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強度與PPARγ基因對代謝症候群的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動強度與PPARγ基因對代謝症候群的影響"

Copied!
7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所)

碩士論文

運動強度與

PPARγ 基因對代謝症候群的影響

The effect of exercise intensity and PPARγ gene to

metabolic syndrome

研究生:阮鼎元 撰

指導教授:章順仁 教授

(2)
(3)

致謝

碩士班的兩年一轉眼就過了,還記得以前最討厭的就是寫作,大多時候都是看著 別人寫的文章,從來沒想過寫作能力極差的我,也能夠完成屬於自己的一本論文,在 完成的當下非常的興奮,因為能夠順利地畢業了! 在這兩年中非常感謝我的指導教授—章順仁教授,一開始尚未找老師當指導教授 時,老師就經常花時間在教我統計軟體的使用,在老師收我當研究生後,由於研究的 領域是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因此老師在研究上給予我非常多的建議與協助,在論文撰 寫的部分也很細心的指出我的問題,很感謝老師在這兩年給我的鼓勵與指導,才能讓 我能夠順利的畢業。 謝謝我的家人與女友,在碩士班的這兩年中,家人仍舊給予我經濟上的支持,讓 我不用太過擔心生活上的開銷,能夠把心力都放在研究及論文中,而女友也一直陪伴 著我,同時鼓勵我也督促著我,是讓我能夠順利畢業的一大動力,這一次我真的要畢 業了!!!

(4)

運動強度與

PPARγ 基因對代謝症候群的影響

指導教授:章順仁 教授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所) 學生:阮鼎元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所) 摘要 近年來代謝症候群成為國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且代謝症候群與許多疾病相 關,代謝症候群也成為討論及研究的焦點。研究指出運動強度會影響代謝症候群,亦 有研究指出代謝症候群與某些基因有相關,因此本研究將探討代謝症候群與運動的相 關性。 本研究使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釋出之2000 筆資料進行分析,依代謝症候群判定

標準,判定是否有代謝症候群,依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 MET)作為 運動強度的依據並分為三組:無運動組(0 MET)、中低強度運動組(>0 MET 與<6 METs)、高強度運動組(≧6 METs)。另外整理出常被提及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單核 苷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分別是 rs9939609(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 FTO)、rs1421085(FTO)、rs5128(Apolipoprotein C3; APOC3)、rs670(Apolipoprotein A1; APOA1)及 rs3856806(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γ),以這五個 SNP 進行分析,以卡方檢定分析運動強度 及基因與代謝症候群是否相關,以邏輯回歸調整共變項探討運動強度及基因對代謝症 候群之相關。 結果顯示無運動組1141 人(平均年齡 45.98±10.56 年),中低強度運動組 573 人 (平均年齡54.75±9.79 年),高強度運動組有 264 人(平均年齡 51.70±10.68 年),三個 組別在年齡上有顯著差異(p<0.001)。高強度運動組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無運動 組低(14% vs 19%,p=0.005),在調整年齡與性別後仍顯示相同結果(OR=0.53,95% CI=0.36-0.79,p=0.002),男性在調整年齡後也顯示相同結果(p=0.003)。PPARγ 基因 的rs3856806(隱性遺傳模式)為 CT 及 TT 型者,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較 TT 型高 (22% vs 18%,p=0.025),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仍顯示相同結果(OR=1.33,95% CI=1.06-1.66,p=0.013),男性在調整年齡後也顯示相同結果(p=0.009)。運動強度與 上述基因對代謝症候群無交互作用(p=0.473)。 本研究顯示有高強度運動習慣者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較無運動組低,在男性中也 顯示相同結果,女性則沒有顯著相關。攜帶rs3856806 基因型為 CT/TT 型者罹患代謝 症候群的風險較CC 型高,在男性中也顯示相同結果,女性則沒有顯著相關。 關鍵字:運動效益、健康促進、高強度運動、運動習慣、PPARγ 基因

(5)

The effect of exercise intensity and PPARγ gene to

metabolic syndrome

Advisor(s): Dr. Shun-Jen Chang

Department (Institute) of Kinesiology, Health, and Leisur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Student: Ding-Yuan Juan

Department (Institute) of Kinesiology, Health, and Leisur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Abstract

Metabolic syndrome (MS) is one of the common health problem of Taiwanese. Some researches indicated that MS affected by exercise intensity and genes. Therefore, we intend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xercise intensity, gene and MS.

We recruited two thousand participants who were released by Taiwan Biobank. The MS was measured, and thos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MS or without MS group. According to 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 exercise intensit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ose without exercise, those with moderate to low intensity exercise and those with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There were five polymorphism of rs9939609 (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 FTO)、rs1421085 (FTO)、rs5128 (apolipoprotein C3; APOC3)、rs670 (apolipoprotein A1; APOA1)、rs3856806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γ) mentioned in literature also included in this study for exploring the association with MS. Using chi-square tes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xercise intensity, genotypes of gene and MS.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to adjust covariate variables and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exercise intensity and genotype on MS.

Results showed that those without exercise group had 1141 people (mean age: 45.98± 10.56 years old), those with moderate to low intensity exercise had 573 people (mean age: 54.75±9.79 years old), those with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had 264 people (mean age: 51.70± 10.68 years old).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was less risk with MS than those without exercise (14% vs 19%, p=0.005), there was the same result after adjustment of age and sex (OR=0.53, 95% CI=0.36-0.79, p=0.002). It showed the same result after adjustment of age in male

(6)

(p=0.003). The genotypes of rs3856806, CT or TT, showed higher risk with MS than the genotype CC (22% vs 18%, p=0.025). There was the same result after adjustment of age and sex (OR=1.33, 95% CI=1.06-1.66, p=0.013).

In conclusion, those with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exhibited less risk with MS than those without exercise, there was the same result after adjustment of age in male, but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 with MS in female. The genotypes of rs3856806, CT or TT, exhibited higher risk than the genotype CC. There was the same result after adjustment of age in male, but did not show the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 with MS in female.

Keywords: benefit of exercise; health promotion;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exercise habit; PPARγ gene

(7)

I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4

第一節 運動與代謝症候群 ... 4 第二節 基因與代謝症候群 ... 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8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8 第二節 統計方法 ... 1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11

第一節 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性 ... 11 第二節 基因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性 ... 13 第三節 運動強度、基因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性 ... 17

第五章

討論 ... 18

第六章

結論 ... 20

第七章

建議 ... 21

第八章

參考文獻 ... 22

附錄一、運動題項問卷 ... 59

附錄二、代謝當量表 ... 60

附錄三、基因資料整理表 ... 61

(8)

II

表目錄

表一、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27 表二、30 歲至 40 歲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27 表三、41 歲至 50 歲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28 表四、51 歲至 60 歲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28 表五、61 歲至 70 歲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29 表六、30 歲至 50 歲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29 表七、51 歲至 70 歲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30 表八、依運動強度分組之描述性統計 ... 31 表九、男性依運動強度分組之描述性統計 ... 32 表十、女性依運動強度分組之描述性統計 ... 33 表十一、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n=1978) ... 34 表十二、男性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n=994) ... 35 表十三、女性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n=984) ... 36 表十四、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37 表十五、rs1421085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38 表十六、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39 表十七、rs670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40 表十八、rs36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41 表十九、男性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42 表二十、男性rs1421085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43 表二十一、男性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44 表二十二、男性rs670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45 表二十三、男性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46 表二十四、女性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47

(9)

III 表二十五、女性rs1421085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48 表二十六、女性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49 表二十七、女性rs670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50 表二十八、女性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51 表二十九、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顯性遺傳模式) ... 52 表三十、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隱性遺傳模式) ... 53 表三十一、男性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隱性遺傳模式) ... 54 表三十二、女性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隱性遺傳模式) ... 55 表三十三、rs3856806 基因型及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56 表三十四、rs3856806 基因型與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 57

(10)

IV

圖目錄

圖一、代謝症候群盛行率 ... 58 圖二、年齡分層代謝症候群盛行率 ... 58

(11)

1

第一章 緒論

近年來,國人的生活習慣改變,相關的健康問題也成為討論及研究的焦點,代謝

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即是相關的健康問題之一。代謝症候群並非疾病,而是 一群危險因子的統稱,其組成因子包含了腹部肥胖、血糖偏高、血壓偏高、血脂異

常,其判斷標準如下:一、腹部肥胖(Elevated waist circumference):男性腰圍≧ 90cm、女性腰圍≧80cm。二、血壓偏高(Elevated blood pressure):收縮壓≧

