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660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6600"

Copied!
8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 立 臺 灣 體 育 運 動 大 學 競 技 運 動 學 系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女子三級跳遠單腳跳-跨步跳轉換動作

對成績的影響

The Impact of Performance on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Hop and the Step in Female

Triple Jumpers

研 究 生 : 張 偉 達 撰

指 導 教 授 : 張 立 羣 副 教 授

(2)

I

女 子 三 級 跳 遠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動 作 對 成 績 的

影 響

摘 要

本 研 究 目 的 為 探 討 女 子 三 級 跳 遠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動 作 特 徵 以 及 對 成 績 的 影 響 , 以 1 0 2 年 大 專 校 院 運 動 會 公 開 女 子 組 前 八 名 選 手 為 研 究 對 象 , 以 兩 台 數 位 攝 影 機 拍 攝 比 賽 過 程 , 收 集 單 腳 跳 著 地 至 跨 步 跳 起 跳 瞬 間 動 作 , 利 用 動 作 分 析 系 統 進 行 影 片 數 位 化 處 理 , 獲 得 三 度 空 間 的 運 動 學 參 數 , 以 皮 爾 森 積 差 相 關 來 分 析 各 項 運 動 學 參 數 與 成 績 之 間 的 相 關 情 形 。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動 作 特 徵 中 發 現 , 著 地 - 起 跳 水 平 速 度 是 遞 減 、 飛 程 角 度 隨 著 垂 直 速 度 增 加 而 增 加 、 著 地 前 支 撐 腳 有 積 極 地 做 著 地 動 作 以 及 軀 幹 左 右 傾 斜 角 度 範 圍 與 世 界 級 選 手 相 似 , 技 術 種 類 以 單 腳 跳 式 為 主 的 趨 勢 。 為 了 增 加 跨 步 跳 距 離 必 須 提 升 速 度 、 減 少 膝 關 節 動 作 範 圍 以 及 縮 短 支 撐 時 間 。 在 單 腳 跳 距 離 、 跨 步 跳 距 離 及 著 地 距 離 與 比 賽 成 績 之 間 達 顯 著 正 相 關 。 在 起 跳 垂 直 速 度 以 及 飛 程 角 度 與 跨 步 跳 距 離 達 顯 著 正 相 關 。 其 中 著 地 角 度 在 比 賽 成 績 與 跨 步 跳 距 離 之 間 皆 達 顯 著 負 相 關 。 關 鍵 詞 : 轉 換 動 作 、 跨 步 跳 距 離 、 積 極 性 著 地

(3)

II

T h e I m p a c t o f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n t h e Tr a n s i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H o p a n d t h e S t e p i n F e m a l e Tr i p l e

J u m p e r s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t h i s s t u d y e x p l o r e t h e w o m e n ' s t r i p l e j u m p h o p - s t e p t r a n s i t i o n a c t i o n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i m p a c t f o r p e r f o r m a n c e , i n 1 0 2 n a t i o n a l i n t e r c o l l e g i a t e a t h l e t i c g a m e s o p e n f e m a l e ’ s p l a y e r s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 t w o d i g i t a l c a m e r a s t o s h o o t d u r i n g t h e r a c e , c o l l e c t i o n h o p l a n d i n g t o s t e p t a k e o f f m o m e n t a r y a c t i o n , c a r r i e d v i d e o d i g i t i z e d u s e o f m o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s y s t e m , o b t a i n 3 D k i n e m a t i c p a r a m e t e r s , u s i n g t h e P e a r s o n ’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t o a n a l y z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k i n e m a t i c s p a r a m e t e r s .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 f o u n d i n h o p - s t e p t r a n s i t i o n a c t i o n s , l a n d i n g - t a k e o f f t h e h o r i z o n t a l v e l o c i t y i s d e c r e m e n t e d 、 t a k e o f f a n g l e w i t h t h e v e r t i c a l s p e e d i n c r e a s e s 、 s u p p o r t l e g s d o p o s i t i v e l a n d i n g a n d t r u n k l e f t a n d r i g h t t i l t a n g l e r a n g e w i t h t h e w o r l d a t h l e t e s s i m i l a r , t y p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d o m i n a t e d b y h o p t y p e t r e n d s . T o i n c r e a s e t h e s t e p d i s t a n c e m u s t t o e n h a n c e t h e s p e e d 、 r e d u c e d k n e e r a n g e o f m o t i o n a n d s h o r t e n t h e s u p p o r t t i m e .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o s i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p e r f o r m a n c e b e t w e e n h o p d i s t a n c e 、 s t e p d i s t a n c e a n d l a n d i n g d i s t a n c e .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o s i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s t e p d i s t a n c e b e t w e e n t a k e o f f v e r t i c a l

(4)

III v e l o c i t y a n d t a k e o f f a n g l e . W h i c h s i g n i f i c a n t n e g a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l a n d i n g a n g l e b e t w e e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d s t e p d i s t a n c e . K e y w o r d : t r a n s i t i o n a c t i o n s , s t e p d i s t a n c e , p o s i t i v e l a n d i n g .

(5)

IV

謝 誌

記 得 剛 開 學 的 第 一 周 , 就 想 著 這 勢 必 得 休 學 , 因 為 在 大 學 時 期 並 沒 有 那 麼 認 真 的 在 讀 書 上 , 每 天 只 想 著 要 練 習 比 賽 。 在 碩 士 班 的 前 面 階 段 , 也 是 如 此 , 變 成 讓 自 己 在 讀 書 上 得 花 更 多 時 間 , 直 到 碩 三 才 清 楚 知 道 , 光 練 習 是 不 能 畢 業 的 ! 自 己 知 覺 練 習 跟 論 文 是 無 法 相 互 平 衡 的 , 因 此 放 棄 練 習 來 完 成 論 文 。 在 撰 寫 的 日 子 發 生 了 許 多 事 情 , 有 開 心 也 有 難 過 的 , 但 俗 話 說 :「 努 力 不 一 定 會 成 功 , 而 成 功 必 定 努 力 過 」, 就 算 遇 到 再 困 難 的 事 情 , 就 算 列 印 了 休 學 在 手 上 , 還 是 要 用 正 面 的 心 態 去 面 對 去 解 決 , 最 後 才 讓 這 本 論 文 誕 生 。 很 榮 幸 接 受 了 立 羣 老 師 的 指 導 , 因 為 老 師 對 研 究 的 看 法 及 顧 慮 , 讓 我 學 會 到 必 須 要 考 慮 很 多 因 素 , 才 能 完 成 一 項 研 究 。 老 師 也 很 有 耐 心 想 辦 法 來 解 決 我 所 遇 到 的 問 題 必 提 出 看 法 , 或 許 我 並 沒 有 做 到 最 好 , 但 在 每 一 次 的 談 話 及 討 論 都 能 讓 我 有 很 多 想 法 並 受 用 , 在 此 真 的 很 感 謝 立 羣 老 師 , 因 為 你 不 厭 其 煩 的 教 導 , 才 會 有 這 本 論 文 的 產 生 , 真 的 很 感 謝 。 在 每 一 個 成 功 的 研 究 背 後 , 一 定 會 有 一 群 很 專 業 且 辛 苦 的 工 作 人 員 , 我 的 研 究 團 隊 們 , 銘 修 、 芸 蔓 、 漢 城 、 俊 瀚 以 及 練 瘋 話 的 羿 蓁 , 真 的 是 很 感 謝 你 們 的 辛 苦 付 出 。 當 我 產 生 一 些 負 面 想 法 時 , 在 跟 我 的 好 朋 友 文 堂 、 佩 助 教 姊 以 及 世 華 主 任 抱 怨 完 之 後 , 並 會 提 供 意 見 , 增 加 我 繼 續 往 前 的 動 力 , 真 的 辛 苦 你 們 三 位 的 耳 朵 了 , 謝 謝 你 們 ! 也 感 謝 我 的 專 長 老 師 乃 老 師 的 指 導 讓 我 成 長 學 習 , 跳 部 的 夥 伴 們 你 們 也 辛 苦 了 ! 我 的 朋 友 O A 不 解 散 團 , 阿 杰 、 賴 潔 、 麵 包 、 虎 虎 、 湘 湘 以 及 墊 肩 姊 , 這 段 時 間 感 謝 你 們 讓 我 在 辛 苦 中 產 生 很 大 的 快 樂

(6)

V 及 支 持 ! 最 後 還 有 最 支 持 我 的 家 人 們 , 感 謝 你 們 的 支 持 。 沒 有 老 師 、 團 隊 、 朋 友 、 隊 友 以 及 家 人 的 支 持 , 不 會 造 就 現 在 的 我 感 謝 你 們 。 未 來 過 了 三 年 或 十 年 , 再 回 頭 看 這 論 文 , 或 許 會 覺 得 應 該 可 以 再 加 強 哪 部 分 , 但 現 階 段 的 我 , 已 經 把 目 前 最 好 的 呈 現 出 來 , 也 因 選 寫 論 文 的 日 子 , 讓 我 培 養 獨 立 學 習 及 思 考 的 能 力 , 謹 以 此 論 文 獻 給 我 最 摯 愛 的 師 長 、 朋 友 、 同 學 、 隊 友 、 家 人 們 。 偉 達 謹 致

(7)

VI

目 錄

中 文 摘 要 · · · I 英 文 摘 要 · · · I I 謝 誌 · · · I V 目 錄 · · · V I 表 目 錄 · · · V I I I 圖 目 錄 · · · I X 第 壹 章 緒 論 · · · 1 第 一 節 問 題 背 景 · · ·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 · · 4 第 三 節 研 究 範 圍 · · · 5 第 四 節 研 究 限 制 · · · 5 第 五 節 名 詞 解 釋 · · · 6 第 貳 章 文 獻 探 討 · · · 1 0 第 一 節 三 級 跳 遠 技 術 特 徵 · · · 1 0 第 二 節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技 術 之 相 關 研 究 · · · · 1 5 第 三 節 結 語 · · · 1 9 第 參 章 研 究 方 法 與 步 驟 · · · 2 0 第 一 節 研 究 對 象 · · · 2 0 第 二 節 實 驗 時 間 與 地 點 · · · 2 1 第 三 節 實 驗 儀 器 與 設 備 · · · 2 2 第 四 節 實 驗 步 驟 · · · 2 3 第 五 節 資 料 處 理 與 分 析 · · · 2 5 第 肆 章 結 果 · · · 2 7 第 一 節 三 級 跳 遠 成 績 、 三 跳 距 離 及 三 跳 比 率 · · · 2 7

(8)

VII 第 二 節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水 平 、 垂 直 速 度 、 速 度 變 化 及 飛 程 角 度 · · · 3 0 第 三 節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著 地 與 起 跳 角 度 、 距 離 及 踝 關 節 速 度 · · · 3 4 第 四 節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膝 關 節 角 度 及 支 撐 時 間 · · · 3 6 第 五 節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軀 幹 左 右 與 前 後 傾 斜 角 度 · · · 3 9 第 六 節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著 地 、 起 跳 高 度 及 變 化 · · · 4 1 第 伍 章 討 論 · · · 4 2 第 一 節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動 作 特 徵 · · · 4 2 第 二 節 影 響 三 級 跳 遠 成 績 與 跨 步 跳 距 離 的 運 動 學 參 數 · · · 5 0 第 陸 章 結 論 與 建 議 · · · 5 2 第 一 節 結 論 · · · 5 2 第 二 節 建 議 · · · 5 3 參 考 文 獻 · · · 5 4 一、中 文 部 分 · · · 5 4 二 、 英 文 部 分 · · · 5 5

(9)

VIII

表 目 錄

表 3 - 1 受 試 者 基 本 資 料 · · · 2 0 表 4 - 1 三 級 跳 遠 成 績 與 三 跳 距 離 · · · 2 7 表 4 - 2 三 跳 比 率 與 技 術 類 型 · · · 2 8 表 4 - 3 三 跳 之 擺 臂 型 態 · · · 2 8 表 4 - 4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著 地 、 起 跳 水 平 速 度 及 變 化 · · · 3 1 表 4 - 5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著 地 、 起 跳 垂 直 速 度 、 變 化 及 飛 程 角 度 · · · 3 3 表 4 - 6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踝 關 節 速 度 、 著 地 角 度 及 距 離 · · · 3 5 表 4 - 7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膝 關 節 角 度 · · · 3 6 表 4 - 8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動 作 之 支 撐 時 間 · · · 3 7 表 4 - 9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膝 關 節 角 速 度 · · · 3 8 表 4 - 1 0 軀 幹 左 右 傾 斜 角 度 · · · 3 9 表 4 - 1 1 軀 幹 前 後 傾 斜 角 度 · · · 4 0 表 4 - 1 2 著 地 、 起 跳 高 度 及 變 化 · · · 4 1

