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中部地方菁英田中陳紹年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中部地方菁英田中陳紹年之研究"

Copied!
1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張素玢. 臺灣中部地方菁英田中陳紹年 之研究. 研究生:謝泊諭 撰 2018 年 7 月.

(2) 致謝辭 碩班這四年受到非常多人的照顧,有你們真好! 首先謝謝我的指導教授張素玢老師,張老師非常忙碌,而我又趕著畢業,讓 老師常常在忙研究計畫、研討會、鄉鎮志的時候,還要特地為我撥空修改論文, 也謝謝老師不設限的讓我自由發揮,但在我卡關的時候總是神來一筆,讓我可以 順利寫下去。口試委員王志宇老師以及蔡淵絜老師,提供很多新的觀點與建議給 我,很謝謝老師讓我知道,學術論文需要寫出那個時代的感情,可以讓文章變得 更有溫度。還有其他老師,許佩賢老師、蔡錦堂老師、陳志豪老師、吳密察老師, 在課堂上課及課後的提問總是有很多收穫。 也謝謝田野調查過程中,所有訪問過的人,劉耀南老師、陳東寶先生等人, 以及陳家後代子孫,尤其是陳時宰夫婦,以及陳時灥夫婦,在我多次反覆詢問類 似問題的時候,仍能不厭其煩的回答我,更把我當成孫女一樣對待。 我的研究所同學皇志、曉梅、涵云、品君、芷瑋、毓哲,我想我會懷念讀研 究所的這些日子,有一大半的原因來自你們,因為跟你們一起上課、一起討論、 一起考察、一起練舞、一起吃飯的日子,實在太美好而珍貴。也謝謝你們在最後 一年,雖然無法常常見面,但我們總是透過通訊軟體噓寒問暖,討論彼此論文到 底卡在哪一點。所上的學弟妹新元、葉昕、佳靜,謝謝你們在我無法上臺北的時 候幫我找資料,需要繳交資料的時候,也總是透過你們的協助,才能順利完成。 美麗的助教維倫學姊,妳總是很細心地提醒我該交什麼、該注意什麼,因為 有妳,我才能順利畢業。 我的大學同學靜怡、宗達、盈儒、周瑜、乃哲、愛力等人,在論文卡住時跟 你們的對話,是我的精神糧食,總是能讓人愉悅而放鬆。我的二林高中同事們, 鋕宏、建凱、欣穎、盈慧、姿慧、穎臻、秋萍等人,謝謝你們總在我工作、課業 兩頭燒的時候鼓勵我。還有豆子、泓伶總是提供溫暖的小窩給我休息。 最後,要感謝我媽媽,每當我寫到不耐煩的時候,媽媽要忍受我的臭臉;媽 媽幫我整理堆滿論文、雜亂不堪的房間,然而我卻找不到資料的時候,媽媽要忍 受我的脾氣。但無論我怎樣,媽媽總是很關心我,還熬雞湯給我喝,煮好料給我 吃,媽媽謝謝妳。 還有很多很多人,無法一一答謝,但泊諭真心感謝你們!.

(3) 摘要 本論文以陳紹年為研究對象,探討地方社會箐英在清領後期到日治時期的角 色意義。陳紹年(1852-1915)為田中陳家發展之壯大者,秀才出身,曾協助官 方進行清賦,擔任儒學訓導,募勇團練,維持地方治安等,扮演官方與民間的中 介者,是彰化田中地區重要的地方社會菁英。 日治初期,參與雲林事件招撫簡義一事,是陳紹年能將其在清領後期的影響 力延續與擴大的關鍵,此後進入地方基層行政體系,擔任參事、街庄區長等職, 並帶領居民進行遷街;經濟方面,參與甘蔗製糖,販賣鴉片,樟樹造林,參與彰 化銀行設立;教育文化方面,不僅擔任公學校學務委員,並參與捐款興建臺中中 學校,更創建詩社蘭社,透過蘭社,參與全臺各地詩社活動,與全臺士紳進行交 流。臺灣總督府透過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利權攏絡陳紹年,以透過陳紹年掌控 地方社會;而陳紹年則利用總督府給予的利權,擴大其身家勢力,其影響力漸漸 從彰化田中擴張到臺中、南投等地,雖非全國性菁英,但至少已是臺灣中部地方 菁英。然而,陳紹年的經歷在田中地區是獨特的,但將其放置於日治時期的脈絡 下,其經歷在全臺士紳中,並非特例,可知陳紹年在地方社會下的特殊性與全臺 社會下之普遍性。. 關鍵字:陳紹年、田中、社會菁英、雲林事件、田中遷街、製糖業、鴉片專賣、 彰化銀行、蘭社.

(4) Abstract This study took Chen, Shao Ni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role of local social elite between late Qing dynasty and Japanese occupation. He was a xiucai in the late-Qing Dynasty. He provided help to clear up the land tax, took charge of Confucianism discipline, assisted to raise soldiers to guard, and maintained public security, and has been an intermediary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He was an important local social elite in TienChun, Changhua. During Japanese occupation, attending the Yun-lin Event of recruiting the leader, Jian- Yi, was the key point of continuing and expending his effect. After that, he was in charge of basic administration system as an advisor and district government. He also leaded residences moving to different street in Teinchun. In economic respect, he participated making sugar out of sugar cane, selling opium, planting camphor forest, and assisted establish Bank of Changhua. In education and cultural respect, not only being part of student affair, donating money for establishing Taichung Junior High school, but also founded poem club and orchid club. He crossed current poems with poem clubs everywhere in Taiwan through orchid club. Taiwanese governor befriended Chen, Shao Nian with an ulterior intention through the rights of politics and economics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local sociality by Chen, Shao Nian. However, Chen, Shao Nian took advantage of the rights that Taiwanese governor gave him to expend his own force. His influence expend from Changhua to Taichung and Nantou gradually. Although he was not an elite national-wide, he was an elite among mid-Taiwan. And yet, his experience in Tienchun area was unique. But placed him in Japanese occupation, his background among the gentry in Taiwan, he was not a special case, simply to know that the distinctness of Chen, Shao Nian in local society and the universality of Chen, Shao Nian in national wide.. Key words: Chen, Shao Nian、Tienchun, social elite, Yun-lin Event, moving to different street in Teinchun., Changhua,. orchid club.. sugar industry, opium selling, Bank of.

(5)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二章. 田中陳家的發跡............................................................................ 13. 第一節. 田中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 13. 第二節. 田中央陳家早期的發展 ............................................................. 19. 第三節. 陳紹年的崛起............................................................................ 23. 第三章. 政權轉換之際的陳紹年 ................................................................. 29. 第一節. 雲林之役 ................................................................................... 29. 第二節. 帶領遷街 ................................................................................... 39. 第三節. 地方鄉紳到地方行政官僚 .......................................................... 42. 第四章. 新興產業與文教活動的參與 .......................................................... 53. 第一節. 新興產業的投資 ........................................................................ 53. 第二節. 文教活動的參與 ........................................................................ 75. 第五章. 結論 ............................................................................................. 85. 參考書目 ........................................................................................................ 89 附錄一. 郁郁社參加人員名冊. ................................................................. 99. 附錄二. 謙謙社參加人員名冊. ............................................................... 102. 附錄三. 臺中中學校創立紀念碑及捐款名冊 ............................................. 103.

(6) 圖次 圖 2-1 1898年日治二萬分之一堡圖 ............................................................... 13 圖 2-2 彰化縣行政區域圖 ..............................................................................14 圖 2-3 田中鎮行政區域圖 ..............................................................................14 圖 2-4 1897年日治臺灣假製二十萬分之一圖 ..................................................15 圖 2-5 明治31年(1898)新、舊街位置圖 ......................................................18 圖 2-6 民國74年(1985)新、舊街位置圖 ......................................................18 圖 2-7 田中陳紹年家族世系簡表 ...................................................................20 圖 2-8 竹山社寮開漳聖王廟旁敬聖亭 ............................................................22 圖 2-9 竹山社寮開漳聖王廟旁敬聖亭碑文 .....................................................22 圖 2-10 陳紹年 ................................................................................................23 圖 2-11 陳紹年因清賦有功賞加訓導銜之件 .....................................................24 圖 2-12 陳紹年分發訓導一摺...........................................................................25 圖 2-13 東螺保聯甲局董即用訓導陳紹年奉命捕捉匪徒余阿桂一摺 .................26 圖 2-14 陳紹年臺灣新海防捐輸第六次請獎一摺 ..............................................28 圖 3-1 大正4年(1915)臺中廳廳長枝德二給陳芳輝的悼文 ...........................37 圖 3-2 大正4年(1915)民政長官內田嘉吉給陳芳輝的悼文 ...........................37 圖 3-3 陳紹年勳章授予文件...........................................................................38 圖 3-4 授與陳紹年紳章之文書 .......................................................................51 圖 3-5 紳章第26號—陳紹年 ...........................................................................51 圖 4-1 明治39年(1906)2月陳紹年、葉惠清申請官有地無償借貸開墾之文件 54 圖 4-2 陳紹年蔗園業主權讓渡林鶴壽之文件..................................................58 圖 4-3 陳紹年「阿片烟膏取次人」任命文件..................................................60 圖 4-4 陳紹年協助土地調查之賞狀 ................................................................65 圖 4-5 陳紹年協助戶口調查之賞狀 ................................................................65 圖 4-6 明治38年(1905)6月6日彰化銀行第一屆取締役、監察役合影 ..........67 圖 4-7 明治41年(1908)彰化廳長圈選之彰化銀行取締役及監察役名單 .......67 圖 4-8 大正3年(1914)2月25日取締役、監察役與板垣退助之合影 ..............73 圖 4-9 陳紹年被推薦為臺灣同化會評議員之文件 ..........................................73 圖 4-10 明治32年(1899)陳紹年開設市場申請許可文件 ..............................74 圖 4-11 陳紹年贈詩若龍、建中、元圭、內田長官 ......................................... 80 圖 4-12 陳紹年寫文感謝臺中廳廳長枝德二 ................................................... 80.

