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聲韻學、詞彙學、句法學角度分析唐詩的語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聲韻學、詞彙學、句法學角度分析唐詩的語言"

Copied!
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從聲韻學、詞彙學、句法學角度分析唐詩的語言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6-2411-H-004-040-

執 行 期 間 : 96 年 08 月 01 日至 97 年 12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竺家寧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張維珈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丁憶如

大專生-兼任助理人員:呂筱翊

大專生-兼任助理人員:高詩茹

報 告 附 件 : 赴大陸地區研究心得報告

出席國際會議研究心得報告及發表論文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8 年 01 月 24 日

(2)

97 國科會成果報告

題目:從聲韻學、詞彙學、句法學角度分析唐詩的語言

執行期限:96/08/01 ~ 97/12/31

計劃編號:NSC 96-2411-H-004 –040

主持人:竺家寧

壹、 前言

文學作品都具有特點,過去的文學家們用一套方法說明這些特點,現代的語言學

家用另外一套方法說明這些特點。文學家們用的是印象的、唯美的、綜合的方法,

語言學家用的是具體的、求真的、客觀的、分析的方法。他們觀察的方向和視點

不同,目標卻是一樣的,他們都企圖闡明文學作品的特點。他們都把這項研究稱

為「風格」

。為了區別這兩種不同的視點,我們把後者稱為「語言風格」

。研究這

些特點的系統知識就是「語言風格學」

。每個文學家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格特點,

每篇文學作品也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格特點,進而每個時代、每種體裁,也都有屬

於自己的風格特點。正如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面貌特徵,每個人都有自己獨

特的走路姿態和習慣一樣。有經驗的文學家和語言學家,他們運用其敏銳的觀察

力,正確的指出這些風格特色。由此,對文學作品的賞析提供了幫助。文學家和

語言學家所用的方法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結合傳統

的文藝風格學和現代的語言風格學,為文學的研究開展出一條新的道路。

貳、研究目的

文學和語言學在觀念上最大的歧異,是前者重「價值」

、後者重「分析」

。文學家

以其日常治學的角度來看語言分析,往往會產生疑惑,懷疑作品一旦作了語言分析,

正如拆散了七寶樓台、玲瓏寶塔、將置「美感」於何?這就是長久以來,文學家和語

言學家思考方式上的分歧所在。文學家所關心的,是作品的「價值」問題,語言學家

所關心的是「客觀的分析」

,事實上,兩者不是不能交會的。作品賞析,固然可以從

文字藝術、修辭技巧、篇章結構、布局、前後的呼應諸方面著手,這是傳統文學關注

的焦點;除此之外,作為文學作品媒介物—物質基礎的語言,不也是和作品的賞析、

作品的賞析、作品的認識息息相關嗎?它應當是對整個作品了解的一部分。

語言風格學總是避免對文學作品下價值判斷,而是「如實地」反映作品語言的面

貌。它不品評作品的優,不談「美」的問題,不談「藝術」如何如何,只客觀的描寫

作品語言。每個人都有驅遣語言、運用語言的一套方式和習慣,發音的調、措辭的偏

好、造句的特色、或有意或無意的,都會表現出個人的風格特徵。受過分析訓練、具

有豐富分析經驗的語言學者,對於這些風格特徵,具有敏感的辨識能力、能具體的說

出某某作家或某某作品的文學語言「是怎樣的?」如何「構造」起來的?結構規律如

何?造語遣詞的特點在哪裡?至於作品的好壞,並不是語言風格學想要知道的。一般

(3)

人認為「不好」的作品一樣有其語言風格,同樣可以進行語言風格分析。

叁、文獻探討

一、王維

王維選詩的進行方式如下:

一、找數本有公信力的版本,並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五十餘首。包含蕭滌非:《唐

詩鑑賞集成》(五南)

;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三聯)

;張健:《大唐詩佛

王維詩選》(台北:五南,1997)

;另外還有陳鐵民選注:《王維、孟浩然詩選》

(北京:中華書局,2005)

;王從仁、葛杰撰:《王維、孟浩然及其作品選》(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楊義、郭曉鴻選注:《插圖本中國詩詞經典.王

維》(香港:三聯書店,2003)

;張淑瓊主編:《唐詩欣賞 3.王維》(台北:地

球,1991)。

二、比對之後,選出入選率最高的五十首。

三、憶如負責前二十五首的輸入,並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1071 冊(台

北:商務印書館,1983 年)校對。維珈負責後二十五首的輸入,並以楊文生編:

《王維詩集箋注》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年)校對。

甲、蕭滌非:

《唐詩鑑賞集成》

(台北:五南出版社,1990 年),1990。

乙、蘅塘退士選:

《唐詩三百首》

,(香港:三聯書店,台灣商務總代理,2000 年)

丙、張淑瓊主編:《唐詩欣賞 3.王維》(台北:地球,1991)。

丁、王從仁、葛杰撰:《王維、孟浩然及其作品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戊、陳鐵民選注:《王維、孟浩然詩選》,

(北京:中華書局,2005)。

己、楊義、郭曉鴻選注:《插圖本中國詩詞經典.王維》

(香港:三聯書店,2003)

詩 名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合計

1.

青溪

○ ○ ○ ○ ○ ○ 6

2.

渭川田家

○ ○ ○ ○ ○ ○ 6

3.

老將行

○ ○ ○ ○ ○ ○ 6

4.

桃源行

○ ○ ○ ○ ○ ○ 6

5.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 ○ ○ ○ ○ ○ 6

6.

酬張少府

○ ○ ○ ○ ○ ○ 6

7.

送梓州李使君

○ ○ ○ ○ ○ ○ 6

8.

過香積寺

○ ○ ○ ○ ○ ○ 6

9.

山居秋暝

○ ○ ○ ○ ○ ○ 6

10. 終南別業

○ ○ ○ ○ ○ ○ 6

11. 歸嵩山作

○ ○ ○ ○ ○ ○ 6

12. 終南山

○ ○ ○ ○ ○ ○ 6

(4)

13. 漢江臨汎

○ ○ ○ ○ ○ ○ 6

14. 積雨輞川莊作

○ ○ ○ ○ ○ ○ 6

15. 鹿柴

○ ○ ○ ○ ○ ○ 6

16. 竹里館

○ ○ ○ ○ ○ ○ 6

17. 雜詩(君自…)

○ ○ ○ ○ ○ ○ 6

18. 相思

○ ○ ○ ○ ○ ○ 6

19.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 ○ ○ ○ ○ 6

20.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 ○ ○ ○ ○ ○ 6

21. 洛陽女兒行

○ ○ ○ ○ ○ ○ 6

22. 西施詠

○ ○ ○ ○ ○ ○ 6

23. 隴西行

○ ○ ○ ○ 5

24. 送別(下馬…)

○ ○ ○

○ ○ 5

25. 新晴野望

○ ○ ○ ○ 5

26. 夷門歌

○ ○ ○ ○ 5

27. 隴頭吟

○ ○ ○ ○ 5

28. 觀獵

○ ○ ○ ○ 5

29. 使至塞上

○ ○ ○ ○ 5

30.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 ○ ○

○ ○ 5

31. 息夫人

○ ○ ○ ○ 5

32. 孟城坳

○ ○ ○ ○ 5

33. 白石灘

○ ○ ○ ○ 5

34. 辛夷塢

○ ○ ○ ○ 5

35. 鳥鳴澗

○ ○ ○ ○ 5

36. 書事

○ ○ ○ ○ 5

37. 田園樂

○ ○ ○ ○ 5

38. 少年行(斗十千…)

○ ○ ○ ○ 5

39.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 ○ ○ ○ 5

40. 漆園

○ ○ 5

41. 春中田園作

○ ○ 4

42. 出塞作

○ ○ ○ 4

43. 欒家瀨

○ ○ ○ 4

44. 山中

○ ○ ○ ○ 4

45.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 ○ ○ 4

46. 欹湖

○ ○ ○ 3

47. 哭孟浩然

○ ○ ○ 3

48. 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

○ ○ ○ 3

49. 秋夜獨坐

○ 3

(5)

二、李白

選詩依據的詩集版本:

甲、蕭滌非:

《唐詩鑑賞集成》

,上海:辭書出版社(台灣版:五南出版社)

