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校各學院應屆畢業學生生涯診斷量表之編製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本校各學院應屆畢業學生生涯診斷量表之編製"

Copied!
1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校務發展研究計畫 九十八學年第二學期       本校各學院應屆畢業學生生涯診斷量表之編製.       計畫主持人 :陳嘉鳳 心理系副教授 協同主持人:林筱婷 身心健康中心技術助理 蘇育萱 身心健康中心技術助理 謝佳芳 身心健康中心技術助理 林宗憲 職業生涯發展中心輔導員 計畫參與人員:黃奕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 輔導學系碩士畢業 張真瑜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所研究生. 執行期間 : 民國九十九年五月一日至民國一百年四月三十日.

(2) 本校各學院應屆畢業學生生涯診斷量表之編製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編製可供學生使用之生涯診斷量表,並進一步了解政大學生之生 涯問題,包括其所知覺的生涯困擾程度,以及生涯抉擇不安感,以期有效提供全 校學生生涯服務,協助學生克服生涯困難,達到生涯成熟之目的。本研究以 99 學年度全體政大學生(含大學生及研究生)為研究對象,並以線上問卷的方式進行 資料之蒐集,有效樣本共計 3503 人。研究工具除修改後之「國立政治大學生涯 問題診斷量表」外,另包括學生背景資料、能力指標、職涯資源指標、生涯定向 等資料。量化資料以描述統計、內部一致性信度、獨立樣本 t 檢定、以及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主要研究之發現為:  1. 多數參與者(87.3%)自評在校成績前或中等,四分之一(23.0%)的學生有修輔 系,四分之一以上(25.9%)的學生曾領過獎學金。在社團及活動經驗上,以擔 任社團幹部(41.1%)最高,其次為擔任校內外義工(35.4%)。在工作經驗上,以 校內外工讀佔最多數,各為 45.6%及 44.8%。僅 26.2%的學生沒有工作(工讀) 經驗;52%的學生曾通過語文檢定。63.9%的學生目前並沒有為了考公職、升 研究所、或其他因素而上補習班。  2. 多數研究參與者「知道」學校有相關生涯輔導單位,但實際「使用」的比例 相對較低。此外,多數學生傾向尋求學長姊、以及系上老師的經驗和意見。 在生涯相關活動的需求上,所有相關的可能生涯服務,高達 55%以上的學生 表達有需要或有興趣。  3. 有 59.3%的參與者仍屬於生涯未定向,其中年級愈低未定向的比例愈高。40.7% 的定向者中,選擇就業者較多(48.3%),而就業者中,多數人會選擇與自身所 學相關的職業類別。40.9%選擇繼續升學者中,主要偏向於國內升學,且亦會 選擇與本科系相關的科系類別。大多數學生在選擇生涯類別時,採取「兼顧」.

(3) 個人興趣和現實條件的選擇。  4. 在「生涯困擾問題」上,有 9.5%學生達到「符合」以上的困擾程度。困擾問 題最高為「人格特質」中的「自信」與「職業知識」中「求職管道方法」困 擾人數最高。在「生涯抉擇不安感」約有 1/4 學生已達「符合」以上的焦慮不 安情緒,約有 2.3%的學生已出現較嚴重的心理不健康狀態。  5. 政大學生的生涯定向,因其性別、年級與學院的不同而有差異。男性已決定 未來生涯方向的人數顯著高於女性,且選擇未來生涯方向為升學者的百分比 高於女性,而女性選擇未來生涯方向為就業者的百分比高於男性。大學四年 級以上與碩博班學生在未來生涯方向已決定者的人數遠高於大學一年級、二 年級與三年級,其中碩博班學生在未來生涯方向選擇以就業者的百分比高於 大學四年級、五年級的學生,而大學部四、五年級者在選擇未來生涯方向為 升學者的百分比高於碩博班學生。法學院與教育學院的學生已決定未來生涯 方向的比率較高,外語學院與傳播學院的學生在未來生涯方向上已決定者的 比率較低。  6. 政大學生的生涯問題(包括生涯困擾程度、因素、抉擇不安感等),因其性別、 學院、年級、以及自評在校成績的不同而有差異。男生的生涯問題較女生少/ 低;法律及理學院的學生分別在生涯困擾程度以及生涯抉擇不安感得分相對 較低。就年級因素來說,整體而言,研究生所知覺到的生涯困難比大學生低, 且研究生中,博士班的生涯困擾也低於碩士生。至於學業成績方面,自評成 績在班上排名越高的學生,其所知覺到的個人生涯決定的困難程度則越低。  7. 此外,已決定生涯方向者所知覺到的生涯問題程度,低於未決定者。選擇就 業者若僅以「現實條件」為考量的學生,其生涯困難程度遠高於以「興趣」 和「兼顧兩種條件」的學生。至於選擇升學者方面,選擇「本科系相關系所」 者的「職業和自我知識」困擾程度,低於選擇「非本科系相關系所」的學生。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主要發現提供若干意見,以供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build up a career inventory for students, and to  further clarify career‐related issues for the students at NCCU, including degrees of  career bother, and discomfort of career decision, hoping to bring effective services  for students, to help them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to reach career maturity.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included all of the NCCU students in 2010 school year, both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on‐line  questionnaire. There were 3503 valid samples. Instrument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the revised “Career‐Related Problems Inventory for NCCU Students” and the  questionnaires for the participants’ demographic backgrounds, capacity indicators,  available resources as well as decision making status.    Quantitativ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s, and one‐way ANOVAs. The main findings were:  1. The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87.3%) ranked themselves as medium or above  medium on their grade in class; one forth (23.0%) of the students had a second  major; above one forth (25.9%) of the students had scholarship. In terms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being staff in student clubs ranked highest(41.1%);  volunteered in or outside of the campus ranked second(35.4%). In terms of  working experiences, part‐time in campus (45.6%) and outside of the campus  (44.8%) were the majority, only fewer students (26.2%) had no working  experiences; 52% of the students passed the language certification; 63.9% of the  students never go to cram schools for civil service exam, graduate schools’  entrance exam or other purpose.  2. Most participants “knew” that there were units in this university offering career  services, but less proportion of them actually “use” the service.    In fact, most  students inclined to ask their seniors or teachers for advice.    As to their need for .

(5) career related activities, more than 55% of the students expressed the need for  all possible services.  3. 59.3%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career‐ undecided; within the 40.7% of  career‐decided students, most (48.3%) were in future career direction toward  employment; further, they also tended to select occupations related to their  major. Those 40.9% of students in future career direction toward advanced  degree preferred to stay in their country, and to go for related major.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said that they would consider both their interest and the  reality while making career choices.  4. In ‘career problems’, 9.5% of students checked ‘often’ or above degrees.    The  highest ranked difficulties were ‘confidence’ i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ethods  for job hunting’ in ‘occupational knowledge’.    In ‘discomfort of career decision,  about one fourth of the students checked ‘often’ or above about their anxiety,  and around 2.3% students had had more serious psychological maladjustment.  5. NCCU Students’ career direction differ from genders, school years and schools.  The numbers of male students in career‐decided is higher than in female ones.  The percentage of male students in future career direction toward advanced  degree is higher than females, and females are higher in future career direction  toward employment than males. Numbers of students of above senior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s in career‐decided are more than those of  freshmen, sophomore and junior undergraduates. The percentage of graduate  students who choose their future career direction toward employment is higher  than undergraduates of the fourth and fifth year who choose future career  direction toward advanced degree are higher than graduates. The percentage of  students of law school and education school in career‐decided are higher;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and communication school in career‐decided are lower. .

