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吳子》領導思想及其在學校行政領導之啟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吳子》領導思想及其在學校行政領導之啟示"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吳子》領導思想及其在學校行政領導之啟示

蔡昀華

總務處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吳子》之領導思想對學校行政領導的啟示,首先研究《吳子》領導思想之意涵及其特色, 其次探討中西方領導思想及學校行政領導之內涵,再分析現階段學校行政領導之問題,最後則提出啟示與建議。 《吳子》之領導思想中,不僅有法家思想的成分,而且也有儒家思想及其他學派思想的成分,係揉合「儒 家精神-王道」、「法家手腕-霸術」、「兵家戰術-權術」而成的,這種不拘泥於師承門派,對各家學說兼融並 蓄為其精髓。 《吳子》領導思想對學校行政領導之啟示為:一、學校行政領導者自身之德有(一)校長應具威、德、仁、 勇四德的修養;(二)校長要具五慎:理、備、果、戒、約;(三)校長應善於識人、用人;(四)校長應恭而不 驕;(五)校長能深謀遠慮;(六)校長須處事果決臨危不懼;(七)校長應時時反思自省;(八)校長之權變領 導;(九)校長應善於審時度勢。二、領導者對組織內成員之治有(一)與組織成員共塑願景;(二)德法兼治, 恩威並重;(三)強調組織內之向心力-和;(四)關心組織成員的身心狀態;(五)創造成員共同學習的機會; (六)掌握成員之特長,因才用人;(七)創造成員高昂之士氣;(八)提供無功之人立功機會;(九)下達之令 要簡潔易懂。 關鍵詞:吳子、吳起、學校行政領導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在多元的社會裡,只要是有組織的團體,無論規模大小,無論層級高低,包括政府、公司、行號、學校、 軍隊、社團乃至家庭都需要有領導來帶頭,讓團隊的運作暢行,因此領導者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為他就像鹽 巴一樣,可以使烹調出來的料理達到色香味俱全。台塑集團負責人王永慶就曾做了一個譬喻:「如果讓一頭獅子 來帶領一群羊,將來這一群羊一定個個勇猛;但如果讓一頭羊來帶領一群獅子,最後可能獅子會變得很軟弱。 換言之,就是要看領導人了。有能幹的領導人,就能培養能幹的部屬,自然就能提高團隊績效。」王永慶的這 一譬喻,正確的點出領導人的重要性(羅吉甫,民 86);鴻海精密工業董事長郭台銘,曾在 2003 年四月中旬接 受遠見雜誌專訪時,談到「領導人執行力的落實,要能夠如同中國古代名將吳起練兵的領導作為貫徹執行,來 建立公司團隊組織務實的企業文化。」可見現代企業領導人在面對二十一世紀經營競爭壓力下,組織中領導人 所佔地位之重要性(葉巨,民 92)。 研究者服務於學校,擔任行政工作二十餘年,歷經了三任校長,而每位校長之領導作風各有所長,或採關 懷,或採倡導,或採放任,隨著校長之領導作風的不同,讓身為基層行政工作者,感觸甚深,用什麼樣領導風

(2)

