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革命時代結束之後的三民主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革命時代結束之後的三民主義"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F

革命時代結束之後的三民主義

草貝

緒言

革命時代結束之後的三民主義 在台灣的民主政治已經形成,並且逐漸邁向成熟的途程中,傳統的意識型態或價值體系,到底一會受 到哪些衝擊與改變,其未來性如何?是值得我們來研探的一個課題。尤其像三民主義一做為過去半個世 紀來所戮力宣導的國家發展之主要意識型態,與國民普遍性的價值觀之所在,它的未來性究竟如何?更 是處在分裂狀態下的我國(也是開發中國家)應審慎處理的一個問題。 然而,要處理這個問題卻不簡單。姑且不論政壇上各種立場的人,會從自身利害角度來「褒貶隨 心,各取所需」,即使一般非政治人物,也往往易陷於經驗理性的層次中來看待或爭辯問題,不易提升 到具有宏觀氣度的層次上來析論有關的問題。對於此時此地的中國人而二一 -7 看待三民主義的未來性,或 者彼得﹒柏格(可 -P 品已)所說的「將科學性的分析與道德上的關切結合在一起」(註一),應該要比 高唱「價值中立科學」,要來得務實此一一。 本文即試圖從革命時代結束之後一亦即民主時代開始之後為切入點,來探素三民主義在新的政治生 態與權力遊戲規則之下,應如何觀照白省其在大環境中的定位,以及其未來性究應如何開展等諸問題。

壹、孫中山之後三民主義的發展

1成 • 71

(2)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八期 孫中山先生創造的思想體系,從其構成淵源來看, 「余之謀中國革命,其所持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蹟者,有吾所獨見而 創獲者」(註一一),準此,我們如果說孫先生是現代跨科技的「整合理論」之先驅者,當不為過。 對三民主義的淵源、目的、內容等各方面之研究,已有汗牛充棟之數.,但對三民主義產生的深刻之 思想、時代的背景與意義,尤其是在中西文化交會(中國文化明顯為弱勢一方)之際,孫先生敢於高 標獨舉三民主義之思想大旗,其透露出來的不尋常之意義,以及對後世的啟發性,似乎吾人還比較缺乏 深層結構(兮。可喜自己已 ZZ) 的探究,孫先生如地下有知,或許要感慨知音之稀少 1. 在西方文化強勢摧擊之下,孫先生能不卑不亢、情理其足地提出三民主義,實有其恢宏之悲願, 對其思想精神的理解與闡釋,如借用現代哲學家傳偉勳提出的概念|「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註 一一一)來形容,應是恰如其份的。 三民主義豐富與深刻的時代精神,日疋使它能在二十世紀中國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主因,它可以說 是飽受內憂外患的中華民族,企圖追求「反敗為勝」的心靈呼喚之總結,也是對未來光明世界的強烈訴 求之「理想國」'由於其知識預判性的正確,贏得眾多人士的肯定,如林白樂博士(巳『 -EE Z ﹒〉 -EEE 『明白)所言,孫先生「是世界上第一位,為今日許多新興國家在政治與文化上,制訂許多 必要步驟 ... 是這些國家最後成熟為康樂適時的現代國家之前,必須要經過的: ... 他的基本概念,從人 類世界性的政治經驗上看,每隔十年會比以前感到更能接近實際」(註四)。要從孫先生的思想內容 中,找出「每隔十年會比以前感到更能接近實際」的例子是非常多的,最著名的,當推他對馬克思主義 的批判,證諸以後馬克思主義在二十世紀七十多年的發展,確實會令我們有「比以前感到更能接近實 際」的效果。孫先生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也就是俄國共產革命剛成功沒幾年,中共才剛萌芽的階 段,即如此斷言 .. 「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壇,事實上均不能引用於中國,因中國並無可使此項共在 .72. 三民主義是 孫先生自認有三大成份,他說 ..