(10)

IX

圖 目 錄

圖 1 - 1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動 作 · · · 6 圖 1 - 2 三 跳 距 離 · · · 7 圖 1 - 3 著 地 距 離 ( a )、 起 跳 距 離 ( b )、 膝 關 節 角 度 ( c ) 、 著 地 角 度 ( d ) 、 起 跳 角 度 ( e ) 、 身 體 重 心 水 平 速 度 ( f ) 、 身 體 重 心 垂 直 速 度 ( g ) 參 數 定 義 圖 · · · 8 圖 1 - 4 身 體 軀 幹 在 前 後 方 向 與 左 右 方 向 的 傾 斜 角 度 定 義 圖 · · · 9 圖 3 - 1 實 驗 場 地 佈 置 圖 · · · 2 4 圖 4 - 1 前 八 名 選 手 著 地 與 起 跳 水 平 速 度 變 化 圖 · · · 3 1

(11)

1

第 壹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問 題 背 景

三 級 跳 遠 的 技 術 分 成 助 跑 、 單 腳 跳 ( H o p ) 、 跨 步 跳 ( S t e p ) 及 跳 躍 ( J u m p ) 所 組 合 而 成 的,是 一 個 技 術 性 高 且 要 求 運 動 員 本 身 的 協 調 性 高 的 田 徑 項 目 。 三 級 跳 遠 與 跳 遠 之 間 不 同 的 差 別 , 在 於 三 級 跳 遠 選 手 在 一 次 試 跳 中 必 須 完 成 三 個 起 跳 動 作 , 相 對 地 就 會 有 三 個 支 撐 階 段 , 而 跳 遠 選 手 在 一 次 試 跳 中 只 有 一 個 起 跳 動 作 , 因 此 三 級 跳 遠 的 技 術 要 求 來 的 比 跳 遠 高 。 女 子 三 級 跳 遠 的 發 展 比 男 子 三 級 跳 遠 要 來 的 晚 , 在 1 9 9 0 年 國 際 田 徑 總 會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m a t e u r A t h l e t i c F e d e r a t i o n , I A A F ) 才 承 認 女 子 三 級 跳 遠 為 比 賽 項 目 , 在 1 9 9 3 年 列 入 室 內 、 室 外 世 界 田 徑 錦 標 賽 項 目 , 在 1 9 9 6 年 亞 特 蘭 大 奧 運 會 成 為 正 式 比 賽 項 目 , 到 目 前 為 止 女 子 世 界 紀 錄 是 由 烏 克 蘭 選 手 I n e s s a K R AV E T S 在 1 9 9 5 年 所 創 下 的 1 5 . 5 0 m , 臺 灣 全 國 紀 錄 是 由 王 國 慧 在 1 9 9 9 年 所 創 下 的 1 3 . 6 3 m。在 2 0 1 2 年 倫 敦 奧 運 會,女 子 三 級 跳 遠 由 哈 薩 克 O l g a R y p a k o v a 以 1 4 . 9 8 m 獲 得 冠 軍 。 三 級 跳 遠 的 表 現 受 到 助 跑 速 度 、 起 跳 的 轉 換 技 術 及 選 擇 適 合 的 三 跳 比 率 的 影 響 (S u s a n k a , J u r d i k , K o u k a l , K r a t k y , & Ve l e b i l , 1 9 8 7 ) 。 張 立 群 ( 2 0 0 4 ) 指 出 , 增 加 助 跑 速 度 以 及 減 少 三 跳 過 程 中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 是 三 級 跳 遠 技 術 的 關 鍵 。 高 玉 娟 與 黃 長 福 ( 2 0 1 1 ) 研 究 發 現 助 跑 最 後 第 二 步 離 地 的 水 平 速 度 與 成 績 達 顯 著 相 關 , 在 助 跑 最 後 第 二 步 應 採 用

(12)

2 高 重 心 跑 法 進 入 起 跳 。 在 2 0 1 1 年 世 界 錦 標 賽 中 , 女 子 三 級 跳 遠 助 跑 最 後 一 步 的 速 度 平 均 為 9 . 0 9 m / s , 而 女 子 跳 遠 為 9 . 4 4 m / s 。 研 究 指 出 世 界 級 三 級 跳 遠 選 手 的 助 跑 速 度 跟 成 績 並 未 達 顯 著 相 關 ( B r ü g g e m a n n , 1 9 9 0 ; H a y & M i l l e r , 1 9 8 5 ) , 主 要 是 受 到 運 動 員 同 質 性 高 的 關 係 , 彼 此 的 水 平 速 度 都 相 似 沒 有 太 大 的 落 差 , 因 此 沒 有 達 到 顯 著 關 係 。 運 動 員 利 用 助 跑 的 速 度 進 入 單 腳 跳 階 段 進 行 起 跳 , 起 跳 角 度 不 宜 太 大 , 三 級 跳 遠 需 在 空 中 準 備 著 地 與 下 一 步 的 起 跳 , 必 須 考 慮 地 面 的 反 作 用 力 , 以 免 造 成 跨 步 跳 、 跳 躍 的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過 多 。 P e r t t u n e n , K y r o l a i n e n e , K o m i , 與 H e i n o n e n ( 2 0 0 0 ) 指 出 單 腳 跳 著 地 時 垂 直 方 向 的 地 面 反 作 用 力 為 體 重 1 5 . 2 倍 、 水 平 方 向 為 7 倍 。 也 就 是 說 , 助 跑 速 度 越 快 , 支 撐 腳 就 要 承 受 更 大 的 反 作 用 力 , 且 過 大 的 反 作 用 力 不 利 於 下 一 步 的 起 跳 。 三 級 跳 遠 單 腳 跳 的 起 跳 角 度 與 跳 遠 不 同 , 跳 遠 要 有 較 高 的 騰 空 , 而 三 級 跳 遠 則 不 能 過 高 , 2 0 1 1 年 世 界 錦 標 賽 中 女 子 三 級 跳 遠 單 腳 跳 的 飛 程 角 度 平 均 為 1 3 . 6 8 ˚ , 跳 遠 則 為 2 0 . 7 ˚ 。 如 果 單 腳 跳 的 騰 空 過 高 , 則 在 單 腳 跳 著 地 後 會 損 失 過 多 的 水 平 速 度 , 所 以 運 動 員 要 分 配 好 每 一 步 的 距 離 避 免 有 過 大 或 過 小 距 離 的 現 象 , 這 是 跟 跳 遠 項 目 不 同 的 地 方 。 因 此 助 跑 速 度 固 然 重 要 , 分 配 好 三 跳 的 距 離 更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一 項 技 術 。 H a y ( 1 9 9 2 ) 指 出 三 跳 的 比 率 對 成 績 是 一 個 關 鍵 作 用 , 而 許 多 研 究 卻 顯 示 世 界 級 選 手 之 三 跳 比 率 和 成 績 之 間 沒 有 顯 著 的 相 關 ( H a y , 1 9 9 9 ; H a y & M i l l e r , 1 9 8 5 ) 。 雖 然 三 跳 比 率 並 不 是 影 響 成 績 好 壞 的 關 鍵 , 但 過 度 強 調 某 一 跳 , 並 不 一 定 會 有 助 於 成 績 , 因 此 , 運 動 員 必 須 分 配 力 量 去 執 行 每

(13)

3 一 個 支 撐 階 段 , 以 免 發 生 某 一 跳 過 大 或 者 過 小 的 現 象 發 生 。 三 級 跳 遠 成 績 及 三 跳 比 率 會 因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 跳 躍 轉 換 技 術 , 而 有 所 影 響 , 轉 換 得 宜 相 對 的 成 績 也 就 會 提 升 。 三 級 跳 遠 的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 跳 躍 技 術 轉 換 , 是 在 每 個 支 撐 階 段 發 生 的 。 每 個 支 撐 階 段 運 動 員 會 產 生 水 平 速 度 與 垂 直 速 度 的 變 化 , 運 動 員 在 支 撐 階 段 獲 得 起 跳 的 垂 直 速 度 , 不 可 避 免 的 也 會 失 去 水 平 速 度 ( Yu , 1 9 9 9 a ) 。 Yu 與 H a y ( 1 9 9 6 ) 研 究 發 現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和 垂 直 速 度 的 獲 得 為 線 性 相 關 ,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會 隨 著 垂 直 速 度 的 增 加 而 增 加 。 將 每 個 支 撐 階 段 的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最 小 化 , 以 及 有 效 提 升 垂 直 速 度 ( H a y & M i l l e r , 1 9 8 5 ) , 因 為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太 多 會 導 致 縮 短 整 體 的 距 離 。 在 每 個 支 撐 階 段 , 損 失 的 水 平 速 度 跟 增 加 的 垂 直 速 度 的 關 係 是 支 撐 階 段 水 平 - 垂 直 動 力 轉 換 的 結 果 , 因 此 , 透 過 手 臂 和 擺 動 腿 動 作 將 水 平 的 動 能 轉 換 成 垂 直 的 動 能 ( Yu , 1 9 9 9 b ) ,可 以 減 少 1 9 % 的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與 增 加 1 2 % 的 垂 直 速 度 ( Yu , 1 9 9 3 ) 。 因 此 , 單 腳 跳 跨 步 跳 -跳 躍 轉 換 技 術 是 影 響 成 績 重 要 的 因 素 之 一 。 過 去 的 三 級 跳 遠 研 究 , 針 對 水 平 與 垂 直 速 度 轉 換 、 支 撐 階 段 地 面 反 作 用 力 、 擺 臂 與 擺 動 腿 動 作 … 等 因 素 對 於 成 績 的 影 響 ( 陳 九 州 、 王 淑 華 、 陳 志 中 , 2 0 0 5 ; A l l e n , K i n g , & Y e a d o n , 2 0 1 0 ; H a y & M i l l e r , 1 9 8 5 ; M i l a d i n o v & B o n o v , 2 0 0 4 ; Yu & H a y , 1 9 9 5 ) , 而 只 針 對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對 成 績 的 重 要 研 究 卻 很 少 , 研 究 發 現 , 影 響 跨 步 跳 距 離 是 跨 步 跳 的 起 跳 垂 直 速 度 ( B r ü g g e m a n n & A r a m p a t z i s , 1 9 9 9 ) , 宋 波 ( 2 0 0 7 ) 研 究 發 現 , 在 三 級 跳 遠 中 跨 步 跳 階 段 跳 不 起 來 的 原 因 為 : 沒 有 掌 握 三 級 跳 遠 的 起 跳 和 著 地 技 術 以 及 身 體 素 質

(14)

4 方 面 的 能 力 達 不 到 要 求 。 而 研 究 並 沒 有 詳 細 指 出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技 術 對 於 成 績 的 影 響 。 在 三 級 跳 遠 比 賽 中 ,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的 轉 換 最 為 重 要 的 原 因 , 是 讓 助 跑 的 速 度 在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技 術 轉 換 時 , 可 以 減 少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及 提 升 垂 直 速 度 , 在 跨 步 跳 - 跳 躍 技 術 轉 換 階 段 也 是 如 此 , 如 果 能 在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轉 換 得 宜 , 將 有 助 於 提 升 跨 步 跳 - 跳 躍 - 沙 坑 的 距 離 , 進 而 提 升 整 體 的 成 績 。 因 此 , 上 述 有 關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技 術 的 相 關 問 題 , 是 值 得 進 一 步 研 究 及 探 討 的 。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探 討 女 子 三 級 跳 遠 選 手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動 作 特 徵 以 及 對 成 績 的 影 響 。 其 研 究 探 討 : 一 、 轉 換 階 段 的 重 心 水 平 速 度 與 垂 直 速 度 的 變 化 二 、 轉 換 階 段 的 膝 關 節 角 度 的 變 化 三 、 轉 換 階 段 的 踝 關 節 速 度 、 著 地 距 離 、 起 跳 距 離 、 著 地 角 度 、 起 跳 角 度 與 飛 程 角 度 四 、 轉 換 階 段 的 重 心 高 度 的 變 化 五 、 轉 換 階 段 的 身 體 軀 幹 前 後 傾 斜 與 左 右 傾 斜 角 度 的 變 化 六 、 三 跳 距 離 及 三 跳 比 率

