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建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建構之研究"

Copied!
29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 博士學位論文.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建構之研究. 研 究 生:蘇錦雀 指導教授:鄭志富. 中華民國 108 年 1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建構之研究 研 究 生:蘇錦雀 指導教授:鄭志富. 2019 年 1 月 摘. 要. 綜觀目前世界各國對於青少年運動選手發展,主要係透過學校體育、運動俱樂部 及體育運動學校等培訓體系,在我國,則是以學校運動團隊或實施體育班制度做為競技 運動選手培訓搖籃。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我國中小學體育班發展現況及困境,建構「中 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俾提供體育行政主管機關作為體育班經營管理及制定相關政 策之參考。研究過程中,透過文獻及文件分析法、焦點團體座談及模糊德懷術專家意見 調查問卷,進行結合質性與量化混合研究後,發現如下: 一、 我國中小學體育班政策自 1968 年指定 3 所高中成立體育實驗班至 2013 年訂頒《高 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作為法源依據迄今,體育班學校數量逐年攀高, 全國 22 縣(市)僅金門縣及連江縣二縣未有學校設立體育班。截至 106 學年度計 已核定 721 校設立 1,894 班體育班,總學生人數逾 4 萬人;依教育階段別區分,以 國中階段校數最多,依行政區域區分,以高雄市轄內校數最多。體育班發展困境包 含缺乏區域三級或四級銜接培訓規劃、假體育班問題、學生課業成績低落、參賽頻 繁及過度訓練造成運動傷害等。 二、 本研究所建構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 ,係「層面→項目→檢核指標」三 個層次之指標架構,涵蓋「政策願景」 、 「課程發展」 、 「專業人力」 、 「資源統整」及 「績效表現」等 5 個層面指標,並向下展開 14 個項目指標及 43 個檢核指標,因係 透過焦點團體座談及模糊德懷術專家意見調查問卷進行檢核後整合之專家意見,獲 得專家高度共識,極具適切性。 三、 依本研究結果,就檢核指標之整體排序而言,以避免校園性平事件之檢核指標排 序最優先,性平議題首次納入體育班經營管理之重要議題;而排序第 43 者,為有 關結合運動志工協助體育班訓練務之檢核指標,其重要性雖非為優先排序,惟因係 依據法規辦理之事項,仍應極研擬配套措施以為因應。此外,聚焦學生基本學力之 檢核指標均獲專家高度共識,顯示培育學術兼備之學生運動員為體育班之重要績效 指標。 四、 就未來指標應用方面,建議可以做為全國一致性之體育班輔導訪視之參據;就後 續研究方面,建議可以本研究建構之指標進行實地調查分析,並依教育階段別,建 構不同之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 關鍵字:運動治理、學校體育、體育政策、體育班. i.

(3) The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dicators for Athletic Classes in Taiwan Jan, 2019 Author: Su, Chin-Chueh Advisor: Cheng, Chih-Fu Abstract In Taiwan,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ed athletic class in school system to explore potential athletes earlier and to provide the student athletes a good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ir performance. As athletic class system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sports talent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sports, the success of this system was also importa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spor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dica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athletic clas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aiwan and to construct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dicators for school athletic classe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which could be provided for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 to manage the athletic classe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The research was applied of mixed approach orientation,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document analysis, focus group discussion and the fuzzy Delphi were conducted as a combination of quantification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re were 22 counties (cities) in Taiwan and only 2 of them had no school athletic classes. In the 106 academic year, there were total 721 schools approv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1,894 athletic classes with a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of more than 40,000. Among the schools, the numbers of secondary schools were the largest, and the numbers of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was the largest, however, it did not indicate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school sport of Kaohsiung city was not the most outstanding in Taiwan. As to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to athletic classes included the lack of regional three- or four-level training programs, fake sports classes, poor performance, frequent 2.. 3.. competition and over-training.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dicators for Athletic Classes" constructed by this research was a three-level indicator structure of "Levels → Projects → Checking Indicators" covering "Policy Vision", "Course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Human Resource",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Performance” and following 14 projects and 43 checking indicators which were all seemed to be appropriat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ranking of the 43 ii.

(4) checking indicators, the indicator which was to avoid the events of sexual assault or. 4.. sexual harassment in the campus was the highest priority of all.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issue of gender equity was indicated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athletic classes. The importance of checking the indicators for the training of sports volunteers in conjunction with sports volunteers was not prioritized. However, due to matters that wer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 the sport authorities were required to actively research and develop supporting measures. In addition, the inspection indicators focusing on the basic scholastic ability of students in the athletic classes had been highly recognized by experts, indicating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academically-accepted student athletes was the key indicator for high-performance athletic classes. As to the advice for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the indicators, the indicators c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national school athletic classes evaluation in order to keep the quality of athletic classes;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 it was recommended that the indicators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y could be field surveyed and analyzed, and could be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tage of education.. Keywords: sport governance; school sport policy, sport policy, athletic classes. iii.

(5) 謝 誌 終於,過了! 當聽到口試委員召集人吳清基部長宣布我通過博士論文學位口試時,心裡滿滿是悸 動與感動…“Yes! I did do it!!”。 想當年懷抱著理想通過博士班考試,但沒想到的是由於工作異動,從教育部國教司 調任臺南市體育處長,再從臺南市體育處長調回教育部國教署,然後是教育部體育 署……幾經波折,讓我把原本應該是半程的馬拉松跑成全程的馬拉松,整整花了預期的 2 倍時間才完成這本論文。所幸,最後總算能在期限內完成任務並通過口試,圓滿自己 長久的夢想,終於,我做到了!。 能夠完成博士論文,首先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鄭志富副校長,我生命中第二個父 親,從碩士到博士,一路引導我進入運動管理的殿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 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謝謝老師當年不嫌棄我是一個體育的門外漢,仍 願意讓我成為鄭門弟子。其次,要謝謝口試委員:吳清基部長、程瑞福院長、洪嘉文局 長及我進入公務機關後的導師,曾瑞成校長,謝謝口試委員們對於我的肯定及論文的指 導。在修完吳部長「政策決定」的課程後,對我在行政工作上的影響甚深;程院長、洪 局長及曾校長,無論在行政工作或學術方面,都給我極大的協助,他們的成就,是我學 習的典範。此外,也要特別謝謝樹德科大徐振德老師協助我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有關模 糊德懷術在研究的應用。 在博士求學的過程中,多虧有「鄭派經營」的學習夥伴們的鼓勵,秀華、嘉惠、慧 卿、校章 …,以後我們還要一起去參加更多的 AASM 及 EASM 喔。謝謝一路上支持並 鼓勵我的師長、長官、同仁及朋友們………….。陳之藩曾說過,「無論什麼事情,得之 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了,不如謝天吧!」 ,由於我想要感 謝的人真的太多了,因此東施效顰,謝謝天吧!…當然,我也要謝謝以前的我成就了現 在的我….哈哈! 最後,謹將此論文獻給我最摯愛的母親、家人及在天上的父親,我真的做到了!!!. 蘇錦雀. 謹識. 2019 年 1 月. iv.

(6) 目 摘. 次. 要 .................................................................... i. Abstract ................................................................. ii 謝. 誌 ................................................................... iv. 目. 次 .................................................................... v. 表. 次 ................................................................. viii. 圖. 次 .................................................................... x.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1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1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8 第五節 重要名詞釋義 .................................................... 2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22 第一節 我國中小學體育班發展之探究 ..................................... 22 第二節 績效管理相關理論之探究 ......................................... 53 第三節 優質學校理論及意涵之探究 ....................................... 60 第四節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初步建構 ............................... 90.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9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9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98 v.

(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102 第四節 研究資料處理 .................................................. 105 第五節 研究倫理議題 .................................................. 107.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108 第一節 中小學體育班現況及困境 ........................................ 108 第二節 焦點團體座談結果分析 .......................................... 113 第三節 模糊德懷術專家意見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 135 第四節 不同服務背景專家學者對指標構面之模糊德懷術分析 ................ 167 第五節 不同服務背景專家學者對指標構面之差異排序比較 .................. 208 第六節 研究結果之綜合討論 ............................................ 22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236 第一節 結論 .......................................................... 236 第二節 建議 .......................................................... 243. 引用文獻 ................................................... 247 一、中文部分 .......................................................... 247 二、英文部分 .......................................................... 255 三、網站部分 .......................................................... 257 附錄1 .................................................................. 258 臺灣地區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建構之研究焦點團體座談會(第一次)題綱 .. 258 附錄 2 .................................................................. 262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建構之研究焦點團體座談會(第二次)題綱 .......... 262. vi.

