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內地的高中課程改革:藍圖、挑戰與展望The new curriculum of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in mainland China : blueprint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以新視窗打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內地的高中課程改革:藍圖、挑戰與展望The new curriculum of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in mainland China : blueprint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以新視窗打開"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國內地的高中課程改革:藍圖、挑戰與展望

The new curriculum of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in

mainland China: blueprint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李子建、尹弘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

摘要

高中課程改革是香港和內地教育改革面臨的一個共同焦點。基於高中課程改革的趨勢,本文介紹了內地高中新課程 的改革方案,並且將其與香港高中課程改革做了簡要比較。然後,本文分析了內地高中課程改革的特徵及其面臨的 挑戰,如實施策略、權力分配以及支持條件等。最後,本文從理論與實務兩個方面指出了內地高中課程改革需要注 意的問題。

關鍵詞

課程改革,課程實施,高中,中國內地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SSS) is the common focus of education reforms in Hong Kong and Chinese mainland. Based on 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SS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curriculum project in mainland China and makes an initial attempt to compare it with Hong Kong’s curriculum reform.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the reform of mainland China and challenges it poses, such as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allocation of power, and supporting factors.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that the reformers should deal with carefully.

Keywords

curriculum refor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Journal《香港教師中心學報》 ,Vol. 4 ©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2005

(2)

和香港教育發展的主題。在內地, 1998 年 12 月教育 部頒布《面向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提出將 於 2000 年啓動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爭取經 過 10 年左右的實驗,在全國推行 21 世紀基礎教育課 程教材體系”(教育部, 1998)。 2001 年 6 月,教育 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並于同 年9月將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付諸實施。2003年4 月,教育部又頒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 15 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實驗)》。 2004 年 9 月,高 中課程改革首先在山東、廣東、海南、寧夏四個省區 試行實施。 與此同時,香港的課程改革也表現出類似的軌 跡。課程發展議會于本世紀初頒布了《學會學習:課 程發展路向》、《基礎教育課程指引》等一系列指導 檔,全面推動課程改革;教育統籌委員會也於 2000 年建議實行三年高中學制,並獲得政府通過。 2004 年 1 0 月,教統局公布《改革高中及高等教育學制 —對未來的投資》,提出要“讓所有學生都能均衡 發展,融入社會,並能取長補短,盡展所能”,並詳 細陳述了香港未來高中教育改革的願景和各主要事項 (教育統籌局, 2004)。 顯然,高中改革已經成為香港和內地教育改革的 一個共同焦點。在這種情況下,瞭解內地高中課程改 革的主要內容、分析和借鑒內地高中課程改革的經驗 與教訓就顯得十分必要。

高中課程改革的趨勢

高中階段教育很多時候被稱為後期中等教育或高級中 等教育(諸惠芳, 2002;張德偉, 2004)。不同國 家由於學制不同,因此教育對象亦略有差異,一般由 十四、十五歲到十七、十八歲,或者十五、十六歲到 十八、十九歲的青少年。 礎性、國民性和大眾性是指每一個國民所受基礎普通 文化知識和基本生活技能等的教育,而且包含一定程 度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專業教育。目標則由過往著重 「升學」和「就業」的雙重功能逐漸轉向照顧升學、 就業及全人發展三方面的需要。 就學制而言,不少國家在後期中等教育採用綜合 高中方式,台灣學者蕭錫錡(1999,頁4-5)認為綜合 高中課程應具有下列特點:(1)課程架構配合學生生 涯發展歷程;(2)課程具多元性及可接近性;(3)正 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如團體活動、聯課活動等)並 重,以培育全人為教育目標;(4)職業學程兼顧升學 與就業需求,以展現全民化、平等化和民主化的度 向。 就世界主要工業先進國家的趨勢而言,目前產業 結構已逐漸邁向知識經濟,而人力需求也從以往強調 技術,逐漸重視共通能力,正如台灣學者陳伯璋等 (2003 ,頁 2-10)指出:「後期中等教育更需要培養 多元能力的通識教育,而非提早分流。而知識經濟更 需創意的人才,未來高中職能也應提供多元適性的教 學環境,開發各類創意課程,以激發學生潛能,創新 知識,如果國家能增設綜合高中或完全中學,應對學 生的多元適性與通才教育有所助益。」就國家的情況 而言,中國加入國際貿易組織(W T O )後,巿場經 濟出現,社會急劇轉型,而文化趨向多元化,辦學模 式亦受到巿場化的影響,霍益萍(2002)指出中國高 中教育出現「從精英到大眾」的轉折,面對不少挑 戰,其中課程和教學的改革便是回應這些挑戰的措施 之一。

