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學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標發展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在學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標發展之研究"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在學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標發展之研究

黃芳銘

楊金寶 許福生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學系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

摘 要

本研究主要是透過一系列嚴謹的分析程序來建立一份具有信效度的在學青少年生 活痛苦指數量表。蒐集全國在學青少年共 1494 份有效問卷,將其以 SPSS10.0 軟體隨 機區分為三組樣本,每組各 498 份。第一組樣本以探測性因素分析來獲得因素成份, 結果顯示此份量表有五個因素,分別命名為「學校環境因素」、「家庭影響因素」、 「社會情境因素」、「未來發展因素」,以及「政府作為因素」。接著將其建構成在 學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的一系列競爭模式,以第二組樣本來做驗證性因素分析的評 鑑,結果顯示五因素斜交模式是最為簡效的模式,對此一模式做內在結構適配評鑑也 顯示觀察變項與潛在變項皆具有良好的信度、聚合效度,以及區別效度。第三組樣本 則是作為複核效化的評鑑,結果顯示五因素斜交模式具有穩定性以及預測力。 關鍵字:生活痛苦指數,複核效化,競爭模式,驗證性因素分析

壹、前言

人類的憂喜愛恨或痛苦歡樂,都是社會情 境中人與環境交流詮釋的結果。每次個人的交 流累積,使得人與環境得以互相型塑,互為改 變或互相影響。二十一世紀臺灣社會的中堅或 菁英,多數在既定且安穩的生活模式成長。但 是,這群菁英所架構而成的社會政策或社會環 境,卻被後現代社會的片段、短暫、虛擬與快 速流動,不但衝擊得己身無所適從,即令對其 所生養的青少年,早年的社會定位或價值標 準,也漸次被排斥於家庭教養或學校教育外。 當人與環境的交流無法順利,在社會文化脈絡 下 , 無 法 發 展 出 適 當 的 角 色 或 棲 身 處 (habitat),當然就會產生孤立、絕望、茫然等 痛苦情緒。 青少年階段,相對於兒童或成人是一種介 於過渡性與邊緣性的狀況,這階段也正是個體 自我認同形成的重要關鍵時期(Cummongs, 1995)。以社會心理論點觀之,將人類生命歷程 分為八個階段的社會心理學家 Erikson(1968) 認為,每個人生階段皆有其自我認同(self identity)發展目標與發展困境,而青少年階段 正面臨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危機的階段。就發 展而言,兒童時期自我認同已經不再適合身體 與心理各方面快速成長的少年,因此,這個階 段的青少年,致力於發展自我觀念與尋求自我 肯定,也成為其容易撞擊社會制度與不滿社會 規範的特質。 認同與混淆角力拉扯的年齡,在變遷、混 沌、解構的社會中,的確深化青少年的恐慌與 不安感,從實證資料可窺探出台灣青少年窘困

(2)

的端倪。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顯示(2003),現 在的七年級生 1每五人就有一人有憂鬱情緒傾 向,且需要專業人士進一步評估及協助的比例 達 21.8%2(葉雅馨,2003)。台灣憂鬱症防治 協會理事長李明濱醫師,於 2004 年第三屆亞太 區精神醫學研討會 3中亦指出,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統計,憂 鬱症在世界重大疾病中排名第四,在 2020 年 後,憂鬱症有可能躍升為第二名。根據 WHO 統計,憂鬱症患者每年造成 830 億美金的經濟 損失,包括醫療照護、自殺成本、患者工作品 質、每年平均曠職天數為 35 天,其中,經濟損 失的 62% 來自憂鬱症患者的失能狀況。而台 灣地區自殺已連續七年列名台灣十大死因,平 均每天會有 8 個人自殺,有 9 成以上的自殺個 案是精神疾病的患者,其中,70%是憂鬱症與 焦慮症患者。向陽公益基金會(2001)調查在 學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指出,我國在學青少年 2001年過得比 2000 年痛苦4,其中政治人物行 為不檢、立法者喪失社會公理等現象,都讓青 少年對國家期許及個人未來處境感到最痛苦及 茫然不安。李明濱(2004)認為,台灣社會家 庭暴力、殘暴砍殺事件頻傳,有許多肇因於憂 鬱症患者疏於照顧而病情復發。為使社會安定 與穩定,有關國人痛苦指數偵測與憂鬱症防 治,將是精神醫療今後必然得面對的重大議題。 基此,研究小組自 2000 年始,嘗試探索造 成今日青少年身心壓力與痛苦的因素,以及偏 差行為的根源。終極目的,在於尋找協助減輕 青少年成長困境撞擊快速變遷社會的保護處 方。因此,研究小組曾以青少年所處的社會結 構與環境的構面為基,於 2000 年進行台灣地區 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之初探,建立以「教育」、 「家庭」、「休閒」、「法治」、「環境」、「兩性關 係」,以及「未來期望」等七大構面的痛苦指數 工具。2001 年乃針對 2000 年的青少年生活痛 苦指數調查的一些問題加以改進,使得整個青 少年生活痛苦指數量表可以符合科學與實證的 精神,並藉此提高此一痛苦指數的信度與效 度。歷經兩年多的觀察、沉澱與思索,研究小 組認為當初的七個生活痛苦構面,似乎能有再 整併精確化的空間;研究者不斷修正自己的研 究工具,本是科學研究的反思與精進過程。正 如 Cronbach(1971)所說的,量表效度的建構 是一種不斷擴張的過程,接受一個量表的建構 效度必須有相當的研究成果的累積。 除此之外,本研究企圖發展一種「實際可 評」的生活痛苦指標,以發現青少年在整體社 會結構與環境中負面刺激的來源,以及這些刺 激所產生的痛苦程度。研究小組期望,當痛苦 程度升高,高到瓦解青少年心理所能承受的容 忍界限之前,能被其成長中敏銳的重要他人所 發現,以避免青少年破壞社會秩序的偏差行為 或自傷自殘的憂鬱現象之產生。所以,精準的 緊張壓力或痛苦指標之建立,不但可作為評估 與預防青少年問題產生之良方,而且刻不容緩。 最後,本研究企圖採用更嚴謹的檢定程序 來建構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一方面使用一組 獨立樣本,以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來尋找出在學青少年的生活痛 苦構面,接著再以另一組獨立樣本對所獲得的 因素做一系列因素結構的驗證因素分析,企圖 找出最簡效的(parsimonious)的因素模式,並 且檢定此一因素模式的信度、聚合效度,以及 1 指民國 71-79 年出生的青少年。 2 該研究有效樣本數為 2924 位學生。受訪者中,男性佔 50.3 %,女性佔 49.7 %。 3 第三屆亞太區精神醫學研討會 2004/0723-24 在台北登場,計有亞太 10 個地區,近 250 位國內外精神專科醫師與 會。 4 2000年平均痛苦指數為 58.92 分,2001 年增為 60.42 分,顯示青少年的痛苦指數持續增加中。

(3)

區別效度,最後,使用第三組獨立樣本對最簡 效的模式做複核效化(cross-validation)的處 理,以確保此一模式的穩定性以及可預測性。

貳、文獻探討

編製一份實用量表,除了牽涉量表中概念 化的問題,同時,也應對量表使用對象之特性 進行了解。由於本量表為舊指標的再精緻,因 此,文獻主軸在於針對本研究的在學青少年生 活痛苦指數量表之概念重新界定。如上所述, 文獻將以青少年對痛苦易感性特質,以及是否 相容(fit)的社會生活構面兩方面探索。