(3)

革命時代結束之後的三民主義 主義或蘇維埃制度實施成功之情形存在之故」(註五) 「照馬克思的黨徒用馬克思的辦法來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是不可能的」(註六)。此一斷言,證諸 日後中國歷史之發展,由中共建政、毛澤東鎖國專政,到鄧小平之改革開放,豈非完全靈驗?前面所提 主張結合「科學性的分析與道德上的關切」的彼得﹒柏格,他在「發展理論的反省一第三世界發展的困 境」書中首先提出「二十五條課題」'來提醒世人思考,其中第十條是 .. 「對資本主義的正確批判態度是要拒絕接受它那以今天的飢餓來換取明天的富裕之發展政策。對社 會主義的正確批判態度則是要拒絕接受它那以今天的恐怖來換取明天的人道秩序之發展政策」(註七) 那麼,孫先生所提出來的「執兩用中」之三民主義,豈非最能代表二十世紀之主流價值體系? 但從現實面來看,孫先生的卓越遠見,可能過度地超越了那個時代的認知水準,所以,他的卓越遠 見卻在當時顯得如此地空谷查音、曲高和寡,以至於終其一生,並沒有到貫徹實現其理想的完整局面, 甚至可以說,他是鬱鬱以終的,他的生命結局與二千五百年前的儒家祖師孔子,竟然有無比神似之處。 孫先生之後,三民主義的發展之命運如何?比其生前是更荊棘或更開闊?如果我們從世界思想史的 角度來看,似乎思想家的思想,大都是在其故世之後,才得到重視與實踐的,三民主義在孫先生之 後,由於國、共兩黨鬥爭的激化,加上內憂外患的日趨嚴重,得到中國人民更大的重視,當然,這也可 說是孫先生的遠見令人民「感到更能接近實際」,而做為一個「先知先覺者」,他的思想儼然巳成為 「後知後覺者」們愈來愈珍貴的資產。 孫中山先生企圖以教誨、轉化並重的方式,來解決中國共產主義運動所帶來的危機,可惜天不假 年,他的願望沒能在生前實現。他逝世後,國共關係的改變之大,完全超出當初的構思.,尤其尷尬的 是,他的遺墉宋慶齡女士,一直「往左靠」'與國民黨的掌權派唱反調,而宋慶齡女士之所以能在左派 孫先生遺婿,其言行帶有闡釋三民主義之功能有密切關 一一一一一一且 。 陣營中,始終佔有一席地位,顯然與她身為 .73.

(4)

F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八期 聯。中共在建立政權的過程中,也一直在摸索嚐試建立自己的理理論路線,雖說在國際共黨的「識別系 統」之下,它已別無選擇必須接受其政治符號與基本價值觀,但對一個建政前未出過國門,且對馬列思

想認識不算深刻的毛澤東來說,仍然有必要在其國際性「識別系統」中著上若干本土化的色彩,這樣才

比較能在群眾運動中生根。如此一來,就產生了「毛澤東思想」,而「毛澤東思想」在某些意向上,又 企圖以孫先生思想為墊腳石,使自己能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既能接受孫先生在中國人民心目中 無可取代的光環影像,又能樹立自己「內聖外王」的神聖地位。這就形成中共多年來對孫先生與三民 主義的基本態度。 . 74 . 在國民黨方面,孫先生之後,產生了一批闡釋、弘揚三民主義的人物,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當推戴 季陶先生、胡漢民先生與吳稚暉先生三人.,至於蔣中正先生,則在掌握國民黨主導地位後,進一步扮演 三民主義理論家的角色,並在他的強力領導下,讓高舉三民主義的國民黨,能奇蹟式地完成北伐統一與 抗日勝利。可惰的是,三民主義的發展與實踐,因種種因素,在蔣中正先生的大陸時期(民國十五()一二 十八年)並不順利出色,導至國共內戰的失利,海峽兩岸從此走上分道揚毓之路,距離三民主義要實行 於全中國的理想,愈來愈遙遠。