格能凝聚全體學校成員之向心力,創造溫馨及專業的校園文化,來達成學校教育目標呢?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領導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並非人人可成為稱職的領導人,許多人認為領袖是天生的,但美國領導學者葛德 納(John W. Gardner)反駁說:「這是無稽之談,大部份的領導能力都是學來的。」,由此可見,領導能力是一 種技巧,是要用學習才能擁有的,要怎麼學?從古今將帥或從政治人物或從企業經營者身上,我們看到許多讓 人讚嘆的領導才華,許多讓人動容的人格特質,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反自思。在中國有諸葛亮、唐太宗、成吉 思汗、孫中山…,外國有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豐成秀吉、 松下幸之助…,這些古今中外的領導者,讓人仰慕、追隨,必有其不可擋之魅力,要用什麼樣的領導風格,才 會受到眾多的百姓愛戴與支持,這是值得探討的一門藝術,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講到「領導」,在腦海浮現的盡是特質論、行為論、權變理論,然而這些理論皆來自西方。在西方領導理論 的發展上係以系統化、科學化為取向,透過實證研究,使得領導理論有相當豐碩的成果。各國也以西方的領導 理論馬首是瞻,紛紛引進運用。但是,由於社會文化發展的不同,民族性格亦有所差異,領導理論全盤西化的 結果,經常產生「橘踰淮為枳」的不適應現象。在中國傳統的領導哲學是實際取向的管理哲學,而不是理論取 向(朱建民,民 81),因而較無法形成有系統的理論,但卻是最適合本國來應用。 在我國先秦時期雲詭波譎、變幻多姿的歷史天幕上,閃爍過一顆明亮耀眼的星斗,這就是傑出的軍事家、 政治家-吳起。吳起是當時政壇、戰場上叱吒風雲的英雄,也是中國古典兵學發展史上不可磨滅的巨人。他以 自己的豐功偉績為當時的歷史畫卷添上了絢麗的色彩,並以不朽的兵書《吳子》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財富(黃 樸民,民 85)。 史書記載吳起為將,與士卒共甘苦,臥不設席,行不乘騎,卒有病疽(毒瘡)者,吳起為吮之(吸膿血), 卒母聞而哭之。或謂:「汝子一卒也,竟而將軍親吮其疽,不亦榮乎?何哭為?」母曰:「其非然也,往年吳公 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以報將軍,遂死於敵,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子之死所矣,故哭之。」魏軍將士深受感 動,願為吳起效死。 吳起任西河郡守,邊境有秦國小亭,起欲攻秦之小亭,為了先立下威信,乃置一轅木於北門外,下令有能 徙往南門者,賞與上田上宅。後有徙之者,賞之如令。接著再如法炮製,在東門外放了一石赤菽(穀物),結果 爭徙之,吳起見時機成熟,乃下令:「明日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並賜上田」,結果攻亭一朝而拔之 (薛釗,民 68)。吳起之道德品行被史學家所不恥,但他為什麼能與士卒同甘共苦,激勵部眾,立信於民?吳 起到底有什麼樣的領導藝術與魅力,使能深得部衆之心?又如何將其應用到學校行政領域上,來激勵同仁,投 入工作,以發揮其潛能,服務老師,支援行政,推展學校的校務?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嘗試將《吳子》領導思想應用在學校行政領導上,希冀有所啟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結合《吳子》領導思想與學校行政領導,主要研究目的: (一)探討《吳子》領導思想之淵源。 (二)分析《吳子》領導思想之觀念及內涵。 (三)探討《吳子》領導思想對學校行政領導之啟示。

貳、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方法 為達研究之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係以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為主要方法:

(3)

(一)歷史研究法 《吳子》乃因應戰國時代之背景而形成之產物,故欲了解《吳子》的領導思想必須先了解當時之時代背景 因素。以歷史研究法探討吳起所處之歷史環境,並探究其思想形成之相關因素。 (二)文獻分析法 透過分析吳起所著《吳子》六篇文章之內容,對其與領導有關之思想予以統整與歸納,以了解其意涵、特 色及其在學校行政領導上之啟示。 二、研究步驟 本研究首先蒐集《吳子》兵法及其相關論著,尤其針對吳起領導方面之著作及論文,詳細閱讀後,整理出 研究論文題目及大綱,深入了解吳起領導思想及其特色。進而了解學校行政領導之現況及領導之相關因素,來 做比較、分析、綜合整理,並研析對學校行政領導之啟示,提出相關建議,最後完成論文之撰寫。