一、青少年痛苦易感性特質

青少年階段介於兒童與成人之間,其角色 是模糊不清。就認知發展而言,青少年的好辯 與堅持己見,乃是正在確立自己的想法的正確 性,以提升自身能力發展的過程,其出發點並 非是為挑戰與破壞社會規範。依據 Freud(1961) 的觀點,進入青春期的少年,因其內在「性的 驅力(sex drive)」使然,必然與所處的家庭或 社會環境有所衝突,而適當的衝突能使青少年 與家庭有所分離,開始發展獨立面對外在環境 的能力。Steinberg(1990)認為,青少年與家 庭環境衝突的分離(detach)過程是一必然的 現象。 不同於兒童的無知或成年人的成熟,青少 年階段正漂浮於社會規範的刺激學習。兒童時 期社會規範是透過重要他人加以約束,而成人 則是將社會規範內化為自我約束,青少年則是 處於轉變階段,漸漸由他律轉向自律的時期。 從青澀兒童脫離,使青少年安全的防護罩破 損;轉向現實穩健的成人階段,卻尚有與環境 合宜應對的困頓。此種浮動所形成的社會角色 邊緣化,使得青少年的痛苦感受性比前期之兒 童及後期之成人均靈敏且反應強烈。 學習新的角色規範正是青少年的重要發展 目標。Cooley(1902)提出了「鏡中自我」的 概念,這個「自我」也是由預期別人將如何看 自己的反應結果。如同由鏡中看自己的臉、身 材一般,個人會透過想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來建構瞭解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對青少年 而言,其是否能順利發展成與社會互補互惠的 相容任務,亦或是發展失敗的混淆不安,尋求 生活所在環境的認同與支持,是重要的關鍵。 亦即,透過與生活中有意義的他人、制度、文 化之間的互動過程,才能確認青少年在別人眼 中是個什麼樣的人,進而形成穩定的自我認 同。認同是透由「社會明鏡」所展示的「鏡中 影像」,一連串自我反覆對照、否定、修正的結 果。評比與修整是是建構社會角色之前的解 構,當然,也是發展認同社會或被社會認同的 必備歷程,而這歷程對任何青少年而言,都是 難堪苦澀的。 Gabrieal(1988)的研究發現,一個人在青 春期的無聊(boredom)感受可能導致自我統 合的問題,在此關鍵的發展中,個體更需要學 習如何引領自己的行為更有意義、更滿意的生 活型態。高度無聊感的個體較習慣以不良的行 為型態,例如嗜食、酗酒、藥物濫用、性活動 等,以解除無聊感所帶來的不愉快經驗;無聊 感傾向也與不同的心理疾病、社會適應有關, 如憂慮、人際疏離、寂寞、害羞、較差的社會 能力、負向情感等問題。普世的無聊感與青少 年生理、心理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存在,係 一不容忽視之社會現象,同時,也是青少年普 遍存在的心理發展危機。此種心理發展危機深

(4)

刻影響成就迷亂,青少年對自我前途迷失,直 接影響未來就業之信心,間接干擾力爭上游、 出人頭地的成功信念。 「痛苦」或無聊既是一種心理的主觀感 受,一種自我本身對自我認同壓力的承受。也 是一種來自客觀環境的「災難」而產生的回應。 亦即,痛苦既是青少年的內在情緒感受,也是 實際的社會安寧狀況。為使痛苦量表具體、明 確、有效,本研究強調青少年客觀生活條件中 的痛苦來源,也就是社會、制度、組織、以及 互動面所造成的痛苦感受。因此,在痛苦的構 面上,研究者採用可量化的客觀條件,來代表 一個人所具有的痛苦感受。亦即當此種條件存 在時,且被受試者認同時,就具備痛苦的情形。 最常用於探討青少年痛苦產生的社會或心理反 應類型,可以歸結為六種,此六種類型構成青 少年痛苦感受的構面,這些類型包括疏離、不 自由、恐懼、壓力、挫折,以及不快樂(黃芳 銘、劉和然,2000)。 痛苦感受的構面,可被視為青少年的「負 面影響狀態」(negative affective states),此為 Agnew(1992,1995)在其一般化緊張理論中 所提出論點。Agnew 認為一個人處於負面影響 狀態之下會產生憤怒、挫折與不公的情緒,導 致一個人產生偏差的可能性。負面影響狀態有 四種情形:由於未達到正面評價目標而產生的 壓力、由於期望或個人成就之差距而產生的壓 力,由於個人正面評價之移除而產生的壓力, 由於「負面刺激」之出現而產生的壓力。而其 中,「負面刺激」包括一個人經歷兒童被虐待、 疏忽、犯罪被害、體罰、家庭衝突、學校生活 挫折即有壓力的生活事件等(許春金,2000)。 這種定義相當符合本研究的青少年生活痛苦構 面的界定。也就是說,本研究之青少年生活痛 苦指數,旨在偵測青少年在今日的大環境下, 所受到社會面向的負面刺激情形。Agnew 認為 當個人處於負面刺激愈多,刺激的強度愈大 時,對於其產生犯罪或是偏差行為的影響愈 大。青少年正值情緒不穩的青春期(puberty), 屬於身心快速改變的風暴階段(storm stress), 本來在生活上的難題就比其他各發展階段為 多,承受及曲解生活中負面刺激的機會及影響 也多。

二、社會生活構面之相容性

青少年問題的產生和社會解組不無關係, 近年來台灣社會變化太快,各種體制與環境無 法跟上變遷的速度,而產生許多衝突與緊張的 現象。這種衝突與緊張的現象,不僅使得青少 年在某種生活上失去可依循的社會規則,更產 生許多的負面影響狀態。不同的生活構面產生 不同的互動與正負面相左之影響,劉旭山、邱 致清(1999)認為青少年生活有七大構面,包 括健康、個性、教育、家庭、外表、人際、休 閒。劉玲君(1997)則將青少年的生活分為家 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職業意識與人 際關係等五個層面。本研究之先驅量表則強調 社會層面的生活構面,將青少年的生活重心的 主要構面架構為「教育」、「家庭」、「休閒」、「法 治」、「環境」、「兩性關係」,以及「未來期望」 (黃芳銘、劉和然,2000)。顯然地,這種構面 雖涵蓋社會、生理與心理層面,但忽略了多重 環境對人類行為與發展的系統性影響。 研究小組以生態系統理論重新檢視三年前 的量表指標,認為環境依與人的空間與社會距 離,分成一層套一層的幾種系統。青少年被置 身於核心,緊緊被這些系統包圍著的,是自出 生起便最為密切的家庭系統,它與個人的交流 最直接而頻繁,所帶來的影響也最大。家庭被 社會學者認為是最重要的社會化機構之一, Hirschi(1969)認為,當小孩愈依附其父母親 時,將有愈多時間與父母在一起而受較多的監

(5)

督,也將愈會尋求父母對其活動的意見,減少 許多偏差行為之可能性。家庭教導小孩學習是 非觀、社會控制能力,以及尊敬權威、社會規 範等,但是如果家庭沒有辦法提供小孩這些功 能,小孩則容易學習攻擊、反社會行為、暴力 等 偏 差 行 為 ( Laub and Sampson, 1988 ; Sutherland, 1967)。

Gottfredson & Hirschi(1990)認為,家庭 和育兒(child-rearing)技術的不健全及缺陷, 是 造 成 個 體 低 自 我 控 制 的 最 主 要 原 因 。 Baumrind(1965)指出父母處罰、疏離或自以 為是(self-righteous)等管教態度,易形成子女 退縮、依賴、攻擊行為等現象(林青瑩,1999)。 一些研究顯示家庭破碎、家庭氣氛差、父母管 教不當、貪圖一時玩樂是子女不想回家而翹家 的主要原因。Robinson(1978)在研究嚴重行 為問題之父母育兒技術方法時,發現行為失控 小孩的父母之教養方式為:不一致的規則訓 練、少給予讚美、少鼓勵與表現對子女關心不 足、對小孩依附行為,經常高度的敵意。 其 次 是 居 間 系 統 ( mesosystem ), Bronfenbrenner(1979)指出,居間系統既是人 類發展推進的原因,也是發展的結果,其基本 原則是與家庭微視系統間的關聯愈強,愈能互 補,則居間系統愈發達,也愈有能力推動青少 年正向發展。學校環境因素即為眾所公認的居 間系統,它為年輕的下一代提供一個成長的環 境。然而,今日學校的問題日漸嚴重,例如: 校園暴力事件有增無減、老師傳統權威喪失。 在這變遷背景下,學校功能減弱,往往導致青 少年不喜歡學校,成群結隊往學校以外的地方 活動(黃芳銘、劉和然,2000)。同時,學校組 織官僚體制化,學生的獨特性容易受到忽視, 師生關係趨淡,學生對學校的疏離感與日劇 增。部份實證研究也支持學校濫用權威,老師 不公平,學校規律和管訓過於嚴格,功課太艱 澀而且太繁重是學生感到痛苦疏離的重要原因 (范國勇,2000)。 當然,台灣今日的學校體制,強調文憑及 升學至上的教育活動,乃是反映家庭與社會文 化的結果。黃德祥(1991)研究發現高度的升 學壓力、出入不良場所以及參與不當休閒活動 皆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學校教育亟需改 進,但教改十年的總檢討聲中,卻突顯出學校 教育的調整不及,發展捉襟見肘的跡象。一方 面學生抱怨學校設備不足,面對老師教學方式 難以適應;另一方面老師們則點出學生的素質 偏差,指其學習態度不佳(陳嘉彰,2001)。學 校學習應是多元且多采的,但在「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價值曲解下,於學校裡學習的學 生,所受的是一種沈重的負擔,一種長期的挫 折。台灣的中等教育學校對青少年而言,竟是 「無法承受之重」的痛苦場所。 外部系統(exosystem)是對青少年發展有 影響,但在其間卻無直接角色的社會情境。亦 即對青少年的生活環境有影響力,青少年卻沒 有 參 與 運 作 的 社 會 體 制 。 社 會 情 境 脫 序 (anomie),是都市化過程中喪失規範約束力的 普遍現象。當社會成為無規範的狀態,個人的 慾望沒有辦法受到社會適當的節制,因此偏差 行為較多(Durkeim, 1951)。社會學理論在 20 年代就提出區位環境與偏差行為關係,其中以