貳、聖王關係改變後意識型態的前途與困境

在中國思想史上,聖、王的概念與關係'是很複雜的,但此處指的聖與玉,是側重在內聖、外王的

相對應意涵,也是大家所較熟悉的莊子天下篇中提出來的「內聖外王之道」口就理想面來說,由具備聖

人修養、道德的人,來掌握政權,這種「以聖為王」的制度型態,是最完美的,與西洋所謂的「哲君」

相類似。但在家天下以後,聖、王分立,內聖之道每不及於外王之術'而儒者的最高地位是為「王者 師」'這就構成君主封建時代中國政治的一個深層結構。

(5)

且過國 從聖、王關係而論,孫先生倡三民主義以救中華民族,推翻數千年之君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民

主之國體、政體,可說是以內聖的工夫,俱足學術德行之後,再發為外玉之事功,故能震古爍今,奠定

孫先生之後,其革命事業的

其在中國歷史上之獨特地位,因此是歷史上「以聖為王」之罕見典型。然

孫先生

繼承人蔣中正先生,卻不是在學術德行俱足之後,再發為事功的,蔣先生的成就方向,是以

「孫文學說」中提出來的「後知後覺者」之角色,承續孫先生開創出來之格局與思想,力求其能貫通

實踐之,故能發為北伐、抗戰諸事功,而後再求學術、德行之精進口這可從蔣先生之生平看出細注概,絕

無褒貶之意也。故蔣先生可說是「由外而內」的成就路向,是「以王為聖」之類型。

在孫先生的「以聖為王」時期,三民主義屬創造萌芽階段,要其深植人心三廣為世知,已屬不

易.,至於企圖力求實踐,企面貫徹,實有困難。更且孫先生白然壽命僅五十八歲又四個月(從西元一

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至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 ,既要「尊德性,道問學」,又要「治國,平天下」'

孫先生生前是長期在類似孔老夫子的「莫我知也夫?」(註八)的「白占聖賢

確乎有所難戚。因此,

皆寂寞」之心理狀態中,經常慨歎五口道不行的,這也正是民國七年革命低潮時期,他嘔心瀝血著述「孫

文學說」的原由了。我們可以從以下這一段話中,體會出在孫先生「以聖為王」的格局下,三民主義的

發展,固然有其內在充沛之生命力,但也會遭遇到外部各種條件的制約。

華命時代結束之後的三民主義 孫先生的感慨是 ..

「文奔走國事,三十餘年,畢生學力盡萃於斯,精誠無間,百折不回,滿清之威力所不能間,窮途

之困苦所不能撓,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勵,用能鼓動風潮,造成時勢。卒賴全國人

心之傾向,仁人志士之贊襄'乃得推覆專制,創建共和口本可從此繼進,實行革命黨所抱持之三民主

義、五權憲法,與夫革命方略所規定之種種建設宏模。則必能乘時一躍而登中國於富強之域,間斯民於

安樂之天也 oTA

圖革命初戚,黨人即起異議,謂予所、主張者理想太高,不適中國之刑,眾口鍊余,一時

• 75 •

(6)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八期

風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是以予為民國總統時之主張,反不若為革命領袖時之有效而見之施行矣。此

革命之建設所無成,而破壞之後,國事更因之以日非也。」(註九)

