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與態度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與態度之調查研究"

Copied!
1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麗文 博士

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對外來種

生物的認知與態度之調查研究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Central Taiwan

to Alien Species

研究生:魏郁芬 撰

(2)

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與態度

之調查研究

摘 要

外來種生物入侵台灣之後,嚴重的威脅到本土的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 並造成了經濟損失。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對外來種生 物的認知與態度之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與態 度的差異,以及其認知與態度的相關情形。研究以問卷調查並採用叢集抽樣的 方式,抽取中部地區 22 所學校,共 608 人。研究結果發現:(一)國小學童對 不同的外來種生物熟悉度差異甚大;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情形不理想,答對率 僅達 58.8%;其中,外來種生物來源的答對率最低,只有 55.3%(二)學童 的外來種生物防治態度正向積極。(三)在背景變項中,居住在都市、父母親 教育程度較高、每週閱讀或觀賞自然生態書籍影片較多、參與戶外活動次數較 多及曾經飼養過寵物的學童,在外來種生物的認知表現較佳。(四)在外來種 生物的防治態度方面,則父親教育程度較高、每週閱讀自然生態書籍頻率較多 的學童表現較佳。(五)學童的外來種生物認知與態度間成正相關。(六)學童 的外來種生物認知訊息的主要來源是電視、學校課程、書籍或影片。依據以上 的結論,研究者建議加強學童對外來種生物來源的認識、放生觀念的導正,推 薦有關外來種生物的書籍閱讀、製作優良影片以提升學生背景知識,另外可利 用電視、宣導手冊等,傳遞學童及民眾有關外來種生物的訊息與知識。 關鍵字:外來種生物、國小學童、認知、態度

(3)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Central Taiwan

to Alien Species

Abstract

In Taiwan, alien species is a menace to the biodiversity and induces pecuniary

loss. It was wanted to botani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alien species in central Taiwan. It was sampled by

cluster sampling. A total of 608 students had token the questionnaires. It was

shown that th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alien species were diverse. In general, the

alien species cognition of 6th graders was not good. The mean score was only 58.8 %, most notably lower in the source of alien species. The factors increased the better performance in students’ cognition were: living in the city, higher frequency

of reading, watch films or outdoor activities, having experience of breeding pets,

and whose parents with better education. Besides, the attitude of the inhibition of

alien species was positiv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some factors would raise the

expression of students’ attitude of alien species, such as higher frequency of reading

and whose father’s good antecedent. Moreover, it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alien species. The sources of alien

species information of students were mostly got from TV, school education and

film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should be confirmed

the correct conception of alien species, such as the knowledge of irrupting pathway,

(4)

recommend the good information sources of alien specie for students.

Furthermore, films of alien species were encouraged to produce. Those good

films, TV programs, and publications would be delivered the alien species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to the students and people.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4 第五節 名詞釋義 ……… 5 第六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外來種生物的意涵 ……… 7 第二節 臺灣的外來種生物問題 ………14 第三節 防治外來種生物教育情形 ………19 第四節 外來種生物的相關研究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2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之基本資料分析 ………47 第二節 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外來種生物認知與態度

(6)

現況分析 ……… 51 第三節 不同背景的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之 分析 ……… 66 第四節 不同背景的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之 分析 ……… 91 第五節 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外來種生物認知與態度之相關 分析 ………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4 第二節 建議 ………10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11 二、西文部份 ………116 附 錄 附錄一 國小學童知道的外來種生物調查表 ………119 附錄二 外來種生物主要概念陳述表 ………120 附錄三 預試問卷之細目表 ………121 附錄四 預試問卷 ………122 附錄五 專家學者名單 ………129 附錄六 正式問卷之細目表 ………130 附錄七 正式問卷 ………131

(7)

表 次

表 2-2-1 已對臺灣造成影響的外來種生物 ……… 15 表 2-2-2 2002 年~2005 年因走私遭查獲銷毀的動物 ……… 18 表 2-3-1 臺灣及國際對外來種生物防治計畫 ……… 19 表 2-4-1 近年來有關外來種生物的研究 ……… 23 表 3-3-1 預試樣本之分配 ……… 35 表 3-3-2 學校樣本數 ……… 36 表 3-3-3 正式施測問卷數 ……… 37 表 3-4-1 外來種生物認知預試問卷試題分析表 ……… 42 表 3-4-2 外來種生物態度預試問卷試題分析表 ……… 44 表 3-4-3 外來種生物態度預試問卷試題因素分析表 ……… 45 表 4-1-1 受試學童之背景資料分析 ……… 48 表 4-1-2 受試學童之過去經驗資料分析 ……… 49 表 4-1-3 受試學童外來種生物訊息來源一覽表 ……… 50 表 4-2-1 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量表各向度 分析 ……… 54 表 4-2-2 外來種生物的定義與來源向度各題目認知情形分析表 …… 55 表 4-2-3 外來種生物的影響向度各題目認知情形分析表 ……… 58 表 4-2-4 外來種生物的防治向度各題目認知情形分析表 ……… 59 表 4-2-5 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量表各向度分析摘要表 ……… 61 表 4-2-6 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防治的覺知向度各題目之分析表 … 62 表 4-2-7 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個人行為意向向度各題目之分析表…64 表 4-2-8 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其他向度各題目之分析表………65 表 4-3-1 不同性別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程度之差異…………67 表 4-3-2 不同地區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程度之差異…………68

(8)

表 4-3-3 父親教育程度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程度 之差異 ………69 表 4-3-4 母親教育程度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程度 之差異 ………70 表 4-3-5 閱讀自然書籍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程度 之差異 ………71 表 4-3-6 觀賞自然節目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程度 之差 ………72 表 4-3-7 參與戶外活動次數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程度 之差異 ………73 表 4-3-8 是否飼養寵物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程度之差異… 74 表 4-3-9 不同性別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量表之差異 ………75 表 4-3-10 不同性別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的差異………76 表 4-3-11 不同地區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量表之差異………76 表 4-3-12 不同地區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的差異………77 表 4-3-13 父親教育程度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量表 之差異 ……… 78 表 4-3-14 父親教育程度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 之差異 ……… 79 表 4-3-15 母親教育程度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量表 之差異 ……… 80 表 4-3-16 母親教育程度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 之差異 ……… 81 表 4-3-17 閱讀自然書籍時間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量表 之差異 ………82

(9)

表 4-3-18 每週閱讀自然書籍時間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 之差異 ………83 表 4-3-19 觀賞自然節目時間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量表 之差異 ………84 表 4-3-20 每週觀賞自然節目時間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 之差異 ………85 表 4-3-21 參與戶外活動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量表 之差異 ………86 表 4-3-22 參與戶外活動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 之差異 ………87 表 4-3-23 是否飼養過寵物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量表 之差異 ………87 表 4-3-24 是否飼養過寵物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的差異 ……88 表 4-3-25 不同背景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度之比較 ………89 表 4-3-26 不同背景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之比較 ………90 表 4-4-1 不同性別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量表之差異…………91 表 4-4-2 不同性別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的差異………92 表 4-4-3 不同地區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量表之差異…………92 表 4-4-4 不同地區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的差異………93 表 4-4-5 父親教育程度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量表 之差異 ……… 94 表 4-4-6 父親教育程度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之差異……95 表 4-4-7 母親教育程度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量表 之差異 ……… 95 表 4-4-8 母親教育程度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之差異 … 96

(10)

表 4-4-9 閱讀自然書籍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量表 之差異 ……… 97 表 4-4-10 閱讀自然書籍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 之差異 ……… 98 表 4-4-11 觀賞自然節目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量表 之差異 ……… 99 表 4-4-12 觀賞自然節目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 之差異 ……… 99 表 4-4-13 參與戶外活動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量表 之差異 ………100 表 4-4-14 參與戶外活動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 之差異 ………101 表 4-4-15 是否飼養過寵物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量表 之差異 ………101 表 4-4-16 是否飼養過寵物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之差異 ……102 表 4-4-17 不同背景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之比較 ………102 表 4-5-1 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外來種生物認知與態度之相關分析 ……103

(11)