(15)

5

第 三 節 研 究 範 圍

本 研 究 以 1 0 2 年 全 國 大 專 運 動 會 公 開 女 子 組 三 級 跳 遠 決 賽 選 手 為 對 象 , 利 用 兩 台 攝 影 機 拍 攝 受 試 者 的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動 作 , 進 行 運 動 學 分 析 。

第 四 節 研 究 限 制

本 研 究 在 實 際 比 賽 中 進 行 , 所 以 影 片 拍 攝 過 程 會 受 到 許 多 外 在 因 素 影 響 , 因 此 如 果 選 手 最 佳 成 績 的 動 作 未 能 完 整 拍 攝 ( 如 被 人 群 擋 到 ) , 僅 能 以 次 佳 成 績 進 行 分 析 。

(16)

6

第 五 節 名 詞 解 釋

一 、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 以 起 跳 腳 左 腳 為 例 , 單 腳 跳 在 空 中 階 段 , 當 左 腳 膝 關 節 通 過 右 腳 膝 關 節 時 為 轉 換 動 作 的 開 始 到 跨 步 跳 起 跳 離 地 瞬 間 為 動 作 的 結 束 ( 如 圖 1 - 1 ) 。 圖 1 - 1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動 作 。

(17)

7 二 、 三 跳 距 離 : 單 腳 跳 距 離 H o p d i s t a n c e ( 單 腳 跳 起 跳 瞬 間 腳 尖 至 跨 步 跳 起 跳 瞬 間 腳 尖 ) 、 跨 步 跳 距 離 S t e p d i s t a n c e ( 跨 步 跳 起 跳 瞬 間 腳 尖 至 跳 躍 起 跳 瞬 間 腳 尖 ) 、 跳 躍 距 離 J u m p d i s t a n c e ( 跳 躍 起 跳 瞬 間 腳 尖 至 沙 坑 最 靠 近 起 跳 板 的 落 地 點 ) 。 圖 1 - 2 三 跳 距 離 。 資 料 來 源 : H a y ( 1 9 9 9 ) 。

(18)

8 三 、 著 地 距 離 : 在 支 撐 腳 著 地 瞬 間 身 體 重 心 與 支 撐 腳 腳 跟 之 間 的 水 平 距 離 。 四 、 起 跳 距 離 : 在 起 跳 腳 離 地 瞬 間 身 體 重 心 與 起 跳 腳 腳 尖 之 間 的 水 平 距 離 。 五 、 膝 關 節 角 度 : 支 撐 腳 的 大 腿 和 小 腿 之 間 所 形 成 的 夾 角 。 六 、 著 地 角 度 : 支 撐 腳 著 地 時 身 體 重 心 和 踝 關 節 連 線 與 水 平 面 之 夾 角 。 七 、 起 跳 角 度 : 起 跳 腳 離 地 時 身 體 重 心 和 踝 關 節 連 線 與 水 平 面 所 形 成 之 夾 角 。 八 、 飛 程 角 度 : 起 跳 腳 離 地 時 身 體 重 心 飛 程 軌 跡 與 水 平 面 所 形 成 之 夾 角 。 圖 1 - 3 著 地 距 離 ( a ) 、 起 跳 距 離 ( b ) 、 膝 關 節 角 度 ( c ) 、 著 地 角 度 ( d ) 、 起 跳 角 度 ( e ) 、 飛 程 角 度 ( f ) 、 身 體 重 心 水 平 速 度 ( g ) 、 身 體 重 心 垂 直 速 度 ( h ) 參 數 定 義 圖

(19)

9 九 、 軀 幹 傾 斜 角 度 : 身 體 軀 幹 前 後 方 向 傾 斜 角 度 ( 在 矢 狀 面 上 , 雙 肩 及 雙 髖 中 心 點 的 連 線 與 垂 直 線 之 間 之 夾 角 ) 與 身 體 軀 幹 左 右 方 向 傾 斜 角 度 ( 在 額 狀 面 上 , 雙 肩 及 雙 髖 中 心 點 的 連 線 與 垂 直 線 之 間 之 夾 角 ) 。 圖 1 - 4 身 體 軀 幹 在 前 後 方 向 與 左 右 方 向 的 傾 斜 角 度 定 義 圖 ( 起 跳 腳 是 左 腳 為 例 ) 十 、 積 極 性 著 地 動 作 : 支 撐 腳 在 著 地 前 向 後 和 向 下 抓 地 的 動 作 ( 以 著 地 瞬 間 前 一 張 影 片 的 踝 關 節 之 水 平 速 度 表 示 )。 軀 幹 左 右 傾 斜 軀 幹 前 後 傾 斜

(20)

10

第 貳 章 文 獻 探 討

本 章 分 為 三 級 跳 遠 技 術 特 徵 、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技 術 之 相 關 研 究 及 結 語 等 三 個 部 分 進 行 文 獻 探 討 。

第 一 節 三 級 跳 遠 技 術 特 徵

三 級 跳 遠 選 手 在 連 續 三 次 的 著 地 - 起 跳 動 作 中 , 執 行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以 及 跳 躍 動 作 。 這 三 跳 的 動 作 不 僅 影 響 到 三 級 跳 遠 成 績 , 而 彼 此 之 間 也 會 相 互 的 影 響 。 因 此 這 三 跳 各 有 其 目 標 與 特 點 。 S u s a n k a 等 ( 1 9 8 7 ) 指 出 三 級 跳 遠 要 有 理 想 的 表 現 , 必 須 具 備 以 下 條 件 : 減 少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 跳 躍 轉 換 過 程 中 身 體 重 心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 身 體 重 心 左 右 移 動 的 變 化 範 圍 最 小 ; 在 騰 空 階 段 的 身 體 重 心 拋 物 線 變 化 幅 度 最 小 ; 身 體 重 心 在 支 撐 期 與 騰 空 期 之 間 有 良 好 的 轉 換 ; 在 跳 躍 有 良 好 的 落 地 技 術 。 陳 九 州 等 ( 2 0 0 5 ) 指 出 在 三 跳 的 起 跳 動 作 方 面 , 宜 採 用 較 小 幅 度 的 積 極 性 著 地 動 作 ; 在 三 跳 的 起 跳 前 起 跳 腳 的 「 最 大 屈 膝 角 」不 應 小 於 1 3 5 ~ 1 4 0 之 最 佳 伸 膝 發 力 角 度 範 圍 ; 在 跳 躍 過 程 中 , 強 調 大 幅 度 且 強 而 有 力 的 手 臂 與 擺 動 腳 之 快 擺 觀 念 ; 考 慮 其 身 體 素 質 與 技 術 特 點 , 找 出 個 人 合 理 的 三 跳 飛 程 角 度 範 圍 ; 朝 向 「 速 度 型 」、「 平 跳 速 度 型 」 或 「 跳 躍 型 」 之 三 級 跳 遠 術 類 型 發 展 。 三 級 跳 遠 是 由 不 同 的 動 作 所 組 合 而 成 三 級 跳 遠 是 由 助 跑 、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 跳 躍 四 個 階 段 所 組 合 而 成 的 , 各 階 段 動 作 特 徵 說 明 , 在 每 跳 動 作 的 特 徵 皆 不 相 同 , 其 各 跳 動 作 之 特 徵 如 下 :

(21)

11 一 、 助 跑 助 跑 是 三 級 跳 遠 第 一 個 階 段 , 提 升 助 跑 最 後 1 0 m 速 度 是 提 高 三 級 跳 遠 成 績 的 重 要 關 鍵 ( 曾 立 火 , 1 9 9 9 ) 。 助 跑 最 後 第 二 步 應 採 用 高 重 心 跑 法 進 入 單 腳 跳 的 起 跳 ( 高 玉 娟 、 黃 長 福 , 2 0 1 1 ) , 利 用 助 跑 的 水 平 速 度 帶 進 起 跳 階 段 , 並 且 減 少 起 跳 損 失 的 距 離 ( 起 跳 腳 腳 尖 與 起 跳 板 前 緣 的 距 離 , 最 少 的 損 失 為 0 ) 。 二 、 單 腳 跳 助 跑 過 後 的 第 一 跳 為 單 腳 跳 階 段 , 這 階 段 是 三 級 跳 遠 成 功 的 關 鍵 ( S u s a n k a e t a l . , 1 9 8 7 ) 。 避 免 騰 空 過 高 、 重 心 下 降 幅 度 不 能 過 多 、 身 體 保 持 稍 微 前 傾 、 蹬 板 的 幅 度 要 大 、 擺 動 腿 要 積 極 的 配 合 起 跳 腳 大 幅 度 擺 動 ( 宋 波 , 2 0 0 7 ) 。 飛 程 角 度 過 大 地 面 反 作 用 力 也 就 越 大 。 運 動 員 在 支 撐 期 間 , 必 須 在 減 少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的 情 況 下 , 來 產 生 足 夠 的 向 上 垂 直 速 度 。 起 跳 離 地 後 , 起 跳 腳 的 髖 、 膝 、 踝 三 個 關 節 應 充 分 地 伸 展 , 擺 動 腳 大 腿 與 地 面 平 行 , 小 腿 放 鬆 下 垂 , 約 三 分 之 一 的 空 中 飛 行 後 , 擺 動 腳 開 始 做 向 下 伸 展 ( 向 下 踩 ) 的 動 作 , 而 起 跳 腿 則 以 大 腿 帶 動 小 腿 向 前 高 抬 , 帶 動 髖 部 向 前 完 成 換 步 , 形 成 空 中 的 跨 步 姿 勢 , 緊 接 著 做 出 向 前 伸 出 著 地 腿 ( 陳 九 州 、 王 淑 華 、 邱 俊 璟 , 2 0 0 6 ) , 主 要 的 目 的 , 為 獲 得 理 想 的 單 腳 跳 距 離 以 及 為 跨 步 跳 作 準 備 ( B r ü g g e m a n n , 1 9 9 0 ) 。 在 三 級 跳 遠 的 跨 步 跳 與 跳 躍 的 起 跳 腳 起 跳 前 的 著 地 動 作 , 又 稱 積 極 性 著 地 動 作 , 分 為 以 下 幾 種 : ( 一 ) 著 地 腳 大 幅 度 向 前 伸 出 型 ( a w i d e f o r w a r d r e a c h i n g l e a d l e g a c t i o n ) :以 產 生 彈 射 效 果,將 選 手 彈 出 進 入 下 一 跳; ( 二 ) 彈 跳 動 作 型 ( r i c o c h e t a c t i o n ) : 縮 小 起 跳 角 度 , 充 分 利 用 儲 存

(22)