(8) 附錄 3 .................................................................. 267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建構之研究」專家意見調查問卷 ................ 267. vii.

(9) 表. 次. 表 1-1 1974 年國民中小學體育實驗班及其實驗之運動種類一覽表 .................................... 3 表 2-1 我國中小學體育班政策發展沿革一覽表 .................................................................. 24 表 2-2 103-106 學年度各縣(市)設置體育班及就讀體育班學生人數表 ........................ 28 表 2-3 105 學年度中小學體育班發展之運動種類一覽表 .................................................... 29 表 2-4 不同時期之中小學體育班所面臨之發展困境彙整表 .............................................. 34 表 2-5 中小學體育班發展困境及相關解決策略一覽表 ...................................................... 39 表 2-6 教育部體育署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評鑑層面、項目表及檢核要點(含 權重配分) .................................................................................................................. 41 表 2-7 最近 3 學年度(103 至 106 學年度)教育部體育署輔導訪視中小學體育 班學校數量表 .............................................................................................................. 44 表 2-8 104-106 學年度中小學體育班常見之缺失 ................................................................ 44 表 2-9 國內外學者對於績效管理定義一覽表 ...................................................................... 54 表 2-10 國內學者對於優質學校(教育)定義之觀點彙整表 ............................................ 60 表 2-11 臺北市優質學校指標及經營策略 ............................................................................ 68 表 2-12 優質學校教育指標 .................................................................................................... 82 表 2-13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表(初步) ................................................................ 93 表 3-1 焦點團體座談成員表 .................................................................................................. 99 表 3-2 模糊德懷術專家小組成員 ........................................................................................ 101 表 4-1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之各層面及其意涵表................................................. 114 表 4-2 第一次焦點團體座談會後修正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層面及項目......... 117 表 4-3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架構第一次修正對照表............................................. 118 表 4-4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架構第二次修正對照表............................................. 120 表 4-5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構面適切度分析表..................................................... 138 表 4-6 專家對於項目指標修正意見彙整表......................................................................... 139 viii.

(10) 表 4-7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建構之專家內容效度意見彙整、統計及指標篩選結果 一覽表 ............................................................................................................................ 141 表 4-8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修正調整結果一覽表................................................. 142 表 4-9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體系............................................................................. 143 表 4-10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構面分數、整體排序及層面內部排序表............... 160 表 4-11 服務於大專校院之專家學者對指標構面之模糊德懷術分析 ............................... 175 表 4-12 服務於體育(教育)行政機關之專家學者對指標構面之模糊德懷術分析....... 190 表 4-13 服務於高中以下學校之專家學者對指標構面之模糊德懷術分析....................... 203 表 4-14 不同服務背景專家學者對指標構面之整體排序差異排序比較........................... 214 表 4-15 不同服務背景專家對於檢核指標排序分析........................................................... 219 表 4-16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模糊德懷術分析....................................................... 221. ix.

(11) 圖. 次. 圖 1-1 研究流程圖................................................................................................................... 17 圖 2-1 103-106 學年度各教育階段設立體育班學校數量圖 ................................................ 27 圖 2-2 優質學校的特色........................................................................................................... 64 圖 2- 3 臺北市優質學校教育指標 .......................................................................................... 88 圖 2- 4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架構 (初步).................................................................. 92 圖 3-1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建構之研究架構........................................................... 97 圖 5-1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架構............................................................................. 242. x.

(12)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為「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建構之研究」 ,其意旨在於探討我國中小學體育班 發展現況及困境及建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提供各級政府體育行政主管機 關督導中小學體育班之管理機制,引導體育班優質發展,達到「適性揚才」、培育優秀 運動人才及提升我國競技運動成績之體育政策目標。本章為緒論,計分為五節。第一節 為「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第三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五節為「重要名詞釋義」 。綜合本章第一節至第五節之 闡述,得以窺知本研究之一般性背景知識,進而對於本研究有所瞭解。.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一、中小學體育班是我國發展競技運動的重要政策 體育的目的對個人而言,不外乎在身體的實踐力行中,可以獲得健全的體格,理 性的行為及良好的適應能力;對民族及國家而言,體育則可以促使族群祥和與國家安定 (蘇錦雀,2003) 。以學校為範疇之學校體育,係一種透過計畫性的身體活動,也是學校 教育的重要一環,不僅是我國教育及體育的重要課題,更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 (洪嘉 文、鄭志富,2004;洪嘉文,2009;陳柏愷、鄭志富、牟鍾福,2017;魏士欽、吳國銑, 2008) 。 學校體育實施的範疇,包含全民運動 (sports for all) 及競技運動 (competitive sports) ;在競技運動方面,主要的政策是透過成立體育班來培訓具運動潛能的學生。依 據《國民體育法》第 15 條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為培育優秀運動人才,得提出計畫 報經各該主管機關核定後,設立體育班;教育部體育署依據《國民體育法》於 2013 年 (民 國 102 年) 訂頒公布之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學校體育的發展策略之一為強化優秀運動 人才培育機制,因此,在中小學設立體育班的政策目的,係植基於強化優秀運動人才培 1.

(13) 育之政策目標,期望能早期發掘具運動潛能的學生,施以計畫性及系統化之教育,傳授 體育專業理論與技能,俾能充分發揮渠等之運動潛能,達到鼓勵優秀運動選手追求卓越、 爭取榮耀及發展競技運動與適性發展之目標 (黃意玉、楊宗文,2010) 。盱衡世界各國 體育運動發展趨勢,多將運動競賽成績視同為國力之具體體現,因此莫不將競技運動視 為主要發展目標,並基於精進競技運動成績之考量,競相採取積極措施,以培植具發展 潛力之運動選手 (Funahashi, et. al., 2014) ,尤其青少年階段選手的培訓一向被視為競技 運動選手培訓的搖籃,其扎根工作更顯重要。 綜觀目前世界各國青少年運動選手的發展,主要係透過學校體育、運動俱樂部及 體育運動學校等培訓體系 (鍾秉樞等,2012) ;在臺灣,體育班是重要的學校體育政策 (蘇錦雀,2018) ,也是國家重要競技運動政策,體育班所培訓之青少年選手,不僅是國 家優秀運動選手的搖籃,也是銜接培訓運動選手培訓體系不可或缺之一環,更是國家未 來在國際大型運動賽事奪金奪牌的希望 (張俊一,2009;Petry, Steinbach, & Burk, 2008); 因此,在中小學設立體育班,不僅對於培育優秀運動人才與提升國家競技運動水準,扮 演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體育班實施成效的良窳,更攸關我國競技運動能否永續發展 (李坤培,2006;李昱叡,2013;施致平、黃蕙娟,2006;詹俊成,2003;蘇錦雀,2018) , 體育班對於國家體育發展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探討我國中小學體育班政策起源,可追溯於 1968 年 (民國 57 年) 時的臺灣省政府 教育廳指定省立臺中第一中學校及臺中女子學校等辦理之體育實驗班,此為學校設立體 育班之濫觴;可惜,因實施成效不佳及學校管理不便等因素,在 1974 年 (民國 63 年) 即 輔導其結束體育班實驗班=之經營 (張瑞鈴,2015) 。之後教育部基於培養優秀運動人 才,進而提升國家競技運動實力等考量,於 1984 年 (民國 73 年) 訂定「國民中小學體 育實驗班實施計畫」並指定臺北市麗山國中等 8 所國民中、小學試辦體育實驗班 (如表 1-1) ,期許設立體育班之學校能建立學校體育運動發展特色 (李坤培,2006;黃意玉、 楊宗文,2010) 。前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為對具有運動潛能之學生,施以有系統之專項運 動運訓練,復於 1997 年 (民國 86 年) 訂頒「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實施計畫」 ,再 於 1998 年 (民國 87 年) 修訂「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成績考查試辦計畫」 (洪嘉 2.