孫先生在「孫文學說」一書中,企圖為革命事業之挫折,亦即三民主義之難行,尋找合理化的解

釋,並要設法殺出這個重間,所以,他建構了知難行易的學說,苦口婆心地勉勵中國人民要在實踐上多

下工夫,而不必在革命宗旨與方略上有所爭議、甚或誤解也。孫先生的用心甚苦,因為他知道民國成

立「七年以來,猶未睹建設事設之進行,而國事則日形糾紛,人民則日增痛苦。午夜思維,不勝痛心疾

• 76 • 4 百!」 (註十) D

「孫文學說」之作,見證了一個聖王如孫先生者的寂寞困境,也表白了三民主義在

之年,不易得到完全實踐的困境,所以,孫先生最後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遺願抱

孫先生有生 憾而終。

孫中山之後的三民主義,在聖、王關係改變之

F

,其義理學術的發表,一部份庇蔭於「宵方意識型

態」而成為顯學,但卻也受限於「官方意識型態」,而往往成為「主義為政策背書兼美客」的下場,恰

恰限制了其學術上發展的空間,迄今仍未能蔚為主流學派,良有以也。

在「以王為聖」的格局下,主政者為強化其統治地位,掌握了國家發展意識型態的詮釋權,而三民

主義的學者一即懷抱經世致用之志的今之儒笠,其最高之發展進路,能做到「王者友」已經不錯了!更

多的是祇能本列「王者屬」,實無法想像「王者師」之可能,因此,三民主義之學術研究,也就不能真

正開展,其蓬勃之生命力漸形枯萎,既無力開拓學術研究之新境,也不敢對時事政策有所批判、匡正,

孫先生再世,恐也要執筆三歎! 鬥 Ua 」但」 Hhpιhι

但,不幸中的大幸,蔣中正先生在大陸時期最後的失敗,使他反省了成敗的因素,雖說蔣先生乃由

外而內,但也不容否認其基本上對三民主義的認知與掌握是正確的,而在國家發展的大方向上,也是向

(7)

...

著三民主義揭藥的目的在前進,蔣先生一生最大的限制,是他在主導國家發展時,雖能適切地運用他的 權威,向三民主義方向前進,但他的權威卻無助(可能也無須)於三民主義的全方位發展與實踐。 於是,就形成理論與實踐脫離,主義與政策換仕的荒謬現象,而三民主義的學術研究既不容易,又 充滿著地雷與甜餅並存的雙面陷阱,於是乎「擁抱三民主義的人可能成為三民主義的叛徒」,而三民主 義成為中上學校必修之科目,大專聯考必考之科目,其教學與評量之發展又不足,受到升學主義之影 響,三民主義竟由活生生的革命思想,變成死板板的考試工具,在「政治社會化」過程中,三民主義的 角色與地位,似乎始終帶有尷尬之色彩。

參、意識型態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改變

不論經過那些危險與波折,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地區,已經穩定、生存下來,並且發展出一個獨特 的模式,叫它「台灣奇蹟」也好,叫它「亞洲四小龍」也好,中華民國確實在惡劣的環境中,走出屬於 自己的一片天地。 革命時代結束之後的三民主義 對一個戰後的百廢待舉,且又面臨分裂的強大壓力之下,國家發展如果沒有很明確的方向與目標, 是無法凝聚民心士氣,產生團結效應的,此所以蔣中正先生始終高舉三民主義思想路線,做為外抗中共 壓力憑藉,內為國家發展藍圖之所由也。在冷戰時期,以中華民國的國力,而能吃立不搖,此種旗幟鮮 明的思想路線,應有一定作用。 然而,三民主義對中華民國國家發展所起的作用,還不止於穩定民心士氣而已,它更提供了一個全 方位的國家發展之遠景,並且形成一個堪稱完備的發展策略體系,依序進行民生建設、社會發展與政治 發展。 77. 儘管也有若干人不同志國民黨的日是一個「列寧式政黨」,或者中華民國的政治曾是一個「威權體

