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教變革的本質與方向 / 1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教變革的本質與方向 / 14"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高教變革的本質與方向

謝金枝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一、前言

如果為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的教育領域選一個關鍵詞/字,相信多數人會同 意是「變革」(change)。「變革」可說是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定律,尤其是當代科 技發展快速、知識爆增促成社會顯著改變,學校教育也隨之進行相應的變革 (Bondi & Wiles, 2007)。

變革遍及各個教育階段。例如:臺灣原先中小學課程的實施是依據課程標 準,但於90 學年度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不論在形式或實質上都有巨大的變 革。之後又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實施,訂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 要》,從 108 學年度起分教育階段逐年實施(教育部,2020a)。新加坡的中小學 課程則從能力導向轉向價值導向(林子斌,2020),日本的「學習指導要領試案」 在1947 年提出之後,至今也已歷經九次修訂,每次修訂皆代表其價值導向的轉 變,包括經驗主義、系統主義、能力主義、人本主義、新自由主義及多元主義等 (梁忠銘,2020)。 不只是中小學教育進行變革,高等教育的變革更是明顯而快速(Altbach, Reisberg, & Rumbley, 2009)。舉例來說,教育部於 1998 年擬定〈教育改革行動 方案〉,推行包括〈追求高等教育卓越發展〉及〈推動終身教育及資訊網路教育〉 在內的12 項工作計畫;2006 年起推動〈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 直至 2017 年結束(林日清、石倉安,2018)。2011 年公布《中華民國教育報告 書》,其中的〈促進高等教育轉型與發展〉及〈培育知識經濟人才培育與創新教 育產業〉是高教的相關策略。2013 年發布〈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其中的高 教主軸為「大學教育暨國際化及全球人才布局」(教育部,2020b)。2018 年推出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林日清、石倉安,2018),2019 年則有《國立大學合併 推動辦法》(教育部,2019)。 隨著國內社經需求及政策發展,高教也需要持續變革(翁福元、廖昌珺, 2015),而且變革的速度愈來愈快,範圍也愈來愈大。但是,這些變革是否真能 提昇高教品質?有沒有流於「為變革而變革」?是否因快速的變革而迷失方向? 遠離了高等教育的本質?到底高教變革的本質為何?應朝何方向?本文探討高 教變革的原因、面向及問題,再指出高教變革的本質及方向,呼籲相關人員在此 波高教變革浪潮中能沈澱思考,重新檢視高教本質,再擬定變革的措施與方向。

(2)

二、高教變革的原因與變革面向

雖然變革是生活中的常規(Bondi et al., 2007),但社會的改變經常是巨大變 革的主因。例如:新冠肺炎(Covid-19)的疫情使得大學不得不改變教學方式, 改採線上教學(online teaching)(El-Azar & Nelson, 2020/05/29)。邁入 21 世紀的 高 教 變 革 顯 著 而 空 前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1998),包括系統性的、局部的變革、高教機構內外的 變革(莊小萍、鍾宜興,2008)及政策理念的變革(江愛華,2006)。以澳洲為 例,政府看待大學的角色從大學作為國家文化及公民素養的塑造者,到作為國家 與全球化經濟的支柱,再到大學必須應對市場勢力(江愛華,2006)。整體而言, 是哪些因素促使高教變革?又產生哪些變革?筆者綜合相關文獻(江愛華, 2006;莊小萍、鍾宜興,2008;翁福元、廖昌珺,2015;Altbach et al., 2009;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09; El-Azar et al., 2020/05/29; EvoLLLution NewsWire, 2013/03/04; Mintz, 2019/10/03; UNESCO, 1998),將高教變革的原因及 變革情形說明如下。 (一) 科技的影響與變革 科技的發展可說是根本性地改變了高等教育的教與學。個人的電子設備如手 機、平板,改變師生接近(access)教育的機會及師生互動的方式。高等教育的 教學從在教室內加裝科技設備,到同時應用線上及線下課程,到完全採用線上課 程及加入電郵及社群媒體的互動。科技影響知識的生產、管理、傳播、取得及控 制的方式。 (二) 學生背景改變與變革 由於高教的普及化及終身學習概念,高教的學生背景更多元化,更多是非傳 統定義的學生,如成人及一邊工作一邊進修的學生。為了符合非傳統學生的需 求,高等教育的教學採用更多參與式而非講授式教學;有更多的開放學習空間; 讓學生參與高教學習的方式更具彈性,如全職學生、部分時間修讀及學分先修 等。上課地點不再限於大學校園,而是採取以學生為本位的學習方式,運用各種 方式來因應學生的個別需要,讓學生對學校有歸屬感,以留住學生。 (三) 高教經費減少與變革 公共機構經費減少,導致大學的學院及科系的經費跟著減少。為了蓬勃發 展,大學必須變得更具企業家精神,盡可能削減成本,並開發新的收入來源,包 括知識產權、合作研究、輔助企業、專業碩士課程和持續教育等。有的大學以開