(14) 文、詹俊成,2005) 。惟截至此一階段,中小學體育班仍僅屬試辦計畫階段,並未納入 法制規範全面開放學校申請辦理。 至學校體育班正式納入法令規範,係自 2002 年 (民國 91 年) 6 月 25 日教育部修 正公布之「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第 16 條之一「中等學校為培育優秀運動人才,得 提出計畫報經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後成立體育班」規定,惟當時排除國民小學為適 用對象。中小學體育班政策納入法律位階的規定,則始自 2011 年 (民國 100 年) 10 月 25 日修正公布之《國民體育法》第 13 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為培育優秀運動人才,得 提出計畫報經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後設體育班;其設班基準、員額編制、入學測驗、 編班方式、課程教學、訪視評鑑、停辦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之規定, 爰教育部據以於 2013 年 (民國 102 年) 4 月 20 日訂頒《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 辦法》作為各直轄市、縣 (市) 政府推展學校體育班政策之法源依據迄今。 表 1-1 1974 年國民中小學體育實驗班及其實驗之運動種類一覽表 縣市別. 學校名稱. 實驗之運動種類. 臺北市. 麗山國中. 桌球. 臺北市. 玉成國小. 游泳、體操. 臺南市 (時為臺南縣). 關廟國小. 桌球. 臺東縣. 寶桑國中. 游泳、桌球. 臺東縣. 仁愛國小. 游泳、桌球. 宜蘭縣. 公正國小. 桌球、體操. 高雄市. 五福國中. 桌球、體操. 高雄市. 四維國小. 桌球、體操.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張瑞鈴 (2015,頁 69) 。臺灣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歷史軌跡之. 探究 (1968-201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 二、中小學設立體育班之數量雖逐年增加,品質卻有待提升 3.

(15) 自中小學體育班政策正式納入法令規範後,設立體育班的學校不減反增,體育班 數量逐年攀升。依據教育部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資料,105 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 班,總計有 676 校、1,862 班,其中高中 (職) 142 校、國中 341 校、國小 193 校,在 106 學年度,設有體育班之學校數增加至 721 校、1,894 班,其中高中 (職) 143 校、國中 373 校、國小 205 校,由此顯見,社會少子女化的趨勢嚴峻,一般的普通班級擔心面臨 被裁併之危機,然而體育班卻有逐年增班的逆勢成長的現象。 進一步分析中小學體育班之分布現況:依教育階段別而言,以國中階段的體育班 校數最多;如以學校所在地之行政區域區分,全國 22 個縣市中,只有離島的金門縣及 連江縣未有學校設立體育班,顯示體育班在各縣 (市) 之發展十分普遍,已儼然成為各 縣市政府培訓運動選手的途徑。中小學體育班在各縣 (市) 的蓬勃發展,帶動縣 (市) 政 府對於基層選手培訓工作重視,因此,中小學體育班發展日益成熟,對於國內發展競技 運動的角色日趨重要 (李坤培,2012) 。 從歷年來體育班學生參賽的成績表現,中小學體育班確實為我國具「運動特殊才 能」之選手提供專項運動訓練環境,並培育出不少在國際上卓越表現之競技運動選手。 舉例而言,我國代表隊在近年的亞洲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單項運動錦標賽 及 2017 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等國際頂級競技運動賽會,均有亮眼的成績表現,而這些 國家運動選手約 95%來自學校體育班培育,其優異的競技表現讓國人對於臺灣體育的 未來更加充滿憧憬及希望 (何卓飛,2018;黃志雄,2013) ;然而,依據前教育部體育 司及目前的教育部體育署歷年來對於各體育班實地訪視的結果,發現因各縣 (市) 資源、 發展特色與文化屬性差異,且因發展之運動種類過多,各縣 (市) 學校體育班發展成效 不一,體制混亂、人才流失、資源分配不公、學生學業低落等問題,進而影響體育班 學生生涯發展與國家運動成績 (程瑞福,2011) 。此外,體育班學生因過度操練或參賽 次數頻繁致使課業學習與運動訓練比重失衡的情形嚴重,體育班學生課業成績低落常 被認為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陳棟遠,2018;詹俊成,2003) ,也時為立法委員在立 法院質詢教育部的議題。基於中小學體育班是我國重要之競技運動政策,攸關國家競 技運動績效及運動選手生涯發展甚鉅,而從教育的角度,中小學體育班的發展,除了 4.

(16) 增進術科培訓外,也必須能兼顧學生課業成就,才能落實「適性揚才」 ,因此,研擬有 效之解決策略,改善目前中小學體育班面臨的問題,讓體育班的品質提升,培育「學 術兼備」的學生,實有其重要性。. 三、因應國際優質教育的趨勢,追求優質中小學體育班的訴求 「優質」通常被用來形容人、事或物之本質或品質有超越或特出之處,在質與量 方面都有高品質,因而有優異之成績或貢獻 (楊念湘,2008) 。面對重視教育品質及提 昇學校教育成效的國際趨勢,唯有透過創新經營的方式來改善服務品質,為因應劇烈的 市場競爭,必須提高學校運作的效能,優質的學校教育才能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吳清基 2005;陳柏愷、鄭志富、牟鍾福,2017) 。 張明輝 (2004) 認為優質學校除能提供學生公平正義的教育機會及適性揚才的教 育環境,更強調創造豐富多元的教育活動及優質的學習環境。吳清基 (2006) 進一步指 出,優質的學校教育,包含校長的領導、學校的行政管理、課程的發展、教師的校學、 學生的學習、資源的整合、全體教職員的專業發展及學校文化與價值觀念之培育。如果 每一所學校都是品質卓越的優質學校,從教育的積極而言,更能確保學生的素質,提昇 整體國民的教育水準 (劉興欽,2010) 。 「優質」亦可被視為具備競爭力,優質的教育除了有品質的保證外,也具備教育 競爭力。為提昇學校教育競爭力,追求卓越優質的學校教育,國內外紛紛提出優質學校 教育計畫,例如美國的磁性學校 (Magnet school) 、藍帶學校 (Blue ribbon school) 及新 美國高中 (New America high school) ;英國的燈塔學校 (Beaco school) 、專家學校 (Special school) ;香港提出「優質學校改進計畫」(Quality School Improvement Project) ; 在我國,教育部自 96 學年度起實施「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及「高中職優質化輔助方 案」,對全國公私立高中職,投入軟體及硬體資源,並組成專家諮詢輔導團隊,輔導學 校達到優質目標;此外,教育部也辦理高中職學校評鑑,期能透過專業評鑑制度,檢視 各高中職辦學績效,並以評鑑結果做為學校申請認證成為優質高中質之門檻 (楊孟山、 林宜玄,2016) ;而臺北市則以全國首善之都之姿,首開風氣研發優質學校指標作為其 5.

(17) 所屬各級學校經營之參據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 ,並以「輸出–過程–輸出」系 統思考模式訂之「臺北市優質學校指標」 (楊孟山、林宜玄,2016;楊念湘、陳木金, 2010) ,該局在 2004 年訂頒「臺北市優質學校指標」,以校長領導、學校行政管理、課 程發展、學生學習、教師專業、資源統整、校園營造及學校文化等面向,做為臺北市優 質學校指標內涵,並據以辦理評選及頒發獎金,以激發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以實際的行動 提昇學校教育的品質,進而成為實踐教育理念的典範,進而創造出教育的品牌 (吳清基, 2006) 。 體育是教育的一部分,體育班是學校的部分班級,如果每一所設立體育班的學校 都是優質學校,體育班也能仿效教育改革的趨勢,發展優質體育班,應能解決體育班發 展之困境並引導體育班優質發展。而為達成中小學體育班優質的發展目標,建立績效管 理機制是有效的策略。. 四、透過績效管理機制達到優質體育班之目標 「績效」 (performance) 是管理領域非常熱門的議題,是一種結果或產出 (outcome) 的比較,除可檢驗組織達到所預設目標的程度外,並可用來衡量部分或整體系統的效率 (efficiency) 或效能 (effectiveness) ,以確認整個作業的過程是否符合組織原先設立的目 標 (葛建培、卓正欽,2008) 。 「績效管理」 (performance management) 包含目標、督導、 結果評估及發展,係一套有系統的管理活動過程,用來建立組織與個人對目標以及如何 達成該目標的共識,進而採行有效的員工管理方法,以提昇目標達成的可能性 (丁志達, 2003;楊念湘,2010;葛建培、卓正欽,2008) 。在強調績效管理的年代,績效指標的 建構亦除了涉及各項指標所擬測量的標的,也隱含管理者對於組織發展的期待 (莊文忠, 2008) 。一言以蔽之,績效管理的目的在於提升整體組織的效能,其內容包括績效評估、 績效計畫、監督及績效控管、提供績效回饋等過程,並透過評鑑的方法或技術,對組織 效能 (含心態、靜態、動態、生態等四個層面) 所進行的程序或過程 (張慶勳,1999; 楊念湘,2010;Schneier, 1986) 。 不僅企業界追求品質及績效,教育界亦有追求教育品質及績效的需求。教育的對 6.

