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後期中等教育階段轉學(科/組)制度評析/ 166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後期中等教育階段轉學(科/組)制度評析/ 166"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1),頁 166-169

自由評論 第 166 頁

我國後期中等教育階段轉學(科/組)制度評析

曾子旂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課程博士班研究生

一、前言

依 101 學年度公私立高中職應屆畢 業生升學就業概況調查顯示,由於知識經 濟及全球化時代的來臨,職業科畢業生的 出路不再侷限於以就業為目標,整體上近 年選擇升學比例逐年提高,由 92 學年度 的 62.72%至 100 學年達 83.51%高峰呈現 逐年上升的趨勢,顯見後期中等教育階段 已經成為銜接高等教育之學習階段,而非 學習階段之終點。高中職階段之課程成為 銜接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橋樑。 惟自 97 學年度以來,每年仍有超過 1 萬人次的學生辦理休學,倘若加上退學 人數再行計算,則每年有接近 2 萬人以各 種不同理由,離開原來就讀的學校。我國 101 學年度高中職休學原因,因為「志趣 不 合 」原 因而 辦理 休 學之 高中 學 生 佔 33.2%,高職學生則佔 57.0%,顯見志趣 不合成為休學最主要之因素(教育部, 2014)。 圖 1 我國 101 學年度高中職休學原因分析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4)。101 學年度公私立高中職應屆畢 業生升學就業概況調查。 在此我們可思考幾個問題,因為志趣 不合而辦理休學,背後代表的意義是:現 階段課程 不符合 個人 的志趣或 學習 期 待。而這樣的想法會有幾種方式處置個人 對進路的選擇:(一)直接透過休學方式, 改變進路。(二)在同一學習階段中,透 過轉學(科)的轉銜制度,遂行進路轉換。 (三)在轉換學習階段時才進行轉科(組 /領域)。 本文主要討論普通高中與高職進路 之間的轉換,關心後期中等教育階段,我 國目前轉科(組)或轉學之法規有無提供 學生在機構分流的現況下,達到適性發展 的協助?進而檢討,是否能由課程的規劃 上提供協助學生轉銜時的共同基礎,以及 前後之課程銜接狀況,以利學生進行進路 轉銜之機制?

二、政策層面的影響

(一) 適性發展的轉銜機制 十二年國教內國中端的適性輔導、職 業試探很重要,但倘若學生對自己進路選 擇的目標尚不清晰者,轉科轉學則成為轉 換進路的機制之一。但是這裡會有兩件需 要檢視與解決的問題:其一,是否提供足 夠的進路轉換機制與機會?其二,倘若提 供了機制與機會,那是否有供轉換進路的 共同基礎—意指,若普通高中與技術型高 中的課程教學內容沒有地方是共同且核 心的應學習課程,那基礎不同之上,是無 法順行轉銜機制的。換句話說,94 年起 公告的「後中共同核心課程」是否有在轉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1),頁 166-169

自由評論 第 167 頁 銜機制上,提供了重大且必要的協助呢? (二) 進路轉換的機制 依據 103 年 3 月 14 日公布之「高級 中等學校及五年制專科學校一年級學生 申請適性轉科(組)及適性轉學實施要點」 內,可總和幾點重點: 1. 該適性轉科(組)或適性轉學之適用 身份乃高中階段之一年級學生,若為 適性轉科(校內轉科)則應於一年級 第一學期結束前提出申請。若申請適 性轉學(轉校不轉科與轉校轉科)者 則應於一年級第二學期初提出申請。 2. 轉校機制則須各校有缺額釋出,始有 申請之可能。 3. 校內應成立「校內學生適性轉科(組) 及校際學生適性轉學工作小組」,並各 校訂定學生轉科(組)要點。且就學 區之學校及各該主管機關應組成各就 學區學生適性轉學委員會。 以上法規其立意良善,然回歸其實踐 層面看,仍顯難以達成立意之「適性」, 原因為以下幾點: 若為同校轉科,申請時間為一年級第 一學期結束前,對於學生而言,其實僅上 不到一學期的課程,就必須認定現在所選 擇之進路是否適性。若以 98 課綱普通高 中課綱來看,每週必選修學分數總計 35 節數,除必修課程 31 節外,所剩選修課 2-4 節則有規劃探索性課程的可能。以一 學期 18 週來規劃,則發現倘若有想要轉 學轉科的可能,該學生則需在 36-72 小時 內,決定自己目前所選擇之進路,是否志 願不符,並且進一步提出申請。 倘若以 12 年國教總綱的課程規劃來 看,以每週節數 30 來計算,普通高中一 年級的學生在部定必修(一般科目)中僅 修習約 20 學分、團體活動節數約 2 學分、 彈性學習時間 2 學分、選修學分數高一應 開設各類選修課程合計 2-10 學分,僅剩 下 4 學分的校訂必修課程。在總綱中,針 對「校訂必修課程」的釋義為係延伸各領 域/科目之學習,以一般科目的統整性、 專題探究或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 驗)、探索體驗或為特殊需求者設計等課 程類型為主。倘若該校在本校訂課程當中 所設計為一般科目的加強,那對試探並無 發生實際之功能。則本轉科轉學要點,僅 為無法落實其適性發展目標之條目。 另,「校內轉科」,就技術型高中而 言,仍保持完整的機構分流狀態,僅是不 一樣的職業學程,進行學程間的轉換。就 目前的高工、高職與農業學校等類型的學 校來說,仍秉持各校既有的分科課程架 構,只是由 A 科轉入 B 科。或是普通高 中內自然組與社會組之間的換組呈現。所 影響的僅是未來面對學門所屬的相對應 科系選擇上有所差異,然普通與職業進路 的差異,並未在這類情況中發生。 在此尤其是技術型高中的部分,由於 課程規劃有「類」--「群」--「科」的概 念,更為複雜。也就是說,技術型高中的 課程將分科的專門科目聚合為「群」核心 課程,再將之聚合為更大的「類」。因此 目前在 99 課綱內分 9 類 15 群,在 12 年 國教中分了 6 類 15 群。也就是說在每群 當中的科,彼此之間是有重要且必修的課 程存在的,而每一類內的群,則在理論上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1),頁 166-169