,1990。

乙、蘅塘退士選,王進祥集:

《唐詩三百首集解》

,台北:頂淵文化,1985。

丙、韓兆琦:

《唐詩選評集註》

,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丁、楊牧:

《唐詩選集》

,台北:洪範書店,1993。

戊、柳無忌:

《全唐詩精華》

,台北:世界書局,1972。

己、楊家駱:

《唐二百六十三家詩選》

,台北:鼎文書局,1972。

排名

詩 名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合計

1 蜀道難

○ ○ ○ ○ ○ ○ 6

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 ○ ○ ○ ○ 6

3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 ○ ○ ○ ○ ○ 6

4 登金陵鳳凰臺

○ ○ ○ ○ ○ ○ 6

5 早發白帝城

○ ○ ○ ○ ○ ○ 6

6 長干行(妾髮初覆額)

○ ○ ○ ○ ○ ○ 6

7 月下獨酌四首(花間一壺酒)

○ ○ ○ ○ ○ ○ 6

8 將進酒

○ ○ ○ ○ ○ 5

9 玉階怨

○ ○

○ ○ ○ 5

10 清平調詞三首

○ ○ ○ ○ ○ 5

11 春思

○ ○ ○ ○ ○ 5

12 夢遊天姥吟留別

○ ○ ○ ○

○ 5

13 金陵酒肆留別

○ ○ ○ ○ ○ 5

14 送友人

○ ○

○ ○ ○ 5

15 聽蜀僧濬彈琴

○ ○

○ ○ ○ 5

16 子夜吳歌(秋歌)

○ ○ ○ ○ ○

5

17 長相思(長相思在長安)

○ ○ ○ ○ ○ 5

18 關山月

○ ○ ○

○ 4

19 靜夜思

○ ○ ○

○ 4

20 贈孟浩然

○ ○

○ ○ 4

21 渡荊門送別

○ ○ ○ ○

4

22 送友人入蜀

○ ○ ○ 4

23 山中問答

○ ○ ○ 4

24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 ○

○ ○ 4

25 把酒問月

○ ○ ○ ○ 4

(6)

26 夜泊牛渚懷古

○ ○ ○ 4

27 古風(大雅久不作)

○ ○ ○ 4

28 塞下曲六首(五月天山雪)

○ ○ 4

29 客中作(全唐詩:客中行)

○ ○ ○ 4

30 戰城南

○ ○

3

31 峨嵋山月歌

○ 3

32 贈汪倫

○ ○ 3

33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 3

34 盧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 ○

○ 3

35 望廬山瀑布

○ ○

3

36 秋下荊門

○ ○ 3

37 越中覽古

○ ○ 3

38 山中與幽人對酌

○ ○ 3

39 獨坐敬亭山

○ ○ 3

40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 3

41 春夜洛城聞笛

○ 3

42 春日醉起言志

○ ○ ○ 3

43 古風(莊周夢蝴蝶)

○ ○ ○ 3

44 行路難三首(金樽清酒斗十千)

○ ○ ○

3

45 子夜吳歌(冬歌)

○ ○

3

46 擬古十二首(生者為過客)

○ 3

47 怨情(美人捲珠簾)

○ ○ 3

48 蘇臺覽古

○ ○ 2

48 日出入行

○ 2

48 古朗月行

2

48 從軍行

2

48 襄陽歌

2

48 江上吟

2

48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2

48 贈錢徵君少陽

○ 2

48 沙丘城下寄杜甫

2

48 南陵別兒童入京

○ 2

48 灞陵行送別

2

48 送楊山人歸嵩山

○ 2

48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2

48 烏夜啼

○ 2

48 望天門山

2

(7)

48 夜下征虜亭

2

48 望鸚鵡洲悲禰衡

○ 2

48 勞勞亭

2

48 長門怨二首(天迴北斗挂西樓)

○ 2

48 哭宣城善釀紀叟

2

48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 ○ 2

48 淥水曲

○ ○ 2

48 古風(秦王掃六合)

○ 2

48 古風(齊有倜儻生)

○ 2

48 古風(鄭客西入關)

○ 2

48 行路難三首(大道如青天)

2

48 宮中行樂詞八首(小小生金屋)

○ 2

48 橫江詞六首(橫江館前津吏迎)

2

48 秋浦歌十七首(白髮三千丈)

2

48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洞庭西望楚

江分)

○ ○ 2

48 月下獨酌四首(天若不愛酒)

○ ○ 2

48 月下獨酌四首(三月咸陽城)

○ ○ 2

48 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東)

○ ○ 2

以上排名依據在六本中選用的多寡,一至四十七名部分若選用次數相同則依系統

隨機的排列次序決定排名。但由於第四十八名至第五十名皆落於選用次數為二的

群組,又該群組共有三十三首詩,故增加一選本做進一步比較:

庚、郭榮光:《歷代名詩大觀》,濟南:山東文藝,

1992。

排名

詩 名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合計

1 蘇臺覽古

○ ○ ○ 3

1 江上吟

○ 3

1 南陵別兒童入京

○ ○ 3

1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 3

1 望天門山

○ 3

1 勞勞亭

○ 3

1 行路難三首(大道如青天)

○ 3

1 秋浦歌十七首(白髮三千丈)

○ 3

9 日出入行

2

9 古朗月行

2

9 從軍行

2

(8)

9 襄陽歌

2

9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2

9 贈錢徵君少陽

2

9 沙丘城下寄杜甫

2

9 灞陵行送別

2

9 送楊山人歸嵩山

2

9 烏夜啼

○ 2

9 夜下征虜亭

2

9 望鸚鵡洲悲禰衡

2

9 長門怨二首(天迴北斗挂西樓)

2

9 哭宣城善釀紀叟

2

9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 ○ 2

9 淥水曲

○ ○

2

9 古風(秦王掃六合)

2

9 古風(齊有倜儻生)

2

9 古風(鄭客西入關)

2

9 宮中行樂詞八首(小小生金屋)

○ 2

9 橫江詞六首(橫江館前津吏迎)

2

9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洞庭西

望楚江分)

○ ○

2

9 月下獨酌四首(天若不愛酒)

○ ○ 2

9 月下獨酌四首(三月咸陽城)

○ ○ 2

9 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東)

○ ○ 2

由於被選用次數為

3 次的仍有八首之多,因此決定採用系統亂數排序的前三首

為本次入選的四十八至五十首詩作。

48 蘇臺覽古

○ ○ ○ 3

49 江上吟

○ 3

50 南陵別兒童入京

○ ○ 3

三、杜甫

杜甫詩五十首文本選取索引

甲、蘅塘退士選,王進祥集:

《唐詩三百首集解》

,台北:頂淵文化,1985。

乙、楊牧:

《唐詩選集》

,台北:洪範書店,1993。

丙、柳無忌:

《全唐詩精華》

,台北:世界書局,1972。

(9)

丁、韓兆琦:

《唐詩選注集評》

,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戊、郭榮光:

《歷代名詩大觀》

,濟南 : 山東文藝出版社,1992。

己、蕭滌非:

《唐詩鑑賞集成》

,上海:辭書出版社(台灣版:五南出版社)

,1990。

1

八陣圖

6

2

江南逢李龜年

6

3

客至

6

4

春望

6

5

登高

6

6

登樓

6

7

蜀相

6

8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6

9

贈衛八處士

6

10

九日藍田崔氏莊

5

11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5

12

月夜

5

13

月夜憶舍弟

5

14

羌村三首其一

5

15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5

16

旅夜書懷

5

17

望嶽

5

18

登岳陽樓

5

19

夢李白

5

20

贈花卿

5

21

麗人行

5

22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5

23

天末懷李白

4

24

古柏行

4

25

曲江二首

4

26

佳人

4

27

哀江頭

4

28

春夜喜雨

4

29

秋興(玉露凋傷楓樹林、夔府孤城落日斜)

4

30

宿府

4

(10)

31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鳥)

4

32

絕句漫興(眼見客愁愁不醒)

4

33

詠懷古跡(群山萬豁赴荊門)

4

34

飲中八仙詩

4

35

閣夜

4

36

戲為六絕句

4

37

又呈吳郎

3

38

江漢

3

39

江畔獨步尋花六絕句其六(黃四娘家花滿蹊)