(18) 象是學生, 「追求卓越,提升品質」一向為教育人員努力追求的目標,因此自 1990 年代 以來,世界各國為求達到教育品質提升的目標,紛紛進行教育改革事宜 (吳清基,1990; 曾振興,2008) 。這波國際教育改革的浪潮影響很多國家的教育政策,例如英國於 1997 年公布「追求卓越學校教育」 (Excellence in Schools) 白皮書、美國在 2001 年訂頒「不 讓每個孩子落後法」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2001) 、我國在 1994 年以後陸續公布實 施的「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 、 「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動小組教育改革方案」及「邁向新世 紀的教育政策」等。這些與教育改革相關的措施,除在既有的基礎上,讓教育相關的軟 硬體更加精益求精外,因受到企業界全面品質管理的績效影響,也開始積極追求教育的 精緻與優質 (桂紹貞,2007;楊念湘、陳木金,2010) 。綜觀國內外的教育改革趨勢, 均強調藉由績效考核制度的變革,進一步提昇教育人員的素質與學校教育的品質 (張明 輝,2004) 。 綜上,無論企業界或教育界均透過績效管理機制提高組織卓越超群的目標,學校 教育績效管理,是指藉由有效的管理策略,凝聚教育工作同仁的共識,朝向學校教育優 質的必要手段 (楊念湘、陳木金,2010) ;企業最常使用的績效管理機制對於管理中小 學體育班應有實質意義,如能將績效管理機制應用於體育班之經營管理,應可提高體育 班之品質及效能,引導體育班優質發展並確保永續發展。. 五、國內尚未建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機制 體育是教育的一環,學校體育實施之成效,對於國家體育整體發展,有關鍵性的 影響 (孫顯鋒,2000) ,建立學校體育班良好的績效評估制度及適切的績效評量指標, 以維持體育班的教育品質,許體育班一個卓越發展的願景,為國家、學校、選手及家長 共同期待的目標。依據現行《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第 18 條及第 19 條規 定,學校體育班除應每學年度辦理自我評鑑外,各該主管機關應對於所轄學校體育班定 期進行訪視及評鑑,並依訪視報告督導學校改進 (教育部體育署,2018a) 。雖然依據法 令規定,中小學體育班之訪視評鑑由體育班各該主管機關本權責辦理,但目前並無統整 且明確之評鑑訪視指標;此外,除各該主管機關是否能落實執行體育班訪視評鑑仍有疑 7.

(19) 義外,也缺乏全國一致性之體育班評鑑訪視規準。再者,依據地方制度法規定,各級學 校教育之興辦及管理,屬直轄市、縣 (市) 政府自治事項,因此,除教育部所轄之國 (私) 立學校外,其餘學校申請設立體育班之准駁,由學校所在地之縣 (市) 政府逕依據教育 部訂頒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規定本權責核定,而部分縣 (市) 政府 往往因囿於民意代表、家長壓力,衍生體育班之發展運動種類非屬亞運及奧運動會之競 賽種類,假體育班之名行集中編班之實之「假體育班」現象;過分強調體育班運動競技 成效,也導致民意代表、學者、教師、家長質疑體育班只重視運動訓練輕忽學科素養、 重視比賽成績忽略學業成就、重視績效輕忽品行、過度訓練戕害選手身心健康等諸多問 題 (何卓飛,2018) 。 在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的前提下,對於體育班經營或運作的規定,都已經納入《高 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規範,督導設立體育班的學校落實遵循法令規定,是 優質體育班的基礎。因此,關於外界對於體育班的質疑及體育班所面臨的發展況困境, 都亟待透過建構一套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俾以驗證學校於經營管理體育班實務面與政 策目標之一致性,確保體育班能達成體育運動資賦優異學生教育方案之目的,並促使中 小學體育班真正成為我國競技運動永續發展之重要基石 (李坤培,2006) 。. 六、目前有關體育班之研究主題闕漏對於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體系相關研究 中小學體育班政策實施至今,各界要求中央體育行政主管機關 (教育部體育署) 應 健全體育班之運作與管理,以保障體育班學生學習權益之聲浪不斷湧起,體育班政策 面臨必須變革的關鍵時刻。雖然體育班是我國重要之競技運動政策,各界呼籲檢討或 停止體育班政策的聲音,也引發學術界對於體育班政策的重視;面對社會大眾對於改 善體育班本質的要求,近年來以「體育班」為研究主題之研究論文雖有愈來愈多之趨 勢,然而研究議題卻多集中於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學習性適應問題或政策與現況發 展等,卻甚少有針對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建構之研究,僅發掘現況及困境,卻未能提 出具體改善策略,將致使體育班的問題在輪迴中一再重演。我國中小學體育班政策發 展至今,已面臨必須改革的關鍵時刻,亟需提出一套積極有效之績效管理策略,以達 8.

(20) 成優質體育班目標。. 貳、研究動機 體育運動可以充分展現我國的軟實力,能超越政治的界線,促進我國與國際之間 的合作關係;優異的競技運動表現,更有助於提高我國在國際的能見度,因此,發展 國家體育運動,至關重要 (教育部體育署,2017) ,尤其,中小學體育班發展的良莠, 攸關我國競技運動成績甚鉅。然而,現階段各界對於中小學體育班的政策仍存有疑慮, 體育班廢除與存續的主張相互抗衡,倘能發展建構一套「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 並作為學校經營體育班及各級政府建立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之參考,除能引導中小學 體育班優質發展外,可提升體育班之經營績效,確保達到提昇國家競技運動成績之政 策目標。惟研究者於閱覽並蒐集國內外有關競技運動選手培訓政策、體育政策及績效 管理文獻資料中,發現迄今無人對於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之建構進行鑽研。 由於近年來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十分重視教育品質的管控及績效責任的概念並致力 於教育指標的研擬及建構 (郭淑芳,2012) ,且學者 Bottam, Tuijhman, Oakes and Johnstone 更指出,指標不僅是檢視的工具,教育指標更可以作為檢視教育制度之現況、 找尋教育制度變遷的軌跡、及預測教育制度未來發展的工具 (引自郭淑芳,2012,頁 8) ,考量體育班也是學校教育制度下所發展的「特殊部分班級」,本研究「中小學體 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建構之研究」 ,試圖將追求教育品質的優質學校指標之重要成分及因 素,作為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及體育班優化評鑑之參考標準,深期所建構之「中 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系統」 ,能作為學校經營體育班及各級體育行政主管機關於制 定學校體育相關政策及引導中小學體育班優質發展與永續經營之參考,為本研究之研 究動機。. 參、研究之重要性 本研究在體育學術及體育行政主管機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茲就本研 究在學術及實務方面之重要性,分述如下: 9.

