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改編、接續、回應: 從後設小說到後設電影──以《法國中尉的女人》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改編、接續、回應: 從後設小說到後設電影──以《法國中尉的女人》為例"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2

「後設」思考讓我們瞭解「原本」(origin)與「複本」(copy)、「真實」(reality)與「再

現」(representation)之間蘊含了一種關係;「差異性的重複」(repetition with difference)。

後設小說為了彰顯這種同中存異的現象,透過「諧擬」(parody)的手法,將「創作」與「批判」 溶於一爐(Waugh 68),呈現羼雜混合的文學與繽紛歧異的社會言語。簡言之,這種「差異性 的重複」提供後設小說的對話基礎,使不同的意識形態聲音產生交響共鳴。後設小說是「關於 小說的小說」,它「建構小說的幻象……並拆穿這種幻象」(Waugh 6)。質言之,後設小說不 僅是小說,同時也對該篇小說的創作過程有所說明。它所創設的故事與小說中所附的評語兩者 之間往往產生某種對話關係,一方面呈現出閱讀和詮釋的基本概念,另一方面凸顯「作者之聲」 (authorial voice)、揭露作者個人信念及意識型態。

藉由《法國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這個後設文本,小說家約翰 ‧

傅敖斯(John Fowles)憑想像「再現」(represent)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情狀,以二十世紀現 代人的眼光嘲弄模擬十九世紀當時的小說成規及道德禮法,企圖達到顛覆逆轉的僭越效果。在 不同的意識形態交互競逐、映照下,《法國中尉的女人》成為俄國文化批評家巴赫汀(Mikhail Bakhtin)所謂的「具有某種意向及對話性質的駁雜混合體」(76)。 劉建基│Chien-Chi LIU 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焦 點 話 題Focus Issue

改編、接續、回應:

從後設小說到後設電影

以《法國中尉的女人》為例

Adaptation, Continuity, and Response:

From Meta-Fiction to Meta-Film

A Study of the Novel and Film Version of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2)

