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名:
國際背景下的美國產業分析
US Industry Analysis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作者:傅欣璐、陳治予、王意、陳婉約、龔姿毓、陳首南、劉紹群、李昱傑 系級:國際貿易學系 二丙 學號:D0314303、D0228637、D0314406、D0261264、D0271089、D0289226 D0228535、D0228578 開課老師:許鈺珮 課程名稱:全球化經濟與貿易分析 開課系所:國際貿易學系 開課學年:103 學年度 第二學期
中文摘要
美國作為最大的經濟強國,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其農業、製造業、服務業以及 國際貿易上的力量都不容小覷,其中國際貿易是未來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本組 報告以國際貿易為著眼點,依次分析在美國 GDP 中佔據 1%的農業,20%的製造 業以及 79%的服務業,并估計其發展趨勢以及未來投資。國際貿易部分主要以波 特模型進行分析,農業部分分析了美國近來提出的農業政策,製造業部分講述發 展歷程以及對汽車、生物主要行業的分析并解釋工業 4.0 的概念,服務業部分則 主要分析佔據重要地位的金融業、咨詢業以及引發的投資。分析得出加大農業補 貼比例,發展科技工業加大製造業回流以及金融服務業、資訊服務業相結合發展 電子貨幣電子銀行等的結論。關鍵字:
工業 金融 製造業 服務業 國際貿易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largest economic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ts power on agriculture, manufacturing, servic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s not to be underestimated, where international trade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future
development. The Group's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s the focus, analyze its agriculture accounted for 1% and 20% of manufacturing and 79% of the service sector in the GDP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stimate its trends and future investments. 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omponent Porter model is analyzed; on the agricultural component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recently proposed is analyzed; and manufacturing section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s well as an analysis of the automotive, biological and explain the concept of major sectors of industrial 4.0 services; in the part of the service, main analysi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consulting industry and investment. Analyze them and get conclusions: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develop technology industries to increase manufacturing reflux and financial services, information services combined to develop electronic money and electronic banking.
Keyword:
目 次
I 國際貿易 4 II 美國 GDP 7 III 美國農業 8 IV 美國製造業 9 V 美國服務業 15 VI 總結 29 VII 參考資料 30I 國際貿易
