, document structure, linguistic analysis, non-English
第二站 第三站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檢定
These kind of defects will escape from a high temperature wafer sort test and then suffer FT yield, so it is necessary to add an extra cold temperature CP test in order to improve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 - 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ast Asia and the West.. Comparative Study of East Asia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