(21) 一、學術方面: (一)在當前高度重視競技運動成績表現國際趨勢,許多國家對於在國際體育競賽中 贏得獎牌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如何培養青少年菁英運動選手,已成為許多國 家重要之體育政策及熱門研究議題。在臺灣,學校體育班是發展競技運動的基 礎及培訓運動選手的搖籃,雖然體育班制度在臺灣已發展多年,然而體育班學 生因參賽次數頻繁致使學業成就低落及過度訓練造成學生身體傷害等狀況,屢 遭各界爭議,並為立法委員在立法院質詢重點,甚至有廢除體育班制度之提議, 因此如何引導體育班優質發展,的確是值得進一步探究的議題。是以,本研究 嘗試透過跨領域的知識整合,建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除對我國在學 校經營體育班之實務參考外,並得擴展運動管理領域應用之廣度與深度。 (二)學生運動員是國家代表隊選手的培訓搖籃,也是競技運動運動的發展基礎,近 年來國際主要之運動強權國家,莫不重視對於培訓學生運動員之相關議題。本 研究所探究之中小學體育班,是我國發展競技運動的重要政策,後續除可在學 術研究範疇作為參照外,亦可與國際對於學生運動選手培訓之相關研究做比較, 或可應用質性與量化之研究的途徑,繼續深化本研究所架構之績效管理指標之 實務應用價值。 (三)綜觀近年來國內以中小學體育班為研究主題之學術論文不在少數,惟多集中於 體育班學生適應問題、生涯規劃與發展、政策及現況調查、運動教練角色及地 位、禁藥教育、課業學習等方面議題之研究,惟尚缺乏對於中小學體育班經營 管理及績效管理指標建構等相關議題之探討。因此,本研究嘗試從運動治理的 觀點,探討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之建構,其所建構之指標內涵,可在後 續學術研究做為參照,擴展日後體育行政主管機關對於中小學體育班政策研究 論證資料之多元性。. 二.實務方面: (一)體育班是我國重要之競技運動政策,本研究建構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 10.

(22) 標」 ,其目的在於解決目前經體育班經營之困境,期能引導中小學體育班優質化 發展並能永續經營,國家競技體育才得以永續發展。因此本研究結果除可提供 政府機關制定學校體育政策之參考外,可應用於督導管理中小學體育班之實務 面。 (二)本研究提出之指標應用模式,無論對中央政府 (教育部體育署) 、直轄市及縣 (市) 政府,均可應用本研究結果,做為體育班監督管理之依據,增進管理中小 學體育班之行政效能;學校可應用本研究結果所。 (三). 因研究者目前在教育部體育署服務,負責的業務包含中小學體育班輔導管理. 事宜,深諳目前中小學體育班之管理不僅未訂有績效管理指標,且未建置中小 學體育班相關之績效管理系統,致使無法有效掌握叢生之體育班問題。因此, 本研究提出之指標應用模式,可補足業務執行窗口不足問題,作為嗣後實務上 修正中小學體育班政策之參考。. 11.

(2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壹、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所述,本研究旨在透過文獻探討與分析,探討我國中小 學體育班發展現況及困境,並初步建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架構;繼之藉由焦 點團體座談進行修正並建構中小學體育班機管理指標體系;最後採模糊德懷術專家意 見調查問卷,確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之層面、項目及檢核指標,以助於建構 出完整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系統。本研究所提出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 指標建構」之具體建議,可提供學校經營體育班及各級體育(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訂 定體育班相關之學校體育政策之參考,為本研究之主要任務。據上,本研究透過具體 的研究歷程探討中小學體育班的發展現況及困境。同時在困境當中試圖建構及發展中 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現行中小學體育班政策提出具體建 議,作為中小學經營體育班及作為未來體育行政主管機關訂定中小學體育班相關政策 之參考。. 貳、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 中小學體育班之發展現況及困境為何? 二、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之層面指標為何? 三、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之項目指標為何? 四、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之檢核指標為何?. 12.

(2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係透過文件及文獻分析探討整理並歸納出中小學體育班發展現況及困境 與初步績效管理指標的層面及項目指標;其次以焦點團體座談與模糊德懷術專家意見 問卷調查作爲主要之研究方法,以建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茲就本研究所採 用之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驟略述如下: 壹、研究方法 一、文件及文獻分析 (Literature Review) 文獻是尋求歷史資料、檢視歷史紀錄並客觀地分析、評鑑這些資料的研究方法, 由於常需要大量的歷史資料與文獻,因此,亦稱歷史文獻法。當研究者對歷史資料進 行蒐集、檢驗與分析後,便可以從了解、重建過去所獲致的結論中,解釋社會現象的 現況,甚至預測將來之發展 (葉至誠,2000) 。本研究透過文獻蒐集的方式,彙集國內 外與體育班相關之文獻資料,俾以建立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 文件有包含很多種形式,例如:信件、公報等,是豐富的資料來源,因此,在研究 資料蒐集中,其最重要的用途在於為其他來源提供佐證或增加資料之用,包括組織的 記錄、歷史等。據此,本研究將蒐集體育班、績效管理及優質學校等,以作為本研究 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初步架構之依據,並為其他資料來源進行佐證。. 二、焦點團體座談 (Focused Group Discussion) 焦點團體座談法是一種被視為是獨特的資料蒐集來源質性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 在於發掘並蒐集各領域專家的廣泛意見,鼓勵成員發展各式各樣的意見,無論是正向 或負向的意見都受到歡迎。潘淑滿 (2003) 指出,所謂焦點團體法,就是將質性研究 之深度訪談方式,運用小團體的情境中,以便透過團體互動及討論之過程,收集參與 團體討論成員之口語與非口語訊息。 典型的焦點團體主要由 5 至 10 人組成,但有時會依據主題的複雜程度或參與者 是否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而將團體大小彈性放寬至 4 至 12 人。在進行座談的過程. 13.

(25) 中,當成員參與討論時,會受到團觸動引發新的想法,每個人的意見也會提供線索, 激發其他成員舊的靈感,這些線索都有助於探究某議題各種層面的不同知覺。因實施 焦點團體座談時,必須使所有參與座談的成員都能夠面對面由於焦點團體訪談法是由 參與者的互動而生的,因此強調營造一個舒適且接納分享的氣氛,對於參與者所陳述 的意見保持開放的態度,並不加以批判,研究者的角色為傾聽者、觀察者及資料分析 者,對於每一成員的意見均謹慎及有系統性整理 (林淑馨,2010;曾振興,2008;鍾 敏菁,2018) 。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之建構,先透過文獻及文件分析及歸 納,整理出「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初步架構後,藉由中小學體育班學者專家 及實務工作者的經驗,透過焦點團體座談法蒐集目前中小學體育班在經營管理及績效 管理指標的相關意見,其主要目的在於就初步建構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雛型 之指標內容進行意見交流及文字修正。 焦點團體座談於 2018 年 (民國 107 年) 9 月以後進行,座談對象採立意抽樣方 式,以邀請中小學體育班互動關係人參與為原則。考量本研究目的及研究主題,邀請 參與焦點團體座談的對象,以具備下列條件為優先考量: (一)對於中小學體育班業務熟稔者。 (二)長期參與教育部中小學體育班輔導訪視計畫者。 (三)重視並關注本研究主題者。 (四)有參與本研究意願者。. 三、模糊德懷術 (Fuzzy Delphi Method) 本研究編製「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建構之研究專家意見調查問卷」,運用 模糊德懷術以凝聚專家們共識,俾以確認本研究所建構指標之適切性。 模糊德懷術是一種專家判斷法,首先由 Murray, Pipino and van Gigch 等三位學者 於 1985 年提出。所稱「模糊德懷術」係將模糊理論應用於德懷術後,並於改正傳統德 懷術 (Delphi) 之缺失後所提出之的研究方法。1985 年後陸續有學者應用模糊德懷術之 14.

(26) 研究,惟至 Ishikawa et al. (1993) 利用累積次數分配及模糊積分的觀念,將專家的意見 整合成模糊數,其透過數學計算形成共識的過程,就稱之為模糊德懷術 (徐振德,2014, 頁 70) 。傳統的德懷術,通常必須經過至少二次專家們意見調查:第一次蒐集廣泛的 專家意見,第二次就各回收意見加以分析與修正,同時也提供給參與的專家回饋的意 見。因此,德懷術經常被視為是一種平衡專家意見研究工具,然而因使用傳統德懷術 所需投入的成本高,且必須反覆蒐集與整合專家們的意見,其所需耗費之時間較多, 時有問卷的回收比率過低或是無法回收問卷的疑慮,甚至恐將扭曲專家們的原意,影 響判斷的品質,因此,後來的學者採用具有較高穩定性且較具代表性的三角歸屬函數 (Triangular Membership Function) 之模糊德懷術 (Fuzzy Delphi Method) ,以解決傳統 德菲法的缺點 (阮亨中、吳柏林,2000) 。 徐振德 (2014) 於建構臺灣高等教育機構之體育表現之研究中指出,模糊德懷術 是利用每位參與者的偏好判斷 (preference judgment) 來建構每位參與者個人的模糊偏 好關係 (individual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 ,進而求得團體的偏好關係,並利用團體 的偏好關係進行最佳方案的選擇,其所採用的三角歸屬函數為表達決策群體共識之模 糊函數,並以一般化平均數函數之上限 (極大值) 、下限 (極小值) 為專家共識三角歸 屬函數之兩點,以幾何平均數代表大部分決策者之共識,定義如下: U:決策群體共識之上限 (極大值) L:決策群體共識之下限 (極小值) X0:幾何平均數代表大部分決策群體之共識 考量本研究所擬建構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其判斷具有主觀性及模糊性, 適合採用模糊集合論 (fuzzy set theory) 加以處理,因此,本研究在第三階段應用模糊 德懷術理論,整合專家意見。至於德懷術選取的研究參與者,通常是以對該研究主題 有專長或深入經驗,能夠提供豐富資訊之人;所選取的參與者,最好是多元,能夠代 表各種不同見解之人物,才能夠集思廣益,所獲致之研究結果也才能具有全面性,不 會產生偏頗 (鈕文英,2015,頁 219) 。因此,本研究在模糊德懷術專家組成方面,採 立意取樣,經衡酌本研究之性質,遴選專家學者之考量基準如下: 15.