自由評論 第 168 頁 有共同且必要的課程需要進行。而反觀普 高進路與技職進路卻沒有這樣的共同課 程可供轉銜使用。

三、找到轉銜的共同基礎-後中共

同核心課程

94 年起,為強化國高中的課程銜 接,後中課程針對九年一貫的課程架構進 行調整,也訂定了「後中共同核心科目」, 採用領域概念,進行分科的課程統整規 劃。計有 7 大領域—語文、數學、社會、 自然、藝術、生活、體育,總計必修學分 數 48 學分。 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的設計 乃使得不同進路之間共享相同的基礎架 構,這對高一學生在不同進路上仍保有學 習共同基礎課程的狀況,除了消弭進路不 同所造成的過多差異,也實際讓學生在共 同核心課程上,能夠保有轉銜不同進路時 的共同可參考標準。換句話說,學生在不 同進路內,除了學習後中共同核心課程之 外,其餘時間則依據不同進路,適度培養 其分科專業課程,也能夠適性自己的進路 是否適性與合宜。而非分化後,即進入專 業分科的課程,使得學生未有足夠時間試 探自己興趣的時間與空間。 12 年國教總綱公布後,後中共同核 心課程學分由 48 學分降為 32 學分,分為 8 大領域,涵蓋 22 科。表格整理如下: 表 1 94 共同核心課程與 12 年國教總綱的比較 就整個後期中等教育課程而言,基礎 共同的課程愈多,分殊專業的課程就愈 少。可見,後中共同核心的總學分降地、 科目數增加,無異是提高不同進路的分殊 程度,其背後的立論基礎,乃是反對延後 分流。況且,在十二年國教的課程總綱當 中,後中共同核心課程被擺置在附錄之 內,而正文的整體政策與課程規劃中,卻 並未著墨,可見新課綱中較為突顯不同進 路的分殊性,具有強調較早分流的分立型 學制的特徵。

四、結論

目前我國仍在後期中等教育階段進 行機構分流,但是國內之相關統計資料仍 顯示我國在後中與高等教育階段,休學原 因是志趣不符者之比率顯著。也就是說, 我國在進入分流的制度中,仍有需要再進 步與努力的空間。 綜觀目前的轉學機制,仍未能提供學 生轉銜的足夠輔助,無論是試探性課程的 部分,亦或是轉銜時間的訂定,皆限制了 學生在有足夠試探的機會後才進行進路 選擇的機會。 如果我們不強調學生有學習共同課 程的必要,那設置轉銜機制,則無從有共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1),頁 166-169

自由評論 第 169 頁 同的評判標準,也難以協助學生進行轉銜 的動作。後中共同核心課程強在落實共同 且必要的核心課程,也是提供學生有共同 可檢核的基礎,實不宜降低與忽視。尤其 目前學生對於各科領域的認知尚不足的 情況下,縱以分科知識學習為主,也是如 同小人開大車般的危險,而因為其轉銜之 不易,使得學生在教育階段轉換時,才有 所謂的轉銜機會。惟試想其教育階段轉換 時,其實仍是測驗前一階段的知識與能 力,這樣還是造成轉科/組的難度增加。 參考文獻  教育部(2014)。103年教育統計。臺 北:教育部。  教育部(2015)。103學年度大專校院 概況統計。臺北:教育部。 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總 綱 。 取 自 : 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 &q=&esrc=s&source=web&cd=1&cad=rja &uact=8&ved=0CB4QFjAA&url=http%3 A%2F%2Fwww.naer.edu.tw%2Ffiles%2F1 5-1000-7944%2Cc639-1.php%3FLang%3 Dzh-tw&ei=doiMVfHHGoOO8QXVspGg Aw&usg=AFQjCNExiqanSIS8Jed4-reYQi hQzZej6A&sig2=JvLZ3spBbbc2Ppyg9ygd 7w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複合式防災演練- 應變小組成立... 校園暨周邊危安地點--建國中學

轉學生或重考生參加比賽者,以具有就讀學校 1 年以上之學籍者(108 學年度

臺中市高級中等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督導-轉銜通報作業 個案追蹤質性描述表(參考範本) 教育 階段 填表 老師 初次填 表日期 最後修 改日期 完成 填報

「111學年度科技校院四年制及專科學校二年制甄選入學」、「111學年度科技校院四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

3.8.2 學校自評多以教師和學生的觀感作為成效 指標,流於主觀,學校及科組仍未能完全掌握運

民國 106 年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物理考科」將依據 103

本「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生物考科考試說明」(99 課綱微調)的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