內地高中課程改革的基本構想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以下簡稱“方案”》)是

(3)

本次內地高中課程改革的基本藍圖,對普通高中教育 的培養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與評價 做出了指導性闡述。 正如教育部高中課程改革的負責人所說,本次改 革旨在改變內地普通高中長期以來“千人一面,萬人 一書”,以高考為基本追求,以升學率為主要目標的 被動局面,努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劉然 等, 2004)。具體而言,本次高中課程改革的目標 是(教育部, 2003): • 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內容,增強與社會 進步、科技進步、學生經驗的聯繫,拓展視 野,引導創新與實踐; • 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 的發展,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 合性的課程結構; • 創設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 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改進校內評價,實行 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評價方 式,建立教育品質監測機制; • 賦予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為學校 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因地制宜地開發學 校課程,為學生有效選擇課程提供保障。 本次高中課程改革對課程結構和課程設置做出了 大幅度調整。新的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 模組3個層次構成。《方案》共設置了8個學習領域, 即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 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每一領域由課程價 值相似的若干科目組成。8個學習領域共包括語文、 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等)、思想政治、歷 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或音樂、美 術)、體育與健康、技術等 12 - 13 個科目。其中技 術、藝術是新增設的科目,藝術與音樂、美術並行設 置,供學校選擇。此外,新課程又將科目向下延伸, 每一科目又包括若干反映學科內容邏輯聯繫、卻又相 互獨立的模組。 與這種課程結構相適應,選修課和學分制成為高 中課程改革在課程設置方面的主要舉措。《方案》規 定,普通高中學制為3年;課程由必修和選修課兩部 分組成,並通過學分描述學生的修習情況。一般而 言,學生如完成一個模組(通常為 36 學時)的修習 並通過考核,可獲得2學分。綜合實踐活動共包括23 必修學分,學生在修讀期間必須完成研究性學習、社 區服務、社會實踐三項活動課程的規定學分。這種課 程設置如表 1 所示。 在畢業要求方面,《方案》規定學生每學年在每 個學習領域中必須獲得一定學分, 3 年中獲得 116 必 修學分,在選修學分II中至少獲得6學分,總計達到 144 學分方可畢業。 《方案》指出,高中課程內容的選擇應遵循時代 性、基礎性和選擇性3個基本原則。在課程實施與評 價方面,《方案》強調(教育部, 2003): • 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課程,例如高中一年級主 要設置必修課程,逐步增設選修課程,學生 可跨班及選修; • 建立選課指導制度,引導學生形成有個性的 課程休息計畫; • 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 •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建立課程資源分享機 制; • 建立發展性評價制度。 在課程改革的時間安排上,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 於2004年9月起首先在山東、廣東、海南、寧夏4個 省區試行實施,擬用4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範圍內推 進,預期在 2007 年使全國普通高中起始年級全部進 入新課程(程材, 2004)。 中國內地的高中課程改革:藍圖、挑戰與展望

(4)

