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鄧雨賢歌曲在音樂界的融入與接受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鄧雨賢歌曲在音樂界的融入與接受"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鄧雨賢歌曲在音樂界的融入與接受

顏綠芬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 教授 yenlufen@gmail.com 【摘要】 1930 年代在台灣流行歌壇上屢創佳績的音樂家鄧雨賢(1906-1944),他的歌 曲不僅在日本時代傳唱全台,甚至隨著唱片的販售傳唱至遠至東南亞。皇民化時 期禁唱台語歌,他作的曲調卻被日本政府挑出,填上軍國主義的日文歌詞,雖是 無奈而痛苦之事,也可見鄧雨賢的音樂連日本人也無法抗拒,反而更普遍。戰後 因政府獨尊北京話,台語老歌一度沉寂,但鄧雨賢的名曲如《望春風》和《雨夜 花》等從未消失。解嚴前後,歌壇再度翻唱他的作品,1990 年代後更加頻仍, 多首歌曲已成各界公認的經典之作。二十多年來,鄧雨賢的歌曲不斷被挖掘,連 帶的,研究歌詞和作詞者的人也越來越多,喜愛的群眾不斷擴充,更擴及年輕族 群,不僅流行歌壇人人會唱,演唱的人擴及學院派聲樂家,歌曲被納入音樂教科 書,被改編的情形也越來越多。這樣的情形到底有多熱絡?應該是各方都很好奇 的,筆者嘗試蒐集相關採譜(簡譜、五線譜)、改編曲(為室內樂、管絃樂、或為 傳統樂器而改編)、網路影音收聽(看)情形等,並基於「接受理論」的學理,針 對這些資訊作各種分析,以小窺大,試圖將鄧雨賢對台灣,以及台灣以外的閩南 語族群、華人圈子的影響勾勒出一些概況。 關鍵詞:鄧雨賢、台語流行歌、接受理論

(2)

壹、流行音樂在音樂史上占一席之地

西方音樂史的書寫,已有數百年歷史,真正有學術性的理論,則從十九世紀 開始,音樂史學的建立則在十九世紀末。一百多年來,音樂作品是音樂史的主要 重心,然後才擴及作曲家、以及歷史、社會、經濟、政治等背景和影響,文藝思 潮、作曲技術、音樂美學的發展也都是重點論述。甚麼作品會受到音樂學家的重 視,一直以來大都著重在音樂作品本身的藝術性,而如何判別藝術性,則在音樂 理論上的分析。透過音樂美學各種學說的發展,形式美學或自律美學受到莫大的 重視,也就是說,音樂學家甚至作曲家認為音樂有其自律性(autonomous 或 self-sufficient character),最能達到音樂藝術極致的樂曲是那些不受功能性左右 (如儀式音樂)、不受歌詞制約(如歌曲)、不受音樂以外事物影響(如標題音樂), 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即所謂的「純音樂」、「絕對音樂」,如奏鳴曲、弦樂四重 奏、交響曲等。雖然,在時代的進程中,批評家、作曲家、音樂學者在美學上不 斷的辯證、對談,作品的經典性或稱「藝術性」,還是得到音樂學家最大的關注。 但是,當流行音樂在二十世紀興起,並逐漸影響多數民眾的音樂生活後,其生態 和內容也成為音樂學者關注的對象了。 二十世紀七 O 年代以來,基於媒體的影響力、社會學的發展,以及文學批 評的影響,音樂史書寫也開始發生變化。樂曲的自律性,或者說樂曲的理論分析 上的經典,被認為不應該是唯一、或占最大比重來作為被考量的因素。其中一項 重要理論,就是近三、四十年來常被引用的「接受理論」(Reception Theories), 源自德國在 1960-1970 年代文學史家發展出來的「接受美學」或者「效果美學」 (Rezeptions- und Wirkungsästhetik)1「接受理論」的「接受」指的是作品在誕 生之後(甚至在作曲家過世後),媒體的批評狀況,以及如何被演奏、被聽眾接納 的情形。學者將這些因素納入研究,作為評價的參考。「接受美學」對「完整作 品」的概念是,這個作品在書寫成文本之後(書、劇本、樂譜或影片),必須有實 踐(音樂要實際演出),有觀賞者,而透過演出、欣賞,觀眾有所感受後,這個 作品才稱得上完成。2 十九世紀末留聲機、唱片的發明,促使了二十世紀商業媒體的興起,流行音 樂(popular music)的普及化。如今,流行音樂的歷史已超過百年,原來只重視藝 術音樂發展的音樂學界,逐漸有學者投注在流行音樂的研究上。 台灣的留聲機與唱片雖在二十世紀初已經傳入,開始創作本土的流行音樂, 卻遲至 1930 年代,而音樂創作中的佼佼者鄧雨賢至今仍被大家津津樂道,他的 歌曲也不斷被傳唱、改編、引用。 鄧雨賢的音樂在台灣音樂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就無庸置疑,但是其影響到 底多深多遠,是本文的探討目標。筆者嘗試以接受理論為出發,廣泛蒐集網路上 的各項傳播,包括樂譜的形形色色,youtube 上傳的各種音樂型態,以及網民的