Shaw and Mckay(1969)的研究最具經典,他

們認為,都市環境的退化與解組是犯罪問題滋 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後,犯罪學家 Stark (1987)提出更為具體的偏差區位理論(deviant place theory),強調人口密度高、貧窮、住商混 合使用、流動性大,以及荒廢等區位上的特性, 會消弱民眾的道德情感與社會的控制機能,進 而助長了犯罪的問題。 台灣的社會、政治環境,似乎已每況愈下 到令人惶惑不安。一般人都感受到「在台灣,

(6)

非法者比守法者容易生存」。若政府仍將施政重 點偏置於政治紛擾中,而忽略國家未來主人翁 所遭遇到的威脅,青少年對於國家現狀的漠視 與疏離,將使其轉而尋求刺激與逃避,台灣的 前途堪慮(陳嘉彰,2001)。一再強調經濟發展 的政府施政,為了不斷提高生產,必須大量開 發資源,以致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影響所 及,好山好水不再寧靜,地層下陷,土石流失, 空氣品質下降,公害頻傳,環保問題成為近年 來台灣社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環境的污染不 僅導致生活品質降低與惡質化,而且危害民眾 的生命與健康。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公佈 89 年度「環保痛苦指數」,高達 77.98 分,是連續 調查 6 年以來的次高指數,也是 5 年來最高(呂 理德,2000)。 另外,某些民意調查結果指出台灣社會治 安持續惡化中。探究其原因為〈一〉傳統是非 觀念的模糊化,民眾普遍感到挫折與不安;〈二〉 黑槍氾濫以及犯罪在質方面的改變,加以大眾 傳播媒體喧染,至民眾恐懼感加深;以及〈三〉 社會抗爭運動的亂象與相關因素的交互激盪, 致造成「泡製」的「治安惡化」聯想(林燦章、 黃家琦,1999)。治安狀況的惡化,勢必會直接 令社會大眾感到安全受威脅,而心理產生恐 懼。台灣治安環境的惡化,在過去的一些調查 中發現,其對民眾生活品質惡化的影響力一直 居高不下,甚至有「女兒被押入火坑」,得靠「勇 父持槍惡煞救出」(姚岳宏,2000)。 向陽公益基金會在 2004 年也公布了其所 作之青少年痛苦指數調查結果,該調查報告將 青少年的痛苦指數面向區分為四個構面:「學校 環境因素」、「家庭影響因素」、「社會情境因素」 以及「政府作為因素」。調查顯示平均痛苦總分 為 61.56。四個構面中「政府作為因素」所造成 的痛苦最高,指數分數為 71.6。其次是「社會 情境因素」,指數分數為 62.4 分。最低的是「家 庭影響因素」,指數分數為 53.8 分。 就二十個個別指數而言,青少年感到最痛 苦的指數乃是「環境污染嚴重」。也就是說,青 少年認為在台灣的環境污染嚴重,令他們覺得 相當難過,指數分數為 77.6 分。第二痛苦的指 數為「政治紛亂無章」,亦即青少年認為政治紛 亂無章,讓他們對未來台灣的局勢感到相當憂 心,指數分數為 73.0 分。第三痛苦的指數為「法 律缺乏保障」,亦即青少年認為國家法令無法充 分保障好人,因此感到相當無奈,指數分數為 72.2分。第四痛苦的指數為「教改無所適從」, 亦即青少年認為教育政策隨著政治政體打轉, 令他們覺得慌亂無所適從,指數分數為 71.4 分。基於這個結果,該報告給 2004 年青少年生 活痛苦的情形下了一個標語「環境污染令我 痛、政治紛亂讓我憂、正義不彰促我怒,教改 亂象使我慌。」 綜合上述文獻探討可知,從家庭的微視系 統到社會情境與政府政治的外部系統,均分散 著人類得面臨的痛苦變項。在家庭中,父母不 當的管教、家人需求及感受不被重視、過多的 家庭期望、家居生活單調以及不好的家庭氣氛 等,是青少年成長中不得不面對的負面影響因 素。在學校環境因素中,場地規劃所造成的學 校空間狹隘、學校活動不足,教育行政所造成 的師生互動不良、學校課業沉重、管理過度嚴 厲,是青少年學習過程常常接觸的負面影響因 素。而社會情勢與執政當局的詭譎多變,使得 政治紛亂、汙染嚴重、政策失策、交通失序、 壞人逍遙、社會冷漠,這些非直接撼動青少年 生活的外圍因子,因著大社會系統的不健全, 以及政府政策及執行上的不當,直接衝擊青少 年的生活品質。孕育成長的系統環境是衝動的 血氣多於感動的活氣,少年人反覆暴露在責 備、挫折、失望、災難的刺激中,無怪乎青少 年傾向貶低自己未來的規劃與希望,行為甚至

(7)

越界而傷害自身安寧與安全也日益增多。對自 我認同尚充滿疑懼與不穩的青少年,與其所接 觸的社會故事多數是向下沉淪的殘酷事實,則 其學習並理解的生命型態必然也是晦暗不明、 困頓不安。去除或減輕社會負面刺激是許多醫 療、教育、心理、社福界努力的方向,而這些 負向刺激,正是研究者極欲探討的生活痛苦因 素。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國中生、高中生以及高職 生為主的在學青少年。採分層叢集抽樣法,全 國北、中、南、東與外島四個部分,共抽取十 七所學校,其中抽取高中 4 所、職校 3 所,國 中 10 所。每所學校一、二、三年級各抽取一班, 所抽取到的班級,於施測當日出席的所有學生 為本研究的樣本,共得有效問卷 1494 份。其 中,國中 950 份,高中 281 份,高職 263 份。 男生 706 人,女生 786 人。本研究企圖以一個 嚴謹的程序建構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在分析 時,涉及探測性因素分析、驗證式因素分析, 以及複核效化等的處理,樣本將依此切割成三 等分。本研究使用 SPSS10.0 軟體中的觀察值隨 機樣本選擇法將樣本分為三等分,每一個樣本 各有 498 份問卷。樣本 A 作為探特性因素分析 之用,樣本 B 作為驗證性因素分析之用,其也 是複核效化分析之校正樣本,樣本 C 為複核效 化之效度樣本。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工具為「青少年生活經驗量表」 問卷。問卷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資 料,包括個人基本資料(性別、年級、出生日 期、用功時間、學業表現、宗教信仰)、家庭背 景資料(家庭大小、家庭型態、父母婚姻狀況、 父母教育、父母職業、家庭收入)、區域資料(城 鄉)等。第二部分則是本研究主要的問題,亦 即「青少年生活經驗」,共二十題,建構成本研 究之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 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是由研究者過去三年 初步發展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黃芳銘、劉和 然,2000;黃芳銘,2004)修訂而得,採 Likert 七點量表,最高七分,表示對此一指數呈現的 現象「非常同意」,亦即痛苦程度最高,其次是 「同意」得六分,「稍微同意」得五分,「無意 見」得四分,「不太同意」得三分,「不同意」 得兩分,「非常不同意」得一分。本量表無零分 設計,此意謂對受試者對該生活負面現象,不 可能完全沒有痛苦感受。此二十題之題項以及 變項命名如下表 1: 表 1 問卷題項與變項命名 變項命名 題目 學校空間狹隘 1.學校的活動空間過於狹隘,讓我感到相當不便利。 學校活動不足 2.學校太少舉辦活動讓我無法展現我的特色,令我相當鬱卒。 師生處遇不良 3.在老師的眼中我總是一個問題學生,令我相當不爽。 學校課業沈重 4.學校所給予的課業負擔,對我而言是相當的沉重。 學校管理嚴格 5.學校管得太多,讓我覺得相當不自由。