3

40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3

41

別房太尉墓

3

42

狂夫

3

43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3

44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3

45

前出塞九首選一(挽弓當挽強)

3

46

南鄰

3

47

春日憶李白

3

48

春宿左省

3

49

秋興(聞道長安似弈棋、秋興(瞿塘峽口曲江頭、

千家山郭靜朝暉)

3

50

畫鷹

3

51

詠懷古跡(搖落深知宋玉悲)

3

肆、研究方法

研究方式分為下面幾個重點:

1. 以盛唐詩為觀察對象

2. 以李白、王維、杜甫為分析範圍

3. 三家各選出 50 首代表性的作品--篩選原則

4. 分別從音韻、詞彙、語法三方面進行研究

唐詩是中國文學當中,詩歌的巔峰。詩歌也是文學中語言變形程度最大的一

種體裁。所以我們選擇唐詩作為本計劃的分析對象。唐詩中,再把研究材料

的焦點放在盛唐的李白、王維、杜甫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分別挑選上述

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50 首,分為律詩、絕句、古詩三部分作語言的觀察

和分析。再從韻律特色、詞彙學、句法學角度,具體說明以下幾個重點:

1. 在語言運用上,包含韻律、詞彙、句法方面,其共性與殊性在哪裡?一

方面是唐詩的整體語言特色,一方面是個人語言偏好。

(11)

2. 觀察時代風格的差異,如何呈現在語言驅遣上。分析盛唐的李白、王維、

杜甫三位詩人,語言運用上,有何相同點和相異點。

伍、結果與討論

我們一年半的研究,最後把王維的研究項目分為 17 類:

1 王維 選詩定稿

2 王維 顏色詞

3 王維 數字詞

4 王維 疊字詞

5 王維 複合詞

6 王維 個人的語言風格

7 王維 句式

8 王維 語法

9 王維各詩全文標中古音

10 王維入聲字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1 王維陽聲字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2 王維陽入相配的韻律

13 王維合口字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4 王維句中韻

15 王維低元音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6 王維聲調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7 王維同義字的交替

李白五十首最常被選用的詩作進一步的語言風格分析。分為下列研究項目:

1 李白詩選 50 首

2 李白詩句顏色詞統計

3 李白詩句數字詞統計

4 李白詩句疊字詞統計

5 李白詩句複合詞結構分析

6 李白個人風格

7 李白詩句式分析

8 李白詩語法分析

9 李白詩標中古音

10 李白詩入聲字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1 李白詩陽聲字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2 李白詩陽入的搭配

13 李白詩合口字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2)

14 李白詩句中韻

15 李白詩低元音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6 李白詩聲調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7 李白詩同義字的交替

杜甫詩研究與分析內容分為 17 項:

01 杜甫詩詩選 50 首

02 杜甫詩顏色詞

03 杜甫詩數字詞

04 杜甫詩疊字詞

05 杜甫詩複合詞

06 杜甫詩個人風格

07 杜甫詩句式

08 杜甫詩語法

09 杜甫詩標中古音

10 杜甫詩入聲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1 杜甫詩陽聲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2 杜甫詩陽聲與入聲

13 杜甫詩合口字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4 杜甫詩句中韻

15 杜甫詩低元音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6 杜甫詩聲調的搭配與韻律表現

17 杜甫詩同義詞的交替

陸、計畫成果自評:

本計劃在一年半之執行過程中,四位助理及多位工讀生之參與,不但對三位盛唐

詩人做了不同於過去的,文學家常用的風格分析方法,同時也使年輕的後學們產

生了濃厚的興趣。將來這些研究成果會陸續在學術期刊中整理發表,公之於學術

界參考。整個過程與當初計畫大致相符,也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只再範圍上稍稍

縮小了一些,原來還涵蓋晚唐詩人,來和盛唐詩人作一對比。後來覺得與其放大

範圍,不如增加深度。所以最後導向以三位盛唐詩人做為我們的研究主軸。

(13)

“漢語與漢字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

竺家寧 (Chu Chia-Ning)

一、會議時間:

2008 年 11 月 23 日—26 日召開。11 月 23 日報到及辦理入住手續,24、25 日兩

天會議研討,26 日離開。

二、會議地點:

廈門大學逸夫樓。

會場:人文學院(南光一)三樓會議室。

三、論文題目:

論慧琳音義或體字聲符的更換

四、出席人數:

121 人

五、主辦單位:

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廈門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廈門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

六、會議重要性及其影響:

這次會議出席者來自世界各地,包含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的漢學家,共一百餘

人。針對中國語言和文字的關係進行討論,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在會議中,學

者們做了充份的討論,大大提升了漢語語言學的研究深度與廣度,對於台灣地區

的漢語語言學研究,也有很大的啟發性。這些成果可以從以下的會議議程中看出

來。

七、會議議程:

11 月 24 日上午 8:30——11:55 地點:南光樓 102

開幕式 8:30——9:10

主持人 李無未

致歡迎辭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周甯 教授

致開幕詞 廈門大學中文系 李如龍 教授

講話 北京師範大學 王甯 教授

臺灣中研院 鄭錦全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 張雙慶 教授

韓國高麗大學 金彥鐘 教授

合影 9:10——9:20

茶敘 9:20——9:35

(14)

大會報告 主題:“漢語和漢字的關係" 9:35——11:55

主持人:蘇寶榮、徐時儀

報告人:

胡明揚(中國人民大學) 漢語和漢字問題

王 寧(北京師範大學)

潘文國(華東師範大學) 漢字是漢語之魂

單周堯(香港大學) 漢字與漢語關係研析

楊端志(山東大學) 漢字字形與漢語詞義素的關係

11 月 24 日下午 主題:“漢語和漢字的互動" 地點:南光樓 320

第一段 主持人 單周堯、楊端志 14:30——16:10

報告人:

王鐵琨(教育部)

李如龍(廈門大學) 漢語與漢字的磨合、互動與和諧發展

鄭錦全(臺灣中研院語言所) 口語與文字在書寫中的主導地位

徐時儀(上海師範大學) 略論漢語字與詞的互動

茶敘 16:10——16:25

第二段 主持人 竺家寧、王立軍 16:25——17:55

報告人:

詹鄞鑫(華東師範大學) 字還是詞

李葆嘉(南京師範大學)

林志強(福建師範大學 ) 漢字的理據的顯隱與漢語和漢字的內

在關係

曾 良(廈門大學) 略論漢字對詞音、詞義的影響

周祖庠(漳州師範學院) 漢字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發明

11 月 24 日晚上 7:30—8:30 南音欣賞 地點:海外教育學院聯興樓多功能廳

11 月 25 日上午 主題:“漢字與漢語的研究" 地點:南光樓 320

第一段 主持人:潘文國、李葆嘉 8:30——10:05

報告人:

蘇寶榮(河北師範大學) 漢語語法功能的“隱含性"及詞語的“兼類"

與功能“互動"

孫德金(北京語言大學) “言文一致"之我見

竺家寧(國立政治大學) 論《慧琳音義》或體字聲符的更換

陳偉武(中山大學) 試論漢語言文字中“習非成是"的現象

王立軍(北京師範大學)

(15)

茶敘 10:05——10:20

第二段 主持人 孫德金、陳偉武 10:20——11:55

報告人:

金彥鐘(韓國高麗大學) 對《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一些字形的異見

李國英(北京師範大學)

董忠司(新竹教育大學) 漢字類型與詞語探源——從現階段臺灣閩南語用

字發展說起

曹 煒(蘇州大學)

夏中華(渤海大學) 關於現代漢字學學科建構問題探討

11 月 25 日下午 第一段 專題討論 14:30——16:50

第一組 主題:“漢字與漢語的研究" 主持人 董忠司、曹煒

報告人:

楊沅錫(韓國高麗大學) 試論朝鮮後期的文字學

周及徐(四川師範大學) 棄稷解——探尋《大雅·生民》中的史前民俗

陳明娥(廈門大學) 試論古今漢字造字法差異

劉鎮發(廈門大學) 方言本字與古漢語發音的關係

秦日龍(吉林大學) 日藏珍本《五音通韻》版本與著作年代問題

葉玉英(廈門大學) 論程度副詞{太}出現的時代及其與“太"、

“大"、“泰"的關係

黃小婭(廣州大學) 從方言俗字“泵"的演變看粵方言的用字的

複雜性

第二組 主題:“漢字與漢語應用" 主持人: 蘇新春、夏中華

報告人:

蘇新春(廈門大學) 漢字的分詞與固詞功能

曹瑞泰(臺灣開南大學) 對日漢語教學中漢字詞正負遷移作用之對

比分析

鄭澤芝(廈門大學) 漢語文字系統異化現象初探

王治理(廈門大學) 民族思維方式與對外漢語教學

薑玉星(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渶語口頭語書面化需要拼音幫忙——

pinyin 擴展出來的跨語際通用標音方法

陳婷珠(上海交通大學) 常用漢字的構件系統調查與對外漢語教學

系統的關係

吳文芯(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從華語的應用探討漢語與漢字在馬來西亞

的發展狀況

茶敘 16:50——17:15

(16)

第二段 閉幕式 17:15——17:55 主持人:張雙慶、李國英

閉幕詞 王甯教授

自由發言

八、重要結論或研究結果

前言

《慧琳音義》指唐‧慧琳所撰之《一切經音義》。全書一百卷。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四 冊。慧琳(737~820),唐代京師西明寺僧,師事不空三藏,對於印度聲明、中國訓詁等,都有 深入的研究。撰成《一切經音義》百卷。自唐德宗貞元四年(788)年五十二歲開始,至唐憲宗 元和五年(810)止,中經二十三年方才完成。《一切經音義》將佛典中讀音與解義較難的字一 一錄出,詳加音訓。始於《大般若經》,終於《護命法》,總一千三百部。本書撰成後,於宣宗 大中五年(851)奏請入藏。後經變亂,書之存於京師者亡佚。到光緒初年,復從日本得此書, 民國元年(1912)始由上海頻伽精舍印行。本書內容精審,非前後諸家音義所能及。在文字學方 面的貢獻,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一書,成為訓詁學的標準,惟傳本不一,經後人刊落,偽 誤甚多。如用慧琳《音義》對勘,可以用慧琳《音義》增補訂正《說文》。此外,唐代佛經多為 寫本,抄經之士,人各異體,形成各種異體字俗體字,成為我們研究俗體漢字演化的絕佳材料。 本文擬針對其中更換聲符的現象作深入之討論。 當時能更換聲符,表示在唐代那兩個聲符發音類似。因為聲符有注音的功能。可是查廣韻的反切, 兩個聲符未必同音,這裡就顯示了語音的變化,或當時方言的差異。留給我們了解音韻的一條線 索。彌足珍貴。 下面我們把慧琳注釋中訂為「或作」,一方面兩個字的部首又一樣,只更換聲符的例子,取出觀 察,分為三類討論。每一組字都先查出其廣韻的音讀,作為討論的基礎。所注的韻舉平以該上去 入。

「A 或作 B」廣韻同音者

更換聲符有三種狀況: 1.為「A 或作 B」更換聲符,廣韻二字同音。 2. 為「A 或作 B」更換聲 符,廣韻二字不同音。3. 「A 或作 B」,兩字之關係為同義詞。 下面先討論「A或作B」更換聲符,廣韻二字同音。例如: 1.啄噉 (噉食也說文作□,或作啖並通) (三一五頁) 噉 談韻 徒敢切 啖 談韻 徒敢切,談韻 徒濫切 這條框起來的兩字廣韻都念為「徒敢切」。寫法雖然不同,音讀卻是一樣的。屬於這樣的狀況, 往往是異體字,或是同音通假字。我們一一查出,列在下面。圓括號內為慧琳原注。 2.嘲調(上竹交反,或作啁。同《蒼頡篇》云:啁,亦調也。謂相調戲也。經文有作□字,相承 音藝,未詳何出。或作譺,五戒反。《字林》:欺調也,亦大調,曰譺也。) 嘲 肴韻 陟交切 啁 肴韻 陟交切,豪韻 都勞切,尤韻 張流切 3.捲杷(上渠員反。何休注《公羊傳》云:捲,掌握也。《廣雅》:掌,治也。《國語》云:收 也,舒也。《說文》:從手卷聲,或作拳。)

(17)

捲 仙韻 巨員切,仙韻 居倦切,仙韻 居轉切 拳 仙韻 巨員切 4.師範(取凡字上聲。鄭注《考工記》云:範,法也。《說文》:從車笵,省聲。《玉篇》或作 軓,三字並通。經從草作□,非也。) 範 凡韻 防錽切 軓 凡韻 防錽切 5.椎鍾(直追反。或作槌,俗字也。字從木從佳,假借字也。) 椎 脂韻 直追切 槌 脂韻 直追切,支韻 馳僞切 6.窊曲(烏瓜反。《廣雅》:窊,下也,或作窪,俗字也。) 窊 麻韻 烏瓜切,麻韻 烏化切 窪 麻韻 烏瓜切 7.空捲(下渠員反。何注《公羊傳》云:捲,掌握也。《廣雅》云:掌,治也。《國語》云:捲, 收也,舒也。《說文》:從手卷聲,或作拳也。) 捲 仙韻 巨員切,仙韻 居倦切,仙韻 居轉切, 拳 仙韻 巨員切 8.磨瑩(下縈定反。《廣雅》云:瑩,磨也,謂磨拭珠玉使發光明也。《集訓》云:瑩,飾也, 或作鎣。《說文》:玉色也。從玉,從熒省聲。) 瑩 青韻 烏定切, 庚韻 永兵切 鎣 青韻 烏定切, 清韻 余傾切 9.牙頷(上雅加反。《說文》云:壯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本篆文作□,今□書作牙。下含感 反,上聲字。經作頷,俗字也。《說文》云:頤,頷也。古文本從函,音含。從頁作顄,或作 顄,皆古字也,今且從俗。) 頷 覃韻 胡男切, 覃韻 胡感切 顄 覃韻 胡男切, 覃韻 胡感切 10.蟲蟻(上逐融反。經作虫也。下宜几反。或作螘,蚍蜉也。形聲字也。) 蟻 支韻 魚倚切 螘 支韻 魚倚切,微韻 魚豈切 11.盥洒(上音管。《說文》:澡手也。從臼從水從皿,會意字。下西禮反。或作洗。《說文》: 洒,滌也,形聲字也。) 洒 齊韻 先禮切, 佳韻 所賣切, 洗 齊韻 先禮切, 先韻 蘇典切 12.不瞬(水潤反。動目也,或作瞚也。) 瞬 諄韻 舒閏切 瞚 諄韻 舒閏切 13.泛花(芳梵反。《考聲》:泛色也,或作汎時用。) 泛 凡韻 孚梵切, 乏韻 房法切 汎 凡韻 孚梵切, 東韻 房戎切 14.躑髑花(上呈戟反,次重錄反。《本草》云:羊躑躅有大毒。三月採花,其花黃色或五色,羊 誤食其花葉躑躅而死因以為名。《古今正字》:並從足,形聲字,或作蹢 躅字也。) 躑 昔韻 直炙切 蹢 昔韻 直炙切,錫韻 都歷切 15.一吽(呼垢反。亦作□,或作吼也。)

(18)