圖 次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32 圖 3-2-1 研究流程圖 ……… 34 圖 3-4-1 外來種生物概念圖 ……… 39 圖 4-2-1 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程度之百分比長條圖 ……… 52 圖 4-2-2 外來種生物的定義與來源向度之答題百分比長條圖 ……… 56 圖 4-2-3 外來種生物的影響向度之答題百分比長條圖 ……… 58 圖 4-2-4 外來種生物的防治向度之答題百分比長條圖 ……… 60 圖 4-2-5 對外來種生物防治的覺知向度之答題百分比長條圖 ……… 63 圖 4-2-6 個人行為意向向度之答題百分比長條圖 ……… 64 圖 4-2-7 其他向度之答題百分比長條圖 ……… 65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首先說明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其次說明本研究之目的及待答問 題,並提出研究假設,並針對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重要名詞加以釋義,最後 對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加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紅火蟻入侵台灣,傳出多起被紅火蟻螫傷產生不適的反應,使整個臺 灣社會陷入了一片驚恐之中,人人談蟻色變(卓亞雄,2004),並意識到外 來種生物侵入臺灣產生的威脅,進而引起社會大眾對外來種生物議題的關 注。其實,臺灣早就存在有許多外來種生物的危害問題,例如,讓農民深 惡痛絕的福壽螺(楊平世,1998)、有「植物殺手」之稱的小花蔓澤蘭(黃 士元、廖天賜、郭曜豪,2003)、造成梨樹死亡的中國梨木蝨(謝古菁,2003)… 等,這些外來種生物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造成經濟的損失實在難以估計。 在注重「生物多樣性保育」的今天,當我們談論本土生物多樣性保育 或原生物種保護的問題時,外來物種引起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過去一百 多年來,除了因為人類直接破壞環境,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許多學者更 認為外來種生物是這波生物界危機的第二號原兇(生物多樣性公約[CBD] 第四次會議記錄,1998)。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亦 稱為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更於 2000 年公布一份「避免外來入

侵物種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指導方針」(SSC,2000),可見外來種生物的

問題已引起國際間相當的重視。

(13)

自然環境中。若外來種生物因生存競爭力強、缺乏天敵或人為控制,會對 當地原生物種產生捕食、寄生、競爭等效應。 外來種生物在進入自然環境後,常常與原生種產生競爭等生物交互作 用,進而佔據了本土物種的棲息環境,造成當地自然環境的生物多樣性降 低。林曜松與趙榮台(1998)提出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六點原因中即包括「 引進外來種」;並指出引進外來種生物常會導致物種的滅絕,這些記錄在島 嶼上尤其普遍。湯宗達(1999)認為生物多樣性消失的五點主因中「外來 物種入侵」即為其中之一,他認為外來種生物常因被引進地區缺乏天敵或 本身所具備之高競爭力,而導致本地物種的絕滅,進而造成本土生態系衝 擊及基因污染。所以,要維護臺灣獨特的生態系及生物多樣性,教育民眾 對外來種生物有正確的認知實在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臺灣四面環海,為一小型島嶼,原本自然隔離的作用,加上有中央山 脈,垂直高度落差達 4000 米,使其擁有獨特的生態體系及生物多樣性。但 是近來由於國際交流、貿易、旅遊…等日益頻繁,外來種生物經由人類有 意的引進或隨交通運輸無意的偷渡進入臺灣,都使得我們原本封閉而敏感 的生態系遭受嚴重的傷害。 外來種生物已逐漸影響臺灣的物種變化,然而,當我們熱烈討論外來 種生物對生態造成的威脅及危害時,是否瞭解臺灣外來種生物入侵的主要 原因呢?早期,為了食用而引進外來種生物,如:福壽螺、牛蛙。近來民 眾為了觀賞與娛樂的目的而引進外來種生物如:馬纓丹、巴西龜…等,此 種現象有越來越普遍的趨勢。但是,由於國人對生態保育認知缺乏、守法 觀念不足,常因未能仔細評估國人口味而草率引進,或失去飼養興趣後便 隨意將之遺棄於自然環境之中,而造成了生態的危機。 外來種生物對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影響已引起

(14)

世界各國的重視。然而,防治外來種生物除了靠政府的積極作為、管理之 外,亦必須仰賴全民建立共識,參與配合,方能有效落實。因此,加強民 眾對外來種生物的教育宣導,喚起民眾重視外來種生物對生態及經濟造成 的影響,乃是一重要課題。 要導正大眾的觀念除了社會教育之宣導、科普的推廣外,從小培養國 民正確的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國小教育更是紮根的重要時期,學童瞭解 外來種生物對臺灣的影響,並建立正確的防治概念與態度,才能知道如何 保育現有的自然資源與環境。因此,對國小學童的外來種生物認知與態度 進行研究實有其必要性。本研究考量目前有關外來種生物的相關概念出現 在國小五年級以上的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中,故將研究對象設定為 國小六年級學童,嘗試探討其對外來種生物概念的認知程度及態度。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嘗試瞭解目前中部地區國小 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現況,及其對外來種生物所抱持之態度為何?並 且比較背景因素不同的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及所持態度的差異情 形,進而瞭解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與態度之間的關係。本研究結 果希望能作為教師教學、相關政府機關宣導外來種生物防治教育之參考。

(15)

第三節 待答問題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下列問題: 一、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情形為何? 二、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態度為何? 三、不同背景及過去經驗不同的國小學童其外來種生物認知是否有差異? 四、不同背景及過去經驗不同的國小學童其外來種生物態度是否有差異? 五、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和態度之間是否有相關性存在? 第四節 虛無假說 針對待答問題,本研究提出下列虛無假說加以考驗: 一、不同背景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無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在外來種生物的認知上無顯著差異。 (二)父母親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學童在外來種生物的認知上無顯著差 異。 (三)都市與鄉鎮的國小學童在外來種生物的認知上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態度無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在外來種生物的態度上無顯著差異。 (二)父母親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學童在外來種生物的態度上無顯著差 異。 (三)都市與鄉鎮的國小學童在外來種生物的態度上無顯著差異。 三、過去經驗不同的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無顯著差異。 (一)國小學童閱讀自然生態保育類書籍的頻率不同,其對外來種生物的

(16)

認知無顯著差異。 (二)國小學童觀賞自然生態保育類影片的頻率不同,其對外來種生物的 認知無顯著差異。 (三)國小學童參與戶外活動的頻率不同,其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無顯著 差異。 (四)國小學童是否飼養過寵物,其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無顯著差異。 四、過去經驗不同的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態度無顯著差異。 (一)國小學童閱讀自然生態保育類書籍的頻率不同,其對外來種生物的 態度無顯著差異。 (二)國小學童觀賞自然生態保育類影片的頻率不同,其對外來種生物的 態度無顯著差異。 (三)國小學童參與戶外活動的頻率不同,其對外來種生物的態度無顯著 差異。 (四)國小學童是否飼養過寵物,其對外來種生物的態度無顯著差異。 五、國小學童的外來種生物認知和態度之間無顯著相關。 第五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中使用的名詞意義明確,茲將相關的主要名詞說明如下: 一、外來種生物

本研究所稱之外來種生物(alien, exotic, non-native species) 指非本地產,但是因為人類的各種需求所蓄意引入,或伴隨人類的移 動、貿易、交通運輸等行為意外進入本地的生物,可以是動物、植物、

(17)