(8)

(表 1 續) 家居生活單調 6.家裡生活既單調又無聊,令我總想往外跑。 家人期望過高 7.家人對我的期望太高,讓我日子過得很有壓力。 感受遭受漠視 8.家人總是不在乎我的感受,讓我覺得相當孤單沮喪。 需求受到忽視 9.每當需要錢買我想要買的東西時,家人總是不太支持。 休閒受到管控 10.我的休閒時間受到父母管控,令人我相當不快樂。 社會太過混亂 11.我總覺得現代社會太過於混亂,令我感到憂心恐懼。 壞人逍遙法外 12.許多壞人尚未繩之以法,使我有隨時成為受害者的焦慮。 社會冷漠無情 13.台灣社會上到處充滿冷漠無情,令我深感無助挫折。 出人頭地困難 14.我總覺得要在這個社會出人頭地是相當困難的。 未來就業不易 15.我實在很擔心將來無法順利就業。 交通秩序混亂 16.出門總是碰到混亂的交通,令我十分厭煩。 教改無所適從 17.教育政策隨著政治打轉,令我覺得慌亂無所適從。 法律缺乏保障 18.我認為現在我們國家的法律無法充分保護好人。 政治紛亂無章 19.台灣政治紛亂無章,讓我對未來台灣的局勢感到相當憂心。 環境污染嚴重 20.台灣的環境污染嚴重,令我覺得相當難過。

三、統計分析

(一)估計方法之選擇 結構方程模式之最大概似法(maximum likelihood)以及一般化最小平方法(generalized least square)等估計方法受變項分配性質影響 很大,如果變項分配的態勢絕對值大於 3,就 被視為是極端偏態,峰度絕對值大於 10 則被視 為是有問題的,若大於 20 則可以視為是極端的 峰度(Kline, 1998)。若態勢與峰度產生這些問 題時,那麼就必須考慮不受變項分配的估計方 法 , 例 如 漸 近 自 由 免 分 配 法 ( asymptotic distribution-free)。從表 2 中,可以看出態勢值 介於 -1.02 到 0.55 之間,峰度值則是介於 -0.98 到 0.73 之間。這個結果顯示觀察變項在態勢與 峰度的值並不大,因此,採用具有常態分配的 估計方法對估計的健全性影響不大,因此,本 研究採取最大概似法作為估計模式的估計法。 表 2 觀察變項之平均數、標準差、態勢與峰度 觀察變項 平均數 標準差 態勢 峰度 教改無所適從 5.04 1.60 -0.54 -0.24 法律缺乏保障 5.05 1.58 -0.61 -0.12 政治紛亂無章 5.18 1.52 -0.58 -0.04 環境污染嚴重 5.44 1.53 -1.02 0.73 交通秩序混亂 4.72 1.55 -0.47 -0.11 休閒受到管控 3.93 1.93 0.01 -1.11 感受遭受漠視 3.55 1.82 0.16 -0.95 需求受到忽視 3.71 1.83 0.16 -0.90 家人期望過高 4.11 1.71 -0.14 -0.73 家居生活單調 3.94 1.86 -0.05 -0.98 學校空間狹隘 4.04 1.66 -0.02 -0.63

(9)

(表 2 續) 學校課業沈重 4.26 1.61 -0.15 -0.45 學校管理嚴格 4.51 1.69 -0.26 -0.62 學校活動不足 4.08 1.52 -0.08 -0.25 師生處遇不良 2.99 1.79 0.55 -0.64 壞人逍遙法外 4.49 1.62 -0.28 -0.37 社會太過混亂 4.66 1.61 -0.37 -0.37 社會冷漠無情 4.10 1.55 -0.07 -0.31 未來就業不易 4.86 1.70 -0.63 -0.30 出人頭地困難 4.34 1.67 -0.24 -0.62 (二)因素的探索 以 探 索 性 因 素 分 析 (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進行因素的探索,採用主成分法 (principal component)進行因素的抽取,以 Promax進行因素的斜交轉軸,因素負荷量的絕 對值小於 0.5 者的題目將給於剔除。 (三)因素結構的驗證 1.假設模式之評鑑

依據 Hair, et al.(1998)、Hu & Bentler (1995)、Diamantopoulos & Siguaw(2000)、 Tanaka(1993)、黃芳銘(2002)等人的建議採 取三類型指標作為假設模式之評鑑。

(1)絕對適配指標

a.卡方考驗值(χ2)--其值必須未達顯著水

準,也就是 p 值必須>0.10。

b. Goodness of Fit Index(GFI)--指標需大 於 0.90。

c. Adjusted Goodness of Fit Index(AGFI) --指標需大於 0.90。

d. Standardized 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 (SRMR)--指標需小於 0.05。

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指標小於或 等於 0.05 表示「良好的適配」,0.05 到 0.08可是視為是「不錯的適配」,0.08 到 0.10 之間可以是為時「中度的適配」。 大於 0.10 表示不良適配。 (2)相對適配指標

a. Non-Normed Fit Index(NNFI)--指標需 大於 0.90。

b. Comparative Fit Index(CFI)--指標需大 於 0.90。

(3)簡效適配指標

a. Parsimonious Normed Fit Index(PNFI) --指標需大於 0.50。 b. Hoelter's Critical N(CN)值--其值需大 於 200。 c. Normed chi-square--其值介於 1.00 與 3.00之間。 (四)模式內在結構驗證 1.信度驗證 (1)個別觀察變項的信度必須大於 0.20

(Bentler & Wu, 1993;Jöreskog & Sörbom, 1989)。 (2)潛在變項的信度檢定則是採用建構信度 (construct reliability),其值需大於 0.60, 建構信度指標之計算公式如下:

( )

( )

( )

[

λ

θ

]

λ

ρ

Σ

+

Σ

Σ

=

2 2 c

(10)

其中 ρc為建構信度。λ 為觀察變項在潛在

變項上的標準化參數。θ 為觀察變項的測量誤。

2.聚合效度驗證

(1)觀察變項的因素負荷量須達到顯著水準 ,且其量必須大於 0.45(Bentler & Wu, 1983;Jöreskog & Sörbom, 1989),方向性 必須正確。 (2)潛在變項的平均變異數抽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其值需大於 0.50。平 均變異數抽取量採取以下公式來計算: ρv =

(

)

( )

[

λ

+

θ

]

λ

2 2 3.區別效度 本 研 究 以 兩 個 策 略 來 檢 定 區 別 效 度 (Fornell & Larcker, 1981):第一個策略是模式 的潛在變項配對建構相關。其中,這些相關將 會有兩種估計方法,首先,一次固定一個相關 並令其值為 1.00,其次,讓這些相關自由估計。 然後檢定限制與自由估計之間卡方值的差距, 在自由度是 1 之下,若此差距大於 3.84,則表 示兩個潛在變項間是可區別的。第二個策略是 採用 Jöreskog and Sörbom(1989)所提出潛在 變項配對相關信賴區間檢定法,將相關係數加 減 1.96 個標準差,如果信賴區間值並未包含 1.00的值,則表示潛在變項間具有區別效度。 (五)複核效化驗證 以另一組樣本做效度樣本,以 LISREL8.52 版中的多群體分析法(multi-group analysis), 對兩組樣本做嚴謹複製策略(tight replication strategy)的複核效化(Diamantopoulos & Siguaw,

