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培育與多元族群文化教育/ 2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培育與多元族群文化教育/ 25"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8,7(3),頁 25-28

幼兒園師資培育 主題評論 第 25 頁

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培育與多元族群文化教育

郭李宗文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一、幼兒教育與多元族群文化教

多 元 文 化 教 育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起源於一九六 ○年代美國 黑人的民權運動,主要訴求為社區機 構的參與權及決策權,並要求教育機 構 , 能更 精確 地反 應 黑人 的民 族 文 化,教科書中應展現黑人文化,並有 更多黑人的教師與行政人員參與學校 運作(黃森泉,2000;劉蔚之,1993)。 臺灣自民國七十六年解嚴,社會民主 化及本土意識的覺醒,也讓多元教育 的主張逐漸受到重視(譚光鼎、劉美 慧、游美惠,2001)。張建成(2000)認 為多元文化興起的原因為: 一、種族 觀念與運動的影響。 二、民權運動與 弱勢族群的影響。 三、文化多元主義 對同化主義的質疑。 四、社會批判理 論 的 多元 文化 觀。 吳 清山 、林 天 佑 ( 1996 ) 對 於 多 元 文 化 教 育 (multicultural education)的定義為, 讓學生了解各種不同族群文化內涵, 培養學生欣賞其他族群文化的積極態 度,避免族群的衝突與對立的一種教 育。教育部(2015)之<幼兒教育及照顧 法>第七條指出,幼兒園教保服務應 以幼兒為主體,遵行幼兒本位精神, 秉持性別、族群、文化平等、教保並 重及尊重家長之原則辦理。當多元文 化教育已成為教育的重要內涵時,臺 灣的幼兒教育有何呼應的執行策略或 方法?尤其在實務工作上,教師是課 程與教學的領導者,教師們的多元文 化觀的培育為何?是值得關注的事。

二、教師多元文化素養缺乏與師

資培育過程有關

Hickling-Hudson (2005) 提出在多 元文化的時代裡,師資培訓系統應該 要加強教師們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度和 認識度,並強調尊重不同文化差異性 的重要。李亦園和歐用生(1992)認 為 臺灣原住民在歷史 背景、文化習 俗、語言型態和生活方式上,都和主 流社會有頗大的差異,以致原住民族 學生會遭遇較多的學習困難,並且現 職的教師大多為非原住民,又未受過 多元文化教育的相關訓練,以致教師 無法給 原住民族學 生 完全的 學習協 助。多元族群社會中,具備多元文化 素養的教師必須能夠認肯他族,尤其 是對於族群的語言、宗教及文化活動 等,當群體差異不受認肯或被誤認, 會使得自身的認同受到威脅(Taylor, 1994; Verma, 1990 , 引 自 王 雅 玄 , 2009,頁 2)。<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教育部,2015)的教保目標之一為「建 構幼兒文化認同」,當教師在肯認他族 能力上未加以培養,如何期待教師們 能協助幼兒建構自身的文化認同?或 是尊重他族的文化?

三、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培育課

程與多元文化

教育部(2016)的<幼兒園教保活動 與課程大綱>,基本理念中提出「以個 體和生活環境的互動為基礎,形塑幼兒 心智能力為核心,顧及幼兒全人發展及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8,7(3),頁 25-28