(8)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八期 系」'好在民主化的進程,始終沒有停止過。從三民主義的角度來看,大家都會同意 .. 蔣中正先生是一 個民族主義的巨人,而他的哲制蔣經國先生則是一位民生主義的巨人。但,民權主義其實在兩代蔣總統 的任上,也已播種、萌芽,並開花了,尤其是蔣經國先生晚年對反對勢力的容忍與妥協,甚至允許民主 進步黨在戒嚴體制下公開地成立,此種胸襟與氣度,無疑對台灣的民主發展,有著重大貢獻。 • 78 • 研究政治發展理論的學者杭廷頓(的。自己巴巴 ZCEEm 月 2) 在「第三波」 (Hdm]aEFEJEHm) 書中,曾如此地形容民主國家的形成過程,他說 .. 「民主國家是透過談判、妥協和協議而產生的。民主國家是透過示威、競選活動和選舉而產生的, 是透過非暴力地解決分歧而產生的。民主國家是由政府和反對派中的政治領袖所締造的,他們都有勇氣 向現狀挑戰,並使他們追隨者的眼前利益服膺民主的長遠需要。民主國家是由政府和反對派中的領導 人,即那些禁得起反對派激進分子、和政府中保守派的暴力挑釁行為的領導人所創設的。民主國家是由 政府和反對派中那些肯承認在政治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壟斷真理、或美德的那些具有政治智慧的領袖們所 創設。妥協、選舉、非暴力是第三波民主化的共同特徵 oL( 註十一)從近十多年來我國民主化的過程 來看,杭建頓的說辭何其貼切!當然,這樣的解析還無法完全顯透出我國民主化成功的內在關鍵因素, 亦即在蔣經國先生的心目中,他是如何看待與服膺「民主的長遠需要」的?或許這個答案不易尋找,但 應與孫先生三民主義的精神與理想息息相關,亦即當一個政治領袖能不斷提升其視野境界一把「小我 得失」漸漸淡出,把「大我利害」緊緊結合,他是可以將某些理念貫徹實踐的。 蔣經國先生晚年灌的民主花朵,由李登輝總統來結果收穫'在民國七十七年元月之後,在李登輝先 生的主導下,我國的民主政治形體日趨完備,國際問已然以民主國家來對待我們,李登輝總不斷強調 孫先生主張的「主權在民」'這是基本精神之所在,其他的種種爭議,已屬枝節細微 他所進求的正是 A 矢口

(9)

,.... 中華民國是已經民主化了'距離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之理想是近了此)了但當國家發展到經濟富 裕、社會多元與政治民主的階段之後,三民主義又遭逢到新的挑戰與困境。 如果說,孫先生時代是「以聖為王」'蔣先生時代是「以王為聖」'那麼,到了李先生時代,卻 是「以民為主」'形成的政治格局,與「聖王時代」完全不同,這是中國歷史上全新的「民主時代」' 三民主義要追求的正是這樣的時代,但在這樣的時代來臨之後,本於民主政治的特質,卻使意識型態的 發展,陷入一種新的困境之中,這可能是始料未及的。 民主時代對意識型態,有一種先天的反感,這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一個好惡的事實。在政治民主 化之後,會出現以下的狀況﹒. 革命時代結束之後的三民主義 付思想扁平化 .. 由於民主政治是透過選舉來操作,而選舉是週期循環的,政治人物的舞台生命以選舉 週期來計算,民眾的關注議題,也隨著被週期化 .. 這樣的時代,很難接受高瞻遠囑的思想體系,人 民對思想問題的關切,比坦不如周遭的雞毛蒜皮,因此,三民主義不像革命時代那樣能振奮人心,吸 引民眾的興趣與信仰。 叫意識型態歸零的趨勢 .. 民主體制下的選民,具有喜新厭舊的傾向,使得政治人物或政黨,必須隨時 拋出新鮮的餌,才能滿足選民的胃口,一且是被選民厭膩了,即使是再偉大的政治家或意識型態, 也會在選舉中敗下陣來,一一次大戰後英國首相邱吉爾的連任失利是著名的例子。三民主義在今天中 華民國政治民主化之後,就遭逢到這樣的挑戰﹒﹒到底是要隨著選民的投票行為來迎合呢?還是堅持 一以貫之的主張來「喚醒民眾」支持呢?變與不變之間,確是兩難的困境。 已由於民粹主義的作用,使得國家目的不確定化 .. 並非所有國家在民主化之後都會出現民粹主義現 象,但在民主化過程中,由於選舉競爭的激烈,卻總難免染上民粹主義的色彩,我國即是一例。民 粹主義的作用結果,會使選民的關注議題地方化,對於全國性事務,尤其是涉及到「國家利益」與 . 79 .