美 育 第 190 期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 TION, NO.190 13 1 電影版《法國中尉的女人》DVD 封套圖片 (資料來源:Amazon.com 網站) 不同於傳統小說,《法國中尉的女人》的敘 述者一方面模仿維多利亞小說的手法,鋪陳劇情, 另一方面卻不斷揶揄評論故事中的情節、事件、人 物,試圖破除維多利亞時代僵硬保守的寫實風格。 簡言之,敘述者除了交代故事內容外,並且對創作 過程有所說明。故事是發生在一百年前(1867 年)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萊姆(Lyme Regis)鎮上。女主 角莎拉(Sara)是個謎樣般的女人,她不但生來就 思想敏銳、富有想像力,而且還受過良好的教育。 為了擺脫維多利亞道德規範的束縛,她竟然編織了 失身於「法國中尉」瓦幹(Varguennes)的謊言, 淪為「不潔的女人」,故意讓鎮民唾棄。男主角查 理(Charles)則是一位愛好地質考察、自視甚高 的年輕紳士,雖然他早已與中產階級新貴富家女愛 絲婷娜(Ernestina)訂過婚,卻迷戀上了自我「污 名化」的莎拉,與她展開一場既浪漫又充滿懸疑的 愛情追尋。 《法國中尉的女人》的敘述者挑明了說整本 小說是純屬「虛構」,因此結局當然可以有很多可 能性。作者傅敖斯為了揶揄讀者僵硬的閱讀成規, 故意讓敘述者安排三種不同的結局。第一個結局是 發生在故事進行三分之二時,敘述者為符合維多利 亞小說傳統,所「想像」出來的結局 — 查理迷途 知返,獲未婚妻愛絲婷娜原諒,重歸於好。然而, 這個結局隨即被敘述者否決出局。最後二個結局竟 是用投擲骰子來決定順序的先後。其一是,查理、 莎拉與他們的小孩在上帝的善意安排下重聚。其 二是,莎拉斷然拒絕結婚的念頭,查理怏怏不快。 不過,就在此刻,查理對真理有一番驚覺。他突然 發現自己比莎拉強多了 — 她追求自由,卻不肯付 出,只能妥協,而他自己願意付出卻不願妥協。 就文學信念的層面而言,傅敖斯批判了歷來寫 實主義奉為圭臬的摹擬論(Mimesis)。模仿維多 利亞的敘述技巧只是虛晃一招,破除敘述傳統與拓 展敘述技巧的領域,才是他的主要目標。在第十三 章,敘述者告訴讀者,他是生在霍伯格賀葉(Allain Robbe-Grillet)與巴特(Roland Barthes)時代。敘 述者顯然告訴讀者這是二十世紀新小說的時代,不 是維多利亞寫實傳統的時代。傅敖斯透過敘述者提 醒讀者身處的「文本時代」(age of textuality)— 文本相互疊映、交互指涉的時代。值得注意的是, 傅敖斯將一系列的題辭嵌入小說文本,形成「文 本互涉」(intertextuality),彰顯「另類維多利亞 人」開放的性觀念與性行為。題辭中的言語融入角 色人物的話語,呈現出一種開放的「性意識」,有 別於維多利亞戒嚴式的「性意識」。茲舉一例,在 第三十章的題辭中,傅敖斯引用一八七六年的《童 工雇用委員會報告》的資料: 我自己就常親眼見過十四至十六歲的男孩與女孩 之間的猥褻現象。有一次我看到路邊有五、六個男 孩侮辱一個少女,二、三十碼以外就有年長的人, 可是卻根本沒注意。那女孩哀叫出來,我才停下 來。我也看過好多個男孩在河裡洗澡,而有好些 十三歲到十九歲的女孩就在河岸上觀看。(211) 這個題辭與敘述者的聲音相互疊映,勾勒出無視於 性壓抑、解放自我性慾的「另類維多利亞人」之面 貌。 就文學技巧層面而言,《法國中尉的女人》 中的男女主人翁的關係,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讀 者」與「作者」之間的對話關係。莎拉編織了失身 於法國中尉的謊言,自願成為禮教嚴謹的維多利亞 社會所不容的「墮落女人」(fallen woman)。她 之所以扮演千夫所指的「墮落女人」的角色,為的 是爭取一種屬於「圍欄之外的自由」(14)。易言 之,她透過編寫故事來追求自由、實現自我。面對

(3)