(7) 圖 4-13 〈水沙堂記〉紀錄陳紹年小時在林圯埔讀書一事 ..............................82 圖 4-14 明治45年(1912)櫟社創立十週年紀念大會之陳紹年詩作................83 圖 4-15 與櫟社林癡仙(林俊堂)之詩作 .......................................................84.

(8) 表次 表 4-1 明治30年(1897)至明治40年(1907)各年度鴉片營業者之數量 ........59 表 4-2 明治30年(1897)至明治40年(1907)臺中彰化地區阿片烟膏取次人 .61 表 4-3 彰化銀行明治38年(1905)至大正4年(1915)之專務取締役、取締役、 監察役名單......................................................................................................67 表 4-4 明治38年(1905)至大正4年(1915)曾經任職彰化銀行取締役、監察 役之臺灣人簡歷 ..............................................................................................69.

(9)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筆者任教於彰化縣的某國中,教書幾年後深感專業知識不足,加上出生成長 在臺灣,但對中國、世界歷史的了解程度卻遠多於臺灣歷史,因此決定報考臺灣 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也順利進入就讀,當時就決心以家鄉田中為研究主體, 但主題遲遲沒有確定,直到民國 105 年(2016)的春節假期在田中鎮上的某間咖 啡廳,巧遇熱愛家鄉田中並積極從事社會運動的農村武裝青年主唱─阿達,在他 的介紹之下,認識了田中鎮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許育勝老師,透過許老師認識了 田中名醫陳景崧的兒子陳時宰醫師,陳家對於家族歷史十分關心,也鼓勵筆者研 究陳家,所以筆者就開始涉獵相關資料。 根據《新修彰化縣志》 (預計 2018 年出版)的人物志統計,入傳人物共 887 人,田中鎮(包含出生或活動範圍)有 29 人,而田中陳紹年家族就有 4 人(陳 貞元、陳紹年、陳景崧、陳時英),且在彰化縣所有家族中有四代入傳的,只有 田中陳紹年家族與鹿港丁家1,可推知陳紹年家族在彰化縣有一定的重要程度。 (彰化人物數量,以新修彰化縣志人物志出版之內容為準。) 再者,有關田中之書籍、網站,甚至從耆老、文史工作者口中都看到或聽到, 陳紹年曾經幫助日本政府招撫抗日份子柯鐵,且田中曾在陳紹年領導之下,由沙 仔崙搬遷至田中央,甚至火車站不設在北斗卻設在田中,也與陳紹年有關等事。 從中可知,陳紹年對於日治時期田中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力,這也勾起筆者 的興趣,想去尋找出招撫柯鐵、田中遷街、田中火車站的設立與陳紹年的關係, 並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看到了許多「傳說」,因此想透過歷史研究方法考證, 並藉此探究陳紹年在地方上的影響力,與其為何有影響力之因,及其影響力累積 的過程。田中陳家的發展,可說是奠基在陳紹年之時,因此本論文將以陳紹年為 核心,從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三個面向,探討他如何成為地方社會的重要領導 人物,如何將影響力從清領末期延續至日治時期,以及陳紹年本人在日治時期的. 1. 張素玢等編, 《新修彰化縣志‧人物志》(彰化:彰化縣政府,排版中,預計 2018 年出版)。 1.

(10) 角色定位。 陳紹年家族遷移臺灣早期曾數次搬遷,加上田中地區曾多次歷經水災、火 災,資料保存不易,以日治時期的記載較多,故本文研究以陳紹年(1852-1915) 為核心,研究時間主要集中於明治 28 年(1895)日本治臺至大正 4 年(1915) 陳紹年逝世。陳家遷臺初期活躍於南投名間、竹山,至陳紹年才於田中有較多的 活動紀錄,故本文研究區域除了田中之外,尚包含南投名間、竹山,以及彰化北 斗、溪州等鄰近地區。 二、研究回顧 陳紹年為地方性的社會領導人物,研究回顧以陳紹年為核心,兼及陳氏家族 及田中,以下回顧相關的研究,包含田中地區、社會領導階層、家族史、陳家相 關、經濟活動之研究。 (一)田中地區相關 陳紹年的活動區域不僅在田中,還涵蓋北斗一帶,加上北斗市街的形成過程 與田中有許多類似之處,故田中、北斗的相關研究在此一併回顧。 王志宇〈從田中央到田中庄─彰化平原「田中央」的形成與發展〉 2一文提 及彰化縣自開發以來,有非常多名為「田中央」的地名,因此在史料的使用上常 發生混淆的情形。該文指出林爽文、陳周全、戴潮春等歷史事件中的「田中央」 與今日田中鎮的關係,並探討田中鎮聚落從清代至日治的發展,不僅對於史料中 的「田中央」進行考證,並對於田中鎮的開發與聚落的形成,進行一連串的討論, 有利於筆者對田中鎮的歷史發展進行脈絡性的認識,並避免誤認史料中的「田中 央」。王志宇的另一篇文章〈彰南田中地區的媽祖信仰與地域社會—以乾德宮為 中心〉3,主要是以田中乾德宮探討媽祖信仰與地域社會的關聯,從該文可知乾 德宮是從舊街沙仔崙遷移而來的,因此可間接證明田中從舊街沙仔崙遷移新街田 中央一事,並可知道地方菁英在地方信仰的參與,乾德宮目前仍存有陳紹年之長. 2. 3. 王志宇, 〈從田中央到田中庄─彰化平原「田中央」的形成與發展〉(《逢甲人文社會學報》9, 2004.12),頁 91-110。 王志宇, 〈彰南田中地區的媽祖信仰與地域社會─以乾德宮為中心〉(《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2, 2011.6),頁 139-159。 2.

(11) 生祿位。 除了上述兩篇文章,坊間書籍多少都有提到田中遷街一事,也提及陳紹年在 此事的作用或影響,但有疑點仍待釐清,一是陳紹年帶領居民遷街的真實性,二 是陳紹年如何有能力帶領居民進行遷街,本文試圖說明以上兩個疑點。 蔡明雲《由祭祀圈看北斗地區漢人聚落的形成與發展》4以濁水溪北岸的北 斗為研究對象,透過地理環境與人文變遷,探討聚落發展與祭祀圈發展的關連。 該文透過〈東螺西保北斗街記〉及〈建北斗街記〉兩碑文探討東螺街遷街及北斗 街建街的過程,並指出史料記載的錯誤,修改清領時期北斗附近重要市街形成的 先後順序為東螺街、沙仔崙街、悅興街,對於筆者研究田中市街的形成有很大的 幫助。吳忠緯《北斗:一個臺灣市鎮的興衰變遷史》一文分別從交通地位、族群 關係、政府政策三個面項,探討清代漢人入墾至戰後北斗的興衰歷史。文中提及 清領時期的漳泉械鬥讓原本居住北斗的部分漳州人遷移至田中一事,5且田中與 北斗一樣經歷多次水災、火災,而未在北斗設立的火車站最後設在田中,可以說 田中的興起與北斗的衰微有一定的關聯。 張哲郎主編的《北斗鎮志》 、6張素玢的《北斗發展史》7與謝瑞隆的《北斗鄉 8. 土誌》 等志都是北斗全面性資料,而田中鎮與北斗鎮的發展有許多相似之處, 包含多次遭受水害與火災、遷街等,北斗鎮的沒落與田中鎮的興起又有部分關 聯,故參考北斗鎮志中地方史的發展,有助於了解田中鎮的歷史發展。透過北斗 的歷史發展讓筆者可以更清楚田中的歷史發展脈絡,也援用北斗建街的例子,說 明陳紹年率領居民遷街一事。 張素玢的《歷史視野中的地方發展與變遷─濁水溪畔的二水、北斗、二林》 9. 一書,以濁水溪為主體,討論濁水溪橫貫的二水、北斗、二林在濁水溪影響之. 下的發展與變遷。第三章作者透過在二水發現的一批古契字,從地契分析平埔族. 4. 蔡明雲, 〈由祭祀圈看北斗地區漢人聚落的形成與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7)。 5 吳忠緯,〈北斗:一個台灣市鎮的興衰變遷史〉(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 6 張哲郎、張素玢,《北斗鎮志》(彰化縣北斗鎮:北斗鎮公所,1997)。 7 張素玢,《北斗發展史》(彰化縣北斗鎮:彰縣北斗鎮公所,1999)。 8 謝瑞隆,《北斗鄉土誌》(彰化縣北斗鎮:彰縣北斗鎮公所,2009)。 9 張素玢, 《歷史視野中的地方發展與變遷─濁水溪畔的二水、北斗、二林》(台北市:台灣學生, 2004)。 3.