多 才 人 對 會 社 據 根 應 適 , 求 需 的 化 樣 發 和 能 潛 同 不 生 學 同 共 在 , 要 需 的 展 各 , 上 礎 基 的 修 必 類 分 準 標 程 課 科 若 置 設 次 層 分 、 別 學 供 , 組 模 修 選 干 。 擇 選 生 社 地 當 據 根 校 學 、 技 科 、 濟 經 、 會 和 要 需 的 展 發 化 文 設 開 , 趣 興 的 生 學 供 , 組 模 修 選 干 若 。 擇 選 生 學 學 數 數學 10 會 社 與 文 人 治 政 想 思 8 史 歷 6 理 地 6 學 科 物理 6 學 化 6 物 生 6 術 技 技術(含資訊技術和 ) 術 技 用 通 8 術 藝 藝術或音樂、美術 6 康 健 與 育 體 體育與健康 11 踐 實 合 綜 動 活 動 活 習 學 性 究 研 15 務 服 區 社 2 踐 實 會 社 6 表2. 內地與香港高中課程改革文件的比較 以這份《方案》為藍本,各實驗省區結合本地的 實際情況,分別制定了更為具體的、適應本省區的高 中新課程方案。附錄一呈現了廣東省對高中新課程中 必修以及選修課程的規劃(廣東省教育廳, 2004 , 頁 9-10)。 作為高中課程改革的指導檔,內地的《方案》與 香港的《改革高中及高等教育學制—對未來的投 資》頒布的時間十分接近。那麼,兩地的高中課程改 革在具體內容方面是否也有共通之處呢?大體而言, 中國內地的高中課程改革與香港剛發表的諮詢文件有 下列特點: ) 驗 實 ( 案 方 程 課 中 高 地 內 國 中 , 部 育 教 ( 2003) ) 段 階 詢 諮 ( 程 課 中 高 港 香 , 局 籌 統 育 教 ( 2004,頁8) 標 目 • • • • • 觀 值 價 、 觀 生 人 、 觀 界 世 的 確 正 成 形 步 初 公 會 社 和 律 法 家 國 守 遵 , 識 意 制 法 主 民 有 具 , 利 權 的 民 公 使 行 覺 自 , 義 正 會 社 護 維 , 德 有 具 , 責 負 為 行 的 己 自 對 , 務 義 的 民 公 行 履 感 任 責 會 社 代 時 應 適 握 掌 , 力 能 和 望 願 的 習 學 身 終 有 具 收 會 學 , 能 技 本 基 和 識 知 礎 基 的 要 需 展 發 人 與 學 科 的 步 初 有 具 , 息 信 理 處 和 斷 判 、 集 力 能 踐 實 與 神 精 體 具 、 識 意 境 環 、 養 素 文 健 極 積 成 形 , 志 意 的 強 頑 、 魄 體 的 健 強 有 具 生 立 獨 有 具 步 初 , 趣 情 美 審 和 式 方 活 生 的 康 劃 規 生 人 和 神 精 業 創 、 識 意 業 職 、 力 能 的 活 力 能 合 與 流 交 會 學 , 人 他 重 尊 , 己 自 識 認 確 正 • • • • • 他 響 影 今 當 解 理 夠 能 , 礎 基 識 知 的 闊 廣 備 具 題 問 的 活 生 常 日 球 全 或 家 國 、 會 社 、 人 個 們 身 民 國 同 認 , 民 公 的 任 責 負 、 見 識 有 為 成 野 視 界 世 備 具 並 , 分 能 技 他 其 及 技 科 訊 資 的 需 所 習 學 身 終 握 掌 動 活 藝 體 與 參 極 積 , 式 方 活 生 的 康 健 立 建 的 面 正 養 培 並 , 負 抱 術 學 或 業 就 的 身 本 解 了 度 態 習 學 和 作 工

(5)

值得注意的是,內地的高中課程: • 科目以模塊作為課程組織的基礎,一方面某一科 目的模塊與本科的其他模塊有一定的邏輯關聯, 另一方面也容許與其他學科產生不同形式的關 聯,進而使課程趨向多樣化(郭萍, 2003) • 明確地把八個學習領域的相關學科納入「必修」 範圍,一方面反映「現代科學綜合化的趨勢」, 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要求學生每 一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學分,以防止 學生過早偏科」(教育部, 2003) • 要求學校開設選修 II 課程(學校課程) • 把學科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機結合起來 (鍾啟泉、崔允漷、吳剛平, 2003 ,頁 67)