(10)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八持l

「國家目標」層次的議題,缺乏興趣與共識,久之形成國家日的的不確定化,當然,這樣的政治生

態,是不利於意識型態生存的。

環顧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確是受到三民主義的引導,而有今天民主化的成就,但在民主化之後,

原先居支配地位的意識型態,如今也必須成為民主市場中眾多的競爭性意識型態之一,此種轉變是何等

的鉅大 1.

更由於社會的多元化與教育的自由化發展,使得「獨尊一家」的三民主義,愈有被分化、掏空

之趨向,對於曾經主導這個國家發展的意識型態而言,似乎有鳥盡弓藏的難堪,這是近年來若干人最難

釋懷的。 . 80 .

雖說三民主義已入憲,但在現實的攻策面,如末緊扣落實,又有何力可迴天?聖王已逝,折口君已

遠,到了民主競爭的時代,每人→票,每回一支寺值,先知先覺者也好,後知後覺者也好,甚至不知不覺

者也好,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政治人物迎合選民,拉取選票,自顧不暇,有誰有心、有能耐去從

事意識型態的維護與抗爭呢?在政治日趨世俗化的趨勢下,三民主義將何去何從?它能夠成為菁英份子

的思想與信仰?它能夠成為大眾政治的共同價值觀?在在都值得深入再探討。

肆、三民主義前途的四個關鍵

做為宏觀性的民族復興、國家發展之意識型態,以及對世界秩序的終極主張,孫先生留下來的三民

主義,可能不夠森嚴或華麗,但它卻有著驚人的包容性與前瞻性,在歷經二十世紀資本主義的改頭換

面,以及馬列主義的大起大落之後,這個堪稱為現代發展理論與整合理論先驅者的三民主義,它會成為

二十一世紀人類文明高峰上的桂冠呢?還是在二十世紀結束之時即成垂死天鵝呢?這是時代在考驗孫先

竿的智慧之生命強度。

我們實在不能預判一三民主義之未來性,因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j

了,但我們可以明確指出來,三

(11)

民主義未來能否有前途,維繫於下面四個關鍵 ..

付是中國知識份子的態直﹒﹒三民主義本是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產物,一一這原是目睹亡國滅種之危機的知

識份子,出於天然種性,發為時代精神方向的大悲願。孫先生學歷中外,師承多方,稟性卓越,動

機純良,故能得真知灼見,結品為三民主義。 但中國之積弱不振,根源於民族精神之喪失,與學術文化之落後,故近代之知識份子求救亡圖存之 思想,每不能立其主體,振其根本,以致學思不能兼顧,形成既不能盡「科學上的分析」'以窮究 中國落後之來源、圖復興之良策,復不能有「道德上的關切」'以深情真意來對待民族的苦難,無 怨無悔地犧牲奉獻。因此,當世變日亟之際,知識份子的態度,決定一個時代的興衰。 我們目前處在分裂的困境,如何走出落後、分裂的困境?首先要知識份子能立大風骨、做真學間, 敢發揮批判精神以干時政,更能投入建構與建設性的行列,來累積國強民富的基礎。 知識份子如能真誠反省,面對日民族的歷史與未來,當可接績孫先生思想之大悲大願,從而能不斷 加以弘揚與實踐,蔚為中華叫民族復興之憑藉,則三民主義之生命必能由闇而明,盛可期也。 口是中國國民黨的態度 .. 孫先生以三民主義為靈魂,建國民黨為形骸'形神互用,不可偏離,三民 主義「徒法不足以自行 L ,有賴國民黨來力行貫徹.,一向國民黨「徒華口不足以為政」,有賴三民主義 革命時代結束之後的三民主義 來充塞引導。一…追一一者是「生命共同體 L ,彼此互為依賴,魚水必須兩入玉。 放諸國內政治現況,在民進黨迅速帽起,但因為分離意識民眾還不信賴其治國能力(註十二) 而 新黨則成立末久,羽翼末圓白了尚不足擔當治國大任.,目前能寄望實踐三民主義的政黨,還首推中國 國民黨,但在民主化的衝擊 F' 該黨似乎正應驗了上一節的分析,與三民主義產生了疏離化的危 機,且這是值得注意的一個警訊。 由於中國國民黨是建國的政黨,它與中華民國的關係非同小可,中華民國的歷史正當牲,正是中國 • 81