(6) 6. NCCU students’ career problems including degrees and elements of career bother,  and discomfort of career decision differ from genders,schools, school years and  self evaluation of grades. Male students have fewer career problems than female  students. Relatively, Students of Law school score lower in degrees of career  bother, and science school students have lower scores in discomfort of career  decision. As a whole, when it comes to school years, graduates perceive fewer  career problems than undergraduates. Besides, during graduates, doctoral  graduates have fewer career bother problems than master graduates. As for  school grades, the higher the class ranking of self evaluation grades, the lower  the difficult degree of career decision.        7. Other than that, those are career‐decided perceived less career problems than  those are undecided. Those in future career direction toward employment who  only considered reality experienced more career difficulties than those who only  considered interest or those who considered both. As to those in future career  direction toward advanced degree, students who choose related major suffer less  on career and self knowledge than those who choose unrelated major.    關鍵字:生涯問題、生涯困難、生涯安適感、生涯定向、生涯未定向   .

(7) 目 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二章.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研究目的與重要性……………………………………. 4.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章. 生涯阻隔之意義與相關研究…………………………. 5 生涯定向之意義與相關研究…………………………. 10.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歷程………………………………………. 研究參與者……………………………………………. 研究工具………………………………………………. 資料處理與分析……………………………………….. 16 18 21 23. 研究結果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五章. 參與者能力指標及職涯資源分析……………………. 生涯定向及生涯相關活動需求分析…………………. 生涯問題診斷量表描述統計分析……………………. 各背景變項於生涯問題診斷量表上之差異…………. 生涯定向狀態於生涯問題診斷量表上之差異………. 24 31 36 48 58. 結論、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結論……………………………………………………. 64 討論……………………………………………………. 69 建議…………………………………………………… 74.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77 英文部份…………………………………………………………... 78.

(8) 附錄 附錄一 國立政治大學生涯問題診斷量表………………………. 80 附錄二 訪談結果摘要表…………………………………………. 88 附錄三 訪談記錄表……………………………………………… 90.

(9) 圖表目次 圖目次 圖 1-1-1 圖 1-1-2 圖 3-1-1 圖 3-1-2. 商學院生涯診斷量表因素架構圖……………………………… 2 心諮中心院諮商師與商學院 OSAAS 針對畢業生設計的生涯 3 輔導模式………………………………………………………… 研究歷程………………………………………………………… 16 研究架構圖……………………………………………………… 17. 表目次 表 2-1-1 表 2-1-2 表 2-2-1 表 3-2-1 表 3-2-2 表 3-3-1 表 4-1-1 表 4-1-2 表 4-2-1 表 4-2-2. 學者們對生涯阻隔因素之看法…………………………………... 生涯阻隔因素之相關測量工具…………………………………... 生涯定向測量工具摘要表……………………………………….. 受訪者背景資料表………………………………………………... 研究參與者背景變項資料表……………………………………... 生涯問題診斷量表內部一致性分析…………………………….. 研究參與者個人能力指標分析…………………………………. 研究參與者個人職涯資源分析………………………………….. 研究參與者生涯定向狀態..……...……………………….……… 就業與升學決定者之分析………………………………………... 表 4-2-3 表 4-3-1 表 4-3-2 表 4-3-3. 研究參與者生涯相關活動的需求分析………………………….. 全體參與者於生涯問題診斷各量表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生涯困擾原因量表平均分數之次數分配表…………………….. 生涯困擾量表平均分數在「符合」與「非常符合」類別的百分 比統計表…………………………………………………………………………………… 39 生涯困擾原因量表填答「符合」與「非常符合」之排序與人數 百分比……………………………………………………………... 41. 表 4-3-4. 表 4-3-5 表 4-4-1 表 4-4-2 表 4-4-3. 生涯抉擇不安感程度量表填答「符合」與「非常符合」之排序 與人數百分比……………………………………………………... 各背景變項在「生涯定向」上的χ2 考驗分析…………………… 各背景變項在「生涯方向」上的χ2 考驗分析…………………… 各背景變項在「生涯問題診斷全量表」上的平均數 t 考驗或變 異數分析…………………………………………………………... 6 7 15 18 19 22 26 29 31 32 34 36 37. 46 48 50 54.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自 2007 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爆發之後,全球經濟均壟罩在不景氣的狀態 中,造成失業率偏高。根據 2009 年 7 月的失業率統計,台灣失業人數高達 66.3 萬人,失業率為 6.07%,其中大學及以上程度者的失業率更高達 6.22%。另外, 根據 2006 年本校心理諮商中心針對本校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最感困擾的三大 問題分別為「未來要做些什麼」 、 「如何獲取與了解生涯發展的相關資訊」與「如 何準備校外考試」。可見如何協助學生處理生涯困擾議題,提供生涯相關處遇措 施,是學校諮商輔導單位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有鑑於此,2009 年心理諮商中心便與商學院 OSAAS 合作,由院諮商心理師 根據生涯診斷因素架構(見圖 1-1-1) ,自編了一份商學院學生的生涯診斷量表(修 慧蘭、林筱婷,2009),並設計了對應的生涯輔導模式(見圖 1-1-2) ,針對學生 不同的生涯困擾問題,提供相關協助與輔導,以幫助商學院應屆畢業學生因應生 涯焦慮。該份調查顯示,商學院應屆畢業生中,生涯焦慮程度較高之比例達 41.9%,其中 0.73%的學生因為生涯議題而產生了嚴重的身心症狀與自殺念頭。 可見應屆畢業生在生涯焦慮議題上,的確需要更多協助與服務。另外,該次量表 的結果分析也顯示學生較高的生涯困擾原因,分別是不清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 覺得自己求職技巧不足、不清楚求職管道與自信不足等。這些學生感到較高困擾 的原因,也可在施測完後,參與由院所與心諮中心合作所舉辦的相關生涯輔導演 講、工作坊或個別諮詢/諮商,促使學生生涯問題的解決,減輕其面對生涯壓力 的焦慮。          透過上述研究的發現,心理諮商中心認為若能將該生涯診斷量表再做修訂, 應可將該量表推展至全校各學院的學生,以協助更多學生面對生涯問題並找到解 決方法,進而提高本校學生的生涯競爭力。 . 1   .

(11)       圖 1‐1‐1 商學院生涯診斷量表因素架構圖       . 2   .

(12)                            . 針對商學院學生特性 發展生涯診斷量表. 職業知識. 生 涯 困 擾 原 因.   給予學生測驗結果建議書, 依生涯困擾原因不同,參與 不同生涯輔導活動。. 線上 施測. 院系所舉辦產業趨勢、求職管道與技巧等相關 輔導活動;院系導師提供個別諮詢. 自我知識. 諮商中心舉辦興趣、價值觀測驗講座; 院諮商師提供個別諮詢. 人格特質 (如:自信等). 諮商中心舉辦相關工作坊; 院系所舉辦相關演講; 院諮商師提供個別諮商(詢). 其他 (如:外在阻力等).   圖 1‐1‐2  心諮中心院諮商師與商學院 OSAAS 針對畢業生設計的生涯輔導模式                                           . 3   .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重要性            生涯決定是一個連續的歷程,一個人生命中有許多次的生涯決定點,先前的 抉擇,可能會影響個人接下來的許多決定。對在校學生而言,職業決定乃其大學 階段必經的歷程,也是其所最關心的大事。因此,學生們在職業決定的過程中所 遭遇到的困難或問題,可以透過研究建立起一套生涯問題分類系統,以供生涯輔 導人員了解並診斷學生所關心的生涯問題,進而希望根據其需求提供適當的輔 導。          總之,本研究以原有之商學院生涯診斷量表為基礎,希望達成以下五個研究 目的:  1. 修訂生涯診斷量表。  2. 瞭解政大全體學生當前之生涯定向情形、以及與生涯發展相關之能力、 資源、需求等狀態。  3. 瞭解政大全體學生目前之生涯問題。  4. 瞭解各種不同背景學生之生涯問題。  5. 瞭解生涯定向與否學生之生涯問題。                      4   .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涯阻隔之意義與相關研究  壹、生涯阻隔之意涵 . 有關生涯阻隔  (career barriers)  的議題,  Crites (1969)  是最早提出此概念的 學者,他認為生涯阻隔是個體在生涯發展的歷程中,所遭遇到的「內在衝突」, 如自我概念及成就動機,與「外在挫折」 ,如性別或年齡歧視(引自傅琇悅,2001) 。 此後,Swanson  與  Woitke (1997)  進一步將「生涯阻隔」定義為個體於所處的內 外在環境中,所面臨之任何會造成生涯發展困難的事件或情境(引自McWhirter,  2000)。  生涯發展學者  Super (1957)  認為,個人若能及早掌握生涯發展早期階段的發 展任務,於下一階段之生涯發展就有較大成功的機會和把握;反之,若在前一階 段中遭遇阻礙而未能完成發展任務,那麼很可能就會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因 此,Swanson  和  Tokar (1991a)  指出,為使個體之生涯發展能夠順利,了解其生 涯發展過程中的阻隔因素  (barriers),是相當有利的方法。換言之,個體對阻隔 的覺察,在個人生涯選擇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至於影響個人生涯發展因素的 數量和種類,也將因其生涯發展的階段而有所不同(黎麗貞,1997)。大學處於 將從學生角色轉進為職場新鮮人之過渡期,此一生涯發展階段之重要性自然不言 可喻。是故,了解學生位處此一階段的生涯阻隔因素,對於提供其適當的生涯發 展協助實屬必要。 . 5   .