12 之 彈 性 能 ; ( 三 ) 著 地 腳 主 動 下 採 型 ( A n a c t i v e p l a c e m e n t o f t h e l e a d l e g ) : 造 成 著 地 腳 屈 肌 瞬 間 收 縮 的 反 射 動 作 ( K r e j e r , 1 9 9 3 ) 。 其 主 要 作 用 是 要 讓 著 地 腳 能 夠 主 動 的 做 著 地 動 作 , 以 利 起 跳 時 能 夠 減 少 著 地 時 間 及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 M i l l e r 與 B e n n e t ( 1 9 9 1 ) 指 出 , 積 極 性 著 地 動 作 特 點 是 : 在 著 地 瞬 間 , 著 地 腳 應 落 在 髖 關 節 前 下 方 , 若 在 髖 關 節 正 下 方 , 起 跳 將 會 產 生 較 大 的 前 旋 效 果 , 反 之 , 若 離 髖 關 節 太 遠 , 容 易 產 生 煞 車 效 果 造 成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過 多 且 不 利 於 起 跳 , 進 而 使 腳 後 跟 受 傷 。 三 、 跨 步 跳 在 跨 步 跳 階 段 , 是 最 難 掌 握 及 發 展 的 階 段 , 重 點 在 於 繼 續 保 持 最 大 的 水 平 速 度 、 維 持 空 中 平 衡 以 及 取 得 適 當 的 著 地 姿 勢 。 著 地 後 , 著 地 腿 迅 速 緩 衝 , 配 合 著 雙 臂 與 擺 動 腿 積 極 有 力 的 向 前 擺 動 , 可 以 幫 助 起 跳 腿 向 下 產 生 更 大 的 作 用 力 , 增 加 向 前 推 進 的 動 力 。 在 起 跳 腿 做 出 快 速 有 利 的 蹬 伸 動 作 時 , 髖 、 膝 、 踝 三 個 關 節 應 充 分 伸 展 , 軀 幹 保 持 正 直 或 稍 向 前 傾 ( 陳 九 州 等 , 2 0 0 6 ) 。 選 手 必 須 減 少 在 著 地 時 身 體 重 心 的 垂 直 速 度 以 及 在 支 撐 期 間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最 小 , 並 且 能 產 生 一 個 足 夠 的 起 跳 垂 直 速 度 ( 張 立 群 , 2 0 0 4 ) 。 四 、 跳 躍 在 最 後 的 跳 躍 階 段 , 利 用 擺 動 腿 和 雙 臂 的 向 前 及 向 上 之 擺 動 , 來 幫 助 起 跳 腳 產 生 更 大 的 作 用 力 ( 陳 九 州 等 , 2 0 0 6 ) 。 空 中 動 作 類 似 跳 遠 的 動 作 , 選 手 利 用 剩 餘 的 水 平 速 度 以 及 去 獲 得 最 大 的 垂 直 速 度 , 並 配 合 理 想 的 落 地 技 術 , 來 獲 得 最 大 的 跳 躍 距 離 ( B r ü g g e m a n n , 1 9 9 0 ) 。 除 此 之 外 , 影 響 三 級 跳 遠 成 績 因 素 其 中 一 項 是 三 跳 比

(23)

13 率 , 它 扮 演 一 個 決 定 成 績 的 關 鍵 角 色 ( 許 樹 淵 , 1 9 9 2 ; Yu & H a y , 1 9 9 6 ) , H a y ( 1 9 9 2 ) 根 據 三 跳 佔 三 級 跳 遠 成 績 百 分 比 的 多 寡 提 出 三 種 技 術 類 型 , 分 別 是 : 1 . 單 腳 跳 式 : 單 腳 跳 的 百 分 比 比 跳 躍 的 百 分 比 大 2 % 以 上 ( 例 如 : 3 8 % 、 3 0 % 、 3 2 % ) 。 2 . 均 衡 式 : 單 腳 跳 及 跳 躍 的 百 分 比 之 間 差 距 小 於 2 % ( 例 如 : 3 4 % 、 3 1 % 、 3 5 % ) 。 3 . 跳 躍 式 : 跳 躍 的 百 分 比 比 單 腳 跳 的 百 分 比 大 2 % 以 上 ( 例 如 : 3 2 % 、 3 0 % 、 3 8 % ) 。 H a y ( 1 9 9 2 ) 指 出 三 跳 的 比 率 對 成 績 是 一 個 關 鍵 作 用 , 而 許 多 研 究 則 顯 示 出 世 界 級 選 手 之 三 跳 比 率 和 成 績 之 間 沒 有 顯 著 的 相 關 ( H a y, 1 9 9 9 ; H a y & M i l l e r , 1 9 8 5 ) 。 然 而 , 在 1 9 9 2 年 奧 運 會 男 子 三 級 跳 遠 比 賽 中 , 美 國 選 手 M i k e C o n l e y 採 用 跳 躍 式 為 主 的 技 術 以 1 8 . 1 7 m 的 成 績 獲 得 奧 運 冠 軍 , 從 1 9 8 5 年 的 1 7 . 7 8 m 到 1 9 9 2 年 間 的 1 8 . 1 7 m,C o n l e y 選 手 從 單 腳 跳 式 轉 變 到 均 衡 式 , 最 後 轉 變 為 跳 躍 式 為 主 的 技 術 , 從 C o n l e y 選 手 的 個 案 中 找 他 屬 於 適 合 他 自 己 的 最 佳 化 三 跳 比 率 ( 田 兆 鐘 , 1 9 9 5 ) 。 證 實 沒 有 一 個 適 合 所 有 選 手 的 三 跳 比 率 , 則 是 要 選 擇 適 合 自 己 的 三 跳 比 率 , 而 三 跳 比 率 會 隨 的 每 一 步 的 飛 程 角 度 而 有 所 改 變 。 K r e j e r ( 1 9 8 5 ) 指 出 最 佳 飛 程 角 度 分 別 為 : 單 腳 跳 1 6 °~ 1 8 °、 跨 步 跳 1 4 ° ~ 1 5 °以 及 跳 躍 1 7 °。 在 2 0 1 1 年 世 界 錦 標 賽 男 子 三 級 跳 遠 決 賽 , 前 八 名 三 跳 的 飛 程 角 度 分 別 為 : 單 腳 跳 1 0 . 3 °~ 1 4 . 1 °、 跨 步 跳 1 1 . 4 ° ~ 1 4 . 8 °以 及 跳 躍 1 3 . 7 ° ~ 2 1 . 8 °, 而 女 子 三 級 跳 遠 決 賽 , 前 八 名 三 步 的 飛 程 角 度 分 別 為 : 單 腳 跳 1 1 . 8 °~ 1 5 . 4 °、 跨 步 跳 6 . 7 °~ 1 7 . 7 °以 及 跳 躍 1 6 . 1 °~ 2 2 . 1 °

(24)

14 ( S e o e t a l . , 2 0 1 1 ) 。 由 於 所 採 用 技 術 類 型 的 不 同 , 所 以 三 跳 的 飛 程 角 度 將 會 有 所 不 同 ( 陳 九 州 等 , 2 0 0 5 ) 通 常 在 三 級 跳 遠 中 單 腳 跳 與 跨 步 跳 的 飛 程 角 度 不 會 太 大 , 主 要 原 因 為 飛 程 角 度 越 大 , 則 會 加 大 下 一 步 的 著 地 負 荷 , 則 不 利 於 起 跳 動 作 的 實 施 , 也 會 增 加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 綜 合 上 述 相 關 研 究 文 獻 , 在 比 賽 進 行 中 , 運 動 員 要 盡 量 維 持 身 體 重 心 的 水 平 速 度 、 水 平 速 度 與 垂 直 速 度 要 有 良 好 的 轉 換 、 三 跳 時 合 理 的 身 體 重 心 垂 直 速 度 、 降 低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率 、 重 心 起 伏 變 化 變 小 、 要 有 較 短 的 支 撐 時 間 及 較 長 飛 行 時 間 等 影 響 因 素 , 進 而 利 用 擺 臂 、 適 合 的 著 地 角 度 、 起 跳 角 度 及 分 配 好 三 跳 比 率 , 並 且 讓 三 跳 技 術 銜 接 更 加 流 暢 有 節 奏 ( P a n o u t s a k o p o u l o s & K o l l i a s , 2 0 0 8 ) , 將 會 有 效 增 加 成 績 距 離 。 在 三 級 跳 遠 比 賽 中 , 每 跳 的 距 離 會 因 水 平 速 度 、 垂 直 速 度 及 飛 程 角 度 而 有 所 不 同 , 而 如 何 減 少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並 且 增 加 垂 直 速 度 是 三 級 跳 遠 選 手 的 重 要 技 巧 。 而 三 級 跳 遠 表 現 跟 每 跳 的 表 現 而 息 息 相 關 , 因 此 , 如 能 從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技 術 開 始 改 善 , 對 於 跨 步 跳 - 跳 躍 轉 換 也 會 有 所 改 善 , 進 而 提 升 整 體 表 現 , 在 如 此 改 良 的 技 術 下 女 子 選 手 突 破 1 6 m 將 為 期 不 遠 ( 游 正 忠 、 羅 元 鴻 , 2 0 0 3 ) 。

(25)

15

第 二 節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技 術 之 相 關 研 究

三 級 跳 遠 是 一 項 技 術 性 高 的 運 動 項 目 , 運 動 員 以 協 調 的 肢 體 活 動 與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 跳 躍 轉 換 技 術 來 產 生 每 一 步 的 成 績 與 水 平 垂 直 速 度 , 透 過 運 動 生 物 力 學 的 研 究 , 可 以 深 入 瞭 解 肢 體 動 作 的 情 況 , 提 供 教 練 理 論 基 礎 。 三 級 跳 遠 的 單 腳 跳 -跨 步 跳 轉 換 技 術 , 在 激 活 肌 纖 維 生 物 化 學 調 查 顯 示 , 最 開 始 的 力 量 跟 F T 纖 維 的 百 分 比 例 有 一 個 直 接 的 關 係 ( J ü r g e n s , 1 9 9 8 ) , 由 中 樞 神 經 系 統 ( C N S ) 管 理 。 過 去 有 關 三 級 跳 遠 的 相 關 研 究 主 要 有 助 跑 對 成 績 的 影 響 、 手 臂 擺 動 對 水 平 和 垂 直 速 度 的 影 響 、 擺 動 腳 對 水 平 和 垂 直 速 度 的 影 響 、 三 跳 比 率 對 整 體 成 績 的 影 響 、 水 平 - 垂 直 速 度 轉 換 及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等 ( 陳 九 州 等 , 2 0 0 5 ; A l l e n e t a l . , 2 0 1 0 ; H a y & M i l l e r , 1 9 8 5 ; K r e j e r , 1 9 8 5 ; M i l a d i n o v & B o n o v , 2 0 0 4 ; Yu , 1 9 9 9 a 、 b ; Yu & H a y , 1 9 9 5 ) 。 從 擺 動 手 與 擺 動 腳 研 究 發 現 , 在 每 一 跳 的 支 撐 階 段 , 透 過 擺 動 手 與 擺 動 腳 的 作 用 下 , 可 以 維 持 身 體 的 平 衡 、 減 少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及 提 升 垂 直 速 度 ( H a y, 1 9 9 2 ) 。 三 級 跳 遠 的 擺 臂 動 作 主 要 分 為 單 臂 擺 動 與 雙 臂 擺 動 , Yu ( 1 9 9 9 b ) 提 出 第 三 種 半 擺 ( a r m - a n d - h a l f s w i n g ) 擺 臂 動 作 ( 即 著 地 瞬 間 為 單 臂 擺 動 動 作 轉 變 成 雙 臂 擺 動 動 作 做 起 跳 ) , 單 臂 擺 動 主 要 作 用 是 可 延 續 向 前 的 水 平 速 度 提 升 少 許 向 上 的 垂 直 速 度 , 雙 臂 擺 動 會 增 加 向 上 的 垂 直 速 度 減 少 向 前 水 平 速 度 ( 陳 九 州 等 , 2 0 0 6 ) , 但 半 擺 擺 臂 動 作 則 會 使 垂 直 速 度 損 失 隨 著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增 加 而 增 加 ( Yu , 1 9 9 9 b ) 。 研 究 顯 示 改 變 擺 臂 方 式 有 助 於 整 體 成 績 的 提 升 , 使 用 電 腦 最 佳 化 模 擬 顯 示 雙 臂 擺 動 動 作

(26)