幼兒園師資培育 主題評論 第 26 頁 其所處文化環境的價值體系兩層面,規 劃幼兒學習的領域和能力」,並將家庭 和社區的文化納入課程中的重點,「文 化實踐」納入五大核心價值;並於實施 通則中提出「建立幼兒園、家庭與社區 的網絡,經營三者間的夥伴關係。透過 社會文化活動課程,以培養幼兒在地文 化的投入與認同。面對多元文化的社 會,培養幼兒面對、接納和欣賞不同文 化的態度。」關於文化面向,該課綱採 取 「 重 新 概 念 化 幼 兒 教 育 ( Reconcepturaliz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ory & Practice)」的觀 點,認為教育應該要去殖民化,以本土 情境作為考量,從文化人類學和社會學 的角度出發,探討幼兒與情境互動過程 中的現象和意義的價值。強調應將個體 的所在文化納入發展的考量,而不是將 文化視為發展的背景(引自幸曼玲等, 2015,頁 18-19)。 然而,在幼兒教育幼兒保育相關 系所科與輔系及學位學程學分學程認 定標準修正草案總說明中(教育部, 2017)的教保專業課程 32 學分,13 個 科目,對照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2015) 「專科以上學校教保系科申請 培育幼兒園教保員複審申請審認作業 手冊申請學校篇」內,此 13 個科目的 課程目標,沒有任一目標直接與文化 有關。教育部(2017)公布幼兒園教師師 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 學分表之修正核定函(106 年 01 月 10 日臺教師(二)字第 1060002452 號 函),其中有一門選修課為「幼兒多元 文化教育」,但是有多少大專學程單位 會開設此課程則無法判斷。但是,多 元文化的概念或作法,只能在相關課 程中提及或出現嗎?紐西蘭的幼兒園 教師都需要認識毛利文化,學習簡單 的 毛 利 祝 禱 詞 及 兒 歌 ( 郭 李 宗 文 , 2009),臺灣的幼兒園教保人員,何時 可以學習不同族群的文化,更重要的 是具備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肯認他 族並能在課程與教學中展現出來? Hickling-Hudson(2005)提出多元 文化教育可從五個面向來加以定義:1. 在基本的教育概念中,教師需要從說明 多種的微文化來舉例於課程內容的整 合;2.知識建構的過程在於分析其內容 中的偏見與架構,及其如何影響學科中 的基本概念與構成的參照;3.強調平等 有助於各種社經背景及文化特色的學 生,可透過有用的教學式態來促進其學 業成就;4.減少並處理學生帶來教室的 種族主義與種族歧視的態度,並以各種 教學策略和多元文化的了解,幫助更高 層次的包容度的發展;5.賦權於學校和 社會結構,使其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跨 越種族和族群的界線,並成為學校的一 份子。在多元文化的時代裡,師資培訓 系統應該要加強教師們對於不同文化 的包容度和認識度,並強調尊重不同文 化差異性的重要。教育部(2016)發布的 「中華民國教師專業標準指引」中,有 關文化的內涵僅放在標準七「掌握學生 差異進行相關輔導」,相關內容為:教 師應了解學生身心特質、同儕關係與次 級文化,尊重學生多元文化背景,體會 學生想法、感受與需求。所以我們的教 師專業的要求上,對於文化的觀點是用 在學生輔導方面,而非課程與教學中, 是了解與尊重而非肯定與認同。此與多 元文化教育的觀點有相當大的距離。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8,7(3),頁 25-28

幼兒園師資培育 主題評論 第 27 頁 反 觀 教 育 部 國 民 及 學 前 教 育 署 (2017)於「106 學年度國民教育幼兒班 教保訪視及巡迴輔導工作小組工作手 冊暨教保輔導手冊」中的「國民教育 幼兒班教保服務人員教學專業能力指 標」六大層面之一為「尊重與關懷」, 此層面中包含四個向度,就包含了家 庭支持與族群關注兩個向度。但此手 冊適用於國幼班的在職教師,無法回 推到幼兒教保服務人員的職前培育階 段。