微生物等。外來種生物進入本地後如果未能受到管制、監測,將對人類 造成經濟的損失或疾病、傷害的威脅,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 (顏仁德,2000;陳韻如,2003)。 二、國小學童 本研究所稱之國小學童,是指中部四縣市(台中縣、台中市、彰化 縣、南投縣)國小六年級學生。 三、對外來種生物之認知 指對外來種生物相關知識的認識與瞭解。本研究的外來種生物認知 是指受試者在研究者編製的國小外來種生物認知量表中所得的分數。 四、對外來種生物之態度 指對外來種生物相關議題所持之態度。本研究的外來種生物態度是 指受試者在研究者編製的國小外來種生物態度量表中所得之分數。 第六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 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國小階段,學童所習得的外來種生物認知和態 度,因此選擇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而研究範圍限定於中部四縣市(臺 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的國小,並未作更全面性的抽樣,故研 究所得結果之推論限於中部四縣市,無法作全國性之推論。 本研究探討的範圍,乃是以由人類的行為所引入,並造成人類經濟損 失、破壞生態環境的外來種生物為主要對象。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增進研究之理論基礎與專業知識,本章針對外來種生物相關的文獻 進行探討。第一節將探討外來種生物的定義、來源與影響,第二節探討臺 灣的外來種生物問題,第三節討論防治外來種生物教育情形,第四節提出 外來種生物的相關研究進行探討。 第一節 外來種生物的意涵 本節將先綜合國際組織、學者等對外來種生物所下之定義,接著探討 外來種生物的來源及其對人類與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外來種生物的定義 生物受限於自身的生理機制與移動能力,加上氣候或地理上的障礙, 會使得生物在地理上有一定的分佈區域。有些生物在偶然的機會下可能為 風、海流等自然力量,跨越了原本難以跨越的障礙,而播遷到新的地區, 而此類的移動乃在地球長遠的歷史中,緩慢而穩定的共同演化出彼此適應 的機制。 但是現今外來種生物的產生,多半非物種本身所造成的問題,而是人 類的行為造成其入侵其他環境之情形(SSC,2000)。外來種生物常是由於 人類引入所造成的,結果使物種超出它的正常分佈,而在一個新的生態體 系中適應存活、繁衍下來,並造成該地區生物多樣性或生態系的改變,有 些會使人類的農業、經濟產生重大的損失,有時甚至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傷 害,造成無法控制的負面影響。 隨著交通運輸的發達,人類常因農業、食物、或玩賞等多元化需求, 而自其他地區引進動植物;或是因為透過交通運輸工具、人類的旅遊等關

(19)

係,物種跨越了平時無法離開的環境,而到達新環境中適應生存、繁殖後 代,就成為新地區的外來種生物;謝伯娟與林曜松(1999)以「引入」的 角度指出,某種非當地產的生物或該地已滅絕的生物,在自然狀況下無法 跨越天然的河流、海洋、山脈等障礙來進行長距離的擴散,但經人為傳播、 引入後,出現在不同生物地理區,就稱為外來種生物。因此,IUCN 於 2000 年公布了一份「避免外來入侵物種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指導方針」其中 對「外來種生物」的定義為:「一物種、亞種乃至於更低的分類群,並包含 該物種可能存活與繁殖的任何一部份,出現在其自然分佈疆界及可擴散範 圍之外」(SSC,2000)。而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2)編印的「資源保 育常用詞彙」中,對外來種生物的定義為:「是見之於一地區之非本地種生 物,或是由外地引進而來之生物」。 綜合上述的定義,本研究之外來種生物探討範圍,乃是以因人類行為 而引進的各種外來種生物為主要對象,探討其對臺灣造成的各種影響。 二、外來種生物的來源 一般而言,由人為引入所形成的外來種生物,依其來源及綜合發生之 狀況,大致可歸納為二類(鄭家宏,2004): (一)蓄意引入 1、農業或貿易行為:為了農業、林業、景觀或經濟需求,有計畫性、 大規模的飼養、繁殖,來做為人類之食物來源或其他用途者, 例如:家畜、園藝植物等。 2、娛樂及觀賞用:為了供民眾漁獵、娛樂或觀賞之需要,引進各式 各樣的動、植物來供飼養、玩賞,之後棄養於野外。例如 1978 年引進作為觀賞之琵琶鼠魚被棄養於河川中,已證實對本土魚種

(20)

會產生競爭之影響(吳筱萍、梁世雄、謝寶森,2003)。再者,人 為飼養之動物於飼養過程中因逃逸而進入野外,並在自然環境中 適應生存,繁殖後代。例如:臺灣常見引入的家八哥(林瑞興, 2004)。 3、生物防治:許多外來種生物的引入是為了控制已造成危害的物種, 例如:澳洲於 1905 年引進鼬類以及狐狸來控制農地中危害作物的 兔子,但是這些鼬類及狐狸卻也同時捕食當地其他野生動物,影 響了當地的生態(陳韻如,2003)。 4、宗教放生:因宗教儀式性的放生,將非本土的物種引入野外。 巴西龜因為宗教放生的關係逐漸擴張分佈範圍,充斥於河川中, 破壞生態環境的平衡(林建宏,2005)。 (二)非蓄意引入 1、隨船運或車輛引入:許多外來物種在無意中附著於交通運輸工具 或是貨物上,因運輸而擴散至世界各地,例如:雜草種子。 2、附著於動、植物上而傳入:有些昆蟲的卵、幼蟲或蛹殂於木材、 植物或介質中,隨貨物抵達新的環境,例如:美國 1996 年首次發 現光肩星天牛,學者推論很可能是透過中國進口的木板進入美國 (Cavey,1998)。 3、原本棲息地的改變:因人類的開發情形,而造成物種擴散至原先 無法分佈的區域中,例如:臺灣西部的白頭翁因環境開發,已擴 散至臺灣東部,進入烏頭翁的分佈區,甚至出現二者雜交種的情 況(劉小如,2005)。

(21)

三、外來種生物的影響 外來種生物的影響可分為對人類的影響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二部分。 (一)、對人類的影響 1、經濟方面 根據研究,雖然外來種生物由順利適應生存、繁衍擴大,到嚴 重危害生態的種數比例並不高,但是一旦形成入侵種則危害卻極為 嚴重,對於人類的影響往往是鉅額經濟的虧損。以美國為例,自 1906 年至 1991 年之間,曾有 79 種入侵物種造成 969 億美元的經 濟損失。若以外來雜草對美國主要農作物生產的危害而言,估計每 年在 20 至 30 億美元之間,防治以外來種為主的水生雜草每年約耗 費 1 億美元(U.S.A.Congres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1993)。

Pimentel、Lach、Zuniga & Morrison(2000)發表的研究估 計:美國每年因外來種生物而付出的代價高達 1,230 億美元,其中 影響較為嚴重的物種有:白蟻每年 10 億美元,火蟻每年 20 億美元, 斑馬紋貽貝每年花費在清理、過濾設備等平均耗費 3.1 億美元。 Pimentel(2002)研究結果估計,因外來種生物而需付出的代價已 上升至 1,370 億美元。在同一研究中也顯示其他國家為了外來入侵 物種亦耗費不貲的費用:英國 120 億、印度 1170 億、南非 70 億、 巴西 500 億。 澳洲在過去二百年間引進了約 80 種外來種生物,其中有許 多物種對澳洲的農業生產及環境造成影響,據估計每年外來種生物 所造成的農業生產損失約為 5 億澳幣(鄭家宏,2004)。 2、疾病及傷害方面

(22)

澳洲過去因為引入許多外來生物,導致當地許多野生動物感 染嚴重的傳染疾病,例如:野犬、狐狸感染狂犬病(DAFF,2002)。 20 世紀初,來自南美巴西的紅火蟻,藉由農作物的運輸夾帶 進入世界各地,1930 年代以後,美國陸續發生螫傷甚至螫死人畜 的事件,2001 年澳洲亦被發現有紅火蟻的出現,臺灣在 2003 年發 現紅火蟻入侵,傳出螫傷民眾的情形(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 2006)。 (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外來種生物一旦適應新的環境之後,如果缺乏天敵或人為 的控制,其族群就會迅速發展,就可能會捕食本地原生物種,或 藉由對資源利用的競爭,排斥本地原生物種,嚴重干擾本地的生 物多樣性,破壞生態平衡,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失。 聯合國於 1992 年於巴西的里約召開「聯合國環境及發展會 議」(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NUCED]),亦即「地球高峰會」(The Earth Summit),會議中通過生物多樣性公約協商,對於外來入侵 種對原有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危害已被高度認定,大多數生態學家 認為此是僅次於「棲地破壞」之危害因子。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八 章更明白敦促所有締約國:「應避免引入,並控制、根除對生態系、 棲地或物種產生威脅的外來種生物。」(CBD,1992)。 外來種生物對生態的影響主要可以分為下列幾點(顏仁德, 2000): 1、掠食 外來掠食性的物種,在引入後會掠食原生物種,導致原生物種

