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臺澎金馬一體化.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臺澎金馬一體化.pdf"

Copied!
6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一、戰後初期的臺灣

二、二二八事件

(3)

戰後初期:1945/10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

二次大戰結束後,由中華

民國政府代表盟軍接收。

日本統治

中華民國

1. 1943年開羅宣言

2. 1945年波茨坦宣言

P. 88

(4)
(5)

政治: 1.行政長官同時 擁有行政、立 法與司法的權 力。 2.接收人員素質 良莠不齊。 經濟: 1.沿用日治時 期專賣制度。 2.因提供國共 內戰的物資, 導致臺灣物 價飛漲。 文化: 1.經過日本統治五 十年,與中國大 陸文化呈現巨大 的落差。 2.以「奴化」稱呼 臺人。 用人: 優先任用中國 大陸來臺人士。

對立與衝突

P. 88~89

戰後初期:接收後的問題

(6)

補充資料

資料來源: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臺民受層層剝削

1946 年 3 月 1 日

《新新月報》上面

的社會寫實漫畫,

顯示臺灣民眾受到

層層剝削,米價騰

貴。

(7)

背景 延續日治時期的專賣制度 過程 1947.2.27查緝私菸誤傷 市民,引發民怨。 結果 行政長官公署處理失當, 累積民怨,終於爆發。 P. 90

1947年 二二八事件

導火線:查緝私菸

黃榮燦(1920~1952年)作品〈恐怖的檢 查〉:此版畫刊載於1948年,是第一件描 述二二八事件的作品

(8)
(9)

配合課本

圖4.1.2 二二八事件經過

(10)

陳儀請中央派兵之電報

陳儀一邊與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交涉,卻一邊連絡國民黨中央政府

盡速派兵來臺鎮壓,並稱臺灣當時

的動亂為叛亂行為。

(11)

配合課本

第三、四階段:恐怖鎮壓→落幕

(12)

二二八事件受難者

陳澄波

• 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臺灣畫

家,被譽為「油彩的化身」

• 因具有強烈的中國意識,赴日深造

後,又赴上海任教多年

• 戰後,滿腔熱情加入迎接祖國、重

建臺灣的行列。當選嘉義市參議員

• 在二二八事件後擔任「和平使」,

卻被綁赴嘉義市火車站前槍決。死

後曝屍數日,蚊蠅飛繞

(13)

二二八事件受難者

林茂生

• 1916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文學系;

1929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

士學位

• 日本戰敗後,就任臺灣大學文學系

教授,二二八事件當時兼任系主任

與《民報》社長

• 因為痛斥國民黨政權的腐敗,被行

政長官陳儀視為眼中釘,於3月9日

晚上由自宅被帶走後,迄今下落不

據後來家屬及關

係者的調查,林

茂生被逮捕後即

刻被處決,據說

遺體裝入麻袋,

被丟棄在淡水河

(14)

二二八事件的影響

1.行政改革

(1) 將行政長官公署改為臺灣省

政府。

(2) 增加臺人出任公務員的機會。

2.社會影響

(1) 族群之間的裂痕

(2)

部分臺籍人士轉往海外提倡

臺灣獨立,或加入中共在臺

建立的地下組織。

(15)

背景

1945年~

1949年

國共內戰

1949年12月

中華民國政府播遷

來臺,實際控制臺

澎金馬

臺北為中華民國

政 府 所 在 地

+

門、馬祖為反共

前哨

結果 命運共同體 P. 92

(一) 臺澎金馬成為一體

威權體制的統治

(16)

Q1:為何政府可以在臺灣

實施威權體制?

1.法源依據

⑴1948年《動員戡亂時期臨時

條款》凍結部分憲法條文。

⑵1949年《戒嚴令》限制集會、

結社、言論、出版等自由。

Q3:總統權力如何擴權?

Q2:國民黨如何鞏固權力?

