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老人的社會參與--以活動參與為例:從人力資本和社會參與能力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老人的社會參與--以活動參與為例:從人力資本和社會參與能力探討"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老人的社會參與--以活動參與為例:從人力資本和社會參

與能力探討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100-2410-H-004-145- 執 行 期 間 : 100 年 08 月 01 日至 101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計 畫 主 持 人 : 謝美娥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李宜樺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蘇玲巧 公 開 資 訊 :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2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07 月 26 日

(2)

中 文 摘 要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老人社會參與能力、活動參與情況與相關 影響因素,同時也試圖了解老人社會參與能力與老人活動參 與間的關聯。本研究以量化研究方法進行,樣本來源為臺北 市政府社會局提供之參與台北市各區最大(參與人數最多)、 次大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老人,以及接受各區「失能老 人營養餐飲服務」的送餐服務及「居家照顧服務」之老人, 以含括健康活躍的老人以及較不健康的在宅老人。有效問卷 總共 307 份,問卷包含老人基本資料、人力資本、社會參與 能力量表以及活動參與情況。研究發現老人的個人特質、人 力資本、社會參與能力與老人參與活動類型有顯著關係。以 逐步迴歸檢定發現,社會角色履行能力較高、健康狀況較 好,日常生活能力較高的老人以及年齡越低與性別為女性的 老人,其參與生產性活動之頻率較高;社會角色履行能力較 高、有社群身份、健康狀況較好、經濟來源為自己儲蓄或退 休金的老人,以及年齡越低的老人,其參與共同性活動之頻 率較高;社會角色履行能力較高、教育程度越高、生活費越 足夠、婚姻狀況為喪偶的老人,其參與獨自性活動之頻率較 高;最後,社會角色履行能力較高、子女數越多、家庭結構 為獨居者、健康狀況越好、教育程度越高、生活費用越足 夠、經濟來源為他人協助者,以及年齡越低者,其參與社交 性活動之頻率較高。研究最後針對老人服務方案現況提出實 務與政策上的建議,以增進老人社會參與的福祉。 中文關鍵詞: 老人社會參與、人力資本、活動參與

英 文 摘 要 :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older people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using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performance or accomplishment model. Survey research method was employed including 307 older people. Sample were from the largest and second largest community care caring spots along with the elderly who were receiving in-home services or meals on wheel service in every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in Taipei. Sample thus included both healthy elderly and not so healthy elderly.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s were used to explore how important variables affected four types of activity participat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every activity has its different

(3)

ability of social role performance is the most affecting one. For the productive activity, ability of daily activity and gender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mass activities, the social group membership is

important. For the Solitary activity, although age and health status are not so important, education level is an important affecting one. For the social activity, the elderly limit their participation to the family activities still. Furthermore, the practice, policy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are provided.

英文關鍵詞: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human capit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4)

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 成 果 報 告

□期中進度報告

老人的社會參與--以活動參與為例:從人力資本和社會參與能力探討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s an example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older

people: from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performance

model

計畫類別:

■ 個別型計畫 □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100-2410-H-004-145-

執行期間: 100 年 08 月 1 日至 101 年 0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謝美娥

共同主持人:無

計畫參與人員:李宜樺、蘇玲巧(碩士班兼任助理)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精簡報告 □完整報告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處理方式:除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提升產業技術及人才培育研究計畫、列管計畫及 下列情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一年□二年後可公開查詢

執行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07 月 31 日

(5)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老人社會參與能力、活動參與情況與相關影響因素,同時也 試圖了解老人社會參與能力與老人活動參與間的關聯。本研究以量化研究方法進 行,樣本來源為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提供之參與台北市各區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次大 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老人,以及接受各區「失能老人營養餐飲服務」的送餐服 務及「居家照顧服務」之老人,以含括健康活躍的老人以及較不健康的在宅老人。 有效問卷總共 307 份,問卷包含老人基本資料、人力資本、社會參與能力量表以及 活動參與情況。研究發現老人的個人特質、人力資本、社會參與能力與老人參與活 動類型有顯著關係。以逐步迴歸檢定發現,社會角色履行能力較高、健康狀況較好, 日常生活能力較高的老人以及年齡越低與性別為女性的老人,其參與生產性活動之 頻率較高;社會角色履行能力較高、有社群身份、健康狀況較好、經濟來源為自己 儲蓄或退休金的老人,以及年齡越低的老人,其參與共同性活動之頻率較高;社會 角色履行能力較高、教育程度越高、生活費越足夠、婚姻狀況為喪偶的老人,其參 與獨自性活動之頻率較高;最後,社會角色履行能力較高、子女數越多、家庭結構 為獨居者、健康狀況越好、教育程度越高、生活費用越足夠、經濟來源為他人協助 者,以及年齡越低者,其參與社交性活動之頻率較高。研究最後針對老人服務方案 現況提出實務與政策上的建議,以增進老人社會參與的福祉。 。 關鍵字:老人社會參與、人力資本、活動參與