一、 什麼是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就是一種跨越國境的貨品或者服務的交易,一般是由進口商和出口 商來完成。 二、 國際貿易的作用 對國民 滿足國民不同的需求偏好;提高國民生活水準;提供就業崗位 對企業 有利於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有利於企業自我提高;強化企業品質 管理,提高企業效益 對單一國家 調節市場供求關係;發揮比較優勢,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財 政收入 對世界 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 歸根結底,國際貿易最大的作用,就是以最少的成本,將資源配置到最具有 效率的目標上。 三、哪些因素促進國際貿易 各國市場的進入障礙已下降不少。關稅降低、運輸成本下降(美國在 1890 年代跨越大陸的鐵路線完成後,太平洋西北開始出口大量的木材和紙到中西部和 東海岸城市)、外匯管制解除、標準的國際化,以及顧客偏好趨於一致,已使一 國製造商很容易供應他國顧客。企業國際化更進一步的意涵是大顧客能更有效地 發揮議價能力,運用全球資源提供了製造商降低成本的重要工具,而零組件與原 材料網路市場的興起,也使得買主更具議價能力。 四、國際貿易進行的理論依據 (一)比較利益 假設當今世界的國際分工市場中只有兩個國家,而每個國家只生產兩種產 品,那麼若一國在生產每種產品上的平均成本都是相對較低的,也就是說它佔有 絕對優勢。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並不能說兩國間就沒有進行貿易的可能性。因為國家將會專業於它們比起別的國家可以用最少的勞動來生產的產品上,依據此, 不論是優勢國家還是劣勢國家,都只生產幾國更占生產優勢的產品即可,然後兩 國通過國際貿易進行自由交換。這樣的結果就是保證了在資本和勞動力不變的情 況下,增加社會總生產量。 但是李嘉圖的比較優勢是有缺陷的,他並沒有解釋為什麼某些地區專注於某 種產品的生產,比如在美國國內,不同的地方獲得不同的產品的優勢:東北被輕 工業主導,特別是紡織;製造帶成為成為重工業的中心;阿帕拉契山發展了大型 的煤礦業來支援工業中心的煉鋼;南方種植了作物,如棉花和煙草;中西部成為 了農產品的世界巨獻;西北太平洋基於木材工業而被併入勞動分工。 (二)策略與國家條件的一致 1.要在全球競爭中建立優勢,事業策略需要與國家比較利益的形態相一致。 如美國就是需要利用其在基礎研究的長處。 2.企業競爭優勢需與國家環境聯結。就美國而言,它是一個注重個人主義與創 新精神的國家,因此也就推動了他們源源不斷的生產出創新產品與科技。 (三)波特學說 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僅僅從靜態的角度分析了國家的競爭優勢,而波特所強調 的競爭優勢,是動態的、變化的。 在波特的公式中,關鍵是生產力的成長:在長期中,上升的生產力為每一個 人創造了財富,即使不是平等地。生產力成長回頭反映了許多因素,包括勞動的 教育和技術、擁有的資本和科技、政府的政策和基礎設施,及規模經濟的出現。 競爭優勢理論的結論是說,在一個國家的四種特質結合之下,決定了它的全 球競爭和世界貿易的優勢:因素條件、需求條件、供給產業 以及廠商策略、結 構和競爭。 1.要素條件:主要分為兩大類,初級要素和高級要素。初級要素比如自然資源、 氣候條件、非專業性的普通勞工,高級要素比如完善的交通通訊基礎設備、受過 高度教育的專業性勞工、聚集的科技院校。李嘉圖過於強調了低廉勞動力和自然
資源的重要性,但非洲有著充沛的低價勞動力,卻不意味著它是一個經濟強國。 因此,波特認為需要花費大量金錢以及時間的高級要素,更能對企業的競爭起到 決定性的作用。 2.需求條件:一國中能協助製造過程,獲得更優質、便宜、具規模經濟、品質 更高、更耐用商品的市場條件。需求條件使企業更有創意,產品不只適用於本地, 且適合全球。 3.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廠商策略、結構和競爭關係到廠商的起源, 成長,和成熟的條件。如股東要求美國公司展現短期利潤,美國公司績效可能在 長期就不像日本和德國公司那麼成功。 國家對公司策略和績效的支持是重要 的。如可以調整賦稅和誘因來影響投資高低。國內競爭可以對公司績效要求;新 企業常迫使現存公司改善和降價,增強了競爭力。 4.相關和支持產業:對於許多產業而言,一個關鍵的資源就是相關支援性產業 的存在。國家競爭力的強度往往與產業的群聚有關。一個產業若想取得成功,只 靠自己單打獨鬥是不夠的,它需要有一流的供應商,以及一些具有良好合作關係 的上下游企業。因此,要具有競爭力,必須接觸到其他專精於不同工作的廠商。 美國個人電腦銷量突出,在全球都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這與其身後扎實的半導 體工業技術密不可分。 綜上,競爭優勢的總決定因素包括: 1. 技術勞工、良好的教育體系,以及適當的技術訓練。 2. 聚集的經濟,包括專業的匯集以及策略聯盟、商會;整合的供應和輔助性 服務的網絡。 3. 一種對創新加以獎賞的文化:調適、實驗、風險承受,以及企業家精神; 包括高度的研究和發展,資本和技術的持續升級。公司必須從事於現有和組織性 的學習,能夠預期市場和需求的改變。 4. 國內的競爭性市場,不競爭的市場顯示了極少的創新(如民間和公共的獨 占)。逐漸複雜的買者促成產出品質不斷升級。