(3)

設持續教育課程及網路課程(MOOCs)來增加大學的收入。 (四) 高教生態系統改變與變革 近年來,高等教育領域變得更具競爭性,包括本地及國際間的競爭。高等教 育已成為一種競爭性企業。在許多國家,學生必須爭奪大學中的稀缺名額,而在 所有國家/地區,進入頂尖院校的難度越來越大。大學除了競爭地位和排名,也 會爭取政府或私人來源的資助。為了提昇國際競爭力,政府增加對大學研究費用 的資助,以使大學能夠在優勢領域爭取卓越研究。大學除了重視研究成果之外, 也招收外籍生,在海外設立分校。 (五) 社會對高教的不同期待與變革 學生和父母對高教的優先性已經轉移,期望從教育中獲得投資回報,不再認 為「養成一種生活哲學或成為一個更加全面及有教養的人」是上大學的主要原 因。人們對畢業率、教學質量和設施質量以及學生服務範圍的期望急劇上升。校 園設施的質量、學生支持服務以及學生生活的活力常成為選擇大學的考量。而雇 主期望的畢業生技能,也因為經濟的快速變化而需要具有綜合的跨學科教育和實 務經驗的人。因此,高教著力更新學生服務和設施並升級大學基礎設施,以滿足 現在和未來的學生、教師和研究人員的教學需求,教學與學習也與未來就業能力 結合。 上述的變革是全球性的現象(UNESCO, 1998),但變革的啟動似乎主要在確 保高教的生存與競爭─為了因應科技的發展,採用了線上教學或混成學習模式; 為了配合學生多元的背景及非傳統學生的需求而調整課程與教學;因為政府補助 高教的經費減少,競爭加劇,高等教育機構必須想方設法爭取經費或開源,設置 各種非傳統的學位課程來增加收入,或轉化知識為產品;為了因應高教的國際競 爭生態而加大研究經費的投入;為了符合社會各類人士對高教的期待而改善支持 與服務的品質。這些改變似乎偏向市場化,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三、高教變革的問題

從前述高教變革的原因與面向發現,高教的變革比較偏市場化導向,以維護 高教機構本身的生存與競爭為主,偏向被動的因應策略,缺乏對大學本質的檢視 與思考。主要的問題有:

(4)