130mmHg 或舒張壓≧85mmHg 或服用醫師處方治療高血壓藥物。三、空腹血糖偏高 (Elevated fasting glucose):空腹血糖值≧100mg/dL 或服用醫師處方治療糖尿病藥物。 四、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Elevated triglycerides):空腹三酸甘油酯≧150mg/dL 或服用 醫師處方降三酸甘油酯藥物。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Reduce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0mg/dL 或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 醇<50mg/dL。以上五項因子,符合三項(含)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行政院衛生 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07)。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04 年至 2008 年及 2013 年至 2016 年台灣國民營養 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出2004 年至 2008 年 19 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 率為18.04%,高血脂盛行率為 21.46%,高血糖盛行率為 8.35%(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 民健康署, 2011);2013 年至 2016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18 歲以上 國人高血壓盛行率為25.15%,高血脂盛行率為 22.56%,高血糖盛行率為 11.46%(行政 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9),由此資料可見國人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 糖)盛行率有增加的趨勢。另外自行根據2004 年至 2008 年及 2013 年至 2016 年調查 資料做比較,得出19 歲以上男性腰圍過高盛行率由 2004 年至 2008 年的 24.8%上升至 2013 年至 2016 年的 38.0%;女性則由 33.6%上升至 46.6,19 歲以上男性代謝症候群的 盛行率由2004 年至 2008 年 25.7%上升至 2013 年至 2016 年的 34.8%;女性則由 20.4%

(12)

2 上升至25.9%,由以上資料可知代謝症候群與其組成因子之盛行率皆有增加的趨勢(行 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1)。 代謝症候群所衍生的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 壓性疾病與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在近年國人死因排名中皆位列前十(行政院衛生 福利部, 2020),其中心臟疾病更連續 12 年(民國 96 年至民國 107 年)排名十大死因 的第二名,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之2016 年全球十大死因也有三項與代謝症候群相關,其 中缺血性心臟病更是高居第一。衛福部在民國105 年出版的代謝症候群學習手冊提 出,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有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6 倍,有高血壓的機率是一般 人的4 倍,有高脂血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 3 倍,有心臟疾病及腦中風是一般人的 2 倍,上述數據僅是粗略估計值,但可見有代謝症候群的人罹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不 少(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6)。代謝症候群及其組成因子盛行率上升、代謝 症候群衍生疾病死亡率名列前茅、有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其他病機率增加等問題,都 顯示代謝症候群是現代人非常需要關注的問題,因此本研究將以代謝症候群為主軸進 行探討。 研究指出運動會影響代謝症候群,Lee 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調整年齡、性別及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後,中高強度運動與低強度運動者,罹患代謝 症候群風險較低(Lee, Lee, Seo, & Kim, 2018);在 Hidalgo-Santamaria 等人的研究中,調 整年齡及性別後,分析運動強度對代謝症候群的作用,趨勢分析結果顯示運動強度越

高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越低(Hidalgo-Santamaria et al., 2017);Uemura 等人的研究顯 示,在調整年齡後,分析日常生活活動量及休閒時間身體活動量對代謝症候群的作

用,趨勢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及休閒時間身體活動量越高罹患代謝症候

群風險越低,在女性的部分僅有日常生活活動量的趨勢分析有達到顯著(Uemura et al., 2019)。

(13)

3

Wu 等人的研究顯示載脂蛋白 A1(Apolipoprotein A1; APOA1)的 rs670 與載脂蛋 白C3(Apolipoprotein C3; APOC3)的 rs5128 與代謝症候群的發生有相關(Wu et al., 2016),亦有研究顯示 APOA1 的 rs670 與代謝症候群有相關(Phillips et al., 2011),在另

一份Chen 等人的研究中提到,新疆地區哈薩克族人的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受體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 PPARγ)r3856806 與代謝症候群有 相關(Chen et al., 2015),Elouej 等人以突尼西亞人為對象的研究顯示,在女性 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的 rs9939609 與代謝症候群有相關,但在男性的部 分則無相關(Elouej et al., 2016),Malgorzata 等人的研究則顯示在 45 至 60 歲女性的 FTO 基因的 rs9939609 與代謝症候群有相關(Malgorzata et al., 2018),但在另一份以土耳 其人為對象的研究中,FTO 基因的 rs9939609 與 rs1421085,僅在男性中與代謝症候群 有顯著相關(Guclu-Geyik et al., 2016),因此本研究根據上述文獻,分析 APOA1、 APOC3、PPARγ、FTO 中的五個單核苷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rs670、rs5128、rs3856806、rs9939609、rs1421085 是否與代謝症候群有相關。 上述之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研究以及基因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研究,目前以 國外的研究居多,以台灣人為對象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將使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 庫之資料進行分析,探討運動與代謝症候群之關係以及基因與代謝症候群之關係,再 更進一步分析運動及基因與代謝症候群之關係。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源起是由於台灣的人口結構老化、國人的平均壽命延長, 健康促進成為重要的議題,各種慢性疾病的預防,也成為改善國人健康的目標,若能 從國人生活型態,找出造成常見疾病之危險因子,並設法改變國人健康行為,就能達 到改善國人健康的目標。因此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透過結合生活習慣、環境因子、臨 床醫學與生物標誌等資訊,建立屬於台灣人的人體生物資料庫,為生物醫學研究蒐集 龐大的生物檢體與健康資訊,並提供國內學者申請使用。

(14)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運動與代謝症候群

健康相關問題常與運動做連結,而運動的部分通常會以運動強度或身體活動量來 看,Lee 等人的研究(n=10533)顯示,在調整年齡、性別與 BMI 後,有中高強度運動 習慣與低強度運動習慣的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低 (Lee et al., 2018)。在 Hidalgo-Santamaria 等人研究中(n=10145),將運動強度以四分位數分為四組,調整年 齡與性別後,趨勢分析結果顯示運動強度越高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越低(Hidalgo-Santamaria et al., 2017)。

第二節 基因與代謝症候群

Wu 等人的研究(n=3850)顯示 APOA1 基因與 APOC3 基因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 相關,APOA1 基因的 rs670 有 GG、GA、AA 三型,以共顯性遺傳模式(GG、GA、 AA)分析 rs670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顯示兩者有顯著相關,進行邏輯回歸分 析,調整年齡及性別後,結果顯示攜帶rs670 基因型為 GA 或 AA 型者,其罹患代謝症 候群的風險更高。APOC3 基因的 rs5128 有 GG、GC、CC 三型,以共顯性遺傳模式 (GG、GC、CC)分析 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顯示兩者有顯著相關,以 顯性遺傳模式(GG、GC、 CC)進行邏輯回歸分析,調整年齡及性別後,結果顯示攜 帶rs5128 基因型為 GC 型者,其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更高(Wu et al., 2016)。 在Phillips 等人的研究(n=1754)也顯示 APOA1 基因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 研究中分析APOA1 基因的 rs670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以共顯性遺傳模式 (AA、AG、GG)分析時,rs670 基因型與罹患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以顯性遺傳 模式(AA、AG/GG)分析時,rs670 基因型與罹患代謝症候群則無顯著相關;若以隱

(15)

5

性遺傳模式(GG、AA/AG)分析時,rs670 基因型與罹患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 (Phillips et al., 2011)。

Lakbakbi El Yaagoubi 等人以摩洛哥人為對象的研究(n=316)顯示 APOC3 基因與 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以顯性遺傳模式(CG/GG、CC)分析 APOC3 基因的 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結果顯示攜帶rs5128 基因型為 CG/GG 型者,罹患代謝

症候群的風險更高;若以隱性遺傳模式分析(GG、CC/CG),結果顯示在此情況下 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無顯著相關(Lakbakbi El Yaagoubi et al., 2017)。

Hosseini-Esfahani 等人的研究(n=828)顯示 APOA1 基因及 APOC3 基因與代謝症 候群無顯著相關,以共顯性遺傳模式(GG、GA、AA)分析 APOA1 基因的 rs670 與代

謝症候群的關係,結果顯示rs670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無顯著相關;以共顯性遺傳模式

(CC、CG、GG)分析 APOC3 基因的 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結果顯示 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無顯著相關(Hosseini-Esfahani, Mirmiran, Daneshpour, Mottaghi, & Azizi, 2017)。