1 重要的學者有德國文學史家Hans Robert Jauß(1921-1997)Wolfgang Iser, Stanley Fish 等。

2 接受美學也影響了電影史的研究,線上電影詞典(Lexikon der Filmbegriffe)對

Rezeptions- und Wirkungsästhetik 的補充:…Grundlegend wurde die textontologische Überzeugung, dass ein Text – ein Buch, ein Drama, ein Musikstück, ein Film – sich erst in der Rezeption vollende, erst dann zu einem sinntragenden Gebilde transformiert werde.

(3)

留言等,來觀察樂器演奏者、古典音樂歌唱家、流行歌手、業餘者對鄧雨賢歌曲 的反應,由於鄧雨賢已過世超過五十年,作品已成了公共財,所以網路上大家比 較沒有顧忌,可以依喜愛程度作編曲、傳播。本文試著從這些資訊作各種分析, 試圖將鄧雨賢-不僅是對台灣,也對台灣以外的閩南語族群、華人圈子的影響呈 現出來,希望能幫助大家更進一步了解鄧雨賢。

貳、「吾鄉吾土-台灣民謠交響詩」讓鄧雨賢登上國家音樂廳

1949 年隨著國民政府遷台,國語政策推動的雷厲風行,加上歌曲的審查制 度,動不動就禁唱,三十多年間,台語成了「不入流」的方言,資深作詞者創作 越來越少、幾至停筆,後繼無人。學院派作曲家、聲樂家興起了,可是通常不寫 台語歌、不唱台語歌。政府高官不唱、學校不准唱、電視媒體多所限制,台語流 行歌似乎只存在於中下階層了。不僅如此,連 30 年代廣為傳唱的經典歌謠,也 未被認真看待。這種情形可能持續到 1980 年代。 回顧 1980 年代,我們發現一些懷舊的台語歌唱片,鄧雨賢的歌常常被選入, 但不一定標示出他是作曲者,例如 1982 年綜一唱片公司發行的「雨水落抹離」 有《一個紅蛋》、《阮不知啦》,被標示為「民謠」;另一張靈波出版的「重回舊情」 (1986)中有一曲《青春嶺》,金圓唱片的「台語歌曲新專輯 2」(1988)中有《月 夜愁》,都未標示作詞、作曲者。以下則是有清楚標明作曲者的,如集多位歌星 的唱片「重唱台灣歌謠」(新格文化,1983)收錄了《雨夜花》,標題「洪榮宏故 鄉調」(光美唱片,1985)收錄了《雨夜花》和《望春風》,郭金發主唱的「台灣 鄉土樂集」(新格文化,1987)則收錄了《月夜愁》和《四季謠》(禁歌時期《四 季紅》被迫改的曲名);鄉城唱片「思想起」(1988)收錄《雨夜花》、《滿面春風》 等。 1991 年,本土企業和成欣業(HCG)為慶祝創業 60 周年,由「和成文教基金 會」主辦一場主題「吾鄉吾土-台灣民謠交響詩」的音樂會,演出者全是古典音 樂界的名人:男高音吳文修、女高音湯慧茹、合唱指揮杜黑、郭聯昌指揮管絃樂 團演奏,選曲的曲目一首作曲家的管絃樂曲,以及 5 首民歌、10 首流行歌(5 首 日本時代和 5 首戰後初期作品)的合唱或管絃樂編曲,地點在國家音樂廳。而 5 首早期流行歌中,鄧雨賢的就占了四首:《望春風》、《四季紅》、《雨夜花》、《滿 面春風》。據稱 1991 年這場音樂會獲得熱烈迴響,因此基金會在接下來的四年 (1992 年-1995 年)不惜巨資繼續辦了四場,之後並出版了五張 CD(以及 DVD 版本),鄧雨賢的歌曲 1992 年是《月夜愁》、《對花》、《碎心花》,1993 年是《想 要彈同調》、《媽媽我也很勇健》、《風中煙》、《對花》、《春宵吟》、《黃昏愁》,1994 年是《月光海邊》、《南國花譜》。編曲者有日本人早川正昭、台灣作曲家郭芝苑 等。第二年、第三年還請到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奏、指揮家陳秋盛指揮。這應該 台語流行歌大陣仗的站上國家音樂廳,也是古典音樂界首次如此盛大的演唱流行 歌吧!其中顯現的意義,一是學院派音樂家接納了過去數十年被不公平對待的台 語歌謠,二是這些歌謠透過編曲與優秀的演唱,展現出無比的魅力,證明了其歷 久不衰的經典。 再從著名歌星的曲目來探討,鄧麗君(1953-1995)英年早逝,唱的歌主要 是華語歌曲,台語歌極少,而鄧雨賢的《望春風》、《雨夜花》卻常出現在她的唱 片中3,可見這兩曲受聽眾歡迎的程度。而鄧麗君唱的、備受歡迎的華語歌曲《 3 見〈鄧麗君〉「魔鏡歌詞網」