吽 侯韻 呼後切 吼 侯韻 呼後切,侯韻 呼漏切 16.窪曲(烏瓜反,或作窊、洼三體同。經從雨作□,誤也。《韻詮》云︰下濕地。《說文》:從 穴,洼聲也。或作凹,俗字也。) 379c 窪 麻韻 烏瓜切 窊 麻韻 烏瓜切,麻韻 烏化切 17.雙跖(之亦反,或作蹠。《說文》云︰足下也。) 381a 跖 昔韻 之石切 蹠 昔韻 之石切 18.洄澓(上音回。《文字音義》云︰大水迴流也。下音伏。《考聲》云︰水旋流也。或作洑也。) 381a 澓 屋韻 房六切 洑 屋韻 房六切 19.魯樸(盧睹反。《考聲》云︰魯,拙也。《廣雅》:通也。《論語》:鈍也。《說文》從魚從 曰。古文作□。下普剝反。王弼注《老子》云︰樸,真也。孔注《尚書》云︰樸,治也(音持)。 《說文》:木素也。從木,□聲也。□音卜。《考聲》云︰凡物未彫刻樸拙也。俗用或作朴。)386c 樸 覺韻 匹角切,屋韻 博木切,屋韻 蒲木切,模韻 薄胡切 朴 覺韻 匹角切 20.鎚擣(墜追反。《考聲》:槌擊也,持也,打□鎚也,摘也。亦作槌、椎。下刀老反。《考聲》: 舂也。《說文》:以手椎擣也,一云築也。從手、壽,省聲。或作捯,或作搗。) 392b 擣 豪韻 都晧切 搗 豪韻 都晧切 21.腥臭(昔精反,或作胜。孔安國注《尚書》云︰胜,殠也。《說文》:犬膏臭也。從肉,星聲 也。) 392c 腥 青韻 桑經切,青韻 蘇佞切 胜 青韻 桑經切 22.浚流(詢俊反。《考聲》云︰水急流也。或作濬。下流字從水從云從□。) 394a 浚 諄韻 私閏切 濬 諄韻 私閏切 23.姦詐(諫顏反。《蒼頡篇》云︰姦,偽也。《說文》:私也。或作奸亦同。) 394b 姦 刪韻 古顔切 奸 刪韻 古顏切,寒韻 古寒切 24.頓抴(上敦困反,從頁,屯聲,抬頓牽掣也。下盈藝反。《韻詮》云﹕臥引物也。從手,世聲 也。或作拽亦通。頁音纈,屯音□,掣音闡熱反,抬音臺也。) 397b 抴 薛韻 羊列切,祭韻 餘制切 拽 薛韻 羊列切 25.穟生(音遂,《韻英》云﹕禾穎也。或作穗、遂。穎,音營頂反。) 400b 穟 脂韻 徐醉切 穗 脂韻 徐醉切 遂 脂韻 徐醉切 26.泛流(芳梵反。泛,浮也,從水從乏。或作汎。下流字從水從云從川作流。經作流,略也。) 401b 泛 凡韻 孚梵切, 乏韻 房法切 汎 凡韻 孚梵切, 東韻 房戎切

(19)

27.牽抴(遣肩反。《廣雅》:牽,□也。《說文》:引前也。從□從牛,玄聲,象牛之縻也。下 又作曳同,以世反。《字林》:抴,臥引物也。《博雅》:亦相牽引也。或作拽。□,音癸營 反。)408a 抴 薛韻 羊列切,祭韻 餘制切 拽 薛韻 羊列切 28.躑躅(或作蹢同,呈亦反。下或作躅,直錄反。《字林》:躑躅,駐足不進也。《廣雅》:踟 躕也。) 408a 躑 昔韻 直炙切 蹢 昔韻 直炙切, 錫韻 都歷切 29.霍然(荒郭反。《考聲》云﹕猝急也。顧野王:倏忽急疾之□也。《說文》作靃,或作霩。經 作□,非也。) 410b 霍 鐸韻 虚郭切 靃 鐸韻 虚郭切,支韻 息委切 霩 鐸韻 虚郭切 30.蟻飛(上□倚反。《爾雅》云﹕大曰蚍蜉,小曰蟻,其類非一,復有多名。《說文》云﹕從虫, 義聲。或作螘也。) 411a 蟻 支韻 魚倚切 螘 支韻 魚倚切, 微韻 魚豈切 31.誼計(宜寄反。鄭注《禮記》云﹕誼者,能暇事宜也。《謚法》曰﹕行議不疾曰誼。《說文》 從言,宜聲。或作議,意亦通也。) 412b 誼 支韻 宜寄切 議 支韻 宜寄切 32.籌策(上長流反。鄭注《儀禮》:籌,算也。鄭注《禮記》云﹕籌,矢也。《史記》云﹕借前 箸為大王籌之,運籌策於帷帳之中也。《說文》從竹,壽聲。下楚革反,或作筴。《聲類》: 筴,籌也。鄭玄云﹕箸也,筴亦算也。《方言》:燕北朝鮮烈水之間,謂木細枝為策。賈注《國 語》云﹕策,計也。《字書》:筴,謀算也。孔子曰﹕戒事先其□。或為梀字,從手。《說文》 從竹從朿。朿,音此恣反。夾音甲。亦從竹也。) 418b 策 麥韻 楚革切, 祭韻 時制切 筴 麥韻 楚革切, 洽韻 古洽切,帖韻 古協切 33.浚流(詢俊反。郭注《爾雅》云:浚,深也。《廣雅》:溢也,入也。《集訓》云:水急流也。 《說文》:抒也,從水,從□省聲。或作濬,亦作□。)422b 浚 諄韻 私閏切 濬 諄韻 私閏切 34.瞚頃(輸閏反。《呂氏春秋》云:萬世猶一瞚也。《說文》:謂目開闔數搖也,從目,寅聲。 或作瞬。經作眴,非義也。) 425a 瞚 諄韻 舒閏切 瞬 諄韻 舒閏切 眴 諄韻 舒閏切,先韻 許縣切,先韻 黄練切,諄韻 相倫切, 諄韻 如匀切 35.蟲蟻(下宜倚反,或作螘。《爾雅》云:螘,蚍蜉也,大螘也,此字無定體,先儒各隨意作之。 或從□作□,又作□,亦作蛾。) 427a 蟻 支韻 魚倚切 螘 支韻 魚倚切,微韻 魚豈切 36.泛流(上孚梵反。《考聲》:泛,浮也,或作氾。《說文》:氾,濫也,從水,乏聲也。) 427a

(20)

泛 凡韻 孚梵切, 乏韻 房法切 氾 凡韻 孚梵切, 凡韻 符咸切 37.諷頌(上風夢反,下徐用反。《周禮》:教國子興道諷頌。鄭玄云︰背文曰諷,以聲節之曰頌。 或作誦。《聲類》云︰誦者,歌盛德之詩,讚美其形容也。《說文》作訟也。)328b 頌 用韻 似用切 誦 用韻 似用切 38.泛漾(上芳梵反。《字書》:泛,色也。經作汎,俗字。汎,□也,非經義。下陽亮反,或作 瀁,皆義別,正體合作颺。案:汎漾者,色遊自在之義。漾者水波也,義雖似同,乖經本意, 宜改作颺也。)331a 漾 陽韻 餘亮切 瀁 陽韻 餘亮切,陽韻 餘兩切 39.軌範(上龜葦反。《考聲》:車跡也。《說文》:車轍也。從車從宄,省聲也,宄音鬼。下几 黯反。《爾雅》:範,法也、常也。《考聲》:模也、則也。《說文》:□也,盤4末反。從車 從范,省聲也,或作笵亦通。前經音義第四十六卷已釋也。)332b 範 凡韻 防錽切 笵 凡韻 防錽切 40.笳吹(或作葭,同古遐反。今樂中有笳、簫、卷、笳、□,吹之也) 笳 麻韻 古牙切 葭 麻韻 古牙切 41.長挹(伊入反。案:長挹者,相敬也,拱手而舉,以敬讓也。或作揖。) 挹 緝韻 伊入切 揖 緝韻 伊入切 42.□灼(上鬼永反。《蒼頡篇》:□,大明也,彰也。《考聲》:象窗牖開明也。象形字也。下 章若反。《廣雅》:灼,明也,或作焯;亦同從火,勺聲。) 灼 藥韻 之若切 焯 藥韻 之若切 43.躑跳(上10呈劇反。顧野王云:躑,驟舉足而不進。《說文》:住足也,踦也,或作蹢。《古 今正字》:從足,鄭聲。下□弔反。孔注《尚書》:跳,步足不能過也。《蒼頡篇》:踊也。 《廣雅》:跳,上也。《說文》:亦蹶也,躍也。從足,兆聲也。) 躑 昔韻 直炙切 蹢 昔韻 直炙切,錫韻 都歷切 44.羈暇(寄宜反。前第三十五卷《彌勒下生成佛經》已釋,或作羇,又作 ,古字也。) 羈 支韻 居宜切 羇 支韻 居宜切 45.躑(下呈石反。顧野王:躑,舉足而不進也。《說文》:住足也,踦也,或作蹢也。《古今正 字》:從足,鄭聲。) (異體字同音者) 躑 昔韻 直炙切 蹢 昔韻 直炙切,錫韻 都歷切 46.栖託(上昔稽反。《爾雅》云:栖,息也。《說文》:從1木,西聲,或作棲。下湯洛反。《方 言》:託,依也。《說文》:亦奇也。從言,乇聲。乇音陟宅反。) 栖 齊韻 先稽切, 齊韻 蘇計切