5. 適當的融資和創投資金。 6. 鼓勵生產力成長的公共政策,包括補貼的研究、出口的促進、教育的體系, 以及一種最新的基礎設施(亦即機場、電訊等)。
II 美國 GDP
圖一 美國 GDP 分類分析 包括:1 商品製造( Private goods-producing industries [1]) 2 服務提供( Private services-producing industries [2])
3 資訊科技(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technology-producing industries [3]) 分析其最近的 2013 的資料做成餅狀圖 GDP分类分析 21% 73% 6% Private goods-producing industries [1] Private services-producing industries [2]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technology-producing industries [3] 圖二 GDP 分類
其中製造業 21%,服務業提供 73%,資訊科技 6%。
III 美國農業
一、美國農業貿易值 美國農業貿易產值在 2014 年的出口值為 150,466 百萬美元;進口值為 111,732 百 萬美元;所以出超值為 38,734 百萬美元。 二、美國農產品出口目的地 美國農產品出口目的地的前三名為中國、加拿大以及墨西哥。 三、美國農產品進口目的地 美國農產品進口目的地的前三名為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洲。 四、出口農產品進口農產品 美國出口的農產品以大豆、玉米以及小麥。 五、進口農產品 美國進口的農產品以咖啡、酒類以及牛肉。 六、農業部最新公告 美國農業部長表示,美國農業出口金額佔非常大的部份,並且為他們帶來龐大的 就業機會,他認為"在原地踏步不是ㄧ種選擇"應該要採取ㄧ些行動來維護以及爭 取市場,以確保美國農業在市場上有絕對的優勢。 七、美國農業現存問題 1.生產過剩,農產品價格無法藉由正常市場機制達到均衡 2.部分農業政策使得小農戶不僅因規模較小且更因補貼集中於少數的「農民企 業」,故逐漸邊緣化 4.因政治及其他因素,故美國每年於僅有 1%的農民補貼比例還是高出其他產業 3. 保育農地開發之生態環境IV 美國製造業
一、製造業 將原料轉變成商品來滿足人類的需求 製造業(亦稱為工業)是利用方法生產產品以供銷售,方法可能會使用機器、 工具、化學或生物程式或是配方,製造可以泛指不同程度的人力投入,可以從手 工藝到高科技,但多半是指工業化的生產,也就是大量的將原物料製造成成品, 成品可能被製成其他東西或更複雜的產品,像是飛機、家電或汽車等,成品也可 能賣給批發商,批發商再將貨品賣給零售商,最後再賣給消費者。 二、美國製造業-工業發展 (一)成長與擴展 軋棉機的出現,使得可以將原棉和種子以及其他廢物分開,所以棉花開始大 規模種植,也因為棉花的種植,一些使用奴隸的大型種植園讓一些家庭變的非常 富有,數以千萬計的移民向更加肥沃的美國中西部遷移。以至於投入國家的基礎 建設奠定日後工業更良好的發展,鐵路是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之一。鐵路的出現 為經營大規模商業運作的新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創造了一個為未來商業所使用的 藍圖。圖三 美國鐵路里程 1.美國內戰和 19 世紀 60 年代的重建 美國北方在工業化程度上對南方的的優勢確保了其在美國南北戰爭 (1861–1865)中的勝利,北方的勝利決定了美國的未來及其經濟體制。在戰時和 戰後迅速擴張的北部工業則繼續迅猛發展,工業化逐漸統領了美國人生活的各個 領域,包括社會和政治領域。 美國南方遭受了巨大的破壞,隨之而來的是貧困的糾纏, 重建期間鐵路建設 獲得了大量的補貼,到 1940 年,卡羅萊納州的紡織廠,和阿拉巴馬州的鋼鐵企 業,成為了少數起重大作用的製造行業。 2.黃金年代: 1870 年代至 1890 年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 南北戰爭結束之後迅速發展的美國經濟奠定了現代美國工業的基礎。1880 年代,美國超越英國成為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圖四 人均 GDP (圖片來源: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1700_AD_through_2008_AD_per_capita_G DP_of_China_Germany_India_Japan_UK_USA_per_Angus_Maddison.png) 3.