(4)

人再見》,其實也是鄧雨賢的歌,是戰後詞家莊奴為《月夜愁》填的新詞。 有「帽子歌后」美稱的鳳飛飛(1953-2012),在台語歌曲被貶抑的年代,跨 歌壇、綜藝節目主持、影視演員、廣告等界,最為人稱道的則是台語流行歌的演 唱,她錄製過的鄧雨賢歌曲有《望春風》、《對花》、《一個紅蛋》、《月夜愁》、《雨 夜花》、《人道》、《滿面春風》、《四季紅》、《春宵吟》等,有 1977 年、1982 年錄 製的,也有 2003 年之後錄的。 這十多年來,台語歌壇紅遍半邊天的歌手江蕙,鄧雨賢的《一個紅蛋》、《月 夜愁》、《雨夜花》一直是她的經常性曲目。2002 年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哥(Plácido Domingo, 1941-)來台,主辦單位給他聽了幾位歌手的錄音,由他選擇對唱的對 象,結果江蕙雀屏中選,兩人合作,用管絃樂伴唱《雨夜花》,讓這首歌曲躍上 國際媒體。短短數分鐘由江蕙開唱的影片,至今年四月初,上網聽過該錄音的已 經超過 67 萬人次(671,279 人),這是鄧雨賢的歌曲跨越國界、族群、語言,再一 次的證明。

参、採譜(樂譜)的樣貌與多元的歌詞

流行歌的傳播,主要是藉唱片、收音機、電視、網路等媒介,基本上是直接 以演出的面貌呈現給聽眾。當一首歌竄紅了,就會有人想要學唱、學伴奏,甚至 在咖啡廳、酒家演唱。可是流行歌剛推出時,多半沒有出版樂譜,一般的配樂也 沒有譜,因此民眾就會有人用聽寫方式以簡譜記錄下來,私下流傳或販賣。現在 有了網路,傳播的速度更快,大家也可彼此分享。 網路上,鄧雨賢歌曲的樂譜多到令人眼花撩亂,光是《望春風》就至少有五 十幾種,數字簡譜、五線譜、吉他譜、直笛譜、陶笛譜、烏克麗麗(Ukulele)譜, 有附歌詞的、為樂器沒附歌詞的,正體字的、簡體字的。而歌唱譜,有獨唱譜、 二部合唱譜4、混聲合唱譜等等。像《雨夜花》還有二重唱譜。這些譜除了最簡 樸的簡譜和獨唱譜外,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改編。其中頗受到矚目,甚至被編到音 樂教科書的,就是陶喆的 R&B 風格《望春風》,收錄在他的第一張專輯《陶喆》 (俠客唱片,1997 年)並大獲好評,可以說為台灣流行音樂圈帶來重要影響, 這首《望春風》R&B 版,更被譽為開啟老歌新唱復古風的風潮,2008 年 7 月上 傳的演唱影音至 2015 年 4 月 8 日已有超過十三萬人(136,082 人次)瀏覽欣賞過。 陶喆除了音樂上的節奏和唱法改變外,也將第二段歌詞省略,填上新的華語歌 詞,如下: 誰說女人心難猜 欠個人來愛 花開當折直須摘 青春最可愛 自己買花自己帶 愛恨多自在 只為人生不重來 何不放開懷 《雨夜花》同樣歷久不衰,二戰時期,被改為日文時局歌曲《譽れの軍夫》(榮 譽的軍夫)栗原白野作詞,一改抒情哀怨的風格,變成鼓勵台人上前線當軍伕的 進行曲。撇開軍國主義、功能性的改編,日本人其實也很喜歡這首《雨夜花》, 西條八十就原曲《雨夜花》寫了日文歌詞成為《雨の夜の花》(譜例 2),內容稍 微不同:「雨夜花,開在雨夜的花,濕淋淋,隨風凋落散在地上。透著紅色,濕 潤紫色,隨著風凜飄,輕輕地凋謝。明天這陣雨,或許會停吧,可愛的花,別急 4 客家委員會網站:2007.5.15-2015.3.4 點閱人數 3612。