2.以黨領政

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

會」。

緊急處分權、總統連選得連任。

P. 93

(二) 威權體制

威權體制的統治

(17)

懲治叛亂條例

檢肅匪諜條例

刑法第一百條

白色恐怖

(1949~

1992年)

背景

P. 94

兩岸對峙

(三) 白色恐怖

威權體制的統治

(18)

補充資料

自由中國案

1949年《自由中國》雜誌推出

以 來 , 不 斷 提 出 施 政 建 言 。

1960年,政府以「知匪不報」、

「為匪宣傳」等罪名逮捕發行人

雷震(1897~1979年)。

(19)

白色恐怖案例:1964,彭明敏案

• 1964.9.20,臺大政治系教授彭明

敏與他的學生謝聰敏、魏廷朝因

為印製及準備散發〈臺灣人民自

救運動宣言〉傳單,遭到警備總

部祕密逮捕

〈臺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

主要內容:「反攻

大陸」是絕對不可能的,並要求制定新憲法,

建立責任政府,保障基本人權,實現真正民主,

並以新國家身分加入聯合國

(20)

1950年《地

方自治綱要》

地方公職人員

中央民意代表*

1954年宣布

不改選

1950 年 縣 市 長

灣省議員選舉

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

不改選

*中央民意代表包括:立委、國大代表及監察委員

萬年國會

P. 94

(四)參政權受限

威權體制的統治

(21)

大中國思

想的灌輸

去日本化 去殖民化 著重中國的教育,缺乏對本土的了解

1. 大中國思想的灌輸

威權體制的統治

(四) 教育與語言政策

P. 95

(22)

威權體制的統治

臺海特殊情勢 軍訓教育 高中以上學校 實施軍訓教育 1952年成立青年 反共救國團 1959年大專男性 要到成功嶺受訓

(四) 教育與語言政策

2. 軍事教育

(23)

威權體制的統治

國語政策 學校教育 1956年,推行說 國語運動 在校禁止使 用方言 廣電政策 1963年,限縮方言 節目播出時間

(四) 教育與語言政策

3. 國語政策

(24)

一、威權體制逐漸鬆綁

二、解嚴後民主改革與人權彰顯

三、其他性質的社會運動

(25)

(一) 蔣經國:革新保臺

背景

國內改革訴求:因1970

年代初期,經濟、社會發

展。

外交挫折:1971年退出

聯合國、1972年臺日斷

交、1979年臺美斷交。

政治本土化:啟用臺籍菁英

辦理中央民意代表增額選舉

行動

蔣經國成為

權力核心

P. 96

威權體制逐漸鬆綁

(26)

透過雜誌 評論時政 參與選舉 黨外標誌 「黨外」意指非國民黨人士 P. 96

(二)黨外勢力的出現

威權體制逐漸鬆綁

(27)

中壢事件

1977年桃園縣長選舉,

發生選舉舞弊事件,

引發警民激烈衝突。

黨外勢力串連,積

極參與1978年的增

額中央民代選舉。

結果

無黨籍的候

選人許信良

高票當選。

影響

1. 中壢事件(1977)

P. 97

(三)解嚴前的政治事件

威權體制逐漸鬆綁

(28)

補充資料

包圍中壢分局的民眾

(29)

1978年底

美國與中共

簽訂《建交

公報》

增額中央民代選

政府宣布停止

舉期間

美麗島事件

1979年12月10日,美 麗島雜誌社在高雄舉行 遊行抗議,爆發警民衝 突,政府大規模逮捕黨 外菁英。

公開審理

有利於臺灣

的民主化

。 P. 97

(三)解嚴前的政治事件

2. 美麗島事件(1979)

威權體制逐漸鬆綁

(30)

補充資料

美麗島大審

(31)

1980年代

街頭抗爭頻傳

1986年

民進黨成立

1987年

蔣經國宣布解嚴

民進黨成立大會

P. 98

(四)解除戒嚴令

威權體制逐漸鬆綁

(32)

動員戡亂時

期臨時條款

萬年國會

舊體制

1990野百合

學運

1. 李登輝總統廢除 《動員戡亂時期 臨時條款》。 2. 1991~1992年中 央民意代表退職。 3. 憲法條文的增修。 P. 98

(一) 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

解嚴後民主改革

(33)
(34)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懲治叛亂條例

刑法一百條

1991年終止動員戡亂,並

廢止《懲治叛亂條例》

1992年修正

白色 恐怖

P. 99

(二) 終結白色恐怖

解嚴後民主改革

(35)

1996年

總統直選

2000年

第一次

政黨輪替

2008年

第二次

政黨輪替

第三次

政黨輪替

2016年

(三) 總統直選

解嚴後民主改革

(36)

1992年

1995年

 行政院成立

「研究二二八

事件小組」

 公布「二二八

事件研究報告」

 向受難家屬道歉。

 公布《二二八事件處理

及補償條例》。

 訂定每年2月28日為

「和平紀念日」。

總統李登輝

228事件

調查

嘉義二二八紀念碑

(四) 推動轉型正義

解嚴後民主改革

(37)