內地高中課程改革的特徵與其面臨的挑戰

一般而言,課程改革可分為啟動(initiation)、實施 (implementation)與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三個 階段(Fullan, 2001: 10)。2003年4月,教育部頒布 了《方案》及 15 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啟動了內 地高中課程改革;2004年9月,高中課程改革也已進 入了實施階段。然而,在目前發表的有關內地高中課 程改革的文獻中,實證研究仍然寥寥無幾。本文將根 據現有資料,結合內地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實施 情況,歸納和分析高中課程改革的特徵及其面臨的挑 戰。由於實證資料的缺乏,而且改革也只是剛開始實 施,因此一切都還難以做出定論。我們希望通過這些 分析找出內地高中課程改革潛在的一些困難,從而對 改革的實施和持續有所裨益。

大規模課程變革及其實施策略

自上世紀 90 年代以來,教育領域出現了一種大規模 教育變革的回歸趨勢(Fullan, 2000),人們已經不再 滿足於個別學校的革新和發展,轉而注意如何改善整 個學習系統(Fullan & Earl, 2002)。這種大規模變 革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關注整個教育系統,二是最 少有 5 0 所左右的學校、 2 0 0 0 0 或更多學生的參與 (Fullan, 2000)。 內地高中課程改革是中國大陸在新千年進行的 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自然持續,其廣度和深 度已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針對課程內容進行的 零敲碎打式的課程改革。它將其目標定位在課程功 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課程評價和 課程管理六個方面,試圖實現整個學校課程體系的 徹底變革。毫無疑問,這是一場雄心勃勃的大規模 變革。其實這種大規模教育變革並非中國獨有,就 全 球 範 圍 而 言 , 教 育 變 革 的 規 模 也 在 逐 漸 升 級 中國內地的高中課程改革:藍圖、挑戰與展望 • 初 , 性 樣 多 的 化 文 解 理 , 神 精 隊 團 有 具 , 作 識 意 放 開 的 界 世 向 面 有 具 步 覺 自 , 黨 產 共 國 中 愛 熱 , 國 祖 義 主 會 社 愛 熱 秀 優 的 族 民 華 中 承 繼 , 益 利 和 嚴 尊 家 國 護 維 會 社 和 興 振 族 民 為 有 , 神 精 族 民 揚 弘 , 統 傳 望 願 與 向 志 的 獻 貢 作 步 進 • • 思 反 、 判 批 能 為 成 並 , 點 觀 和 化 文 元 多 重 尊 人 的 考 思 立 獨 和 語 三 文 兩 用 運 於 善 構 結 程 課 八個學習領域、12-13科目、模塊、必修學分及 分 學 修 選 I及 II 國 英 、 文 語 國 中 ( 目 科 心 核 個 四 、 域 領 習 學 個 八 、 ) 育 教 識 通 、 學 數 、 文 語 20個選修科目(建 科 一 括 包 可 中 其 , 目 科 修 選 個 三 至 兩 修 選 生 學 議 歷 經 習 學 他 其 、 ) 元 單 育 教 向 導 業 職 的 上 以 或 他 其 歷 經 習 學 、 動 活 習 學 性 究 研 括 包 域 領 習 學 的 動 活 踐 實 合 綜 踐 實 會 社 和 務 服 區 社 與 和 動 活 藝 體 、 務 服 會 社 、 育 教 民 公 及 育 德 括 包 佔 , 言 而 般 一 , 驗 經 的 關 有 業 職 15-35%的校內 時 課 體 整

(6)

規 模 課 程 改 革 往 往 會 採 用 自 上 而 下 的 、 命 令 式 (mandated)的策略進行。內地高中課程改革就是如 此:它由教育部統一組織和領導,並且有計劃、按步 驟逐漸展開。事實上,這一點原本就在預料之中,因 為除了這種策略自身的特徵十分適用於大規模課程改 革之外,政府部門的積極參與也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 障之一。Reynolds(2000)指出,強調教師對課程變 革的擁有感的草根式(grass-root)改革很多時候效果 並不理想,而命令式的課程變革則有利於保證教師採 用相對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用較短的時間促進教師 專業發展,而且有利於保證學校教育的一致性和可預 期性。 然而,我們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種自上而下、 命令式實施策略的局限性。 Grundy(2002)根據她 在澳洲的經驗指出,注重表現和短期時效的政府對大 規模變革帶來的更多的是困難而非支持。 Carter & Hacker(1988)的實證研究也指出,中央—週邊的實 施策略很少能使變革結果與新課程的發展者的意圖相 符。正如 Hargreaves & Fink(2000)提醒我們的那 樣,深刻的、拓展的和可持續的改革是無法通過命 令、複製或其他快捷的修補措施(mandate, shock-and-copy strategies, other quick fixes)實現的。