2000)。以及檢定寬鬆複核策略與嚴謹複核策略 之間的 MFF 卡方差異之檢定。

肆、結果與討論

一、探測性因素分析

這部分的分析是期望找出構成青少年生活 痛苦指數量表的因素。首先,檢查二十個題目 的因素負荷量,發現所有的因素負荷量皆大於 0.5,因此,二十題皆保留。接著檢驗所抽取的 因素,發現共有 5 個因素,因素的累積解釋變 異量為 63.11%。這些因素分別命名為學校環境 因素、家庭影響因素、社會情境因素、未來發 展因素,以及政府作為因素。這五個因素便是 本研究一再強調造成青少年生活痛苦的社會結 構與環境因素。各因素的 Cronbach’s α 分別為 0.76、0.83、0.77、0.76、以及 0.84,因素分析 摘要表呈現於表 3 中。 表 3 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因素分析摘要表 政府作為因素 家庭影響因素 學校環境因素 社會情境因素 前途發展因素 教改無所適從 .84 政治紛亂無章 .81 法律缺乏保障 .81 環境污染嚴重 .78 交通秩序混亂 .62

(11)

(表 3 續) 休閒受到管控 .81 感受遭受漠視 .81 需求受到忽視 .76 家人期望過高 .74 家居生活單調 .71 學校管理嚴格 .75 學校課業沈重 .74 學校空間狹隘 .74 學校活動不足 .71 師生處遇不良 .62 社會太過混亂 .83 壞人逍遙法外 .83 社會冷漠無情 .63 未來就業不易 .82 出人頭地困難 .81 特徵值 6.36 2.82 1.43 1.14 1.02 解釋變異量 31.82 14.12 7.15 5.17 5.08 累積解釋 變異量 31.82 45.84 53.08 58.80 63.88

二、驗證式因素分析

隨著統計技術的進步,驗證式因素分析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在量表的 發展上已經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最主要的原 因乃是 CFA 可以對理論做堅強的檢定。其次, 可以對量表的理論模式做複核效化的處理,使 得量表更具有預測效度。最後,它可以獲得量 表的最簡效理論模式,亦即從眾多選替模式中 找出最簡效的(parsimonious)模式。 過去大部分學者做量表的發展時,大多是 採用模式發展的策略(Jöreskog, 1993)。實際 上,近來的一些學者認為採用結構方程模式來 驗證量表的模式,應當採取競爭模式的方式是 比較恰當。採用競爭模式的方式有兩種,其一 是當此種量表的理論發展相當成熟,且充斥著 各種不同的理論,研究者可以依據不同理論建 構出不同的模式,然後蒐集資料,評鑑這些模 式,選取最簡效模式。其二乃是只有一種理論, 依據此一理論先行使用探測性的分析技術獲得 因素結構,接著再使用 CFA 來驗證某些因素結 構。在這種狀況之下,因素結構會產生不同的 且可比較的概念化程序。此時,研究者可以建 立不同的模式,從這些模式中選取最簡效的模 式。依據 Noar(2003)的看法,這一系列的模 式包括虛無模式(null model)、單因素模式 ( one-factor model )、 多 因 素 直 交 模 式 (uncorrelated factors model)、多因素斜交模式 (correlated factors model),以及多階層模式 (hierarchical model)。本研究是屬於第二種方 法,所以,本研究的一系列模式界定如下: (一)競爭模式之界定 1.虛無模式 假設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沒有任何共同因 素存在,亦即每一個觀察變項均受到不同因素

(12)

的影響。這個模式的適配性往往是最差的,其 目 的 是 作 為 一 系 列 模 式 比 較 的 基 底 模 式 (baseline model),如此,其它模式的比較才 能夠進行。 2.單一因素模式 假設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的二十個觀察變 項只用以測量一個共同的因素,而不是五個個 別的因素。其它的假設為:測量誤之間是無關 的,且二十觀察變項皆有一個非 0 的因素負荷 量在此一因素上。若此一模式獲得支持,表示 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並不區分這二十個觀察變 項。因此,這二十個觀察變項最好的呈現是一 種單一面向的構念。 3.多因素直交模式 假設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有五個因素:「政 府作為因素」、「家庭影響因素」、「學校環境因 素」、「社會情境因素」,以及「未來發展因素」, 且 五 個 因 素 之 間 是 彼 此 獨 立 的 或 直 交 (orthogonal)。此一模式若獲得支持,表示青 少年能夠區別出這五種不同因素,但此五個因 素是分別獨立的不同構念。 其它的假設如下: (1)「政府作為因素」為一外因潛在變項,由 「教改無所適從」、「政治紛亂無章」、 「法律缺乏保障」、「環境污染嚴重」, 以及「交通秩序混亂」等五個外因觀察變 項來反映。 (2)「家庭影響因素」為一外因潛在變項,由 「休閒受到管控」與「感受遭受漠視」、 「需求受到忽視」、「家人期望過高」以 及「家居生活單調」等五個外因觀察變項 來反映。 (3)「學校環境因素」為一外因潛在變項,由 「學校管理嚴格」、「學校課業沈重」、 「學校空間狹隘」、「學校活動不足」、 「師生處遇不良」等五個外因觀察變項來 反映。 (4)「社會情境因素」為一外因潛在變項,由 「社會太過混亂」、「壞人逍遙法外」, 以及「社會冷漠無情」等三個外因觀察變 項來反映。 (5)「未來發展因素」為一外因潛在變項,由 「未來就業不易」與「出人頭地困難」兩 個外因觀察變項來反映。 (6)每一外因觀察變項皆有一個非零的因素 負荷量在其所反映的潛在變項上,但對其 它的潛在變項的因素負荷量是零。 (7)外因觀察變項所連結的測量誤差項彼此 間的相關是零。 4.多因素斜交模式 假設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有五個因素,且 此五個因素彼此間是相關的。此一模式的其它 的假設同多因素直交模式中的七個其它假設。 此一模式若獲得支持,表示此數個因素之間相 互關連。因此,映含存在著一種階層模式的可 能性。 5.二階單因素模式 此一模式類似多因素斜交模式,假設五個 因素之間彼此相關,唯一不同在於其更進一步 假設此五個因素可以用一個更高階的因素來解 釋。此一模式成立,則表示此五個因素的分數 可以總加成一個單一因素的分數,且此一分數 是有意義且可解釋的。 (二)競爭模式之驗證 一組的 CFA 被執行來驗證上面所界定的 一系列模式。這些競爭模式的整體適配指標呈 現於表 4。當與虛無模式做比較時,單一因素 模式與多因素直交模式在適配指標的改進上並 沒有表現得很理想。就單一因素模式而言,五 個絕對適配指標皆未達到接受模式的標準;兩

(13)

個相對適配指標也未達到接受模式的標準;簡 效適配指標中,PNFI 以及 PGFI 過了門檻值, 但 Normed Chi-Square 以及 Critical N 未通過門 檻值,所以,單因素模式適配不太理想。對多 因素直交模式而言,五個絕對適配指標皆未達 到接受模式的標準;兩個相對適配指標也未達

到接受模式的標準;簡效適配指標中,PNFI 以及 PGFI 過了門檻值,但 Normed Chi-Square 以及 Critical N 未通過門檻值。雖然多因素直交 模式表現的比單因素模式好,但整體上,大部 分的指標未通過標準,所以,依然無法接受多 因素直交模式。 表 4 競爭模式整體適配評鑑表 整體適配指標 虛無模式 單一因素模式 多因素直交模式 多因素斜交模式 二階單因素模式 絕對適配指標 Likelihood-ratio χ2 4184.82 2648.98 1302.87 305.77 394.42 df 190 170 171 160 165 GFI 0.65 0.79 0.91 0.90 AGFI 0.57 0.74 0.89 0.87 SRMR 0.12 0.23 0.05 0.07 RMSEA 0.17 0.12 0.06 0.07 相對適配指標 NNFI 0.56 0.74 0.91 0.89 CFI 0.60 0.77 0.92 0.91 簡效適配指標 PNFI 0.52 0.66 0.75 0.76 PGFI 0.53 0.65 0.70 0.71 Normed Chi-Square 22.03 15.58 7.62 1.91 2.39 Critical N 62.09 98.31 222.05 194.14 對多因素斜交模式而言,其適配指標的改 進 相 當 的 大 。 多 因 素 斜 交 模 式 中 , 只 有 Likelihood-ratio χ2 達顯著以及 AGFI=0.89 略 小於 0.9,而拒絕模式之外,其它所有的指標皆 顯示模式可以被接受。對二階單因素模式而 言,絕對適配指標中,Likelihood-ratio χ2達顯 著,拒絕模式,AGFI 以及 SRMR 也顯示需拒 絕模式,然而,GFI 以及 RMSEA 則是顯示模 式可以被接受;相對適配指標中,NNFI 顯示 拒絕模式,而 CFI 則是接受模式。簡效適配指 標中,PNFI、PGFI,Normed Chi-Square 皆顯 示模式可以被接受,Critical N 則顯示模式遭受 拒絕。整體而言,二階單因素模式評鑑的三類 指標皆有指標顯示該模式必須被拒絕,所以, 判定拒絕二階單因素模式。最後,我們獲得多 因素斜交模式是建構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的最 佳模式,其路徑圖與標準化參數估計呈現於圖 1。