(12) 土地地權的流失與漢人的開墾,重新界定東螺社的空間範圍。田中地區在漢人入 墾之前是東螺社的活動範圍,因此藉由上述的分析,可以得知田中地區早期的開 發過程。北斗市街的形成不僅受到漳泉械鬥的影響,更受制於自然環境,而士紳 在北斗建街過程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角色,田中建街過程與北斗相似,也 在士紳的影響之下遷移市街,而在田中市街遷移過程中影響力最大的士紳就是陳 紹年。 (二)社會領導階層 陳紹年在清領後期、日治初期在地方社會發揮一定的影響力,影響範圍不僅 止於田中央,包含北斗、溪州、南投林圯埔、赤水等地,但未擴及全臺灣,因此 不足以稱為全國性領導階層,可稱為地方社會菁英。社會菁英的相關研究很多, 以下進行討論。 蔡淵洯〈清代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1684—1895)〉10一文說明清代「社會領 導階層」的定義,分析清代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組成、類型、性質之轉變、成員 之流動及其功能。清代臺灣之社會領導階層大約有 82.89%的比例,至日治時期 前後仍維持其社會地位。依功能可分為政治型、經濟型、文教型,清領時期的陳 紹年很難分入任何一類,但可以確定的是,陳紹年在日治時期仍維持其在地方上 的領導地位。 11.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 一文以「地方性社會領導階 層」為研究對象,討論日本統治臺灣初期社會領導階層的肆應、在殖民教育培養 之下的社會菁英、新舊社會領導階層之延續,以及其在殖民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本文討論的主角陳紹年即可被歸類為地方性社會領導階層。 王興安〈殖民地統治與地方菁英──以新竹、苗栗為中心(1895 年—1935 年)〉12一文以日治初期竹苗地區的地方菁英為例,討論地方菁英與殖民政權的互 動,提出紳章之頒發、參事、街庄區長、各級協議會員、鴉片及樟腦專賣、地方 「信用組合」等政策或利權,是殖民政府為了讓政權有效運作,而讓地方菁英在 10. 11 12. 蔡淵洯,〈清代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1684~189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論文,1980)。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中正書局,1995)。 王興安, 〈殖民地統治與地方菁英──以新竹、苗栗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1998)。 4.

(13) 有限的開放空間內自行發展,而且這些地方菁英在殖民政權不同時期釋放出來的 利權當中,有著明顯的延續性。陳紹年曾被授予勳章、紳章,擔任參事、街庄區 長,從事鴉片專賣等,王興安對於地方菁英與殖民政權互動的分析,恰可提供筆 者研究陳紹年在日治時期活動的分析參考。 楊永彬〈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 年─1905 年〉在緒論 就先對「紳商」一詞定義,臺灣士紳通常帶有「豪」 、 「商」之性格,是與臺灣拓 墾過程有關。陳紹年是否可用「紳商」一詞目前仍無法確認,但可知,在政權交 替之際,陳紹年的選擇對於家族的發展影響甚大。 陳世榮的〈近代豐原地區地方菁英影響力的形成與發揮 〉13分析豐原地區地 方菁英的形成,依時間將地方菁英分為四個階段(1880 年代以前、1895 年前後、 1910 年至 1920 年、1920 年代以後),參考各種公、私文書(如地方志、人名錄 等)建立豐原地區的菁英資料表,並透過日記研究張麗俊參與民間信仰活動,以 及張麗俊、林獻堂在民事爭訟調停的作用,進而探討地方菁英在地方社會的影響 力。目前雖未發現陳紹年留下的任何日記資料,但可從陳紹年的詩作集《壽山堂 詩稿》 ,看到他對地方社會的關懷。 綜上所論,清領與日治時局變化之際,陳紹年選擇留在臺灣,並與日本政府 有良好互動,不僅維持一定的身分地位並且不斷累積家族勢力,日治時期的陳紹 年可說是政治、經濟、文教綜合型的地方社會領導人物。 (三)家族史 近年來臺灣家族史的研究,無論是全國性家族或是地方性家族,研究數量非 常多,故僅回顧臺灣中部區域的家族史。全國性家族的代表莫過於是臺灣五大家 族14,其中的霧峰林家與鹿港辜家在中部,其中,美國麥斯基爾的《霧峰林家 : 臺 灣拓荒之家》15一書利用清代宮中檔案與口述訪談,寫出霧峰林家自雍正 7 年 (1729)至光緒 21 年(1895)的歷史發展,之後有許多學者接續研究,如黃富. 13. 14 15. 陳世榮, 〈近代豐原地區地方菁英影響力的形成與發揮〉(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論文,2010)。 臺灣五大家族為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 麥斯基爾(J. M. Meskill)著;王淑琤譯, 《霧峰林家:臺灣拓荒之家》(臺北市:文鏡:聯經總 經銷,1986)。 5.

(14) 16. 三教授依序出版了《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 、 《霧峰林家的中挫(1861─1885)》17、 《帝國邊陲與家族社會流動:霧峰林家的發 展模式》183 本霧峰林家的研究專著;以及許雪姬的《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問紀 錄‧頂厝篇、下厝篇》19、謝仁芳的《霧峰林家開拓史》20等。除臺灣五大家族之 外,開發彰化八堡圳的施世榜家族,也曾是臺灣第一首富,值得一提。然而,地 方性家族的發展各有特色,透過地方性家族的研究,可以了解其與當地社會之互 動,進而建構出專屬的地方歷史,以下除了施世榜家族之外,回顧鹿港丁家、臺 南吳郡山家族、北斗林家,以及北港吳資生家族。 黃富三《臺灣水田化運動先驅:施世榜家族史》21一書在官、私文書缺乏、 族譜不全的情況下,仍進行實地勘查與訪談後,有限度地重建施世榜家族歷史。 田中陳紹年家族與施世榜家族一樣,現存史料十分有限,故研究有一定的難度。 林鉦昇的〈臺中地區林姓族人的發展(1701—1945)—以林簪家族為例〉22探 究林姓族人自康熙 40 年(1701)入墾臺中地區至昭和 44 年(1945)日本戰敗投 降為止的發展狀況,並透過日治時期創立的林氏宗廟之運作,看宗族組織的功 能。最後以林簪家族為例,探討臺中林姓家族如何累積財富與聲望,以及在外在 條件改變時,家族如何進行調適。 李昭容的〈鹿港丁家之研究〉23提到丁家為阿拉伯人的後代,探討鹿港丁家 始祖來源、丁家遷臺及遷臺後的發展,時間橫跨清領時期至戰後。其中,船頭行 「丁協源」的創立與發展不僅在丁家家族發展上有重要意義,更見證鹿港興衰歷 史,故以其為中心探討丁家家族發展、參與地方事務的情形及影響,並分析在清 領、日治政權轉換之際丁家之應對與發展。 曾慶國的《吳郡山租館 : 吳氏家族結社成村的故事:鮮活的彰化平原開墾.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黃富三, 《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臺北市:自立晚報,1987)。 黃富三,《霧峰林家的中挫(1861-1885 年)》(臺北市:自立晚報,1992)。 黃富三,《帝國邊陲與家族社會流動:霧峰林家的發展模式》(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 究所,2002)。 許雪姬, 《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問紀錄‧頂厝篇、下厝篇》(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8)。 謝仁芳,《霧峰林家開拓史》(臺北:林祖密紀念協進會,2010)。 黃富三,《臺灣水田化運動先驅:施世榜家族史》(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 林鉦昇, 〈臺中地區林姓族人的發展(1701—1945)—以林簪家族為例〉(臺中:國立中興大學 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李昭容,〈鹿港丁家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6.

(15) 24. 25. 史》 與謝英從的《臺南吳郡山家族發展史 : 以彰化平原的開發為中心》 是研 究在全臺取得 1300 多甲的土地、設立 13 個半租館的臺南吳郡山家族在彰化平原 的開發與經營。自清代至日治時期家族聲望維持不墜。陳紹年家族的勢力累積可 從陳紹年的父親陳貞元說起,但目前沒有確切資料可以說明陳家究竟從何起家, 只知陳貞元已接受良好教育,並擔任林圯埔地區陳慕周家的家庭教師,更參與當 地詩社,到了陳紹年更是奠定陳家聲望地位的關鍵,究竟陳紹年如何更進一步發 展陳家勢力,是本論文的主要研究課題。 張素玢的〈世變下的北斗林家〉26一文探討北斗林家從清代到戰後扮演的社 會角色及應變,而林家各成員在面對同一政權時有不同的選擇。陳紹年在清領、 日治政權轉換下的選擇,對於陳家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因此了解陳紹年在家 族與地方社會扮演的角色,可以更清楚陳家與田中的歷史發展。 沈昱廷的〈北港吳資生家族研究(1808—1931)〉27,作者透過清領時期與日 治時期北港吳資生家族的土地契約、商業帳簿、信件等古文書資料,探討該家族 的發展、在商業與土地的經營,以及吳家成為地方社會菁英的過程。該篇文章提 供筆者思考北港吳家因地理位置的關係,以商業貿易起家,而田中陳家究竟以何 起家,可能也與生活環境有一定的關連。 (四)田中陳家 田中陳家目前的相關研究有 4 篇,林文龍〈沙連興學的田中廩生陳貞元〉、 王宇志〈彰南田中地區的媽祖信仰與地域社會─以乾德宮為中心〉、林翠鳳〈田 中蘭社百年史—一個區域文學史的史料建構實例〉,曾正男〈田中蘭社研究〉。 林文龍的〈沙連興學的田中廩生陳貞元〉28一文透過現存之史料,試圖拼湊 出陳紹年之父陳貞元在水沙連的活動情形。陳貞元為東螺保沙仔崙人,曾任教於 林圯埔(竹山)陳慕周之家,捐建聖蹟亭,參加郁郁社、謙謙社,並於戴潮春事件. 24. 25. 26. 27 28. 曾慶國, 《吳郡山租館:吳氏家族結社成村的故事:鮮活的彰化平原開墾史》(臺北市:臺灣古 籍,2006)。 謝英從, 《臺南吳郡山家族發展史:以彰化平原的開發為中心》(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10)。 張素玢, 〈世變下的北斗林家〉(《臺灣學研究》13,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12.6), 頁 33-64。 沈昱廷, 〈北港吳資生家族研究(1808—1931) 〉(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林文龍,〈沙連興學的田中廩生陳貞元〉(《彰化文獻》11,2008.8),頁 7-24。 7.