(23)

的族群受到影響,嚴重時會導致族群滅絕甚至生態系改變。例如原 產於拉丁美洲及美國東南部地區的玫瑰狼蝸,1995 年被引進夏威 夷作為防治外來種的非洲大蝸牛的天敵,希望能保護夏威夷本土特 有的 800 多種蝸牛,但是玫瑰狼蝸被引入後,除了捕食非洲大蝸 牛,竟然也捕食了原生種的蝸牛,致使夏威夷的原生種蝸牛約有 50~75%絕種("夏威夷啟示錄",2005)。 2、競爭及排擠 當引進的外來種生物在生態表現上與原生種相似時,在資源與 棲地利用上會與本土原生種發生競爭作用,進而影響原有生態系平 衡使原生種類滅絕。例如原產於南美洲的布袋蓮,繁殖力強、生長 迅速,短時間內就會將水面完全覆蓋,令陽光和氧氣無法進入水中, 導致其他水生植物逐漸消失("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和入侵種管理" ,2001)。 3、疾病或害蟲之傳染 隨著人類交通運輸的發達,使得許多種疾病或蟲害得以跨越疆 界找到新宿主,危害生物族群。例如 2002 年首度在中部梨園發現 的中國梨木蝨,可能是部分農民嫁接從中國大陸走私進口的梨穗, 而無意間引入臺灣的。梨木蝨會吸食梨樹的汁液,造成葉片褐化與 枯死,在短短一年間,全國有半數面積的梨園受到危害(張淑貞、 王清玲,2006)。 4、雜交 如果外來種生物的親源與本地原生種相近,將使自然雜交率提 高,改變原生種的基因組成(陳韻如,2003)。例如大陸畫眉鳥因 為叫聲優美被引進臺灣,但是有些逃逸或被放生的大陸畫眉鳥,在

(24)

野外適應良好,並與臺灣特有的畫眉鳥雜交,導致本土原生種鳥類 的特性有消失的危險(劉小如,1999)。 5、生態系改變 自然環境條件下,一個生態系通常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系統 內各成員間維持著穩定的動態平衡關係。然而當外來種生物進入 後,在適宜條件下,隨著族群數量擴大,原有的穩定狀態受到干擾, 生態平衡就遭到破壞,甚至產生巨大的災難(鄭家宏,2004)。例 如地中海 1982 年發現紫杉葉蕨藻,其生長迅速遮蔽光線,且會分 泌毒素抑制了當地藻類的生長,連帶使得海域中以海草為食物或棲 所的海洋動物數量降低,改變了當地的海洋生態(呂斯文,2002)。 四、小結 外來種生物乃因人類食用、觀賞…等各種需求或交通運輸,而被有意 或無意的引入當地。然而,許多外來種生物未能受到管制,已經對人類造 成經濟損失、身體的傷害,更嚴重的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本 研究將綜合外來種生物的來源及影響情形,作為概念圖及設計量表題目之 依據。

(25)

第二節 臺灣的外來種生物問題 臺灣之地理位置特殊、地形複雜,擁有許多種獨特的動植物,然而, 不論是過去因為食用、育種、生物防治…等引進外來種生物,或是現在因 娛樂觀賞而引進的外來寵物,有許多因為沒有有效的管制,及人們的棄養 或放生,造成嚴重的環境破壞。 一、臺灣的自然環境 臺灣位於西太平洋與亞洲大陸之間,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島上有 北回歸線通過,氣候介於亞熱帶與熱帶之間。島的面積不大,卻有著平原、 盆地、台地、丘陵、高山等多變的地形,垂直高度差近 4000 公尺,所以也 呈現出溫帶和寒帶的氣候型態。因為這樣特殊的自然環境,蘊育了豐富的 動、植物資源,構成了特殊與多樣化的生態系統。 臺灣海峽將本島與歐亞大陸分隔,受到長期隔離的影響,演化出許多 特有種。根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06)調查統計,臺灣的野生動物 有哺乳類約 70 種、鳥類約 450 種、爬蟲類約 85 種、兩棲類約 30 種、淡水 魚類約 155 種、蝴蝶約 400 種以上,其中有 60%以上為臺灣特有種。植物 方面,維管束植物約有 4200 種(特有種 400 種以上)、裸子植物約 28 種、 被子植物約 3600 種(特有種約 1000 種)、蕨類植物約 600 種(特有種約 60 種),約有 27%的植物為特有種,這些珍貴的動、植物資源,豐富了臺灣的 生物多樣性(http://cec.tesri.gov.tw/cec/html/02/02_index.htm)。 因為臺灣四面環海,海洋即具有天然阻隔一般外來種生物移入的功 效,所以除了侯鳥之外,生物移棲進入的機會相對較少,通常是人為引進 才比較有可能移入(鄭家宏,2004)。我國一向是以農立國,為滿足農業、 漁業、林業的需求,引進了許多外來種生物以作為改良品種、生產之用。 近年來交通運輸便利、商業貿易活動繁盛,國人生活水準提升,出國旅遊、

(26)

飼養寵物的風氣大增,都加快了外來種生物對臺灣的影響。近年來影響臺 灣生態的外來種生物相當多,表 2-2-1 列舉出對國內生態已構成影響的外 來種生物。 表 2-2-1 已對臺灣造成影響的外來種生物 物 種 類 別 名 稱 哺乳類 緬甸小鼠 動 物 鳥類 家巴哥、葵花鳳頭鸚鵡、大陸畫眉鳥 兩生類 牛蛙、南美角蛙 爬蟲類 巴西龜、鱷龜、鱷魚 魚類 大肚魚、吳郭魚、琵琶鼠魚、魚虎 昆蟲 紅火蟻、東方果實蠅、中國梨木蝨、蘇鐵白盾介 殼蟲 螺貝類 福壽螺、非洲大鍋牛 節肢類 美國螯蝦 無脊椎動物 松材線蟲、黃頸透鈣蚓 觀賞植物 馬纓丹、布袋蓮、大萍、紫花霍香薊、大花咸豐 草 植 物 藥用植物 毛地黃、香澤蘭 畜牧植物 象草、白三葉草 水土保持植物 小花蔓澤蘭 工業用植物 銀合歡、銀膠菊 微生物 口蹄疫、木瓜輪點病、 資料來源:修改自鄭家宏(2004)。 表 2-2-1 的物種通常具有繁殖力、適應力強等特性,再加上本地無天 敵可以抑制,因此大量繁殖,已經嚴重影響本土生物的生存。

(27)

二、臺灣外來種生物形成原因 臺灣近年來因為外來種生物進入,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損害, 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外來種生物進入臺灣的途徑加以研究,並加強防治。 (一)、土地開發 我國以農立國,自古以來民眾為了生活所需,開墾自然環境種植 作物或畜養動物,乃維持生活經濟的重要方式。大量開發土地利用雖 然促進了經濟發展,但相對的,我們的環境也因此受到各種污染及破 壞,使得生存於臺灣自然生態環境中的各種生物遭到嚴重的威脅,許 多生物的棲息地遭到破壞。外來種生物也隨著人類的開發進入本土, 並且在這些人為干擾的土地上迅速的適應環境並擴大族群。劉小如研 究發現:1996 年間在臺灣發現的外來種鳥類以鸚鵡科、燕雀科、椋 鳥科為最多,棲息地大多在農耕地、人工林及住宅區等高度人為的環 境,與人類的關係密切(劉小如,1999),由此可知,人為干擾的環 境通常容易成為外來種生物立足於本土環境的基礎。 (二)、進出口貿易 臺灣位於東北亞與東南亞的交通必經之路,因為經濟發展的需 求,各種進出口運輸頻繁,例如:船運、航空等。且臺灣因自然資源 缺乏,必需仰賴許多進口物資,以獲得各項的資源。如果檢疫工作沒 有確實落實,將使得外來種生物被引入的機會增加,例如:從美國輸 入的蘋果被檢驗出有蠹蛾(楊雅民,2004)及紅火蟻藏在進口的樹苗 土中進入臺灣(卓亞雄,2004)。 (三)、提供休閒娛樂 由於經濟發達國人生活水準提高,為了增加生活樂趣,許多民眾