(6)

II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older people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using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performance or accomplishment model. Survey research method was employed including 307 older people. Sample were from the largest and second largest community care caring spots along with the elderly who were receiving in-home services or meals on wheel service in every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in Taipei. Sample thus included both healthy elderly and not so healthy elderly.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s were used to explore how important variables affected four types of activity participat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every activity has its different predicting variables. Among the predicting variables, ability of social role performance is the most affecting one. For the productive activity, ability of daily activity and gender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mass activities, the social group

membership is important. For the Solitary activity, although age and health status are not so important, education level is an important affecting one. For the social activity, the elderly limit their participation to the family activities still. Furthermore, the practice, policy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are provided.

(7)

一、前言

老人人口的研究趨勢已經逐漸從負面觀點轉向積極正面的觀點,老人不再被 認為是充滿慢性病的失能個體,是社會必然的負擔;相反的,居住在社區的老人, 有許多仍舊保持活動力,有必要鼓勵成功老化。成功老化乃基於三個要素:避免失 能(avoidance of disability ),維持身體的功能(maintenance of physical function)以及積 極投入生活(active engagement with life) (Rowe & Kahn, 1997; 楊培珊、梅陳玉嬋, 2010)。許多研究皆顯示出社會活動的參與,對健康、延緩老化、及降低阿茲海默症 之罹患有幫助(Hsu, 2007;Cress et al., 1999;Hao, 2008;Kramer, Erickson & Colcombe , 2006)。雖然老人會從事一些活動,但多半是靜態的和獨自在家進行的。老人若能增 加參與人際性或社交性活動,與人接觸,更能增進其生活的品質和生活滿意程度 (Newall, et al., 2009, Menec, 2003, 謝美娥,2010)。若能了解哪些因素會影響老人 的活動參與?以及其影響何種類型的活動?或許,對老人參與活動能有更積極性的 瞭解。 二、研究目的 1. 探討老人社會參與能力與相關影響因素; 2. 了解老人活動參與的情況與相關影響因素; 3. 探討老人社會參與能力與老人活動參與間的關聯。 三、文獻探討 社會參與、活動的類型、人力資本的定義、人力資本和社會參與能力與活動的參與 1. 社會參與: (1)社會參與定義 社會參與是在社會環境下活動的結果,透過資源的配置,人和其社會環境開始 互動,人們可能貢獻自己的資源給社會環境,也可能因為他人貢獻資源而獲利(Mars, Kempen, Mesters, Proot & Eijk, 2008)。

探討社會參與,從參與的面向來看,老人社會參與可分為正式與非正式的面向: 正式的社會參與,包含出席預先規畫的團體集會或義務團體,且在其中有社會接觸, 如宗教服務、俱樂部、以及自願性工作;非正式的社會參與,則包括更多簡單形式 的社會接觸,如拜訪朋友或電話聯繫朋友,以及自行外出參與社會等(Watson & Britton, 2008)。 (2)社會參與的模式與測量 社會參與是維持老年人人際關係脈絡的重要支持體系。Fougeyrollas等以失能創 造過程(Disability Creation Process=DCP)來看社會參與,DCP是從WHO損傷失能與障 礙的國際分類修改而成,在DCP模式裡,社會參與經由生活習慣(life habits)產生,即 「經由生活中的日常活動(daily activities)、與社會角色(social roles)的互動,來確保

(8)

2

一個人在社會裡的生存和發展」(Fougeyrolla et al.,1998)。由於本研究並非要測量社 會參與的滿意度,因此,將採用DCP模式前部分關於社會參與能力的測量,即透過 日常活動能力和社會角色履行能力作為老人社會參與的測量指標之一。

2. 活動的類型:

活動類型的分類眾多,本研究根據 Agahi & Parker(2005)、Menec(2003)、 Maier & Klumb(2005)、內政部統計處(2009)、張怡(2003)、國民健康局(2003) 理論歸納老人從事活動的內容和脈絡,將老人從事的活動類型區分為生產性活動(具 有產值特徵的活動)、共同性活動(多數與他人一起進行的活動)、獨自性活動(可獨自 一人進行的活動)、和社交性活動(與配偶或其他家人或朋友互動)以做後續分析。 3. 人力資本的定義: 歐盟(OECD)指出人力資本的投資能促進社會及個人福祉,知識和技能之學習能 影響社會行為,擴及環境、社區參與等層面,進而提升整體社會福祉(引自邱惠玲等, 2006)。就老人的社會參與而言,人力資本與老人晚年生活的參與有相當的關連性, 由於人力資本論及個人知識、經驗、健康、技能的存量,這些資本的累積也代表著 老人所能運用的資源,影響老人決定如何活躍於社會當中。本研究關於人力資本方 面欲納入的變項包含:健康狀況(自覺健康)、教育程度、經濟資源、家庭結構、和社 群身份,以作為本研究的測量變項。 4.人力資本、社會參與能力與活動的參與: (1)社會參與能力與活動參與 日常活動的能力對獨居老人休閒活動參與的總數量與類型也會有影響,日常活 動能力沒有困難的獨居老人,比日常活動能力較差且需他人協助的獨居老人,在休 閒活動的參與數量上是比較高的,且參與一般、戶外型及社團型的休閒活動類別也 較高(鄭喜文,2005)。 此外,從居住型態來看,與老伴同住、與老伴、子孫同住及與子孫同住等三者, 在嗜好型、健身型、學習型及社交型之休閒活動上,參與程度顯著高於獨居或其他 居住狀況者(何麗芳,1992)。老人擁有朋友的多寡亦影響從事休閒活動總數,朋友越 多的老人傾向參與越多活動,相反的,朋友數越少,老人參與的活動數目也相對較 少(Menec,2003)。 (2)人力資本與活動的參與 女性活動參與的頻率明顯較男性多,且男女性分別參與的活動類型也有所不同 (Mence, 2003)。老人的社會參與會隨著年齡增長有所轉變,參與的多元性減少,休 閒性活動和生產性活動減少,並聚焦於日常生活的工具性活動( Anaby et al., 2009; Verbrugge, Gruber-Baldini, Fozard, 1996)。健康狀況會影響老人活動的參與,因此許 多老人傾向於參加對生理、心理能力要求較低的活動(Verbrugge et al.,1996)。老人教 育程度越高,越能妥善安排生活,生活態度也較為積極,老人的公民和社會參與越 多(Bukov et al., 2002;Strain et al., 2002)。有社群身份的老人,社會參與相對較多

(9)

(Cloos et al., 2010)。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樣本來源為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提供之參與台北市各區最大(參與人數最 多)、次大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以下簡稱關懷據點)老人,以及接受各區「失能 老人營養餐飲服務」的送餐服務及「居家照顧服務」(以下簡稱送餐居服)之老人為主 要受訪者,以含括健康活躍的老人以及較不健康的在宅老人。最後完成訪問的關懷 據點老人有 167 位;接受送餐老人 111 位,以及接受居家服務老人 29 位。兩種資料 蒐集皆包括台北市 12 區之老人,總計訪問有效問卷 307 份。 本研究問卷區分為四大部分:個人特質、人力資源、社會參與能力以及活動參 與的類型。社會參與能力所使用的測量工具主要修改 INDCP(2005)出版之生活習慣 量表(Assessment of Life Habits 3.1 簡稱 LIFE-H)。其他個人特質、人力資源與活動參 與部分均係參考國內、外文獻及他人研究,依理論歸納內容和脈絡,並予以類型化 而形成之量表。 五、結果與討論 (一)老人的個人特質與人力資本 1.個人特質 本研究的老人性別比例(男性比女性 90.7:100 與 91:100)與婚姻狀況(皆為 有配偶或同居最多,其次是喪偶)與整體台灣老人差異不大,惟年齡稍高於台灣老 人之平均(75-84 歲佔 45%與 65-74 歲老人佔 55.20%)。整體而言,關懷據點與送餐 居服老人的狀況,關懷據點的女性多於男性,送餐居服男性多於女性(χ2 = 12.519, p < .001);送餐居服老人年紀稍高(t=-5.348, p<.001);關懷據點和送餐居服老人皆以有 配偶或同居居多,送餐居服的老人離婚或分居以及從未結婚之比例較高(χ2 =36.66, p < .001)。 2.人力資本 關懷據點老人的人力資本整體而言較送餐居服的老人為佳。老人的人力資本, 關懷據點的老人在學歷(χ2 =19.92, p < .001)、子女數(t=6.81, p < .001)、生活費用足夠 性(χ2 =38.96, p < .001)、健康狀況(t=7.37, p<.001)、以及參與社群團體(χ2 =72.8, P<.001)的情況皆高於送餐與居服老人。且於居住結構部分,關懷據點老人多為與 子女或僅與配偶同住,送餐居服老人則以僅與配偶同住或獨居為主;經濟來源部分, 關懷據點老人以自己的儲蓄、退休金或投資所得佔多數,送餐居服的老人則以他人 提供最多。 (二)老人社會參與能力與活動參與 1.社會參與能力 老人社會參與能力中,關懷據點的老人不論在日常生活能力(t=12.44, p<.001)、 社會角色履行能力(t=14.71, p<.001)、或總能力平均(t=14.23, p<.001)上,均優於 送餐居服的老人;相較之下,可見送餐居服的老人在生活當中,應有較多的不方便