進步時代: 1890 年代至 1920 年代 隨著鋼鐵及工業科學應用的發展中小企業也逐漸使用機械是生產,而當時政 府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使得美國經濟蓬勃發展。 4.咆哮的二十年代: 1920 年至 1929 年 20 世紀快速增長的汽車業刺激了石油,玻璃和公路等行業的發展。亨利福特, 將歐洲汽車生產的創新加以標準化,引進了移動生產線,高度細分勞動的分割, 大幅提高生產力,改變人類交通工具使用,大幅推動交通重大交通建設的改革。 (二)美國製造業年代區域分佈 •1830~1840 年代:新格蘭南部河流群聚紡織廠 •1850 ~1870 年代:煤力取代水力,多工業區設立在鐵路教會帶 •1870 ~1900 年代:位於五大湖地區結合鐵路、高速公路重的工業帶 (三)美國工業分佈地區
早期在新英格蘭南部(麻塞諸塞州、大波士頓都會區)為重要的歷史紡織成 衣重鎮,隨著勞工公司調高,成衣產業也隨之南移。 因城市經濟的發展在此有許多高技術勞工,波士頓學院、波士頓大學、麻省理工 學院、哈佛大學、衛斯理學院為提供,而此區逐漸發展成電子機械、製造金屬等 產業。 中大西洋區,鄰近紐約的幾個城市,有著先天良好發展以及東西向的摩霍克 河、南北向的哈德遜河作為良好運輸,在此區的產業除了早期發展的成衣,與有 個高技術、高經濟價值的鋼鐵、化學、機械、加工食品、以及書籍出版。 中紐約摩霍克河谷地區,有著尼加拉瓜的豐沛水量而擁廉價電力,吸引需要 大量電力製鋁工業。 匹茲堡因鄰近阿帕拉契山成為原始的鋼鐵中心,在鐵礦耗竭之後,明尼蘇達 州利用五大湖的運輸提供新原料。 西五大湖工業區,底特律、芝加等等,結合鄰近的鋼鐵與汽車工業,利用鐵 路及高速公路運輸系統方便接連到全國是最好的配銷點。 東南製造區,由於棉花帶的分佈,南卡、北卡為城南移之後的重鎮;而鄰近田 納西河有著廉價大量的電力也使伯明罕成為南部的鋼鐵中心。 海灣海岸製造區域,陸弈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鄰近有豐富的天 然氣,對於冶煉石油、化學產品相當重要,同時生產鋁的原料金屬,電子與電子 機械產品。 加州南部洛杉磯,精於製造飛機航太製造、電子設備。因天候關係一年之中 可進行多天的試飛,故航空電子業逐漸轉移此。 聖地牙哥,則專精於生產藥物、國防運輸等產業。 舊金山灣區,為重要的西海岸製造區,電子產品、加工食品、造船、機械。 矽穀,為世界最大半導體、為處理器、軟體、電腦設備。 西北太平洋區,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奧瑞岡州,波音飛機為最大雇主,還有 造紙、伐木、食品加工業。
三、美國製造業現況 從 1980 年後期開始,美國的製造業外流,亞洲取而代之成為製造中心,現 在中國更成為「世界工廠」。反觀美國,現在很難找到當地的工廠,也不僅僅是 製造業,人力資源也是面臨同種情況,產業外包成為過去近二十年來美國產業轉 移最重要的關鍵字。 近年來,美國大力的提倡「回流」,就是原本為了降低成本的低價的勞工而 將工廠移轉到他國的美國公司,決定從中國、墨西哥、中南美洲以及亞洲等勞力 充足的地方,準備移轉回美國。 (一)汽車業 根據全球汽車資料網 WardsAuto.com 的數據表示,美國在 2014 年汽車的總 生產量達到 10 年來新高,更和 1999 年所創的最高紀錄相差不遠,然而美國汽車 零件和汽車製造商員工薪資都呈下降趨勢,比起 10 年前減少了約 23%。美國雖 然靠著強勁的內需與穩定的出口將汽車產量推向了最高點,但是這些車裡的外國 零件越來越多,導致美國汽車業員工薪資不增反減。墨西哥是美國最大的汽車零 件供應國,去年美國進口的汽車零件有逾三成從墨西哥進口,而中國以 13%居 次。美國從中國及墨西哥進口的汽車零件皆是 2008 年的兩倍,外國汽車零件大 舉入侵,使美國汽車業的復甦蒙上陰影,更令美國在拾回往日製造業龍頭的路上 埋下不定的因素。 (二)生物科技 美國的生物科技一直美國的專長,醫藥方面也躋身美國經濟最具創新性的先進製 造業之中,相關的研究擁有 37%的全球同行出版物;生物醫藥專利占全球 37%, 而在 2014 年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商協會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現在的創新型生 物醫藥行業十分的仰賴政府的相關政策。所以如果關鍵性政策適度的改善,例 如:改進監管政策已在研發過程中提高效率;優化知識財產權政策以激勵研發投 入等相關政策若是改善,那在接下來的 10 年中預計能帶來 18.5 萬個就業機會。 反之,若是關鍵政策領域的負面趨勢依舊,必定會進一步加劇商業環境的不穩定