(15) 貳、生涯阻隔因素的種類 . 目前學者對生涯阻隔因素的看法,大致上可分為兩派,第一派採取二分法的 觀點,認為生涯阻隔因素可分為內在阻隔和外在阻隔兩類(傅琇悅,2001),另 一派則認為,若只將生涯阻隔因素視為內在阻隔和外在阻隔兩種,會導致部份的 生涯阻隔因素不被發現,所以主張應分成三類,包括交互作用(張佳晏,2004)。 以下摘錄這兩派學者們對生涯阻隔因素的看法(引自張佳晏,2004;傅琇悅, 2001):  表2‐1‐1  學者們對生涯阻隔因素之看法  二分法的論點  Farmer (1976) . 1. 2.. 內在自我概念的阻隔  外在環境的阻隔 . Harmon (1977) . 1. 2.. 心理  社會 . 1.. 環境的阻隔: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職業刻板印象、在教 育上對性別的偏見、接受較高教育的阻礙、缺乏角色模 範、缺乏鼓勵和支持的環境、具性別偏見的生涯諮商, 以及種族歧視  個人/社會化的阻隔:家庭和生涯的衝突、逃避數學、 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期望、低成功預期 . Betz (1994)  2.. 三分法的論點 . Nieva  與  Gutek  (1981) . Swanson  與  Tokar  等人  (1991) . 1. 2. 3.. 背景特質:種族、年齡、教育程度  心理態度:個人對工作的態度、對有工作的母親的態度 情境因素:來自先生、子女方面的因素、及女性本身是 否能因為工作而遷居的因素 . 1.. 社會/人際因素方面: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及自己未 來的婚姻狀況及子女數目  個人態度方面:個人內在的興趣及自我觀念  個人背景及環境互動的因素:主要是指外在的背景或環 境因素,如性別、年齡、種族、及教育訓練的背景 . 2. 3..   6   .

(16) 參、生涯阻隔因素之測量 . 生涯阻隔因素的研究,早年在國外蓬勃發展,近年來此議題在國內也逐漸受 到重視,已有一些以大學生為對象的研究,探討其所知覺到的影響求學階段與畢 業後進入職場的可能不利因素,而測量生涯阻礙因素的量表亦被提出(田秀蘭, 1998;陳麗如,1994;楊淑珍,1998)。相關的測量工具簡介如下:    表 2‐1‐2  生涯阻隔因素之相關測量工具  作者 . 量表名稱 . 因素或分量表 . Swanson  與 生涯阻隔因素量 包含  112  題,十八個分量表:  表  (CBI)  1. 性別歧視  Tokar  (1991b)  2. 缺少信心  3. 多重角色衝突  4. 子女干擾  5. 年齡種族歧視  6. 性別角色衝突  7. 不適當的經驗或訓練  8. 不被重要他人支持  9. 對未來不確定  10. 未決策或資訊不夠  11. 對生涯不滿意  12. 需要重新安置  13. 不知道如何找工作  14. 就業市場過於飽合  15. 不確定結婚生子的計劃  16. 缺少伴侶的支持  17. 不被鼓勵進入非傳統學習領域  18. 身體狀況不好等  Swanson  與  Daniels (1996) . 生涯發展阻隔因 共有  70  個題項、十三個分量表:  素量表  (CBI‐R)  1. 性別歧視  2. 缺乏自信  3. 多重角色衝突  4. 小孩和生涯需求的衝突  5. 種族歧視  6. 生涯準備不足  7 .  .

(17) 7. 8. 9. 10. 11. 12. 13.. 重要他人不贊成  很難做決定  對生涯不滿意  不被鼓勵選擇非傳統領域的生涯  健康方面的問題  工作市場的限制  社會化困難或支援網絡不足 . 陳麗如  (1994) . 生涯發展阻隔因 藉由具體評量工具協助大學生了解個人對於 素量表  其生涯阻礙因素的知覺情形。包含八個分量 表:  1. 意志薄弱  2. 科系選擇  3. 猶豫行動  4. 特質表現  5. 方向選擇  6. 資訊探索  7. 學習狀況  8. 學習困擾 . 黎麗貞  (1997) . 修訂  Swanson  與  Tokar (1991)  生涯阻礙量表 . 田秀蘭  (1998) . 生涯阻礙因素量 除了找出一般大學生在求學階段,對其生涯阻 表  礙因素的知覺,更擴及其知覺畢業後,對工作 升遷以及婚後平衡家庭和事業等方面可能遭 遇之阻礙。共 80  題,十二個分量表:  1. 自我認識:係指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影響其 工作上的發展。  2. 性別上的差別待遇:係指因為性別上的不 同而影響其生涯發展。  3. 家庭責任:因為夫妻及親子關係而影響其 生涯發展。  4. 學校科系:因為所學冷門或學系聲望不高 而影響就業。  5. 他人支持:因為重要他人不支持自己的選 擇而影響個人的發展。 . 包含五個分量表:  1. 自我概念與生涯準備  2. 差別待遇  3. 生涯決定與社會支持  4. 多重角色衝突  5. 女性獨特的生涯主題─小孩教養和工作 需求的衝突 . 8   .

(18) 對女性的態度:因為對女性的負面態度而 影響其生涯發展。  7. 多重角色壓力:因為所扮演角色過多,無 法負荷,因而生涯發展受限。  8. 不鼓勵選擇非傳統職業:因為種種因素而 不願意選擇與自己性別不符合的職業。  9. 對工作不滿:因為工作所提出條件無法滿 足自己的需求而想放棄工作。  10. 競爭條件:因為個人條件不足而無法有適 當的工作發展。  11. 不可控制之個人條件:因為無法控制的個 人因素,如年齡、體力,而限制個人的生 涯發展。  12. 婚姻及子女問題:因為需要照顧子女而無 法在工作上全心發揮。  6.. 楊淑珍  (1998) . 生涯阻力檢核表 三種阻力檢核表,所包含的分量表如下:  1. 「職業抉擇阻力檢核表」八個分量表:包 含自我認識及決策能力、家庭責任、家庭 背景、外在環境、性別角色、職業資料、 他人期望、身心狀況  2. 「謀職阻力檢核表」十個分量表:專業知 能、個人背景、工作機會、工作地點、性 別及年齡、求職態度、信心及性格、畢業 學校、婚姻及身體狀況、求職技巧  3. 「工作阻力檢核表」十一個分量表:能力 及信心、工作壓力、性別歧視、工作滿意 度、人際關係、性別角色、待遇及升遷、 工作態度、成功效應、年齡及身心狀況、 家庭負擔 .  . 9   .

