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數位教材融入於教學」,抑或是「教學融化於數位教材」?~電子教科書設計與使用之省思 / 3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數位教材融入於教學」,抑或是「教學融化於數位教材」?~電子教科書設計與使用之省思 / 30"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 灣 教 育 評 論 月 刊 第 1 卷 第 8 期,頁 30-32 自由評論

「數位教材融入於教學」,抑或是

「教學融化於數位教材」?電子教科書設計與使用之省思

許育健 臺北市南港國民小學輔導主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一、 前言:一步步走向封閉的教

材文本

國語課堂中,站在電子白板前的 老師,開啟了由教科書出版社所提供 的教學光碟──也是所謂的「電子教 科書」,熟練的在白板上「指指點點」, 學生們則仔細的看著老師所觸動的反 應……。這看似「數位教材融入教學」 的美好光景,其實隱含了許多課程與 教學的議題,諸如:教學是否已「融 化」於數位教材之中,教學是否漸漸 的失去了它的身影。 「電子教科書」基本上由三者組 成,包括教材內容、教學設計與媒體 介面。換言之,以往「教課本」的現 象,可能已經轉變成以「電子白板」 或「電腦加投影機」的輸出媒體,將 「課本內容」結合「教學指引」、「備 課用書」,甚至附加補充材料,全部整 合成一座「教學寶庫」。教師只要能熟 練「操作技巧」,就可以在有聲有色、 有動畫、有遊戲的巨型螢幕中,完成 每一節的教學。 這 看 似 內 容 豐 富 多 元 的 課 堂 教 學,主角其實已經易位。這不是教師 本位,也不是學生中心,而是媒體資 訊本位(information-media based);教 材文本不再需要教學者專業規劃,不 再需要與學生經驗對話,它看似完整 的,卻也一步步走向封閉之路。

二、 走進電子教科書的桃花源?

開啟「電子教科書」,從畫面右側 的「標籤」,可看到「課本」、「習作」、 「數位資源」、「備課資料」、「電子書 使用說明」五個部分。再進一步檢視 之,「課本」是主要的教學素材,在課 文 畫 面 中 , 許 多 字 詞 句 段 都 有 超 連 結,可以播放動畫或補充解釋說明, 甚至按個鍵,就可以由電腦帶領學生 朗讀全篇課文;「習作」也是紙本內容 為基礎,加上了「即按即知」的解答。 「數位資源」則是彙整了與此冊相關 的動畫、文本,甚至附送「閱讀篇章」、 「寫作引導」、「成語寶庫」、「唐詩吟 讀」等補充教材,還蒐羅了許多相關 的連結網址。「備課資料」則是各單元 的 學 習 單 、 評 量 卷 等 供 教 師 在 課 堂 前、中、後可直接印製使用。最後「電 子書使用說明」,顧名思義,是指引老 師如何使用電子教科書。這些內容明 白的表示,教師幾乎不需要「備課」, 甚至也不必思考「如何教」,因為在課 本的頁面中,有所謂的「教學走廊」, 引 領 此 課 教 學 的 程 序 ─ ─ 「 教 學 媒 體」、「課文朗讀」、「內容深究」、「結 構大意」、「內容深究」、「補充資料」、 「評量遊戲」以及「本課習作」。當這 些內容點擊完成,這堂課也宣告結束。 這美麗的桃花源地,對於日益忙 碌 的 教 師 們 , 顯 然 具 有 強 大 的 吸 引 力。在硬體設備條件許可之下,紛紛 30

(2)

臺 灣 教 育 評 論 月 刊 第 1 卷 第 8 期,頁 30-32 自由評論 投入其懷抱;另一方面,教科書出版 業者也疲於奔命的不斷擴增內容與改 進介面,以迎合師生求新求變的口味。