(27) (一)專家於體育班相關領域之代表性。 (二)各領域人數之衡平性。 (三)能反映多元之意見。 (四)有參與本研究意願及興趣者。. 貳、研究步驟 本研究進行之研究步驟,計分為三個階段進行,茲分述如下: 一、 第一階段旨在探討中小學體育班發展現況及困境,建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 指標,從形成研究概念、確立研究主題開始,進行相關文獻與理論蒐集,然後 確立研究架構,再透過文獻及文件分析法,初步建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 標架構,以作為第二階段焦點團體座談之意見蒐集工具。 二、 第二階段,係依據第一階段建構之初步建構中小學體育班指標系統為工具,邀 請參與體育班輔導訪視之學者專家計 6 人,進行焦點團體座談,藉以收集專家 觀點,綜整訪談結果,做為建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信、效度之基礎, 並建構指標項目與檢核指標。 三、 第三階段,邀請 13 位體育班互動關係人組成擔任專家小組,透過模糊德懷術專 家意見調查問卷之專家共識,確立指標之層面、項目及各項檢核指標之適切性, 以做為我國發展優質中小學體育班政策之參考,並增加研究成果於實務應用之 價值。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研究流程如圖 1-1 所示。. 16.

(28) 形成研究概念 確認主題. 第 一 階 段. 蒐集相關文獻與資料. 中小學體育班政策及發 展現況 績效管理理論 優質學校理論. 確立研究目的與架構. 編製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 理指標研究工具 專家訪談問卷初稿. 第 二 階 段. 第 三 階 段. 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 標項目及檢核指標. 確認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 理指標之適切性. 彙整與分析資料 提出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圖. 17. 文獻及文件分析法. 焦點團體座談. 模糊德懷術專家意 見調查.

(2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分就研究對象、研究空間及研究主題三部分,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 就研究對象而言,本研究以探討我國中小學體育班為研究核心,建構中小學體 育班績效管理指標為研究目的,係由運動治理之管理層面進行探究,因此本研究 之研究對象為國內設立體育班之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及各 互動關係人,包含中央體育行政主管機關 (教育部體育署)、直轄市、縣 (市) 政府 體育班業務主管人員、體育班學校校長、體育或行政學者專家等。. 二、 研究空間: 就研究空間而言,本研究以有中小學校設置體育班之縣 (市) 行政區域為限。 依據教育部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資料,臺灣地區 22 縣市中,金門縣及連江縣未有學校 設立體育班。因此,本研究之研究空間不包含金門縣及連江縣。. 三、研究主題: 就研究主題而言,本研究歸納整理有關中小學體育班文獻資料後,將中小學體 育班的研究主題區分為行政管理、專業人力 (運動教練) 、學生課業學習、資源統 整及績效表現等面向,並從前揭各該面向探討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內容。. 貳、 研究限制 一、 研究資料之限制: 本研究所蒐集之文獻資料,其主要來源為相關文獻資料蒐集,政府部門出版品 或委託研究之成果報告、專家學者研究報告、各類組織之文件紀錄或統計資料、相 關學術期刊論文、專書、博 (碩) 士論文、研究計畫報告及網路資料等,並整理研. 18.

(30) 究相關問題之間的邏輯脈絡,以利進行歸納分析。在研究的進路,係透過不同的管 道進行文獻資料蒐集,其中,有關外國文獻部分,囿於研究者語文能力,係以英文 出版品為主,至於其他非英語系國家的出版品或文獻資料,則有所限制。. 二、 研究對象之限制: 本研究在研究法運用方面,主要先以文獻分析法分析及歸納後,建構中小學體 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初步架構;續以焦點團體座談法及模糊德懷術專家意見調查問卷 確認「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系統建構及確認其適切性。在第二階段焦點團 體座談及第三階段模糊德懷術專家小組之樣本選擇部分,因係從運動治理的角度切 入,著重在學術領域學有專精之學者及體育班實務工作者,取樣方式採立意取樣方 式,無法全面涵蓋各界代表;惟研究者仍將透過審慎規劃,以減低對於參與對象是 否具代表性之疑慮。. 19.

(31) 第五節 重要名詞釋義 本研究所定義之重要名詞,包含「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建構」, 茲定義如下: 壹、中小學體育班 (athletic classes in middle and primacy schools) 依據國民體育法第 15 條第 1 項「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為培育優秀運動人才,得提 出計畫報經各該主管機關核定後,設體育班;其設班基準、員額編制、入學測驗、編 班方式、課程教學、出賽限制、訪視評鑑、停辦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 機關定之。」之規定,爰設立體育班之目的在於培養優秀運動人才;復依該規定授權 訂定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第 3 條,各該教育階段別體育班之設立 目標分述如下:1.國民小學體育班:早期發掘具有運動潛能發展之學生,培育具運動 參與興趣、多元運動能力、身體 及心理均衡發展之運動人才;2.國民中學及高級中 等學校體育班:供前一教育階段運動績優學生繼續升學,施以專業體育及運動教育, 輔導其適性發展,培育運動專業人才。同辦法第 3 條規定:體育班發展之運動種類, 以奧林匹克運動會、亞洲運動會、世界大學運動會及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之學生運動賽 會競賽種類為原則。 綜上,本研究將中小學體育班定義為「中等以下學校依據教育部訂頒之《高級中 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核定設立,以發展亞運、奧運、 世界大學運動會及教育部辦理之學生運動聯賽之運動種類,並以培養具運動潛能之優 秀運動選手為目的之特定班級」。. 貳、績效管理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altmarshe, D., Irel, M. and McGregor, J. A 指出,績效係指組織和人員活動的一個結 果,而績效管理乃是組織中之領導決策、作業流程、管理員工、創新學習和持續改進 等一系列活動 (引自邱吉鶴,2008,頁 40) 。一般而言,績效管理在企業組織中受到 重視且普遍應用,可以用來衡量一個組織的效率,且績效管理普遍被認為是一種重視. 20.

(32) 過程與結果,是一種有系統、持續性之評估過程,並透「輸入」、「過程」、「產出」等 三層面運作的過程。 本研究所稱之「績效管理」係採「輸入–過程–輸出」三個層次,使得學校在輸入 層面的條件下,經由學校成員努力,在過程層面及產出層面之績效指標獲得具體表現, 期引導中小學體育班優質發展以增進學校設立體育班之效能,達成學校設立體育班以 培訓「德術兼備」學生之政策目標。. 參、指標建構 (indicator construction) 學者對於「指標」的定義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部分學者認為指標是一種統計測量, 用以反映研究者感興趣事物的重要層面 (Johnstone, 1991) ;部分學者認為指標代表一種 信號,用以顯示制度的表現情形 (Spee & Bormans, 1992) ,或代表一種指引,並藉此以 了解並測量事物的質或量 (Cuttance, 1990) 。國內學者劉興欽 (2010,頁 9) 則認為指標 是表示某種變數隨著時間或地區的不同,相對於基數的變化情形,乃為一種統計的測量, 能反映重要層面的主要現象,並對於相關層面進行加總或分化,以達成研究分析的目 的。 本研究經參酌管理認證機構 (Management Charter Initiative, MCI) 對於因應未來組 織任務所發展出的高級管理標準 (MCI, 1995) ,將指標分為層面 (level). –項目 (unit). –檢核指標 (element) 三個層次之架構作為建構本研究之績效管理指標層級。因此,本 研究所稱之「指標建構」係經由文獻探討分析、焦點團體座談及模糊德懷術專家問卷調 查後所建構而成之指標。. 21.