(19) 第二節    生涯定向之意義與相關研究  壹、生涯定向與未定向之意涵 . 生涯定向  (career decision)  乃是一個人在面臨生涯決定時,受到不同環境刺 激後,所反應出來的認知和情緒的學習經驗(林幸台,1987);是指個體在許多 選項中權衡輕重緩急之後,做出對於自己個人生涯發展最有價值和意義的生涯方 向之決定。生涯決定的概念源自於英國經濟學,Krumboltz (1987)等人認為一個人 作出生涯決定,必定是在所有可能的選擇方案中,選擇其中具有最大酬賞及最小 損失的方案(引自洪文婷,2009)。  生涯已定向  (career decidedness)  則指個人已澄清其生涯目標、瞭解自我與 環境的訊息、並且能處理各種阻礙的現象,進而做出適當的生涯決定、確定未來 個人的職業選擇,且準備開始執行,或已執行其生涯決定的一種狀態(金樹人, 1997;紀憲燕,1994)。反之,無法做出明確生涯決定,具有生涯選擇難題者, 則為生涯未定向者。  過去的研究對於生涯未定向投注了許多關注,且已產生豐富的成果。相較之 下,對於生涯已定向之研究則顯得不足。也許學者認為生涯未定向的人對於生涯 協助的需要更為迫切,而生涯已定向者則較無此方面的問題不良,故反應在研究 興趣偏向於生涯未定向的議題。但是目前逐漸有研究發現部分生涯已定向之大學 生,對其早期形成之生涯決定感到不滿意或發覺不適合(Newman, Fuqua, &  Minger, 1990)  ,因此轉換跑道或重新進行生涯探索(Herr & Cramer, 1988)。Jones  於 1989  年針對大學生生涯定向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有 20.8%為生涯已定向 者,但對其生涯目標卻感到不滿意(引自劉淑慧、朱曉瑜,1999) 。而林清文(1994) 之研究也發現生涯已確定的大學生仍有少部分對其生涯目標感到不滿意。由此可 見,對於生涯已定向之大學生仍有必要探討其定向的內涵。 . 10   .

(20) 貳、生涯定向的類型 . 綜觀過去對生涯定向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們對於所謂的生涯決定狀態各以不 同的角度進行分析,並提出不同的生涯定向類型,簡述如下:  一、Marcia 的分類  Erikson (1963)  與  Marcia (1966)  皆認為「職業決定」之認定,是個體生涯認 定形成過程中最重要的發展任務,一旦缺乏認定感,則個體會反應出生涯決定的 困難,造成生涯不確定(引自楊智馨、林世華,1998)。  Marcia (1980)  基於「要達成認定就要經歷過危機」和「認定的主要目標是解 決職業和意識型態危機,投入個人選擇,而後形成承諾」兩個假設,以危機  (crisis)  和定向感  (a sense of commitment)  兩個向度,來劃分自我認定的成功與否。共 可分為四種認定狀態:  (1) 自主認定  (Identity achievement):已有自己決定的職業目標,再度經 歷衝突的可能性低。  (2) 尋求認定  (Moratorium):目前正在經歷選擇生涯目標的危機,因為信 念、價值觀仍猶疑不定,因此容易高焦慮、善變與延遲行動,但另一 方面也可能積極主動、有高度創造力。  (3) 提早認定  (Foreclosure):已確定職業目標,但未曾經歷過自己探索的 過程與面臨抉擇之危機,而是接受父母和他人安排而定向。傾向遵循 傳統價值和社會標準,很少從不同觀點看待事物。  (4) 混淆認定  (Diffusion):面對抉擇的危機,個人缺乏承諾,對於壓力可 能採退縮的方式因應,生涯方向與職業目標漂浮不定,隨時可能做職 業轉換。     . 11   .

(21) 二、金樹人等人的分類  金樹人、林清山、田秀蘭等人(1989)參考 Marcia (1980)的理論,將大學生 生涯定向分為五種,向度與例題如下:  (1) 自主決定型:如「我曾經對將來要選擇何種職業感到困惑,無法決定, 但經過一段日子的探索,我現在已肯定未來的職業方向」  (2) 他主決定型:如「我沒有經歷過困惑無法決定的階段,但我知道以後 要做什麼」  (3) 迷失方向型:如「我還不知道以後選擇什麼職業好」  (4) 探索性未定向型:如「我對將來選擇何種職業感到困惑無法決定,主 要是因為我對自己的了解以及對職業世界的認識還不夠清楚的緣故」  (5) 焦慮未定向型:如「我對將來應選擇何種職業感到困惑無法決定,主 要是因為面對決擇,我經常會感到焦慮,就算是有機會讓我了解自 己,認識職業世界,我還是很難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  金樹人等人(1989)以 950 位大學生為樣本進行調查後發現,國內大學生生 涯定向情形約 56%皆處於迷失方向和未定向型。  三、  Jones 與 Chenery 的分類  近年來,開始受到矚目的則是 Jones 與 Chenery (1980)  所提出多向度的生涯 定向狀態(洪文婷,2009),他們將生涯定向分為:  (1) 生涯定向程度  (decidedness):  個體對於未來生涯、職業方向和目標 等所抱持的確定程度。  (2) 對定向狀態的滿意程度  (comfort with level of decidedness):指個體對 於自己目前生涯定向狀態的主觀感受,而這些感受將可能影響或增強 個體的行為或決定。 . 12   .

(22) (3) 未定向原因  (reasons for being undecided):指影響個體無法形成滿意 之生涯決定的阻礙因素。Jones 與 Chenery (1980)認為,不同的未定向 因素,導向不同的因素模式和生涯處遇方式。  事實上,Jones 與 Chenery (1980)  認為,生涯定向者若對自己定向狀態感到 不滿意,那麼他們可能比生涯未定向者更需要協助。Jones 與 Chenery (1980)  的 研究結果指出,生涯已定向且對此感到滿意者的自我認同顯著高於已定向但卻不 滿意者的自我認同,因此,了解生涯已定向者對其決定的滿意程度  (comfort)  亦 有其必要。Newman、Fuqua 與 Minger (1990)應用生涯成熟問卷─態度量表  (Career Maturity Inventory‐Attitude Scale)  探討大學生的生涯定向,也發現確實有 一群學生生涯已定向,但對於生涯的焦慮感近似於未定向者。 . 参、生涯定向的測量  一、職業決定量表  (Vocation Decision Scale, VDS)  Jones  與  Chenery (1980)  依照多元變項的概念所發展的職業決定量表,採用 「生涯定向程度」 、 「對定向狀況的滿意程度」和「未定向原因」三個向度來評量 生涯定向狀態。不過  Jones  與  Chenery  的研究所關心的議題主要是辨認生涯未 定向的成因,因此排除高度生涯已定向  (complete vocational decidedness)  的人。 而利用該量表所做的研究發現生涯未定向成因有三類:(1)一般性自我不確定  (general    self‐uncertainty):包括猶豫、缺乏做決定能力及職業潛能的信心、缺乏 對自我的了解,如興趣、技術或能力;(2)低選擇/工作適配度  (low choice/work  salience):包括興趣或能力與其所讀之專業領域不相符、以及缺乏執行該工作的 動機等;(3)轉變中的自我  (transitional self):包括缺乏教育或職業資訊、與重要 他人的衝突等;此類的人感受到外在而來的作決定的壓力,如父母,但仍自覺認 識自我、以及職業世界的必要。   . 13   .