參、

《吳子》之領導思想

一、《吳子》思想之淵源 研究一人之思想,必先知其人而後能釋其事,釋其事而後能述其史,述其史而後能論其世,吳起係戰國初 期衛國人,先後在魯國、魏國、楚國做官,軍事、政治才能卓越,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傑出的政治家,名著 《吳子》及其政治上變法革新的主張流芳百世,深受影響。 吳起師承曾申為孔門之再傳弟子,故其學術思想中,除儒學外,更融合了道家、法家、兵家之思想,這種 不拘泥於師承門派,是他的思想精髓,從其所著之兵法中皆可見其端倪。諸如「昔之圖謀國家者,必先教百姓, 而親萬民」此乃儒家思想;而「安國家之道,先戒為寶。」與道家思想不謀而合;「以治為勝。」以法治軍與 法家相似。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之軍事思想更與孫子是一脈相承的。 吳起之軍事思想具有時代特色,反映當時戰爭背景,而其兵學思想體系係由五方面所組成的:一是順天應 人,弔民伐罪;二是文武兼備,軍政結合;三是以治為勝,教戒為先;四是文武雙全,方為良將;五是料敵知 敵,因敵制勝。職是故,其思想體系對後世兵學理發展有深遠之影響。 二、《吳子》之領導思想 《吳子》是中國古代頗有影響的一部兵書。《吳子》全書分為〈圖國〉、〈料敵〉、〈治兵〉、〈論將〉、 〈應變〉和〈勵士〉等六篇。 〈圖國〉篇主要論述了戰爭觀問題。既反對恃眾好戰,也反對只重修德,而廢弛武備。認為只有內修文德, 外治武備,才能使國家強盛。認為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必須修舉“道"、“義"、“禮"、“仁",用禮教育 人民,用義激勵人民,使人民有恥辱之心,並要親和百姓,加強戰備,選拔練卒銳士。 〈料敵〉篇主要講如何判斷敵情,因敵制勝的問題。先從齊、秦、楚、燕、三晉諸國的政治、經濟、軍事、 地理和人民的心理、性格的不同所造成的作戰特點出發,提出了與之一一相應的擊破敵軍的不同原則。又提出 在八種敵軍處於困境的情況下,要抓住戰機,迅速發起攻擊;在另外六種情況下,則要避免與敵作戰。最後, 在上述基礎上,提出了通過觀察敵軍的外在表現以瞭解其內情,審察敵軍的虛實以攻擊其要害的原則。 〈治兵〉篇主要論述如何治軍。指出戰爭的勝負不是取決於軍隊人數的多少,而是取決於軍隊治理與否, 即是否法令嚴明,賞罰必信,打不散,拖不垮。治理產生於進退有節度,飲食適時適當,人馬體力充沛,足以 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勝任並完成其任務。此外,臨陣還必須避免猶豫不決,優柔寡斷。平時必須重視軍事訓練, 包括戰陣的排練、演習,矛戟弓弩等兵器和旌旗金鼓的配備使用,軍伍的編制和按號令統一行動,以及戰馬的

(4)

馴養,裝備的保養和騎兵的訓練。 〈論將〉篇主要論述將帥的重要和對將帥素質的要求。將帥是全軍的統帥,必須剛柔兼備。勇敢並非決定 某人能否擔任將帥的唯一標準,而只是將帥所應具備的品質之一。將帥必須注重和做到:治理大軍就像治理小 部隊;出門處處嚴加戒備,如臨大敵;臨陣破敵,不懷生還之念;初戰告捷,仍慎終若始,小心如初;法令簡 約而不煩瑣。認為將帥必須依靠金鼓旗幟和禁令刑罰來治軍和指揮作戰。良將應具備“威"、“德"、“仁"、 “勇"四項條件,足以統率部下,安撫大眾。良將還應把握戰爭的四個關鍵:即懂得使全軍保持高昂的士氣; 懂得利用地形,據守險要;懂得使用間諜和計謀,以分散敵人的力量,製造、加劇其內部矛盾;懂得充實部隊 的裝備,加強其戰鬥力。這是指揮作戰的關鍵,是不可違背的科學規律。用兵作戰的要點是必須先預測敵方的 統帥,通過試探性的軍事行動觀察其才能,根據具體情況,因事制宜,採取相應的行動。只要做到這些,即可 輕而易舉地戰勝敵人。 〈應變〉篇闡述了在不同情況下的應變之術和作戰方法。首先指出,在突然與敵遭遇的情況下,若我軍車 堅馬壯,兵強將勇,全軍只要聽從號令,統一行動,誅殺不服從命令者,就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若敵眾我 寡,則應避開開闊地,搶佔險阻,迎擊敵軍。接著,又分別論述了在各種具體情況下的不同作戰方法。主張在 攻佔敵國城邑後,應入居其宮室,任用其官吏,沒收其器物。軍隊所至之處,不得砍伐樹木、侵入房屋、強取 糧食、濫殺牲畜、燒毀其積聚,以示無殘民之心,並應招降、安撫其人民。 〈勵士〉篇主要講述如何激勵士氣。認為,國君必須做到:發號施令而人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人樂戰, 交兵接刃而人人樂死。這就是孫武所說的使人民與國君同心同意。而要實現上述目標,就應尊崇有功,論功行 賞,優待戰死者的家屬,激勵無功者立功受獎。 根據《吳子》領導思想所引申出之意涵分成六大要義: 以親愛精誠之人和為基礎:內修文徳、外治武備-文武並重,仁義兼修才能稱霸;先和而後造大事-政通 人和,團結才能成大業;修德則興,廢德則衰-道、義、禮、仁;戰勝易,守勝難-創業維艱,守成不易;治 兵、料人與固國之道-選拔人才、適才適用;陣必定、守必固、戰必勝之道-掌握民心;得師者王,得友者霸 -啟用人才。 具知己知彼宏觀之視野:安國之道,先戒為寶-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論六國之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選而別之,愛而貴之-知人善用;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研判對手可擊不可擊;觀外知內,察進知止-判斷敵 人狀況;敵必可擊之道-乘虛攻擊敵人弱點。 以治為勝的領導統御之道:用兵之先決條件-四輕、二重、一信;兵不在眾,以治為勝-訓練與管理;行 軍之道-生理調養的重要;必死則生,幸生則死-用兵臨危不懼,當機立斷;用兵之法,教戒為先-教育訓練 最優先;教戰之令-適才適所之用人原則;三軍進止之道-善用地形,當進則進,當守則守;人馬相親,然後 可使-保養馬匹之方法。 領導者應備之條件:將總文武,兵兼剛柔-將帥應備之條件;知四機,乃可為將-戰爭之契機;將帥之「威」 -確立指揮及命令傳達;占將察才,因形用權-相敵將之術;輕銳以嘗之-試敵軍之法; 在逆勢中脫困解套:三軍服威,士卒用命-服威用命之法;用少者務隘-以寡擊眾之要領;擊強之道-運 用策略,分路進擊;以方從之,從之無息-靈活運用各種戰法;亂則擊之勿疑-亂中取勝之法;谷戰之法-集 中精銳部隊迎敵;登高四望,必得水情-以奇謀妙計破之;若進若止,必從其道-遵守進退原則;必慮其強, 善守勿應-採用驕敵之計;示民無殘心-占領後處置原則。 提振人心,鼓舞之道:嚴刑明賞,不足恃-信賞必罰非勝利之保證;獎有功,激無功-鼓舞士氣之法;人