14 莎拉這個「霧裡之人」(127),查理這個「讀者」 解讀得相當辛苦,不得不承認:「凡是我和她(莎 拉)有關的地方,我對我自己都像謎」(181)。 透過敘述者的言語,傅敖斯將莎拉塑造成一個神 祕莫測的「人面獅身」(Sphinx)角色(365)。 敘述者問道:「誰是莎拉?/她來自何處陰暗之 中?」(80)。這個謎樣般的女人不但在查理身上 啟動各種情慾的自在流動,同時也激起了一探究竟 的「追尋」勇氣。 對查理而言,謎樣般的「不可預測」(153) 正好提供一種隱含於整部小說的「追尋結構」,使 「性的想像」得以游走擺盪於其中,使迷戀與性 慾得以肆無忌憚之方式呈現(Woodcock 18-19)。 將查理與莎拉兩人間的關係等同於「讀者」與「作 者」間的想像對話關係,將「男性想像」以「性的 言說」鋪陳,傅敖斯刻意將「閱讀過程」(process of reading)與「色情狂的偷窺過程」(process of voyeurism)融合為一(Booker 189)。當身為「讀 者」的查理聆聽莎拉這個「作者」講述有關她與法 國中尉瓦幹的故事時,查理彷彿是個「窺淫狂」。 莎拉編織失身於瓦幹的故事時,敘述者作了如下的 描述: 查理被一股逆流沖離了安全的港口,不再具有那種 公正、明智的憐憫。他看到了她沒有詳述的一幕: 她獻出自己。立刻他成為姦淫莎拉的瓦幹,而同時 又是一拳把瓦幹打倒的人;正如莎拉同時是無辜的 受害者,也是蕩婦一樣。在他內心深處,他原諒她 的不愛惜貞操,但卻又無限留戀那一團他倒也願意 去嘗嘗的陰影。(142) 這一段描述將一個中規中矩、自視甚高的維多利亞 紳士貶為逾越禮教的「窺淫狂」。「另類維多利亞 人」開放的性意識在此表露無遺。這種「性的言 說」無非是要澄清我們對維多利亞時代的錯誤認 知。正如敘述者所言,維多利亞人「同我們這個世 紀的人一樣喜歡性,並且……比我們還要神往之」 (212)。 1981 年由導演卡雷爾 ‧ 瑞茲(Karel Reisz) 和劇作家哈洛 ‧ 品特(Harold Pinter)改編成的《法 國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後設電影 ─「關於電影的 電影」。這部由梅莉 ‧ 史翠普(Meryl Streep)與 傑洛米 ‧ 艾倫斯(Jeremy Irons)所主演的電影, 是「改編」自傅敖斯1969 年所出版的同名小說, 藉由後設電影的手法「接續」、「回應」小說家在 文學與道德層面所探討之議題,如「再現」的虛構 本質、藝術創作的自由、維多利亞時代戒嚴式的性 意識以及情慾自主與解放等議題。 電影透過「過去」與「現在」兩條敘述線交 互進行,一方面「再現」小說的主要情節內容(查 理不顧維多利亞紳士的道德操守,敢於擦撞、抵觸 傳統,對莎拉付出愛情;莎拉隨時投射不受道德約 束的情慾,擺脫社會禁錮,追求「圍欄之外的自 由」),呈現一齣維多利亞古裝劇;另一方面讓 負責飾演莎拉的安娜(Anna)和飾演查理的麥克 (Mike)在拍戲之餘,同時上演著一段不倫之戀 的現代時裝劇。導演瑞茲在呈現維多利亞故事時, 不時穿插著安娜與麥克調情的曖昧畫面。整體而 言,傅敖斯的小說是透過身處現代的敘述者,批判 維多利亞時期保守僵硬的文學觀與道德觀,並且揭 露小說中所再現的「真實」實際上是建構出來的, 與虛構無異。瑞茲所導演的電影,則是透過現代劇 組人員去「演出」維多利亞古裝劇,讓觀眾瞭解 : 電影中逼真的影像,亦如小說中逼真的敘述,是人 為的精心構建,並不等於「真相」。此外,導演瑞 焦 點 話 題Focus Issue 2 小說版《法國中尉的女人》封面圖片 (資料來源:Amazon.com 網站)

(4)

15 茲在電影中增添了現代男女情慾糾葛之情節,其目 的是彰顯性意識的跨時空性與普遍性。 電影一開始,觀眾立即感受到這是一部有關 「片中片」、「戲中戲」的電影。透過場記的提示 (「第三十二場」、「第二次」、「開始」、「跟 蹤拍攝」)後,身穿一襲黑衣的年輕女士現身, 走向柯布(Cobb)防波堤的底端,眺望遠方海岸。 觀眾於是馬上進入後設電影的情境,了解「電影中 所使用具有反身指涉電影的製作過程與再現形式 的符號」(劉紀蕙 80)。藉由現代劇組人員「彩 排」畫面不斷的呈現,例如飾演查理的麥克與飾演 莎拉的安娜「預排」莎拉在崖上跌跤的戲碼,從室 內排戲排到戶外,安娜扭到腳,查理緊挨攙扶等等 畫面,導演瑞茲試圖揭露後設電影的本質:後設電 影一邊建構逼真的影像,一邊揭露影像的虛構性; 它不僅是電影,同時亦對該電影的製作過程有所說 明。這種後設的手法,顯然是衝著傳統的寫實主義 電影而來,因其所揭櫫的信念是:完全客觀反映真 實世界。 電影中,觀眾看到一連串的現代情慾出軌, 例如,安娜躺在床上抱不到枕邊情人麥克,恍神中 呼喊著其夫之名「大衛」,麥克糾正說,「我是麥 克,不是大衛。」又如,開往倫敦的火車停在月台 時,麥克及時登上火車,對安娜表達不倫情愫,告 訴她自己有多麼愛她,會多想她;火車即將駛離月 台時,麥克匆匆離開車廂,火車緩緩離去。透過現 代劇情慾出軌的橋段與古裝劇情感糾葛的情節二 者間的交織雜揉,電影版《法國中尉的女人》「回 應」了小說文本中有關情慾自主與解放的議題。不 同於小說中所呈現的維多利亞故事三種結局,電影 中的維多利亞情節僅僅呈現單一結局:查理經歷三 年的「尋覓」,終於與莎拉重聚,最後,兩人划著 船,穿越黑暗的橋洞,迎向充滿希望的未來。這個 單一結局不啻肯定了「另類維多利亞人」的一項特 質:敢於掙脫禮教束縛、追求道德框架外的自由。 另外,瑞茲導演賦予現代時裝劇一個迥異於維多 利亞古裝劇的結局:安娜在維多利亞戲碼殺青後, 結束了與麥克的情慾糾纏;安娜與麥克分道揚鑣, 回歸原來生活。論者指出,這個現代時裝劇的結尾 是一種反差式的諷刺1: 在原著小說中有三個不同的結尾,而導演瑞茲則運 用影像以兩個不同的時空對感情取捨的反差,來體 現一個頗具時代感的諷刺:在維多利亞那樣用思想 的桎梏束縛人自由追求的時代裡,無助而堅毅的莎 拉為了愛情選擇了反抗,而理性至上自由萬歲的現 代,安娜卻最終掙不脫世俗的鏈條,選擇了平靜的 逃避。 古今兩條敘述線所呈現的雙重結局,正好說明了 《法國中尉的女人》電影版與小說版有著一種「同 中存異」的關係 — 前者「再現」後者,呈現一種 「差異性的重複」。電影版的反差式結局恰巧「呼 應」小說敘述者所強調之論點:維多利亞人同我們 現代人一樣喜歡性,而且比我們還要神往之。 美 育 第 190 期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 TION, NO.190