Guo 等人的研究(n=489)顯示新疆地區哈薩克族人的 PPARγ基因與代謝症候群 有顯著相關,rs3856806 有 CC、CT、TT 三型,以隱性遺傳模式(CC、CT/TT)分析 新疆地區哈薩克族人的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結果顯示 rs3856806 基 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經邏輯回歸分析後,結果顯示攜帶rs3856806 基因型為 CT/TT 型者,其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低(Guo et al., 2014)。 Chen 等人的研究分析新疆地區哈薩克族人(n=489)與維吾爾族人(n=498)的 PPARγ基因與代謝症候群是否相關,以隱性遺傳模式(CC、CT/TT)分析 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結果顯示哈薩克人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 相關,維吾爾族人則無顯著相關(Chen et al., 2015)。

(16)

6 另一份Shi 等人的研究(n=1910)指出,漢人的 PPARγ基因與代謝症候群無顯著 相關,以共顯性遺傳模式(CC、CT、TT)分析 PPARγ基因的 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 謝症候群的關係,結果顯示PPARγ基因與代謝症候群無顯著相關(Shi et al., 2012)。 Malgorzata 等人的研究(n=425)顯示 FTO 基因的 rs9939609 基因型在 45 至 60 歲 的女性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rs9939609 有 TT、AT、AA 三型,以隱性遺傳模式 (TT/AT、AA)分析 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結果顯示攜帶 rs9939609 基因型為AA 型者,其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更高(Malgorzata et al., 2018)。 Elouej 等人的研究(n=685)顯示 FTO 基因的 rs9939609 基因型在突尼西亞人的女 性中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此研究以顯性遺傳模式(TA/AA、TT)分析男性與女 性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結果顯示女性攜帶 rs9939609 基因型為

TA/AA 型者,其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高,但在男性則無顯著相關(Elouej et al., 2016)。 第三份研究(n=1967)分析男性及女性土耳其人 FTO 基因的 rs9939609 基因型及 rs1421085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以顯性遺傳模式(TA/AA、TT)分析 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結果顯示男性的 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 群有顯著相關,在女性則無顯著相關;rs1421085 有 TT、TC、CC 三型,以顯性遺傳 模式(TC/CC、TT)分析 rs1421085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結果顯示男性的 rs1421085 基因型與代謝後群有顯著相關,女性則無顯著相關(Guclu-Geyik et al., 2016)。 Khella 等人的研究(n=197)分析女性埃及人 FTO 基因的 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 症候群的相關性,以顯性遺傳模式(AT/AA、TT)分析 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 群的關係,結果顯示女性埃及人攜帶rs9939609 基因型為 AT/AA 型者,其罹患代謝症

(17)

7

候群的風險較高;以隱性遺傳模式(AT/TT、AA)分析 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

群的關係,結果顯示女性埃及人攜帶rs9939609 基因型為 AA 型者,其罹患代謝症候群

的風險較高(Khella, Hamdy, Amin, & El-Mesallamy, 2017)。

Slezak 等人的研究(n=192)指出男性 FTO 基因與代謝症候群無顯著相關,以共 顯性遺傳模式(CC、CT、TT)分析 FTO 基因的 rs1421085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關

係,結果顯示rs1421085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無顯著相關。以共顯性遺傳模式(TT、

TA、AA)分析 FTO 基因的 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顯示 rs9939609 基 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無顯著相關(Slezak, Leszczynski, Warzecha, Laczmanski, & Misiak, 2018)。

(18)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使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之資料,個案數為2000 人,年齡範圍 30 歲至 70 歲,每位個案有4 份資料,分別為一般參與者問卷資料、一般參與者身體檢測資料、 一般參與者血液檢驗資料、全基因體定序資料(Whole-genome sequencing)。全基因體

定序資料包含兩種定序平台,分別是Illumina 及 Ion torrent,研究中分析的五個變異點

是使用variant call format (VCF)檔案進行分型。本研究資料分析經過安泰醫院人體試驗

委員會審核通過(18-061-B) 本研究分成三個部分進行,以病例對照研究法進行分析,前置作業先藉由上述資 料,將個案分為有代謝症候群及無代謝症候群,各組成因子篩選方法如下:(1)腹部 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2)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 或舒 張壓≧85mmHg 或一般參與者問卷資料之疾病資料選填有高血壓者。(3)空腹血糖偏 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 或一般參與者問卷資料之疾病資料選填有糖尿病者。(4) 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空腹三酸甘油酯≧150mg/dL,由於一般參與者問卷中選填是否 罹患高血脂症,無法判斷是膽固醇過高或是三酸甘油酯過高,因此自報的高血脂症就 不列入計算。(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0mg/dL 或女 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50mg/dL。以上五項因子,符合三項(含)以上即可判定為代 謝症候群(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07)。 在運動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分析中,先使用一般參與者問卷資料中的運動題項, 以第一個運動習慣作為代表,分析各運動項目及無運動習慣與代謝症候群之關係,接 下來在運動題項中的平均每月做幾次這項運動,取出運動頻率最高的一種運動作為代

表,如有相同運動頻率則取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 MET)較高者,代 謝當量表則是根據衛福部資料(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8)輔以美國運動醫學

(19)

9

會(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2017)及 Jette 等人之文獻 (Jette, Sidney, & Blumchen, 1990)整理出,其他運動的選項則設定為缺失值,若有個案 全部選項皆選擇其他運動,則該個案不列入分析。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之分級以代謝 當量將個案分成三組,代謝當量為0 MET 者為無運動組,代謝當量大於 0 MET 且小於 6 METs 者為中低強度運動組,代謝當量大於等於 6 METs 者為高強度運動組,低強度 運動因人數過少與中強度運動併為一組,最後分析全體、男性、女性之運動強度與代 謝症候群是否有相關及各組之勝算比與95%信賴區間。 基因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分析的部分,先從全基因體定序資料取出需要之基因資 料(rs670、rs5128、rs3856808、rs1421085、rs9939609),遺傳模式分為共顯性、顯性 或隱性等三種,在文獻探討的研究中多先以共顯性進行分析,因此本研究先以共顯性 遺傳模式分析全體、男性、女性之基因是否與代謝症候群是否有相關及各組之勝算比

(odds ratio; OR)與 95%信賴區間(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若有達顯著之

SNP 再根據參考文獻中的研究,選擇以隱性或顯性分析是否與代謝症候群有相關。

最後分析基因、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之關係,並分析基因與運動強度是否對代

謝症候群有交互作用,若運動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分析或基因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分

(20)

10

第二節 統計方法

使用T 檢定分析各組在描述性統計資料是否有顯著差異,使用卡方檢定分析運動 項目及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是否相關、基因與代謝症候群是否相關,再以邏輯回歸 調整共變項(譬如年齡及性別),探討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基因與代謝症候群之相 關性及其交互作用。 資料分析皆使用SPSS for Windows 23.0 中文版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之統計考驗 顯著水準訂為α-level=0.05。

(21)

1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研究個案共2000 位,依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分為有代謝症候群及無代謝症候 群,有代謝症候群共395 人,平均年齡 52.47±10.17 歲;無代謝症候群共 1605 人,平 均年齡48.59±11.20 歲,兩組間的平均年齡有顯著差異(p<0.001)。代謝症候群盛行率 為19.8%,男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 22.4%,女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 17.1%[圖一], 30 歲至 39 歲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 10.9%,40 歲至 49 歲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 16.7%, 50 歲至 59 歲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 25%,60 歲至 70 歲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 26.0%[圖 二],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增長有上升的趨勢(p<0.001)。

第一節 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性

運動項目及無運動習慣與代謝症候群的分析結果顯示,在不分年齡層的情況下, 散步及無運動習慣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p=0.001),慢跑及無運動習慣與代謝症 候群有顯著相關(p=0.037)[表一];在 30 歲至 40 歲中,慢跑及無運動習慣與代謝症 候群有顯著相關(p=0.023)[表二];在 51 歲至 60 歲中,土風舞、國際標準舞及無運 動習慣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p=0.023)[表四];在 61 歲至 70 歲中,健走及無運 動習慣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p=0.042)[表五];在 51 歲至 70 歲中,慢跑及無運 動習慣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p=0.024),健走及無運動習慣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 相關(p=0.030),有氧舞蹈、跳舞機及無運動習慣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 (p=0.039),爬山及無運動習慣與代謝症候有顯著相關(p=0.049)[表七]。

依據運動強度分為無運動組(0METs)、中低強度運動組(>0 METs and

<6METs)、高強度運動組(≧6METs),無運動組共 1141 位,平均年齡 45.98±10.56

歲;中低強度運動組共573 位,平均年齡為 54.75±9.79 歲;高強度運動組共 264 位,

平均年齡為51.70±10.68 歲,另有缺失值 22 位,三組間的平均年齡有顯著差異

(22)