(5)

有短長,氣有盛衰-士氣決定勝負;其令不煩-下達之令簡潔易懂。 歸結《吳子》領導思想有如下十二點之特色:文修武備-充滿儒家思想;強調「和」-內部團結之重要性; 嚴守禮法,治軍之首;世不絕聖,國不乏賢;居安思危-先戒為寶;權謀機變,審時度勢;以治為勝,兵不在 眾;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用兵之法,教戒為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將之五慎: 理、備、果、戒、約;有功進饗,無功勵之。

肆、學校行政領導之分析

由於社會文化、背景之不同,中西方對於領導之內涵詮釋各異,領導之涵義頗多,基於學者專家對「領導」 之定義,研究者認為:「領導」乃是領導者,在一定之情境之下,試圖影響組織成員,以達成組織目標之過程。 在領導理論方面,西方在二十世前是屬於一種非實證性之探討,二十世紀初始有以自然科學之方法從事量 化研究,於 1900~1945 年首先登場的是特質論,此時期之研究認為領導者之人格特質非單一的(羅虞村,民 75),在尋求領導共同理想特質是相當困難的;繼之而起的是盛行在二次大戰後至 1960 年,其研究重點是在於 探討領導者之行為,由於過於執著外顯之領導方式,而忽略組織內部與在在環境間重要情境因素(林文卿,民 93),故而有情境論產生;情境論盛行於 1960 年代晚期至 1980 年代,認為領導之效能高低需視領導者行為與情 境之配合;隨著時代的演變在 1980 年代繼之而起的是新領導理論,這些新的領導理論與前面三種理論相異,強 調領導者要具有信念、遠見、價值觀等道德層面與重視革新、激勵部屬提升工作動機到較高層次,以共同完成 既定目標,此時期有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催化領導、整合領導、道德領導,改進過去見樹不見林之觀點,試 圖從宏觀面探討領導理論(廖春文,民 83)。 中國式之領導,係揉合「儒家精神-王道」、「法家手腕-霸術」、「兵家戰術-權術」而成的(柯進雄,民 83)。儒家主張以仁德與理性為本,以禮樂為手段,以仁德與理性為裡,以禮樂為表;道家主張無為而治,認為 治事必須順乎自然,重視個人修養;法家談治術,則專重勢術與刑名;墨家則主張為政者應提拔重用人才,才 能使政治上軌道;而兵家善用權謀,以智取勝。總而言之,中國式領導是講求領導權威、注重關係取向、強調 領導魅力、運用權變領導、尊重領導倫理、保守之領導風格、追求和諧雙贏,善用其權變之術,以達領導之最 大效能。 在中西方領導之比較中發現特質論所歸納之某些特質與中國式領導者特質甚為相似並無差異,所不同的是 西方之領導特質是從研究成功領導者之身上去發掘特質,而中國式領導則是典籍上分析而來;在行為論與中國 式領導比較中發現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皆為領導者與部屬間建立之友誼、互信,培養與部屬之間的默契,並 致力於劃清與部屬之職責關係,但都是以人為本,而所不同者在於西方重績效,中國式則重安人;在情境論與 中國式領導比較中發現,情境論認為有效能領導是領導者之行為,應與情境因素作配合,而中國式之有效能領 導,則是領導者可以依據領導情境之不同,適時調整個人之領導行為;在新領導論與中國式領導比較中發現, 新領導論認為成功之領導,不只是考慮外在之條件而做出有效之決策,而是能改變或教育成員,帶領成員為共 同之目標而努力奮鬥,這與中國式領導中之「中道管理」相類似,盡人事以聽天命,便是中道管理之要旨,充 分符合人類理性和欲情之需要,也是合乎人性要求。總而言之,中西方由於社會之民情風土互不相同,所以在 領導上不能完全倣效西方,應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所謂「學校行政領導」乃是一種行為,即學校行政人員指引學校之工作方向,採取交互反應之策略,以糾 合員工之意志,運用團體之智慧,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目標之一種行為。 欲分析學校行政領導之問題,就必須先瞭解學校組織之特性,再根據這些特性,提出一些學校行政領導之