(5)

著散落啊。雨中飄零的花,令人不得不憐惜,等待君臨的夜晚,紛紛的散落地面。」 【譜例 1】此曲也納入本土教育教材。5 不只是《雨夜花》被套上軍國主義色彩的歌詞,《望春風》、《月夜愁》也一 樣,在很多書上都已經提過,不再贅述。 另外,大部分民眾對鄧雨賢的《蕃社姑娘》似乎不太熟悉,可是一提到文夏 唱的《十八姑娘》,可能都會哼唱,其實就是同一曲。其實,《蕃社姑娘》當初以 日文填詞演唱,歌詞敘述原住民女孩等待情人的戀慕心情,被稱為是原住民的《望 春風》。根據蔡添進的〈鄧雨賢歌曲《蕃社姑娘》探究〉,摘錄日文歌詞及中文翻 譯如下:(正修通識教育學報 第七期 2010 年 6 月,327-396) 原曲〈蕃社の娘〉 詞:栗原白也 / 曲:唐崎夜雨(鄧雨賢) (日語) 蕃社の娘の真心は 赤い瑪瑙の首飾り 胸に燃え立つ 恋の歌 弾む踊りの 足拍子 深山育ちの娘でも 悩みもあるよ恋もある 背戸のパパイヤ 稔る頃 泣けてならない 夜もある 娘心のせつなさご 蕃布の綾に 織りこんぶ せめてあの日の憶ひ出に 情の糸を交 はする 歌詞翻譯: 部落姑娘的真心,就是像頭飾上的紅瑪瑙, 心中燃起的戀曲,帶動腳下舞動的節奏 就算是在深山裡成長的姑娘,有煩惱也有愛情 在後門的木瓜成熟時候,也會有泫然而泣的夜晚 姑娘將心中的相思苦,編入了布的圖紋裏 至少讓心中的情愫,在當日的回憶裡迴盪。 戰後,文夏又改寫台語歌詞,更名為《十八姑娘》,1958 年又被改寫華語歌 詞為《姑娘十八一朵花》;1990 年代,客語歌手謝宇威,又將此曲改填客語歌詞。 蔡添進在他的論文中提到至少有十七個版本的歌詞、七種語言(日語、台語、華 語、客語、粵語、潮語、英語)等6。文夏填的台語詞和莊奴填的華語詞應該是最 為廣傳的,而最有名的演唱歌手有鄧麗君、鳳飛飛等。十七首歌曲,另外還有三 首器樂曲的改編,這麼多版本,大多數在近二十年所編。

肆、華人圈對鄧雨賢歌曲的接受

在網路上的圖片,發現 2007 年 Po 上的簡譜,寫著「閩南民間情歌---望春風 (附曲譜及鄧麗君原唱歌曲)」右上方標示「”俗女之夢”譯寫簡譜」,似乎沒有作曲 者、作詞者的資訊,因為有網友問:「这是台湾的老歌吧?台湾闽南新歌《双人 枕头》、《针线情》等也很好听啊。可惜大陆的闽南歌受普通话、革命化影响,已 经没有生活气息了,早十年的《厦门新娘》片尾曲--《你真的好吗?》还不错, 但不知是大陆作者还是台湾作者呢。」 (http://lscbk.blog.163.com/blog/static/445172222007116103728328, 2007-12-06) 另有一影片,是混聲合唱(4 分 37 秒),由廣西藝術學院壯族大歌合唱團演 唱《望春風》(2009 年上傳),他們的台語發音、表現都相當不錯。另外找到一個 5 宜蘭縣本土教育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3226/catid=12765 6 蔡添進,〈鄧雨賢歌曲《蕃社姑娘》探究〉,《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七期, 2010 年 6 月,327-396。