性,則整個經濟領域將可能喪失約 15 萬份工作。 1.治療用藥:相關疾病時使用 2.人用診斷試劑 3.農業生技將是美國生技產業中成長最快速的領域,,雖然反對基因改造作物的 聲浪仍在,但糧食的迫切需求更為有力,因此基因改造玉米在美國的市場將維持 穩定,未來數年基因改造黃豆的需求會更增加。 4.特化部分,是包括酵素及生物性塑膠等利用生物技術製成的化學及生物產品, 5.非醫用檢驗試劑市場最小,多用以偵測食物中之污染物如殺蟲劑等有害化學 品。 而在美國陸續受到數次恐怖攻擊後,反恐偵測受到重視,故生技公開始開發生物 戰劑之快速檢驗方法。 (三)工業 4.0 工業 4.0 是虛實融合系統,以網際網路(虛)為核心,應用於實體工廠(實)巧妙融合 系統的先進製造,工業 4.0 會在未來慢慢的被實現與普及化。 掀起工業 4.0 的原因,主要解決全球面臨的四個問題:勞動力減少、物料成本上 漲、產品與服務週期縮短。工業 4.0 能夠實質的改變生產系統的分工型式和產品 整合方式,也就是以客戶需求為主,對價值鏈和產業鏈的全方位整合,以客製化 「多樣少量」進行生產與銷售模式,這種新的概念顛覆了過去追逐低廉勞工成本 的思維,將造成製造業回流熱潮,其中高科技的製造業回流更是左右著美國製造 業回復顛峰的與否。
V 美國服務業
一、美國服務業概述: 1.美國服務業發展現況 (1)服務業有很多種的分類,但是其主要構成存在一種廣泛的共識,按照課本 的分類,它包括下列的部門: ①.金融保險和不動產(finance,insurance,andrealestate,FIRE) ②.商業服務(businessservices) ③運輸和通訊(transportationandcommunication) ④批發的零售貿易(wholesaleandretailtrade) ⑤娛樂(entertainment) ⑥政府(government) ⑦非盈利(nonprofit)機構 (2)早在 1910 年,美國的服務業就已經超過了製造業,意味著它在成為一個工 業經濟時,就已經是‘後工業’經濟了。一些專家認為,美國經濟增長的真實動 力其實來自服務業。 (3)關於服務業的指標 美國常用的 PMI 指數:英文全稱是 PurchasingManagers'Index,中文含義為採購經 理指數,PMI 指數等於 50 為榮枯分水線。當 PMI 大於 50 時,說明經濟正在發展, 當 PMI 小於 50 時,說明經濟正在衰退。PMI 是一套每月發佈的、綜合性的經濟 監測指標體系,有製造業 PMI、服務業 PMI 之分。圖五 美國一年來服務業 Pmi 指標
圖六 美國 PMI 和 GDP 比較 2.而實際上
美國統計局資料顯示了以 2007 NAICS code 下的近兩年 2014、2013 年的服務業不 同類別經濟的收入所得。其經濟類別為
(1)公用事業(utility),
(2)運輸和倉儲(Transportation and warehousing), (3)信息(information),
(4)金融和保險業(Finance and insurance),
(5)房地產和租賃業(Real estate and rental and leasing),
(6)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Profess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ervices), (7)行政和支援和廢物 管理和補救服務(Administrative and support and waste management and remediation service.),
(8)教育服務(Educational services),
(10)藝術,娛樂和休閒(Arts,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
(11)住宿(Accommodation),
(12)其他服務(除公共管理)(Other services (except public administration))
圖七 服務業分類 分析其 2014 年一年的資料做出經濟分類餅狀圖 不同经济类别占比 5% 7% 10% 30% 0% 4% 12% 6% 0% 18% 2% 2%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圖八 分類餅圖 (二)驅動美國服務業發展的動力: 1.所得提升:所得的提升,促進了服務業就業增加。許多服務的需求是對所得相 當具有彈性的,例如娛樂和運輸。1990 年代,美國的家庭第一次,花費了比耐久
性消費財稍微更多的在服務業上面。伴隨著時間價值相對於其他商品的提高,消 費者通常會極小化完成其他一般性工作所需要的時間投入。 2.對健康醫療和教育的需求 根據分析,美國服務業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尤其是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 們對醫療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衛生服務業前景被看好。目前,美國衛生部 門從業人員將近 1400 萬人。 此外,變動的勞動市場和勞動場所中對於更多分析性奇數的額需求增加,已經驅 動了對於所有層次的教育服務的需求增加。教育領域從業人數也正以 2.9%的速 度增長。 3.勞動分工愈加複雜 4.公共部門:成長和複雜化 美國政府用兩種方式來促進服務業增長。首先,政府就業快速增長,特別是在 1930 年後。