(16) 爆發時帶領沙仔崙居民進行抵抗。因資料甚少,許多內容為作者推測之結果,有 待進一步考證。陳貞元為東螺保沙仔崙人,但在林圯埔的活動紀錄卻比在沙仔崙 多,陳貞元究竟何時到林圯埔,為何到林圯埔,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林翠鳳〈田中蘭社百年史—一個區域文學史的史料建構實例〉29,與曾正男 的碩士論文〈田中蘭社研究〉30,透過日治時期的報刊雜誌、民間蒐集的文書以 及田野調查來研究田中蘭社之創立與運作、介紹田中蘭社成員及作品,不同的是 林翠鳳將蘭社活動分為三期(活潑期、穩定期、漸衰期),曾正男分為四期(發軔期、 穩定期、漸衰期、式微期)。雖然 2 篇文章皆以文學的角度出發,但可藉由此文 化活動探討陳紹年當年的活動範圍、人際網絡及社會影響力。 綜上所述,關於田中陳家之研究,雖有針對陳貞元進行論說的短篇文章以及 田中蘭社之研究,但目前並沒有專門研究田中陳家的論著,尤其是奠基陳家發展 基礎的陳紹年。陳紹年除了奠基陳家發展基礎之外,對於田中地區的發展也扮演 極為重要的角色,故本論文將以陳紹年為核心,試論陳紹年如何成為地方社會的 重要領導人物及其對於家族、地方社會之影響。 (五)經濟活動相關 莊天賜《臨時臺灣糖務局與臺灣新製糖之發展(1902—1911)》一文,主要 使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臨時臺灣糖務局公文類纂、東京國立公文書館的檔 案、官方歷年的統計資料,並透過《臺灣日日新報》、《糖業》、《臺灣農友會報》 等報刊雜誌來看糖業政策的形成與方針轉變。31透過該文可以瞭解陳紹年從事蔗 園開墾以及參與蔗糖製造的背景與運作過程。 張素玢〈濁水溪下游的開荒拓野與製糖產業的發展(1900—1930)〉一文,32 最大的特色是根據臺灣總督府公布的資訊,繪製出濁水溪北岸平—原改良糖廍、 製糖會社原料採取區域之分布圖,作者進而利用此原料採取區域的空間分布,分 析彰化二林蔗農事件發生之原因。透過該文可認識濁水溪北岸製糖產業的發展, 29. 30 31. 32. 林翠鳳,〈田中蘭社百年史──一個區域文學史的史料建構實例〉(《東海中文學報》16, 2004.7),頁 345-408。 曾正男,〈田中蘭社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10)。 莊天賜,《臨時臺灣糖務局與臺灣新製糖之發展(1902-1911)》(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14)。 張素玢, 〈濁水溪下游的開荒拓野與製糖產業的發展(1900-1930)〉(《師大臺灣史學報》 9, 2016.12),頁 99-137。 8.

(17) 對於陳紹年投資的北斗製糖公司,以及與葉惠清合作開墾蔗園一事,勾勒出清楚 的時空背景。 張家綸〈植樹之道:日治時期臺灣樟樹造林事業及其學術研究〉使用大量的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專賣局檔案、政府的官方報告書、國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 史資料センター的公文,以及臺灣總督府官員的相關文書,如「田代安定文書」、 「後藤新平文書」、「池田幸甚文書」,用以瞭解政策形成之過程。並透過《樟樹 造林法》 、 《臺灣造林指針》等學者或政府出版之專書,瞭解樟樹造林之形成。加 上使用《紀念臺灣寫真帖》、《臺灣統計要覽》,以及臺灣日日新報之報導,以圖 片附加說明的方式,評析造林的實際成效。33藉由張家綸的博論,可知陳紹年從 事樟樹造林的背景及方法。 34. 《彰化銀行百年史》 留有許多彰化銀行草創之初的成立章程、股東名冊、 照片等等,透過此書對於陳紹年在彰化銀行成立初期的活動情形,能有部分瞭 解,尤其是股東名冊中擔任取締役(董事)、監察役(監察人)的人,透過分析 他們的經歷,可與陳紹年做比較。 三、研究方法與史料 本研究以文獻探討為主,輔以田野調查訪談,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地方志、 人名錄、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臺灣日日新報、族譜、陳家 提供之史料、田野調查之訪談紀錄等。以下簡介使用之史料: (一)地方志書 本文使用的地方志書包含清領時期、日治時期與戰後時期。透過高拱乾《臺 灣府志》、周璽《彰化縣志》、周鍾瑄《諸羅縣志》、劉良璧《重修臺灣府志》等 清領時期地方志,以及謝瑞隆《田中鎮志》 、張哲郎《北斗鎮志》 、陳哲三《竹山 鎮志》等戰後鄉鎮志,經由前人整理之資料,重新建構田中地區過去自然、人文 環境的變遷,以及田中陳家的生活場域。. 33. 34. 張家綸, 〈植樹之道:日治時期臺灣樟樹造林事業及其學術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 史學系博士論文,2017)。 彰化銀行百年史編輯委員會, 《彰化銀行百年史》(臺中:彰化銀行,2005)。 9.

(18) (二)名人錄 包含《臺灣南部士紳錄》 (臺南新報社,1907) 、 《臺灣列紳傳》 (臺灣總督府, 1916) 、 《臺灣實業家名鑑》 (岩崎潔治,1912) 、 《人文薈萃》 (遠藤寫真館,1921) 《臺灣官紳年鑑》 (林進發,1934) 、 《臺灣人士鑑》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1934) 等等,會被收錄於人名錄中的人物,多為日治時期重要的士紳,以及在某領域之 佼佼者,本論文藉由人名錄瞭解當時代重要人物的經歷,並從中比較陳紹年與人 名錄中人物經歷之異同,以分析陳紹年經歷的時代意義。 (三)臺灣總督府檔案 主要使用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灣總督府職員錄收錄 明治 28 年(1896)至昭和 19 年(1944)之間,臺灣總督府轄下各單位的人員資 料,包含任官時間、單位名稱、官職名,可以了解人員任官之沿革。明治 28 年 (1895),日本統治第一年的資料,對於筆者研究陳紹年在清領時期進入日治時 期的活動情形極為關鍵,但很可惜資料闕漏,只能從其他史料進行補充。臺灣總 督府公文類纂為臺灣總督府統治臺灣 50 年的官方紀錄,相對於僅能知道法令條 文內容的「府報」,總督府公文類纂包含法案草案到核准成案的整個訂定過程, 可以窺見法案訂定過程中,哪些單位、人物扮演了關鍵性角色。35陳紹年在日治 時期參與了許多經濟產業,包含鴉片專賣、種植樟樹、開墾蔗園等,將透過總督 府公文類纂進行解析。 (四)報紙 報紙是瞭解時事的重要史料,本論文以《臺灣日日新報》為主,搭配《臺南 新報》等地方報紙,補官方資料之不足,比如日治時期田中蘭社成員名錄,蘭社 本身沒有資料留存,也無法從官方檔案得知,但可以從《臺灣日日新報》刊載當 時擊鉢吟會時的報導中,找到與會社員名錄,或是報紙刊載較大型的詩社交流活 動,如霧峰櫟社,也會有蘭社成員出席之記載。又或濁水溪氾濫成災一事,可藉 由報紙的刊載,瞭解當時受災的情形。. 35. 栗原純,〈臺灣總督府檔案與臺灣史研究〉(《成大歷史學報》37,2009.12),頁 1-20。 10.

(19) (五)陳家文書 從陳家後代獲得之私人文書,對於本論文之研究,十分重要。陳紹年雖為田 中地區重要之領導人物,但在領導人物層級區分上,僅能算是地方領導人物,因 此,官方、報紙資料所登載者,並不如全臺性領導人物之繁多;加上田中地區水、 火災頻繁的影響,留下之記載甚少,因此陳家後代保存之資料,十分珍貴。 所獲資料包括清領時期因協助清賦而分發委用訓導的文書、海防捐輸獎勵之 文書、捕獲匪徒獎賞之文書等;日治時期則有許多政府官職之派令,以及協助總 督府招撫雲林之役的抗日份子、協助進行土地調查、戶口調查、捐錢支助日俄戰 爭等文書。清領時期陳紹年保存下來的活動紀錄並不多,因此透過陳家提供的史 料,可以對陳紹年在政治、地方治安、教育文化方面的活動,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日治時期則以陳家提供之文書配合官方檔案進行探討,可以從不同面向深入了解 陳紹年在當時如何繼續累積家族勢力。 在個資法實施下,要取得研究家族之戶口資料,實有難度,因此從陳家後代 取得之族譜以及日治時期戶口資料,不僅方便筆者瞭解陳家譜系及發展,也免去 筆者在行政程序上之麻煩,以及無法取得資料之苦,能更順利進行研究。 除此之外,透過田野調查,訪談陳家後代,並造訪陳家早期在南投竹山、名 間曾經留下紀錄的地方,如南投名間西水祠、竹山社寮敬聖亭等地,試圖挖掘與 陳家活動相關之資訊,以補充現有資料的缺乏。 四、章節架構 扣除第一章緒論與第五章結論,共分 3 章。 第二章:田中陳家的發跡。第一節主要講述田中的自然與人文環境,書寫地 理環境與位置如何影響田中地區的發展;第二部分是歷史人文,提及漢人聚落的 出現,並集中說明「東螺街」 、 「沙仔崙街」 、 「悅興街」 、 「田中央」的關聯。第二 節田中陳家早期發展,探討田中陳家遷臺與早期發展,但因早期資料不夠充足, 故筆者透過現有的族譜與口述訪談,重建田中陳家早期的歷史發展,並著重於書 寫陳紹年之父陳貞元,從他在文化教育、地方治安維持、社會活動參與的活躍, 推測他在當時已有一定的身分地位,是田中陳家發展的奠基者。第三節清領末期 11.