(23) 二、生涯決定困難問卷(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CDDQ)  Gati、Krausz  與 Osipow 於 1996 年發表一套職業選擇過程中,可能遭遇到之 決策困難的理論性分類  (theoretical taxonomy),並實徵檢驗此分類的適切性。研 究結果將生涯定向之困難的測量分為兩個階段、三個類別、以及共  10  種職業決 定困難因素:(1)「開始決定過程前」之階段  (prior to beginning the process)─「尚 未準備就緒」類別  (lack of readiness):包含 1.  缺乏動機、2.  猶豫不決、3.  不適 切的迷思;(2)「決定過程」階段  (during the process)─「缺乏資訊」類別  (lack of  information)、以及「不一致訊息」類別  (inconsistent information);前者包含 4.  知 識的缺乏、5.  自我知識不足、6.  職業資料不足、以及 7.  獲得訊息方法的不足; 後者則包含 8.  不可靠的訊息、9.  內在衝突與 10.  外在衝突。  三、生涯決定困難量表  田秀蘭(1998)翻譯  Gati、Krausz  與  Osipow (1996)  所發展的生涯決定困難 問卷,並依照台灣學生樣本特質進行修訂,加列「文化環境因素」 ,用以診斷國 內大專生生涯決定問題。修訂後結果總共分為四大類困難,分別是「尚未準備就 緒」、「各方面訊息不足」、「訊息不一致」和「文化環境因素」,其因素分析結果 與 Gati 的結構模式相同。  四、生涯發展問卷  林清文(1994)依據  Jones 與 Chenery (1980)  的多向度生涯定向理論,編製 了「大學生生涯發展問卷」。量表架構包含「生涯確定」與「不確定源」兩大向 度。生涯確定狀態又分為「生涯確定程度」和「生涯滿意程度」;生涯不確定源 則包括「猶豫習性」、「覺察不足」、「志趣不合」、「生涯決策焦慮」 、「認識不足」 和「信心不足」等六大類。  茲將上述各測量工具整理於表 2‐2‐1:    14   .

(24) 表 2‐2‐1 生涯定向測量工具摘要表  作者 . 量表名稱 . 測量向度 . Jones 與 Chenery  職業決定量表  (Vocation  (1980) . Decision Scale, VDS) . 1. 生涯定向程度  2. 對定向狀況的滿意程度  3. 未定向原因 . Gati、Krausz  與  生涯決定困難問卷  (Career  三大類職業決定困難:  尚未準備就緒  Osipow (1996)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1. 2. 缺乏資訊  CDDQ)  3. 不一致訊息  田秀蘭(1998)  根據  Gati et al. (1996)  生 涯決定困難量表翻譯修 訂,並稱為「生涯決定困難」 量表 . 分四類職業決定困難:  1. 尚未準備就緒  2. 各方面訊息不足  3. 訊息不一致  4. 文化環境因素 . 三個分量表:  林清文(1994)  參照  Jones  與  Chenery  (1980)  編製之「生涯發展 1. 生涯確定程度  問卷」,稱為「大學生生涯 2. 生涯滿意程度  發展問卷」  3. 生涯不確定源 .               15   .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歷程            本研究共分為四大階段,如圖 3‐1‐1 所示。以「商學院生涯診斷量表」為本, 先蒐集與回顧相關文獻資料、以及訪談各學院高年級以及以上的學生,再據以修 訂原有之量表,完成「國立政治大學生涯問題診斷量表」。接著進行線上問卷正 式施測,最後依照研究目的進行量化資料分析。                               . 商學院生涯診斷量表. 文獻探討. 訪談資料. 修訂量表‐  國立政治大學生涯問題診斷量表. 正式施測    . 資料分析   圖 3‐1‐1  研究歷程            資料分析企圖回答二大方向之問題:一方面希望了解政大學生與生涯相關的 能力資料、職涯資源資料、目前生涯定向的狀態、以及在生涯發展過程中所需的 協助;另一方面也欲進一步探討不同背景和生涯定向狀態的學生,其生涯困擾程 度和生涯抉擇不安感上是否有所不同。所有研究變項的架構如圖 3‐1‐2 所示。  16   .

(26)                        . 政大學生 . 生涯問題 能力指標 . 背景資料 . 職涯資源 . 生涯定向 . 生涯需求 . 圖 3‐1‐2  研究架構圖                                                        17   .   生涯困擾程度. 生涯抉擇不安感.

(27)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為進一步修訂「商學院生涯診斷量表」,本研究特依照全校院系人數比例、 男女比例(3:7),訪談了 20 位政大學生,以蒐集其生涯發展的經驗。訪談學生 系別及性別如表 3‐2‐1 所示,訪談大綱及訪談內容請見附錄二。    表 3‐2‐1  受訪者背景資料表  院 . 系 . 年級 . 性別 . 院/人數 . 文學院 . 哲學系  中文系 . 大三  大四 . 女  女 . 2 . 理學院 . 心理系  應數系 . 大四  大五 . 女  男 . 2 . 社會科學院 . 公行系  地政系  財政系  社會系 . 碩一  大四  大四  大四 . 男  女  女  男 . 4 . 法律學院 . 法律系 . 大四 . 女 . 1 . 國際事務學院 . 外交系 . 大四 . 女 . 1 . 商學院 . 統計系  會計系  資管系  資管系 . 大四  大五  碩一  大四 . 女  女  男  男 . 4 . 傳播學院 . 廣電系  廣告系 . 大四  大三 . 女  女 . 2 . 教育學院 . 教育系 . 大四 . 女 . 1 . 外語學院 . 阿文系  英文系  英文系 . 大四  大三  應畢 . 女  男  女 . 3 . 總人數 . 共 20 人  男生 6 人  女生 14 人.           根據文獻回顧與學生訪談之資料,發現各學院高年級或應屆將畢業之學生的 生涯問題並沒有什麼差異,故決定增修「商學院生涯診斷量表」之部分內容,成 為「國立政治大學生涯診斷量表」,以供全校學生使用。量表修改完成後,隨即 將問卷電腦化,然後以線上問卷的方式,e‐mail 寄送給全校學生填答。量表寄發 至回收共計約 1.5 個月,回收問卷 4739 份,有效問卷 3503 份,有效問卷佔全體 18   .

(28) 回收問卷的 73.92%。研究參與者之人口背景變項資料如表 3‐2‐2 所示。          根據表 3‐2‐2,有效樣本中,以社會學院和商學院學生人數比例最高,外語 學院次之,各為 24.1%、23.5%、13.7%。總體而言,研究參與者之學院人數多寡 大致符合政大學生學院分布趨勢,但比例上或高或低。          性別方面,參與者男女比約為 4:6,男生回應人數比例較全校比例高。身分 別方面,本國生佔 97.8%;且無轉學或轉系經驗者占絕大多數,約 92.7%;至於 年級方面,大學生參與者 2855 人(佔 81.5%) ,碩士班研究生 568 人(佔 16.2%) , 博士班研究生 77 人(約 2.2%)。    表 3‐2‐2  研究參與者背景變項資料表  背景變項 . 文學院 . 理學院 . 學院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院 . 國際事務學院 . 商學院 . 人數 . 中國文學系 歷史學系 哲學系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宗教研究所 台灣史研究所 台灣文學研究所 華語文教學碩博士學位學程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應用數學系 心理學系 資訊科學系 神經科學研究所 應用物理研究所 政治學系 社會學系 財政學系 公共行政學系 地政學系 經濟學系 民族學系 國家發展研究所 社會工作研究所 亞太研究英語碩博士學位學程 勞工研究所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法律學系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外交學系 東亞研究所 俄羅斯研究所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 班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19   . 135   85   80   3   3   6   2   10   8   1   52   94   73   7   3   76   94 141   80 218 126   62   16   5   2   14   10 278   7   3   92   14   6   2 123. 有效值  百分比(%) .   335 . 9.6% .   229 . 6.5% .   845 . 24.1% .   291 . 8.3% .   114 . 3.3% . 823 . 23.5%.