今天,聯邦政府是美國最大的雇主,雇傭超過了 200 萬人,而州和地 方政府則雇傭了更多的人。第二個方式是非正式、透過錯綜複雜的法律、規定、 現值、和網路,促成了在協商法律環境中的稅務律師、會計師和其他協助廠商的 專家成長。 5.服務出口: 美國較高的社會發展水準帶來美國高比例的服務業經濟,這也鍛煉出了強大的服 務業,進而導致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服務業進出口國和順差國。美國總體貿易 為逆差,並且逆差巨大,但是美國的服務業貿易卻處於大幅度的順差,這是美國 服務業強大的標誌。比如,美國出口電影、金融服務、諮詢服務、知識(專利技 術、設計內容等,比如蘋果公司的經營模式就屬於出口知識,微軟公司也是如 此)。從這些出口上,可以感受到美國服務業的強大,是現在美國強大的重要根 基。
圖九 主要國家服務貿易進出口額 商品服務近年來的進出口,可見服務業趨勢良好
圖十 2013-2015 美國商品與服務國際貿易 6.外部化辯論 一種解釋是說大型廠商在經濟走下坡和快速重構時期,利用這種策略極小化成 本。另一種解釋是,變化中的商業導致了對外部專業需求的增加。許多大公司不 再擁有充裕的員工從事生產服務功能內部化,其結果是創造了大量新服務廠商。 例如 HP 公司通過兼併服務性企業,從而能夠為客戶提供從硬體到軟體,從 銷售到諮詢的全套服務;IBM 公司在 90 年代成功由制造型企業轉型為服務型企 業等都有力說明瞭工業生產性服務業與傳統製造業的關係。美國著名的 Nike 公 司,自己只生產最為關鍵的耐克鞋的氣墊系統,其餘全部業務幾乎都是由外部公 司製造。藉其獨特的設計能力,耐克公司將主要精力集中於新產品的開發和市場
行銷上,在全球範圍製造和銷售 Nike 運動鞋,產值以 20%的年遞增率增長,在 過去的 7~8 年間,耐克為股東賺取超過 30%的利潤。 由於美國在這一市場處於領先的地位,美國占全球業務流程外包市場超一半 份額。 (三)美國服務業中的勞動市場 現在,美國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總數 80%以上,在上世紀 50 年代初, 美國服務業就業人數就已占非農業就業總數的 50%。僅資訊、金融、商業服務、 教育以及衛生四大服務業吸納的就業人員就比全部製造業就業人數高出 3 倍 多。據美國勞動統計局預測,2004 年至 2014 年期間,美國服務業會創造 1870 萬 個新的工作崗位,而製造業則失去 3 萬個其他崗位。在全美就業增長預期最多的 20 個行業之中,除建築業外,其餘均屬於服務業。專家預測,未來美國薪資水 準最高的 10 個行業也集中在服務領域。 圖十一 不同服務業就業量 二、美國金融業 美國金融業占服務業總體的近 30%,是服務業中占比最大的一項。美國金融體系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聯邦儲備銀行系統,商業銀行系統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組
成,由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主導。 服務業則主要是集中在金融機構的系統裏面。 (一)金融機構分類: (1).儲蓄機構:商業銀行、儲蓄銀行、信用合作社 (2)保險:財險、壽險 (3).證券商和投資銀行 (4).共同基金、避險基金 (5).財務公司 圖十二 金融機構資產佔比 (二)金融的監管: 1930 年代,因為銀行體系被大蕭條所帶來的一波銀行破產所破壞,聯邦政府 引進各種新的管制來穩定銀行體系,包括將商業和投資銀行分開的格拉斯——聖 蒂哥法案。以及一系列禁止州際銀行業務的法律。 這個銀行體系約 50 年來運作良好,國際金融在這段時間內通過 1944 年的佈雷頓 森林體協定(是 1944 年 7 月至 1973 年間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加入的以美元為作為 國際貨幣中心的貨幣體系)也維持得相當穩定。
(三)金融的解除管制: 從 1970 年代開始,許多製造業被石油危機、去工業化所撼動,銀行體系被 迫動撞急劇不同的環境。佈雷頓森林協定的崩潰和浮動匯率開啟了貨幣交易為銀 行收益的主要來源 美國政府從事一系列的行動。包括在 1974 年貨幣銀行引進了共同基金。在 1979 年,聯邦儲備體系從穩定利率的政策改變成了降低貨幣成長對抗通貨膨脹。 在 1980 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存款機構接觸管制法案和貨幣控制法案,以及在 1982 年允許儲貸公司和商業銀行的競爭。在 1999 年廢止了格拉斯——聖蒂哥法 案。制定金融服務現代化法(financial service modernization ACT),允許金融機構改 變傳統跨業經營,因此出現了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投資銀行等的跨業合併購並, 金融服務的範圍越來越大,形成了綜合化的金融服務型態。 這些改變有效地消除了從 1930 年代依賴相對穩定的市場分割、借貸來源, 增加了流動性,以及金融資本隨著新的機構參與者進入市場而提升銀行的競爭力 水準,顯著改變了各州在吸引發展上的角色。兩個最受影響的金融機構為商業銀 行和儲貸機構。