(28)

喜愛飼養寵物,例如:一般常見的犬、貓乃至魚類、鳥類、兩棲類、 爬蟲類等動物,皆有人喜好飼養觀賞。另外,有些民眾因為珍奇、名 貴等因素,常會至國外引進許多特殊生物。這些生物如果棄養或不慎 逸入野外,就會成為自然環境中的外來種生物。 (四)、宗教放生 某些宗教團體宣稱放生動物可以積功德,是一種慈悲的行為,但 是參與放生的團體對於被放生動物的特性及相關生態環境並不瞭 解,購買了非本土的動物釋放,因此增加了外來種生物入侵本土自然 環境的機會。陳玉峰曾以臺中市的 73 所寺廟進行調查,發現有 28.8 %的寺廟會舉辦儀式性的放生活動,他估計臺中市每年有 97~100 次 的放生活動,約有 128000 隻動物被放生至野外(陳玉峰,1995)。臺 北野鳥學會 1996 年調查發現,全年總計有 68538 隻的放生鳥,其中 有 6%是外來種(劉小如、齊力,1999)。 (五)、走私 為了個人的私利,常有部分國人不循正常的方式申請引入物種, 而以走私的方式引進國內,在未經檢疫及審慎評估的情形下,常會引 入具威脅性的外來種生物,導致嚴重的影響。根據資料顯示(表 2-2-2),臺灣在近年查獲因走私而遭銷毀的動物種類,多數是作為寵 物,且數量相當龐大,若這些外來種生物進入國內,後果將不堪設想 (鄭家宏,2004)。

(29)

表 2-2-2 2002 年~2005 年因走私遭查獲銷毀的動物 年度 種類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犬、貓 9 19 61 109 6 畫眉鳥 0 0 11 218 241 鸚鵡 0 0 0 53 15 其他鳥類 5370 12 12 6207 461 蜘蛛 1140 0 0 0 0 迷你猪 189 21 0 0 0 花栗鼠 1038 0 0 0 0 其他動物 15 0 1 301 5 資料來源:修改自鄭家宏(2004)。 (六)、旅遊 近年來因為社會經濟發達、國人生活水準提高,因此出國旅遊的 風氣興盛,根據行政院新聞局(2006)公佈的九十四年年鑑指出 2005 年我國人民出境人數達到 820.8 萬人次,外國來台旅客人數總計 337.8 萬人次。因此透過旅遊有意或無意間讓外來種生物進入國內的 機會大大的增加。 三、小結 近年來外來種生物對臺灣的經濟及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瞭解其 引入的方式,才能做好相對的防治措施,本研究整理上述臺灣的外來種生 物形成原因,據以設計問卷,希望知道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引 入途徑的瞭解程度。

(30)

第三節 防治外來種生物教育情形 外來種生物對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的威脅,並造成人類經濟損失, 近年來在國際間引起高度關切。聯合國、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育聯盟均 提出對於外來種生物管理的原則,世界各國也多參考相關原則訂定出保護 生物多樣性、防止外來種生物的計畫,表 2-3-1 將國際組織、歐美國家及 臺灣對外來種生物防治計畫的內容彙整。 表 2-3-1 臺灣及國際對外來種生物防治計畫 國家 日期 計畫名稱 重要計畫內容 或 組織 第八條:防止引進,並控制、消 除那些威脅生態系統、棲息地或 物種產生的外來種生物。 聯合國 1992 生物多樣性公約 (CBD) 第十五條:教育與提高公眾意識 CBD 第六次會議 記錄: 關於對生態系統 、棲息地或物種 構成威脅之外來 種生物的預防、 引進或減輕其衝 擊的指導原則 1、預先防範方法 2、三階段分級處理方法 3、生態系統方法 4、國家的作用 5、研究和監控 6、教育和提高公眾意識 7、邊界控制和檢疫措施 8、信息交流 聯合國 2002 9、合作、包括能力建設 10、有意引進 11、意外引出 12、減輕影響 13、消滅 14、遏制 15、控制

(31)

國際自然與自 然資源保育聯 盟-物種存續 委員會(SSC) 避免外來種生物 導致生物多樣性 喪失指導原則 一、理解與察覺:加強教育宣 導、 管理、辨識、建立資料 二、預防及引入:避免引入、提 出證明、進行評估 三、根絕與控制:嚴格管理、全 體動員、立法處分違規者 四、知識及研究課題: 五、法律及機構:共同合作 2000 美國 (National Invasive Species Council) 國家入侵種管理 計畫 外來種生物管理措施:合作、防 範、早期偵知、快速反應、控制 與管理、資訊管理、教育宣導 2001 紐西蘭 (Biosecurity New Zealand) 生物安全計畫 入境前、入境後之監控,入侵反 應,管理行動,大眾教育 2002 歐洲 (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European Wildlife and Natural Habitats) 歐洲外來種策略 1、建立外來種生物知識教育與 諮 詢體系 2、蒐集、管理、分享資訊 3、強化政府政策、法令 4、區域合作與責任角色 5、防治措施 2003 6、預警與快速反應機制 7、減輕影響 8、修復當地原有的生物多樣性 臺灣 (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 生物多樣性推動 方案 1、完成外來種之管制、防疫、 檢疫及監測機制 2、完成鑑定外來種為入侵種之 風險評估機制 3、完成引入、野放與含逸出外 來種之影響評估、管理及監 測機制 4、影響本土生物多樣性及人畜 疾病之入侵種防治 5、建立外來種清單,並定期修 正 2003 由表 2-3-1 可發現,不論是 CBD、SSC 的防治外來種指導原則,或是歐

(32)

美國家的外來種生物管理計畫,皆重視對大眾的教育宣導。 有關外來種生物的教材,我國大多放在五年級以上的社會及自然與生 活科技領域中;翰林出版社的國小五年級社會「臺灣的自然環境」將外來 種的概念納入,內容介紹外來種生物的定義,及小花蔓澤蘭、福壽螺、琵 琶鼠魚等三種常見的外來種生物。康軒出版社的國小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 技「外來種在臺灣」,呈現紅火蟻、美國螯蝦、馬纓丹、小花蔓澤蘭四種外 來種生物的圖片,並附有「從入侵紅火蟻入侵臺灣談外來種的危害」之科 學閱讀一篇。康軒出版社的國小六年級社會「環境課題」介紹外來種生物 入侵臺灣的情況。 除了學校教育之外,政府相關機構及民間團體亦發行宣導品、舉辦展 覽及建立網站等方式,提供外來種生物相關資訊查詢: (一)、宣導品和書籍、雜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00 年製作的「苦蛙流浪記」錄影帶及手冊、 教育部 2004 年印製配發各級學校的「認識入侵紅火蟻」宣導手冊、 大地地理雜誌 2005 年 1 月「外來種跨界的省思」、自然生態保育協 會與聯合報發行的「生態殺手--外來種犯臺實錄」,讓教師及學童可 以更深入瞭解外來種生物。 (二)、網站 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建置的「外來入侵種動物資訊網」 (http://www.tesri.gov.tw/content/animal/exotic_web/)、教育 部建置的「防治入侵紅火蟻資訊網」(http://140.111.1.192/ant/) 以及教育部社教博識網的「台灣鄉土生物系列~外來種」 (http://databook.fhk.gov.tw/exotic/)等網站,即是透過可愛

(33)

的卡通畫面、淺顯的說明,讓學童獲得相關知識。 (三)、相關展覽 自然科學博物館、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等,常不定時舉辦外來種 生物的特展,讓學童可以透過標本或實物的展示,深入認識外來種 生物。 我國民眾的自然保育觀念近年來透過政府與民間單位齊心推廣下,已 有長足的進步,但是對於外來種生物的部分至今始終是較為薄弱的一環, 因此奠基於正確知識與資訊並廣泛宣導與教育,是為國內處理外來種生物 時重要的一個環節,唯有大眾對外來種生物有相當的認識與認知,外來種 生物的議題才會受到重視,外來種生物也才不會被隨意引入或運出,而與 外來種生物相關的經營管理作為也才能得到支持(顏仁德,2000)。