(10)

4 或困難之處,需要他人協助的機率也可能較高。 2. 活動參與類型 關懷據點亦或送餐居服的老人,其參與獨自性活動的頻率均較高,共同性活動 均最低。關懷據點的老人在生產性(t=8.85, p<.001)、共同性(t=11.27, p<.001)、獨 自性(t=8.17, p<.001)、及社交性(t=8.78, p<.001)活動的參與上,活躍程度均高於 送餐居服的老人;且其中,送餐居服的老人又尤其在共同性活動的參與上較低。 (三)老人的個人特質、人力資本與社會參與能力的關係 1.個人特質與社會參與能力的關係 老人的年齡越長,日常生活能力(r =-.317, p<.001)與社會角色的履行能力(r =-.298, p<.001)越差;有配偶或同居者,其社會角色的履行能力皆較離婚分居、及從 未結婚者佳(F=6.367, p<.001),然而其日常生活能力則無顯著差異;在性別方面,女 性則在日常生活能力(t=-2.07, p < .05)以及社會角色履行能力(t=-2.69, p < .01)都優於 男性長者,尤其是人際關係和發展更為顯著。 2. 人力資本與社會參與能力的關係 老人的人力資本多寡對其社會參與能力具影響性,除了居住狀況與日常生活能 力外,其他不論是日常生活能力亦或是社會角色履行能力皆與老人的教育程度、子 女數多寡、自覺之健康狀況、重大疾病數、自覺之生活費用足夠性以及其經濟來源 有顯著的相關,如表 5-1。 表【5-1】 參與能力 人力資本 F 檢定 T 檢定 相關分析 r 經濟來源 居住狀 況 有無社群 身分 教育 程度 子女 數 健康 狀況 日常生活 費足夠性 重大疾病 數 日常生活能力 (n=303) 8.86*** 2.59 8.81*** .138* .165** .510** .297*** -.345*** 社會角色履行 能力(n=302) 15.24*** 6.55*** 14.16*** .226** .182** .551** .376*** -.386*** 社會參與能力 (n=298) 12.54*** 4.90** 13.32*** .189** .167** .511** .367*** -.382*** (四)老人的人口特質及人力資本與活動參與類型的關係 1. 人口特質與活動參與類型的關係 老人年齡大小與參與生產性活動(r =-.397, p<.01)、共同性活動(r =-.255, p<.01)、 獨自性活動(r =-.167, p<.01)、及社交性活動(r =-.254, p<.01)均有顯著負相關。老人的 婚姻狀況對於其參與生產性活動(F=4.04 , p<.01)、獨自性活動(F=3.81, p<.01)以及社 交性活動(F=2.83, p<.05)的頻率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老人於參與生產性活動(t=-4.33, p<.001)、獨自性活動(t=-2.41, p<.05)、社交性活動(t=-3.09, p<.01)均有顯著差異;僅 共同性活動參與頻率無顯著差異(t=-1.82)。女性老人於生產性、獨自性以及社交性活