12 將2000 位個案先分為男性與女性後再進行分組,男性共 1005 位,無運動組共 540 位,平均年齡45.98±10.81 歲;中低強度運動組共 299 位,平均年齡 54.85±10.23;高強 度運動組共155 位,平均年齡 51.19±10.79,另有缺失值 11 位,三組間的平均年齡有顯 著差異(p<0.001)[表九]。女性共有 995 位,無運動組共 601 位,平均年齡 45.98± 10.34 歲;中低強度運動組共 274 位,平均年齡 54.65±9.29 歲;高強度運動組共 109 位,平均年齡52.42±10.52 歲,三組間的平均年齡有顯著差異(p<0.001)[表十]。 分析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及其組成因子是否有相關,結果顯示運動強度與代謝 症候群有顯著相關(卡方值=10.49,p=0.005),另外在血壓偏高(卡方值=12.03, p=0.002)、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卡方值=12.80,p=0.002)、腹部肥胖(卡方值 =10.34,p=0.006)、血糖偏高(卡方值=6.22,p=0.045)皆與運動強度有顯著相關。以 無運動組為參考值,高強度運動習慣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與代謝症候群OR=0.53, 95% CI=0.36-0.79,p=0.002)、腹部肥胖(OR=0.63,95% CI=0.48-0.84,p=0.002)、三 酸甘油酯偏高(OR=0.56,95% CI=0.38-0.82,p=0.00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 (OR=0.54,95% CI=0.38-0.77,p<0.001)有顯著相關[表十一]。 分析男性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及其組成因子是否有相關,結果顯示運動強度與 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卡方值=8.71,p=0.013),另外在腹部肥胖(卡方值=9.70, p=0.008)與三酸甘油酯偏高(卡方值=10.54,p=0.005)皆與運動強度有顯著相關。以 無運動組為參考值,高強度運動習慣在調整年齡後與代謝症候群(OR=0.46,95% CI=0.28-0.76,p=0.003)、腹部肥胖(OR=0.57,95% CI=0.38-0.84,p=0.005)、三酸甘 油酯偏高(OR=0.52,95% CI=0.33-0.83,p=0.006)、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 (OR=0.62,95% CI=0.39-0.99,p=0.047)有顯著相關 [表十二]。 分析女性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及其組成因子是否有相關,結果顯示運動強度與 代謝症候群無顯著相關(卡方值=5.90,p=0.052),另外在血壓偏高(卡方值=8.60,

(23)

13 p=0.014)、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卡方值=7.58,p=0.023)、三酸甘油酯偏高(卡 方值=6.69,p=0.035)與血糖偏高(卡方值=8.26,p=0.016)皆與運動強度有顯著相 關。以無運動組為參考值,高強度運動習慣在調整年齡後僅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 顯著相關(OR=0.45,95% CI=0.26-0.78,p=0.004)[表十三]。

第二節 基因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性

依照各個SNP 之基因型,以共顯性遺傳模式方式分析全體、男性、女性基因與代 謝症候群的相關性,共分析rs9939609、rs1421085、rs5128、rs670、rs3856806 等五個 SNPs。 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0.39,p=0.825),攜帶 TA 型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勝算比為1.03(95% CI=0.78-1.36,p=0.818),攜帶 AA 型在調 整年齡及性別後勝算比為1.20(95% CI=0.51-2.85,p=0.675),皆沒有顯著相關[表十 四]。在男性的部份,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0.14, p=0.934),TA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1.07(95% CI=0.75-1.54,p=0.707),AA 型在 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1.01(95% CI=0.33-3.11,p=0.989),皆沒有顯著相關[表十九]。 在女性的部份,rs9939609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0.36, p=0.836),TA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0.93(95% CI=0.60-1.44,p=0.739),AA 型在 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1.64(95% CI=0.43-6.34,p=0.472),皆沒有顯著相關[表二十 四]。 rs1421085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0.91,p=0.635),攜帶 TC 型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勝算比為1.09(95% CI=0.83-1.43,p=0.523),攜帶 CC 型在調 整年齡及性別後勝算比為1.22(95% CI=0.51-2.88,p=0.655),皆沒有顯著相關[表十 五]。在男性的部份,rs1421085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0.82,

(24)

14 p=0.664),攜帶 TC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1.17(95% CI=0.82-1.66,p=0.395),攜 帶CC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1.03(95% CI=0.33-3.17,p=0.962),皆沒有顯著相關 [表二十]。在女性的部份,rs1421085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 =0.38,p=0.827),攜帶 TC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0.95(95% CI=0.62-1.46, p=0.824),CC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1.65(95% CI=0.43-6.36,p=0.469),皆沒有顯 著相關[表二十五]。 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4.09,p=0.129),僅與三酸甘 油酯偏高有顯著相關(卡方值=15.12,p<0.001),攜帶 GC 型在未調整年齡及性別後勝 算比為0.79(95% CI=0.54-1.16,p=0.224),攜帶 CC 型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勝算比為 0.68(95% CI=0.46-0.99,p=0.046),顯示攜帶 CC 型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攜帶 CC 型與三酸甘油酯偏高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達顯著相關(OR=0.54,95% CI=0.37-0.79,p=0.001)[表十六]。在男性的部份,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 (卡方值=2.83,p=0.243),僅與三酸甘油酯偏高有顯著相關(卡方值=11.90, p=0.003),攜帶 GC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0.83(95% CI=0.50-1.38,p=0.480),攜 帶CC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0.69(95% CI=0.42-1.13,p=0.141),皆沒有顯著相 關,攜帶GC 型與三酸甘油酯偏高在調整年齡後達顯著相關(OR=0.62,95% CI=0.39-0.98,p=0.043),攜帶 CC 型與三酸甘油酯偏高在調整年齡後達顯著相關(OR=0.46, 95% CI=0.29-0.73,p<0.001)[表二十一]。在女性的部份,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 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1.45,p=0.486),僅與三酸甘油酯偏高有顯著相關(卡方值 =8.05,p=0.018),攜帶 GC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0.68(95% CI=0.37-1.23, p=0.202),CC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0.63(95% CI=0.35-1.14,p=0.126),皆沒有顯 著相關[表二十六]。 rs670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2.74,p=0.254),僅與血糖偏高 有達顯著相關(卡方值=6.20,p=0.045),攜帶 CT 型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勝算比為

(25)

15 0.83(95% CI=0.65-1.04,p=0.110),攜帶 TT 型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勝算比為 1.05 (95% CI=0.69-1.61,p=0.806),皆沒有顯著相關,攜帶 CT 型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與 血糖偏高(OR=0.77,95% CI=0.61-0.98,p=0.030)及三酸甘油酯偏高(OR=0.78, 95% CI=0.61-0.98,p=0.032)達顯著相關[表十七]。在男性的部分,rs670 基因型與代 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1.71,p=0.424),僅與三酸甘油酯偏高有顯著相關 (卡方值=6.61,p=0.048),攜帶 CT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0.81(95% CI=0.59-1.10,p=0.172),TT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0.95(95% CI=0.52-1.76,p=0.871),皆 沒有顯著相關[表二十二]。在女性的部分,rs670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 (卡方值=1.79,p=0.410),攜帶 CT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0.86(95% CI=0.60-1.24,p=0.424),TT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1.09(95% CI=0.61-1.97,p=0.764),皆 沒有顯著相關[表二十七]。 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5.12,p=0.077),攜帶 CT 型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勝算比為1.34(95% CI=1.06-1.69,p=0.014),TT 型在調整年齡 及性別後勝算比為1.28(95% CI=0.82-1.99,p=0.284),顯示攜帶 CT 型與代謝症候群 有顯著相關[表十八]。在男性的部份,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達顯著相關(卡 方值=6.07,p=0.048),攜帶 CT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1.47(95% CI=1.07-2.01, p=0.017),攜帶 TT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1.60(95% CI=0.93-2.76,p=0.093),顯 示攜帶CT 型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表二十三]。在女性的部分,rs3856806 基因型 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1.29,p=0.526),攜帶 CT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 比為1.18(95% CI=0.83-1.68,p=0.350),攜帶 TT 型在調整年齡後勝算比為 0.82 (95% CI=0.37-1.81,p=0.623),皆沒有顯著相關[表二十八]。 在共顯性遺傳模式的分析中rs5128 與 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 關,因此以顯性遺傳模式(GC/CC、GG)分析 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是否相關, 結果顯示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2.75,p=0.097)。分析

(26)