圖十三 金融法案 三、資訊通訊服務業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資訊產業最發達的國家,其強大電腦技術、通信技術以及網路 技術構成了美國資訊技術業的基礎架構,帶動了美國資訊服務產業快速發展,形 成了完備的資訊服務產業體系。 (一)基礎電信(例如電話、電視機和無線電)的擁有率早已達到飽和點,但現 在仍然在上升,儘管上升的速度慢。現在美國的電信營業額約占全世界的 30%。 1996 年 2 月,美國通過了電信改革中的主要產業法。總統簽署的《1996 電信法》 表明美國逐步放寬電信市場,這是美國從 1934 年對通信立法以來的第一次重大 改革。改革主要內容有:結束地方電話公司壟斷地位,允許在地方電話服務中競 爭,包括有線電視公司和傳統的電話公司的競爭;允許電力公司、煤氣公司提供 電話、有線電視及其他電信服務;對聯邦或地方上的單獨的一方擁有或管理無線 電臺和電視臺的數量放寬限制;允許單獨一方擁有或管理廣播網和有線電視網。 (二)資訊服務產業的發展對促進美國經濟發展、市場經濟成熟發揮了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用。美國政府十分重視資訊服務業的發展。用法律手段保證和促進資訊 服務業的健康發展,美國有著完善的制度法規來促進資訊服務業健康發展,以及 健全的投融資體制為資訊服務業發展提供了保障。行業組織為資訊服務業發展提 供了全方位服務,資訊服務產業在全方位發展。美國資訊服務業同時也重視資料 庫資源建設。 (三)美國對於發展“全球資訊基礎結構”提出了五項原則,即:1 鼓勵私營部 門投資;2 促進競爭;3 對所有的資訊提供者和使用者開放網路;4 建立一個靈活 管理的環境以便能適應迅速變化的技術和市場;5 確保國際性的服務。 四、電訊、金融和投資 (一)電子金融 世界性的金融市場受到數位革命的影響,它基本消除了資本移動的交易和移 轉成本。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曾富有遠見的指出,“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以
及資訊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肯定都將對我們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產生非常 重要的影響”。 儘管在過去幾年中,美國高技術部門出現衰退,但是技術發展,尤其是互 聯網的成長改變著全美金融服務業的產業結構,最直接的結果是使成本大幅度下 降,金融服務供應商得以用更高的效率進行經營 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成本。電腦價格的穩步下跌帶動了電子金融業資本設備支出的大幅度下降。但 互聯網最顯著的影響在於降低了銷售成本,並大大提高其簡易性。 2 商品化。互聯網便利了個人化的定價結構,降低了劃分消費者層次的成本。商 品化的金融產品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個人愛好進行打包銷售和單獨定制。例如,根 據具體情況,保險產品既可以在申請抵押後提供,也可以在批准抵押後提供。 3.市場競爭。技術發展降低進入壁壘,因而促進了競爭。例如,電子傳輸技術導 致人們對銀行分支網路的需求下降,因此建立新銀行的成本也就減少了。直接購 買現成的金融產品更加容易,並且金融機構可以將大量次級服務進行外包生產。 (二)金融投資 美國金融迅速發展同樣也加速美國金融投資。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公佈 2013 年美對外直接投資資料,2013 年, 美對外直接投資資本流量(financial flow)為 3383.02 億美元,一季度 18.19 億美 元、二季度 25.96 億美元、三季度 15.33 億美元、四季度 24.10 億美元。 資料顯示,2013 年美對外投資主要目的地按金額排序前十位分別為:荷蘭 (677.01 億美元)、盧森堡(380.60 億美元)、英國(376.32 億美元)、加拿大(242.37 億美元)、澳大利亞(229.58 億美元)、愛爾蘭(204.64 億美元)、新加坡(190.43 億美元)、百慕大(184.31 億美元)、英屬加勒比群島(182.29 億美元)、中國(83.57 億美元)。 從美對外投資的行業分佈看,2013 年,對控股公司(非銀行)投資 1700.13 億美元,占 50.25%。製造業 677.36 億美元,占 20.02%。金融(存款機構除外)
和保險 264.74 億美元,占 7.83%。礦業 231.65 億美元,占 6.85%。批發貿易 176.36 億美元,占 5.21%。其他行業 149.59 億美元,占 4.42%。資訊 115.54 億美元,占 3.42%。 圖十四 FDI 前二十國家 (三)電子金融業與投資 外國對美國: 電子貨幣的優勢改變了金融投資的本質。例如,外人投資越來 越由外來直接投資轉移向無形的組合投資,例如股票和證券。 美國對外國:電子銀行對金融世界的最重要影響之一是境外銀行中心的出 現,也促進了投資發展。許多小國家嘗試盡可能地解除管制,放開對貨幣貿易、 投資、利潤匯出、並消除租稅的管制,吸收像美國這樣大國的金融資本進駐該國。