三、 以 CORE 重構電子教科書

的樣貌

電子教科書應該如何設計,目前 較乏基礎性的理論探究。但就現行各 版本的電子教科書設計而言,乃致力 於內容的豐富化與功能的多樣化,也 十分在意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易吸 引注意力的精緻動畫、互動遊戲,即 成為設計的重心之一。 電子教科書既然是教科書的另一 種新面貌,本文試著以 Chambliss 與 Calfee(1998)在《Textbook for learning: Nurturing children’s minds》一書中提出 的教科書內容設計原則「CORE」論述 之。 C 是指「連結」(connect),教材 內容應與學生經驗連結。依此,教科 書的連結不應只是字詞文本或媒體間 的相互連結,可設計相關提問以連繫 學生不同的生活經驗。如在點選某語 句解釋前,先有提問:「你是怎麼想的 呢?」、「可以從上下文推測這個詞的意 思嗎?」或「你曾有這樣的經驗嗎?」 以連結學生既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 O 是指「組織」(organize),透過 符合學習心理的內容組織,讓學生能 獲得適切的理解。檢視電子教科書的 內容可知,其內容的組織是依以往在 教學指引中的教學程序步驟所架構而 成,也形成了一種「固化」的教學流 程,而且顯然是站在教師的角度呈現 教材;雖然其聲光媒體足以吸引學生 注目,但注目不等於習得(acquired), 這些內容是否具有學習心理上的順序 性、一致性、統整性等原則,值得再 深入檢視。 R 是指「反思」(reflect),教科書 要能提供學生反省與思考的機會。目 前 電 子 教 科 書 多 屬 於 單 向 傳 播 的 媒 體,亦即實施某種指令(如點擊),即 給予特定的回應。例如,點按「內容 深究」,即會依序出現題數不等的問 題,供學生討論回應。然而,因為電 子教科書內容過於豐富,太部分的時 間是處於「呼叫」各項資訊的情況, 相 對 而 言 , 反 思 性 問 題 與 討 論 的 次 數,就漸漸在課堂中消減了。 E 是指「延伸」(extend),應給予 學生應用所學於新情境或進行問題的 解決。於此,先釐清「延伸」不等同 「補充」。目前電子教科書的特色之 一,即是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補充教材 或相關資訊。這些只是讓資訊更多, 也可能更失焦。「延伸」的意義恰如杜 威所言──「做中學」,讓學生所學習 到的知識或技能,能應用於新情境, 產生學習遷移的效果。依此,問題解 決導向的設計,不是只有評量遊戲可 以通關而已,而要有更多整合性的問 題引導學生延伸其所習得的知能。

四、 結語:重構、開放與歸權

本文關注的重點在於電子教科書 與「教師專業」之間,甚至於「學生 學習」之間關係的探究與省思。如果 31

(3)

臺 灣 教 育 評 論 月 刊 第 1 卷 第 8 期,頁 30-32 自由評論 電子教科書可以比傳統教科書更加突 顯 教 師 的 專 業 , 甚 至 強 化 教 師 的 專 業,此即無可厚非。然而,現況是電 子教科書正在「弱化」教師的專業, 無論在備課或教學,這部分尤值得我 們深思與檢討。其次,電子教科書與 學生學習的關係如何?如果只是擁有 眾多功能,而不問學生需求,是否可 考量「因材施教」的內容設計?過多 的聲光是否也是一種學習的困擾?過 多的使用,是否有益師生健康?這些 疑 問 都 需 要 教 師 與 出 版 業 者 共 同 正 視。 其實,無論是教師或學生,對於 電子教科書都有很高的期待,甚至產 生某程度的依賴。未來,電子教科書 的發展必定持續擴展,在課堂中的角 色 日 益 加 重 , 這 絕 對 是 可 預 見 的 未 來。於此,期待電子教科書的內容應 廣納各方意見,重構其既有思維與邏 輯,使其內容更具開放性;並且歸權 於教師,喚醒教師於課程與教學上的 專業能力,使電子教科書能在教師的 優質教學與學生的有效學習更「錦上 添花」,產生推波助瀾的效果。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教材設定使用對象為國中數學低成就的學生,考量《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 容》 , 並配合不同學習狀態的學生,發展了兩套教材:「精進教材」適用於百分等 級

由於教科書必須考量市場接受度,前述各地區教科書中對於數學文化元素不同的詮釋方式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新加坡於 2001 年頒布新綱要,數學教材從統一版本開放至六種版本,本研究據 以考察的國小數學教科書是 2003 年 Times Media 出版國小一至五年級 My Pals are here!Maths

Google Classroom 在教學的定位 / 角色.. 校本電子教學材料的整合

自 1998 年起,教育局制訂了一系列資訊科技教育策略,促進學 校將資訊科技融入學與教當中。於 2000

(八)教科書編撰時宜兼顧各單元之學理基礎與生活實例,宜依照參考時數設計 教學「活動」

商科科主任 洪玉珍 生命教育融入該科教學活動及宣導 工科科主任 游鈺輝 生命教育融入該科教學活動及宣導 設計群科主任 吳漢宗 生命教育融入該科教學活動及宣導 普通科行政科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