(12)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 }li

-v 一一一一 喝開 實 國民宜的犧牲奮門所賦予的,而三民主義則是這兩者間相連的血肉,因此,中國國民黨對三民主 義,臼然有其心叩定式的關係與使命,萬一不幸而巾國國民黨悴離-三民主義,則了一民、王義之前途勢必 . 82 . 黯然難彰,此所以謀一三民主義之前途,必有賴於中國國民黨之態嘎也。 ,如果僅侷限於建設好台灣,不 日是大陸改革的方向 .. 一二氏主義是要能「實行於全國,弘揚於世界」 能算是成功。而中共統治之下的大陸,佔全國土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人口百分之九十八點五,在 兩岸分裂分治近五十年的情況下,台灣雖是「小而美」,但卻力不足以改變大陸之命運。 而大陸在鄧小平逝世後,經濟政策能否順勢發展,繼長增多,看似頗有希望,世界銀行於一九九 七年四月六日發表「一九九七年世界發展指標」報告指出 .. 中國大陸一九九五年的貨物與勞務產值 超過七四五 0 億美元,在「十大新興經濟強國」中名列第一(註十三)。目前看來大陸的經改方向 應不致改變,但國家現代化不能只看經濟一個面向,政治改革有無可能在「十五大」之後逐步進行 呢?日前還言之過早。從毛澤東以降的中共領導人,都喜歡誇稱他們已實踐了三民主義,其實,都 是空談無根之辭。大陸近十多年的改革,也有若干人在與人為善的前提下,以為是走回三民主義的 道路。其實,雙方還是南轅北轍呢!假如在兩岸分裂的結構不能改革口之前,大陸的改革能比較大幅 度地邁開,以台灣的發展經驗來看,晶晶經濟起飛後,步上社會多元化與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是可能 存在的趨勢。 當然,最好的發展就是大陸在鄧後時期,能務實地繼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線,則三民主義 「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雖說三民主義的前途,不能繫於大陸當局的善意,但往往 一念之間,也是可以旋乾轉坤的。中國大陸能夠逐漸淡出馬列的陰影,走出中華民族光榮、有尊嚴 的道路,既是攸關十多億人之幸福,也是三民主義實行於全國、弘揚於世界的「低成本、」口同效益」 之捷徑呢!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十三、得標人應繳之履約保證金,除本須知第十八點另有規定外,應於決標 後三十日內(即民國 年 月

當地主管機關對期 滿續聘之雇主實施前項 規定檢查時,應以外國 人最近一次經其本國主 管部門驗證之外國人入 國工作費用及工資切結

唯物主義 階級鬥爭 社會革命

我國「國民教育」之實施早期為小學六年,57 學年度以後延伸為九年,民國 86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 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

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培養學生的國民

二、 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與在中華民國設 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居留之外國人或 大陸地區人民,提供有效之居留證明文件 及配偶戶口名簿影本。. 三、

27 唐 ‧ 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 1〈1 世主妙嚴品〉 ,CBETA, T10,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