(6)

原則與特徵,以進一步分析與探討。由於學校組織與一般組織不同,其組織具以下之特性:學校組織存有雙重 系統、學校組織之雙重系統常對立、學校組織兼具正式與非正式。 在原則方面,有多位專家、學者提出不同之見解,綜而言之,學校組織具有一些不同於其他組織的特性, 行政系統及教學系統同時並存於學校組織中,使得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之間有衝突,因此,學校領導者應把握 領導原則,以消除對立,平衡學校組織中之二大系統。 在特徵上有,綜合學者、專家之看法,可歸納學校領導者應具有之能力大致包括專業知能、行政領導、教 學領導、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態度等特徵。而領導者應具備的權力有(王奎憙,民 84),專家權、參照權、 獎賞權、法職權、強制權等權力。 隨著社會的轉變,學校領導者的領導地位,在今日正面臨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衝擊,由於校園倫理的逐 漸沒落,一校至尊之權威不再是全能和萬能;更由於普遍參與的民主呼聲四起,握在校長手中之資源與籌碼日 益減少,領導也產生諸多問題,綜合學者、專家所述,對學校領導者所面臨之問題作以下分析說明:學校行政 領導受到學校文化因變革而產生抗拒、領導者所面對多為模糊性及不確定性極高的問題、領導者面對道德兩難 問題、領導者受限於技術理性管理哲學的影響、領導者運用了不完整的權威來源或力量、視學校為正式的科層 組織而非兼具非正式組織、學校面臨市場驅力之衝擊、受教育改革政策之影響,校園生態日漸轉變等問題,如 何運用有效策略以紓緩問題,解決困境,進而浴火重生,再予成長發展,但視學校領導者之睿智了。

伍、

《吳子》領導思想之啟迪與運用

一、《吳子》領導思想在學校行政領導之啟示 《吳子》領導思想對學校行政領導之啟示包含了領導者自身修為應備之四德與五慎,善於識人、用人,恭 而不驕,能深謀遠慮,處事則果決而臨危不亂,運用權變領導,且善於審時度勢;在對組織成員之管理則有, 與成員共塑願景,德法兼治,恩威並重,關心成員之身心狀態,創造成員共同學習的機會,並掌握成員之特色, 因才用人,創造成員高昂士氣,更能提供無功之人立功機會,在下達命令時簡潔易懂。 本研究針對《吳子》領導思想嘗試提出一些具體做法以供學校行政領導之參考,並對當前所面臨之問題提 出新思維: (一)用「創造成員共同學習的機會」及「關心組織成員的身心狀態」以因應學校文化變革所產生抗拒之問題 自 1994 年開始之多項教育政策,使得原本平靜保守的校園起波瀾,加上諸多因素的影響,或多或少都會引 起成員的抗拒變革。抗拒之心理來自對新的改革認知不清,而不易接受,此時之學校校長應身先士卒,率領組 織成員激發自我挑戰的胸懷,確認擬達成的目標並全力以赴、專心致之;校長平時應多接近教師,對於教師工 作上及生活上的困難予以適時的協助;對於教師與學生家長的誤會或不愉快,予以協調並謀求適當的解決。 另外,學校宜在養成階段及職前訓練階段,提供成員知識管理訓練,使其具有知識轉化、知識創新、知識 運用、持續學習、團隊學習、獨立思考、問題解決的能力等,以促進個人成長,加速組織發展。 (二)用「道、義、禮、仁」以因應領導者所面對模糊性及不確定性的問題 學校領導者所面對的多為模糊性及不確定性極高之問題,而且大都超越了技術性與合理性所能處理與解釋 的範圍,其因應方式是要先瞭解道德議題的特性,審慎進行道德判斷,「聖人綏之以道,理之以義,動之以禮, 撫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則興,廢之則衰。」領導者宜用道來安定組織,使各就其位而不失其位,又以義來 治理校務,在動員時既有節制又合乎禮,善加運用領導的專業與道德權威,則可以彌補傳統領導觀念的不足, 發揮倫理觀念,才能作出適合學生及學校社區所期望,又符合道德原則的解決方案。