(20) 的陳紹年,探討陳紹年在清領末期的活動,清末的重要事件陳紹年幾乎都有參 與,包含清法戰爭、清賦、抗拒日本接收臺灣等,可知他在清領末期已是地方社 會領導人物,並將陳家勢力持續壯大。 第三章:政權轉換之際的陳紹年。本章以政治活動為主軸,探討陳紹年在家 族與地方社會的影響。第一節雲林之役,探討陳紹年當時為何會被總督府囑託, 一同前往雲林招撫抗日份子簡義之因,並分析陳紹年曾經招撫柯鐵一事的可能 性,以及因招撫有功而受天皇召見並敘勳六等、賜予瑞寶章、紳章一事,對於陳 紹年有何影響。第二節田中遷街活動,分析陳紹年在遷街田中央一事的實際影響 力以及如何影響。第三節地方鄉紳到地方行政官僚,探討陳紹年從清末的地方鄉 紳,到日治初期擔任在東螺堡保良局長、雲林紳董公議總局長、北斗辨務署參事、 彰化廳沙仔崙區街庄長、彰化廳田中央區長等職任官情形,並分析陳紹年擔任地 方官職在日本殖民政權下的意義。 第四章:新興產業與文教活動的參與。探討陳紹年在日治時期的經濟活動。 第一節新興產業的投資,包含製糖業、鴉片與樟樹種植、彰化銀行之參與,試圖 探討陳紹年參與新興產業的時代意義。第二節文教活動的參與,首先探討陳紹年 在地方教育的參與,包含擔任公學校學務委員,捐款資助臺中中學校之設置。其 次,探討陳家與詩社的往來,因林翠鳳、曾正男已對田中蘭社的創立與運作、成 員及作品進行論述,故本節在此部分簡略帶過,主要著墨於陳紹年與詩社成員以 及其他詩社之往來情形。陳紹年在文化活動方面的活躍程度,不亞於政治與經濟 活動,在政治、經濟、文化 3 個方面的活躍參與,加乘了陳家社會網絡的複雜性。. 12.

(21) 第二章 田中陳家的發跡 田中鎮舊名「田中央」,因聚落在水田中央而得名,包含田中央、三塊厝、 內灣、香山、普興、羌仔藔、太平、卓乃潭、大紅毛社、內三塊厝、大新、沙仔 崙、外三塊厝等地區(見圖 2—1,僅擷取某部分)。日治時期大正 9 年(1920) 進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將「田中央」改稱「田中」,為避免產生名詞使用上之 混淆問題,本論文的「田中央」指大正 9 年(1920)以前的地名,「田中」指大 正 9 年(1920)以後的地名。. 圖 2—1. 1898 年日治二萬分之一堡圖. 第一節 田中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田中鎮位於彰化縣東南角,北接社頭鄉,東鄰南投縣名間鄉,南方為溪州鄉 和二水鄉,西方接鄰田尾鄉和北斗鎮,(見圖 2—2、2—3)總面積 34,6056 平方 公里,共 22 里,目前總人口數為 41,743 人(截至 107 年 5 月底資料)。36. 36. 資料來源:彰化縣田中鎮公所網站 http://www.tienchun.gov.tw/content/index.php?m=1&m1=3&m2=13,2018 年 7 月 1 日 08: 40 瀏覽。 13.

(22) 圖 2—2 彰化縣行政區域圖 資料來源:臺灣 Word 網站 http://www.twword.com/wiki,2018.07.03 瀏覽。. 圖 2—3 田中鎮行政區域圖 資料來源:田中鎮公所官網,2018.07.03 瀏覽。 ,https://www.tienchun.gov.tw/content_type/index.php?m=15&m1=3&m2=15, 14.

(23) 37. 田中央在漢人入墾之前,為平埔族東螺社及大武郡社的活動範圍。 漢人約 於康熙後期進入開墾,康熙 48 年(1709)施世榜入墾東螺保、大武郡保,後引 濁水溪興築八堡圳(八堡一圳) ;康熙 60 年(1721)黃仕卿興建十五庄圳(八堡 二圳)灌溉田園;乾隆年間,蕭姓族人開墾枋橋頭(今彰化縣社頭鄉)、紅毛社 (今田中鎮大社里)、篤奶潭(卓乃潭,今田中鎮頂潭里、中潭里、龍潭里)等 地。38隨著水圳的完成,大批漢人移墾定居,田中央開始出現聚落,田中鎮舊地 名為「田中央」,就是因為居民在水田中央興建房子形成聚落而得名。. 圖 2—4. 1897 年日治臺灣假製二十萬分之一圖. 田中央的興起可以從「東螺街」 、 「沙仔崙街」 、 「悅興街」說起。在這之前, 本文先對「東螺街」 、 「沙仔崙街」 、 「悅興街」 、 「田中央」4 個地名現今所在位置 加以解釋。 「東螺街」於今彰化縣溪州鄉舊眉村檨仔腳一帶;39「沙仔崙街」位在 今日田中鎮沙崙里、新民里交界,有「田中舊街」之稱;「悅興街」目前推測位 於北斗鎮大新里永興畜牧場一帶;40「田中央」為今日田中鎮北路、西路、東路、. 37. 38 39 40. 張素玢, 〈平埔社群空間地圖的重構與解釋──以東螺社與眉裡社為中心〉(《臺灣文獻》57: 2,2006.06),頁 45-87。謝英從, 〈大武郡社的社址、社域及地權的喪失〉(《彰化文獻》1, 2000.08),頁 101-148。 林文龍,《臺灣中部的開發》(臺北市:常民文化出版社,1998),頁 77。 張素玢,《北斗發展史》(彰化縣:彰縣北斗鎮公所,1999),頁 8。 盧胡彬編撰, 《田中鎮志歷史篇》(彰化縣:彰化縣田中鎮公所,2014),頁 136、139。 15.

(24) 41. 南路、中路、新庄等里及三安里一部份。 根據蔡明雲的研究,東螺街至少在乾 隆 5、6 年(1740、1741)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沙仔崙街則出現於乾隆末年,悅 興街形成於嘉慶初年。42田中央早在康熙後期就已經有漢人進入開墾,但舊名「田 中央」遲至道光年間周璽的《彰化縣志》才出現。43 康熙 54 年(1715),粵籍墾首黃利英率同籍佃戶開墾東螺溪南岸(東螺西 保),乾隆初年閩籍移民大量增加,粵籍漢人遷出,此一閩籍移民建立之街肆, 稱為「東螺街」 。44乾隆末、嘉慶初,李、謝、林三姓向東拓墾,建寶斗庄與悅興 街,45此後,悅興街與東螺街同為東螺西保的交易中心。46嘉慶 11 年(1806)發 生漳泉械鬥,加上東螺溪氾濫,東螺街居民移出,東螺街的漳州人一部分遷至東 邊的沙仔崙,一部分北遷至目宜庄(今田尾鄉睦宜村),而泉州人遷移至寶斗建 47. 北斗街,東螺街沒落,被悅興街取代,道光 18 年(1838)悅興街發生大水災,. 居民部分遷往北斗街,部分遷往沙仔崙,悅興街沒落。由漳、泉移民共建的天后 宮則抽籤分為前、中、後 3 殿,遷至沙仔崙的漳州人拿到前殿,重建後成為今日 田中乾德宮。48 張素玢《歷史視野中的地方發展與變遷─濁水溪畔的二水、北斗、二林》一 書利用在二水鄉蒐集到的一批東螺社與漢人交易的古契字,勾勒出東螺社域的空 間範圍,並從業戶曾峻榮(舉人曾天璽)與東螺社交易的契書,推論出田中央約 在乾隆 38 年(1773)已經是漢人聚居地了,而沙仔崙發展成街肆最晚時間不會 晚於乾隆末年,49沙仔崙因人口逐漸聚居形成一小型街市,稱為沙仔崙街,人稱 「舊街」。. 41.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下)》 ,頁 326。 蔡明雲,〈由祭祀圈看北斗地區漢人聚落的形成與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7),頁 97。 43 周璽, 《彰化縣志》(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臺北:文建會,2006),頁 137。 44 張素玢,《北斗發展史》 ,頁 62。 45 張素玢,《歷史視野中的地方發展與變遷─濁水溪畔的二水、北斗、二林》(臺北市:臺灣學 生,2004),頁 168-169。 46 根據現存於田中鎮乾德宮的「新社宮」石碑內文推測,悅興街聚落的出現不會晚於嘉慶元年。 47 關於悅興街因水災破壞而遷移的看法,目前看到三種不同說法,一是王志宇推測在道光 18 年 (1838)年間的水災,一是蔡明雲推測在光緒 24 年(1898)的戊戌大水災,一是北斗鄉土調查書 所記載的 1902 年。本文採用王志宇的說法。 48 張素玢,《北斗發展史》 ,頁 68-69。 49 張素玢,《歷史視野中的地方發展與變遷─濁水溪畔的二水、北斗、二林》,頁 17-18。 16 42.