16 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以 GG 型為參考值,攜帶 GC/CC 型在調整年齡 及性別後勝算比為0.73(95% CI=0.51-1.05,p=0.087),顯示 rs5128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 無顯著相關,攜帶GC/CC 型與組成因子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僅在三酸甘油酯偏高有顯 著相關[表二十九]。 以隱性遺傳模式(CC、CT/TT)分析 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是否相關, 結果顯示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卡方值=5.02,p=0.025)。分析 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以 CC 型為參考值,攜帶 CT/TT 型在調整年 齡及性別後勝算比為1.33(95% CI=1.06-1.66,p=0.013),顯示攜帶 rs3856806 基因型 為CT/TT 型者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rs3856806 基因型與組成因子在調整年齡及性 別後無顯著相關[表三十]。 以隱性遺傳模式(CC、CT/TT)分析男性的 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是否 相關,結果顯示男性的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卡方值=6.02, p=0.014)。分析男性的 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以 CC 型為參考值, 攜帶CT/TT 型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勝算比為 1.49(95% CI=1.10-2.01,p=0.009),顯示 男性攜帶rs3856806 基因型為 CT/TT 型者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男性的 rs3856806 基因型與組成因子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無顯著相關[表三十一]。 以隱性遺傳模式(CC、CT/TT)分析女性的 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是否 相關,結果顯示女性的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沒有顯著相關(卡方值=0.29, p=0.588)。分析女性的 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以 CC 型為參考值, CT/TT 型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勝算比為 1.13(95% CI=0.80-1.59,p=0.480),顯示女性 的rs3856806 基因型與代謝症候無顯著相關,女性的 rs3856806 基因型與組成因子在調 整年齡及性別後無顯著相關[表三十二]。

(27)

17

第三節 運動強度、基因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性

在前面以顯性及隱性遺傳模式進行基因與代謝症候群之分析後,僅rs3856806 基因 型與代謝症候群達顯著相關,因此將rs3856806 基因型與運動強度進行相互調整,分析 兩者是否為獨立相關。以CC 型為參考值,分別以共顯性及隱性遺傳模式分析,在調 整年齡、性別及運動強度後,攜帶CT 型之勝算比為 1.37(95% CI=1.08-1.73, p=0.010);攜帶 TT 型之勝算比為 1.29(95% CI=0.82-2.01,p=0.266);攜帶 CT/TT 型 之勝算比為1.35(95% CI=1.08-1.70,p=0.009)。以無運動組為參考值進行分析,在調 整年齡、性別及基因型後,中強度運動組勝算比為0.94(95% CI=0.73-1.23, p=0.671);高強度運動組勝算比為 0.53(95% CI=0.36-0.79,p=0.002),顯示基因及運 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為獨立相關。前述分析達顯著繼續分析基因與運動強度對代謝症 候群是否有交互作用,結果顯示兩者對代謝症候群沒有交互作用(p=0.473) [表三十 三]。 分析不同基因與運動強度對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以攜帶rs3856806 基因型為 CT/TT 型且為無運動組為參考值,攜帶 CT/TT 型且為中低強度運動組的勝算比為 1.11 (95% CI=0.75-1.63,p=0.607),此組與代謝症候群無顯著相關,攜帶 CT/TT 型且為高 強度運動組的勝算比為0.44(95% CI=0.25-0.79,p=0.006),此組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 相關,攜帶CC 型且為無運動組的 OR=0.75(95% CI=0.55-1.01,p=0.060),此組與代 謝症候群無顯著相關,攜帶CC 型且為中低強度運動組的勝算比為 0.67(95% CI=0.46-0.98,p=0.040),此組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攜帶 CC 型且為高強度運動組的勝算 比為0.45(95% CI=0.27-0.78,p=0.004),此組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表三十四]。

(28)

18

第五章 討論

從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上,可以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也逐 漸增加,也可以發現在不同性別中,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也有差異,本研究的代謝症 候群盛行率與2013 至 2016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相比有減少的趨勢,但由於台 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收案會排除經醫生確診罹患癌症者,可能會造成盛行率有誤差,因 此盛行率減少的原因有待更進一步的探討。 在運動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的研究中,會發現有散步習慣的人罹患代謝症候群 的風險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還要高,但有慢跑運動習慣的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 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低,根據資料推測可能是因為有散步習慣的多為51 歲至 70 歲的中 老年人,年紀越大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就越高,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結果,另外51 歲 至70 歲的人中,有慢跑、健走、有氧舞蹈及爬山等運動習慣的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 風險皆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更低,顯示老年人若進行這幾項運動皆能將低罹患代謝症 候群的風險。 高強度運動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與腹部肥胖、三酸甘油酯偏高與高密度脂蛋白膽 固醇偏低有顯著相關。Mann 等人的研究顯示,運動能夠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Mann, Beedie, & Jimenez, 2014),同時也能降低肝脂解酶活性(Thompson et al., 1991),其中脂 蛋白脂酶能夠水解三酸甘油酯,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濃度,在水解三酸甘油酯的過

程中,多餘的游離膽固醇和磷脂會與載脂蛋白從三酸甘油酯轉移到高密度脂蛋白,對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的增加有顯著的影響(Lewis & Rader, 2005; Mann et al., 2014); 肝脂解酶則是會使高密度脂蛋白轉化,所以藉由降低肝脂解酶活性能夠增加高密度脂

蛋白膽固醇濃度(Lewis & Rader, 2005);運動能夠減少腹部脂肪,同時改善腹部肥胖 (van Gemert et al., 2019)。本研究中的高強度運動與其他研究結果相符,可以說明高強 度運動為什麼可以改善腹部肥胖、三酸甘油酯偏高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這三個

(29)

19 組成因子,並減少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分性別分析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男性 的高強度運動在調整年齡後與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中低強度則無顯著相關;女性 的高強度運動與中低強度運動在調整年齡後皆無顯著相關。男性的高強度運動在調整 年齡後與腹部肥胖、三酸甘油酯偏高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有顯著相關與全體的 分析結果一致,也可以說明為什麼男性的高強度運動對代謝症候群可能有保護作用; 女性的高強度運動在調整年齡後僅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有顯著相關。 在基因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研究中,以共顯性遺傳模式分析僅有攜帶rs5128 基 因型的為CC 型者,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低,攜帶 rs3856806 基因型為 CT 型者, 其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高,以及男性攜帶rs3856806 基因型為 CT 型者,其罹患代 謝症候群的風險較高,在其餘基因型則無顯著相關,以顯性或隱性遺傳模式分析僅有 攜帶rs3856806 基因型為 CT/TT 型者,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高,以及男性攜帶 rs3856806 基因型為 CT/TT 型者,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高,但在組成因子則無顯著 相關。從Zhou 等人的研究顯示攜帶 rs3856806 基因型有 T 等位基因的人有葡萄糖耐受

性不良的風險較高,有空腹血糖的風險也較高(Zhou et al., 2018),Gu 等人研究顯示攜 帶rs3856806 基因型為 CT/TT 型的人有高三酸甘油酯血症的風險較高(Gu et al., 2013), 雖然本研究的組成因子分析與其他研究結果不同,但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本研究中攜帶 rs3856806 基因型為 CT/TT 型的人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高。分性別分析 rs3856806 基 因型與代謝症候群,男性攜帶rs3856806 基因型為 CT/TT 型者在調整年齡及性別後對 代謝症候群有更高的風險,女性則無顯著相關。 在運動強度、基因及代謝症候群的相關研究可以看到,同為CT/TT 基因型,但在 高強度運動組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無運動組來得更低,根據此結果可以提醒攜帶 rs3856806 基因型為 CT/TT 的人,更需要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才能有效降低罹患代謝症 候群的風險,若進行中低強度的運動則不一定能夠有效降低風險。

(30)

20

第六章 結論

研究顯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會隨著年齡而增加,因此如何降低罹患代謝症候 群的風險非常的重要,根據運動與代謝症候群相關性的研究,我們可以建議國人依照 個人身體狀況,適度地進行高強度運動,降低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女性的高強度 運動習慣雖然與代謝症候群無顯著相關,但研究中也顯示女性有高強度運動習慣也能 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的風險,另外51 歲至 70 歲的人也能進行慢跑、健走、 有氧舞蹈及爬山等運動,以降低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根據基因與代謝症候群相關性的研究,雖然可以知道全體及男性攜帶rs3856806 基 因型為CT/TT 型者,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高,也知道攜帶 rs3856806 基因型為 CT/TT 型者若有高強度運動習慣,可以降低代謝症候群的罹病風險,然而現在全基因 體定序資料尚未廣泛運用,因此目前仍無法藉全基因體定序之研究提醒國人,僅能以 運動部分的研究建議國人進行高強度運動,達到降低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的目的。

(31)

21

第七章 建議

本研究受限於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資料中並未有運動時心跳率,且進行同一項運 動的人會因為年齡、性別及健康狀況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運動強度,因此本研究使 用的代謝當量表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的運動強度。 未來若要進行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研究,如果不是使用資料庫之資料, 可以將心跳率加入評估運動強度的標準,讓每個人的運動強度更客觀的顯示出來,才 能讓研究的準確性更高。

(32)

22

第八章 參考文獻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 (2020). 107 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ohw.gov.tw/dl-59699-c6c0c33a-1044-4a4d-9353-1477c815e90a.html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07). 2007 台灣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pa.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1219/File_380.odt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1). 2004-2008 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 Retrieved from https://srda.sinica.edu.tw/srda_freedownload.php?recid=1137&fileid=11226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6). 代謝症候群學習手冊.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6681/File_6242.pdf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8). 運動消耗卡洛里.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pa.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9738/File_9134.pd f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9). 2013-2016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pa.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11145/File_12788. pdf

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2017).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Chen, J., Ma, R. L., Guo, H., Ding, Y. S., Zhang, J. Y., Liu, J. M., Guo, S. X. (2015).