(7)

(三)用「權變領導」以因應領導者面對道德兩難之問題 專就校長而言,校長常經驗到許多傳統領導觀念無法有效解決的道德兩難問題。傳統的學校領導觀念過度 注重科層體制、技術-理性權威、及個人心理層面的滿足,忽略領導道德權威及專業權威,致使學校領導者經 常面對道德兩難問題,而無法有效的解決。事實上,因為學校所服務的對象多為未成年者,其所負社會責任重 大,再加上學校常涉及標準的訂定與取決、權力的運用、以及因地制宜自由裁量權的普遍存在。因此,校長應 放下身段,尊重成員並積極與成員建立分工合作關係,以多元管道與學生、教師直接接觸,聽取意見,再參酌 家長、專家學者、社區代表、行政人員之多方參與意見而成,增進彼此的互動空間。 (四)用「德法兼治,恩威並重」以因應領導者受限於技術理性管理哲學的影響 傳統受限於技術理性管理哲學的影響,領導者常給予部屬外在的激勵(如物質報酬),以激發內在動機(如 使工作具挑戰性、有成就感、以及提供成員參與機會並鼓勵參與)是常見的激勵方法,但表現卻多半無法超越 期望。從完整的激勵力量而言,外在動機、內在動機以及責任與義務的激勵方式均有其地位,不應有所偏廢。 因此,校長宜建立公平合理的獎懲制度,並賦予成員責任與義務,給予具有績效之同仁及時和適切的獎勵,並 秉持賞罰分明的原則,對於績效差的同仁,予以警告或懲處。亦可以「氣機」來激勵成員,給予獎勵及升遷機 會,獎勵及升遷能使人有尊榮感及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領導者應以身作則,提升教職員工生的道德層次及對學 校行政主管的信任。此外,對於一手提攜但表現不力之幹部,也必須公平果斷地予以處置,以贏得組織成員的 信服。 (五)用「威、德、仁、勇四德」以因應領導者運用了不完整的權威來源或力量之問題 學校校長過度的強調科層、心理與技術-理性權威而有所偏頗,若能再發揮專業權威與道德權威,亦即發 揮學校領導的倫理學觀念,就可成就均衡的領導,當學校領導者能夠發揮倫理學觀念時,學校將成為一群學習 者的社區、道德與倫理的機構、且為均衡的學校,此時學校領導者與其他成員成為道德的代理人,共同追求一 些互相認同且投入的目標、價值與信念。因此,校長除了本身的法職權應妥善運用之外,更要發揮本身的「專 家權」與「參照權」,以本身的專業涵養以及人格感召的影響力,來帶領學校成員共同為學校的發展而努力。 (六)用「和」以因應視學校為正式的組織而非兼具非正式組織之問題 傳統的學校領導觀念視學校為正式的科層「組織」,而非兼具正式與非正式特質的「學習者社區」。在正 式的科層組織中,領導者與部屬壁壘分明,而成員與成員平行之間亦無需進行專業的對話,更不用說建立同僚 在專業上的互享氣氛了。要解決此種尖銳氣氛,須透過領導者愛心、關懷與尊重的經營理念,並採取人性化的 管理措施以及學校成員的共同合作,善用非正式組織,對其以具體行為包括明白宣示、示範、安排鼓勵、以及 支持與保護等,形塑和諧與溫馨的學校氣氛。 (七)用「審時度勢」以因應學校面臨市場驅力衝擊之問題 隨著教育鬆綁為當今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並在保障學習權為中心之下,將父母的教育權和教師的專業自 主,列為當今教育改革的理念,主張賦予家長教育型態的選擇權,以加強父母的教育權。以及加入「世界貿易 組織」(WTO)之後,各級學校招生亦面臨競爭的壓力。在「市場機制」、「顧客導向」之下,學校面臨許多競 爭壓力,不再是養護機構,應發展學校辦學特色,爭取家長認同及吸引學生就讀,採取「策略聯盟」善用「行 銷公關」策略,並與社區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來提升學校形象及增進學校整體核心競爭力。 (八)用「和」以因應受教育改革之影響,校園生態日漸轉變之問題 中小學教育受到教育政策的影響,師資培育已朝多元化,來自各大學具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師,進入校園後, 促使校園文化及氣氛改變;校園生態日漸民主化,學校教師會等次級團體陸續成立,使得學校行政單位、家長