(25) 沙仔崙是河洲高地,雖然地勢較附近區域高,但仍經常遭受濁水溪氾濫而淹 水。道光 30 年(1850)濁水溪氾濫嚴重,沙仔崙街受到嚴重破壞,少部分居民 遷移至東邊的田中央,但大部分居民並未搬遷離開,而是在水患數日後舊地重 建,當地居民在附近砍伐竹子,並在原有街道附近搭建竹管厝,經過一段時日後, 沙仔崙街的市集與聚落逐漸恢復繁榮。之後,因連日酷暑高溫,加上用火不慎, 發生嚴重火災,在大火延燒數日後,沙仔崙街幾乎全毀,此時部分居民選擇放棄 沙仔崙而往遠離濁水溪畔東邊的田中央發展,此地區原為農業生產的平坦水田, 而無聚落,在沙崙仔居民遷移至此後,原有之水田因開墾而人口逐漸聚居並出現 街道,也就是在今日田中鎮西路里一帶,沿街建三合院建築,50因此,逐漸形成 沙仔崙以外的聚落與市集。51陳家第四代陳貞元在道光年間已從番仔藔(今南投 縣名間鄉東湖、仁和、萬丹等村)遷移沙仔崙,故道光 30 年(1850)的災禍, 陳家多少都有遭受波及,但陳家並未在此時遷移田中央。 王志宇從《彰化縣志》中關於同治年間戴潮春事件,以沙仔崙為代表指稱鄰 近村莊一事,說明道光 30 年(1850)的災患雖給沙仔崙帶來很大的衝擊,但並 不影響沙仔崙在當時的地位。52 要到日治初期,田中央才開始取代沙仔崙的地位。明治 31 年(1898) 、32 (1899)年間,沙仔崙陸續發生了 2 次水災與 1 次火災,53迫使沙仔崙大部分居 民隨著之前遷移至田中央之親戚與鄰居的經驗,再次轉進田中央發展,這次的遷 移大舉擴建新街(今日的北路、西路、南路、東路等里),形成新的街區,並將 原沙仔崙的媽祖廟(原址在今日田中新民里、沙崙里交界的天受宮)遷建至現在 的位置(田中乾德宮) 。54換句話說,明治末年由沙仔崙遷移至田中央的居民主要 落腳在目前的員集路、中州路兩側,涵蓋範圍包括現今之北路里、西路里、東路 里、南路里、中路里等區域,相對於沙仔崙原有街區的「舊街」,此全新建設的 街區被稱為「新街」 ,成為日治時期田中央的主要市集所在。55明治 38 年(1905) , 50. 賴志彰,《彰化縣市街的歷史變遷》(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8),頁 86。 謝瑞隆,《田中鎮志‧緒論》,頁 4。 52 王志宇, 〈從田中央到田中庄─彰化平原「田中央」的形成與發展〉(《逢甲人文社會學報》9, 2004.12),頁 103。 53 〈臺中通信(八月二十四日北陰生發)臺中水害の大勢〉, 《臺灣日日新報》 ,明治 31 年 8 月 31 日,8 版;〈臺中縣沙仔崙街の大火〉 ,《臺灣日日新報》 ,明治 32 年 6 月 7 日,2 版。 54 賴志彰,《彰化縣市街的歷史變遷》,頁 86。 55 謝瑞隆,《田中鎮志‧緒論》,頁 5。 17 51.

(26) 「田中央停車場」(今田中火車站)啟用,遷移「田中央庄」的居民增加,加上 田中央附近快速發展,沙仔崙的重要性逐漸被田中央取代。. 圖 2—5 (左)明治 31 年(1898)新、舊街位置圖 圖 2—6 (右)民國 74 年(1985)新、舊街位置圖 圖片來源:以堡圖為底圖,陳皇志繪製。. 從圖 2—5 可知,明治末年遷移後的新街田中央位於舊街沙仔崙的北方偏東 之處。對照圖 2—6,民國 74 年(1985)田中鎮的新街與舊街仍在,新街擴大發 展不少,至於當年的舊街沙仔崙,雖然大部分居民遷移至新街建立新的生活,但 也並未因此而完全消失。從圖 2—6 可知,將戰後的地圖套上明治 31 年(1898) 的堡圖,行政區域變動不大,加上現今仍有一地名叫「舊街」,從該圖回推,日 治初期舊街沙仔崙雖然歷經多次水災與火災,大部分居民遷移新街田中央後,仍 有部分居民在舊街進行重建。故本文提及的舊街與今日的舊街有極大的吻合度。 換句話說,日治初期舊街與新街的市街區域分布,直至今日,變化不大,最大的 差異在於舊街的縮小與新街的擴大。 此外,提供田中鎮行政區劃之演變過程,以便於之後章節之閱讀。康熙 60 年(1721)納入東螺保、大武郡保 ,雍正年間為彰化縣武東保及東螺保一部分, 乾隆年間至清末皆隸屬彰化縣武東保、東螺東保一部分。日治時期,明治 28 年 (1895)改屬臺灣縣彰化出張所轄下。明治 30 年(1897) ,改屬臺中縣社頭辨務 18.

(27) 署及北斗辨務署。明治 34 年(1901) ,全臺改設二十廳,田中鎮屬彰化廳員林支 廳及北斗支廳轄下。明治 42 年(1909)改設十二廳,屬臺中廳北斗支廳田中央 區、卓乃潭區。大正 9 年(1920)進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田中央」改稱「田 中」 ,轄域隸屬臺中州員林郡田中庄,成立田中庄役所,昭和 15 年(1940)昇格 為田中街。戰後,民國 34 年(1945),改為臺中縣員林區田中鎮,並於民國 39 年(1950)底裁撤區署,改屬彰化縣田中鎮。56 根據《田中鎮志》(2014)記載,田中有許多大家族,如卓乃潭蕭家、卓乃 潭許家、田中央陳家(陳五美派下) 、田中央陳家(陳紹年派下) 、田中央游家、 田中央石家、內三塊厝卓家、沙仔崙盧家、大新謝家、內灣盧家、內灣陳家、大 崙尾賴家、梅洲葉家、太平周家、大紅毛社盧家。57這些家族又以田中央陳紹年 派下的陳家對地方上的影響最大。據村民流傳的說法,市街從沙仔崙遷移田中 央,以及田中央的建街活動,就是由田中央陳家陳紹年所率領的。陳紹年為何有 號召力可以率領居民遷移並進行建街?在討論此一問題之前,必須先對陳紹年家 族有所了解。. 第二節 田中央陳家早期的發展 田中陳家祖先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水磨社,漳浦縣民渡臺最早始於荷蘭 時期的初期(約 1624 年) ,後代傳衍主要分布於金門水頭碧湖、澎湖二崁果葉、 宜蘭羅東壯圍、臺北鶯歌新莊、苗栗後龍通霄、臺中龍井大甲、彰化田中二水、 南投名間赤水、雲林斗六古坑等地。58田中陳家大約在清朝初年遷移臺灣,開臺 祖為 8 世祖陳維生,59來臺後居住在番仔藔(今南投縣名間鄉東湖、仁和、萬丹 等村)。60陳維生有 4 男仙、桃、請、埤,但根據祖譜資料,(見圖 2—7)只剩四 子埤有後代,埤生了泰山、在河、注定三男,其中三子注定是陳紹年的祖父,注 定生又敬、能竭、其力、連助、再添五男,其中再添是陳紹年的父親陳貞元。61關 56 57 58 59. 60 61. 楊蕙禎撰,《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一,彰化縣》(南投市:臺灣文獻館,2004),頁 382。 莊天賜編撰, 《田中鎮志‧社會篇》 ,頁 477-480。 陳水源,《纂修臺灣陳氏道明公後裔族譜》(臺北市:草根,2009),頁 386。 南投縣陳姓宗親會, 《西水祠建祠壹佰叁拾伍週年紀念─南投縣陳姓宗親會族譜》(南投:南投 陳姓宗親會,2017),頁 210。 莊天賜編撰, 《田中鎮志‧社會篇》 ,頁 478;洪敏麟, 《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下)》 ,頁 469。 南投縣陳姓宗親會, 《西水祠建祠壹佰叁拾伍週年紀念─南投縣陳姓宗親會族譜》 ,頁 210。 19.

(28) 於陳家遷臺的第一、二、三代祖先陳維生、陳埤、陳注定 3 人的記載,除了在族 譜系統表可見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文字資料保存下來,且因年代久遠,無法透過 口述訪談獲得可信的資訊,因此,究竟陳家是如何起家?又是透過何種方式累積 家產及勢力,並能讓第 4 代陳貞元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且活躍於當時的社會文 化活動,目前尚未找到相關資料可以進一步說明。但可從目前所知的資料推測, 陳家的崛起,始於陳家來臺第 4 代的陳貞元,也就是說,陳貞元是田中陳家發展 的奠基者,以下進行分析說明。. 圖 2—7. 田中陳紹年家族世系簡表. 資料說明:筆者根據陳時宰醫生提供之家族祖譜,以及《西水祠建祠壹佰叁拾伍週年紀念─南投 縣陳姓宗親會族譜》(2017)進行繪製。. 據陳家後代的說法,陳貞元(?—1869)原本居住在番仔藔,後來才搬遷至 沙仔崙,但目前沒有詳細的文獻資料可以說明陳貞元搬移沙仔崙的確切時間與原 因,但是,從他活動記載來看,可知其主要活躍於林圯埔(今南投縣竹山鎮)一 帶。咸豐 6 年(1856)他擔任林圯埔陳慕周家族62的家庭教師,陳上達63即曾從師 62. 63. 陳慕周,本名陳荷池,字賞夏,號綠亭,為陳上達之父親,是咸豐年間的林圯埔富紳。資料來 源:林文龍,〈沙連興學的田中廩生陳貞元〉(《彰化文獻》11,2008.08),頁 9。 陳上達(1841-1901),名三登,字希元,號益謙,為清朝武科秀才,日治時期被授予紳章,曾 任嘉義縣參事、臺中縣知事。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 《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日日新報, 20.