(6)

給 Bb 調高音薩克斯管吹的《望春風》的譜,由丁建華改編,樂譜下方寫著:「一 首中國民樂改編的樂曲,練習要注意樂曲的流暢感…。」顯然也不知原曲來源, 另一首下方則註記「小葉子記譜,2012.05.21」的《望春風》例子,的確是鄧雨 賢的旋律,但是李臨秋的台語歌詞不見了,只用了陶喆的華語詞「花開當折直須 摘,青春最可愛。自己買花自己帶,愛恨多自在,只為人生不重來,何不放開懷。」 更有趣的是另一個簡譜譜例,右上方是列了李臨秋詞,歌詞卻完全兩回事, 猜測是將原意思轉成華語歌詞,第一段如下: 夜夜獨自坐燈下 春風陣陣吹 想起邂逅的少年 姑娘心兒醉 他真英俊又瀟灑 可不知是誰 想要問他口難開 相逢如萍水.. 意思是類似的,但是和李臨秋原歌詞的意境,還是差了一大截。不管如何,迷人 的歌曲,總是會跨越地域、族群、語言,傳播時就會被填上該地方熟悉的語言, 也可見《望春風》的魅力難擋。簡體字版的資訊,應該還有更多可以探詢的,例 如,筆者找到有鋼琴譜:「邓雨贤《望春风 Spring Breeze》原版钢琴谱 中国著 名钢琴名曲」(天天鋼琴網 http://www.365gangqin.com/2386),他們把《望春風》 直接納入中國樂曲。《雨夜花》也傳唱至中國、香港,被填上華語、粵語歌詞, 網路上可找到陶笛譜、烏克莉莉譜、合唱簡譜、鋼琴獨奏譜等。《雨夜花》如同 《十八姑娘》一樣,也傳唱至中國、香港,被填上華語、粵語歌詞,這是音樂跨 越國界、族群、語言,再一次的證明。 中國的網路仍被嚴格管制著,有賴未來再做進一步的研究。

伍、鄧雨賢歌曲的器樂改編曲

鄧雨賢的歌曲歷久不衰、廣受歡迎的情形,也可從越來越多的器樂改編曲窺 見,網路上可下載的,《望春風》有吉他譜、薩克斯管譜,另有資訊提到或上 youtube 的影音,可聽到各種版本的演奏,如長笛/鋼琴、小提琴/鋼琴、小提琴/吉他、管 樂版、小號版、鳳凰樂隊(古箏、長笛、南胡、大提)、排簫吹奏版7等等,《雨夜 花》還有陶笛版、二胡獨奏版等。特別是由學院派的作曲家所為,例如傑出作曲 家蕭泰然(1938-2015)早在 1970 年代就為《望春風》編了小提琴與鋼琴版【譜 例 2】,此曲頗有浪漫曲風,是演奏曲中的佼佼者,近年來,小提琴家蘇顯達經 常在各種場合演出,更為各界所喜愛。 豎琴演奏家、也是編曲家的李哲藝近年來為鄧雨賢歌曲編了不少各種樂器的 版本(見附錄),市場有需求,版本就會不斷產生。除了被合稱「四月望雨」的四 曲,還有《一個紅蛋》、《滿面春風》等,而編制,有鋼琴獨奏、豎琴與大提琴、 三重奏、絃樂團、管絃樂團等。甚至,作曲家以歌曲旋律為主題或元素,創作一 首更大更複雜的樂曲,曲名就會稍作修改,如《台灣舞曲第一號-四季紅》、《四 季紅了》、《月夜愁滋味》、《四月雨小提琴幻想協奏曲》(台大交響樂團 2011 年 11 月 15 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高雄市立交響樂團亦演出過)等,表示作曲者不只是 改編而已,已經作了更大幅度的擴充和加進了創意。 《雨夜花主題變奏曲》由阿鏜8作曲、2009 年 12 月 6 日由台南藝術大學弦樂四 7 另可參考部落格 http://blog.udn.com/m1002274 59/15439160 資訊。 8 黃輔棠(1948-),小提琴家、作曲家,美籍華人,出生廣東,來台多年,曾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前台南家專)任教二十多年退休。