Polymorphisms in the PPARgamma gene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in Uyghurs and Kazakhs from Xinjiang, China. Genet Mol Res, 14(2), 6279-6288. doi:10.4238/2015.June.11.1

Elouej, S., Belfki-Benali, H., Nagara, M., Lasram, K., Attaoua, R., Sallem, O. K., Kefi, R. (2016). Association of rs9939609 Polymorphism with Metabolic Parameters and FTO

(33)

23

Risk Haplotype Among Tunisian Metabolic Syndrome. Metab Syndr Relat Disord, 14(2), 121-128. doi:10.1089/met.2015.0090

Gu, S. J., Liu, M. M., Guo, Z. R., Wu, M., Chen, Q., Zhou, Z. Y., Luo, W. S. (2013). Gene-gene interactions among PPARalpha/delta/gamma polymorphisms for

hypertriglyceridemia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Gene, 515(2), 272-276. doi:10.1016/j.gene.2012.11.078

Guclu-Geyik, F., Onat, A., Yuzbasiogullari, A. B., Coban, N., Can, G., Lehtimaki, T., & Erginel-Unaltuna, N. (2016). Risk of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FTO gene variants discloses clinically relevant gender difference among Turks. Mol Biol Rep, 43(6), 485-494. doi:10.1007/s11033-016-3992-0

Guo, S. X., Guo, H., Ma, R. L., Ding, Y. S., Zhang, J. Y., Liu, J. M., Qi, C. N. (2014). Analysis of the haplotype and linkage disequilibrium of PPARgamma gene

polymorphisms rs3856806, rs12490265, rs1797912, and rs1175543 among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in Kazakh of Xinjiang Province. Genet Mol Res, 13(4), 8686-8694. doi:10.4238/2014.October.27.9

Hidalgo-Santamaria, M., Fernandez-Montero, A., Martinez-Gonzalez, M. A., Moreno-Galarraga, L., Sanchez-Villegas, A., Barrio-Lopez, M. T., & Bes-Rastrollo, M. (2017). Exercise Intensity and Incid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The SUN Project. Am J Prev Med, 52(4), e95-e101. doi:10.1016/j.amepre.2016.11.021

Hosseini-Esfahani, F., Mirmiran, P., Daneshpour, M. S., Mottaghi, A., & Azizi, F. (2017). The Effect of Interactions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APOA1/APOC3 with Food Group Intakes on the Risk of Metabolic Syndrome. Avicenna J Med Biotechnol, 9(2), 94-103.

Jette, M., Sidney, K., & Blumchen, G. (1990). Metabolic equivalents (METS) in exercise test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nd evaluation of functional capacity. Clin Cardiol, 13(8), 555-565. doi:10.1002/clc.4960130809

(34)

24

Khella, M. S., Hamdy, N. M., Amin, A. I., & El-Mesallamy, H. O. (2017). The (FTO) gene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risk in Egyptian females: a case- control study. BMC Med Genet, 18(1), 101. doi:10.1186/s12881-017-0461-0

Lakbakbi El Yaagoubi, F., Charoute, H., Morjane, I., Sefri, H., Rouba, H., Ainahi, A., Barakat, A. (2017).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genetic varia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components in the Moroccan population. Curr Res Transl Med, 65(3), 121-125.

doi:10.1016/j.retram.2017.08.001

Lee, S. H., Lee, Y., Seo, J. H., & Kim, Y. A. (2018). Association between Exercis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Koreans. J Obes Metab Syndr, 27(2), 117-124.

doi:10.7570/jomes.2018.27.2.117

Lewis, G. F., & Rader, D. J. (2005). New insights into the regulation of HDL metabolism and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Circ Res, 96(12), 1221-1232.

doi:10.1161/01.RES.0000170946.56981.5c

Malgorzata, S., Jacek, B., Jerzy, O. A., Piotr, C., Anna, J., & Elzbieta, G. (2018). Searching for Factors Raising the Incid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45-60-Year-Old Women. Aging Dis, 9(5), 831-842. doi:10.14336/AD.2017.1027

Mann, S., Beedie, C., & Jimenez, A. (2014).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combined exercise modalities on cholesterol and the lipid profile: review, synthesis and recommendations. Sports Med, 44(2), 211-221. doi:10.1007/s40279-013-0110-5

Organization, World Health. (2018). The top 10 causes of death.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he-top-10-causes-of-death

Phillips, C. M., Goumidi, L., Bertrais, S., Field, M. R., McManus, R., Hercberg, S., Roche, H. M. (2011). Gene-nutrient interactions and gender may modul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poA1 and ApoB gene polymorphism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risk. Atherosclerosis, 214(2), 408-414. doi:10.1016/j.atherosclerosis.2010.10.029

(35)

25

Shi, H., Yu, X., Li, Q., Ye, X., Gao, Y., Ma, J., Zhou, L. (2012). Association between PPAR-gamma and RXR-alpha gene polymorphism and metabolic syndrome risk: a case-control study of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 Arch Med Res, 43(3), 233-242.

doi:10.1016/j.arcmed.2012.03.006

Slezak, R., Leszczynski, P., Warzecha, M., Laczmanski, L., & Misiak, B. (2018). Assessment of the FTO gene polymorphisms in male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dv Clin Exp Med, 27(11), 1581-1585. doi:10.17219/acem/75676

Thompson, P. D., Cullinane, E. M., Sady, S. P., Flynn, M. M., Chenevert, C. B., & Herbert, P. N. (1991).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metabolism in endurance athletes and sedentary men. Circulation, 84(1), 140-152. doi:10.1161/01.cir.84.1.140

Uemura, H., Katsuura-Kamano, S., Iwasaki, Y., Arisawa, K., Hishida, A., Okada, R., Japan Multi-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 Group. (2019). Independent relationships of daily life activity and leisure-time exercise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traits in the general Japanese population. Endocrine, 64(3), 552-563. doi:10.1007/s12020-019-01926-9

van Gemert, W. A., Peeters, P. H., May, A. M., Doornbos, A. J. H., Elias, S. G., van der Palen, J., Monninkhof, E. M. (2019). Effect of diet with or without exercise on abdominal fat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 a randomised trial. BMC Public Health, 19(1), 174.

doi:10.1186/s12889-019-6510-1

Wu, Y., Yu, Y., Zhao, T., Wang, S., Fu, Y., Qi, Y., Kou, C. (2016). Interaction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APOA1-APOC3-APOA4-APOA5 Gene Cluster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PLoS One, 11(1), e0147946.

doi:10.1371/journal.pone.0147946

Zhou, M., He, S., Ping, F., Li, W., Zhu, L., Cui, X., Sun, Q. (2018). Uncoupling Protein 2 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Gene Polymorphisms in Association

(36)

26

with Diabetes Susceptibility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with Variant Glucose Tolerance. Int J Endocrinol, 2018, 4636783. doi:10.1155/2018/4636783

(37)