如此看來,作為一次大規模的系統變革,內地高 中課程改革在實施策略上還面臨著許多風險。那麼, 如何避免這些風險就成為改革的決策者、促進者面臨 的一個重要挑戰。

新課程的選擇性和課程權責的重新分配

在本次改革中,新課程的一個突出特徵就是選擇性的 增強。按照高中課程改革負責人的說法,普通高中教 育作為一種准定向教育,其課程應該為學生創造更多 2004)。選修課和學分制的實行,不僅保證了學生選 擇的權力,而且給教師和學校也留出許多自主空間。 按照《方案》的規定,學生畢業必須修滿 144 學分, 其中必修學分為 116 ,剩餘的 28 學分則是學生必須 進行的最低限度的選擇。此外,《方案》規定學生必 須在選修II中至少獲得6學分,這要求學校也要自主 開設課程,才能幫助學生完成高中學習。 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高中課程改革意味著學校 教育系統中課程權責的一次重新分配。在這次改革 中,課程編制的權力重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下移趨 勢,處於學校教育系統基層的學生、教師和學校獲得 了一些課程選擇與決策權力,並且這種權力在改革的 綱領性當中得到了保證。與以往的高中課程相比,這 顯然是一個進步,因為賦權後的學生、教師與學校會 對課程改革產生更多的擁有感,從而減少前線人員對 改革的抗拒。研究表明,賦權能夠促進教師的教學興 趣、減少教師疏離以及提升教師對工作的自尊心 (White, 1992: 18),而這些對處於課程改革中的教師 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賦權的同時也意味著責 任的增加。如何有效地運用這些選擇和決策權力,這 對學生、教師和學校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對後者來 說,不僅要實施國家統一的課程方案,還要擔負起開 發課程模組、編制課程設置說明以及指導學生選課的 職責。由於普通高中教育連接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 育,高考與升學進一步加重了改革給學校人員的造成 的壓力。可見,新課程的選擇性對學校人員來說是一 柄雙刃劍,既帶來了賦權和擁有感,又意味著責任和 壓力的增加。

高中課程方案及其配套的支持措施

課程方案自身的必要性、複雜性、清晰度和實用性是

(7)

影響變革實施的重要因素(Snyder et al., 1992; Fullan, 2001)。就必要性而言,在高中課程改革啟動之前進 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人們對原有的課程內容的實用 性、時代性、選擇性和靈活性等方面表現出較高的不 滿意傾向(鍾啓泉 等,2003: 55),因此,改革高中 課程已經成為繼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之後的一個亟 待解決的問題。就複雜性而言, Cuban(1990)曾將 課程改革分為“淺層變革(first order change)”和“深 層變革(second order change)”。前者試圖在保持學 校教育現有的結構特徵的前提下,對課程元素做出調 整和修補;後者則要改變學校的組織結構,通過更新 學校教育的目標、結構以及教學文化對其進行重構。 顯然,高中課程改革是一次非常複雜的、涉及整個學 校系統的深層變革。儘管我們目前還缺少內地教師對 高中課程方案清晰度和實用性的感受的實證資料,但 是對實施這種複雜的課程變革來說,其方案必須具有 充分的可操作性,並且與教師日常教學實踐相配合, 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除了課程方案自身的特性之外,成功的實施這種 系統性的課程變革還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援,如學校 資源、教師發展和評價制度等。對義務教育階段課程 改革的調查表明,缺少課程資源、評價制度與方法滯 後是限制改革實施的重要因素(馬雲鵬、唐麗芳, 2002)。這些困難同樣會出現在高中課程改革中。一 方面,高中課程改革對學校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選修課、通用技術和實驗活動就需要學校擁有充足 的教室、實驗室以及教學設備,因此資源不足是許多 學校面臨的共同難題(劉然 等,2004);另一方面, 儘管高中課程改革已經付諸實施,但教育部與四個實 驗省區直到目前為止有關高考改革的相關文件還很 少,這很容易導致前線教師對改革產生後顧之憂。 圖1. 課程改革中壓力與支持的互動關係(Barber& Phillips, 2000) 低壓力 低支持 高支持 高壓力 進展緩慢 自滿 進展迅速 傑出表現 停滯 表現不佳 衝突 士氣低落 中國內地的高中課程改革:藍圖、挑戰與展望 壓力與支持之間的互動關係推動或阻礙著課程改 革的進程。如圖1所示,只有在高壓力和高支援的情 況下,課程改革才會進展迅速,作為實施者的教師才 能有傑出的表現。因此,保持壓力與支持之間的適當 平衡就成為高中課程改革必須處理好的一個問題。