(8)

會及教師會成為鼎足而立的組織架構等等變革,行政運作產生極大的改變。教育改革促使領導者「由上而下」 的決策模式,改變為重視「由下而上」的改革模式,強調學校內部之專業分工與授權,以工作團隊為執行基礎, 導向正向的革新,在校園中以公正、超然的立場整合學校行政單位、教師會及家長會的意見,力求異中求同凝 聚共識,並維持教學系統與行政系統的平衡發展。 二、建議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與研究結果,以下提供數項具體建言以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行政領導之參考,並 進一步針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1.重視校長之專業能力與修為。 根據研究發現,《吳子》領導思想強調領導者的品德修養,以「道」來安定學校組織,使各就其位而不 失其位,又以「義」來治理校務,在動用成員時既有節制又合乎「禮」,使長幼有序,上下有別,用「仁」 來體恤部屬,校長如果能夠切實做到,學校必能邁向卓越之道。再者,學校是專業化極高的組織,校長 除了道德之修為外,專業素養尤其重要,而這些都可作為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遴選校長的指標。 具體作法包括: (1)將個人修為向度,列為校長遴選之參考。 道德是人生最高的評鑑指標,修養品德則是每一個人最重要的事,校長是一校之尊,其品德尤其重要, 故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在辦理校長遴選過程中,應將個人修為視為重要參考之一。 (2)辦理校長專業成長進修研習之課程。 校長要成為專業人員,就必須在任職前先接受過長期的專業養成教育,任職之後仍須不斷接受在職進 修教育,以便時時擁有所需的專業知能與精神。 (3)辦理塑造學校願景之研習營。 學校若欠缺了解未來的教育發展趨勢,有可能會影響到學校願景的塑造,因此,主管教育機關可針對 此項缺失,辦理有關塑造學校願景的研習營,幫助校長適應教育的變革與挑戰。 2.教育政策要適當合宜。 根據研究發現,《吳子》領導思想強調領導者要善於審時度勢,認清局勢,掌握大局。教育是立國之根 本,其與國家整體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關係密切,所謂本固邦寧,隨著時代、社會的變遷, 教育自應配合調整與改革,國家的發展基礎才能夠厚實健全,進而增益社會發展,人民安和樂利。尤 其是主導國家教育政策的主管機關在施謀定策之前,若未能審時識時,不善審時度勢,便無法統攬全 局,尤其是制訂教育政策時,更要合國情之須,應民情之要,審慎評估,以避免政令重重受阻,而無 法施行。 具體建議包括: (1)教改要適合國情,才能減少阻力。 教育改革的第一任務,應是使國家裡每一份子,都能認識傳統教育,而不是一意模仿、抄襲西方,雖 然「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但是國情的不同,若硬將其套用在我國,易產生「質變」現象。故向別 人學習之前,須先瞭解自己,唯有適合國情,才能降低阻力,以達教改目標。 (2)教育政策要體察民情,因地制宜。 在制定教育政策時要深入體察民情,充分反映民意,而其方法、觀念更要因地制宜、因時調整,才能

(9)