27 表一、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有代謝症候群 n=385(n;%) 無代謝症候群 n=1567(n;%) χ 2 p 無運動(1141 人) 219(19) 922(81) 散步(244 人) 71(29) 173(71) 11.91 p<0.001*** 慢跑(95 人) 10(11) 85(89) 4.36 0.037* 健走(143 人) 28(20) 115(80) 0.01 0.912 游泳(34 人) 7(21) 27(79) 0.04 0.839 體操(38 人) 9(24) 29(76) 0.48 0.491 瑜珈(22 人) 2(9) 20(91) 1.43 0.407 太極拳(30 人) 6(20) 24(80) 0.01 0.912 其他氣功(26 人) 7(27) 19(73) 0.97 0.324 桌球(14 人) 2(14) 12(86) 0.22 1.000 高爾夫球(10 人) 4(40) 6(60) 2.75 0.109 有氧舞蹈、跳舞機(24 人) 1(4) 23(96) 3.47 0.066 土風舞、國際標準舞(26 人) 4(15) 22(85) 0.24 0.803 騎單車、腳踏車機(60 人) 9(15) 51(85) 0.65 0.501 爬山(23 人) 2(9) 21(91) 1.62 0.204 重量訓練(11 人) 2(18) 9(82) 0.01 1.000 其他(11 人) 2(18) 9(82) 0.01 1.000 註1:人數不足 10 人之運動不列入分析 註2:*p<0.05; ***p<0.001 表二、30 歲至 40 歲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有代謝症候群 n=55(n;%) 無代謝症候群 n=434(n;%) χ 2 p 無運動(412 人) 49(12) 363(88) 散步(18 人) 3(17) 15(83) 0.37 0.543 慢跑(35 人) 0(0) 35(100) 4.68 0.023* 健走(14 人) 2(14) 12(86) 0.07 0.679 騎單車、腳踏車機(10 人) 1(10) 9(90) 0.03 1.000 註1:人數不足 10 人之運動不列入分析 註2:*p<0.05

(38)

28 表三、41 歲至 50 歲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有代謝症候群 n=74(n;%) 無代謝症候群 n=356(n;%) χ 2 p 無運動(330 人) 53(16) 277(84) 2.61 0.626 散步(36 人) 6(17) 30(83) 0.09 0.925 慢跑(20 人) 5(25) 15(75) 1.09 0.297 健走(27 人) 7(26) 20(74) 1.74 0.188 騎單車、腳踏車機(17 人) 3(18) 14(82) 0.03 0.744 註1:人數不足 10 人之運動不列入分析 表四、51 歲至 60 歲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有代謝症候群 n=147(n;%) 無代謝症候群 n=405(n;%) χ 2 p 無運動(270 人) 78(29) 192(71) 散步(103 人) 36(35) 67(65) 1.29 0.256 慢跑(31 人) 4(13) 27(87) 3.59 0.086 健走(60 人) 13(22) 47(78) 1.28 0.258 游泳(13 人) 3(23) 10(77) 0.21 0.764 體操(17 人) 5(29) 12(71) 0 0.963 太極拳(13 人) 3(23) 10(77) 0.21 0.764 其他氣功(13 人) 3(23) 10(77) 0.21 0.764 土風舞、國際標準舞(13 人) 0(0) 13(100) 5.18 0.023* 騎單車、腳踏車機(19 人) 2(11) 17(89) 2.99 0.111 註1:人數不足 10 人之運動不列入分析 註2:*p<0.05

(39)

29 表五、61 歲至 70 歲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有代謝症候群 n=88(n;%) 無代謝症候群 n=241(n;%) χ 2 p 無運動(129 人) 39(30) 90(70) 散步(87 人) 26(30) 61(70) 0 0.956 健走(42 人) 6(14) 36(86) 4.16 0.042* 游泳(10 人) 2(20) 8(80) 0.47 0.723 體操(15 人) 3(20) 12(80) 0.68 0.554 太極拳(10 人) 3(30) 7(70) 0 1.000 其他氣功(12 人) 3(25) 9(75) 0.14 1.000 土風舞、國際標準舞(10 人) 3(30) 7(70) 0 1.000 騎單車、腳踏車機(14 人) 3(21) 11(79) 0.47 0.758 註1:人數不足 10 人之運動不列入分析 註2:*p<0.05 表六、30 歲至 50 歲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有代謝症候群 n=132(n;%) 無代謝症候群 n=821(n;%) χ 2 p 無運動(742 人) 102(14) 640(86) 散步(54 人) 9(17) 45(83) 0.36 0.550 慢跑(55 人) 5(9) 50(91) 0.95 0.329 健走(41 人) 9(22) 32(78) 2.15 0.143 游泳(11 人) 2(18) 9(82)- 0.18 0.655 瑜珈(10 人) 0(0) 10(100) 1.59 0.373 有氧舞蹈、跳舞機(13 人) 1(8) 12(92) 0.40 1.000 騎單車、腳踏車機(27 人) 4(15) 23(85) 0.03 0.779 註1:人數不足 10 人之運動不列入分析

(40)

30 表七、51 歲至 70 歲運動項目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 有代謝症候群 n=239(n;%) 無代謝症候群 n=747(n;%) χ 2 p 無運動(399 人) 117(29) 282(71) 散步(190 人) 62(33) 128(67) 0.67 0.415 慢跑(38 人) 5(13) 35(87) 5.13 0.024* 健走(102 人) 19(19) 83(81) 4.70 0.030* 游泳(23 人) 5(22) 18(78) 0.61 0.435 體操(32 人) 8(25) 24(75) 0.27 0.604 瑜珈(12 人) 2(17) 10(83)- 0.91 0.341 太極拳(23 人) 6(26) 17(74) 0.11 0.740 其他氣功(25 人) 6(24) 19(76) 0.32 0.569 有氧舞蹈、跳舞機(11 人) 0(0) 11(100) 4.51 0.039* 土風舞、國際標準舞(23 人) 3(13) 20(87) 2.83 0.102 騎單車、腳踏車機(90 人) 5(15) 85(85) 3.02 0.082 爬山(16 人) 1(6) 15(94) 4.02 0.049* 註1:人數不足 10 人之運動不列入分析 註2:*p<0.05

(41)

31 表八、依運動強度分組之描述性統計 無運動組 (n=1141) 中低強度運動組 (n=573) 高強度運動組 (n=264) p 年齡(歲) 45.98±10.56 54.75±9.79 51.70±10.68 <0.001*** 身高(Phillips et al.) 163.95±8.65 163.42±8.19 164.55±8.60 0.187 體重(kg) 66.00±13.48 65.42±11.69 65.98±11.67 0.660 BMI(kg/m2 24.44±3.91 24.39±3.28 24.25±3.10 0.759 腰圍(Phillips et al.) 84.29±10.69 84.74±9.32 83.43±8.10 0.209 收縮壓(mmHg) 115.07±16.85 120.14±18.13 119.04±17.18 <0.001*** 舒張壓(mmHg) 72.32±11.58 73.33±11.05 73.93±11.02 0.052 三酸甘油脂(mg/dL) 119.71±90.87 120.00±105.08 105.32±68.72 0.061 空腹血糖(mg/dL) 94.89±17.09 97.54±20.21 96.16±18.42 0.017*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g/dL) 53.21±13.58 53.20±13.15 56.55±14.98 0.001** 註1:*p<0.05; **p<0.01; ***p<0.001 註2:BMI: body mass index

(42)

32 表九、男性依運動強度分組之描述性統計 無運動組 (n=540) 中低強度運動組 (n=299) 高強度運動組 (n=155) p 年齡(歲) 45.98±10.81 54.85±10.23 51.19±10.79 <0.001*** 身高(Phillips et al.) 170.41±6.46 169.04±6.23 169.89±6.01 0.012* 體重(kg) 74.01±12.53 71.87±10.22 71.57±9.76 0.009** BMI(kg/m2 25.44±3.77 25.12±3.09 24.75±2.67 0.065 腰圍(Phillips et al.) 88.48±9.75 87.90±8.55 85.54±7.30 0.002** 收縮壓(mmHg) 119.49±15.77 123.62±17.60 122.00±16.46 0.002** 舒張壓(mmHg) 76.49±11.05 76.38±10.96 76.54±10.27 0.986 三酸甘油脂(mg/dL) 141.36±103.50 124.55±69.83 115.52±75.60 0.002** 空腹血糖(mg/dL) 98.22±18.84 100.09±20.46 98.66±21.06 0.416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g/dL) 47.47±10.89 48.15±11.21 51.88±13.22 <0.001*** 註1:*p<0.05; **p<0.01; ***p<0.001 註2:BMI: body mass index

(43)