(11)

動的參與頻率均高於男性老人。 2. 人力資本與活動參與類型的關係 教育程度的高低與共同性活動(r=.128, p<.05)、獨自性活動(r=.243, p<.01)以及社 交性活動(r=.138, p<.05)的頻率有顯著差異,與參與生產性活動(r=.057)頻率無顯 著差異。居住狀況於生產性(F=4.64)和共同性活動(F=5.12)達<.01 的顯著性,獨自性 (F=2.66)和社交性活動(F=3.08)為<.05 的顯著性。子女數與四種活動類型皆具顯著相 關,包括生產性活動(r =.206, p<.01)、共同性活動(r =.171, p<.01)、獨自性活動(r =.152, p<.01)以及社交性活動(r =.236, p<.01),顯示擁有較多子女數的老人,其參與各方面 的活動頻率均較高。老人健康狀況與參與生產性活動(r =.469, p<.01)、共同性活動(r =.413, p<.01)、獨自性活動(r =.433, p<.01)、及社交性活動(r =.422, p<.01)均有顯著相 關。不同經濟來源之老人,與其參與生產性活動(F=8.15, p<.001)、共同性活動(F=9.96, p<.001)及獨自性活動(F=13.29, p<.001)的頻率有差異性。老人對其生活費用是否足夠 的感受,對於其參與生產性活動(r=.245, p<.01)、共同性活動(r=.286, p<.01)、獨自性 活動(r=.357, p<.01)及社交性活動(r=.347, p<.01)的頻率皆有顯著的差異。老人罹患重 大疾病多寡,與其參與生產性活動(r =-.330, p<.01)、共同性活動(r =-.281, p<.01)、獨 自性活動(r =-.245, p<.01)以及社交性活動(r =-.270, p<.01)之頻率皆有顯著負相關。顯 示老人罹患重大疾病的數目越多,其四種類型的活動參與頻率越低。有無社群身份 的老人於參與生產性活動(t=9.376, p<.001)、共同性活動(t=10.149, p<.001)、獨自性活 動(t=8.758, p<.05)、社交性活動(t=9.029, p<.01)均有顯著差異。 (五)老人的社會參與能力與活動參與類型的關係 將社會參與能力與活動參與類型作相關分析(Pearson’s R),結果顯示如表 5-2, 日常生活能力與社會角色履行能力,和四種活動類型的相關皆達顯著,顯著性均 <.01。即當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社會角色履行能力平均越高時,其參與各方面的 活動頻率也相對較高。 【表 5-2】 因素(*) 生產性活動 共同性活動 獨自性活動 社交性活動 日常生活能力(n=303) .58(**) .47(**) .55(**) .52(**) 社會角色履行能力(n=298) .61(**) .55(**) .62(**) .56(**) ** 在顯著性<.01 時(雙尾),相關顯著 (六)活動參與類型的複迴歸分析 以逐步迴歸預測生產性的活動,共有 5 個變項進入迴歸方程式,分別為:年齡、 性別、健康狀況、日常生活能力、社會角色履行能力。多元相關係數為.696, 5 個 變項能聯合預測參與生產性活動 47.4%的變異量。共同性活動部分,進入迴歸方程 式的顯著變項共有 5 個,分別為:年齡、健康狀況、經濟來源(自己的儲蓄或退休金 與政府津貼、補助的對比)、有無社群身份以及社會角色履行能力。多元相關係數

(12)