(29) 傳播學院 . 教育學院 . 外語學院 .   性別  身分別  是否轉學  或轉系 . 年級 . 金融學系 會計學系 統計學系 企業管理學系 資訊管理學系 財務管理學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科技管理研究所 智慧財產研究所 管理碩士學程/商管專業學院碩士 學位學程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國際經營管理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新聞學系 廣告學系 廣播電視學系 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 教育學系 幼兒教育研究所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英國語文學系 阿拉伯語文學系 斯拉夫語文學系 日本語文學系 韓國語文學系 土耳其語文學系 語言學研究所 歐洲語文學程 英語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missing(系級)           男          女          本國生          外籍生或僑生          無          轉系生          轉學生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大五          碩一          碩二          碩三以上          博士班          Missing .   3   1 125   68   60   1   20   1   97   4   9   3   87   56   67   63   69   40   9   87   1   6.                 860   660   646   581   108   269   189   110     77    3. N=3503          20   .   87 134   72 133 107   77   69   11   5   2.   274 . 7.8% .   113 . 3.2% .   479 . 13.7% .   ‐‐‐  1302  2201  3427      76  3247    143    113 .     ‐‐‐  37.2%  62.8%  97.8%  2.2%  92.7%  4.1%  3.2% . 2855 .   568      77          3 . 24.6%  18.8%  18.4%  16.6%  3.1%  7.7%  5.4%  3.1%  2.2%  0.1% . 81.5%. 16.2% 2.2%  0.1% .

(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利用過去既有之「商學院生涯診斷量表」為基礎,參考過去的研究文 獻和發展的量表,並訪談學生後進行修訂。原則上保留了原有之因素架構,僅就 題目做了增減修改。但因原架構中之「生涯安適」分量表因內容所測皆為負向感 受,故更名為「生涯抉擇不安感」。經此過程完成適用於政大全校學生之「生涯 問題診斷量表」。本量表共包含兩個分量表「生涯困擾原因」分量表及「生涯抉 擇不安感」分量表。          「生涯困擾原因」共包含 45 道題目,依照四大因素來命題:職業知識(含科 系了解、產業趨勢、求職管道方法、科系轉換問題);自我知識(自我認識、雙趨 衝突、價值觀);人格特質(自信、焦慮猶豫);以及其他因素(外在阻力、抉擇時 機)。量表計分方式採 Likert 五點量表,從 1 分的非常不符合到 5 分的完全符合, 將各題加總求出平均數後,即可得「生涯困擾程度」總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涯 困擾程度越高。          關於本量表的信度方面,「生涯困擾原因」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值為.96;其所含的四大因素的內部一致性分別為「職業知識」.92、「自我知 識」.87、 「人格特質」.90、 「其他因素」則為.90;所有 Cronbach α 值皆大於.70, 顯示本分量表乃一良好之研究工具(吳明隆、涂金堂,2005)。        「生涯抉擇不安感」分量表共包含 7 道題項,評量個人對目前職業目標抉擇 狀態的不滿意與不安心程度,以及目前之選擇狀態是否造成個體之心理健康問 題,如憂鬱。量表計分同樣採取 Likert 五點量表,從 1 分的非常不符合到 5 分的 完全符合。將各題加總求出平均數後,即可得「生涯抉擇不安感」總分,得分越 高,代表個體對其生涯的焦慮和不安適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狀態愈不佳。          至於「生涯抉擇不安感」分量表的信度,由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值來看 為.88。 「生涯問題診斷」全量表整體而言的內部一致性則為.97。顯示「生涯抉擇 不安感」分量表及「生涯問題診斷」全量表皆具備可信賴之條件。將本研究工具. 21   .

(31) 之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值整理如表 3‐3‐1。    表 3‐3‐1  生涯問題診斷量表內部一致性分析  量表/因素 . 題數 . Cronbach α .   生涯問題診斷全量表 . 52 . .97 .   生涯困擾原因分量表            因素 1:職業知識            因素 2:自我知識            因素 3:人格特質            因素 4:其他因素 . 45  11  12    7  15 . .96  .92  .87  .90  .90 .   生涯抉擇不安感分量表 .   7 . .88 .                                              . 22   .

(32)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以 PASW Statistics 18 進行各項統計分析;資料處理方法如下:  一、信度分析  為驗證研究工具的可靠性,採內部一致性的方式進行全量表或分量表的信度 分析,其結果已寫於本章第三節研究工具中。  二、描述統計  本研究將以人數、有效值百分比與次數分配之方式,分析研究參與者的個人 能力指標、職涯資源資料、生涯定向狀態、生涯相關活動需求、生涯困擾問題與 生涯抉擇不安感程度,以了解政大學生面對生涯時的能力條件、當前之生涯決 定、面對生涯問題的困難與生涯抉擇不安感程度。  三、χ2 檢定、獨立樣本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以χ2 檢定、獨立樣本 t 檢定和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來比較不同背景 變項、以及不同生涯定向狀態的參與者,在生涯問題診斷全量表、生涯困擾程度 分量表、以及生涯抉擇不安感分量表之差異情形。           . 23   .

(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第一節 參與者能力指標及職涯資源分析   . 壹、個人能力指標分析            一、全體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以描述統計─有效值百分比的方式呈現研究參與者在課業、社團或課 外活動、工作、專業證照等方面之經驗,以了解政大學生在這些與生涯發展有關 之活動上的表現為何。          從表 4‐1‐1 可知,絕大多數研究參與者自評在校成績前或中等(87.3%);有 11% 左右的學生有雙主修,將近四分之一的學生有修輔系(23.0%),四分之一以上 (25.9%)的學生曾領過獎學金,20%左右的學生有相關實習經驗,11%左右的學生 曾參與課程相關的競賽而得獎,5%左右的學生有交換生的經驗,但令人關心的 是有近一半的學生(46.2%)都沒有參與主修課業以外的學習經驗。          相較於課業有關的經驗,研究參與者在社團及其他活動上的經驗則較多。多 半學生曾有擔任社團幹部(41.1%),其次為擔任校內外義工(35.4%),或有參與非 課業比賽獲勝(29.0%)的經驗,只有少數學生(8.3%)有出國遊學的經驗。值得注意 的是亦有三成的學生毫無課外的相關經驗。          此外,研究參與者多半有工作經驗,校內外工讀佔最多數,各為 45.6%及 44.8%,擔任家教的比例也相當高(28.5%),但亦有 26.2%的學生全無經驗。有五 成以上的學生通過語言檢定(52.0%),有其他類別證照的學生則不到一成,但也有 四成的學生完全沒有專業或相關證照(40.0%)。          三成六的學生曾為未來生涯補習,其中最多研究參與者因升國內研究所而補 習(16.1%),其次為公職(11.8%)和語言檢定(10.9%)。        值得注意的是,有 4.2%的學生,在五項個人能力指標(與課業、社團或活動、 工作、證照或檢定、補習有關的經驗)皆無相關經驗。  24   .