(21)

棲 齊韻 先稽切, 齊韻 蘇計切 47.鐵鉆(奇廉反。鉆,謂鑷取物也。《通俗文》:鍜具曰鉆。鉆,持也,或作鉗,束人頸鐵也, 非今所用也。) 鉆 鹽韻 巨淹切,鹽韻 丑廉切,帖韻 他協切 鉗 鹽韻 巨淹切 48.遞互(上提禮反。《考聲》云:遞,代也。又云迭也,古文作□。今《論》文作□,或作遰, 並非也。《說文》:從□,虒聲也。□音丑略反。虒音天伊反。又音斯。下胡故反。顧野王云: 互謂更遞也。《說文》:在竹部。《玉篇》:在牙部,或從竹作□,可以收繩者也。今省竹作 互,象形中象人手所推握也。《論》文作□,俗用字也。) 遞 齊韻 特計切,齊韻 徒禮切 遰 齊韻 特計切 49.掩泥(於撿反,或作揜。《字書》云:掩,藏也。《說文》云:掩,斂也。《韻英》云:掩, 覆也。)336a(異體字同音者) 掩 鹽韻 衣儉切 揜 鹽韻 衣儉切,談韻 烏敢切 50.熏習(上訓雲反。《集訓》:熏,煙上也。《說文》:火氣也,從火或作燻、焄,又作□。) (異 體字同音者) 熏 文韻 許云切,文韻 許運切 燻 文韻 許云切 焄 文韻 許云切 51.如氾(敷陷反。《古今正字》云︰汎,浮也、普也。《說文》亦同,從水,從范省聲也。或作 泛,或作氾,大同而小異也,皆水流漂蕩貌。)344a 氾 凡韻 孚梵切, 凡韻 符咸切 泛 凡韻 孚梵切, 乏韻 房法切 52.噉他(上談濫反,或作啖。《廣雅》:啖食也。《說文》:從口,形聲字。) 噉 談韻 徒敢切 啖 談韻 徒敢切,談韻 徒濫切 53.鎗子(上策康反。《考聲》云:鼎類也。或作鐺,俗字也。) 鎗 庚韻 楚庚切 鐺 庚韻 楚庚切,唐韻 都郎切 54.赤穟(隨類反。《毛詩傳》云:穟,秀也。《蒼頡篇》云:禾麥秀也。《說文》:禾□之貌也。 從禾遂聲。亦作□,或作穗。) 穟 脂韻 徐醉切 穗 脂韻 徐醉切 55.令燖(詳間反,俗字也。正作燅。《考聲》云:□也,熟也。以湯沃毛令脫也。《說文》:湯 中爚肉也。從炙從執,省聲也。亦作□,或作燂、□。爚音藥。) 燖 侵韻 徐心切,鹽韻 徐鹽切, 燂 侵韻 徐心切,覃韻 徒含切, 鹽韻 昨鹽切, 56.慴怖(上占葉反。《尒雅》云:慴,懼也。或作懾字。《東都賦》云:八靈為之震慴也。形聲 字也。) 慴 葉韻 之涉切,帖韻 徒協切 懾 葉韻 之涉切 57.認衣(人震反。《韻詮》:認,識也。從言,忍聲。或作訒。)

(22)

認 真韻 而振切,蒸韻 而證切 訒 真韻 而振切 58.噉□(上談敢反。上聲字也。《韻詮》云:噉,大也。食也。從口,敢聲。或作啖。下酸亂反。 《說文》:葷萊也。從草,□聲。□音同上也。) 噉 談韻 徒敢切 啖 談韻 徒敢切,談韻 徒濫切 59.鍼筩(上執林反。《廣雅》云:鍼,□也。顧野王云:綴衣鐵也。《說文》:鍼,所以縫衣也。 從金,咸聲。或作針,俗字也。下徒紅反。《考聲》云:竹筩也。《說文》云:斷竹也。從竹 甬聲。甬音勇。《經》作筒,亦通。) 鍼 侵韻 職深切,鹽韻 巨鹽切, 鹽韻 巨淹切, 針 侵韻 職深切,侵韻 之任切 60.漉著(或作淥同。力水反。水下貌也。漉,浚也。《律》文作濾,近字也。) 漉 屋韻 盧谷切 淥 屋韻 盧谷切,燭韻 力玉切 61.危脆(清歲反。《廣雅》:脆,弱也。顧野王云:脆,□也(奴□反)。或作膬。《考聲》云: 肉肥也、耎也(而□反)。《說文》云:肉耎易斷也。從肉,從絕省聲也。經從危作脆,非也。)345c 脆 祭韻 此芮切 膬 祭韻 此芮切,薛韻 七絕切 62.螫噉(上舒隻反,又訶各反,二音並通。《說文》:蟲行毒也、□也。從虫,赦聲也。下澹敢 反。《考聲》云:喫也。《爾雅》:噉吞也。《古今正字》云:噉,食也。從口,敢聲也。《說 文》:噉,譙也。或作啖,或作啗並6同。)346c 噉 談韻 徒敢切 啖 談韻 徒敢切, 談韻 徒濫切 啗 談韻 徒敢切, 談韻 徒濫切 63.腥臊(上姓精反,或作胜。孔注《尚書》云︰胜,臭也。杜子春云︰豖膏臭也。《說文》:犬 膏臭也。從肉,星聲也。《說文》又作□,魚□也。《禮記》曰︰肉胜細者為鱠。下蘇遭反。 《周禮》曰︰夏宜膏臊。鄭眾曰︰豖膏臭也。杜子春:犬膏臭也。《說文》亦云︰豖膏臭也。 從肉,喿聲也。喿,桑到反,或作鱢。《周禮》:膳膏1繪。經作□,俗字也。)350c (腥、胜異體字同音;臊、鱢異體字同音) 腥 青韻 桑經切, 青韻 蘇佞切 胜 青韻 桑經切, 蒸韻 識蒸切,蒸韻 詩證切 臊 豪韻 蘇遭切, 豪韻 蘇到切 鱢 豪韻 蘇遭切 64.鳧鴈(上輔無反。郭注《爾雅》:鳧,鴨也。《考聲》:野鴨之小者。《字書》:從鳥,几聲 也。几音殊。鳥之短羽飛5几*几然,形聲也。下顏莧反,或作雁同。《毛詩》:大曰鴻,小曰 雁,隨陽鳥也。《說文》:雁,鵝屬。) 351c 鴈 刪韻 五晏切 雁 刪韻 五晏切 65.玁狁(上俎檢反,或作獫。下音允。《毛詩傳》曰:玁狁,北狄異名也。) 玁 鹽韻 虚檢切 獫 鹽韻 虚檢切,鹽韻 力鹽切,鹽韻 良冉切,鹽韻 力驗切 66.渾沌(上魂穩反,下□穩反。杜注《左傳》云:渾沌,不通類也。王弼無所分別,不可為名也。 《莊子》:中央之帝名,亦四□;名是無知之□也。案:清濁未分也。《古今正字》並從水、

(23)