(34)

第四節 外來種生物的相關研究 本節將探討與外來種生物的認知及態度相關的研究,及影響學童認知 與態度的因素,以作為本研究設計問卷題目之參考。 一、和外來種生物相關的研究 專題針對有關外來種生物認知的研究並不多,大多會在與生物多樣 性、生態保育、環境保護等認知及態度的調查中出現相關概念。故針對近 年來外來種生物的相關研究進行分析,以作為本研究之參考,如表 2-4-1。 表 2-4-1 近年來有關外來種生物的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對象 研 究方法 研究結果 徐健倫 河川生物環境 概念 職前教 師 問卷調 查 1.多數職前教師認為外來種生物 侵入河川,會影響河川原有生物 的生存,並競爭食物與空間,但 不認為會降低生物多樣性。 (1998) 2.半數以上職前教師知道巴西 龜、福壽螺、美國螯蝦、吳郭魚 及娃娃魚是外來種生物,但不知 道錦鯉、琵琶鼠魚、牛 蛙、虹 鱒 、 布袋蓮、大肚魚是外來種生物。 Grace & 維持生物多樣 性的重要性觀 點 15、16 歲學生 問卷調 查 1.受試學生認為造成物種滅絕的 原因依次為獵殺、娛樂、蓋房子、 築新路等因素。 Sharp (2000) 2.學生對棲息地、動植物的保育 持正向態度。 謝佩靜 生態平衡概念 與環境態度 國小高 年級學 童 問卷調 查 1.有 70%的學童知道「垃圾魚繼 續增加,會影響臺灣本土魚蝦的 生長」;但有 24%的學童認為「垃 圾魚可以整治河水污染」。 2.有 54.8%的學童知道「不要隨 意引進外來種生物,像垃圾魚」。 (2000)

(35)

生物多樣性的 認知 國小自 然科教 師 問卷調 查 1.教師的生物多樣性認知來源主 要為報章雜誌、電視廣播。 2.教師認為台灣在生物多樣性議 題上,最值得重視的項目第 3 名 為生物棲息地破壞、第 8 名為外 來物種引進。 楊仁理 彭玉美 林愛華 (2002) 陳朝堂 河川保育知識 國小高 年級學 童 準實驗 研究 經過教學後提升學童對「引進外 來種生物並不會增加河川生物多 樣性及河川生物數量」的正確認 知。 (2004) 蔡輝毅 生物多樣性課 程之試驗研究 國小五 年級學 童 準實驗 研究 1.學童傾向不認同購買動物來放 生可能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 2.學童不清楚為了美化環境,引 進的觀賞植物對本土生態造成危 害。 3.學童不願意放棄購賣進口動物 當寵物。 (2004) 李孟珊 生物多樣性認 知 國小學 童 問卷調 查 1.有 51.9%的學童知道放生不適 於保護海洋中的動物。 2.有 45.4%的學童知道牛蛙是由 其他地方引進的。 (2005) 陳冠如 生物多樣性認 知 國小教 師 問卷調 查 1.有些教師不認為增加外來種生 物會減少生物多樣性 (2005) 2.有 30%的教師認為大肚魚是臺 灣原生種。 3.有 14%的教師認為吳郭魚是臺 灣原生種。 陳雅平 生物多樣性知 識與保育態度 國小六 年級學 童 準實驗 研究 1.教學後學童對購買動物放生會 破壞生態環境、引進外來種植物 不會增加生物多樣性的正確認知 有提升。 2.教學後學童對願意勸告家人朋 友不要參加放生活動的態度有所 增加。 (2005) 李佳蓮 昆蟲多樣性迷 思概念 國小高 年級學 童 問卷調 查、晤談 有 44%的學童認為外來種昆蟲的 進入會使得當地物種有更多數量 (2006) 趙心慧 自然保育認 知、態度與行 為之研究 中部地 區民眾 問卷調 查 1.民眾在「引進外來種生物可以 增加生物多樣性,有益環境」的 認知、態度與行為表現差。 2.多數民眾同意「攜帶動植物標 (2006)

(36)

3.多數民眾傾向「越稀奇特別的 動植物,就越想買來養養看」。 4.民眾對「放生是有意義的生態 行為」、「放生可以積功德,是慈 悲的行為」認知較低,態度傾向 同意。 綜合表 2-4-1 研究發現,有多數教師及國小學童並不瞭解引進外來種 生物會對本土生物造成威脅、降低生物多樣性、造成生態失衡的危險。有 許多教師亦對哪些生物是外來種生物並不認識,如此勢必影響學童對外來 種生物的認識。而國內亦尚未有以問卷施測國小學童之外來種生物認知現 況,也未針對不同背景之學童去分析其在外來種生物概念認知上的差異。 因此本研究在外來種生物的認知調查上,第一部份欲瞭解國小學童對 外來種生物的認識程度,第二部分於外來種生物的定義與來源向度上探討 學童對外來種生物名詞意涵的瞭解及學童是否瞭解外來種生物進入本地的 途徑;於外來種生物的影響向度,探討學童對外來種生物造成經濟損失、 生態破壞瞭解程度;於外來種生物的防治向度,探討防治外來種生物的方 法,以此三個向度設計問卷,並從性別、居住地區、父母教育程度、過去 生活經驗去分析、瞭解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外來種生物概念認知上的現況及 其差異性。 二、影響外來種生物認知的相關因素 目前已知有相當多的學者對環境知識、生態保育知識及環境保育態度 或生態保育態度進行研究,但是針對國小學童外來物種的認知與態度的研 究較少。然而外來物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育密 不可分,因此本研究將對於個人所抱持之環境知識、生態保育知識及環境

(37)

態度、生態保育態度等,也納入相關研究中,以作為本研究探討國小學童 外來物種認知與態度的基礎。 根據相關文獻資料發現,造成國小學童外來種生物、生態保育或生 物多樣性認知差異的變項很多,採用的變項大致以性別、年級、居住地 區、父母教育程度及過去生活經驗等為主,且各研究所得的結果也不大 一致。以下就各項個人背景變項,提出與外來種生物認知的相關研究結 果。 (一)性別 Perkes(1973)、余興全(1984)、王懋雯(1991)、Tikka, Kuitunen, & Tynys(2000)等研究指出男生的環境知識顯著優於 女生。但是 Marlett(1972)、 Hounshell & Liggett(1973)、 石明卿(1989)、王天佑和黃方銘(1999)、沈廣城(2002)等多位 學者發現男女生在環境認知上並無顯著差異;而謝佩靜(2000)、 林佩舒(2002)、王俊財(2003)均發現男女生在生態概念上無顯 著差異;洪俐玲(1999)調查花蓮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野生動物保育 知識,亦發覺男女生之間無顯著差異。 (二)年級 石明卿(1989)、王天佑和黃芳銘(1999)、Tikka et al.(2000) 、沈廣城(2002)等多位學者研究發現,高年級學生的環境知識顯 著優於較低年級的學生。 (三)居住地區 林佩舒(2002)、王俊財(2003)調查生態保育知識方面,Marlett (1972)、王天祐與黃芳銘(1999)、Tikka et al.(2000)研究學 生的環境知識,皆指出在城市與鄉鎮的學生間並無顯著差異。石明

(38)