16 提 升 在 各 跳 的 髖 、 膝 和 踝 關 節 的 角 速 度 單 腳 跳 為 5 . 5 % , 0 . 0 % , 7 . 8 % , 跨 步 跳 為 0 . 6 % , 2 . 2 % , 5 . 0 % , 跳 躍 為 1 . 3 % , 8 . 3 % , 5 . 1 % ( A l l e n e t a l . , 2 0 1 0 ) 。 另 外 一 個 研 究 發 現 , 在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和 跳 躍 支 撐 階 段 的 擺 動 手 可 減 少 重 心 的 向 前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約 9 % , 1 6 % 和 1 9 % , 每 個 支 撐 階 段 的 重 心 垂 直 速 度 增 加 約 9 %。在 跨 步 跳 和 跳 躍 支 撐 階 段 的 擺 動 腿 提 供 重 心 的 垂 直 速 度 增 加 約 3 %,在 跨 步 跳 支 撐 階 段 的 手 臂 動 作 也 有 助 於 擺 動 腿 重 心 的 橫 向 ( 水 平 軸 ) 水 平 速 度 , 表 示 在 不 同 支 撐 階 段 的 擺 動 手 與 擺 動 腿 可 能 需 要 做 調 整 以 獲 得 垂 直 速 度 並 保 持 全 身 的 水 平 速 度 ( Yu & H a y, 1 9 9 5 ) 。 Yu ( 1 9 9 9 b ) 研 究 指 出 在 單 腳 跳 及 跨 步 跳 似 乎 單 臂 擺 動 是 最 佳 的 擺 臂 動 作 , 其 主 要 原 因 為 , 單 腳 跳 的 起 跳 腳 角 度 不 宜 過 大 , 以 免 造 成 著 地 腳 著 地 時 的 地 面 反 作 用 力 太 大 , 則 不 利 於 跨 步 跳 的 起 跳 , 間 接 地 影 響 到 整 體 成 績 。 在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 跳 躍 的 過 程 中 , 如 何 有 效 的 提 升 垂 直 速 度 並 且 減 少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 是 一 個 重 要 課 題 。 基 於 此 原 因 發 展 出 混 合 式 手 臂 動 作 ( 單 臂 擺 動 - 雙 臂 擺 動 - 雙 臂 擺 動 ) , 研 究 表 示 使 用 混 合 式 手 臂 動 作 可 提 升 女 子 三 級 跳 遠 的 成 績,結 果 顯 示 受 試 者 的 成 績 從 1 3 . 7 8 m 進 步 到 1 4 . 1 0 m ( M i l a d i n o v & B o n o v , 2 0 0 4 ) 。 單 - 雙 - 雙 的 擺 臂 優 點 , 是 利 用 單 腳 跳 的 單 臂 擺 動 、 平 跳 、 速 度 快 並 且 減 少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之 特 性 , 並 結 合 跨 步 跳 的 雙 臂 向 前 擺 動 , 以 獲 得 較 大 的 向 上 動 力 增 加 垂 直 速 度 , ( 陳 九 州 等 , 2 0 0 6 ; Yu , 1 9 9 9 b ) 。 J ü r g e n s ( 1 9 9 8 ) 研 究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技 術 轉 換 中 發 現 , 成 功 的 轉 換 動 作 取 決 於 速 度 、 膝 關 節 角 度 以 及 支 撐 時 間 。 當 水 平 、 垂 直 速 度 慢 、 膝 關 節 動 作 範 圍 大 以 及 支 撐 時 間 過 長 , 將 導 致 跨 步 跳 距 離 短 , 進 而 影 響 跳 躍 的 速 度 。 起 跳 角 度 也 是 單

(27)

17 腳 跳 - 跨 步 跳 技 術 轉 換 好 壞 因 素 之 一 ,其 原 因 為 垂 直 速 度 會 隨 著 飛 程 角 度 的 增 加 而 增 加 。 S e o 等 ( 2 0 1 1 ) 研 究 2 0 1 1 年 世 界 錦 標 賽 女 子 三 級 跳 遠 決 賽 中 表 示 , 冠 軍 S a l a d u h a 選 手 三 跳 的 垂 直 速 度 為 2 . 2 2 m / s 、 1 . 6 2 m / s 、 2 . 2 9 m / s 與 飛 程 角 度 變 化 為 1 5 . 1 ˚、 1 2 . 8 ˚、 2 1 . 2 ˚, 亞 軍 R y p a k o v a 選 手 各 跳 垂 直 速 度 為 2 . 0 3 m / s 、 1 . 5 1 m / s 、 2 . 1 3 m / s 飛 程 角 度 變 化 情 形 為 3 . 4 ˚ 、 1 1 . 0 ˚ 、 1 7 . 1 ˚ 。 游 正 忠 ( 2 0 0 4 ) 研 究 臺 灣 9 2 年 全 國 運 動 會 女 子 三 級 跳 遠 空 中 動 作 中 發 現 , 垂 直 速 度 為 2 . 2 6 m / s 、 1 . 6 3 m / s 、 2 . 4 2 m / s 飛 程 角 度 為 1 7 . 7 8 ˚ 、 1 3 . 5 0 ˚ 、 2 0 . 8 0 ˚ 。 透 過 世 界 級 及 國 內 優 秀 女 子 選 手 的 研 究 數 據 發 現 , 兩 者 在 垂 直 速 度 增 加 時 , 飛 程 角 度 也 相 對 增 加 。 Yu 與 H a y ( 1 9 9 6 ) 研 究 發 現 ,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與 在 各 跳 的 垂 直 速 度 的 增 加 是 呈 線 性 關 係 , 每 跳 垂 直 速 度 增 加 , 所 喪 失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的 敏 感 度 , 會 隨 著 水 平 - 垂 直 速 度 的 轉 換 的 絕 對 值 增 加 而 增 加 。 減 少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與 提 升 垂 直 速 度 對 於 三 級 跳 遠 運 動 員 是 重 要 , 而 每 一 跳 的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垂 直 速 度 增 加 與 每 一 階 段 的 支 撐 階 段 轉 換 有 所 影 響 , 研 究 表 示 2 0 1 1 年 世 界 田 徑 錦 標 賽 中 男 子 冠 軍 T a y l o r 選 手 各 階 段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分 別 為 0 . 8 7 m / s 、 1 . 0 9 m / s 、 1 . 2 8 m / s 垂 直 速 度 為 1 . 7 8 m / s 、 1 . 9 2 m / s 、 2 . 4 3 m / s , 亞 軍 I d o w u 選 手 各 跳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為 0 . 9 7 m / s 、 1 . 5 4 m / s 、 1 . 5 8 m / s 垂 直 速 度 為 2 . 1 5 m / s 、 2 . 0 5 m / s 、 2 . 6 m / s ( S e o e t a l . , 2 0 1 1 ) 。 研 究 發 現 ,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和 垂 直 速 度 的 獲 得 為 線 性 相 關 ( Yu , & H a y, 1 9 9 6 ) , 表 示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會 隨 著 垂 直 速 度 的 增 加 而 增 加 , 從 上 述 2 0 1 1 年 世 界 田 徑 錦 標 賽 中 的 冠 亞 軍 選 手 的 數 據 , 印 證 了 Yu 等 的 研 究 結 果 。 由 於 起 跳 腳 在 著 地 階 段 , 因 水 平 速 度 的 衝 量 和 重 力 的 作

(28)

18 用 , 使 地 面 產 生 強 大 的 反 作 用 力 , 迫 使 髖 、 膝 、 踝 三 個 關 節 彎 曲 緩 衝 ( 陳 九 州 等 , 2 0 0 5 ) , P e r t t u n e n , K y r o l a i n e n , K o m i , & H e i n o n e n , ( 2 0 0 0 ) 研 究 發 現 , 在 單 腳 跳 著 地 時 , 支 撐 腳 必 須 承 受 高 達 體 重 1 5 . 2 倍 的 地 面 反 作 用 力 ( 垂 直 方 向 ) , R a m e y 與 W i l l i a m s ( 1 9 8 5 ) 則 發 現 到 , 女 子 選 手 必 須 承 受 高 達 體 重 8 . 1 9 - 8 . 6 7 倍 的 地 面 反 作 用 力 ( 垂 直 方 向 ) 。 而 當 地 面 反 作 用 力 負 荷 過 大 時 , 支 撐 腳 膝 關 節 角 度 範 圍 將 會 變 大 , 而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也 會 增 加 。 K r e j e r ( 1 9 8 5 ) 指 出 當 支 撐 腳 膝 關 節 角 度 範 圍 超 過 5 0 ˚ , 將 導 致 緩 衝 過 深 時 , 會 延 遲 起 跳 腳 的 推 蹬 , 造 成 運 動 員 無 法 進 行 有 力 的 起 跳 , 會 增 加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以 及 減 少 距 離 , 並 且 無 法 獲 得 合 理 的 垂 直 速 度 與 起 跳 角 度 。 最 大 屈 膝 角 指 的 是 起 跳 腿 著 地 後 , 其 膝 關 節 最 大 的 彎 曲 角 度 , 又 稱 緩 衝 腳 ( 陳 九 州 等 ) 。 在 2 0 1 1 年 世 界 田 徑 錦 標 賽 男 子 三 級 跳 遠 決 賽 前 八 名 三 跳 的 最 大 屈 膝 角 度 分 別 為 : 單 腳 跳 1 3 7 °~ 1 5 2 °、 跨 步 跳 1 3 2 °~ 1 4 5 °以 及 跳 躍 1 3 3 °~ 1 4 9 °, 女 生 則 為 : 1 3 3 °~ 1 5 0 °、 1 3 6 °~ 1 5 6 °以 及 1 3 8 °~ 1 4 8 ° ( S e o e t a l . , 2 0 1 1 ) , 此 結 果 與 陳 九 州 等 研 究 結 果 相 似 。 著 地 角 度 由 於 積 極 性 著 地 動 作 的 關 係 , 來 縮 短 著 地 時 支 撐 腳 和 身 體 重 心 之 間 的 距 離 , 因 此 , 著 地 角 度 與 著 地 距 離 是 相 互 影 響 。 研 究 表 示 , 著 地 距 離 短 讓 軀 幹 及 膝 關 節 產 生 前 傾 的 特 點 , 進 而 可 以 維 持 水 平 速 度 ( T s u k u n o e t a l . , 2 0 1 1 ) 。 透 過 上 述 文 獻 研 究 可 發 現 , 起 跳 角 度 、 最 大 屈 膝 角 、 水 平 速 度 及 垂 直 速 度 等 任 何 一 項 因 素,都 會 影 響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技 術 好 壞 , 進 而 影 響 後 二 跳 的 表 現 , 由 此 可 知 單 腳 跳 -跨 步 跳 轉 換 技 術 的 好 壞 , 對 成 績 的 影 響 如 此 之 大 , 運 動 員 如 果 能 夠 先 將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技 術 轉 換 加 以 訓 練 得 宜 ,對 於 跨 步

(29)

19 跳 - 跳 躍 轉 換 甚 至 整 體 成 績 , 都 會 有 很 大 的 進 步 空 間 。

第 三 節 結 語

綜 合 相 關 研 究 文 獻, 影 響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動 作 的 三 個 重 要 因 素 為 速 度 、 膝 關 節 角 度 以 及 支 撐 時 間 , 而 彼 此 間 的 關 係 是 相 互 影 響 的 。 發 現 在 單 腳 跳 及 跨 步 轉 換 階 段 中 , 從 擺 臂 動 作 會 影 響 水 平 - 垂 直 速 度 變 化 、 垂 直 速 度 快 慢 影 響 飛 程 角 度 大 小 、 膝 關 節 動 作 範 圍 影 響 水 平 速 度 的 損 失 、 膝 關 節 度 作 範 圍 越 大 支 撐 時 間 也 就 越 久 。 因 此 ,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技 術 在 三 級 跳 遠 中 , 是 影 響 成 績 好 壞 的 重 要 關 鍵 。 然 而 , 現 階 段 研 究 仍 強 調 水 平 速 度 與 垂 直 速 度 對 於 成 績 的 重 要 性 , 但 目 前 幾 篇 研 究 速 度 變 化 仍 以 助 跑 速 度 及 水 平 -垂 直 速 度 變 化 為 指 標 , 但 這 不 清 楚 說 明 動 作 特 性 , 卻 未 結 合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技 術 轉 換 。 現 階 段 對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的 相 關 性 研 究 論 文 略 少 , 也 未 探 討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對 於 成 績 的 影 響 。 因 此 , 上 述 關 於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的 相 關 問 題 , 是 值 得 進 一 步 研 究 與 釐 清 。

(30)

20

第 參 章 研 究 方 法 與 步 驟

本 章 分 成 五 個 部 分 說 明 : 一 、 研 究 對 象 ; 二 、 實 驗 時 間 與 地 點 ; 三 、 實 驗 儀 器 與 設 備 ; 四 、 實 驗 步 驟 ; 五 、 資 料 處 理 與 分 析 。