四、結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2007 年全球教育全民監測報告>中,特別 強調幼兒保育及教育之重要性,強調 幼兒期是發展的關鍵期,也是教育上 高投資報酬率的時期。在可行的策略 中,則提到重視母語和多元文化的內 涵 、 降低 師生 比提 供 充足 的教 材 教 具、及連續性的家長參與等等。王雅 玄(2009) 的質性研究發現,多數學校 老師並不具備多元文化素養,主因為 教育環境以主要學科如,國語、數學 為重,學校大環境如此,教師難以落 實多元文化理念於教學中。研究建議 除 學 校要 塑造 多元 文 化學 習環 境 , 如,招募多族群類別的教師,以解決 多元文化師資養成的困難;多元文化 師資培育,更可透過「文化體驗」實 習課程,讓準教師的生命歷程有融入 不同文化情境的機會。如此,才能內 化 其 對多 元文 化差 異 共存 共榮 的 認 同。 臺灣的多元族群狀況存在已久, 在師資培育變革的現在,檢視幼兒教 師或教保員培育的相關政策與課程改 革,仍發現文化素養的培育並未被看 重。何時,臺灣的準幼兒教師們都能 於師資培育階段,對在地的相關族群 文化精神有一定的認識?有機會參與 該族群文化的事物?會用簡單的族群 語言打招呼?會唱該族群的兒歌?會 肯認自我與其他族群的文化?以使其 具備為未來的幼兒們開啟多元文化視 野的素養。 參考文獻  王雅玄(2009) 。多元文化教師圖 像之批判反思—以原住民教師的情境 定義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 (2),1-27。 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民國104年7 月01日)。  吳清山、林天佑(1996)。教育名 詞。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 幸曼玲、楊金寶、丘嘉慧、柯華 葳、蔡敏玲、金瑞芝、郭李宗文、簡 淑真、林玫君(2015)。新課綱想說的 事: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理念 與發展。臺北:心理出版社。  張建成編(2000)。多元文化教 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臺北: 師大書苑。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8,7(3),頁 25-28

幼兒園師資培育 主題評論 第 28 頁  教育部(2017)。幼兒教育幼兒保育 相關系所科與輔系及學位學程學分學 程認定標準修正草案總說明。取自: http://gazette2.nat.gov.tw/EG_FileMana ger/eguploadpub/eg023150/ch05/type3/ gov40/num12/images/Eg01.pdf  教育部(2016)。中華民國教師專業 標準指引。取自: http://web.nutn.edu.tw/gac201/%E5%85 %AC%E5%91%8A/%E6%95%99%E5 %B8%AB%E5%B0%88%E6%A5%AD %E6%A8%99%E6%BA%96%E6%8C %87%E5%BC%95105-2-15(105001828 1%E5%87%BD).pdf  教育部(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 與課程大綱。臺北市:教育部。 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2015)。專科以上學校教保系科申請培 育幼兒園教保員複審申請審認作業手 冊申請學校篇。取自: www.hdfs.ntnu.edu.tw/files/news/486_4 80d82af.docx  國民教育幼兒班教保訪視及巡迴 輔導工作小組(2017)。106學年度國 民教育幼兒班教保訪視及巡迴輔導工 作小組工作手冊暨教保輔導手冊。臺 北: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 劉蔚之(1993)。多元文化教育思 想之研究。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 文化教育,頁71-99。臺北:臺灣書店。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6)。2007全民 教育全球監測報告摘要。取自: http://unesdoc.unesco.org/ulis/cgi-bin/E xtractPDF.pl?catno=147785&look=defa ult_zh&ll=6 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 多元文化教育。臺北:空中大學。  Hickling-Hudson, A. (2005). "White", "ethnic" and "indigenous": Pre-service teachers reflect on discourses of ethnicity in Australian culture. Policy Futures in Education, 3 (4) 340-35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教育局將繼續舉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以加強教師有關促進 STEM 教育的專業能力。繼 2015 年 7 月舉行的專題研討會外,教 育局亦於

近年,教育改革強調多元化的㈻習模式和「促進㈻習的評估」 ,從而發

分項計畫「海上絲路之探索」之設計與推行,基本上針對本校通

的幼稚園,在2020/21學年完結前,應最少有 一名教師完成教育局認可的基礎課程。若受訓

本書立足中華文化大背景,較為深入系統地分析研究了回族傳統法文化的形成基礎、發展歷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英國語文教育| 藝術音樂教育 | STEM 教育 全球意識與文化敏感度 |體驗學習| 接觸大自然

 童書有很豐富的內容,可教的東西很 多,成人可以因應兒童的興趣隨機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