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98年數學統測試題C(含解答)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98年數學統測試題C(含解答)"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98 年數學統測試題 C

(

) 1. 平面上兩點

A(5, 1)

B(3, 4)

。若 C 點在 y 軸上,且滿足

ACBC

,則 C 點坐標為何?

(A)

(0,

1

)

10

 (B)

(0,

1

)

15

 (C)

(0,

1

)

15

 (D)

1

(0,

)

10

    解 析 : C 點在 y 軸  設 (0, )C k  ∵ AC BC  ∴ (5 0) 2  ( 1 k)2 (3 0) 2(4k)2 2 2 1 25 1 2 9 16 8 10 k k k k k            ,故所求 C 點坐標為(0, 1) 10 

(

) 2. 設 ABCD 為一矩形,且

BC3AB

。令 P 點與 Q 點為

BC

上之點,且

BP PQ QC 

, 如 圖 ( 一 ) 。 若

DBC

, 且

DPC

, 則

tan(

 

 )

之值為何? (A)

1

3

 (B)

2 3

 (C)1 (D)

2 3

    解 析 :∵BC3AB ∴可令 AB k 、BC3k ,且 BP PQ QC k   、 CD k 故tan 1 3 3 CD k k BC     、tan 1 2 2 CD k k PC     ,得 1 1 tan tan 3 2 tan( ) 1 1 1 1 tan tan 1 3 2               

(

) 3. 若

sin 230 k

,則

tan 50 

? (A)

1 k

2

k

 (B)

2

1

k

k

 (C)

 1 k2

 (D)

2

1

1 k

    解 析 : 由圖可知tan 50  2 1 k k   y x k 1 1  k 2 3 0 ° 5 0 ° 1 (  k)2  1 k2

(

) 4. 已知四邊形 ABCD(按順序)中,

AB8

BC5

AD3

,且

ABC ADC60

CD

之長為多少? (A)5 (B)6 (C)7 (D)8。

    解 析 : 令 CD x ,則: 在ABC 中, 2 2 2 5 8 2 5 8 cos60 AC        在ACD 中, 2 2 2 3 2 3 cos 60 AC  x    x   2 2 5 8    2 5 8 cos60 2 2 3 x 2 3 x cos 60        2 3 40 0 ( 8)( 5) 0 8 x x x x x           或5(不合)

(

) 5. 若  、  均 為 實 數 , 且

3  2 5

3  2 5

, 則  

 

?   (A)

1

  (B)1   (C)2

(D)4。

    解 析 : (  )333 2 323333  ( )... 利用   3 3 (2 5)(2 5)  ,得1   1 代入籬式:(  )3(2 5) (2 5) 3( 1)(    ) 令  t 3 3 4 0 t t     ,利用一次因式檢驗法,得t1 原式為(t1)(t2 t 4) 0 ,因 2 4 0 t    無實根,故t t ,即1   1 A B P Q C D 圖 一( )

(2)

(

) 6. 設

p x( )

為一元二次多項式。若

p(1) 1

(2)

1

2

p

 ,

(3)

1

3

p

 ,則

p(4)

之值為何? (A)

2

3

(B)

1

2

  (C)

1

2

 (D)

2

3

    解 析 : 令p x( )ax2bx c ,將 (1) 1p  、 (2) 1 2 p  、 (3) 1 3 p  分別代入,可得: 1 1 1 11 4 2 , 1, 2 6 6 1 9 3 3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                   ,故 ( ) 1 2 11 (4) 1 6 6 2 p xx  xp

(

) 7. 設

2 2 2

5

2

4

(

1)(

1)

1

1

x

x

A

Bx C

x

x

x

x

x

x

 

 

,則

A B C  

? (A)3 (B)4 (C)5 (D)6。

    解 析 : 2 2 2 2 5 2 4 ( 1) ( )( 1) ( 1)( 1) ( 1)( 1) x x A x x Bx C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2 2 2 2 5 2 4 ( ) ( ) ( ) ( 1)( 1) ( 1)( 1) x x A B x A B C x A C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由比較係數可知: 5 2 3 , 2 , 1 6 4 A B A B C A B C A B C A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已知

i 1

,且 a、b 均為實數。若

1 3i

為方程式

x33x2ax b 0

的一根,則

a b 

 (A)

4

 (B)

2

 (C)8 (D)14。

    解 析 : 令x 1 3i(x1)2 ( 3 )i 2 得方程式x22x 4 0a  、6 b20,a b 14

(

) 9. 已 知

i 1

, 化 簡

(cos

sin )(cos

10

sin

10

)

7

i

7

21

i

21

 ?   (A) 2

2

2

2

i

  (B) 1

3

2

2

i

(C) 1

3

2

2

i

 (D)

2

2

2

2

i

   

解 析 : 原式 [cos( ) sin( )](cos10 sin10 ) 7 i 7 21 i 21

   

    

   cos( 10 ) sin( 10 ) cos sin 1 3 7 21 i 7 21 3 i 3 2 2 i

     