軍、屯也,皆聲;亦從人,作倱伅。或作混字。 渾 魂韻 胡本切,魂韻 户昆切 混 魂韻 胡本切 67.躑躅(上程石反,下重錄反。顧野王云:驟舉足而不進也,或作蹢蹋亦通。案:躑躅,猶情意 徘徊而有進退。) 躑 昔韻 直炙切 蹢 昔韻 直炙切,錫韻 都歷切 68.僊苑(屑延反。《釋名》云:老而不死謂之僊。《廣雅》:羽化曰仙。《說文》長命也,或作 仙。) 僊 仙韻 相然切 仙 仙韻 相然切 69.狷急(上音絹。《考聲》云:褊急而守分也,或作獧。古文作□也,守節無為也。) 狷 先韻 古縣切,仙韻 吉掾切 獧 先韻 古縣切 70.啗之(談濫反。《說文》:啗,食也。或作啖也。) 啗 談韻 徒敢切, 談韻 徒濫切 啖 談韻 徒敢切, 談韻 徒濫切 71.阨險(厄介反。《韻英》云:阻塞地也。或作隘,上□也。下香撿反,險阻也。) 阨 佳韻 烏懈切,麥韻 於革切 隘 佳韻 烏懈切 72.威惠(《考聲》:惠,愛也;慈也。《說文》:仁也。或作「慧」,非。《論》文作「憓」, 亦通。) 惠 齊韻 胡桂切 慧 齊韻 胡桂切 73.危脆(下詮歲反。《廣雅》:脆,□也。《玉篇》:□也。《說文》:肉耎易斷也。從肉從絕, 省聲也。或作膬。從危作脆,非也。)327c 脆 祭韻 此芮切 膬 祭韻 此芮切 以上 72 組屬於典型的異體字,慧琳用「或作」來表示。都是義符不變而聲符改換者。有些 教育部的異體字典並未收入,應可依慧琳增補。

「A 或作 B」廣韻不同音者

1.混濁(上渾穩反。顧野王云:混亦穢濁。《說文》:從水昆聲,或作溷。) 混 魂韻 胡本切 溷 魂韻 胡困切 此二字聲調不同。也可能當時「混」字已經發生濁上歸去。變讀為去聲,故「混、溷」成為同音 之異體字。 2.樝掣(上字林反,側加反。《釋名》云:樝,叉也。謂五指俱往叉取。《玉篇》:五指撮也, 擊也,抱也。《切韻》:樝似梨,而醋應作□,以指按也。有作柤□,二形同,有作□□。《說 文》:齒不正,非此中義。或作撦,音車者反,裂壞也。下充世反。《字林》:拽也。《字書》: 牽也。《釋名》:掣制也,頓使順已。《玉篇》:引而縱之或作摩同。又尺折反,曳,延結反。 謂五指叉而曳之,或以指按而拽之,或復撦□,引而縱之也。) 掣 祭韻 尺制切, 薛韻 昌列切

(24)

撦 麻韻 昌者切 此二字字型結構上,部首皆屬手部。聲符不相同。語音上,聲母皆為昌母。韻母有別,「撦」字 的主元音可能比較高,音[-iæ],而非[-ia]。當為受到 i 介音的同化作用。 3.□觸(宅耕反。《字書》:□,橦也。或作楟。亦作棖。《古今正字》:從殳作□。經作樘, 柱也,非經義。殳音殊,橦音濯江反也。) 楟 青韻 特丁切 棖 庚韻 直庚切 樘 庚韻 丑庚切 此三字皆屬木部。聲符有別。語音上,聲母皆為舌頭音。韻母有洪細的區別。 4.飢饉(上既希反。郭注《爾雅》云:饑,謂五穀不熟也。《穀梁傳》云:五穀不熟為大饑。《說 文》:從食几聲,或作饑也。下勤□反。《爾雅》云:蔬不熟為饉。郭注云:凡草木可食者通 名為蔬穀。《梁傳》云:三穀不升謂之饉。《說文》:從食堇聲。堇,音謹也。) 飢 脂韻 居夷切 饑 微韻 居依切 此二字相通,表示同是三等韻止攝字的脂韻與微韻沒有區別。 5.杵索棓杈(杵音昌與反,索音乘落反,棓音白項反,或作柈。杈音楚加反也。) 棓 灰韻 薄回切, 江韻 步項切, 尤韻 縛谋切 柈 桓韻 薄官切 此二字音甚不同,查考原文,T19\951 一字佛頂輪王經:「所執輪戟杵索棒杈。」 而慧琳音義(大正藏 54 冊第 540 頁上攔)引《一字佛頂輪王經》,作「杵索棓杈」。有「棒杈」、 「棓杈」之異。考其音讀如下: 棓 灰韻 薄回切 棒 江韻 步項切 由幾個異文觀察,聲母都是濁音並母,韻母卻有帶鼻音(柈、棒)與不帶鼻音(棓)的差別。應 當是方言的變體。(陰陽對轉,有如今日「打」字,吳語帶鼻音,國語不帶鼻音。)另一條情況與 此相同: 畫棓(下□講反。《考聲》云:大杖也,或作柈□。《說文》:從木從□。經從手作掊,誤也。) 6.箸攪(上除慮反。《廣雅》:筴謂之箸。《文字集略》:或作□,亦作筋,□食也。韓子云: 紂以象牙為箸。《說文》:飯□也。筴音古協反。下交咬反。) 箸 魚韻 陟慮切, 魚韻 遟倨切 筋 欣韻 舉欣切 案「筋」當為「筯」字之誤。「筯」字魚韻遟倨切。與「箸」同音。 7.乳□(偷口反。以牛乳和麵酥□,油餅也。經從食作餖,或作飩,並俗字非也。) 餖 侯韻 徒候切 飩 魂韻 徒渾切 此二字為同源詞,音近義同。反映在方言變體中。具有陰陽對轉的關係。 8.陽爓(閻□反。或作燄。案:陽焰者,陽氣勝□,如火聚上煙焰之狀也。) 爓 鹽韻 以贍切 燄 鹽韻 以冉切 此二字聲調不同,「爓」為去聲,「燄」為平聲。 9.樘中(上宅耕反。《字鏡》及《考聲》云:樘柱,浮圖相輪中心柱也,亦形聲字也,或作橖也。) 樘 庚韻 丑庚切 橖 唐韻 徒郎切

(25)

此為佛經中的異體字。形符相同,聲符寫法相近。發音也近似。聲母均為舌尖塞音,韻母均為舌 根鼻音收尾。 10.項胭(上瓨講反。《說文》云:前曰頸,後曰項。下宴堅反。《聲類》:胭,喉也。《蒼頡篇》: 胭也。《古今正字》從肉,因聲。案:胭即頸之異名也,或作□、臙,皆古字也。經從口作咽, 非也。頸,音經郢反。咽音宴。瓨,音項江反。)314a 胭 先韻 烏前切 臙 廣韻無此字 案:五音類聚:「臙,臙喉也。」龍龕手鑑.肉部:「臙,同胭。」唐.沈亞之.夢遊秦宮:「春 景似傷秦喪主,落花如雨淚臙脂。」 「胭、臙」為異體字。 11.□([从木从函)盛(上霞巖反。《考聲》云﹕木□也。《韻詮》云﹕盛書盛表木□也。或作椷, 亦作楠,古字也。經作函,俗字也,本函谷關名也。□,音謙葉反。盛音成。鄭注《周禮》云﹕ 在器曰盛。《說文》云﹕黍稷在器也。從皿,成聲也。皿,音明秉反。) 366c 椷 咸韻 胡讒切 楠 覃韻 那含切 函 咸韻 胡讒切, 其中的「楠」字應為誤字。大正藏有校勘,云作[从木从函]。慧琳音「霞巖反」。 則「椷、□[从木从函]、函」三字同音。聲母為匣母,韻母收-m 韻尾。 12.蘿蒰(上音羅,或作蘆,祿都反。下菴墨反,或作蔔。根菜名也。經中有作菜茯,非也。) 376a 蘿 歌韻 魯何切 蘆 魚韻 力居切, 模韻 落胡切 蒰 桓韻 蒲官切 蔔 德韻 蒲北切 案「蘿、蘆」互假,聲母雖同為來母,韻母有別。歌韻的「蘿」念[a]音,魚韻的「蘆」念[u]音。 可能「或作蘆」的方言「蘆」念為[a]音,是守古性較大的方言念法。因為魚部字上古音正是[a] 音。 从「般」聲之字當時不帶鼻音,因此「般若」之「般」,音鉢。見慧琳音義「般若」條,大正藏 54 冊第 313 頁。此處當與「蔔」同音,故可互假。 13.白癩(來大反。《考聲》云︰大風疾也。或作癘也。) 377b 癩 曷韻 盧達切, 魚韻 尼據切 癘 祭韻 力制切 此二字當為異體字,聲母相同,韻母相近。當時方言可能讀為同音。 14.擅美(禪戰反。《韻詮》:專也,或作撣,並從手。從木非也。) 377b 擅 仙韻 時戰切 撣 仙韻 市連切,寒韻 多旱切, 寒韻 徒案切, 寒韻 徒干切 此二字通用,然聲調有異。「擅」為去聲,「撣」為平聲。 15.綺繪(墟倚反。《說文》云︰有文繒也。下胡外反。孔注《尚書》云︰繪,五釆也。鄭注《論 語》:繪,畫也。或作繢也。) 385b 繪 泰韻 黄外切 繢 灰韻 胡對切 此二字聲母都是匣母,韻母都是一等韻。音近相通。 16.瞚眼(木閏反。《考聲》云︰開閉目而數搖也。或作眒。俗作瞬。有作眴非也,此字音縣。) 386c 瞚 諄韻 舒閏切