(14)

圖 1 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五因素斜交模式 家居生活單調 家人期望過高 感受遭受漠視 需求受到忽視 休閒受到管控 家庭影 響 因 素 未來發 展 因素 0.48 0.51 0.42 0.49 0.48 0.55 0.70 0.76 0.71 0.72 0.67 教改無所適從 政治紛亂無章 法律缺乏保障 環境污染嚴重 交通秩序混亂 政府作 為 因素 0.37 0.36 0.41 0.57 0.61 0.80 0.80 0.77 0.66 0.62 出人頭地困難 未來就業困難 0.35 0.45 0.81 0.74 社會太過混亂 壞人逍遙法外 社會冷漠無情 社會情境因素 0.33 0.35 0.54 0.821 0.81 0.68 學校空間狹隘 學校活動不足 師生處遇不良 學校課業沈重 學校管理嚴格 學校環境因素 0.57 0.69 0.65 0.74 0.72 0.65 0.56 0.59 0.51 0.37 0.59 0.44 0.55 0.49 0.29 0.41 0.71 0.51 0.63

(15)

(三)信度與效度驗證 選定多因素斜交模式為青少年生活痛苦指 數的最佳模式之後,就可以進行信效度的評鑑。 1.信度驗證 表 5 顯示個別觀察變項的信度介於 0.26 到 0.67 之間,這個結果符合單一變項信度的要 求,顯示所有觀察變項具有信度。五個潛在變 項的建構信度介於 0.66 到 0.85 之間,達到 0.6 的要求,顯示潛在變項具有信度。 2.效度驗證 (1)聚合效度 聚合效度驗證可以從表 5 以及表 6 中獲 得,表 6 中顯示所有觀察變項對其個別潛在變 項的因素負荷量(λ)的值介於 0.52 到 0.82 之 間,這些值高於 Bentler and Wu(1983)以及 Jöreskog and Sörbom(1989)所提出的門檻值 0.45,顯示所有觀察變項皆足以反映其所建構 的潛在變項。由表 5 中可以得知,五個潛在變 項的平均變異抽取量有四個大於 0.5,說明此四 個潛在變項受其所建構的觀察變項所貢獻的量 比誤差所貢獻的量還大。 「學校環境因素」的平均變異數抽取量只 有 0.37,顯示有 61% 的變異來自於測量誤。 對此一潛在建構而言,研究者發現,其個別觀 察變項的因素負荷量皆達顯著,且其建構信度 也達 0.6 的標準,但是平均變異數抽取量卻未 達要求的標準。依據提出建構信度與平均變異 數抽取量學者的意見:「即使超過 50% 以上的 變異是來自測量誤,單獨以建構信度為基礎, 研究者可以做出構念的聚合效度是適當的。」 (Fornell and Larcker, 1981, p. 46)。因此,平均 變異數抽取量雖只有 0.37,但根據 Fornell and Larcker的論點,研究者判定「學校環境因素」 具有建構效度。 表 5 觀察變項信度及潛在變項建構信度與平均變異抽取量 潛在變項 觀察變項 R2 建構信度 平均變異抽取量 政府作為因素 0.85 0.56 教改無所適從 0.63 政治紛亂無章 0.64 法律缺乏保障 0.59 環境污染嚴重 0.43 交通秩序混亂 0.49 家庭影響因素 0.82 0.51 休閒受到管控 0.49 感受遭受漠視 0.58 需求受到忽視 0.51 家人期望過高 0.52 家居生活單調 0.45 學校環境因素 0.75 0.37 學校管理嚴格 0.52 學校課業沈重 0.43 學校空間狹隘 0.31 學校活動不足 0.35 師生處遇不良 0.26

(16)

(表 5 續) 社會情境因素 0.81 0.59 社會太過混亂 0.67 壞人逍遙法外 0.65 社會冷漠無情 0.46 未來發展因素 0.66 0.60 未來就業不易 0.65 出人頭地困難 0.55 表 6 模式參數估計表 參數 非標準化參數值 標準誤 t值 標準化參數值 λ1 1.30 0.06 20.34* 0.80 λ2 1.26 0.06 20.61* 0.80 λ3 1.25 0.06 19.39* 0.77 λ4 1.02 0.07 15.63* 0.66 λ5 1.01 0.07 14.67* 0.62 λ6 1.34 0.08 16.58* 0.70 λ7 1.38 0.07 18.77* 0.76 λ8 1.31 0.08 17.05* 0.71 λ9 1.24 0.07 17.33* 0.72 λ10 1.24 0.08 15.37* 0.67 λ11 1.22 0.07 16.24* 0.72 λ12 1.05 0.07 14.56* 0.65 λ13 0.93 0.08 12.05* 0.56 λ14 0.92 0.07 12.92* 0.59 λ15 0.90 0.08 10.93* 0.51 λ16 1.34 0.07 20.43* 0.82 λ17 1.33 0.07 19.97* 0.81 λ18 1.08 0.07 15.98* 0.68 λ19 1.38 0.08 18.00* 0.81 λ20 1.28 0.08 16.62* 0.74 *P<0.05 (2)區別效度 從表 7 得知,十個卡方值皆顯示達到顯著 水準,意味著兩兩潛在變項間相關設定為 1.00 的模式與所有潛在變項相關自由估計的模式間 有差異存在。這個結果顯示這十個設定相關為 1.00的模式和相關自由估計的模式不可視為具 有對等性,亦即,潛在變項間的相關是可以區 別的,區別效度獲得支持。其次,十個中括弧 中的信賴區間數值顯示,沒有任何的信賴區間 值有涵蓋 1.00,這個結果再度肯定潛在變項之 間具有區別效度。

(17)

表 7 相關與區別效度 潛在變項 政府作為因素 家庭影響因素 學校環境因素 社會情境因素 家庭影響因素 0.37a (1109.81*)b [0.27, 0.47 ]c 學校環境因素 0.41 (561.52*) [0.33, 0.49 ] 0.59 (348.40*) [0.51, 0.67 ] 社會情境因素 0.71 (184.56*) [0.65, 0.77 ] 0.29 (411.62*) [0.19, 0.39 ] 0.44 (400.22*) [0.34, 0.54 ] 未來前途因素 0.63 (113.45*) [0.55, 0.71 ] 0.51 (144.76*) [0.41, 0.61 ] 0.49 (142.44*) [0.39, 0.59 ] 0.55 (137.93*) [0.47, 0.63 ] 註:a 是相關,b 是卡方值,c 是信賴區間;*P<0.05 (四)複核效化 本研究以第三組獨立樣本作為效度樣本, 此一樣本之樣本數與校正樣本之樣本數一樣皆 為 498,此兩樣本之樣本數相同的好處是避免 產生不一樣的統計考驗力。其次,本研究採用 兩種檢定複核效化的方法,其一是嚴謹的複製 策略,此一方法乃是要求在校正樣本中模式所 獲得的所有參數值,全部設定在效度樣本的模 式中,且效度樣本中的模式界定與校正樣本的 模式界定是一致的。檢定其所輸出的適配指標 是否顯示可以接受,若是可以接受,表示模式 具有複核效化。其次,是檢定寬鬆策略以及嚴 謹策略之間 MFF 卡方差異,寬鬆的複製策略 是指在校正樣本下獲得的模式,將其用於效度 的樣本中做複核效化時,模式界定雖相同,但 模式中的參數全部皆讓其在效度樣本中自由的 估計。因此,意味著研究者同意讓所有的參數 在校正樣本中與在效度樣本中皆可以獲得不同 的估計。當此一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準時,表 示模式具有穩定性(黃芳銘,2004)。 表 8 為 LISREL8.51 多群體分析所輸出的 全面性適配度指標(global goodness of fit statistics),此乃是在所有群體中所有 LISREL 模 式 ( 包 括 所 有 限 制 ) 的 適 配 聚 集 指 標 (aggregate measures)。