轉型

正義

2004

2018

陳水扁頒發回復名譽

證書給政治受難者。

成立「促進轉型正義

委員會」。

(四) 推動轉型正義

解嚴後民主改革

白色恐怖

平反

(38)

配合課本

轉型正義

國家在民主轉型之後,針對過去

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壓迫、以及

因壓迫而導致的社會分裂,進行

的 善 後 工 作 , 以 使 社 會 得 到 和

解,並確保過去侵犯人權的事件

不再發生。

P. 99

(39)

制度

改革

教材內容

鬆綁

教育多元化、

本土化

1994年「四一○ 教改遊行」 。 1997年「母語與鄉 土教育」、1999年 開放教科書編輯。 P. 102

(一) 教育政策

解嚴後的教育與語言政策

(40)

戒嚴

解嚴

國語政策

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

母語流失

營造多元語言的

發展環境

鄉土語言課程

(二) 語言政策

解嚴後的教育與語言政策

Q. 你認為母語

教育重要嗎?

(41)

一、現代臺灣的國際地位

(42)

1990年代

至今的民調

(43)

1945年

二戰結束後

1943年

開羅宣言

《開羅宣言》:

日本所竊取於中

國之領土,例如

滿洲、臺灣及澎

湖群島,歸還給

中華民國。

臺灣由中華

民國政府代

表盟軍接收

1951年

舊金山和約

1952年

中日和約

日本放棄臺澎

主權,但中華

民國未參加舊

金山會議。

並未提出

臺澎主權

歸屬。

臺灣地位未定論

P. 103

(一) 臺灣地位未定論

現代台灣的國際地位

(44)

補充資料

開羅宣言是國際條約嗎? NO!

根據美國國務院歷史文獻辦公室網站,《開羅 宣言》的正式名稱為開羅會議《新聞公報》 (Press Communiqué), 該公報並非以羅斯 福總統、蔣介石委員長和邱吉爾首相的名義直 接發表,三人也都沒有簽名。 沒人簽名的開羅會議新聞公報與有簽名的宣言 或公告,英文用詞是不同的,文件本身的國際 法地位和約束力顯然也是不同的。

(45)

配合課本

有人認為臺灣主權歸屬中華民國,有人則主張

臺灣主權未定,請由下述資料提出你的看法。

【資料1】

1943年《開羅宣言》: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

……

,歸還

給中華民國。

【資料2】

1945年《波茨坦宣言》 : 《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

……

【資料3】

1951年《舊金山和約》 :日本

政府放棄對

臺灣及澎湖群

島的

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資料4】

1952年《中日和約》 :中華民國國民應認為包括

……

具有中國

國籍之一切臺灣及澎湖居民,及前屬臺灣及澎湖之居民及其

後裔。

(46)

美國

中共

中華民國

➊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與 中華民國結盟。

1945~1949年國共內戰。

➌ 1949年8月,美國表明 不再支持。 ➍ 1950年,韓戰爆發。美 國宣布「臺灣海峽中立 化」。

1960年代,美國拉攏

中共對抗蘇聯。

1971年,中共加入聯

合國。

1972年,尼克森訪中。

1979年,建交。

➒ 1979年,臺灣 關係法。 P. 104~105

(二) 美國與臺灣的國際關係

現代台灣的國際地位

(47)
(48)
(49)

配合課本

圖4.3.1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變化

(50)

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 「……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

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

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並決定:恢復「中

華人民共和國」之一切權利……,並從此自聯合國及

其有關機構中

將蔣介石的代表所非法占據的席位上

驅逐出去

。」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51)

1972年,美國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

上海公報:中美關係朝向正常化

(52)

1979年,美國

國會通過《台

灣關係法》

(53)

1982年,八一七公報

1979年中美建交時,

有關對臺軍售問題

未達共識而擱置,

一直到1981年與雷根政府達成協議,發表《中美就解決美

國向臺出售武器問題的公告》(俗稱《八一七公報》)。強

調美國不打算長期出售武器給臺灣,性能和數量將不超過

中美建交後供應的水準,並

逐步減少對臺軍售

,經一段時

間後作最後的解決。

F-16戰鬥機

雖 然 美 國 發 表 《 八 一 七 公

報》,但卻在

1992年

宣布售

予臺灣

150架F-16戰鬥機

至今仍未中斷對臺軍售

(54)

配合課本

3

第3節

二、臺灣的外交政策與兩岸關係

P. 106~107 外交 政策 兩岸 關係 漢賊不兩立→彈性外交 務實外交 全民外交 活路外交 踏實外交 軍事衝突 和平對峙 交流與開放 交流與開放

(55)