6 為.606,修正後的聯合解釋變異量為 35.6%。在獨自性活動方面,進入迴歸方程式 的顯著變項有 4 個,分別為:社會角色履行能力、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喪偶與從未 結婚的對比) 、生活費足夠性。多元相關係數為.644,修正後的聯合解釋變異量為 40.7%。社交性活動部分,顯示 13 個預測變項中,進入迴歸方程式的顯著變項共有 8 個,分別為:社會角色履行能力、子女數、家庭結構(獨居與子女同住對比)、健康 狀況、年齡、教育程度、生活費用足夠性、經濟來源(他人協助與政府津貼、補助 之對比)。多元相關係數為.647,聯合解釋變異量為 40.2%。 六、計劃成果自評 本研究原申請二年期計畫,原來目的為: 1.了解成立活動據點的過程,成立單位的原始目的是什麼?是否達到這些目的? 2.什麼樣的老人會參加據點的活動? 3.哪些因素會影響其參與能力:人力資本和社會參與能力 4.社會參與能力之多寡如何影響老人的活動參與情形,例如活動類型和活動數量。 換言之,原計畫在二年內針對老人的活動參與,試圖先由焦點團體了解活動據 點設立的動機、目的以及機構的服務運作過程,再以量化研究探討參與據點活動的 老人其參與能力與其個人人力資本如何影響老人活動參與情形。但計畫審查者認 為,第二階段的研究已可回應研究的訴求,因此本計畫為更聚焦於老人人力資本、 社會參與能力對其活動參與的影響性,更名為「老人的社會參與--以活動參與為例: 從人力資本和社會參與能力探討」,以量化問卷訪談老人之方式進行。研究結果有助 於對老人參與不同類型活動之瞭解,也因著有進一步的瞭解,遂能提出更具體的建 議,有利於促進未來老人活躍老化、增進服務單位建構適合老人活動參與之協助。 本 研究有達到後來修改的目的。 簡言之, 1.本研究收集到健康老人和較不健康老人之活動參與的資料,有初步之比較 2.本研究歸類了四類老人參與活動的類型,各活動類型能符合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現 狀,其信度也具備中等程度,此分類可作為以後進行老人活動相關研究的參考 3.本研究探討了老人活動參與的影響因素,特別是從社會參與能力著手,此類研究 在國內尚不曾看見,具有創新性,而且發現不同研究的影響因子,在政策和實務上 也具有相當的貢獻。 研究進行時遇到的困難包括: 本研究的抽樣範圍僅侷限於台北市,於推論上顯有疑慮,然,本研究的樣本特 性中關於性別、婚姻、和年齡的部分與內政部全國性資料做比對,其相對比例相差 不大,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結果仍適於作為全國性政策推行的參考。

(13)

本研究發現老人會因其人力資本、社會參與能力選擇不同類型的活動而參與。研 究並提出服務單位可因應不同老人的狀況,舉辦多類型的活動;並訓練居家服務員, 讓其成為接受居服老人活動參與的資源;相關單位亦需鼓勵老人積極治療疾病,避 免疾病影響老人活動參與意願;並鼓勵老人將社交活動擴展至家庭外;促進老人社 會角色履行的能力;增進男性老人參與生產性活動,以邁向老化的性別平等;以及, 打造社會參與無障礙,促進老人的活動參與。 七、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2009)。98 年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線上檢索日期:100 年 7 月 25 日。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survey.aspx 何麗芳(1992)。台北市老人休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 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台北市。 邱惠玲、王玉珍、蔡惠華、馬辰明、鄭萬助(2006)。建立人力資本統計之研究。行 政院主計處:線上檢索日期:100年7月25日。網址: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7376&ctNode=2006&mp=1 國民健康局(2003)。92年度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調查。線上檢索 日期:99年11月8日。網址: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Them_Show.aspx?Subject=200712 270002&Class=2&No=200712270017。 張怡(2003)。 影響老人社會參與之相關因素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3,p225-235。 楊培珊、梅陳玉嬋(2010)。台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雙葉。 鄭喜文(2005)。獨居老人休閒活動與社會關係對其心理狀況影響之研究─以宜蘭縣 列冊之獨居老人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慈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花蓮縣。 謝美娥 (2010) 。退休老人生活品質的再省思:從 Lawton 的生態觀、老化理論、老 人自我知覺再探討。「預見下一個台灣社會?」2010 台灣社會學年會暨國科會專 題研究成果發表會。台灣社會學學會、輔大社會學系共同主辦,國科會協辦。 (二)外文部分

(14)

8

Agahi, N. and Parker,N.G. (2005). Are today’s older people more active than their predecessors?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time activities in Sweden in 1992 and 2002,

Ageing and Society, 25, 925-941.

Anaby, D., Miller, W. C., Eng, J. J., Jarus, T., Noreau, L. & PACC Research Group. (2009). Can 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explain participation of older adults?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31(15), 1275–1282.

Bukov, A., Maas, I. and Lampert, T. (2002).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very old age: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findings from BASE (Berlin Aging Study). Journal

of Gerontology : Psychological Sciences, 57, 510–517.