(3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依據研究主題,探究及分析相關文獻資料,以做為研究理論基礎及結果討論 之重要參照。本章內容計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我國中小學體育班發展之探究」,探討 我國中小學體育班政策之沿革、發展概況及面臨之發展困境;第二節為「績效管理相關 理論之探究」 ;第三節為「優質學校理論及意涵之探究」 ,就優質學校之理論基礎及相關 研究加以論述;第四節為「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初步建構」,係歸納整理文獻及 參酌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編纂之「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所建構之優質學 校指標,建構中小學體育班績效管理指標雛形。透過綜整本章文獻探討內容,做為承續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之論述基礎。. 第一節 我國中小學體育班發展之探究 壹、中小學體育班政策沿革 由於在國際運動運動賽事奪金奪牌的競賽逐年升溫,多數國家均致力研擬提升該國 精英運動員國際競爭力的政策 (Hiroaki Funahashi, et al., 2014) ;培訓青少年時期運動員 參加國際體育競賽已逐漸成為許多國家關注的焦點 (Houlihan & Zheng, 2013) ,除我國 制定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成立體育班作為競技運動選手主要政策外,其他運動成績先進 國家,也多有對於青少年運動選手培訓規劃完整之培訓措施。 依據教育基本法第 13 條規定: 「政府及民間得視需要進行教育實驗,並應加強教育 研究及評鑑工作,以提昇教育品質,促進教育發展」,據此規定,體育班係植基於「教 育實驗」 (education experiment) 的概念,成立體育實驗班,惟體育實驗班為一實驗性 質,而體育班則是全面擴大辦理,兩者在本質上雖稍有差異,但探究其目的,皆基於培 育優秀運動選手,發展各項運動專長,提高整體運動成績等考量所為之政策 (張瑞鈴, 2015) 。 探究學校設立體育班政策的歷史,可追溯前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在 1968 年 (民國 57 22.

(34) 年) 植基於教育實驗概念,指定當時的臺中一中及臺中女中等校,所設立之體育實驗班; 其後為教育部在 1984 年 (民國 73 年) 訂定「國民中小學體育實驗班實施計畫」並指定 8 所國民中、小學試辦體育實驗班,其目標在於讓設立體育班之學校建立學校體育運動 發展特色,培養優秀運動人才,進而提升國家競技運動實力 (李坤培,2006;黃意玉、 楊宗文,2010) 。之後,前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基於培養學生專項運動技能,對具有運動 潛能之學生,施以有系統之專項運動運訓練等因素之考量,爰於 1997 年 (民國 86 年) 訂 頒「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實施計畫」 ,復於 1998 年 (民國 87 年) 修訂「臺灣省高 級中等學校體育班成績考查試辦計畫」 (洪嘉文、詹俊成,2005)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設立體育班正式納入法令規範,源自教育部在 2002 年 (民國 91 年) 6 月 25 日修正公布之《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第 16 條之一「中等學校為培育優 秀運動人才,得提出計畫報經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後成立體育班」規定,惟國民小 學排除適用;至中小學體育班納入法律位階的規定,始自 2011 年 (民國 100 年) 10 月 25 日修正公布之《國民體育法》第 13 條規定,依該條規定: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為培育 優秀運動人才,得提出計畫報經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後設體育班;其設班基準、 員額編制、入學測驗、編班方式、課程教學、訪視評鑑、停辦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 由教育部定之」,教育部據此授權規定,於 2013 年 (民國 102 年). 4 月 20 日訂頒《高. 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作為各直轄市、縣 (市) 政府及國 (私) 立學校設立 體育班培訓優秀運動選手之依據並執行迄今。有關我國中小學體育班政策發展沿革如表 2-1 所示。. 23.

(35) 表 2-1. 我國中小學體育班政策發展沿革一覽表 年代 (時間) 計畫或規定. 實施對象. 主政單位. 1968. 體育實驗班. 指定省立臺中一中、省立 臺 灣 省 政 府 教 臺 中 女 中 ( 1974 年 結 育廳 束)、臺東商職(1969 年 結束)辦理體育實驗班. 1971. 臺灣省公私立中等學校體 省立及私立中學. 臺灣省政府教. 育班設置計畫. 育廳. 1984. 國民中小學體育教育實驗 指定臺北市麗山國中、臺 教育部 班實施計畫 北市玉成國小、臺南縣關 (體育司) 廟國小、臺東縣寶桑 國 小、臺東縣仁愛國小、宜 蘭縣公正國小、高雄市五 福國中、高雄市四維國小 等8校. 1990. 國民中小學體育班實施計 國民中小學 畫. 教育部 (體育司). 1997. 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體育 高級中學 班實施計畫. 教育部 (體育司). 2002. 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增 中等學校 訂第 16 條之一「中等學校 為培育優秀運動人才,得 提出計畫報經該主管教育 行政機關核定後成立體育 班」之規定. 教育部 (體育司). 2006. 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教育部. 校體育班設置要點. (體育司). (102 年廢止) (接下頁). 24.

(36) 表 2-1. 我國中小學體育班政策發展沿革一覽表 (續) 年代 (時間) 計畫或規定 2011. 實施對象. 國民體育法修正公布第 13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條第 2 項「高級中等以下學 校為培育優秀運動人才,得 提出計畫報經該主管教育行 政機關核定後設體育班;其 設班基準、員額編制、入學. 主政單位 教育部 (體育司). 測驗、編班方式、課程教學、 訪視評鑑、停辦及其他相關 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之規定 2013.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立辦法. 教育部 (體育署). 資料來源:〈臺灣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歷史軌跡之探究(1968-2011)〉。張瑞鈴,2005,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頁 78-79。 貳、中小學體育班發展現況 一、各縣 (市) 中小學體育班設班情形 依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第 3 條規定,學校為建立優秀運動 人才一貫培訓體系,在國民小學階段之體育班,以早期發掘具有運動潛能發展之學 生,培育具運動參與興趣,多元運動能力,身體心理均衡發展之運動人才為目標。 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之發展目標,為提供前一教育階段運動績優學生繼 續升學,施以專業體育及運動教育,輔導其適性發展,培育運動專業人才 (教育部 體育署,2018a) ,爰為對具有運動潛能之學生施以集中訓練,學校依上開辦法規定 研擬計畫向各該主管機關申請設立體育班,據以成立體育專班。由教育部體育署學 校體育統計年報資料得知,106 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總計 721 校、1,894 班,其中高中 143 校、國中 373 校、國小 205 校,總學生人數逾 4 萬人。如從學校 所在地的行政區域來看,全國 22 個縣市中,只有金門縣及連江縣未設置體育班,並 25.

(37) 以高雄市有 114 校設置體育班最多,其次分為新北市 92 校、臺北市 83 校及臺中市 74 班;如以教育階段別區分,以國中階段設置體育班的校數居多。 由上,歸納目前國內中小學體育班設班概況如下: (一)各縣 (市) 政府普遍以設立體育班做為該縣 (市) 具運動潛能選手銜接培訓的 管道。惟仍多集中於六都所轄之學校,依序為高雄市、新北市、臺北市、臺 中市、桃園市、屏東縣、彰化縣、臺南市、雲林縣、宜蘭縣、臺東縣、南投 縣、基隆市、嘉義縣、苗栗縣、花蓮縣、新竹縣、新竹市、嘉義市、澎湖縣。 (二)在面對少子女化的嚴峻趨勢,多數學校仍爭相申請設立體育班,這與普通班 級面臨被裁併危機的狀況,大相逕庭。中小學體育班在少子女化及學生生源 不足的現況,卻呈現增班的逆勢成長現象,實屬異常。 (三)各級政府在核定中小學申請體育班之際,未就體育班學生後續銜接培訓進行 通盤檢討,造成各教育階段別設立體育班之學校校數量的懸殊,恐影響就 讀體育班學生銜接培訓的管道。以 106 學年度為例,國小體育班計 205 校, 國中體育班計 373 校,約 50%國中體育班所招收的學生於進入國中就讀後, 才開始進行專項運動訓練;而高中體育班計 143 校,尚不及國中體育班校 數之 50%,也讓人憂心經過國中體育班專項培訓的學生運動員,未能繼續 從事運動訓練。中小學體育班學生銜接培訓不通暢,不僅有浪費資源之虞, 也影響體育班績效。此外,國中階段申請設立體育班的校數最多,整體三 級學校設立體育班的校數呈現一種類似“橄欖球”狀,與一般競技選手培 訓制度採“金字塔〞形狀不同。 有關 103-106 學年度各教育階段設立體育班學校數量及各縣 (市) 中小學體 育班及就讀體育班學生人數,分如表 2-2 及圖 2-1 所示。. 26.