Bakhtin, Mikhail. (1981).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Cary Emerson & Michael Holquist, Trans.; Michael Holquist, Ed.). Austen: Texas UP.

Booker, M. Keith. (1991). What We Have Instead of God: Sexuality, Textuality and Infinity in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Novel, 24 (2), 178-198. Fowles, John. (1969).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New York: Signet.

Reisz, Karel, dir. (1981).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Beverly Hills: Metro Goldwyn Mayer.

Waugh, Patricia. (1984). Metafic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of Self-Conscious Fiction. London: Methuen. Woodcock, Bruice. (1984). Male Mythologies: John Fowles and Masculinity. Brighton: Harvester. 劉紀蕙(2002):文學與電影:影像 ‧ 真實 ‧ 文化批判。台北:中央研究院。 《法國中尉的女人》[ 電影 ]。互動百科。2012 年 7 月 26 日,取自 http://www.hudong.com/wiki/《法國中尉的女人》[ 电影 ] 引文出自〈《法國中尉的女人》[ 電影 ]〉。《互動百科》。 Amazon.com 網 站:http://www.amazon.com/s/ref=sr_pg_3?rh=i%3Aaps%2Ck%3Athe+french+lieutenant%27s+woman&page=3&keywords=the+f rench+lieutenant%27s+woman&ie=UTF8&qid=13433709 1 延伸閱讀 注釋 圖片來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每班教師員額編制符合國民中學 每班應設置教師至少三人,國民 小學每班應設置教師至少二人。.

說到地獄,一般人很自然會聯想到「十八層地獄」,在我們現 實生活中比較接近的則有監獄、看守所,犯人都是身陷囹圄,枷鎖

在這一節裡會提到,即使沒辦法解得實際的解函數,我們也 可以利用方程式藉由圖形(方向場)或者數值上的計算(歐拉法) 來得到逼近的解。..

讓多數學生透過免試入學升高中職和五專。雖然叫做免試,但是

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快的時 候,像我的女兒一樣,每 件事情都只會抱怨,只會 羡慕其他人,希望她看過

莎劇中「弄人」的打諢(見 附錄二)與《史記》優孟故 事、宋代「二聖鐶故事」中 的優伶相類;但「莎劇」中

結 果發現這個新解跟greedy choice一樣好 (也是一個 最佳解) 或者發現這個新解更好 (矛盾, 所以最佳解 裡面不可能沒有greedy

張愛玲說:「我們對於生活的體驗往往是第二輪的。」這句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