Cloos, P., Alvarado, B., Slmeon, D., ZUNZUNEGUI, M. V., SIMEON, D. T. &

Eldemire-Shearer, D. (2010). ‘Active ageing’: a qualitative study in six Caribbean countries. Ageing & Society, 30, p79-101.

Cress, M. E., Buchner, D. M., Questad, K. A., Esselman, P. C., DeLateur, B. J., & Schwartz, R. S. (1999). Exercise: effects on physical functional performance in independent older adults, Th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Biological Science

and Medical Science, 54(5), M242–M248.

Fougeyrolla, P., Noreau, L, Bergeron, H., Cloutier, R., Dion, S. A. & St Michel, G. (1998). Social consequences of long term impairments and disabilities: conceptual approach and assessment of handica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21(2), 127-142.

Hao, Y. (2008). Productive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63B(2), S64-S72.

Hsu, H. C. (2007). Does social participation by the elderly reduce mortalit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ging & Mental Health, 11(6), 699-707.

INDCP(2005). Assessment of life habits(LIFE-H3.1)general short form. Retrieved from http://www.ripph.qc.ca/?rub2=1&rub=4&lang=en

Kramer, A.F., Erickson, K.I., and Colcombe, J. (2006). Exercise, cognition, and the aging brai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01, 1237-1242.

Maier, H., & Klumb, P. L. (2005).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survival at older ages: is the effect driven by activity content or context? European Journal of Ageing, 2, 31–39.

(15)

Mars, G. M. J., Kempen, G. I. J. M., Mesters, I., Proot, I. M. & Eijk, J. T. M. V. (2008).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as defined by older adults with a chronic physical illness,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30(17), 1298-1308.

Menec, V. H.(2003). The relation between everyday activities and successful aging: A 6-year longitudinal study,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58B(2), 74-82.

Newall, N. E., Chipperfield, J. G., Clifton, R. A. Perry, R. P., Swift, A. U. &Ruthig, J. C. (2009).Causal beliefs,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loneliness among older adults: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6, 273-291.

Rowe, J. W. & Kahn, R. L. 1997. Successful aging. The Gerontologist, 37, 4, 433–40.

Strain, L. A., Grabusic, C. C., Searle, M. S., Dunn, N. J. (2002). Continuing and ceasing Leisure activities in later life: a longitudinal study. The Gerontologist,42(2), 217-223.

Verbrugge, L. M., Gruber-Baldini, A. L. & Fozard, J. L. (1996). Age differences and age changes in activities: Baltimore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51B(1), S30-S41.

Watson & Britton(2008).The Impact of Obesity on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Older Adults.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135(4), 409–423.

(16)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

日期:2012/07/24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老人的社會參與--以活動參與為例:從人力資本和社會參與能力探討 計畫主持人: 謝美娥 計畫編號: 100-2410-H-004-145- 學門領域: 社會工作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7)

100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謝美娥 計畫編號: 100-2410-H-004-145-計畫名稱:老人的社會參與--以活動參與為例:從人力資本和社會參與能力探討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 數(含實際已 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 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 等) 期刊論文 0 0 100% 即將完成撰寫,即 將投稿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1 1 100% 報告已交出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2 2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0 0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18)

其他成果

(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無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19)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已受邀撰寫國科會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並已經完稿。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1.本研究收集到健康老人和較不健康老人之活動參與的資料,有初步之比較 2.本研究歸類了四類老人參與活動的類型,各活動類型能符合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現狀,其 信度也具備中等程度,此分類可作為以後進行老人活動相關研究的參考 3.本研究探討了老人活動參與的影響因素,特別是從社會參與能力著手,此類研究在國內 尚不曾看見,具有創新性,而且發現不同研究的影響因子,在政策和實務上也具有相當的 貢獻。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預計參與 活動人數

另外關於前現代的 西藏醫學發展與佛教關係的探討,參考 Gyatso (2015), Being human in a Buddhist worl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edicine in early modern Tibet,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英國語文教育| 藝術音樂教育 | STEM 教育 全球意識與文化敏感度 |體驗學習| 接觸大自然

2A 與健康、社會 關懷、個人與社 會福祉有關的結 構性議題. (4) 家庭問題,例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參考「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 參考「香港學生資訊素養 架構」 參考「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 *,推行全校參與方 式 推行全校參與方式 的校本資訊素養 課程 ,例如 ,例. 如

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有特殊教育 需要的學生積極參與體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