表 8 複核效化之評鑑指標

Global Goodness of Fit Statistics Degrees of Freedom = 370

Normal Theory Weighted Least Squares Chi-Square = 1017.43 (P = 0.000)

Contribution to Chi-Square = 526.86 Percentage Contribution to Chi-Square = 52.16

(18)

(表 8 續) 絕對適配指標

(1)Goodness of Fit Index (GFI) = 0.90

(2)Standarded 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SRMR)=0.06 (3)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RMSEA)= 0.06

相對適配指標

Chi-square for independence model with 132 degrees of freedom = 8191.95 (4)Non-Normed Fit Index (NNFI) = 0.92

(5)Comparative Fit Index (CFI) = 0.92 簡效適配指標

(6)Parsimony Normed Fit Index (PNFI) = 0.85 (7)Critical N (CN) = 430.30

(8)Normed chi-square 1017.43/370 =2.75

註:LISREL 程式輸出並沒有 AGFI,所以表中無法評鑑 AGFI,其次,ECVI 以及 AIC 是單樣本複核效化,此為多 樣本之檢定,故無須再採用。 表 8 得知,效度樣本的貢獻為 0.526,這表 示整個模式的影響力效度樣本的貢獻比校正樣 本大。表 8 中的絕對適配指標、相對適配指標, 以及簡效適配指標皆顯示本模式具有良好的適 配,意謂本研究模式具有複核效化,因此,模 式可以推論到同一母群不同組的樣本。 表 9 顯示,在寬鬆策略之下,MFF χ2之值 為 522.18,嚴謹策略的 MFF χ2為 526.86,彼此 間的差異是 4.86,兩個策略之間的自由度差異 是 20,未達顯著水準 0.05,表示從校正樣本到 效度樣本的複核效化獲得支持。這兩種複核效 化策略的結果皆顯示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量表 具有複核效化。 表 9 複核效化評估策略之適配評鑑表 整體模式適配 效度樣本 MFFχ2 (df) WLSχ2 (df) ΔWLSχ2 (df) MFFχ2 ΔMFFχ2 (df) 貢獻% 寬鬆策略 1000.78 (350) 1001.78 (350) 522.18 52.18 嚴謹策略 1009.99 (370) 1017.43 (370) 15.66 (20) p>0.20 526.86 4.68 (20) p>0.80 52.16

(19)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乃是針對 2000 年所發展的青少年 生活痛苦指數加以重新建構,並以更嚴謹的分 析程序,以建立出一份具有更佳的構念效度與 信度的量表。研究者蒐集 17 所學校,51 班的 在學青少年,獲得有效問卷 1494 份。依據分析 程序所需,將此一樣本隨機分成三等份。首先 以第一組樣本作探測性因素分析,尋找出青少 年生活痛苦指數的因素結構,接著將此一因素 結構轉化成結構方程模式的檢定程序,建立一 系列的競爭模式,包括虛無模式、單一因素模 式、多因素直交模式、多因素斜交模式,以及 二階單因素模式,以另一組樣本來評鑑這些模 式,找出可以作為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的最簡 效模式。找出此一模式之後,接著評鑑模式的 信度、聚合效度以及區別效度。最後,再使用 第三組樣本做此一模式的複核效化,以確保此 一最簡效模式具有穩定性與預測性。 結果顯示,探測性因素分析可以獲得五個 因素,此五個因素分別命名為學校環境因素、 家庭影響因素、社會情境因素、未來發展因素, 以及政府作為因素。學校環境因素包含「學校 管理嚴格」、「學校課業沈重」、「學校空間狹 隘」、「學校活動不足」、「師生處遇不良」等五 個題目。家庭影響因素包含「休閒受到管控」、 「感受遭受漠視」、「需求受到忽視」、「家人期 望過高」,以及「家居生活單調」等五個題目。 社會情境因素包含「社會太過混亂」、「壞人逍 遙法外」,以及「社會冷漠無情」等三個題目。 未來發展因素包含「未來就業不易」與「出人 頭地困難」兩個題目。政府作為因素包含「教 改無所適從」、「政治紛亂無章」、「法律缺乏保 障」、「環境污染嚴重」,以及「交通秩序混亂」 等五個題目。 在第二階段的一系列模式的檢定中,研究 者企圖評鑑出一個最簡效的模式,因為驗證性 因素分析除了可以檢定模式與觀察資料之間的 適配程度之外,還可以從競爭模式的界定中, 尋找出簡效的模式,如此才不至於使用過多的 參數,導致模式相當複雜而難以解釋。五個模 式中,虛無模式、單因素模式與五因素直交模 式皆與觀察資料適配的很差,而五因素斜交模 式與二階單因素模式與觀察資料適配的比較 好,其中五因素斜交模式明顯地優於二階單因 素模式,所以本研究選擇五因素斜交模式為青 少年生活痛苦指數的最簡效模式。這個結果表 示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是一份具有多因素特質 的量表,而且這些因素是彼此相關。從其相關 係數得知,相關最高的因素是政府作為因素與 社會情境因素,其次是政府作為因素與未來發 展因素;相關最低的是家庭影響因素與社會情 境因素。 內在結構驗證顯示,各題目皆有足夠的信 度且各因素也具有良好的建構信度。聚合效度 的檢定顯示題目與其所反映的因素之間具有相 當的聚合效度,其次,以兩種區別效度的檢定 方法檢定因素之間是否是可區別的,結果也顯 示此五個因素有個別存在的必要。最後,複核 效化的檢定也顯示此一五因素斜交模式不是獨 異性的模式,其具有良好的預測效度,也就是 說,此一模式可以推廣到其他的樣本。 本研究除了獲得一個具有更佳效度與信度 的量表之外,還有一個方法學的意涵。相對於 過去在量表的建立方面,大部分的研究者皆採 取單一統計技術的檢定,不是只使用探特性因 素分析,就是只使用驗證性因素分析。實際上, 當研究者對量表的因素結構依然無法清楚的界

(20)

定時,可以使用兩組以上的樣本,以探測性因 素分析來先行找出因素個數,再以驗證性因素 分析找出簡效模式,如此可以補此兩技術的不 足。這也是這幾年來在結構方程模式的期刊 上,極力推展的一個量表發展的統計方法學(參 見 Noar, 2003)。

二、建議

正如 Cronbach(1971)所說的,量表效度 的建構是一種不斷擴張的過程,接受一個量表 的建構效度必須有相當的研究成果的累積。本 研究重建 2000 年的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量 表,從過去的七個生活構面精簡成五個生活構 面。研究者企圖以另一組樣本檢定複核效化使 此一模式具有穩定性與預測性,這只是檢定了 相同母群的複核效化。影響青少年的生活痛苦 因素,會隨著時間、社會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後續的研究可以再蒐集新的一批資料,使其具 有長期縱貫性(longitudinal)的特質,那麼可 以對模式做延展(extension)的複核效化處理, 整個模式的預測效度便可以再提升。 其次,脈絡因素可能對量表的建構也有某 種影響性,諸如男女生、城市與鄉村、國中、 高中、高職以及五專等對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 的變項會有不同的解讀。如果這些脈絡因素確 實造成對測量意義產生差異性,那麼測量恆等 性(measurement invariance)的議題將會存在, 這些議題包括不同群體是否具有相同的形貌? 不同群體是否具有相同的因素組型?不同群體 在題目與因素的關係強度上是否相同?不同群 體在題目與因素之間是否具有相同的內部一致 性?不同群體在題目的平均分數上是否相同? 不同群體在因素的平均分數上是否相同?未來 可以對此一測量恆等性議題做更深入的檢定。