(8)

戰,在現階段估計改革的成敗也許是言之過早。要高 再概念化 (reconceptualizing) 再生化 (reculturing) 再結構化 (restructuring) 高中 課程改革 • 再 概 念 化 : 教 師 與 學 生 對 課 程 要 有 擁 有 感 (ownership),一方面教師調適必修科目的實施, 另一方面建構校本的選修科目模塊。學生亦要主 動地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自主地選擇「課程」。 因此,師生變成真正的「課程」主人翁。由過往 單純的應試教育逐漸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 • 再結構化:隨著課程組織的模塊化,學校和課程 管理亦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例如學校在安排校 本課程,除了要考慮學校的特色外,亦要考慮教 師的專長工作的分配,以至學校內部的人事關 係。中國高中課程改革也強調了地方的角色,因 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承擔更大在協調實施過程、 督導評估成果和培訓教師的責任。總的來說,改 革帶來組織的轉變,強化了不同層次對課程領導 的訴求,也要求不同單位、團體通過夥伴協作, 對課程資源和實施條件提供有力的支援。 • 再生化:再概念化和再結構化對教師和學校文化 的重塑也產生一定的要求,例如鍾啓泉(2003, 頁 424)指出學校需要打破「分科主義」、「單 位主義」的束縛。隨著評估和教師的改革,教師 之間需要由「單打獨鬥」變為「共同協作」。 此外,內地高中課程改革除了在上述幾方面作 「範式」的轉變外,日後的發展路向仍需考慮下列兩 方面的實務議題: (1)中國高中教育階段除了普通高中外,也有大量的 職業高中、中專和技校。目前高中課程改革只集 中於普通高中,隨著中等職業高中開始出現收生 困難的狀況,以及國際綜合高中的出現趨勢,日 後普通高中教育與職業高中和中專等如何相互溝 通和相互銜接是值得思考的課題(蔣鳴和, 2002)。 (2)中國地域遼闊,地區之間發展差異甚大,城鄉的 辦學條件亦有不少差距,高中課程改革如何在偏 遠和落後(如西部地區)得到充分的落實,另高 中課程改革如何避免製造社會不平等(如社會地 位較低家庭的子女不能上高中)等議題,值得社 會各界共同商討和解決問題。