第 一 節 研 究 對 象

本 研 究 以 參 加 1 0 2 年 全 國 大 專 校 院 運 動 會 公 開 女 子 組 三 級 跳 遠 前 八 名 選 手 為 研 究 對 象 , 其 基 本 資 料 如 表 一 。 表 3 - 1 受 試 者 基 本 資 料 受 試 者 身 高 ( c m ) 體 重 ( k g ) 年 齡 ( 歲 ) 最 佳 成 績 ( m ) 起 跳 腳 A 1 6 4 5 6 1 9 1 3 . 0 1 右 B 1 6 3 4 7 2 2 1 2 . 5 1 左 C 1 6 6 5 1 2 2 1 2 . 5 6 左 D 1 6 1 4 9 2 0 1 2 . 5 7 右 E 1 6 8 6 0 2 2 1 1 . 9 4 右 F 1 6 1 5 1 1 9 1 1 . 8 0 左 G 1 6 0 5 3 2 0 1 1 . 7 1 左 H 1 7 3 5 9 2 0 1 1 . 0 7 右 平 均 數 1 6 4 . 5 5 3 . 2 5 2 0 . 5 1 2 . 1 5 標 準 差 4 . 3 8 4 . 6 8 1 . 3 1 0 . 6 3

(31)

21

第 二 節 實 驗 時 間 與 地 點

一 、 預 備 實 驗 時 間 : 2 0 1 3 年 2 月 7 日 地 點 : 國 立 臺 灣 體 育 運 動 大 學 田 徑 場 二 、 正 式 實 驗 時 間 : 2 0 1 3 年 4 月 2 9 日 地 點 : 宜 蘭 運 動 公 園 田 徑 場

(32)

22

第 三 節 實 驗 儀 器 與 設 備

本 實 驗 所 需 的 儀 器 與 設 備 如 下 : 一 、 測 量 儀 器 ( 一 ) S O N Y H X R - N X 7 0 N 數 位 攝 影 機 兩 部 ( 二 ) 三 腳 架 ( S O N Y V C T - 8 7 0 R M ) 兩 支 ( 三 ) 水 平 儀 兩 個 ( 四 ) 白 板 筆 、 板 擦 二 組 ( 五 ) 皮 尺 二 卷 ( 六 ) 立 體 座 標 架 一 座 ( 長 2 3 6 c m 、 寬 1 1 8 c m 、 高 1 7 5 c m ) ( 七 ) 場 記 板 二 個 二 、 資 料 處 理 ( 一 ) K w o n 3 D 3 . 1 版 動 作 分 析 系 統 ( 二 ) M i c r o s o f t E x c e l 2 0 1 0 資 料 分 析 系 統 ( 三 ) S P S S f o r W i n d o w s 1 2 . 0 版 統 計 分 析 軟 體

(33)

23

第 四 節 實 驗 步 驟

一 、 比 賽 前 二 小 時 在 比 賽 場 地 看 台 上 架 設 兩 部 攝 影 機 , 一 部 攝 影 機 位 於 助 跑 道 側 邊 , 另 一 部 則 位 於 助 跑 道 正 面 , 兩 台 攝 影 機 距 離 助 跑 道 距 離 分 別 為 6 5 m 及 3 0 m, 兩 部 攝 影 機 主 光 軸 對 準 起 跳 板 前 緣 5 m 處 , 其 夾 角 約 為 9 0 ˚ 。 拍 攝 範 圍 為 助 跑 最 後 一 步 至 跳 躍 階 段 起 跳 離 地 瞬 間 。 二 、 在 比 賽 前 一 小 時 , 拍 攝 立 體 座 標 架 1 0 秒 鐘 , 其 座 標 架 的 中 心 位 置 分 別 在 起 跳 板 前 緣 前 0 . 2 c m 及 前 緣 前 5 . 2 m 處 。 三 、 比 賽 開 始 兩 部 攝 影 機 拍 攝 全 部 參 賽 選 手 的 每 次 試 跳 過 程 , 並 紀 錄 試 跳 的 成 績 。 比 賽 結 束 後 , 再 拍 攝 乙 次 立 體 座 標 架 1 0 秒 。 四 、 比 賽 結 束 後 , 向 獲 得 前 八 名 選 手 說 明 本 研 究 的 目 的 與 內 容 , 並 給 予 填 寫 受 試 者 同 意 書 與 基 本 資 料 , 以 利 日 後 將 研 究 結 果 提 供 給 選 手 及 教 練 參 考 。

(34)

24 圖 3 - 1 實 驗 場 地 佈 置 圖 註 : 座 標 架 放 置 位 置 5 m 1 0 m 9 0 ˚ 沙 坑 X Y Z

(35)

25

第 五 節 資 料 處 理 與 分 析

本 研 究 選 取 受 試 者 比 賽 最 佳 成 績 進 行 分 析 , 為 了 使 擷 取 的 資 料 都 能 相 同 於 整 個 運 動 的 時 間 序 列 , 以 單 腳 跳 支 撐 腳 著 地 瞬 間 為 兩 部 影 片 同 步 點 ; 擷 取 單 腳 跳 起 跳 後 在 空 中 支 撐 腿 前 擺 超 越 擺 動 腿 瞬 間 的 前 十 張 影 片 到 跨 步 跳 起 跳 離 地 瞬 間 後 十 張 影 片 進 行 分 析 , 以 K w o n 3 D 3 . 1 版 動 作 分 析 軟 體 將 擷 取 的 影 片 進 行 數 位 化 處 理 。 人 體 肢 段 參 數 採 用 何 維 華 、 向 子 元 與 李 超 群 ( 2 0 0 5 ) 的 1 4 個 肢 段 , 2 1 個 標 記 點 , 首 先 以 手 動 方 式 分 別 點 取 人 體 標 記 點 , 分 別 為 頭 頂 、 會 陰 、 頸 椎 第 七 節 、 左 肩 峰 、 右 肩 峰 、 左 橈 骨 頭 、 右 橈 骨 頭 、 左 橈 骨 莖 突 、 右 橈 骨 莖 突 、 左 中 指 末 端 、 右 中 指 末 端 、 左 髂 前 上 棘 、 右 髂 前 上 棘 、 左 脛 骨 上 端 、 右 脛 骨 上 端 、 左 脛 骨 內 踝 、 右 脛 骨 內 踝 、 、 左 腳 尖 、 右 腳 尖 、 左 腳 跟 、 右 腳 跟 。 然 後 將 兩 部 攝 影 機 所 獲 得 的 二 度 空 間 座 標 資 料 , 以 直 接 線 性 轉 換 ( D i r e c t L i n e a r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 D LT ) 的 方 法 進 行 處 理 , 來 獲 得 實 際 的 三 度 空 間 座 標 資 料 , 再 利 用 K w o n 3 D 3 . 1 動 作 分 析 系 統 所 提 供 的 數 位 濾 波 法 ( B u t t e r w o r t h F o u r t h - o r d e r Z e r o L a g D i g i t a l F i l t e r ) , 將 原 始 資 料 進 行 修 勻 , 截 斷 頻 率 ( C u t o f f F r e q u e n c y ) 設 定 為 6 H z 。 最 後 將 修 勻 過 的 資 料 , 利 用 K w o n 3 D 3 . 1 動 作 分 析 系 統 及 M i c r o s o f t O f f i c e E x c e l 2 0 1 0 版 資 料 分 析 軟 體 計 算 各 項 運 動 學 參 數 資 料 。 本 研 究 分 析 的 運 動 學 參 數 如 下 : 單 腳 跳 距 離 ( 單 腳 跳 起 跳 離 地 瞬 間 腳 尖 至 跨 步 跳 起 跳 離 地 瞬 間 腳 尖 ) 、 跨 步 跳 距 離 ( 跨 步 跳 起 跳 離 地 瞬 間 腳 尖 至 跳 躍 起 跳 離 地 瞬 間 腳 尖 ) 、 跳 躍 距 離 ( 跳 躍 起 跳 離 地 瞬 間 腳 尖 至 沙 坑 最 靠 近 起 跳 板 的 落 地

(36)

26 點 ) 、 三 跳 比 率 ( 三 跳 距 離 佔 成 績 的 百 分 比 ) 、 身 體 重 心 水 平 速 度 、 身 體 重 心 垂 直 速 度 、 擺 臂 型 態 ( 雙 臂 擺 動 與 單 臂 擺 動 ) 、 著 地 距 離 ( 在 支 撐 腳 著 地 瞬 間 身 體 重 心 與 支 撐 腳 腳 跟 之 間 的 水 平 距 離 ) 、 起 跳 距 離 ( 在 起 跳 腳 離 地 瞬 間 身 體 重 心 與 起 跳 腳 腳 尖 之 間 的 水 平 距 離 ) 、 著 地 角 度 ( 支 撐 腳 著 地 時 身 體 重 心 和 踝 關 節 連 線 與 水 平 面 之 夾 角 ) 、 起 跳 角 度 ( 起 跳 腳 離 地 時 身 體 重 心 和 踝 關 節 連 線 與 水 平 面 所 形 成 之 夾 角 ) 、 飛 程 角 度 ( 起 跳 腳 離 地 時 身 體 重 心 飛 程 軌 跡 與 水 平 面 所 形 成 之 夾 角 ) 、 膝 關 節 角 度 ( 支 撐 腳 的 大 腿 和 小 腿 之 間 所 形 成 的 夾 角 ) 、 身 體 軀 幹 前 後 方 向 傾 斜 角 度 ( 在 矢 狀 面 上 , 雙 肩 及 雙 髖 中 心 點 的 連 線 與 垂 直 線 之 間 之 夾 角 ) 與 身 體 軀 幹 左 右 方 向 傾 斜 角 度 ( 在 額 狀 面 上 , 雙 肩 及 雙 髖 中 心 點 的 連 線 與 垂 直 線 之 間 之 夾 角 ) , 另 外 再 計 算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率 ( 起 跳 水 平 速 度 減 掉 著 地 水 平 速 度 在 除 於 著 地 水 平 速 度 ) 。 本 研 究 將 所 收 集 的 各 項 運 動 學 參 數 資 料 利 用 S P S S f o r W i n d o w s 1 2 . 0 版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以 描 述 統 計 方 法 計 算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 以 皮 爾 森 積 差 相 關 來 分 析 各 項 運 動 學 參 數 與 成 績 以 及 跨 步 跳 距 離 之 間 的 相 關 情 形 , 顯 著 水 準 訂 為 α = . 0 5 。

(37)

27

第 肆 章 結 果

本 研 究 的 目 的 是 探 討 女 子 三 級 跳 遠 選 手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動 作 特 徵 以 及 對 成 績 的 影 響 , 以 1 0 2 年 全 國 大 專 校 運 運 動 會 大 專 女 子 甲 組 三 級 跳 遠 決 賽 前 八 名 為 研 究 對 象 。 利 用 兩 台 高 速 攝 影 機 蒐 集 在 比 賽 中 , 所 獲 得 的 運 動 學 參 數 。 將 蒐 集 的 資 料 , 經 處 理 與 分 析 後 , 所 得 的 結 果 分 為 六 個 部 分 闡 述 : 第 一 節 為 三 級 跳 遠 成 績 、 三 跳 距 離 及 三 跳 比 率 ; 第 二 節 為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水 平 、 垂 直 速 度 、 速 度 變 化 及 飛 程 角 度 ; 第 三 節 為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著 地 與 起 跳 角 度 、 距 離 及 踝 關 節 速 度 ;第 四 節 為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膝 關 節 角 度 及 支 撐 時 間 ;第 五 節 為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軀 幹 左 右 與 前 後 傾 斜 角 度 ; 第 六 節 為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著 地 、 起 跳 高 度 及 變 化 。

第 一 節 三 級 跳 遠 成 績 、 三 跳 距 離 及 三 跳 比 率

表 4 - 1 至 4 - 3 顯 示 , 三 級 跳 遠 成 績 、 三 跳 距 離 、 三 跳 比 率 及 技 術 類 型 。 從 表 得 知 , 單 腳 跳 距 離 範 圍 為 4 . 8 1 m 至 4 . 0 3 m , 平 均 為 4 . 4 9 m , 跨 步 跳 距 離 範 圍 為 3 . 5 6 m 至 2 . 8 2 m , 平 均 為 3 . 2 5 m , 跳 躍 距 離 範 圍 為 4 . 3 4 m 至 3 . 8 7 m , 平 均 為 4 . 0 3 m, 比 賽 成 績 範 圍 為 1 2 . 2 7 m 至 1 1 . 0 7 m, 平 均 為 1 1 . 7 7 m 。 三 跳 比 率 平 均 為 3 8 . 1 4 % 、 2 7 . 5 9 % 、 3 4 . 2 8 % , 其 中 , 單 腳 跳 距 離 ( r = . 7 4 8 , p = . 0 3 3 ) 及 跨 步 跳 距 離 ( r = . 8 4 7 , p = . 0 0 8 ) 與 比 賽 成 績 之 間 達 到 顯 著 正 相 關 , 表 示 距 離 越 遠 成 績 越 遠 。 本 研 究 中 , 前 八 名 選 手 使 用 的 技 術 類 型 以 單 腳 跳 式 6 人 為 最 多 , 均