(7)

重奏9在台南涴莎古典音樂沙龍演出,此曲亦有小提琴與鋼琴的版本,2009 年 12 月 13 日由李季(小提琴)和何婉甄(鋼琴)同年在同一地點首演,2011 年林昭亮和陳 淑卿(鋼琴)也在美國演出。 2012 年出版的一套唱片,由大提琴演奏家、配樂家范宗沛10改編鄧雨賢多首 著名歌曲為器樂演奏曲: CD1 有《春宵吟》、《一個紅蛋》、《月夜愁》、《跳舞時代》、《碎心花》、《蕃社姑娘》、 《江上月影》、《望春風》、《四季紅》、《南風謠》、《雨夜花》、《風中煙》 CD2《大稻埕行進曲》、《月夜愁》、《對花》、《來自鄉土部隊的勇士》、《大地在召喚》、 《慰問袋》、《我愛你》、《四季紅》、《江上月影》、《月光下的鼓浪嶼》、《望春風》、《滿 面春風》、《碎心花》、《蕃社姑娘》、《雨夜花》、《老青春》 從這些曲目來看,CD1 包含「四月望雨」的四首經典代表曲,以及多首反映 日本時代臺灣風情的曲子,以多種不同的風格手法改編成演奏曲。有些歌曲保持 原汁原味的風貌,有些稍作改變,增添富有時代品味的曲趣。在 CD2 裡,包含 原為日文歌詞的《大稻埕行進曲》、《來自鄉土部隊的勇士》、《大地在召喚》《來自 鄉土部隊的勇士》、《大地在召喚》等,則重現三○年代小樂隊的編制及演奏方式, 呈現復古興味。 從事改編鄧雨賢歌曲的作曲家,有的是接受委託而作,有的是因應市場需 求,另外,也有青年作曲家純粹出於喜愛,如近年來嶄露頭角的作曲博士顏名秀助 理教授,在 2014 年編了一曲《花語》(為女聲、中提琴和鋼琴),是採取民歌《六 月茉莉》和鄧雨賢的《菅芒花》,2014 年由台灣留德的音樂學生在德國演出。另 外,畢業於波士頓大學的作曲家石青如,十多年來編作了許多台灣歌謠,如《台 灣風情系列》I 至 IV(給薩克斯風),包含了多首鄧雨賢的歌。相信其他還有更多 學院派的作曲家為鄧雨賢的歌曲編曲,或運用其曲調進一步創作,在海外也一定 有台灣人在演唱或演奏這些樂曲,這些有待我們更進一步作調查和研究。

陸、結論-鄧雨賢的復興

進入 21 世紀,學術界對日本時代台灣社會的研究越來越豐富,從經濟、政 治到水利、建築、新聞媒體,再到藝術文化等,被埋藏的史料一一現身,像一些 老唱片收藏家願意提供收藏品,與大家分享,使鄧雨賢的歌,原來似乎只是五、 六首在「市面上」傳唱,目前已有更多的歌曲重新出爐。更多的研究與史料的呈 現也是促使政府文化部門編出經費辦展覽、出版復刻唱片等。本論文只是一個小 小的探討,鄧雨賢的歌曲有時被冠上「台灣民謠」雖不盡正確,卻是一種推崇; 他的歌曲產生種種的改編,甚至配上不同的歌詞,也顯示出受喜愛的程度。種種 的證據顯示,鄧雨賢的影響力不僅在流行音樂界,也在古典音樂界(或是學院 派)、各科學界中不斷的發酵。筆者稱此現象為「鄧雨賢的復興」,相信這股風潮 還會持續著,未來將有更多的研究和論述,也將有更多的演唱、編曲和創作。 9 台南藝術大學弦樂四重奏(小提琴紀珍安 周郁芝 中提琴王怡蓁 大提琴柯慶姿)演出。 10 范宗沛曾獲得金曲獎、金鐘獎、金馬獎及亞太影展肯定。

(8)

主要參考資料

莊永明:《台灣歌謠追想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 莊永明策畫:《1930 年代台語流行歌》,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09。 黃信彰:《傳唱台灣心聲》,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09。 曾道雄:〈鄧雨賢作品的歷史定位〉,《龍潭鄉第八屆紀念鄧雨賢音樂會》節目冊, 2011.12.3. 蔡添進:〈鄧雨賢歌曲《蕃社姑娘》探究〉,《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七期,2010 年 6 月,327-396。

Dahlhaus, Carl. Grundlagen der Musikgeschichte. Musikverlag Hans Gerig Koln. 1977.