卿(1989)、江東祐(2002)發現市鎮國小學童的環境知識,謝佩 靜(2000)發現城市學童的生態平衡概念,皆顯著優於鄉村及山地 的學童。然而,Schlageter(1980)研究發現鄉村學校七年級生的 環境知識顯著優於都市或市郊的學生。 (四)父母教育程度和職業 Schlageter(1980)發現高、中社經地位學生的環境知識顯 著優於低社經地位的學生。洪俐玲(1999)研究學童的野生動物保 育知識,林佩舒(2002)調查學童的生態保育知識,皆發現中、高 社經地位的學童顯著優於低社經地位的學童。但是 Marlett(1972) 調查高中生、Tikka et al.(2000)調查大學生的環境知識,則 發現社經背景與父母職業,對學生的環境知識並無顯著差異。 (五)過去生活經驗 王懋雯(1991)調查指出師範學院學生曾參與有關環境教育活 動者,在環境知識上顯著優於未曾參加類似活動的學生。王天祐 與黃芳銘(1999)發現曾參加環保活動或曾修習環境課程的大學 生,對環境問題有較佳的關切度。Tikka et al.(2000)的研究 也發現,大學生的環境認知與其參加自然相關活動有顯著相關。 然而亦有不同的結果發現,游雅如(2001)研究國小學童的自然 環境保育素養,指出是否參與自然保育相關活動對其自然環境保 育素養的認知並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參考上述環境知識、生態保育知識等相關研究結果,並考量 有關外來種生物的相關概念出現在國小五年級以上的社會、自然與生活 科技課程中,故將研究對象設定為國小六年級學童。由於國內對於外來 種生物認知的研究相當缺乏,尤其是以國小學童為對象的研究更少,因

(39)

此,本研究選擇性別、父母教育程度、居住地區、過去生活經驗等變項 進行研究,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情形。 三、外來種生物態度相關研究 (一)、外來種生物態度內涵 態度乃是指個人對於人、事、物及周圍世界所持有的一種持久性 與一致性的傾向,任何一種態度,都是為對象所引起,都是有組織及 表現於行動的(張春興,1989)。態度是在後天的環境中形成的,個 體在生存環境中,受到外界某些刺激之後,經由價值判斷,以認知、 情感、意向的形態,做出評價性的反應,可能是認同、反對、喜歡等, 而這種反應可能會影響其行為表現(林麗芳,2003)。 避免外來種生物造成的危害即是在維護生物多樣性,也就是環境 保育、生態保育的一環。所以本研究將援引環境保育態度、生態保育 態度及生物多樣性態度的研究,作為相關研究的探討,以作為編製問 卷之參考依據。 有些學者認為環境態度是對環境中的特殊情形、整個環境或與環 境直接有關的人或物之信仰的組合,這些組合包括整體的評價:贊成 、反對、喜好或厭惡。根據 Hungerford & Volk(1990)設計的環境 素養模式,提到態度性質變項,包括價值觀、信念、環境敏感度等。 而陳志欣(2003)綜合學者對環境態度的論述,認為環境態度包 含以下四項:環境敏感度:對環境問題嚴重程度及與個人切身相關程 度的看法。環境信念:個人對人與自然環境間及相互關係所抱持的想 法。環境價值觀:個人對環境及相關問題所感覺到的價值。環境倫理: 從個人一直向外擴展,擴及家庭、親族、地區、國家、種族、全人類、

(40)

動物、植物、非生物、終至宇宙的逐次擴大的歷程。陳冠如(2005) 調查國小教師生物多樣性態度時,將生物多樣性態度分為下列四個向 度:欣賞生物的多樣性:對生物多樣性的興趣、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環境衝擊:生物資源利用、環境開發等議題。生物多樣性的保育:生 物多樣性的保護議題。個人行為意向:個人對生物多樣性保育意願。 綜合上述研究的面向與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研究者所持有的概念 內涵差異甚大,故所重視的內容向度亦不相同,本研究在參酌各家文 獻後,並依據各外來種生物相關網站、國小社會及自然與生活科技 教科書等,將本研究中對外來種生物的態度分為三個向度: 1、對外來種生物防治的覺知:探討學童對於防治外來種生物所採 取之作為的觀點。 2、個人的行為意向:探討學童對避免外來種生物引入、放生、收 集資料的意願。 3、其他向度 (二)、影響外來種生物態度的相關因素 綜合相關文獻資料發現,影響學童環境態度、生態保育態 度的變項為:性別、年齡、居住地區、父母教育程度和職業、過 去生活經驗等,以下分別探討各變項,提出與外來種生物態度的 相關研究結果。 1、性別 王天祐與黃芳銘(1999)、Tikka et al.(2000)及謝佩靜 的研究,發現女生的環境態度顯著優於男生。另外,周憲徵(2003) 調查國小學童的濕地保育態度,則發現男學童的濕地保育態度顯 著優於女學童。而亦有研究顯示不同結果,石明卿(1989)、沈

(41)

廣城(2002)的環境態度研究、林佩舒(2002)的生態保育態度 研究,皆發現男女生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2、年級 石明卿(1989)、沈廣城(2002)、周憲徵(2003)以學生 的環境態度、生態保育態度為研究,結果均發現高年級學生的環 境態度顯著優於低年級的學生。而 Tikka et al.(2000)、林佩 舒(2002)、陳志欣(2003)的研究卻顯示高低年級學生之間的 環境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3、居住環境 在石明卿(1989)、謝佩靜(2000)的學童環境態度調查中, 研究結果都發現都市學童的環境態度顯著優於鄉村和山地地 區。然而王天祐與黃芳銘(1999)研究大學生的環境態度、林佩 舒(2002)的國小學童生態保育態度、周憲徵(2003)的國小學 童濕地保育態度研究中,皆發現不同居住地區對學生的環境態度 無顯著差異。 4、父母教育程度和職業 郭金水(1998)調查國小學童的環境責任態度,發現父母 為公教或自由業的學童顯著優於父母為製造業或其他職業的學 童。洪俐玲(1999)、林佩舒(2002)分別調查國小學童野生動 物保育及生態保育態度,結果指出中高社經地位的學童顯著優於 低社經地位的學童。但是,周憲徵(2003)的研究卻發現,父母 學歷不同對學童的濕地保育態度無顯著差異。 5、過去生活經驗 周憲徵(2003)調查國小學童濕地保育態度,研究發現有

(42)

實際到戶外現場教學的學童,有較佳的保育態度,王天祐與黃芳 銘(1999)、Tikka et al.(2000)等學者研究亦發現參與環保 活動及自然相關活動較多的大學生,其環境態度較佳。然而,游 雅如(2001)研究國小學童在自然保育環境素養的情意層面和林 佩舒(2002)研究國小學童的生態保育態度,均發現有無相關經 驗對其環境態度無顯著差異。 四、小結 本研究參考上述環境態度、生態保育態度等相關研究結果,並考量有 關外來種生物的相關概念出現在國小五年級以上的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程中,故將研究對象設定為國小六年級學童。由於國內對於外來種生物 態度的研究相當缺乏,尤其是以國小學童為對象的研究更少,因此,本研 究選擇性別、父母教育程度、居住地區、過去生活經驗等變項進行研究, 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態度。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 和態度,並探討個人背景變項對二者的影響,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本章 共分為五節,分別討論研究架構、研究流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資料 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依據本研究之目的及假設、參考相關文獻,擬定研究之架構,探討國 小高年級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與態度之情形,及不同背景變項影響其認 知與態度的情形。所擬定之架構如圖 3-1-1。 自變項 依變項 背景變項 外來種生物的認知 ‧性別 ‧外來種生物的定義與來源 ‧外來種生物的影響 ‧外來種生物的防治 中介變項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學校所在城鄉 ‧父母教育程度 ‧外來種生物相關 訊息來源 過去經驗 ‧是否閱讀自然保育 相關書籍、雜誌 ‧是否觀賞自然保育 相關節目、影片 ‧參與戶外活動情形 ‧是否飼養寵物 對外來種生物的態度 ‧對外來種生物防治的覺知 ‧個人的行為意向 ‧其他

(44)

一、自變項:即背景變項 本研究之背景變項為有關研究樣本中學童填答的個人背景資料,茲 分述如下: 1、性別:分為「男」、「女」二類。2、學校座落:分為「都市」、 「鄉鎮」二類。3、父母教育程度:分為「不識字」、「國小」、「國中、 初中」、「高中、高職」、「專科」、「大學」、「碩士、博士」七類。4、 外來種生物相關訊息之獲得:分為「報紙」、「電視」、「書籍雜誌或 影片」、「學校課程」、「親朋好友」、「參加保育社團活動」、「相關網 站」、「旅遊」、「參觀展覽」「其他」十類。 二、中介變項:即過去經驗 本研究之過去經驗為有關研究樣本中學童填答的個人相關經驗情 形,茲分述如下: 1、閱讀自然科學、環境保護、生態保育相關書籍雜誌或欣賞節目 影片之頻率:分為「每週少於 1 小時」、「每週 1~2 小時」、「每週超 過 2 小時」三類。2、戶外活動頻率:分為「約一星期一次」、「約一 個月一次」、「約半年一次」、「約一年一次」、「已經一年以上沒參與」 五類。3、飼養寵物之經驗:分為「有」、「沒有」二類。 三、依變項:分為對外來種生物認知及對外來種生物態度二項。 (一)外來種生物認知:分為「外來種生物的定義與來源」、「外來種生 物的影響」、「外來種生物的防治」三類。 (二)外來種生物態度:分為「對外來種生物防治的覺知」、「個人的行 為意向」、「其他」三類。