(29) 陳貞元。他曾加入林圯埔當地的「郁郁社」,郁郁社為清代臺灣的社學組織,大 都依附於文昌祠內,會員藉由出資而享有權利,外人無法參與。64林圯埔的郁郁 社是恩貢生張煥文、65訓導陳希亮、廩生劉玉章等人,在咸豐年間創立於林圯埔 街,推舉張煥文為社長。66其後有「謙謙社」 ,陳貞元可能為該社創設社社長。67(郁 郁社、謙謙社的會員名冊參見附錄一、二。) 咸豐 11 年(1861) ,陳貞元與郁郁社教職陳希亮等人在林圯埔福德廟前捐建 聖蹟亭。68據筆者實際田野調查, 《雲林縣采訪冊》中記載他捐建的聖蹟亭, (圖 2—6)實際上叫「敬聖亭」 , (見圖 2—8、2—9)目前位於竹山社寮開漳聖王廟旁, 《臺灣中部碑文集成》載其碑文內容如下: 上古之世、結繩而治。自蒼聖作□□、□蔡子始有紙、字紙之由來舊矣! 可不思□□而□□□□。然社寮自開闢以來百有餘年、亦有念念及而建亭 以藏之者、卒未舉行。今有陳子凌雲□□力行善事、凡有興建、莫不爭先 樂施、顧污□□尤讀書人所關切、而謂其不倡義捐貲以□□。亭既成、問 序於予、予曰「吁!此誠義舉也。自蒼聖而後、人知字之足貴、紙之足珍、 道路不遺字紙、功不亦偉歟、凡有鳩金以成此亭者、皆可獲福無窮矣!」 謹將捐題名次、開列於左、是為序。咸豐拾壹年臘月、郡庠生游鳳鳴撰。 勒碑。內閣中書林鳳池、張克禧捐銀柒大員。職員陳再裕、陳光藝捐銀三 大員。監生陳江立、莊豁然、莊□□、□□玉、賴開榮、賴文致、陳振寶、 陳□□、□□經、陳大成、陳光紅、陳振西、陳□□、□□秋、陳玉渠、 同利號、復榮號、□□□、□□□、武生陳獻珍、陳朝元、陳玉田、陳□ □、曾俊、張秋圍、張達理、張拔山、啟發號、元達號、以上捐銀各一大 員。廩生陳貞元捐銀二員、陳凌雲捐銀:。開支:。 從碑文可以得知以下事情:首先,興建敬聖亭的目的是要讓後人瞭解文字之. 64 65. 66 67 68. 1916),頁 226。 張素玢等編, 《新修彰化縣志‧人物志》(彰化:彰化縣政府,預計 2018 年出版)。 張煥文,字日華,號郁亨,竹山社寮莊人,張天球長子,彰化縣學廩生,咸豐四年甲寅科選恩 貢生。資料來源:林文龍, 《竹山鎮志·人物志‧張煥文》(南投縣:竹山鎮公所,2002),頁 1456。 倪贊元, 《雲林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 37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頁 158。 林文龍,〈沙連興學的田中廩生陳貞元〉,頁 15。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 ,頁 160。 21.

(30) 可貴,並珍惜紙張,而社寮敬聖亭的興建是由陳凌雲倡導,雖然無法從碑文看出 他的捐款金額,但可以知道林鳳池、69張克禧捐銀 7 大員,金額最高,而陳貞元 捐銀 2 員,雖然不是捐款金額最高者,但除了捐 7 大員的 1 人,以及捐 3 大員的 2 人以外,是為第 3 高捐款,可知他在當時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並非一般的地方 菁英。其次,從碑文的記載,可知陳貞元具有清朝廩生的身分,廩生是考上秀才 之後,每年都要進行考核,經過考核後,成績第一等第者為廩生,第二等第為增 生,因此,可知陳貞元在當時的秀才中,成績十分優異,而且,代表陳貞元已具 有「士紳」身分。. 圖 2—8 竹山社寮開漳聖王廟旁敬 圖 2—9 竹山社寮開漳聖王廟旁敬聖亭 聖亭 碑文 資料來源:謝泊諭攝,2016 年 8 月 12 日。. 資料來源:謝泊諭攝,2016 年 8 月 12 日。. 同治元年(1862)的戴潮春事件發生之後,陳貞元在同治 2 年(1863)4 月 28 日,與彰化舉人林肇興、邱位南,沙連舉人林鳳池、生員陳上治,永春生員 廖秉均,南投保義首陳雲龍、吳聯輝,牛牯嶺義首陳捷三,北投保舉人簡化成、 義首林錫爵等,一同對抗戴潮春黨羽的侵擾,他在沙仔崙的宅邸受到波及而燒 燬,但他仍在同年 6 月率居民助戰,70事件之後,回到林圯埔繼續從事教育工作, 以水沙堂(即林圯埔文昌祠)作為講學的校舍。陳貞元在沙仔崙的宅邸,在當時 69. 70. 林鳳池(1819-1866),字文翰,清彰化縣沙連保大坪頂粗坑莊人(今南投縣鹿谷鄉初鄉村),為 竹山社寮張煥文之學生,清代舉人,曾與訓導陳希亮勸捐重修沙連保連興宮(今竹山連興宮), 並因戴潮春事件有功獲賞。資料來源:林文龍, 《竹山鎮志·人物志‧林鳳池》 ,頁 1456-1457。 吳德功,〈戴案紀略〉 ,《戴施兩案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七輯,臺北:大通書局,1987,頁 39-40。 22.

(31) 可謂豪宅,在當時有能力蓋豪宅,顯示陳家在陳貞元時,已相當富裕。 從上可知,陳貞元具有清朝廩生身分,經常於在林圯埔地區積極參與教育文 化活動,對於清末林圯埔地區的教育有一定的貢獻。更在戴潮春事件中,率領沙 仔崙居民奮戰,不僅對於地方治安的維持起了作用,能夠讓居民願意聽他發號施 令,故他在沙仔崙地區已累積一定影響力。因此,陳家在陳貞元一代崛起,並奠 下日後發展的基礎。 陳貞元娶妻周鑾,71育有 4 子(允安、允忠、允廉、允藝) ,其中,二子允忠 為陳紹年,是田中陳家在清領後期過渡到日治時期的重要人物,也是陳家家族勢 力向外擴張壯大的關鍵人物。. 第三節 陳紹年的崛起 陳紹年(1852—1915)清咸豐 2 年(1852)出生於赤水(今南投縣名間鄉 赤水) ,卒於大正 4 年(1915)4 月,享年 63 歲。娶臺南人許守為妻,育有子超、 鴻猷、石降、芳輝 4 子,但子超、石降早逝,在陳家最早的日 治時期戶籍資料上,沒有子超與石降 2 人的相關紀錄。72根據 陳家後代的說法,陳紹年並非陳貞元的親生兒子,是從南投縣 名間鄉某陳家過繼而來。73他幼時隨父陳貞元常居林圯埔(今南 投竹山) ,稍長才回沙仔崙居住,日治初期,因沙仔崙多次遭遇 水災與火災的破壞,據聞他帶領家族遷居田中央,並鼓吹鄰里 同往。74. 圖 2—10 陳紹年75. 文化教育方面,陳紹年為清朝秀才,曾與田中內灣名儒陳鴻苗等人,共同集 資設立私塾,聘請儒者講學,如田中央畫家詩人吳半樵就是私塾講學教師之一。 76. 光緒年間發生漳泉械鬥,為平息糾紛,泉籍陳五美出面,協調陳姓族人不分漳、. 泉共同出資興建祠廟,最後於光緒 16 年(1890) ,陳姓族人推舉田中央的陳五美、 71 72. 73 74 75 76. 李毓嵐,〈陳貞元傳〉 ,排版中,預計 2018 年出版。 2016 年 3 月 3 日陳時宰醫師(陳紹年曾孫)口述資料,配合陳時宰醫生提供的陳紹年日治時期 戶籍資料。 2016 年 3 月 3 日陳時宰醫師(陳紹年曾孫)口述資料。 林翠鳳、謝瑞隆編撰,《田中鎮志‧人物篇》 ,頁 807。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臺灣列紳傳》,頁 180。 林翠鳳、謝瑞隆編撰,《田中鎮志‧文化篇》 ,頁 688。 23.