33 表十、女性依運動強度分組之描述性統計 無運動組 (n=601) 中低強度運動組 (n=274) 高強度運動組 (n=109) p 年齡(歲) 45.98±10.34 54.65±9.29 52.42±10.52 <0.001*** 身高(Phillips et al.) 158.15±5.79 157.29±5.08 156.96±5.42 0.028* 體重(kg) 58.80±9.71 58.38±8.77 58.05±9.36 0.670 BMI(kg/m2 23.53±3.82 23.59±3.30 23.55±3.52 0.976 腰圍(Phillips et al.) 80.53±10.09 81.30±8.91 80.43±8.27 0.512 收縮壓(mmHg) 111.09±16.81 116.35±17.96 114.83±17.38 <0.001*** 舒張壓(mmHg) 68.57±10.73 70.01±10.18 70.22±11.03 0.094 三酸甘油脂(mg/dL) 100.25±72.55 115.04±133.28 90.81±54.66 0.029* 空腹血糖(mg/dL) 91.90±14.73 94.75±19.59 92.61±13.10 0.05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g/dL) 58.36±13.69 58.72±12.90 63.19±14.87 0.003** 註1:*p<0.05; **p<0.01; ***p<0.001 註2:BMI: body mass index

(44)

34

表十一、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n=1978)

有(n;%) 無(n;%) χ2 p OR(95% CI) p aOR(95% CI) p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 無運動組(ref) 219(19) 922(81) 10.49 0.005**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134(23) 439(77) 1.29(1.01-1.64) 0.043* 0.94(0.72-1.22) 0.627 高強度運動組 37(14) 227(86) 0.69(0.47-1.00) 0.051 0.53(0.36-0.79) 0.002**

腹部肥胖(Elevated waist circumference)

無運動組(ref) 518(45) 623(55)

10.34 0.006**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273(48) 300(52) 1.09(0.90-1.34) 0.379 0.95(0.77-1.18) 0.644

高強度運動組 95(36) 169(64) 0.68(0.51-0.89) 0.006** 0.63(0.48-0.84) 0.002**

血壓偏高(Elevated blood pressure)

無運動組(ref) 277(24) 864(76)

12.03 0.002**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180(31) 393(69) 1.43(1.14-1.78) 0.002** 0.83(0.65-1.07) 0.146

高強度運動組 82(31) 182(69) 1.41(1.05-1.89) 0.023* 0.94(0.69-1.28) 0.690

血糖偏高(Elevated fasting glucose)

無運動組(ref) 225(20) 916(80) 6.22 0.045*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143(25) 430(75) 1.35(1.07-1.72) 0.013* 0.83(0.64-1.08) 0.163 高強度運動組 58(22) 206(78) 1.15(0.83-1.59) 0.412 0.77(0.55-1.09) 0.144 三酸甘油酯偏高(Elevated triglycerides) 無運動組(ref) 240(21) 901(79) 5.98 0.050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124(22) 449(78) 1.04(0.81-1.32) 0.772 0.93(0.71-1.22) 0.600 高強度運動組 39(15) 225(85) 0.65(0.45-0.94) 0.022* 0.56(0.38-0.82) 0.00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Reduced HDL cholesterol) 無運動組(ref) 309(27) 832(73) 12.80 0.002**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137(24) 436(76) 0.85(0.67-1.07) 0.158 0.83(0.65-1.07) 0.146 高強度運動組 44(17) 220(83) 0.54(0.38-0.73) <0.001*** 0.54(0.38-0.77) <0.001***

註1:aOR:adjusted odds ratio 為調整年齡及性別之結果;HD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註2:*p<0.05; **p<0.01; ***p<0.001

(45)

35

表十二、男性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n=994)

有(n;%) 無(n;%) χ2 p OR(95% CI) p aOR(95% CI) p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 無運動組(ref) 128(24) 412(76) 8.71 0.013*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75(25) 224(75) 1.08(0.78-1.50) 0.655 0.92(0.65-1.31) 0.640 高強度運動組 21(14) 134(86) 0.50(0.31-0.83) 0.007** 0.46(0.28-0.76) 0.003**

腹部肥胖(Elevated waist circumference)

無運動組(ref) 222(41) 318(59)

9.70 0.008**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127(42) 172(58) 1.06(0.79-1.41) 0.701 1.06(0.78-1.44) 0.715

高強度運動組 44(28) 111(72) 0.57(0.39-0.84) 0.004** 0.57(0.38-0.84) 0.005**

血壓偏高(Elevated blood pressure)

無運動組(ref) 171(32) 369(68)

2.90 0.235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112(37) 187(63) 1.29(0.96-1.74) 0.090 0.82(0.59-1.14) 0.233

高強度運動組 53(34) 102(66) 1.12(0.77-1.64) 0.553 0.86(0.57-1.27) 0.433

血糖偏高(Elevated fasting glucose)

無運動組(ref) 145(27) 395(73) 0.87 0.647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88(29) 211(71) 1.14(0.83-1.56) 0.424 0.73(0.52-1.03) 0.077 高強度運動組 46(30) 109(70) 1.15(0.78-1.70) 0.488 0.89(0.59-1.34) 0.574 三酸甘油酯偏高(Elevated triglycerides) 無運動組(ref) 165(31) 375(69) 10.54 0.005**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74(25) 225(75) 0.75(0.54-1.03) 0.075 0.81(0.58-1.14) 0.223 高強度運動組 28(18) 127(82) 0.50(0.32-0.79) 0.003** 0.52(0.33-0.83) 0.006**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Reduced HDL cholesterol) 無運動組(ref) 133(25) 407(75) 4.85 0.088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62(21) 237(79) 0.80(0.57-1.13) 0.201 0.81(0.56-1.17) 0.255 高強度運動組 26(17) 129(83) 0.62(0.39-0.98) 0.042* 0.62(0.39-0.99) 0.047*

註1:aOR:adjusted odds ratio 為調整年齡之結果;HD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註2:*p<0.05; **p<0.01

(46)

36

表十三、女性運動強度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n=984)

有(n;%) 無(n;%) χ2 p OR(95% CI) p aOR(95% CI) p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 無運動組(ref) 91(15) 510(86) 5.90 0.052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59(22) 215(78) 1.54(1.07-2.21) 0.021* 0.95(0.64-1.41) 0.800 高強度運動組 16(15) 93(85) 0.96(0.54-1.71) 0.901 0.65(0.36-1.19) 0.161

腹部肥胖(Elevated waist circumference)

無運動組(ref) 296(49) 305(51)

1.76 0.414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146(53) 128(47) 1.18(0.88-1.56) 0.269 0.84(0.61-1.15) 0.268

高強度運動組 51(47) 58(53) 0.91(0.60-1.36) 0.637 0.70(0.46-1.07) 0.099

血壓偏高(Elevated blood pressure)

無運動組(ref) 106(18) 495(82)

8.60 0.014*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68(25) 206(75) 1.54(1.09-2.18) 0.014* 0.84(0.58-1.23) 0.382

高強度運動組 29(27) 80(73) 1.69(1.05-2.72) 0.029* 1.08(0.65-1.79) 0.775

血糖偏高(Elevated fasting glucose)

無運動組(ref) 80(13) 521(87) 8.26 0.016*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55(20) 219(80) 1.64(1.12-2.39) 0.011* 0.98(0.65-1.48) 0.936 高強度運動組 12(11) 97(89) 0.81(0.42-1.54) 0.511 0.53(0.27-1.03) 0.060 三酸甘油酯偏高(Elevated triglycerides) 無運動組(ref) 75(12) 526(88) 6.69 0.035*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50(18) 224(82) 1.57(1.06-2.31) 0.025* 1.13(0.74-1.72) 0.563 高強度運動組 11(10) 98(90) 0.79(0.40-1.54) 0.483 0.61(0.31-1.20) 0.15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Reduced HDL cholesterol) 無運動組(ref) 176(29) 425(71) 7.58 0.023* 1.0 1.0 中低強度運動組 75(27) 199(73) 0.91(0.66-1.25) 0.562 0.85(0.60-1.19) 0.348 高強度運動組 18(17) 91(83) 0.48(0.28-0.82) 0.007** 0.45(0.26-0.78) 0.004**

註1:aOR:adjusted odds ratio 為調整年齡之結果;HD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註2:*p<0.05; **p<0.0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Performance: vectorized code often runs much fast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code containing loops.. Zheng-Liang

With regard to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0% of the per-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9% and 74% of

With regard to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1% of their per- 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8% and 71%

With regard to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6% of their per- 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7% and 66%

* Attained: Accumulated at least 420 minutes of moderate- to 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ies across the week (60 x 7 = 420 minutes). 本星期體能活動總時間:

However, dictation is a mind-boggling task to a lot of learners in primary schools, especially to those who have not developed any strategies (e.g. applying phonological

With regards to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aspects, we employed those made up by ourselves &#34;The Questionnaire of trigonometry study present situation

Second, we replicate the AN+MM and use European options sampling at exercise as control variates (CV-at-exercise). Last, we also replicate the AN+MM and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