(38)

28 衡 式 2 人 , 跳 躍 式 則 無 人 使 用 ( 如 表 4 - 2 ) 。 前 八 名 選 手 皆 使 用 單 - 單 - 半 擺 之 擺 臂 型 態 ( 如 表 4 - 3 ) 。 表 4 - 1 三 級 跳 遠 成 績 與 三 跳 距 離 受 試 者 單 腳 跳 ( m ) 跨 步 跳 ( m ) 跳 躍 ( m ) 成 績 ( m ) A 4 . 7 4 3 . 3 4 4 . 1 9 1 2 . 2 7 B 4 . 7 8 3 . 3 9 3 . 9 2 1 2 . 0 9 C 4 . 5 7 3 . 5 6 3 . 8 9 1 2 . 0 2 D 4 . 2 2 3 . 3 6 4 . 3 4 1 1 . 9 2 E 4 . 8 1 3 . 1 6 3 . 8 7 1 1 . 8 4 F 4 . 3 9 3 . 3 2 3 . 9 2 1 1 . 6 3 G 4 . 4 0 3 . 0 7 3 . 8 8 1 1 . 3 5 H 4 . 0 3 2 . 8 2 4 . 2 2 1 1 . 0 7 平 均 數 4 . 4 9 * 3 . 2 5 * 4 . 0 3 1 1 . 7 7 標 準 差 0 . 2 8 0 . 2 3 0 . 1 9 0 . 4 0 * 表 示 與 比 賽 成 績 達 到 顯 著 相 關 ( p < . 0 5 )

(39)

29 表 4 - 2 三 跳 比 率 與 技 術 類 型 受 試 者 單 腳 跳 ( % ) 跨 步 跳 ( % ) 跳 躍 ( % ) 技 術 類 型 A 3 8 . 6 2 7 . 2 3 4 . 2 單 腳 跳 式 B 3 9 . 5 2 8 . 0 3 2 . 5 單 腳 跳 式 C 3 8 . 0 2 9 . 6 3 2 . 4 單 腳 跳 式 D 3 5 . 5 2 8 . 1 3 6 . 4 均 衡 式 E 4 0 . 6 2 6 . 7 3 2 . 7 單 腳 跳 式 F 3 7 . 7 2 8 . 6 3 3 . 7 單 腳 跳 式 G 3 8 . 8 2 7 . 0 3 4 . 2 單 腳 跳 式 H 3 6 . 4 2 5 . 5 3 8 . 1 均 衡 式 平 均 數 3 8 . 1 4 2 7 . 5 9 3 4 . 2 8 標 準 差 1 . 6 4 1 . 2 6 2 . 0 2 * 表 示 與 比 賽 成 績 達 到 顯 著 相 關 ( p < . 0 5 ) 表 4 - 3 三 跳 之 擺 臂 型 態 受 試 者 單 腳 跳 跨 步 跳 跳 躍 A 單 臂 擺 動 單 臂 擺 動 半 擺 B 單 臂 擺 動 單 臂 擺 動 半 擺 C 單 臂 擺 動 單 臂 擺 動 半 擺 D 單 臂 擺 動 單 臂 擺 動 半 擺 E 單 臂 擺 動 單 臂 擺 動 半 擺 F 單 臂 擺 動 單 臂 擺 動 半 擺 G 單 臂 擺 動 單 臂 擺 動 半 擺 H 單 臂 擺 動 單 臂 擺 動 半 擺

(40)

30

第 二 節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水 平 、 垂 直 速 度 、

速 度 變 化 及 飛 程 角 度

表 4 - 4 顯 示 , 在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的 之 水 平 、 垂 直 速 度 、 速 度 變 化 及 飛 程 角 度 。 從 表 得 知 , 著 地 水 平 速 度 最 大 值 為 8 . 0 3 m / s , 最 小 值 為 7 . 2 8 m / s , 平 均 為 7 . 5 7 m / s , 起 跳 水 平 速 度 最 大 值 為 7 . 8 0 m / s , 最 小 值 為 6 . 6 0 m / s , 平 均 為 7 . 1 8 m / s , 水 平 速 度 變 化 範 圍 為 0 . 6 8 m / s 至 0 . 1 5 m / s , 平 均 為 0 . 3 9 m / s ,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率 範 圍 為 2 . 0 5 % 至 9 . 3 4 % , 平 均 為 5 . 1 7 % , 全 部 受 試 者 從 著 地 水 平 速 度 到 起 跳 水 平 速 度 皆 是 遞 減 的 趨 勢 。 起 跳 水 平 速 度 以 D 選 手 為 最 快 , E 選 手 為 最 慢 , 水 平 速 度 變 化 以 及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率 以 C 選 手 變 化 最 小 , E 選 手 變 化 最 大 。

(41)

31 圖 4 - 1 前 八 名 選 手 著 地 與 起 跳 水 平 速 度 變 化 圖 表 4 - 4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著 地 、 起 跳 水 平 速 度 、 水 平 速 度 變 化 及 損 失 率 受 試 者 著 地 水 平 速 度 ( m / s ) 起 跳 水 平 速 度 ( m / s ) 水 平 速 度 變 化 ( m / s ) 水 平 速 度 損 失 率 ( % ) A 7 . 6 0 7 . 1 8 - 0 . 4 2 5 . 5 3 B 7 . 5 6 7 . 0 2 - 0 . 5 4 7 . 1 4 C 7 . 3 3 7 . 1 8 - 0 . 1 5 2 . 0 5 D 8 . 0 3 7 . 8 0 - 0 . 2 3 2 . 8 6 E 7 . 2 8 6 . 6 0 - 0 . 6 8 9 . 3 4 F 7 . 3 1 7 . 0 1 - 0 . 3 0 4 . 1 0 G 7 . 8 3 7 . 3 9 - 0 . 4 4 5 . 6 2 H 7 . 6 4 7 . 2 8 - 0 . 3 6 4 . 7 1 平 均 數 7 . 5 7 7 . 1 8 - 0 . 3 9 5 . 1 7 標 準 差 0 . 2 7 0 . 3 4 0 . 1 7 2 . 3 3 * 表 示 與 比 賽 成 績 達 到 顯 著 相 關 ( p < . 0 5 ) 時 間 水 平 速 度 ( m / s )

(42)

32 表 4 - 5 顯 示 , 在 著 地 垂 直 速 度 範 圍 為 最 大 值 為 - 1 . 4 9 m / s 最 小 值 為 - 2 . 1 2 m / s , 平 均 為 - 1 . 8 1 m / s , 起 跳 垂 直 速 度 最 大 值 為 1 . 4 1 m / s , 最 小 值 為 0 . 6 9 m / s , 平 均 為 1 . 1 2 m / s , 垂 直 速 度 變 化 範 圍 為 3 . 3 3 m / s 至 1 . 5 9 m / s , 平 均 為 2 . 8 3 m / s , 飛 程 角 度 範 圍 為 1 2 . 3 4 ˚ 至 5 . 3 9 ˚ , 平 均 為 9 . 3 6 ˚ , 其 中 , 起 跳 垂 直 速 度 與 跨 步 跳 距 離 之 間 達 到 顯 著 正 相 關 ( r = . 8 4 2 , p = . 0 0 9 ) , 表 示 起 跳 垂 直 速 度 越 快 跨 步 跳 距 離 越 遠 。 飛 程 角 度 與 跨 步 跳 距 離 之 間 達 到 顯 著 正 相 關 ( r = . 9 2 4 , p = . 0 0 1 ) , 表 示 飛 程 角 度 越 大 跨 步 跳 距 離 越 遠 。 全 體 受 試 者 的 飛 程 角 度 隨 著 垂 直 速 度 增 加 而 增 加 。 起 跳 垂 直 速 度 以 C 選 手 為 最 快 , 飛 程 角 度 為 C 選 手 為 最 大 , H 選 手 兩 者 皆 為 最 小 , D 選 手 垂 直 速 度 變 化 最 小 , B 選 手 為 最 大 。

(43)

33 表 4 - 5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著 地 、 起 跳 垂 直 速 度 、 速 度 變 化 及 飛 程 角 度 受 試 者 著 地 垂 直 速 度 ( m / s ) 起 跳 垂 直 速 度 ( m / s ) 垂 直 速 度 變 化 ( m / s ) 飛 程 角 度 ( ˚ ) A - 1 . 9 9 1 . 2 4 3 . 2 3 9 . 7 7 B - 1 . 9 7 1 . 3 6 3 . 3 3 1 0 . 9 6 C - 1 . 7 0 1 . 4 1 3 . 1 1 1 2 . 3 4 D - 1 . 5 3 1 . 0 6 1 . 5 9 9 . 1 2 E - 2 . 1 2 0 . 8 7 2 . 9 9 7 . 5 4 F - 1 . 9 3 1 . 3 6 3 . 2 9 1 0 . 9 5 G - 1 . 4 8 1 . 1 5 2 . 6 3 8 . 8 1 H - 1 . 7 8 0 . 6 9 2 . 4 7 5 . 3 9 平 均 數 - 1 . 8 1 1 . 1 4 # 2 . 8 3 9 . 3 6 # 標 準 差 0 . 2 3 0 . 2 6 0 . 5 9 2 . 1 9 # 表 示 與 跨 步 跳 距 離 達 到 顯 著 相 關 ( p < . 0 5 ) 註 : 負 值 表 示 垂 直 速 度 向 下

(44)

34

第 三 節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著 地 與 起 跳 角

度 、 距 離 及 踝 關 節 速 度

表 4 - 6 顯 示 , 前 八 名 選 手 在 踝 關 節 速 度 範 圍 為 - 4 . 8 2 m / s 至 - 1 . 4 4 m / s , 平 均 為 - 3 . 1 9 m / s , 著 地 角 度 範 圍 為 7 6 . 0 4 ˚ 至 6 7 . 3 6 ˚, 平 均 為 7 2 . 4 5 ˚, 著 地 距 離 範 圍 為 0 . 3 4 m 至 0 . 2 2 m, 平 均 為 0 . 2 6 m , 起 跳 角 度 範 圍 為 5 1 . 5 3 ˚ 至 4 1 . 0 2 ˚ , 平 均 為 4 6 . 3 0 ˚ , 起 跳 距 離 範 圍 為 0 . 8 0 m 至 0 . 4 9 m , 平 均 為 0 . 6 3 m 。 其 中 , 著 地 角 度 與 比 賽 成 績 之 間 ( r = - . 9 0 5 , p = . 0 0 2 ) 及 跨 步 跳 成 績 之 間 ( r = - . 7 0 9 , p = . 0 4 9 ) 達 到 顯 著 負 相 關 , 表 示 著 地 角 度 越 小 成 績 越 遠 。 著 地 距 離 與 比 賽 成 績 之 間 達 到 顯 著 正 相 關 ( r = . 8 6 7 , p < . 0 0 5 ) 。 全 體 受 試 者 有 著 起 跳 角 度 越 小 起 跳 距 離 就 越 多 , 著 地 角 度 越 大 著 地 距 離 越 少 的 趨 勢 。

(45)

35 表 4 - 6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踝 關 節 速 度 、 著 地 角 度 及 距 離 受 試 者 踝 關 節 速 度 ( m / s ) 著 地 角 度 ( ˚ ) 著 地 距 離 ( m ) 起 跳 角 度 ( ˚ ) 起 跳 距 離 ( m ) A - 4 . 8 2 6 7 . 3 6 0 . 3 4 5 0 . 8 6 0 . 5 7 B - 3 . 9 5 7 1 . 1 5 0 . 2 8 4 5 . 9 4 0 . 6 3 C - 3 . 7 7 7 1 . 3 7 0 . 2 7 5 0 . 4 3 0 . 5 6 D - 1 . 4 4 7 1 . 9 0 0 . 2 6 4 3 . 4 5 0 . 6 0 E - 2 . 4 7 7 3 . 8 4 0 . 2 5 4 1 . 0 2 0 . 7 4 F - 2 . 1 2 7 3 . 4 5 0 . 2 4 4 3 . 8 4 0 . 7 0 G - 3 . 0 7 7 4 . 5 1 0 . 2 3 5 1 . 5 3 0 . 4 9 H - 3 . 8 9 7 6 . 0 4 0 . 2 2 4 3 . 3 0 0 . 8 0 平 均 數 - 3 . 1 9 7 2 . 4 5 * # 0 . 2 6 * 4 6 . 3 0 0 . 6 3 標 準 差 1 . 1 2 2 . 6 5 0 . 0 4 4 . 0 8 0 . 1 0 * 表 示 與 比 賽 成 績 達 到 顯 著 相 關 ( p < . 0 5 ) # 表 示 與 跨 步 跳 距 離 達 到 顯 著 相 關 ( p < . 0 5 ) 註 : 負 值 表 示 踝 關 節 向 後 動 作