(32) 陳新眾、陳清陽、陳志文、陳瑞發、陳瑞蒲、陳瑞圓、陳紹年、陳登捷、陳宇宙, 以及其他地區等陳姓族人共 22 人,募得 1 萬 40 圓,於大新莊(今田中鎮新民里) 興建「聚星堂」 。77清領時期的陳紹年,以對於陳氏家族事務積極參與,更於日治 時期發動親族,募得捐款重建宗祠。除了田中「聚星堂」之外,早在光緒 8 年(1882) 他即與來自福建漳浦的陳姓族人在赤水(今南投名間)共建宗祠,名為「西水祠」。 78. 圖 2—11 陳紹年因清賦有功賞加訓導銜之件 資料來源:陳時灥提供,陳皇志攝,2017 年 8 月 12 日。. 陳紹年在清領末期不僅曾任東螺東保與沙連下保之保良局長,更協助清賦工 作。光緒 12 年(1886) ,臺灣巡撫劉銘傳為了丈量田畝、清查稅賦,設立清丈總 局,開始進行清賦工作。劉銘傳採用淡水知縣李嘉棠的意見,先行編查保甲,就 戶問糧。調查之前先編查保甲,可先清除社會動亂分子,並為整理田賦事業可能 帶來的社會動亂預先準備。因此,劉銘傳的清賦是透過編查保甲推行,由官方指 派調查人員,會同地方紳士以及書役進行的田賦清查工作。79清賦事業在臺北、 臺南兩府設立清賦局,各縣各廳設立分局。依各地實際狀況清丈組織略有不同, 基本上可分為「委員」 、 「書役」 、 「紳士」 。官方指派的調查人員稱為「委員」 ,自 清朝內地八品官以下的官吏中遴選,再派赴臺灣各地。「書役」則是田賦清查工 作的相關技術人員。 「紳士」則為該地方具有學識名望之人,在土地調查過程中,. 77 78. 79. 莊天賜編撰, 《田中鎮志‧社會篇》 ,頁 481-482。 南投縣陳姓宗親會, 《西水祠建祠壹佰叁拾伍週年紀念─南投縣陳姓宗親會族譜》(南投:南投 陳姓宗親會,2017),頁 210。 李文良, 〈晚清臺灣清賦事業的再考察–「減四留六」的決策過程與意義〉(《漢學研究》24: 1,2006.06),頁 389-390。 24.

(33) 80. 地方人民有紛議時負責進行調停。 光緒 17 年(1891)他因協助清賦工作有功而 賞加訓導銜。81(見圖 2—11) 從陳紹年為清朝秀才,加上他參與地方文教與家族事務的經歷,推測他當時 應是以「紳士」身分協助清賦工作。而清賦請獎名單共 289 人,其中臺灣府彰化 縣有 26 人,但臺灣紳士人數不到 10 人,82也就是說,清領末期陳紹年以其在地 方社會的聲望與影響,協助官方進行田賦清查工作,讓調查工作順利進行;同時, 也使他在清賦的過程中更擴大其影響力。之後,光緒 18 年(1892)12 月 16 日, 分發為儒學訓導,擔任學官。(見圖 2—12). 圖 2—12 陳紹年分發訓導一摺 資料來源:陳時灥提供,陳皇志攝,2017 年 8 月 12 日。. 清廷早期地方治安主要是透過總理與保甲制度的實施來維持。總理是地方自 治團體之首,由地方耆老推選,經地方官核准後予以擔任。總理的職務至少有以 下幾項:調解民事訴訟或其他紛爭;管理公共事業;與紳士協同籌捐地方公共事 業之基金;編查保甲門牌;辦理團練、冬防、保甲、聯庄;稟報不良之人於官, 以維持地方安全;傳達官署命令給地方人民等等。而實施保甲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維持地方治安,因此編造戶口,登記人之出入,之後更清庄聯甲,加強各庄共同 防盜、維持治安的機能。道光年間施行「聯甲法」 ,聯合數街庄,共同防衛鄉土, 80 81 82.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清賦一斑》(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0),頁 64。 陳紹年因清賦有功賞加訓導銜之文件,資料為陳紹年之曾孫陳時灥先生提供。 「淡新檔案」 ,檔名:ntu-GCM0030-0002200043-0001137-a001.txt,臺灣清賦全功告竣尤為出 力文武員紳派請獎清單,18910716。 25.

(34) 83. 84. 陳紹年即曾任職於聯甲局。 道光以後,外國侵略加劇,於是聯庄團練。團練為. 聯庄組織內之另一種組織,訓練壯丁來對抗外敵。道光以後的團練,本質上是民 兵,由官府下令總理、地保、義首、街庄正等,進行聯庄團練。依據戴炎輝的說 法,臺灣自道光 20 年(1840)至光緒 20 年(1894),舉辦過 6 次團練,第 1 次 是道光 20 年(1840)鴉片戰爭爆發;第 2 次是咸豐 7 年(1857)頒發團練章程 及抽費章程;第 3 次是同治元年(1862)發生戴潮春事件;第 4 次是同治 13 年 (1874)日軍侵臺;第 5 次是光緒 10 年(1884)中法戰爭開打;第 6 次是光緒 20 年(1894)甲午戰爭。85 陳紹年有多次募集土勇或率領庄丁作戰的經驗,甚或有可能受官方之命進行 團練。第 1 次是在光緒 10 年(1884)清法戰爭爆發後,募集土勇 500 名,並自 86. 備武器前往臺南駐營協防。 第 2 次是光緒 20 年(1894)有彰化匪徒余阿桂作亂, 但因余阿桂異常惡劣,地方士紳因不敢得罪而沒有介入處理,加上地方官輕縱匪 徒,因此,官廳命東螺保聯甲局董即用訓導陳紹年率領庄丁逮捕,經彰化縣訊問 後就地正法,陳紹年因功獲賞。87(見圖 2—13)第 3 次是光緒 21 年(1895)接 受臺灣民主國黑旗軍統領劉永福的指揮,辦理臺中地方軍餉事務及募集土勇,準 備抗拒日本接收臺灣。. 88. 圖 2—13 東螺保聯甲局董即用訓導陳紹年奉命捕捉匪徒余阿桂一摺 資料來源:陳時灥提供,陳皇志攝,2017 年 8 月 12 日。. 83 84. 85 86 87 88. 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社,1984),頁 253。 楊永彬,〈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 年-1905 年〉(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頁 53。 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頁 21、24、30、83、90、91、96、97、252。 〈簡義歸順の餘聞〉, 《臺灣日日新報》,明治 29 年 12 月 2 日,5 版。 〈札 即用訓導陳紹年〉 ,陳時灥先生提供。 〈簡義歸順の餘聞(陳紹年の事)〉, 《臺灣日日新報》 ,明治 29 年 12 月 2 日,2 版。 26.

(35) 根據謝宏武的研究,義民與團練本質上都是民間自衛武力團體,義民團體的 成員稱為鄉勇或義民,團練的成員稱鄉勇、義民或練丁,義民的領袖稱為義民首, 團練領袖有稱義民首,也有稱團練首,由此可知,兩者本質上無太大差異。最大 不同在於防禦的對象,義民主要針對民變的騷擾,團練主要針對外人的侵犯。89綜 合戴炎輝與謝宏武的研究,推測光緒 10 年(1884)清法戰爭與光緒 21 年(1895) 日本接收臺灣之際,陳紹年可能受命募集土勇進行團練。以光緒 10 年(1894) 中法戰爭之團練為例,府、縣城內均設 1 團練總局,其向分東、西、南、北、中 五團者,各舉團總 1 人。城外各鄉,大約以周圍 3、40 里,設 1 分局。在分局內, 由官方揀選最富有且聲望高之人為團總,具有才幹、又能服勇眾者為團佐,均須 常在局內辦事。其人數大局以 5 名,中、小局以 3 名為限。練丁的組織,只要在 16 歲以上、40 歲以下者,皆編為「團勇」,由「團勇」挑選「練勇」,再就「練 勇」挑選「義勇」 。 「義勇」常駐團局,逐日操練, 「練勇」則按旬赴局操練 1 次, 「團勇」每月赴局點操 1 次。 「義勇」之數,大局不得超過 30 名,中局不得超過 20 名,小局不得超過 10 名; 「練勇」人數則不予限制。90雖然無法得知陳紹年是 否在團練局任職,但清法戰爭之役募集之 500 名「土勇」 ,推測可能就是「團勇」 。 無論是官方下令募集土勇進行團練,或是率領庄丁捕捉匪徒,都顯示陳紹年 在清領末期對於地方社會治安的維持有很重要的影響。此外,光緒年間,他曾參 與第 6 次捐輸臺灣新海防(見圖 2—14),91可知陳家當時的財力狀況並非一般。 以上可知,陳紹年清領末期的活動範圍,主要在彰化田中、南投名間、竹山 等地,在政治、教育文化活動、家族事務、地方治安等方面都十分活躍,可知其 影響力已非侷限於田中一地,開始往其他地區擴散影響,可說是中部地方菁英。 然而,他在清領末期累積的社會聲望與財富,並沒有因為政權轉換而衰弱,反而 有更上一層樓的趨勢,下一章透過陳紹年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活動,探 討他在日治時期如何進一步壯大家族社會聲望、累積財富以及對於地方社會的影 響力。. 89. 90 91. 謝宏武,〈清代臺灣義民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頁 115。 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頁 94、95。 陳紹年臺灣新海防捐輸第六次請獎一摺,由陳時灥先生提供。 27.

(36) 圖 2—14 陳紹年臺灣新海防捐輸第六次請獎一摺 資料來源:陳時灥提供,陳皇志攝,2017 年 8 月 12 日。.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明天啟四年至永曆十五年之間(1624─1661)荷蘭以其政治及經濟力量 在臺灣南部先住民之間傳播基督教。4 西元 1636 年開始引進中國人到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Intel-NTU Connected Context Computing Center)成立於2011 年。這是英特爾實驗室( Intel Labs)與世界頂尖大學進行的「英特爾合作研究機構(Intel

中文科 英文科 數學科 小三 能理解 文字 的段意及段落 簡淺敘述性 Recognizing key words in. a sentence

– Each listener may respond to a different kind of  event or multiple listeners might may respond to event, or multiple listeners might may respond to 

泰北高中祭百萬獎學金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市場特性 Mass Mass Mass Small Invidual 生產型態 少樣大量 少樣大量 多樣少量 多樣少量 大量客製 管理系統 MRP MRP II JIT/TQC

三信商業銀行 Cota Commercial Bank 新竹國際商業銀行 Hsinchu International Bank 台灣工業銀行 Industrial Bank of Taiwan 台灣新光商業銀行 Shin Kong Commercial Bank 中央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