(34) 二、各年級狀態          從表 4‐1‐1 亦可知,大部分能力指標在大學部學生裡,皆呈現越往高年級, 能力指標越高。但在大學部學生與碩博班學生的能力指標上,在雙主修、輔系、 交換學生、出國遊學、擔任社團幹部、擔任校內或校外義工等,碩博士生則呈現 低於大學部高年級學生。          在與「課業」 、 「社團及活動」 、 「工作」 、 「證照與檢定」與「補習」有關的學 習經驗上,全體參與者中分別有 46.2%、29.9%、26.2%、40.0%與 63.9%沒有相關 學習經驗,但經參考各年級狀態後,可發現在應屆畢業生(大學部四、五年學生) 上,僅有 21.9%的學生沒有課業相關學習經驗,13.4%的學生沒有社團及活動的 學習經驗,8.4%的學生沒有工作的學習經驗,28.7%的學生沒有證照與檢定的學 習經驗,53.8%的學生沒有補習的學習經驗。對照起大一學生,有高達 85.9%的 學生沒有課業相關學習經驗,56.3%的學生沒有社團及活動的學習經驗,62.3%的 學生沒有工作的學習經驗,45.6%的學生沒有證照與檢定的學習經驗,78.3%的學 生沒有補習的學習經驗。可見經過大學四年的教育,大學生在個人能力指標學習 經驗上,有相當的成長與進步。          另外,進一步統計在五項個人能力指標(與課業、社團或活動、工作、證照 或檢定、補習有關的經驗)皆沒有相關經驗者,約佔全體學生的 4.2%,其中以 大一學生比例最高,在所有大一學生中,約有 12.8%的大一學生在五項能力指標 皆無相關經驗者,大四、五學生比例最低,在所有大四、五學生中,只有 0.15% 的大四、五學生在五項能力指標皆無相關經驗。     . 25   .

(35) 表 4‐1‐1  研究參與者個人能力指標分析 . 能力  指標 . 大學部 . 大學部 . 大學部 . 大學部四、. 一年級 . 二年級 . 三年級 . 五年級 . 人 數 . % . 人 數 . % . 人 數. % . 人 數. % . 碩博班  人 數. 總計 . % . 人數 . % . 自評在校成績    前 30% . 293 . 34.1 . 250 . 37.9. 252. 39.0. 281. 40.8. 290. 45.0 . 1367 . 39.0. 中 31% ~70%  474 . 55.1 . 305 . 46.2. 294. 45.5. 307. 44.6. 311. 48.2 . 1693 . 48.3. 10.8 . 105 . 15.9. 100. 15.5. 101. 14.7. 44. 6.8 .   443 . 12.6. 後 30% . 93 . 與課業有關之經驗    雙主修 . 28 . 3.3 . 53 . 8.0 . 102. 15.8. 139. 20.2. 59. 9.1 .   382 . 10.9. 輔系 . 30 . 3.5 . 139 . 21.1. 256. 39.6. 262. 38.0. 118. 18.3 .   805 . 23.0. 交換學生 . 20 . 2.3 . 6 . 0.9 . 16. 2.5 . 71. 10.3. 51. 7.9 .   165 .   4.7 . 獎學金 . 28 . 3.3 . 132 . 20.0. 193. 29.9. 257. 37.3. 298. 46.2 .   908 . 25.9. 65 . 7.6 . 79 . 12.0. 107. 16.6. 203. 29.5. 250. 38.8 . 706 . 20.2. 38 . 4.4 . 35 . 5.5 . 59. 9.1 . 118. 17.1. 138. 21.4 . 389 . 11.1. 739 . 85.9 . 349 . 52.9. 213. 33.0. 151. 21.9. 166. 25.7 . 1618 . 46.2. 13 . 1.5 . 38 . 5.8 . 63. 9.8 . 101. 14.7. 73. 11.3 . 289 . 8.3 . 44 . 5.1 . 283 . 42.9. 362. 56.0. 413. 59.9. 335. 51.9 . 1439 . 41.1. 174 . 20.2 . 248 . 37.6. 265. 41.0. 336. 48.8. 214. 33.2 . 1239 . 35.4. 212 . 24.7 . 172 . 26.1. 180. 27.9. 228. 33.1. 222. 34.4 . 1015 . 29.0. 484 . 56.3 . 181 . 27.4. 136. 21.1. 92. 13.4. 156. 24.2 . 1049 . 29.9. 110 . 12.8 . 242 . 36.7. 364. 56.3. 464. 67.3. 417. 64.7 . 1598 . 45.6. 5 . 0.6 . 16 . 2.4 . 31. 4.8 . 86. 12.5. 360. 55.8 . 498 . 14.2. 104 . 12.1 . 169 . 25.6. 211. 32.7. 251. 36.4. 262. 40.6 . 999 . 28.5. 179 . 20.8 . 278 . 42.1. 327. 50.6. 423. 61.4. 361. 56.0 . 1569 . 44.8. 15 . 1.7 . 15 . 2.3 . 18. 2.8 . 26. 3.8 . 106. 16.4 . 181 . 5.2 . 536 . 62.3 . 180 . 27.3. 110. 17.0. 58. 8.4 . 33. 5.1 . 917 . 26.2. 課業相關實 習經驗  課業相關競 賽獲勝    以上皆無 . 社團或活動之經驗    出國遊學  擔任  社團幹部  擔任校內或 校外義工    非課業相 關競賽獲勝    以上皆無 . 與工作有關之經驗    校內工讀  校內外  研究助理  家教  校外  短期工讀  校外  正職工作  以上皆無 . 26   .

(36) 能力  指標 . 大學部 . 大學部 . 大學部 . 大學部 . 一年級 . 二年級 . 三年級 . 四、五年級. 人 數 . % . 人 數 . % . 人 數. % . 人 數. % . 碩博班  人 數. 總計 . % . 人數 . % . 證照或檢定  語言檢定 . 408 . 47.4 . 301 . 45.6. 323. 50.0. 459. 66.6. 331. 51.3 . 1823 . 52.0. 10 . 1.2 . 6 . 0.9 . 11. 1.7 . 18. 2.6 . 38. 5.9 . 83 . 2.4 . 專業證照 . 5 . 0.6 . 7 . 1.1 . 25. 3.9 . 55. 8.0 . 140. 21.7 . 232 . 6.6 . 其他證照 . 91 . 10.6 . 55 . 8.3 . 38. 5.9 . 36. 5.2 . 73. 11.3 . 293 . 8.4 . 以上皆無 . 392 . 45.6 . 320 . 48.5. 289. 44.7. 198. 28.7. 201. 31.2 . 1402 . 40.0. 71 . 8.3 . 60 . 9.1 . 105. 16.3. 145. 21.0. 182. 28.2 . 563 . 16.1. 67 . 7.8 . 37 . 5.6 . 45. 7.0 . 45. 6.5 . 28. 4.3 . 222 . 6.3 . 69 . 8.0 . 54 . 8.2 . 85. 13.2. 113. 16.4. 92. 14.3 . 413 . 11.8. 60 . 7.0 . 44 . 6.7 . 31. 4.8 . 30. 4.4 . 58. 9.0 . 223 . 6.4 . 107 . 12.4 . 75 . 11.4. 66. 10.2. 62. 9.0 . 72 . 11.2 . 382 . 10.9. 673 . 78.3 . 499 . 75.6. 383. 59.3. 371. 53.8. 312. 48.4 . 2240 . 63.9. 電腦資訊  證照 . 是否補習  有,升國內 研究所  有,升國外 研究所  有,公職  考試  有,相關  專業證照  有,語言  檢定  無 . 個人能力指標(與課業、社團或活動、工作、證照或檢定、補習有關的經驗)  五項個人能 力指標皆無 . 110 . 12.8 . 16 . 2.4 . 10. 1.5 . 1 . 0.15. 9 . N=3503  註:除「自評在校成績」為單選外,其他題項皆為「複選」 。   . 27   . 1.3 . 146 . 4.2 .