(21)

參考書目

向陽公益基金會(2001)。2001 年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 調查。2004 年 9 月 22 日,取自 http://www.tosun.org. tw/。 沈玉燕(1998)。「黑毒戲法,架構百姓痛苦指數」座 談會紀實。法律與你系列,52,91-103。 林青瑩(1999)。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家庭因素之分析研 究。公民訓育學報,8,409-456。 林燦璋、黃嘉綺(1999)。台灣犯罪測量、犯罪黑數、 治安安全感與社會治安指標之關係。中央警察大學 學報,35,237-268。 侯崇文(2000)。青少年偏差行為─社會控制理論與社 會學習理論的整合。犯罪學期刊,6,35-62。 侯崇文(2003)。青少年犯罪問題與政策現況。載於法 務部(主編),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六) (pp.131-148)。台北:法務部。 范國勇(2000)。少年偏差行為理論整合實證之研究。 台北:中央警察大學。 許春金(2000)。犯罪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許春金、楊士隆(1993)。社區與少年偏差。社區解組 理論之實證研究。警政學報,23,183-218。 許春金等(1999)。少年偏差行為早年預測之研究。台 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陳嘉彰(2001)。下一代的問題,政府注意到了嗎?。 94年 10 月 2 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網站,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0/ EC-C-090-247.htm 。 莊耀嘉(2000)。兒童衝動性格與偏差行為之發展:一 項貫時性研究。載於國立台北大學(主編),少年 犯罪問題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pp. 330-346)。 台北:國立台北大學。 張麗梅(1993)。家庭氣氛、父母管教態度與兒童偏差 行為關係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芳銘、劉和然(2000)。在學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標調 查之研究。論文發表於中正大學主辦之 2000 年中輟 學生與青少年犯罪問題研討會,嘉義。 黃芳銘(2004)。社會科學統計方法學:結構方程模式。 台北:五南。 黃德祥(1991)。犯罪青少年刺激尋求與社會技巧之分 析研究。輔導學報,14,51-92。 楊孝榮(1998)。復興公園少年犯罪社區處遇之實務。 社區發展季刊,82,97-110。 葉雅馨(2003)。青少年憂鬱很嚴重嗎?。飛颺少年雙 月 刊 , 第 五 期 。 2004 年 9 月 22 日 , 取 自 http://www.cef.org.tw/magazine/fly/fly031015/fly10-0 .html。 劉旭山、邱致清(1999)。南區大專青少年快樂指數。 訓育研究,30,43-55。 劉玲君(1997)。青少年生活態度與價值觀指標調查研 究。學生輔導,54,146-158。

Agnew, Robert. (1992). Foundation for a general strain theory of crime and delinquency. Criminology, 30, 47-87.

Agnew, Robert. (1995). The contribution on social-psychological strain theory to the explanation of crime and delinquency. In F. Adler & W. Laufer (Eds.), The legacy of anomie theory. (pp. 113-137).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Baumrind, D. (1965). Effects of authoritative parental control on child behavior. Child Development, 57, 887-905.

Bronfenbrenner, U. (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oley, C. H. (1902). Human nature and social order. New York: Scribner.

Cummongs, Rhoda. (1995). Adolescence-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Florida: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22)

Durkheim, Emile. (1951). Suicide. N.Y.: Free Press.

Erikson, E. H.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Norton.

Freud, S. (1961).Some psych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anatom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sexes. In J. Strachey(ed.),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19). London: Hogarth Press.

Garbrieal, M. A. (1988). Boredom: Exploration of a developmental. Ch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 163, 156-164.

Gottfredson, M. & Travis, Hirschi. (1990). A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irschi, Travis. (1969). Cause of delinquenc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q Press.

Hwang, Fang-Ming. (1996).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lass on students’ school performance: A construction of a conceptual model and its empirical test.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Utah.

Laub, J., & R. Sampson. (1988). Unraveling families and delinquency. Criminology, 26, 355-380.

Robinson, Paul. (1978). Parents of beyond control adolescents. Adolescence, 13, 116-119.

Shaw, Clifford R., & Mckay, H. D. (1972).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urban area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tark, R. (1987). Deviant places: A theory of the ecology of crime. Criminology, 25, 893-909.

Steinberg, Laurence. (1990). Autonomy, conflict, and harmony in the family relationship. Edit by Feldman ,S. S. and Glen R. Elliott. At the threshold: the developing adolescent. (pp. 255-276). MA: Harvard.

Sampson, Robert, & John Laub. (1993). Crime in the marketing: Pathways and turning points through lif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utherland, Edwin H. (1967). The professional thief.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致謝

本 研 究 承 蒙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NSC92-2414-H-015-009之經費支持。

作者簡介

黃芳銘,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Fang-Ming Hwang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Chiayi County, Taiwan. E-mail: fmh@mail.ncyu.edu.tw

楊金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學系,副教授 Kin-Bao Yang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Infant and Child Care, National Taipei College of Nursing, Taipei ,Taiwan. E-mail: Jeffrey.liou007@msa.hinet.net 許福生,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教授

Fu-Seng Hsu is a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and Graduate School of Police Administration, Central Police University, Taoyuan County, Taiwan. E-mail: iambill@ms1.seeder.net

收稿日期:93.12.07 修改日期:94.04.01 接受日期:94.04.13

(23)

Development of an At-School Adolescent

“Everyday Misery” Index

Fang-Ming Hwang* Kin-Bao Yang** Fu-Seng Hs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using a series of analytic procedures, a reliable and valid scale for measuring adolescents’ perception of “everyday misery” at school. 149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Taiwan area. The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ets by an SPSS10.0 random procedure. The first sample set was used to generate the factors through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this resulted in a scale of five factors: the “school environment factor,” “family influence factor,” “social situation factor,” “future development factor,” and “government-generated factor.” Then a series of competing models was established and evaluated by the second sample set using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procedure. The five-factor oblique model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efficient one. The internal-component evaluation found that latent variables have good reliability, convergent validity,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The cross-validation was tested by the third sample set for the model. The model’s stability and predictive power were confirmed.

Keyword: “Everyday Misery” index, cross-validation, competing model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CYU

** Department of Infant and Child Care, NTCN *** Department of Police Administration, CPU

數據

圖 1  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五因素斜交模式 家居生活單調 家人期望過高 感受遭受漠視 需求受到忽視 休閒受到管控  家庭影響因素未來發展因素0.480.510.420.490.480.550.700.760.710.720.67教改無所適從 政治紛亂無章 法律缺乏保障 環境污染嚴重 交通秩序混亂  政府作為因素0.370.360.410.570.610.800.800.770.660.62出人頭地困難 未來就業困難 0.350.450.810.74社會太過混亂 壞人逍遙法外 社會冷漠無情 社會情境因素0.3
表 7  相關與區別效度  潛在變項  政府作為因素  家庭影響因素  學校環境因素  社會情境因素  家庭影響因素 0.37 a (1109.81*) b [0.27, 0.47 ] c 學校環境因素 0.41  (561.52*)  [0.33, 0.49 ]  0.59  (348.40*) [0.51, 0.67 ]  社會情境因素 0.71  (184.56*)  [0.65, 0.77 ]  0.29  (411.62*) [0.19, 0.39 ]  0.44  (400.22*) [0.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畢業於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而考量到 Covid-19 重症病患的需求,醫院的重症病床數量格外重要。根據統 計,在 OECD 國家間,每十萬人擁有之重症病床數量差距可達 10 倍(如下圖)。. 歐盟疾病管制局 (European

流感疫苗(包含 aQIV )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WHO)的病毒株納入疫苗中。故 2014-2015 北半球 季節的流感疫苗是依據 2014 年 2 月中旬 WHO

商業競爭力:2020 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世界競 爭力排名(World Competitiveness ranking)將比利時列為 63 個受評比經濟體中之第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食道癌 發生率在台灣地區每年約有 2000 多名新 病例發生,於 2017

減少身體脂肪、降低患上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促

( 簡 稱 系統 計畫 ) ,已 經創下最多人同 時演 奏的金氏世界紀 錄 (Guinness World Records)。系統計畫為該國工人階級家庭約 35 萬名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古典樂培訓,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