圖4.3.2 戰後臺灣對外關係

蔣中正、蔣經國

(1948∼1975年)(1978∼1988年)

李登輝

(1988∼2000年)

分期

漢賊不兩立→彈性外交

務實外交

策略

原堅持「一個中國」,

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面

對邦交國數量急遽減少,改

為發展實質經貿關係

不再堅持「一個中國」、使用正

式國名加入國際組織等原則,以

促進實質的外交權益為主要考量

(56)

圖4.3.2 戰後臺灣對外關係

蔣中正、蔣經國

(1948∼1975年)(1978∼1988年)

李登輝

(1988∼2000年) 兩岸 關係 臺灣 策略 反攻大陸 1979 年 中 美 建 交 1.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 妥協) 2.1987年開放赴中國大陸探親 1.開放臺商赴中國大陸投資 2.1991年:成立「陸委會」,並授權民間團 體與中國進行交流,1993年辜汪會談(辜振 甫與汪道涵)首次開啟兩岸對話 3.1999年提出「兩國論」:兩岸是「特殊國 與國的關係」 分期 軍事衝突 和平對峙 交流與開放 中國 策略 武力解放臺灣: 1949年金門古 寧頭戰役、 1958年八二三 砲戰 兩岸和平統一(主張「一國兩 制」、「三通四流」) 1.1988年設「國臺辦」處理涉臺事務 2.1996年抗議臺灣首次總統直選:試射飛彈 與軍事演習 3.1998年美國總統柯林頓訪中:表明不支持 臺獨 4.1999年抗議「兩國論」:中止辜汪會談

(57)

圖4.3.2 戰後臺灣對外關係

陳水扁

(2000∼2008年)

馬英九

(2008∼2016年)

蔡英文

(2016年∼今)

全民外交

活路外交

踏實外交

延續務實外交,後積極

出訪與參與國際組織,

增加國際合作事務,提

高臺灣能見度

1.努力增加免簽證國家數

2.尊重一個中國原則,國

際場合上會有被矮化的

質疑

1. 持 續 透 過 官 方 互

動、民間投資等方

式,強化與友邦的

合作關係

2.因中國關係不易拓

(58)

圖4.3.2 戰後臺灣對外關係

陳水扁

(2000∼2008年)

馬英九

(2008∼2016年)

蔡英文

(2016年∼今) 臺灣 策略 1.2000年提出「四不一沒有」, 2001年:實施小三通(金門、馬 祖和中國通航),兩岸關係趨緩 2.2004年重申「一邊一國」與推 動防衛性公投 2008年:承認「九二共識」, 後續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積 極發展兩岸經貿往來(通航、 通郵) 僅承認有九二會談,並 未提及九二共識 分期 交流與開放 中國 回應 2005年反制臺獨:國家主席胡錦 濤(1942年~)公布《反分裂國 家法》,言明臺灣若有分裂危機, 中國得採取必要措施,捍衛主權和 領土完整 2008年6月於北京舉行江陳會 (江丙坤與陳雲林),重啟對 話 停止會談,對臺維持外 交封鎖,軍事威脅更趨 嚴峻

(59)

配合課本

同一個臺灣,三個不同名稱

中華民國

中華臺北

TPKM

臺澎金馬關稅領域

【思考與討論】

1.除上述三個名稱之外,臺灣還有沒有其他替代性名稱呢?

2.為何臺灣有諸多不同的名稱?試討論形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為何。

P. 109

(60)

• 有光就有影,無論做任何事,最糟和

最棒總是形影不離。對於自己的弱點

和缺點,也要像自己的強項和優點一

樣接受。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基於經濟效益考量,對於外籍勞工的語言能力以及年齡更為重 視,並重新審定計分制度等。事實上, OECD 會員國對於語言能力 以及薪資條件有愈趨嚴格。如在 2012

請聽到鈴(鐘)聲響後再翻頁作答.. Chomsky)將人類語言分成兩種層次,一是人類普遍存在的潛 力,一是在環境中學習的語言能力。他認為幼兒有語言獲得機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簡稱

候用校長、候用主任、教師 甄選業務、考卷業務及試 務、教師介聘、外籍英語教 師及協同教學人員招募、推

第二語言學習架構 修訂説明 二階 LR2.1.

在不影響主流課程結構下,接納和 認識學生的不同文化背境,有效地 把不同學生族群的文化元素(如節

[r]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熱愛祖國」。 若就或用典故而言,則有《世說