(9)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1998)。《面向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實驗)》。 李子建(2002)。《課程、教學與學校改革:新世紀的教育發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李子建、尹弘 (2003)。〈後現代視野中的課程實施〉。《華東師大學報(教育科學版)》, 21(1), 21-33 。 馬雲鵬、唐麗芳(2005)。〈新課程實施的現狀與對策〉。載《東北師範大學學報》,(5), 124 - 129 。 張德偉(2004)。〈略論後期中等教育的性質、地位、功能和作用—一個國際與比較教育的視野〉。《外國教育 研究》, 3 , 1-6 。 教育統籌局(2004)。《改革高中及高等教育學制—對未來的投資》。香港:政府物流服務署。 郭萍(2003)。〈模塊及其課程價值〉。載朱慕菊主審、鍾啓泉、崔允漷、吳剛平主編《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 (頁 449-450)。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台北:師大書苑。 陳伯璋等(2003)。《實施十二年國民教育理論基礎及比較研究》。台灣: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程材(2004)。〈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推進規劃〉。載《課程.教材.教法》, 24(3), 90 。 劉然、餘慧娟、賴配根(2004)。〈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整體走向—訪教育部有關方面負責人〉。載《人民教 育》,(11), 26 - 29 。 廣東省教育廳(2004)。〈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實施意見〉。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編。《廣東省普通高中新 課程—學科教學指導》(頁 1-25)。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台灣:師大書苑。 蔣鳴和 (2000)。〈21 世紀初葉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發展思路探討〉。《教育發展研究》, 1 , 13-17 。 諸惠芳(2002)。〈國外高級中等教育結構及基本類型概論〉。《課程研究》。 http://zyk.chy-bjedu.com.cn/internet/pep/kechengjcyjs/6guoji/66.htm 蕭錫錡(1999)。〈綜合高中實驗課程規畫〉。《課程與教學季刊》, 2(1),頁 1-14 。 霍益萍(2002)。〈從精英到大眾:對中國高中教育歷史性轉折的思考〉。《教育發展研究》, 9 , 40-42 。 鍾啓泉、崔允漷、吳剛平(2003)。《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鍾啓泉(2003)。〈尋求“課程文化”的再造〉。載朱慕菊主審、鍾啓泉、崔允漷、吳剛平主編《普通高中新課程 方案導讀》(頁 422-425)。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Barber, M. & Phillips, V. (2000). The fusion of pressure and suppor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1(3), 277-281. Carter, D. S. G. & Hacker, R. G.(1988). A study of the efficacy of a centre-periphery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6), 549-552.

Cuban, L.(1990). Reforming again, again and agai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1): 3-13.

Fullan, M. & Earl, L.(2002). United Kingdom national literacy and numeracy strategies: large scale refor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3(1): 1-5.

Fullan, M.(2000). The return of large-scale refor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1(1), 5-28.

Fullan, M.(200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3rd ed.).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rundy, S.(2002). Working inside the State: Reflections on large scale educational refor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3(1), 55-62.

Hargreaves, A. & Fink, D.(2000).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refor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7(7), 30-34.

Reynolds, D.(2000). Can and should pedagogical change be mandated at tim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1(2), 193-198.

Snyder, J., Bolin, F., & Zumwalt, K.(1992).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P. W. Jackson(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pp.402-435). New York: Macmillan Pub. Co.

Stringfield, S.(2002). Issues in conducting and studying large-scale educational refor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3 (1), 63-73.

White, P. A.(1992). Teacher empowerment under “ideal” school-site autonomy.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4(1): 69-82.

(10)