(4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蒐集並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外來種生物 的認知及態度情形,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童其認知和態度是否有差異 ,及學童在認知與態度之關係。研究流程如圖 3-2-1。 擬定研究主題 文獻收集與探討 確定研究對象 圖 3-2-1 研究流程圖 編製預試問卷 專家審題 實施問卷預試 問卷預試結果分析 修改問卷 正式問卷形成 正式問卷施測 資料分析處理 撰寫研究論文

(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台中縣、台中市、彰化 縣、南投縣)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與態度,研究樣本分為二類,一為預試 樣本,另一為正式施測樣本。樣本之抽樣方式如下述: 一、預試樣本 為了瞭解本研究所發展之外來種生物認知及態度問卷是否適用於 研究對象,並考驗其內部一致性和穩定性,問卷先進行預試。預試樣 本係採立意抽樣方式選取,以臺中市二校、臺中縣以及彰化縣六年級 學童各一班做為預試對象,回收後進行難度、鑑別度分析及信效度之 考驗,並依此結果修改問卷內容。預試樣本分配與回收情形如表 3-3-1 所示。 表 3-3-1 預試樣本之分配 學校名稱 發出份數 回收份數 有效份數 台中縣 H 國小 台中市 D 國小 台中市 G 國小 彰化縣 S 國小 30 31 35 32 30 31 35 32 28 30 35 32 128 128 125 合計 二、正式施測樣本 本研究的正式施測樣本乃是以班級為單位,故採用叢集抽樣之方 式,抽取方式如下: 1、查詢教育部之中華民國教育統計資料,得知台中縣六年級學童人數為 24077 人、台中市六年級學童為 16539 人、彰化縣六年級學童為 18908

(47)

人、南投縣六年級學童為 7515 人,中部四縣市六年級學童人數總計

67039 人。

2、正式問卷施測之樣本數依據 Rea & Parker(1997)所提出的抽樣公式, 以 95%的信心水準來計算,得到樣本數應為 382 人。 n : 樣本數 Z 3、預估回收率 70%,故將抽樣人數增為 546 人。 4、將中部地區的國小六年級學生依縣市劃分,按各區的學生比例決定抽 樣的數量,再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抽樣,每所學校之六年級抽取一班, 抽樣學校乃依各縣市之學校隨機抽取,預計抽取的學校樣本數如表 3-3-2。 表 3-3-2 學校樣本數 地 區 國小六年級 學生數(人) 占母群比例 學生樣本數 (人) 班級樣本數 (班) 學校樣本數 (校) 台中縣 24077 35.9% 196 7 7 台中市 16539 24.7% 135 5 5 彰化縣 18908 28.2% 154 6 6 南投縣 7515 11.2% 61 2 2 總 計 67039 100% 546 20 20 n = Zα 2 (0.25)N α: 信心水準 95%(1.96) N : 母群總數 C Zα2(0.25)+(N-1)Cp2 p : 抽樣誤差 (1.96)2 (0.25)(67039) = 2 2 (1.96) (0.25)+(67039-1)(0.05) = 382 382 ÷ 70% = 546

(48)

5、本研究預計抽取中部地區 20 所學校之六年級共 20 個班級,預計將發 放 640 份問卷(每班以 32 人計算),問卷的施測在徵得該學校同意後, 以郵寄的方式送達,並商請該班導師或科任教師協助。 6、本研究於 95 年 11 月初寄出問卷,於同月下旬全數收回,施測學校共 22 所(南投縣國小因為班級人數較少,所以增加 2 個班級數),回收 問卷數共 634 份,扣除無效問卷 26 份,得到有效問卷 608 份,有效 回收率 95.9%,如表 3-3-3。 表 3-3-3 正式施測問卷數 行政區 地區 回收 問卷數 廢卷數 有效 問卷數 有效回收 率 西區 31 3 28 90.3% 南區 34 0 34 100% 北區 26 0 26 100% 南屯區 34 0 34 100% 臺中市 北屯區 33 7 26 78.8% 太平市 26 0 26 100% 市 大里市 33 1 32 97% 龍井鄉 33 0 33 100% 霧峰鄉 32 0 32 100% 鄉 烏日鄉 33 3 30 90.9% 臺中縣 清水鎮 28 1 27 96.4% 鎮 東勢鎮 22 3 19 86.4% 市 南投市 24 0 24 100% 魚池鄉 27 2 25 92.6% 鄉 中寮鄉 11 0 11 100% 南投縣 鎮 埔里鎮 28 1 27 96.4%

(49)

表 3-3-3 正式施測問卷數(續) 行政區 地區 回收 問卷數 廢卷數 有效 問卷數 有效回收 率 市 彰化市 29 0 29 100% 芬園鄉 34 1 33 97.1% 伸港鄉 29 1 28 96.6% 埔心鄉 25 0 25 100% 彰化縣 鄉 芳苑鄉 28 0 28 100% 鎮 鹿港鎮 34 3 31 91.2% 合 計 634 26 608 95.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自編之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外來種生 物認知與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研究。問卷編製發展之過程說明如 下: 一、發展「外來種生物概念圖」 概念圖可以使知識之間、概念之間的關係表達清楚,研究者透過 概念圖界定所要研究主題之特定概念知識範圍。研究者閱讀國內外之 外來種生物相關書籍、網站和國小、國中的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等, 分析整理其概念內涵,發展出外來種生物概念圖。敦請指導教授、相 關領域專家檢核,並加以修正。(圖 3-4-1)

數據

表 4-3-3  父親教育程度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程度           之差異 …………………………………………………………69  表 4-3-4  母親教育程度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程度           之差異 …………………………………………………………70  表 4-3-5  閱讀自然書籍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程度           之差異 …………………………………………………………71  表 4-3-6  觀賞自然節目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熟悉程度
表 4-3-18  每週閱讀自然書籍時間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            之差異 …………………………………………………………83  表 4-3-19  觀賞自然節目時間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量表            之差異 …………………………………………………………84  表 4-3-20  每週觀賞自然節目時間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認知            之差異 …………………………………………………………85  表 4-3-21  參與戶外活動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
表 4-4-9  閱讀自然書籍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量表           之差異 ………………………………………………………… 97  表 4-4-10 閱讀自然書籍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           之差異 ………………………………………………………… 98  表 4-4-11 觀賞自然節目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態度量表           之差異 ………………………………………………………… 99  表 4-4-12 觀賞自然節目頻率不同之國小學童對外來種生物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深 耕,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 26 線)及屏北原鄉部落(台 24 線),建立森 林與部落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 2008

自己弄髒的,自己收拾乾淨(Clean up your own mess) 不要拿別人的東西(Don't take things that aren't yours) 傷到別人要道歉(Say sorry when you hurt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中華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 研 究 生:黃仁性 敬啟 指導教授:楊錦章 教授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也紛紛投入 RFID 安全性的研究,2003 年首先由 Weis 等 學者提出了 RFID 認證協定之論文,開啟了 RFID

吸取更多課本以外之課外知識。基於此,本研究希望可以透過實際觀察、焦 點訪談的研究過程當中去發現學生學習之情況及態度,探討是否 

兒童在學習分數之初必須仰賴對於整數單位的調節,其中應 用 Piaget 基模調適觀念以解析兒童分數基模發展的研究近年紛 紛出爐。本節即以 Steffe (1988, 1992, 2002, 2004)、Olive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