         

(

)10. 設 x 、 y 為 正 實 數 , 若

2log(x2 ) logyxlogy

, 則

x

y

之 值 為 何 ?   (A)1   (B)2   (C)3

(D)4。

    解 析 : 真數大於 0 x 2y 、0 x 、0 y0 原式可整理為log(x2 )y 2log( )xy (x2 )y 2 xy 2 5 4 2 0 ( )( 4 ) 0 x xy y x y x y x y           (不合)、x4y,故 x 4 y  。 1 5 1 3 1 2 4 5 ( 4 ) 5 1 0 2 0 0            a b a b 1  2 4

(3)

    解 析 : 根據根與係數的關係可知 3 3 1.... 1 3 3 .... 81             驥 纜,由纜可知 ( ) 1 4 3 3 4 81       

(

)12. 正整數

72009

乘開後的數字,其末二位數字為何? (A)

01

 (B)

07

 (C)

43

 (D)

49

    解 析 : 742401 (2400 1) 2009 2008 4 502 502 7  7 7  7 7  7 (2400 1) 502 (2400 1) 502 502 502 501 502 2 500 502 502 5021 501 2400 1 500 (2400) 1 .... 0 (2400) C C C C           502 502 502 501 501 500 0 [1 100(C 24 C 24 (2400) .... C 24 (2400) )]            1 100k72009 7 (2400 1) 502   7 (1 100 ) 7 700k   k100t772009乘開後的數字,其末二位數字為 07 《另解》 由 7 的乘冪可觀察末一位數數字的變化: 1 7  、7 72 、9 73 、3 741... 4 1 7 k 、7 74k2 、9 74k3 、3 74k 1 ∵ 2009 4 502 1    ∴72009的末一位數字為 7,故72009的末二位數可判斷為 07

(

)13. 設 p、q 為二相異正整數,且

an

為一等差數列的第 n 項。若

apq

aqp

,則

ap q 

(A)0 (B)p (C)q (D)

p q

    解 析 : d ap aq q p 1 p q p q         ,ap q apqd   q q 0

(

)14.

a  4,3

b  x y, 

為平面上兩向量,且

x2y240

,則此二向量內積

a  b

的最大值為何? (A)

10 10

 (B)

12 10

 (C)

14 10

 (D)

16 10

   

解 析 : a  b  a || b| | cos 4232 x2y2cos 5 2 10 cos

又 1 cos 所以 a  b 的最大值為 5 2 10 1 10 101   

(

)15.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直線

L x: 2y4

的斜率為

1

2

  (B)方程式

x4

的圖形是

一 條 通 過 點

(4,5)

, 且 平 行

y 軸 的 直 線   (C) 通 過 點

A(1, 2)

B( 2,3)

的 直 線 方 程 式 為

3x y  1 0

 

(D)當點

A( 1,1)

B(2, )x

C(3,11)

為共線的三點時,則

17

2

x

    解 析 : (A) 直線 :L x2y 的斜率為4 1 2 a b    (B) 方程式x 的圖形是一條通過點 (4,5) ,且平行 y 軸的直線4 (C) 通過點 (1,2)A 、 ( 2,3)B  的直線方程式為 2 3 2 3 7 0 1 2 1 y x y x           (D) 當點 ( 1,1)A  、 (2, )B x 、 (3,11)C 為共線的三點時,則 1 11 1 17 2 ( 1) 3 ( 1) 2 x x     

(

)16.

在坐標平面上,滿足不等式方程組

2

6 0

3

3 0

0

x y

x y

y

  

   

的區域,其面積為何? (A)

22

5

 

(B)

32

5

 (C)

42

5

 (D)

48

5

(4)

    解 析 : y x ( 3 , 0 ) ( , ) ( 1 , 0 ) 3 5 2 45 O 2 x y  6 0 3 x y  3 0 由圖可知面積為 24 1 48 4 5 2 5   

(

)17.

若圓

C 的方程式為

x2y26x4y 4 0

,則下列各方程式的圖形,何者與圓

C 相

切? 

(A)

3x4y 1 0

 (B)

3x4y 2 0

 (C)

3x4y 7 0

 (D)

3x4y14 0

    解 析 : 圓C(x3)2(y2)2 32圓心坐標為 (3, 2) 圓的半徑為 3, 因為與圓 C 相切,代表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於半徑 2 2 9 8 2 3 3 4      ,故選(B)

(

)18. 若雙曲線

2 2 : 9 4 72 8 176 0 H xyxy 

,則下列直線何者是雙曲線 H 的漸近線? (A)

1: 2 3 14 0 L xy 

 (B)

L2: 2x3y10 0

 (C)

L3: 3x2y14 0

 (D)

L4: 3x2y10 0

    解 析 : 原式9x24y272x8y176 0 9(x4)24(y1)2 36 ( 1)2 ( 4)2 1 9 4 yx    其漸進線為 2(y 1) 3(x4) 0 ,即 3x2y14 0 或 3x2y10 0

(

)19.