Everist, Mark. “Reception Theories, Canonic Discourses, and Musical Value”. In: Rethinking Mus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378-402.

網路資料

天天鋼琴網 http://www.365gangqin.com/2386 李孟津:〈關於「鄧雨賢」〉,《「四月望雨」鄧雨賢數位博物館》, http://www2.tyccc.gov.tw/dys/don_about3_read3.asp 鄭恆隆:〈四月望雨譜詩情─台灣歌謠作曲家鄧雨賢〉,《「四月望雨」鄧雨賢 數位博物館》,http://www2.tyccc.gov.tw/dys/don_about3_read3.asp 鍾肇政:〈我鄉出身的大音樂家─鄧雨賢〉,《「四月望雨」鄧雨賢數位博物館》, http://www2.tyccc.gov.tw/dys/don_about3_read3.asp 〈江蕙〉「魔鏡歌詞網」http://mojim.com/twh100229.htm 〈雨夜花〉───鳳飛飛的文化尋根,http://bbshara.pixnet.net/blog/post/42883809 〈鄧麗君〉「魔鏡歌詞網」http://mojim.com/twh100463.htm

(9)

附錄

李哲藝針對鄧雨賢歌曲的編曲和創作(部分舉例) 原作/原曲名 編制 新曲名 編曲者 作曲者 一個紅蛋 管弦樂團 一顆紅蛋 李哲藝 弦樂四重奏 一顆紅蛋仔 李哲藝 月夜愁 鋼琴獨奏 月夜愁滋味 李哲藝 管弦樂團 月夜愁 李哲藝 弦樂四重奏 月夜愁滋味 李哲藝 四季紅 銅管五重奏 四季紅 李哲藝 弦樂四重奏 四季紅了 李哲藝 鋼琴三重奏 台灣舞曲第一號-四季紅 李哲藝 鋼琴獨奏 四季紅了 李哲藝 雨夜花 弦樂四重奏 雨夜的花 李哲藝 鋼琴獨奏 雨夜的花 李哲藝 二重唱 雨夜花 石青如 碎心花 弦樂團 碎心的花 李哲藝 弦樂四重奏 碎心的花 李哲藝 滿面春風 弦樂團 滿面皆春風 李哲藝 弦樂四重奏 滿面皆春風 李哲藝 望春風 管弦樂團 望見春風 李哲藝 管樂團 望見春風 李哲藝 國樂團 望見春風 李哲藝 弦樂團 望見春風 李哲藝 弦樂四重奏 望見春風 李哲藝 四季紅、月夜 愁、雨夜花 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 四月雨小提琴幻 想協奏曲 李哲藝 四季紅、月夜 愁、雨夜花 二胡與管樂團 四月雨二胡(長笛) 協奏曲 李哲藝

(10)
(11)
(12)
(13)

【譜例 4】《望春風》鋼琴改編曲之一(部分參考)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es_sm=93&q=%E6%9C%9B%E6%98%A5%E9 %A2%A8%E9%8B%BC%E7%90%B4%E8%AD%9C&oq=%E6%9C%9B%E6%98 %A5%E9%A2%A8&gs_l=serp.1.5.35i39l2j0l8.7034.11566.0.15868.5.5.0.0.0.0.237. 490.4j0j1.5.0.msedr...0...1c.1j4.64.serp..1.4.424.0.2JpOZTgax00

(1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補充影片:BBC《 Wild New World》 (中 文 名:BBC 野性新世界) ---介紹冰河時期的各式物種及環境

活動前 活動後

韓國兒童教育品牌「Pinkfong」推出兒歌〈Baby Shark〉,因為朗朗上口的歌詞及輕快的旋 律,在兒童界廣受歡迎,而歌曲影片《Baby Shark Dance(鯊魚寶寶之舞)》在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態度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Twilight of the Gods: The Beatles in Retrospect (London 1973).. The Complete Beatles Recording Sessions

董少華 在伊春公安局工作的董少華 1975 年就開始偷聽鄧麗君的歌曲了。現年 60 歲 ( 按: 2013 年 ) 的 董少華說,自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