(46)

36

第 四 節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膝 關 節 角 度 及 支

撐 時 間

表 4 - 7 顯 示 , 前 八 名 選 手 在 著 地 膝 關 節 角 度 範 圍 為 1 5 4 . 3 7 ˚ 至 1 4 2 . 8 0 ˚ , 平 均 為 1 5 0 . 2 6 ˚ , 最 小 膝 關 節 角 度 範 圍 為 1 3 5 . 1 6 ˚ 至 1 1 6 . 3 4 ˚ , 平 均 為 1 2 2 . 7 7 ˚ , 起 跳 膝 關 節 角 度 範 圍 為 1 6 6 . 8 7 ˚ 至 1 3 6 . 5 5 ˚ , 平 均 為 1 5 2 . 7 9 ˚ , 膝 關 節 角 度 變 化 範 圍 為 7 0 . 0 0 ˚ 至 3 5 . 0 2 ˚, 平 均 為 5 7 . 9 0 ˚, 其 中 A、 B 與 E 選 手 是 著 地 比 起 跳 的 角 度 大 , 其 餘 皆 是 起 跳 比 著 地 角 度 大 的 趨 勢 。 動 作 範 圍 以 B 選 手 最 大 , G 選 手 最 小 。 表 4 - 7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膝 關 節 角 度 受 試 者 著 地 膝 關 節 角 度 ( ˚ ) 膝 關 節 角 度 最 小 值 ( ˚ ) 起 跳 膝 關 節 角 度 ( ˚ ) 動 作 範 圍 ( ˚ ) A 1 5 4 . 3 7 1 2 2 . 9 0 1 5 2 . 3 3 6 0 . 9 0 B 1 5 2 . 5 1 1 1 6 . 3 4 1 5 0 . 1 7 7 0 . 0 0 C 1 4 9 . 9 1 1 2 5 . 5 8 1 6 6 . 8 7 6 5 . 6 2 D 1 4 9 . 6 6 1 1 7 . 2 7 1 5 2 . 8 6 6 7 . 9 8 E 1 4 9 . 9 8 1 2 0 . 8 3 1 3 6 . 5 5 4 4 . 8 7 F 1 4 2 . 8 0 1 1 6 . 7 3 1 5 3 . 3 1 6 5 . 7 3 G 1 5 0 . 4 5 1 3 5 . 1 6 1 5 4 . 8 9 3 5 . 0 2 H 1 5 2 . 3 8 1 2 7 . 3 4 1 5 5 . 3 7 5 3 . 0 7 平 均 數 1 5 0 . 2 6 1 2 2 . 7 7 1 5 2 . 7 9 5 7 . 9 0 標 準 差 3 . 4 4 6 . 4 8 8 . 2 8 1 2 . 5 0

(47)

37 從 表 4 - 8 得 知 , 前 八 名 選 手 在 著 地 至 最 小 膝 關 節 角 度 的 範 圍 為 0 . 0 8 s 至 0 . 0 5 s , 平 均 為 0 . 0 7 s , 在 最 小 膝 關 節 角 度 至 離 地 的 範 圍 為 0 . 1 2 s 至 0 . 0 8 s , 整 體 平 均 為 0 . 1 0 s , 在 單 腳 跳 -跨 步 跳 轉 換 動 作 的 支 撐 時 間 範 圍 為 0 . 2 0 s 至 0 . 1 3 s , 平 均 為 0 . 1 7 s , 在 支 撐 時 間 C 、 D 及 G 選 手 低 於 平 均 值 。 表 4 - 8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動 作 之 支 撐 時 間 受 試 者 著 地 瞬 間 至 最 小 膝 關 節 角 度 的 時 間 ( s ) 最 小 膝 關 節 角 度 至 離 地 瞬 間 的 時 間 ( s ) 支 撐 時 間 ( s ) A 0 . 0 8 0 . 0 8 0 . 1 7 B 0 . 0 8 0 . 0 8 0 . 1 7 C 0 . 0 7 0 . 0 8 0 . 1 5 D 0 . 0 7 0 . 0 8 0 . 1 5 E 0 . 0 8 0 . 1 2 0 . 2 0 F 0 . 0 7 0 . 1 2 0 . 1 8 G 0 . 0 5 0 . 0 8 0 . 1 3 H 0 . 0 7 0 . 1 2 0 . 1 8 平 均 數 0 . 0 7 0 . 1 0 0 . 1 7 標 準 差 0 . 0 1 0 . 0 2 0 . 0 2

(48)

38 從 表 4 - 9 得 知 , 前 八 名 選 手 在 著 地 膝 關 節 最 大 角 度 速 平 均 為 - 5 0 8 . 7 1 d e g / s, 前 八 名 皆 為 負 值 , 起 跳 膝 關 節 最 大 角 度 速 平 均 為 4 9 9 . 6 3 d e g / s , 前 八 名 皆 為 正 值 。 表 4 - 9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膝 關 節 角 速 度 受 試 者 著 地 膝 關 節 最 大 角 速 度 ( d e g / s ) 起 跳 膝 關 節 最 大 角 速 度 ( d e g / s ) A - 4 9 5 . 0 7 4 7 6 . 1 1 B - 5 7 6 . 4 7 5 3 7 . 9 0 C - 4 9 4 . 6 7 6 6 9 . 2 8 D - 6 3 6 . 5 5 5 8 2 . 7 4 E - 5 0 9 . 3 0 3 8 0 . 2 9 F - 4 7 8 . 6 4 5 2 3 . 6 4 G - 3 3 7 . 5 3 3 8 5 . 4 1 H - 5 4 1 . 4 5 4 4 1 . 6 9 平 均 數 - 5 0 8 . 7 1 4 9 9 . 6 3 標 準 差 8 6 . 6 8 9 9 . 2 3

(49)

39

第 五 節 單 腳 跳 - 跨 步 跳 轉 換 階 段 之 軀 幹 左 右 與 前 後

傾 斜 角 度

表 4 - 1 0 顯 示 ,前 八 名 選 手 的 著 地 軀 幹 左 右 傾 斜 角 度 範 圍 為 1 7 . 9 5 ˚ 至 8 . 2 4 ˚, 平 均 為 1 3 . 0 9 ˚, 起 跳 軀 幹 左 右 傾 斜 角 度 範 圍 為 8 . 0 8 ˚ 至 0 . 8 6 ˚,平 均 為 3 . 8 5 ˚,在 動 作 範 圍 最 大 值 為 1 4 . 3 5 ˚ 最 小 值 為 5 . 8 4 ˚ , 平 均 為 9 . 2 3 ˚ , 全 體 受 試 者 在 著 地 時 皆 傾 斜 於 支 撐 腳 方 向 , 其 中 左 右 傾 斜 角 度 範 圍 最 小 的 為 D 選 手 。 表 4 - 1 0 軀 幹 左 右 傾 斜 角 度 受 試 者 支 撐 腳 著 地 軀 幹 左 右 傾 斜 角 度 ( ˚ ) 起 跳 軀 幹 左 右 傾 斜 角 度 ( ˚ ) 動 作 範 圍 ( ˚ ) A 右 8 . 4 3 0 . 8 6 7 . 4 8 B 左 1 6 . 3 8 7 . 7 9 8 . 5 9 C 左 1 7 . 9 5 8 . 0 8 9 . 8 7 D 右 8 . 2 4 2 . 4 0 5 . 8 4 E 右 1 6 . 6 4 2 . 2 9 1 4 . 3 5 F 左 1 0 . 7 3 1 . 7 3 9 . 0 0 G 1 2 . 2 4 5 . 1 6 7 . 0 8 H 右 1 4 . 1 1 2 . 4 8 1 1 . 6 3 平 均 數 1 3 . 0 9 3 . 8 5 9 . 2 3 標 準 差 3 . 7 7 2 . 8 0 2 . 7 3 註 : 正 值 表 示 傾 斜 支 撐 腳 方 向 , 負 值 表 示 傾 斜 擺 動 腳 方 向

(50)

40 表 4 - 1 1 顯 示 , 前 八 名 選 手 的 著 地 瞬 間 軀 幹 前 後 傾 斜 角 度 範 圍 為 1 0 . 8 8 ˚ 至 - 5 . 6 6 ˚ , 平 均 為 4 . 4 7 ˚ , 起 跳 軀 幹 前 後 傾 斜 角 度 範 圍 為 1 7 . 2 3 ˚ 至 1 6 . 8 7 ˚ , 平 均 為 1 0 . 6 8 ˚ , 在 軀 幹 前 後 傾 斜 動 作 範 圍 最 大 值 為 1 9 . 4 3 ˚ , 最 小 值 為 1 . 1 9 ˚ , 平 均 為 8 . 2 4 ˚ , 全 部 受 試 者 中 , E 選 手 在 著 地 時 軀 幹 向 後 傾 斜 , 有 兩 位 受 試 者 在 著 地 時 軀 幹 向 前 傾 斜 比 起 跳 時 多 其 餘 皆 是 起 跳 時 比 著 地 多 , 其 中 軀 幹 前 後 傾 斜 動 作 範 圍 最 大 為 E 選 手 , C 選 手 傾 斜 角 度 為 最 小 。 表 4 - 1 1 軀 幹 前 後 傾 斜 角 度 受 試 者 支 撐 腳 著 地 時 軀 幹 前 後 傾 斜 角 度 ( ˚ ) 起 跳 時 軀 幹 前 後 傾 斜 角 度 ( ˚ ) 動 作 範 圍 ( ˚ ) A 右 2 . 8 6 1 7 . 2 3 1 4 . 3 7 B 左 1 0 . 8 8 8 . 5 8 2 . 3 0 C 左 6 . 5 2 7 . 7 1 1 . 1 9 D 右 6 . 3 7 1 6 . 8 7 1 0 . 5 0 E 右 - 5 . 6 6 1 3 . 7 7 1 9 . 4 3 F 左 1 . 2 8 4 . 0 5 2 . 7 7 G 6 . 9 8 1 . 2 0 5 . 7 8 H 右 6 . 5 5 1 6 . 1 0 9 . 5 5 平 均 數 4 . 4 7 1 0 . 6 8 8 . 2 4 標 準 差 5 . 0 0 6 . 1 8 6 . 4 4 註 : 正 值 表 示 軀 幹 向 前 傾 斜 , 負 值 表 示 軀 幹 向 後 傾 斜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而利用 row vectors 的方法, 由於可以化為 reduced echelon form, 而 basis 是由此 reduced echelon form 中的 nonzero vectors 所組成, 所以雖然和來的 spanning

FIGURE 5. Item fit p-values based on equivalence classes when the 2LC model is fit to mixed-number data... Item fit plots when the 2LC model is fitted to the mixed-number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done for a class of quasi-con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where the function f (x) is a composition of a quadratic convex function from IR n to IR and

The left panel shows boxplots showing the 100 posterior predictive p values (PPP-values) for each observed raw score across the 100 simulated data sets generated from

For a polytomous item measuring the first-order latent trait, the item response function can be the generalized partial credit model (Muraki, 1992), the partial credit model

We point out that extending the concepts of r-convex and quasi-convex functions to the setting associated with second-order cone, which be- longs to symmetric cones, is not easy

Hence, we have shown the S-duality at the Poisson level for a D3-brane in R-R and NS-NS backgrounds.... Hence, we have shown the S-duality at the Poisson level for a D3-brane in R-R

Spacelike distributions assumed identical in Euclidean and Minkowski space First calculation to work strictly in Euclidean space found no IR diverg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