下列各問題中,何者的解答是

10 6 C

(其中

!

(

)! !

n k

n

C

n k k

)? 

(A)10 位學生中任意

挑選

6 位同學排成一列,共有幾種情形?  (B)10 個不同顏色的球中任意挑選 4 個出來,

共有幾種情形? (C)10 張椅子排成一列,6 位同學各自任意挑選 1 張椅子坐下,共有

幾種情形? (D)10 個相同的白色球任意挑選 4 個出來,共有幾種情形?

    解 析 : (A)為 10 6 P  (B)為 10 6 C  (C) 10 6 6! P   (D)1 種方法。

(

)20.

S 為一試驗之樣本空間,集合 A、B 皆為 S 中的事件,且

P A( )

為事件

A 發生的機

率。下列敘述何者 錯誤 ? 

(A)若 A 與 B 為互斥事件,則

P A B(  )P A( )P B( )

恆成立

(B)

P B A(  )P B( )P A( )

恆 成 立  

(C)

P S A(  ) 1 P A( )

恆 成 立  

(D)

P A B(  )P A( ) ( ) ( ) P BP A B

恆成立。

    解 析 : P B A(  )P B( )P A B( ),所以(B)選項錯誤

(

)21.

一袋中有大小相同的紅球

5 個、白球 3 個、黑球 2 個。今從袋中一次取 3 球,則所取

3 球中至少有兩球顏色相同的機率為何? (A)

1

4

 

(B)

41

120

 

(C)

79

120

 

(D)

3

4

    解 析 : 1 P (3 球皆不同色) 5 3 2 1 1 1 10 3 3 1 4 C C C C   

(

)22.

( )

(

1)(

2)

5

x x

x

f x

x

,則

f (0)

? (A)

2

5

  (B)

1

5

  (C)

1

5

 (D)

2

5

    解 析 : f x( ) ( 5)( 3 3 2 2 ) (23 3 2 2 )( 5) ( 5)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2 3 2 (x5)(3x 6x2) ( x 3x 2 )x

(5)

2 (2 1)(4 3) yxx

 (C)

47

1

x

y

x

 (D)

2 (3 1) yx

    解 析 : (A) y 3(x2 1)2(2 )x x 代入1 m 3 22 2 24 (B) y 2(4x2 3) (2x1)(8 )x x 代入1 m   2 3 8 26 (C) ( 1) ( 2 47) ( 1) x x y x       則x 代入1 2 ( 46) 12 4 m    (D) y 2(3x  則1) 3 x 代入1 m   2 4 3 24

(

)24.

已 知

b

( )

6

a

f x dx

b

( )

12

a

g x dx

b

( )

4

a

h x dx

, 且

b

(

( )

( ))

13

a

mf x

ng x dx

(

( )

( ))

5

b a

mg x

nh x dx

,則

6m8n

? 

(A)6 (B)8 (C)10 (D)12。

    解 析 : b( ( ) ( )) 13 b ( ) b ( ) 13 6 12 13 a mf xng x dx m a f x dx na g x dx  mn

( ( ) ( )) 5 ( ) ( ) 5 12 4 5 b b b a mg xnh x dx m ag x dx nah x dx  mn

則 2 3 m 、 3 4 n ,6m8n  4 6 10

(

)25.

函 數

f x( ) 1 x2

的 圖 形 與

x 軸在區間

[0, 2]

所 圍 區 域 面 積 為 何 ?  

(A)

2

3

  (B)

2

3

(C)

4

3

 

(D)2。

    解 析 : 由圖可知所圍面積為 1 2 2 2 3 1 3 2 0 1 0 1 1 1 (1 ) ( 1) ( ) ( ) 2 3 3 x dx x dx x x x x        

y x ( 2 , 3 ) O ( 0 , 1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練習結束後,進入倒數 100 分鐘正式測試,正式測試 15 分鐘內不得提前結束測試。

第二十四條 學、術科測 試辦理單位應遴聘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者,擔任 學科測試及術科測試採 筆試非測驗題方式之監 場人員:. 一、

(一)初試:採筆試方式,題目類型為選擇題,每科目題數各 50 題(每題 2 分,各題未作 答不予計分,答錯倒扣 0.6 分) 。初試成績達參加複試標準(初試科目其中

題號 題目 選項A 選項B 選項C 選項D 解答 解釋?.

八、 應檢人參加技術士技能檢定學科或術科採筆試非測驗題職類,測試使用計算器,除

§§§§ 應用於小測 應用於小測 應用於小測 應用於小測、 、 、統測 、 統測 統測、 統測 、 、考試 、 考試 考試

明龍計算一題兩個數相加的數學題目,不小心算成了相減,所得到的答

應用閉合電路原理解決生活問題 (常識) 應用設計循環進行設計及改良作品 (常識) 以小數加法及乘法計算成本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