言 語 與 學 文 文 語 語 1文 、語文2、語文3 文 語 4、語文5 論 化 文 、 用 應 字 文 言 語 、 記 傳 與 聞 新 、 文 散 與 歌 詩 、 劇 戲 與 說 小 讀 研 著 按 校 學 規 關 有 主 自 定 的 發 開 程 課 語 外 (以英語 例 為 ) 語 英 1、英語2、英語3 語 英 4、英語5 ) 級 七 、 級 六 ( 列 系 1,提高系列(英語6-8,提高系列,達八級目標) 語 英 ( 6-11,可創造條件開,達九級目標)、 列 系 2,拓展系列(含語言知識與技能類、語言應用類、欣賞類) 學 數 數學 學 數 1、數學2、 學 數 3、 學 數 4、數學5 列 系 1(文科基礎)、系列2(理科基礎)、 列 系 3(文化系列)、系列4(應用系列)、 列 系 5(拓展系列) 文 人 與 會 社 治 政 想 理 、 活 生 治 政 、 活 生 濟 經 、 活 生 化 文 學 哲 與 活 生 、 識 常 理 倫 與 德 道 民 公 、 識 常 律 法 的 中 活 生 、 識 常 學 濟 經 、 識 常 義 主 會 社 學 科 識 常 維 思 學 科 、 識 常 織 組 際 國 和 家 國 史 歷 歷 1史 、歷史2、歷史3 、 踐 實 與 想 思 主 民 的 會 社 代 近 、 眸 回 革 改 大 重 上 史 歷 0 2 世紀的戰事與和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萃 薈 產 遺 化 文 界 世 、 秘 奧 的 史 歷 索 探 理 地 地 1理 、地理2、地理3 地理信息技術應用、自然災害與防治、 理 地 遊 旅 、 理 地 洋 海 、 宙 宇 與 球 地 、 活 生 與 劃 規 鄉 城 學 科 理 物 物 1理 、物理2 系 1列 (側重於物理與社會)、 列 系 2(側重於物理與技術)、系列3(側重於基礎物理) 學 化 化 1學 、化學2 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化學反應原理、 學 化 驗 實 、 質 性 與 構 結 質 物 、 礎 基 學 化 機 有 物 生 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 境 環 與 態 穩 、 化 生物技術實踐、生物科學與社會、現代生物技術專題 術 技 術 技 息 信 信息技術基礎(所有模 選 限 , 開 必 塊 4分以上) 、 用 應 術 技 絡 網 、 用 應 術 技 體 媒 多 、 計 設 序 程 與 法 算 步 初 能 智 工 人 、 術 技 理 管 據 數 術 技 用 通 技術與設計1、 計 設 與 術 技 2 、 術 技 業 農 代 現 、 作 製 人 器 機 易 簡 、 術 技 制 控 子 電 、 計 設 其 及 築 建 、 養 保 與 駛 駕 車 汽 、 術 技 活 生 與 政 家 計 設 其 及 裝 服 術 藝 術 藝 ) 時 學 的 定 一 修 必 應 都 但 , 同 不 以 可 容 內 和 目 項 的 習 學 生 學 個 每 ( 、 ) 門 入 編 創 劇 戲 , 術 藝 的 達 表 體 身 、 計 設 的 邊 身 、 樂 音 的 中 活 生 ( 列 系 活 生 與 術 藝 、 ) 礎 基 演 表 劇 戲 、 演 表 興 即 蹈 舞 、 達 表 言 語 覺 視 、 現 表 感 情 的 樂 音 ( 列 系 感 情 與 術 藝 、 ) 賞 欣 劇 戲 外 中 、 飾 服 與 蹈 舞 、 秘 奧 的 形 圖 、 樂 音 間 民 族 民 ( 列 系 化 文 與 術 藝 ) 技 特 視 影 、 康 健 心 身 與 舞 樂 、 術 藝 型 造 與 料 材 、 學 科 與 樂 音 ( 列 系 學 科 與 術 藝 樂 音 音樂鑒賞、音樂與舞蹈、演奏、歌唱、創作、音樂與戲劇表演 術 美 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現代媒體藝術等 育 體 與 康 健 育 體 與 康 健 ) 時 學 的 定 一 修 必 應 都 但 , 同 不 以 可 容 內 和 目 項 的 習 學 生 學 個 每 ( 、 動 運 興 新 、 動 運 上 水 雪 冰 、 育 體 間 民 族 民 、 動 運 類 操 體 、 動 運 類 球 、 動 運 徑 田 題 專 育 教 康 健 合 綜 踐 實 動 活 性 究 研 習 學 設 開 際 實 地 本 和 》 南 指 《 據 根 校 學 , 》 南 指 《 的 應 相 布 頒 家 國 務 服 區 社 踐 實 會 社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senior secondary level;.. 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SECG) is prepared by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CDC) to advise secondary schools on how to sustain the Learning to

[Supplementary notes to 2.3.4 The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and Suggested Time Allocation and Appendix 7 in Booklet 2 Learning Goals, School Curriculum Framework and Planning of

• Tying in with the modules and topics in the school-based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schools are encouraged to make use of the lesson plans in the re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