左右逢源,減少阻礙。 (3)發佈法規命令時應遵守簡、淺、明、確原則,切忌模稜兩可、似是而非。 教育的政策要貫徹,非但目標需要明確,而且要讓執行的每一所學校能確實瞭解,法規命令若傳達得 愈清晰,則政策執行受到的阻礙愈少,愈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二)對學校行政領導者之建議 1.應進德修業,以身作則,與上級保持良好溝通關係。 根據研究發現,《吳子》領導思想強調領導者應具備威、德、仁、勇四德,以作為部屬的榜樣。因此, 校長除了運用法職權外,尤其應多發揮本身的「專家權」與「參照權」,必需培養正直清廉的道德修養, 明哲過人的獨到眼光,氣度恢弘的容人雅量與謙沖虛懷的高尚情操,從個人的生活作起,擴展到學校, 影響校內的行政人員及教師,使其能發自內心的追隨。 具體作法包括: (1)以本身的專業涵養以及人格感召的影響力,來帶領學校成員共同為學校的發展而努力。 校長對自我作高度要求,致力於提升本身的道德修為,展現道德勇氣,再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培養使人 追隨的道德魅力,發揮對成員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2)對於課程與教學之領導宜有明確之指引方向,提供支持,並充份授權。 校長主動參與教學專業研討等活動,領導教師發展學校本位課程,重視平時教學視導,有效支援教師 的教學需求,充分授權,並決定學校課程目標及擬定學校課程發展計畫,強化學校行政主管教學領導 的角色。 (3)面對背景不同之教師宜彈性,適時調整領導方式,才能做好全方位的領導。 來自各大學具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師,進入校園後,促使校園文化及氣氛改變,應本權變的原理原則, 因應外在環境的不同而有彈性的調整領導行為。 (4)主動進行溝通,建立互信互任基礎。 校長若善於溝通,則為學生、教師、家長溝通的樞紐,與教職員主動聯繫,在互信互任的基礎下,建 立教職員的使命感與專業操守。 2.肯定成員專業能力,並積極提供發展機會。 根據研究發現,《吳子》領導思想強調簡募良材,發現賢才而任之,使其各盡其能。因此,校長在選任 成員時要因材用人,而要如何使各人之才能充份發揮出來呢?重點是用人之道在於“用其長而捨其 短",肯定學校成員專業的能力,鼓勵其發揮所長,並加強在職訓練,提供發展機會。 具體作法包括: (1)實際成立教師進修組織,提供專業發展機會。 校長以實際行動,鼓勵同仁成立自發性的進德修業,如讀書會或成長團體,並提供教職員專業發展的 機會或時間。 (2)幫助教職員追求自我實現,達成個人及組織的目標。 校長應關注並滿足校內教職同仁之個別差異及個別需求,使教師能對校長、對學校產生認同感及向心 力,提供教職同仁個別的關心與支持,進而協助其自我實現。 (3)肯定教職員,接納不同意見,建立支持之學校氣氛。 校長須營造開放的學校氣氛,增加成員間的互信基礎,接納不同的意見,並擴大教職員參與決策的機

(10)

會,以增進成員之向心力。 3.具體建議:在面對學校行政領導問題時,試以《吳子》領導思想觀點思考問題。

參考文獻

朱建民,(由管理哲學的分際論中國管理哲學之建構),《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 10 期,民 81,頁 53。 林文卿,《老子《道德經》領導思想現代意涵之探討》(彰化: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93)。 柯進雄,《中國的領導藝術》,(臺北:文景,民 83)。 陳奎憙,〈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教育研究集刊》,第 36 期,民 84,頁 53-81。 黃樸民,〈《吳子》的真偽、流傳及其思想價值〉,《中國書目季刊》,第 30 期,民 85,頁 51-52。 葉巨,《孫吳兵法領導思想之比較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92)。 廖春文,《溝通理性取向領導整合模式及其在國民小學行政之應用》,(臺北:五南,民 84)。 薛釗,〈《吳子》用兵思想之研究〉,《國防雜誌》,第 14 期,民 68,頁 50。 羅吉甫,《諸葛亮領導兵法》,(臺北:遠流,民 86)。 羅虞村,《領導理論研究》,(臺北:文景,民 75)。

Abstract

The main target of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study the inspiration of that the theory of Wu Tzu caused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First of all, the meaning of Wu Tzu’s leadership intellecti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studied. Using the results, we researched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leadership theory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Then, we analyze the problem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currently. The last, revel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In Wu Tzu’s leadership intellection, not only contains the element of Law’s intellection, but also includes other parties. It had melted Confucius, Far-Jar and Bin-Jar. From them it gained the spine of all kinds of theory.

The inspiration of Wu Tzu’s intellection to school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are as follows: (1) the president should have owned stern, virtue, kindness and bravery by himself; (2) The president should have five prudence: reason, preparedness, decision, alert, efficient; (3) The president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to know someone is good or not; (4)The president should humble; (5) The present could think everything over; (6) The president should face dangers; (7) The president is always introspection; (8) The president shall have contingency leadership; (9) The president should adept in case.

How to manage his subordinates for leader are as follows: (1) Creating the common goals with the member in organization; (2) To manage with virtue and law; (3) Emphasizing the center in organization; (4) Taking care of the member in mental and physical situation; (5) Creating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6) To control the character of the member and fitting his position; (7) Creating strong morale; (8) Offering successful opportunity for whom never success; (9) Ordering mission precisely and understandably.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Strands (or learning dimensions) are categories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concepts for organizing the curriculum. Their main function is to organize mathematical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simple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some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Elsewhe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d this plain wave is, in virtue of equation (A13), of order of .Generally the best choice for x 1 ,x 2 are the points where V(x) h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