(38) 143 高 中 職. 112 143 140. 341. 國 中. 373. 329 317. 205 193. 國 小. 199 183. 0. 50. 100. 106學年度. 150. 200. 105學年度. 250. 104學年度. 300. 350. 400. 103學年度. 圖 2- 1 103-106 學年度各教育階段設立體育班學校數量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自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資料 (教育部體育署,2018b). 27.

(39) 表 2- 2 103-106 學年度各縣 (市) 設置體育班及就讀體育班學生人數表 學年度. 103 學年度. 縣市. 班級數. 104 學年度. 105 學年度. 學生數. 班級數. 學生數. 班級數. 學生數. 106 學年度 班級數. 學生數. 新北市. 150. 3,480. 178. 3,981. 205. 4,409. 230. 5,008. 臺北市. 230. 4,674. 226. 4,554. 222. 4,508. 222. 4,374. 桃園市. 152. 3,313. 159. 3,403. 162. 3,566. 174. 3,595. 臺中市. 171. 4,046. 184. 4,129. 191. 4,181. 204. 4,398. 臺南市. 98. 1,991. 104. 2,052. 110. 2,148. 115. 2,205. 高雄市. 304. 6,356. 308. 6,290. 307. 6,404. 311. 6,264. 宜蘭縣. 34. 590. 40. 681. 51. 850. 64. 1,026. 新竹縣. 29. 460. 31. 511. 30. 489. 31. 565. 苗栗縣. 37. 722. 41. 799. 40. 782. 42. 867. 彰化縣. 111. 2,838. 112. 2,821. 117. 2,731. 119. 2,669. 南投縣. 25. 513. 30. 589. 34. 639. 42. 800. 雲林縣. 60. 1,415. 65. 1,490. 68. 1,536. 73. 1,632. 嘉義縣. 39. 649. 38. 651. 39. 653. 43. 738. 屏東縣. 80. 2,018. 84. 2,007. 104. 2,239. 113. 2,332. 臺東縣. 62. 1,123. 62. 1,151. 58. 1,070. 60. 1,049. 花蓮縣. 35. 676. 38. 756. 38. 740. 41. 787. 澎湖縣. 8. 163. 8. 172. 8. 149. 8. 152. 基隆市. 51. 1,091. 48. 1,011. 49. 1,009. 48. 990. 新竹市. 14. 301. 15. 329. 16. 366. 19. 431. 嘉義市. 11. 167. 11. 186. 13. 217. 14. 246. 總計. 1,701. 36,588. 1,782. 37,563. 1,862. 38,686. 1,973.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統計統計資料 (教育部體育署,2018b) 28. 40,128.

(40) 二、中小學體育班發展之運動種類 按教育部體育署「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所揭櫫之「健康國民、卓越競技、活 力臺灣」三大體育運動發展主軸,體育運動之推展,實包含全民運動及競技運動二 類,前者促進國民健康,後者強調卓越競技。在學校場域所推動的體育運動亦同, 因此,在體育班政策實施之前,學校的運動訓練及推動,分別透過運動代表隊及運 動團隊 (社團) 的形式來執行,學校申請設立體育班後,則透過體育班的機制進行 運動訓練 (教育部體育署,2017) 。 依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第 4 條規定,體育班發展之運動種 類,以奧林匹克運動會、亞洲運動會、世界大學運動會及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之學生 運動賽會競賽種類為原則。因僅係一原則性規範,且核定成立體育與否之准駁權為 各直轄市、縣 (市) 政府權責,致使中小學體育班所發展之運動種類並非均以競技 運動種類為核心,甚至有以發展民俗體育 (舞龍、跳鼓) 、有氧體操、橋牌、圍棋 等等運動種類之體育班,實與設立體育班之政策意旨相違背。茲依據教育部體育署 學校體育統計網站資料分析 105 學年度中小學體育班發展之運動類狀況詳如表 2-3。. 表 2- 3 105 學年度中小學體育班發展之運動種類一覽表 運動種類. 高中體育班校數. 國中體育班校數. 國小體育班校數. 女子壘球. 7. 12. 6. 手球. 12. 19. 15. 水球. 0. 0. 1. 巧固球. 4. 5. 2. 民俗體育(跳繩、 0 毽子、扯鈴等). 5. 9. 備註. 非亞、奧運、世大運 及學生賽會運動種類. (接下頁) 29.

(41) 表 2- 3 105 學年度中小學體育班發展之運動種類一覽表 (續) 運動種類. 高中體育班校數. 國中體育班校數. 國小體育班校數. 備註. 民俗體育 (舞 1 龍、舞獅、跳鼓 等). 0. 0. 非亞、奧運、世大運. 田徑. 81. 181. 48. 划船. 10. 7. 0. 合球. 2. 5. 1. 帆船 (含風浪板). 3. 2. 2. 曲棍球. 6. 10. 1. 有氧體操. 2. 2. 0. 及學生賽會運動種類. 非亞、奧運、世大運 及學生賽會運動種類. 羽球. 26. 55. 38. 自由車. 4. 10. 0. 角力. 12. 15. 5. 足球. 17. 29. 22. 拔河. 4. 11. 2. 武術. 13. 13. 5. 空手道. 8. 7. 1. 花式溜冰. 1. 1. 0. 臺北立大同高中 (國、高中部). 保齡球. 3. 2. 0. 柔道. 26. 40. 7. 射箭. 21. 23. 2. 射擊. 4. 11. 2 (接下頁) 30.

(42) 表 2- 3 105 學年度中小學體育班發展之運動種類一覽表 (續) 運動種類. 高中體育班校數. 國中體育班校數. 國小體育班校數. 拳擊. 17. 15. 0. 桌球. 17. 53. 25. 排球. 24. 46. 33. 現代五項. 1. 2. 0. 袋棍球. 1. 0. 0. 備註. 非亞、奧運、世大運 及學生賽會運動種類. 軟式網球. 11. 11. 41. 圍棋. 0. 7. 0. 棒球. 23. 68. 36. 游泳. 23. 44. 26. 跆拳道. 47. 74. 7. 滑輪溜冰. 5. 5. 1. 網球. 18. 25. 7. 運動舞蹈. 0. 4. 1. 輕艇. 11. 6. 1. 劍道. 3. 6. 0. 撞球. 3. 8. 0. 壁球. 2. 0. 0. 橄欖球. 5. 8. 1. 橋牌. 0. 4. 0. 擊劍. 10. 11. 1 (接下頁).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aspects as perceived by the employers, nearly all aspects received a rating between “quite important” and “very important”, with Management Skill

© NET Section, CDI, EDB, HKSAR Unit 2 - Sports Articles Activity 2 Worksheet 1: Identifying th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of a Sports Article.. Structure of a Sports

The study finds that in 2009, the average number of household subscribers per cable system was 88,000, and the average revenue per system was NTD620 million; the total revenue of

This study reviewed ecological economics, general system theory and adopted the concept of emergy of ecosystem proposed by Odum, then built a ecological energetic system model of

Thus, this study argued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KIBS through evolution of local innovation system first; and then, this study analyzed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ical firms and

A digital color image which contains guide-tile and non-guide-tile areas is used as the input of the proposed system.. In RGB model, color images are very sensitive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is making the study of In-service student satisfaction very important..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satisfaction

Therefore, E-commerce system success model proposed by Molla and Licker (2001)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negative incidents (NCIs),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