VI 总结
一、農業: 在原有基礎上加大農業對外出口,主要以玉米大豆小麥為主(利用美國地廣人 稀的土地優勢),為更多人民提供就業機會。並且加強商業型農業的發展,走在 世界的前沿。保障農民補貼比例,擴大補貼範圍。 二、製造業: 採取工業“回流”措施的同時,進行工業 4.0 的發展。將製造業從亞洲工廠中 轉移回來的同時,增加其其中的科技含量,進行現代化的發展。 三、 服務業: 將重點服務業“金融服務業”與“咨訊服務業”相結合,發展新興的電子銀 行、電子金融。在出口投資上,電子銀行設立境外銀行中心。在吸納外來投資上, 發展流通性的電子貨幣。參考文獻
一、美國製造業。104 年 5 月 29 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8%B6%E9%80%A0%E4%B8%9A 二、任德山。圖說美國史。104 年 5 月 29 日,取自: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REQQAwAAQBAJ&pg=PA138&lpg=PA138& dq=%E7%BE%8E%E5%9C%8B%E8%A3%BD%E9%80%A0%E6%A5%AD+%E7% 99%BC%E5%B1%95&source=bl&ots=ZPBHivt4oY&sig=476Sw5vBgZ16SD6aCzprI vN5HDo&hl=zh-TW&sa=X&ei=diBkVZX-PMblmAWf04HIDA&ved=0CFIQ6AEwC Q#v=onepage&q=%E7%BE%8E%E5%9C%8B%E8%A3%BD%E9%80%A0%E6%A 5%AD%20%E7%99%BC%E5%B1%95&f=false 三、美國經濟。104 年 5 月 30 日,取自: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1700_AD_through_2008_AD_per_capita_GD P_of_China_Germany_India_Japan_UK_USA_per_Angus_Maddison.png 四、李勤(2014-5-13)。美國生物醫藥產業未來高度依賴政策。104 年 5 月 29 日, 取自: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5/294161.shtm 五、林文彬(2015-03-25)。美汽車產量飆 薪資不增反減。 104 年 5 月 30 日,取 自: http://udn.com/news/story/6811/787400-%E7%BE%8E%E6%B1%BD%E8%BB%8A %E7%94%A2%E9%87%8F%E9%A3%86-%E8%96%AA%E8%B3%87%E4%B8%8 D%E5%A2%9E%E5%8F%8D%E6%B8%9B 六、張小玫( 2015-02-22)。工業 4.0 革命 召喚製造業回流。 104 年 5 月 30 日, 取自: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18571-%E5%B7%A5%E6%A5%AD4.0%E 9%9D%A9%E5%91%BD-%E5%8F%AC%E5%96%9A%E8%A3%BD%E9%80%A0 %E6%A5%AD%E5%9B%9E%E6%B5%81七、Financial_Institutions_Management
-A_Risk_Management_Approach_7th_edition ,104 年 5 月 24 日
八、The_Economics_of_Money,Banking,and Financial Markets.10e.2013,Mishkin 九、袁奇(2007),劉崇儀,<美國產業結構變動與服務業的發展>, 104 年 5 月 24 日,取自《世界經濟研究》。 十、美國金融體系,104 年 5 月 24 日,取自: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c68exVKyZF3J4U5i14t8DDHnkXE4fttOwPwZYqc Oa5BnLhuBQS37Sx8QL_Vr2eSkisbcmKSCqxsMFtADGOAK_ 十一、美國 GDP,104 年 5 月 24 日,取自:http://www.bea.gov/ 十二、市場環境,104 年 5 月 24 日,取自:http://www.taitraesource.com/ 十三、美國商品服務貿易,104 年 5 月 24 日,取自: http://www.census.gov/foreign-trade/Press-Release/current_press_relea s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