(37)  . 貳、職涯資源分析      一、全體研究參與者          以描述統計─有效值百分比的方式呈現研究參與者對校內外職涯資源的認 識和使用情形。由表 4‐1‐2 可知,多數學生「知道」學校生涯相關輔導單位,如 職涯中心(73.5%)、諮商中心(58.0%)等,但「使用」情況相對較低,各僅 10.6%及 12.7%。相對知道院或院導師資源的學生只有 35.4%,而有使用經驗的僅只有 3.7%,比較多的研究參與者傾向於向系所、系所老師(37.4%)或班導師(46.2%)尋 求生涯協助。          在院系資源上,僅 6.1%的參與者指出院系毫無生涯相關資源提供;在院系 所提供的資源中,學生們知道的前三項:學長姊(或職場人士)分享佔 76.4%、系 上老師諮詢佔 66.8%、職場實習佔 50.1%;而曾「使用」該些資源者,以職場參 訪(18.3%)及職場實習(11.6%)較低,學長姐(或職場人士)分享和系上老師諮詢的參 與率則較高,詳見表 4‐1‐2。   . 對於校外的職涯資源,只有 7.3%的學生曾經使用,將近 93%的學生未曾利. 用過。        二、各年級狀態          由從表 4‐1‐2 可知,從年級的角度來分析對全校職涯資源的認識與使用的發 現,大學部越高年級認識的比例越低,如:心諮中心從大一的 68.7%到大四、五 的 56.5%,院或院導師從大一的 43.4%到大四、五的 31.6%,班導師從大一的 73.1% 到大四、五的 55.6%。唯一的例外是對職涯中心的認識,年級越高,則認識愈多 。但在使用職涯資源比例上,在職涯中心(大一 (大一 67.2%→大四、五 80.7%) 7.9%→大四、五 16.5%)、心諮中心大一 11.4%→大四、五 16.5%)、系所或系主 任老師(大一 25.8%→大四、五 44.7%) ,都呈現當年級越高,使用比例越高的現 象。  28   .

(38)         有關院系資源認識的部分,亦呈現同樣的現象,越高年級認識的比例越低, 如:課程授課內容(大一 47.6%→大四、五 34.4%) 、職場參訪(大一 44.9%→大 四、五 34.1%)、課外活動或訓練(大一 47.1%→大四、五 29.9%)。但在使用院 系資源比例上,在職場參訪(大一 11.4%→大四、五 20.3%)、職場實習(大一 3.7%→大四、五 17.1%) 、系上老師諮詢與意見(大一 44.7%→大四、五 55.9%), 都也呈現當年級越高,使用比例越高。    表 4‐1‐2  研究參與者個人職涯資源分析 . 個人  職涯資源 . 大學部 . 大學部 . 大學部 . 大學部 . 一年級 . 二年級 . 三年級 . 四、五年級. 人. % . 數 . 人 數 . % . 人 數. % . 人 數. % . 碩博班  人 數. 總計 . % . 人數 . % . 對學校資源的認識  職涯中心 . 578 . 67.2 . 511 . 77.4. 489. 75.7. 556. 80.7. 439. 68.1 . 2573 . 73.5. 心理  諮商中心 . 574 . 66.7 . 394 . 59.7. 351. 54.3. 389. 56.5. 322. 49.9 . 2030 . 58.0. 院或  院導師 . 373 . 43.4 . 237 . 35.9. 224. 34.7. 218. 31.6. 187. 29.0 . 1239 . 35.4. 563 . 65.5 . 420 . 63.6. 442. 68.4. 468. 67.9. 486. 75.3 . 2379 . 68.0. 629 . 73.1 . 458 . 69.4. 447. 69.2. 383. 55.6. 349. 54.1 . 2266 . 64.7. 系所或系主 任、老師 . 班導師 . 是否曾經使用學校資源  職涯中心 . 68 . 7.9 . 65 . 9.8 . 65. 10.1. 114. 16.5. 61. 9.5 . 373 . 10.6. 心理  諮商中心 . 98 . 11.4 . 84 . 12.7. 77. 11.9. 114. 16.5. 70 . 10.9 . 444 . 12.7. 院或  院導師 . 37 . 4.3 . 22 . 3.3 . 19. 2.9 . 23. 3.3 . 27 . 4.2 . 128 . 3.7 . 222 . 25.8 . 193 . 29.2. 232. 35.9. 308. 44.7. 354. 54.9 . 1309 . 37.4. 437 . 50.8 . 361 . 54.7. 304. 47.1. 287. 41.7. 228. 35.3 . 1617 . 46.2. 系所或系主 任、老師 . 班導師 . 對院系資源的認識  課程(授 課)內容 . 409 . 47.6 . 284 . 43.0. 286. 44.3. 237. 34.4. 237. 36.7 . 1453 . 41.5. 職場參訪 . 386 . 44.9 . 273 . 41.4. 277. 42.9. 235. 34.1. 217. 33.6 . 1388 . 39.7. 29   .

(39) 個人  職涯資源 . 大學部 . 大學部 . 大學部 . 大學部 . 一年級 . 二年級 . 三年級 . 四、五年級. 人 數 . 職場實習 . % . 人 數 . 人. % . 數. % . 人 數. % . 碩博班  人 數. 總計 . % . 人數 . % . 423 . 49.2 . 330 . 50.0. 348. 53.9. 347. 50.4. 307. 47.6 . 1755 . 50.1. 643 . 74.8 . 502 . 76.1. 503. 77.9. 535. 77.6. 494. 76.6 . 2677 . 76.4. 570 . 66.3 . 448 . 67.9. 430. 66.6. 438. 63.6. 455. 70.5 . 2341 . 66.9. 課外活動 或訓練 . 356 . 41.1 . 240 . 36.4. 216. 33.4. 206. 29.9. 206. 31.9 . 1224 . 35.0. 無 . 56 . 6.5 . 41 . 6.2 . 42. 6.5 . 41. 6.0 . 33. 5.1 . 214 . 6.1 . 學長姊(或職 場人士)分享  系上老師諮 詢、意見 . 是否曾經使用院系資源  課程(授 課)內容 . 268 . 31.2 . 235 . 35.6. 230. 35.6. 216. 31.3. 230. 31.3 . 1179 . 33.7. 職場參訪 . 98 . 11.4 . 114 . 17.3. 144. 22.3. 140. 20.3. 146. 22.6 . 642 . 18.3. 職場實習 . 32 . 3.7 . 48 . 7.3 . 62. 9.6 . 118. 17.1. 145. 22.5 . 406 . 11.6. 505 . 58.7 . 420 . 63.6. 420. 65.0. 469. 68.1. 420. 65.1 . 2234 . 63.8. 384 . 44.7 . 341 . 51.7. 357. 55.3. 385. 55.9. 402. 62.3 . 1869 . 53.4. 課外活動 或訓練 . 129 . 15.0 . 157 . 23.8. 140. 21.7. 155. 22.5. 190. 29.5 . 771 . 22.0. 無 . 223 . 25.9 . 113 . 17.1. 93. 14.4. 101. 14.7. 87 . 13.5 . 618 . 17.6. 43 . 6.5 . 42. 6.5 . 59. 8.6 . 46. 7.1 . 256 . 7.3 . 學長姊(或職 場人士)分享  系上老師諮 詢、意見 . 是否曾使用校外資源  是 . 66 . 7.7 . N=3503  註:以上所有題項皆為「複選」。 . 30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10: 我覺得人類應該如何了解和傾聽動

名次 編號 作品 學校.. 第一名 B205

我會記得你們是 -- 我在嘉大附 小教導資素課第一屆的學生。.

一開始,老師先教我們認識 器材,後來就讓我們自己拍 照。我覺得拍蚜蟲的照片很 好玩,因為蚜蟲本來只有一

說到地獄,一般人很自然會聯想到「十八層地獄」,在我們現 實生活中比較接近的則有監獄、看守所,犯人都是身陷囹圄,枷鎖

按計算機得到 log 2 的近似值的確是十分簡便,但不免有學生會好奇,以前的數學家 是怎麼求出 log

(三) 美國著名領導力專家 John Maxwell 曾說:

首先第一個是堅強 ,每當自己想放 棄做一件事時,我會想起孤兒們的 情況,我們也要學像他們一樣堅強 起來。第二個是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