(26)

眒 真韻 試刃切,真韻 失人切 瞬 諄韻 舒閏切 「瞚」字慧琳音「木閏反」,聲母相去太遠,「木」可能為「术」字之誤。「瞚、眒、瞬」三種 寫法都从目,為聲符不同之異體字。 17.渧泣(天禮反。《韻詮》:涕淚也。或作濔。下欽立反。) 387a 案:「渧泣」二字,今作「涕泣」,渧字屬端母,涕字屬透母,二字不同音,然慧琳音義作天禮 反,讀渧字為透母。可知當時「渧涕」二字通用。「或作濔」,其中「濔」字為明母,聲母不同, 但由字形從水部看,表流淚,意義不無相通的可能。 渧 齊韻 都計切 濔 支韻 綿婢切 18.□金(先箭反,或作線。《說文》:縷也,從糸,戔聲。俗作綖,非也。) 391b 線 仙韻 私箭切 綖 仙韻 以然切 「綖」與垂涎的「涎」字型相近,聲符相同。當時的俗體寫法可能讀音與「線」相似。 19.椽柱(長攣反。《考聲》:屋椽也。《說文》:榱也。秦謂之椽,周謂之榱,齊魯謂之桷。從 木,□聲也。或作槫。□,音池戀反。榱音□,桷音角。) 392a 椽 仙韻 直攣切 榱 脂韻 所追切 桷 覺韻 古岳切 槫 桓韻 徒官切,仙韻 淳沿切,仙韻 豎兖切 「椽、榱、桷」三字應屬方言中的同義詞。音各不同。 但「或作槫」應屬改換聲符的異體字。「椽、槫」音相近,當時可能唸為同音。 20.掣繩(闡熱反,又音昌暇反,今取初音。《說文》云︰引而縱也。從手,暇聲也。或作□,或 作摯。下常仍反,索也。) 394b 掣 祭韻 尺制切,薛韻 昌列切 摯 脂韻 脂利切 此二字皆从手部,音相近。應屬改換聲符的異體字。 21.咒詛(□琉反。鄭注《周禮》云︰盟詛主於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詛。詛謂咒之使敗也。《考 聲》云︰咒罵也。或作□、謯、謀四形用皆同。) 395a 詛 魚韻 莊助切 謯 麻韻 側下切 ,麻韻 子邪切, 謀 尤韻 莫浮切 此處的「謀」字,音不類似。可能為誤字。「詛、謯」聲母相同,「詛」韻母上古為魚部字,來自 [-a]音。則與麻韻「謯」字音近。這種關係可能保到唐代的方言中。 22.勇銳(悅慧反。顧野王云﹕銳,□也。《廣雅》:銳,刺也。《說文》:□也。從金,兌聲也。 或作鏸,音胡3相閻反也。勇字下從力。) 397c 銳 泰韻 杜外切, 祭韻 以芮切 鏸 齊韻 胡桂切 「銳」字的兩讀同源,全濁的定母失落,便成以母的讀法。「鏸」字也可能發生平行的演變,全 濁的匣母失落,唸成了零聲母。因此「銳、鏸」有同音的可能。形成同音的異體字。 23.繪以 (音會,孔注《尚書》云﹕會,畫以五彩曰繪。鄭注《論語》云﹕繪,畫也。或作繢也。) 403a 繪 泰韻 黄外切

(27)

繢 灰韻 胡對切 此二字音近,當時應屬同音的異體字。正如今日从貴得聲的「潰繪」同音。 24.舌□(上善熱反。《說文》云﹕舌在口中所以言也,從千從口,千亦聲也。下食爾反,俗字也。 《說文》云﹕舐者,以舌取物也。從舌,氏聲。正作□,經從口作呧非也。《考聲》或作□、 □、□、咶五體並古字也,出諸史籍。) 406c 舐 支韻 神帋切 呧 (廣韻無) 咶 皆韻 火怪切,夬韻 火夬切,鎋韻 下刮切 這幾個字的音讀雖有不同,由字形看,都是與「口、舌」相關。應屬當時佛經寫本的異體字。 25.投掣(上豆樓反。杜注《左傳》云﹕投,擲也、棄也。《說文》:擿也,從手,殳聲。殳音殊。 下闡熱反。《韻英》云﹕掣,挽也。《字鏡》:□也,曳也。《周易》:見輿曳其牛掣。《古 今正字》或作□,亦作掣(音充世反),引縱曰□,從手,掣聲。或作摯,從熱。□,音丑劣 反。)421c 掣 祭韻 尺制切, 摯 脂韻 脂利切 此二字音相近,字形皆手部,應屬當時佛經寫本的異體字。 26.曦赫(喜琦反。《韻詮》云:赫曦,日光也。《字書》:光明盛也。《說文》:氣也。從日、 兮,義聲也。經從火,非也。或作晞亦通也。)320a 曦 支韻 許羈切 晞 微韻 香衣切 此二字音相近,字形皆日部,應屬當時佛經寫本的異體字。 27.劫中飢饉(渠吝反。《尒雅》曰:穀不熟曰飢,蔬不熟曰饉。《穀梁傳》曰:一穀不昇曰嗛、 二穀不昇曰飢、三穀不昇曰饉、四穀不昇曰康、五穀不昇大浸。昇,登也、成也。《墨子》曰: 一穀不收謂之饉、二穀不收謂之旱、三穀不收謂之凶、四穀不收謂之餽、五穀不收謂之飢饉。 言五穀者,《禮記.月令》云:麥、菽、稷、麻、黍也。或曰房、散、角、芒、□也。飢字或 作饑也。) 飢 脂韻 居夷切 饑 微韻 居依切 此二字音相近,字形皆食部,應屬當時佛經寫本的異體字。 28.□跛(并癖反。《考聲》云:□,足[彳+扁]枯,不任行也。《韻略》:跛,不能行也。《說文》: 從止,辟聲。經從足作□,誤也。或作躄通用。) 跛 支韻 彼義切, 戈韻 布火切 躄 昔韻 必益切 此二字音相近,字形皆足部,應屬當時佛經寫本的異體字。 29.稊稗(上徒奚反。《字林》云:似稗,一名英。《爾雅》云同。《考聲》云:草名也。衛宏作 蕛或作秩、□,古字也。下菴賣反。杜預注《左傳》云:似穀而異者。《說文》云:禾之別種 也。或作粺,細米也。)337b 稊 齊韻 杜奚切 秩 質韻 直一切 稗 佳韻 傍卦切 粺 佳韻 傍卦切 「稊、秩」二字音相近,字形皆屬禾部,應屬當時佛經寫本的異體字。「秩」的入聲韻尾應已消 失。聲母仍讀舌頭音。與今日从「失」的「跌」相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檢視 檢視「 「 「 「輸出 輸出 輸出 輸出」 」 」 」視窗表示 視窗表示 視窗表示 視窗表示 程式碼沒有任何錯誤

第二語言學習架構 修訂説明 二階 LR2.1.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肢體傷殘、視障、聽障、言語障礙、自閉 症、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特殊學習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王建國 狗獾與鼹鼠 張秋生、劉保法主編《新世紀五星童 童話 二至三... 杜榮琛 蝴蝶的夢 杜榮琛《想當國王的寓言家》,新店︰

成長歷程 生涯輔導課 多元學習經歷 自閉症輔導

學結合 目的 鼓勵說話 (目的語) 分析 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