(一) 投資在科技的革新比投資在學生的學習成果多 因科技發展快速,高教機構常把科技的更新及設置視為重要的投資。然而缺 乏品質的教學是無法藉由科技來改善的,反而有可能因為科技而對教學產生干 擾,妨礙教學品質。因此,高教機構要做的應該是更新課程與教學,以提昇學生 的學習成果(EvoLLLution NewsWire, 2013)。 (二) 市場化的變革方向使教育成為昂貴的商品 當前的政策偏向從高等教育的勞動力市場來驅動政策,導致不斷增強的競 爭,使高教機構轉變為一個普通的市場,成就和學位被視為可以轉化為勞動的貨 幣市場價值。教育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工具,高等教育變得非常昂貴,很多人負擔 不起。決策者應該朝向建構更具包容性、知識型及公正社會的教育系統前進 (Kromydas, 2017)。 (三) 高等教育商業化影響高教核心使命 Fortino(2012)指出當要求高等院校將注意力轉向其發明的商業開發時,存 在將高等教育商業化的危險。這種商業化有可能通過分散行政管理人員和教師追 求商業目標而遠離培育「有思想的人」的核心使命。為了運用所補助的經費來創 建產品和企業的壓力可能會導致公眾和企業對大學失去信任。作為中立機構的大 學應追求更高的教育目標,而不是在生意中競爭。 (四) 教育市場國際化收入增加但造成教職員工生的壓力 江愛華(2006)以澳洲的高教變革為例,指出因其教育市場國際化,招收國 際學生使學校的收入增加,但也因此變革而造成教職員工生的壓力。例如:教師 因要面對各種背景的學生需要,準備多元的課程及教學法而感到壓力;高教職員 因服務的學生多元,需具備多元文化的敏感度;學生則是部分願意與國際生交 流,部分學生則視而不見,出現融入的困難。 上述是高教變革所衍生的一些問題。當然,上述的變革可能部分解決了高教 的生存與競爭問題。但是高等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如果只是隨波逐流地變革,未 思考其本質,可能失去方向,因小失大,無法長治久安及永續發展。

四、高教變革的本質與方向

—代結語

21 世紀的高等教育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進行空前的變革,受影響的人員

(5)

數量非常廣泛(UNESCO, 1998),不可不慎。我們都期待變革能朝向「好的」、「對 的」的方向進行,且帶來更好的結果。然而在因應科技、學生背景、高教經費減 少、高教競爭及不同利益關係人對大學的期待下所進行的快速變革,可能因為追 求收入及聲譽而忽略了高等教育作為公共利益的本質(Altbach et al., 2009)。誠 如 Rhodes(2019)所言,高等教育在迅速變化的同時,其提供通識教育,以幫 助學生發展幸福感及個人和社會責任感、較佳的與可轉移的知識和實踐技能及在 各種環境中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仍應保持不變。Fortino(2012)也認為高教 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有思想的人。換句話說,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改變一個 人的信念(beliefs)」(Pasquerella, 2019)。在當今的變動環境下,高等教育應為 學生提供終身學習的方式,提供給學生在實際環境中運用其知識和技能的機會。 並且,教育人員必須採取一種公平的態度,關注課程與職業的聯繫,並通過促進 學生自主來定位畢業生在工作,公民和生活方面的成功(Pasquerella, 2019)。 前述高教的本質與目的即使是在快速的變革中仍需被珍視。若高教想要回歸 其本質並達到教育目的,需要靠政府及高教機構轉換思考方向,只靠制定相關法 令、學生或家長的要求及高教機構自我的改革是不夠的(周仲賢,2016)。如果 政府也迷失在追求競爭力、生產力及國際化等變革以致於制定許多工具性政策, 高等教育可能跟著工具化,所培養的人將成為工具人,而遠離高教培養有思想、 終身學習及具有合理信念的人的目的。 隨著國內社經需求及政策發展,高教需要持續變革(翁福元、廖昌珺,2015), 而且變革的速度愈來愈快,範圍也愈來愈廣。本文探討高教變革的原因、面向及 問題,再總結高教變革的本質及方向,希望藉本文提出呼籲,請參與此波高教變 革浪潮中的相關人員沈澱思考,重新檢視高教的本質,釐清臺灣的高等教育「是 什麼」?「應該是什麼」?21 世紀的臺灣需要怎樣的高等教育?再決定變革的 措施與方向。 參考文獻  江愛華(2006)。澳洲高等教育改革框架解析。教育資料集刊,32,1-22。  林子斌(2020)。滾動修正、與時俱進的課綱制定:新加坡中小學課綱發展 的模式探討。載於黃政傑、謝金枝主編,中小學課綱之國際經驗(頁29-46)。臺 北市:五南。  林日清、石倉安(2018)。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執行情形之審計。政府審計季 刊,38(2),21-34。

(6)

 周仲賢(2016年08月09日)。人人有大學念的年代,我們該從這三個方向去 思考「大學的本質」。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5785  莊小萍、鍾宜興(2008)。歐洲高等教育區並西班牙大學改革之影響。教育 資料集刊,39,1-18。  教育部(2019)。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 LawAll.aspx?pcode=H0030053  教育部(2020a)。重大教育政策發展歷程:國民教育。取自http://history.moe. gov.tw/policy.asp?id=2  教育部(2020b)。重大教育政策發展歷程:教育改革。取自http://history.moe. gov.tw/policy.asp?id=7  梁忠銘(2020)。日本中小學學習指導要領制定過程及內涵。載於黃政傑、 謝金枝主編,中小學課綱之國際經驗(頁105-136)。臺北市:五南。  翁福元、廖昌珺(2015)。臺灣與英國高等教育改革之比較:2000~2015 年。 載於溫明麗主編,高等教育新視野:比較與前瞻(頁1-38)。新北市:國家教育 研究院。

Altbach, P., Reisberg, L., & Rumbley, L. (2009). Trends in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Tracking an academic revolution. Paris: UNESCO.

Bondi, J. C., & Wiles, J. W. (2007). Curriculum development-A guide to practice (7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09). Transforming Australi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Canberra: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 El-Azar, D., & Nelson, B. (2020/05/29). How will higher education be different in 2030? British Council.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ritishcouncil.org/voices- magazine/future-higher-education.

EvoLLLution NewsWire (2013/03/04). Reflecting on higher education’s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Retrieved from https://evolllution.com/opinions/reflecting-on-

(7)

Fortino, A. (2012/06/26). The purpose of higher education: To create prepared

minds. Retrieved from https://evolllution.com/opinions/the-purpose-of-higher-

education-to-create-prepared-minds/

 Kromydas, T. (2017). Rethinking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inequalities: Past knowledge, present state and future potential. Palgrave

Communications, 3(1), 1-12. doi:10.1057/s41599-017-0001-8

 Mintz, S. (2019/10/03). Why higher education will change: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s not an option. It is essential. Inside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blogs/higher-ed-gamma/why-higher-education-will-c hange

Pasquerella, L. (2019). The purpos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future. Liberal

Education, 105(3-4).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acu.org/liberaleducation/2019/

summer-fall/president

 Rhodes, T. (2019).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k and careers: Higher education as a hub for establishing a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Liberal Education, 105(3-4).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acu.org/liberaleducation/2019/summer-fall/rhodes  UNESCO (1998).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vision and action.

World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unesdoc.unesco.org/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三) 變率與微分、 求和與積分: “變率” 與 “求和” 是函數的兩種定量型 (quantitative) 的基本性質。 但是它們的定義本身就是理論的起點, 有如當年

相異處 不強調學校能導引社 會變遷 學校應主動的引導社 會改革..

事實上,就算不是經濟不景,由於現代化下都市生活的發展,經濟和社會情況轉變,對

主觀機率 指一個事件發生的機率由某 人決定,包括設計上的安排 設定,或者根據相信的程度 而猜測。.. 古典機率 假設樣本空間S中的每一個

Most of teachers agree with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99 curriculum on practical instruction in school, however, they seem to concern inequalities of content between volumes and

這不就是星雲大師改革佛教的成就?過去社會人士大多信仰基督教,經過這些年來人間佛教

(甲)由於臺灣出現變種新冠肺炎病毒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暫緩無

目標: 發揮有效的行政管理,統籌科組的行政事 務,作為上層(校長與教務主任)及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